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文集卷四十五

《文集卷四十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入蜀記第三
2 十七日,郡集於青山李太白祠堂。二教授同集。祠在青山之西北,距山尚十五里。墓
3 在祠後,有小岡阜起伏,蓋亦青山之別支也。祠莫知其始,有唐劉全白所作墓碣及近歲張
4 真甫舍人所作重修祠碑。太白烏巾白衣錦袍。又有道帽氅裘,侑食於側者,郭功甫也。早
5 飯罷,游青山。山南小市有謝玄暉故宅基,今為湯氏所居。南望平野極目,而環宅皆流泉
6 奇石,青林文筱,真佳處也。遂由宅後登山,路極險巇,凡三四里,有兩道人持湯飲迎勞
7 於松石間。又里許,至一庵,老道人出迎,年七十餘,姓周,濰州人,居此山三十年,顴
8 頰如丹,須鬢無白者。又有李媼,八十矣,耳目聰明,談笑不衰,自言嘗得異人秘訣。庵
9 前有小池曰謝公池,水味甘冷,雖盛夏不竭。絕頂又有小亭,亦名謝公亭。下視四山,如
10 蛟龍奔放,爭赴川谷,絕類吾鄉舜山。但舜山之巔,豐沃夷曠,無異平陸,此所不及也。亭
11 北望正對歷陽。周生言,元顏亮入寇時,戰鼓之聲,震於山中云。夜歸舟次,已一鼓盡矣。
12 坐間,信伯言桓溫墓亦在近郊,有石獸石馬,制作精妙,又有碑,悉刻當時車馬衣冠之類,
13 極可觀,恨不一到也。
14 十八日,小雨,解舟出姑熟溪,行江中。江溪相接,水清濁各不相亂。挽行夾中三十
15 里,至大信口泊舟。蓋自此出大江,須風便乃可行,往往連日阻風。兩小山夾江,即東梁
16 西梁,一名天門山。李太白詩云。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王文公詩云。崔
17 嵬天門山,江水繞其下。梅聖俞云。東梁如仰蠶,西梁如浮魚。徐師川云。南人北人
18 朝暮船,東梁西梁今古山。皆得句於此也。水滸小兒賣菱芡蓮藕者甚眾。夜行堤上,觀月
19 大信口。歐陽文忠公。於役志。謂之帶星口,未詳孰是。於役志。蓋謫夷陵時所著也。
20 十九日,便風,過大小褐山磯。奇石巉絕,漁人依石挽罾,宛如畫圖間所見。過梟磯,
21 在大江中,聳拔特起。有道士結廬其上,政和中,賜名寧淵觀。舊說梟磯有梟能害人,故
22 得名。方郡縣奏乞觀額時,惡其名,因曰磯在水中,水常沃石,故曰澆磯。今觀屋亦二十
23 餘間,然止一道人居之。相傳有二人,則其一輒死,故無敢往者。至蕪湖縣,泊舟吳波亭。
24 知縣右通直郎呂昭問來。按漢丹陽郡有蕪湖縣,吳陸遜屯蕪湖,又杜預注。春秋。楚子伐
25 吳克鳩茲,亦云在蕪湖。至東晉,乃改名於湖,不知所自。王敦反,屯於湖,今故城尚存。
26 又有玩鞭亭,亦當時遺跡。唐溫飛卿有。湖陰曲。敘其事。近時張文潛以為。晉書。所云
27 帝至於湖,陰察營壘,當以於湖為句,飛卿蓋誤讀也。作。於湖曲。以反之。劉夢得。歷
28 陽書事。詩,敘道中事云。望夫人化石,夢帝日環營。蓋夢得自夔州移牧歷陽,過此邑
29 也。邑人云,數年前,邑境有盜,發大墓,棺槨已壞,得鏡及刀劍之屬甚眾,甃磚有。大
30 將軍墓。四字,或疑為敦墓云。
31 二十日,寧國太平縣主簿左迪功郎陳炳來見,泛小舟往謝之。則寓寧淵觀下院,以提
32 刑司檄來督大禮錢帛。寧淵在梟磯,隔大江,故置下院於近邑。道流十餘,壇宇像設甚盛,
33 有觀主何守誠者,今選居太一宮矣。炳字德先,婺州義烏人,自言其從姑得道徽宗朝,賜
34 號妙靜練師,結廬葛仙峰下,平生不火食,惟飲酒,啖生果,為人言禍福死生,無毫厘差。
35 每風日清和時,輒掩關獨處,或於戶外竊聽之,但聞若二嬰兒聲,或歌或笑,往往至中夜
