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12893"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史
條件: 提到「王象乾
Total 20

本紀第二十二 熹宗

3
天啟元年春正月庚辰,享太廟。壬辰,追謚伍文定等七十三人。壬寅御史王心一請罷客氏香火土田,魏進忠陵工敘錄,不報。二月甲辰,言官請復當朝口奏及召對之典,從之。己未,御經筵。閏月乙酉,以風霾諭群臣修省。丁亥孫如游致仕。丙申,除齊泰、黃子澄戚屬戍籍。戊戌,昭和殿災。三月乙卯,大清兵取沈陽,總兵官尤世功、賀世賢戰死。總兵官陳策、童仲揆、戚金、張名世帥諸將援遼,戰於渾河,皆敗沒。壬戌大清兵取遼陽,經略袁應泰等死之。巡按御史張銓被執,不屈死。丙寅,諭兵部:「國家文武並用,頃承平日久,視武弁不啻奴隸,致令豪傑解體。今邊疆多故,大風猛士深軫朕懷,其令有司於山林草澤間慎選將材。」丁卯,京師戒嚴。夏四月壬申朔,日有食之。甲戌,禁抄發軍機。丙子,遼東巡撫僉都御史薛國用兵部侍郎,經略遼東。參議王化貞右僉都御史,巡撫廣寧。戊寅,募兵於通州、天津、宣府、大同。甲午,募兵於陜西、河南、山西、浙江。戊戌,冊皇后張氏。五月丁未,貴州紅苗平。甲寅,禁訛言。辛酉,陜西都指揮陳愚直以固原兵入援,潰於臨洺。未幾,寧夏援遼兵潰於三河。六月癸酉何宗彥入閣。丙子朱國祚入閣。熊廷弼兵部尚書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辛巳兵部尚書王象乾總督薊、遼軍務。秋七月乙巳,沈飀入閣。八月丙子,擢參將毛文龍副總兵,駐師鎮江城。戊子,杭州大火,詔停強造。癸巳,停刑。九月壬寅,葬貞皇帝於慶陵。乙卯,永寧宣撫使奢崇明反,殺巡撫徐可求,據重慶,分兵陷合江、納溪、瀘州。丁卯,陷興文,知縣張振德死之。冬十月戊辰,御史周宗建請出客氏於外,不聽。給事中倪思輝朱欽相等相繼言,皆謫外任。丙子史繼偕入閣。乙酉奢崇明圍成都,布政使朱燮元固守。尋擢燮元僉都御史,巡撫四川。石砫宣撫使女土官秦良玉起兵討賊。壬辰葉向高入閣。十二月丁丑,巡撫河南都御史張我續為兵部侍郎,提督川、貴軍務。陜西巡撫移駐漢中,鄖陽巡撫移駐夷陵。湖廣官軍由巫峽趨忠、涪討賊。庚辰,援遼浙兵嘩於玉田。辛卯,以熊廷弼王化貞屢議戰守不合,遣使宣諭。是年,安南、土魯番、烏斯藏入貢。

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

16
天啟元年鑄泰昌錢。兵部尚書王象乾,請鑄當十、當百、當千三等大錢,用龍文,略仿白金三品之制,於是兩京皆鑄大錢。後有言大錢之弊者,詔兩京停鑄大錢,收大錢發局改鑄。當是時,開局遍天下,重課錢息。

列傳第一百十三

26
四十年二月,孫丕揚去,改署吏部。時神宗怠於於事,曹署多空。內閣惟葉向高,杜門者已三月。六卿止一煥在,又兼署吏部,吏部無復堂上官。兵部尚書李化龍卒,召王象乾未至,亦不除侍郎。戶、禮、工三部各止一侍郎而已。都察院自溫純罷去,八年無正官。故事,給事中五十人,御史一百十人,至是皆不過十人。煥累疏乞除補。帝皆不報。其年八月,遂用煥為吏部尚書,諸部亦除侍郎四人。既而考選命下,補給事中十七人,御史五十人,言路稱盛。

