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該資料的標點符號由人工智能製作。此過程難免引入錯誤;若遇到標點錯誤,敬請自行修改。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欽定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二十五山東省在南京師南八百里,東西距一千六百四十里。 北距八百十里,東至大海一千三百里,西至直隸大名府元城縣界三百四十里,南至江南徐州府沛縣界五百七十里,北至直隸河間府寜泮縣界二百四十里,東南至江南淮安府海州界六百八十里,西南至河南歸徳府商邱縣界。六百八十里,東北至勃海四百二十里,西北至直隸冀州南宫縣界三百一十里。自省治至 京師陸路八百里,水路一千三百六十里。
3
分野:天文、虚危、奎婁、分野、元枵、降婁之次,兼室、壁、房、心、昴、畢分野,娵訾、大火、大梁之次,齊地、虚、危分野,屬青州。自須女十度至危十五度,為元枵之次。今濟南府青州府、登州府、萊州府,武定府及兖州府之陽榖、東昌府之聊城、堂邑、博平、荏平、清平、夏津、髙唐州泰安府之東阿、平隂當其地。魯地、奎、婁分野,屬徐州。自奎五度至胃六度,為降婁之次。今兖州府沂州府,泰安府及萊州府之高密、即墨。膠州,平度州當其地。衛地、營室、東壁分野屬并州。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為娵訾之次。今曹州府之濮州范縣、觀城、朝城,兖州府之汶上、夀張,東昌府之莘縣、冠縣,臨清州邱縣、館陶,泰安府之東平州,當其地,宋地房、心分野屬豫州,自氐五度至尾七度,為大火之次,今曹州府及兖州府之金郷、魚臺、濟寜州當其地。趙地昴、畢分野,屬冀州,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為大梁之次,今東昌府之武城、恩縣當其地。建置沿革,《禹貢》青、徐及兖、豫四州之域,《禹貢》:濟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又豫州導荷澤,今濟南、青、登、萊及泰安府、東阿、平隂之北境,皆古青州地。兖州與曹州府之鉅野、泰安府之東平州及新泰、萊蕪之南境,皆古徐州地。東昌與兖州府之陽榖、夀張,曹州府之鄆城及濟南、青州二府之西北境,皆古兖州地。曹州府,古豫州地。周為青、兖、豫三州地,《周禮職方氏》: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兖州。《漢書地理志》:周改禹徐州,合之於青。《禹貢》,九州兼有青徐。《爾雅》無青,《周禮》無徐。郭璞《爾雅注》云:疑是殷制。春秋為齊、魯及衛、宋、曹、滕、薛、邾、莒、杞諸國地,戰國屬齊,并屬楚、趙。今青州、濟南、武定及東昌之西境州縣,泰安之肥城、萊蕪、東阿、平隂、兖之陽、穀壽,張曹之范縣,春秋齊國地。登萊。《春秋紀》:萊、牟、介、莒諸國地,戰國並屬齊。兖州府及沂之沂水、日照曹之單縣、鉅野、鄆城,泰安之新泰。東平,春秋魯國地。戰國後南屬,楚北屬齊。曹州府之樸州朝城、觀城,春秋衛地,戰國屬齊,後又屬趙。兖州府之金鄉,春秋宋地,曹州府之曹縣。定陶,春秋曹國地,後屬宋,戰國屬齊。兖州府之鄒縣,春秋邾國地。戰國改名鄒國。滕縣,春秋滕、薛、小邾三國地,沂州府之莒州,春秋苢國地。東昌之館陶、冠縣、莘縣、武城、恩縣,春秋晉地,戰國屬趙。臨清州邱縣為趙東鄙,高唐州為齊西鄙,夏津為齊、趙二國邉界。秦兼天下,置齊郡、琅邪郡、薛郡、東郡。東郡,齊郡。琅邪郡,秦置魯國,故秦薛郡。漢初,分為三齊,《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項羽分齊為三國:臨淄王田都都、臨淄、濟北王田、安都、博陽、膠東、王田、市都、即墨。尋并於漢分置諸郡國。元封五年,置十三州部刺史,為青、兖、徐三州地。青州領平原、千乘、濟南、齊、北海、東萊六郡,甾川、膠東、高密三國。兖州領東山陽、濟隂、泰山四郡,城陽、東平二國,而琅邪、東海二郡及魯國屬徐州,皆今山東省所屬之地。 按甾川、膠東、髙密、三國,《漢志》不言所屬,以本文故齊推之,當屬青州。魯國,《漢志》屬豫州。《後漢書》《郡國志》:魯國本屬徐州,光武改屬豫州。推之,《前志亦據書成時所屬而言也。後漢屬青、徐、兖、豫四州,青州刺史治臨淄,領濟南國、平原郡、樂安國,北海國。東萊郡,齊國。徐州刺史治郯,領東海郡琅邪國。而東郡、東平國、任城國、泰山郡、濟北國、山陽郡、濟隂郡並屬兖州。魯國屬豫州。三國、魏因之。晉初分屬兖、豫、冀、青、徐五州。《晉書地理志》,兖州統濮陽國、濟陽郡,高平國、任城國、東平國、濟北國、泰山郡,豫州統魯郡,冀州統平原國、樂陵國。青州統齊國。濟南郡,樂安國、城陽郡。東萊國長廣郡。徐州統東海郡。琅邪國、東莞郡。永嘉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南燕所有,《晉志》:惠帝末,兖州、豫州、冀州、青州淪於石氏,徐州所得惟半。季龍末,遼西叚龕據青州,慕容恪克之,苻氏平燕,盡有其地。苻氏敗,刺史苻朗以州降。晉置幽州刺史,鎮廣固。隆安四年,慕容徳都之,復改為青州。徳以并州牧鎮隂平,幽州刺史鎮發干,徐州刺史鎮莒城,青州刺史鎮東萊,兖州刺史鎮梁父慕容超移青州於東萊郡。義熙五年,劉裕平南燕,仍為兖、徐、青三州地。宋元嘉九年,分青州置冀州。二十年,省兖州,尋復置。泰始三年,分徐州置東徐州宋書州郡志》:青州刺史領郡,齊郡、濟南、樂安、高密、平昌、北海、東萊、泰原、長廣。