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三十六·樂考九

《卷一百三十六·樂考九》[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革之屬雅部
2
陳氏《樂書》曰:「革去故以為器,而群音首焉。其卦則坎,其方則北,其時則冬,其風廣莫,其律黃鍾,其聲一,其音ん,冬至之氣也。先王作樂,用之以為鼓之屬焉。蓋兆所以兆奏鼓者也,二者以同聲相應,故祀天神以雷鼓、雷鞀,祭地以靈鼓靈鞀、享人鬼以路鼓、路鞀《樂記》亦以鞀鼓合而為德音,《周官·少師》亦以兆鼓升而鼓之也。拊 狀如革囊,實以糠擊之以節樂。」
3
陳氏《樂書》曰:「拊之為器,韋表糠裏,狀則類鼓,聲則和柔,倡而不和,非徒鏗鏘而已。《書》、《傳》謂以韋為鼓,《白虎通》謂革而糠是也。其設則堂上,《虞所》謂搏拊是也;其用則先歌,《周禮》所謂登歌令奏擊拊是也。
4
《書》曰搏拊,《明堂位》言搏拊者,以其或搏或拊,莫適先後也。蓋乘水者付之舟,作樂者付之拊搏。拊之搏從,有父之用焉,荀卿曰:『架一鐘而尚拊』,《大戴禮》曰:『架一磬而尚拊』,則拊設於一鐘一磬之東,其眾器之父歟!荀卿曰:『鼓,其樂之君邪。』然鼓無當於五聲,五聲不得不和,其眾聲之君歟!《樂記》曰:『會守拊鼓。』堂上之樂眾矣,所待以作者在拊;堂下之樂眾矣,所待以作者在鼓。蓋堂上則門內之治,以拊為之父;堂下則門外之治,以鼓為之君。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而樂則實通而合和之,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所以為古樂之發也。與夫新樂之發擾雜,子女不知父子者,豈不有閒乎。」
5
足鼓 《明堂位》曰:「夏后氏之鼓足」,《左傳》曰:「楚伯棼射王鼓跗」,蓋少昊冒革以為鼓,夏后加四足焉。周王兵車之鼓有跗,豈亦夏制之遺歟!
6
△楹鼓 建鼓
7
陳氏《樂書》曰:「《明堂位》曰『殷楹鼓』,以《周官》考之,太僕建路鼓于大寢之門外。《儀禮·大射》『建鼓在阼階西南」,鼓則其所建楹也,是楹為一楹而四棱也。貫鼓於端,猶四植之桓圭也。莊子曰『負建鼓』,建鼓可負,則以楹貫而置之矣。《商頌》曰『置我兆鼓是也。魏晉以後,復商置而植之,亦謂之建鼓。隋唐又棲翔鷺於其上。國朝因之,其制高六尺六寸,中植以柱,設重斗方,蓋蒙以珠網,張以絳紫繡羅,四角有六龍竿,皆銜流蘇璧璜,以五採羽為飾,竿首亦為翔鷺,旁又挾鼙應二小鼓而左右,然《詩》言『應、田、縣鼓』,則周制應、田在縣鼓之側,不在建鼓旁矣。」
8
△縣鼓
9
陳氏《樂書》曰:「鼓之制,始於伊耆氏、少昊氏,夏后氏加四足,謂之足鼓。商人貫之以柱,謂之楹鼓。周人縣而擊之,謂之縣鼓。而《周官·鼓人》:『晉鼓,鼓金奏。』師掌金奏之鼓,鐘師以鼓奏《九夏》,所謂縣鼓也。《禮》曰:『縣鼓在西,應鼓在東。』《詩》曰:『應、田、縣鼓』,則縣鼓周人所造之器,始作樂而合乎祖者也。以應鼓為和終之樂,則縣鼓其倡始之鼓歟!蓋宮縣設之四隅,軒縣設之三隅,判縣設之東西。李照謂西北隅之鼓合應鍾、黃鍾、大呂之聲,東北隅之鼓合太簇、夾鍾,姑洗之聲,東南隅之鼓合夷則南呂、無射之聲,依月均而考擊之,於義或然。議者非之,疏矣。且三代所尚之色,夏后氏以黑,商人以白,周人以赤,則鼓之色稱之,亦可知矣《三禮圖》曰:「商人加左な右應,以為眾樂之節。」。」