列傳第一百二十

26
其明年,光復坐事下獄。三才陽請釋之,而復力為東林辨白,曰:「自沈一貫假撰妖書,擅僇楚宗,舉朝正人攻之以去。繼湯賓尹、韓敬科場作奸,孽由自取,於人何尤。而今之黨人動與正人為仇,士昌、光復尤為戎首。挺身主盟,力為一貫、敬報怨。騰說百端,攻擊千狀。以大臣之賢者言之,則葉向高去矣,王象乾、孫瑋、王圖、許弘綱去矣,曹于汴、胡忻、朱吾弼葉茂才、南企仲、朱國禎等去矣,近又攻陳薦、汪應蛟矣。以小臣之賢者言之,梅之煥孫振基、段然、吳亮、馬孟禎湯兆京周起元、史學遷、錢春等去矣,李朴、鮑應鰲、丁元薦龐時雍、吳正志、劉宗周等去矣。合於己則留,不合則逐。陛下第知諸臣之去,豈知諸黨人驅之乎?今奸黨仇正之言,一曰東林,一曰淮撫。所謂東林者,顧憲成讀書講學之所也。從之游者如高攀龍姜士昌錢一本劉元珍安希范、岳元聲、薛敷教,並束身厲名行,何負國家哉?偶曰東林,便成陷井。如鄒元標趙南星等被以此名,即力阻其進。所朝上而夕下者,惟史繼偕諸人耳。人才邪正,實國祚攸關,惟陛下察焉。」疏入,眾益恨之。亮嗣等既往勘,久之無所得。第如光復言還報,遂落職為民。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16
先是,楊應龍伏誅,貴州宣慰使安疆臣邀據故所侵地。總督王象乾不許。士衡遂劾象乾起釁。後象乾弟象恒巡撫蘇、松,以兄故頗銜士衡。廉知其清介狀,稱說不置云。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30
三十六年夏,代李成梁鎮遼東。十二月,敗敵連山驛。賴暈歹者,朵顏長昂子也。狡黠為邊患。與從父蟒金潛入薊鎮河流口,大掠去。復結黃臺吉謀犯喜峰口。松受總督王象乾指,潛搗黃臺吉帳,以牽薊寇。乃從寧遠中左所夜馳至哈流兔,掩殺拱兔部落百四十餘級。以大捷聞,邀重賞。副使馬拯謂拱兔內屬,不當剿,彼且復仇,與松相訐。松忿,邀賞愈急,詔予之。拱兔果以無罪見剿怒,小歹青又數激之,乃以五千騎攻陷大勝堡,執守將耿尚仁支解之。深入小凌河,肆焚掠。遊擊於守志遇於山口,大敗,死千餘人,守志亦重創。松駐大凌河,不敢救。遼人多咎松,朝議謂松前僅抵錦州邊十里,未嘗出塞,所殺乃保塞部落,悉縛殺之,非陣斬。松愈忿,言撫按諸臣附會馬拯,害其奇功。自提兵出塞,將搗巢以雪前恥,而所得止五級,士馬多陷大凌河。松益慚憤,數欲自經,盡焚其鎧胄器仗,置一切疆事弗問。兵部以聞,乃勒松歸里,而以王威代之。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45
工科左給事中,出視宣府邊務。哈剌慎老把都諸部挾增市賞二十七萬有奇,羽正建議裁之。與參政王象乾讋以利害,莫敢動。兵部左侍郎許守謙先撫宣府,以賄聞,羽正劾去之。又劾罷副總兵張充實等,而悉置諸侵盜軍資者於理。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孫承宗(子鉁等 )

