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钦定四库全书
2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四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人部
3 ●课●
4 五王取人大戴礼
5 尧取人以状 舜取人以色 禹取人以言 汤取人以声 文王取人以度
6 文王七属大戴礼伦有七属
7 国任贵 乡任正 官任长 学任师 族任宗家任主 先任贤
8 属有九用同上
9 有虑 慈惠 忠正 顺直 洁正 谨廉 好谋接给 猛毅
10 用有六证同上
11 观诚 考志 视中 观色 观● 揆徳七害太公
12 无谋轻战者勿将 有名无实者勿谋 朴躬恶服诈伪者勿近 髙议诽俗奸慝者勿宠 贪禄悦主者勿使 技巧伤农者必禁 左道惑民者必止乡三物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
13 一六徳知仁圣义忠和二六行孝友睦婣任恤三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三语一有文王世子注
14 或以徳进 或以事举 或以言扬用人三去礼运
15 用人之知去其诈 用人之勇去其怒 用人之仁去其贪
16 贡士三适书大传诸侯三年一贡士
17 一适谓之好徳 再适谓之贤贤 三适谓之有功齐三●齐语
18 乡长所进 官长所● 公所訾相量视也孟春论吏四家语孔子答闵子
19 能徳法者为有徳 能行徳法者为有行 能成徳法者为有功 能治徳法者为有智
20 五者定相魏文侯谓李克曰今置相非成则璜克对以此遂相成居视其所亲 富视其所与 达视其所举 穷视其所为 贫视其所取
21 察五臣韩非子言当用法而察其臣
22 易亡好择是心贪者不谓廉逆法强谏是凌主者不谓忠行惠收下是作福者不谓仁●居非上是扬恶者不谓义怨主利家是奸雄也不谓智三不足同上言先王以此三者不足察臣
23 用目则下饰观 用耳则下饰声 用虑则下繁词九徵庄子
24 逺使之观其忠 近使之观其敬 烦使之观其能卒然问焉观其智 急与之期观其信 委之以财观其仁 告之以危观其节 醉之以酒观其则杂之以处观其色 刘劭人物志九徵皆至纯粹之徳谓神情筋骨气色仪容言
25 八观吕氏春秋贤主所以论人
26 通观其所礼 贵观其所进 富观其所养 听观其所行 止观其所好 习观其所言 穷观其所不受 贱观其所不为
27 六验同上
28 喜之以验其守 乐之以验其僻 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 哀之以验其人 苦之以验其志
29 六患荀子
30 使贤者为之 与不肖者规之 使知者虑之 与愚者论之 使修士任之 与污邪之人疑之
31 汉四科吕东莱云四科终汉世不变
32 孝廉始于文帝贤良 方正 茂才始于武帝明经三科科程也中程度者取之
33 甲科郎中乙科太子舍人丙科文学掌故茂才三科
34 明经 明律令 能治剧孝廉四科阳嘉初左雄上言孝廉先诣公府试课黄琼奏増后二科试家法诸生课笺奏文吏孝悌 及能从政者辟召四科
35 徳行髙妙志节清白补南閤祭酒学通行修经中博士补议曹明习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补四词八奏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材任三辅县令补赋曹决曹光禄四行元帝永平间诏以此科擢用竝第郎从官高下
36 淳厚 质朴 逊退 节俭茂才四行黄琬传光禄举三寺郎多以四行权富得举至是琬与陈蕃同心显用志士髙功 久次 才徳 尤异
37 中正八损刘毅疏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一也 驳论横于州里嫌隙结于大臣二也 优劣易地首尾倒置三也 禁人诉讼受枉不●上闻四也 采誉于台府纳毁于流言五也 抑实名而隆虚誉长浮华而废考绩六也 不问才之所宜而但第为九品七也 各任爱憎以植其私懈徳行而锐人事八也
