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列仙傳卷上海六 |
2  | 漢光祿大夫劉向撰 |
3  | 赤松子 |
4  |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眇眇赤松 飄飄少女 接手翻飛 |
5  | 冷然雙舉 縱身長風 俄翼玄圃 |
6  | 妙達巽坎 作範司雨 |
7  | 寧封子 |
8  | 寧封子者黄帝時人也世傳為黃帝陶正有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乆則以教封子封子積火自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於寧北山中故謂之寧封子焉 |
9  | 奇矣封子 妙禀自然 鑠質洪鑪 |
10  | 暢氣五煙 遺骨灰燼 寄墳寧山 |
11  | 人睹其跡 惡識其玄 |
12  | 馬師皇 |
13  | 馬師皇者黃帝時馬醫也知馬形生死之診治之輒愈後有龍下向之垂耳張口皇曰此龍有病知我能治乃鍼其唇下口中以甘草湯飲之而愈後數數有疾龍出其波吿而求治之一旦龍負皇而去 |
14  | 師皇典馬 厩無殘駟 精感羣龍 |
15  | 術兼殊類 靈虬報德 彌鱗銜轡 |
16  | 振躍天漢 粲有遺蔚 |
17  | 赤將子輿 |
18  | 赤將子輿者黃帝時人不食五穀而噉百草花至堯帝時為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時於市中賣繳亦謂之繳父云 |
19  | 蒸民粒食 孰享遐祚 子輿拔俗 |
20  | 餐葩飲露 託身風雨 遥然矯步 |
21  | 雲中可遊 性命可度 |
22  | 黃帝 |
23  | 黃帝者號曰軒轅能劾百神朝而使之弱而能言聖而預知知物之紀自以為雲師有龍形自擇亡日與羣臣辭至於卒還葬橋山山崩柩空無尸唯劍舄在焉仙書云黃帝採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鼎成有龍垂胡髯下迎帝乃升天羣臣百僚悉持龍髯從帝而升攀帝弓及龍髯拔而弓墜羣臣不得從望帝而悲號故後世以其處為鼎湖名其弓為烏號焉 |
24  | 神聖淵玄 邈哉帝皇 蹔蒞萬物 |
25  | 冠名百王 化周六合 數通無方 |
26  | 假葬橋山 超升昊蒼 |
27  | 偓佺 |
28  | 偓佺者槐山採藥父也好食松實形體生毛長數寸兩目更方能飛行逐走馬以松子遺堯堯不暇服也松者簡松也時人受服者皆至二三百歲焉 |
29  | 偓佺餌松 體逸眸方 足躡鸞鳳 |
30  | 走超騰驤 遺贈堯門 貽此神方 |
31  | 盡性可辭 中智宜將 |
32  | 容成公 |
33  | 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於周穆王能善補導之事取精於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養氣者也髮白更黑齒落更生事與老子同亦云老子師也 |
34  | 亹亹容城 尃氣致柔 得一在昔 |
35  | 含光獨遊 道貫黃庭 伯陽仰儔 |
36  | 玄化之門 庶幾可求 |
37  | 方回 |
38  | 方回者堯時隱人也堯聘以為閭士煉食雲母亦與民人有病者隱於五柞山中夏啓末為宦士為人所劫閉之室中從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回掩封其戶時人言得回一丸泥塗門戶終不可開 |
39  | 方回頤生 隱身五柞 咀嚼雲英 |
40  | 棲心隙漠 卻閉幽室 重關自廓 |
41  | 印改掩封 終焉不落 |
42  | 老子 |
43  |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陳人也生於殷時為周柱下史好養精氣貴接而不施轉為守藏史積八十餘年史記云二百餘年時稱為隱君子謚曰聃仲尼至周見老子知其聖人乃師之後周德衰乃乗青牛車去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眞人也乃強使著書作道德經上下二卷 |
44  | 老子無為 而無不為 道一生死 |
45  | 跡入靈奇 塞兊內鏡 冥神絶涯 |
46  | 德合元氣 壽同兩儀 |
47  | 關令尹 |
48  | 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內學常服精華隱德修行時人莫知老子西遊喜先見其炁知有眞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授之後與老子俱遊流沙化胡服苣勝實莫知其所終尹喜亦自著書九篇號曰關令子 |