5
兵部尚書王在晉代廷弼經略遼東,與總督王象乾深相倚結。象乾在薊門久,習知西部種類情性,西部亦愛戴之,然實無他才,惟啖以財物相羈縻,冀得以老解職而已。在晉謀用西部襲廣寧,象乾惎之曰:「得廣寧,不能守也,獲罪滋大。不如重關設險,衛山海以衛京師。」在晉乃請於山海關外八里鋪築重關,用四萬人守之。其僚佐袁崇煥、沈棨、孫元化等力爭不能得,奏記於首輔葉向高。向高曰:「是未可臆度也。」承宗請身往決之。帝大喜,加太子太保,賜蟒玉、銀幣。抵關,詰在晉曰:「新城成,即移舊城四萬人以守乎?」在晉曰:「否,當更設兵。」曰:「如此,則八里內守兵八萬矣。一片石西北不當設兵乎?且築關在八里內,新城背即舊城趾,舊城之品坑地雷為敵人設,抑為新兵設乎?新城可守,安用舊城?如不可守,則四萬新兵倒戈舊城下,將開關延入乎,抑閉關以委敵乎?」曰:「關外有三道關可入也。」曰:「若此,則敵至而兵逃如故也,安用重關?」曰:「將建三寨於山,以待潰卒。」曰:「兵未潰而築寨以待之,是教之潰也。且潰兵可入,敵亦可尾之入。今不為恢復計,畫關而守,將盡撤籓籬,日哄堂奧,畿東其有寧宇乎?」在晉無以難。承宗乃議守關外。監軍閻鳴泰主覺華島,袁崇煥主寧遠衛,在晉持不可,主守中前所。舊監司邢慎言、張應吾逃在關,皆附和之。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32
劉之鳳,字雍鳴,中牟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歷南京御史。天啟三年六月,上疏別白孫承宗王象乾閻鳴泰本末,請定去留,而撤毛文龍海外軍,令居關內。又請亟罷內操。忤魏忠賢,傳旨切責,復宣諭廷臣,再瀆奏者罪無赦。六年,之鳳方視江防,期滿奏報。忠賢奪其職。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4
天啟元年,遼陽破,兵事益亟。右侍郎張經世督援師出關,部中遂無侍郎。言官請趣鶴鳴等,章數十上,帝乃剋期令兵部馬上督催,鶴鳴等始履任。至則論平苗功,進本部尚書,視侍郎事。尚書王象乾出督薊、遼軍務,鶴鳴遂代其位。給事中韋蕃請留象乾,出鶴鳴督師。忤旨,謫外。時熊廷弼經略遼東,性剛負氣,好謾罵,凌轢朝士。鶴鳴與相失,事多齟齬,獨喜巡撫化貞。化貞本庸才,好大言,鶴鳴主之,所奏請無不從,令無受廷弼節度。中外皆知經、撫不和,必誤封疆,而鶴鳴信化貞愈篤,卒致疆事大壞。
25
崇禎元年,召拜工部右侍郎,攝部事。兵部尚書王在晉罷,帝召見群臣,奇洽狀貌,即擢任之。上疏陳軍政十事,曰嚴債帥,修武備,核實兵,衡將材,核欺蔽,懲朘削,勤訓練,釐積蠹,舉異才,弭盜賊,帝並褒納。宣大總督王象乾與大同巡撫張宗衡爭插漢款戰事,帝召諸大臣平臺,詰問良久,洽及諸執政並主象乾策,定款議,詳見《象乾》、《宗衡傳》。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楊鎬李維翰周永春袁應泰薛國用熊廷弼王化貞袁崇煥毛文龍趙光抃範志完

31
之垣方與所司議兵餉,而化貞所遣都司毛文龍已襲取鎮江,奏捷。舉朝大喜,亟命登、萊、天津發水師二萬應文龍,化貞督廣寧兵四萬進據河上,合蒙古軍乘機進取,而廷弼居中節制。命既下,經、撫、各鎮互觀望,兵不果進。頃之,化貞備陳東西情形,言:「敵棄遼陽不守,河東失陷將士日夜望官軍至,即執敵將以降。而西部虎墩兔、炒花咸願助兵。敵兵守海州不過二千,河上止遼卒三千,若潛師夜襲,勢在必克。敵南防者聞而北歸,我據險以擊其惰,可盡也。」兵部尚書張鶴鳴以為然,奏言時不可失。御史徐卿伯復趣之,請令廷弼進駐廣寧,薊遼總督王象乾移鎮山海。會化貞復馳奏:「敵因官軍收復鎮江,遂驅掠四衛屯民。屯民據鐵山死守,傷敵三四千人,敵圍之益急。急宜赴救。」於是兵部愈促進師。化貞即以是月渡河。廷弼不得已出關,次右屯,而馳奏海州取易守難,不宜輕舉。化貞卒無功而還。
50
十三山難民十餘萬,久困不能出。大學士孫承宗行邊,崇煥請:「將五千人駐寧遠,以壯十三山勢,別遣驍將救之。寧遠去山二百里,便則進據錦州,否則退守寧遠,奈何委十萬人置度外?」承宗謀於總督王象乾。象乾以關上軍方喪氣,議發插部護關者三千人往,承宗以為然,告在晉。在晉竟不能救,眾遂沒,脫歸者僅六千人而已。及承宗駁重城議,集將吏謀所守。閻鳴泰主覺華,崇煥主寧遠,在晉及張應吾、邢慎言持不可,承宗竟主崇煥議。已,承宗鎮關門,益倚崇煥,崇煥內拊軍民,外飭邊備,勞績大著。崇煥嘗核虛伍,立斬一校。承宗怒曰:「監軍可專殺耶?」崇煥頓首謝,其果於用法類此。

