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

《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是通过对对应底本影印本进行字符识别打造的初稿。若有错字,请协助纠正

史记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1
  《索隐》: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2
  吴太伯,〈一〉太伯弟仲雍,〈二〉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佰、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三〉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四〉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3
 〈一〉《集解》:韦昭曰:「后武王追封为吴伯,故曰吴太伯。」 《索隐》:《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曰『夫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曰吴王』」,是吴本伯爵也。范甯解《论语》曰「太者,善大之称;伯者,长也。周太王之元子故曰太伯」。称仲雍、季历,皆以字配名,则伯亦是字,又是爵,但其名史籍先阙耳。 《正义》:吴,国号也。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句吴。寿梦卒,诸樊南徙吴。至二十一代孙光,使子胥筑阖闾城都之,今苏州也。
4
 〈二〉《索隐》:伯、仲、季是兄弟次第之字。若表德之字,意义与名相符,则《系本》曰「吴孰哉居蕃离」,宋忠曰「孰哉,仲雍字。蕃离,今吴之馀暨也」。解者云雍是孰食,故曰雍字孰哉也。
5
 〈三〉《集解》: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 《正义》:江熙云:「太伯少弟季历生文王昌,有圣德,太伯知其必有天下,故欲传国于季历。以太王病,托采药于吴越,不反。太王薨而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三让也。又释云:太王病,托采药,生不事之以礼,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二让也;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祭之以礼,三让也。」
6
 〈四〉《集解》:宋忠曰:「句吴,太伯始所居地名。」 《索隐》:荆者,楚之旧号,以州而言之曰荆。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此言自号句吴,吴名起于太伯,明以前未有吴号。地在楚越之界,故称荆蛮。颜师古注《汉书》,以吴言「句」者,夷语之发声,犹言「于越」耳。此言「号句吴」,当如颜解。而注引宋忠以为地名者,《系本》居篇曰「孰哉居蕃离,孰姑徙句吴」,宋氏见《史记》有「太伯自号句吴」之文,遂弥缝解彼云是太伯始所居地名。裴氏引之,恐非其义。蕃离旣有其地,句吴何总不知眞实?吴人不闻别有城邑曾名句吴,则《系本》之文或难依信。《吴地记》曰:「泰伯居梅里,在阖闾城北五十里许。」
7
  太伯卒,〈一〉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二〉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三〉是为虞仲,〈四〉列为诸侯。
8
 〈一〉《集解》:《皇览》曰:「太伯冢在吴县北梅里聚,去城十里。」
9
 〈二〉《索隐》:《吴地记》曰:「仲雍冢在吴郡常孰县西海虞山上,与言偃冢并列。」
10
 〈三〉《集解》:徐广曰:「在河东大阳县。」
11
 〈四〉《索隐》:夏都安邑,虞仲都大阳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曰夏虚。《左传》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则虞仲是太王之子必也。又《论语》称「虞仲、夷逸隐居放言」,是仲雍称虞仲。今周章之弟亦称虞仲者,盖周章之弟字仲,始封于虞,故曰虞仲。则仲雍本字仲,而为虞之始祖,故后代亦称虞仲,所以祖与孙同号也。
12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一〉柯相卒,子强鸠夷立。强鸠夷卒,子馀桥疑吾立。〈二〉馀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三〉周繇卒,子屈羽立。〈四〉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五〉转卒,子颇高立。〈六〉颇高卒,子句卑立。〈七〉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八〉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九〉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13
 〈一〉《正义》:柯音歌。相音相匠反。
14
 〈二〉《正义》:桥音蹻骄反。
15
 〈三〉《正义》:繇音遥,又音由。
16
 〈四〉《正义》:屈,居勿反。
17
 〈五〉《索隐》:谯周《古史考》云「柯转」。
18
 〈六〉《索隐》:《古史考》作「颇梦」。
19
 〈七〉《索隐》:《古史考》云「毕轸」。
20
 〈八〉《索隐》:《春秋》经僖公五年「冬,晋人执虞公」。左氏二年传曰「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伐虢,宫之奇谏,不听。虞公许之,且请先伐之,遂伐虢,灭下阳」。五年传曰「晋侯复假道伐虢,宫之奇谏,不听。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冬十有二月,灭虢。师还,遂袭虞灭之」也。
21
 〈九〉《正义》:梦,莫公反。
22
  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中国之虞灭二世,而夷蛮之吴兴。〈一〉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二〉
23
 〈一〉《正义》:中国之虞灭后二世,合七十一年,至寿梦而兴大,称王。
24
 〈二〉《索隐》:寿梦是仲雍十九代孙也。
25

  王寿梦二年,〈一〉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自晋使吴,敎吴用兵乘车,令其子为吴行人,〈二〉吴于是始通于中国。吴伐楚。十六年,楚共王伐吴,至衡山。〈三〉
26
 〈一〉《索隐》:自寿梦已下始有其年,《春秋》唯记卒年。计二年当成七年也。