10
雷鼓 雷鞀 《鼓人》:「以雷鼓鼓神祀,」《大司樂》:「雷鼓、雷鞀降天神之樂。」鄭司農云:「雷鼓、雷鞀皆六面,有革可擊。」康成註:「雷鼓、雷鞀八面。」
11
靈鼓 靈鞀 《鼓人》:「以靈鼓鼓社祭」,《大司樂》「靈鼓、靈鞀降地之樂。」鄭康成注:「靈鼓、靈鞀六面。」
12
路鼓 路鞀 《鼓人》「以路鼓鼓鬼享」,《大司樂》「路鼓、路鞀降人鬼之樂。」鄭康成注:「路鼓、路鞀四面。」
13
宋仁宗明道時,改制大樂。直史館宋祁上言:「縣設建鼓,初不考擊,又無三鞀,且舊用諸鼓,率多陋敝。」於是敕元等詳求典故而言曰:「建鼓四,今皆具而不擊,別設四散鼓於縣閒擊之,以代建鼓。乾德四年,秘書監尹拙上言:『散鼓不詳所置之由,且於古無文,去之便。』時雖奏可,而散鼓于今仍在。又雷鼓、靈鼓、路鼓雖擊之皆不成聲,故常賴散鼓以為樂節,而雷鞀、靈鞀、路闕闕而未製。今既修正雅樂,謂宜申敕大匠改作諸鼓,使擊考有聲。及創為三鞀,如古之制,使先播之,以通三鼓。罷四散鼓,如乾德昭書。」奏可。時有上言,以為「雷鼓八面,前世用以迎神,不載考擊之法,而太樂所制,以柱貫中,故擊之無聲。更令改造,山趺上出以承鼓,刻龍以飾柱,面各一工擊鼓,一工左執鞀以先引。凡圜丘降神六變。初,八面皆三擊,推而左旋,三步則止。三者,取陽數也。又載擊以為節,率以此法至六成。靈鼓、路鼓亦如之。建鼓植于四隅,皆有左な、右應。乾隅,左な應鍾,亥之位也;中鼓黃鍾,子之位也;右應大呂,丑之位也。艮隅,左な太簇,寅之位也;中鼓夾鍾,卯之位也;右應姑洗,辰之位也。巽隅,右應仲呂,巳之位也;中鼓蕤賓,午之位也;左な林鍾,未之位也。
14
坤隅,右應夷則,申之位也;中鼓南呂,酉之位也;左な無射,戌之位也。宜隨月建,依律呂之均擊之。」詔可。元豐三年,詔議樂。禮部侍郎范鎮上言:「太常無雷鼓、靈鼓、路鼓,而以散鼓代之。開元中,有以畫圖獻者,一鼓而八面、六面、四面,明皇用之。國朝郊廟或考,或不考宮架中惟以散鼓代之,不應經義。
15
安得為樂哉!」不報。
16
陳氏《樂書》曰:「雷,天聲也;靈,地德也;路,人道也。天神之樂六變,而雷鼓,雷鞀六面;地之樂八變,而靈鼓、靈鞀八面;人鬼之樂九變,而路鼓、路鞀四面者,金之為物,能化不能變,鬼亦如之。金非土不生,以土之五加金之四,此其樂所以九變歟。鄭司農謂雷鼓、雷鞀六面,則是;靈鼓、靈鞀四面,路鼓、路鞀兩面,非也。古之人辯其聲用,鼓人救日月以雷鼓,則詔王鼓以救日月,亦天事故也。冥氏攻猛獸以靈鼓,驅之以攻猛獸,亦地事故也。司馬振旅,王執路鼓。太僕建路鼓于大寢之門外,以達窮者與遽令。以田獵達窮與遽令,亦人事故也。其所以不同者,特不用鞀爾。賜伯、子、男樂,則以鞀將之者,特不用鼓爾。凡此三鼓,皆設宮縣之四隅而擊之以節樂,以鼓無當於五聲,弗得不和故也。
17
