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986100"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條件: 提到「國子祭酒
Total 16

卷4 經部·易類四

1
許衡撰。平仲,河內人。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謚文正。

卷35 經部·四書類一

1
袁甫撰。廣微,鄞縣人。寶文閣直學士之子。嘉定七年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兼國子祭酒,權兵部尚書。謚正肅。事跡具《宋史》本傳。史稱所著有《孟子解》,今未見傳本,殆已亡佚。此書散見《永樂大典》中,而史志顧未之及。惟朱彞尊經義考》有甫所撰《中庸詳說》二卷,注云「已佚」,或即是書之別名歟?其書備列《經》文,逐節訓解。蓋平日錄以授門弟子者。中間委曲推闡,往往言之不足,而重言以申之。其學出於楊簡,簡之學則出於陸九淵,故立說多與九淵相合。如講「語大語小」一節云:「包羅天地,該括事物,天下不能載者,惟君子能載之,而天下又何以載?幽通鬼神,微入毫髮,天下不能破者,惟君子能破之,而天下又何以破?」此即《象山語錄》所云「天下莫能載者,道大無外,若能載,則有分限矣。天下莫能破者,一事一物,纖悉微末,未嘗與道相離」之說也。其講「自誠明」一節云:「誠不可傳,可傳者明。明即性也,不在誠外也。」此即《象山語錄》所云「誠則明,明則誠,此非有次第,其理自如此」之說也。其他宗旨,大都不出於此。雖主持過當,或不免惝恍無歸,要其心得之處,未嘗不自成一家。謹依《經》排輯,厘為四卷,以存金溪之學派。至其甚謬於理者,則於書中別加案語,考正其誤,以杜狂禪恣肆之漸焉。

卷37 經部·四書類存目

2
裕王即穆宗也。時拱已遷國子祭酒,於嘉靖庚申編次成帙。《千頃堂書目》作十卷。今本止五卷,自《學》、《庸》至《論語》「子路問成人」章止,蓋未全之本也。

卷38 經部·樂類

2
唐開元鄉飲樂雖不著宮譜,而獨取一字一音,朱子蓋嘗言之。豈非古有其法而不能用,我皇上深究其本原,適合於古哉?後世譜《詩》者,明朱載堉樂律全書》所載《關雎》數篇,琴瑟至用一字十六彈。皇上親命樂工按譜試之,俱不成聲,屢降諭旨駁正之,複撰《樂律正俗》一書以糾其誤。又考嘉靖十五年國子祭酒呂柟著《詩樂圖譜》,共六集,分為六譜,以教六館諸生。而其譜專取黃鍾一調,即朱載堉以笛合字為宮聲之法也。歌字不論平仄,亦不取某字起某字止之例。鐘磬止用黃、大、仲、林、南、清黃六音,而虛其十二不用。琴瑟止用六弦。蓋以意為之,不知而作者也。且自《周南》至《商頌》僅八十餘譜,烏足與語全《詩》之盛美,聖皇之作述哉?總計原詩三百五篇,增入御製《補笙詩》六篇,凡三百十一篇。簫、笛、鐘、琴、瑟凡一千五百五十五譜云。

卷50 史部·別史類

3
惟《永樂大典》所載尚多。核以原目,惟《年表》一卷、《刑法錄》一卷,全佚不傳。其全篇完好者猶十之六七。其《序文》、《議贊》,存者亦十之八九。今各據原目,編輯校正。所分子卷,悉仍其舊。間有殘闕,其文皆已具於《陳志》,均不複採補,以省繁複。又經所見乃《陳志》舊本,其中字句,與今本往往異同,謹各加案語標明,以資考証。書中原注,乃書狀官河陽苟宗道所作。經集載《壽正甫詩》,有「新書總付徐無黨,半臂誰添宋子京」句。正甫即宗道之字,《元史》所謂經留宋久,書佐皆通於學,苟宗道後至國子祭酒者是也。宗道《序》中有「繾綣患難十有三年」之語。考經以庚申使宋,則是《序》當作於壬申歲,而書中不書至元九年。蓋時南北隔絕,尚不知中統之改為至元也。其注於去取義例,頗有發明,而《列傳》中或有全篇無注者,殆傳寫有所佚脫歟。

