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九十二

《卷九十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西通志卷九十二
3
名宦
4
汾州府:
5
6
虞子羔嘗與咎犯有隙,文公問咎犯曰:「誰可使為西河守者?」對曰:「虞子羔可」。公曰:「非汝之讐耶?」對曰:「君問可為守者,非問臣之讐也。羔見咎,犯謝之咎。犯曰:「薦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義,子其去矣。顧,吾射子也」。
7
8
常惠西河太守。元狩四年,大將軍青出定,襄撃匈奴,還,吏卒無封者,唯雲中太守遂成。及惠受賞,惠爵闗內侯。
9
杜延年,字幼公,南陽人。周子明法律封建平侯。宣帝即位,益戶二千三百,為西河太守,治甚有名。五鳳中,徴入為御史大夫。卒,諡曰敬侯。
10
周舉,字宣光,汝南汝陽人。博學洽聞,京師為之語曰:「《五經從橫周,宣光舉茂才」。稍遷并州刺史。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㸑,老小不堪歲多死者。舉既到州,乃作弔書,以置子推之。廟言盛冬去火,殘損民命,非賢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還溫食。於是衆惑稍解,風俗頗革。後徴拜尚書,與僕射黃瓊同心輔政,名重朝廷。卒于光祿大夫。詔令將大夫以下喪發日會弔,加賜錢十萬,以旌委蛇素絲之節焉。
11
張奐,字然明,敦煌酒泉人。舉賢良,對策第一。永夀元年,遷安定屬國都尉。時南部左薁鞬、臺耆、且渠、伯徳等七千餘人寇美稷,東羌復應之。奐屯長城,因據龜兹縣,東羌,遂受盟撃薁鞬破之。伯德降,遷使匈奴中郎將。時休屠各及朔方,烏桓燒度遼將軍門,引屯赤阬,烟火相望,衆兵大恐。奐安坐帷中,與弟子講誦自若,軍士稍安。乃潛誘烏桓,陰與和通,遂使斬屠各渠帥,襲破其衆,諸部悉降。延熹元年,鮮卑寇邊,奐率南部撃之,斬首數百級。後遷度遼將軍,數載間,幽并清靜。九年春,徴拜大司農。鮮卑聞奐去其夏遂招結南部烏桓,數道入塞。復拜奐為䕶匈奴中郎將,以九卿秩督幽、并、涼三州及度遼、烏桓二營,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賞賜甚厚。南部烏桓聞奐至,因相率還降,凡二十萬口。奐但誅其首惡,餘皆慰納之,唯鮮卑出塞去。建寧元年,封侯。奐深病為曹節所賣,上書固讓。後以黨錮歸田里,卒。
12
來歙,新野人。建武初,拜大中大夫,憂國忘家,忠孝彰著。嘗領兵於平遙縣築城禦寇,後人名為來城,卒諡節侯。
13
馬襄,為西河長史。永平五年冬,北部六七千騎入於五原塞,遂寇雲中,至原陽,南部擊卻之。西河長史馬襄赴救,寇乃引去。
14
馮立西河守,善立條教,吏民恱服。梁慬,字伯威,北地弋居人,拜西域副校尉。定龜兹。永初三年冬,南部與烏桓畔,詔慬行度遼將軍事。寇圍中郎將耿种於美稷,連戰數月,攻之轉急,种移檄求救。四年正月,慬將八千餘人馳往赴之,至屬國故城,與南部左將軍烏桓大人戰,破斬其渠帥,殺三千餘人,虜其妻子,獲財物甚衆。寇後將七八千騎迎攻圍,慬、慬被甲奔撃,所向皆破,寇遂引還虎澤。三月,行車騎將軍事何熙軍到五原曼栢,暴疾不能進,遣中郎將龎雄與慬种步騎萬六千人攻虎澤,連營稍前,寇乞降,慬大陳兵受之,㑹熙卒于師,即拜慬度遼將軍。明年,以擅授南部優孤塗奴羌侯印徴下獄,校書郎馬融訟其功。後起拜,謁者撃羌卒。
15
崔鈞,博陵安平人。烈子。少交結,英豪有名稱,為西河太守。獻帝初,與袁紹俱起兵山東,討董卓。
16
17
賈渾,太安中為介休令。劉元海遣將喬晞攻陷之,渾抗節不降,曰:「吾為晉守,不能全之,豈茍求生以事賊,何面目以視息世間哉!」晞怒,執將殺之。晞將尹崧曰:「將軍舍之,以勸事君」。晞不聽,遂害之。
18
王雅,新門人。太寧初,除汾州刺史,勵精為政,人庶恱附,自逺至者七百餘家。後拜少傅。孝武將擢王恭、殷仲堪,雅曰:「仲堪謹於細行,幹略不長,四海無事,必能守職。若道不常隆,必為亂階矣」。帝不聽,識者稱其知人北魏。
19
穆羆,崇四世孫。襲宜都王,尚新平長公主,除征東將軍、吐京鎮將。羆賞善罰惡,深自克勵。時西河叛,羆欲討之,而離石都將郭洛頭拒違不從。羆遂上表自劾,以威不攝下,請就刑戮。髙祖乃免洛頭官。山賊劉什婆寇掠郡縣,羆討滅之。自是部內肅然,莫不敬憚。後改吐京鎮為汾州,仍以羆為刺史。前吐京太守劉升,在郡甚有威惠,限滿,還都民八百餘人詣羆請之。前定陽令吳平仁亦有恩信,戶增數倍。羆以吏民懷之,並為表請,髙祖皆從焉。羆既頻薦升等,所部守令,咸自砥礪,威化大行,百姓安之。州民李軌、郭及祖等七百餘人詣闕頌羆恩德。髙祖以羆政和民,恱增級延限。後除中書監,以穆泰故,削封。卒於家。贈鎮北將軍、恒州刺史。
