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舟人授秘書帝嚳悟天道 |
2  | 且說帝嚳在青城山與天皇討論道術,一連七日,把《五符文》研究得非常明白,覺得成仙登天之事有點把 |
3  | 握了,於是拜謝天皇,說明還要到鐘山去訪求九天真王。天皇道:「九天真王的道行勝野道百倍,王子去訪他 |
4  | 是極應該的。不過他從不輕易見人,王子到那邊,務須要以毅力求之,切記,切記。」帝嚳稽首受教。 |
5  | 到了次日,天皇一直送帝嚳至山下,指示了西北去的路程,方才回山。這裏帝嚳率領從人徑向鐘山而來。 |
6  | 這一路卻都是叢山峻嶺,登降跋涉非常困難,所看見的奇獸異禽,山鬼川怪,亦非常之多。一日,過了不周山 |
7  | ,來到有娀國。那時有娀侯夫婦皆已下世,建疵亦早出嫁了,有娀侯的長子襲職,聞帝降臨,前來迎接。帝嚳 |
8  | 便到有娀侯的宗廟裡去吊祭一番,並不停留,隨即匆匆上道。一日,已到奎山,只見那無數丹木依舊是紅如榴 |
9  | 火,焜耀山谷。仔細想想,不知不覺已過了多少年了,舊地重來,不勝感慨。電光石火,人生幾何,因此一想 |
10  | ,益覺那求仙訪道之事更刻不可緩了。下了奎山,遠望見那稷澤之水仍是汪洋無際,帝嚳便吩咐從人從陸路徑 |
11  | 向鐘山而去。 |
12  | 原來那稷澤東達奎山,西接槐江山,北接鐘山與泰器山,西南連昆侖山,從奎山到鐘山,約有四百六十里 |
13  | 。帝嚳走了五日,漸漸的望見鐘山,便即刻齋戒沐浴起來。又走了三日,已到鐘山,帝嚳便整肅衣冠,屏去車 |
14  | 子,虔誠的徒步上山而來。 |
15  | 哪知走了半日,靜悄悄地不見一人,但見蒼松翠柏盤舞空中,異草古藤紛披滿地,白鳥青雕到處飛集,赤 |
16  | 豹白虎不時往來。 |
17  | 隨從人等雖手中個個執有武器,但不免都有戒心。那帝嚳卻一秉至誠,絕無退縮之意。看看走到半山,日 |
18  | 已過午,不但人跡不見,並且四面一望,連房屋草舍都沒有一所。隨從人等肚裡真餓不過,都來勸帝嚳道:「 |
19  | 依臣等看起來,此山絕無人跡,和從前青城山大不相同,九天真王或者不住在此山中,赤末可知。現在可否請 |
20  | 帝下山,暫時休息,待臣等找幾個土人,訪問確實之後,再行前進,如何?」帝嚳道:「赤松子和朕說九天真 |
21  | 王住在鐘山,決無錯誤之理。朕前日下青城山時,天皇指示路程,亦說在此,哪裡會錯呢。況且現在已到此間 |
22  | ,只宜前進,豈宜退轉!汝等如饑餓疲乏,且在此地吃點乾糧,體息片時再走,亦無不可。」隨從人等只得答 |
23  | 應。 |
24  | 過了一會,帝嚳依舊向山頂而進,哪知道路愈走愈難,攀藤附葛,困苦不堪。後來走到一處,竟是插天絕 |
25  | 壁,無路可通。 |
26  | 帝嚳至此,只能索然而止,心中暗想道:「我竟如此無緣嗎? |
27  | 或者因我尚欠至誠嗎?」望著山頭,嘆了兩聲,就照原路退了下來。那時一輪紅日已在西山之頂,暮煙漸 |
28  | 起,異獸怪物,出沒愈多。走到半路,天已昏黑,不辨路徑。耳邊但聽得豹嚎虎嘯、豺鳴狼叫之聲,驚心動魄 |
29  | 。有時忽見一個黑影,仿佛從身邊掠過;有時足下絆著荊棘藤蔓,幾乎倒栽一跤,如此者亦不止一次。帝嚳是 |