冀州刺史領郡。平原、樂陵,徐州刺史領郡。蘭陵、東海、東莞、東安、琅邪、陽平、濟隂、北濟隂、平昌、兖州刺史。元嘉二十年省,分郡屬徐、冀州,三十年六月復立,領郡泰山、高平、魯郡、東平、陽平、濟北後魏為司領郡陽平、冀領郡安徳、兖領郡、泰山、魯、高平、任城、東平、東陽平、青領郡,齊北海、樂安、渤海、高陽、河間、樂陵本劉宋。冀州皇興三年更名。領郡東魏、東平原、東清河、廣川、濟南、太原五州又増置濟泰常八年置,領郡、濟北、平原、東平、南清河、東、濟北皇興四年分青州置,領郡:東萊、長廣、東牟東徐孝昌元年置。領郡下邳、武原、郯、西兖孝昌三年置,領郡沛、濟隂。、膠永安二年置,領郡東武、高密、平昌南青太和二十二年改領郡東安、東北徐永安二年置,領郡東泰山、琅邪。七州,共領四十二郡。北齊因之。後周置總管府於青州。隋開皇三年廢郡為州。十四年,總管府廢。大業元年,於兖州置都督府。三年,改諸州為郡,分屬豫濟隂郡屬、兖東平、濟北、濟海、平原四郡屬、青北海、齊、東萊、高宻四郡屬、徐魯、琅邪二郡屬。四州。唐武徳初,復以郡為州。二年,置齊州總管府管齊、鄒、東泰、譚、淄、齊六州四年,又置青州管青,維登年,莒、密、萊,乗八州、徳州管博、徳、棣、觀四州、鄆州管、鄆、濮、兖、戴、曹五州三總管府。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貞觀元年,府罷,諸州分屬河南河北道採訪使。鄆、曹、濮、兖、沂、青、淄、密、登、萊、齊、棣十二州屬河南道。博、徳二州屬河北道。七年,復置齊州都督府。十四年,又置兖州都督府。天寳元年,仍改州為郡。至徳二載,復以郡為州,分置淄青、平盧、天平、泰寜四節度使。唐書方鎮表:至徳元載置青宻節度使,治北海。乾元二年,升鄆、齊兖都防禦使為節度使,治兖州。上元二年,置淄沂節度使,治沂州,尋以侯希逸引兵保青州,併領淄、沂,遂號淄青。平盧節度使,寳應元年廢兖鄆節度使,元和十四年,又置鄆、曹、濮節度使,治鄆州,十五年,賜號天平軍節度使。長慶元年,升沂海觀察使為節度使,治兖州,乾寜四年,賜號泰寜軍節度使。五代,梁、唐因之。晉置威信軍於曹州,漢初廢周,復於曹州置彰信軍。宋初,屬京東及河北路。熙寜七年,分京東為東、西兩路,濟南府,青、密、沂、登、萊、濰、淄七州,屬京東東路,襲慶、興、仁、東平三府,濟、單、濮三州屬京東西路,而博、徳、恩、棣、濱五州屬河北路。金改京東為山東,始有山東之名,仍分東、西兩路,東路領益都、濟南二府,濰、淄、沂、宻、登、萊、苢、棣、濱、寜、海十州。西路領東平府、兖曹、濟、博、徳、滕、泰、安七州,而恩、濮二州屬大名路。單州屬南京路。元分置燕南河北道、山東東西道肅政亷訪司及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直隸中書省,謂之腹裏。東平、東昌、濟寜三路,曹、濮、徳、恩、冠、高、唐、泰安七州屬燕南。河北道,濟南、般陽三路。寜海州屬山東東西道,而益都路屬宣慰司。明洪武元年,置山東行中書省,治青州。九年,移治濟南,尋改置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領六府。濟南,兖州,東昌,青州。登州,萊州。
4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濟南府之泰安、武定、濵、兖州府之濟、寜、曹、沂等六州為直隸州。八年,濟寜州仍屬兖州府。十二年,升武定、沂二州為府濵州,改屬武定。十三年,升泰安、曹二州為府。乾隆四十一年,仍升濟寜、臨清為直隸州,凡領府十、州二。
5
濟南府: 兖州府: 東昌府: 青州府登州府。 萊州府: 武定府: 沂州府泰安府。 曹州府: 濟寜府。 臨清州形勢,東據海,南距徐、邳,西接宋、衛,北連燕、趙,其名山則有㤗山、沂山、琅邪。其大川則有黃河、運河、濟水、汶水,拱帶畿南,轉輸扼要。至於嶽宗受秩,清宴呈休,聲教漸被之餘,不徒以河山十二為雄矣。文職官
6
廵撫
7
總督河道駐濟寜州,雍正元年添設副總河一員,十三年裁提督學政。
8
布政司。 經歴 庫大使廣儲按察使。 經歴 司獄。
9
督糧道駐徳州庫大使。
10
分守濟東、泰武道。駐濟南府
11
分守登、萊青兵備道,駐登州府。分廵兖、沂、曹兵備道,駐兖州府。分廵運河兵備道。駐濟寜州。
12
鹽運使駐濟南府、運同賓樂分司駐蒲臺運判膠、萊分司駐膠州,經歴庫大使益昌批騐所大使二員,歴城、樂口、蒲臺、北闗鹽場大使十員。官臺:信陽王家岡、登寕西繇石河、永阜、水利、富國濤雒。
13
濟南府知府。 水利同知。 糧捕、通判駐徳州府學教授。 訓導 經歴 司獄。 知州一員、管河州同。 州判。 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知縣十五員歴城、章邱、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陵徳、平平原,縣丞七員歴城、章邱、淄川、長山、齊河、長清、平原縣學教諭十五員。 訓導十五員。 主簿歴城中公集》典史十五員。
14
兖州府知府。 總捕同知雍正十三年,添設駐滕縣臨城、運河同知駐濟寜州、管糧通判。 泇河通判駐滕縣夏鎮、捕河通判駐壽張縣張秋、管泉通判駐濟寜州府學教授,又四氏學教授一、學録一,俱以孔氏補授。訓導。 經歴 司獄。 知縣十員滋陽、曲阜、寜陽、鄒、泗水、滕、嶧、汶、上陽、穀壽、張定。按曲阜知縣舊係孔氏世職。乾隆二十一年, 為在外題缺。其孔氏世襲知縣之職,改授世襲六品官。縣丞七員滋陽、寜陽、鄒、滕、嶧、汶、上陽、穀縣學教諭十員。 訓導十員。 主簿四員滕、汶、上陽、穀、壽、張、俱、管河典史十員。 閘官十二員,嶧縣、頓莊、萬年莊、臺莊、韓莊、趙村、汶上、開河、寺、前鋪、南旺、袁家口、陽穀、阿城荆門七級。
