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孫子集注卷之十一·九地篇

《孫子集注卷之十一·九地篇》[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是通過對對應底本影印本進行字符識別打造的初稿。若有錯字,請協助糾正
1
《孫子集註》   四

孫子集註卷之十一》

1
盧木齋
藏書
清華
大學
圖書
館臧
北平木齋
圖書
舘臧書

九地篇》

1
曹操曰:欲戰之地有九。〇李筌曰:勝敵之地有九,故次地形之下。〇王晢曰:用兵之地,利害有九也。〇張預曰:用兵之地,其勢有九,此論地勢,故次地形。
2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圯地,有圍地,有死地。
3
 曹操曰:此九地之名也。
4
〇張預曰:此九地之名。
5
諸侯自戰其地,為散地。
6
 曹操曰:士卒戀土,道近易散。
7
〇李筌曰:卒恃土懷妻子,急則散,是為散地也。
8
〇杜牧曰:士卒近家,進無必死之心,退有歸投之處。
9
〇杜佑曰:戰其境內之地,士卒意不專,有潰散之心,故曰散地。
10
〇梅堯臣同杜牧註。
11
〇王晳同曹操註。
12
〇何氏曰:散地,士卒恃之懷戀妻子,急則散走,是為散地。一曰地無關鍵,士卒易散走。居此地者,不可數戰。又曰地遠四平,更無要害,志意不堅而易離,故曰散地。吳王問孫武曰:「散地士卒顧家,不可與戰,則必固守不出。若敵攻我小城,掠吾田野,禁吾樵採,塞吾要道待,吾空虚而急來攻,則如之何?」武曰:「敵人𭰹入吾都,多背城邑,士卒以軍為家,專志輕鬬。吾兵在國,安土懷生,以陳則不堅,以鬬則不勝。當集人合衆,聚榖蓄帛,保城備險,遣輕兵絶其糧道,彼挑戰不得,轉輸不至,野無所掠,三軍困餒,因而誘之,可以有功。若欲野戰則必因勢依險設伏,無險則隱於天氣,隂晦昏霧,出其不意,襲其懈怠,可以有功。」
13
〇張預曰:戰於境內,士卒顧家,是易散之地也。鄖人將伐楚師,楚鬬廉曰:「鄖人軍其郊,必不誡,恃近其城,莫有鬬志。」果為楚所敗是也。
14
入人之地而不𭰹者,為輕地。
15
 曹操曰:士卒皆輕返也。
16
〇杜牧曰:師出越境,必焚舟梁,示民無返顧之心。
17
〇李筌曰:輕於退也。
18
〇梅堯臣曰:入敵未遠,道近輕返。
19
〇王晳曰:初涉敵境,勢輕,士未有鬬志也。
20
〇何氏曰:輕地者,輕於退也。入敵境未𭰹,往返輕易,不可止息,將不得數動勞人。吳王問孫武曰:「吾至輕地,始入敵境,士卒思還,難進易退。未背險阻,三軍恐懼。大將欲進,士卒欲退,上下異心。敵守其城壘,整其車騎,或當吾前,或擊吾後,則如之何?」武曰:「軍至輕地,士卒未專,以入為務,無以戰為故。無近其名城,無由其通路,設疑佯惑,示敵將去,選驍騎銜枚,先入掠其牛馬六畜,三軍見得,進乃不懼。分吾良卒,密有所伏。敵人若來,擊之勿疑。若其不至,捨之而去。」又曰:「軍入敵境,敵人固壘不戰,士卒思歸,欲退且難,謂之輕地。當選驍兵伏要路,我退敵追來,則擊之也。」
21
〇張預曰:始入敵境,士卒思還,是輕返之地也。《尉繚子》曰:「征役分軍而歸,或臨戰自北,則逃傷甚焉。」言民兵四集,分屯占地,使北來者,當北道則多逃,以其開之耳。
22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
23
 曹操曰:可以少勝衆,弱擊强。
24
〇李筌曰:此厄喉守險地,先居者勝,是為爭地也。
25
〇杜牧曰:必爭之地,乃險要也。前秦符堅先遣大將呂先討西域,堅敗績。後光自西域還師,至宜禾。堅涼州刺史梁熈謀拒之,高昌太守楊翰曰:「呂光新定西國,兵强氣𨦣,其鋒不可當。若出流沙,其勢難測。高梧谷口,險要,宜先守之而奪其水,彼旣困竭,人自然投戈。如以為遠,不可守,伊吾之關,亦可拒之。若廢此二要,難為計矣。」地有所必爭,真此機也。熈不從,竟為光所滅也。
26
〇陳皥曰:彼我若先得其地者,則可以少勝衆,弱勝强也。
27
〇杜佑曰:謂山水厄口,有險固之利,兩敵所爭。
28
〇梅堯臣曰:無我無彼,先得則利。
29
〇王晳同陳皥註。
30
〇何氏曰:爭地,便利之地,先居者勝。是以爭之。吳王問孫武曰:「敵若先至,據要保利,簡兵練卒,或出或守,以備我,奇則如之何?」武曰:「爭地之法,先據為利。敵得其處,愼勿攻之,引而佯走,建旗鳴鼓,趣其所愛,曵柴揚塵,惑其耳目,分吾良卒,宻有所伏。敵必出救。人欲我與,人棄我取,此爭先之道也。若我先至而敵用此術,則選吾𨦣卒,固守其所,輕兵追之,分伏險阻,敵人還鬬,伏兵旁起,此全勝之道。
31
〇張預曰:險固之利,彼我得之,皆可以少勝衆,弱勝强者,是必爭之地也。唐太宗以三千人守成臯之險,坐困竇建德十萬之衆,是也。
32
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
33
 曹操曰:道正相交錯也。
34
〇杜牧曰:川廣地平,可來可往,足以交戰對壘。
35
〇陳皥曰:交錯是也。言其道路交橫,彼我可以來往,如此之地,則須兵士首尾不絶,切宜備之。故下文云「交地吾將謹其守」,其義可見也。
36
〇杜佑曰:交地有數道,往來交相,無可絶。
37
〇梅堯臣同陳皥註。
38
〇何氏曰:交地,平原交通也。一曰可以交結,不可杜絶之。絶之致隙。又曰交通四遠,不可遏絶。吳王問孫武曰:「交地吾將絶敵使不得來,必令吾邊城修其守備。𭰹絶通路,固其隘塞。若不先圖之,敵人已備,彼可得而來,吾不得而往。衆寡又均,則如之?」何武曰:「旣我不可以往,彼可以來,吾分卒匿之,守而易怠,示其不能。敵人且至,設伏隱廬,出其不意,可以有功也。」
39
〇張預曰:地有數道,往來通達而不可阻絶者,是交錯之地也。
40
諸侯之地三屬,
41
 曹操曰:我與敵相當,而旁有他國也。
42
〇孟氏曰:若鄭界於齊楚晉是也。
43
先至而得天下之衆者,為衢地。
44
曹操曰:先至,得其國助也。
45
〇李筌曰:對敵之傍有一國,為之屬,先往而通之,得其衆也。
46
〇杜牧曰:衢地者三屬之地,我須先至其衝,據其形勢,結其旁國也。天下猶言諸侯也。
47
〇梅堯臣曰:彼我相當,有旁國三面之會,先至則得諸侯之助也。
48
〇王晳曰:曹公云先至得其國助,晳謂先至者,結交先至也。言天下者,謂能廣功則天下可從。
49
〇何氏曰:衢地者,地要衝,控帶數道,先據此地,衆必從之,故得之則安,失之則危也。吳王問孫武曰:「衢地必先。若吾道遠發後,雖馳車驟馬,至不能先,則如之何?」武曰:「諸侯參屬,其道四通。我與敵相當而旁有他國,所謂先者,必先重幣輕使,約和旁國,交親結恩。兵雖後至,衆已屬矣。我有衆助,彼失其黨,諸國掎角,震鼓齊攻,敵人驚,恐莫知所當。」
50
〇張預曰:衢者四通之地,我所敵者當其一面而旁有鄰國,三面相連屬,當往結之,以為已援。先至者,謂先遣使以重幣約和旁國也。兵雖後至,巳得其國助矣。
