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正統道藏》正一部。 |
《上清靈寶大法卷之三十七》 |
1  | 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甯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寶領教嗣師王契真纂 |
《神虎玄範門》 |
《十五使者追魂符》 |
1  | 書時先念北帝呪,取東南炁入筆,書之。念呪曰: |
2  | ●覆天嗻,速震萬靈。敕命一下,鬼爽離營。●覆降真,真炁所成。急急如律令。 |
3  | ●覆者,神虎之名。天摭者,北帝之諱也。符以黃紙朱書。 |
4  | 第一符 |
5  | |
6  | 第二符 |
7  | ● |
8  | 第三符 |
9  | ●● |
10  | 第四符 |
11  | |
12  | |
13  | 第五符 |
14  | |
15  | |
16  | 第六符 |
17  | |
18  | |
19  | |
20  | 第七符 |
21  | |
22  | |
23  | |
24  | |
25  | 第八符 |
26  | |
27  | |
28  | |
29  | |
30  | |
31  | |
32  | |
33  | 第九符 |
34  | |
35  | |
36  | |
37  | |
38  | |
39  | 第十符 |
40  | |
41  | |
42  | |
43  | |
44  | |
45  | |
46  | 第十一符 |
47  | |
48  | |
49  | |
50  | |
51  | |
52  | |
53  | |
54  | 第十二符 |
55  | |
56  | |
57  | |
58  | |
59  | |
60  | |
61  | 第十三符 |
62  | |
63  | |
64  | |
65  | |
66  | 第十四符 |
67  | 碧提中指中慶雲中上魂精已 |
68  | |
69  | 第十五符 |
70  | |
71  | |
72  | |
73  | |
74  | ● |
75  | 右一十五符,不問亡者罪業重輕,皆可追攝前來。可用此符,祝使者持玉札攝之。內誦洞章,祝發而行。 |
《七玉女陰符》 |
1  | |
2  | |
3  | |
4  | 第一玉女符 |
5  | |
6  | 第二玉女符 |
7  | |
8  | 第三玉女符 |
9  | |
10  | 第四玉女符 |
11  | |
12  | 第五玉女符 |
13  | |
14  | 第六玉女符 |
15  | |
16  | 第七玉女符 |
17  | |
18  | 友七符,黃素朱書,上帝訣,天門炁。凡亡者不記生死年月日時,皆可用此符追攝。罔有不知,須是陰陽二道雙行。 |
19  | |
《其玉女陽符》 |
1  | |
2  | 第一玉女符 |
3  | 第二玉女符 |
4  | 第三玉女符 |
5  | 第四玉女符 |
6  | 第五玉女符 |
7  | 第六玉女符 |
8  | 第七玉女符 |
9  | 右七符,長二寸四分,闊一寸四分,朱書,上帝訣,天門炁。於未建齋之先,法師每日清旦面東書,掐七真訣。逐日服一符,自第一至第七道,次第服之。用茯苓、朱砂煎湯,服之。凡攝召,先用此符為首。 |
《十五使者并七玉女符檄文》 |
1  | |
2  | 救度亡魂某人等普承符命 |
3  | 滅除 應犯諸罪元 |
4  | 輕者速放前來敕令疾 |
5  | 太歲 年 月 日 時告下。 |
6  | 法位 |
7  | 凡用符攝魂不至者,多是亡人業重罪大,陰府囚執。當飛神謁帝,拜表上章,求降曲恩,方以符檄攝取。當內誦洞章,行總破重陰之道,使羅酆破湯,寒庭罷考,苦魂脫離,得領齋功,神虎之道足矣。 |
《七道功曹符》 |
1  | 書時,先召降取東南炁七口入筆,書之。呪曰:吾召道功曹,立降壇。 |
2  | 天道功曹符 |
3  | |
4  | 地道功曹符 |
5  | |
6  | 人道功曹符 |
7  | |
8  | |
9  | 仙道功曹符 |
10  | |
11  | 神道功曹符 |
12  | |
13  | 鬼道功曹符 |
14  | |
15  | 業道功曹符 |
16  | |
《功曹符檄文》 |
1  | |
2  | 火急至壇受領符命疾 |
3  | 太歲 年 月 日吉時符召 |
4  | 右七符,黃紙朱書,玉皇訣,東南炁。召功曹,隨玉札同燒,功曹立降也。凡召到天道神道功曹,可於散壇言功,發歸天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