20
王慶,祁縣人。少敏悟,有才略,以戰功賜爵始安縣男。歴丹、中二州刺史,轉汾州。為政嚴明,人莫敢犯。
21
房豹,武城人。任西河守,為政清浄,甚著竒績。隋
22
侯莫陳穎,字遵道,崇子賜爵廣平侯,累遷開府儀同三司。武帝時,從滕王逌撃龍泉文城,與柱國豆盧勣分路而進。穎懸軍五百餘里,破其三柵。先是,稽胡亂,輒略邊人為奴婢,至是,詔諸部有厭匿良人者誅,籍沒其妻子。有人言為胡村所隠匿者,勣將誅之,穎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行,諸部固非悉反,但相迫脇為亂。今慰撫自可不戰而定,如即誅之,轉相驚恐,為難不細。未若召其渠帥,以隠匿者付之,令自歸首,則衆可安」。勣從之,諸部爭降附,北土以安。後入隋,累歴州郡,以清德惠政稱。開皇未檢校汾州事。卒,諡定。
23
虞慶則,京兆櫟陽人。周宣政初,襲爵沁源縣公,除并州長史。時稽胡數叛,越王盛、內史下大夫髙熲討平之,將班師,謀須文武幹略者,鎮遏表請慶,則於是即拜石州總管。甚有威惠,境內清肅,慕義來歸者八千餘戶。隋開皇元年,遷內史監。後以勳授上柱國,封魯國公。
24
楊子崇,髙祖族弟。少好學,有風儀,恒典宿衛。從幸汾陽宫,屢請早還,不納。尋有雁門之役,出為離石郡太守,治有能名,捕獲羣盜數千人。太原兵至,城陷,為讎家所殺。
25
李德饒,趙郡柏鄉人。大業末,為離石郡司法書佐,太守楊子崇特禮之。及子崇遇害,棄尸城下,德饒赴哭盡哀,收瘞之。至介休,詣太原師請葬子崇,唐公嘉之,因贈子崇官,令德饒為使者,往離石禮葬焉。
26
27
王儉,武德初石州刺史。二年,宋金剛破石州,儉被殺。薛大鼎,蒲州汾陰人。父粹,隋介州刺史。大鼎,武德初謁見龍門,以功累拜浩州刺史,徙滄州。里民歌其美政。卒,諡恭。
28
溫大有,字彥將,太原祁縣人。義旗初舉,髙祖引為太原令,從秦王徇西河,將行,髙祖曰:「士馬單少,須要經畧,以君參軍事,事之濟否,卜是行也」。西河下,攝大將軍府記室。武德元年,累轉中書侍郎,卒,諡敬。
29
蕭顗,武德二年為汾州刺史,引文水縣文谷水入汾州漑田頡。利入寇,總管李神符敗之於汾東,顗邀撃之,獻俘五千。
30
杜正倫,相州洹水人。隋時,舉秀才。唐貞觀中,歴中書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坐貶久之,授石州刺史。顯慶元年,累擢同三品,遷中書令。李義府搆之,貶橫州刺史,卒。楊越,𢎞農仙掌人。太宗初定天下,網羅遺逸。越曰:「天下有道,可以出而見矣」。以角巾褐衣,應命陳謨。太宗曰:「石州邊方,未沾王化,汝往輯禦,以息邊患」。任石州方山令見陳伯文集》。
31
房𤣥齡,字喬,齊州臨淄人。年十八登進士。大業末,補隰城尉。坐漢王諒徙義旗入關,杖策謁太宗於軍門,署記室參軍。貞觀中,累拜司空,知門下省事,封梁國公。卒,贈并州都督,諡文昭。
32
李元名,髙祖第十八子,封舒王。貞觀二十三年,為石州刺史。性髙潔,不問家人產業,朝夕矜莊,門庭清肅。常誡其子曰:「藩王所乏者,不慮無錢財官職,但勉行善事,忠孝持身,此吾志也」。在石州二十年,賞翫林泉,有塵外之意。武后時,遷利州,遇害。
33
薛季昶,絳州龍門人。武后時,自御史左遷平遙尉,復拜御史。預誅張易之,進戸部侍郎,尋貶儋州司馬。仰藥卒。景雲初,贈左御史大夫。
34
李道堅,靈䕫孫,嗣魯王。景龍中,汾州刺史,歴授河南採訪使,以清毅稱。卒,贈禮部尚書。
35
楊隆禮,煬帝曾孫,景雲中汾州刺史。性清嚴,能檢察人吏,欺隠殆絶。開元中,封𢎞農郡公,授戶部尚書,卒。杜審言,襄州襄陽人。第進士,為隰城尉,歴修文館直學士。卒,贈著作郎。
36
崔隠甫,貝州武城人。隋散騎侍郎儦之曾孫,解褐左玉鈐衞兵曹參軍,遷殿中侍御史、內供奉。浮圖惠範倚太平公主脇人之女,隠甫劾狀,反為所擠,貶卭州司馬。𤣥宗立,擢汾州長史,兼河東道支度營田使,累遷刑部尚書、東都留守,封清河郡公。諡忠。所至介潔自守,明吏治以強正稱。
37
薛元曖,隰城丞,卒於官,祀名宦。妻林氏,丹陽太守洋之妹,善屬文。訓子彥輔等舉進士。
38
楊仲昌,字,虢州閺鄉人,元琰之子。開元中,對策第一,授蒲州法曹參軍,判入異等,遷監察御史。坐累左遷孝義令。撫字百姓,耕桑樹藝,莫不躬教。一日方視事,鸞降庭樹,太守蕭恕表其政,徙下邽令,終吏部郎中。仲昌資長於吏,御身以約。
39
陸璪,字仲采,蘇州吳人。舉明經,累除洛陽令。中書令蕭嵩器之,嵩罷他宰相,出之為太原少尹。天寶間,徙西河太守,封平恩縣男。屬邑多虎,前守設檻穽璪,至徹之,而虎不為暴。
40
薛從,字順之,龍門人。平子,以蔭累遷汾州刺史。隄文谷、濾河二水,引漑公私田,汾人利之。徙濮州,終左領軍衞上將軍,贈工部尚書。
41
