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痈疽方一十四首 |
2  | 集验痈疽论。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则为岐伯馀。 |
3  | 善。 |
4  | 经言五脏不调致疽,六腑不和生痈。一曰 疽急者二三日杀人,缓者十馀日杀人;二曰痈疽。急者十馀日杀人,缓者一月死;三曰缓疽。急者一年杀人,缓者数年。四曰水疽。所发多地,一为脑尸,二为舌本,三为玄痈,四为喉节。 |
5  | 五为胡脉,六为五脏俞,七为五脏系。 |
6  | 八为两乳,九为心鸠尾,十为两手鱼。 |
7  | 十一为肠屈之间,十二为小道之后,十三为九孔。 |
8  | 十四为两 肠,十五为神主之舍。 |
9  | 凡十五处不可伤,而况于痈乎。若痈发此地,遇良医能不及大脓者可救,至大脓害及矣。 |
10  | 候贼风证,但夜痛应骨,不可按抑,不得回转,痛处不壮热,体亦不乍寒乍热,但觉体然冷欲得热,热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此是贼风证也,宜即得针灸,服疗风药温也。 |
11  | |
12  | 又初得附骨疽,即服漏芦汤下之,敷小豆薄得消也。 |
13  | 又下利已肿处未消者,可除大黄,用生地黄及干地黄,随时也。热渐退馀风未歇者,可服五香连翘汤,除大黄,馀热未消,可敷升麻膏佳。若失时不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如疗痈法,踝,赤如编凉湿所折,风结其热歇,气不散又疗之宜服漏芦汤令下,外以KT 针针去血气,针写上结脉处,敷小豆薄则消也。皆可依又亦用甘蕉根薄之瘥。 |
14  | 又痈发肿高者,病源浅,肿下者病源深,大热者易疗,小热者难疗,初便大痛伤肌,晚乃大痛伤骨,都坚者未有脓,半坚半软者有脓,发肿都软,血瘤也,非痈,发肿以渐知。长引日月,亦不大热,时时牵痛,瘤也非痈。吴音曰:谓诸气结亦有肿,久久不消成痈,疗之宜散气,气已散。若初肿处有浮气,年衰皆发痈,疗之宜及年盛,并折散热,可无此忧。 |
15  | 于氏法。夫痈疽脉洪粗难疗,脉微涩者易疗,诸浮数之脉。应当发热而反恶寒者,痈也,此或附骨以有脓也。 |
16  | 赵乃言,无虚劳腹中疾,或发血瘤疮,疮状坟起,头墨正尔置,不当灸疗,疗之火熨便焦烂,剥刮去焦痂,则血泄不可禁,必死,痈起于节解,遇顽医不能即消,令至大脓者,岂膏药可得复生乎。 |
17  | 又发痈坚如石,走皮中无根,瘰 也,久不消,因得他热之疾时,有发为痈也。 |
18  | 又发痈至坚而有根者,名为石痈,疗之法,当服酒,非酒即药势不宣。但当稍饮,取令相得和散便止。凡痈肿有肥人用贴宜栝蒌根,和平体宜赤小豆贴方。 |
19  | 以赤小豆五合,纳苦酒中熬之毕,捣为散,以苦酒和之,涂拭纸上贴肿,从发肿两头以下。 |
20  | 又论少小有渴,年四十以外多发痈疽,有膈痰而渴者,年盛必作黄胆,年衰必发痈疽也 |
21  | 又黄帝曰:愿闻痈疽之形与其期日,岐伯曰,略说痈疽之极者十八种。 |
22  | 又痈疽发咽,名曰猛疽,猛疽不疗,则血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脓者泻已,则含豕膏,无冷食。三日而已,一去无食。 |
23  | 又发于股 ,名曰股脱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肿脓搏骨。 |
24  | 不急疗,三十日死。 |
25  | 又发于胁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疾也,久之其状大痈脓,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疗之方。 |
26  | 锉连翘草及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令竭,取三升,即强饮,浓衣坐釜上。令汗出至足已。 |
27  | 又发于尻者,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疗之,不疗三十日死。 |
28  | 又发于胫者,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疗之。不疗害人,又发于足上下者,名曰四淫其足上灸百壮,石子当碎出也,不出可益壮。 |
29  | 又石痈者,始发皮核相亲著,不赤头,不甚坚,微痛热,热渐自歇,便坚如石。故谓之石痈非痈寸至一尺痈凡痈疽之疾,未见脓易疗之,当上灸三百壮,四边间子灸各二百壮,实者可下之,虚者可补脓方脓当破,无脓但气肿。若有血慎不可破针灸也。按之四边坚,中软,此为有脓沈也,一边软亦有脓,都坚者此为菹核,或但有气也,都软者此为有血,血瘤也。当审坚软虚实为要。若坚疽积久后,若更变熟,偏有软处,不可破者,疽当暖裹置耳。若灸刺破疗,必暴剧不可救,及结筋KT 驰伪切肉鼠乳。皆不当疗也,又服内塞散,不与他疗相害,昼夜十馀度,服散又发于腋下坚赤者,名曰米疽。疗之用砭石,欲细而长,疏启之,涂以豕膏,六日已,勿裹,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缨,急疗之。 |
30  | 又发于股阴者,名曰赤弛,不急疗,六日死,在两股之内,不可疗,一云六十日死。 |