51
入人之地𭰹,背城邑多者,為重地。
52
 曹操曰:難返之地。
53
〇李筌曰:堅志也。白起攻楚,樂毅伐齊,皆為重地。
54
〇杜牧曰:入人之境已𭰹,過人之城巳多,津梁皆為所恃,要衝皆為所據,還師返斾,不可得也。
55
〇杜佑曰:難返還也。背,去也,背與倍同。多道里也。遠去已城郭,𭰹入敵地,心專意一,謂之重地也。
56
〇梅堯臣曰:乗虚而入,渉地愈𭰹,過城已多,津要絶塞,故曰重難之地。
57
〇王晳曰:兵至此者,事勢重也。
58
〇何氏曰:重地者,入敵巳𭰹,國糧難應資給,將士不掠食取。吳王問孫武曰:「吾引兵𭰹入重地,多所踰越,糧道絶塞,設欲歸還,勢不可過。欲食於敵,持兵不失,則如之何?」武曰:「凡居重地,士卒輕勇,轉輸不通,刖掠以繼食下,得粟帛皆貢於上,多者有賞,士卒無歸意。若欲還出,卽為戒備,𭰹溝高壘,示敵且乆。敵疑通途,私除要害之道,乃令輕車銜枚而行,以牛馬為餌,敵人若出,鳴鼓隨之,隂伏吾士,與之中期,內外相應,其敗可知也。」
59
〇張預曰:𭰹渉敵境,多過敵城,士卒心專,無有歸志,是難退之地也。司馬景王謂諸葛恪「卷甲𭰹入,其鋒不可當」,是也。
60
行山林險阻沮澤,凡難行之道者,為圯地。
61
 曹操曰:少固也。
62
〇賈林曰:經水所毀曰圯。沮,洳。圯地不得乆留,宜速去也。
63
〇梅堯臣曰:水所毀圯,行則猶難,況戰守乎。
64
〇何氏曰:圯地者,少固之地也,不可為城壘溝隍,宜速去之。吳王問孫武曰:「吾入圯地,山川險阻,難從之道,行乆卒勞,敵在吾前而伏吾後,營在吾左而守吾右,良車驍騎要吾隘道,則如之何?」武曰:「先進輕車,去軍十里,與敵相候。接期險阻,或分而左,或分而右,大將四觀,擇空而取,皆會中道,倦而乃止。」
65
〇張預曰:險阻漸洳之地,進退艱難而無所依。
66
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衆者,為圍地。
67
李筌曰:舉動難也。
68
〇杜牧曰:出入艱難,易設奇伏覆勝也。
69
〇杜佑曰:所從入阨險,歸道遠也。持乆則糧乏,故敵可以少擊吾衆者,為圍地也。
70
〇梅堯臣曰:山川圍繞,入則隘,歸則迂也。
71
〇何氏曰:圍地入則隘險,歸則迂回,進退無從,雖衆,何用能為奇變。此地可由。吳王問孫武曰:「吾入圍地,前有强敵,後有險難,敵絶我糧道,利我走勢,敵鼓噪不進,以觀吾能,則如之何?」武曰:「圍地之宜,必塞其闕,示無所往,則以軍為家,萬人同心,三軍齊力,并炊數日,無見火煙,故為毀亂寡弱之形,敵人見我備之必輕,則告勵士卒,令其奮怒,陳伏良卒,左右險阻,擊鼓而出,敵人若當,疾擊務突,我則前鬬後拓,左右椅角也。」又曰:「敵在吾圍,伏而𭰹謀,示我以利,縈我以旗,紛紜若亂,不知所之,柰何?」武曰:「千人操旌,分塞要道,輕兵進挑,陳而勿摶,交而勿去,此敗謀之法。」
72
〇張預曰:前狹後險之地,一人守之,千人莫向。則以奇伏勝。
73
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
74
 曹操曰:前有高山,後有大水,進則不得,退則有礙。
75
〇李筌曰:阻山背水,食盡利速,不利緩也。
76
〇杜牧曰:衛公李靖曰:「或有進軍,行師不因鄉導,陷於危敗,為敵所制。左谷右山,束馬懸車之徑,前窮後絶,雁行魚貫之岩。兵陳未整而强敵忽臨,進無所息,退無所固,求戰不得,自守莫安。駐則日月稽留,動則首尾受敵。野無水草,軍乏資糧,馬困人疲,智窮力極,一人守隘,萬夫莫向。如彼要害,敵先據之,如此之利,我已失守,縱有驍兵利器,亦何以施其用乎若此死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當須上下同心,倂氣一力,抽腸濺血,一死於前,因敗為功,轉禍為福。」此乃是也。
77
〇陳皥曰:人在死地如坐漏船,伏燒屋。
78
〇賈林曰:左右高山,前後絶澗,外來則易,內出則難,誤居此地,速為死戰則生。若待士卒氣挫,糧儲又無,而持乆,不死何待。
79
〇梅堯臣曰:前不得進,後不得退,旁不得走,不得不速戰也。
80
〇何氏曰:死地力戰或生,守隅則死。吳王問孫武曰:「吾師出境,軍於敵人之地。敵人大至,圍我數重,欲突以出,四塞不通。欲勵士激衆,使之投命潰圍,則如之何?」武曰:「𭰹溝高壘,示為守備,安靜勿動,以隱吾能。告令三軍,示不得巳,殺牛燔車,以饗吾士,燒盡糧食,填夷井灶,割髮捐冠,絶去生慮,將無餘謀,士有死志。於是砥甲礪刃,并氣一力,或攻兩旁,震鼓疾噪,敵人亦懼,莫知所當。𨦣卒分行,疾攻其後,此是失道而求生。故曰:困而不謀者窮,窮而不戰者亡。」吳王曰:「若吾圍敵則如之何?」武曰:「山峻谷險,難以踰越,謂之窮寇。擊之之法,伏卒隱廬,開其去道,示其走路,求生透出,必無鬬意,因而擊之,雖衆必破。兵法又曰:若敵人在死地,士卒勇氣,欲擊之法,順而勿抗,隂守其利,必開去道,以精騎分塞要路,輕兵進而誘之,陳而勿戰,敗謀之法也。」
81
〇張預曰:山川險隘,進退不能,糧絶於中,敵臨於外,當此之際,勵士決戰而不可緩也。
82
是故散地則無戰,
83
 李筌曰:恐走散也。
84
〇杜牧曰:已具其上。
85
〇賈林曰:地無關闥,卒易散走,居此地者,不可數戰。地形之說,一家之理,若號令嚴明,士卒愛服,死且不顧,何散之有。
86
〇梅堯臣曰:我兵在國,安土懷生,陳則不堅。鬬則不勝,是不可以戰也。
87
〇王晳曰:決於戰則懼散。
88
〇張預曰:士卒懷生,不可輕戰。吳王問孫武曰:「散地不可戰,則必固守不出。若敵攻我小城,掠吾田野,禁吾樵採,塞吾要道,待吾空虚而來急攻,則如之何?」武曰:「敵人𭰹入,專志輕鬥,吾兵安土,陳則不堅,戰則不勝。當集人聚穀,保城備險,輕兵絶其糧道。彼挑戰不得,轉輸不至,野無所掠,三軍困餒,因而誘之,可以有功。若欲野戰,則必因勢依險設伏,無險則隱於隂晦,出其不意,襲其懈怠。」
89
輕地則無止,
90
 李筌曰:恐逃。
91
〇杜牧曰:兵法之所謂輕地者,出軍行師,始入敵境,未背險要,士卒思還,難進易退,以入為難,故曰輕地也。當必選精騎,宻有所伏,敵人卒至,擊之勿疑。若是不至,踰之速去。
92
〇杜佑曰:志未堅,不可遇敵。
93
〇梅堯臣曰:始入敵境,未背險阻,士心不專,無以戰為,勿近名城,勿由通路,以速進為利。
94
〇王晳曰:無故不當止也。
95
〇張預曰:士卒輕返,不可輙留。吳王曰:「士卒思還,難進易退,未背險阻,三軍恐懼,則如之何?」武曰:「軍在輕地,士卒未專,以入為務,無以戰為。故無近其名城,無由其通路,設疑佯惑,示若將去,乃選精騎,銜枚先入,掠其六畜,三軍見得,進乃不懼。分吾良卒,宻有所伏,敵人若來,擊之勿疑。若其不至,捨之而去。」
96
爭地則無攻,
97
 曹操曰:不當攻,當先至為利也。
98
