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十二 嬰兒門下

《卷十二 嬰兒門下》[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錢氏痘疹論
2
小兒在胎時。食母五髒血穢。生後其毒當出。故痘疹所發。皆五髒之液。肝水泡。其色青小。
3
肺膿泡。色白而大。心為斑。其色赤小。脾為疹。其色赤黃。瘡疹欲出。五髒證具。惟腎無候。
4
但耳涼尻冷是也。瘡疹出時。辨視輕重。一發便出盡者。必重也。瘡夾疹者。半輕半重也。出稀者輕。裏外微紅者輕。外黑里赤者。微重也。外白裏黑者。大重也。疹端裡黑點如針孔者。勢甚也。青干紫陷。昏睡汗出不止。煩躁熱渴。腹脹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極也。凡瘡疹當令乳母慎口。不可令飢。及受風冷。致歸腎變黑難治也。有大熱當利小便。有小熱宜解毒。若黑紫乾陷者。
5
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更看時月輕重。大抵痘疹屬陽。出則春夏為順。秋冬為逆。又當辨春膿泡。夏黑陷。秋斑。冬疹。亦不順也。黑者。無問何時。十難救一。其候寒戰噤牙。或身黃腫紫。急宜百祥丸下之。復惡寒不已。身冷汗出。耳尻反熱者死。腎氣大旺。脾虛不能制故也。
6
下後身熱氣溫。欲飲水者可治。脾旺勝腎。寒去而溫熱也。治之宜解毒。不可妄下。下則內虛。多歸於腎。
7
若能食而痂頭焦起。或未焦而喘。實者。四順清涼飲下之。若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
8
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若五六日痂不焦。是內發熱。熱濕蒸於皮中。
9
故痂不得焦。宜宣風散導之。用生犀磨汁解之。便熱退痂脫矣。瘡疹欲出。先欠呵頓悶。肝也。
10
時發驚悸。心也。乍涼乍熱。手足冷多睡。脾也。面腮頰赤。咳嗽噴嚏。肺也。此四髒證俱見。
11
惟黑者屬腎也。瘡疹乃五髒之毒。內一髒受穢多者。出則歸其髒矣。
12
丹溪參補陳氏痘疹論
13
小兒瘡疹。大抵與傷寒相似。發熱煩躁。臉赤唇紅。身痛頭疼。乍寒乍熱。噴嚏呵欠。嗽喘痰涎。始發之時。有因傷風傷寒而得。有因時氣傳染而得。有因傷食嘔吐而得。有因跌撲驚恐瘀血而得。或為竄眼驚搐如風狀。或口舌咽喉肚腹疼痛。或煩躁狂悶。昏睡自汗。或下利。或潮熱。
14
證候多端。卒未易辨。須以耳冷尻冷足冷驗之。蓋瘡疹屬陽。腎髒無證。耳與尻足俱屬腎。故獨冷。又不若視其耳後有紅脈赤縷為真候。調護之法。首尾俱不可汗下。但溫涼之劑。兼而濟之。
15
解毒和中。安表而已。虛者益之。實者損之。冷者溫之。熱者平之。是為權度。如庖人籠蒸之法。
16
但欲其松耳。蓋毒發於表。如苟妄汗。則營衛一虛。開洩瘡爛。由是風邪乘間變證者有之。毒根於裏。如苟妄下。則內氣益虛。毒不能出而返入焉。由是土不勝水。變黑歸腎。身作振寒。耳尻反熱。腹脹黑陷。十無一生。汗下二說。古人深戒。以此視之。瘡疹證狀。雖與傷寒相似。而治法實不同。傷寒從表入里。瘡疹從裏出表故也。如欲解肌。葛根、紫蘇可也。其或氣實煩躁。熱熾便秘。則犀角地黃湯。或紫草飲。多服亦能利之。故雖云大便不通少與大黃。尤宜斟酌。若小便赤少者。分利小便。則熱氣有所滲出。凡熱不可驟遏。但宜輕解。若無熱。又不能起發也。瘡疹分人清濁。就形氣上取勇怯。凡已發未發。但覺身熱。証似傷寒。疑似未明。先與惺惺散、參蘇飲。熱甚。則升麻湯、人參敗毒散。張涵高曰。上方俱難應用。當以輕劑透表為妥。一見紅點。便忌葛根。恐發則表虛也。凡痘瘡初欲出時。身熱鼻尖冷。呵欠咳嗽面赤。便宜升麻湯加山楂、大力子。則瘡稀疏易愈。凡痘瘡發熱時。法以惡實子為末。蜜調貼囟門。免有患眼之疾。凡初出之際。須看胸前。稠密。急宜消毒飲加楂肉、黃芩、紫草。減食。禁加人參。初出之時色白者。便大補氣血。
17
參、 、術、草、桂、芍、芎、歸。若大便瀉。加木香、肉豆蔻。初起時自汗不妨。蓋濕熱熏蒸而然。有初起煩躁譫語。狂渴引飲。若飲水則後來靨不齊。急以涼藥解其標。如益元散之類。凡瘡已出。可頻與化毒湯。當去升麻。出不快者。加味四聖散。或紫草飲、紫草木通湯。及快斑湯。出太甚者。人參敗毒散。色赤。犀角地黃湯。疏則無毒。密則毒盛。宜多服涼藥解之。庶無害眼之患。爐灰色白靜者作寒看。齊湧者燥者 發者作熱治。黑屬血熱。涼血為主。白屬氣虛。
18
補氣為先。中黑陷而外白。起得遲者。則相兼而治。凡痘瘡分表裏虛實。吐瀉少食為里虛。不吐瀉能食為裏實。里實而補則結癰毒。陷伏倒 灰白者為表虛。紅活綻起為表實。表實而複補表。
19
則潰爛不結痂。痘瘡分氣血虛實。虛則黃 養營活血之劑。佐以風藥。實則芍藥、黃芩為君。佐以白芷、連翹之類。調解之法。活血調氣。安表和中。輕清消毒。兼而治之。溫如當歸、黃 。
20
涼如前胡、葛根。佐以川芎、白芍、枳殼、桔梗、羌活、木通、紫草之屬。則可以調適矣。黑陷二種。因氣虛而毒不能盡出者。酒炒黃 、紫草、人參輩。黑陷甚者。用燒人矢。蜜水調服。癢塌者。於形色脈上分虛實。實則脈有力。氣壯紅紫。虛則脈無力。色淡平塌。虛癢。以參、 實表之劑加涼血藥。實癢。如大便不通。少與大黃寒涼之藥下其結糞。氣怯輕者。用淡蜜水調滑石末。以羽潤瘡上。瘡乾宜退火。只用輕劑。荊芥、防風、牛蒡之類。上引用升麻、葛根。下引用檳榔、牛膝。佐以貝母、忍冬、白芷、栝蔞之類。若咽喉痛者。鼠粘子湯、如聖飲選用。喘滿氣壅者。麻黃湯加黃芩、白芍、石膏。煩渴瀉利者。烏梅與綠豆、黑豆作湯。時溫服之。瀉利嘔逆者。理中湯加木香。將欲成就卻色淡者。
21
宜助血氣。芎、歸、芍藥、紅花之類。將欲成就卻色紫者。宜涼血解毒。生地、芩、連、連翹之類。甚者。犀角大解痘毒。淡白色將靨時如豆殼者。蓋因初起時飲水多。其靨不齊。俗呼為倒靨。
22
但服實表之劑。消息二便。如大便秘。通大便。小便秘。通小便。小便赤澀。大連翹湯、甘露飲。
23
大便秘結。內煩外熱者。小柴胡加枳殼最當。或少與四順清涼飲。瘡疹用藥。固有權度。大小二便不可不通。其大便自下黃黑。則毒已成。不必多與湯劑。但稍與化毒湯。不用亦可。二便一或閉焉。則腸胃壅遏。脈絡凝滯。毒無從泄。眼閉聲啞。不旋踵而告變矣。陷入者。加味四聖散。
24
更以胡荽酒薄敷其身。濃敷其足。噴其衣被。並濃蓋之。若猶未也。獨聖散入木香煎湯。若其瘡已黑。乃可用錢氏宣風散加青皮。錢氏云。黑陷青紫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知其所下者。瀉膀胱之邪也。又云。下後身熱。氣溫欲飲水者可治。寒戰者為逆。知其脾強。土可以制水也。百祥丸太峻。宜以宣風散代之。瀉後溫脾。當用人參、茯苓、白術等分。濃朴、木香減半為妙。蓋瘡發肌肉。陽明為主。脾土一溫。胃氣隨暢。何憚不消弭已泄之腎水乎。此錢氏不刊之秘旨也。其壞瘡者。一曰內虛泄瀉。二曰外傷風冷。三曰變黑歸腎。近時痘疹。多宗陳文中木香散異功散。殊不知彼時立方之時。為嚴冬大寒鬱遏。痘瘡不得紅綻。故用辛熱之劑發之。今人不分時令寒熱。一概施治。誤人冬矣。夫渴者用溫藥。癢塌者用補藥。自陳氏發之。迥出前輩。然其立方多用燥熱。或未適中。恐其立方之際。必有挾寒而虛者設也。痘疹多是毒瓦斯盛。便先宜解毒。
25
然恐氣血周貫不定。故隨後亦宜兼補。以助成膿血也。
26
薛立齋痘疹大要
27
痘疹大要。與癰疽治法無異。宜辨表裏虛實寒熱。蓋表虛而用發表之劑。輕則斑爛。重則不能起發而死。里實而用托里之劑。輕則患痘毒。重則喘急腹脹而死。裏虛而用疏導之劑。輕則難以灌膿結痂。重則不能結靨落靨而死。治法可不慎哉。若 赤發熱疼痛作渴。能食便秘。此形氣病氣俱實也。雖在嚴冬。必用四順清涼飲。以救其陰。若黑陷不食。嘔吐泄瀉。寒戰切牙。手足逆冷。此脾土虛敗。寒水所侮也。雖在盛暑。必用六君、姜、附。或陳氏異功散。以回其陽。此內經舍時從證之法也。若起發遲不紅活。不作膿。不結痂。或發熱作渴。飲食少思。此脾胃虛弱也。參 四聖散補之。若雖起而色白。雖灌膿而不滿。雖結痂而不落。或癢塌作渴飲湯。腹痛不食。嘔吐泄瀉。此脾胃虛寒也。陳氏木香散以溫之。其在四五日之間死者。毒瓦斯盛。真氣虛而不能起發也。六七日之間死者。元氣虛而不能灌膿也。旬日之外死者。邪氣去。脾胃敗而元氣內脫也。治者但能決其死。而不知其死必本於血氣虧損。苟能逆推其因而預為調補。豈斷無生理哉。
28
蓋起發灌膿結痂三者。皆由脾胃榮養。不可妄投克伐之劑以致其夭枉也。至於大人患此。治法迥異。昔丹溪嘗治一老人。初患痘。昏憒不知。亟用大補四十餘劑。出痘而愈。觀此可見。
29
魏桂岩逆順險三法論
30
夫痘分逆順險法。古無有也。愚妄立之。何則。順者吉之象。逆者凶之象。險者悔吝之象。
31
治痘而執此三法。以觀形色。
32
驗吉凶。將無施而不當也。蓋痘發熱三日。放標三日。起長二日。灌漿三日。收靨三日。始於見形。終於結痂。凡十四五日之間而已。是故吉不必治。治則反凶。凶不可治。治之無益。至如險者治之。則可以轉危就安。夫氣血盛。斯毒易解。氣血損。則毒難愈。惟氣血弱者。雖毒不能頓解。故必加補益扶持。使生意固乎其中。無不平矣。余嘗苦心究討。定立法式。觀者幸毋以餘為僭。
33
一二日。初出如粟。血點淡紅潤色。於口鼻年壽之間。先發兩三點。順之兆也。形如蠶種。
34
紫黑乾枯。於天庭司空印堂方廣太陽等處先見者。逆之兆也。雖稠紅潤澤成個者。亦險也。圓暈成形。乾紅少潤。險之兆也。險者毒雖犯上。其氣未離。候其氣血交會。保元湯加桂。
35
二三日。根窠圓混。氣滿血附。長發飽滿。光潔為順。根窠無暈。氣失血散。枯死不長為逆。
36
根窠雖圓而頂不滿為險。保元湯加芎、桂。
37
四五日。大圓光澤。大小不一。氣和血就為順。綿密如蠶種。黑陷幹紅紫泡者為逆。根窠雖起。色不光潔為險。保元湯加桂、糯米。
38
五六日。氣會血附。紅活鮮明為順。氣雖旺而血不歸附。灰陷紫陷。或發水泡。癢塌為逆。
39
氣弱血微。光白不榮為險。保元湯加木香、芎、歸。
40
六七日。氣化漿行。光潔飽滿為順。漿毒不行。神去色枯為逆氣血不足。不能成漿為險。急以保元湯加桂、米。
41
七八日。氣旺血附。神全色潤為順。毒不化漿。色枯干紫為逆。發癰者可治。外剝者必死。
42
氣血少緩。毒雖化而漿不滿為險。保元湯加桂、米。
43
八九日。漿足根化。而無他証為順。漿不足而成外剝者為逆。漿不充滿。血附線紅氣弱者為險。保元湯加姜、米。
44
十一二日。血盡毒解。氣調漿足而斂為順。氣弱血凝。枯朽剝盡為逆。血盡漿足。溼潤不斂。
45
內虛為險。保元湯加苓、術。
46
十三四日。氣血歸本。漿老結痂為順。毒未解而脫形。諸邪並作。雖結痂為逆。漿老結痂之際。或有雜證相併。不可峻用大寒大熱之劑。保元湯隨證加減。
47
十四五日。氣血收功。痂落瘢明為順。痂未易落寒戰切牙。譫語狂煩。疔腫作者為逆。痂落潮熱。唇紅口渴。不能食者為險。四君子加黃連、山楂、陳皮。不解。大連翹湯加減。
48
論曰。保元湯。即東垣所製黃 湯也。不越人參、黃 、甘草。性味甘溫。專補中氣。而能補火。故虛火非此不去。人參固內。黃 固表。甘草解毒。借以治痘。令其內固外護。扶陽助氣。
49
使氣生血附。藉此載領。有回生起死之功。或云。氣血與毒同途。何專理氣而不理血。殊不知氣旺自能載領其血也。或曰。桂者辛物。痘出已熱。而專用之何也。蓋取其辛甘發散。助參、 之力而成偉功也。今更採入痘科諸方。輔助保元湯以收圖治。是以升麻湯、和解湯、四順清涼飲等。
50
有開濟之功。故用於三日七日保元之前。解毒湯、大連翹湯、參蘇飲等。有平治之能。故用於十四日前後。四君子湯、生脈散、桔梗湯、參苓白術散、四苓散等。故用於保元之間。有贊相之能。
51
不拘日數。白螺散治痘之不收。金華散治痘後肥疳疥癬。生肌散治痘疳蝕不斂。以上諸方。不過翊運保元。以濟陰陽虧盈之變。治痘用藥之要。始出之前。宜開和解之門。既出之後。當塞走洩之路。痂落以後。清涼漸進。毒去已盡。補益宜疏。其他雖有奇方。
52
不合中和之道。悉皆不錄。
53
翁仲仁痘疹論
54
夫痘由中以達外。用藥因期而變通。以常言之。發熱三日而後見標。出齊三日而後起脹。蒸長三日而後灌膿。漿滿三日而後收靨。故發熱三日。當託裏解毒。使其易出。亦有氣弱而不能出者。當微補其氣。氣和則出快。切不可輕用黃 。恐腠理一密。則痘難出也。四五六日起發之時。
55
宜清熱解毒。清熱則無血熱枯燥之患。解毒則無壅滯黑陷之虞。七八九日灌膿之時。宜溫補氣血。
56
氣血流行。而成漿自易也。十日至十一二日收靨之時。宜調和氣血。補脾利水。自然結靨矣。此特語其常也。蓋常者可必。而變幻無期。當隨候參詳。見紅點之時。如痘輕少。不可過表。在後恐成斑爛。如乾紅紫色。急宜疏利。不然。在後必成黑陷。四五日之內。痘出足下為齊。苟未盡出。於解毒中宜兼發散。若專於清涼。則痘反凝滯。不能起發也。七八日之間。毒未盡解。於溫補之中。宜兼解毒。若偏於溫燥。則毒反蘊蓄。不能化漿也。十一二日之間。漿未滿足。雖當大補氣血。然須兼解餘毒。不然。恐有癰毒 疤之患也。夫痘瘡之發也。身熱和緩。達於外者必輕。
57
悶亂煩躁。彰於外者必重。其顏色貴潤澤而嫌昏暗。貴光彩而嫌枯澀。貴淡紅而嫌黑滯。貴鮮潔而嫌嬌嫩。貴圓淨而嫌瑣碎。貴高聳而嫌平塌。其皮膚貴堅實而嫌虛薄。貴勻淨而嫌冗雜。其根窠貴收緊而嫌散潤。痘根陰陽見點。最忌浮腫。出要參差。血宜歸附。耳後頭項心胸。少於他處為吉。眉棱兩顴額前先後潤而不滯為佳。夫色之紅者。毒始出也。白者。毒未解也。黃者。毒將解也。乾黃者。毒盡解也。灰白者。
58
血衰而氣滯也。焦褐者。氣滯而血枯也。黑者。毒滯而血乾也。如紅變白。白變黃者吉。紅變紫。
59
紫變黑者。死之兆也。
60
痘疹握機論
61
張安世曰。醫學貴乎專精。崇古分科習業。各擅所長。庶幾奪權造化。痘疹一門。為嬰孺始基第一關隘。予嘗歷考錢陳朱魏諸家之論。各執一端。緣其立言之義。有就證而論者。有究本而論者。有因時而論者。觀費氏大運論云。嘗稽痘證。有獨取於辛熱。有得意於寒涼。有扼要於保元。是皆治痘名家。何不見有逐年先後之別。要知天運使然。非三者之偏僻也。而費氏明指文中仲陽桂岩三子而言。獨不及濟川者。以濟川實得一本萬殊之妙。兼該三子之長。其論可法。後學可宗。有言於神宗丁巳至癸亥。尚多氣虛。由甲子而血熱者漸多矣。其毒亦漸深矣。向補宜從重者變而宜輕。瀉宜從輕者變而宜重。逮及丁卯。所宜重瀉者。雖極清極解而亦弗靈矣。勢必蕩滌而元梟之勢始殺。然猶放標起脹時之權宜也。至壬申後。蕩滌之法向施於成漿前者。竟有首尾而難免者矣。其黃氏痘疹或問亦云。予自萬曆辛巳始行其道。所歷之痘。多屬虛寒。至癸卯歲。
62
忽然氣候大變。自後當溫補者。十無一二。虛中挾火挾痰者。十常八九。痘色亦常變異。良由運氣使然。握司命之機者。可不達權通變而固守成則歟。於是會參諸家宗旨。綜其大端。不出血熱毒盛。毒盛氣虛。氣虛不振之三綱。順險逆之三要。順則無庸治。逆則治何益。惟險者在急治而尚變通。其機不暇少緩。不可泥於首尾而拘於繩墨也。至於病有寒熱。証有真假。毒有淺深。藥有輕重。治有緩急。時有寒暑。
63
人有貴賤。稟有強弱。安可概論。若夫膏粱之治。與貧賤之治。迥乎不侔。夫膏粱之家。素嗜肥甘。肌體柔脆。譬之陰地草木。未經風日。奚堪勝任。況一有微 。即日歷數醫。雖具法眼。亦難獨出己見。稍用一有關之品。即眾口 。功未見而咎有歸。此亦世道使然。無足憾也。而貧賤之家。日甘粗 。風霜切體。縱有疾苦。力能勝受。即或從事醫藥。則專任於一。雖證劇可危。
64
尚堪重劑推扳。功成反掌。第貧家之痘。一涉危疑。醫者往往忽略而委之不救。棄以待斃。因得土氣滋化而複蘇者。亦恆有之。達權之士。務在見機於始萌之際。變通於未發之先。如毒因表邪而發者疏解之。由裏邪而發者宣暢之。熱劇者涼潤之。毒 者開洩之。挾驚者清理之。挾痰者驅導之。虛者益之。實者損之。寒者溫之。熱者清之。此數者乃治痘之大綱。必須明燭其機而毅與之。慎毋疑似而混用升發。標証一退。其痘自起。蓋治病必求其本。審系血熱而用涼解。即是升發。審係氣虛而用補托。即是升發。以故新甫有見點忌升麻之說。丹溪復有一見紅點便忌葛根之誡。夫今之以痘疹名世者。或稱家秘。或尚師傳。下手不辨氣血之虛實。熱毒之淺深。稟賦之強弱。兼證之有無。概以通套升發為務。直待點齊而驗以凶吉。不知延過三日。則毒已歸經。加之兼証交攻。種種變端。莫不由此。此皆識見未真。習俗之謬耳。費子所謂識見不真。先迷向往之路。膽力不雄。同歸廢弛之地。理障未捐。難神變化之用。是必膽與誠俱。心隨理運者。而後可以語此。嘗有痘雖初放。功不在於升發。時雖起脹。寧有事乎清涼。寓補於瀉。何嫌灌漿而解利。
65