崔圓,字有裕,貝州武城人。舉鈐謀甲科。至德二載,以成都儲供功,拜中書令,封趙國公。乾元元年,削除,累改汾州刺史,以治行稱。卒,諡昭襄。
42
李勉,字元卿,鄭惠王元懿曾孫。至德初,拜監察御史,累為河東王思禮、朔方、河東都統李國貞行軍司馬,累擢太常卿。李輔國諷使下,已勉不肯,乃出為汾州刺史。不威而治,卓然有聲。歴拜檢校司徒、平章事,封汧國公。卒,諡曰貞簡。
43
裴遵慶,絳州聞喜人,世稱吏事第一。上元中,同平章事僕固懷恩阻兵汾上,代宗以遵慶忠純,特遣往汾州宣慰,見懷恩,具陳朝㫖,懷恩引過聽命,將隨入朝,旋為范志誠所惑,以懼死為辭。及乘輿幸陜,遵慶自汾州奔行在。
44
劉暹,南華人。晏兄德宗時,汾州刺史。天資疾惡,為觀察使所畏,上徴之,將用為御史大夫,盧把沮之。終潮州刺史。
45
崔𢎞禮,博陵人。磊磊有大志,通兵略。及進士第,署東都留守。元和中,天子討蔡,李師道謀襲洛脇,阻朝廷以釋蔡危。𢎞禮,為箝揣賊情,部分設張,東都無恐。遷留守判官,擢汾州刺史,官至刑部尚書,贈司空。
46
李漢,隴西人,雍王六世孫。少事韓愈,通古學,屬詞雄蔚剛烈類愈愈,愛重之,妻以女。擢進士第,遷右拾遺。以直諫坐婞訐,出佐興元幕府。文宗召為屯田員外郎、史館修撰。論次《憲宗實録》,書宰相李吉甫事不假借,子德裕惡之。會李宗閔當國,擢知制誥,進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初,德裕貶袁州,漢助為排擠,後德裕復輔政,漢坐宗閔黨,出為汾州刺史,有美政。宗閔再逐,改為司馬崇祀。
47
賈耽,字敦詩,其先長樂人。天寶十載舉明經,累遷汾州刺史。凡七年,有異績。建中時,遷義成節度使。淄青李納雖削偽號,而陰蓄奸謀。其兵數千自行營還,道出滑,或請館於外,耽曰:「與我隣道,奈何疑之?」弛柝罷禁,門闥洞開,命館城中,宴廡下,士皆心服。耽每獵,從數百騎入納境,納大喜,畏其德,不敢發異謀。凡更四鎮,踐履如一。官至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
48
武昭,陳留人,果敢而辯。嘗從裴度討淮西,入蔡州,說吳元濟度鎮太原,奏授石州刺史。罷郡歸長安,以氣俠自許。李逢吉欲沮度復相,被誣死。
49
魏謩,字申之,鉅鹿人,文貞公徴五世孫。太和進士,累拜諫議大夫,以直諫稱。武宗初,坐楊、李黨,出為汾州刺史,再貶信州長史。大中五年,累拜同平章事。十年出卒,贈司徒。宣宗嘗曰:「謩名臣孫,有祖風」。然以剛正為令狐綯所忌,讒罷之。
50
51
袁繼忠,并州人,廕補右班殿直。平澤、潞,討并、汾,悉預攻戰。開寶中,以供奉官䕶隰州白壁關屯兵,破河東三砦,俘獲萬計。迨戍將至,懼無功受譴,以所獲分與之,遂與郭進略地忻、代。太宗初巡遏邊部於唐龍鎮,征太原,預破鷹揚軍,先登陷陣,遼人入代境,撃走之。雍熙三年,以西上閤門使取飛狐,下靈邱,平蔚州,師還為殿,行列甚整,遷引進使,卒。繼忠長厚忠謹,家無餘財,人多稱之。
52
李謙溥,并州盂縣人。性慷慨,通《左氏春秋》。後周時,嘗攝隰州事,濬城隍,嚴兵備。并敵至,謙溥登城徐步,敵不敢動,夜縋敢死士百餘薄敵營,大破之。開寶元年,李繼勳征太原,溥為汾州路都監。在州十年,敵不敢犯,百姓乂安。遷齊州團練。後邊將失律,使為晉、隰沿邊巡檢,邊民喜之崇祀。
53
孫沖,字升伯,趙州平棘人。真宗時,舉明經,又舉進士,歴通判晉州、絳州,至河東轉運使。會南郊賞賜軍士,而汾州廣勇軍所得帛不逮他軍,一軍大譟,捽守佐堂下刼之,約與善帛,乃免。城中戒備,遣兵圍廣勇營,沖適至,命解圍弛備,置酒張樂,推首惡十六人斬之,遂定。初,守佐以亂軍所約者上聞,詔給善帛。使者至潞,沖促之還,曰:「以亂而得所欲,是愈誘之亂也」。卒留不與。後以直史館知河中府,徙潞州,復為河東轉運使,以諫議大夫知潞州,遷翰林學士,官至給事中,卒。杜衍知平遙縣,謹宻清整,決訟明允。
54
王益柔,字勝之,曙子。伉直,喜論事,用蔭入官。杜衍、丁度宣撫河東,寓書言:「河外兵饟無法,非易帥臣、轉運使不可」。因條其可任者。衍度使還,以學術政事薦,知介休縣。范仲淹未識,而以館閣薦之,除集賢校理,仕至知制誥兼直學士院,卒。
55
趙瞻,亳州永城人。父剛,太子賓客,徙鳳翔之盩厔。瞻舉進士第。英宗治平初,自都官員外郎除侍御史,以濮議持詔曉天下。及使還,聞呂誨等諫濮議,皆罷去,乞與同貶,遂通判汾州。政以愛民為本。神宗朝,遷司封員外郎、知商州,累官太常少卿、户部侍郎、樞宻直學士,以中大夫同知院事,卒。車駕親臨,輟視朝二日,贈銀青光祿大夫,諡曰懿簡。有著述,行世崇祀。
56
田晝,字承君,陽翟人。以從父況任入官,知西河縣,有善政,民甚德之。
57
