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維基 -> 宋高僧傳
《宋高僧傳》[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 該資料已通過字符識別與對應底本相連結。請參考字符識別相關使用說明,以了解如何糾正該資料中的錯字。
作者 | 釋贊寧 |
---|---|
成書年代 | 宋 |
版本 | ![]() ![]() 《欽定四庫全書》本 |
數據項目 | ctext:541862 |
檢索: |

大宋興國七年(982年)贊寧任右街副僧錄時,奉令回杭州編纂《大宋高僧傳》,撰成於端拱元年(988年),序稱正傳五三三人,附見一三O人,實則少於此數,前後歷時七年,宋太宗令僧錄司編入大藏經,賜絹三千匹。至道二年(996年),又重新整理。全書分為十科:〈譯經〉三十二人(附見十二人);〈義解〉七十二人(附見二十二人);〈習禪〉一O三人(附見二十九人);〈明律〉五十八人(附見十人);〈護法〉一十八人(附見一人);〈感通〉八十九人(附見二十三人);〈遺身〉二十二人(附見二人);〈讀誦〉四十二人(附見八人);〈興福〉五十人(附見六人);〈雜科〉四十五人(附見一十二人)。每篇之末有論,與《續高僧傳》同。
本書最精彩者為〈習禪篇〉,〈習禪篇〉反映南頓北漸之爭,是研究禪宗史的很好資料。《宋高僧傳》多用野史,常有怪誕之談,如〈善無畏傳〉載天寶年間北邙山巨蛇事,時善無畏早已逝世,乃誤引《宣室志》事。又載法藏參與玄奘譯經,麟德元年(664)玄奘去世時,法藏才二十一歲。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贊寧此書于武后時人皆系之周朝,殊乖史法。」又謂︰「本書所載,即托始于唐,而〈雜科篇〉中乃有劉宋、元魏時代兩人,亦為未明限斷。」
1.序
2.第一卷
3.第二卷
4.第三卷
5.第四卷
6.第五卷
7.第六卷
8.第七卷
9.第八卷
10.第九卷
11.第十卷
12.第十一卷
13.第十二卷
14.第十三卷
15.第十四卷
16.第十五卷
17.第十六卷
18.第十七卷
19.第十八卷
20.第十九卷
21.第二十卷
22.第二十一卷
23.第二十二卷
24.第二十三卷
25.第二十四卷
26.第二十五卷
27.第二十六卷
28.第二十七卷
29.第二十八卷
30.第二十九卷
31.第三十卷
[顯示各種版本 (1)]2.第一卷
3.第二卷
4.第三卷
5.第四卷
6.第五卷
7.第六卷
8.第七卷
9.第八卷
10.第九卷
11.第十卷
12.第十一卷
13.第十二卷
14.第十三卷
15.第十四卷
16.第十五卷
17.第十六卷
18.第十七卷
19.第十八卷
20.第十九卷
21.第二十卷
22.第二十一卷
23.第二十二卷
24.第二十三卷
25.第二十四卷
26.第二十五卷
27.第二十六卷
28.第二十七卷
29.第二十八卷
30.第二十九卷
31.第三十卷
URN: ctp:wb543168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