用熱為收。何病結痂而疏發。至若臨證之機。必細察其形。熟驗其色。復於神情而繹之。兼內證以參之。庶乎似虛寒而反實熱。似有餘而反不足。似平易而實危殆。似必斃而實可生。燎然於心目間。其有素稟氣虛。而證見血熱者。當於發熱之初。乘毒未歸經。元氣猶堪。宜先理其標。峻投涼血以化熱毒。後固其本。任用溫養以助成漿。設先不為清理。至四五日間。欲行涼解。則痘心難起灌。欲行補托。又礙熱毒未清。至此攻補兩難。而致夭枉者比比。且有悶痘一證。方書但言白悶紫悶緊悶。從無辨救之法。
66
因思悶者。痘緣毒邪壅蔽。悶而不發。其證最急。是為逆中之逆。雖有神丹。莫可救也。然有似悶而非真悶。即屬悶而緩者。是為險中之逆。此閉證也。世多例之悶痘。棄而不救。可概委之於數乎。若能明究其故而開其閉。庶可轉危就安。猶之雞鳴度關。此關一過。前途別有料理。但閉證之由種種。有因火毒熾盛而閉者。有因痰垢凝塞而閉者。有因蟲 內攻而閉者。有因挾食挾血而閉者。有因真元虧極而閉者。略舉一二言之。如一發熱即報點如丹。身熱如烙。漸乾焦紫黑。
67
煩躁悶亂。唇焦口臭。或唇口腫滿。是屬火也。雖冬月亦須大劑白虎化斑湯。石膏非數兩不應。
68
或發熱時。便頭項不舉。痰喘氣急。或目閉神昏。眩暈顛僕。悶亂搐搦。是屬痰也。亟當猛進金匱大黃甘草湯。使上吐下泄以救之。或一發熱即煩悶嘔吐。舌下當流清水。或時沉默喜睡。或時躁擾不寧。或腹痛狐疑。或頻頻叫喊。驗其舌下筋青。或下唇有黑白細點。是屬蟲也。宜先與椒梅丸。誘入蟲口。即以紫草承氣湯下之。或初發時便壯熱神昏。腹痛譫語。舌刺如芒。或氣粗便。狂叫悶亂。是屬食也。急投大承氣湯。及三承氣選用。或因跌撲內傷。瘀血阻滯。譫語神昏。
69
喘脹衄血者。桃核承氣湯。或有身無大熱。見點細白如喑。氣怯無力。目閉無神。面色及唇反鮮澤嬌艷。光彩倍常。是氣虛無陽。肺胃之精華渙散於外也。然此亦不多見。惟豢養柔脆者間或有之。若非峻用人參二三兩。生 兩許。佐以升麻、五味。續續灌下。烏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而振起之耶。其証之屬實而閉者。竭力圖之。可全十之半。屬虛而閉者。則與秦越人起虢太子不異。
70
可知造化樞機在掌握間。豈可拘於尋常例治哉。
71
辨證六則
72
初發悠悠身熱。最宜氣息和平。飲食甘而便溺如常。手足溫而面容不改。兼之睡臥安寧。便見證來之順。四肢清而面色 白。飲食少而精神倦怠。此證當作虛看。痘出決然不振。再見便溏乳。急當補氣為宜。若還熱甚氣粗。定須解毒何疑。譫語狂言煩躁。均為內熱。喘滿氣粗便秘。
73
須知毒壅。毒盛則頭面赤熱。氣虛則手足寒清。嘔吐為火氣上炎。溏瀉為毒瓦斯下迫。腹脹口張喘急。啼聲不絕嗄頻。須防失血。面青札眼搖頭。狂亂忽生吐乳。發驚先兆。是以熱盛者。只宜清涼發散。不可峻用苦寒。發散則毒外出而熱自解。苦寒則毒反伏而出愈難。故發散之劑。輕則升、葛以疏其熱。而煩躁壯實者。非此何以定其標。重則麻黃以開其壅。而喘急脹滿者。非此何以救其危。未萌先瀉。有熱證莫作虛看。已泄而渴。無熱證便從虛治。止熱洩以清涼。重加發散。治虛溏以溫補。仍用開提。內虛誤用寒涼。助其作瀉。實熱妄投補劑。轉增煩劇。安靜能食。勿謂便實可下。泄瀉煩渴。休言熱証宜涼。氣弱而少食者。不任其毒。神強而能食者。不失其常。
74
嘗謂痘初見點。便觀顏色榮枯。一來便覺粗肥。稀疏可必。始發若還瑣屑。繁密堪知。帶熱敷瘡。陸續出來猶可救。一齊湧出。 經皮薄總難生。細細白頭如痱 。乾枯必作內攻形。稠稠紅點似丹朱。不久定成焦萎勢。粗肥饅頂。點子不紅終白陷。頭尖皮薄。茱萸紋起定空瘡。白嫩則皮薄嬌紅。黃瘦則痘成褐色。若人蒼黑皮粗。瘡色必然慘暗。嬰兒肌肉不同。未可一例而斷。
75
只宜綻凸有神。不喜嬌紅平塌。色澤神安。見點如珠如粟。毛焦皮燥。敷瘡或紫或焦。帶熱出來。最恐密似針頭。縱然續出。尤忌形如蠶種。如麩如 。如疹如疥。根窠不立。腳地俱無。
76
犯此數端。總皆不救。夾斑如同蚊咬。最為惡烈。乃或螺螄雲電。差為可治。未熱先敷數點。俗名報痘。若還熱久不敷。便作疔看。先發塊而後發瘡。塊為風毒所發。先發瘡而後發塊。塊名鬼腫難醫。避痘避於隱僻。眼胞唇內多凶。悶痘悶於要處。喉舌胸背皆危。順不憎多。逆嫌一點。
77
冷疔先見。諸瘡何敢彰形。賊痘若生。諸痘焉能灌汁。辨認若真。急須挑破。裏證未平。痘雖出而毒猶在裏。解毒為務。便調人靜。身雖熱而毒已透表。安表為先。設使內外証平。此際不須過治。再看精神勇怯。審詳表裏如何。
78
三日四日。痘出當齊。點至足心。勢方安定。猶是陸續不齊。尚隱皮膚之內。若非風寒壅遏。
79
定屬氣虛不振。是以四日以前。痘毒方出。身表宜涼。四日以後。毒出已定。身表宜溫。涼則氣血和平。痘色必然潤澤。溫則腠理開通。其勢易以成漿。故至此而身不微熱。色不鮮澤。雖不至於冰伏。痘瘡斷乎不長。五六日來。血包已成。候當肥大而粗。頂宜發光而白。故根紅而頂白者。
80
已具行漿之勢。若還赤色過頭。雖見嬌紅可愛。綿延六日依然。到頭空殼虛花。皮薄而光亮如燈。
81
內含似水。頂尖而根腳不紅。行漿不實。熱毒盛而未解。則為紫為黑。壅而不起。則為陷為塌。
82
滯而不榮。則為乾枯為青灰。怯而不振。則為不快為停漿。或有肉先腫而痘反不起者。漿則滯而不行。面已浮而痘反退伏者。毒則壅而不通。故身不熱而痘不起。已成冰硬之形。赤色若還不變。
83
溫之可興。氣血弱而瘡不振。遂成不快之狀。紅潤依然如舊。補之可生。紫色乾枯。切忌溫中帶補。只宜活血松肌。毒勢壅滯。烈藥雖然可發。透肌尤是良方。溏泄惟於溫補。瀉甚佐以升提。
84
六日七日之期。氣血敷化之際。順候漿行半足。虛瘡才發微光。毒重而壅遏者。頂滯幹紅。
85
氣盛而 發者。飽滿光澤。頭面行漿而四肢未起。切莫慌張。腿 發泡而臉額焦枯。且休歡喜。
86
既以懼其發嗆。且又慮其喘急。飲食不多。恐致髒虛而內陷。水漿頻進。須防泄瀉而變危。熱盛煩渴。到此休為實論。再加溏泄。此時只作虛看。黑紫乾枯。急須攻發其熱。氣虛塌陷。盒飯溫補其虛。發嗆愁其失聲。喘急恐其腹脹。瘡或白而少神。根雖紅而難治。尖不起而離根。腳雖赤而無濟。色淡白而塌闊。此內必無漿汁。皮薄澤而嬌紅。有漿亦是清稀。犯此四端。總屬氣虛。
87
八九日間。必然發癢。若還壯熱燎人。不癢定行乾燥。紫色乾枯。不須著眼。中凝血跡。或可倖成。漿既行而半足。時則未當收斂。忽爾一齊紫黑。倒 莫認結痂。若還攻發得宜。傍生血點再行漿。如見氣急腹脹。不久失音死在邇。
88
痘出八九日來。已結乾紅痂 。音被如或少生不順。
89
至此方得灌漿。若遇身重發熱。停漿不易結痂。此則陽亢陰虛。應以清涼收斂。漿足氣促。恐因痰湧而然。忽爾發驚。毋乃二便秘結。再見氣虛塌陷。必然倒 黑焦。一則溫補可興。一則攻發可活。泄瀉安寧。大虛少毒。脾寒則下白膿。髒毒必然便血。唑喉聲啞。漿行飽滿亦無妨。塌癢切牙。便實聲清猶可活。靨來痂硬。變證終無 脫如麩。須愁餘毒。蒸發或致太過。則潰爛難收。
90
身熱若見燎人。則燎漿發泡。空遺痘殼不成痂。只為漿清熱重。腹脹喘呼而塌陷。皆因毒入內攻。
91
出來不灌黃漿。痂 猶如血赤。若曾解毒於先。此證斷之極美。胃氣絕則唇口腫硬。肝熱盛則目睛吊白。喘急發於瀉後。總屬氣虛。便瀉繼以煩渴。諒非實熱。泄瀉而煩渴不止。理必升提。好飲而發渴愈甚。勢難救援。氣虛寒戰。痘瘡無恙即溫經。漿足難收。便實熱蒸須解利。進清涼以助結痂。叱補法而防過益。
92
痘成痂 。八九功成。餘毒變遷。終非吉兆。是故眼合腹脹。猶蹈危機。虛浮不退。尚罹凶咎。痂雖成而反致失聲。猶為黑 。腫未退而眼已先開。恐毒內攻。陽氣極而狂叫喘呼。腸胃傷而便溺膿血。熱毒逗遛不化。結痂而壯熱憎寒。經絡餘毒未盡。日晡則往來寒熱。發在午前為實證。
93
煩渴腮紅。申後方熱是陰虛。便調形瘦。他如攝唇弄舌。心經蓄熱無疑。擷肚抬胸。肺胃毒衝有準。身熱便秘。恐成暴急驚風。潮熱便溏。防變慢脾風搐。驗失明於眼合羞明。辨口疳於唇焦齦黑。實熱結於大腸。必然便秘。虛寒客於胃府。乃成泄瀉。喘渴須分虛實。泄瀉當辨寒熱。欲觀痂落之餘。再審瘢痕之色。桃紅光澤。營衛俱安。灰紫乾焦。尚留風熱。粉白為氣血之虛。皮粘為脾胃之疾。遍體赤斑。乃是失於解利。渾身青紫。恐為風寒所客。餘毒未消。不特為疽為癤。
94
見風太早。須防發瘡發痍。匪人切勿胡傳。此本先賢真訣。
95
表裏虛實論
96
凡痘灰白不紅綻。不起發。出不快。昏暗頂陷。皆表寒而虛。二便清。身涼。手足口氣俱冷。
97
不渴少食。唇白涕清。飲食不化。皆裏虛而寒。此表裏虛寒之證。急宜溫脾胃補氣血。當用參、 、歸、術、木香、肉桂等藥。以助灌膿收靨。夫表虛者。以補氣為主。補血次之。里虛者。於補血之中須兼補氣。使胃氣條暢。脾氣壯實。在後必無陷伏之憂。苟能補氣。則血亦周流。送毒出盡。
98
不致凝滯。在後必無癢塌之患。凡紅紫乾滯。黑陷焦枯者。皆表熱而實。大便秘結。小便赤澀。身熱鼻乾。唇燥煩渴者。皆裏熱而實。此表裏實熱之證。急宜涼血解毒。當用紫草、紅花、連翹、鼠粘、木通、蟬蛻、荊芥。甚則芩、連之類。如表熱者。則宜清涼解表而分利次之。裡熱者。重於解毒而兼清涼。如在二三日之前。熱毒盛者。以硝、黃微下之。蓋涼血不至於干紫。解毒則免於黑陷。如表虛不補。則成外剝。裏虛不補。則成內攻。表實過補。則不結痂。裏實過補。則發癰毒。所以痘証變遷不常。若色一轉。又當變通。不可拘於一定也。
99
氣血虛實論
100
夫氣有生血之功。血無益氣之理。故氣不可虧。虧則陽位不及。而痘之圓暈之形不成。血不可盈。盈則陰乘陽位。而痘之倒 之禍立至。是以治虛證。必當補氣為先。蓋氣有神而無形。補之則易充。血有形而無神。補養難收速效。況氣陽而血陰。陰從陽。血從氣。理也。故補氣不補血。使氣盛而充。血亦隨之而盛矣。何謂氣血虛實。且如氣過熱則泡。血過熱則斑。氣不及則頂陷不起。血不及則漿毒不附。凡痘色淡白。頂不堅實。不礙手。不起脹。皆屬氣虛。宜保元湯倍黃加肉桂、丁香。人乳與酒釀同服。根窠不紅不緊束。或紅而散闊。以手摸過即轉白。毫毛豎起。枯槁不活者。皆血虛也。保元湯加芎、歸、紅花及山楂以行參、 之滯。木香以散滯氣。而血自活也。凡用黃 。當在痘出盡之後。凡用熱藥。當看毒盡解之時。更察氣血之虛實偏勝而治之。則藥無不效矣。凡補血。首尾用地黃。防滯血必用姜製。用芍藥恐酸寒伐胃。必用酒炒以抑其潤下之性。借酒力而行之達表也。
101
虛證防變論
102
初發身熱悠悠。乍熱乍涼。肌松神倦。面青 白。飲食減少。手足時冷時熱。嘔吐便溏。痘點方見。隱隱不振。淡紅皮薄。
103
三四日陸續不齊。不易長發。五六日不易成漿。少食氣餒。傷食易泄。七八日塌陷。灰白不起。
104
自汗微渴。或腹脹喘渴。泄瀉塌癢悶亂。切牙寒戰。頭溫足冷。勢所必致。皆緣氣虛之故。故治虛痘。初發不宜輕投透表之劑。即參蘇飲、人參敗毒散等亦不宜用。況升麻湯等純行升發之藥乎。
105
至於黃連、紫草。皆為切禁。惟宜保元湯為主。若氣粗皮燥無潤色者亦當忌之。只以四君子少加桔梗、川芎。補益之中略佐升提之法。俟點子出齊。重用參、 峻補其氣。助其成漿。至八九日間無他兇證。十全大補湯倍桂。塌陷灰白。腹脹泄瀉。木香散。塌癢悶亂。腹脹渴瀉喘嗽。頭溫足冷。寒戰切牙者。急進異功散。遲則不救。
106
虛證變實論
107
氣虛痘疹。調理得宜。使元氣充實。腠理堅固。脾胃強健。二便調適。仍可轉禍為祥。若補益太過。漿足之後。重用參、 。多有腹脹喘急之患。用枳殼湯。誤用五苓、木香散。多有大便秘結之患。用寬中散。便實而渴。用麥門冬湯。過用丁、桂辛熱之劑。則有咽喉腫痛。煩躁閉渴之患。用潤燥湯。蓋喘急腹脹。大便秘堅。煩渴咽痛。皆類實証。然而氣虛變實。非真實也。是病淺而用藥過深之失也。只宜斟酌。不宜疏通。若誤行疏利。則方生之氣復虛。而脫証將至矣。
108
虛證似實論
109
氣虛痘疹。或為飲食生冷。調理失宜。致傷脾胃。遂成泄瀉。津液下陷。虛火上盛。必發而為渴。元氣下陷。虛陽上壅。下氣不續。必發而為喘。夫渴與喘。實證也。起於泄瀉之後。斯為津液暴亡而渴。陰氣暴逆而喘。
110
故治渴則宜錢氏白術散。渴瀉不止。則用錢氏異功散。治喘則宜獨參湯。不應。亦用錢氏異功散。
111
大便實者。少與生脈散調之。喘渴而泄。陳氏木香散、異功散選用。若至悶亂腹脹。毒瓦斯內攻。
112
眼合自語者。此名失志。庸醫不察。謬認為實。而與耗氣之劑。速其斃也。安有實熱而渴。氣擁而喘。生於泄瀉之後哉。
113
實證似虛論
114
身發壯熱。毛直皮燥。睡臥不寧。腮紅睛赤。煩渴腹脹。便秘喘急。皆實熱證。而復見嘔吐者。
115
此熱毒在內。不得伸越。或為寒冷所搏。乳食不節。冷熱相拒。則上逆而為嘔吐。病機所謂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者是也。治當升提發散。兼辛以散之。如升麻湯加生姜、橘皮之類。吐逆勢甚者。
116
更加豬苓、澤瀉引之下行可也。又有泄瀉兼見。似乎虛證。然因熱毒鬱盛。熏炙脾胃。不得外達。
117
則毒從下陷。尋竅而出。亦當升提發散。熱毒外解。內泄自止。有食則兼消導。如枳殼、山楂之類。又復有不思飲食。似乎內虛。不知鬱熱在內。不得伸越。二便秘結。腠理阻塞。熱毒壅遏。
118
腹脹滿急。不思飲食。必然之勢。亦當升提發散。引毒達表。有熱則兼清熱。如山梔、黃連之類。
119
則熱氣有所升越。而髒腑和平。飲食自進矣。若誤用丁、桂、半夏等熱藥於嘔吐泄瀉之證。用參、、白術等補藥於腹脹不思飲食之證。立能殺人。他如龍骨、豆蔻、曲、 、縮砂。皆熱瀉之戈戟也。
120
熱証變虛論
121
血熱痘疹。只宜清涼發散。不宜峻用苦寒。過投芩、連之屬。必致內傷脾胃。外閉肌肉。脾胃傷。則飲食減而洩瀉。重則洞泄無度。遂致虛寒。肌肉閉則熱蒸之氣不行。腠理澀滯。則痘不起發。不行漿。遂成伏陷。此熱證變虛之驗。虛證既形。便從虛治。不可膠執而畏參、 、丁、桂也。六七日後見之。則木香、異功皆可應用。但中病即止。不可過劑。以招竭澤之禍也。
122
毒盛變虛論
123
毒盛壅遏。固宜升提發散。而佐以清涼。使熱毒得平而止。若發散太過。必致肌表空虛。元氣耗散。內灌清漿。或虛腫空殼。或癢塌外剝。或潰爛不收。百變皆至。而內氣亦不能自守。略傷飲食。則成泄瀉。泄瀉不止。遂變虛寒。而氣脫煩渴悶亂。寒戰切牙。無所不至矣。夫始出之時。雖為血熱壅遏。至三四日後。身反不熱。痘瘡不長。焉得不進溫和之劑。如觀桂、川芎、乾姜之類。使內氣一煖。則外氣自和。洩瀉之後。其內必虛。雖有腹脹煩渴喘急。焉得復為實熱。
124
不過內虛伏陷毒瓦斯內攻而然。故實熱之證。七八九日曾經泄瀉。皆從虛治。有木香異功證。便進木香、異功。如無冰硬之証。非泄瀉之後。切勿誤投溫劑。蓋塌陷倒 乾枯。而無冰硬泄瀉之患者。多因熱毒內攻而然。又當用百祥丸、豬尾膏等方治之。誤投溫熱。盧扁不能復圖也。
125
氣虛血熱毒盛三法治例
126
凡氣虛之證。初發身熱。手足厥冷。乍涼乍熱。精神倦怠。肌肉 白。飲食減少。睡臥安寧。
127
清便自調。此皆虛証無疑。未見點前。用保元湯加紫蘇、防風、白芷以發散之。見點後。以保元湯加川芎、桔梗以開提之。見點四五日後。仍用保元湯隨證加減處治。七八日漿足之後。宜四君子加歸、芍、山藥以調養之。大便實者。加熟地以兼補其陰。若証見虛寒。不妨加肉桂倍參、以溫補之。如見塌陷黑 。多用陳氏木香、異功收功。凡血熱之證。初發壯熱。腮紅臉赤。毛焦色枯。煩躁。渴欲飲水。日夜啼哭。睡臥不寧。好睡冷處。小便赤澀。此皆熱證無疑。未出之前。
128
升麻湯加生地、芎、歸、紅花、鼠粘、連翹。以涼血解毒。見點三四日後。熱証漸平。將欲灌漿。
129
紫草木通湯加生地、川芎、桔梗、紅花、山楂之類。八九日漿足之後。亦宜四君子加養血藥調理之。若七八日根腳紅暈不化。或紫黑乾枯。及青灰乾黑陷者。皆由血熱之故。急宜清熱涼血為主。
130
切勿誤用補氣之藥。則營血愈虛愈熱矣。惟泄瀉之後。變黑陷幹紅者。則從小劑木香、異功治之。
131
凡熱毒壅遏之證。初發身熱面赤。氣粗喘滿。腹脹煩躁。譫語狂言。睡中驚妄。二便秘澀。面浮眼脹。多啼多怒。此皆熱甚無疑。未見標時。先須升麻湯一服。隨加羌、防、荊芥、川芎、連翹、紫草、白芷、桔梗、鼠粘子。以清熱透表。至見點三日之內。諸證向寧。勢將行漿。紫草木通湯加川芎、桔梗、山楂、蟬蛻、鼠粘子之類。漿足之後。亦宜四君子加養血藥調理之。若六七日外。
132
根窠連肉通紅。或紫黑乾枯及青灰幹白陷者。此皆氣虛血燥。毒邪壅盛之故。急宜涼血解毒。兼調中氣為主。切不可輕用溫補。惟曾泄瀉。內氣暴虛而陷。則當小劑木香、異功救之。
133
汗下論
134
錢氏論痘瘡。發散利下皆不可妄。又曰。非微汗則表不解。非微下則裏不解。言表熱方熾。
135
痘點未見之先。或外感寒邪。約束腠理。痘因出不快。此當微汗之。令陰陽和。營衛通。俾痘易出。而毒易解。若原無閉塞不快而妄汗之。則成表虛癢塌斑爛之患也。如痘出時。煩熱譫語。喘脹便秘。此毒蓄於腸胃之間。當微下之。但髒腑疏通。陳 滌去。氣血和平。而毒易升發。若原無裏實壅熱而妄下之。則元氣下陷。致變灰白虛脫之證矣。張涵高曰。余治血熱毒壅便結之證。
136
每用涼膈散下之。百不失一。
137
所感輕重論
138