〇李筌曰:敵先居地,險不可攻。
99
〇杜牧曰:無攻者,謂敵人若已先得其地,則不可攻。
100
〇王晳曰:敵居形勝之地,先據乎利,而我不得其處,則不可攻。
101
〇張預曰:我欲往而爭之,而敵已先至也。吳王曰:「敵若先至,據要保利,簡兵練卒,或出或守,以備我。奇則如之何?」武曰:「爭地之法,讓之者得,求之者失。敵得其處,愼勿攻之,引而佯走,建旗鳴鼓,趣其所愛,焚柴揚塵,惑其耳目,分吾良卒,宻有所伏。敵必出救,人欲我與,人棄我取,此爭先之道也。若我先至而敵用此術,則選吾𨦣卒,固守其所,輕兵追之,分伏險阻,敵人還鬥,㐲兵旁起,此全勝之道也。」
102
交地則無絶,
103
 曹操曰:相及屬也。
104
〇李筌曰:不可絶間也。
105
〇杜牧曰:川廣地平,四面交戰,須車騎部伍,首尾聮屬,不可使之斷絶,恐敵人因而乗我。
106
〇賈林曰:可以交結不可杜絶,絶之致隙。
107
〇杜佑曰:相及屬也。俱可進退,不可以兵絶之。
108
〇梅堯臣曰:道旣錯通,恐其邀截,當令部伍相及,不可斷也。
109
〇王晳曰:利糧道也。交相往來之地,亦謂之通地,居高陽以待敵,宜無絶糧道。
110
〇張預曰:往來交通,不可以兵阻絶其路,當以奇伏勝也。吳王曰:「交地,吾將絶敵,使不得來。必令吾邊城修其守備,𭰹絶通道,固其隘塞。若不先圖之,敵人巳備,彼可得而來,吾不得而往,衆寡又均,則如之何?」武曰:「旣我不可以往,彼可以來,則分卒匿之,守而易怠,示其不能。敵人且至,設伏隱廬,出其不意。」
111
衢地則合交,
112
 曹操曰:結諸侯也。
113
〇李筌曰:結行也。
114
〇杜牧曰:諸侯之交,又云旁國也。
115
〇孟氏曰:得交則安,失交則危也。
116
〇梅堯臣曰:地處四通,何以得天下之助,當以重幣合。
117
〇王晳曰:四通之境,非交援不强。
118
〇張預曰:四通之地,先交結旁國也。吳王曰:「衢地貴先至,吾道遠而發後,雖馳車驟馬,至不得先,則如之何?」武曰:「諸侯參屬,其道四通,我與敵相當而旁有他國。所謂先者,必重幣輕使,約和旁國,交親結恩。兵雖後至,衆巳屬矣。簡兵練卒,阻利而處,我有衆助,彼失其黨,諸國掎角,敵人莫當。」
119
重地則掠,
120
 曹操曰:畜積糧食也。
121
〇李筌曰:𭰹入敵境,不可非義失人心也。漢高祖入秦,無犯婦女,無取寳貨,得人心。如此,筌以掠字為無掠字。
122
〇杜牧曰:言居於重地,進未有利,退復不得,則須運糧為持乆之計,以伺敵也。
123
〇孟氏曰:因糧於敵也。
124
〇梅堯臣曰:去國旣遠,多背城邑,糧道必絶,則掠畜積以繼食。
125
〇王晳曰:𭰹入敵境則掠其饒野,以豐儲也。難地食少則危。
126
〇張預曰:𭰹入敵境,饋餉不繼,當勵士掠食,以備其乏也。吳王曰:「重地多逾城邑,糧道絶塞,設欲歸還,勢不可過,則如之何?」武曰:「凡居重地,士卒輕勇,轉輸不通,則掠以繼食,下得粟帛皆貢於上,多者有賞。若欲還出,𭰹溝高壘,示敵且乆,敵疑通途,私除要害,乃令輕車銜枚而行揚其塵埃,餌以牛馬,敵人若出,鳴鼓隨之。隂伏吾士,與之中期,內外相應,其敗可知。」
127
圯地則行,
128
 曹操曰:無稽留也。
129
〇李筌曰:不可為溝隍,宜急去之。
130
〇梅堯臣曰:旣毀圯不可依止,則當速行,勿稽留也。
131
〇王晳曰:合聚軍衆,圯無舍止。
132
〇張預曰:難行之地,不可稽留也。吳王曰:「山川險阻,難從之道,行乆卒勞,敵在吾前而伏吾後,營在吾左而守吾右,良車驍騎,要吾隘道,則如之何?」武曰:「先進輕車,去軍十里,與敵相候。接期險阻,或分而左,或分而右,大將四觀,擇空而取,皆會中道,倦而乃止。」
133
圍地則謀,
134
 曹操曰:發竒謀也。
135
〇李筌曰:智者不困。 杜牧曰:難阻之地,與敵相持,須用竒險詭譎之計。
136
〇杜佑曰:居此當權謀詐譎,可以免難。
137
〇梅堯臣曰:前有隘後有險,歸道又迂,則發謀慮以取勝。
138
〇張預曰:難以力勝,易以謀取也。吳王曰:「前有强敵,後有險難,敵絶我糧道,利我走勢,彼鼓噪不進,以觀吾能,則如之何?」武曰:「圍地必塞其闕,示無所往,則以軍為家,萬人同心,三軍齊力。并炊數日,無見火煙,故為毀亂寡弱之形,敵人見我備之必輕,則告勵士卒令其奮怒,陳練良卒,左右險阻,擊鼓而出。敵人若當,疾擊務突,則前鬬後拓,左右掎角。」
139
死地則戰,
140
 曹操曰:死地戰也。
141
〇李筌曰:殊死戰,不求   孫守真按:原文本於此尚有「生也」二字。陳皥曰:陷在死地,則軍中人人自戰,故曰置之死地而後生也。
142
〇賈林曰:力戰或生,守隅則死。
143
〇梅堯臣曰:前後左右無所之,示必死。人人自戰也。
144
張預曰:陷在死地,則人自為戰。吳王曰:「敵人大至,圍我數重,欲突以出,四塞不通。欲勵士激衆,使之投命,則如之何?」武曰:「𭰹溝高壘,安靜勿動,告令三軍,示不得巳。殺牛燔車,以饗吾士,燒盡糧食,填夷井竈,割髮捐冠,絶去生慮。砥甲礪刃,幷氣一力,或攻兩旁,震鼓疾噪,敵人亦懼,莫知所當。𨦣卒分行,疾攻其後,此是失道而求生。故曰:困而不謀者窮,窮而不戰者亡。」
145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
146
 梅堯臣曰:設竒衝掩。
147
衆寡不相恃,
148
 梅堯臣曰:驚撓之也。
149
貴賤不相救,
150
 梅堯臣曰:散亂也。
151
上下不相收,
152
 梅堯臣曰:倉惶也。
153
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154
 李筌曰:設變以疑之,救左則擊其右,惶亂不暇計。
155
〇杜牧曰:多設變詐,以亂敵人,或衝前掩後,或驚東擊西,或立偽形,或張竒伏,我則無形以合戰,敵則必備而衆分,使其意懾,離散上下,驚擾不能和,合不得齊集,此善用兵也。
156
〇孟氏曰:多設疑事,出東見西,攻南引北,使彼狂惑散擾而集聚不得也。
157
〇梅堯臣曰:或已離而不能集,或雖合而不能齊。
158
〇王晳曰:將有優劣,則然要在於竒正相生,手足相應也。
159
〇張預曰:出其不意,掩其無備,驍兵𨦣,卒猝然突擊,彼救前則後虚,應左則右隙,使倉惶散亂,不知所禦。將吏士卒,不能相赴,其卒巳散而不復聚,其兵雖合而不能一。
160
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161
 曹操曰:暴之使離,亂之使不齊,動兵而戰。
162
〇李筌曰:撓之令見利乃動,不亂則止。
163
〇梅堯臣曰:然能使敵若此,當須有利則動,無利則止。
164
〇張預曰:彼雖驚擾,亦當有利則動,無利則止。
165
敢問敵衆整而將來,待之若何?
166
 曹操曰:或問也。
167
〇梅堯臣曰:此設疑以自問,言敵人甚衆,將又嚴整,我何以待之耶?