36 方止,莫有能測者。年九十,正旦,自言四月八日當遠行,果以是日坐逝。每為德先言汝
37 有仙骨,當遇異人。後因得疾委頓,有皖山徐先生來餌以藥,即日疾平。徐因留,教以絕
38 粒訣,德先父母方望其成名,固不許。然自是絕滋味,日食淡湯餅及飯而已。如此者六年,
39 益覺身輕,能日行二百里。會中第娶妻,複近葷血,徐遂告別。臨行,語德先曰。汝二紀
40 後當複從我究此事。德先送至溪上,方呼舟欲渡,徐褰裳疾行水上而去,呼之不複應。德
41 先至今悵恨,有棄官入灊皖之意。予遂游東寺,登王敦城以歸。城並大江,氣象宏敞。邑
42 出綠毛龜,就船賣者,不可勝數。將午,解舟,過三山磯。磯上新作龍祠。有道人半醉立
43 蘚崖峭絕處,下觀行舟,望之使人寒心,亦奇士也。江中江豚十數,出沒,色或黑或黃,俄
44 又有物長數尺,色正赤,類大蜈蚣,奮首逆水而上,激水高三二尺,殊可畏也。宿過道口。
45 二十一日,過繁昌縣,南唐所置,初隸宣城,及置太平州,複割隸焉。晚泊荻港,散
46 步堤上,游龍廟,有老道人守之,台州仙居縣人。自言居此十年,日伐薪二束賣之以自給。
47 雨雪,則從人乞,未嘗他營也。又至一庵,僧言隔港即銅陵界。遠山嶄然,臨大江者,即
48 銅官山,太白所謂。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是也。恨不一到。最後至鳳凰山延禧觀,
49 觀廢於兵燼者四十餘年,近方興葺。羽流五六人。觀主陳廷瑞,婺州義烏縣人,言此古青
50 華觀也。有趙先生,荻港市中人,父賣茗,先生幼名王九,年十三,疾亟,父抱詣青華,願
51 使入道。是夕,先生夢老人引之登高山,謂曰。我陰翁也。出柏枝啖之,及覺遂不火食。
52 後又夢前老人,教以天篆數百字,比覺,悉記不遺。太宗皇帝召見,度為道士,賜冠簡,易
53 名自然,給裝錢遣還,遂為觀主。祥符間,再召至京師,賜紫衣,改青華額曰延禧。先生
54 懇求還山養母,得歸,一日,無疾而逝。門人葬之山中,行半途,棺忽大重不可舉。其母
55 曰。吾兒必有異。命發棺,果空無尸,惟劍履在耳。遂即其處葬之。今塚猶在,謂之劍
56 塚。自然,國史有傳,大概與廷瑞言頗合,惟劍塚一事無之。荻港蓋繁昌小墟市也。歸舟
57 已夜矣。
58 二十二日,過大江,入丁家洲夾,複行大江。自離當塗,風日清美,波平如席,白雲
59 青嶂,相遠映帶,終日如行圖畫,殊忘道途之勞也。過銅陵縣不入。晚泊水洪口。江湖間
60 謂分流處為洪,王文公詩云。東江木落水分洪。是也。
61 二十三日,過陽山磯,始見九華山。九華本名九子,李太白為易名。太白與劉夢得皆
62 有詩,而劉至以為可兼太華女幾之奇秀。南唐宋子嵩辭政柄,歸隱此山,號九華先生,封
63 青陽公,由是九華之名益盛。惟王文公詩云。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最極形容之妙。
64 大抵此山之奇,在修纖耳。然無含蓄敦大氣象,與廬阜。天台異矣。岸傍荻花如雪,舊見
65 天井長老彥威雲,廬山老僧用此絮紙衣。威少時在惠日,亦為之,佛燈珣禪師見而大嗔云,
66 汝少年,輒求溫暖如此,豈有心學道邪。退而問兄弟,則堂中百人,有荻花衣者才三四,皆
67 年七十餘矣。威愧恐,亟除去。泊梅根港。巨魚十數,色蒼白,大如黃犢,出沒水中,每
68 出,水輒激起,沸白成浪,真壯觀也。
69 二十四日,到池州,泊稅務亭子。州唐置,南唐嘗為康化軍節度,今省。又嘗割青陽
70 隸建康,今複故。惟所置銅陵。東流二縣及改秋浦為貴池,今因之。蓋南唐都金陵,故當
71 塗。蕪湖。銅陵。繁昌。廣德。青陽並江寧。上元。溧陽。溧水。句容凡十一縣,皆隸畿
72 內,今建康為行都。而才有江寧等五邑。有司所當議也,李太白往來江東。此州所賦尤多,