或問時氣之盛衰。而痘出之輕重者。何也。蓋痘之出。必假天行時氣而發。天時疫氣。有盛而有衰。人之生稟。有強而有弱。疫氣盛行。雖輕亦能變重。稟弱者當之。必致於危。厲氣已衰。
139
雖重亦能變輕。稟強者當之。益見其輕。故貧賤家兒。多歷辛苦風寒。更無濃味傷脾。即有重證。
140
亦能抵當。富貴家兒。暖衣濃味。少見風日。脾胃脆弱。不經勞苦。凡遇小疾。亦為大病。譬之陰地草木。豈能禦冰霜烈日乎。臨証之際。可不辨人之強弱貴賤。參時氣之盛衰。而為施治哉。
141
死而復蘇論
142
痘有死而複生者。非氣血相離也。乃毒火彌熾。氣血壅遏不行。故肢體俱冷而氣絕。本不終絕。雖絕必通。毒火有時而少解。則正氣漸復而蘇。嘗見痘兒氣絕。轉臥於地。良久復生者。得土氣以化毒熱。而正氣復矣。然雖氣絕而死。其心胸必溫暖。若胸冷氣絕復生者。未之有也。
143
原委
144
嘗讀炎黃扁鵲仲景書。從無痘瘡一証。相傳謂是伏波定交趾歸。中原始有此患。則知皆是炎方火毒。蒸發先天淫火毒邪而成。蓋得於有生之先。發於既生之後。或感風寒驚食。或當歲氣併臨。則蘊發為痘。今之所見者。不問何髒所主。但發熱之後。一二日間。紅點成水泡。水泡成膿泡。膿泡後結痂脫靨。總謂之痘。此則胎毒也。其或隱現於肌肉。不膿不痂。謂之癮疹。一見紅色。而後沒復現者。謂之膚疹。北人謂之瘙疹。遍身紅斑如錦紋雲霞者。謂之麻疹。吳人謂痧。
145
越人謂 。其或初發紅點。有似痘瘡。不三日而灌漿紅潤。見漿即焦者謂之水痘。南人謂赤痘。
146
以上諸証。乃脾肺蓄熱。或外感風熱。或傷寒發斑之候。不可盡歸胎毒。方書所謂痘毒之發。傳於心為斑。傳於肝為水痘。傳於肺為疹。傳於脾為痘。其沿街里巷一概出痘者。此則歲氣併臨。
147
疫癘傳染。豈可概為胎毒哉。
148
發熱
149
痘瘡將出。必先發熱。然其熱有風痰食驚變蒸之異。及時氣傳染。俱能出痘。疑似之間。即當審其所觸。隨證清理。以觀其勢。更察其耳冷尻冷足冷。中指梢冷。耳後紅絲赤縷現。呵欠噴嚏。六脈洪數。身微灑淅顫動。白睛微紅。目光如水。顴間有花紋見者。乃為真候。如溫溫微熱。乍涼乍熱。咳嗽嚏嘔。欠呵頓悶。面微紅者。此必痘稀毒少。身涼後出尤輕也。其或驟發壯熱。如火熏炙。頭面俱赤。悶亂昏眩。狂躁不定。一熱便見紅點。此必稠密毒盛。急投柴胡飲。甚則涼膈散下奪之。發熱時肢體骨節俱痛者。六淫之邪也。宜表散兼透毒之劑。發熱時遍身作癢。此表虛客冒風寒。毒不能出。
150
故癢。桂枝湯加黃 、防風、白芷、蟬蛻。發熱時惡寒。身振振動搖。此氣血弱。不能逼邪快出。
151
邪正交爭。故振。升麻湯加人參、穿山甲、桂枝、防風。發熱時腹痛攻攪躁渴。此毒勢壅遏。熱氣內蒸。急以蜜調元明粉四五錢。不下再服。甚則涼膈散。大便一利。其痛即減。瘡亦隨發。勿泥首尾不可下也。若虛寒脈弱而腹痛者。小建中加升麻。若腰脅痛者。此毒在肝腎。最為惡候。
152
急以石膏六七錢。人參一錢。茶一撮。煎好入元明粉三五錢。加生白蜜熱服。或可十全一二。若唇口上下紫黑。燥裂疼痛者。此毒攻脾髒。難治。急投犀角消毒飲。加石膏、黑參以救之。發熱時或吐或瀉。此毒邪奔越。精神不減者。為吉兆。毒瓦斯上下分洩也。若見點後。猶吐瀉不止。四苓散加枳、橘、山楂。虛者。錢氏異功散加藿香、木通。發熱時如驚者。為熱乘心包。亦是吉兆。
153
導赤散加蟬蛻、紫草。形實便秘者。瀉青丸微下之。如見點後。驚搐不止者危。發熱時切牙竄視。
154
此心經熱甚也。導赤散加黃連、赤芍。若切牙悶瞀。為肝經風熱。羌活湯加青皮、柴胡。發熱時聲音遂變者。宜清肺氣。消毒飲加連翹、桔梗。面赤。加紫草。發熱及見點時兩目紅腫者。風熱上攻也。導赤散加荊、防、蟬蛻。若熱至五六日。或腹脹喘急。便秘狂煩。痘不見點。而熱甚於背者。風寒留滯於經。羌活湯。不應。加麻黃。熱甚於腹者。實熱亢盛於里。大承氣湯。其或譫語循衣。昏睡不省者。皆毒瓦斯內攻。導赤散加連翹、犀角。使小便流利。神爽發出為吉。若大便四五日不通而譫語者。紫草承氣湯下之。昏迷累次。譫語不休者。不治。發熱二三日痘隱隱不透。壯熱譫語。喘脹便秘者。夾食感寒而發。先以升麻湯加麻黃汗之。次以大柴胡利之。發熱時小便黃赤短澀者。熱毒不透。滲入膀胱也。導赤散加荊芥、連翹、鼠粘子。自汗者。
155
邪從汗散也。不須更與升發之劑。衄血者。邪從衄解也。衄久不止。犀角地黃湯去丹皮加木通、荊芥穗。發熱時遍身皆熱。手足獨冷者。此脾胃虛弱。急宜補中益氣湯。三四服仍厥冷者難治。
156
發熱時以火照之。若皮肉裏有鮮紅成片者凶也。若遍身如蚊跡蚤斑者不治。發熱時壯熱譫語。喘脹搐搦。尋視腰背有一二點如蚊跡者。悶痘也。不治。發熱時腰痛如折。不能坐立者。折腰痘也。
157
四五日當口鼻出血而死。痘出三四日。身猶有熱者。尚欲添痘也。出盡則熱自止。若五六日後。
158
痘出盡複熱者。必有餘毒未盡。當輕劑以解其毒。不可驟遏。至八九日復發熱者。名曰煎漿。將欲收靨結痂故耳。凡痘疹發熱。不可誤認外感。過投解散之劑。則表之陽虛。不惟不能長發。且有癢塌之患。亦不可誤認內傷。過投消導。則里之陰虧。不惟不能灌漿。倒陷之禍立至矣。
159
見點
160
痘家以看法為要。初見點時。用紙捻蘸清油點照。遍觀其色。熟視其形。須以火在內。向外平照。則隱於肌肉間者。悉皆顯現。以手揩摩面頰。如紅色隨手轉白。白隨轉紅。謂之血活。生意在矣。如揩之不白。舉之不紅。是為血枯。縱疏難治。又看目睛光彩了然。口唇尖上紅活如常。
161
無燥白紫滯之色。乃為吉兆。又須知燈火之下紅。紙窗之下白。不可不審。先哲看痘有四。曰根。
162
曰窠。曰腳。曰地。根欲其活。窠欲其起。腳欲其固。地欲其寬。四者俱順。雖密無慮。近世看法。
163
但言盤頂。蓋盤即根也。頂即窠也。所謂腳地。則本乎根窠之圓混。痘點之稀密也。凡見頂起盤深。紅暈透在肉里。方是正痘。若無盤頂。紅色浮在皮膚。即是水痘。非正痘也。否則必是氣虛毒盛之故。始雖長發。後必漿清腳闊。十朝十一朝。必變癢塌而死。若根腳闊散。不成紅暈。
164
後必難於收斂。十二三朝必有變也。蓋痘疹須辨血氣之盛衰。形色之輕重。大抵形屬氣。色屬血。
165
故形色為氣血之根本。最為切要。其起先專看根腳緊束。緊束則熱聚。易長易灌。若灌漿後。專要根腳溶化。溶化則毒解。易收易脫。若發熱三四日。身涼而出。初見淡紅。
166
三四日方齊。微覺明亮。磊落如珠。大小不等。顆顆如黍米。摸之礙手。四五日間。明亮光澤。
167
根窠紅活。二三次出。頭面胸腹腰背項下稀少。大小便如常者為吉。若一熱便出。瘡多稠密者。
168
當詳視其根窠分與不分。顏色紅潤不紅潤。若其中有先起虛大色黃如金者。名賊痘。大而黑者為痘疔。若報點青色。箸頭大一塊不起凸者。此冷疔也。若根窠分。色紅潤。或一盤三四頂中有黑疔者。當以銀針挑破。口含清水。吸去穢血。用紫草膏、油胭脂。加血餘灰。真珠末填入瘡內。
169
或珍珠散並與三仙散。或犀角消毒飲加紫花地丁。以解其毒。挑後痛不止者。隔蒜灸之。若無根窠。色紫黑疔多。小弱者不治。若頭面一片光潤。如胭脂塗抹。隱隱於皮膚中者。是血澀不流。
170
氣凝不運。為痰阻滯。不得通貫也。先以升均湯大吐其痰。次以犀角地黃湯去丹皮加木通、紫草、蟬蛻、連翹。但兩顴瑣碎成攢。紅暈不分顆粒者。急投羚羊解毒湯以分之。若雖分根窠。身熱枯紫者。後必發躁。導赤散以利小便。更用涼血解毒藥。入燒人矢一錢。遲則變黑而危矣。若身不熱。只乾焦者熱也。導赤散。若雖紅活。太覺嬌嫩。此元氣不實。毒入氣分。保元湯加連翹、忍冬。若色淡皮寬者。此元氣至虛。參 內托散。若雖高起色紅。但乾燥口渴。此火盛血少。四物湯換生地加荊芥、紫草、連翹、木通。最忌參、術。若帶淫淫濕氣者。此脾胃氣弱。四君子加蒼術、荊、防、川芎。切戒黃 。若色雖光潤。捺之即破。此氣不足。大劑參內托散。或保元湯。若色如麩殼無水氣者。此氣血俱虛。急用十全大補加燒人矢治之。能變紅潤含水者可治。否則危矣。以上俱有癢塌之變。均險證也。若遍身有細如芥子者。夾疹也。有皮肉鮮紅成片者。夾斑也。皆毒火太盛。故一齊湧出。並宜化斑湯發之。熱劇勢甚。加石膏。若初見點。簇簇於皮中。不現不起者。非風寒壅遏。必氣虛不振。風寒壅遏。必煩擾色晦。羌活湯加升、葛。氣虛不振。必氣微色淡。保元湯加芎、桂。有痘出身涼而口燥渴者。此熱毒內盛。其痘必密而重。急宜內解熱毒。禁用升麻。痘初出而肢體作癢。爬搔不寧者。此風寒滯於皮膚也。解毒飲子加穿山甲。痘出隱隱不起。而發狂便悶溺澀者。此毒火鬱結於陽明也。涼膈散下之。痘本磊落。而變乾焦紫黑。厥冷脈伏者。此必飲食所傷。不能運化。致氣血凝滯。故形如死狀。但按其胸腹必熱。枳實梔子豉湯加大黃。痘出將半。遍身作痛者。此熱毒鬱滯而未盡外出也。荊防解毒飲。亦有六淫所滯而作痛者。審時令寒暄而調適之。痘出壯熱煩渴。痰喘便秘者。肺胃二經實熱壅遏也。涼膈散加前胡、枳殼。痘未出齊而煩躁壯熱色赤。用涼劑轉躁熱者。此毒得寒而凝滯也。仍用前藥。稍加辛溫之味以開發之。凡痘出未盡。毒猶在內。慎不可與大寒大熱之劑。寒則凝滯其毒。熱則轉助其火。惟宜平和疏透之品。隨表裏虛實寒熱調之。痘未出齊而痢下赤白。此血熱毒盛。兼有積滯也。黃芩湯去棗加楂、 、防風。若痘隱不振。形色淡白者。非保元湯加桂、附不救。痘出而手足搖動者。由脈不能約束其毒。熱甚生風之象也。荊防解毒飲加全蠍。痘出未齊而頭面浮腫者。風熱上攻也。解毒飲子。痘出而兩目赤腫。色見乾紅。大小便秘。睡臥不寧者。
171
此血熱毒盛不解。上攻於目也。犀角地黃湯去丹皮加連翹、黑參、牛蒡、荊芥。有未見點時。身熱和緩。見點後。身反大熱不休。煩躁昏沉便秘。或吐瀉者。逆證也。痘報形起脹時身熱。四肢冷者。後天脾胃衰弱也。蜷臥不伸者。先天腎氣本虧也。俱不可治。有初出便見水泡。二三日即頭戴白漿。不久即乾。此火毒盛劇不治。
172
若叢雜細密如蠶種。平塌如胖蠶如冷粥結面。或大者平塌。小者稠密。皮薄而軟。邪視若無。皮肉眼胞面唇先腫。則五七日出血而危。若皮膚如寒風粟起。如疹如喑。或隱或現。此不待長發。
173
當啼叫而危。若正面胸背手足腫硬。或成塊青紫。或紫如瘤狀。當黑陷破爛而危。若紅紫黑斑如蚤嚙蚊跡。灑朱點黑潑青。與皮膚一平。頭面一片如胭脂者。三五朝即危矣。
174
部位
175
痘瘡見點之時。先察部位。即可知吉凶輕重矣。痘為陽。故隨陽而先見於面。凡口鼻兩傍。
176
人中上下。腮耳年壽之間。出見者吉。若見於天庭司空印堂方廣太陽等處。俱非佳兆。大抵見點於眉以下頤以上。正中陽明部分皆吉。若見點於眉心。上至髮際太陽部分多凶。其見點於腮頰耳傍少陽部分俱險。朱濟川曰。餘初業時。亦據前論。每每不應。究心三十餘年。從正額間兩顴先見者多順。人中口鼻先見者多險。或口唇目胞。預為浮腫者。此脾胃受毒尤險。太陽頤頰腮耳先見者多逆。其不能先見於上而反於下部見者。亦元氣之不振耳。其起漿收靨亦同。凡初見點於正面吉部。相去一二寸一顆。尖細淡淡桃紅色者。必稀而輕也。若初見點於正面凶部。二三相並。
177
五六成叢。或赤或白。頂平而少神者。必密而重也。張潔古云。一發稠密如鍼頭者。情勢重也。
178
輕則表而涼其內。連翹升麻湯。然稠密之處。各有經絡部分所屬。額主心。面主胃。腹與四肢主脾。脅主肝。兩腋主肺。腰足主腎。肩背主膀胱。當隨見証治之。若面色黃。大便黑。煩躁喘渴。或腹脹者。瘀血在內也。犀角地黃湯。或磨生犀汁。但根窠分明肥滿者無妨。其頭面最要稀少勻朗。綻凸紅澤。肢體雖密。治之可生。若頭面稠密平塌。肢體雖稀。
179
未可輕議其吉。故頭額多者為蒙頭。頸項多者為鎖項。胸前多者為瞞胸。兩頰兩頤。多致成片。
180
或如塗朱。則肝盛剋脾。八九日當作瀉不食而為險候。惟四肢雖多不妨。痘出稠密。雖為險候。
181
若面痘易起易灌。目封能食者可治。若身痘雖好。面痘漿清平塌者難治。若諸處痘不起。惟面部及臀上痘有漿起綻者可治。有面痘好。惟鼻上無痘。或有痘不起綻行漿者。皆不治。四肢有痘。
182
身面無者難治。一身有痘漿足。惟面上不行漿者死。一身痘色紅活。惟面部焦枯者死。遍身痘好。
183
惟兩足膝下全無者凶。冬寒不出。胡荽酒熱洗多次。內服溫解透肌之藥加木瓜、薏苡以引之。延至五日。治無及矣。若面部漿足收靨。肢體尚不行漿。神清能食。可治。有面上左有右無。右有左無。此氣血乖離。必難漿難綻。多不可治。痘出而面半以下稠密灰白。面半以上勻朗紅潤者。補中益氣湯。若面半以上稠密灰滯。而面半以下勻朗綻澤者。名雲掩天庭。不治。痘出左半身稠密紅潤。右半身間有數點者。此毒發於陽為順。補中益氣湯。若右半身稠密。灰滯平塌。左半身間有數點者。此毒發於陰為逆。漿雖行不能收斂。九日死。痘出齊而諸處俱勻朗紅潤。而腰圍稠密灰滯作痛者。名纏腰。此毒滯於陰。不能成漿。九日死。遲則不過十一朝也。痘出齊而遍身稠密。頭面全無者。此陰毒不能升於陽位。不治。以上諸証。除不治外。俱要疏通營衛。健脾生津。使無乾枯焦黑之患。紫草消毒之味。似不可少。若熱甚者。芩、連、地骨皮。渴者。花粉、煨葛根。
184
氣虛者。參、 、木香。大便秘者。枳殼。小便澀者。木通。食少者。山楂、枳、術。癢者。白芷、蟬蛻。脹者。木香、濃朴。腹痛者。芍藥、丁香。然亦看人之大小虛實。大而實者。猶或可治。小而虛者。多不可救。諺云。樹小花多難結果。小船重載定傾危。可為善喻者矣。
185
形色
186
形乃氣之充。色乃血之華。氣旺則頂尖圓。血旺則根盤緊。形貴尖圓起發。瘡皮堅濃。若見平塌皮薄為凶。色貴光明潤澤。根窠紅活。若見慘淡昏黑為危。然形有起發而致變者。由色不明潤。
187
根不紅活故耳。若痘色光澤。根窠紅活。雖塌可治。但以紅活為貴。而又有圈紅 紅鋪紅之別。
188
圈紅者。一線淡紅。緊附根下而不散。吉兆也。 紅者。血雖似附。根腳隱隱出部。險兆也。鋪紅者。痘色與肉不分。平鋪散漫。凶兆也。根者血之暈。膿者血之腐。故六日以前。專看根窠。
189
六日以後。專看膿色。若無根窠。必不灌漿。若無膿色。必難收靨。此必然之勢也。然間有色不明潤而根腳好者。仍得收功。以根為痘之本也。若根腳不圓。顏色雖好。須防七朝有變。不可以色好而轉許無事也。有初出色白不紅活。若尖圓易起。分顆潤澤者。此氣血未會。至三四日色轉紅活。不宜妄補。反生變端。若色白枯燥。稠密腳散。目微紅。唇腫燥。熱劇無神。二便秘澀。或作吐瀉。此火盛無血。多致內攻。死在五六日間矣。王肯堂曰。痘疹之中。惟黑者最難識。若初出時。隱隱有黑點見於頭面。自三四朝至六七朝。黑色如故。不見紅色。形如圓珠而有光澤。行漿充滿。漸漸黃赤者。名曰黑痘。今人皆以變黑歸腎者。指為腎經之痘。不知血熱毒盛之痘。初必乾紅青紫。至六七日後倒 變黑。與初出便見黑潤不同。與一熱腰下便見黑點如蚤咬者迥異。
190
此腎氣充實之黑。豈可與尋常痘疹同例而論哉。
191
起脹
192
痘瘡既出之後。二三日間足心齊見。漸漸長發。肥潤光澤。面目漸腫。灌漿為吉。若三四日內隱於肌膚不長發者。此元氣虛也。快斑湯、透肌散催之。色不紅活。紫草快斑湯。若身面俱起。
193
手足四肢不能長發者。桂桂湯加防風、黃 。若見吐瀉口渴。手足指清而不長發者。此內虛寒也。
194
陳氏木香散。並雞冠血和酒釀灌之。外以胡荽酒微噴衣被。若四五日雖見長起。顏色淡白陷頂者。
195
此氣虛也。參 內托散加糯米。雖不白亦不紅活。陷頂者。此血虛也。四物湯合保元。若色赤而兼癢者。血虛有熱也。四物湯換生地加犀角、連翹。若氣虛有熱。保元湯加連翹、木通、桔梗、忍冬。若痘頂色白。連肉紅腫。而痘反不腫。口燥唇焦者。九日死。急以化毒湯加生地、川芎。
196
調二寶散救之。若色紅根散不長發者。此血熱而氣不相根據。大鼠粘子湯加紫草。若色雖紅而焦。
197
口乾不起發。紫草飲加紅花、酒芩、連翹、芍藥。若大便秘結。內有實熱不發者。消毒飲加犀角。
198
或四聖散加枳殼、黃芩、山楂、穿山甲。若大便利。口渴不發者。此內虛熱。七味白術散。若自利不渴者。此內虛寒。理中湯加木香。若出遲而小便澀滯。咳嗽有痰。生聖散。起遲而小便赤澀。
199
四聖散去黃 加連翹、升麻。虛則紫草木通湯。若夏月暑氣熏炙。煩渴不發。四苓散加門冬、竹葉。冬月冷氣所侵。寒凜不發者。陳氏木香散。寒顫渴瀉。飲沸湯口不知熱。陳氏異功散。作渴。
200
飲冰水口不知寒。實則四順飲。虛則地黃丸。手足不冷。飲湯溫和者。錢氏異功散。若鼻塞聲重。
201
咳嗽不發者。此風寒所侵。人參敗毒散加荊、防。若血氣虛弱。偶為外穢所觸。伏陷不發。內服參內托散。外燒胡荽、乳香辟之。觸犯風寒邪穢。黑陷不起。奪命丹。至如長發之際頭面多者。自然腫脹目閉。然不要目胞光亮。若應腫閉不腫閉。此毒鬱於內。不得起越。急用托裏快斑湯。腫者吉。
202
否者凶。腫後忽然平塌目開。此為氣泄。急用參 內托散加穿山甲、糯米。漿滿後無別變証而不回者。參 內托散加白芍、連翹。復腫吉。否者凶。又有頭面太多。將起發時頭先腫大者。此天行大頭病。急宜羌活救苦湯。解者吉。否者凶。此證易腫易消。六七日變為癢塌。嗆水錯喉。聲啞痰喘倒陷。百無一生矣。若六七日不起發。顏色不正。雖能灌漿。亦難保十一二朝之變也。痘不起發。皮粗色晦而隱於肉下者。此脾肺俱虛也。須防七日之變。八日之喘。陳文宿云。痘瘡出不快。誤言毒瓦斯壅盛。用藥宣利解散。致髒腑受冷。營衛澀滯。則氣不能充貫。其瘡不起發。不光澤。不充滿。不結實。不能成痂。多致癢塌煩躁喘渴而死。翁仲仁云。起脹發頂雖起。而四圍淡白枯澀者。屬血虛。有四圍雖收。起暈而頂陷者。屬氣虛。頂陷色白。氣血俱虛。保元湯加芎、歸、肉桂之類。起脹時痘上有小孔而色淡者。此腠理不密。元氣開泄也。保元湯加桂。若色黑者。