31  | 又发于膝者,名曰疵疽。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石之死,须其柔色异乃石之者生。 |
32  | 又诸痈肿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疗。 |
33  | 又发于阳者,百日死。 |
34  | 又发于阴者,三十日死。 |
35  | 又发于踝者。名曰走缓,其状肉色不变,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死。 |
36  | 又发于足傍者。名曰厉疽,其状不大,初从小指发,急疗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疗百日死。 |
37  | 又发于胸者,名曰背疽,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疗,下入腹,入腹不疗,十日死。 |
38  | 又发于足指者,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疗,不赤黑可疗,疗不衰,急斩去之得活,不去者死。 |
39  | 又发于肤者,名曰舌疽。其状如谷实瓜蒌,常苦寒热,急疗之,去其寒热,不疗,十岁死,死后出脓。 |
40  | 又发于颈者,名曰夭疽。其状大而赤黑,不急疗,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肺,十馀日死。一云发头。以前 |
41  | 千金论曰:夫痈疽初发,人皆不以为急,此实奇患,唯宜速疗。若疗不速,病成难救,以此洗去冷劳凡痈疽始发,或似小节,或复大痛,或复小痛,或发如米粒大白脓子。此皆微候,宜善察之,见有少异,即须大惊忙,须急治之,及断口味,速服诸汤,下去热毒。若无医药,即灸当必瘥又其用药贴法,皆须当疮中处开孔口,令泄疮热气出,亦当头以大针针入四分即瘥。 |
42  | 身中忽有痛处似打状,名曰气痛。痛不可忍,游走不住,发作有时,痛则小热,痛定则寒,此皆由冬受温风,至春暴寒风来折之,不成温病。乃作气痛也,又宜先服五香连翘汤,摩丹沥汤素问曰:寒气客于经络,血凝渗涩不行,拥结为痈疽也,不言热之作也,其后成痈,又阳气凑集,寒化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也,又以酢和蜂蛤灰涂之,干即易,瘥即止。 |
43  | 凡肿根广一寸以下名疖,一寸以上名小痈。如豆粒大者,名 子,皆始作急服五香连翘汤下之,数剂取瘥止。 |
44  | 广济疗痈疽排脓散方。 |
45  | 黄 青小豆 芎 芍药 白蔹 栝蒌 甘草 |
46  | 上七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利。忌海藻、菘菜、热面鱼蒜等。 |
47  | 人参(二两 当归 桂心 芎 浓朴 甘草 |
48  | 防风 白芷 桔梗 |
49  | 上九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不利。若疮未合,常服之。忌生冷、菘菜、海藻、生葱蒜。 |
50  | 刘涓子疗痈疽,先宜敷大黄食肉膏,方在发背部。千金方食恶肉散,后用大黄附子等十物者乃是,次兑膏方。 |
51  | 当归 芎 白芷 乌头 巴豆 松脂 猪肪 |
52  | 上七味 咀,纳膏中,微火合煎三沸已,纳松脂,搅令相得,以绵布绞去滓,以膏著絮兑即止又疗痈疽发坏出血,生肉黄 膏方。 |
53  | 黄 芍药 当归 大黄 芎 独活 白芷 薤白 生地黄 |
54  | 上九味切,猪膏二升半,煎三上三下膏成,绞去滓,敷兑疮中,摩左右,日三。文仲同 |
55  | 又疗痈疽疮,生肉黄 膏方。 |
56  | 黄 细辛 生地黄 蜀椒 当归 芍药 薤白 白芷 芎 丹参 猪膏 甘草 苁蓉 独活 黄芩 |
57  | 上十五味,以苦酒一升二合,夏月渍一宿,冬月二宿,微火煎三沸,煮酒气尽成,敷之又疗痈疽始作便坏,热毒发疮膏方。 |
58  | 羊髓 甘草 胡粉 大黄 猪膏 |
59  | 上五味切,合膏髓煎二味烊,纳甘草大黄,三上三下,绞去滓,内胡粉,绞令调和,敷疮上,日五度。 |
60  | 又疗痈疽已溃白芷摩膏方。 |
61  | 白芷 甘草 乌头 薤白 青竹茹 |
62  | 上五味切,以猪膏一升,合煎白芷黄,膏成绞去滓,涂疮四边。勿著疮中。 |
63  | 深师内塞散,疗痈疽溃漏,血脉空竭方。 |
64  | 黄 细辛 芍药 薏苡仁 白芷 瞿麦 赤小豆 干地黄 人参 防风 |
65  | 上十味切,先以新成白苦酒置新器中,纳赤小豆,须臾出铜器中,熬令燥,复须纳苦酒中更熬,凡五反止,合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夜六七过,腹痛甚,倍芍药,口未闭倍薏苡仁,脓多倍黄 。 |
66  | 删繁疗痈疽等毒溃烂。猪蹄洗汤方。 |
67  | 猪蹄 蔷薇根 甘草 芍药 白芷 |
68  | 上五味切,以水二斗,煮猪蹄取八升,去滓,下诸药,煮取四升,稍稍洗疮。 |
69  | 千金翼,黄帝问曰:有疽死者奈何。岐伯曰:身有五部,伏菟一, 二,背三,五脏之 四,项五,五部有疽,死也。 |
70  | 又王不留行散,主痈疽,及诸杂肿溃皆服之,亦疗痈肿不溃,苦困无赖方。 |
71  | 野葛皮 五色龙骨 王不留行子 桂心 当归 乾姜 栝蒌 |