15
東昌府知府。 水利同知。 上河通判。 下河通判駐武城縣府學教授 訓導 經歴 司獄。 知州。 州判。 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税課局大使駐臨清。知縣九員。聊城、堂邑、博平、茌平、莘清、平冠、館陶、恩縣丞三員。聊城恩,其茌平一員。管河。縣學教諭九員。 訓導九員。 管河主簿四員聊城、堂邑、清平、館陶典史九員。 廵檢一員清平魏家灣,閘官五員聊城、永通、通濟橋、周家店、堂邑、梁土、清平、戴家灣
16
青州府知府。 理事同知。 海防同知。 府學教授。 訓導 經歴 司獄。 知縣十一員益都、博山、臨淄、博興、高苑、樂安、壽光、昌樂、臨胊、安邱諸城。縣丞三員益都、壽光、安邱。縣學教諭十一員。 訓導十一員。 典史十一員,廵檢二員臨朐、穆陵闗諸城、信陽鎮
17
登州府知府。 海防同知。 府學教授。 訓導經歴。 司獄。 知州一員寜海州同。 州學、學正訓導。 吏目 知縣九員蓬萊、黃福山、樓霞、招逺、萊陽、文登、海陽、榮城縣丞二員。蓬萊、萊陽縣學教諭九員。 訓導九員。 典史九員。 廵檢六員黄縣海口、福山海口、文登、靖海、威海、海陽行村寨、榮城石島
18
萊州府知府。 海防同知。 府學教授。 訓導經歴。 司獄。 知州二員平度膠州、同二員。 州學學正二員。 訓導二員。 吏目二員。 知縣五員掖、昌邑、濰、高、密、即墨縣丞三員掖、昌、邑、雒縣學教諭五員,訓導五員。 典史五員。 廵檢四員濰縣、固堤店、膠州、靈山、鰲山、栲栳山
19
武定府知府。 海防同知駐利津府學教授。 經歴司獄。 知州一員州判。 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知縣九員惠民、青城、陽信、海豐、樂陵、商河、利津、霑化、蒲臺縣丞三員。惠民、利津、蒲臺。縣學教諭八員惠民止設訓導。訓導九員。 典史九員。 廵檢三員海豐、大沽、河口、利津、豐國鎮、霑化、久山鎮
20
沂州府知府。 水利同知統沂、郯、海、贛。乾隆二年,改兖州府同知,設駐郯城、大興鎮鹽捕通判駐蘭山府學教授。 經歴 司獄。知州一員州同。 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知縣六員蘭山、郯城費,䝉隂沂水日照縣丞三員蘭山、沂水、郯城、管河縣學教諭五員蘭山止設訓導訓導六員。 典史六員。 廵檢七員,蘭山、青駝寺、費縣闗陽鎮、毛楊莒州石埠集十字路:沂水垜莊,日照東安。
21
泰安府知府。 糧捕、通判駐樓徳莊、府學教授。 經歴司獄。 知州一員東平州同。 管河州判。 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知縣六員泰安、肥城、新泰、萊蕪、東阿、平隂縣丞二員泰安東阿縣學教諭五員泰安止設訓導。導六員。 主簿泰安安駕庄典史六員。 廵檢二員新泰上四莊、東平彭家集閘官三員東平靳家口、安山戴家灣口
22
曹州府知府。 督捕、同知駐桃源集、黃河同知駐曹縣。管糧通判。 曹儀通判乾隆五年設府學教授。 經歴司獄。 知州一員州判。 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知縣十員荷澤、單城、武鉅野、鄆城、曹、定陶、范、觀城、朝城。縣丞三員,荷澤一曹縣,二一管河。縣學教諭九員。荷澤止設訓導。訓導十員。 管河主簿三員曹縣、鉅野、單縣,典史十員,廵檢二員曹縣、安陵、鉅野、安興墓、閘官鉅野縣通濟橋
23
濟寜州知州。 州同。 管河州判。 州學、學正訓導。 吏目 知縣三員金鄉、嘉祥、魚臺縣學教諭三員。 訓導三員。 主簿一員。 典史三員。 廵檢。 閘官七員在城天井、仲家、淺石佛棗林、新店、魚臺、南陽
24
臨清州知州。 州同。 州判。 州學學正。 訓導吏目。 知縣三員武城、夏津、邱縣縣學教諭三員。
25
訓導三員。 管河主簿 典史三員。 廵檢二王家淺甲馬營閘官臨清州磚閘
26
武職官。
27
鎮守青州副都統舊置將軍,今裁協領四員一管理正黄、正紅二旗一管理,鑲黃、正白二旗一,管理,鑲白正藍二旗一,管理,鑲紅、鑲藍二旗。佐領十六員,防禦十六員。 驍騎校十六員。
28
徳州城守尉。 防禦四員滿洲二,䝉古二,驍騎校四員滿洲二,䝉古二
29
撫標中軍叅將兼左營。雍正十年,改遊擊設守備。 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右營遊撃。 守備。 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30
河標中軍副將駐濟寜,分防漕河十六,汎南自小長溝接城守營界,北至右營王仲口界。都司。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撃分防漕河十四汛,南自辛莊橋接江南徐州府界,北至濟寜城守營界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撃分防漕河十二汛,南自至仲口界北至張秋,接壽張界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濟寜城守營都司分防漕河七汛,南自韋䭾廟接左營界,北至中營、小長溝界守備。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31