203
為火毒熾盛。又當涼血解毒。痘起其孔自密。海藏云。痘瘡身後出不快者。足太陽經也。身前出不快者。足陽明經也身側出不快者。足少陽經也。若便利調和而出不快者。熱在表也。又有上中下三部。先上部。次中部。後下部。出齊自愈。又有作三次出者。錢氏云。三日不快不出。用消毒之藥仍不出。脈平靜者本稀也。不必服藥。大凡五六日間。當解毒補托。七八日間。毒瓦斯不能盍出而反入於內。必用藥祛出之。此大法也。
204
灌漿
205
痘瘡出齊長足。至六七日紅潤灌漿。九日十一日收靨為吉。蓋成實之令。肺金用事。然必藉脾胃強。則氣血充實。中陷者盡起。頂平者盡峻。飽滿光榮。先長者。先作漿。次長者。次作漿。循循有序為順。若脾胃弱。則氣衰微。不能助痘成漿為險。若脾胃損。則氣血澆漓。不能灌汁。必喘脹悶亂。癢塌倒 。
206
嘔噦泄瀉為逆。其或唇上有痘先黃者。此毒攻 。當十一二日不食而危。若稠密焦紫。不起頂者。
207
此血熱毒盛。當視其人皮之濃薄。濃者化毒湯加連翹、黑參。若皮薄如水泡者。雖灌不滿。必有癢塌黑陷之變。若頭面稠密。身上稀少。色白不能起頂灌漿者。此血氣虛少。參 內托散。藥力在上。先頭面漿滿。四肢不灌。前藥加糯米、芍藥。以牛膝下引至足。若五六日漿雖灌。而不稠濃。不圓滿。或陷頂者。此為氣弱不能統血。保元湯合四物加觀桂。若雖飽滿。色見 白者。此氣盛血弱也。四物湯加木香、糯米。若六七日內灌漿不滿。中有不灌者。此氣血不和。必變虛寒癢塌。保元湯加芎、歸、芍藥、白芷、糯米。若雖兒長滿。摸則皮皺。此血虛而氣不相根據。必難收靨。參 內托散加糯米。若氣虛之證。用內托補藥。暫起灌漿。不滿而復平塌者。更用大劑保元湯加芎、歸、木香、升、桂、糯米。痘養漿時。漿不易充。而色淡白。食少便溏。此氣虛也。
208
保元湯加當歸、肉桂。若根赤煩渴便秘者。此血熱也。犀角地黃湯。誤用參、 托漿而熱愈甚者。
209
四順清涼飲。養漿時幹空無水。此氣虛伏陷也。若人事清爽。飲食如常。痘無損處。補中益氣湯。
210
若喘脹噦瀉。煩悶外剝者不治。痘本稠密色淡。養漿時昏睡妄言者。此血虛神無所根據也。保元湯加棗仁、茯神、歸、地、門冬。養漿時喜笑不止者。此心包熱甚也。保元湯加人中黃、黃連。養漿時嘔噦不止。而漿不充者。土敗木侮。不治之証也。灌漿時痘色朗綻。而兩臂腫痛如瓜者。此手三陽氣虛而毒凝滯不散也。保元湯加桂枝、羌、防、當歸、忍冬、犀角、連翹。養漿時能食便溏。諸痘俱灌。惟正面平塌無漿。此足陽明氣虛也。保元湯加觀桂、芍藥。有灌漿時忽然倒 。
211
或血熱毒盛。不能起長。伏陷喘脹便秘。諸藥不效者。攻毒湯。有漿雖灌。而清稀不能充滿者。後來必有餘毒。能食便堅者。用嫩黃雌雞。入黃 一兩煮汁。少和酒釀飲之。若漿清頂不足。而不犯條款。自能飲食者。當發痘毒。方可收功。若有變。及不能飲食者必危。以上諸證。年大能食者。十全五六。年小不能食者難治。漿雖灌而色太紅。根腳散者。此血熱未解。
212
九朝十一朝內必發癢。急宜化毒湯去升麻加芎、歸、白芷、連翹、忍冬。勿令抓破。如破處鮮血淋漓。則氣血流通。外用陳年屋茅研細摻之。或以松花掩之。若因發癢而擦破清水無血。必無生理。破後隨灌隨幹。痂色青白。堆垛如雞矢者。終必切牙寒顫。發渴作喘。二十日外必危。但抓破處如剝光魚皮湯火泡者不治。若八九朝灌漿之時。身發壯熱。渴欲飲水者。此瘡多毒盛。表裏氣血俱虛之故。加味四聖散去木香加歸、芍。亦有漿半足而熱甚。煩渴引飲不已。此津液外布而肺胃枯涸也。大劑保元湯合生脈散頻進。漿滿而渴自止也。若壯熱頰渴。舌乾唇裂。痘色干紫者。
213
血熱毒盛。或重裘暖炕所致。不可誤與前藥。犀角地黃湯去丹皮加芩、連。若行漿時。感冒風寒痰喘者難治。略與疏散。不效者死。痘漿充而腹滿泄瀉。此停食所致。保和丸消導之。若灌漿時痛不止者。氣滯也。保元湯加山楂、木香以行其滯。則痛自止。有塌癢不止者。此血熱也。四聖散加生地黃、乾首烏以涼其血。其癢自止。若漿足而癢不妨。若灌漿之時。十朝之外。身體倦怠。
214
煩悶嗜臥。口有氣息。此必胃中蘊熱。喉舌生瘡之故。急用黃連解毒湯。或消毒飲加防風。遲則瘡雖收靨脫痂。延至二十日外。牙齦蟲蝕出血而成牙宣。呼吸息出而成息露。或為走馬硼砂狐惑齒落唇爛。為不治矣。
215
收靨
216
痘瘡至八九朝至十一二朝。灌漿滿足。膿汁漸幹。先從人中上下口鼻兩邊。收至項下額上。
217
遍身手足一齊俱收。痂濃色黑。漸漸脫落。飲食便溺如常為吉。若額上先收者。孤陽不生。腳上先收者。獨陰不長。為大逆兆。若漿不稠濃。頂未滿足。面腫忽退。目閉忽開。瘡腳放潤。色白乾皺。痂薄如紙。此津液枯竭。血少毒存。急用四君子湯加麥冬、牛蒡、荊芥、連翹救之。今人每見此證。認作結痂無事。致成不救者多矣。或有將靨之時。熱不止而脈滑數者。痘未盡也。托裏快斑湯發之。服後復出贈痘。其熱自除。有將靨時。痘內復出贈痘者吉。若漿足難靨。色轉黑者凶。亦有能食神清者可治。有收靨時。咳嗽咽喉不利者。此肺胃餘火不清也。桔梗湯加牛蒡、連翹、黑參。痘漿清而忽然乾黑。謂之倒靨。若漿足而次第收靨。痂濃色蒼。忽然喘急腹脹者。
218
此傷食所致。保和丸消導之。若收靨如期而身熱喘逆者。此客冒風寒也。當隨輕重以汗之。其或當靨之時。身熱悶亂不寧。哽氣腹脹泄瀉寒顫切牙。急用錢氏異功散加木香、當歸。助其收靨。
219
若目開腫退。色白不收。反腹脹燥渴。悶亂哽氣者。此必曾經泄瀉。或過用涼藥。脾胃虧損所致。
220
陳氏木香散。否則倒靨而危矣。薛氏云。若手足並冷。屬脾胃虛寒。陳氏異功散。手足微冷。屬脾胃虛弱。錢氏異功散加木香。若手足熱。大便秘。作渴引飲。屬脾胃實熱。四順清涼飲。救其陰以抑其陽。又有當靨之時。潰爛淋漓者。毒當發而發散遲。則毒蓄肌肉。未當發散而發散早。
221
則毒邪暴出。肌肉虧損。熏灼腐爛。甚至內氣併虛。滑洩自利。悶亂呻吟而死。急用陳氏木香散。
222
或錢氏白術散治裏。豆蔻丸以止瀉。外以白螺散。或牆上敗草為末摻之。或用黃牛糞燒存性。入麝少許摻之。或蠶繭燒灰。加枯礬少許摻之。或用蕎麥面、豬膽調塗爛處。並用蕎麥面襯身下以收其毒。夏月盛暑。用芒硝、豬膽汁調塗。若手臂臀胯之間。久著床席。展擦破損。急難成痂。
223
或破爛成片。焦乾黧黑。如火燒湯潑。亦難治也。又或當靨之時。發熱惡寒。身疼面青。瘡不收靨者。此必風寒侵襲。故發身疼。桂枝湯加荊、防、淡豉。虛則參蘇飲。如或夏月居處過熱。熱與毒相凝而痛。益元散加枳、橘、連翹、白芍。痛去熱退。瘡自靨矣。倘痘疔失於挑拔。收靨時作痛。急宜挑治以泄其毒。又或頂破膿出。結聚如碎松香者。此因多用溫補之藥。邪氣得補。反傷正氣。急磨生犀水飲之。及益元散利小便。當歸丸導大便。自然收靨。亦有漿雖灌而未得滿足。不能收靨者。犀角消毒飲解散其毒。方得收靨。又有曾用涼解之藥及飲冷水。致腹中滑泄。氣短體倦而不靨者。以胃苓湯和胃安脾。亦能收靨。其或瘡頭有孔。膿水流出。或清水無膿。卒然自破。水出乾黑。是名漏瘡。不治。又有遲延日久。
224
潰爛淋漓。皮脫腥臭。若先曾成膿而後潰爛。能飲食。無他證者。當和脾胃。避風寒。多用乾黃土末摻之。自能平複。若先未成膿而潰爛者。不治。又有先因皮薄破損。多用補藥。重復灌漿而發熱不靨者。此正氣得補。驅邪為膿。然正氣終為邪克。不能逼邪成痂。十全大補湯。又有雖重灌漿。膿血浸淫面目。加味消毒飲。更加犀角多服。若元氣本實可愈。如或膿血不止。變成疳蝕難治也。又有結痂乾濃。忽然戰慄。乾噦煩渴者。此正氣將複。不能禁持之故。生脈散。又遍身俱收。惟頭與足不收者。此氣血不調。四物湯去地黃加升麻、牛膝、牛蒡、紅花、荊芥。陳文宿云。痘瘡收靨之後。渾身壯熱。經日不除。別無他證。柴胡、麥冬、人參、甘草、黑參、膽草主之。翁仲仁云。痘瘡灌漿已滿。熱毒已解。至收靨時。有數日不焦者。只看痘色如初。此亦無妨。
225
乃表虛不能收斂之故。八珍湯加木通、牛蒡。補脾利水。痘自靨矣。朱濟川曰。表虛則易出而難靨。表實則難出而易靨。於此可見其表裏虛實矣。
226
脫痂
227
痘瘡灌漿滿足。乾靨結痂。數日之間脫盡。疤色紅潤如桃花色者為吉。若痂濃色蒼。當落不落。乃火盛之故。宜清餘熱。或有半月二旬。痂皮粘著不脫。此名丁疤。或脫去痂薄。疤痕凹陷。
228
乾枯色白。或潮熱發癢者。皆表虛無力收斂。發表太過所致。人參固肌湯。痂 半粘半脫。疤色紅紫。 腫癢痛。重復作膿者。此名翻疤。為風熱餘毒。急宜涼血。犀角地黃湯。若發癢剝去痂皮。或出血。或無血。仍復灌漿如瘡疥者。此血熱氣虛。十全大補湯去桂加紅花、紫草、牛蒡子。
229
不愈。名疳蝕瘡。出血不收者。名陽瘡。俱危。痂落不光。淡白全無血色。疤平不滿者。名蓑衣痘。元氣虛寒之故。當大補脾胃。補中益氣湯加桂。若痂不落。反見昏沉不省人事者。此脾胃虛也。歸脾湯。若抓破被風侵襲作痛。屢愈屢破。為血風瘡。雖多用養血消毒之劑。亦難速效。若結痂乾燥。深入肌肉不落。即以真酥或蜜水潤之。遲延日久。則成瘢痕矣。脫後疤痕凸起。紫赤作痛者。餘毒不解也。解毒防風湯。瘢下濕者。密陀僧、滑石、白芷為散。乾則蜜水調敷。濕則乾摻。須避風日。可免瘢痕也。痘收靨乾黑。粘著皮肉不脫。而身熱煩渴。夜臥不寧者。熱毒不化也。犀角地黃湯加連翹、牛蒡。若妄言譫語。四物湯合生脈散加棗仁。若痂薄如麩。昏睡少食者。此脾胃虛也。大劑保元湯補中益氣。並加穿山甲。預防發癰之患。有收靨後。身熱咳嗽。聲啞吐痰而衄者。此毒火乘金。越出上竅也。犀角地黃湯加芩、連、門冬、牛蒡子。有脫痂後自汗不止。疤痕色淡而手足清者。氣虛也。十全大補湯。若身熱手足自汗不止而疤痕紫赤者。胃中餘熱傍達四末也。犀角地黃湯。夏暑。人參白虎湯。脫痂後能食便秘。身熱口渴者。此胃中積熱上蒸。須防口疳齒之患。清胃散。有脫痂後午後潮熱臉赤。煩悶錯語昏沉者。此火從虛發也。保元湯加歸、芍。有收靨後復發斑疹紫色者。此余毒熾盛也。犀角地黃湯加荊、防、連翹、牛蒡、人中黃。若服藥後反加溏瀉。或喘脹者不治。凡痘疤色白。急當調補中氣為主。若服藥而漸紅活為吉。色不轉者危。
230
雖二三年後。多患瀉痢而死。若妄投攻伐。禍在反掌。
231
陷伏
232
發生聚散而彰於外者。陽之德也。灌溉滋潤而守於內者。陰之德也。陰不足則陽不長。而枯萎之變出焉。陽不足則陰不生。而陷伏之變出焉。痘瘡正當長發灌漿之時。平塌不起。謂之伏。
233
出而複沒。謂之陷。有紫黑白三者不同。虛實寒熱之異。今人乃謂變黑歸腎。欲用錢氏宣風散、百祥丸下之。不知牽牛、大戟。峻利之藥。有傷元氣。非質堅便實者。不可輕用。大抵血熱之證。
234
初必深紅。失於解散。必變紫變黑。甚至乾焦。自然之理。治者當於乾紅之時。急用解毒涼血。
235
頂雖平陷。斷不可以氣虛例治。而用參、 補劑。則氣盛而血愈涸矣。丹溪曰。瘡乾宜退火。只用輕劑。荊、防、牛蒡之類。若其人能食便秘溺赤者。當用解毒防風湯發散其毒。有黑疔。挑出惡血。內服犀角消毒飲。外以珍珠散塗之。觸犯寒邪。肌表固閉。毒瓦斯伏而不發。致黑陷者。神應奪命丹發之。熱毒內攻。神昏悶亂。寒戰切牙而黑陷者。神授散救之。便秘氣實。四順清涼飲。
236
小便不利。導赤散。減食氣弱。加味四聖散。兼扶脾以勝腎水自愈。閻孝忠不達錢氏本意。妄言黑陷為寒。及云斑瘡終始不可服涼瀉之藥。後人因之。反致熱甚黑陷而死者多矣。觀斑瘡之陷者。
237
無不腹滿喘急。小便赤澀不通。豈非熱極所致耶。間有胃氣虛寒而陷伏不起。則用至寶丹。毒邪傷胃。無價散。毒邪竄入腎經。
238
人牙散。毒邪伏於心腎。珍珠人牙散。但人牙發痘最猛。用之不當。則有痘頂迸裂之虞。不可不慎。若因虛熱毒盛而陷。急用桑蟲漿、地龍酒、雞冠血等方選用。蓋氣虛白陷。用桑蟲。血熱黑陷。用地龍。瘡干紫陷。用雞冠血。不可混也。朱濟川曰。毒壅心肺二經。用雞冠血以發之。毒壅脾經。用桑蟲漿以酵之。毒壅肝經。用紫草茸以松之。毒壅腎經。用人牙散以攻之。毒滯經絡。
239
用穿山甲以透之。葉子蕃云。毒壅於肺。則用桑蟲。毒壅於肝。則用雞冠血。毒壅脾胃。則用地龍。毒壅心腎。無藥可治。惟寒閉毒邪於腎。則用人牙。與濟川稍異。古方牛李膏、宣風散、棗變百祥丸、獨聖散、周天散。皆治毒盛黑陷之藥。咸可取用。如外觸穢氣。當用胡荽酒噴其衣被。
240
並燒紅棗、乳香辟之。若瘙癢者。茵陳蒿為末。棗膏和。曬乾燒煙熏之。在大江以北。則用水楊湯浴之。凡見灰白陷者。此必不能食乳。或先因吐瀉。脾胃虛弱。毒匿不起。而變虛寒白陷者。
241
白花蛇散最捷。蓋氣虛則為癢為陷。血熱則為痛為燥。痘色白者。必至於灰慘。灰慘者。必至於癢塌。此皆氣虛而不能起脹。血虛而不能華色也。參 內托散加歸、芍。使血活氣行。白者可變為紅矣。若虛寒甚者。陳氏異功散加養血藥救之。若單行補氣。則氣燥血虛。必致發癢抓破灰慘倒塌。為不治矣。
242
243
痘瘡能根據期灌漿結痂如螺靨為吉。若膿未滿足。忽然乾靨。或膿成之後。不痂破爛。或收靨之時。洩瀉膿血。或空泡乾枯。或發熱昏憒。或切牙寒戰。或手足並冷。飲沸湯而不知熱。是名倒。由中氣不足。毒從內入之故。宜參 內托散、補中益氣湯、保元湯選用。使破者重復灌漿。
244
無處更出贈痘。則正氣得補。複祛出毒邪也。若服補藥不出贈痘。破處不復腫灌。更下膿血者不治。若將靨之時忽然黑 。或漿未充而忽然收靨。或漿雖充而一齊結乾紫。此氣虛血熱。因火迫而收之太速也。犀角地黃湯加紫草茸。或四聖散加人參、當歸。然其形証。又當推辨。如身痛四肢微厥。瘡色青紫者。此則外感寒邪。腠理閉拒而倒 。人參敗毒散。并用胡荽酒噴之。忽然倒 而心神不寧者。豬尾膏。若心煩狂躁。譫語便秘。口渴飲水能食者。此則外觸穢氣而倒 。內服奪命丹。外燒熏穢散闢之。屍氣所觸而 。辟穢香解之。有漿未滿足。忽然目眶深陷。乃氣脫倒陷。若作昏沉痰喘者死。丹溪云。痘瘡倒 。因真陽虛而毒瓦斯不能出者。保元湯加紫草之類。若將成就之際。卻淡色者屬血虛。芎、歸之類。或加紅花、紫草。
245
屬熱。升麻、芩、連、桔梗之類。甚者用犀角。薛氏云。若熱毒方出。忽被風寒閉塞肌竅。血脈不行。身體作痛。或四肢微厥。斑點不長。或變青紫黑色者。此為倒 。若胃氣虛弱。不能補接營衛。出而復沒者。謂之陷伏。誤用解毒之藥。必致陷塌。若喜熱飲食。手足並冷者。乃脾胃虛弱之證。宜用辛熱之劑補之。喜冷凍飲料食。手足並熱。乃陽氣壯熱之証。宜用苦寒之劑瀉之。外感風寒者溫散之。毒瓦斯入腹者分利之。陽氣虛者溫補之。外寒觸犯者熏解之陳文宿用異功散。以預保脾胃於未敗之先。實發前人之未發。開萬世之蒙 也。
246
夾斑
247
痘瘡夾斑疹而發。是髒腑熱毒交盛。故一齊湧出。予嘗洗心體會痘證。但有夾麻。而夾斑之說未果。斑乃傷寒之熱毒內蘊而發。安有與痘齊出之理。即前見點例中所言。皮肉鮮紅成片者為夾斑。實麻疹也。細如芥子者為夾疹。則癮疹也。然斑則多見於胸腹肢體。頭面絕少。於此可以明辨。而舉世通謂夾斑。若一齊眾楚。
248
大不合時矣。觀先輩治例。首推升麻葛根湯。先散表邪。俟斑退痘起。然後隨證施治。遍考方書。
249
無不皆然。張涵高曰。斑痘齊出。方書俱言先撤斑熱。往往痘隨斑陷。惟發其痘。則熱聚於痘。
250
痘起其斑自退。兩說似乎相左。其實並行不悖。當知斑痘齊發。總由熱毒勢盛。絕無挾虛之候。
251
得其旨。則撤斑無非清涼化毒。起痘亦無非清涼化毒。化斑湯一方隨証加增。允為斑痘夾出之金。如斑色紫赤。加大劑石膏以化之。大便秘結。稍加大黃以利之。設不知此。而誤認真斑。專事寒涼。則痘隨斑陷。若不化斑。專力升發。則斑隨痘起。叢雜不分頭粒。兩難分解也。黃五芝云。風寒夾斑。當先表散。則痘自起。大便秘者。宜速下之。大便利者。涼血透肌解毒為主。次言先痘後麻者輕。麻出以分痘之勢也。先麻後痘者重。麻發於肺。表氣先虛。失其起灌之力也。
252
麻痘齊出者險。兩毒並發。但看麻之形色。痘之稀密。斟酌而為處治。若斑見紫黑。痘見漿清。
253
證見喘急。皆不可治。大抵斑痘齊發。總由熱毒勢盛。不可誤用參、 。若元氣本虛。痘色淡白。
254
小劑保元亦不禁也。如六七日內。熱毒未盡。而誤與之。必身複壯熱。痰喘不食而死。否則癰毒口疳目疾之害。所不免焉。
255
板黃
256
痘瘡根窠薄劣。漿汁板滯不活。而枯黃色晦者曰板黃。若方廣天庭板黃而餘者潤活。癰毒必結於腦項。若腮臉板黃而四肢潤美。癰毒必發於肩阜。若肚腹板黃。癰毒必發於曲池三里。若背脊板黃。癰毒必結於兩軸尻骨。如遍身板黃。頸項前後板黃。頭面板黃。眼眶唇上板黃。兩脅莖囊板黃。皆死證也。愚按板黃皆由胃熱能食。食滯蘊積於中。
257
胃氣不得宣通而致。非痘之根氣本然也。治者能達斯意。急與苦寒消導。大便秘者當微利之。熱滯去而內外宣通。烏有癰毒之患哉。
258
259
