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

《卷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鬼谷子卷上甚一
2
捭闔第一捭撥動也闔閉藏也凡與人之言道或撥動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閉藏之令自言示其異也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
3
若順稽考也聖人在天地間觀人設教必順考古道而為之
4
為衆生之先
5
首出萬物以前人用先知覺後知用先覺覺後覺故為衆生先
6
觀隂陽之開闔以命物
7
陽開以生物隂闔以成物生成旣著須立名以命之也
8
知存亡之門戶
9
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見者其惟知機乎故曰知存亡之門戶也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
10
萬類終始人心之理變化朕迹莫不朗然玄悟而無幽不測故能籌策達見焉
11
而守司其門戶
12
司主守也門戶即上存亡之門戶也聖人既達物理終始知存亡之門戶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
13
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曰其道一也
14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
15
其道雖一行之不同故曰變化無窮然有條而不紊故曰各有所歸也
16
或隂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此二者法象各異施教不同
17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政教雖殊至於守司門户則一故審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後者後行之也
18
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19
權謂權謀能謂材能伎巧謂百工之役言聖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謀能之優劣校考其伎巧之長短然後因材而用
20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
21
言賢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不同各有差品賢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闔而異之智之與勇可進而貴之愚之與怯可退而賤之賢愚各當其分股肱盡其力但恭己無為牧之而已矣
22
審定有無以其實虛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言任賢之道必審定其材術之有無性行之虛實然後隨其嗜欲而任之以見其志意之眞僞也
23
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
24
凡言事者則微排抑其所言撥動以反難之以求其實情實情既得又自閉藏而撥動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
25
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
26
開而同之所以盡其情闔而異之所以知其誠也
27
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
28
凡有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
29
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30
計謀雖離合不同但能有所執守則先從其志以盡之以知成敗之歸也
31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宻周宻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32
言撥動之貴其周遍閉藏之貴其隱宻而此二者皆須微妙合於道之理然後為得也
33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
34
料而簡擇結謂繫束情有眞僞故須簡擇誠或無終故須繫束也
35
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
36
權衡旣陳輕重自分然後為之度數以制其輕重輕重因得所而為設謀慮使之遵行也
37
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謂輕重不合於斤兩長短不充於度數便為廢物何所施哉聖人因是自為謀慮更求其反也
38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
39
謂中權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納而藏之也
40
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
41
誠者闔而取之不誠者闔而去之
42
捭闔者天地之道
43
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故謂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隂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
44
隂陽變動四時開閉皆捭闔之道也縱橫謂廢起也萬物或開以起之或闔而廢之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45
言捭闔之道或反之令出於彼或反之覆來於此或反之於彼忤之於此皆從捭闔而生故曰必由此也
46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言事無開闔則大道不化言說無變故開閉者所以化大道變言說事雖大莫不成之於變化故必豫之吉凶繫焉
47
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
48
心因口宣故口者心之門戶也神為心用故心者神之主也
49
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凡此八者皆往來於口中故曰由門户出入也
50
故關之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隂也
51
言八者若無開閉事或不節故關之以捭闔者所以制其出入開言於外故曰陽也閉情於內故曰隂也
52
隂陽其和終始其義
53
開閉有節故隂陽和先後合宜故終始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54
凡此皆欲人之生故曰始曰陽
55
故言死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隂曰終
56
凡此皆欲人之死故曰隂曰終
57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隂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為謀謂言說者有於隂言之有於陽言之聽者宜知其然
58
捭闔之道以隂陽試之
59
謂或撥動之或閉藏之以隂陽之言試之則其情慕可知
60
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隂言者依卑小謂與情陽者言高以引之與情隂者言卑以引之
61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62
隂言卑小故曰以下求小陽言崇高故曰以高求大
63
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言可隂陽之理盡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64