聖朝景祐中,太宗詔太常,凡祀天神、祀地、享宗廟,宮架每奏降神四曲,送神一曲,先播鞀,次鳴,次擊散鼓,凡三擊而樂作。散鼓隨樂每閒一字二擊之,以為樂節。凡樂終即播鞀、戛、散鼓相閒,三擊而止。然以散鼓代雷、靈、路鼓用之,至於升降等樂,復不用鞀鼓,臣恐未合先王雅樂也。且舊制三鼓,皆以木交午相貫,以兩端為面,故不能聲,又竿首為木鳳焉。聖朝詔為雷鼓,八角,冒革為一面,承以軼,轉以金樞,髹朱繪,冠柱以升龍作雷車之象。靈鼓六,路鼓四,飾亦如之。其所異者,竿首作翔鷺,趺作猛而已,其為建鼓一也。隋制路作鷺,豈以竿首有翔鷺而遂誤之邪?臣嘗論古者立鞀鼓之制,祭祀則先播鞀以兆,奏三鼓;饗燕則先擊朔鼙以兆,奏建鼓,蓋未嘗並用也。後世祀天神、祭地、享人鬼,並設建鼓、な,應於四隅,又設雷鼓、靈鼓,路鼓於架內道之左右,晉鼓於架內道之中閒,非先王異祭享,別同異之意也雷鼓以馬革,乾為馬故也。靈鼓以牛革,坤為牛故也
18
夔鼓 昔東海流波之山,有獸焉,其音如雷,命之為夔。黃帝得之以作鼓,撅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蓋有所傳聞然也。唐手岡鼓有《靈夔吼》之曲,豈本此歟!鞀麻,な召鞀,小鼓,以木貫之,有兩耳還自擊。雷鞀三鼓,靈鞀四鼓,路鞀二鼓,餘皆一鼓。
19
陳氏《樂書》曰:「鼓以節之,鞀以兆之,作樂之道也。天道兆於北方,則冬所以兆生物也,八音兆於革音,則兆所以兆奏鼓也。《月令》修:『修召な。』《世紀》:『帝嚳命垂作召な。』《釋名》曰:「な,裨也,裨助鼓節也。』蓋大者謂之な。《爾雅》謂之麻,以其音概而長也。小者謂之召,《爾雅》謂之料,以其音清而不亂也。蓋鼓則擊而不播,鞀則播而不擊。雷鼓、雷鞀六面,而工十有二,以二人各直一面,左播鞀、右擊鼓故也。靈鼓、靈鞀八面,而工十有六,路鼓、路鞀四面,而工八人,亦若是歟!《商頌》言『置我兆鼓』,則兆與鼓同植,非有播擊之異,與周制差殊矣。《鬻子》曰:『禹之治天下也,縣五聲以聽,』曰:『語寡人以獄訟者揮召。』《呂氏春秋》曰:『武王有誡謹之召。』由是觀之,欲誡者必播召鼓矣。蓋召兆奏鼓者也,作堂下之樂必先鞀鼓者,豈非《樂記》所謂先鼓以警誡之意歟!漢以大召施於大儺,亦一時制也,後世無閒焉な,一本作。國朝始詔復二兆,以備郊廟之樂,亦可謂知復古矣鄭滑之《東陽記》:「晉嘗遣偏師謝咸攻東陽。東陽岑山下民聞嶺上有鼓な聲若數萬人,咸燒破潰,而山鼓亦絕。石勒少嘗耕,每聞な鐸之聲,歸以告母,母曰:『作勞耳鳴,非不祥也』」。」
20
△鼖鼓
21
陳氏《樂書》曰:「鼓之小者謂之應,大者謂之鼖,《書·顧命》:
22
『鼖鼓在西序。』《周官·鼓人》:『鼖鼓鼓軍事。』《大司馬》:
23
『中春振旅,諸侯執鼖鼓。』《春秋傳》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又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則以鼓鼓軍事,其可忽乎!《司馬法》:『千人之師執鼙,萬人之師執大鼓。』《軍人》:『鼓長八尺,面四尺,中圍加三之一,謂之鼖鼓。』則所謂鼖鼓者大鼓而已。鼖鼓軍事,則晝以作眾之鼓,非夜以警眾之鼜也。鄭氏以鼜為鼖誤矣。凡此非特用之以和軍旅,雖節聲樂亦用之,故《詩》言『鼖鼓維鏞』,以文王能作大事,考大功,作樂以象其成也。鼖鼓、路鼓皆謂之大者。路者,人道之大;鼖者,人事之大。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鬼享以路,軍事以鼖。
