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二百七十五

《卷二百七十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七十五《輿地考》
3
江蘇省
4
等,謹按禹貢,以揚州次徐州之後,而職方氏,辨九州之地,首列揚州,殆以其幅員廣逺,有逈越乎他州者歟?今之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五省,皆古揚州地,所謂北距淮而東南距海者,惟江蘇省實兼之,其在古者厥土塗泥,厥田下下,自漢以後,財賦漸擴,今且為九州之上腴矣。其民風、土俗,在周以前,號曰「勾吳」。春秋而降,文物肇興。今則郁郁、彬、彬復為海內稱首,葢風氣之轉移,其來已久,而培養調爕,薫陶漸漬,因有所以益其盛而美其備者我。
5
朝厚澤深仁,覃敷遐邇,而三吳繁富之地,彌切民依自。
6
列聖相承,殷勤南顧,凡夫河渠之奠定,水利之疏通,靡不備舉,至於特免浮糧,頻除正賦。
7
溫膏稠疊,江表之霑,被為尤多。是以民生日厚,民俗日淳,為寰宇之名區而。
8
國家之奥府,實有非他省所得而絜衡者,至於每省各一㑹城,而兹則江寧與蘇州並為都㑹,良由土沃人殷,孳殖寖廣,故政事條目,日以益繁,斟酌變通,因時立制,固經野之道則然矣。
9
江蘇:明初為應天府,嘗置江南行省,尋罷。永樂時,改建北京。正統時,定北京為京師,以建康為南京,仍設部、科、寺院,以各府州直𨽻南京,共領府十四州四。其應天、蘇州、松江、常州、鎮江、淮安、揚州七府,徐州一州為今下江地。又置南京五軍都督府及中都留守司,領諸衛。其蘇州松江之蘇州、金山等二十一衛十一所,又別𨽻於北京之中軍都督府。本朝定江南,改應天府為江寧府。罷南直𨽻改設江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駐江寧府,設江寧巡撫駐蘇州,領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江五府,別設鳯廬巡撫,駐淮安,領淮安、揚州及鳯陽、廬州四府。徐州一州至安徽等五府三州則又以操江兼巡撫事領之。順治四年,設江南江西河南總督,亦駐江寧府。五年,令專轄江南、江西。六年,以漕運總督兼巡撫事,轄淮、揚等四府一州。十六年,仍設鳯廬巡撫。十八年,移右布政使司駐蘇州府,轄江蘇、松、常、鎮五府。其左布政使司仍寄治江寧,轄安徽寧池、太盧鳯、淮、揚九府,徐、滁、和、廣徳四州。康熙元年,以操江軍務歸並總督,専設安徽巡撫。三年,分設兩按察使司一,仍駐江寧,轄江蘇等五府及淮揚等四府一州,其一移駐安慶,轄安徽等五府三州。五年,裁鳯廬巡撫,以淮、揚、徐二府一州歸併江蘇巡撫,以鳯、廬二州歸併安徽巡撫,其布政、按察二司領地,各如巡撫之數。六年,停左、右布政之名,定為江蘇、安徽兩布政使司,各不相統。十三年,總督停轄江西。二十一年,仍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雍正二年,升蘇州府之太倉州、揚州府之通州、淮安府之海、邳二州,並為直𨽻州。八年,移江蘇按察使司亦駐蘇州府。十一年,升徐州為府,仍改邳州為屬州。乾隆二十五年,定江蘇設兩布政使司一,駐江寧,領江、淮、揚、徐四府,海、通二州,一駐蘇州,領蘇、松、常、鎮四府。太倉一州,以安徽布政使司還治安慶,江蘇省凡領府八,直𨽻州三,各衛所俱以次裁,并入州縣。其存者俱專司漕運,不治民事。東西距九百五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六十里。東至太倉州崇明縣大海七百七十里,西至安徽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寧國府宣城縣界二百五十里,北至山東沂州府郯城縣界九百十里。東南至松江府金山縣海岸九百三十里。西南至安徽太平府。當塗縣治一百三十五里。東北至山東沂州府日照縣界八百三十里。西北至河南歸徳府虞城。縣界,九百四十里在。
10
京師南二千四百里。
11
江寧府:為省治。東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三百八十里。東至鎮江府丹陽縣界。一百六十里。西至安徽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安徽寧國府宣城縣界。二百四十里。北至安徽泗州天長縣界。一百四十里。南至鎮江府溧陽縣界一百九十里。西南至安徽太平府當塗縣界一百三十五里,東北至揚州府儀,徴縣治一百三十五里,西北至安徽滁州界一百四十里。自府治至
12
京師二千四百四十五里。明初,建都於此,改為應天府。永樂二年以為行在。正統六年,定為南京,置府如故。共領縣八。
13