168
〇張預曰:前所陳者,須兵衆相敵,然後可為。故或人問     於我,而又整肅則以何術待之也。
169
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
170
曹操曰:奪其所恃之利,若先據利地,則我所欲必得也。
171
〇李筌曰:孫子故立此問者,以此為秘要也。所愛,謂敵所便愛也,或財帛子女,吾先困辱之,則敵進退皆聽也。
172
〇杜牧曰:據我便地,略我田野,利其糧道,斯三者,敵人之所愛惜倚恃者也。若能俱奪之,則敵人雖强,進退勝敗,皆須聽我也。
173
〇陳皥曰:愛者不止所恃利,但敵人所顧之事,皆可奪也。
174
〇梅堯臣曰:階先奪其所顧愛,則我志得行,然後使其驚撓散亂,無所不至也。
175
〇王晳曰:先據利地,以竒兵絶其糧道,則如我之謀也。
176
〇張預曰:武曰敵所愛者,便地與糧食耳。我先奪之,則無不從我之計。
177
兵之情主速,乗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178
 曹操曰:孫子應難以覆陳兵情也。
179
〇李筌曰:不虞不戒,破敵之速。
180
〇杜牧曰:此統言兵之情狀,以乗敵間隙,由不虞之道,攻其不戒之處,此乃兵之𭰹情,將之至事也。
181
〇陳皥曰:此言乗敵人有不及不虞不戒之便,則須速進,不可遲疑也。蓋孫子之㫖,言用兵貴疾速也。
182
〇梅堯臣曰:兵機貴速,當乗人之不備。乗人之不備者,行不虞之道,攻不戒之所也。
183
〇王晳曰:兵上神速,奪愛尤當然也。
184
〇何氏曰:如蜀將孟達之降魏,魏朝以達領新城太守,達復連吳固蜀,濳圖中國。謀洩,司馬宣王秉政,恐達速發,以書紿達以安之。逹得書,猶與不決。宣王乃濳軍進討,諸將皆言達與二賊交構,宜審察而後動。宣王曰:「達無信義,此其相疑之時也。當及其未定,往討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吳蜀各遣其將向西城,安橋木闌塞以救達。宣王分諸將拒之。初,達與諸葛亮書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一百里。聞吾舉事,當表上天子,比相反複,一月間也。則吾城已固,諸軍足辦,所在𭰹險,司馬公必不自來,諸將來,吾無患矣。」及兵到,達又告亮曰:「吾舉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達於城下為木柵以自固。宣王渡水,破其柵,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達甥郡賢將李輔等開門出降,遂斬達。李靖征蕭銑,集兵於夔州。銑以時屬秋潦,江水泛漲,三峽路陷,必謂靖不能進,遂休兵不設備。九月,靖乃率師而進,將下峽,諸將皆請停兵,待水退。靖曰:「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今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乗水漲之勢,倐忽至城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縱彼知我,倉卒徵兵,無以應敵,此必成擒也。」遂降蕭銑。《衛公兵法》曰:「兵用上神,戰貴其速。簡練士卒,申明號令,曉其目以麾幟,習其耳以鼓金,嚴賞罰以誡之重,芻豢以養之浚,溝壍以防之,指山川以導之,召才能以任之,述竒正以教之。如此,則雖敵人有雷電之疾,而我則有所待也。若兵無先備,則不應卒。卒不應,則失於機。失於機則後於事,後於事則不制勝而軍覆矣。故《呂氏春秋》云:『凡兵者,欲急捷,所以一決取勝,不可乆而用之矣。』故曰兵之情雖主速,乗人之不及然,敵將多謀,戎卒輯睦,令行禁止,兵利甲堅,氣𨦣而嚴,力全而勁,豈可速而犯之邪?答曰:若此則當卷跡藏聲,蓄盈待竭,避其鋒勢,與其持乆,安可犯之哉。廉頗之拒白起,守而不戰。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進是也。」
185
〇張預曰:復謂或人曰:用兵之理,惟尚神速,所貴乎速者,乗人之倉卒,使不及為備也。出兵於不虞之徑,以掩其不戒,故敵驚擾散亂而前後不相及,衆寡不相待也。
186
凡為客之道,𭰹入則專,主人不克。
187
 李筌曰:夫為客𭰹入則志堅,主人不能禦也。
188
〇杜牧曰:言大凡為攻伐之道,若𭰹入敵人之境,士卒有必死之志,其心專一,主人不能勝我也。克者,勝也。
189
〇梅堯臣曰:為客者入人之地𭰹,則士卒專精,主人不能克我。
190
〇張預曰:𭰹渉敵境,士卒心專,則為主者不能勝也。客在重地,主在輕地故耳。趙廣武君謂韓信「去國遠鬬,其鋒不可當」,是也。
191
掠於饒野,三軍足食。
192
 王晳曰:饒野多稼穡。
193
謹養而勿勞,倂氣積力,運兵計謀,為不可測。
194
曹操曰:養士倂氣,運兵為不可測度之計。
195
〇李筌曰:氣盛力積,加之以謀慮,則非敵之可測。
196
〇杜牧曰:斯言𭰹入敵人之境,須掠田野,使我足食,然後閉壁養之,勿使勞苦,氣全力盛,一發取勝,動用變化,使敵人不能測我也。
197
〇陳皥曰:所處之野,須水草便近,積蓄不乏,謹其來往,善撫士卒。王翦伐楚,楚人挑戰,翦不出,勤於撫御,并兵一力,聞士卒投石為戲,知其養勇思鬬,然後用之,一舉遂滅楚。但𭰹入敵境,未見可勝之利,則須為此計。
198
〇梅堯臣曰:掠其富饒以足軍食,息人之力,并兵為不可測之計。
199
〇王晳曰:謹養謂撫循飲食周謹之也,并𨦣氣積餘力,形藏謀密,使敵不測,俟其有可勝之隙,則進之。
200
〇張預曰:兵在重地,須掠糧於富饒之野以豐吾食,乃堅壁自守,勤撫士卒,勿任以勞苦,令氣盛而力全,常為不可測度之計,伺敵可擊,則一舉而克。王翦伐荊,常用此術。
201
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
202
李筌曰:能得其力者,投之無往之地。
203
〇杜牧曰:投之無所往,謂前後進退,皆無所之,士以此皆求力戰,雖死不北也。
204
〇梅堯臣曰:置在必戰之地,知死而不退走。
205
〇張預曰:置之危地,左右前後,皆無所往,則守戰至死而不奔北矣。
206
死焉不得,
207
 曹操曰:士死,安不得也。
208
〇杜牧曰:言士必死,安有不得勝之理。
209
〇孟氏曰:士死無不得也。
210
〇梅堯臣曰:兵焉得不用命。
211
〇張預曰:士卒死戰,安不得志。《尉繚子》曰:「一賊仗劍,擊於市,萬人無不避之者,非一人之獨勇,萬人皆不肖也。必死與必生不侔也。」
212
士人盡力,
213
 曹操曰:在難地,心並也。
214
〇梅堯臣曰:士安得不竭力以赴戰。
215
〇王晳曰:人在死地,豈不盡力。
216
〇何氏曰:獸困猶鬥,鳥窮則啄,況靈萬物者人乎。
217
〇張預曰:同在難地,安得不共竭其力。
218
兵士甚陷則不懼,
219
 杜牧曰:陷於危險,勢不獨死,三軍同心,故不懼也。
220
〇梅堯臣同杜牧註。
221
〇王晳曰:陷之難地則不懼,不懼則鬥,志堅也。
222
〇張預曰:陷在危亡之地,人持必死之志,豈復畏敵也。
223
無所往則固,𭰹入則拘,
224
 曹操曰:拘縛也。
225
〇李筌曰:固堅也。
226
〇杜牧曰:往,走也。言𭰹入敵境,走無生路,則人心堅固,如拘縛者也。
227
〇梅堯臣曰:投無所往,則自然心固,入𭰹則自然志專也。
228
〇張預曰:動無所之,人心堅固,兵在重地,走無所適,則如拘係也。
229
不得巳則鬭,
230
 曹操曰:人窮則死戰也。
231
〇李筌曰:決命。
232
〇杜牧曰:不得巳者,皆疑陷在死地,必不生,以死救死,盡不得巳也,則人皆悉力而鬭也。
233
〇梅堯臣何氏同杜牧註。
234
〇張預曰:勢不獲巳,須力鬭也。
235
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
236
曹操曰:不求索,其意自得力也。
237
〇李筌曰:投之必死,不令而得其用也。
238
〇杜牧曰:此言兵在死地,上下同志,不待修整而自戒懼,不待收索而自得心,不待約令而自親信也。
239
〇孟氏曰:不求其勝,而勝自得也。
240
〇梅堯臣曰:不修而兵自戒,不索而情自得,不約而衆自親,不令而人自信,皆所以陷於危難,故三軍同心也。
241
〇王晳曰:謂死難之地,人心自然故也。
242
〇張預曰:危難之地,人自同力,不修整而自戒愼,不求索而得情意,不約束而親上,不號令而信命。所謂同舟而濟,則胡越何患乎異心也。
243