49  | 尹喜抱關 含德為務 挹漱日華 |
50  | 仰玩玄度 候氣眞人 介焉獨悟 |
51  | 俱濟流沙 同歸妙趣 |
52  | 涓子 |
53  | 涓子者齊人也好餌术接食其精至三百年乃見於齊著天人經四十八篇後釣於荷澤得鯉魚腹中有符隱於宕山能致風雨受伯陽九仙法淮南山安少得其文不能解其㫖也其琴心三篇有條理焉 |
54  | 涓老餌术 享兹遐紀 九仙旣傳 |
55  | 三才乃理 赤鯉投符 風雲是使 |
56  | 拊琴幽巖 高樓遐峙 |
57  | 呂尚 |
58  | 呂尚者冀州人也生而內智預見存亡避紂之亂隱於遼東四十年西適周匿於南山釣於磻溪三年不獲魚比閭皆曰可已矣尚曰非爾所及也已而果得兵鈐於魚腹中文王夢得聖人聞尚遂載而歸至武王伐紂嘗作陰謀百餘篇服澤芝地髓具二百年而告亡有難而不葬後子伋葬之無尸唯有玉鈐六篇在棺中云 |
59  | 呂尚隱釣 瑞得赬鱗 通夢西伯 |
60  | 同乗入臣 沈謀籍世 芝體鍊身 |
61  | 遠代所稱 美哉天人 |
62  | 嘯父 |
63  | 嘯父者冀州人也少在西周市上補履數十年人不知也後奇其不老好事者造求其術不能得也唯梁母得其作火法臨上三亮上與梁母別列數十火而昇西邑多奉祀之嘯父駐形 年衰不邁 梁母遇之 |
64  | 歷虛啓會 丹火翼輝 紫煙成蓋 |
65  | 眇企昇雲 抑絶華泰 |
66  | 師門 |
67  | 師門者嘯父弟子也亦能使火食桃李葩為夏孔甲龍師孔甲不能順其意殺而埋之外野一旦風雨迎之訖則山木皆焚孔甲祠而濤之還而道死 |
68  | 師門使火 赫炎其勢 乃豢虬龍 |
69  | 潛靈隱惠 夏王虐之 神存質斃 |
70  | 風雨旣降 肅爾高逝 |
71  | 務光 |
72  | 務光者夏時人也耳長七寸好琴服蒲韭根殷湯將伐紂因光而謀光曰非吾事也湯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湯曰伊尹何如曰強力忍詬吾不知其他湯旣克桀以天下讓於光曰智者謀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遂之請相吾子光辭曰廢上非義也殺人非仁也人犯其難我享其利非廉也吾聞非義不受其祿無道之世不踐其位況於尊我我不忍乆見也遂負石自沈于蓼水已而自匿後四百餘歲至武丁時復見武丁欲以為相不從武丁以輿迎而從逼不以禮遂投浮梁山後遊尚父山 |
73  | 務光自仁 服食養眞 㝠遊方外 |
74  | 獨步常均 武丁雖高 議位不臣 |
75  | 負石自沉 虛無其身 |
76  | 仇生 |
77  | 仇生者不知何所人也當殷湯時為木正三十餘年而更壯皆知其奇人也咸共師奉之常食松脂在尸鄉北山上自作石室至周武王幸其室而祀之 |
78  | 異哉仇生 靡究其向 治身事君 |
79  | 老而更壯 灼灼容顔 怡怡德量 |
80  | 武王祠之 北山之上 |
81  | 彭祖 |
82  | 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籛名鏗帝顓頊之孫陸終氏之中子歷夏至殷末八百餘歲常食桂芝善導引行氣歷陽有彭祖仙室前世禱請風雨莫不輒應常有兩虎在祠左右祠訖地即有虎迹云後昇仙而去 |
83  | 遐哉碩仙 時惟彭祖 道與化新 |
84  | 綿綿歷古 隱倫玄室 靈著風雨 |
85  | 二虎嘯時 莫我猜侮 |
86  | 邛䟽 |
87  | 邛䟽者周封史也能行氣鍊形煮石髓而服之謂之石鍾乳至數百年往來入太室山中有臥石牀杭焉 |
88  | 八珍促壽 五石延生 邛疏得之 |
89  | 鍊髓餌精 人以百年 行邁身輕 寢息中獄 遊步仙庭 |
90  | 介子推 |
91  | 介了推者姓王名光晉人也隱而無名悅趙成子與遊旦有黃雀在門上晉公子重耳異之與出居外十餘年勞苦不辭及還介山伯子常晨來呼推曰可去矣推辭母入山中從伯子常遊從文公遣數千人以玉帛禮之不出後三十年見東海邊為王俗賣扇後數十年莫知所在 |
92  | 王光沈默 享年遐乆 出翼霸君 |
93  | 處契玄友 推祿讓勤 何求何取 |
94  | 遯影介山 浪跡海右 |
95  | 馬丹 |
96  | 馬丹者晉耿之人也當文候時為大夫至獻公時復為幕府正獻公滅耿殺恭太子丹乃去至趙宣子時乗安車入晉都候諸大夫靈公欲仕之逼不以禮有迅風發屋丹入迴風中而去北方人尊而祠之 |
97  | 馬丹官晉 與時汗隆 事文去獻 |
98  | 顯没不窮 密綱將設 從禮迅風 |
99  | 杳然獨上 絶跡玄宮 |
100  | 平常生 |