本朝改為江寧府,初為江南省城,後分江蘇省。此為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總督治。雍正八年,以溧陽縣往屬鎮江府。乾隆二十五年,分置江寧等處布政使司,領江寧、淮安、揚州、徐州四府,海、通二州,治江寧府,與蘇州府並為省㑹之地。凡領縣七。
14
上元縣附郭治府東北境
15
江寧縣附郭治府西南境。
16
句容縣在府東九十里。
17
溧水縣在府東南一百四十里。
18
髙淳縣在府東南二百四十里。
19
江浦縣在府西北四十里。
20
六合縣在府北一百二十里。
21
淮安府:在江寧府北五百里。蘇州府西北七百五十里。東西距四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六十里。東至海州界二百三十里,西至安徽鳯陽府虹縣界二百一十里,南至揚州府寶應縣界八十里,北至海州沐陽縣界一百八十里,東南至揚州府泰州治四百九十里。西南至安徽泗州治一百八十里,東北至海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徐州府宿遷縣界一百九十里。自府治至
22
京師一千九百七十五里。明為淮安府,直𨽻南京,降安東州為縣。共領州二,縣九。
23
本朝初屬江南省,後分屬江蘇省。雍正二年,升海州、邳州為直𨽻州,以贛榆、沐陽二縣屬海州,宿遷、睢寧二縣屬邳州。九年,増置阜寧縣。凡領縣六。山陽縣
24
阜寧縣在府東北一百六十里。雍正九年,析山陽、鹽城二縣地置縣。鹽城縣在府東南二百四十里
25
清河縣在府西少北三十里。宋以淮陰縣地置清河縣。舊治大清河口,元泰定時,移治於甘羅城,天厯元年復移小清河口,明宋又移甘羅城。 本朝初,復還黃河北岸。舊治,乾隆二十五年移於清江浦為今治。
26
安東縣在府東北六十里。
27
桃源縣在府西一百二十里
28
揚州府:在江寧府東北二百十里。蘇州府西北四百四十五里。東西距四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里。東至海岸,接通州如臯縣界。三百六十里,西至江寧府六合縣界一百十里,南至大江,接鎮江府丹徒縣界。四十里,北至淮安府山陽縣界二百六十里。東南至通州泰興縣界八十里。西南渡江,至江寧府治二百十里,東北至海岸三百里,西北至安徽泗州盱眙縣界二百五十一里。自府治至
29
京師二千三百七十五里。明初,改揚州路為淮海府,又改維揚府,尋為揚州府,直𨽻南京,降真州為儀徴縣,髙郵府為屬州。共領州三,縣七。
30
本朝初屬江南省,後分屬江蘇省。康熙十一年省海門縣。雍正二年,升通州為直𨽻州,以如臯縣及泰興縣徃屬。九年,増置甘泉縣。乾隆四十年,増置東臺縣。凡領州二、縣六。
31
江都縣附郭治府東境
32
甘泉縣附郭治府西境。雍正九年析江都縣地置縣,與江都並為府治。儀徴縣在府西南七十里,舊儀真縣。雍正元年,改儀徴縣。髙郵州在府北少東一百二十里。
33
興化縣在府東北一百六十五里。
34
寶應縣在府北二百四十里。
35
泰州在府東一百二十里。
36
東臺縣在府東二百四十里。乾隆四十年,析泰州地置。徐州府,在江寧府西北七百三十里。蘇州府西北一千二百里。東西距三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東至海州沐陽縣界一百四十里。西至河南歸徳府。虞城縣界。二百十里。南至安徽鳯陽府、宿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山東兖州府滕縣界一百二十里,東南至鳯陽府靈璧縣治一百九十里,西南至歸徳府永城縣治二百二十里。東北至兖州府嶧縣治一百四十五里。西北至兖州府魚臺。縣治二百里。自府治至
37
京師一千一百六十五里。明為徐州,屬鳯陽府。後直𨽻南京。共領縣四。其邳州別屬淮安府。
38
本朝初屬江南省,後分屬江蘇省。雍正二年,升邳州為直𨽻州。十一年,升徐州為府,増置銅山縣,又以邳州及所領宿遷、睢寧二縣來屬。凡領州一、縣七:銅山縣附郭,雍正十一年,升州為府,以州地置縣,為府治
39
蕭縣在府西五十里。
40
碭山縣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
41
豐縣在府西一百五十里。
42
沛縣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43
邳州在府東北一百五十里。舊治今州西南境。雍本朝初屬淮安府,康熙二十八年移,今治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十一年改屬徐州府。
44
