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二百八十

《卷二百八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宗室部 领镇第三
2
梁临川靖惠王宏,字宣达,太祖第六子。高祖义师下,宏至新林奉迎,拜辅国将军。建康平西,迁平郎将、中护军、领石头戍军事。天监元年,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后将军、扬州刺史。四年冬,权以宏为都督南、北兖、北、徐、青、冀、豫、司、霍八州北讨诸军事。八年,为持节、都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司空、扬州刺史。十七年,以公事左迁侍中。普通元年,复为持节、都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太尉、扬州刺史。
3
安成康王秀,太祖第七子。高祖义师至新林,秀与诸王侯并自拔赴军,高祖以秀为辅国将军。是时,东昏弟晋熙王宝嵩为冠军将军、南徐州刺史,镇京口,长史范岫行府州事,遣使降,且请兵。高祖以秀为冠军长史、南东海太守,镇京口城。建康平,仍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天监二年,徵领石头戍军。六年,出为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七年,迁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梁、秦等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十一年,徵为侍中、中卫将军,领宗正卿石头戍事。十三年,复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十六年,迁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便道之镇。
4
季子机嗣,安成王。普通二年,自宁远将军、会稽太守,迁明威将军、丹阳尹。三年,迁持节、湘衡桂三州军事、宁远将军、湘州刺史。
5
南平元襄王伟,太祖第八子。高祖义师起南康王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开府事。齐和帝诏以伟为使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天监元年,进督荆、宁二州。四年,徙都督南徐州军事、南徐州刺史。五年,至都,改为抚军将军、丹阳尹。六年,迁持节、都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右将军、扬州刺史。未拜,进号中权将军。七年,以疾表解州,改为侍中、中抚军、知司徒事。九年,迁护军、石头戍军事。是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江州刺史。
6
鄱阳忠烈王恢,太祖第九子。天监元年,为侍中、前将军,领石头戍军事。二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征虏将军、南徐州刺史。四年,改都督郢、司二州诸军事、后将军、郢州刺史。七年,进号云 麾将军,进督霍州。十年,徵为侍中、护军将军、石头戍军事。十一年,使持节、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十三年,迁散骑常侍、都督益、宁、南、北秦、沙等州诸军事、镇西将军、益州刺史,便道之镇。十八年,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荆、湘、雍、梁、益、宁、南、北秦八州诸军事、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荆州刺史。
7
始兴忠武王心詹,字僧达,太祖第十一子。高祖为雍州刺史,请与心詹同行。义师起,南康王承制,以心詹为冠军将军,与南平王伟留守。和帝将发江陵,诏以心詹为使持节、都督荆、湘、益、宁、南、北秦六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天监七年,还朝。八年,为平北将军、护军,领石头戍军事。是秋,出为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北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九年春,迁都督益、宁、南梁、南、北秦、沙六州诸军事、镇西将军、益州刺史。十四年,迁都督荆、湘、雍、宁、南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镇右将军、荆州刺史。
8