鎮守登州總兵官。 中軍遊撃。 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二員分防黃縣、招逺。右營都司。 守備千總二員一員分防樓霞把總四員分防萊陽、東海沿邉之罘島、鉅齒、牙山水師前營、遊撃、駐膠州守備二員分駐登州水城、成山汛千總二員分駐登州、榮城。把總四員二員駐膠州,二員分駐登州、成山。文登營副將。 都司雍正九年,改守備設,千總二員分防文登、榮城,把總四員二員分防靖海、衞、海陽縣。膠州營副將。 都司雍正九年,改守備設,千總二員分防安邱縣、登窑口,把總五員三員。分防青島、靈山衛、浮山汛,萊州營叅將。 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濰縣。把總四員,分防掖縣、昌邑、濰縣三山島。即墨營叅將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平度州把總五員,分防雄崖、高密諸城。鼇山衛,平度州青州營叅將。 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沂水把總四員分防博山、臨淄、博興、臨朐、武定營遊撃。 守備二員一駐海豐佘家灣,千總二員分防樂陵、長山。把總四員,三員。分防海豐、濱州、蒲臺。濟南城守營叅將。 守備。 千總二員一員。分防淄川把總四員分防歴城、章邱、鄒平、新城安東營都司駐安東衛千總一員。 把總三員分防日照莒州、董家汛寜福營都司駐福山,雍正九年,改守備設千總一員駐海陽把總二員分防寜海、福山。壽樂營都司駐壽光縣。雍正九年,改守備設千總一員駐樂安把總二員分防樂安、昌樂
32
鎮守兖州總兵官舊置叅將,雍正元年新設。中軍遊撃。 守備千總二員。分駐肥城、新泰。把總四員。二員分防汶上、寜陽。右營都司。 守備駐界河千總二員一員駐嘉祥。把總四員分防滋陽、鄒縣、曲阜、單縣。臨清營副將。 都司雍正九年,改守備設,千總三員分駐邱縣、恩縣、新城,把總三員分防新城、夏津、武城。沂州營副將。 都司雍正九年,改守備設,千總二員一員駐䝉隂,把總五員分防曹縣、郯城、蘭山、費縣、泗水、徳州營叅將。 守備。 千總一員。 把總四員分防陵縣、臨邑、商河、徳左二衛。泰安營叅將。 守備。 千總一員駐長清把總三員,二員分防萊蕪、新泰。曹州營叅將。 守備。 千總二員分防曹縣、定陶,把總二員分防鉅野、濮州臺莊營叅將雍正元年改守備設,守備千總二員分防丁廟、得勝閘,把總四員三員分防嶧縣、郯城、紅花埠、高唐營遊撃。 守備。 千總一員。 把總四員分防平原、茌平、齊河、禹城、壽張營遊撃 守備駐張秋千總二員分防陽穀冠縣把總三員分防博平、莘縣、陽穀。東昌營都司,千總一員駐東平把總三員分防平隂館、陶曹河梁山營都司駐東平州。梁山,雍正九年改守備設把總二員分防東平、東阿沙溝營都司駐沙溝,雍正九年改守備設把總一員駐滕縣范縣營守備。 把總二員分防朝城、堂邑
33
戶口二千五百四十四萬七千六百三十三丁田賦田地九十二萬四千九百十六頃七十畝額徴地丁銀三百三十九萬三百七十九兩四錢零米四十七萬一千四百九十九石九斗六升零榖八百八石八斗五合零麥三萬三千七百八十六石九斗二升零起運正兑隨漕潤耗行糧等米三十九萬六千一百六十三石五斗六升五合零,隨漕輕賫蓆價行糧折色等銀八萬五千一百六十兩三錢七釐零
34
名宦漢曹參、沛人孝惠元年為齊相,聞膠西有蓋公,使人厚幣請之,蓋公為言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參於是避正堂舍,蓋公馬相齊九年,齊國安集。石慶趙人元朔中為齊相,舉國慕其家行,不言而齊大治,為立石相祠。雋不疑,渤海人,武帝末為青州刺史。昭帝即位,齊孝王孫劉澤交結郡國豪傑,欲先殺青州刺史不疑,發覺收捕,皆伏其辜,擢為京兆尹。蔣詡杜陵人,哀帝時為兖州刺史,以亷直名王莾居攝,以病免。王望。琅邪人,光武時為青州刺史,甚有威名。時州郡災旱,望行部道見饑者哀之,以便宜出所在布粟賑給。事畢,上言帝以望不先表請,欲治其罪。鐘離意言,望懐義忘罪,當仁不讓,若䋲之以法,將乖聖朝愛育之㫖。帝嘉其議,赦之。李恂,臨涇人,明帝時兖州刺史嘗席羊皮服布,被以清約率下。魯丕扶風,茂陵人,章帝時為青州刺史,務在寛厚,明慎刑罰。王渙郪人,和帝時兖州刺史繩正部郡,風威大行。法雄郿人,永初時為青州刺史,討平海寇,州界清靜,每行部録囚,徒察顔色,多得情偽,長吏不奉法者,皆解印綬去。王龔。高平人,安帝時舉孝亷,遷青州刺史,劾奏貪濁二千石數人。帝嘉之,㣲拜尚書。林處人,漢安元年,以喬守光禄大夫使徇察兖州,喪太山太守李固政為天下第一,陳留太守梁讓、濟隂太守汜宫濟北相崔瑗等贓罪千萬以上,讓即梁冀季父宮,瑗皆冀所善。楊秉,華隂人,兖州刺史,遷任城相,計日受俸餘祿,不入私門。故吏齋銀百萬遺之,閉門不受,以亷潔稱。李膺襄城人,性簡亢,無所交接。桓帝時為青州刺史,守令畏其威名,多望風棄官去。第五種,長陵人,桓帝時為兖州刺史、中常侍單超兄子匡為濟隂太守,負勢貪放。種欲收舉,未知所使。㑹聞從事衛羽素抗厲,乃召羽具告之。羽出,遂馳至定陶,閉門收匡賓客親吏四十餘人,糾發其贜五六十萬。種即奏匡,并以劾超,州內震慄。是時泰山賊叔孫無忌等暴橫一境,州郡不能討,羽說種曰:「泰山險阻,寇猾不制,今雖有精兵,難以赴敵。羽請往譬降之,種敬諾。羽乃往備說禍福,無忌帥其黨與三千餘人降。橋瑁睢陽人,靈帝時為兖州刺史,甚有威●。孔融魯國人劉備表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羽集,干戈內接。融隠几讀書,談笑自若。