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無所不可故所說皆可
65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
66
盡隂則無內盡陽則無外
67
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隂陽御其事
68
以道相成曰益以事相賊曰損義乖曰去志同曰就去而遂絶曰倍去而復來曰反凡此不出隂陽之情故曰皆以隂陽御其事也
69
陽動而行隂止而藏陽動而出隂隨而入陽還終始隂極反陽
70
此言上下相成由隂陽相生也
71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隂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隂苞以德也以隂結陽施以力也此言上以爵禄養下下以股肱宣力
72
隂陽相求由捭闔也
73
上下所以能相求者由開閉而生也
74
此天地隂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
75
言既體天地象隂陽故其法可以說人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76
天圓地方上下之義也理盡開閉然後生萬物故為萬事先上下之道自此出入故曰圓方之門戶
77
反應第二聽言之道或有一不合必反以難之彼因難以更思必有以應也
78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
79
大化者謂古之聖人以大道化物也無形者道也動必由道故曰無形俱生也
80
反以觀往覆以驗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81
言大化聖人稽衆捨己舉事重愼反覆詳驗欲以知來先以觀往欲以知今先以考古欲以知彼先度於己故能舉無遺策動必成功
82
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今反古而求之動靜由行止也虛實由眞僞也其理不合於今反求於古者也
83
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
84
事有不合反而求彼翻得覆會於此成此在於考彼契今由於求古斯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85
不審則失之於幾故不可不察
86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以靜觀動則所見審因言觀辭則所得明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87
謂言者或不合於理未可即斥但反而難之使自求之則契理之應怡然自出
88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89
應理既出故能言有象事有比前事旣有象比更當觀其次令得自盡象謂法象比謂比例
90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理在玄微故無形也無言則不彰故以無形求有聲聲即言也比謂比類也
91
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
92
得魚在於投餌得語在於發端發端則語應投餌則魚來故曰釣語語則事合故曰合事明試在於敷言故曰得人實也
93
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
94
張網而司之彼獸自得道合其事彼理自出理既彰聖賢斯辨雖欲自隱其道無由故曰釣人之網也
95
常持其網驅之其不言無比乃為之變持釣人之網驅令就職事也或乖彼遂不言無比如此則為之變常易網更有以勇之者矣
96
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此言其變也報猶合也謂更開法象以動之既合其心其情可見因隨其情而牧養也
97
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98
己反往以求彼彼必覆來而就職則奇策必申故言有象比則口無擇言故可以定邦家之基矣
99
重之襲之反之覆之萬事不失其辭
100
謂象比之言既可以定基然後重之襲之反覆之皆謂再三詳審不容謬妄故能萬事允愜無復失其辭者也
101
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
102
聖人誘愚則閉藏之以知其誠誘智則撥動之以盡其情咸得其實故事皆不疑也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
103
言善反聽者乃坐忘遺鑒不思玄覽故能變鬼神以得其情洞幽微而冥夫會鬼神本宻今則不能故曰變也
104
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
105
言既變而當理然後牧之道審也
106
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情明在於審牧故不審則不明審基在於情明故不明則不審
107
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
108
謂言者於象比有變必有反辭以難之令其先說我乃還靜以聽之
109
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瞼欲高反下欲取反
110
此言反聽之道有以誘致之故欲聞彼聲我反靜默欲彼開張我反瞼斂欲彼高大我反卑下欲彼收取我反施與如此則物情可致無能自隱也
111
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
112
欲開彼情先設象比而動之彼情既動將欲生辭徐徐牧養令其自言譬猶鶴嗚于隂聲同必應故能以實理相歸也
113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
114
謂所言之事或因此發端或因彼發端其事有可以事上可以牧下者也
115
此聽眞僞知同異得其情詐也
116
謂眞僞同異情詐因此上事而知也
117
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謂動作言默莫不由情與之出入至於或喜或怒亦由此情以見其式也
118
皆以先定為之法則
119
謂上六者皆以先定於情然後法則可為以反求覆觀其所託故用此者
120
反於彼者所以求覆於此因以觀彼情之所託此謂信也知人在於見情故言用此也
121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謂聽言之道先自平靜旣得其辭然後察其事或論序萬物或分別雄雌也
122
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123
謂所言之事雖非時要然觀此可以知微故曰見微知類
124
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125
聞其言則可知其情故若探人而居其內則情原必盡故量能射意乃無一失若合符契螣蛇所指禍福不差羿之引矢命處輒中聽言察情不異於此故以相況也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
12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從明生明能生智故欲知人必須自知
127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見形也若光之與影
128
我能知己彼須我知必兩得之然後聖賢道合故若比目之魚聖賢合則理自彰猶光生而影見
129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鍼舌之取燔骨以聖察賢復何所失故若磁石之取鍼舌之取燔骨
130
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
131
聖賢相與其道甚微不移寸隂見情甚疾如隂與陽如陽與隂如圓與方如方與圓上下之道取類股肱比之一體其來尚矣故其相成也如隂與陽其相形也猶圓與方
132
未見形圓以道之旣見形方以事之
133
謂向晦入息未見之時當以圓道導之亦旣出潛離隱見形之後即以方職任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
134