27
 〈二〉《集解》:服虔曰:「行人,掌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宾大客,受小客之币辞。」 《索隐》:《左传》鲁成二年曰「巫臣使齐,及郑,使介反币,而以夏姬行,遂奔晋」。七年传曰「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而分其室,巫臣遗二子书曰『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巫臣使于吴,吴子寿梦悦之,乃通吴于晋,敎吴乘车,敎之战阵,敎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为行人。吴始伐楚,伐巢,伐徐。马陵之会,吴入州来,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是。
28
 〈三〉《集解》:杜预曰:「吴兴乌程县南也。」 《索隐》:《春秋》经襄三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左传》曰「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也。
29
  二十五年,王寿梦卒。〈一〉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二〉次曰馀祭,次曰馀眛,〈三〉次曰季札。〈四〉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30
 〈一〉《索隐》:襄十二年经曰「秋九月,吴子乘卒」。《左传》曰寿梦。计从成六年至此,正二十五年。《系本》曰「吴孰姑徙句吴」。宋忠曰「孰姑,寿梦也」。代谓祝梦乘诸也。寿孰音相近,姑之言诸也,《毛诗》传读「姑」为「诸」,知孰姑寿梦是一人,又名乘也。
31
 〈二〉《索隐》:《春秋》经书「吴子遏」,《左传》称「诸樊」,盖遏是其名,诸樊是其号。《公羊传》「遏」作「谒」。
32
 〈三〉《索隐》:《左传》曰「阍戕戴吴」。杜预曰「戴吴,馀祭也」。又襄二十八年《左传》,齐庆封奔吴,句馀与之朱方。杜预曰「句馀,吴子夷末也」。计馀祭以襄二十九年卒,则二十八年赐庆封邑,不得是夷末。且句馀馀祭或谓是一人,夷末惟《史记》、《公羊》作「馀眛」,左氏及《谷梁》并为「馀祭」。夷末、句馀音字各异,不得为一,或杜氏误耳。 《正义》:祭,侧界反。眛,莫葛反。
33
 〈四〉《索隐》:《公羊传》曰:「谒也,馀祭也,夷末也,与季子同母者四人。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以为君,兄弟递相为君,而致国乎季子。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末也立;夷末也死,则国宜之季子,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卽之。阖闾曰:『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君之命,则宜立者我也。僚恶得为君乎?』于是使专诸刺僚。」《史记》寿梦四子,亦约《公羊》文,但以僚为馀眛子为异耳。左氏其文不明,服虔用《公羊》,杜预依《史记》及《吴越春秋》。下注徐广引《系本》曰「夷眛及僚,眛夷生光」,检《系本》今无此语。然按左狐庸对赵文子,谓「夷末甚德而度,其天所启也,必此君之子孙实终之」。若以僚为末子,不应此言。又光言「我王嗣」,则光是夷眛子,且明是庶子。
34
  王诸樊元年,〈一〉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二〉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三〉君子曰〈四〉『能守节矣』。君义嗣,〈五〉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六〉秋,吴伐楚,楚败我师。四年,晋平公初立。〈七〉
35
 〈一〉《集解》:《世本》曰「诸樊徙吴」也。
36
 〈二〉《集解》:服虔曰:「宣公,曹伯卢也,以鲁成公十三年会晋侯伐秦,卒于师。曹君,公子负刍也。负刍在国,闻宣公卒,杀太子而自立,故曰不义之也。」
37
 〈三〉《集解》:服虔曰:「子臧,负刍庶兄。」 《索隐》:成十三年《左传》曰:「曹宣公卒于师。曹人使公子负刍守,使公子欣时逆丧。秋,负刍杀其太子而自立。」杜预曰:「皆宣公庶子也。负刍,成公也。欣时,子臧也。」十五年传曰:「会于戚,讨曹成公也,执而归诸京师。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曰:『前志有之,曰圣达节,杜预曰:圣人应天命,不拘常礼也。孙守真按:此杜预曰均为小注字。详书影。次守节,杜预曰:谓贤者也。下失节。杜预曰:愚者,妄动也。为君,非吾节也。虽不能圣,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38
 〈四〉《索隐》:君子者,左丘明所为史评仲尼之词,指仲尼为君子也。
39
 〈五〉《集解》:王肃曰:「义,宜也。嫡子嗣国,得礼之宜。」杜预曰:「诸樊嫡子,故曰义嗣。」
40
 〈六〉《索隐》:「诸樊元年已除丧」至「乃舍之」,皆襄十四年《左氏传》文。 《正义》:舍音舍。
41
 〈七〉《索隐》:《左传》襄十六年春「葬晋悼公,平公卽位」是也。
42
  十三年,王诸樊卒。〈一〉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季札封于延陵,〈二〉故号曰延陵季子。
43
 〈一〉《索隐》:《春秋》经襄二十五年:「十有二月,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左传》曰:「吴子诸樊伐楚,以报舟师之役,门于巢。巢牛臣曰:『吴王勇而轻,若启之,将亲门,我获射之,必殪。是君也死,疆其少安。』从之。吴子门焉,牛臣隐于短墙以射之,卒。」
44
 〈二〉《索隐》:襄三十一年《左传》赵《文子》问于屈狐庸曰「延州来季子其果立乎」,杜预曰「延州来,季札邑也」昭二十七年《左传》曰「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杜预曰「季子本封延陵,后复封州来,故曰延州来」。成七年《左传》曰「吴入州来」,杜预曰「州来,楚邑,淮南下蔡县是」。昭十三年传「吴伐州来」,二十三年传「吴灭州来」。则州来本为楚邑,吴光伐灭,遂以封季子也。〈地理志〉云会稽毗陵县,季札所居。太康〈地理志〉曰「故延陵邑,季札所居,栗头有季札祠」。〈地理志〉沛郡下蔡县云,古州来国,为楚所灭,后吴取之,至夫差,迁昭侯于此。《公羊传》曰「季子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何休曰「不入吴朝廷也」。此云「封于延陵」,谓因而赐之以菜邑。而杜预《春秋释例·土地名》则云「延州来,阙」,不知何故而为此言也。
45
  王馀祭三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之县,〈一〉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46