劉岱牟平人為兖州刺史盧己愛物,為士人所附。黃巾賊入兖州,殺任城相鄭,遂轉入東平,岱撃之戰死。臧洪射陽人,獻帝時領青州刺史,值黃巾屠,破之,餘洪收撫離叛,百姓復安。三國魏胡質壽春人,太祖時遷征東將軍、假節、都督青徐諸軍事,廣農積榖,有兼年之儲。置東征臺,且佃且守,又通渠都郡,利舟楫,嚴設備以待敵。每邉無事性,沉實內察,不以其節檢物,所在見思。及卒,家無餘財,惟有賜衣書篋而已。孫觀泰山人,青州刺史從征孫權於濡須口,為流矢所中,力戰不顧。太祖勞之曰:「將軍被創深重而猛氣益奮,不當為國愛身乎!」轉振威將軍,創甚,遂卒。司馬朗溫人,太祖時遷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稱之,雖在軍旅,常粗衣惡食。儉以率下雅好人倫典籍,後征吳,到居,巢卒,州人追思之。王凌祁人文帝時為兖州刺史,討孫權有功,遷青州。時海濱乗䘮亂之後,法度未整,凌布政施,教賞善罰惡,甚有綱紀,百姓稱之。鐘毓長社人,正光中淮南既平,為青州刺史,以治績見稱。州泰,南陽人,兖州刺史。時諸葛誕反,呉遣文欽等救之。朱異率三萬人為文欽、増勢,泰拒異於陽,淵追戰破之。晉魯芝扶風人,魏常道郷公時,遷監青州諸軍事。武帝踐阼,以芝清忠履正,素無居宅,使軍兵作屋十五間。衛瓘安邑人,武帝時轉征東將軍、青州刺史,加征東大將軍、青州牧,所在皆有政績。胡威質子武帝時拜青州刺史,帝謂威曰:「卿孰與父清?」對曰:「臣不如也。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及父逺也。劉演魏昌人,太尉琨之兄子。琨將討石勒,以演領兖州刺史,鎮廩邱。演斬王桑,走趙固,得衆七千人。為石勒所攻,演拒戰,勒退,元帝拜為都督。荀羡臨潁人,穆帝時監青州諸軍事,領兖州刺史。慕容藺以數萬衆屯汴、羡,自洗水引汶通渠,至於東阿征之,遂斬藺帝。將封之,固辭不受。謝元陽夏人。孝武時,苻堅強盛,朝廷求鎮禦者謝安舉,元拜建武將軍、兖州刺史,連敗堅軍,復遣監軍劉襲攻堅兖州刺史張崇於鄄城,走之。又進攻廣固,降堅。青州刺史符朗,以兖青司豫平,加都督徐兖青司、冀、幽、并七州軍事。劉毅沛八安帝時,桓元纂位,毅與劉裕等討之。裕以毅為冠軍將軍、青州刺史,徙兖州刺史。毅號令嚴整,所經墟邑,百姓安之。南北朝宋申恬魏人元嘉十二年,遷督魯、東平、濟北三郡諸軍事,威惠兼著,吏民便之。唐鄧景山曹州人至徳初擢拜青徐節度使,為政簡肅。劉元佐匡城人。建平時,李納叛,李洧以徐州歸,納急攻之,元佐授詔,援有大破納兵,進圍濮州,狥濮陽,皆下之。遷檢校兵部尚書,兼曹濮觀察、青徐兖鄆招討使馬總扶風人。元和末,李師道平,析鄆、曹、濮等州為天平軍,除總節度使。長慶初召還,以鄆人附賴總,復詔還鎮。曹華楚邱人時,兖海軍亂,殺觀察使王遂,詔華往代。視事三日,合軍大饗,幕甲士於廡,誅殺帥者凢千二百人。華以沂地碥請治兖,許之。自李正已盜,齊、魯俗益汙驁,華乃身見儒士,春秋祀孔子祠,立學宮講誦,斥家貲佐贍給,人乃知教成就諸生仕諸朝。王沛許昌人,陳州。李㝏之亂,以忠武節度副使討㝏,拜兖海、沂密節度使。時新建府,俗獷驁,沛明示法制,蒐閲以時軍政大治。烏重允張掖人,穆宗時為天平軍節度使,善撫士,與下同甘苦,待官屬有禮。當時名士如溫造、石洪皆在幕府,既殁,士二十餘人刲股以祭。崔宏禮博陵人,穆宗時為天平軍節度使,累以破賊功,加檢校尚書左僕射。薛平龍門人,穆宗時,詔分淄、青、齊、登、萊五州為平盧軍,徙平為節度使。王庭湊圍棣州,詔平出援。平遣將往刺史,饋餉陋狹,衆潰,平悉帑資募卒掩賊降,餘黨引謀亂者二十人斬堂皇下,脅従者皆縱還田里,威鎮一方。在鎮六年,徭役均一寳,歴初入朝,民障路願留數日得出令狐楚宜州人,敬宗時為天平節度使。始,汴、鄆帥每至,以州錢二百萬入私藏,楚獨辭不取,又毀李師古,圍檻僣制者久之,徙節河東,召為吏部尚書。王承元薊人太和五年,徙平盧、淄青節度使,始鹽禁未嘗行兩河,承元請歸有司,由是兖、鄆諸鎮皆奉法。承元秉性仁裕,所至愛利殷侑陳州人,文帝時為天平軍節度使,自李師道亂,賦入盡為軍資,侑以餉軍有贏,當上送官裁制經費,嵗以錢十五萬緍粟五萬石歸有司栁仲郢華原人,咸通五年為天平軍節度使,尚氣義,不奏祥瑞,不度浮屠,摘貪吏,濟單弱,嵗凶必貸匱,蠲務里無逋家薛崇僖宗時為天平軍節度使,黃巢陥鄆、沂二州,崇死之曹全晸中和間,為天平軍節度使。韓簡寇鄆州,全晸死之。五代周符彥卿宛邱人,初鎮兖州,改鎮鄆州,又為天平軍節度使,以寛惠得人心,李榖汝隂人,世宗時,河大決,齊、鄆發十數州丁壯塞之,命榖領䕶,刻期就功,宋沈繼宗太康人。太宗時使京東計度財賦。濮州土貢銀,課民織造,不折省税。鄆州節度配屬縣納藥物,皆為民病,繼宗歸歴,言於上,除其●李惟清章邱人,太宗時為京東轉運使,㑹募丁壯為義軍,惟清曰:「若是,天下不耕矣」。三上疏諌,於是獨選河北,而餘路悉罷。陳若拙盧龍人,淳化中河決鄆州,擢京東轉運使,發卒塞王陵口,又於齊州浚導水勢,設堤於采金山,奏免六州所料梢木五百萬,民甚便之柴成務濟隂人,淳化二年為京東轉運使,㑹宋州河決成務上言:河水所經地肥饒,願免其租税,勸民種藝。從之陳知㣲高郵人,真宗時為京東轉運副使,不務皦察,嘗奏還東平監所侵民田六百八十家,又决古廣濟河以通運道榮諲任城人,真宗時為京東轉運使,萊陽産銀砂,民有私採者,事露,安撫使欲論以刼盜,諲曰:「山澤之利,人得有之」。貸免甚衆張錫漢陽人,仁宗時為京東轉運使。淄青、徐、濮、鄆諸州人冐耕河壖地,數起爭訟,錫命籍其地,收租絹嵗二十餘萬,訟者亦息李璋上黨人,仁宗時為天平軍節度使,徙曹州觀察使,帝書「忠孝李璋」字,并秘書圖籍賜之呂居簡河南人,慶歴中,提點京東刑獄,時夏竦有憾於石介,介死,竦言於上曰:介未嘗死,北走鄰國矣!