聞人規云。痘瘡 赤。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或結癰毒。身痘破裂出血。乃內火熾盛失於解利。急用犀角地黃、小柴胡加生地黃、及四順飲之類。薛氏云。若心脾熱甚。犀角地黃湯。心肝熱甚。小柴胡加生地黃。若大便不通。先用四順飲。次用犀角地黃湯。若色赤 痛。二便不通。
260
急用活命飲加硝、黃。若色赤 痛。惡寒發熱。活命飲加麻黃。若因乳母怒火。加味逍遙散。
261
斑爛
262
聞人規云。痘瘡斑爛之證。因當發散而不發散。則毒瓦斯閉塞。以致喘促悶亂。不當發散而誤發散。則毒隨陽氣暴出於外。遍身皮肉潰爛。治宜調脾胃。進飲食。大便調和。脾胃健旺。毒瓦斯自解。而無目赤咽痛吐衄等證。若發表過甚。大便自利。急用理中丸。豆蔻丸以救其里。亦有痘瘡如蚊所嚙。面色黑。乃危證也。若小便秘結煩躁。導赤散加山梔、犀角、赤芍。自利不食者。
263
不可用。蓋毒發於表而妄汗之。腠理開泄。營衛益虛。轉增斑爛。由是風邪乘虛變証者有之。若毒蘊於里而妄下之。則內氣益虛。毒不能出。而反入焉。由是土不勝水。變黑歸腎。身體振寒。
264
兩耳尻冷。眼合腹脹。其瘡黑陷。十無一生。醫者審之。
265
飲食
266
痘瘡既出。全藉脾胃安和。進納飲食。則易漿易靨。自四五日以至痂落之後。飲食不減。二便如常。雖不起發不紅綻。或陷塌。用藥得宜。可保無虞。若乳食減少。兼之洩瀉。則元氣日衰。
267
雖無前証。日後必至有變。藥亦難效。豈能保其無事哉。若胸前稠密。毒瓦斯傷脾減食者。消毒飲加黃芩、山楂、紫草、人參。有傷食腹脹不食者。枳術丸。有痘出太多。中氣暴虛不食者。四君子加糯米。有痘已痂起而不能食。身無熱者。調補脾胃為主。凡四五日前不食而便秘者。此毒盛於里。猶為可治。至六七日後。反不能食。則變証百出。縱藥何益。有稟受壯實而發於五歲之外者。又不可一例而論也。又有痘起之後。能食易饑者。此胃大熱。不久而變生焉。大便秘者。四順飲加連翹、牛蒡微利之。不秘者。芍藥湯加茯苓、木通、牛蒡子以和之。又有飢欲食而不能者。必喉舌有痘。難於吞嚼也。
268
吐瀉
269
凡痘疹發熱。有嘔吐者。有洩瀉者。有吐利兼作者。有乾嘔而噦者。有不食者。皆毒火所致。不可驟止。吐利中有疏通之義。治宜平和疏透。引毒達表。則吐瀉自止。如不止。兼調脾胃。
270
如乾嘔而噦。為胃虛火逆最危之兆。宜橘皮茱連散。以安胃氣清火毒。有不嗜食者。此脾受熱毒。當升提發散。俾毒得外出。飲食自進。若誤認嘔吐泄瀉不食為里寒而用丁、桂、姜、附。轉增煩劇也。誤認嘔吐泄瀉不食為里虛而用參、 、苓、術。反增壅遏也。
271
此專為痘疹初出未透者而言。若漿正行時而吐利不食者。乃脾胃虛弱。多有內虛倒 喘脹之患。
272
凡長發起頂灌漿時。泄瀉俱為險候。急用白術、茯苓以滲泄健脾。人參、黃 以助元托里。訶子肉果以止瀉。佐以升提之藥。使無壅遏之患。若不升發。難免倒 之虞。如見心煩乾嘔而噦。此髒敗毒攻。最為凶候。二陳加黃連、木通、燈心、竹葉。夏月。四苓散以利小便。利而不通者危。至如泄瀉而手足熱面赤者。熱也。弱者。白術散加竹葉、陳皮。強者。瀉黃散。若下午瀉甚。
273
上午瀉稀。此傷食。平胃散加山楂、麥芽。厥冷。加乾姜。或益黃散補之。瀉利而嘔逆厥冷。理中湯加木香。上午瀉甚。下午不瀉者。脾虛也。朝用白術散。夕用豆蔻丸。瀉出腥臭穢滯者。腸胃熱也。葛根黃芩黃連湯。瀉而失氣者。氣下泄也。白術散加升麻、防風提之。若受寒邪。或食冷物。而泄瀉清冷。痘色灰白頂陷。或手足厥而寒顫切牙者。陳氏木香散、異功散。瘡雖正而吐瀉。或下血。俱為逆候。若但吐不瀉。無痰。益黃散。有痰。二陳湯。吐而身熱煩渴。腹滿氣促。
274
大小便澀而赤者。當利小便。若先吐而後出痘。足蜷不伸。聲啞熱蒸者。雖有清漿不治。陳文宿云。痘瘡瀉水穀。或白色。或淡黃者。陳氏木香散送豆蔻丸。不愈。異功散救之。
275
腹痛
276
痘瘡腹痛者。皆毒鬱三陰。如腹痛面青手足冷。此脾胃虛寒。理中湯、益黃散選用。若腹痛痞滿氣滯。手足厥逆。而大便不通者。此毒壅不透也。桂枝大黃湯。合表裏而開泄之。若腹痛面赤作渴手足熱。此脾胃實熱。消毒飲加山楂、枳殼、黃芩、木通。若氣粗身發顫動而痛。口臭唇舌白胎者。此毒攻髒腑。腸胃內潰。不治。樓全善云。腹痛多是熱毒為患。當臨證消息之。薛氏云。若痘未出而發熱煩躁。作渴飲冷。大便堅實而痛。此熱毒壅滯也。急調元明粉通利之。若痘不出而煩熱。渴不能飲冷。大便不實。此元氣虛也。白術散溫補之。若噯腐吞酸。大便穢臭。乳食停滯也。保和丸消導之。凡腹痛作渴飲冷。手足並熱者。屬實熱。若作渴飲湯。手足並冷者。屬虛寒也。翁仲仁云。痘疹腹痛。當升發以解利痘毒。兼分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則痛隨利減。俗醫恆用濃朴以行滯氣。不行升發解利者。非其治矣。亦有乳食停滯而腹脹痛者。當於升發解利藥中加消導之劑。兼審所傷何物而為之清理。又有數日不大便者。大便行而痛自止。亦未可驟用硝、黃也。然有實邪固結。按之硬滿而痛。又須峻攻。不可膠於上說耳。
277
腹脹
278
痘出腹脹。皆毒鬱腸胃所致。若胃中伏熱。心氣不降。小便赤澀而腹脹者。導赤散加滑石、紫草。若痘干紫而腹脹。不大便者。為血熱毒盛。紫草承氣湯。若瘀血在裏。面黃煩躁。小便利。大便黑。犀角地黃湯加穿山甲。若氣促體倦。大便利。小便秘。手足冷者。脾虛也。五苓散加木通、木香。若腹脹腸鳴。氣喘厥逆。瘡白躁渴者。急用陳氏木香散救之。遲則陷伏難治矣。若語便秘。躁渴瘡紫焦者。此內實熱。小承氣湯。若長發時。倒 腹脹者。不治。
279
腰痛
280
經曰。腰者腎之府。痘瘡見腰痛。或痛連背脊。轉側不能。皆因腎郭空虛。邪火亢盛。真陰不能勝邪之故。急宜四順清涼飲。救熱存陰為務。若痘未出而驟熱腰痛。面色紫赤。痘必乾枯紫黑。此腎髒火毒盛劇。急用百祥丸。或水調元明粉以下奪其勢。後用消毒飲加防風、紫草、連翹、木通。若腰下見紫黑成片如蚤嚙者。不出七朝必死。
281
二便秘澀
282
痘疹要小便清而長。大便疏而潤。謂之裏氣和。一有艱阻。則毒邪內蓄。腸胃壅遏不能傳化。便宜清解。得大便通。溺自利矣。三黃丸、四順飲、前胡枳殼湯之類。此專為痘始發時而言。
283
若痘正養漿時而二便秘者。宜審虛實治之。中病即止。不可過劑。若飲食如常。二便如昔。內證平和。不可溫補。亦不可妄施攻擊也。
284
大便秘
285
痘瘡出後。灌漿之時。雖要大府堅實為順。若痘出五六日不大便。此毒火內乘。津液外耗。
286
腸胃乾枯而秘也。四順飲。若色白少神不食。嘔吐清水者。虛秘也。錢氏異功散加歸、芍。若血熱口乾。煩躁便秘。四順飲加紫草。使其便利二三度。熱毒自解。煩躁自寧。若有風寒。先宜解散。然後可下。若不先解。恐表邪乘虛入里。痘反伏而不發。發亦不齊。遂成塌陷焦枯。勢所必至。如六七日灌膿之時。壯熱脈盛而大便不通。加味消毒飲。及蜜煎導以潤下之。否則腹脹喘滿矣。有過利小便。津液內耗而秘者。生脈散加當歸。又氣血俱化成漿。而四五日不大便者。只宜清涼活血。漿足自行。
287
不須治之。薛氏云。痘疹大便不通。當分辨虛實。以手足冷熱。及飲水飲湯驗之。
288
溺澀
289
痘瘡解毒。以利小便為要。小便不利。乃熱毒始於下焦。連翹防風湯。赤澀有血者。犀角地黃湯加木通。莖中痛者。合益元散。延久則身熱躁悶。喘渴焦紫。或生癰破裂。或口瘡咽腫。或內作膿血。變証不測。大抵未出之先。熱甚而小便不利。恐欲起驚。導赤散微解之。初出不快。
290
小便赤澀者。生聖散。長發灌漿時溺澀者。五苓散加木通。收靨之後。小便不利。煩熱而渴。豬苓湯。若肺熱氣化不行。小水不通。五苓散探吐之。元氣虛弱。不能清理傳道者。補中益氣加門冬、車前。肺虛不能滋其化源。生脈散加黃 、甘草。膀胱不能吸引肺氣。錢氏異功散加麥冬、五味。胃熱小便赤澀不通。生聖散。肝熱小便癃閉。龍膽瀉肝湯。腎熱水道不行。導赤散。腎虛肝熱。小便枯約。生料六味去萸加麥冬。
291
292
痘瘡未出之先。先曾下痢。此元氣已虧。起灌最難滿足。升發劑中必兼實脾為要。又須辨其寒熱赤白。如痘色紫赤。口躁咽乾。小水短澀。痢下鮮赤。此風能動血也。三奇散、四苓散參用。若痘色淡白。四肢清冷。小水清利。痢下晦淡。此水液清冷也。補中益氣湯、陳氏異功散參用。有食積而腹急脹痛者。平胃散加山楂、木通。若至二七內外而瀉痢膿血。為餘毒未盡。熱移大腸。兼之濕熱相並。紅白交作。四苓散加芩、連、山楂、木通、連翹。大抵痘後利膿血。為五液注下。
293
最危之兆。若以痢治而峻用苦寒。不旋踵而告變矣。
294
驚搐
295
古人謂先發驚而後發痘者。是熱在痘而不在心。為順。先發痘而後發驚。是熱在心而不在痘。
296
為逆。然有因風邪所激而發者。有因脾氣虛弱而發者。不可不辨。若正當灌漿之時。忽手足搖動驚搐者。肝熱生風。風火相搏生痰也。治當平肝木利小便為要。瀉肝則風去。利小便則熱除。先與導赤散、瀉青丸。次以四聖散加人參、鉤藤。若手足螈 。口眼 斜。涎盛語澀。腰項強急。口張舌強者。此火盛耗金。木無所制而風生。消風散加蠍尾、鉤藤。痰盛。加元明粉。若渾身冰冷。不知人事者。不治。若發搐至口噤流涎。此脾胃受虛風。或誤服涼驚之藥所致。謂之痘風。急當清火養血。卒多莫救。若痘初出時無驚搐。收靨時忽然發搐。如角弓反張。直視流涎者。此毒火傳心。移熱於肝。木來乘土。氣血但虛。最凶之兆。惟痘疹將出。先發驚搐者多吉。然發一二次即止而見點者。其痘必稀。發十數次而報點者必密。報痘一二日而驚搐不止多重。雖曰痘前搐者吉。
297
若發之不止。為毒伏於裏。未可以言吉也。 安世曰。大抵痘前發搐。責在熱盛。痘後發搐。責在正虛。昔余治一五歲兒。放標時忽發驚搐。痰涎壅盛。壯熱不省。忝在同道。不忍坐視。先與西黃厘許。點舌上。遂用硝、黃、芩、連。佐以荊、翹、大力之類下之。一服神清熱緩。痘亦隨起。反掌收功。近於都門療正黃旗四川道監察御史諱粹然李公之孫。年四歲。痂後忽發驚搐。諸方皆謂莫救。亟邀予往。診其六脈虛數無力。手足時發拘攣。口眼 僻。唇燥囊縮。溲便澀難。
298
證雖危殆。以舉家懇救甚切。因思痘後發搐。多緣氣血兩虧。土衰木賊。虛風內動所致。法當溫養肝脾。峻補氣血。使正氣有權。虛風得以自息。若治其驚。是速其斃也。為疏一方。以十全大補桂用枝。日進二服。搐遂稍定。又二服。二便自通。囊亦少縱。目睛轉動。
299
諸證向安。但頭發毒數處。其色亦不甚赤。於前方中去芍、地加白芷、忍冬、貝母。三日後毒亦消散。聲音清朗。飲食如常。惟左臂與左足不能舉動。更於原方加牛膝倍當歸。四劑便能步履。
300
獨手腕無力。仍以牛膝易桂枝。先後不逾一方。調理而痊。孰謂證見危逆而悉委之不救哉。痘疹盛行時。如見驚搐。切不可作驚治。一切朱砂、牛黃、腦、麝、輕粉等。皆痘所忌。不可不慎。
301
咳喘
302
咳嗽痰喘。雖屬肺熱。然有氣虛腠理不固。風邪侵肺。而嗽吐稀痰者。參蘇飲。頭痛身熱。
303
鼻塞喘嗽者。風寒也。芎蘇散。若咳嗽不已。無表證者。此肺虛為痘毒所乘。補肺湯。喘脹便秘者。肺熱也。黃芩瀉肺湯。有湯水入口即咳而吐出者。肺胃熱痰膠固也。先與梔子豉湯加葱白、桔梗探吐。後服如聖飲。面白手足冷喘促者。此虛寒也。白術散。亦有肺脘有痘。淫淫作癢。習習如梗。阻礙氣道而為咳嗽。痘收自愈。有不咳嗽但喘者。若初出噴嚏。鼻流清水而喘。風寒客肺也。參蘇飲。痘點幹紅。腹脹便秘而喘。毒盛氣不舒暢也。宜清火解毒。有氣虛不能逐邪外出。毒伏於內而喘脹者。乃悶痘證。不治。有瀉後喘者。脾氣下陷。虛火上擁。下氣不續也。補中益氣湯。有吐後喘者。胃虛不能制伏相火也。六君子湯。痘四五日。伏陷喘脹。必再攻發。復起可治。痘漿半足而倒 喘脹者。宜補兼攻發。復腫灌為吉。有誤服參、 腹脹而喘。枳殼湯。有痘密以致鼻塞。
304
而口中氣促似乎喘者。非喘也。以喘治之誤矣。
305
涕唾
306
痘瘡要涕唾稠粘。則熱毒容易蒸發。若涕唾稠粘。身熱鼻塞。大便如常。小便黃赤。芎蘇散加減。如痰盛壯熱。胸中煩悶。大便堅實。臥則喘急。前胡枳殼湯微利之。庶元氣不傷。痘瘡易出。
307
咽喉
308
痘出最要咽喉清利。若毒火上熏。咽喉先受。以致腫塞窄狹。呼吸不能。飲食不入。疼痛啞嗆等證。如聖飲、甘露飲、射干鼠粘子湯選用。血熱咽痛者。紫草消毒飲最當。若咽痛發熱。手指初捻似熱。捻久則冷者。此脾氣虛也。錢氏異功散。若咽痛發熱。作渴引飲。手足並熱者。脾氣熱也。瀉黃散。若大便溏泄。飲食不進者。白術散。慎勿用涼藥。致損脾胃。而變吐瀉癢塌也。
309
若咽痛足熱。小便赤澀而頻數。此三陰虛。無根之火循經上至咽喉也。生料六味加麥冬、五味。
310
嗆水
311
嗆水者。咽門為毒所壅。則飲不得入而溢於氣喉。故氣逆噴而嗆也。若嗆水在六七日前見。痘色紅紫者。乃熱毒上壅。若痘色灰白不起。乃氣血虛弱。肺胃受傷。大為危兆。急宜解毒開胃。色赤兼涼血。色淡兼補氣。若七日後。外痘蒸長光潤而見此證。乃內痘起發而嗆。只須助其灌漿。外痘結痂而嗆自愈矣。
312
失音
313
失音之證。大抵肺熱氣病。咽喉有痘也。若於七日前見者。毒瓦斯熏蒸。肺竅閉塞。內瘡糜爛。呼吸俱廢者。為難治。若七日後嗆水失音。乃內瘡先熱而靨。射干鼠粘子湯。或有內本無瘡。
314
多服熱藥所致者。急用消毒飲去荊芥加桔梗、門冬。 赤熱甚。更加犀角、黑參。或涼膈散去硝、黃。若毒火上熏於肺。肺受火鬱而竅塞聲啞者。導赤散加桔梗、牛蒡。若聲啞而煩熱 痛。呻吟作渴。欲飲冷水。大便不通者。此心脾實熱。急與清涼解毒。夏月盛暑之時。稍與冷水救之。潔古云。痘疹已出而聲音如故者。形氣俱不病也。痘疹未出而聲不出者。形未病而氣先病也。痘疹出而聲音不出形。氣俱病也。其治法可領悟矣。凡痘瘡黑陷乾枯。咳嗽失音。吐瀉煩渴。發熱肢冷。昏睡少食。痰多氣促。寒顫切牙。黑陷燥癢者。皆為不治。惟猛進溫養之劑。間有得生者。
315
寒顫切牙
316
痘疹切牙寒顫。有先後之序。痘正出時。為寒邪所襲。則肌腠閉塞。不能宣達。而發寒顫。宜疏解之。若養漿時寒顫。乃陰凝於陽。陽分虛。則陰入氣道而作顫。保元湯加丁、桂以溫陽分。
317
若係表虛風寒所乘。則宜保元湯加羌、防、荊芥、連翹、木香之類。痘未透而切牙者。陽明胃熱。
318
宜清解之。若養漿時切牙。乃陽陷於陰。陰分虛則陽入血道。故切牙也。保元湯加芎、歸以益陰分。若係肝盛木邪乘土。則宜瀉青丸合導赤散作湯。二證並作於吐瀉後者。邪正交攻。氣血俱虛之候。十全大補湯。單見且凶。況並見乎。若痘色紅紫。大小便秘。煩渴欲飲水者。表裏俱熱之證。而不寒但顫者。瘡痛而搖也。切牙者忍痛也。乍作乍止。四順清涼飲。若潰爛灰白。泄瀉不止。此脾胃虛寒。純陰無陽之證。急用陳氏木香、異功。若瘙癢悶亂。腹脹足冷者。倒 也。不治。若痘焦紫陷伏。悶亂昏睡。或躁擾不寧。聲啞氣急。而寒顫切牙者。為熱毒內攻。法在不治。
319
急投神授散以救之。若青干紫陷。二便不通。大渴不止者。此純陽無陰。百祥丸、宣風散。急下以救陰津。下後身安手足溫者。方許可治。若腹脹氣喘 語。手足冷者伏陷也。不治。大抵二證並見最為危候。又當以痘色辨其吉凶。或單寒顫者。當補氣之中兼補其血。單切牙者。於補血之中兼助其氣。然此二証。多發於痘後。其人屬虛無疑。雖有少熱。亦余毒耳。在養漿收靨之時。
320
最忌見此。故於七日前見者可治。在七日後見者為逆。
321
發泡
322
發泡為氣盛血虛之候。蓋肺火動而皮毛傷。前聚而為泡。小者如水珠。大者如葡萄。色白而空。或有清水者。氣虛有火也。治之當補脾肺。順水道而虛自實矣。錢氏異功散加車前、澤瀉之類。紫而空者。血虛有熱也。清肺湯加當歸、芍藥、茯苓、車前。使小便下行。則氣平血和。其泡自斂。若薄如竹膜燎漿泡者。必待漿臭而後可治。泡碎則亡矣。
323
發癢
324
氣虛則陷伏。血虛則癢塌。痘初出而遍身作癢者。此邪欲出。因風寒閉其腠理。其火游移往來故癢。宜疏散而瀉肝木。邪氣得泄。痘出而癢自止。痘收斂而作癢者。膿成毒解。火氣漸微。本無毒蘊也。芍藥湯。
325
若大便秘結。犀角消毒飲。痘養漿時。淡白平塌。少食便溏。漿清而癢。爬搔不寧者。此脾胃虛弱。氣血俱虛虛。火擾攘所致。參 內托散。甚則陳氏木香散佐之。藥不應者凶。痘色紅紫乾滯。
326
二便秘。口渴煩躁。漿充而癢。抓破血流者。此氣盛血熱也。四物湯加連翹、赤芍、白芷、蟬蛻。
327
甚則四順飲下之。如作癢人事清爽。自知其誤抓破。或言其癢。欲人拊之吉。如癢而悶亂煩躁。語禁不止。搖頭手足舞亂。破損無血。眼札目開凶也。若他處破損雖多。膿血稠粘。正面不破者。
328
其髒府精華不散。正氣未虧。盡可收功。有面痘雖癢甚。擦破即痂。能食神清者。可治。昏亂者死。若破無膿血。不結靨。如無膚之狀。寒顫切牙。便泄噦嗆者。不治。
329
發渴
330
痘前渴者。宜清金利水。痘後渴者。當大補元氣。若痘瘡稠密而渴。為津液外洩。生脈散。
331
在藜藿。生津葛根湯。如煩躁 語身熱者。白虎湯加麥冬、竹葉。若大便黑小便利。面黃小腹脹。
332
喘急而渴者。內有瘀血。犀角地黃湯加歸尾、桃仁、紅花、穿山甲。若夏暑窗牖閉塞煩渴。四苓散加麥冬、黃連。薛氏云。若發熱作渴。大便秘結。手足並熱。善飲冷水。此陽盛也。四順飲。