24
鼓 《考工記》:「軍人為皋鼓,長尋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則皋鼓中高而兩端下鼓之形蠻,上廣下狹。《詩》曰「鼓弗勝」,又曰「鼓鐘伐」,蓋鼓所以鼓役事也。
25
晉鼓晉鼓其制大以短,蓋所以鼓金奏也。鐘師以鐘鼓奏九夏,師掌金奏之鼓豈晉鼓歟?大司馬:「春振旅,軍將執晉鼓。」吳與越戰,載常建鼓。韋昭謂建路楹而植之以木柱貫鼓,下為趺,上為橫┺。路鼓則刻鷺其巔,而兩旁有流蘇,晉鼓則否。蓋晉鼓之建於軍,猶路鼓之建於寢也。李照制晉鼓為樂節,然晉鼓所以鼓金奏,非所以節樂也。
26
提鼓 《大司馬》:「春振旅,師帥執提。」鄭氏曰:「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馬髦上者故謂之提。」
27
△大鼜 中鼜 小鼜
28
陳氏《樂書》曰:「《師》:『凡軍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掌固》曰:『夜三鼜以戒號。』鄭氏皆謂鼓之以鼖鼓。然鼖雖鼓人用之以鼓軍事,諸侯執之以振旅,要皆非警夜之鼜鼓也。《司馬法》曰:『昏鼓四通為大鼜,夜半三通為晨戒,平旦五通為發明。』三鼜之制,大致若此。鄭氏之說,不亦昧乎!宋沈約《樂志》曰:『長丈二尺鼜鼓,凡守備及役事鼓之。』其言守備則是,及鼓役事則非也。《鼓人》不云乎,鼓鼓役事,曷嘗以鼜鼓合而一之乎?蓋役事,上之所以役下;警守,下之所以事上。役下必以仁,未嘗不欲緩,故以皋鼓;事上必以義,未嘗不欲蚤,故以鼜鼓。鼜愷之樂,比賓射為輕,故《氐了》先言賓射,而鼜愷獻亦如之。然軍之警夜以鼜,所以同憂戚也。獻功以愷,所以同和樂也。
29
惟能同憂戚,然後可以同和樂。故愷樂獻于社,而氐了奏鐘鼓以樂之。若然者,人人孰不能出死斷亡而偷哉?」
30
朔鼓鼓
31
《周官·小師》:「凡小樂事,鼓。」《儀禮·大射》:
32
「一建鼓在其南,鼓朔な在其北。」《有瞽》詩曰:「應、田縣鼓。」先儒以田為,則朔鼙,皆小鼓也。以其引鼓故曰,以其始鼓故曰朔。後世樂府有左鼙右應之鼓,設而不擊,用四散鼓,在縣四隅,掌以為節,不合儀禮之制,革正之可也。亦在縣,亦名鼙。
33
△應鼓
34
陳氏《樂書》曰:「禮器曰『縣鼓在西,應鼓在東』;《詩》曰『應、田縣鼓』;《爾雅》曰『小鼓為之應』。蓋堂下之樂,以管為本,器之尤小者也。應之為鼓,鼙之尤小者也。《周官·小師》:『大祭祀,下管擊應鼓。徹歌大享亦如之。』是作樂及其小者,乃所以為備也。《大師》『大祭祀擊拊鼓,亦此意歟!今夫祀天神以雷鼓、雷鞀,祭地以靈鼓、靈鞀,享人鬼以路鼓、路鞀,而又擊應鼓者,當堂上擊拊之時,則堂下擊應鼓以應之,然後播鞀而鼓矣。
35
應施於擊拊,又施於歌徹,其樂之終始歟!」
36
△鼙鼓
37
陳氏《樂書》曰:「鼙,卑者所鼓也,故周人論司馬所執五鼓,推而上之,王執路鼓,鼓之尤大者也。推而下之,旅師執鼙,鼓之尤小者也。尊者執大,卑者執小,上下之分也。《司馬法》曰:『萬人之師執大鼓,千人之師執鼙。』《儀禮·大射》:『應鼙在阼階西,建鼓之東;朔鼙在西階西,建鼓之北。』鼙與鼓其聲皆以ん為主,及北建而用之,則鼙常在其左矣。古之奏樂,先擊西朔而東鼙應之。是朔、鼙倡始者也,應、鼙和終者也。《禮圖》謂商人加左鼙右應,為眾樂之節,蓋不考《儀禮》左應右朔之過也。鼙或鼓在卑上,於鼓為卑故也。