72  | 上七味为散,食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以四肢习习为度,不知渐渐加之。此浩仲堪方,随日济 黎施行,实为神散。痈肿即消,此方妙。 |
73  | 痈肿方二十五首 |
74  | 集验疗痈肿,大按乃痛者病深,小按便痛者病浅,按之处陷不复者无脓。按之即复者有脓,出尽取白荻灰水淋之,煎令如膏,此不宜预作,作之十日则歇,并可以去黑子,黑子药注便即拭去,不时拭则伤肤,又一方以桑皮灰亦妙。 |
75  | 凡破诸病肉浓处,当先广封四面,不尔,疮披裂气泄便死,不可救也。 |
76  | 有久痈馀青黑,温赤龙可一取猪屎烧作灰,下绢筛,以粉疽败疮中令满,汁出脱去,便敷之,长敷须差也,若更生青肉,复著白 茹微如前法也。 |
77  | 千金翼凡五子日夜半,五丑日鸡鸣,五寅日平旦;五卯日日出,五辰日食时,五巳日禺中;五午日日中,五未日日 ,五申日晡时;五酉日日入,五戌日黄昏,五亥日人定。 |
78  | 右以此日时遇疾发者,皆不起也。 |
79  | 广济疗痈肿肿溃,内服药,外宜贴膏方。 |
80  | 松脂 脂 椒叶 白蜡 蛇衔 黄 芎 白芷 当归 细辛 芍药 |
81  | 上十一味切,以水先煎脂蜡烊尽,纳诸药,三上三下,白芷色黄,膏成,用剪故帛,可疮大小涂膏粘贴,日夜各一。又疗痈肿,脓溃疮中,有紫肉硬不消,以此散兑头内蚀之方。 |
82  | 石硫黄 马齿矾石 漆头 茹 麝香 雄黄 雌黄 白矾 丹砂 |
83  | 上八味捣筛为散,搅令调熟,以敷疮中,疮恶肉上贴膏。日二易。 |
84  | 刘涓子疗痈肿方。 |
85  | 白蔹 乌头 黄芩 |
86  | 上三味捣下筛,和鸡子白敷上,即愈。 |
87  | 疗痈肿有热,黄 贴方,数用神验。 |
88  | 甘草 大黄 白蔹 黄 芎上五味各等分捣筛,以鸡子黄和,如浊泥,涂布上,随赤热有坚处大小贴之。燥易甚效删繁疗痈肿,白蔹薄贴方。 |
89  | 白蔹 当归 芍药 大黄 莽草 芎上六味各等分捣筛,下鸡子黄和如泥,涂布随大小贴之。燥易。 |
90  | 又疗痈肿坚核不消,白蔹贴之方。 |
91  | 白蔹 大黄 赤石脂 芍药 莽草 黄芩 黄连 茱萸上八味各等分捣筛,以鸡子黄和如浊泥,涂布上随核大小贴之。燥易。 |
92  | 又疗痈肿,黄 贴之方。 |
93  | 黄 黄芩 芎 黄连 白芷 芍药 当归 |
94  | 上七味捣筛,以鸡子白和如膏,诸暴肿起处,以涂著布上,已贴燥易,肿处不觉贴冷便愈,热势毒者,加白蔹一两尤佳。 |
95  | 又疗痈肿,黄 贴方。 |
96  | 黄 大黄 白芷 牡蛎 白蔹上五味各等分捣筛,和鸡子贴燥易。 |
97  | 又疗痈肿已溃,四物黄连薄贴方。 |
98  | 黄连 黄柏 地榆 白芷 |
99  | 上药捣筛,鸡子白和涂布,敷痈上,对疮口穿布出痈气,令疏气。 |
100  | 又疗痈肿,一物栝蒌薄贴方。 |
101  | 以栝蒌根随多少,止一物切五片,纳苦酒中熬燥,捣筛之,苦酒和涂纸上,以贴痈肿上,服散人宜用。 |
102  | 千金疗痈肿。松脂贴方。 |
103  | 当归 黄 黄连 芍药 蜡 黄芩 芎 大黄 松脂 |
104  | 脂 |
105  | 上十味切,以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绵布绞去滓,向火炙涂生笺纸上,随大小贴之,一日三度易之。即瘥。 |
106  | 又疗肿蒺藜散方。 |
107  | 蒺藜子 |
108  | 上一味捣筛,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涂故布上,剪如肿大,勿开头笺上,无蒺藜子,用小豆和鸡子如前,乾则易之,甚妙。 |
109  | 又笺汤方。 |
110  | 大黄 黄芩 白蔹 芒硝 |
111  |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以故帛四重纳汁中,以笺肿上,暖复易,昼夜为之。 |
112  | 又痈肿痛烦困方。 |
113  | 以生楸叶十重贴之,以布绵裹,缓急得所,日二易,止痛消肿,食脓血,良无比,胜于众贴。冬以先收乾者,临时盐汤沃润用之。亦可薄削楸皮用之。 |
114  | 又诸痈肿牢坚诸药不疗方。 |
115  | 削附子如棋子,浓一指,正著肿上,以少唾湿附子,火炙附子令热彻,附子欲干,辄令更唾湿之,常令附子热气入肿中,无不愈者,此法绝妙。 |
116  | 千金翼黄 汤,主痈肿,热盛口乾,除热止渴方。 |
117  | 黄 升麻 栝蒌 干地黄 麦门冬 芍药 黄苓 |
118  | 栀子 |
119  |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
120  | 又白蔹薄贴,主痈肿方。 |
121  | 白蔹 大黄 黄芩 |
122  | 上三味捣筛,和鸡子白如泥,涂布上薄贴肿上,乾则易之,可以三指撮药末,纳三升水中煮汁拭又疗痈肿方。 |
123  | 伏龙肝以大酢和作泥,涂布上贴之,乾则易之,消矣。 |
124  | 又凡肿已溃未溃者方。 |
125  | 以胶一片,水渍令软,纳纳然称肿之大小贴,当头上开孔。若已溃还合者,脓当被胶,急撮之,脓皆出尽,未有脓者,肿当自消矣。 |
126  | 又方烧鲤鱼作灰,酢和涂之一切肿上,以瘥为度,至良。 |
127  | 又温中汤,主痈肿取冷过多,寒中下利,食完出方。 |
128  | 甘草 乾姜 附子 蜀椒 |
129  |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