333
若煩渴洩瀉。手足俱冷。飲沸湯而不知熱。或陷伏黑 者。此屬虛寒錢氏白術散。或陳氏異功散。
334
選用。若煩熱作渴。面赤睛白。此為腎經虛熱。生料六味丸。煎與恣飲。以救腎家將竭之水。燕都小兒出痘作渴。恣與冷水飲之。如期而愈。亦無痘毒之患。蓋北方人臥火炕。飲火酒。有熱與水相構而然也。按陳文宿雲。痘瘡發熱。口渴煩躁。
335
切不可與冷水、蜂蜜、柿子、西瓜等物。恐內損脾胃。致腹脹喘滿。寒顫切牙。則難治也。蓋方宜各有不同。不可一例而論。張涵高曰。痘出三四朝。便秘溺澀。煩渴壯熱。痘色幹紅焦紫。必用涼膈散下之。後用涼血解毒調理。如八九朝。元氣虛弱而痘平塌。漿色清稀。保元湯補之。有火證發渴。始終不可溫補。但與涼血解毒。則漿行結 而愈。
336
煩躁
337
凡痘未出而煩躁者。毒火內鬱。或風寒壅遏不能即出。宜發散為主。痘未盡出而煩躁者。亦毒火盛也。消毒飲加連翹、黑參。痘盡出而煩躁者。乃血熱毒盛。犀角地黃湯解之。痘長養時煩躁者。當辨虛實。若痘頂平。淡白少神。漿不易充者。此氣血不足。保元湯加歸、芍、門冬。虛煩懊 者。梔子豉湯加解毒之藥。若綻凸紫滯。便秘溺澀。乃正氣實而毒盛不解。涼膈散、四順飲、三黃丸解利之。小便赤澀。益元散、導赤散分利之。若痘倒 喘脹而煩躁悶亂。乃氣虛毒盛。
338
難治。
339
昏沉
340
痘瘡成漿之時。精神倦怠。神思昏沉。不省人事。呼之不應。自語呢喃。如邪祟狀。此痘出太過。心髒空虛。神無所根據也。人參酸棗湯。氣虛。大劑獨參。或保元加棗仁、茯神。若煩熱氣壯。痰涎湧盛者。改定清心丸。如服藥後不寧。反加悶亂者死。漿清不食者。不治。
341
汗出
342
痘瘡多汗。則津液外泄。或未漿。或既靨。並宜保元湯加養血藥。然又有面赤發渴。汗出不及腰者。皆胃熱腎虛。四君子湯去術易麥冬。下六味丸。若面赤作渴。手足心熱。大便堅者。腸胃實熱也。瀉黃散。若初起發熱時。自汗不妨。乃濕熱熏蒸而然。切不可便用 、術之類以實腠理。亦不可妄用升、葛之類以泄肌肉。蓋自汗則痘熱已輕。恐發泄太甚。則津液內耗。陰隨陽散。難以收靨。即靨後自汗。亦宜詳審而治。若血虛自汗。則至夜煩熱作渴。當歸補血湯。氣虛不能自固而汗。則動作喘息。力微身熱。四肢不溫。四君子加歸、 。有痘出平塌。淡白少神。身涼而汗者。保元湯加肉桂、當歸。有重幃煖炕。濃衣重衾而多汗者。宜漸減以清適之。
343
失血
344
痘疹失血。俱為危候。若氣血旺。毒火盛而失血者。乃邪從血解。不可妄投止血之劑。惟宜清血解毒。若治之不止者凶。有氣血虛而毒盛失血者。不治。有悶痘五竅流血者。不治。有痘倒而鼻流血水者。不治。有熱証誤投熱劑而失血者。宜清涼解毒。痘未盡出而用寒涼。毒為涼激傷脾。不能運動其血。致逆於髒府之中。內毒搏滯於胸膈之上。積成穢血。妄行而暴吐衄昏暈。
345
痘色淡白陷伏者。理中湯、獨參湯並加肉桂。溫補為主。所謂血脫益氣。陽生陰長是也。若痘尖綻紫滯而衄者。乃毒火刑金。犀角地黃湯加炒黑山梔。有靨後餘毒乘脾。脾氣受傷。不能統血而衄。小劑參苓白術散加炒黑連、芍。若躁熱悶亂。口乾渴甚而衄。手足並熱者。犀角地黃去丹皮加黃連、山梔、炮姜。亦有中氣虛而不時哄熱。手足時冷時熱而衄。此清陽之氣不能上升。無根之火倏往倏來也。補中益氣加芍藥、肉桂。有毒盛壅熾。肺金受制。流注大腸而便血者。四物湯換生地加芩、連。若下血不止。昏睡不醒者危。凡痘中失血。惟從鼻出者。可治。從口中及口鼻齊出者。多不治。
346
亦有從痘瘡出者。則為走泄。走泄多則分肉空虛。毒無定位。是皆有犯於裏。為難治也。
347
身痛
348
經曰。諸寒為痛。又曰。甚熱則痛。又曰。諸痛為實。三說不同。各有其理。當熱作之時。毒始營運。忽遇暴寒折之。毒邪壅於皮膚之間。不能宣發。此因寒而痛也。宜透肌運表。如煩躁渴甚。狂言 語。便秘溺赤。更值春暄夏炎之令。痘見乾紅焦紫。就火熱而痛甚。就陰涼而痛衰。
349
此因熱而痛也。宜清涼化毒。若身不壯熱。口不煩渴。飲食如常。二便清調。痘見尖綻紅澤。至七八日漿極充滿。惟覺根窠脹痛。此諸痛為實。宜平和疏養。若初出而身痛者。為發未盡。升麻湯。冬月加蜜炙麻黃二三分。既出稠密而身痛。為毒盛瘀血也。犀角消毒飲倍連翹加紫草。兼腰背痛者。肝盛血凝也。瀉青丸減大黃加甘草、防風。便秘腹脹。四肢厥冷。腰痛瘡色紫黑者。難治。百祥丸。若遍身如嚙而色紫者。瘀毒壅滯。最危之兆。若二便秘結。喘急煩躁。梔子仁散。
350
自利不食者。不治。若身後痛屬太陽經。用羌活、防風、甘草。身前痛屬陽明經。用升麻、葛根、紫草。身側痛屬少陽經。用連翹、柴胡、防風。四肢痛屬脾經。用防風、芍藥、甘草急止之。蓋恐叫號傷氣。
351
忍痛傷血。而致變證也。若食雞魚酒物而致者。清胃散加生犀汁。大凡痘瘡。切不可食毒物。恐作痛致傷元氣。輕者反重。重者難治。然有專取毒物以攻其毒。如豬尾膏、雞冠血、攻毒湯等方之義。不可以此礙彼也。
352
頭面
353
朱濟川曰。痘未起發而頭面先腫者。此陽火亢盛。陰血不能歸附。氣血相離之象。若痘瘡起發。頭面以漸而腫者。此毒瓦斯發越。聚於三陽。欲作膿血。故宜腫也。設當起發而頭而不腫者。必痘本磊落。毒勢輕淺。所以不腫。如痘本稠密。起發應腫不腫。此毒伏於內。不能發越。治宜助正為主。如痘稀疏。起發不應腫而腫者。此感疫毒之邪。須兼疫氣而治。如應腫而平塌如餳餅。
354
或痘肉齊平。或乾焦紫滯者。此毒盛氣虛。不治之證也。大凡應腫者。直至漿滿結 。毒化而腫消目開為吉。若漿未充足而腫消目開者。此正氣不足。不能化毒成漿。名為倒 。乃凶兆也。聞人氏云。痘疹屬火。面色赤者為順。赤甚為熱。若肝木克脾。面色青者。是為逆也。急用四君子或附子理中並加升麻。調補脾胃。色正方許可治。有痘毒遇風寒相搏。凝滯於肌肉。遍身皮膚色青。急用奪命丹發之。然多不救。
355
正額
356
朱濟川曰。額乃心之部分。若痘出遍處平黯。而正額勻朗。綻凸紅潤。調理無虞。遍處雖勻紅綻。而正額平塌。灰滯無神者。此元氣不足。不能成功於上。凶也。正額雖平塌。而間有數點尖綻者。險也。又須兩顴頰來助。若顴頰不起發。無潤澤。為氣血不足。終不可治也。若眉心密簇如錢。而色灰滯。雖遍身朗綻。八九日漿行俱滿。
357
眉心必空殼無水。後必癢塌倒 喘脹而死。
358
手足
359
朱濟川曰。四肢之痘。應出不出。應起不起。應漿而清水。應收 而不痂。應脫靨而粘著不脫者。皆脾胃虛。不能旁達四肢也。治宜調理脾胃為主。然四肢始終貴乎溫煖。若痘出手足冷者。
360
脾弱也。痘出而手足作痛者。乃毒火乘脾。疏解為上。若遍身漿滿。而四肢尚空殼。多有不治者。
361
臨病之際。可不撫按手足之溫冷哉。又有自言手足冷。及按之熱而夜臥不寧者。此脾弱而虛陽發露於外也。當補脾調血為主。痘出而兩足常動搖不休。此熱毒流於陰分。不治。若出七八日足不伸者。不治。
362
唇舌
363
痘出始終以唇舌紅潤為吉。若唇口腫脹。紫黑乾裂。或有痘先黃。或唇色皎白。或有白泡。或腫爛流膿者。皆毒火乘脾。極為危候。當先升解以化其毒。次補益以培其本。庶可無虞。若痘出稠密。唇口瘡相粘乾黑者。死証也。若臭爛延及牙齦。腮頰腫破。而成走馬崩砂。牙宣息露狐惑等證。皆不易治。即用化慝丸、馬鳴散。亦難取效。若初見舌白唇紫。即知實熱。急投涼膈散及馬鳴散吹之。庶可急奪其勢。若見痰喘作渴者。不治。若氣虛火盛。津液不能上行而舌乾口燥者。補益為主。若毒火盛而舌乾口燥者。解利為主。若舌上燥黑芒刺者。此熱毒內蘊。急用硝。黃下之。或可十救一二。又舒舌者脾之熱。弄舌者心之熱。有因唇燥而舒舌者。亦脾之熱也。
364
若痘稠密漿清。唇口搖動。昏沉寒顫者。不治。唇口 動。目眶內陷。足常動搖者。不治。若下唇有白屑如芝麻。或翻轉如葵花。或有紫泡出血。及唇燥裂而見面色枯槁。煩渴不止。及腰足痛者。
365
皆不可治。
366
眼目
367
痘疹初發熱時。目赤腫者。風熱上攻也。四五日間目赤者。火毒盛而上熏也。痘後目赤腫者。
368
餘毒鬱於心脾也。 痘疹出多。至灌漿時。自然眼閉。然乾靨之後。又當開眼。若仍閉不開者。
369
此毒瓦斯上攻於目。急宜清解餘毒。甚則涼膈散加荊芥、牛蒡、蟬蛻。大抵過期不開。即當以舌舔潤。去其眵污自開。 痘瘡害目。不在於初。而在收靨之後。皆由頭面痘密。膿血膠固。或破爛而複腫灌。毒火鬱蒸。內攻於目。又或痘出太盛。成就遲緩。過服辛熱。失於清解。或逼受火氣。
370
或衣衾過濃。或客冒風寒。或恣食諸卵。皆能害目。治當活血解毒。得血活其毒即解。切不可概用涼劑。恐冰凝血脈。終成痼疾也。亦不可點香竄之藥。穀精散、決明散、密蒙散、神功散、羚羊散等方選用。 初見點時有痘叢生目中。急須移痘丹移之。庶無害眼之患。方雖似誕。而功效特奇。不可因其異而忽諸。若三日後根氣已定。不可移也。輕者以象牙磨水。點入移之。
371
餘毒
372
痘瘡平塌倒 破爛之證。用藥得以收靨者。餘毒發泄未盡。必循經絡而出。發為癰毒。看何經絡而用藥。俱以托裏解毒為主。如未潰腫硬者。排毒散。隨元氣虛實加減。外用生黃豆嚼爛罨之。或大黃酒煮。入真綠豆粉敷之。或蛇蛻蘸生豆漿貼之。若潰腫而膿未透。解毒內托散加白芷、鯪鯉甲。外用海石細研蜜調敷之。如已潰膿盡者。十宣散加連翹、忍冬。凡痘後餘毒發癰。根赤而作癢者。氣虛也。四君子加當歸、芍藥。色赤而腫痛者。血熱也。四物湯換生地加犀角、鯪鯉甲、連翹、忍冬。腫而不潰者。氣血兩虛也。托裏消毒散。潰而不愈者。脾氣虛弱也。六君子加歸、、忍冬。若發於皮膚之外。或大片小片如塗朱。或作核腫痛。不可摸者。此名紫丹瘤。五內毒盛。雖用解毒藥。亦難消散。從上發者。過心即死。從下發者。過腎則死。急以瓷鋒砭去惡血。
373
毒腫未平。再與砭之。更須內奪其毒。得以開泄也。若皮膚發出隱隱紅斑搔癢。或紅塊者。俗名蓋痘痧。消毒飲加防風。若收靨安好。忽然手足厥冷。此脾氣虛弱。不可認作寒證。參 內托散加桂枝。若手足忽然拘攣。不能屈伸者。此外感風寒濕三氣。勿用發散耗血之藥。十全大補湯。
374
用桂枝、蒼術。骨節痛。加羌、防。有痘瘡收靨後。忽然下痢膿血者。此毒瓦斯流入大腸。須二三日間。聽其下盡。然後清熱利小便。再後補脾健胃。不可用止澀之劑。若熱毒蘊蓄於肺。閉塞咽喉。
375
則口張不食。欲吐不吐。乾嘔聲嘶。此胃中有瘡腐爛。最凶之兆。急用消毒飲加甘、桔、黑參、牛蒡、竹葉。并磨犀角水救之。遲則咽爛而死。若腹痛脹滿。煩躁氣急者。此毒入於脾。當用枳實導滯湯利之。否則喘急厥冷。難治矣。若痘後勝常飲食。日漸羸瘦。此氣血兩虧。胃中虛火也。錢氏異功散、四物湯。並加黃連。相間服之。更節飲食為要。若大便秘結。毒盛血枯也。消毒飲加生地黃、麻仁、杏仁以潤之。因多服熱藥燥結者。消毒飲加麻仁、芍藥、山梔。若口舌生瘡。赤者為心脾蘊熱。宜涼膈散。白者為心肺有熱。宜清肺湯。外以青布蘸水拭淨。用馬鳴散摻之。收靨時。口舌生瘡。及患齒疳者。皆由余毒不解。乘於陽明。而熏逼上焦也。宜清胃化毒。甘露飲加犀角、連翹。咽痛者。亦由余毒留於管籥。肺受火淫而為腫痛也。如聖飲。若收靨之後。目閉不開。或生翳膜。疼痛昏暗者。俱宜涼血解毒清心瀉肝。隨證治之。若收靨未齊。忽發餘毒。而身面目睛俱赤者。難治。翁仲仁云。痘瘡既靨之後。或成癰腫。人固知為餘毒矣。不知氣高而喘息作聲。
376
擷背抬肚者。餘毒之在肺也。痰涎稠粘。切牙戛齒。泄瀉不止而口臭者。餘毒之在脾胃也。盜汗出於胸前。向午則熱而渴者。餘毒之在心包也。睡中多驚。身常發熱。餘毒之在肝也。耳葉與尻常熱。餘毒之在腎也。眼合不開。身腫不消。壯熱不清。鬱鬱不樂。諸經皆有餘毒也。又須知發於巔頂及胸者。為心經之毒。發於臂肘及背者。肺經之毒。發於脅膝及筋聚處者。肝經之毒。
377
發於七節之傍及尻上者。腎經之毒。發於正面及咽者。胃經之毒。肝肺及胃之毒多易治。心毒多危。腎毒不必治也。大抵血熱毒盛而發者。其毒必 腫色赤。能食便秘。並宜消毒飲加解毒涼血藥。胃氣實者。排毒散微下之。若氣虛毒盛而發。其毒必漫腫色淡。食少便滑。雖用參、 內托。
378
多不可治。若用犀角、芩、連、地黃之屬。是速其斃也。如遍身流注清水。延綿不已者。不治。
379
婦人
380
女人天癸既至。陰常不足。痘瘡以氣為主。血為輔。一有不足。則變易生。如發熱之時。正遇經來。此熱從血解。瘡自發出。最為吉兆。若四五日不止。則熱入血室。血必妄內聯動。中虛之證也。小柴胡加芎、歸。若非經行之期。於發熱時而經忽至者。此毒火內熾。逼血妄行。必瘡多毒盛。急以犀角地黃湯加紫草、蟬蛻、牛蒡、連翹。使熱清毒解。痘出經止。方無變患。遲則內虛瘡陷矣。又如起發灌漿之時。適遇經行。三四日不止。必難起發灌漿。或平塌。或灰色。或黑陷。急用十全大補湯加熟附。使起發灌漿。或出贈痘為吉。若寒顫切牙喘滿者為內脫。不治。又如起發灌漿之時。經水適來。或口喑不能語者。乃血去心虛。不能上榮於舌。先與保元湯加歸、地、門冬、茯神、棗仁。待其能言。後以十全大補湯加豬心血調服。又經不斷之時。適逢出痘。發熱神昏。言語狂妄。循衣撮空。如祟狀者。此經後血室空虛。邪熱乘虛而犯衝脈也。四物湯合導赤散加麥冬。又如崩漏不止。氣血俱虛之後出痘。此必不能勝任。雖十全大補。多不可救。又如向來經閉不通。血海乾涸。適逢出痘。毒瓦斯怫鬱衝任之間。二陽之證併發。攻之則妄行不止。宜歸脾湯調其心脾。使毒得發泄。庶或可救。至如孕婦出痘。最為可慮。不問輕重。悉以安胎為主。胎動不安者。四物湯加參、術、砂仁。有熱證當用黃芩。必須酒炒。胎安痘出稠密。參 內托散加紫草、歸、芍。至如痘瘡正在起發灌漿時。忽遇分娩。氣血俱虛。十全大補倍參、 加熟附子。以補氣血。甚則大劑保元湯。更加膠、艾、姜、附。續續灌之。若小腹急痛。瘀血未盡。須加肉桂。
381
胎下之後。絕無瘀血。按之急痛者。此必瘀積小腹。加炮黑山楂。以伏龍肝煎湯代水煎藥。臨服再加熬枯黑糖半兩最妙。若切牙寒顫。腹痛作渴。手足冷身熱者。此脾胃內虛。而顯假熱於外也。十全大補湯加熟附。服後止者吉。不止者凶。如產後半月十日之間。適遇出痘。此氣血新虛。
382
必以大補氣血為主。大抵男婦婚嫁之後出痘。其頂必不能高聳。其形多大而扁闊。其色多淡而不黃。不可拘小兒元氣未發洩之例也。
383
痘形
384
痘瘡從顴骨上起者。曰當顴痘。朗朗不妨。稠密者危。 在口兩角出者。曰監門痘。後必成水泡及瀉。 下頤先出。曰脫鬚痘。漿雖充灌。終屬危候。 痘出紅活光澤。粗細一勻者。曰石痘。吉。 手足四肢皆有。惟身少者。曰四腕痘。凶吉相半。若身面皆無者不治。 通身皆有。
385
足心無者。曰無根痘。須看周身多少。少者吉。多者凶。 上身少。下體多者。曰逆痘。凶。
386
身多。下體少者。曰順痘。吉。 上下有而中間少。或兩脅多而腹上無。腿上不起者。曰兩節痘。危。此証當從虛治。 胸前獨多。曰瞞心痘。多凶。加渴瀉者不治。 兩腰每邊一個紫大者。
387
或皆紫黑如蚤咬者。及未出先見腰痛者。曰折腰痘。五日死。 初報點五七粒成叢。數十處皆然者。曰梅花痘。起腫必達成一片平塌。若有贈痘光澤如珠者。吉。贈痘亦平塌枯滯者。凶。 報點周時即痂。復又報點。如是數番。名九焦痘。可治。若當額地角顴骨心胸背手耳後。有一二個黑陷者。亦曰九焦。不治。 痘粗肥而嬌紅色艷。不能結實。名晃痘。不可因其好看而妄斷為吉。急宜調補脾氣。否則為溏瀉癢塌之患。 痘出而頂有皺紋者。曰椒皮痘。或紋如茱萸者。皆不治。 痘出紅潤而中心少有黑點者。曰茱萸痘。為血熱。可治。 中黑陷而四圍灰白者。曰陷頂痘。九日死。 初出狀如蚊蚤所嚙。三日後反不見者。曰反關痘。五日死。 痘起黑陷。或紫黑中有血疔者。曰紫疔痘。七日死。 痘瘡中有紫黑疔。生於 上。太陽當心者。曰黑疔痘。三日死。 痘黑而光澤者。曰賊痘。有背部與當顴監門。及拘腮鎖口。俱用銀鍼挑破。以珍珠散塗之。
388
初起瘡色淡紫成片。曰紫雲痘。十日死。 痘未出時先驚搐。曰先驚痘。不必治驚。痘出自愈。
389
若出而複沒。雖少而不起發者。難治。若已出而發驚者。曰逆驚痘。不治。 痘起稠密無縫。紫黑成片而發搐者。曰驚搐痘。不出六日死。痘出雖有縫。粒密而色昏者。曰數臾痘。不治。 痘出不圓不起。頂紅根白者。曰頂紅痘。不治。 痘空處有雲頭紅色者。名夾斑痘。治之而斑退痘起者吉。否則凶。 痘空處細密有頭粒者。曰夾疹痘。痘稀而疹先退者輕。痘密而疹不退者重。
390
痘出大便秘結。而痘瘡朗朗紅活者。曰關門痘。不妨。 痘瘡不成膿。而內瀉痢者。曰伏陰痘。
391
治宜溫裏。痘瘡紅潤。而引飲渴不止。及狂言 妄者。曰向陽痘。治當涼解。 痘瘡正出。而胸膈高腫。內不寬者。曰結胸痘。下之生。遲則死。 周身皆收靨脫痂。巔頂一粒紫大不收者。曰鶴頂痘。二十日外。必發驚而死。亦有周身痂脫。正額一粒潰而不斂。至月餘作癢。破出臭膿。
392
聲啞悶亂而死者。有周身痂脫。頭上一粒不斂。至四七日忽癢甚出蛆。聲啞悶亂而死。皆鶴頂之類也。 有收靨脫痂之後。忽身發火熱。舊靨愈處。重出一番。痘竦囊聚。腫痛愈加者。曰 杌痘。此毒蓄營衛。急宜涼血解毒。當慎風寒。節飲食。否則。必毒邪攻迫。腹脹潰爛。陰陽不分而死。 痘皮薄破爛者。曰濕痘。大劑補脾燥濕。間有生者。切禁黃 。以其反助表濕也。 痘一出如豆殼水泡。兼腹瀉不止。曰水患痘。不治。 痘起脹而與肉齊平。雖有黃漿。根血紫滯者。