长沙王业,高祖长兄宣武王懿子。天监二年,袭封长沙王。六年,迁左骁骑将军。寻为中护军,领石头戍军事。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兖州刺史。九年,除中书令,改授安后将军,镇琅邪、彭城二郡,领南琅邪太守。十年,徵为安右将军、散骑常侍。十四年,复为军,领南琅邪彭城,镇于琅邪。复徵为中书令,出为轻车将军、湘州刺史。
9
业弟西昌侯藻,天监元年,出为持节、都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冠军将军、益州刺史。十年,为左骁骑将军,领南琅邪太守,入为侍中。十一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雍、梁、秦三州、竟、陵、随二郡诸军事、仁威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十二年,徵为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兖州刺史。频莅数镇,民吏称之。大通元年,迁侍中、中护军。时涡阳始降,乃以藻为使持节、北讨都督、征北大将军,镇于涡阳。三年,为中将军、太子詹事,出为丹阳尹。大同五年,出为使持节、督南徐州刺史。
10
永阳王伯游,高祖次兄敷之子。天监元年四月,诏曰:「兄子伯游,虽年识未弘,意尚粗可。浙东奥区,宜须抚莅,可督会稽、东阳、新安、永嘉、临海五郡诸军事、辅国将军、会稽太守,袭封永阳郡王、衡阳嗣王」。
11
元简,高祖第四弟畅之子。天监三年袭封,除中书郎,迁会稽太守。十三年,入为给事黄门侍郎,出为持节、都督广、交、越三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还为太子中庶子,迁使持节、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信武将军、郢州刺史。
12
桂阳王象,长沙宣武王第九子。出继桂阳王融。起家宁远将军、丹阳尹。出为持节、督司、霍、郢三州诸军事、征远将军、鄂州刺史。寻迁湘、衡二州诸军事、轻车将军、湘州刺史,除中书侍郎。俄以本官行石头戍军事。迁侍中、太子詹事,未拜,改授持节、督江州诸军事、信武将军、江州刺史。
13
吴平侯景,高祖从父弟也。天监元年封,仍为持节、都督北兖、徐、青、冀四州诸军事、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七年,迁左骁骑将军,兼领军,管天下兵要。寻出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信武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十一年,徵右卫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十二年,复为使持节、督南、北兖、北徐、青、冀五州诸军事、信威将军、南兖州刺史。十三年,徵为领军将军、直殿省。十七年,太尉、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坐法免。诏曰:「扬州应须缉理,宜得其人。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景才任此举,可以安右将军监扬州,并置佐史,即宅为府」。十九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
14
景弟昌,天监六年,自豫章内史宁朔将军迁使持节、督广、交、越、桂四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九年,分湘州置衡州,以昌为持节、督广州之绥建湘州之始安诸军事、信武将军、衡州刺史。
15
昌弟昂,天监初,自司徒右长史出为轻车将军、监南兖州。徵为琅邪、彭城二郡太守。复以轻车将军出为广州刺史。
16
南康简王绩,高祖第四子。天监八年,出为轻车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十年,迁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进号仁威将军。十六年,徵为宣毅将军、领石头戍军事。十七年,为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普通四年,徵为侍中、云 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五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丁董淑仪忧,居丧过礼,高祖手诏勉之,使摄州任。固求解职,乃徵授安右将军,领石头戍军事。
17
绩子会,理嗣,为南康王。年十五,拜轻车将军、湘州刺史,又领石头戍军事。迁侍中,兼领军将军。寻除宣惠将军、丹阳尹,置佐史。出为使持节、都督南、北兖、北徐、青、冀、东徐、谯七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
18