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10
李卑,字侍平,榆林人。由千總擢守備。天啟初,總督王象乾設薊鎮車營五,以卑為都司僉書,統西協後車營。遷山海關遊擊,坐事罷歸。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18
滿桂,蒙古人,幼入中國,家宣府。稍長,便騎射。每從征,多斬馘。軍令,獲敵首一,予一官,否則賚白金五十。桂屢得金,不受職。年及壯,始為總旗。又十餘年為百戶。後屢遷潮河川守備。楊鎬四路師敗,薦小將知兵者數人,首及桂。移守黃土嶺。為總督王象乾所知,進石塘路遊擊、喜峰口參將。
29
孫承宗行邊,議於薊鎮三協十二路分設三大將。以祖壽領西協,轄石匣、古北、曹家、牆子四路,駐遵化。而江應詔領東協,駐關門,轄山海關、一片石、燕河、建昌四路。馬世龍領中協,駐三屯營,轄馬蘭、松棚、喜峰、太平四路。經略王在晉、總督王象乾僉謂:「永平設鎮,本以衛山海。今移之三屯,則去山海四百里,於應援為疏。遵化去三屯止六十里,今並列兩鎮,於建牙為贅。請令世龍仍鎮永平,以東協四路分隸世龍、應詔,而以中、西二協專隸之祖壽,仍鎮三屯。」章下兵部,署事侍郎張經世議如其言,承宗堅執如初。乃命祖壽移鎮遵化。七年,錦州告警,祖壽赴援,不敢戰,被劾罷歸。及是都城被兵,散家財,招回部曲,從滿桂赴斗,竟死,贈恤如制。
33
蒙古虎墩兔素為總督王象乾所撫。其部下抽扣兒者,善為盜,率教捕斬四人。招撫僉事萬有孚與率教有隙,遂以故敗款事訴之象乾。象乾告兵部尚書董漢儒,將斬之,賴承宗貽書漢儒,得不死。

列傳第一百七十一 儒林二

79
來知德,字矣鮮,梁山人。幼有至行,有司舉為孝童。嘉靖三十一年舉於鄉。二親相繼歿,廬墓六年,不飲酒茹葷。服除,傷不及祿養,終身麻衣蔬食,誓不見有司。其學以致知為本,盡倫為要。所著有《省覺錄》、《省事錄》、《理學辨疑》、《心學晦明解》諸書,而《周易集註》一篇用功尤篤。自言學莫邃於《易》。初,結廬釜山,學之六年無所得。後遠客求溪山中,覃思者數年,始悟《易》象。又數年始悟文王《序卦》、孔子《雜卦》之意。又數年始悟卦變之非。蓋二十九年而後書成。萬曆三十年,總督王象乾、巡撫郭子章合詞論薦,特授翰林待詔。知德力辭,詔以所授官致仕,有司月給米三石,終其身。

列傳第二百四 貴州土司

9
萬曆二十六年,國亨子疆臣襲職。會播州楊應龍反,疆臣亦以戕殺安定事為有司所案。科臣有言其逆節漸萌者,詔不問,許殺賊圖功。疆臣奏稱:「播警方殷,臣心未白。」上復優詔報之。巡撫郭子章許疆臣以應龍平後還播所侵水西烏江地六百里以酬功,於是疆臣兵從沙溪入。有蜚語水西佐賊者,總督李化龍檄詰之,疆臣遂執賊二十餘人,率所部奪落濛關,至大水田,焚桃溪莊。應龍伏誅。初,應龍之祖以內難走水西,客死。宣慰萬銓挾之,索水煙、天旺地,聽還葬,其地遂為水西所據。及播州平,分其地為遵義、平越二府,分隸蜀、黔,以渭河中心為界。總督王象乾代化龍,命疆臣歸所侵播州地。子章奏言:「侵地始於萬銓,而非疆臣。安氏迫取於楊相喪亂之時,非擅取於應龍蕩平之日。且臣曾許其裂土,今反奪其故地,臣無面目以謝疆臣,願罷去。」象乾疏言:「疆臣征番,殲應龍子惟楝不實,首功可知。至佯敗棄陣,送藥往來,欺君助逆,迹已昭然。令還侵地,不咎既往,已屬國家寬大。若因其挾而予之,彼不為恩,我且示弱。疆臣既無功,不與之地,正所以全撫臣之信。宜留撫臣罷臣,以為重臣無能與蕞爾苗噂沓者之戒。」於是清疆之議,累年不決。兵部責令兩省巡按御史勘報,而南北言官交章詆象乾貪功起釁。科臣呂邦耀復劾子章納賄縱奸,子章求去益力。象乾執疆臣所遣入京行賄之人與金,以聞於朝。然議者多右疆臣,尚書蕭大亨遂主巡按李時華疏,謂:「征播之役,水西不惟假道,且又助兵。矧失之土司,得之土司,播固輸糧,水亦納賦,不宜以土地之故傷字小之仁,地宜歸疆臣。」於是疆臣增官進秩,其母得賜祭,水西尾大之患,亦於是乎不可制矣。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