101  | 穀城鄉平常生者不知何所人也數死復生時人以為不然後大水出所害非一而平輒在缺門山頭大呼言平常生在此云復水雨五日必止止則上山求祠之但見平衣帔革帶後數十年復為華陰門卒 |
102  | 穀城妙匹 譎達奇逸 出生入死 |
103  | 不𢘆其質 玄化忘形 貴賤奚恤 |
104  | 暫降塵汙 終騰雲室 |
105  | 陸通 |
106  | 陸通者云楚狂接輿也好養生食橐盧木實乃蕪菁子遊諸名山在蜀峨嵋山上世世見之歷數百年去 |
107  | 接輿樂道 養性潜輝 見諷尼父 |
108  | 論以鳳衰 納氣以和 存心以微 |
109  | 高步靈嶽 長嘯峨嵋 |
110  | 葛由 |
111  | 葛由者羌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羊賣之一旦騎羊而入西蜀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綏山在峨嵋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故里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數十處云 |
112  | 木可為羊 羊亦可靈 靈在葛由 |
113  | 一致無經 爰陟崇綏 舒冀揚聲 |
114  | 知術者仙 得桃者榮 |
115  | 江妃二女 |
116  | 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僕曰我欲下請其佩僕曰此間之人皆習於辭不得恐罹悔焉交甫不聽遂下與之言曰二女勞矣二女曰客子有勞妾何勞之有交甫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傍采其芝而茹之以知吾為不遜也願請子之佩二女曰橘是柚也我盛之以筥令附漢水將流而下我遵其旁采其芝而如之遂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心趨去數十步視佩空懷無佩顧二女忽然不見 |
117  | 靈妃艶逸 時見江湄 麗服微步 |
118  | 流盻生姿 交南遇之 憑情言私 |
119  | 鳴佩虛擲 絶影焉追 |
120  | 范蠡 |
121  | 范蠡字少伯徐人也事周師太公望好服柱飲水為越大夫佐勾踐破吳後乗輕舟入海變名姓適齊為鴟夷子更後百餘年見於陶為陶朱君財累億萬號陶朱公後棄之蘭陵賣藥後人世世識見之 |
122  | 范蠡御桂 心虛志遠 受業師望 |
123  | 載潜載惋 龍見越鄉 功遂身返 |
124  | 屣脫千金 與道舒卷 |
125  | 琴高 |
126  | 琴高者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遊冀州涿郡之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與諸弟子期曰皆潔齋待於水傍設祠果乗赤鯉來出坐祠中旦有萬人觀之留一月餘復入水去 |
127  | 琴高晏晏 司樂宋宫 離世孤逸 |
128  | 浮沉涿中 出躍頳鱗 入藻清沖 |
129  | 是任水解 其樂無窮 |
130  | 寇先 |
131  | 寇先者宋人也以釣魚為業居睢水旁百餘年得魚或放或賣或自食之常著冠帶好種荔枝食其葩實焉宋景公問其道不吿即殺之數十年踞宋城門鼓琴數十日乃去宋人家家奉祀焉 |
132  | 寇先惜道 術不虛傳 景公戮之 |
133  | 尸解神遷 歷載五十 撫琴來旋 |
134  | 夷俟宋門 暢意五絃 |
135  | 王子喬 |
136  |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栢良曰吿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乗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亦立祠於緱氏山下及嵩高首焉 |
137  | 妙哉王子 神遊氣爽 笙歌伊洛 |
138  | 擬音鳳響 浮丘感應 接手俱上 |
139  | 揮策青崖 假翰獨往 |
140  | 幼伯子 |
141  | 幼伯子者周蘇氏客也冬常着單衣盛暑着襦袴形貌歲異後數十年更壯時人莫知世世來誡祐蘇氏子孫得其福力也 |
142  | 周客戢容 泯跡泥盤 夏服重纊 |
143  | 冬振輕丸 作不背本 義不獨安 |
144  | 乃眷周氏 祐其艱難 |
145  | 安期先生 |