130  | 张文仲刘涓子疗痈消脓。木占斯散方。 |
131  | 木占斯 桂心 人参 细辛 败酱 乾姜 浓朴 甘草 防风 桔梗 栝蒌 |
132  | 上十一味捣为散,服方寸匕,入咽觉流入疮中,若痈及疽,灸亦不能发,坏者可服之,疮未坏者去败酱。已坏发脓者,纳败酱,此药时有化痈疽令成水,为妙。 |
133  | 隐居必效方消痈肿。 |
134  | 白蔹 藜芦 |
135  | 上二味捣为末,以苦酒和如泥,贴肿上,日三,大良。 |
136  | 石痈方五首 |
137  | 千金坚如石核复大,色不变,或作石痈,疗之,炼石散方。 |
138  | 鹿角 白蔹 粗理黄石 |
139  | 上三味捣筛作细末,以馀醋拌和如泥,浓涂之,干即涂,取消止,尽更合,诸漏瘰 药悉皆主之,并须火针疮上涂膏。 |
140  | 又方单磨鹿角半夏涂,不如上方佳也。 |
141  | 又疗石痈,坚如石不作脓方。 |
142  | 以生商陆根烂捣敷之,燥则易,又治脑漏及诸痈疖。 |
143  | 又方以蜀桑根白皮阴乾捣末,消胶,以酒和敷上,即救出。 |
144  | 备急疗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也方。 |
145  | 灸肿三百壮,当石子破碎出,如不出,益壮,乃出,其痈疽石痈结筋瘰 。皆不可针角,针角杀人。 |
146  | 痈疖方一十四首 |
147  | 刘涓子疗痈疖诸肿有热方。 |
148  | 地黄 |
149  |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煎汤,令小浓,以涂纸当疮中央贴之,日再三易,数用大良,并疗牛颔上肿。 |
150  | 集验疗痈及疖如结实赤热者方。 |
151  | 以水磨半夏涂之,燥复更涂,得流便消也,出草中,可自掘生半夏乃佳,此疗神验,勿不信也。 |
152  | 千金疗凡疖无头者方。 |
153  | 吞葵子一枚即出,勿多服,头多也又方烧葛蔓灰封上自消。 |
154  | 又方牛粪封之佳。 |
155  | 又方以鼠粘叶贴之。 |
156  | 又方用水和雀粪敷之。 |
157  | 又方狗头骨 芸苔子上二味等分为末,和酢封之。 |
158  | 又疗痈疖溃后脓不断,及诸物刺伤不瘥方。 |
159  | 取石硫黄三两粉之,一味筋一片 头令碎,少湿之,纳石硫黄中,刺疮孔,以疮瘥为度 |
160  | 又乾地黄丸,主虚热消疮疖方。 |
161  | 乾地黄 大黄 桂心 芍药 茯苓 王不留行 |
162  | 甘草 枳实 |
163  |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长服令人肥健。 |
164  | 又地黄煎方,补虚除热,可将和服取利也,散石痈疽疖痔,热悉宜服,百日痈疽永不发也。 |
165  | 取生地黄随多少,三捣三押,取汁令尽,一味以新布重绞其汁,澄清置铜器中,汤上煮之减弹丸又栀子汤,主表里俱热,三焦不实,身体生疮,或发痈疖,大小便不利方。 |
166  | 芒硝 大黄 栀子 黄芩 知母 甘草 |
167  |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减半,下大黄,煮取一升八合去滓,纳芒硝二两,分三服。忌海藻菘菜。 |
168  | 千金翼论曰:一切痈疽,皆是疮痕根本,所患痈之后,脓汁不止,得冷即是鼠 ,是以漏方次之,大须急救之。 |
169  | 马齿草 槲白皮 麝香 杏仁 |
170  | 上四味,以瓷器贮之,合和,以三四重绵密系口,病已成疮者,以泔清净洗拭干,剪作贴子,涂药贴著疮上,日三易。若未作疮,如作瘰 子者,以艾一升,熏黄如枣大,乾漆如枣大,末之,釜月下土三味并末和,艾作炷灸三七壮。 |
171  | 又主疖肿方。 |
172  | 生椒末,曲末,釜月下土末之,以大酢和敷之。 |
173  | 附骨疽方八首 |
174  | 千金诊附骨疽法,凡附骨疽者,无故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喜著大节解中,丈夫产妇喜著洪肿便觉遍身又凡人身体患热,当风取凉,风入骨解中,风热相搏,便成附骨疽,其候嗜眠沉重,忽忽耳鸣,又秋夏露卧,为冷所折,风热伏结而作此疾,急者热多风少,缓者风多热少,小儿未知又凡骨疽者久疮不瘥,瘥而复发,骨从孔中出,名为骨疽方。 |
175  | 以猪胆和楸叶捣封之。 |
176  | 又方捣白杨叶下筛敷之。 |
177  | 又方穿地作坑,口小里大,深三尺,取乾鸡屎五升,以艾及荆叶和之,令可燃火,令烟出,纳疽孔坑中,以衣拥坑口勿泄烟,半日许,当有虫出。 |
178  | 又痈疽败及骨疽方。 |
179  | 末龙骨,粉疮四面浓二分。 |
180  | 又方用自死虾蟆一枚,头发一把,以猪膏一片半,纳二物煎之,消尽下之,欲冷,纳盐一合搅和,以膏著疮中,日一易,虫出如发,虫尽愈。 |
181  | 又骨疽百方疗不瘥方。 |
182  | 可疮上以艾灸之,三日三夜,无不愈也。 |
183  | 备急若骨疽积年,每一年一发,汁出不瘥方。 |
184  | 取胶熬捣末,粉勃疮上,及破生鳢鱼以 之,如食顷,刮视其小虫出,更洗更敷,虫出尽止。 |
185  | 又疗疽疮骨出方。 |
186  | 黄连 牡蛎 |
187  | 上二味末,先以盐汤洗以粉之。 |
188  | 瘭疽方一十六首 |
