1  |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 |
2  |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八 |
3  |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
4  | 靈蘭秘典論篇 |
5  |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名《十二藏相使》。 |
6  | 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藏之相使,貴賤何如? |
7  | 藏,藏也,言腹中之所藏者,非復有十二形神之藏也。 |
8  | 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
9  | 任治於物,故為君主之官;清靜柄靈,故日神明出焉。 |
10  |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
11  | 位高非君,故官為相傳;主行榮衛,故治節由之。 |
12  |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
13  | 勇而能斷,故日將軍;港發未萌,故謀慮出焉。 |
14  |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
15  | 剛正果次,故官為中正;直而不疑,故次斷出焉。 |
16  | 羶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
17  | 羶中者,在胸中兩乳問,為氣之海。然心主為君,以脈宣教令,羶中主氣,以氣布陰陽,氣和志適,則喜樂由生,分布陰陽,故官為臣使也。膾,徒直切。 |
18  | 脾胃者,倉凜之官,五味出焉。 |
19  | 包容五穀,是為倉庫之官;營養四傍,故云五味出焉。 |
20  |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
21  | 傳道,謂傳不潔之道。變化,謂變化物之形,故云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
22  |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
23  | 承奉胃司,受盛糟粕,受已復化,傳入大腸,故云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
24  | 腎者,作強之官,仗巧出焉。 |
25  | 強於作用,故日作強;造化形容,故云仗巧。在女則當其仗巧,在男則正日作強。 |
26  | 三焦者,庾漬之官,水道出焉。 |
27  | 引導陰陽,開通閉塞,故官司次瀆,水道出焉。 |
28  |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
29  | 位當孤府,故謂都官。居下內空,故藏津液。若得氣海之氣施化,則沒便注泄;氣海之氣不及,則闆隱不通。故日氣化則能出矣。《靈樞經》 |
30  | 曰:腎上連肺,故將兩藏,膀胱是孤府。則此之謂也。瘦,所鳩切,小便也。 |
31  |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
32  | 失則災害至,故不得相失。○新校正云:詳此乃十一官,脾胃二藏,共一官故也。 |
33  |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 |
34  | 主,謂君主,心之官也。夫主賢明,則刑賞一;刑賞一,則吏奉法;史奉法,則民不獲罪於枉濫矣,故主明則天下安也。夫心內明,則銓善惡;銓善惡,則察安危;察安危,則身不夭傷於非道矣。故以此養生則壽,段世不至於危殆矣。然施之於養生,投世不殆,施之於君主,天下獲安,以其為天下主,則國祚昌盛矣。 |
35  |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
36  | 使道,謂神氣行使之道也。夫心不明,則邪正一,邪正一,則損益不分,損益不分,財動之凶咎,陷身於贏瘠矣,故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也。夫主不明,則委於左右,委於左右,則權勢妄行,權勢妄行,則吏不得奉法,史不得奉法,則人民失所,而皆受枉曲矣。且人惟邦本,本固邦寧,本不獲安,國將何有,宗廟之立,安有不至於傾危乎,故日戒之戒之者,言深慎也。瘠,音藉 |
37  | 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 |
38  | 孰,誰也。言至道之用也,小之則微妙,而細無不入,大之則廣遠,而變化無窮,然其淵源,誰所知察。 |
39  | 窘乎哉,消者瞿瞿, |
40  | 新校正云:按《太素》作肖者濯濯。瞿,音劬。 |
41  | 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 |
42  | 窘,要也。霍瞿,動動也。人身之要訌必者,道也,然以消息異同,求諸物理,而歌以此知變化之原本者,雖瞿瞿、邸〝勤勤,以求明悟,然其要妙,誰得知乎,既未得知,轉成深遠,閔閔玄妙,復不知誰者為善知其要妙哉。玄妙深遠,固不以理求而可得,近取諸身,則十二官粗可探尋,而為治身之道爾。閔閔,深遠也。良,善也。○新校正云:詳此四句,與《氣交變大論》文重意同,彼消字作肖字。 |
43  | 恍惚之數,生於毫釐, |
44  | 恍惚者,謂似有似無也。忽,亦數也。似無似有,而毫釐之數生其中。《老子》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此之謂也。《算書》曰:似有似無為忽。 |
45  | 毫釐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
46  | 毫釐雖小,積而不已,命數乘之,則起至於尺度斗量之繩準。千之萬之,亦可增益,而至載之大數。推引其大,則應通人形之制度也。 |
47  | 黃帝曰:善哉,余聞精光之道,大聖之業,而宣明大道,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 |
48  | 深敬故也。韓康伯曰:洗心日齊,防息日戒。 |
49  | 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 |
50  | 秘之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