張克戩,字德祥,開封人耆曾孫。第進士。宣和七年,知汾州。十二月,金圍太原,遣寧珠貝勒來攻。克戩畢力扞御,出不意,焚其柵,敵引去。加直秘閣。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復逼城,宣撫使李綱表其守城勞,連進直龍圖閣、右文殿修撰。太原不守,張思正、張灝、李宗奔慈、隰,麻世堅夜斬關出,通判韓琥相繼亡。克戩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義不忍負國家、辱父祖,願與此城終始,以明吾節。諸君其自為謀」。皆泣不能仰視。同辭對曰:「公,父母也,願盡死聽命」。乃益厲兵儆守,而援師訖不至。平遙破介休、孝義諸縣降。金兩遣使持書諭克,戩焚不啟,且述危苦狀,募士間道言之,朝不報。十月朔,有十人唱為降語,斬以徇,度不得免,手草遺表及與妻子遺書,縋州兵持抵汴。明日,金兵入,猶帥衆巷戰,金人募生致之,克戩歸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將禮葬於後園,為立廟。事聞,詔贈延康殿學士,賜銀三百兩、絹五百匹,表掲門閭。紹興中,諡忠確。
58
陳膏,汾州教授、佐守臣張克戩捍禦金人有功。賈亶,汾州路兵馬都監,與張克戩同死難。陳寅西河守,金兵薄城,寅竭智固守,力不能支,遂陷。寅謂妻杜氏令避兵,杜氏曰:「安有生同君祿死不共主事者!」即飲藥自殺,寅遂伏劍死。
59
王忠植,紹興中取石州十一郡統領河東忠義軍馬,遂知代州。金圍慶陽急,忠植將所部往援,次延安,為叛將所執,俘械之金,不屈死。
60
61
郭企忠,字元弼,唐汾陽王子儀之後。郭氏自子儀至承勳,皆節鎮北方。唐季承勲入於遼,子孫繼為天德軍節度使,至昌金,降副使企忠襲父官。金天輔中軍至雲中,遣耶律坦招撫諸部,企忠來歸軍帥,命同勾當天德軍節度使事。天會三年,領西南諸部蕃、漢軍兵為猛安,從破宋雁門屯兵。明年,平五臺賊楊麻胡,遷知汾州事。是時汾州初下,居民多為軍士掠去,城邑蕭然,企忠詣帥府力請,願聽其親舊贖還,帥府從之,未幾,完實如故。石州賊閶先生衆數萬至城下,僚屬慮有內變,請為備,企忠曰:「吾於汾人有德,保無他」。乃率吏民城守,會援至,合撃破之。六年,遷天德軍節度使,後權沁州刺史,卒。
62
舒穆嚕元毅,咸平府路明安人。明昌中,以最遷汾陽軍節度副使。時石、嵐間賊黨嘯聚,肆行剽掠,朝廷命元
63
毅捕之,賊畏而遁,元毅追襲,盡殪之,一境以安。遷同知武勝軍節度使事。別郡有殺人者,屢鞫不伏,元毅訊不數語,即具服。河東北路田多山,坂磽瘠大,比時定為上賦,民力久困,朝廷命相地更賦,元毅以三壤法平之,民賴其利。後戰殁於撫州。
64
董時中,字紹祖,洛州人。好學強記。擢皇統九年進士,調澤州軍事判官,改平遙丞。有劇賊王乙素凶悍不可制,師中捕得杖殺之,一境遂安。時大軍後,野多枯胔,縣有遺櫬寓於驛舍者,悉為葬之。遷綿上令,後仕至尚書左丞,卒。諡文定。
65
郭震,河間人、孟門縣令。才能恭勤,革除奸弊,威以馭吏,仁以及民。邑人立生祠。
66
完顏宗璧,金宗室,同知石州軍事。清白自持,佐政有聲祀名宦。
67
劉文通,大定年,任寧鄉令,振興文教,均賦寛民。宋德玉,泰和年任寧鄉令,性聰才捷訟,理化行。郭琪繁峙,人孝友,明律令,達政事,用法平允。延祐初,陞知汾州,増秩朝列大夫。
68
陸大用,神峰人。延祐中,同知汾州。廉公有威,吏民畏服。褚布哈,字君實,隰州石樓人。泰定初,補中瑞司譯史,歴僉河西廉訪司事,移淮東。行郡至淮安,禦紅巾,多所斬獲,請知樞宻院老章以判官劉甲守韓信城相犄角。復劾總帥逗撓狀,朝廷録其功,擢廉訪使。總兵恚嫉,檄甲別將兵撃賊,韓信城陷,賊乃握塹相銜,揵水寨以圍淮。安布哈知事危,退入城。總兵屯下邳,按兵不出,遣使十輩告急,皆不應。城中更相食,力窮城陷,布哈猶據西門,力鬬中傷見執,為賊所臠,時至正十六年十月己丑也。布哈守淮安五年,身經數百戰,精忠大節人比之張巡云。追封衛國公,諡忠肅。
69
完顏恩徹亨興定二年,以節度守汾州。蒙古穆呼哩破汾州出,虎力戰死。
70
71
杜豐,字唐臣,汾州西河人。少有大志,通兵法。仕金為平遙義軍。穆昆率所部來附。從國王按扎爾攻平陽,克絳州、解州諸堡,招集流民三萬餘家。金人南遁,遂以豐守河北。從下懷孟,破溫谷、木澗等寨及洪洞西山,賊墮崖死以萬計。金將武仙等抄掠,授河東南、北路兵馬都元帥,便宜行事。遂破玉女、割渠等寨,從攻益都。金首將突圍出,豐戰扼之益都下。遂略地登、萊,降島民萬餘,以本部取沁州,由是銅鞮、武鄉、襄垣、綿山、沁源諸縣皆下。復撫定平陽、太原、真定及遼、沁未降山寨,所至悉平。擢沁州長官。在州十餘年,寛徭薄賦,勸課農桑,民以富足。後請老,卒於家,沁人立祠祀焉。子思敬,世祖至元中累遷侍御史。
72
髙汝勵任石州,歴戶部尚書,器宇寛溫,操行廉潔,經國莅政,綽有能聲。
73
宋景初,任寧鄉令,經學淑人,德化敷治,奸黨震伏,善類獲安。
74
王翼甫,平陽人。大德中,知平遙縣。守已安民去任,民思不忘。
