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848747"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明史
條件: 提到「大都督
Total 6

志第三十二 禮十嘉禮四 賓禮

33
洪武二年定制:凡蕃王至龍江驛,遣侍儀、通贊二人接伴。館人陳蕃王座於廳西北,東向。應天府知府出迎,設座於廳東南,西向。以賓主接見。宴畢,知府還,蕃王送於門外。明日,接伴官送蕃王入會同館,禮部尚書即館宴勞。尚書至,蕃王服其國服相見。宴饗迎送俱如龍江驛。酒行,用樂。明日,中書省奏聞,命官一員詣館,如前宴勞。侍儀司以蕃王及從官具服,於天界寺習儀三日,擇日朝見。設蕃王及從官次於午門外,蕃王拜位於丹墀中道,稍西,從官在其後。設方物案於丹墀中道東西。知班二,位於蕃王拜位北,引蕃王舍人二,位於蕃王北,引蕃王從官舍人二,位於蕃王從官北,俱東西相向。鼓三嚴,百官入侍。執事舉方物案,蕃王隨案由西門入,至殿前丹墀西,俟立。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殿。蕃王及從官各就拜位,以主物案置拜位前。贊四拜訖,引班導蕃王升殿。宣方物官以方物狀由西陛升,入殿西門,內贊引至御前。贊拜,蕃王再拜,跪,稱賀致詞。宣方物官宣狀。承制官宣制訖,蕃王俯伏,興,再拜,出殿西門,復位。贊拜,蕃王及其從官皆四拜。禮畢,皇帝興,蕃王以下出。樂作樂止皆如常。見皇太子於東宮正殿,設拜位於殿外。皇太子皮弁服升座,蕃王再拜,皇太子立受。蕃王跪稱賀,致詞訖,復位再拜,皇太子答拜。蕃王出,其從官行四拜禮。見親王,東西相向再拜,王答拜。俱就座,王座稍北。禮畢,揖而出。見丞相、三公、大都督、御史大夫皆鈞禮。蕃王陛辭,如朝見儀,不傳制。中書省率禮部官送龍江驛,宴如初。

志第三十三 禮十一軍禮

18
凡凱還,中書省移文大都督府,兵部具諸將功績,吏部具勳爵職名,戶、禮二部具賞格。中書集六部論定功賞,奏取上裁。前期,陳御座香案於奉天殿,設寶案詔書案於殿中,誥命案於丹陛正中之北,宣制案於誥命案之北。吏、戶、禮三部尚書位於殿上東南,大都督、兵部尚書位於殿上西南,應受賞官拜位於丹墀中,序立位於丹墀西南,受賞位於誥命案之南,受賞執事位於受賞官序立位之西。每官用捧誥命、捧禮物各一人,俱北向。餘陳設如朝儀。是日,鼓三嚴,執事官各就位。皇帝袞冕升座,皇太子諸王袞冕,自殿東門入侍立,受賞官入就拜位,四拜。承制官跪承制,由殿中門出,吏、戶、禮尚書由殿西門出,立於誥命案東。承制官南向稱有制,受賞官皆跪,宣制曰:「朕嘉某等為國建功,宜加爵賞。今授以某職,賜以某物,其恭承朕命。」宣畢,受賞官俯伏,興,再拜。唱行賞,受賞官第一人詣案前跪,吏部尚書捧誥命,戶部尚書捧禮物,各授受賞官。受賞官以授左右,俯伏,興,復位。餘官以次受賞訖,承制官、吏部尚書等俱至御前復命,退復位。受賞官皆再拜,三舞蹈,山呼。俯伏,興,復四拜。禮畢,皇帝還宮。各官出,至午門外,以誥命禮物置於龍亭,用儀仗鼓樂各送還本第。明日進表稱謝,如常儀。