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
244
 曹操曰:禁妖祥之言,去疑惑之計。
245
〇一本作至死無所災。
246
〇李筌曰:妖祥之言,疑惑之事,而禁之,故無所災。
247
〇杜牧曰:黃石公曰:禁巫祝,不得為吏士卜問軍之吉凶,恐亂軍士之心。言旣去疑惑之路,則士卒至死無有異志也。
248
〇梅堯臣曰:妖祥之事不作,疑惑之言不入,則軍必不亂,死而後巳。
249
〇王晳曰:災祥神異,有以惑人,故禁止之。
250
〇張預曰:欲士死戰,則禁止軍吏不得言妖祥之事,恐惑衆也。去疑惑之計,則至死無他慮。《司馬法》曰「滅厲祥」,此之謂也。儻士卒未有必戰之心,則亦有假妖祥以使衆者。田單守卽墨,命一卒為神,毎出入約束,必稱神,遂破燕是也。
251
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
252
 曹操曰:皆燒焚財物,非惡貨之多也。棄財致死者,不得巳也。
253
〇杜牧曰:若有財貨,恐士卒顧戀,有苟生之意,無必死之心也。
254
〇梅堯臣曰:不得巳,竭財貨,不得巳,盡死戰。
255
〇王晳曰:足用而巳。士顧財富則媮生,死戰而巳。士顧生路則無死志矣。
256
〇張預曰:貨與壽,人之所愛也,所以燒擲財寳,割棄性命者,非憎惡之也,不得巳也。
257
令發之日,士卒坐者涕霑襟。偃臥者涕交頤。
258
 曹操曰:皆持必死之計。
259
〇李筌曰:棄財與命,有必死之志,故割而流涕也。
260
〇杜牧曰:士皆以死為約,未戰之日,先令曰:「今日之事,在此一舉。若不用命,身膏草野,為禽獸所食也。」
261
〇梅堯臣曰:決以死力,牧說是也。
262
〇王晳曰:感勵之使然。
263
〇張預曰:感激之,故涕泣也。未戰之日,先令曰:「今日之事,在此一舉。若不用命,身膏草野,為禽獸所食。」或曰,凡行軍饗士,使酒,拔劍起舞,作朋角抵,伐鼓叫呼,所以增其氣。若令涕泣,無乃挫其壯心乎?答曰:先決其死力,後激其𨦣氣,則無不勝。儻無必死之心,其氣雖盛,何由克之。若荊軻於易水,士皆垂淚涕泣,及復為羽聲,忼慷則皆瞋目,髮上指冠是也。
264
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265
 李筌曰:夫獸窮則搏,鳥窮則啄,令急迫則專諸曹劌之勇也。
266
〇杜牧曰:言所投之處,皆為專諸曹劌之勇。
267
〇梅堯臣曰:旣令以必死,則所往皆有專諸曹劌之勇。
268
〇張預曰:人懷必死,則所向皆有專諸曹劌之勇也。專諸,吳公子光使刺殺吳王僚者。劌當為沬。曹沬以勇力事魯莊公,嘗執上首,劫齊桓公。
269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270
〇梅堯臣曰:相應之容易也。
271
率然者,常山之虵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272
 梅堯臣曰:虵之為物也,不可擊,擊之則率然相應。
273
〇張預:曰率猶速也,擊之則速然相應,此喻陳法也。八陳圖曰:以後為前,以前為後,四頭八尾,觸處為首敵,衝其中,首尾俱救。
274
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
275
 梅堯臣曰:可使兵首尾率然相應,如一體乎。
276
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77
 梅堯臣曰:勢使之然。
278
〇張預曰:吳越仇讎也,同處危難,則相救如兩手,況非仇讎者,豈不猶率然之相應乎。
279
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
280
 曹操曰:方,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此言專難不如權巧,故曰設方馬埋輪不足恃也。
281
〇李筌曰:投兵無所往之地,人自鬬,如虵之首尾,故吳越之人同舟相救,雖縛馬埋輪未足恃也。
282
〇杜牧曰:縛馬使為方陳,埋輪使不動,雖如此,亦未足稱為專固而足為恃。須任權變,置士於必死之地,使人自為戰,相救如兩手,此乃守固必勝之道而足為恃也。
283
〇陳皥曰:人之相惡,莫甚吳越,同舟遇風而猶相救,何則?勢使之然也。夫用兵之道雖陷在必戰之地,使懷俱死之憂,則首尾前後不得不相救也。有吳越之惡猶如兩手相救,況無吳越之惡乎。蓋言貴於設變使之,則勇怯之心一也。
284
〇梅堯臣同杜牧註。
285
〇王晳曰:此謂在難地自相救耳,虵之首尾,人之左右手,皆喻相救之敏也。同舟而濟,在險難也,吳越猶無異心,況三軍乎。故其足恃,甚於方馬埋輪,曹公說是也。
286
〇張預曰:上文歷言置兵於死地,使人心專固。然此未足為善也。雖置之危地,亦須用權智使人,令相救如左右手,則勝矣。故曰雖方馬埋輪未足恃,固以取勝所可必恃者,要使士卒相應如一體也。
287
齊勇若一,政之道也。
288
 李筌曰:齊勇者,將之道。
289
〇杜牧曰:齊正勇敢,二軍如一,此皆在於為政者也。
290
〇陳皥曰:政令嚴明,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三軍之士,如一也。
291
〇梅堯臣曰:使人齊勇如一,心而無怯者,得軍政之道也。
292
〇王晳同梅堯臣註。
293
〇張預曰:旣置之危地,又使之相救,則三軍之衆,齊力同勇如一,夫是軍政得其道也。
294
剛柔皆得,地之理也。
295
 曹操曰:强弱一勢也。
296
〇李筌曰:剛柔得者,因地之勢也。
297
〇杜牧曰:强弱之勢,須因地形而制之也。
298
〇梅堯臣曰:兵無强弱,皆得用者,是因地之勢也。
299
王晳曰剛柔猶强弱也言三軍之士强弱皆得其用者地利使之然也曹公曰强弱一勢是也
300
〇張預曰:得地利,則柔弱之卒亦可以克敵,況剛强之兵乎。剛柔俱獲其用者,地勢使之然也。
301
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302
 曹操曰:齊一貌也。
303
〇李筌曰:理衆如理寡也。
304
〇杜牧曰:言使三軍之士如牽一夫之手,不得已,故順從我之命,喻易也。
305
〇賈林曰:攜手,翻迭之貌,便於回運,以前為後,以後為前,以左為右,以右為左,故百萬之衆,如一人也。
306
〇梅堯臣曰:用三軍如攜手使一人者,勢不得已,自然皆從我所揮也。
307
〇王晳曰:攜使左右前後率從我也。
308
〇張預曰:三軍雖衆,如提一人之手而使之,言齊一也。故曰將之所揮,莫不從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
309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
310
 曹操曰謂:清淨幽𭰹平正。
311
〇杜牧曰:清淨簡易,幽𭰹難測,平正無偏,故能致治。
312
〇梅堯臣曰:靜而幽𭰹,人不能測。正而自治,人不能撓。
313
〇王晳曰:靜則不撓,幽則不測,正則不偷,治則不亂。
314
〇張預曰:其謀事則安靜而幽𭰹,人不能測。其御下則公正而整治,人不敢慢。
315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
316
 曹操曰:愚,誤也。民可與樂成,不可與慮始。
317
〇李筌曰:為謀未熟,不欲令士卒知之,可以樂成,不可與謀始,是以先愚其耳目,使無見知。
318
〇杜牧曰:言使軍士非將軍之令,其它皆不知,如聾如瞽也。
319
〇梅堯臣曰:凡軍之權謀,使由之而不使知之。
320
〇王晳曰:杜其見聞。
321
〇何氏同杜牧註。
322
〇張預曰:士卒懵然無所聞見。但從命而已。
323
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
324
李筌曰:謀事或變而不識其原。
325
〇杜牧曰:所為之事,所有之謀,不使知其造意之端,識其所緣之本也。
326
〇梅堯臣曰:改其所行之事,變其所為之謀,無使人能識也。
327
〇王晳曰:巳行之事,已施之謀,當革易之,不可再也。
328
〇何氏曰:將術以不窮為竒也。
329
〇張預曰:前所行之事,舊所發之謀,皆變易之,使人不可知也。若裴行儉令軍士下營訖,忽使移就崇岡。初將吏皆不恱,是夜風雨暴至,前設營所水𭰹丈餘,將士驚服。因問曰:「何以知風雨也?」行儉笑曰:「自今但依吾節制,何須問我所由知也。」
330
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