庐陵威王续,高祖第五子。天监十六年,自会稽太守为都督江州诸军事、云 麾将军、江州刺史。普通元年,徵为宣毅将军,领石头戍军事。三年,为使持节、都督南徐、梁、秦、沙四州诸军事、西中郎将、南徐州刺史。大通三年,又为使持节、都督雍、梁、秦、沙四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给鼓吹一部。大同元年,为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江州刺史。三年,徵为护军将军,领石头戍军事。五年,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又出为使持节、都督荆、郢、司、雍、西、北秦、梁、巴、华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19
邵陵携王纶,高祖第六子。普通元年,领石头戍军事,寻为江州刺史。五年,以西中郎将权摄南兖州。中大通元年,为丹阳尹。大同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郢、定、霍、司四州诸军事、平西将军、郢州刺史。寻迁为安前将军、丹阳尹。中大同元年,出为镇东将军、南徐州刺史。
20
纶子永安侯确,太清中,为南中郎将、广州刺史。
21
寻阳王大心,太宗第二子。高祖大同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郢、南、北司、定、新五州诸军事、轻车将军、郢州刺史。七年,徵为侍中,兼石头戌军事。太清元年,出为云 麾将军、江州刺史。
22
南海王大临,太宗第四子。大宝元年,出为使持节、都督杨、南徐二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扬州刺史。
23
南郡王大连,字仁靖,太宗第五子。大同十年,以侍中兼石头戍军事。太清元年,出为使持节、轻车将军、东阳州刺史。
24
安陆王大春,字仁经,太宗第六子。大同中,以为宁远将军、知石头戍军事。大宝元年,为使持节、云 麾将军、东阳州刺史。
25
新兴王大庄,太宗第十三子。大宝元年,为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宣毅将军、南徐州刺史。
26
西阳王大钧,太宗第十四子。大宝元年,出为宣惠将军、丹阳尹。二年,监扬州。
27
武宁王大威,太宗第十五子。大宝二年,为信威将军、丹阳尹。
28
建平王大球,太宗第十七子。大宝二年,为轻车将军、兼石头戍军事。
29
陈宜黄侯慧纪,高祖之从孙。光大元年,以功除持节、通宜散骑常侍、宣远将军、丰州刺史。太建十年,吴明彻北讨败绩,以慧纪为持节、智武将军、缘江都督、兖州刺史。寻除使持节、散骑常侍、宣毅将军、都督郢、巴二州诸军事。至德二年,迁使持节、散骑常侍、云 麾将军、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30
始兴王伯茂,世祖第二子。永定三年,自宁远将军除使持节、都督南琅邪彭城诸军事、彭城太守,进号宣惠将军、扬州刺史。天嘉三年,除镇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
31
鄱阳王伯山,世祖第三子。天嘉六年,为缘江都督、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光大元年,徙为镇东将军、东扬州刺史。太建元年,徵为中卫将军、中领军。六年,又为征北将军、南徐州刺史。寻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至德四年,出为持节、都督东阳、丰二州诸军事、东扬州刺史。
32
晋安王伯恭,世祖第六子。太建元年,为中卫将军、扬州刺史。六年,出为安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十四年,出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
33
衡阳王伯信,世祖第七子。天嘉元年,为宣惠将军、丹阳尹。祯明元年,出为镇南将军、西衡州刺史。
34
庐陵王伯仁,世祖第八子。太建七年,迁冠军将军、中领军。寻为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35
江夏王伯义,世祖第九子。太建初,为宣惠将军、东扬州刺史。寻为宣毅将军、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合、霍二州诸军事、合州刺史。
36
武陵王伯礼,字用之,世祖第十子。太建初,为云 旗将军、持节、都督吴兴诸军事、吴兴太守。
37
永阳王伯智,世祖第十二子。累迁尚书左仆射,出为使持节、都督东阳、丰二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领会稽内史。
38
桂阳王伯谋,世祖第十三子。太建中,为信威将军、丹阳尹。十年,加侍中,出为持节、都督吴兴诸军事、东中郎将、吴兴太守。
39