38 隋二科举人开皇间
39 志行修谨 清平干济
40 四科举人
41 学业才艺 膂力絶伦 堪理政事 立性正直十科举人大业初诏文武职事五品以上举有一于此不必求备
42 孝弟有闻 徳行敦厚 节义可称 操履清洁强毅正直 执宪不挠 学业优敏 文才美秀材堪将略 膂力骁壮
43 唐三科●举志
44 生徒由学馆进乡贡由州县升制举天子自诏以待非常之才六科
45 秀才试方略第五条贞观后遂絶明经先帖经后口试竝答䇿进士先帖经后试杂丈及第明法试律令明书试说文字林明算试算法十书
46 秀才试䇿四等通典秀才科试最高
47 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九科宣宗大中间
48 科目 开元礼 三礼 三传 三史 学究 道举 明算 童子
49 三科陆贽说黜陟使以三科登俊乂
50 茂异 贤良 干蛊
51 四科髙宗显庆间
52 孝弟徳行 经史儒术 藻思词锋 廉平强直●人三●唐六典
53 度徳居位量才受职计劳升叙 沈既济议安行徐言非徳也丽藻芳翰非才也累资积考非劳也以此求天下之才则未尽矣
54 ●人四事同上四事可取则先徳徳均以材材均以劳体貎丰伟辞论辨正楷法端美文理优长任人四式元稹对䇿吏部罢书判身言之●设四式以任人校能之式 记功之式 任贤之式 叙常之式紫宸殿策试四科代宗大歴初
55 茂才异行 安贫乐道 孝悌力田 髙蹈不仕三铨大●吏部主之武●兵部主之三品以上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敇授尚书铨尚书所掌西铨旧曰中铨乾元中始改东铨侍郎分掌小●三择凡择流外职兵部礼部郎官得以此三事自主之曰书 曰计 曰时务
56 武举二科
57 一平射 二武举
58 试用武举有七
59 射长垜 ●射 马枪 步射 材貌 言语 举动
60 宋两科绍兴中始分两科后诏兼习
61 经义 诗赋
62 三经科开宝入官资序如三礼三传
63 诗 书 易
64 讲武殿覆试八科太平兴国不合格者七人上怜其老亦赐同三传出身九经 五经 开元通礼 三礼 三传 三史学究 明法
65 八行取士元佑时有此八行即免试补大学上舍孝 友 睦 婣 任 䘏 忠 和●举七状吕大临陈奏
66 立士规以养徳励行 更学制以量才进艺 定贡法以取贤敛才 立试法以试用养才 立辟法以兴能备用 立举法以核实得人 立考法以责任考功
67 三科
68 髙蹈丘园 沈沦草泽 茂才异等乾徳制举三科即后周制
69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经义优㴱可为师法 详闲政理达于教化
70 制举六科天圣七年増
71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博通坟典达于教化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 详明吏理可使从政 识洞韬略运筹决胜 军谋宏逺材任边●
72 元佑十科司马光奏议
73 行义纯固可为师表 节操方正可备献纳 知勇过人可备将帅 公正聪明可备监司 经术精通可备讲读 学问广博可备顾问 文章典丽可备著述 善听狱讼尽公得实 善治财赋公私俱便练习法令能断情谳
74 绍兴六科
75 文章典雅可备制诰 节操方正可备台谏 法理该通可备刑谳 节用爱民可备理财 刚方岂弟可备监司郡守 智勇絶伦可备将帅
76 复増制举十科
77 复贤良方正等六科以待京朝官之被举及●应者即天圣七年制増书判㧞萃科以待●人之应者 髙蹈丘园沈沦草泽茂才异等三科以待布衣之被举者正奏名五甲宋㑹要及第为正奏名
78 第一甲第二甲敇赐进士及第 第三甲第四甲敇赐进士出身 第五甲敇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状元承事郎第二榜眼第三探花文林郎第四第五从事郎第六人至五甲终竝迪功郎
79 特奏名五等恩科人为特奏名
80 第一等前二名附正奏五甲授迪功郎馀竝登仕郎第二等京府助教 第三等上州文学 第四等六州文学竝候出官祀天后始出为官第五等诸州助教止得敕赐袍笏