宿遷縣在府東一百里。初屬淮安府,雍正二年分屬邳州,十一年改屬徐州府。睢寧縣在府東南一百二十里,初属淮安府,雍正二年分屬邳州,十一年改屬徐州府臣等謹按,古徐州南以淮水與揚分界,今自清口以下,黃河所行,即導淮㑹泗、沂入海之故道。故自徐州府外,若淮安府之桃源、安東二縣,海州及所屬贛榆、沐陽二縣並在淮北,當為古徐州地。海州在江寧府東北八百二十里。蘇州府北一千一百三十里。東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五里,東至大海一百二十里,西至山西沂州府郯城縣界一百五十里。南至淮安府安東縣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沂州府日照縣界一百五十五里,東南至海二百里,西南至徐州府宿遷縣界一百六十里,東北至海一百里,西北至沂州府治二百四十里。本州境東西距一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東界髙公島、大海,西界郯城縣,南界安東縣,北界贛榆縣。自州至
45
京師一千七百里。明初,省州治朐山縣入州,復為海州,屬淮安府。
46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以贛榆沐陽縣來屬。凡領縣二:
47
贛榆縣在州北八十里。初屬淮安府,雍正二年分屬通州。沐陽縣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初屬淮安府。雍正二年,分屬海州。通州。在江寧府東五百三十里。蘇州府北二百里。東西距四百七十七里。南北距二百三十里,東至海一百九十二里。西至鎮江府丹徒縣界二百八十五里,南至蘇州府昭文縣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揚州府泰州界九十里。東南至海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大江七里,東北至海一百十里,西北至泰州界一百七十里。本州境東西距一百三十八里。南北距七十八里。東界海,南界大江。西北界如臯縣。自州治至。
48
京師三千六百九十五里。明初,省州置靜海縣入州,屬揚州府。
49
本朝初因之,康熙十一年,以海門縣省入州。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以泰興如臯縣來屬。凡領縣二,如臯縣在州西四十五里。初屬揚州府,雍正二年分屬通州
50
泰興縣在州西二百四十里。初屬揚州府。雍正二年分屬通州。蘇州府東。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東至太倉州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常州府宜興縣界一百里。南至浙江嘉興府嘉興縣界一百里,北至大江通州界。一百五十里。東南至松江府青浦縣界。一百二十五里。西南至浙江湖州府長興縣界。一百三十里,東北至通州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北至常州府江陰縣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京師二千七百二十里。明為蘇州。府直𨽻南京。領州一、縣七。
51
本朝初屬江南省,後分江蘇省,此為江蘇巡撫及布政、按察兩司治。雍正二年,升太倉州為直𨽻州,以嘉定、崇明二縣徃屬,復増置元和、震澤、昭文、新陽四縣。乾隆二十五年,改江蘇布政司為蘇州等處布政使司,領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太倉一州,仍治蘇州府,與江寧府並為省㑹之地,凡領縣九:吳縣附郭治府西南境
52
長洲縣附郭治府東北境
53
元和縣附郭治府東南境。雍正二年,析長洲縣地置縣,並為府治。吳江縣在府南少東四十五里。
54
震澤縣在府南少東四十五里。雍正二年析吳江縣地置縣,與吳江縣同城,治西南境。常熟縣在府北九十里
55
昭文縣在府北九十里。雍正二年析常熟縣地置縣,與常熟縣同城,治東北境。崑山縣在府東少北七十二里。
56
新陽縣在府東少北七十二里。雍正二年,析崑山縣地置縣,與崑山縣同城治西北境等。謹按蘇州等府新縣之分,始於雍正二年。及雍正九年,誠以各府地廣人稠,尤稱繁劇,非舊設之縣所能兼綜也。如蘇州府之元和、震澤、昭文、新陽四縣,常州府之陽湖、金匱、荊溪三縣,太倉州之鎮洋縣,揚州府之甘泉縣,悉附治舊城,松江府之奉賢、金山、南滙三縣,太倉州之寶山縣,淮安府之阜城縣,或以瀕連大海,或以控近黃河,並與舊縣分城而理,葢又量地制邑之道云。
57
松江府:在蘇州府東南一百二十里。江寧府東南六百二十里。東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二里,東至大海一百里,西至蘇州府吳江縣界六十里,南至大海七十二里,北至蘇州府崑山縣界八十里,東南至大海一百十里,西南至浙江嘉興府嘉善縣界五十里,東北至太倉州嘉定縣界。一百十里,西北至蘇州府長洲縣界一百里。自府治