遣中使發棺騐之,居簡曰:介死必有親屬門生㑹塟,令結狀保証以聞,事乃白。徐州妖人孔直溫挾左道誘軍士為變,居簡究黨與,貸詿誤,斬直溫等,濮州復叛,居簡獲首惡誅之,因大閲兵享勞,奸不得發陳希亮眉州人,嘉祐中遷京東轉運使,大猾有號截道虎者,捕流海島,徐州守暴苛,以細過籍民,産獲小盜使自誣抵希亮,言其状廢去楊日嚴河南人為京東轉運使,㑹青、徐飢日,嚴請江淮、陜西轉粟五十萬以賑貧民,又開清河八十里抵暖水河,並堤起倉廩,以便漕運趙滋開封人為京東東路都廵檢乳山砦兵,畔殺廵檢,滋馳入其壘,次第推問,得黨與百餘人付獄,衆莫敢動。在京東五年,數獲盜,不自言,安撫使富弼奏之,乃超授供備庫副使王舉元鎮定人為京東轉運使,沙門島多流人,守吏顧貨槖,隂殺之,舉元請立監以較賞罰,自是全活者甚衆向子韶開封人,神宗時,京東轉運副使屬郡郭,奉世進萬緍,羙餘戶部聶昌請賞之以勸天下,子韶劾奉世,且言近臣首開聚歛之端,浸不可長,士論韙之。馬黙城武人,神宗時提㸃京東刑獄,性剛嚴疾惡,部吏望風投檄金鄉,令以賄著其父。方執政貽書曰:馬公素剛,汝有過,將不免,令悉取不義之物焚撤之」。王居卿蓬萊人,神宗時提舉京東刑獄、鹽鐵判官,改京東轉運使。青州河貫城中,居卿即城上立飛梁,設樓櫓,下建門,以時啟閉,水患以息。鮮于侁閬州人,神宗時為京東西路轉運使,河決澶淵,議欲勿塞,侁言:夏秋雨滛,猶溢而害,若縱大河注其中,民為魚矣。作議河書上之。哲宗立,復使京東司馬尤言於朝曰:以侁之賢,不宜使居外,顧齊、魯之區,凋敝已極,須侁往救之,安得如侁百輩布列天下乎?士民聞其重臨,如見慈父母金趙鑑章邱人,山東東路轉運副使、行臺宰相,欲以故宋宦者權都水監。鑑曰:誤國閹豎,汴人視為寇讎,付以美官,將失人望,遂不用。天徳初,起為齊州刺史楊伯淵藁城人,山東東路轉運使,正隆末,羣盜蠭起,州縣往往罹害,獨濟南賴伯淵保全伊拉益明安人,承安時為山東西路轉運使,有敕使按行山東,益奏乞止令調於近甸,何必鶩逺方耳目?書聞,上命有司治使者罪。 伊拉益,舊作移刺益、明安舊作猛安,今並譯改。承暉章宗時為山東路統軍使,山東盜起,潜匿泰山巖穴間,按察使請發數萬人刋除林木,承暉奏曰:「山不可赭,齊人易動,驅之入山,必有凍餓失所之患。此誨盜非止盜也。議遂寢璞,薩安貞䝉古人,貞祐二年,除山東路統軍安撫使、益都縣人楊安兒聚黨刼掠萊州,徐汝賢登州,耿格皆以城降,遂僣號改元,䧟寜海,攻濰密等州縣,據穆陵闗,欲取益都,安貞以璞薩留嘉、完顔額倫為左右翼軍。昌邑東徐,汝賢以衆十萬來拒,轉戰三十里,殺獲不可勝計,至萊,賊大敗,復萊州,斬徐汝賢,安兒脫身走,乗舟入海,舟人擊之,墜水死。三年,殺賊黨劉二祖等,前後擊獲以萬計,遷樞密副使。四年,餘黨復擾山東,安貞遣兵討殺九萬人,降者三萬餘,賊首郝定僅以身免,衆皆安慰復業。留璞、薩安貞」,舊作「僕散」安貞璞」、「薩留嘉」,舊作「僕散 家完顔額倫」,舊作「完顔訛論,今並譯改。完顔弼明安人,貞祐中山東西路宣撫副使時,劉二祖餘黨保濟南,勒子固弼遣人招之,皆降。元兵圍東平,弼百計應戰,久之解去。弼愛民省費,軍民無相訟,有古良將風元石□新泰人,太祖時,山東諸路都元帥領兵破曹州,與金將連戰數晝夜,馬仆被擒,囚至汴。金主壯其為人,誘以名爵,□憤然曰:吾身仕大朝,官至光祿,復能受封他國耶!怡然就死,色不變,其麾下之杜兖州祀焉嚴實長清人,太宗時授東平路行軍萬戶,破濮曹、楚邱、定陶、上黨,約東將士,戒勿屠掠,全活者衆嚴忠濟實之第二子也。太宗時,襲東平路行軍萬戶,管民長官,開府布政,一法其父養老尊賢,興學造士,治為諸道第一。齊榮顯聊城人,從嚴實入朝,授東平路總管府叅議,兼博州防禦使。時攻淮南,道出東平,民間供給費銀二萬錠,榮顯詣㫁事官愬之,得折兑賦税,民賴以不困宋子貞長子人金末率衆歸東平行臺嚴實招置幕府,用為詳議官兼提舉學校。時飢民北徙,子貞多方賑救,全活數萬人金,士之流寓者,悉引見周給,且薦用之,故東平人材,多於他鎮。太宗命為行臺右司郎中。行臺所統五十餘城,子貞命官分三道,糾察官吏,始有綱紀,東平將校占民為部曲戶,謂之腳寨,擅其賦役幾四百所,子貞請罷歸州,縣人以為便。實卒,子忠濟請於朝,授參議東平府事,兼提舉太常禮樂。子貞作新廟樂,延致生徒,每季程試,必親臨之,齊魯儒風為之一變。薩克蘇回鶻人,世祖時為山東行省都督,民乏,牛具為之,上聞騐,民丁立官給之。統軍韶布哈田游無度、元帥伊蘇岱爾據民田為牧地,薩克蘇隨事表聞,山東屢歉,為請發粟賑恤,蠲租,東人刻石頌徳。岱薩克蘇舊作撤吉思,韶布哈舊作抄不花、伊蘇 爾,舊作野速答爾,今並譯改。逹爾瑪高昌人,除濟寜路總管,興學勸農,百廢具修,元統三年,遷山東亷訪使,時山東盜起,白晝殺掠,達爾瑪以為官吏貪汚所致,先劾去之,而後上擒賊方畧,朝廷嘉納之,即遣兵擒獲齊魯,以安譯達爾瑪,舊作答里麻,今 改。王玉汝鄆人初為東平行臺令史,夏津災,奏請復其民。一嵗,朝廷將以東平地分封諸勲,貴王汝奏不可,事得寢,累官兖州觀察使董文炳藁城人,中統二年,李璮平山東,猶未靖,以文炳為山東東路經畧使,至益都,留兵於外,從數騎入居府,不設警衛,召璮故將吏曰:「天子使經畧使撫汝,得便宜除将吏,汝等勉取金銀符,使不敢格。上命所部大悦,山東以安董文用藁城人,中統八年,授山東東西道廵行勸農使。山東自更叛亂,野多曠土,文用廵行勸勵,無間幽僻,入登州境,見其墾闢有方,以郡守伊拉瑪為能作詩,表異之,於是歴郡咸勸地利畢興,五年之間,政績為天下勸農使之最。 伊拉瑪舊作移刺某,今譯改姚樞栁城人,世祖時立十道宣撫使,以樞使東平,既至郡,置勸農、檢察二人以監之,推物力以均賦役,罷鐵官。王磐永年人,中統時,拜益都等路宣撫副使,以疾免居青州。