331
李筌曰:行路之便,衆人不得知其情。
332
〇杜牧曰:易其居,去安從危,迂其途,捨近卽遠,士卒有必死之心。
333
〇陳皥曰:將帥凡舉事,一切委曲而致之,無使人得計慮者。
334
〇賈林曰:居我要害,能使自移,途近於我,能使迂之,發機微路,人不能知也。
335
〇梅堯臣曰:更其所安之居,迂其所趨之途,無使人能慮也。
336
〇王晳曰:處易者將致敵以求戰也,迂途者示遠而宻襲也。
337
〇張預曰:其居則去險而就易,其途則捨近而從遠,人初不曉其㫖,及勝乃服。太白山人曰:「兵貴詭道者,非止詭敵也,抑詭我士卒,使由之而不使知之也。」
338
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
339
〇梅堯臣曰:可進而不可退也。
340
帥與之𭰹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
341
 杜牧曰:使無退心。孟明焚舟是也。一本帥與之登高。
342
〇陳皥曰:發其心機。
343
〇賈林曰:動我機權,隨事應變。
344
〇梅堯臣曰:發其危機,使人盡命。
345
〇王晳曰:皆勵決戰之志也,機之發,無復迴也。賈詡勸曹公曰必決其機,是也。
346
〇張預曰:去其梯可進而不可退,發其機,可往而不可返。項羽濟河沈舟之類也。
347
焚舟破斧,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
348
 曹操曰:一其心也。
349
〇李筌曰:還師者,皆焚舟梁,堅其志,旣不知謀,又無返顧之心,是以如驅羊也。
350
〇杜牧曰:三軍但知進退之命,不知攻取之端也。
351
〇梅堯臣曰:但馴然從驅,莫知其它也。
352
〇何氏曰:士之往來,唯將之令,如羊之從牧者。
353
〇張預曰:群羊往來,牧者之隨,三軍進退,惟將之揮。
354
聚三軍之衆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
355
 曹操曰:險,難也。
356
〇梅堯臣曰:措三軍於險難而取勝者,為將之所務也。
357
〇張預曰:去梯發機,置兵於危險以取勝者,此將軍之所務也。
358
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359
 曹操曰:人情見利而進,見害而退。
360
〇杜牧曰:言屈伸之利害,人情之常理,皆因九地以變化。今欲下文重舉九地,故於此重言,發端張本也。
361
〇梅堯臣曰:九地之變,有可屈可伸之利,人情之常理,須審察之。
362
〇王晳曰:明九地之利害,亦當極其變耳。言屈伸之利者,未見便則屈,見便則伸,言人情之理者,𭰹專淺散圍禦之謂也。
363
〇張預曰:九地之法,不可拘泥,須識變通,可屈則屈,可伸則伸審,所利而巳。此乃人情之常理,不可不察。
364
凡為客之道,𭰹則專,淺則散。
365
 梅堯臣曰:𭰹則專固,淺則散歸。此而下重言九地者,孫子勤勤於九變也。
366
〇張預曰:先舉兵者為客,入𭰹則專固,入淺則士散。此而下言九地之變。
367
去國越境而師者,絶地也。
368
 梅堯臣曰:進不及輕,退不及散,在二地之間也。
369
〇王晳曰:此越鄰國之境也。是謂鄰絶之地,當速決其事。若吳王伐齊近之。
370
〇如此者鮮,故不同九地之例。
371
〇張預曰:去巳國,越人境而用師者,危絶之地也。若秦師過周而襲鄭,是也。此在九地之外而言之者,戰國時間有之也。
372
四逹者,衢地也。
373
梅堯臣曰:馳道四出,敵當一面。
374
〇張預曰:敵當一面,旁國四屬。
375
入𭰹者,重地也。
376
 梅堯臣曰:士卒以軍為家,故心無散亂。
377
入淺者,輕地也。
378
 梅堯臣曰:歸國尚近,心不能專。
379
背固前隘者,圍地也。
380
 梅堯臣曰:背負險固,前當厄塞。
381
〇張預曰:前狹後險,進退受制於人也。
382
無所徃者,死地也。
383
 梅堯臣曰:窮無所之。
384
〇張預曰:左右前後窮,無所之地。
385
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
386
 李筌曰:一卒之心。
387
〇杜牧曰:守則志一,戰則易散。
388
〇梅堯臣曰:保城備險,一志堅守,候其虚懈出而襲之。
389
〇張預曰:集人聚榖,一志固守,依險設伏,攻敵不意。
390
輕地吾將使之屬,
391
 曹操李筌曰:使相及屬。
392
〇杜牧曰:部伍營壘,宻近聮屬,蓋以輕散之地,一者備其逃逸,二者恐其敵至,使易相救。
393
〇杜佑曰:使相仍也。輕地還師,當安道促行,然令相屬續,以備不虞也。
394
〇梅堯臣曰:行則隊校相繼,止則營壘聮屬,脫有敵至,不有散逸也。
395
〇王晳曰:絶則人不相恃。
396
〇張預曰:宻營促隊,使相屬續,以備不虞,以防逃遁。
397
爭地吾將趨其後,
398
曹操曰:利地在前,當速進其後也。
399
〇李筌曰:利地必爭,益其備也。此筌以趨字為多字。
400
〇杜牧曰:必爭之地,我若巳後,當疾趨而爭,況其不後哉。
401
〇陳皥曰:二說皆非也。若敵據地利,我後爭之,不亦後據戰地而趨戰之勞乎。所謂爭地必趨其後者,若地利在前,先分精𨦣以據之,彼若恃衆來爭,我以大衆趨其後,無不克者。趙奢所以破秦軍也。
402
〇杜佑曰:利地在前,當進其後,爭地先據者勝,不得者負,故從其後使相及也。
403
〇梅堯臣曰:敵未至其地,我若在後,則當疾趨以爭之。
404
〇張預曰:爭地貴速,若前驅至而後不及,則未可,故當疾進其後,使首尾俱至。或曰趨其後,謂後發先至也。
405
交地吾將謹其守,
406
 杜牧曰:嚴壁壘也。
407
〇梅堯臣曰:謹守壁壘,斷其通道。
408
〇王晳曰:懼襲我也。
409
〇張預曰:不當阻絶其路,但嚴壁固守,候其來則設伏擊之。
410
衢地吾將固其結,
411
 杜牧曰:結交諸候,使之牢固。
412
〇梅堯臣曰:結諸侯,使之堅固,勿令敵先。
413
〇王晢曰:固以德禮威信,且示以利害之計。
414
〇張預曰:財幣以利之,盟誓以要之,堅固不渝則必為我助。
415
重地吾將繼其食,
416
 曹操曰:掠彼也。
417
〇李筌曰:館穀於敵也。繼一作掠。
418
〇賈林曰:使糧相繼而不絶也。
419
〇杜佑曰:𭰹入當繼其糧餉。
420
〇梅堯臣曰:道旣遐絶,不可歸國取糧,當掠彼以食軍。
421
〇張預曰:兵在重地,轉輸不通,不可乏糧,當掠彼以續食。
422
圯地吾將進其塗,
423
 曹操曰:疾過去也。
424
〇李筌曰:不可留也。
425
〇杜佑曰:疾行,無舍此地。
426
〇梅堯臣曰:無所依,當速過。
427
〇張預曰:遇圯塗之地,宜引兵速過。
428
圍地吾將塞其闕,
429
 曹操李筌曰:以一士心也。
430
〇杜牧曰:兵法圍師必闕,示以生路,令無死志,因而擊之。今若我在圍地,敵開生路以誘我卒,我返自塞之,令士卒有必死之心。後魏末,齊神武起義兵於河北,為爾朱兆天光度律仲遠等四將會於鄴南,士馬精强號二十萬,圍神武於南陵山。時神武馬二千,歩軍不滿三萬。兆等設圍不合,神武連繫牛驢自塞之,於是將士死戰,四面奮擊,大破兆等四將也。
431
〇孟氏曰:意欲突圍,示以守固。
432
〇杜佑曰:塞其闕,不欲走之意。
433
〇梅堯臣曰:自塞其旁道,使士卒必死戰也。
434
〇王晢曰:懼人有走心。
435
〇張預曰:吾在敵圍,敵開生路,當自塞之,以一士心。齊神武擊牛馬以塞路而士卒死戰,是也。
436
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
437
 曹操李筌曰:勵志也。
438
〇杜牧曰:示之必死,令其自奮以求生也。
439
〇賈林曰:禁財棄糧塞井破灶,示必死也。
440
〇杜佑曰:勵士也。焚輜重,棄糧食,塞井夷灶,示無生意,必殊死戰也。
441
〇梅堯臣曰:必死可生,人盡力也。
442
〇王晳同梅堯臣註。
443
〇何氏同杜牧註。
444
〇張預曰:焚輜重,棄糧食,塞井夷灶,示以無活,勵之使死戰也。
445
故兵之情,圍則禦,
446
 曹操曰:相持禦也。
447
〇李筌曰:敵圍我則禦之。
448
〇杜牧曰:言兵在圍地,始乃人人有禦敵持勝之心,相禦持也。窮則同心守禦。
449
〇梅堯臣同杜牧註。
450
〇張預曰:在圍則自然持禦。
451
不得巳則𨷖,
452
 曹操曰:勢有不得巳也。
453
〇李筌曰:有不得巳則戰。
454
〇梅堯臣曰:勢無所往必𨷖。
455
〇王晳曰:脫死難者唯𨷖而巳。
456
〇張預曰:勢不可巳,須悉力而𨷖。
457