 〈一〉《集解》:《吴地记》曰:「朱方,秦改曰丹徒。」
47

  四年,吴使季札聘于鲁,〈一〉请观周乐。〈二〉为歌周南、召南。〈三〉曰:「美哉,始基之矣,〈四〉犹未也。〈五〉然勤而不怨。」〈六〉歌邶、墉、衞。〈七〉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八〉吾闻衞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衞风乎?」〈九〉歌王。〈一0〉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一一〉歌郑。〈一二〉曰:「其细已甚,民不堪也,是其先亡乎?」〈一三〉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一四〉表东海者,其太公乎〈一五〉?国未可量也。」〈一六〉歌豳。曰:「美哉,荡荡乎,乐而不淫,〈一七〉其周公之东乎?」〈一八〉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一九〉歌魏。曰:「美哉,渢渢乎,〈二0〉大而宽,〈二一〉俭而易,行以德辅,此则盟主也。」〈二二〉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不然,何忧之远也?〈二三〉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二四〉自郐以下,无讥焉。〈二五〉歌〈小雅〉〈二六〉。曰:「美哉,思而不贰,〈二七〉怨而不言,〈二八〉其周德之衰乎?〈二九〉犹有先王之遗民也。」〈三0〉歌〈大雅〉。〈三一〉曰:「广哉,熙熙乎,〈三二〉曲而有直体,〈三三〉其文王之德乎?」歌颂。〈三四〉曰:「至矣哉,〈三五〉直而不倨,〈三六〉而不诎,〈三七〉近而不逼,〈三八〉远而不携,〈三九〉而迁不淫,〈四0〉复而不厌,〈四一〉哀而不愁,〈四二〉乐而不荒,〈四三〉用而不匮,〈四四〉广而不宣,〈四五〉施而不费,〈四六〉取而不贪,〈四七〉处而不砥,〈四八〉行而不流。〈四九〉五声和,八风平,〈五0〉节有度,守有序,〈五一〉盛德之所同也。」〈五二〉见舞象箾、南龠者,〈五三〉曰:「美哉,犹有感。」〈五四〉见舞大武,〈五五〉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护者,〈五六〉曰:「圣人之弘也,〈五七〉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五八〉见舞大夏,〈五九〉曰:「美哉,勤而不德!〈六0〉非禹其谁能及之?」见舞招箾,〈六一〉曰:「德至矣哉,大矣,〈六二〉如天之无不焘也,〈六三〉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无以加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观。」〈六四〉孙守真按:止=已=了(好了、够了、可以了)。
48
 〈一〉《集解》:在《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
49
 〈二〉《集解》:服虔曰:「周乐,鲁所受四代之乐也。」杜预曰:「鲁以周公故,有天子礼乐。」
50
 〈三〉《集解》:杜预曰:「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
51
 〈四〉《集解》:王肃曰:「言始造王基也。」
52
 〈五〉《集解》:贾逵曰:「言未有雅、颂之成功也。」杜预曰:「犹有商纣,未尽善也。」
53
 〈六〉《集解》:杜预曰:「未能安乐,然其音不怨怒。」
54
 〈七〉《集解》:杜预曰:「武王伐纣,分其地为三监。三监叛,周公灭之,幷三监之地,更封康叔,故三国尽被康叔之化。」
55
 〈八〉《集解》:贾逵曰:「渊,深也。」杜预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衞康叔、武公德化深远,虽遭宣公淫乱,懿公灭亡,民犹秉义,不至于困。」
56
 〈九〉《集解》:贾逵曰:「康叔遭管叔、蔡叔之难,武公罹幽王、褒姒之忧,故曰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杜预曰:「康叔,武公,皆衞之令德君也。听声以为别,故有疑言。」
57
 〈一0〉《集解》:服虔曰:「王室当在雅,衰微而列在风,故国人犹尊之,故称王,犹《春秋》之王人也。」杜预曰:「王,黍离也。」
58
 〈一一〉《集解》:服虔曰:「平王东迁雒邑。」杜预曰:「宗周殒灭,故忧思;犹有先王之遗风,故不惧也。」 《正义》:思音肆。
59
 〈一二〉《集解》:贾逵曰:「郑风,东郑是。」
60
 〈一三〉《集解》:服虔曰:「其风细弱已甚,摄于大国之闲,无远虑持久之风,故曰民不堪,将先亡也。」
61
 〈一四〉《集解》:服虔曰:「泱泱,舒缓深远,有大和之意。其诗风刺,辞约而义微,体疏而不切,故曰大风。」 《索隐》:泱,于良反。泱泱犹汪汪洋洋,美盛貌也。杜预曰「弘大之声」也。
62
 〈一五〉《集解》:王肃曰:「言为东海之表式。」
63
 〈一六〉《集解》:服虔曰:「国之兴衰,世数长短,未可量也。」杜预曰:「言其或将复兴。」
64
 〈一七〉《集解》:贾逵曰:「荡然无忧,自乐而不荒淫也。」
65
 〈一八〉《集解》:杜预曰:「周公遭管蔡之变,东征,为成王陈后稷先公不敢荒淫,以成王业,故言其周公东乎。」
66
 〈一九〉《集解》:杜预曰:「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及襄公佐周平王东迁而受其故地,故曰周之旧也。」
67
 〈二0〉《索隐》:渢音冯,又音泛。杜预曰:「中庸之声。」
68
 〈二一〉《索隐》:《左传》作「大而婉」。杜预曰:「婉,约也。大而约,则俭节易行。」宽字宜读为「婉」也。
69
 〈二二〉《集解》:徐广曰:「盟,一作『明』。」駰案:贾逵曰「其志大,直而有曲体,归中和中庸之德,难成而实易行。故曰以德辅此,则盟主也」。杜预曰「惜其国小而无明君」。 《索隐》:注引徐广曰「盟,一作『明』」。按:《左传》亦作「明」,此以听声知政,言其明听耳,非盟会也。
70
 〈二三〉《集解》:杜预曰:「晋本唐国,故有尧之遗风。忧深思远,情发于声也。」
71
 〈二四〉《集解》:杜预曰:「淫声放荡,无所畏忌,故曰国无主。」
72
 〈二五〉《集解》:服虔曰:「郐以下,及曹风也。其国小,无所刺讥。」
73
 〈二六〉《集解》:杜预曰:「〈小雅〉,小正,亦乐歌之章。」
74
 〈二七〉《集解》:杜预曰:「思文武之德,无贰叛之心也。」
75
 〈二八〉《集解》:王肃曰:「非不能言,畏罪咎也。」
76
 〈二九〉《集解》:杜预曰:「衰,小也。」
77
 〈三0〉《集解》:杜预曰:「谓有殷王馀俗,故未大衰。」
78
 〈三一〉《集解》:杜预曰:「〈大雅〉,陈文王之德,以正天下。」
79
 〈三二〉《集解》:杜预曰:「熙熙,和乐声。」
80
 〈三三〉《集解》:杜预曰:「论其声。」
81
 〈三四〉《集解》:杜预曰:「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