李璮謀不軌,磐馳入京師以聞,世祖嘉其誠節,撫勞甚厚,命磐叅議東平行臺事。璮平,召拜翰林直學士徐世隆西華人,中統十四年為山東提刑按察使。時有妖言獄,所司逮捕凡數百人,世隆剖析詿誤者十八九,悉縱遣之張徳輝交城人,世祖時為東平路宣慰使,春旱禱泰山而雨,奏免逺輸豆粟二十萬斛,和糶粟十萬斛。孀婦馬氏將鬻其女,以納逋賦,分己俸代償之,仍蠲其額。張惠新繁人,至元元年行省山東,以銀贖俘囚三百餘家為民,其不能歸者,使為僧,建寺居之。李璮之亂,民被軍士擄掠者甚衆,惠至,大括軍中,悉縱之,又奏選良吏,去冗官,以蘇民瘼胡祗遹武安人,至元時為濟寜路總管,上八事於樞府,升為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所至抑豪右,扶寡弱,敦教化,厲士風,民有父子兄弟相訟者,必諭以天倫之重,不獲已則繩以法何榮祖廣平人,成宗時為山東東西道按察使,時宣慰司樂實姚演開膠州海道糧舶,遇暴風多漂沒,實等責諸漕卒償之,榜掠慘毒,自殺者相繼,榮祖即草辭以奏,詔免其徴,吳鼎燕人大徳十一年,山東諸郡飢,詔鼎往賑之,朝議發粟四萬石,鈔折米一萬石,鼎謂同使者曰:民得鈔,將何從易米?」同使者曰:「朝議已定,恐不可復得。鼎曰:人命豈不重於米耶?言於朝,從所請張昇平州人,天歴初,出為山東道亷訪使,時方有警,有司請完城以為備,昇曰:民恃我以生,完城是棄民也。由是民皆安之蓋苗元城人,至正時為山東亷訪副使,益都淄萊地,舊稱産金,朝廷建一府六所,綜其事,民嵗買金以輸官,至是六十年矣,民有忤其官長意,輙謂所居有金礦,掘地及泉而後止,猾吏為奸利,莫敢誰何,苗建宫罷之,為山東亷訪使,民飢為盜,所在羣聚,乃上救荒弭盜十二事,劾宣慰使骩骳不法者,有司援例欲徵苗所得職田苗,曰:「年荒民困,吾無以救,尚忍徵歛以肥己耶?輙命己之,同僚皆無敢取太平京兆,鄠人,順帝時,為淮南行省左丞相,兼知行樞宻院事,總制諸軍,駐於濟寜,時諸軍乆出糧,餉苦不繼,太平命有司給牛具,以種麥自濟寜,達於海州,民不擾而兵賴以濟布顔布哈䝉古人山東宣慰使,轉平章行省,守禦益都,明兵壓境,捍城自戰,城䧟不屈,死之。布顔布哈舊作普顔不花,今譯改申榮順帝時,平章山東行省守東禺,榮見列郡皆降告其父曰:「兒不能全忠孝,有一死報國耳」。遂自經張俊順帝時為山東行樞宻知院,性沉靜,有智謀,善用兵,明兵取益都,俊悉力拒守,城破,擕妻子投井死于徳文順帝時,為山東宣慰使副使,明兵取益都,城破,徳文與僉事齊都皆不屈而死明安然潁州人,洪武初為山東中書省叅知政事,立心平正,撫綏勤勞,祿止養身,餘給公用,後遷御史大夫陳廸宣城人,洪武中,山東布政司叅政,捕蝗弭盗,民甚徳之鐵●鄧州人,建文初,為山東布政司參政。靖難師起,李景隆駐兵徳州,●督餉,未嘗缺乏。景隆軍敗南奔,●固守濟南,既而被圍,相持不下,令軍民詐降開城門侯成祖入,急下鐵板幾中,比戰,令軍士噪罵,成祖大怒,攻三月不克乃去,以東昌之㨗,陞右布政使。盛庸建文中,以叅將隸李景隆麾下。景隆敗,庸與鐵●固守濟南,大破燕衆,封歴城侯。尋為平燕將軍,督軍北進,殺其大將張玉,再戰再勝,斬獲萬計,又列戰艦淮南岸,扼燕師於揚州,使不得渡。陳士啟泰和人,永樂中為山東右參政,每事盡,心不察察為明,不苛急貴效。行部督徭,賦期不峻,事集而民不擾叚民武進人,永樂間,山東妖婦唐賽兒作亂,三司官以縱寇誅,以民為山東布政司參政,下車敷宣徳意,整飭紀綱,撫綏殘氓,剗革宿●。時索唐賽兒甚急,逮天下尼媪幾萬人,民力為矜宥,人情始安王質太和人,正統初為山東右布政使,亷勤果毅,人服其公,尤以清譽聞張驥陜西安化人,正統間,以大理少卿廵撫山東,值嵗大飢,設法賑救,全活甚衆。嘗奏請復曹州治,薦知縣范希政為知州,希政後為良吏,山東設廵撫自驥始,東人至今稱之年富懐逺人,正統間,以副都御史廵撫山東,亷靜寡欲,遇事敢為,按行諸郡官吏,畏服姦豪,屏跡東昌,多北人頑獷弗率,富奏徙之南方境內大治薛瑄河津人,正統間為山東提學僉事,首布白鹿洞學規,開示學者,延見諸生,親為講解,雖片長不忍棄其黜汰者,必追其所入廩,由是士莫不奮盛顒無錫人,正統間,廵撫山東旱飢,顯露禱於天,大雨霑溉,槁禾復蘇,乃舉救荒之政,既賑餘粟,尚餘百萬石,又推行九則法於諸府,斥貪暴,表忠良,除苛政,民心翕然歸之。馬諒和州人,正統間,山東布政司左參議民有惑於後妻,欲窴子於法諒諭父母曰:爾子凶徳,乃吾屬教令之失,非由爾之罪。父母感悟,請釋還為孝子。郭觀武進人,正統間廵按山東,首劾三司正佐三四人,郡邑庶僚以貪墨去者甚衆,疑獄積嵗未决者,悉為部斷。王宇祥符人,天順間為山東右布政使時,屢嵗不登,民皆流移,上以壐書諭宇安撫之,宇盡心賑濟,民賴全活。林聰寜徳人,天順初,以左僉都御史出賑山東,發粟三十五萬餘石,銀錢鈔布各鉅萬計,活飢民百四十五萬,給牛種者亦數萬,復奏蠲荒田租二十餘萬,民困以甦。張鑑南充人,成化間以右僉都御史廵撫山東,悃愊無華,而持行高潔,居官砥節首公,務去民害,見田多荒蕪,上墾闢事宜,請除其宿負,優復三年。又請流民還者官給田契牛種,因命兼督理營田山東廵撫之。兼督理營田者,自鑑始。牟俸巴縣人,成化間以副都御史廵撫山東,值嵗大飢,經理賑濟,全活數萬人,大小清河湮塞,建議修濬,民大稱便陳善成化間,為山東按察司副使張秋扼於運河之衢,屢為民患,善令民治堤壘石東岸十二里,盡南旺湖西岸八十里,盡沙河以逹臨清,植栁數百萬,株隄以益固許進靈寶人,成化間以監察御史廵按山東剛正嚴肅貪汚望風解組,減長清等縣鹽船閘夫,草濟寜等處,濫設夫役、賑恤飢荒、平反獄囚、劉大夏華容人●治初,河決張秋,命大夏以右副都御史往治於孫家渡,四府營築長堤,亙三百六十里,又修築黃陵岡及張秋沙灣水,乃大治,工鉅而費甚省,由是漕運無虞,居民免患王霽上海人。