75
齊思古,榆次人。至順初,知平遙縣。愛民如子,興利除害,境內安堵,去任,民有餘思。
76
髙本,冀路人。至正間,知平遙縣。廉以持已,仁以愛民,鋤強扶弱,民安時靖。
77
武弁少通書史。十八歲,任平遙尹。歴官少中大夫。蔡演,至正間任寧鄉令。天性挺秀,持身清慎,政善化洽,人皆頌之。
78
楊乘,字文載,濱州渤海人。至正初,為介休縣尹,民饑為盜賊,立法招之使自新,皆棄兵頓首,願為良民。
79
程邦彥,祁丘人。善詞章,工草𨽻,賦詩撰,文稱三絶。任汾州同知,奉法循理,郡人德之。有《遺愛碑》。
80
李朝英,盂縣人。金進士。孝信孫。至正間判汾州,有政績。韓謙,河南人。至正間,知平遙縣。公勤廉慎,三年如一日。被朝命問理賊黨,滌除寃,濫活者數百家。有德政碑。馬麟,至正二十六年知臨縣,開誠率物制造房舍,崇尚學校,政績至今頼之。
81
朱守謙,河南汝寧人。至正中,寇入孝義,焚刼甚慘。守謙由總兵都鎮撫司經歴署孝義縣事,撫傷殘恤困苦,招徠逃潰者復其業。又定團練之規,設防禦之略,立科差之等,開渠堰之利,不數月,民若更生。立石表績。周景福,南陽人,孟門令,政簡刑清,民安物阜,嘉禾紀瑞者再。
82
明。
83
顧碩,天台人,元時進士。洪武初,任石樓縣。能才善治,百廢具興,民多受其福。奉祀春秋,至今感慕。
84
殷近仁,嘉興人。博學能文,與其弟原誠原善,友愛無間言。家貧親老,同心協力以供甘㫖之養。洪武初,以孝弟舉授平遙知縣。未幾,親喪,葬祭盡禮。服終,以所著《蒞政戒銘》四十二篇,獻之於朝。擢廣西參政。
85
茆志道,洪武八年任汾州知州,厲精治具,壇墠廟祠,學校官署,以次畢舉。而勞來有方,閭里不擾,人咸稱之。齊政,山陽人。洪武十一年任孝義令。每黎明起視,事無繁簡,皆立判。暇則循行阡陌,導民樹藝,野無曠土。俗臻富庶。陞户部郎中。
86
許孟和,鄞縣人。洪武間,石州學正。時天下初定,學校廢弛。孟和修建廟學齋舍,朝夕率諸生講質經史在所造就者,入宦皆有實效。
87
葉伯巨,字居升,寧海人。以國子生授平遙訓導。洪武九年上書曰:「臣觀當今之事,矯枉太過者三:曰分封太侈也。曰用刑太繁也。曰求治太速也。何以明之?今裂土分封,使諸王各有土地,蓋懲宋、元孤立宗室不競之弊,而秦、晉、燕、齊、梁、楚、吳、蜀諸國,無不連邑數十,城郭宮室,廣狹大小亞於天子之都,優之以甲兵衞士之盛,臣恐數世之後,尾大不掉,然後削其地而奪之權,則必生觖望,如漢之七國,晉之諸王,否則恃險争衡,否則擁衆入朝,甚則緣間而起,防之無及矣。昔賈誼勸漢文帝盡分諸國之地,空置之,以待諸王子孫,願及今諸王未之國之先,節其都邑之制,減其衛兵,限其疆理,亦以待封諸王之子孫。古之為士者,以登仕版為榮,以罷職不敘為辱。今之為士者,以溷跡無聞為福,以受玷不録為幸,以屯田工役為必獲之罪,以鞭笞捶楚為尋常之辱。其始也,朝廷取天下之士,網羅捃摭,務無餘逸,有司敦迫上道,如捕重囚,比到京師,所學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學,泊乎居官一有差跌,茍免誅戮,則必在屯田工役之科。且鳳陽皇陵所在龍興之地,而率以罪人居之,捕賊數年,既無其方,而乃歸咎於新附户籍之細民而遷徙之。近者已納稅糧之家,雖承㫖分釋還家,而其心猶不自安,已起戶口,雖䝉憐恤,而猶見在開封,祇候訛言,驚動不知所出。太原諸郡,則又外界邊境民心如此,甚非安邊之計也。今州縣方春下一白帖,督里甲,課農桑,回申文狀而已,守令未嘗親視種藝次第,旱澇戒備之道也。四方師生,缺員甚多,縱使具員,守令亦鮮有以禮讓之實作其成器者。朝廷切切於社學,屢行取勘師生姓名,所習課業,乃今廂鎮城郭,或但置立門牌,逺村僻處,則又徒存其名,守令不過具文案、備照刷而已。上官分部案臨,亦但尋習故常,檄取遵依,未嘗巡行廉訪也。又升於太學者,或未數月,遽選入官,間或委以民社,臣恐其人未諳時務,未熟朝廷禮法不能宣導德化,須令在學肄業,或三年或五年,精通一經,兼習一藝,然後入選,庶無敗事,且可以塞覬覦富貴、僥倖爵祿之心也。書上,上大怒曰:小子間吾骨肉,速逮來,吾手射之。既至,丞相承上喜,乃敢奏命繋刑部獄,瘐死獄中。先是,伯巨將上書,語其友曰:今天下惟三事可患耳。二事易見而患遲,一事難見而患速」。其意蓋謂分封也。迨洪武末年,燕王奉命屢出塞,後遂興靖難之師人以伯巨為先見云。武信,滁州人。洪武間,知介休縣,持身以廉,牧民以德。縣署學校,壇墠廟祠,多所增創。後陞陜西僉事,人多思慕之。
88
紀正,隴州人。洪武間,知汾州,有善政,歴陞府尹。韓偉,崞縣人。洪武間知平遙縣。清慎仁恕,庶務畢興。衛健,洪武間任孝義縣縣丞,讀書習吏事,好談古今,忠孝節義。靖難師起,慷慨臨戎,率所部禦之,以身殉祀名宦。
89
宋秉彜,字孝先,江南淮安人。洪武間,任石樓縣主簿,有長材。佐令顧碩修學宮,庀材鳩工最力。值歲凶,賑濟有法,民多全活。後擢馬邑縣丞。