189  | 集验论胸中痛少气,急入暗中,以手掩左眼,竟视右眼见光者,胸中结痈也,若不见光,瘭疽内发,若吐脓血。此不疗之疾,宜以灰掩脓血上,不尔,著傍人也,又齿间臭热血出,是作瘭千金瘭疽论说曰:瘭疽者,肉中忽生点子如豆粒,小者如黍粟,剧者如梅李,或赤黑青白不烂坏上,若犀呼作作黯推出成此急同刘涓子疗瘭疽侵淫广大,羊髓膏方。 |
190  | 羊髓 大黄 甘草 胡粉 |
191  | 上四味 咀,以猪膏二升半,合煎微火,三上三下,绞去滓敷,日四五。 |
192  | 千金疗瘭疽著手足肩背,累累如米起,色白,刮之汁出,愈复发方。 |
193  | 黄 款冬花 升麻 附子 苦参 赤小豆 |
194  | 上六味下筛,酒服半钱匕,渐增至一钱,日三服。 |
195  | 又方虎粪白者以马尿和之,曝令干,烧灰粉之。 |
196  | 又方胡粉 青木香 龙骨 滑石 |
197  | 上四味下筛,以米粉一升和之,稍以粉之,日四五。 |
198  | 又方灶室尘 灶突中墨 灶釜底土 |
199  | 上三味合研令匀,以清水一斗,煮三沸,取汁,洗疮,日二三度。 |
200  | 又凡瘭疽手足肩背,忽累累如赤小豆,刺之汁出者是,疗之方。 |
201  | 剥却疮皮,温泔清洗,胡燕窠和百日男子屎涂之。 |
202  | 又方熬芜菁子熟捣,绵裹敷之,勿止。 |
203  | 又方熬麻子末摩上,日五六度。 |
204  | 又方面和酒敷之。 |
205  | 又方鲫鱼三寸长者,乱发如鸡子大,猪脂一斤煎,以成膏涂之。 |
206  | 又疗瘭疽秘方,世所不传,神良无比。 |
207  | 射干 甘草 升麻 枳实 大黄 麝香 干地黄 犀角 前胡 |
208  |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瘥止,不限剂数。 |
209  | 又瘭疽漏芦汤方。 |
210  | 漏芦 白蔹 黄芩 麻黄 白薇 枳实 升麻 芍药 甘草 |
211  | 大黄 |
212  |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无药,单用大黄下之良。 |
213  | 又升麻膏方。 |
214  | 升麻 白薇 漏芦 连翘 芒硝 黄芩 蛇衔 枳实 栀子仁 蒴 |
215  | 上十味切,捣破令细,后以水三升渍半日,以猪膏五升煎,水气竭,去滓,敷诸丹毒皆用,及热疮肿上,并日三易之。 |
216  | 升麻 汤方。 |
217  | 升麻 漏芦 芒硝 栀子 黄芩 |
218  |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合蒴 五两,煮取七升。冷 诸丹肿上,常令湿,内宜服漏芦汤,甚佳。 |
219  | 又疮瘭疽侵淫多汁,日就浸大。胡粉散方。 |
220  | 胡粉 黄连 甘草 茹 |
221  | 上四味下筛,以粉疮上,日三。 |
222  | 千金翼薄 汤,主瘭疽侵淫,欲作未成,或如桃李核,或如鸡子赤 方。 |
223  | 甘草 黄芩 大黄 黄连 当归 芒硝 |
224  |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铛中下芒硝一沸,搅之。贴布帛中,以 肿上,数百遍。 |
225  | 缓疽方四首 |
226  | 集验论有缓疽者,初结肿形似痈,回回无头尾,其色不异,但痛深有根核,又与皮肉相亲著俱烂小豆时不薄升升麻茹取欲生散。 |
227  | 范汪飞黄散,疗缓疽恶疮,食恶肉方。 |
228  | 取丹砂著瓦盆,南雌黄,著中央磁石,北曾青,东白石英,西 石,上石膏,次钟乳,下雄黄,覆云母,薄布下,各二两,先捣筛瓦盆中,以一盆覆上羊毛泥令浓,作三隅灶,烧之以又疗缓疽,以飞黄散食恶肉令尽,作土灶熏之方。 |
229  | 雄黄 鸡白屎 藜芦 丹砂 干鳗鲡鱼 |
230  | 上五味捣下筛,青布裹之,熏经三日乃止,止毕,要以蛇衔膏摩之良。 |
231  | 崔氏蛇衔膏,疗痈肿瘀血,产后血积,耳目暗等,牛领马鞍疮方。 |
232  | 蛇衔 大黄 附子 芍药 当归 细辛 黄芩 大戟 椒 莽草上十二味并切之,以苦酒淹之一宿,以不中水成炼猪膏二升,龙衔藤一两,合膏,煎名龙衔膏,今又有龙草,似蛇衔而叶大耳,亦有取其根合煎者,亦名龙衔膏。 |
233  | 短剧疗缓疽,初作即以小豆薄涂之,亦消也。 |
234  | 发背方四十一首 |
235  | |
236  | 千金论曰:凡发背皆由服饵五石,寒食更生散所致,亦有单服钟乳而发者,又有生平不服诸石而自发背者。此是上代有服之者,其候率多于背两胛间,起初如粟米大,或痛或痒,仍作赤色,人皆初不以为事,日渐长大,不过十日,遂至不救,其临困时,方圆径三四寸,高一寸,疮有数十孔,以手按之,诸孔之脓皆反出,寻即失音不言。所以养生者,小觉背上痛痒有异,即取净土冷水和泥捻作饼子,径一寸半,浓二分以粗艾大作炷灸泥上,贴著疮上灸之,一炷一易饼子。若粟米大时,可灸七饼即瘥,若榆荚大,灸二七炷即瘥,至钱许大,日夜灸不住乃瘥,并服五香连翘汤,及铁浆诸药攻之,乃愈,又常以冷水射之,渍冷石熨之,日夜勿止,待瘥,住手,此病忌面酒肉五辛等,亦有当两肾上发者。 |
237  | 又论曰凡服石人皆须大劳役,四体无得自安,如其不尔,多有发动,亦不得遂便恣意取暖,称适已情,必须违欲以取寒冻,虽当时不宁,于后在身多有所益,终无发动之虑。 |
238  | 又发背方。 |
239  | 凡肿起于背胛中,头白如黍粟,四面相连,肿赤黑,令人闷乱者,名发背也。即禁房,慎蒜面,不速灸治,即入内杀人,灸当疮上七八百壮,有人不识,多作杂肿疗之皆死。 |