30  | 個有道行的聖人,雖則不因此而生恐怖,但是隨從之人卻都氣喘心顫,狼狽不堪了。幸虧得人多,拼命的保護 |
31  | 了帝嚳,走一程,息一程,有時大叫一陣,以壯聲威;有時將武器揮一回,以壯膽力。走到半夜,那一鉤明月 |
32  | 漸漸地升起來,依稀辨得出途徑,大家才得放心。可是歇不多時,天亦亮了,匆匆的回到山下宿舍,這一日一 |
33  | 夜的疲乏,方得休息。 |
34  | 過了些時,有幾個隨從的人就去找土人詢問,土人道:「我們這裡的鐘山走上去有好幾條路。一條是從東 |
35  | 面上去,但是路很難走,歧路又多,走錯了就要上當。一條是從南面上去,較為好走些,不過路程遠得多了。 |
36  | 要是從稷澤裏坐船過去,亦是一法,較為安穩。一條在西面,從泰戲山那邊來的人都是走那條路,但是我們不 |
37  | 大到那邊去,所以那條路究竟好不好走,亦不甚清楚。」隨從人又問道:「這座鐘山上有一位九天真王,你們 |
38  | 可知道他住在哪裡?」土人道:「九天真王是什麼人?我們不知道。」隨從人道:「是個活神仙,你們怎的會 |
39  | 不知道? |
40  | 」土人道:「是神仙嗎?我們亦聽見說是有的,所以這座山重有許多虎豹猛獸之類,從來不害人,大家都 |
41  | 說受了神仙感化的原故。至於這個神仙,他的名字是否叫九天真王,卻不知道。 |
42  | 」旁邊另有一個土人夾著說道:「我們這山上有一項怪東西,名字叫作鼓,這是我們所知道的。據老輩傳 |
43  | 說,他就是這座鐘山的兒子,他的形狀人面而龍身,極為可怕。有一日,不知為什麼事,和住在西南昆侖山上 |
44  | 一個人面獸身的得道之怪神名叫欽鴀,亦叫鉗且的聯合起來,將住在昆侖山南面的一個祖江殺死了。天帝聞而 |
45  | 大怒,就將鼓和欽鴀兩個一齊捉住,在這座鐘山東面的一個瑤崖地方正法抵命。哪知後來欽鴀的精魂化為一只 |
46  | 大鶚,其狀如雕,白頭而黑羽,赤嘴而虎爪,叫起來聲音仿佛和鴻鵠一般。那鼓的精魂亦化為一只怪鳥,名叫 |
47  | 鵔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嘴,白頭而黃羽,叫起來聲音亦仿佛和鴻鵲一般。這兩隻鳥兒都是個不祥之物,大 |
48  | 鶚如其出現,地方就有兵革之災,鵔鳥如果出現,地方就有極大之旱災。但是幾百年來,大鶚始終沒有見過, |
49  | 鵔鳥亦只見過一次。大家都說全是這座山裏的神仙禁壓住的,所以照這樣看來,神仙是一定有的,不過我們無 |
50  | 福,沒有見過。至於他的名字是不是叫九天真王,那就更不知道了。」隨從人等聽了這番話,謝了土人,就來 |
51  | 奏知。 |
52  | 帝嚳道:「既然鐘山正面不在這裏,那麼朕向南面那一條路去吧。」隨從人道:「從水路去呢,還是從陸 |
53  | 路去呢?」帝嚳想了一想道:「水路貪安逸,便不至誠,朕從陸路去吧。」於是一齊起身,循山腳而行。 |
54  | 到了次日,果然看見一條大路直通山上,一面逼近稷澤,水口有一個埠頭,停泊著一隻船,船裏沒有人。 |
55  | 帝嚳也不去留意,遂一步一步上山而來。但是此處所有景物與東路所見竟差不多,走了半日,並不見一個人影 |