58
京師二千九百五十里。明為松江府,直𨽻南京,増置青浦縣共。領縣三:
59
本朝初屬江南省。順治十三年,増置婁縣。康熙六年,分屬江蘇省。雍正二年,増置奉賢、金山、南匯、福泉四縣。乾隆八年,仍省福泉縣入青浦縣。凡領縣七、華亭縣附郭治府府東境。
60
婁縣附郭治府。西境漢婁縣,在今蘇州府崑山縣境,劉宋以後省此為唐華亭縣。 本朝順治十三年析置縣,與華亭並為府治。
61
奉賢縣在府東九十里。雍正二年,析華亭縣地置縣。金山縣在府西少南三十年,雍正二年,析婁縣地置縣。舊治今縣東南境,乾隆二十六年,移於朱涇鎮為今治。
62
上海縣在府東北九十里
63
南滙縣在府東一百二十里。雍正二年,析上海縣地置縣青浦縣在府西北五十里。雍正二年,析置福泉縣。乾隆八年,仍省入青浦。常州府。在蘇州府西北二百八十里。江寧府東南二百七十里。東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五里。東至蘇州府常熟縣界。一百四十里。西至鎮江府丹陽縣界五十里,南至浙江湖州府長興縣界二百里,北至大江北岸通州泰興縣界八十五里。東南至蘇州府長洲縣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安徽廣徳州界。二百三十里。東北至通州如臯縣界。一百七十里。西北至揚州府江都縣界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64
京師二千五百三十五里。明為常州。府直𨽻南京,降江陰、宜興為縣,共領縣二:
65
本朝初屬江南省,後分屬江蘇省。雍正二年,増置陽湖、金匱、荊溪三縣。凡領縣八。
66
武進縣附郭治府。西境
67
陽湖縣附郭治府東境。雍正二年,析武進縣地置縣,與武進縣並為府治。無錫縣在府東南九十里。
68
金匱縣在府東南九十里。雍正二年,析無錫縣地置縣,與無錫縣同城,治東境。江陰縣在府東七十里
69
宜興縣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70
荆溪縣在府南一百二十里,雍正二年,析宜興縣地置縣,與宜興縣同城治西南境靖江縣在府東北一百五十里
71
鎮江府,在蘇州府西北三百七十里。江寧府東少北一百八十里。東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六里,東至常州府宜興縣界一百六十里,西至江寧府句容縣界六十里,南至常州府武進縣界一百八里,北至揚州府江都縣界二十八里,東南至宜興縣界二百十里,西南至安徽廣徳州建平縣治三百七十里,東北至常州府靖江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揚州府儀徴縣界七十里。自府治至
72
京師二千三百三十五里。明初為江淮府,尋為鎮江府,直𨽻南京。領縣三:
73
本朝初屬江南省,後分屬江蘇省。雍正八年以江寧府之溧陽來屬。凡領縣四。
74
丹徒縣附郭
75
丹陽縣在府東南七十里。
76
金壇縣在府南一百六十里。
77
溧陽縣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
78
太倉州,在蘇州府東少北一百二十里。江寧府東南五百六十里。東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一百有六里,東至崇明縣東大海二百里,西至蘇州府新陽縣界十里,南至松江府上海縣界六十六里,北至蘇州府昭文縣界四十里,東南至上海縣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松江府青浦縣界。六十里。東北至海七十里。西北至蘇州府常熟縣治一百里。本州境。東西距一百六里,南北距四十一里。東界海,西界新陽縣,南界鎮洋縣,北界昭文縣。自州治至京師二千八百四十里。明初置太倉衛。洪武十二年又置鎮海衛。𢎞治十年始置太倉州,屬蘇州府。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為直𨽻州,以嘉定、崇明縣來屬,又増置鎮洋、寶山縣。凡領縣四。
79
鎮洋縣雍正二年,析太倉州地置縣,與太倉州同城,分治南境嘉定縣在州南三十六里
80
寶山縣在州東南九十里。雍正二年,析嘉定縣地置縣。崇明縣在州北五十七里
81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七十五
URN: ctp:ws981303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