82
 〈三五〉《集解》:贾逵曰:「言道备至也。」
83
 〈三六〉《集解》:杜预曰:「倨,傲也。」
84
 〈三七〉《集解》:杜预曰:「诎,挠也。」
85
 〈三八〉《集解》:杜预曰:「谦,退也。」
86
 〈三九〉《集解》:杜预曰:「携,贰也。」
87
 〈四0〉《集解》:服虔曰:「迁,徙也。文王徙酆,武王居鄗。」杜预曰:「淫,过荡也。」
88
 〈四一〉《集解》:杜预曰:「常日新也。」
89
 〈四二〉《集解》:杜预曰:「知命也。」
90
 〈四三〉《集解》:杜预曰:「节之以礼也。」
91
 〈四四〉《集解》:杜预曰:「德弘大。」
92
 〈四五〉《集解》:杜预曰:「不自显也。」
93
 〈四六〉《集解》:杜预曰:「因民所利而利之。」
94
 〈四七〉《集解》:杜预曰:「义然后取。」
95
 〈四八〉《集解》:杜预曰:「守之以道。」
96
 〈四九〉《集解》:杜预曰:「制之以义。」
97
 〈五0〉《集解》:杜预曰:「宫、商、角、徵、羽谓之五声。八方之气谓之八风。」
98
 〈五一〉《集解》:杜预曰:「八音克谐,节有度也。无相夺伦,守有序也。」
99
 〈五二〉《集解》:杜预曰:「颂有殷、鲁,故曰盛德之所同。」
100
 〈五三〉《集解》:贾逵曰:「象,文王之乐武象也。箾,舞曲也。南龠,以龠舞也。」 《索隐》:箾音朔,又素交反。
101
 〈五四〉《集解》:服虔曰:「憾,恨也。恨不及己以伐纣而致太平也。」 《索隐》:感读为「憾」,字省耳,胡暗反。
102
 〈五五〉《集解》:贾逵曰:「大武,周公所作武王乐也。」
103
 〈五六〉《集解》:贾逵曰:「韶护,殷成汤乐大护也。」
104
 〈五七〉《集解》:贾逵曰:「弘,大也。」
105
 〈五八〉《集解》:服虔曰:「惭于始伐而无圣佐,故曰圣人之难也。」
106
 〈五九〉《集解》:贾逵曰:「夏禹之乐大夏也。」
107
 〈六0〉《集解》:服虔曰:「禹勤其身以治水土也。」
108
 〈六一〉《集解》:服虔曰:「有虞氏之乐大韶也。」 《索隐》:「韶」「箫」二字体变耳。
109
 〈六二〉《集解》:服虔曰:「至,帝王之道极于韶也。尽美尽善也。」
110
 〈六三〉《集解》:贾逵曰:「焘,覆也。」
111
 〈六四〉《集解》:服虔曰:「周用六代之乐,尧曰咸池,黄帝曰云门。鲁受四代,下周二等,故不舞其二。季札知之,故曰有他乐吾不敢请。」
112
  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一〉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难。〈二〉
113
 〈一〉《集解》:服虔曰:「入邑与政职于公,不与国家之事。」
114
 〈二〉《集解》:难在鲁昭公八年。 《正义》:难,乃惮反。在鲁昭公八年。栾施、高强二氏作难,陈桓子和之乃解也。
115
  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愼以礼。〈一〉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衞。说蘧瑗、史狗、史鰌、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曰:「衞多君子,未有患也。」
116
 〈一〉《集解》:服虔曰:「礼,所以经国家,利社稷也。」
117
  自衞如晋,将舍于宿,〈一〉闻锺声,〈二〉曰:「异哉!吾闻之,辩而不德,必加于戮。〈三〉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四〉惧犹不足,而又可以畔乎?〈五〉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也。〈六〉君在殡而可以乐乎?」〈七〉遂去之。《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八〉
118
 〈一〉《集解》:《左传》曰:「将宿于戚。」 《索隐》:注引《左传》曰「将宿于戚」。按:太史公欲自为一家,事虽出左氏,文则随义而换。旣以「舍」字替「宿」,遂误下「宿」字替于「戚」。戚旣是邑名,理应不易。今宜读宿为「戚」。戚,衞邑,孙文子旧所食地。
119
 〈二〉《集解》:服虔曰:「孙《文子》鼓钟作乐也。」
120
 〈三〉《集解》:服虔曰:「辩若鬭辩也。夫以辩争,不以德居之,必加于刑戮也。」
121
 〈四〉《集解》:贾逵曰:「夫子,孙《文子》也。获罪,出献公,以戚畔也。」
122
 〈五〉《索隐》:《左传》曰:「而又何乐」。此「畔」字宜读曰「乐」。乐谓所闻钟声也,畔非其义也。
123
 〈六〉《集解》:王肃曰:「言至危也。」
124
 〈七〉《集解》:贾逵曰:「衞君献公棺在殡未葬。」
125
 〈八〉《集解》:服虔曰:「闻义而改也。琴瑟不听,况于钟鼓乎?」
126
  适晋,说赵《文子》、〈一〉韩宣子、〈二〉魏献子〈三〉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四〉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五〉吾子直,〈六〉必思自免于难。」
127
 〈一〉《索隐》:名武也。
128
 〈二〉《索隐》:名起也。 《正义》:《世本》云名秦。
129
 〈三〉《索隐》:名锺舒也。
130
 〈四〉《集解》:服虔曰:「言晋国之祚将集于三家。」
131
 〈五〉《集解》:杜预曰:「富必厚施,故政在三家也。」
132
 〈六〉《集解》:服虔曰:「直,不能曲挠以从衆。」
133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一〉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34
 〈一〉《正义》:《括地志》云:「徐君庙在泗州徐城县西南一里,卽延陵季子挂剑之徐君也。」
135

  七年,楚公子围弑其王夹敖而代立,是为灵王。〈一〉十年,楚灵王会诸侯而以伐吴之朱方,以诛齐庆封。吴亦攻楚,取三邑而去。〈二〉十一年,楚伐吴,至雩娄。〈三〉十二年,楚复来伐,次于乾溪,楚师败走。
136
 〈一〉《索隐》:《春秋》经襄二十五年,吴子遏卒;二十九年,阍杀吴子馀祭;昭十五年,吴子夷未卒。是馀祭在位四年,馀眛在位十七年。系家倒错二王之年,此七年正是馀眛之三年。昭元年经曰「冬十有一月,楚子麇卒」。《左传》曰「楚公子围将聘于郑,未出竟,闻王有疾而还。入问王疾,缢而杀之,孙卿曰:以冠缨绞之。遂杀其子幕及平夏。葬王于郏,谓之郏敖」也。
137
 〈二〉《集解》:《左传》曰:「吴伐楚,入棘、栎、麻,以报朱方之役。」 《索隐》:杜预注彼云「皆楚东鄙邑也。谯国酇县东北有棘亭,汝阴新蔡县东北有栎亭」。按:解者以麻卽襄城县故麻城是也。
138
 〈三〉《集解》:服虔曰:「雩娄,楚之东邑。」 《索隐》:昭五年《左传》曰「楚子使沈尹射待命于巢,薳启强待命于雩娄」。今直言至雩娄,略耳。
139
 〈四〉《集解》:杜预曰:「乾溪在谯国城父县南,楚东境。」
140
  十七年,王馀祭卒,〈一〉弟馀眛立。王馀眛二年,楚公子弃疾弑其君灵王代立焉。〈二〉
141
 〈一〉《索隐》:《春秋》襄二十九年经曰「阍杀吴子馀祭」。《左传》曰「吴人伐越,获俘焉,以为阍,使守舟。吴子馀祭观舟,阍以刀杀之」。《公羊传》曰「近刑人则轻死之道」是也。