81 元丰四●宋典●之职文曰审官东院曰流内铨武曰审官西院曰三班院至是更其称尚书左●丈臣自朝议大夫大理正以下非敇授者 旧审官东院尚书右●武臣自皇城使以下非宣授者 旧审官西院侍郎左●自初仕至幕职 旧流内铨侍郎右●自监当至供奉官 旧三班院
82 ●人七阶崇寕初
83 其一留守节度观察判官为承直郎 其二节察掌书记支使判官为儒林郎 其三防御●练军事判官留守节察推官为文林郎 其四防●军事推官军监判官为从事郎 其五县令録事参军为通事郎 其六知録事参军知録事为登仕郎 其七军巡判官司理司户司法簿尉为将仕郎
84 明初四科三途㑹典洪武初年
85 贤良方正 聪明正直 孝弟力田 通经孝廉四科或从耆民 及税户人材 与科贡之士竝用三途生员三等升率性堂者许积分孟月试经文仲月试论及诏诰表季月试史䇿及判文理俱优与一分理优文劣与半分嵗内积至八分者为极格与出身不及分者仍坐监肄业
86 通四书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堂 文理条达者升修道诚心堂 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升率性堂
87 三场取士洪武初制
88 初场经义书义各一道 二场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 三场䇿一道
89 中式十日后试五事同上
90 ● 射 书 算 歴
91 三大病根崇祯时武举陈启新上疏即授省中科目取人 资格取人 推知行取科道
92 周六计周礼小宰听官府之六计●羣吏之治●断也六事又必以廉为本廉善 廉能 廉敬 廉正 廉法 廉辨三本管子
93 徳当位 功当禄 能当官三授墨子举三者授之贤非为贤赐欲其事道成也爵位不高则民弗敬 蓄禄不厚则民不信 政令不断则民不畏
94 三材荀子
95 官人使吏之材 士大夫官师之材 卿相辅佐之材
96 汉刺史六条部刺史以察州郡非条所问不省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衆●寡 二千石不奉诏书背公向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烦扰刻●百姓所疾 二千石●署不平茍阿所爱蔽贤宠顽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贿割损政令 唐采访使六条略同
97 御史监三辅九条
98 词讼 盗贼 铸伪钱 狱不直 繇赋不平 吏不廉 苛刻逾侈 及弩力十石以上 作非所当服
99 晋六条魏咸熙初晋王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忠恪匪躬 孝敬尽礼 友于兄弟 洁身劳谦信义可复 学以为巳
100 五条秦始初颁诏书于郡国
101 正身 勤百姓 抚●寡 厚本息末 去人事北齐五条正旦宣示百僚
102 去残贼择良吏决狱平徭 劝率农桑无或烦扰六极之人务加寛养 长吏浮华宜谨察之 内外混淆所宜纠劾
103 后周六条文帝命苏绰为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不得居官清心心不清则思虑生见理不明是以治民之要在于清心敦教化 尽地利擢贤良 䘏狱讼 均赋役
104 唐核才三术显庆中陆贽论改转伦序㧞擢以旌异能 黜罢以纠失职 序进以谨守常考课四善唐制以四善三最考校守令
105 徳义有闻 清谨名著 公平可称 恪勤匪懈三最
106 狱讼无●催科不扰治事之最 农桑垦殖水利兴修劝课之最 屏除奸盗赈䘏贫困抚养之最二十七最考课以此最课居先殿课居后