38
或革在卑右,以其上革故也。」
39
○革之屬胡部
40
羯鼓 羯鼓,龜茲、高昌、疏勒、天竺部之樂也。其狀如漆桶,下承以牙床,用兩杖擊之,其聲噍殺明列,合太簇一均,在雞婁鼓之上,都曇、答臘之下。唐明皇素達音律,尤善於此,嘗謂羯鼓八音之領袖,自制曲以奏之。宋亦謂明皇曰:「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此則羯鼓之能事也。
41
羯鼓中 《大周正樂》所傳羯鼓之制,其色尚赤,上無帶,下無座,蓋與唐代《樂圖》、後世教坊者異矣。世俗亦謂之兩杖鼓。
42
羯鼓下兩杖鼓
43
羯鼓之制,<桑>用山桑,捲用銅鐵,杖用黃檀狗骨花楸。然鐵不精練,捲不至勻,則應絳高下紐捩不停。鼓面緩急,若琴暉之頑病者矣。杖不絕濕氣而復柔膩,則其聲不能發越而響亮、戰而健舉矣。曹嗣王皋為荊南節度,有客懷二卷見之,皋捧而嘆曰:「此至寶也,必開元中供御卷也。」巳而問之,果得於高力士矣。杜鴻漸為三川副元帥,成都匠者有以二杖獻之,鴻漸示於眾曰:「此尤物也,必常衣襟下收之積時也。」已而問之,果養之脊溝中二十年矣。李琬為雙流縣丞,嘗至長安,夜聞羯鼓聲曲頗妙,謂鼓工曰:「君所擊者,豈非《邪婆色雞》乎?雖至精能,然而無尾何也?」工大異之曰「君固知音者」,具言所以。琬曰:「夫《邪婆色雞》,《掘柘急遍》解之。」工如所教,果得諧協而盡其聲矣如《柘枝》用《輝脫》解,《甘州》用《結了頭》解之類是也。。由是觀之,深於羯鼓者,不過此三人耳,豈非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然邪?唐明皇遇中春殿庭景物明媚,柳杏將吐,因謂勝概若此,安可不賞?
44
獨高力士遣取羯鼓,上自製《春光好》詞,臨軒奏擊,神思自得,柳杏頓折,謂左右曰:「不以我為天公得乎?」又製《秋風高》,每至秋空迥徹奏之,遠風儻來,庭葉紛墜,其妙絕如此。
45
簷鼓 簷鼓,西涼、高麗之器也,狀如甕而小,先冒以革而漆之,是其制也。
46
都曇鼓 都曇鼓,扶南、天竺之器也,其狀似腰鼓而小,以小槌擊之。
47
毛員鼓 毛員鼓,其制類曇而大,扶南、天竺之樂器也。
48
答臘鼓 答臘鼓,龜茲、疏勒之器也,其制如羯鼓,抑又廣而短,以指揩之,其聲甚震,亦謂之皆鼓也,後世教坊奏龜茲曲用焉。
49
答臘鼓中 中答臘鼓,《大周正樂》用之。
50
答臘鼓下 唐《樂圖》所傳龜茲、疏勒部用之,其制大與後世教坊者相類,特其設色異耳。
51
雞婁鼓上 雞婁鼓,其形正而圓,首尾所擊之處,平可數寸,龜茲、疏勒、高昌之器也。
52
雞婁鼓下 後世教坊奏龜茲曲用雞婁鼓,左手持鞀牢,腋挾此鼓,右手擊之,以為節焉其形如甕,腰有環,以綬帶系之腋下
53
齊鼓上 齊鼓,狀如漆桶,一頭差大,設齊於鼓,面如麝臍然,西涼、高麗之器也。
54
齊鼓下 《大周正樂》所傳齊鼓,其形狀雖不甚相遠,其設飾不同兩頭貫以綬帶
55
漢鼓震鼓
56
震鼓之制,廣首而纖腹即杖鼓也,漢人所用之鼓。
57