90
張軏,清潤人。永樂初,以監生知吉州,起復汾州,政善民安。任滿,奏留,加四品俸。後以疾致仕。
91
陳道,宣德間知石州,刑清政簡,有德政碑。閻昇,陳州人。正統初,知介休縣。蒞政不茍,撫字有方,因民逋逃,為之申免糧稅。後卒於官,居民巷哭之。
92
李善,岐山人。正統間,以進士知汾州。重建州,治脩舉廢缺,廉以律己,勤以愛民。歴陞真定知府。
93
王儉,平涼人。正統間,知介休縣,愛民如子,有犯不忍加刑。
94
張雲,平谷人。景泰四年以舉人知臨縣,廉潔無私政事。修舉庭,無獄訟。學校振興。陞濮州知州。至大同府知府,祀名宦。
95
王澤,沾化人。景泰間,以監生知介休縣,法令嚴明,威制豪強,人心帖服,兩廡齋舍皆所増修。
96
馬榮,長汀人。景泰間,以監生知石樓縣盛德鴻才,時皆頌之。
97
沈純,東平州人。景泰間,知孝義,縣甫下車,即飾學宫,庀祭器,整壇壝,修城隍,邑有王才里,當西出之路,山束□艱於行,隳髙堙下,俾十餘里間曠坦可通,兼軌民以負租,逃者招之復業,蠲其租。既去,民思之不忘,立遺惠碑。
98
彭鏞,湖廣石首人。景泰間,任介休縣知縣。性廉介,涖官以公勤著。嘗疏水利,蠲逋賦,繕城郭,凡利於民者,無不舉祀名宦。
99
梁杲,景泰時知寧鄉縣。嚴明有才略,承己巳變,創建城池,永為保障,民甚德之。
100
汪清固,始縣人。景泰間進士。授監察御史。嚴毅剛正,因忤權貴。天順元年左遷知臨縣。興學勸農,通水利,減徭役,鋤強梗,旌善良。凡有便於民者,以次修舉。丁外艱去,士民送之,至有涕泣者。祀名宦。
101
葉穆,福建人。天順初,以舉人知汾州。一年調吉州巡撫。都御史李侃薦其去汾人思到吉人恱一,廉如水。六事孔修,陞河間府同知。
102
姚昱,天順間知寧郷縣。性坦易,遇事明決。公以持已,勤以蒞政,卒於官,見《遺政記》。
103
田愉,安化人。天順間,以舉人知平遙縣邑。素號難治。愉以清介自持,蒞事精察,鋤奸去暴,人以剛大稱之。伍琇,松溪人。天順間以舉人知吉州。尋以賢能調汾州,詔旌異之。
104
劉鉞,撫寧人。成化初,知介休縣,以廉明稱,卒於官。張瓚,當塗人。成化間,由監察御史知介休縣。愛民禮士,不畏強禦,政聲丕著。
105
李瓊,河南孟縣人。成化十三年以舉人任孝義縣知縣,清敏有特操。中貴過縣,頗橫肆。多需索,一無所應,逼之則徑解衣以奉,中貴愕然為愧謝。嘗被誣繫獄,事白,復涖縣事,節操愈勵。
106
髙俊,膚施人。成化中,以舉人任汾州同知。剛方自任州北有峽路阻澗,多伏盜,俊伐石塞澗,行旅賴以無患。才寛,字汝栗,直𨽻遷安人。成化間,以進士任石州知州。宏達精敏,有經世略。調繁潞州,後以兵部尚書總制三邊仗,節死,義祀名宦。
107
海鯉,江夏人。𢎞治間,以進士知汾州。政尚廉察,發姦摘伏如神。居一載卒,民悲思之。
108
鄭紀,中牟人。𢎞治間,知石樓縣,鋤強拯弱,勸士愛民,尤以氷蘗自持。每朔望謁城隍,誓不改操。
109
張恕,汧陽人。𢎞治間,知平遙縣。歴九載,仁愛如一日。陞知汾州,民李華等弗忍,舍奏允食知州俸,仍治邑事。郝槃,綏德州人。𢎞治中,由代州判官陞任介休臨政剛明,事無巨細,胥迎刃而解。後陞知潞州,去之日,百姓攀轅泣,留為立去思碑。
110
王道,山東曹縣人。𢎞治間,以舉人任石州知州。慈祥、愷惻均賦役折獄,能令民感化,庭累月無人跡。涖任九年去,民作歌頌之。
111
李棠,直𨽻清苑人。正德八年以舉人任汾州知州。慷慨有大節。為政以惠民為務,雅甘澹泊,善理煩。治劇。後歴松江、太原二府同知,擢戶部郎中,歿不能斂,里人葬之,立清白吏碑》焉。
112
何賢,河間人。正德間,知汾州。為人倜儻,政尚惠和愛。與小民親狎,鄉村社會,邀飲皆赴,亦無廢事。居歲餘卒,郡人德之,為肖像以祀。
113
郁浩,永寧衛人。正德間,以進士知汾州。政尚簡嚴,力興學校。每朔望為諸生,講說經義,亹亹不倦。時廟學頽圯,大加修葺,増築泮池及龍池。陞戶部員外,至按察僉事。
114
王天祐,陜西慶陽衛人。正德間,以舉人任介休縣知縣。家貧,少與羣兒牧崆峒,李夢陽遇之,嘆其神俊,授以學。即能領受臨魯公帖,即神似嘗徴修《孝宗實録》,及涖縣事,簡要務存大體,而吏民咸畏服如神。有分巡過縣,怙勢接不以禮,天祐怫然,解組歸。
115
閔以仁,渠縣人。正德間,自華陰簿擢孝義縣。性勤敏,日夜不輟。課樹藝,興學政,給諸生楮膏之費,時校其優劣。繼修孔廟,浚築城隍幹,理有餘才。未幾,卒於官,士民嘆惜之。
116
李承嗣,長安人。正德間,以舉人知臨縣。性節儉,歴官六載,終始如一。外和內剛,剪除土惡,有古良吏風。陞通判。
117
李詔,開州人。正德間,孝義教諭,立身清慎,教條嚴明,諸生有不修其行者,輒斥責之,士習頓改。
118
王仁,盩厔人。嘉靖初,任石樓縣。安集流離,歲荒賑濟,恤民任事。勤慎廉明,政蹟彰著。
119