56  | ,四處一望,亦並不見一所屋宇。眾人到此,又覺詫異,但是帝嚳誠心不懈,仍舊前行,眾人只得跟著。又走 |
57  | 了一程,只聽見從人中有一個叫道:「好了好了!前面有人來了。」帝嚳向上一望,果然看見一個人下山而來 |
58  | ,便說道:「既然有人,就好問了。」說著,止住了步,等他下來。只見那人頭戴著帽,身穿褐衣,腳踏草屨 |
59  | ,手中拿著一根竹竿,徐步而行,神氣仿佛像個漁夫。帝嚳等他走到面前,慌忙拱手作禮,向他問道:「請問 |
60  | 一聲,這座山上有一位九天真王,住在何處?足下可知道嗎?」 |
61  | 那人將帝嚳周身上下估量了一會,又向那許多隨從人等望了一望,然後才轉問帝嚳道:「汝是何人?來此 |
62  | 尋九天真王何事?」帝嚳道:「朕乃當今君主,特來拜詢九天真王,訪問大道。」那人道:「既是當今君主, |
63  | 那麼所訪問之道,當然是理國治民之道,決不是升仙登天之道。九天真王是個真仙,但知道升仙登天之道,並 |
64  | 不知道理國治民之道,要到他那裡去訪問,豈不是錯了嗎!」帝嚳一聽這個話,詞嚴而義正,大有道理,不覺 |
65  | 肅然起敬,拱手正立,不作一聲。隔了一會,那人又說道:「如果要訪問理國治民之道的,請回去吧,不必在 |
66  | 此窮山之中。 |
67  | 如其要訪問升仙登天之道的,那麼亦不必尋什麼九天真王,跟我來就是了。」說著,徐步下山而去。 |
68  | 這時隨從人等看見那人言語態度如此倨傲,個個心中都有點不平,因為他們跟了帝嚳跑來跑去多少年,所 |
69  | 看見的人對於帝嚳總是極恭順,極客氣,從來沒有這般大模大樣的。但是看看帝嚳,卻是越發謙恭,竟跟了那 |
70  | 人同走,大家亦只得跟了去。 |
71  | 後來走到山腳稷澤水口,那人就跳上停泊在那裡的船上,插了竹竿,鉆進艙中。隔了一會,手中拿了一部 |
72  | 書出來,遞與帝嚳,說道:「照這部書上所說的去做,亦可以升仙登天,何必尋九天真王呢!」帝嚳接來一看 |
73  | ,只見書上面寫著《靈寶秘文》四個大字,知道是道家珍貴之書,慌忙稽首拜受,口中說道:「謝老師賞賜。 |
74  | 」原來帝嚳竟願以師禮事之了。哪知那人頭也不回,早跳上船去,拔起竹竿,向岸邊一點,將那隻船向澤中撐 |
75  | 開。然後放下竹竿,扳起柔櫓,竟自咿咿啞啞的向西南搖去了。 |
76  | 帝嚳想到問他姓名,已來不及,惆悵不已,回到宿處,把那《靈寶秘文》翻開,細細一看,覺得非常之有 |
77  | 味。 |
78  | 原來帝嚳本是個聖哲之人,又加赤松子、寧天皇兩個已經講究過,所以雖則極深奧的秘文,亦看得明白。 |
79  | 當下看完之後,又細細再研究一遍,心中想道:「我這次跑來,雖則受了許多辛苦,但是得到這部秘文,亦可 |
80  | 謂不虛此行了。不過九天真王終沒有見到,目的未達,就此回去,總覺問心不安。況且赤松子老師曾經說過, |
81  | 可以會到的,寧天皇亦勸我要有毅力。我想起來,不是九天真王一定不可得見,大約總是我欠虔誠罷了。 |
82  | 」想到這裏,起了個決心,重復齋戒沐浴起來。 |
83  | 過了三日,吩咐從人將所有器具餱糧一切都攜帶了走,預備這次見不到時,就住在山上,各處去尋,一定 |