240  | 又方取乱发灰酒服方寸匕。 |
241  | 又方以三年酢滓,微火煎,令调和牛脂封上,日一易。 |
242  | 又方取狗牙灰酢和敷之。 |
243  | 又方取猪羊脂封之,亦疗发乳。 |
244  | 又方以蛇头灰水和敷之。 |
245  | 又方饮铁浆三升,下利为佳。 |
246  | 又方以鹿角灰酢和涂之。古今录验同又方烧古 末之如粉,鸡子白和敷上,日三,即瘥止。 |
247  | 又发背及痈疽溃漏,并未溃毒肿方。 |
248  | 栝蒌 榆皮 胡燕窠 鼢鼠土女人月水布洗取汁上五味并须等分,以月水汁和如泥,封肿上,干即易之。溃者四面封,已觉即封,从一日至五日,令瘥。 |
249  | 又疗痈疽溃漏发背,及小小瘰 ,李根散方。 |
250  | 李根 半夏 栝蒌 甘草 葛根 桂心 当归 通草 芎 白蔹 桔梗 浓朴 黄芩 |
251  | 芍药 附子 |
252  | 上十五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疮大困者,夜再服,有患发背骨出,身有三十馀痈疖,服此瘥。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 |
253  | 又治诸虚不足,发背痈疽经年,瘥后复发,或由大风聚结毒瓦斯,在内闭塞,夏月已来,出攻于背,久不疗,积聚作脓血。为疮内漏大内塞排脓散方。 |
254  | 山茱萸 五味子 茯苓 乾姜 当归 附子 肉苁蓉 |
255  | 石斛 菟丝子 巴戟天 瞿麦 |
256  | 远志 人参 甘草 麦门冬 石苇 芎 芍药 干地黄 桂心 |
257  | 上二十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稍加至两匕,长服终身不发痈疖。忌同前。 |
258  | 又内补散,疗痈疮发背方。 |
259  | 蜀升麻 黄芩 人参 乾姜 白蔹 桂心 甘草 附子 防风 芎 赤小豆上十一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 |
260  | 又内补散,主痈疽发背,已溃排脓生肉方。 |
261  | 当归 桂心 人参 芎 浓朴 桔梗 甘草 防风 白芷 |
262  | 上九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疮未合,服勿停。忌。 |
263  | 又瞿麦散,主排脓止痛利小便方。 |
264  | 瞿麦 芍药 桂心 赤小豆 芎 白蔹 黄 当归 麦门冬 |
265  | 上九味为散,先食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忌生葱。翼深师同又薏苡仁散,主令痈自溃长肌肉方。 |
266  | 薏苡仁 桂心 乾姜 白蔹 当归 肉苁蓉 |
267  | 上六味为散,先食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 |
268  | 又黄 竹叶汤,主胸背游热痈疽方。 |
269  | 生地黄 黄 甘草 芍药 黄芩 人参 石膏 芎当归 生姜 大枣 半夏 淡竹叶 麦门冬 |
270  |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九升,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五六里,再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
271  | 又排脓内塞散,主大疮热已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方。 |
272  | 防风 茯苓 白芷 桔梗 远志 甘草 人参 芎 当归 黄 桂心 附子 浓朴 赤小豆 |
273  | 上十四味捣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忌同前。 |
274  | 又麝香膏,主诸恶疮及痈疽发背上恶肉方。 |
275  | 麝香 雄黄 真珠 矾石 |
276  | 上四味细筛,以猪膏搅令如泥,涂恶肉尽止,更敷生肉膏佳。 |
277  | 又疗痈疽败坏生肉膏方。 |
278  | 生地黄 辛夷 独活 当归 黄 大黄 芎 薤白 白芷芍药 黄芩 续断 |
279  | 上十味切,以腊月猪脂四升煎,敷之佳。 |
280  | 又方大黄 附子 芎 雄黄 真珠 白蔹 矾石 黄芩 茹 雌黄 莽草 |
281  | 上十一味,先以猪膏一升半,煎六沸,去滓,纳 茹矾石末搅之,涂疮上,恶肉尽止。 |
282  | |
283  | 又方茹 矾石 雄黄 硫黄 |
284  | 上四味为散,纳疮口中,恶肉尽止,勿使过好肉也。 |
285  | 又发背上初欲作肿即服此方。 |
286  | 栀子仁 大黄 升麻 黄芩 甘草 |
287  |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使利便止,不下更进一服。忌海藻菘菜,从瞿麦散以下九方。并疗发背部中已次之。 |
288  | 范汪疗痈肿发背虎牙散方。 |
289  | 虎牙 乾姜 附子 当归 甘草 防风 桂心 王不留行 茯苓 |
290  | 上九味捣下筛,服方寸匕,日三。忌同前。 |
291  | 又疗痈发背,排脓内补,铁屑散方。 |
292  | 当归 人参 细辛 甘草 苁蓉 黄 桂心 防风 黄苓 铁屑 芎 芍药上十二味,各等分合捣为散,服方寸匕。忌同前。 |
