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624144"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胡瑗
Total 12

卷1 經部·易類一

2
王弼盡黜象數,說以老莊。一變而胡瑗程子,始闡明儒理,再變而李光、楊萬里,又參証史事,《易》遂日啟其論端。此兩派六宗,已互相攻駁。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夫六十四卦大象皆有「君子以」字,其爻象則多戒占者,聖人之情,見乎詞矣。其餘皆《易》之一端,非其本也。今參校諸家,以因象立教者為宗,而其他《易》外別傳者亦兼收以盡其變,各為條論,具列於左。

卷2 經部·易類二

1
倪天隱述其師胡瑗之說。翼之泰州如皋人。用范仲淹薦,由布衣拜校書郎。歷太常博士,致仕歸。事迹具《宋史儒林傳》。天隱始末未詳。葉祖洽作《陳襄行狀》,稱「襄有二妹,一適進士倪天隱」,殆即其人。董棻《嚴陵集》載其《桐廬縣令題名碑記》一篇,意其嘗官睦州也。其說《易》以義理為宗。邵伯溫聞見前錄》記程子《與謝湜書》,言讀《易》當先觀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三原劉紹攽周易詳說》曰:「朱子謂程子之學源於周子,然考之《易傳》,無一語及太極。於《觀》卦辭云:『予聞之胡翼之先生,居上為天下之表儀。』於《大畜》上九云:『予聞之胡先生曰,天之衢亨,誤加何字。』於《夬》九三云:『安定胡公移其文曰「壯于頄,有凶。獨行遇雨若濡,有慍。君子夬夬,無咎。」』於《漸》上九云:『安定胡公以陸為逵。』考《伊川年譜》:『皇祐中游太學,海陵胡翼之先生方主教道,得先生試文,大驚,即延見,處以學職。』意其時必從而受業焉。世知其從事濂溪,不知其講《易》多本於翼之也。」其說為前人所未及。今核以程《傳》,良然。《朱子語類》亦稱「胡安定《易》分曉正當」。則是書在宋時,固以義理說《易》之宗也。王得臣麈史》曰:「安定胡翼之,皇祐、至和間國子直講,朝廷命主太學。時千餘士日講《易》,是書殆即是時所說。」《宋志》載易解》十卷,《周易口義十卷。朱彞尊經義考》引李振裕之說云:「講授之餘,欲著述而未逮,其門人倪天隱述之。以非其師手著,故名曰《口義》。後世或稱《口義》,或稱《易解》,實無二書也。」其說雖古無明文,然考晁公武讀書志》有云:「胡安定《易傳》蓋門人倪天隱所纂,非其自著。故《序》首稱先生曰。」其說與《口義》合。又列於《易傳》條下,亦不另出《口義》一條。然則《易解》、《口義》為一書明矣,《宋志》蓋誤分為二也。
1
宋伊川程子撰。卷首有元符二年《自序》。考程子紹聖四年編管涪州,元符三年遷峽州,則當成於編管涪州之後。王偁東都事略》載是書作六卷,《宋史藝文志》作九卷,《二程全書》通作四卷。考楊時《跋語》,稱「伊川先生著《易傳》,未及成書。將啟手足,以其書授門人張繹。未幾繹卒,故其書散亡,學者所傳無善本。謝顯道得其書於京師,以示餘。錯亂重複,幾不可讀。東歸待次毗陵,乃始校正,去其重複,逾年而始完」云云,則當時本無定本,故所傳各異耳。其書但解《上、下經》及《彖》、《象》、《文言》,用王弼注本。以《序卦》分置諸卦之首,用李鼎祚周易集解》例。惟《繫辭傳》、《說卦傳》、《雜卦傳》無注,董真卿謂亦從王弼。今考程子《與金堂謝湜書》,謂「《易》當先讀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謂程子有取於弼,不為無據。謂不注《繫辭》、《說卦》、《雜卦》以擬王弼,則似未盡然。當以楊時草具未成之說為是也。程子不信邵子之數,故邵子以數言《易》,而程子此《傳》則言理,一闡天道,一切人事。蓋古人著書,務抒所見而止,不妨各明一義。守門戶之見者必堅護師說,尺寸不容逾越,亦異乎先儒之本旨矣。

卷3 經部·易類三

4
其七卦為原本所闕者,則但錄經文。或其說別見他書者,亦蒐錄補入。依仿原目,仍定為十五卷。自唐人以王弼注定為《正義》,於是學《易》者專言名理。惟李鼎祚《集解》不主弼義,博採諸家,以為「刊輔嗣之野文,補康成之逸象」,而當時經生不能盡從其學。宋儒若胡瑗程子,其言理精粹,自非晉唐諸儒所可及,然於象亦多有闕略。剛中是書,始兼取漢學。凡荀爽、虞翻、干寶、蜀才九家之說,皆參互考稽,不主一家。其解義間異先儒,而亦往往有當於理。如《訟》之九二,以「不克訟歸」為句,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為句,以為聖人所以必使逋其邑人三百戶者,恐其恃眾憑險以成亂,所以謹上下之分也。《比》之初六「終來有它吉」,朱子謂不可曉。剛中以為相比之道,以信為先。積之既久,昔之未比者皆自外至,故曰「有它吉」。皆能自出新意,不為成說所拘。至於解《泰》之九二,《大有》之《大象》,議論尤正大精切,通於治體。雖其人因秦檜以進身,依附和議,捐棄舊疆,頗不見滿於公論,然闡發《經》義,則具有理解,要為說《易》家所不廢也。

卷11 經部·書類一

1
胡瑗撰。有《周易口義》,已著錄。是書《文獻通考》作《洪範解》,朱彞尊經義考》注云「未見」。今其文散見《永樂大典》中,尚可排纂成書。

卷38 經部·樂類

1
阮逸胡瑗奉敕撰。仁宗景祐三年二月,以李照樂穿鑿,特詔較定鐘律,依《周禮》及歷代史志立議範金。至皇祐五年,樂成奏上,此其圖記也。舊本從明文淵閣錄出,後有宋陳振孫嘉定己亥《跋》云:「借虎邱寺本錄。」蓋當時所賜、藏之名山者。又有元天歷二年吳壽民《跋》、明萬歷三十九年趙開美《跋》,敘此書原委頗詳。考初置局時,逸、瑗與房庶等皆驛召預議。詔命諸家各作鐘律以獻,而持論互異。司馬光主逸、瑗之說,范鎮主房庶之說,往反爭議,卒不能以相一。其往返書牘,具傳家集》中。而所作《東齋記事》,亦略存其概。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