84  | 要見著而後已。 |
85  | 於是再由原路上山而來。走到半山,忽聽得一派音樂之聲,風過處,香氣撲鼻。帝嚳暗想道:「這次或許 |
86  | 僥幸可以得見了。 |
87  | 」於是益秉誠心,奮勇而前。轉過峰頭,只見山頂上有一塊平坦之地,地上有一座石頭堆起來的臺,臺上 |
88  | 坐著一個道者,修眉鳳目,羽衣星冠,飄飄不群,正在那裏焚香鼓瑟。旁邊許多侍者,或是吹笙,或是擊鼓, |
89  | 正在作樂。一見帝嚳,那道者便推瑟而起,下臺拱手道:「王子遠來,失迓,失迓。」帝嚳知道就是九天真王 |
90  | 子,慌忙倒身下拜,說道:「俊不遠千里,前來求教,今日得拜接光儀,實為萬幸,還請老師賜予收錄,使俊 |
91  | 得列門墻,那真是感戴不盡了。」九天真王急忙還禮,一面邀請帝嚳登臺坐下,便說道:「王子遠來,貧道極 |
92  | 應相接,不過岑寂之性,不願輕與世人晤面,所以未能迎迓,抱歉之至。 |
93  | 後來知道王子誠心訪道,貧道理應效勞,所以特飭舟人送上《靈寶秘文》一部,以供修養之助。不料王子 |
94  | 殷殷厚意,仍復屈駕前來,貧道問心更覺不安了。」帝嚳聽了,恍然道:「原來那部《靈寶秘文》之書是老師 |
95  | 所賜的,俊猶沒有拜謝,荒唐之至。 |
96  | 」說著,再拜稽首。九天真王道:「那送書的人是王子一家呢,王子認識嗎?」帝嚳詫異道:「是俊一家 |
97  | 人?俊不認識。」九天真王道:「他是顓頊高陽氏之子孫,王子沒有見過面嗎?」 |
98  | 帝嚳一想顓頊氏子孫甚多,散在四方,沒有見過面的人亦甚多,便答應道:「是,是。」只因求道心切, |
99  | 也不追問那舟人究竟是顓頊氏的子孫曾玄,便說道:「俊自從在亳都的時候,已經立志前來拜謁。雖則承老師 |
100  | 賞以靈寶秘書,但當時並未知道是老師所賞賜的。不遠千里而來,未見老師之面,如何敢就回去呢!今蒙老師 |
101  | 不棄,賜與接見,還請多多教誨。」九天真王道:「王子求道之心,可謂深切,但不知於《靈寶秘文》一書都 |
102  | 能了解嗎?」帝嚳便將那秘文大意統統說了一遍,有些疑問處,經九天真王一一解釋,也都豁然了悟。九天真 |
103  | 王道:「這種書,不過一個大意而已,大意如果都能了了,其餘都是糟粕,無所用之。那部秘文王子可以見還 |
104  | ,或者就藏在這座山裏,待將來遇到有緣的人,再送與他吧。」帝嚳連聲答應,即向臺下叫從人將那部秘文取 |
105  | 來,親自遞與九天真王。那九天真王卻又從袖中取出一書來,交與帝嚳。帝嚳一看,上面寫著是《九變十化之 |
106  | 書》。正要翻閱,九天真王忙止住道:「現在且不必去看它,待下山之後,細細推究,一個月自然明了。王子 |
107  | 本有夙根,此刻功行亦過一半,所未達者,只此一間。如能將此書參透,則不但升仙不難,而且一切可以無不 |
108  | 如志了。此處不可久留,貧道亦就要他去,我們後會有期。」說罷,便站起身來。帝嚳不敢再問,正要拜謝, |
109  | 只見那九天真王回轉身來用手將石壁一扳,頓時落下一大塊,裏面卻露出一個大洞,叫帝嚳將那部《靈寶秘文 |
110  | 》放在洞內,他再將那大塊巖石把洞口掩好,卻是泯然無跡,和天生成的一般,一點碎縫都沒有。帝嚳看了, |
