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101422"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宋史紀事本末
條件: 提到「范宗尹
Total 7

卷六十李綱輔政

2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綱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初,綱再貶寧江,金兵復至,淵聖悟和議之非,召綱為開封尹。行次長沙,被命,即帥湖南勤王師入援,未至而京城失守。至是,召拜右相,趣赴行在所。中丞顏岐奏曰「張邦昌為金人所喜,雖已封為三公郡王,宜更加同平章事,增重其禮。李綱為金人所惡,雖已命相,宜及其未至,罷之」章五上,帝曰「如朕之立,恐亦非金人所喜」岐語塞而退。岐又遣人封其章示綱,覬沮其來。右諫議大夫范宗尹論綱名浮于實,有震主之威,帝亦不聽。汪伯彥、黃潛善自謂有攀附之勞,擬必為相,及召李綱于外,二人不悅,遂與綱忤。綱行至太平,上疏曰「興衰撥亂之主,非英哲不足以當之。英則用心剛,足以蒞大事,而不為小故之所搖。哲則見善明,足以任君子,而不為小人之所間。願陛下以漢之高、光,唐之太宗,國朝之藝祖、太宗為法」
3
六月己未朔,李綱至行在,入見,涕泗交集,帝為動容。因奏曰「金人不道,專以詐謀取勝,中國不悟,一切墮其計中。賴天命未改,陛下總帥於外,為天下臣民所推戴,內修外攘,還二聖,撫萬邦,責在陛下與宰相。臣自視缺然,不足以副委任。且臣在道,顏岐嘗封示論臣章,謂臣為金人所惡,不當為相」因力辭,帝命岐奉祠,併出范宗尹。綱猶力辭,帝曰「朕知卿忠義智略久矣,欲使敵國畏服,四方安寧,非相卿不可,卿其勿辭」綱頓首泣謝,且言「昔唐明皇欲相姚崇,崇以十事要說,皆中一時之病。今臣亦以十事仰乾天聽,陛下度其可行者,賜之施行,臣乃敢受命」一曰議國是,謂「中國之御四夷,能守而後可戰,能戰而後可和,而靖康之末皆失之。今欲戰則不足,欲和則不可,莫若先自治,專以守為策。俟吾政事修,士氣振,然後可議大舉」二曰議巡幸,謂「車駕不可不一至京師,見宗廟,以慰都人之心。度未可居,則為巡幸之計。以天下形勢而觀,長安為上,襄陽次之,建康又次之,皆當詔有司預為之備」三曰議赦令,謂「宗祖登極,赦令皆有常式。前日赦書,乃以張邦昌偽赦為法,如赦惡逆,及罪廢官盡復官職,皆汎濫不可行,宜悉改正」四曰議僭逆,謂「張邦昌為國大臣,不能臨難死節,而挾金人之勢,易姓改號。宜正典刑,垂戒萬世」五曰議偽命,謂「國家更大變,鮮有仗節死義之士,而受偽官以屈膝于其庭者不可勝數。昔肅宗平賊,污偽命者以六等定罪,宜放之以厲士風」六曰議戰,謂「軍政久廢,士氣怯惰,宜一新紀律,信賞必罰,以作其氣」七曰議守,謂「敵情狡獪,勢必復來,宜於沿河、江、淮,措置控禦,以扼其衝」八曰議本政,謂「政出多門,綱紀紊亂,宜一歸之中書,則朝廷尊」九曰議久任,謂「靖康間,進退大臣太速,功效蔑著,宜慎擇而久任之,以責成功」十曰議修德,謂「上始膺天命,宜益修孝弟恭儉,以副四海之望而致中興」翼日,班綱議於朝,惟僭逆、偽命二事留中不出。

卷六十三南遷定都

37
夏四月癸未,帝還越州。初金人退,帝自溫將西還,召群臣議駐蹕之所。呂頤浩曰「將來宜駐浙右,徐圖入蜀」宗尹曰「若便入蜀,恐兩失之。據江表而圖關陝,則兩得之」帝曰「善」至是,遂駐越,尋升越州為紹興府。

卷六十四金人渡江南侵

16
兀術聞帝在明州,遣阿里蒲盧渾帥精騎渡浙來追。己丑,帝乘樓船,次定海縣,留范宗尹、趙鼎於明州,以待金使。又謂張俊曰「若能捍敵成功,當加王爵」呂頤浩奏令從官以下各從便去。帝曰「士大夫當知義理,豈可不扈從。若然,則朕所至乃同寇盜耳」於是郎官以下多從衛。

卷六十六平群盜

27
五月,以翟興等為京湖、淮南諸路鎮撫使,分地處之。時,京東、西、荊湖南、北、淮南諸路盜賊蜂起,大者數萬人,據有州郡,朝廷不能制。范宗尹言于帝曰「群盜皆烏合之眾,急之則併死力以拒官軍,莫若析地以處之,盜有所歸,則可以漸制」帝善之,乃以翟興等並為鎮撫使,分地畀焉。翟興,河南府、孟、汝、唐州。趙立,楚、泗州、漣水軍。劉位,滁、濠州。趙霖,和州、無為軍。李成,舒、蘄州。吳翊,光、黃州。李彥先,海州、淮陽軍。薛慶,高郵、天長軍。未幾,又授:陳規,德安府、復州、漢陽軍。解潛,荊南府、歸、峽州、荊門、公安軍。程昌㝢,鼎、澧州。陳求道,襄陽府、鄧、隨、郢州。范之才,金、均、房州。馮長寧,順昌府、蔡州。軍興,聽便宜從事,俾立顯功,許以世襲。然李成、薛慶輩起于群盜,翟興、劉位土豪,李彥先等皆潰將,既無統屬,有急又不遣援,故諸鎮鮮能自守。未幾,求道與劉忠戰,敗沒。又命孔彥舟為辰、沅、靖州,郭仲威為真揚鎮撫使。

卷七十二秦檜主和

10
紹興元年八月丁亥,以秦檜為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時范宗尹罷相,檜欲得其位,因揚言曰「我有二策,可聳動天下」或問「何不言」檜曰「今無相,不可行也」帝聞,乃有是命。

卷七十六孝宗之立

2
高宗紹興二年夏五月辛未,育太祖後子偁之子伯琮於宮中。元懿太子卒,帝未有嗣,范宗尹嘗造膝請建太子,帝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於是詔知南外宗正事,令廣選太祖後,將育宮中。會上虞縣丞婁寅亮上書曰「先正有言,太祖舍其子而立弟,此天下之大公。周王薨,章聖取宗室子育宮中,此天下之大慮。仁宗感悟其說,召英宗入繼大統。文子文孫,宜君宜王,遭罹變故,不斷如帶,今有天下者,陛下一人而已。屬者,椒寢未繁,前星不耀,孤立無助,有識寒心。天其或者深戒陛下,追念祖宗公心長慮之所及乎。崇寧以來,諛臣進說,獨推濮王子孫以為近屬,餘皆謂之同姓。遂使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望陛下於伯字行內,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視秩親王,俾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處藩服。庶幾上慰在天之靈,下繫人心之望」書奏,帝讀之,大感嘆。至是,選秦王德芳五世孫左朝奉大夫子偁之子伯琮入宮,命張婕妤鞠之,生六年矣。其後吳才人亦請於帝,乃復取秉義子彥之子伯玖,命吳才人鞠之,皆太祖後也。尋以伯琮為和州防御使,改名瑗。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