過則從。
458
 曹操曰:陷之甚過,則從計也。
459
〇李筌曰:過則審躡。又云陷之於過,則謀從之。
460
〇孟氏曰:甚陷則無所不從。
461
〇梅堯臣同孟氏註。
462
〇張預曰:𭰹陷於危難之地,則無不從計。若班超在鄯善,欲與麾下數十人殺虜使,乃諄諭之,其士卒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是也。
463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鄕導者,不能得地利。
464
 曹操曰:上巳陳此三事而復云者,力惡不能用兵,故復言之。
465
〇李筌曰:三事軍之要也。
466
〇梅堯臣曰:巳解《軍爭篇》中。重陳此三者,蓋言敵之情狀,地之利害,當預知焉。
467
〇王晳曰:再陳者,勤戒之也。
468
〇張預曰:知此三事,然後能審九地之利害,故再陳於此也。
469
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
470
 曹操曰:謂九地之利害,或曰上四五事也。
471
〇張預曰:四五謂九地之利害,有一不知,未能全勝。
472
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衆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
473
 李筌曰:夫并兵震威則諸侯自顧,不敢預交。
474
〇杜牧曰:權力有餘也。能分散敵也。
475
〇孟氏曰:以義制人,人誰敢拒。
476
〇陳皥曰:雖有霸王之勢,伐大國,則我衆不得聚,要在結交外援。若不如此,但以威加於敵,逞巳之强,則必敗也。
477
〇梅堯臣曰:伐大國能分其衆,則權力有餘也。權力有餘則威加敵,威加敵則旁國懼,旁國懼則敵交不得合也。
478
〇王晳曰:能知敵謀,能得地利,又能形之,使其不相救、不相恃,則雖大國,豈能聚衆而拒我哉。威之所加者大,則敵交不得合。
479
〇張預曰:恃富强之勢而亟伐大國,則巳之民衆將怨苦而不得聚也。甲兵之威倍勝於敵國,則諸侯懼而不敢與我合交也。或曰侵伐大國,若大國一敗,則小國離而不聚矣。若晉楚爭鄭,晉勝則鄭附晉,敗則鄭叛也。小國旣離,則敵國之權力分而弱矣。或我之兵威得以增勝於彼,是則諸侯豈敢與敵人交合乎。
480
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音伸巳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
481
曹操曰:霸者不結成天下諸侯之權也,絶天下之交,奪天下之權,故巳威得伸而自私。
482
〇李筌曰:能絶天下之交,惟得伸巳之私志,威而無外交者。
483
〇杜牧曰:信,伸也。言不結鄰援,不蓄養機權之計,但逞兵,威加於敵國,貴伸己之私欲,若此者,則其城可拔,其國可隳。齊桓公問於管仲,曰:「必先頓甲兵,修文德,正封疆,而親四鄰,則可矣。」於是復魯衛燕所侵地而以好成四鄰,大親,乃南伐楚,北伐山戎,東制令攴,折孤竹,西服流沙。兵車之會六,乗車之會三,乃率諸侯而朝天子。吳夫差破越於會稽,敗齊於艾陵,闕溝於啇魯,會晉於黃池,爭長而反威加諸侯,諸侯不敢與爭。句踐伐之,乞師齊楚,齊楚不應。民疲兵頓,為越所滅。越王句踐間戰於申包胥,曰:「越國南則楚,西則晉,北則齊。春秋皮幣、玉帛、子女以賓服焉,未嘗敢絶,求以報吳,願以此戰。」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遂伐吳,滅之。
484
〇賈林曰:諸侯旣懼,不得附聚,不敢合從,我之智謀威力有餘,諸侯自歸,何用養交之也。
485
〇不養一作不事。
486
〇陳皥曰:智力旣全,威權在我,但自養士卒,為不可勝之謀,天下諸侯無權可事也。仁智義謀,巳之私有,用以濟衆,故曰,伸私威,振天下,德光四海,恩沾品物,信及豚魚,百姓歸心,無思不服,故攻城必拔,伐國必隳也。
487
〇梅堯臣曰:敵旣不得與諸侯合交,則我亦不爭其交,不養其權,用巳力而已爾。威亦增勝於敵矣,故可拔其城,可隳其國,此謂霸王之兵也。
488
〇王晳曰:結交養權則天下可從,申私損威則國城不保。
489
〇張預曰:不爭交援則勢孤而助寡,不養權力則人離而國弱,伸一已之私,忿暴兵威於敵國,則終取敗亡也。或曰,敵國衆旣不得聚,交又不得合,則我當絶其交,奪其權,得伸巳所欲而威倍於敵國,故人城可得而拔,人國可得而隳之。
490
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
491
 賈林曰:欲拔城隳國之時,故懸國外之賞罰,行政外之威令,故不守常法常政,故曰無法無政。
492
〇梅堯臣曰:瞻功行賞,法不預設,臨敵作誓,政不先懸。王晳曰:杜姦隃也。曹公曰:軍法令不預施懸之。《司馬法》曰:「見敵作誓,瞻功行賞。」此之謂也。
493
〇張預曰:法不先施,政不預告,皆臨事立制,以勵士心。《司馬法》曰:「見敵作誓,瞻功行賞。」
494
犯三軍之衆若使一人,
495
 曹操曰:犯,用也。言明賞罰,雖用衆若使一人也。
496
〇李筌曰:善用兵者,為法作攻而人不知,懸事無令而人從之,是以犯衆如一人也。
497
〇梅堯臣曰:犯,用也。賞犯嚴明,用多若用寡也。
498
〇張預曰:賞功不逾時,罰罪不遷列,賞罰之典旣明且速,則用衆如寡也。
499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
500
 梅堯臣曰:但用以戰,不告以謀。
501
〇王晳曰:情泄則謀乖。張預曰:任用之於戰鬥,勿諭之以權謀。人知謀則疑也。若裴行儉不告士卒以徙營之由是也。
502
犯之以利,勿告以害。
503
 曹操曰:勿使知害。
504
〇李筌曰:犯,用也。卒知言與害,則生疑難。
505
〇梅堯臣曰:用令知利,不令知害。
506
〇王晳曰:慮疑懼也。
507
〇張預曰:人情見利則進,知害則避。故勿告以害也。
508
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509
 曹操曰:必殊死戰,在亡地無敗者,孫臏曰:「兵恐不投之死地也。」
510
〇李筌曰:兵居死地必決命而闘,以求生。韓信水上軍,則其義也。
511
〇梅堯臣曰:地雖曰亡,力戰不亡。地雖曰死,死戰不死。故亡者存之基,死者生之本也。
512
〇何氏曰:如漢王遣將韓信擊趙,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舎。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觀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汝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幟。」令其禆將傳餐曰:「今日破趙會食。」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遙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軍之旗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乆,於是信走水上軍。趙空壁逐信,信巳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馳入趙壁,皆拔趙幟,立漢赤幟。趙軍攻信旣不得,還壁見漢幟,大驚,遂亂,遁走。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陳餘泜水上,擒趙王諸將。因問信曰:「兵法右背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乎?且信非得素推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與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非所及也。」梁將陳慶之守渦陽城,與後魏軍相持,自春至冬,數十百戰,師老氣衰。魏之援兵復欲築壘於軍後,諸將恐腹背受敵,議退師。慶之曰:「共來至此,渉歷一歲,麋費糧仗,其數極多。諸軍並無闘心,皆謀退縮,豈是欲立功名。直聚為鈔暴耳。蓋聞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須虜大合,然後與戰,必捷。」諸將壯其計,從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慶之銜枚夜出,陷其四壘,所餘九城,兵甲猶盛。乃陳其俘馘,鼓噪而攻,遂大奔潰,斬獲略盡。後魏末,齊神武興義兵於河北,時爾朱兆等四將兵馬號二十萬,夾洹水而軍。時神武士馬不滿三萬,以衆寡不敵,遂於韓陵山為圓陳,系牛驢以塞道,於是將士皆死戰,四面奮擊,大破之。齊神武兵少天光等兵十倍,圍而缺之,神武乃自塞其缺,士皆有必死之志,是以破敵也。高齊北豫州刺史司馬消難請降後周,周將楊忠與柱國逹奚武援之,於是共率騎士五千人,各乗馬一匹,從間道馳入齊境五百里,前後遣三使報消難而皆不反命。去豫州三十里,武疑有變欲還。忠曰:「有進死,無退生。」獨以千騎夜趣城下,四面峭絶,徒聞擊柝之聲。武親來,麾數百騎以西。忠勒餘騎不動,候門開而入,乃馳遣召武。時齊鎮城將伏敬逺勒甲士二千人,據東陴舉烽嚴警,武憚之,不欲保城,乃多取財帛,以消難及其屬先歸。忠以三千騎為殿,到洛南,皆解鞍而臥。齊衆來追至於洛北,忠謂將士曰:「但飽食。今在死地,賊必不敢渡水以當吾鋒。」食畢,齊兵佯若渡水,忠馳將擊之,齊兵不敢逼,遂徐引而退。