73 如。秋浦歌。十七首及。九華山。青溪。白笴陂。玉鏡潭。諸詩是也。秋浦歌。云。
74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又曰。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鬢。長短盡成絲。
75 則池州之風物可見矣,然觀太白此歌。高妙乃爾。則知。姑熟十詠。決為贗作也,杜牧之
76 池州諸詩正爾,觀之亦清婉可愛。若與太白詩並讀。醇醨異味矣,初。王師平南唐。命曹
77 彬分兵自荊州順流東下。以樊若冰為鄉導。首克池州。然後能取蕪湖。當塗。駐軍採石。而
78 浮橋成,則池州今實要地。不可不備也,
79 二十五日。見知州右朝議大夫直秘閣楊師中。通判右朝奉郎孫德芻,游光孝寺。寺有
80 西峰聖者所留鐵笛,聖者生當吳武王楊行密時。陽狂不羈。好吹笛。能役鬼神蛟龍,嘗寓
81 池州乾明寺。乾明即光孝也。及去。留笛付主事僧,笛似銅鐵而非。色綠。而瑩潤如綠玉。
82 不知何物,僧懼為好事者所奪。郡官求觀之。輒出一凡鐵笛充數,予偶與監寺僧有舊。獨
83 得一見,有石刻沈睿達所作西峰銘。文辭古雅可愛。恨非其自書也,僧言貴池去城八十里。
84 在秀山下。江之一支。別匯為池。四隅皆因山石為岸。產鯉魚。金鱗朱尾。味極美。本以
85 此得貴池之目,秀山有梁昭明太子墓。拱木森然。今池州城西。有神甚靈者。曰九郎。或
86 云九郎即昭明,晚登弄水亭。杜牧之所賦詩也。亭殊不葺。然正對清溪齊山。景物絕佳,州
87 雖瀕江。然據岡阜上。頗難得水,
88 二十六日。解舟。過長風沙羅剎石,李太白。江上贈竇長史。詩云。萬里南遷夜郎國。
89 三年歸及長風沙。梅聖俞。送方進士游廬山。云。長風沙浪屋許大。羅剎石齒水下排,歷
90 此二險過湓浦。始見瀑布懸蒼崖。即此地也,又太白。長幹行。云。早晚下三巴。預將
91 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到長風沙。蓋自金陵至此七百里。而室家來迎其夫。甚言其遠也,
92 地屬舒州。舊最號湍險,仁廟時。發運使周湛役三十萬夫。疏支流十里以避之。至今為行
93 舟之利,羅剎石。在大江中。正如京口鶻峰而稍大。白石拱起,其上叢筱喬木。亦有小神
94 祠幡竿。不知何神也,西望群山靡迤。岩嶂深秀。宛如吾廬南望鏡中諸山。為之累欷,宿
95 懷家洑。懷姓也。吳有尚書郎懷敘。見顧雍傳,
96 二十七日五鼓。大風自東北來。舟人不告。乘便風解船,過雁翅夾。有稅場。居民二
97 百許家。岸下泊船甚眾,遂經皖口至趙屯。未朝食。已行百五十里。而風益大。乃泊夾中,
98 皖口即王師破江南大將朱令水軍處,趙屯有戍兵。亦小市聚也,是日大風。至暮不止。登
99 岸。行至夾口。觀江中驚濤駭浪。雖錢塘八月之潮不過也,有一舟掀簸浪中。欲入夾者再
100 三。不可得。幾覆溺矣。號呼求救。久方能入,北望正見皖山,太白。江上望皖公山。詩
101 云。巉絕稱人意。巉絕。二字。不刊之妙也,南唐元宗南遷豫章。舟中望皖山。愛之。謂
102 左右曰。此青峭數峰何名。答曰。舒州皖山。時方新失淮南。伶人李家明侍側。獻詩
103 曰。龍舟千里揚東風。漢武潯陽事正同,回首皖公山色好。日斜不到壽杯中。元宗為悲
104 憤欷歔,故王文公詩云。南狩皖山非故地。北師淮水失名王。計其處。當去此不遠也,夜
105 雨,
106 二十八日。過東流縣不入,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蒼翠萬疊。如列屏障。凡數