豫章王叔英,高宗第三子。太建元年,为宣惠将军、都督东扬州诸军事、东扬州刺史。五年,进号平北将军、南豫州刺史。十一年,为镇前将军、江州刺史。
40
长沙王叔坚,高祖第四子。太建四年,自东中郎将、吴郡太守为宣毅将军、江州刺史。七年,进号云 麾将军、郢州刺史。未拜,转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寻为平北将军、合州刺史。八年,复为平西将军、郢州刺史。十一年,入为翊左将军、丹阳尹。是年,进号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至德三年,出为征西将军、荆州刺史。
41
建安王叔卿,高宗第五子。太建四年,授东中郎将、东扬州刺史。七年,为云 麾将军、郢州刺史。九年,进号平南将军、湘州刺史。后主即位,进号安南将军。
42
宜都王叔明,字子昭,高宗第六子。太建七年,授东中郎将、东扬州刺史。十三年,出为使持节,云 麾将军、南徐州刺史。
43
河东王叔献,高宗第九子。太建七年,为散骑常侍、军师将军、都督南徐州诸军事、南徐州刺史。
44
新蔡王叔齐,高宗第十一子。太建中,出为东中郎将、东扬州刺史。
45
晋熙王叔文,高宗第十二子。太建中,为轻车将军、扬州刺史。至德元年,授持节、都督、江州刺史。二年,迁信威将军、督湘、衡、武、桂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
46
始兴王叔重,高宗第十四子。至德元年,为仁威将军、扬州刺史。明年,加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47
岳阳王叔慎,高宗第十六子。至德四年,拜侍中、智武将军、丹阳尹。祯明元年,出为持节、都督湘、衡、桂、武四州诸军事、智武将军、湘州刺史。
48
义阳王叔达,高宗第十七子。祯明元年,除丹阳尹、南平王嶷后主第二子。至德元年,自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迁扬州刺史,进号镇军将军。寻为使持节、都督郢、荆、湘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郢州刺史。
49
永嘉王彦,后主第三子。至德中,为忠武将军、南徐州刺史,进号安南将军、持节、都督江巴东衡三州诸军事、江州刺史。
50
南海王虔,后主第五子。祯明二年出为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
51
信义王祗,后主第六子。至德中,为壮武将军、使持节、都督、智武将军、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会稽王庄,后主第八子。至德中,为翊前将军,除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
52
后魏曲阳侯素延,桓帝之后。道武征讨诸部,初定并州,为刺史。中山平,拜幽州刺史。
53
宜都王目辰,桓帝之后。孝文即位,除雍州刺史,镇长安。
54
司徒石平,文帝之玄孙也。从太武南讨,至瓜步山,进位尚书令、雍州刺史。
55
松滋侯苌,平文帝之后。宣武时,为北中郎将,带河内太守,历位度支尚书,侍中,雍州刺史。
56
苌子华,孝庄初,除齐州刺史,后除济州刺史。孝静初,除南兖州刺史。
57
河间公齐,烈帝玄孙也。齐孙志,字猛略。宣武时,除荆州刺史。孝明帝时,为扬州刺史。
58
卫王仪,昭成帝孙。从道武征伐有功,中山平。道武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
59
仪子中山简王纂,始五岁,道武命养于宫中,恩与皇子同。太武践阼,除定州刺史。
60
仪孙沛郡公祯,孝文时拜南豫州刺史。
61
陈留景王崇,昭成曾孙。道武时,拜荆州刺史。崇孙琛,位镇、朔二州刺史。
62
陇西公仑昭,成帝之后。文成即位,除秦州刺史。
63
淮南靖王他,道武孙。太武时,除使持节、都督豫雒河南诸军事、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虎牢。从征于悬瓠,破之。拜使持节、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镇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镇长安。时宋侵南鄙,以他威信素著,复为虎牢镇都督、大将。高宗时,转使持节、都督京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
64
他子笃,自光禄勋卿出除平北将军、幽州刺史。
65
他孙法寿,自中散大夫出除龙骧将军、安州刺史。法寿弟法僧,自司马掾除龙骧将军、益州刺史。后徵拜光禄大夫。出为平东将军、兖州刺史,转安东将军、徐州刺史。
66
淮南康王世遵,靖王曾孙也。宣武时,拜前军将军、行幽州事,兼西中郎将。又行青州事。寻迁骁骑将军。出为征虏将军、幽州刺史。孝明时,为荆州刺史,寻加前将军。沔南蛮首及襄阳民望入密,信引世遵请以襄阳内附。世遵表求赴应,朝议从之。诏加世遵持节、都督荆州及沔南诸军事、平南将军,加散骑常侍。后除平北将军、定州刺史。