142
 〈二〉《索隐》:据《春秋》,卽眛之十五年也。昭十三年经曰「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溪,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左传》具载,以词繁不录。公子比,弃疾,皆灵王弟也。比卽子干也。灵王,公子围也,卽位后易名为虔。弃疾卽位后易名熊居,是为平王。《史记》以平王遂有楚国,故曰「弃疾弑君」;《春秋》以子干已为王,故曰「比杀君」:彼此各有意义也。
143
  四年,王馀眛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馀眛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王馀眛之子僚为王。〈一〉
144
 〈一〉《集解》:《吴越春秋》曰「王僚,夷眛子」,与《史记》同。 《索隐》:此文以为馀眛子,《公羊传》以为寿梦庶子也。
145

  王僚二年,〈一〉公子光伐楚,〈二〉败而亡王舟。光惧,袭楚,复得王舟而还。〈三〉
146
 〈一〉《索隐》:计僚元年当昭十六年。比二年,公子光亡王舟,事在昭十七年《左传》。
147
 〈二〉《集解》:徐广曰:「《世本》云夷眛生光。」
148
 〈三〉《集解》:《左传》曰舟名「馀皇」。
149
  五年,楚之亡臣伍子胥来奔,公子光客之。〈一〉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二〉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卽不受国,光父先立。卽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150
 〈一〉《索隐》:《左传》昭二十年曰:「伍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杜预曰:州于,吴子僚也。公子光曰:『是宗为戮,而欲反其雠,不可从也。』员曰:『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乃见鱄设诸焉,而耕于鄙。」是谓客礼以接待也。
151
 〈二〉《索隐》:此文以为诸樊子,《系本》以为夷眛子。
152
  八年,吴使公子光伐楚,败楚师,迎楚故太子建母于居巢以归。因北伐,败陈、蔡之师。九年,公子光伐楚,拔居巢、锺离。〈一〉初,楚边邑卑梁氏之处女与吴边邑之女争桑,〈二〉二女家怒相灭,两国边邑长闻之,怒而相攻,灭吴之边邑。吴王怒,故遂伐楚,取两都而去。〈三〉
153
 〈一〉《集解》:服虔曰:「锺离,州来西邑也。」 《索隐》:昭二十四年经曰:「冬,吴灭巢。」《左传》曰:「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不抚人而劳之,吴不动而速之。』吴人踵楚,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锺离乃还也。」〈地理志〉居巢属庐江,锺离属九江。应劭曰「锺离子之国也」。
154
 〈二〉《索隐》:《左传》无其事。
155
 〈三〉《正义》:两都卽锺离、居巢。
156
  伍子胥之初奔吴,说吴王僚以伐楚之利。公子光曰:「胥之父兄为僇于楚,欲自报其仇耳。未见其利。」于是伍员知光有他志,〈一〉乃求勇士专诸,〈二〉见之光。光喜,乃客伍子胥。子胥退而耕于野,以待专诸之事。〈三〉
157
 〈一〉《集解》:服虔曰:「欲取国。」
158
 〈二〉《集解》:贾逵曰:「吴勇士。」 《索隐》:专或作「剸」。《左传》作「鱄设诸」。刺客传曰「诸,棠邑人也」。 《正义》:《吴越春秋》云:「专诸,丰邑人。伍子胥初亡楚如吴时,遇之于途,专诸方与人鬭,甚不可当,其妻呼,还。子胥怪而问其状。专诸曰:『夫屈一人之下,必申万人之上。』胥因而相之,雄貌,深目,侈口,熊背,知其勇士。」
159
 〈三〉《索隐》:依《左传》卽上五年「公子光客之」是也。事合记于五年,不应略彼而更具于此也。
160
  十二年冬,楚平王卒。〈一〉十三年春,吴欲因楚丧而伐之〈二〉,使公子盖馀、烛庸〈三〉以兵围楚之六、灊。〈四〉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五〉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吴公子光曰:「此时不可失也。」〈六〉告专诸曰:「不索何获!〈七〉我眞王嗣,当立,吾欲求之。季子虽至,不吾废也。」〈八〉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九〉而两公子将兵攻楚,楚绝其路。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柰我何。」光曰:「我身,子之身也。」〈一0〉四月丙子,〈一一〉光伏甲士于窟室,〈一二〉而谒王僚饮。〈一三〉王僚使兵陈于道,自王宫至光之家,门阶户席,皆王僚之亲也,人夹持铍。〈一四〉公子光详为〈一五〉足疾,入于窟室,〈一六〉使专诸置匕首〈一七〉于炙鱼之中以进食。〈一八〉手匕首刺王僚,铍交于匈,〈一九〉遂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乃以专诸子为卿。
161
 〈一〉《索隐》:昭二十六年《春秋》经书「楚子居卒」是也。按〈十二诸侯年表〉及《左传》,合在僚十一年。
162
 〈二〉《索隐》:据表及《左氏传》止合有十二年,事并见昭二十七年《左传》也。
163
 〈三〉《集解》:贾逵曰:「二公子皆吴王僚之弟。」 《索隐》:《春秋》作「掩馀」,《史记》并作「盖馀」,义同而字异。或者谓太史公被腐刑,不欲言「掩」也。贾逵及杜预及刺客传皆云「二公子,王僚母弟」。而昭二十三年《左传》曰「光帅右,掩馀帅左」,杜注彼则云「掩馀,吴王寿梦子」。又系族谱亦云「二公子并寿梦子」。若依《公羊》,僚为寿梦子,则与《系族谱》合也。
164
 〈四〉《集解》:杜预曰:「灊在庐江六县西南。」
165
 〈五〉《集解》:服虔曰:「察强弱。」
166
 〈六〉《集解》:贾逵曰:「时,言可杀王时也。」
167
 〈七〉《集解》:服虔曰:「不索当何时得也。」
168
 〈八〉《集解》:王肃曰:「聘晋还至也。」
169
 〈九〉《集解》:服虔曰:「母《老子》弱,专诸托其母子于光也。」王肃曰:「专诸言王母《老子》弱也。」 《索隐》:依王肃解,与《史记》同,于理无失。服虔、杜预见《左传》下文云「我,尔身也,以其子为卿」,遂强解「是无若我何」犹言「我无若是何」,语不近情,过为迂回,非也。
170
 〈一0〉《集解》:服虔曰:「言我身犹尔身也。」
171
 〈一一〉《索隐》:《春秋》经唯言「夏四月」,《左传》亦无「丙子」,当别有按据,不知出何书也。
172
 〈一二〉《集解》:杜预曰:「掘地为室也。」
173
 〈一三〉《索隐》:谒,请也。本或作「请」也。
174
 〈一四〉《集解》:音披。 《索隐》:音披。刘逵注吴都赋「铍,两刃小刀」。
175
 〈一五〉《索隐》:上音阳,下如字。《左传》曰「光伪足疾」,详卽伪也。或读此「为」字音「伪」,非也。岂详伪重言邪?