107 十里不絕,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便風張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
108 所乘二千斛舟。搖兀掀舞。才如一葉,過獅子磯。一名佛指磯。蘚壁百尺。青林綠筱。倒
109 生壁間。圖畫有所不及,猶恨舟行北岸。不得過其下,旁有數磯。亦奇峭。然皆非獅子此
110 也,至馬當。所謂下元水府,山勢尤秀拔。正面山腳。直插大江,廟依峭崖架空為閣。登
111 降者,皆自閣西崖腹小石徑,捫夢側足而上,宛若登梯。飛甍曲檻,丹碧縹緲,江上神祠,
112 惟此最佳。舟至石壁下,忽晝晦,風勢橫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趨小港,竭力牽挽,
113 僅能入港。系纜同泊者四五舟,皆來助牽。早間同行一舟,亦蜀舟也,忽有大魚正綠,腹
114 下赤如丹,躍起舵旁,高三尺許,人皆異之。是晚,果折檣破帆,幾不能全,亦可怪也。入
115 夜,風愈厲,增十餘纜。治曉,方少定。
116 二十九日,阻風馬當港中,風雨淒冷,初御衣夾衣。有小舟冒風濤來賣薪菜豨肉,亦有賣
117 野彘肉者,雲獵蘆場中所得。飯已,登南岸,望馬當廟,北風吹人勁甚,至不能語。既暮,
118 風少定,然怒濤未息,擊船終夜有聲。
119 八月一日,過烽火磯。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當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
120 突兀而已。及拋江過其下,嵌岩竇穴,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亦與它石迥異。又有一石,不
121 附山,傑然特起,高百餘尺,丹藤翠蔓,羅絡其上,如寶裝屏風。是日風靜,舟行頗遲,又
122 秋深潦縮,故得盡見杜老所謂。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也。過澎浪磯。小孤山,二山
123 東西相望。小孤屬舒州宿松縣,有戍兵,凡江中獨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
124 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小孤比。自數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雲霄,已非它
125 山可擬,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極於荒殘,若稍飾以
126 樓觀亭榭,與江山相發揮,自當高出金山之上矣。廟在山之西麓,額曰惠濟,神曰安濟夫
127 人。紹興初,張魏公自湖湘還,嘗加營葺,有碑載其事。又有別祠在澎浪磯,屬江州彭澤
128 縣,三面臨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勝。舟過磯,雖無風,亦浪湧,蓋以此得名也。昔
129 人詩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傳者因謂小孤廟有彭郎像,澎浪廟有
130 小姑像,實不然也。晚泊沙夾,距小孤一里。微雨,複以小艇游廟中,南望彭澤都昌諸山,
131 煙雨空蒙,鷗鷺滅沒,極登臨之勝,徙倚久之而歸。方立廟門,有俊鶻摶水禽,掠江東南
132 去,甚可壯也。廟祝云,山有棲鶻甚多。
133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風雲騰湧,急系纜。俄複開霽,遂行。泛彭蠡口,四望無際,