67
武昌成王提,道武孙。太武时,拜使持节、镇东大将军、平原镇都大将。在任十年,大著威名。后与淮南王他讨平吐京叛胡,迁使持节、车骑大将军、统万镇都大将。
68
子简王平原,献文时,蠕蠕犯塞,从驾击之,平原战功居多。拜假节、都督齐、兖二州诸军事、镇南将军、齐州刺史。孝文时,迁都督秦雍梁益四州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雍州刺史,镇长安。
69
原子悼王鉴,孝文时出为征虏将军、齐州刺史。宣武初,以本将军转徐州刺史。
70
鉴兄和,袭鉴爵,为河南王。孝明时,出为辅国将军、凉州刺史。
71
鉴弟馗,自太仆少卿出除安西将军、东秦州刺史、南平安王。浑道武孙为广平王连后。太武时,拜假节、都督平州诸军事、领护东夷校尉、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平州刺史,镇和龙。在州绥导有方,徙凉州镇将、都督西戎诸军事、领护西域校尉。浑子哀王纂,孝文时,出为安北将军、平州刺史。
72
纂弟之子武贞王仲ぁ,孝文时出为辅国将军、光州刺史,遭母忧,还。孝昌末,除秦州刺史。
73
江阳武烈王继,南平王霄之子,为江阳王根后。孝文时,除使持节、安北将军、抚镇都大将,转都督柔玄、抚玄、怀荒三镇诸军事、镇北将军、柔玄镇大将。入为左卫将军,兼侍中,又兼中领军,留守雒京。寻除持节、平北将军,镇摄旧都。宣武时,除征虏将军、青州刺史,转平北将军、恒州刺史。
74
继子罗,为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梁武遣将寇边,又为抚军、都督、青、光、南青三州诸军事,入为宗正卿。出帝时,除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乐安王范明元子太武以长安形胜之地,乃拜范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安镇都大将。
75
范子简。王良,文成时,袭王爵,拜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
76
东平王翰,太武子,自中军大将军镇χ罕,以信惠抚众,羌戎敬服。子道符,袭爵,中军大将军。献文践阼,拜长安镇都大将、临淮懿王,提太武孙,为梁州刺史。
77
提子孝友,袭爵临淮王。累迁沧州刺史。
78
广阳懿烈王嘉,太武孙。孝文时,拜徐州刺史。后为尚书左仆射,与咸阳王禧等辅政,迁司州牧。
79
嘉子忠武王深,孝明时,拜肆州刺史,历恒州刺史,入为侍中、右卫将军、定州刺史。
80
深子文献王湛,孝静初,累迁冀州刺史,入为侍中,后行司州牧。
81
京兆王子推,景穆帝子。初为侍中、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秦雍之人服其威惠。孝文即位,拜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子推子大兴袭爵,拜长安镇都大将。
82
大兴弟饶阳,男遥,孝明帝时,自左光禄大夫仍领护军,迁冀州刺史。
83
大兴子暹,庄帝初,为南兖州刺史,累迁秦州刺史。普泰元年,除凉州刺史。
84
太兴孙文王涡⒕彩崩矍ㄋ局菽燎嘀荽淌贰。
85
任成康王云 ,景穆帝子。和平五年封,拜使持节、侍中、征东大将军、和龙镇都大将。献文时,除都督徐兖二州缘淮诸军事、征东大将军、开府、徐州刺史。后为冀州刺史,留心政事,甚得下情。孝文嘉之。迁使持节、都督陕西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军、雍州刺史。
86
子文宣王澄,孝文时除都督梁益荆三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梁州刺史。后转征东大将军、开府、徐州刺史。甚有声绩,从坐公事,免官。寻兼吏部尚书、镇州刺史。宣武时,出为平西将军、梁州刺史。辞以母老,除安东将军、相州刺史。复固辞。改授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寻徵赴季秋讲武。除都督淮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扬州刺史、镇北大将军、定州刺史。
87
澄子顺,为给事黄门侍郎。时元义威势尤盛,顺曾不诣轮领,冻论得失。顺尝鲠言正议,曾不阿旨,由此见惮。出除平北将军、恒州刺史。转为安东将军、齐州刺史。澄弟嵩,宣武时,以武卫将军兼侍中,出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又除平北将军、恒州刺史,转平东将军、徐州刺史。又转安南将军、扬州刺史。
88
嵩子卫县男。世俊自河南尹除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嵩弟瞻,自宗正少卿、龙骧将军、光州刺史,迁平东将军、兖州刺史。
URN: ctp:ws976636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