176
 〈一六〉《集解》:杜预曰:「恐难作,王党杀己,素避之也。」
177
 〈一七〉《索隐》:刘氏曰:「匕首,短剑也。」按:《盐铁论》以为长尺八寸。《通俗文》云「其头类匕,故曰匕首也」。
178
 〈一八〉《集解》:服虔曰:「全鱼炙也。」
179
 〈一九〉《集解》:贾逵曰:「交专诸匈也。」
180
  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一〉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二〉复命,哭僚墓,〈三〉复位而待。〈四〉吴公子烛庸、盖馀二人将兵遇围于楚者,闻公子光弑王僚自立,乃以其兵降楚,楚封之于舒。〈五〉
181
 〈一〉《集解》:服虔曰:「待其天命之终也。」
182
 〈二〉《集解》:杜预曰:「吴自诸樊以下,兄弟相传而不立适,是乱由先人起也。季子自知力不能讨光,故云。」
183
 〈三〉《集解》:服虔曰:「复命于僚,哭其墓也。」 《正义》:复音伏,下同。
184
 〈四〉《集解》:杜预曰:「复本位,待光命。」
185
 〈五〉《索隐》:《左传》昭二十七年曰「掩馀奔徐,烛庸奔锺吾」。三十年经曰「吴灭徐,徐子奔楚」。《左传》曰「吴子使徐人执掩馀,使锺吾人执烛庸。二公子奔楚,楚子大封而定其徙」。无封舒之事,当是「舒」「徐」字乱,又且疏略也。
186

  王阖庐元年,举伍子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楚诛伯州犂,其孙伯嚭亡奔吴,〈一〉吴以为大夫。
187
 〈一〉《集解》:徐广曰:「伯嚭,州犂孙也。《史记》与《吴越春秋》同。嚭音披美反。」
188
  三年,吴王阖庐与子胥、伯嚭将兵伐楚,拔舒,杀吴亡将二公子。光谋欲入郢,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待之。」〈一〉四年,伐楚,取六与灊。五年,伐越,败之。六年,楚使子常囊瓦伐吴〈二〉。迎而击之,大败楚军于豫章,取楚之居巢而还。〈三〉
189
 〈一〉《索隐》:《左传》此年有子胥对耳,无孙武事也。
190
 〈二〉《正义》:《左传》云「楚囊瓦为令尹」,杜预云「子囊之孙子常。」
191
 〈三〉《索隐》:《左传》定二年,当为七年。
192
  九年,吴王阖庐请伍子胥、孙武曰:「始子之言郢未可入,今果如何?」〈一〉二子对曰:「楚将子常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阖庐从之,悉兴师,与唐、蔡西伐楚,至于汉水。楚亦发兵拒吴,夹水陈。〈二〉吴王阖庐弟夫槪〈三〉欲战,阖庐弗许。夫槩曰:「王已属臣兵,兵以利为上,尚何待焉?」遂以其部五千人袭冒楚,楚兵大败,走。于是吴王遂纵兵追之。比至郢,〈四〉五战,楚五败。楚昭王亡出郢,奔郧。〈五〉郧公弟欲弑昭王,〈六〉昭王与郧公奔随。〈七〉而吴兵遂入郢。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尸〈八〉以报父雠。
193
 〈一〉《索隐》:言今欲果敢伐楚可否也。
194
 〈二〉《正义》:音阵。
195
 〈三〉《正义》:音古代反。
196
 〈四〉《索隐》:定四年「战于柏举,吴入郢」是也。
197
 〈五〉《集解》:服虔曰:「郧,楚县。」
198
 〈六〉《正义》:《左传》云郧公辛之弟怀也。
199
 〈七〉《集解》:服虔曰:「随,楚与国也。」
200
 〈八〉《索隐》:左氏无此事。
201
  十年春,越闻吴王之在郢,国空,乃伐吴。吴使别兵击越。楚告急秦,秦遣兵救楚击吴,吴师败。阖庐弟夫槪见秦越交败吴,吴王留楚不去,夫槪亡归吴而自立为吴王。阖庐闻之,乃引兵归,攻夫槪。夫槪败奔楚。楚昭王乃得以九月复入郢,而封夫槪于堂溪,为堂溪氏。〈一〉十一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鄀〈二〉
202
 〈一〉《集解》:司马彪曰:「汝南吴房有堂溪亭。」 《索隐》:案〈地理志〉而知。 《正义》:《括地志》云:「豫州吴房县在州西北九十里。应劭云『吴王阖闾弟夫槪奔楚,封之于堂溪氏。本房子国,以封吴,故曰『吴房』。」
203
 〈二〉《集解》:服虔曰;「鄀,楚邑。」 《索隐》:定六年《左传》「四月己丑,吴太子终累败楚舟师」。杜预曰「阖庐子,夫差兄」。此以为夫差,当谓名异而一人耳。《左传》又曰「获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楚于是乎迁郢于鄀」。此言番,番音潘,楚邑名,子臣卽其邑之大夫也。
204
  十五年,孔子相鲁。〈一〉
205
 〈一〉《索隐》:定十年《左传》曰「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犂弥言于齐侯曰『孔丘知礼而无勇』」是也。杜预以为「相会仪也」,而史迁孔子系家云「摄行相事」。案:左氏「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又使兹无还揖对」,是摄国相也。
206
  十九年夏,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之檇李。〈一〉越使死士挑战,〈二〉三行造吴师,呼,自刭。〈三〉吴师观之,越因伐吴,败之姑苏,〈四〉伤吴王阖庐指,军却七里。吴王病伤而死。〈五〉阖庐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六〉「不敢!」三年,乃报越。
207
 〈一〉《集解》:贾逵曰:「檇李,越地。」杜预曰:「吴郡嘉兴县南有檇李城也。」檇音醉。
208
 〈二〉《集解》:徐广曰:「死,一作『亶』,越世家亦然,或者以为人名氏乎?」駰案:贾逵曰「死士,死罪人也」。郑衆曰「死士,欲以死报恩者也」。杜预曰「敢死之士也」。 《正义》:挑音田鸟反。
209
 〈三〉《集解》:《左传》曰:「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 《正义》:行,胡郎反。造,干到反。呼,火故反。颈,坚鼎反。
210
 〈四〉《集解》:《越绝书》曰:「阖庐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 《索隐》:姑苏,台名,在吴县西三十里。《左传》定十四年曰「越子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杜预以为檇李在嘉兴县南。灵姑浮,越大夫也。
211