393
曰板黃痘。亦名延日痘。雖痂盡脫。而日漸枯涸。延至月餘多死。 痘四圍平塌闊薄。中間一點色白而點者。曰 窠痘。必死。 痘出數粒面叢。平塌不起者。曰 痘。治之起發分顆者吉。
394
否則凶。初起發時。瘡頭便帶白漿者。曰疫痘。不治。 痘點見於下頤。或耳下眉心。若白頭如。漸乾枯倒陷者。曰白悶痘。三四日死。若報點如丹。漸乾焦紫黑者。曰紫悶痘。五六日死。
395
若喘脹衄血便血者。曰緊悶痘。二三日死。 痘周身皆白。內空殼一聯者。曰蛇殼痘。難治。若變臭者可治。 痘瘡至漿來而潰爛。臭不可聞者。曰臭痘。無妨。臭而裂者。為外剝。不治。 痘稠密不能起發灌漿。六七日間。忽瀉膿血者。曰瀉漿痘。此證多有生者。雖危不妨。 痘初起時光澤。至四五日反不起而伏陷。將發虛寒者。曰伏陷痘。急當扶裏為主。 痘雖起發灌漿。漿未足而忽然乾靨者。曰倒 痘。多危。 痘出既紅。忽然變白。更加寒顫切牙者。曰寒顫痘。急當助表養血。亦須防過十二十四朝。方可無事。 若先出紅澤。適遇婦人經事所觸。而變灰白色者。曰血厭痘。急覓月月紅花或莖葉。煎湯調紫草茸末一錢匙。入酒釀服之。緩則難救。
396
異痘
397
夫痘有似凶而吉者。似吉而凶者。不可不辨。如諸痘不起。而天庭曉星起灌者吉。諸痘壯起。而天庭曉星不起者凶。諸痘不起。而太陽獨起者吉。諸痘壯起。而太陽不起者凶。 諸痘不起。
398
而耳邊方圓寸許獨起者。腎經旺也。吉。諸痘壯起。而耳邊方圓寸許不起者。為腎敗也。不治。
399
遍身俱起灌。惟左耳下外面。有兩三粒不起灌者。肝腎毒盛。定作唇裂齒幹。宜急救之。 凡頭面四肢密者為險。若得地角有數粒如珠者。為順。諸痘俱好。地角獨伏陷乾枯。或灰白不起者。
400
為逆。 痘遍身俱陷。惟尻骨飽滿如珠。此腎髒有權。補托灌漿即愈。 面部俱稀。而鼻梁左右密如蠶種者。毒聚於胃也。危。面部俱稀。而口角有黑痘一粒獨大。或兩邊有兩粒者。為 門疔。初起可救。五六日不治。 痘出遍身稀疏。惟項下稠密一片至頤者。名鎖項托頤。不治。若喉頸太多者。急用山豆根、牛蒡子、黑參、木通、甘、桔、芎、歸、生地、荊芥輩治之。遲則毒結咽喉。不救矣。 初見標時。胸上臍下俱有。中間一截無者。此脾胃虛。
401
急用參、 、歸、芷、濃朴、紫草、木通、防風輩救之。七日之外難矣。痘出遍身斑斑成片。如打傷痕者。不治。 痘標既完。手足胸背俱多。而頭面無者。氣血不能上升也。急用升麻、芎、歸、甘、桔、防、芷、蘇葉、前胡。加姜服之。五日後不治。曲池生癰而死。若遍身稀者。不在此例。 初出便如綠豆。兩三日大如棋子。其痘根頂全無血色。比眾獨大。按之虛軟。曰賊痘。四五日出血而死。痘出數十粒成塊。肌肉結硬。中有一大者。曰痘母。此血凝毒盛。急須挑破。內服真人解毒湯。外用綿胭脂煮熱熨之。熨之肉不柔和者不治。 頭面無空。平塌色白。俗名蛇皮。
402
此乾枯不能作漿。至十一二日必危。若得發臭而不剝裂者。可治。 初標紅潤。至四五日忽變伏陷。此為藥患。急扶表裏。 痘雖肥滿。而內實乾無血水者死。 痘中有凹。四邊特起。明亮堅硬。漿板不化。形加石臼者。不治。 痘瘡生蟲。皆濕熱所化。毒流皮膚也。雖冬月亦有之。以柳葉鋪下。令兒臥上。則蟲自死無柳葉時。預收乾者為末。香油調敷亦效。初出血點。其色紅紫。遍身如點朱者。六日死。 血泡協熱。而漿肥滿。刺泡血紅。急以犀角地黃湯加白芍治之。血黑不治。 痘本稀少。四五日起發。六七日收靨。痂乾而赤。九日而痂落。此氣血充足毒少。故隨出隨痂。不及作膿也。最佳。 瘡雖起發。四畔又出小痘。攢簇如粟米。不待長養灌漿。必加搔癢而死。 瘡頭有孔。膿水漏出。堆聚乾結。或清水自破。水去乾黑者不治。痘發漿泡。而人中平滿唇翻。腹脹氣急者不治。 痘發燎漿泡。切忌損破。漿臭後猶或可治。破則不治。 其形如豆殼。灰白全無血色。擦破血出無膿不治。 痘已出齊。紫色不起不漿。如浮萍貼於肉上者不治。
403
如微微高起。爬出有血。急以涼血解毒之劑救之。 黑痘多屬血熱。本為惡候。然形狀多端。宜隨證解救。紫黑點子隱於皮膚間者。用人牙燒灰、豬尾血。酒釀調五七分。量人大小與之。初出便見黑點。急用紫草茸三錢酒煎服。或形如痣。或如牽牛子。或如煤炭。或青紫成塊。皆為寒閉熱毒。宜化毒涼血。荊、防、蟬蛻、紫草、黑參、木通、連翹輩救之。熱甚加黃連。黑而軟大者。氣弱毒盛也。保元湯加紫草。以上諸證。竭力圖成。或可十全一二也。 近看如水蓼花。遠望如胭脂色。清水不能成漿者不治。 先見標一二點於面部。或口唇上下。周身俱無。如常起脹灌漿收靨。此為報痘。不知者以為本痘稀少。以火照之。紅點隱隱藏於肌肉之內。急宜托裏解毒。其痘齊出。否則頤下發癰毒而成不救。
404
逆證
405
痘瘡不治之證。總勉強用藥。終無生理。初出時從天庭司空太陽印堂方廣等處發出。或如蠶種。或如魚膘。或發點朱灑墨潑青。成青黑紫斑。或肌肉有成塊處。或有青 。成紫黑乾枯。
406
或遍身有瘙疹。或如玳瑁。或頭面一片如胭脂。或初出紅點帶紫。或夾斑如錦紋者。俱危於四五朝。遲則不過六七朝也。若見青斑者。頃刻危矣。 若遍身不起。俱發紫黑斑點。或初起頂陷。
407
連肉通紅。或如沸無縫。或薄如竹膜。摸之便破。或如蛇殼如魚皮。頂陷如羊眼。赤亮如湯泡火燒。或腰腹作痛。上下出血。或如 糕。成片連貫。眼合無漿者。俱危於七八朝。遲則不過十朝也。 若四五日間。面目浮腫而瘡不腫。其痘黑陷紫陷。或灰白。或發紫泡水泡癢塌者。危於十一二朝。其泡刺破。出黑血黃水者不治。 若四五日諸痘未灌漿。唇上有瘡先黃。失於針挑者不治。 若五六日內。痘白而腫。光亮如水。根腳不紅。或聲啞氣急。或鼻陷嚙齒。或目閉忽開。
408
露白無神。不省人事者不治。 若六七日不能灌漿。但空殼乾枯。全無血水。搔破無膿血而癢塌者。十二日死。有膿血者不死。 二三日根窠不分。紅腫如瓜。或如冷粥結面。或如胖蠶之形。或如油光黍米。內有紅紫。或頂陷。有眼如鍼孔。色紫黑者。俱不治。 若兩頰兩頤。多致成片。如塗朱者。此肝乘脾。當十二三朝不食而危。 若七八日間。陷伏焦紫乾枯。不能灌漿。或切牙寒顫。 語狂躁煩悶。嗆水錯喉。在七日前見者難治。或目閉。口中臭爛成疳。延及內外者不治。或七八日後。腹脹氣喘。有痰如拽鋸。啼哭不止者。可治。無啼哭者。不治。
409
或嫩薄易破。抓塌成餅。堆垛如雞屎。泄瀉不止者不治。 或瀉下如豆汁。或便膿血。或乳食不化痘爛。或口臭唇焦。或目閉反開者。不治。 或不時哽氣。如欲大便狀。或胸高突起。神昏悶亂。或舌卷囊縮。咽腫不食。或蜷腳不伸。或憎寒四肢逆冷。或目閉腹脹。厥冷過膝。或先痘後驚。連發搐不止。及痘後慢驚。目無神而色青者。皆不可治。 當靨癢塌無膿。皮如血殼者。必發寒顫切牙口噤而死。 婦人經水不止。或墮胎下血。身大熱不退者。並不可治。凡發熱時。頭溫足冷。昏悶如癡。渴飲不止者。其痘必危。 凡腰下見點。腰上不出者不治。 凡斜視之。臉如橘皮。不分肉地者死。 起脹時色白如飯。平塌不起者死。若此者。乃毒盛血枯。不可認以為虛寒之候。 至如可畏之證。附列於後。如不食。或多渴寒顫困倦。脾虛也。戛齒噤牙。腎經熱甚也。煩躁體熱搖頭。肝熱生風也。 吐逆泄瀉。乳食不化。便膿血者。脾胃虛寒。毒入大腸也。 瘡作黑坑。內無膿血者。腎熱脾虛也。 大小便澀。口渴者。心肺熱也。 喘急痰盛者。肺熱甚也。 以上可畏之證。內犯一二。用藥得效者生。不效者死。若犯三四証。必無生理也。
410
諸證
411
頭疼可治目閉初起不治八九日無事十三四日凶咳嗽無事。氣急初起無事八九日凶。搖頭初起雖凶可治。八九日後。不治。 聲啞。初起難治。七八日可治。痂落後凶。兼喘急不治。或哭泣聲啞。
412
色澤者可治。色晦者不治。喉痛。初起可治。痂落後凶。 語。初起重。痂落後凶。 心胸痛不治。腹疼。初起無事。痂落後凶。 腰痛。初起及痘中凶。十四日後無事。項不能舉。天柱折。
413
雖結痂乾靨。二十日外必凶。 十指冷。脾虛者可治。毒盛者不治。手足搖不治。 手足痛。初起凶。八九日無事。 足冷過膝不治。 眼耳出血不治。 鼻衄無事。 吐血。鮮紅可治。紫黑不治。 尿血不治。 大便血可治。 吐黃水。腹不疼無事。腹疼者凶。 吐清水無事。 吐濃痰無事。 吐臭痰不治。 錯喉。初熱凶。灌漿時不妨。 寒顫。初起不治。七八日後亦不可治。
414
切牙。初起不治。起長時凶。七八日後可治。泄瀉清白。寒也。可治。 泄瀉黑水。髒腑壞也不治。吐蛔。初起吐一二條無事。多則凶。十四五日吐出即死。便出多者亦凶。 燥渴。結痂後凶。 不食。結痂後凶。餘毒盛也。
415
看法
416
朱濟川曰。醫以認證為要。凡一入門。必先知其家貧富何如。時月炎冷何如。兒之稟賦何如。形色善惡何如。脈診微盛何如。肌膚老嫩何如。痘出稀密何如。部位順逆何如。氣血虛實何如。
417
表裏寒熱何如。聲音清濁何如。口舌燥潤何如。睡臥安否何如。舉止動靜何如。飲食多少何如。
418
二便堅利何如。又有凶中藏吉。吉中藏凶。不可不辨。審此數者。隨宜而治可也。
419
用藥
420
痘瘡者血蘊也。治宜活血為主。故紫草、紅花不可少。紅甚便滑則忌。山楂散血消積。胃虛不能食則忌。甘草解毒和中。中滿則忌。陳皮健脾行氣。自汗則忌。大腹皮利水治脹。發散則忌。
421
牛蒡子疏風潤色。滑竅通肌。泄瀉則忌。木通疏利膀胱。溺多則忌。訶子、烏梅止瀉渴斂汗。便實則忌。參、術扶元益胃。血燥毒盛則忌。升麻、葛根升發開提。痘密汗多。毒盛裏實則忌。羌活、白芷敗毒追膿。氣虛則忌。歸、芎活血補血。血熱黑爛則忌。芍藥、地黃涼血助陰。血寒不發則忌。辰砂定神除熱卻煩。灰白不發則忌。糯米煖胃實脾。氣滯則忌。防風散風解熱。氣喘則忌。木香調氣散寒。止腹痛瀉青。斑黑燥渴則忌。濃朴溫胃治脹。煩渴則忌。細辛發散上行通肺。
422
燥熱則忌。柴胡發表透熱。氣升則忌。前胡除痰治嗽。便泄則忌。半夏消痰止嗽。燥渴則忌。麻黃、紫蘇散表逐寒。表虛則忌。姜、桂助血溫中。血熱妄行。乾紅焦紫則忌。附子回陽補元。治虛寒厥冷。煩亂則忌。大黃蕩滌實熱。胃虛食少則忌。人牙起發腎邪陷伏。血熱毒陷則忌。山梔降火下行。氣虛便溏則忌。犀角涼血止衄。時值行漿則忌。牡丹皮行血歸經。痘前多汗則忌。肉豆蔻健脾止瀉。便實則忌。桔梗開鬱發導。用下則忌。蟬蛻驅風散毒。表虛汗脫則忌。枳殼寬胸下氣。氣虛下陷則忌。胡荽、乳香時焚開竅。血熱毒盛。煩渴衄汗則忌。黃柏、綠豆、生甘草等分煎膏。預先塗目眶。或胭脂塗眼眶耳前。使痘不侵目。出後則忌。一發熱起。便以絲瓜近蒂三寸。連子燒灰存性。加辰砂酒服。可使痘稀。見點則忌。每年端午日服之。服久可使不出也。
423
禁忌
424
痘瘡自初出至收靨時。髒腑俱虛。外邪易觸。飲食易傷。必須避風寒。調飲食。日用胡荽、紅棗、大黃、乳香焚之。若血熱毒盛。禁燒胡荽、紅棗之屬。恐變煩渴焦癢之患。如煎油炒豆殺牲腥血。硫黃、腦、麝諸香。蔥、蒜糞穢之氣。房事淫氣。異服生人。及鑼鈸金器之聲。俱宜避之。
425
勿令洗面。恐生水損眼故也。眼鼻勿動其痂。則無眼吊鼻 之患。行坐勿令太早。免致腰酸腳痛之虞。能食者。與鯽魚、白鯗之類。切不可與生冷瓜、柿、梨、橘。韭、蒜、醋、醬。 粽、雞、鵝、椒。姜辛辣等物。雞子害目。亦不可食。近世多用鮮筍、鮮魚發痘。若脾胃虛寒者。誤與。每致泄瀉不食。如天大寒。蓋覆常宜溫暖。恐毒瓦斯為寒所滯。則痘不能生發也。如天大熱。勿使客熱與毒相併。致增煩躁潰爛也。其麻疹比之出痘固輕。然調治失宜。風寒不避。禍不旋踵。一切辛辣濃味。助火酸收之物。咸須禁食。如酸醋、胡椒、豬肉、核桃及梅、杏、櫻桃、梨、柿、荸薺等類。若誤犯之。則有伏慝焦紫。喘脹聲喑而難救也。誤食雞則終身肌膚粟起。誤食糖霜。多發疳蝕。必俟兩月後。方無禁忌也。
426
麻疹總論
427
麻疹者。手足太陰陽明二經蘊熱所發。小兒居多。大人亦時有之。是亦時氣傳染之類。其發熱時多咳嗽多嚏多嘔。眼中如淚。面浮腮赤。多瀉多痰。多熱多渴。多煩悶。甚則躁亂咽痛。唇焦神昏。通身紅赤。起而成粒。勻淨而小。斜目視之。隱隱皮膚之下。以手摸之。磊磊肌肉之間。其形若疥。其色若丹。以其陽氣從上。故頭面愈多者為順。法當清涼發散為主。藥用辛散以升發之。涼潤以清解之。切忌酸收。凡動氣燥悍及一切溫補之藥。慎不可犯。誤用禍不旋踵。辛散如荊芥、薄荷、前胡、葛根、麻黃、石膏、鼠粘子。
428
涼潤如黑參、栝蔞根、葳蕤、麥冬、生甘草、芩、連、貝母、連翹、竹葉。皆應用之藥。又當隨所發月時。量兒大小。及見證輕重而為制劑。若漸出漸收者。其勢雖輕。而熱尚未平。須防喘急。
429
若連綿三四日者。其勢雖盛。而熱已發泄。必無他變。宜大青湯。或消毒飲加黑參、石膏、麥冬、竹葉。若發熱時遍身汗出。或衄血者。此毒解也。勿遽止之。若汗出太多。血流不止。當以清肺湯去款冬、杏仁加麻黃根以斂汗。犀角地黃湯以止血。遲則氣虛神耗。為難治也。若發熱時。或嘔吐。或自利者。此火邪內逼。毒瓦斯上下行也。俱宜清熱解毒利小便。切勿止澀。大凡疹證發熱時。未有不渴者。但當與綠豆燈心湯。勿與冷凍飲料。致成水蓄。多生變幻也。即葷腥酒面生冷水果。
430
咸須禁之。麻疹多有熱痰在肺。初發時必咳嗽。宜清熱透表。不得止嗽。麻後咳嗽。切忌辛溫酸澀。但用清咽滋肺湯以清餘熱。痰壅自愈。多喘者。熱邪壅肺也。切勿定喘。惟應大劑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貝母、黑參、薄荷。如冬天寒甚。麻毒為寒鬱於內。不得透出而喘。加蜜酒炒麻黃。一劑立止。夏月熱勢甚者。即用白虎湯加竹葉。忌用升麻。誤服必喘。然喘為肺氣壅遏。故喘必兼嗽。而張口抬肩者。肺竅不通。不治也。故諺有喘而咳嗽者可療。喘而不嗽者難醫之語。又其證多泄瀉。慎勿止澀。惟宜芩、連、葛根。則瀉自止。疹家不忌瀉。瀉則陽明之邪熱得解。是亦表裏分消之義。又有疹收之後。飲食如常。卒然心腹絞痛。遍身冷汗如冰者。此元氣虛弱而中惡氣也。朝發夕死。勿妄治之。凡麻疹以鮮明似錦為吉。黑晦如煤最凶。頭面不出者重。紅紫黯慘者重。
431
咽喉腫痛不食者重。黑黯乾枯。一出即沒者不治。鼻扇張目無神者不治。鼻青糞黑者不治。牙疳臭爛者不治。疹之牙疳。最為難治。外用無比散吹之。內服加味清胃散更加荊芥、石膏。緩則不救。疹中諸患。不宜根據證施治。惟當治本。本者。手太陰足陽明二經之邪熱也。解其邪熱。則諸證自退矣。有夾痘而出者。此毒瓦斯太盛。故一齊湧出。不必治疹。但當托痘為主。然治痘宜溫。治疹宜涼。此又不可不審。大人男婦出疹。當與外感並治。
432
惟清涼解表。隨天時寒暑施治。凡麻痘並作。髒腑風熱交患也。麻乃風邪外感。痘為胎毒內發。
433
二者相雜。赤暈發 。多有誤認痘出太密而委之不救。殊不知其為疹夾痘也。當與化斑湯續續頻進。麻毒解而痘自起矣。有種行漿疹子。極似痘。最難看。然痘則必有頂盤。疹雖有漿。而頭粒必不堅。根盤必無紅暈也。疹後痘不結痂。乃元氣虧損。當大補脾胃為主。不可誤認邪熱未盡。
434
復與清熱退火之藥。
435
例治四十則
436
麻疹俗名痧子。浙人呼為 子。麻病風熱。人或未知。痧之與 。字學不收。皆土音習俗之訛耳。原其證之輕重。今昔懸殊。吾吳水土濡弱之鄉。生氣最易萌動。故麻疹之發。自始至終。
437
不過二三日即安。從古迄今。靡不皆然。邇來風氣變遷。有似北方氣候。即尋常麻疹。必六七日乃化消。若熱勢未盡。或觸風寒。或犯飲食。變證百出。其危有甚於痘者。因遍考方書。從無麻疹專學。間有一二及此。無非附見痘疹之末。一皆簡略不詳。何怪兒科之莫能舉措。且以痘方混治。曷知麻屬陽。陽從陰化。故外出內沒而不漿。痘屬陰。陰從陽化。當外疏內托以助膿。二者相去天淵。烏不可辨。然皆為嬰孺說也。但今不特嬰孺。少壯每多患此。雖當參詳診切。仍不能舍此繩墨。而臨證之機。活法在乎心手。繩墨又不可拘也。予聞扁鵲入咸陽。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予由是隨時兼愛。曲盡一貫之道。
438
為麻疹特開生面云。發熱 麻痘之初。必由發熱。但痘熱不過二三日即出。麻熱有六七日。或半月乃出。或乍涼乍熱。或壯熱經日不退。始熱之際。必見面赤眼腫。多涕淚。咳嗽連聲。是其候也。熱甚經日不退曰壯熱。惟正出時為正候。若初發壯熱。至已出而熱不少衰者。其證必重。
439
清熱透肌湯。出盡而壯熱不退者。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荊芥、黑參。沒後而壯熱不退者危。急需涼解為主。其有熱數日止而復作者。有早熱而暮退者。在初發時為熱邪未透。葛根解肌湯。正出之際而煩熱轉甚。乃邪熱未解而復內攻也。清熱退肌湯。沒後見者。為餘邪未盡。四物湯換生地、赤芍加連翹、黑參。亦有麻退身涼。越六七日而複熱者。非餘熱未清。即復感風邪。當以意消息。
440
或因大病之後。中氣虛而然者。治本為要。臨病之機。不可不審也。部位 麻屬府候。發則先動陽分。而後婦陰經。一身之中。陽部宜多。陰部宜少。陽部宜透。陰部即不透。亦可無慮。若陰部多而陽部反少不透者。為險。防有他變。陽部者。頭面背四肢向外者。皆為陽。陰部者。胸腹腰四肢向內者。皆為陰也。凡發自頭至足為齊。頭面多者為順。先從胸腹煖處起。漸發四肢者順。