志第五十二 職官五

6
初,太祖下集慶,即置行樞密院,自領之。又置諸翼統軍元帥府。尋罷樞密院,改置大都督府。以朱文正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設司馬、參軍、經歷、都事等官。又增設左、右都督同知副使僉事,照磨各一人,并設斷事官。定制,大都督從一品,左、右都督正二品,同知都督從二品,副都督正三品,僉都督從三品,經歷從五品,都事從七品;統軍元帥府元帥正三品,同知元帥從三品,副使正四品,經歷正七品,知事從八品,照磨正九品;又以都鎮撫司隸大都督府,先是屬中書省秩從四品。尋罷統軍元帥府。吳元年,更定官制,罷大都督不設,以左、右都督為長官,正一品同知都督,從一品副都督,正二品僉都督,從二品俱升品秩。其屬,設參議,正四品經歷,斷事官,從五品都事,正七品照磨從七品洪武九年,罷副都督,改參議為掌判官。十二年,升都督僉事為正二品,掌判官為正三品。十三年,始改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分領在京各衛所,惟錦衣等親軍,上直衛不隸五府。及在外各都司、衛所,以中軍都督府斷事官為五軍斷事官。十五年,置五軍十衛參軍府,設左、右參軍。十七年,五軍各設左、右斷事二人,提控案牘一人,並從九品二十三年,陞五軍斷事官為正五品,總治五軍刑獄。分為五司,司設稽仁、稽義、稽禮、稽智、稽信五人,俱正七品,各理其軍之刑獄。二十九年,置五軍照磨所,專掌文牘。建文中,革斷事及五司官。永樂元年,設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置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無定員,經歷、都事各一人。後又分五府,稱行在五軍都督府。十八年,除「行在」字,在應天者加「南京」字。洪熙元年,復稱行在,仍設行後府。宣德三年又革。正統六年,復除「行在」字。

列傳第六 諸王三

27
太祖吳王,命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及再定江西,以洪都重鎮,屏翰西南,非骨肉重臣莫能守。乃命文正統元帥趙得勝等鎮其地,儒士郭之章、劉仲服為參謀。文正增城浚池,招集山寨未附者,號令明肅,遠近震懾。居無何,友諒帥舟師六十萬圍洪都。文正數摧其鋒,堅守八十有五日,城壞復完者數十丈。友諒旁掠吉安、臨江,俘其守將徇城下,不為動。太祖親帥兵來援,友諒乃解去,與太祖相拒於彭蠡。友諒掠糧都昌,文正遣方亮焚其舟。糧道絕,友諒遂敗。復遣何文輝等討平未附州縣。江西之平,文正功居多。

列傳第十四 李文忠 鄧愈 湯和 沐英

22
友諒撫州守將鄧克明為吳宏所攻,遣使偽降以緩師。愈知其情,卷甲夜馳二百里,比明入其城。克明出不意,單騎走。愈號令嚴肅,秋毫不犯,遂定撫州。克明不得已降。會友諒丞相胡廷瑞獻龍興路,改洪都府,以愈為江西行省參政守之,而命降將祝宗、康泰以所部從。二人初不欲降,及奉命從徐達攻武昌,遂反。舟次女兒港,趨還,乘夜破新城門而入。愈倉卒聞變,以數十騎走,數與賊遇。從騎死且盡,窘甚。連易三馬,馬輒踣。最後得養子馬乘之,始得奪撫州門以出,奔還應天。太祖弗之罪也。既而徐達還師復洪都,復命愈佐大都督朱文正鎮之。其明年,友諒眾六十萬入寇,樓船高與城等,乘漲直抵城下,圍數百重。愈分守撫州門,當要衝。友諒親督眾來攻,城壞且三十餘丈,愈且築且戰。敵攻益急,晝夜不解甲者三月。太祖自將來援,圍始解,論功與克敵等。太祖已平武昌,使愈帥兵徇江西未附州縣。鄧克明之弟志清據永豐,有卒二萬。愈擊破之,擒其大帥五十餘人。從常遇春平沙坑、麻嶺諸寨,進兵取吉安,圍贛州,五月乃克之。進江西行省右丞,時年二十八。兵興,諸將早貴未有如愈與李文忠者。

列傳第十九

9
薛顯,蕭人。趙均用據徐州,以顯為元帥,守泗州。均用死,以泗州來降,授親軍指揮,從征伐。南昌平,命顯從大都督朱文正守之。陳友諒寇南昌,顯守章江、新城二門。友諒攻甚急。顯隨方禦之,間出銳卒搏戰,斬其平章劉進昭,擒副樞趙祥。固守三月,乃解。武昌既平,鄧仲謙據新淦不下,顯討斬之,因徇下未附諸郡縣。以功擢江西行省參政。從徐達等收淮東,遂伐張士誠。與常遇春攻湖州。別將游軍取德清,攻升山水寨。士誠遣其五太子盛兵來援,遇春與戰,小卻。顯帥舟師奮擊,燒其船。眾大潰,五太子及朱暹、呂珍等以舊館降,得兵六萬人。遇春謂顯曰:「今日之戰,將軍功,遇春弗如也。」五太子等既降,吳人震恐,湖州遂下。進圍平江,與諸將分門而軍。吳平,進行省右丞。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3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