293  | 又疗痈肿牢核,发背成脓。莽草膏方。 |
294  | 莽草 芎 当归 细辛 附子 黄芩 乌头 牛膝 踯躅 野葛 茯苓 防风杜蘅 猪脂 |
295  | 上十四味切,用猪肪合煎,去滓,敷疮上,日再。忌同前。 |
296  | 又卓氏白膏,疗痈疽发背,金疮已坏,及未败火疮。诸 疥患疗之方。 |
297  | 当归 附子 细辛 芎 续断 牛膝 通草 甘草 白芷 蜀椒 芍药 黄 |
298  | 上十二味 咀,以猪膏二升,煎之微火上,以白芷色黄,药成,绞去滓,以敷疮上。日三,忌同前。 |
299  | 又疗发背发乳房及诸恶疮膏方。 |
300  | 黄连 当归 马齿 芎 薯蓣 珍珠 矾石 黄柏 石苇 生竹皮 猪肪 |
301  | 上十一味 咀,细切肪,美酒一升合煎,石苇焦,膏成去滓,有病稍稍敷上,亦可酒服枣核大一枚。忌同前。 |
302  | 救急疗发背,百无不瘥方。 |
303  | 取猪羊脂切作片,冷水浸取粘贴,暖彻易之,五六十片即瘥。若初贴少许即寒,寒定好眠甚妙。 |
304  | 又疗发背,若初觉赤肿,肿上作小疮,疼不可近方。 |
305  | 急用针刺上七八针,取冷水用筒击射肿上,日夜不止,疼歇肿消。 |
306  | 又疗发背方。 |
307  | 取白面搜,围肿四畔,令童子七人尿渍之。 |
308  | 又方以马粪封之,乾易,妇人发乳亦瘥。 |
309  | 又方取蔚臭草捣取汁,服一鸡子,滓封上,热即易之。 |
310  | 又方捣地菘汁一升,日再服,以瘥止。 |
311  | 又方大黄 锻石 小豆上三味等分末,白酒和涂,立效。忌羊肉、热面、大酢。 |
312  | 近效凡发背皆发出自肠胃,流入五脏,仕流多香港脚为主,或有先服乳石并热肉面,并失饥房者,时凡发背初亦一点白,四边赤色,渐渐长大,或杯盏并碗许大,四边生饭浆小小疮如粟米许大,亦时时抽掣痛,此两状。皆是死病。一日内堪医,十日以外不济,就中冬月得此病,即延得三五日,其发背初觉,即须当头灸二十一壮,如杯许大,即五花灸之,各二十一壮,即服牛蒡子栝蒌葛粉,第二服犀角汤泻之,不然服犀角丸。亦得大效也。忌梨、鲤鱼、面、酒、肉浆水粥。 |
313  | 凡发背候,憎寒壮热,身如拘束,或口乾不用食,疮初出如青紫色者毒重,赤者轻,脓如稀泔者极重,脓稠白赤者轻。 |
314  | 又疗恶寒啬啬,似欲发背,或已生疮肿瘾疹起方。 |
315  | 硝石 |
316  | 上一味,以暖水一斗和令消,待冷。取故青布叠三重,可似欲赤处方圆湿布 根,热即换之,频易瘥。 |
317  | 又疗发背及一切毒肿方。 |
318  | 生麻油 黄丹 地胆 生栗子 |
319  | 上四味,和于铜器中盛,用炭火重汤煎候沫溢出,与器口欲平,取小麦一合,分二人嚼取筋,急纳药中搅,使与相和,膏擎下,安铜器冷水中,成膏讫,以故绵涂膏贴所苦处,晨夕换膏。 |
320  | 又疗前疮定讫,令生肌方。黄四员外云极效麝香 枣皮灰 生麻油 |
321  | 上三味,依法和,用火重汤上煎十馀沸,稀稠前药相似,取故绵涂膏贴疮上,膏渐取瘳减。唯得吃白羊头肉,但是豆并不得吃,馀如药法。 |
322  | 又疗痈肿犀角丸,主肠痈乳痈发背,一切毒肿,服之化为水神验方。 |
323  | 犀角 蜀升麻 黄芩 大黄 防风 巴豆 人参 当归 黄 干蓼蓝 黄连 甘草 栀子仁 |
324  | 上十三味捣为末,别捣巴豆,成膏纳末和,以杵研捣令相得,炼蜜和搜,更捣二三百杵,暖减丸一切上并 |
325  | 痈疽发背杂疗方二十六首 |
326  | 刘涓子疗发背发乳,口已合,皮上急痛,生肉摩 折。丹参膏方。 |
327  | 丹参 防风 白芷 细辛 芎 黄芩 芍药 牛膝 大黄 槐子 独活 当归 |
328  | 上十二味切,以腊月猪脂五升,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摩病,日三四,不须向火。 |
329  | 肘后疗诸痈疽发背及乳方。 |
330  | 熬粢粉令黑,鸡子白和之,以涂练上贴痈,小穿练上作小口,以泄毒瓦斯令散,燥复易之此药神效。 |
331  | 又方以釜底上捣取散,以鸡子中黄和涂之,加少豉弥良,以五月葫及少盐佳。 |
332  | 又方取茱萸一升捣之,以苦酒和,贴痈上,乾易之佳。 |
333  | 删繁疗痈疽发背,九物大黄薄贴方。 |
334  | 大黄 黄芩 白芷 寒水石 白蔹 黄柏 |
335  | 石膏赤石脂 黄连 |
336  | 上药下筛,以三合投粉麋二升中和之,薄涂纸贴肿上,燥易之,肿下止,不下浓敷之。 |
337  | 忌生冷、热面、大酢。 |
338  | 又 皮散,疗诸 及浮核坏败,并主男子发背,女子发乳等痈疽,或脓血肉瘤方。 |
339  | 皮 杜仲 续断 附子 地榆 浓朴 |
340  | 本 当归 桂心 小露蜂房 |
341  | 上十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酒进,取瘥止。忌猪肉、生葱、冷水。 |
342  | 又陵鲤甲散,疗发背乳房痈肿方。 |
343  | 陵鲤 桂心 当归 |
344  | 上三味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酒进。 |
345  | 千金疗痈疽发背猪蹄汤方。 |
346  | 猪蹄 黄 黄连 芍药 黄芩 蔷薇根 野狼牙根 |
347  | 上七味以水三斗,煮蹄令熟澄取二斗清,切药,煮取一斗,洗疮一食顷,以绵拭燥,著生肉膏,日二瘥,生痂止痛,加当归甘草各二两。 |