郭鑑,陜西咸寧人。嘉靖二年以舉人授汾州知州。深沉有志操,砥礪廉隅。明習法令,政暇引諸生。與上下其議論,聞者興起。尋擢戶部員外郎,累官布政司左參議。
120
孫剛,蔚州人。嘉靖中,以世襲指揮僉事,守備永寧。懐仁有警,剛督兵赴之。時縣故無兵,而剛所統又甚寡,敵前後至者且數萬人。剛慷慨誓士,期與城共存亡。城破,遂以身殉。事聞,諭祭二壇,晉其子二級。
121
王錦,曲周人。嘉靖間,以舉人知孝義。縣因母言乘輿勞民,遂乘馬斥輿不復御。與民平易,有古人風。每延禮諸生,講論亹亹。
122
侯嘉晏,江南徽州人。嘉靖間,以舉人任石樓縣知縣,御民以寛不喜事敲撲,民胥安之。嘗為歌稱:「其儉約廉仁,能福庇斯民」。後擢河南府通判。
123
齊宗堯,直𨽻昌黎人。嘉靖四十五年以選貢任汾州知州。忠直有膽略,遇事慷慨,直前隆慶。丁夘,北敵入寇,抵城下,宗堯登埤設守具,指授捍禦方略,卒得保全。加銜河東運司同知,仍管汾州事,尋調忻州。
124
陶璽,山東威海衛人。嘉靖間,以太學生任石州,州判有清操,恥與俗伍,常思以功名見。歲饑賊起,據劉王暈為巢穴,犯黃蘆嶺,逼吳城,璽督部下閻大剛、王天祐等徑往遏之,賊聞退,保暈上,璽追至黒暗嶺遇伏,兵大潰,璽負髙出,戰甚力,與大剛、天祐俱死,子化甫,年十五,具疏闕下,復念父暴骨異地,母與弟俱無依,亟返至夀陽,卒於旅邸。後朝廷憫共忠,贈石州知州,廕子傳入監,除詹事府録事。
125
李完,陜西涇陽人。嘉靖間,任寧郷縣典史。性廉潔,不以末僚自菲薄,自始至終,厲清苦如一日。善折疑獄,時人以青天呼之。
126
劉坤,夀張人。嘉靖間,由萬安縣擢知汾州。廉靜簡明,民忻忻望治。
127
脫鎬,新河人。嘉靖間,由舉人知臨縣,勤敏慈仁,繕城修堤,賑荒編甲,減徭役。其茂績尤在遷建學宮,開多士文明之盛。
128
李光,米脂人。知石樓縣,民歌曰:「石樓李侯,庶績克修。民安政舉,四境無憂」。
129
劉紹恤,浙江人。以進士知石樓縣,寛徭賦以遂羣生,勤督課以成多士。
130
張軾,嘉靖間知寧鄉縣,居官清謹,事母以誠孝聞。每公餘,輒詣席跪問安否。及母卒,扶柩歸葬廬墓,踰年卒。任大伯,華陰人。嘉靖間,以舉人知臨縣,慎以持已,仁以愛民,勤以立政,未幾改調,士民深感,立去思碑。
131
賀國定,獲嘉人。嘉靖間,以舉人知臨縣。剛方持已,清白敢言,治邑如家,愛民如子。陞徽州,有去思碑。
132
李昇,嘉靖間以舉人知石州,勸農桑,重教化,旌節義。去之日,百姓皆感泣。
133
王三益,水城人。以舉人知石樓縣,刑清政簡育才愛民。陳情,深州人。嘉靖末,以舉人知孝義。縣操守甚堅,時有邊警,竭力捍禦,卒保無虞。修繕磚城,百世永賴。
134
岳維華,曲周人。隆慶初,以進士知平遙縣。剛介不阿,廉明自勵,建敵樓,築敵臺,以備守禦,陞同知。
135
孟一胍,字淑孔,東阿人。隆慶五年進士。為平遙知縣。以廉能擢御史,仕至南贑巡撫,卒。
136
李春芳,直𨽻井陘人。隆慶間,以太原府同知署石州事。時州經新破,春芳加意撫綏,恤死慰生,不遺餘力。復以其暇繕城池,飭廟學,殘疆復完祀名宦。
137
劉一佺,萬厯間知汾州府,為清官第一。向有「石鴈照汾州,清官不到頭」之謠,一佺鑄鐵鳳鎮之,擢憲副去。陳翔鸞,閩縣人。萬歴間,以舉人教諭介休,學博行潔,每以甘貧嗜學訓諸生,修育材館,羣共中而督課之,多所成就。陞徽州府判。
138
尹覺民,萬厯間以進士知汾陽縣。居官廉幹,著有能聲。政以利民善俗為大端,而舉墜補偏尤,令汾者不可及。
139
魏學徴,咸陽人。萬厯二十六年以舉人知平遙縣,清廉果斷,民為建祠立碑。
140
楊天璋,永昌衞人。萬厯四十二年,由選貢知平遙縣。操凜冰霜,政宗簡要,裁狐鼠革,收頭居官二載而卒,逺近咸哀傷焉。
141
楊廷謨,清苑人。萬厯四十四年以舉人知平遙縣。蒞事風生,撫民如子。建文昌閣奎星樓,清田畝稅課,修文廟,舉祀典不媿。循良陞光祿寺署正。
142
夏惟勤,直𨽻冀州人。萬厯二十三年,以監生知永寧州。修學築城,督課士子,砥礪鄉約。時回鶻為患,率鄉兵大破之。陞青州府同知。去任之日,老幼涕泣。建生祠於東關。
143
楊正達,武陵人。萬厯間,以舉人任鄉寧縣。清操絶俗,推誠待人。歲旱,禱雨輒應,民立祠祀之。
144
公一楊,蒙陰人。萬厯間,以舉人知寧鄉縣。端嚴有體,無苛政,汰丁減徭,民甚戴之。官至郎中。
145
郭然,咸陽人。萬厯間,以舉人知寧鄉縣。明作果斷,人號「神君」,不苛不擾,上信下畏。
146
諸葛昇,浙江夀昌縣人。萬厯四十五年,由選貢任臨縣。風格清竒,文詞俊逸,多有惠政。其葺西城,興水利,具載碑記。去後士民建祠。康熙二十五年,知縣莫友仁詳准祀名宦。
147
張問仁,邢臺人。萬厯間,以舉人知臨縣。平易近民,端方持已,諸所建置,各有其功。憂去,人多思慕之。
148
李先成,長垣人。天啓間,以舉人知平遙縣。重士撫民,抑強維弱,有風力聲,卒於官,人皆惜之。
149
