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56064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續資治通鑑
條件: 提到「王舉正
Total 15

卷第四十

202
知制誥王舉正,以宰相陳堯佐之婿,引故事避嫌,戊寅,改為龍圖閣待制。舉正,化基子也。

卷第四十六

108
庚子,以度支判官李絢為京西轉運案察使。時范雍知河南,王舉正知許州任中師知陳州,任布知河陽,並二府舊臣,絢皆以不才奏之。居半歲,召入,修起居注。絢,邛州人。

卷第五十一

95
己未,以三司使、戶部侍郎張堯佐宣徽南院使、淮康節度使、景靈宮使,以資政殿學士、尚書左丞王舉正兼御史中丞,改命田況權三司使。是日,詔:「后妃之家,無得除二府職位。」庚申,又加堯佐同群牧制置使。
99
初,執政希上旨,一日除堯佐四使;又以王舉正重厚寡言,同日授御史中丞。朝議意舉正或迤麗退避,動經旬浹,則堯佐之命必遂行,論諫弗及矣。甲子,舉正遂告謝上殿,力言擢用堯佐不當。其疏曰:「近者臺諫論列,陛下雖罷其使任,而復加崇寵,轉逾於前,並授四使,又賜二子科名。賢愚一詞,無不嗟駭。昔漢元帝時,馮野王以昭儀之兄,在位多舉其行能,帝曰:『吾用野王,後世必謂我私後宮親戚。』本朝太宗皇帝孫妃之父,止授南班散秩。蓋保全後宮戚屬,不令僭盛以取顛覆。伏望陛下遠鑒前古美事,近守太宗聖範,追取堯佐新命,除與一郡,以息中外之議。」不報。戊辰,朝退,舉正留百官班廷諍,復帥殿中侍御史益都張擇行、江陵唐介及諫官包拯、陳旭、吳奎于帝前極言,且于殿廡切責宰相。帝聞之,遺中使諭旨,百官乃退。
126
張彥方者,貴妃母越國夫人曹氏客也。受富民金,為偽告敕,事敗,系開封府獄,語連越國夫人。知開封府劉沆論彥方死,不敢及曹氏;執政以妃故,亦不復詰。獄具,中書遣比部員外郎杜樞慮問,樞揚言將駁正,亟改用諫官陳旭。權倖切齒於樞。先是御史中丞王舉正留百官班,論張堯佐除宣徽使不當,樞獨出班問曰;「樞欲先問中丞所言何事而後敢留班。」舉正告之故,樞曰:「用此留樞可也。」至是蓋累月,執政白以為罪,黜臨衡州稅。樞,杞之弟也。