 〈五〉《集解》:《越绝书》曰:「阖庐冢在吴县昌门外,名曰虎丘。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桐棺三重,澒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之剑在焉。卒十馀万人治之,取土临湖。葬之三日,白虎居其上,故号曰虎丘。」 《索隐》:澒,胡贡反。以水银为池。
212
 〈六〉《索隐》:此以为阖庐谓夫差,夫差对阖庐。若《左氏传》,则云「对曰」者,夫差对所使之人也。
213

  王夫差元年,〈一〉以大夫伯嚭为太宰。〈二〉习战射,常以报越为志。二年,吴王悉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三〉报姑苏也。越王句践乃以甲兵五千人栖于会稽,〈四〉使大夫种〈五〉因吴太宰嚭而行成,〈六〉请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昔有过氏〈七〉杀斟灌以伐斟寻,〈八〉灭夏后帝相。〈九〉帝相之妃后缗方娠,〈一0〉逃于有仍〈一一〉而生少康。〈一二〉少康为有仍牧正。〈一三〉有过又欲杀少康,少康奔有虞。〈一四〉有虞思夏德,于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于纶,〈一五〉有田一成,有衆一旅。〈一六〉后遂收夏衆,抚其官职。〈一七〉使人诱之,〈一八〉遂灭有过氏,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一九〉不失旧物。〈二0〉今吴不如有过之强,而句践大于少康。今不因此而灭之,又将宽之,不亦难乎!且句践为人能辛苦,今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听太宰嚭,卒许越平,与盟而罢兵去。
214
 〈一〉《集解》:《越绝书》曰:「太伯到夫差二十六代且千岁。」 《索隐》:《史记》太伯至寿梦十九代,诸樊已下六王,唯二十五代。
215
 〈二〉《索隐》:案:《左传》定四年伯嚭为太宰,当阖庐九年,非夫差代也。
216
 〈三〉《集解》:贾逵曰:「夫椒,越地。」杜预曰:「太湖中椒山也。」 《索隐》:贾逵云越地,盖近得之。然其地阙,不知所在。杜预以为太湖中椒山,非战所。夫椒与椒山不得为一。且夫差以报越为志,又伐越,当至越地,何乃不离吴境,近在太湖中?又案:越语云「败五湖也」。
217
 〈四〉《集解》:贾逵曰:「会稽,山名。」 《索隐》:鸟所止宿曰栖。越为吴败,依托于山林,故以鸟栖为喻。《左传》作「保」,《国语》作「栖」。
218
 〈五〉《索隐》:大夫,官也;种,名也。《吴越春秋》以为种姓文。而刘氏云「姓大夫」,非也。
219
 〈六〉《集解》:服虔曰:「行成,求成也。」 《正义》:《国语》云:「越饰美女八人纳太宰嚭,曰:『子苟然,放越之罪。』」
220
 〈七〉《集解》:贾逵曰:「过,国名也。」 《索隐》:过音戈。寒浞之子浇所封国也,猗姓国。晋地道记曰:「东莱掖县有过鄕,北有过城,古过国也。」
221
 〈八〉《集解》:斟灌,斟寻,夏同姓也。夏后相依斟灌而国,故曰杀夏后相也。 《索隐》:斟灌、斟寻夏同姓,贾氏据《系本》而知也。案:〈地理志〉北海寿光县,应劭曰「古斟灌亭是也」。平寿县,复云「古北㘰寻,禹后,今㘰城是也」。然「㘰」与「斟」同。
222
 〈九〉《集解》:服虔曰:「夏后相,启之孙。」
223
 〈一0〉《集解》:贾逵曰:「缗,有仍之姓也。」杜预曰:「娠,怀身也。」
224
 〈一一〉《集解》:贾逵曰:「有仍,国名,后缗之家。」 《索隐》:未知其国所在。《春秋》经桓五年「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谷梁》经传并作「任叔」。仍任声相近,或是一地,犹甫吕、虢郭之类。案:〈地理志〉东平有任县,盖古仍国。
225
 〈一二〉《集解》:服虔曰:「后缗遗腹子。」
226
 〈一三〉《集解》:王肃曰:「牧正,牧官之长也。」
227
 〈一四〉《集解》:贾逵曰:「有虞,帝舜之后。」杜预曰:「梁国虞县。」
228
 〈一五〉《集解》:贾逵曰:「纶,虞邑。」
229
 〈一六〉《集解》:贾逵曰:「方十里为成。五百人为旅。」
230
 〈一七〉《集解》:服虔曰:「因此基业,稍收取夏遗民馀衆,抚修夏之故官宪典。」
231
 〈一八〉《索隐》:《左传》云:「使女艾谍浇,遂灭过、戈。」杜预曰:「谍,候也。」
232
 〈一九〉《集解》:服虔曰:「以鲧配天也。」
233
 〈二0〉《集解》:贾逵曰:「物,职也。」杜预曰:「物,事也。」
234
  七年,吴王夫差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衆。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遂北伐齐,败齐师于艾陵。〈一〉至缯,〈二〉召鲁哀公而徵百牢。〈三〉季康子使子贡以《周礼》说太宰嚭,乃得止。因留略地于齐鲁之南。九年,为驺伐鲁,〈四〉,至与鲁盟乃去。十年,因伐齐而归。十一年,复北伐齐。〈五〉
235
 〈一〉《集解》:杜预曰:「艾陵,齐地。」 《索隐》:七年,鲁哀公之六年也。《左传》此年无伐齐事,哀十一年败齐艾陵尔。
236
 〈二〉《集解》:杜预曰:「琅邪缯县。」
237
 〈三〉《集解》:贾逵曰:「《周礼》,王合诸侯享礼十有二牢,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 《索隐》:事在哀七年。是年当夫差八年,不应上连七年。案:《左传》曰「子服景伯对,不听,乃与之」,非谓季康子使子贡说,得不用百牢。太宰嚭自别召康子,乃使子贡辞之耳。
238
 〈四〉《索隐》:《左传》「驺」作「邾」,声相近自乱耳。杜预注《左传》亦曰「邾,今鲁国驺县是也」。驺,宜音邾。
239
 〈五〉《索隐》:依左氏合作十一年、十二年也。
240
  越王句践率其衆以朝吴,厚献遗之,吴王喜。唯子胥惧,曰:「是弃吴也。」〈一〉谏曰:「越在腹心,今得志于齐,犹石田,无所用。〈二〉且盘庚之诰有颠越勿遗,〈三〉商之以兴。」〈四〉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属其子于齐鲍氏,〈五〉还报吴王。吴王闻之,大怒,赐子胥属镂〈六〉之剑以死。将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七〉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八〉以观越之灭吴也。」
241
 〈一〉《索隐》:左氏作「豢吴」。豢,养也。
242
 〈二〉《集解》:王肃曰:「石田不可耕。」
243
 〈三〉《集解》:服虔曰:「颠,陨也;越,坠也。颠越无道,则割绝无遗也。」 《索隐》:《左传》曰:「其颠越不共,则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此则艾陵战时也。