441
如從手足起。漸發胸腹背者逆。形色 色貴紅潤。形貴尖聳。若色雖紅潤而不起。二便艱澀者。清熱透肌湯。如色淡不起。二便如常。此屬本虛。當兼培養氣血。亦有色黯不起。大便秘結。唇舌燥赤者。為火邪內鬱。白虎湯加黑參、荊芥。其有色白不分肉地。惟點粒高聳。 時即沒者。
442
邪熱本輕也。然有表氣本虛而色白者。調護溫煖。越一二日自變紅活也。若正出時為風寒所遏。
443
而色白如膚。必毛竅竦慄。葛根解肌湯。或麻出成片。一被風寒。便變為白。身不發熱而反內攻。煩躁腹痛。痰喘氣急者危。如毒攻於胃。則嘔吐清水。攻於脾。則腹脹不食。攻於肺。則鼻塞喘促。攻於心包。則唇舌焦燥。不省人事。搖頭掣手。攻於腎肝。則變黑而不救也。若色紫赤而黯。是火毒熾盛。頂粒起者可治。宜涼血飲子。 語煩躁者。黃連解毒湯調益元散。枯燥不起者難治。若頂粒焦者。無論紅淡。皆為熱劇之候。並宜白虎湯。重用石膏。乾燥無汗。加麻黃以汗之。大便秘者。涼膈散下之。亦有麻發如雲頭大片。其形有二。一者大片 赤。一者大片之上復有小紅點粒。皆火邪熾盛所致。白虎湯加黑參、竹葉。若麻出斑爛如錦紋。或出膿血。腥臭不干。心胸煩悶。嘔吐清水。
444
身溫熱者。白虎湯加黃芩、茅術。若初發時有似斑屑者。乃風寒在表。而成癮疹。只宜疏解。俟麻一透。其疹自退。切勿誤認為斑而與苦寒之劑。致麻內陷而難救也。咳嗽 麻疹乾咳連聲不斷。
445
是火邪凌爍肺金所致。然咳則毛竅開而麻易出。故未出之先。最喜咳甚。發透其咳自已。若出盡及沒後而咳仍不止者。清咽滋肺湯。咳嗽多痰。去麥冬加橘皮、茯苓。其有感觸風寒。咳嗽煩悶。嘔逆清水。眼赤咽痛。口舌生瘡者。甘桔湯加芩、連。沒後見者。人參白虎湯去知母易麥冬。
446
以滋化之。
447
汗 麻發之際。常宜微汗。微汗則肌腠疏豁。而邪易透。不可復用升發。升發恐汗大泄。不無亡陽之慮。其有隱陷不透之壞證。用權升發。得大汗而解者。此特語其變也。若壯熱無汗。而皮膚乾燥者。必風寒壅滯難出。多成內攻之候。或腹脹痛。或發喘促。宜與葛根解肌湯。
448
冬月越婢、三拗選用。但不可過劑。亦有因熱極火鬱。皮膚乾燥而難出者。必致唇舌燥裂。二便秘澀。壯熱昏沉。或身體脹痛。喘促痰鳴。無論何時。急宜白虎湯加黑參、牛蒡、芩、梔、竹葉之類。大抵麻證當以微汗為順。若始終無汗。雖沒後不無餘咎。其治總不逾上法也。
449
嚏 麻疹初起而多嚏者。是內火因風邪激搏而然。正出時有嚏者。其候必輕。如沒後尚有嚏者。邪熱盡解。可無餘患矣。如嚏而多涕者。濁壅得泄。肺氣自清。最為吉兆。若無嚏而鼻塞不通。必有風邪留滯。宜辛涼之劑以透達之。
450
嘔吐 麻之初起。吐瀉交作者順。乾霍亂者逆。欲吐不吐者危。嘔吐是胃中熱邪不得發洩而作。葛根解肌湯。正出及正沒時見者。消毒飲加枳實、黃連。多痰者。更加貝母、栝蔞根。若沒後而嘔者。脾胃虛而熱滯也。石斛清胃散。其有嘔而吐蛔者。胃中痰熱膠固。蟲無所養而上竄也。能食即定。如蛔出多而不能食。為胃敗。不治。
451
泄瀉 泄瀉為麻疹之常候。熱邪得以開泄也。發熱時瀉而黃赤稠粘。小水短澀者屬熱。四苓散加木通、滑石、已出。人參白虎湯去知母易麥冬。其證必多髮渴。渴甚不止。熱甚不退。雖數劑無妨。如瀉下清稀白沫。腹疼喜得溫按者屬寒。胃苓湯去蒼術加煨姜。瀉利窘迫而腹痛脹滿。或暖氣如敗卵者。為飲食停滯。枳殼湯加楂、柏、木通。大抵麻疹泄瀉。屬熱者多。屬寒者少。辨治宜早。
452
不可令其瀉久。瀉久則正氣下陷。或成腫滿。或變下利。並宜枳實理中之類。以理脾胃為主。麻後瀉利不止。口渴目閉。四肢不溫者。不治。嘔吐不食。洞泄不知者。不治。目 麻疹發熱之時。眼光如水。而多眵淚。或白睛微紅。此正候也。若沒後猶見紅赤。為肺經風熱未盡。瀉白散加荊芥、薄荷、黑參、牛蒡。閉不欲開。更加連翹、木通。赤而腫痛者。風熱上壅也。導赤散加荊、蒡、黑參。若為風熱所侵而眼眶赤爛者。柴胡飲子。急須治之。否則為終身痼疾。
453
發不出 初起發熱咳嗽。渾身脹痛。有似傷寒之候。惟干咳連聲。目赤多淚。嘔惡便溏。確為麻疹之驗。
454
若將發之際。或為風寒暴襲。或因肢體坦露。寒鬱熱邪。不能外出此。全盛之勢未萌。與出後沒早不同。如氣粗喘促。腹中脹痛。
455
煩擾不寧而不得出。急與麻杏甘石湯。或越婢湯去棗重用石膏。輕則升麻湯以升發之。若因觸犯霧露風寒。隱現不能發出。以新豬矢衝湯。隔簟蒸之。冷則更添滾者。並取豬矢燒灰。蔥白湯下二三錢。乃痘瘡黑陷用燒人矢之變法。即燒人矢亦能發之。發之仍不出者。神丹不能復圖矣。
456
按古方麻疹升發劑中。多用升麻。曷知升麻性升。能升動陽氣。每致邪熱上浮而作喘逆。當以紫蘇、蔥白代用。非特升麻當慎。即桔梗初起亦須酌用。恐其載引濁氣於上也。蓋麻疹宜涼宜潤。
457
一切辛燥之味。咸為禁劑。用藥之機。可不為之慎重乎。
458
透表 麻疹無問尖大細小。必得透表。
459
可無後患。其有一種匾闊 赤成塊。塊上復有小粒平塌不起者。亦有一片如風毒。偏高紅腫。但頭粒不尖。二者雖透。其中必有熱邪留伏。防有他變。並宜竹葉石膏湯去半夏以滋化之。縱有餘熱。從此渙散矣。
460
不透表 麻出而皮膚乾燥。毛竅竦慄。不能透表者。風寒鬱遏也。越婢湯葛根解肌湯。隨輕重取用。其有表虛不勝疏透者。一味蔥白濃煎。時時與之。但得微汗即解。若頭粒隱隱紅紫一片而不透表者。火毒熾盛也。白虎湯加荊芥黑參。如肌膚不燥。唇色淡白。二便如常而不透者。中氣本虛也。消毒飲加連翹、木通、車前、茯苓。雖有蘊熱。不可輕用寒涼。即用峻劑升發。亦必不能復透。但當解利。使之內化為主。亦有胸背腰腹煖處起發而紅。頭面手足乍有乍無。此證必纏綿難已。且有沒後五七日。復發如前。兩三天而愈者。此氣候之異。當非不透之比。只宜辛涼透表。漸次向安。欲求速效。轉增危殆。
461
沒早 麻出未經三日。或為風寒外鬱。或熱邪內陷。或誤食酸收之物。一日半日即沒。周身煖處絕無紅影。終變危候。若雖沒早。肌膚煖處尚未全沒。急需透表。發之不起。即當審其所觸而與內解。如外為風寒所遏。邪反內攻而沒早者。消毒飲加葱頭熱服。復透者吉。甚則加麻黃、穿山甲。或越婢三拗選用。若不急治。必喘脹而死。亦有遍身青紫熱腫喘脹氣急。此毒滯血凝。半匿肌表。急投涼膈散去芒硝加麻黃、石膏以發越之。若腹脹喘促。溺澀臍突者。涼膈散加葶藶。庶或可救一二。若內挾痰熱。火毒亢劇而伏匿煩躁。或腹脹喘急。不省人事者。白虎湯加黑參、竹葉。若誤食酸醋收斂之物。伏匿壯熱。喘咳煩悶。以豬膽汁製甘草煎成。續續與之。得吐微汗為效。或苦瓠、生甘草煎湯灌之。亦能取吐。吐中便有發越之義。誤會豕肉。喘脹氣急。枳殼湯加山楂、芒硝以下奪之。誤食核桃。喘咳聲喑。消毒飲如石膏、馬兜鈴。若得熱退身安。氣息漸調者。方可無慮。或大病之後。或洞泄不止。中氣本虛。不能發越而沒早。惟當健運中氣。略兼解表清熱。若沒後遍身搔癢者。露風早也。消風散以疏解之。
462
難沒 西北水土剛勁。稟質亦濃。麻必五七日乃沒。東南風氣柔弱。麻出不過二三日即化。
463
邇來地運變遷。未有不綿延數日者。當非難沒之比。若三四日後點燥色白。隱隱於肌腠而難沒者。此必衛氣素微。不能 發。或衣被單薄。阻其發越之機。以致綿延多日。法當辛散透達。不可遽用寒涼。蔽其開泄之路也。
464
渴 渴乃肺胃熱盛之候。唇口必紅。二便秘澀者。門冬甘露飲。若二便清利。唇色不紅而但渴者。此必寒涼太過。脾虛不生津液而作渴也。七味白術散去木香加糯米。渴而煩躁者。是熱邪凌爍心包。白虎湯加麥冬、竹葉。正沒時。竹葉石膏湯去半夏。渴而腹脹者。木虛實滯。為難治也。
465
喘 喘者。熱邪壅遏肺竅。氣道阻塞而然。其證有虛實之分。虛者難治。實者易調。虛則小便清利。大便溏泄。身無大熱。雖清痰潤肺。多難獲效。實則大便堅燥。小便赤澀。身發狀熱。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蔞仁、貝母。冬月量加蜜炙麻黃。隨手而應。若喘而無涕。兼之鼻扇者。不治。大抵未出而喘者易治。
466
沒後喘者。難治。初發之時喘者。三拗湯加石膏、芽茶。喘而臭乾口燥者。白虎湯最捷。若見於麻後。又宜清咽滋肺湯以滋肺胃。白虎湯又為切禁。故曰。醫不執方。活法在人耳。
467
氣促 氣促多緣肺熱不清所致。初發正出時見之。清熱透肌湯。在正沒沒後。清咽滋肺湯。如喉中有痰 而鳴者。熱邪阻逆不得發越也。見於初發正出之間。除熱清肺湯。正沒沒後見者。必邪熱未透。或露風沒早。餘熱內攻而肺氣受傷也。難治。
468
喑 肺胃熱邪。為風寒所襲。不能盡達於表。咳盛咽傷故喑。宜清咽滋肺湯。若喑而腫痛者。射干消毒飲。然喑為麻疹之常。不可與痘喑比例。
469
搐 搐為痰熱聚於心包。見於初發未透之時。清熱透肌湯加蔞仁、竹葉。沒後見者難治。
470
只宜輕清之劑調之。不可誤用金石。痰涎壅盛者。一味栝蔞湧吐之。若搐無痰鳴。或自嚙指者。
471
非真搐也。此為正虛不能主持。必死不治。
472
衄 衄者。火邪熾盛。血隨火載。上行而溢於鼻。麻疹初起。是為順候。其熱得以開洩。
473
不治自已。若衄之不止。或失血者。犀角地黃湯加荊芥穗。正沒及沒之後。衄仍不止者。四物湯加茅根、麥冬以滋降之。
474
譫妄 譫妄是熱邪熾盛於心包。若發熱正出時見者。為火邪內伏。不得透表而致。白虎湯加荊芥、鼠粘子。甚則加麻黃以發越之。在正沒沒後。並宜竹葉石膏湯去半夏加生地黃以清解之。
475
切牙 痘證切牙。有寒熱之分。麻疹切牙。皆為熱例。乃陽陷於陰。故多發渴而手足熱。喜飲冷者。麥門冬湯加丹皮。若手足不熱而反厥冷。喜飲熱湯。此為熱邪內亢。後必下血。咽喉作痛。
476
痰鳴而死。即與白虎湯。多不可救。
477
唇燥 唇燥多屬脾胃之熱。淡而燥者。其熱輕。赤而燥者。其熱深。紫黑而燥者。熱劇而重也。隨輕重以清潤之。
478
唇舌破裂 唇舌破裂者。心脾之火上衝也。其色必多深赤。初發正出時見之。白虎湯加芩、連、黑參、荊芥、薄荷。若正沒沒後見者。為心脾俱絕。及紫黑枯燥而血不活者。皆難治也。
479
口氣 口氣穢濁。乃熱邪蘊隆於胃。清胃散加石膏、連翹、生甘草。其有臭不可聞者。此胃敗也。不治。若其人本有是証。不在此例。
480
舌胎 舌者心之苗。麻本火候。心屬於火。故舌多有胎。白為肺熱。黃為胃熱。但當清解疏利。更參外證而為施治。純黑為心絕。黑而濕者。熱淫血分。黑而燥者。熱淫氣分。皆為危候。
481
並宜白虎湯。濕者。加生地黃、黑參。燥者。加麥冬、竹葉。黑色漸退者吉。不退者死。
482
口疳 牙疳腐爛。是熱留陽明。餘毒上衝所致。加味清胃散加石膏、荊芥。大便秘者。當歸散微利之。外用慄根白皮煎湯漱淨。以無比散。或燒鹽散吹之。如通齦色白者。自外延入內者。
483
無膿血者。齒落口臭者。喘促痰鳴者。皆為不治。若滿口唇舌黃赤白爛。獨牙齦無恙者。此為口瘡。非牙疳也。亦胃中餘熱未盡。毒壅上焦。二便必多艱澀。導赤散以瀉心脾之火。外以綠袍散敷之。
484
腹痛 腹痛之由不一。總為火毒內鬱。或風寒壅遏。或飲食停滯。皆能致痛。於發熱正出時。
485
風寒壅遏。毒反內攻而腹痛者。急與疏表。麻透自已。若飲食過傷。腹滿脹痛者。力為消導。其痛自除。時當正沒。
486
沒未盡而腹痛者。兼清中外。而痛自止。沒後見者。分利餘熱。其痛自愈。又須驗其有無他證。
487
屬虛屬實而與治之。若熱邪內結而腹痛者。通利大便為主。有麻後脾氣不調而致腹脹。面目四肢浮腫。分利小水為要。至若元氣大虛。陰陽不能升降。小水不利。遍身浮腫。喘促兼見者難治。
488
便秘 大便秘結。火壅血燥而耗津液。麻疹大非所宜。無論日期前後。速宜清潤。四順清涼飲。甚則涼膈散以通利之。慎勿遲延。恐麻變焦紫而難救也大抵麻疹自出至沒。二便俱不宜秘。
489
秘即微利可也。
490
溺澀 小便赤澀。在初熱正出時。熱邪澀滲。是為正候。沒後見之。為餘熱下匿膀胱。導赤散加麥冬以滋氣化。利之仍不通者。必大便秘鬱之故。大便一通。小便自利。
491
痢 麻之作痢。為熱邪內陷。在正沒或沒後而痢下色白者。黃芩湯加防風、枳殼。下膿血者。
492
白頭翁湯去黃柏加防風。或因食積而滯下者。枳殼湯加楂、柏、木通。腹中作脹。時痛時止者。
493
濃朴湯。亦有瀉久而成痢者。乾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自始至終痢不徹者。必有風毒留滯於內。則宜解毒行滯。而兼疏風實脾。庶幾克應。如痢下紫黯如癰膿。如屋漏水。如雞肝色。如黑豆汁之類。加之氣喘躁渴。熱甚發呃。噤口不食。麻色紫晦者。皆死不治。
494
下蟲 下蟲多見於沒後。此以胃熱少食。蟲不能安而下也。與過食傷中。蟲不能容而下不同。但須調其飲食自愈。非上出之比。不須治之。
495
睡 麻疹正出時。精神困倦。沉睡不醒者為逆。蓋緣正氣虧損。邪火內鬱。正氣不勝所致。
496
若沒後而沉睡不醒者。
497
為氣血俱虛。補脾養血為要。如沒後煩擾而反不得寐。是餘火復燃。急需滋養陰血。虛陽自斂。
498
亦有昏睡不知起止。掐其頰車合谷不知疼痛。似寐非寐。無問正出沒後。良非吉兆。當察其兼見何證。而與施治可也。
499
不食 不食是胃中邪熱熾盛。不可強與。雖數日不食。亦無妨害。在初發正出時。白虎湯加荊芥。麻透熱清。自有食也。沒後不能食。石斛清胃散。量加健運之味。元氣委頓者。急需培補。防有虛羸之患。
500
鼻扇 鼻扇者。肺將絕也。若兼喘滿痰鳴。此必不治。如咽喉清利。無喘滿而精神不減者可治。宜滋培肺氣為主。沒後見者死。
501
胸高 麻疹胸高肺熱熾盛而脹也。多見於正沒沒後。為肺經壞證。不治。
502
身冷 麻為肺胃邪熱所發。本屬於陽。肢體常宜溫煖。若反清冷如冰。是為逆也。其有沒後遍體溫涼如故。獨下體厥冷過膝者為腎敗。不治。如初出腰以下不熱。毒不能透。而反漸沒者。
503
亦為逆候。急當溫養脾腎。或有得生者。
504
妊娠 麻屬火候。最易墮胎。若初發正出時。須驗其色之紅淡。熱之重輕。而與疏解。疏解之中。佐以清涼滋血安胎為主。四物湯加條芩、艾葉、荊芥、紫蘇之類。若胎氣上衝。急用苧根、艾葉煎湯。磨檳榔續進以降之。一切實脾行氣溫燥之藥。既礙麻疹。復傷子氣。咸須禁之。
505
虛羸 麻患既平。形體羸瘦。精神倦怠。飲食減少。或咳嗽不止。或便泄不已。或身熱不除。皆真元虧損。恐成勞瘵。並宜雙和湯去川芎以和之。嗽。加橘紅、貝母。咳。加麥冬、百合。
506
瀉。加白術、扁豆。食難孚化。加砂仁、穀芽。氣血俱虛。合四君子湯。隨証調之。切禁寒涼傷犯脾胃之藥。專力資培。緩圖平復可也。
507
麻瘡 麻後發瘡。多緣生水澡浴太早。水氣留泊肌腠而發。但須日以荊、防、艾葉煎湯洗之。勿用生水。亦不可用瘡藥熏塗。失治。必每歲根據期而發。雖云小疾。亦須慎之。
508
水痘
509
水痘者。色淡漿稀。故曰水痘。色赤者。曰赤痘。將發之時。亦皆發熱。由紅點而水泡。有紅盤。由水泡膿泡而結 。但水痘則皮薄色嬌。赤痘則紅潤形軟。總不似正痘之根窠圓淨緊束也。
510
且見點起發灌漿結痂。止於五六日之間。其邪氣之輕淺可知。皆由風熱鬱於肌表而發。小兒肌肉嫩薄。尤多此証。當與大連翹湯解之。亦有夾疹而出者。有夾正痘而出者。若先水痘收後而發正痘。其痘必輕。
511
附種痘說
512
痘本胎毒。根於先天。發則由於時氣。以故沿門合境。安危相率。與疫癘傳染無異。且多外挾風寒。內停宿滯。及乎跌撲驚恐。為患種種。匪可意料。自伏波迄今。天生天殺。莫可誰何。
513
邇年有種痘之說。始自江右達於燕齊。近則遍行南北。詳究其源。云自玄女降乩之方。專取痘氣熏蒸。發兒胎毒於安寧無病之時。則開發之機裕如。不似正痘之天人合發。內外合邪。兩難分解也。原其種痘之苗。別無他藥。惟是盜取痘兒標粒之漿。收入棉內。納兒鼻孔。女右男左。七日其氣宣通。熱發點見。少則數點。多不過一二百顆。亦有面部稍見微腫。胎毒隨解。大抵苗順則順。必然之理。如痘漿不得盜。痘痂亦可發苗。痘痂無可竊。則以新出痘兒所服之衣。與他兒服之。亦能出痘。總取同氣氤氳。為胎毒之向導。其盜機也。天下莫能知。而聖功生焉。或有熱發出遲。點不即起。或雜發於麻疹之中。須藥扶持者。悉如正痘法。調理自安。當知胎毒有限。助虐無窮。況苗發之痘。既無客邪鼓動血氣。勢無癢塌悶亂之虞。正氣內守。雖酒氣穢氣。略無妨礙。脫痂絕無瘢痕。
514
口鼻亦無殘廢之厄。允為避險就安之快捷方式。間有意外之變。此兒正氣內奪。加以客邪交迫。時動必潰。命之制在氣。道之理也。值此而與種痘。未有不告變者。故凡病後之兒。及顏色太嬌。骨干太弱。肌理太疏者。皆正可以輕試也。其於痘證初行。疫邪方熾之時。切須避其銳氣。當俟大勢稍平。方可施補天浴日之妙用。其間或有不順者。此必苗非順痘。醫非懾家。是不能無揠苗助長之憾。然皆方士之所為。人知其神之神。而不知不神之所以神。吾以靜眼觀之。曷若順天隨時。
515
不假強為之為愈也。
URN: ctp:ws91104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