卷第五十二

16
乙亥知秦州呂公綽赴闕,已而中丞王舉正知諫院包拯言:「公綽當其父夷簡執政時,多所干預,若遽令代還,恐更圖進用。」乃詔復任。公綽通敏有才,然其父執政時,常漏除拜以市恩,時人以比竇申。
25
辛卯,以張堯佐宣徽南院使、判河陽,中丞王舉正言此授非當,有損聖德。不報。
27
御史中丞舉正言「陛下濫賞堯佐,乞即黜臣」,不報。知諫院包拯、陳旭、吳奎相繼言:「堯佐制命復下,物議沸騰,望檢會臣等前後奏答刂,必賜施行。」庚子,詔:「自今張堯佐別有遷改,檢會此答刂子進呈執奏。」仍詔:「除宣徽使自今不得過二員。」
44
丁酉,殿中侍御史裏行唐介,責授春州別駕。初,張堯佐除宣徽、節度、景靈、群牧四使,介與包拯力爭,又請王舉正留百官班廷論,卒奪堯佐宣徽、景靈二使。頃之,復除宣徽使、知河陽。或謂補外不足爭,介以為宣徽次二府,不計內外,獨爭之。帝諭介,除擬初出中書,介言當責執政。退,請全臺上殿,不許;自請貶,亦不報。於是劾宰相文彥博「知益州日,作間金奇錦,因中人入獻宮掖,緣此擢執政。及恩州平賊,幸會明鎬成功,遂叨宰相。昨除張堯佐宣微、節度使,臣累論奏,面奉德音,謂是中書進擬,以此知非陛下本意。蓋彥博姦謀迎合,顯用堯佐,陰結貴妃,外陷陛下有私後宮之名,內實自為謀身之計。」又言:「彥博向求外任,諫官吳奎與彥博相為表裏,言彥博有才,國家倚賴,未可罷去。臣見彥博自獨專大政,凡所除授,多非公議,恩賞之出,皆有夤緣。三司、開封、諫官、法寺、兩制、三館、諸司要職,皆出其門,更相援引,借助聲勢,欲威福出于己,使人不敢議其惡。乞斥罷彥博,以富弼代之。臣與弼亦昧平生,非敢私也。」帝怒,卻其奏不視,且言將加貶竄。介徐讀畢,曰:「臣忠義憤激,雖鼎鑊不避,敢辭貶竄!」帝于座急召二府,示以奏曰:「介言它事乃可,至謂彥博因貴妃得執政,此何言也!進用塚司,豈應得預,而乃薦弼!」時彥博在帝前,介面質之,曰;「彥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隱!」彥博拜謝不已。帝怒益甚。樞密副使梁適叱介下殿,帝令送御史臺劾介。彥博再拜言:「臺官,言事職也,願不加罪。」不許;乃召當制舍人即殿廬草制而責之。
45
時帝怒不測,群臣莫敢諫,右正言蔡襄獨進言:「介誠狂直,然容受盡言,帝王盛德也。」己亥,中丞王舉正復上疏言責介太重。赤亦中悔,敕朝堂告諭百官,改介英州別駕,復取其奏以入,遣中使護送介至英州,且戒無令道死。知制誥胡宿言:「唐介改貶英州,聞專差中使押之貶所。竊尋曰前臺諫官貶黜,無此體制。一旦介若因霜露之病,死于道路,四海廣遠,不可家至戶曉,將使朝廷負謗于天下,其傷不小。就使介安全至于貶所,亦不可著為後法。伏望追還使人,以全朝體。」殿中侍御史梁蒨亦言:「陛下愛介,故遣中使護送;即不幸介以疾死,天下後世能無以殺疑乎?」帝曰:「誠不思此。」亟追還中使。介直聲聞天下。
72
癸未,命御史中丞王舉正與三司同詳定冗費。
103
以彰化節度使、知延州狄青為樞密副使。御史中丞王舉正,言青出兵伍為執政,本朝所無,恐四方輕朝廷;左司諫賈黯、御史韓贄亦以為言,皆不聽。青面涅猶存,帝嘗敕青傅藥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擢臣以功,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由面涅耳,願留此以勸軍中,不敢奉詔。」

卷第五十三

104
癸亥御史中丞王舉正罷為觀文殿學士、知通進、銀臺司兼門下封駁事。初,狄青樞密使,舉正力爭之,既不能得,因請解言職。帝稱其有風憲體,遣使就第賜白金三百兩,而有是命。

卷第五十八

21
戊辰,光祿卿、直祕閣、同判宗正寺趙良規言:「國家乘百年之運,崇七世之靈,追孝不為不嚴,奉先不為不至,然而祭祀之秩舉,間以公卿而攝行,雖神主有合食之名,而太祖虛東向之位。伏請講求定儀,為一代不刊之典。」下太常禮院議,又詔待制以上及臺諫官同議。禮部尚書王舉正等議曰:「大袷之祭,所以合昭穆,辨尊卑,必以受命之祖居東向之位。本朝太祖實為受命之君,然僖祖以降,四廟在上,故每遇大袷,止列昭穆而虛東向。魏、晉以來,亦用此禮。今親享之盛,謂宜如舊為便。」從之。
79
己卯,觀文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王舉正為太子少傅,致仕。宰相富弼,自祫享禮成,以母老累章求退,帝不許,仍斷來章。弼又上答刂子,一留中,一封還。又稱疾臥家,帝遣中使召出之,乃復視事。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