134 乃知太白。開帆入天鏡。之句為妙。始見廬山及大孤。大孤狀類西梁,雖不可擬小姑之秀
135 麗,然小孤之旁,頗有沙洲葭葦,大孤則四際渺彌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
136 自湖口分一支為南江,蓋江西路也。江水渾濁,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過夕乃可飲。南
137 江則極清澈,合處如引繩,不相亂。晚抵江州,州治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柴桑。慄里,
138 皆其地也。南唐為奉化軍節度,今為定江軍。岸土赤而壁立,東坡先生所謂。舟人指點岸
139 如赤貞。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與江水亂。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間
140 一日阻風不行,實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雲。
141 三日,移泊琵琶亭,見知州左朝請郎周碠強仲。通判左朝散郎胡羹。發運使戶部侍郎
142 史正志志道。發運司干辦公事程坦履道。察推左文林郎蔡戡定夫。始得夔州公移。
143 四日,游天慶觀,李太白詩所謂。潯陽紫極宮。也。蘇黃詩刻,皆不複存。太白詩有
144 一石,亦近時俗書。見觀主李守智,問玉芝,亦不能答。觀皆古屋,初不更兵燼,而遺跡
145 掃地,獨太清殿老君像,乃唐人所塑,特為奇古。真人。女真。仙官。力士。童子各二軀,
146 又有唐明皇帝金銅像,衣冠如道士,而氣宇粹穆,有五十年安享太平富貴氣象。李守智者,
147 滁州來安人,自言家故富饒,遇亂棄家為道人,大將岳飛以度牒與之,始為道士。至今畫
148 岳氏父子事之,史志道招飲於發運廨中。登高遠亭,望廬山,天氣澄霽,諸峰盡見。志道
149 出新鼓鑄鐵錢。
150 五日,郡集於庾樓。樓正對廬山之雙劍峰,北臨大江,氣象雄麗。自京口以西,登覽
151 之地多矣,無出庾樓右者。樓不甚高,而覺江山煙雲,皆在幾席間,真絕景也。庾亮嘗為
152 江荊豫州刺史,其實則治武昌。若武昌南樓名庾樓,猶有理,今江州治所,在晉特柴桑縣
153 之湓口關耳,此樓附會甚明。然白樂天詩固已雲。潯陽欲到思無窮,庾亮樓南湓口東。則
154 承誤亦久矣。張蕓叟。南遷錄。云。庾亮鎮潯陽,經始此樓。其誤尤甚。
155 六日甲夜,有大燈球數百,自湓浦蔽江而下,至江面廣處,分散漸遠,赫然如繁星麗
156 天。土人云,此乃一家放五百碗以禳災祈福,蓋江鄉舊俗云。
157 七日,往廬山,小憩新橋市,蓋吳蜀大路。市肆壁間,多蜀人題名,並溪喬木,往往
158 皆三二百年物,蓋山之麓也。自江州至太平興國宮三十里,此適當其半。是日,車馬及徒
159 行者憧憧不絕,雲上觀,蓋往太平宮焚香,自八月一日至七日乃已,謂之白蓮會。蓮社本
160 遠法師遺跡,舊傳遠公嘗以一日借道流,故至今太平宮歲以為常。東林寺亦自作會,然來
161 者反不若太平之盛,亦可笑也。晚至清虛庵。庵在撥雲峰下,皇甫道人所居。皇甫名坦,嘉
162 州人,出游旁郡,獨見其弟子曹彌深。登紹興煥文閣,實藏光堯皇帝御書。又有神泉清虛
163 堂,皆宸翰題榜。宿清虛西室,曹君置酒堂中,炙鹿肉甚珍,酒尤清醇。夜寒,可附火。
URN: ctp:ws7585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