魏鼓杖鼓,相鼓,細腰鼓,正鼓,和鼓昔苻堅破龜茲國,獲羯鼓、皆鼓、杖鼓、腰鼓,漢、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類皆廣首纖腰,宋蕭思話所謂細腰鼓是也。唐有正鼓、和鼓之別,後周有三等之制,右擊以杖,左拍以手,後世謂之杖鼓、拍鼓,亦謂之魏鼓,每奏大曲入破時,與羯鼓、大鼓同震作,其聲和壯而有節也,今契丹拍鼓如震鼓而小。
58
兆牢 兆牢,龜茲部樂也,形如路兆而一柄疊二枚焉。古人嘗謂左手播兆牢,右手擊雞婁鼓是也。
59
密須鼓 《左傳》云:「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又曰:「密須之鼓與其大輅,文王所以大蒐也。」
60
鼓拌 《風土記》:「越俗飲燕,即鼓拌以為樂,取大素圓拌,以廣尺五六者抱以著腹,以右手五指更彈之以為節,舞者揲地擊掌以應拌節而舞焉。」
61
○革之屬俗部
62
手岡鼓小鼓,上有蓋
63
隋大駕鼓吹有手岡鼓,長三尺,朱髹其上,工人青地苣文。大業中,煬帝燕享用之。唐《開元禮義羅》曰:「手岡鼓,小鼓也。」按圖,鼓上有蓋,常先作之,以引大鼓,亦猶雅樂之奏與金鉦相應,皆有曲焉。《律書·樂圖》云,手岡鼓一曲十堞:一曰《驚雷震》,二曰《猛虎駭》,三曰《摯鳥擊》,四曰《龍媒蹀》,五曰《靈夔吼》,六曰《雕鶚爭》,七曰《壯士奮怒》,八曰《熊羆哮吼》,九曰《石盪崖》,十曰《波盪壑》。並各有辭,其辭無傳焉,太常鼓吹前部用之。
64
羽葆鼓上有丹青羽葆
65
《隋書》:「鼓吹車上施層樓,四角金龍,垂流蘇羽。葆」唐羽葆之制縣於架上,其架飾以五採流蘇植羽也。蓋鐃鼓、羽葆鼓皆飾以丹青,形制頗類手岡鼓,今太常鼓吹後部用之。《律書樂圖》云:「羽葆一部,五色,十八曲:一《大和》,二《休和》,三《七德》,四《騶虞》,五《基王化》,六《纂唐風》,七《厭災精》,八《肇皇運》,九《躍龍飛》、十《珍馬邑》,十一《興晉陽》,十二《濟渭陰》,十三《應聖期》,十四《御宸極》,十五《寧兆庶》,十六《服遐荒》,十七《龍池》,十八《破陣樂》。」然則羽葆其節奏如此而已,《破陣》終焉,豈後世賞軍功之樂邪?昔陶侃平蘇峻,除侍中、太尉,加羽葆鼓吹,則其為賞功之樂可知矣。今鼓吹騎從者,自羽葆鼓等皆馬上擊之,其制與隋唐異矣。
66
警鼓 《傳》曰:「嚴警鼓一,十二面,大將營前左右行列各六面,在纛後。」故《大周正樂》謂凡鼓施於邊徼謂之警鼓。昔楚厲王有警鼓,與百姓為戒。既而飲酒太過而擊,民大驚,使人止之。居數月,警而擊之,民莫有起者。然則警眾之鼓,可不慎其所擊哉!隋大業中,煬帝制宴享設鼓吹,夜警,用一曲俱盡,次奏大鼓,然不和,非宴享所當用也。
67
鐃鼓五採重蓋
68
《唐六曲》曰:「凡軍鼓之制有三:一曰銅鼓,二曰戰鼓,三曰鐃鼓。」其制皆五採為蓋,究觀《樂圖》,鐃鼓,鼓吹部用之。唐朝特設為儀而不擊爾。然劉瓛定軍禮,謂鼓吹未知其始,漢以雄朔野而有之,鳴笳以和簫,非八音也。隋大業中,鐃鼓十二曲供大駕,六曲供皇太子,三曲供王公宴享所用也。觀漢《鼓吹鐃歌》十八曲,晉有《鼓吹鐃歌古辭》十六篇,宋有《鼓吹鐃歌》十篇,然則鐃鼓豈非《鼓吹鐃歌》之鼓邪唐自鐃鼓以下屬鐃鼓部。《律書·樂圖》云:「鐃,軍樂也,其部四也。」七曲:一曰《破陣樂》,二曰《上車》,三曰《行車》,四曰《向城》,五曰《平安》,六曰《心樂》,七曰《太平》,各有記
69