107 献可替否拾遗补阙近侍之最铨衡人物擢用才良●司之最扬清激浊褒贬必当考校之最礼制仪式动合经典礼官之最音律克谐不失节奏乐官之最决断不滞予夺合理判事之最部统有力警守无失㝛卫之最兵士调习戎装充备督领之最推鞫得情处断平允治官之最校雠精审明于刋定校正之最承旨敷奏吐纳明敏宣纳之最训导有方生徒充业学官之最赏罚严明攻战必胜军将之最礼义兴行肃清所部政教之最详録典正词理兼举文吏之最访察精审弹举必当纠正之最明于勘覆稽失无●句检之最职事修理供奉强济监掌之最功课皆充丁匠无怨役使之最耕耨以时收获成课屯官之最谨于葢藏明于出纳仓库之最推步盈虚究理精密歴官之最占候医卜效验多著方术之最检察有方行旅无壅闗津之最市廛弗扰奸滥不行市司之最牧养肥硕蕃息滋多牧官之最边境清肃城隍修理镇防之最 考课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无最而有二善者次之无最而有一善者又次之善最弗闻斯为下矣
108 六察唐制监察御史考察尚书六司为内六察御史十五人巡按州郡为外六察一察官吏善恶 二察户口赋役 三察农桑仓库四察妖猾盗贼 五察徳行孝弟茂材异等 六察●吏豪宗兼并纵横
109 六条官品志司隶台大夫掌巡察每年二月乘轺郡县十月入奏一察品官以上化理政能 二察官人贪残害政三察豪强侵害田宅逾制 四察水旱虫灾不以实定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者 五察部内盗贼不能穷逐●而不申者 六察孝悌茂材异行而不贡者诸使三考同上
110 节度使销兵上考足食中考边功下考 观察使丰稔上考省刑中考办税下考 团练使安民上考惩奸中考得情下考 防御使无虞上考清苦中考政成下考 经略使计度上考集事中考修造下考定考流外官四等唐制
111 清谨勤公为上 执事无私为中 不勤其职为下贪浊有状为下下
112 五术五术省风俗唐徳宗遣使巡行天下陆贽说之听谣诵审其哀乐 纳市贾观其好恶 讯簿书考其争讼 览车服等其俭奢 省作业察其趣舍五要五要简官事同上
113 废兵之宂食 蠲法之挠人 省官之不急 去物之无用 罢事之非要
114 八计八计听吏治同上
115 视户口丰秏以稽抚字 视垦田赢缩以稽本末视赋役薄厚以稽廉冒 视案籍繁简以稽听断视囚系盈虚以稽决滞 视奸盗有无以稽禁御视●举衆寡以稽风化 视学校兴废以稽教导吏能四科食货志陆贽条奏廉使奏吏之能者四科宜命有司详考课绩
116 户口増加 田野垦辟 税钱长数 率办先期审官六议唐赵憬
117 相臣 庶官 京司阙官 考课 遗滞 藩府官属
118 祥符御制文武七条
119 文臣清心平心待物奉公公直洁已修徳以徳化人责实勿竞虚誉明察勤察民情劝课孝弟农桑革弊小民疾苦武臣修身使士卒有法则守职不侵扰民政  均抚士卒训习教训武艺简閲识勤惰勇怯存恤甘苦皆同威严制御士卒
120 开寳察举三科太宗命转运察举官吏政绩尤异为上 恪居官次职务粗治为中 临事弛慢所涖无状为下
121 绍兴八科敕侍从台谏帅臣监司各荐举人智谋 勇敢 机权 练达 文华 通财计 能专对 精料事
122 举荐按察四条绍兴中左仆射沈该等请令监司郡守举按所部官吏仁惠 公直 明敏 廉谨举荐苛酷 狡佞 昏懦贪纵按察
123 三策救四●陈思谦疏言
124 仕门太多 黜陟太简 朝迁太速 外任太淹四●衙门宂滥宜除外●纷杂宜并 酌古制设辟举以得失行赏罚 刺史入为三公郎官出宰百里识朝廷治体知民间利病三策
125 宋三事不可不变王敬所言仲淹力举此三事●言用兴朝罢命而夕更矣任子滥则朝命轻 磨勘疎则官邪伏 科法乱则人才弱
126 元五事中统初考校县令备者为上●三事有成者为中●俱不举者黜户口増 田野辟 讼词简 盗贼息 赋役均后増常平得法为六事
127 六功赏地周礼司勲掌之以等其功载师赏地王功曰勲若周公国功曰功若伊尹民功曰庸若召伯事功曰劳若禹治功曰力若咎繇战功曰多若韩信陈平
128 功五品史记功臣表
129 以徳立宗庙定社稷曰勲 以言曰劳 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 积日曰閲
130 三赏左传
131 勉我以仁义受上赏 辅我以行受次赏 矢石之难受三赏
132 三赏晋语赵衰
133 军伐 善君以道事其君能其官以官赏功二害
134 非才则废事 权重则难制
135 读书纪数略卷三十四
URN: ctp:ws76135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3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