111  | 暗暗稱奇,嘆為仙家妙用,於是就拜辭了九天真王,下得臺來。九天真王送到轉彎之處,即便止步。 |
112  | 這裏帝嚳等自下山而行。回到旅舍,就將那《九變十化之書》取來翻閱。哪知這部書卻深奧極了,有幾處 |
113  | 看不懂,有幾處竟連句法都讀不斷。帝嚳無法,只得擱起,夜間輾轉不能成寐。次日再上山來要想請教九天真 |
114  | 王,哪知走到昨日之地,空臺尚在,人跡毫無。帝嚳料想不能再見到了,於是將臺的三面察看一回,只見那臺 |
115  | 是靠著石壁造的,高不過兩丈,周圍不過四文。南面大石上鑿著「牧德臺」三個大字。帝嚳於是又朝著臺拜了 |
116  | 兩拜,方才循原路下山。心中想道:「古人說『思之思之,鬼神告之』,現在這部書雖則很多不懂的地方,但 |
117  | 是我昨日並沒有苦思,只想請九天真王指教,未免不用心了,未免太想不勞而獲了。況且九天真王明明叫我研 |
118  | 究一個月,現在還不到一日夜,未免太欲速了。這種情形,豈是學道之人所宜有的! |
119  | 」想罷,心中自悔不已。 |
120  | 不一會,回到旅舍,便和隨從人等說道:「現在朕擬在此休息一月,汝等跟著朕終日奔走,都太辛苦了, |
121  | 亦可休息休息,且待一月之後再回去吧。」眾人答應。 |
122  | 帝嚳自這日起就居於室內,終日不出,一步不走,將這部《九變十化之書》反來復去,忽而誦讀,忽而研 |
123  | 求。過了二十日以後,卻是絕無門路,不懂的地方仍舊是不懂,有幾處連已經懂的地方反而疑惑起來。但是帝 |
124  | 嚳仍舊研究不懈,有時終日不食,有時竟終夜不寢。有一日,正在參究的時候,實在疲倦極了,不知不覺伏幾 |
125  | 而睡,忽見一人前來說道:「九天真王有請。」帝嚳聽了,驚喜非常,慌忙站起,也不及招呼從人,也不及駕 |
126  | 車,跟了來人便走。走到山上牧德臺邊,只見那九天真王依舊在臺上鼓瑟。帝嚳走上臺去,正要行禮,那九天 |
127  | 真王先問道:「《九變十化之書》王子已參透了嗎?」帝嚳慌忙道:「還不曾參透,正要想請老師指教。」九 |
128  | 天真王哈哈大笑道:「區區這一點訣竅還不能參透,哪裡還可望升仙登天呢!貧道看來,王子不如就此回去, |
129  | 做一個聖賢的君主吧,不必在此了。 |
130  | 」說著,用手一推,將帝嚳直從臺上倒跌下去。帝嚳大嚇一跳,不覺醒來,乃是一夢。仔細一想,但覺那 |
131  | 部《九變十化之書》通體一句一字無不朗徹於胸中,一無疑難,一無遺漏。從前所疑惑不懂的,現在竟沒有不 |
132  | 懂了,這叫作「真積力久,一旦豁然貫通。」古來多少困而學之的人,大半有此境界,不是作書的人所能夠虛 |
133  | 造的。 |
134  | 自此之後,帝嚳大道已成,通天徹地,無所不曉,並且能夠隱遁日月,游行星辰。從鐘山回到亳都,不過 |
135  | 倏忽之間就可以到。不過帝嚳以君主之尊,假使如此行動,未免駭人耳目,所以不動聲色,仍舊吩咐隨從人等 |
136  | 明日起身歸去。計算起來,恰恰研究了一個月,這亦可謂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