146  | 安期先生者瑯琊阜鄉人也賣藥於東海邊時人皆言千歲翁秦始皇東遊請見與語三日三夜賜金璧度數千萬出於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舄一雙為報曰後數年求我於蓬萊山始皇即遺使者徐市盧生等數百人入海未至蓬萊山輒逢風波而還立祠阜鄉亭海邊十數處云 |
147  | 寥寥安期 虛質高清 乗光適性 保氣延生 聊悟秦始 遺寳阜亭 |
148  | 將遊蓬萊 絶影清泠 |
149  | 桂父 |
150  | 桂父者象林人也色黑而時白時黃時赤南海人見而尊事之常服桂及葵以龜腦和之千丸十斤桂累世見之今荊州之南尚有桂丸焉 |
151  | 偉哉桂父 挺直遐畿 靈葵內潤 |
152  | 丹桂外綏 怡怡柔顔 代代同輝 |
153  | 道播東南 奕世莫違 |
154  | 瑕丘仲 |
155  | 瑕丘仲者寧人也賣藥於寧百餘年人以為壽矣地動舍壞仲及里中數十家屋臨水皆敗仲死民人取仲尸棄水中收其藥賣之仲披裘而從詣之取藥棄仲者懼叩頭求哀仲曰恨汝使人知我耳吾去矣後為夫餘胡王驛使復來至寧北方謂之謫仙人焉 |
156  | 瑕丘通玄 謫脱其跡 人死亦死 |
157  | 泛焉言惜 遨步觀化 豈勞胡驛 |
158  | 苟不睹本 誰知其謫 |
159  | 酒客 |
160  | 酒客者梁市上酒家人也作酒常美而售日得萬錢有過而逐之主人酒常酢敗竅貧梁市中賈人多以女妻而迎之或去或來後百餘歲來為梁丞使民益種芋菜曰三年當大饑卒如其言梁民不死五年解印綬去莫知其終焉 |
161  | 酒客蕭綷 寄沽梁肆 何以標異 |
162  | 醇醴殊味 屈身佐時 民用不匱 |
163  | 解紱晨征 莫知所萃 |
164  | 任光 |
165  | 任光者上蔡人也善餌丹賣於都市里間積八十九年乃知是故時任光也皆說如數十歲面顔後長老識之趙簡子聘與俱歸常在栢梯山上三世不知所在晉人常服其丹也上蔡任光 能鍊神丹 年涉期頤 |
166  | 曄爾朱顔 頃適趙子 縱任所安 |
167  | 升軌栢梯 高飛雲端 |
168  | 蕭史 |
169  | 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 |
170  | 蕭史妙吹 鳳雀舞庭 嬴氏好合 |
171  | 乃習鳳聲 遂攀鳳冀 參翥高㝠 |
172  | 女祠寄想 遺音載清 |
173  | 祝雞翁 |
174  | 祝雞翁者洛人也居尸鄉北山下養雞百餘年雞有千餘頭皆立名字暮棲樹上晝放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賣雞及子得千餘萬輒置錢去之吳作養魚池後升吳山白鶴孔雀數百常止其傍云 |
175  | 人禽雖殊 道固相關祝翁傍通 |
176  | 牧雞寄驩 育鱗道洽 棲雞樹端 |
177  | 物之致化 施而不刊 |
178  | 朱仲 |
179  | 朱仲者會稽人也常於會稽市上販珠漢高后時下書募三寸珠仲讀購書笑曰直值汝矣齎三寸珠諧闕上書珠好過度即賜五百金魯元公主復私以七百金從仲求珠仲獻四寸珠送置於闕即去下書會稽徴聘不知所在景帝時復來獻三寸珠數十枚輒去不知所之云 |
180  | 朱仲無欲 聊寄賣商 俯窺驪龍 |
181  | 捫此夜光 發跡會稽 曜奇咸陽 |
182  | 施而不德 歷世彌彰 |
183  | 修羊公 |
184  | 修羊公者魏人也在華陰山上石室中有懸石榻臥其上石盡穿陷略不食時取黃精食之後以道干景帝帝禮之使止王邸中數歲道不可得有詔問修羊公能何日發語未訖床上化為白羊題其脇曰修羊公謝天子後置石羊於靈臺上羊後復去不知所在卓矣脩羊 韜奇含靈 杭石大華 |
185  | 餐菇黃精 漢禮雖隆 道非所經 |
186  | 應變多質 忽爾隱形 |
187  | 稷丘君 |
188  | 稷丘君者太山下道士也武帝時以道術受賞賜髮白再黑齒落更生後罷去上東巡太山稷丘君乃冠章甫衣黃衣擁琴來迎拜武帝指帝陛下勿上也上必傷足指及數里右足指果折上諱之故但祠而還為稷丘君立祠焉為稷承奉之云 |
189  | 穆丘洞徹 脩道靈山 鍊形濯質 |
190  | 變白還年 漢武行幸 携琴來延 |
191  | 戒以升陟 逆睹未然 |
192  | 崔文子 |
193  | 崔文子者太山人也文子世好黃老事居潛山下後作黃散赤丸成石父祠賣藥都市自言三百歲後有疫氣民死者萬計長吏之文所請救文擁朱旛繫黃散以徇人門飲散者即愈所活者萬計後去在蜀賣黃散故世寳崔文赤丸黃散實近於神焉 |
194  | 崔子得道 術兼祕奥 氣癘降喪 |
195  | 仁心攸悼 朱旛電麾 神藥捷到 |
196  | 一時獲全 永世作效 |
197  | 列仙傳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