此言用人之道或昇進或黜退或貶左或崇右一惟上圓方之理故曰以是道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135
方圓進退若不先定則於牧人之理不道其正也
136
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
137
用事不巧則操末續顚圓鑿方枘情道兩失故曰忘情失道也
138
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139
己能審定以之牧人至德潜暢玄風遠扇非形非容無門無戶見形而不及道日用而不知故謂之天神也
140
內揵第三揵者持之令固也言上下之交必內情相得然後結圓而不離
141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
142
道合則遠而親情乖則近而疏
143
就之不用去之反求
144
非其意則就之而不用順其事則去之而反求
145
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146
分違則日進前而不御理契則遥聞聲而相思
147
事皆有內揵素結本始
148
言或有遠之而相親去之反求聞聲而思者皆由內合相待素結其始故曰皆有內揵素結本始也
149
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采色
150
結以道德謂以道德結連於君若之臣名為臣實為師也結以黨友謂以友道結連於君王者之臣名為臣也實為友也結以貨財結以采色謂若桀紂之臣費仲惡來之類是也
151
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
152
自入出已下八事皆用臣之意隨其所欲故能固志於君物莫能間也
153
若蚨母之從其子也出無間入無眹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154
蚨母螲蟷也似蜘蛛在穴中有蓋言蚨母養子以蓋覆穴出入往來初無間眹故物不能止之今內揵之臣委曲從君以自結固無有間隙亦由是也
155
內者進說辭揵者揵所謀也
156
說辭既進內結於君故曰內者進說辭也度情為謀君不持而不捨故曰揵者揵所謀也
157
故遠而親者有隂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隂德謂隂私相德也
158
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
159
謂所言當時未合事過始駭故曰中來事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决事也
160
謂所行合於己謀待之以决其事故曰遥聞聲而相思也
161
故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
162
言不得其情類而說之者必北轅適楚陳軫遊秦所以見非逆也
163
得其情乃制其術
164
得其情則鴻遇長風魚縱大壑沛然莫之能禦故能制行其術也
165
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開
166
此用者謂其情也則出入自由揵開任意也
167
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
168
言以得情立事故能先知可否萬品所以結固而不離者皆由得情也
169
由夫道德仁義禮樂計謀
170
由夫得情故能行其仁義道德以下事也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去論就
171
混同也謂先考詩書之言以同己說然後損益時事議論去就也
172
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
173
內謂情內外謂情外得情自合失情自去此蓋理之常也
174
外內者必明道數揣策來事見疑訣之言善知內外者必明識道術之數預揣來事見疑能決也
175
策無失計立功建德
176
旣能明道術故策無失計策無失計乃可以立功建德也
177
治民入産業曰揵而內合
178
理君臣之名使上下有序入賦稅之業使遠近無差上下有序則職分明遠近無差則徭役簡如此則為國之基故曰揵而內合也
179
上暗不治下亂不寤揵而反之
180
上暗不治其任下亂不寤其萌如此天下無邦域中曠主兼昧者可行其事侮己者由是而興故曰揵而反之
181
內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
182
言自賢之主自以所行為得而外不留賢者之說如此者則為作聲譽而飛揚之以釣觀其心也
183
若命自來己迎而御之
184
君心既善己必自有命來召己既迎而御之以行其志
185
若欲去之因危與之
186
翔而後集意欲去之因將危與之辭矣環轉因化莫之所為退為大儀
187
去就之際反覆量宜如員環之轉因彼變化雖傍者莫知其所為如是而退可謂全身大儀儀者法也
188
抵巘第四抵擊實也巇釁隙也牆崩因隙器壞因釁而擊實之則牆器不敗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營置人事亦由是也物有自然事有合離
189
此言合離若乃自然之理
190
有近而不可見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察辭觀行則近情可見反往驗來則遠事可知古猶今也故反考往古則可驗來故曰反往以驗來
191
巇者罅也罅者𡼏也𡼏者成大隙也
192
隙大則崩毀將至故宜有以扺之也
193
巇始有眹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
194
眹者隙之將兆謂其微也自中成者可扺而塞自外來者可扺而卻自下生者可扺而息其萌微者可扺而匿都不可治者可扺而得深知此五者然後善扺巇之理也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
195
形而上者謂之聖人故危兆纔形朗然先覺既明且哲故獨保其用也因化說事隨機逞術通達計謀以經緯識微而預防之也
196
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
197
漢高祖以布衣登皇帝位殷湯由百里而馭萬邦經始也揮動也
198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謀皆由抵巘抵巇隙為道術
199
言化政施外兆萌牙孽之時託聖謀而計起蓋由善扺巇之理故能不失其機然則巇隙既發乃可行道術故曰扺巇隙為道術也
200
天下分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竄匿貪利詐僞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巇罅
201
此謂亂政萌牙為國之巇罅伐射謂相攻伐而激射
202
聖人見萌牙巘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203
如此謂扺而塞之如彼謂扺而得之反之謂助之為理覆之謂因取其國
204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五帝之政世間猶可理故曰扺而塞之是以有襌讓之事三王之事世間不可理故曰扺而得之是以有征伐之事也
205
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為右謂五伯時右由上也
206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合離謂否泰言天地之道正觀尚有否泰為之巇隙又況於人乎故曰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
207
捭闔亦否泰也體大道以經人事者聖人也
208
聖人者天地之使也
209
後天而奉天時故曰天地之使也
210
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
211
上合謂扺而塞之助時為治檢下謂扺而得之束手歸己也
212
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213
言能因循此道則大寳之位可居故能為天地守其神祀也
214
鬼谷子卷上
URN: ctp:ws926518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3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