513
〇張預曰:置之死亡之地,則人自為戰,乃可存活也。項將救趙,破斧焚廬,示以必死,諸侯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當十,遂虜秦將是也。
514
夫衆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
515
 梅堯臣曰:未陷難地,則士卒心不專。旣陷危難,然後勝敗在人為之爾。
516
〇張預曰:士卒用命,則勝敗之事在我所為。
517
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
518
 曹操曰:佯,愚也。或曰彼欲進,設伏而退。欲去,開而擊之。
519
〇李筌曰:敵欲攻我,以守待之。敵欲戰我,以奇待之。退伏利誘皆順其所欲。
520
〇杜牧曰:夫順敵之意,蓋言我欲擊敵,未見其隙,則藏形閉跡,敵人之所為,順之勿驚。假如强以陵我,我則示怯而伏,且順其强,以驕其意,候其懈怠而攻之。假如欲退而歸,則開圍使去,以順其退,使無闘心,遂曰因而擊之,皆順敵之旨也。
521
〇陳皥曰:順敵之旨,不假多說,但强示之弱,進示之退,使敵心不戒,然後攻而破之,必矣。
522
〇梅堯臣曰:佯怯佯弱佯亂佯北,敵人輕來,我志乃得。
523
〇張預曰:彼欲進則誘之令進,彼欲退則緩之令退,奉順其旨,設奇伏以取之。或曰,敵有所欲,當順其意以驕之,留為後圖。若東胡遣使謂冒頓曰:「欲得頭曼千里馬。」冒頓與之。復遣使來曰:「願得單于一閼氏。」冒頓又與之。及其驕怠而擊之,遂滅東胡是。
524
幷敵一向,千里殺將。
525
曹操曰:并兵向敵,雖千里能擒其將也。
526
〇杜牧曰:上文言為兵之事,在順敵人之意,此乃未見敵人之隙耳。若已見其隙有可攻之勢,則須并兵專力以向敵人,雖千里之逺,亦可以殺其將也。
527
〇賈林曰:能以利誘敵人,使一向趨之,則我雖逺千里,亦可擒殺其將。
528
〇梅堯臣曰:隨敵一向,然後發伏出奇,則能逺擒其將。
529
〇王晳曰:順敵意,隨敵形,及其空虚不虞,并兵一力以向之,乗勢可千里而覆軍殺將也。
530
〇張預曰:敵旣驕惰,則并兵力以向之,可以覆其軍,殺其將,則明如冒頓烕東胡之事是也。
531
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532
 曹操曰:是成事巧者也。一作是謂巧攻成事。
533
〇梅堯臣曰:能順敵而取勝,機巧者也。
534
〇何氏曰:能如此者,是巧攻之成事也。
535
〇張預曰:始順其意,後殺其將,成事之巧也。
536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
537
 曹操曰:謀定則閉關,以絶其符信,勿通其使。
538
〇李筌曰:政令旣行,閉關折符,無得有所沮議,恐惑衆士心也。
539
〇杜牧曰:其所不通,豈敵人之使乎。若敵人之使,不受則何必夷關折符,然後為不通乎?答曰:夷關折符者,不令國人出入,蓋恐敵人有間使潛來,或藏形隱跡,由危歷險,或竊符盜信,假託姓名而來窺我也。無通其使者,敵人若有使來聘,亦不可受之,恐有智能之士如張孟談婁敬之屬,見其微而知著,測我虚實也。此乃兵形未成,恐敵人先事以制我也。兵形巳成,出境之後,則使在其間,古之道也。
540
〇梅堯臣曰:夷,滅也。折,斷也。舉政之日,滅塞關梁,斷毀符節,使不通也。使不通者,恐泄我事也。
541
〇張預曰:廟算已定,軍謀巳成,則夷塞關梁,毀折符信,勿通使命,恐泄我事也。彼有使來,則當納之,故下文云,敵之開闔,必亟入之。
542
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孫守真按:原文本於此有「厲,孫校本作勵,注文並同。」
543
 曹操曰:誅,治也。
544
〇杜牧曰:厲,揣厲也。言廊廟之上,誅治其事,成敗先定,然後興師。一本作以謀其事。
545
〇梅堯臣曰:嚴整於廊廟之上以計其事,言其察也。
546
〇何氏曰:磨厲廟勝之策,以責成其事。
547
〇張預曰:兵者大事,不可輕議,當惕厲於廟堂之上,宻治其事,貴謀不外泄也。
548
敵人開闔,必亟入之。
549
 曹操曰:敵有間隙,當急入之也。
550
〇李筌曰:敵開闔未定,必急來也。
551
〇孟氏曰:開闔,間者也。有間來,則疾內之。
552
〇梅堯臣同孟氏註。
553
〇張預曰:開闔,謂間使也。敵有間來,當急受之。或曰,謂敵人或開或闔,出入無常,進退未決,則宜乗之。
554
先其所愛,
555
 曹操曰:據利便也。
556
〇李筌曰:先攻其積聚及妻子,利不擇其用也。
557
〇杜牧曰:凡是敵人所愛惜倚恃以為軍者,則先奪之也。
558
〇梅堯臣曰:先察其便利愛惜之所也。
559
〇何氏同杜牧註。
560
微與之期,
561
曹操曰:後人發,先人至。
562
〇杜牧曰:微者,潛也。言以敵人所愛利便之處為期,將欲謀奪之,故潛往赴期,不令敵人知也。
563
〇陳皥曰:我若先奪便地而敵不至,雖有其利,亦奚用之。是以欲取其愛惜之處,必先微與敵人相期,誤之,使必至。
564
〇梅堯臣曰:微露之期,使間歸告,然後我後人發,先人至也。後發者,欲其必赴也。先至者,奪其所愛也。
565
〇王晳曰:權譎也。微者所以示宻。曹公曰,先敵至也。
566
〇張預曰:兵所愛者,便利之地,我欲先據,當微露其意,與之相期,敵方趨之,我乃後發而先至也。所以使敵先趨者,恐我至而敵不來也。故曰:「爭地吾將趨其後。」
567
踐墨隨敵,以決戰事。
568
 曹操曰:行踐規矩無常也。
569
〇李筌曰:墨者出道也。出遲道而從之,恐不及。
570
〇杜牧曰:墨,規矩也。言我常須踐履規矩,謹守法制,隨敵人之形。若有可乗之隙,則出而決戰也。
571
〇陳皥曰:兵雖要在迅速以決戰事,然自始及末,須守法制,縱獲勝捷,亦不可爭競擾亂也。城濮之戰,晉文公登有莘之墟以望其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 踐墨一作剗墨。
572
〇賈林曰:刬,除也。墨,繩墨也。隨敵計以決戰事,惟勝是利,不可守以繩墨而為。
573
〇梅堯臣曰:舉動必踐法度而隨敵屈伸,因利以決戰也。
574
〇王晳曰:踐兵法如繩墨,然後可以順敵決勝。
575
〇張預曰:循守法度,踐履規矩,隨敵變化,形勢無常,乃可以決戰取勝。墨,繩墨也。「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是也。
576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577
 曹操李筌曰:處女示弱脫,兔往疾也。杜牧曰:言敵人初時謂我無所能為,如處女之弱,我因急去攻之,險迅疾速如兔之脫走,不可捍拒也。或曰我避敵走如脫兔,曰,非也。
578
〇梅堯臣曰:始如處女,踐規矩之謂也。後若脫兔,應敵決戰之速也。
579
〇王晳曰:處女隨敵也,開戶不虞也,脫兔疾也。若田單守卽墨而破燕軍是也。
580
〇張預曰:守則如處女之弱,令敵懈怠,是以啟隙,攻則猶脫兔之疾,乗敵倉卒,是以莫禦。太史公謂田單守卽墨,攻騎劫,正如此語,不其然乎。
581


《孫子集註》卷之十一
URN: ctp:ws96812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