仇秉忠,歙縣人。崇禎間,以貢知永寧州學政,俱優,招撫流移,勤課士子。陞杭州同知,有去思碑。
150
楊學程,陜西漢中人。崇禎間,以舉人任永寧州知州。天資明敏,遇事洞見本未,吏民畏服。後擢成都同知,去民立祠祀焉。
151
王凝命,昆明人。崇禎間,以進士知平遙縣。造大砲建學宮,禱雨立應,處已廉潔。歴陞薊州道。
152
劉光祚,字洪基,榆林衛人。崇禎三年為汾州參將。五年,勝賊張有義于臨縣,軍復敗,旋復臨縣。六年,撃斬隔溝、飛樸、天虎于石樓,又敗撲天飛于臨縣。加署都督僉事,為山西副總兵,復崞縣城。八年,賊渠活地草見其黨劉浩然、髙加計破滅偽乞降,光祚伏兵斬之。活地草,即賀宗漢也,晉中羣盜皆盡。十四年,南陽陷,殉城。
153
費甲鏸,陜西咸寧舉人。先尹平遙有善政。崇禎六年調繁。汾陽平人老穉扳轅立去思碑涖汾端,方不阿權貴。時流寇蔓延,廵撫許鼎臣以曹文詔軍平定備太原東,太監閻思印同總兵張應昌軍汾州,備太原西。賊至彰德,應昌等出兵進𠞰。甲、鏸為閻所逼,投井死,宗紳士庶皆枕屍哭。劉太監聞之,抗疏白其寃。魏錫祚,陜西固原人。崇禎六年以貢監任臨縣知縣。臨先為寇陷,雖經新復,餘孽猶間起。錫祚撫養殘黎,以身捍衞凡五年,盜靖民安,治行最著。後致政歸,士民攀轅泣,送數十里不絶,建祠祀之。
154
楊家龍,字惕若,曲陽人。繇歲貢生為寧鄉知縣。民遭兵亡,徙過半。撫之七年,皆復業。以薦遷忻州知州。受事甫數旬,賊即至,召語士民曰:「此城必不守,吾出若輩,可全也」。挺身出城,罵賊而死。士民祠祀之。
155
侯君昭,為汾州知府。崇禎末,城破,不屈死。劉必達,崇禎末為汾陽知縣,城破死之。義勇范竒芳亦自剄。
156
國朝
157
王之佐,浙江人。順治二年,任臨縣典史。姜逆之亂,知縣張耀祖殉城,之佐領民兵急趨上趙寨,誓擒渠魁。以圖恢復,力不支,為賊所獲,義不屈,膝罵賊而死,賊黨壯之。
158
王昌運,沙河人。順治二年,以貢知寧鄉縣。性坦率,而執守殊確。雖臨以利害,不動涖官。時萑苻未靖,一日數驚,昌運整暇肅謐,民安其業,旋為賊黨所害,識者惜之。
159
黃廷栢,遼東人。順治五年,任汾州府知府,不毛,舉細務,而事胥綜理。姜逆亂,以守城為賊害。
160
贈太僕寺卿,祀忠烈祠。雍正二年,御賜「成仁取義」匾額。敬懸祠內。張耀祖,遼東人。順治六年,任臨縣知縣。姜逆之亂,賊黨來攻,耀祖曰:「此吾效命之秋也」。遂力守以死。
161
贈按察司僉事,祀忠烈祠。
162
王之儀,字虞廷,遼東廣寧人。順治七年,以任子知寧鄉縣。時姜逆初平,逋亡幾半,之儀遍招徠,且為規畫生計,民稍復業。嘗大雨,水暴漲,毀城垣十丈,有竒之,儀立淋潦。督衆完築,躬負土石城,獲無圯水,退築䕶城堤於外,樹栁其上,往來者胥頌焉。尋遷海寧知州,後以福州知府死耿逆之難。
163
周士章,上元人。順治十三年,以舉人知石樓縣。石樓故屈地,在萬山中,土尤瘠。重以闖寇姜逆後,先肆虐,衙蠧市魋,多朋奸,民日凋敝。士章性硜潔,不以家累自隨。涖任得主名,按治之不少假。條列利弊,雖大吏不為囁嚅平徭,弭盜通商,勸墾期年,民始蘇。簿書之暇,嘯詠溪山。在官三年,憂歸,士民謠誦具石樓志。周,召南,遼陽人。順治中,知汾州府。時寇亂初定,村落中尠炊烟,召南下車以招徠綏輯為務,而武斷舞文為民害者,搏撃之不遺力。嘗下教屬邑,徭賦有當開豁者,有當均平者,悉以告吾將為民請命令下比屋,歡呼涖任。三年,遷山西驛傳,道汾人立碑道左,誌遺愛焉。
164
姚開先,字堯門,陜西淳化人。康熙年,由㧞貢生任臨縣知縣,以清惠著聲。後補四川鹽井經歴。吳逆之變,被執不屈死。
165
任玥,號希菴,山東髙宻縣人。順治辛丑進士。康熙八年,任石樓縣,寛嚴並濟,招流移,復逋賦,禁陋絶耗,才敏識明。歴任浙江道御史、長蘆鹽院。
166
張恪,涇陽人。康熙十年,以舉人知平遙縣。性峭直,慷慨,誠心愛民,尤重士類,人不敢干以私,日用胥自給,無行户。邑有豪惡噬民,廉知其狀,立斃杖下,上憲咸嘉奬之,以母憂去,至今人稱清亷張公」。
167
龔應霖,字雨亭,廣東四㑹人。康熙二十二年,以舉人任寧鄉知縣。縣在萬山中,多虎患,應霖始至,虎遁去,循聲卓然。久之,擢刑科給事以去。後以工科掌印,卒於邸。
168
張泰孚,山東淄川人。康熙二十六年,知孝義縣。有清操,嚴馭胥吏,而不任喜怒,勤於其職。早起理訟,獄不遑食,夜漏數十下,猶危坐。治文書不輟。邑人頌之。吕履恒,河南新安人,明大司馬忠節公維祺之孫也。康熙三十八年,以進士知寧鄉縣。性慈恕,撫羸弱,尢有恩庭,幾絶笞扑。而善治豪猾武斷,舞文者胥斂迹催科。自為籍時,召鄉里民參驗,吏無得中飽。雅工詩文,能以經術飾吏治培䕶士類尤篤,親第甲乙,口授指畫,多獲雋以去。後以治行擢御史,累官戶部左侍郎。
169
山西通志卷九十二
URN: ctp:ws813275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