244
 〈四〉《集解》:徐广曰:「一本作『盘庚之诰有颠之越之,商之以兴』。子胥传『诰曰有颠越商之兴』。」
245
 〈五〉《集解》:服虔曰:「鲍氏,齐大夫。」 《索隐》:《左传》直曰「使于齐」,杜预曰「私使人至齐属其子」。案:《左传》又曰「反役,王闻之」,明非子胥自使也。
246
 〈六〉《集解》:服虔曰:「属镂,剑名。赐使自刎。」 《索隐》:剑名,见《越绝书》。 《正义》:属音烛。镂音力于反。
247
 〈七〉《索隐》:《左传》云:「树吾墓檟,檟可材也,吴其亡乎!」梓檟相类,因变文也。
248
 〈八〉《索隐》:抉,乌穴反。此《国语》文,彼以「抉」为「辟」。又云「以手抉之。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乃盛以鸱夷,投之江也」。 《正义》:吴俗传云「子胥亡后,越从松江北开渠至横山东北,筑城伐吴。子胥乃与越军梦,令从东南入破吴。越王卽移向三江口岸立坛,杀白马祭子胥,杯动酒尽,越乃开渠。子胥作涛,荡罗城东,开入灭吴。至今犹号曰示浦,门曰𨘻𨘥」。是从东门入灭吴也。
249
  齐鲍氏弑齐悼公。〈一〉吴王闻之,哭于军门外三日,〈二〉乃从海上攻齐。〈三〉齐人败吴,吴王乃引兵归。
250
 〈一〉《索隐》:公名阳生。《左传》哀十年曰「吴伐齐南鄙,齐人杀悼公」,不言鲍氏。又鲍牧以哀八年为悼公所杀,今言鲍氏,盖其宗党尔。且此伐在艾陵战之前年,今记于后,亦为颠倒错乱也。
251
 〈二〉《集解》:服虔曰:「诸侯相临之礼。」
252
 〈三〉《集解》:徐广曰:「上,一作『中』。」
253
  十三年,吴召鲁、衞之君会于橐皋。〈一〉
254
 〈一〉《集解》:服虔曰:「橐皋,地名也。」杜预曰:「在淮南逡遒县东南。」 《索隐》:哀十二年《左传》曰:「公会吴于橐皋。衞侯会吴于郧。」此幷言会衞橐皋者,案《左传》「吴徵会于衞。初,衞杀吴行人,惧,谋于子羽。子羽曰『不如止也』。子木曰『往也』」。以本不欲赴会,故鲁以夏会衞,及秋乃会。太史公以其本召于橐皋,故不言郧。郧,发阳也,广陵县东南有发繇口。橐音他各反。逡遒,上七巡反,下酒尤反。
255
  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一〉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戊)〔丙〕子,越王句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于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二〉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于幕下。〈三〉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长。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四〉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五〉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六〉吴王已盟,与晋别,欲伐宋。太宰嚭曰:「可胜而不能居也。」乃引兵归国。国亡太子,内空,王居外久,士皆罢敝,于是乃使厚币以与越平。
256
 〈一〉《集解》:杜预曰:「陈留封丘县南有黄亭,近济水。」
257
 〈二〉《集解》:贾逵曰:「恶其闻诸侯。」
258
 〈三〉《集解》:服虔曰:「以绝口。」
259
 〈四〉《集解》:杜预曰:「吴为太伯后,故为长。」
260
 〈五〉《集解》:杜预曰:「为侯伯。」
261
 〈六〉《集解》:徐广曰:「黄池之盟,吴先歃,晋次之,与外传同。」駰案:贾逵曰「外传曰『吴先歃,晋亚之』。先叙晋,晋有信,又所以外吴」。 《索隐》:此依《左传》文。案:《左传》「赵鞅呼司马寅曰:『建鼓整列,二臣死之,长幼必可知也。』是赵鞅怒。司马寅请姑视之,反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国其胜乎?』杜预曰:墨,气色下也,国为敌所胜。又曰:『太子死乎?且夷德轻,不忍久,请少待之。』乃先晋人」,是也。徐、贾所云据《国语》,不与《左传》合,非也。左氏鲁襄公代晋、楚为会,先书晋,晋有信耳。外传卽《国语》也,书有二名也。外吴者,吴夷,贱之,不许同中国,故言外也。
262
  十五年,齐田常杀简公。
263
  十八年,越益强。越王句践率兵(使)〔复〕伐败吴师于笠泽。楚灭陈。
264
  二十年,越王句践复伐吴。〈一〉二十一年,遂围吴。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败吴。越王句践欲迁吴王夫差于甬东,〈二〉予百家居之。吴王曰:「孤老矣,不能事君王也。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遂自刭死。〈三〉越王灭吴,诛太宰嚭,以为不忠,而归。
265
 〈一〉《索隐》:哀十九年《左传》曰:「越人侵楚,以误吴也。」杜预曰:「误吴,使不为备也。」无伐吴事。
266
 〈二〉《集解》:贾逵曰:「甬东,越东鄙,甬江东也。」韦昭曰:「句章,东海口外州也。」 《索隐》:《国语》曰甬句东,越地,会稽句章县东海中州也。案:今鄮县是也。
267
 〈三〉《集解》:《越绝书》曰:「夫差冢在犹亭西卑犹位,越王使干戈人一蘖土以葬之。近太湖,去县五十七里。」 《索隐》:《左传》「乃缢,越人以归」也。犹亭,亭名。「卑犹位」三字共为地名,《吴地记》曰「徐枕山,一名卑犹山」是。蘖音路禾反,小竹笼,以盛土。
268

  太史公曰:孔子言「太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一〉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淸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二〉
269
 〈一〉《集解》:王肃曰:「太伯弟季历贤,又生圣子昌,昌必有天下,故太伯以天下三让于王季。其让隐,故无得而称言之者,所以为至德也。」
270
 〈二〉《集解》:《皇览》曰:「延陵季子冢在毗陵县暨阳鄕,至今吏民皆祀之。」
271
 《索隐》述赞:太伯作吴,高让雄图。周章受国,别封于虞。寿梦初霸,始用兵车。三子递立,延陵不居。光旣篡位,是称阖闾。王僚见杀,贼由专诸。夫差轻越,取败姑苏。甬东之耻,空慙伍胥。
URN: ctp:ws759542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