●治時右僉都御史,廵撫山東,嵗旱大飢,屢疏乞免漕糧臨清閘税,請改徵米濟賑,先後發米二百七十六萬石、銀三十七萬四千兩有竒,活飢民二百六十三萬餘人,流移復業者萬三千八百餘户。楊茂元鄞人●治中為山東副使,河决張秋,命中官李興等往治,茂元奏言中官恣橫,外戚擅權,宜専任都御史劉大夏,召興還朝,忤㫖,逮繫父老遮道乞還,不聽趙璜安福人,正徳七年,以右僉都御史廵撫山東,時民困於盜,璜區畫科徭,公私便焉。有河灘地數百里,號膏腴,璜募流民使墾而除其租,畨僧恃勢者,奏乞徴税充齊糧,帝已許之,璜上書立爭,得免曲阜,為賊殘破,璜請移縣就闕里,從之姚鏌慈谿人,正徳時為山東左布政使,居官不以家累自隨,輿●皆得出入寢所,守藏吏以羡金四千進,鏌正色叱之。武宗廵幸鏌舟,誤觸帝舟,左右以告,帝素知鏌材,畧笑曰:是髯翁也!釋之黄瓉儀㣲人。正徳間,以都御史廵撫山東,節用賑恤,值武宗南廵,調度有方,民恃不擾孫燧餘姚人,任山東按察使,明習法律,獨持憲體,朝命三司按歸善,王慮有他擬,檄兵為防燧,毅然往不終朝而獄具。許逵固始人。正徳間,為山東按察□僉事,整飭武定兵備,時流賊勢盛,終不敢入其境姜洪廣徳人。正徳初任山東左布政,時流賊猖獗,洪飭兵繕守,民恃以安王相光州人,正徳間,以監察御史廵按山東入境,訪除民蠧,摘伏如神,按臨清,捕豪官稔惡者數輩付於法,為朱寕所誣,逮繫吏民,擁轍號泣朱節山隂人,嘉靖二年,以監察御史廵按山東,時兵早相仍,礦賊竊發,節親率軍士捜捕盡絶,以勞疾卒官。陳沂鄞人,嘉靖間遷山東左參政,按視沂、莒、滕、費諸州縣,察其災傷,為發帑市牛,給民墾藝,寛其租,又蠲除種馬還木諸徭,民獲蘇息。嘗遇張璁於徳州,璁謂曰:行當召公。沂謝曰:齊民困甚,茍行沂恤災之疏,勝受徳也。王世貞太倉人,嘉靖中山東兵備副使,青州多豪民巨盜,有司不能制。世貞集強壯教之射,嚴行保甲,又令州邑畫地為界,使義官統之,定捕盜賞罰之格,於顔神鎮築城為衛,行之期年,盜盡解散趙彥膚施人,天啟間廵撫山東,值妖寇徐鴻儒作亂,陥鄒、滕諸州縣,彥討平之,東省獲安勞永嘉石門人,崇禎初,為山東按察使,時新城䧟,永嘉急檄州縣繕城郭,備器械,衆志以固論保障功,轉布政使,時兵火逃亡,呼庚轉急,永嘉調度有方,餉得不絶,擢登萊廵撫。蔡懋徳崑山人,崇禎時,守濟南道,進按察使,持讞平允,獄訟襄息徐從治海鹽人,崇禎間,以右副都御史廵撫山東,登州䧟,與登萊廵撫謝璉同入萊州固守,賊盡鋭來攻,從治等多方備禦,中樞惑於浮議,命主事張國臣往撫賊,從治三上疏,力言賊不可撫狀,不報,閲兵城上,為飛礟擊死鄧謙孝感人,崇禎時官山東督糧參議,濟南城潰,謙戰於城上,與季父有正同死,母莫氏亦不食死,贈光祿丞,又鹽運使,灌陽唐世熊亦死之張秉文桐城人,崇禎時為山東布政使。濟南圍急,秉文與廵按宋學洙等分門死守,晝夜不解甲,城破,偕其妻方氏、妾陳氏投水死,贈太常卿。宋學洙長洲人,崇禎時廵按山東, 大兵南下,學洙方廵章邱,聞警,疾馳入濟南,曰:「此省㑹地,藩封在焉,守備單弱乃爾,吾死,是城必矣」。兵薄城下,學洙守南門,城破,死之。
35
本朝徐大用奉天人,初任萊州守,秩滿即以參議道分守萊州。順治十年,膠州總兵官海時行素驕塞,奉調南征,大用監其軍,時行嗾兵為逆,逼大用同入海,大用不從,遂遇害施閏章宣城人,順治十三年,任提學僉事,以名教自任,開講明湖之上,東省士風為之丕變。祖澤溥奉天人,順治十八年,總督山東,土寇于七聚衆據棲霞之鋸齒牙山,官兵莫敢入。澤溥身先士卒,一日之內,克其三寨,賊衆悉降。乃相度機宜,分兵戍守登、萊以寜蔣國柱鑲白旗漢軍,順治十八年以副都御史廵撫山東,自明季重歛之餘糧,有包荒役,有雜●國柱,一切奏除之,民困以蘇郎永清正黃旗漢軍,初任東昌道,值永禁旅南征,東昌為水陸衝要,輸輓特繁, 清多,方調度兵民,無不輯協。歴官布、按二司。康熙中至本省廵撫,在東省四十年,頗著勞績。靳輔鑲黃旗漢軍,康熙十六年,以兵部尚書總督河道,時駱馬湖水勢横決,運船商舟頗罹其害,輔請開新河以避其險,其效頗騐著。有治河方畧一書。徐旭齡錢塘人,康熙二十二年廵撫山東,甫下車,劾貪墨數人,吏治肅清,禁漕糧收兑之弊,革河夫僉●之擾豪猧望風歛跡、宋犖商邱人,康熙二十六年,任山東按察使,東省命案最繁,率多輕生駕害,犖令州縣騐實立案,必䆒及唆訟之人,盡法繩之,刁風頓息,嵗歉運家粟以助賑,東人徳之佛論正白旗,滿洲人,康熙二十八年,廵撫山東,時東省吏治頗有因循佛論,整綱飭紀,肅然一變張鵬翮遂寜人,康熙三十九年,任河道總督,節浮冐,汰冗員,恤工役,經理河道者十年,境內多沐其惠張伯行儀封人,康熙四十二年,任濟寜河道,操履清勁,以不欺為本,所著辨居濟一得十卷舉,凡疏濬宣洩之宜、古今同異之討論詳備司河務者,每資考鏡焉趙申季武進人,康熙四十五年,提督山東學政,清亷謹恪,苞苴請托,皆不至其門校,文必親自點勘,夜漏非三下不休,體素羸,竟以疾卒官黃叔琳大興人,康熙四十八年,提督山東學政,修復濟南之白雪、青州之松林,兩書院乂㧞諸生之尤者,入書院督課之,遷去後,士民祀之於松林書院,以次宋賢王曽等十三人之後,陳鵬年長沙人,康熙六十年,任河道總督時,武陟口屢塞屢決,鵬年親詣河干立風雪中監工築岸,工竣,竟以勞賜祭,卒官 塟嵇曽筠。無錫人,雍正五年,以河南副總河兼管東省河工。七年,總督河道,除曹單徭河陋,規核定運河夫役、工食需用土方,以取土近逺,估定工價,人皆便之。
36
欽定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二十五
URN: ctp:ws986860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