節鼓 節鼓不詳所造,蓋拊與相二器之變也。江左清樂有節鼓,狀如奕局,朱髹畫其上,中閒圓竅,適容鼓焉擊之以節樂也。自唐以來,雅樂聲歌用之。傅休奕《節鼓》賦曰:「金黃鍾鳴歌,《九韶》興舞。口非節不詠,手非節不拊。」是也。隋制節鼓上自大駕,中自皇太子,下達正一品,並朱漆畫,飾以葆羽,其曲十有二。唐《六典》用之,所以興止登歌之樂,如縣內之,其制五采重蓋,青樂部以之,今太樂升歌用之,或以為齊鼓,非也。
70
鷺鼓畫鷺於鼓
71
鷺,鼓精也。《魯頌》:「振振鷺,鷺乾飛。鼓咽咽,醉言歸。」古之君子仕於伶官,傷頌聲之不作,故飾鼓以鷺,欲其流風存焉。或言晉移雷鼓建康宮之端門,有雙鷺兌鼓而飛于末。或言孫恩破雷門,鼓見白鵠飛去,俱近乎怪。
72
鶴鼓制如鷺鼓 唐宮縣之樂,有鞀四座,而鷺居其一。齊武帝壽昌畫殿南閣置白鷺鼓吹二部。《大周正樂》鷺一作鶴,二鼓,於《樂錄》見之矣。
73
鼉鼓建,畫鼉頭
74
鼉鼓之名見於《詩》之《靈臺》。詩人之,其鳴逢逢,為靈德之應。非實鼓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曰:「建靈鼉之鼓。」然其制不得而詳知。
75
連鼓 唐張文收燕樂有之,今太常鼓吹後部用之。
76
方鼓 方鼓,八面加杖鼓。唐大曆中,司馬滔進《廣平樂》作,鼓應黃鍾一均聲。
77
朝鼓諫鼓
78
朝鼓,有水可提,執施於朝,則登聞之鼓,敢諫之鼓是也。
79
昔人有諫鼓之歌,蓋本諸此。
80
大鼓 後世大鼓,古鼖鼓也,其制長八尺。唐《六典》曰「凡大駕鼓吹並朱漆畫之」是也龍匝鼓,其下有趺。昔吳王夫差啟蛇門以厭越,越人為雷門以攘之,擊大鼓於雷門之下,而蛇門聞焉。唐德宗自山南還宮,而關輔有懷光、吐蕃之虞,詔太常習樂去大鼓。至鄭餘慶為卿,始奏復用大鼓,今太常鼓吹奏嚴用之,雖所以節曲,亦所以待暴也。常用大鼓葆羽
81
周な者十人之長執金享,百人之師執鐸,千人之師執鼙,萬人之將執大鼓。隋制:大駕用大鼓,飾以葆羽。工人皂地苣文,皇太子王公亦得用之。故大車十五曲,皇太子十二曲,王公十曲,今教坊用焉《律書·樂圖》云:大鼓十五曲:內三曲嚴用,第一曰《元麟合邏》,第二曰《元麟他固》,第三曰《元麟跋至慮》;餘十二曲警用,第一曰《元咳大至遊》,第二曰《阿列乾》,第三曰《破達折利紇》,第四曰《賀羽真》,第五曰《鳴都路》,第六曰《勃鳴路跋》,第七曰《雷折槌》,第八曰《元咳赤賴》,第九曰《赤賴》,第十曰《吐該乞物真》,第十一曰《貪失利》,第十二曰《賀粟胡真》
82
中鼓 小鼓鼓上負一鼓臥之
83
隋志,皇太子有大鼓、小鼓,而無金鐲。
84
大鼓長鳴工人,紫帽,緋褶;小鼓中鳴工人,青帽,青褶。正一品:大鼓長鳴工人,紫帽,赤布褶;小鼓中鳴工人,青帽,青布褶。世有龍頭、大手岡,中鼓,獨揭小鼓,隨品秩焉手岡,鼓浪反。揭音桀。唐《樂圖》:其制有一大鼓,鼓上負一小鼓,皆臥之。《律書·樂圖》云:「小鼓九曲焉上用,八曲嚴警用,並屬鼓吹部也第一曲曰《漁陽》,二《雞子》,三《警鼓》,四《三鳴》,五《合節》,六《覆》,七《步》,八《南陽會星》,九《單謠》。」
85
抱鼓 桴鼓 桴鼓,唐燕樂有之其制如大鼓,下有趺,今太常鐃吹前部用之。一曰抱鼓也。《傳》曰:「在村墅曰抱鼓。」抱一作桴,調擊鼓也。
86
交龍鼓 以交龍為┺ね,下有趺,中縣鼓,今太常鼓吹部,宣德門外肆赦日用之。