348  | 又疗痈疽发十指,或起膀胱及发背后生恶肉方。 |
349  | 猪蹄 当归 大黄 芎 芍药 黄芩 独活 莽草 |
350  | 上八味,蹄取膝下断治如食法,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纳药,煮取四升,去滓,渍疮两食顷,拭令燥,以麝香膏敷之。 |
351  | 其方在前发背部中,只有四味者是也。 |
352  | 又生肉膏,主痈疽发背已溃令生肉方。 |
353  | 甘草 当归 白芷 苁蓉 蜀椒 细辛 乌啄 薤白 干地黄 续断 |
354  | 上十味,以好酢半升相和,渍二宿,猪膏三斤,煎令三沸,三上三下膏成,使用。 |
355  | 又痈发腹背阴匿处,通身有数十者方。 |
356  | 取牛粪乾者烧,捣下重绢,以鸡子白和以涂之,干复易。 |
357  | 又若已结脓使聚长者方。 |
358  | 以生栝蒌根细捣,苦酒和敷上,燥复易之,末赤小豆亦佳。 |
359  | 又凡发背为痈疽,已溃未溃者方。 |
360  | 以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可肿作饼,浓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肿上布豉饼,艾列其上灸其豉,使温温热而已,勿令破肉也其热痛急易之,痈疽当减便得安,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疮孔,孔中汁出即差。 |
361  | 又痈肿发背初作,及经十日以上,肿势 热,毒瓦斯猛盛,日夜疼痛,百药不治者方。 |
362  | 鸡子 新出狗屎 |
363  | 上二味搅令调和,微火熬之,今稀稠得所,捻作饼子,肿头坚处贴之,以纸粘贴,以绵抹之止。 |
364  | 仪注千金翼诸痈肿发背,及痈疖已溃烂疼痛方。 |
365  | 蒸糜谷更递熨之,当即愈。 |
366  | 又连翘五香汤,主一切恶核疮肿方。 |
367  | 连翘 射干 升麻 独活 桑寄生 通草 大黄 丁香 青木香 沉香 薰陆香 麝香 |
368  | 上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减半,内竹沥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未瘥,中间常服佳。 |
369  | 又五香汤,主恶气毒肿方。 |
370  | 沉香 青木香 丁香 薰陆香 麝香 |
371  |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
372  | 崔氏疗发背及诸疮,久不瘥有效方。 |
373  | 先以甘草汤洗疮,拭极乾,乃嚼胡麻敷上,干即易,从旦至日西,去胡麻,乃取黄连末滑石末,中半相和,以敷疮上,数数易,明日又依前敷胡麻及黄连等末,更不须洗疮,不过六又连翘汤,疗患疮肿而渴方。 |
374  | 连翘 蜀升麻 黄芩 枳实 乾蓝 芍药 玄参 白蔹 甘草 羚羊角 通草 黄 大黄 |
375  | 上十三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利一两行后,更服去大黄乾蓝,即不利忌海藻、菘菜。 |
376  | 又犀角饮子方。 |
377  | 犀角 羚羊角 |
378  |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渴即饮,尽更作之,时热恐坏,悬著井底,甚妙。 |
379  | 又五香连翘汤,疗恶疮热毒肿,恐恶毒瓦斯入腹,兼取利以泄毒瓦斯方。 |
380  | 连翘 蜀升麻 薰陆香 淡竹沥 麝香 青木香 丁香 独活 寄生 射干 甘草 沉香 |
381  | 大黄 朴硝 |
382  | 上十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绞去滓,然后纳大黄朴硝竹沥,更煮一两沸,去滓,纳麝香,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十里久,以得利一二行为度。慎鸡、猪、鱼、蒜、生冷备急葛氏疗始发诸痈疽发背及乳房方。 |
383  | 皆灸上百壮,半夏末鸡子白和涂良。姚云:生者神验,以水和涂之。 |
384  | 又方以酢和墓上土茱萸捣,姜小蒜薄贴并良。 |
385  | 救急疗热毒风丹并发背,犀角膏方。 |
386  | 犀角 升麻 羚羊角 栀子仁 薤白 吴蓝 玄参 续断 大黄 白蔹 射干 白芷 蛇衔 |
387  | 寒水石 黄芩 慎火草 麻黄 |
388  | 上十七味,切,以竹沥三升,生地黄汁五合,渍药一宿,纳猪脂二升,微火上煎,十上十下,候白芷黄,膏成,去滓,涂病上。 |
389  | 文仲疗发背及妇人发乳及肠痈木占斯散方。 |
390  | 木占斯 浓朴 甘草 细辛 栝蒌 防风 乾姜 人参 桔梗 败酱草 |
391  | 上十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七夜四,以多为度。病在上当吐,病在下当下脓血,此谓肠痈之疗妇人古今录验疗诸痈疮发背有脓血,当归贴方。 |
392  | 当归 蛴螬 丹参 附子 蜡蜜 栀子 桂心 胶 |
393  | 上八味合煎以贴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