87
三杖鼓 頭鼓 聒鼓 和鼓 三杖鼓非前代之制。唐咸通中,有王文舉尤好弄三杖打撩,萬不失一。近世民閒尤尚此樂,其器有三等,與歌者句拍相附為節。
88
一曰頭鼓,其形類兆,歌者左右執之以發歌;二曰聒鼓,其聲在二鼓之閒;三曰和鼓,此二鼓最大,相和成聲,其要在乎杖也頭鼓有柄,兩耳如兆。聒鼓,和鼓,有柄無兩耳
89
花黃鼓 花白鼓 天子郊祀廟享用花黃衣鼓四,山陵用花白衣鼓二,吉凶禮也。
90
青鼓 赤鼓 黑鼓 北齊諸州鎮戍各給鼓吹,工之多寡,以大小等級為差。
91
諸王為州給赤鼓,皇子增給青鼓,上剌史給赤鼓,中州以下及諸鎮戍給黑鼓。皆有衣,角亦如之。宋朝沿襲斯制,諸州鎮戍未嘗不給鼓、角,第其色之同異,未純於北齊之制也。
92
顙鼓其ね如建鼓,一本貫之,四旁流蘇,頂刻白鷺,其下縣三鼓
93
唐宮縣之樂,四角鞀鼓四座:一曰應鼓,四旁有小鼓,謂之鼓;二曰顙鼓;三曰鷺鼓;四曰雷鼓。皆彩畫,其上各安寶輪,用彩翠飾之。其樂工皆戴平幘,衣緋,大袖,每色十二人,於樂縣內作,謂之坐部伎也。
94
熊羆鼓上 熊羆鼓,其形製小而有架,具羽葆流蘇之飾,唐《樂圖》所傳羽葆部熊羆十二案用之。
95
熊羆鼓下ね如衣架,中縣鼓
96
此鼓今太常熊羆十二案用之,非古也,與唐《樂圖》所傳,制度異矣。
97
漏鼓 街鼓 梁朝宮殿門:夜漏盡,擊漏鼓以開;夜漏上水一刻,擊漏鼓以閉。五更三籌,正衙門擊鼓,諸街迎擊小鼓,使聲徹皇墻諸門,為朝士入朝之節每正衙門閉及止鼓,亦準此
98
唐鼓 後世堂上樂用之,未詳所起,然為是鼓者,蓋不知堂上之樂有拊而無鼓矣。
99
黃鍾鼓 《春秋感精符》:「冬日至,人主與群臣左右縱樂五日,乃使八能之士撞黃鍾之鐘,擊黃鍾之鼓;公卿大夫列士亦使八能之士擊黃鍾之鼓,鼓黃鍾之瑟,吹黃鍾之律,則天地之氣以和,應黃鍾之音矣。」亦應時造理之樂也。
100
夏至鼓 冬至鼓 《易通卦驗》曰:「冬至鼓用馬革,圓徑八尺一寸;夏至鼓用牛皮,圓徑五尺七寸。」先王之制未必如此其異。《帝王世紀》曰:「黃帝殺夔,以其皮為鼓,聲聞五百里。」然則古之冒鼓者,亦不必牛馬之皮,雖夔皮亦用之矣。
101
聖鼓 盛宏之《荊州記》:「陽山縣有豫章木,可二丈,號為聖木。秦人伐為鼓顙。顙成,忽奔逸至桂陽。」又王韶之《始興記》:「息於臨武,遂之洛陽,因名聖鼓城」,亦近乎怪云。
102
散鼓 宋朝初載宮縣之樂,設建鼓於四隅,徒用為儀而不擊,設散鼓四以代之,非古制也。景祐中,易之以三等鞀鼓之制,可謂近古矣。
103
教坊鼓 其制如大鼓,蟠龍匝,有架有趺,今教坊所用鼓制如此。
104
撫拍 《大周正樂》有撫拍,以韋為之,實之以糠,撫之以節樂也。豈搏拊之變體歟?搏拊以作樂,所以發中聲而已,未聞用之以節樂也。撫拍之制,其去古遠矣。
105
青角 赤角 黑角 革角長五尺,形如竹筒,本細末大,唐鹵簿及軍中用之,或以竹木,或以皮,非有定制也。侯景圍臺城嘗用之,大抵胡部俗、部通用之器也。北齊諸州鎮戍各給鼓吹,諸王給赤鼓、赤角,皇子增給吳鼓、長鳴角,上州刺史給青鼓、青角,中州以下及諸州鎮戍給黑鼓、黑角,器皆有衣,並同鼓色焉。
URN: ctp:ws98546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