卷52 史部·雜史類存目一

1
虞集撰。伯生,號道園,崇仁人,仕至翰林直學士,兼國子祭酒,事跡具《元史》本傳。元統二年冬,猺寇賀州、富州,至元元年,廣西宣尉使章伯顏討平之。集為記其始末。後有舊《跋》云:此紀章伯顏平粵西猺洞事跡,備國史之採也。而同事出師之人,不記其姓名,及上功於朝之諸臣名,以某某概之,失史家法矣。今核其文體,乃勒石紀功之作,非勒為一書上之於史館者。故所存之稿皆闕其名姓以待填。猶之唐、宋文集,書首稱年月日某再拜,墓志之末稱某年月日葬公於某原例耳。遽以有乖史法詆之,非也。

卷59 史部·傳記類存目一

1
李樸撰。先之,興國人,紹聖進士,官至國子祭酒,事跡具《宋史》本傳。是書編次其師禮部尚書豐稷事跡。《宋志》著錄一卷,與今本同。末有紹熙二年朱子《後序》,並附《墓志》、《本傳》於後。稷歷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屢著讜論,時稱名臣。樸所敘錄,較史傳為詳。書末又有《稷注孟子》三章、《幸學詩》一首及曾鞏所贈歌行、袁桷《祠記》,則明景泰中其十一世孫河南參政慶所搜討增入也。

卷79 史部·職官類

2
先是國子祭酒陸宗楷等輯《太學志》進呈,而所述沿革故實,濫載及唐宋以前,殊失限斷。乃詔重為改定,斷自元明。蓋本朝國子監及文廟,皆因前代遺址,其締構實始於元初也。首為《聖諭》二卷,以記褒崇先聖,訓示儒林之大法。次《御製詩文》七卷,備錄列朝聖文,皇上宸翰。次《詣學》二卷,紀親祀臨雍之禮。次《廟制》二卷,前列圖說,後志建葺年月規制。

卷118 子部·雜家類二

1
古今注》三卷,舊本題崔豹撰。《中華古今注》三卷,舊本題後唐太學博士馬縞撰。豹書無序跋。縞書前有自序,稱昔崔豹《古今注》博識雖廣,殆有闕文,洎乎黃初,莫之聞見。今添其注,以釋其義。然今互勘二書,自宋、齊以後事二十九條外,其魏、晉以前之事,豹書惟草木一類及鳥獸類吐綬鳥一名功曹七字為縞書所無,縞書惟服飾一類及開卷宮室一條、封部兵陳二條、馬鼠勺犬二條為豹書所闕,其餘所載,並皆相同,不過次序稍有後先,字句偶有加減,縞所謂增注釋義,絕無其事。又縞書中卷云:棒,崔正熊注車輻也。使全襲豹語,不應此條獨著豹名。考《太平御覽》所引書名,有豹書而無縞書,《文獻通考雜家類》又只有縞書而無豹書,知豹書久亡,縞書晚出,後人摭其中魏以前事贗為豹作。又檢校《永樂大典》所載《蘇鶚演義》與二書相同者十之五六,則不特豹書出於依托,即縞書亦不免於剿襲。特以相傳既久,姑存以備一家耳。考劉孝標《世說注》,載豹字正能,晉惠帝時官至太傅。馬縞稱為正熊,二字相近,蓋有一誤。新、舊五代史均有縞傳,載其明經及第,登拔萃科,仕梁為太常修撰,累歷尚書郎,參知理院事,遷太常少卿。唐莊宗時中書舍人刑部侍郎權判太常卿。明宗時貶綏州司馬,複為太子賓客,遷戶部兵部侍郎,終於國子祭酒
1
李涪撰。舊本前有結銜稱國子祭酒郭忠恕《佩觿》引此書,亦稱李祭酒涪。五代去唐末未遠,當得其真。而陸游《渭南集》有是書跋曰,王行瑜作亂,宗正卿李涪盛陳其忠必悔過。及行瑜傳首京師,涪亦放死嶺南。疑即此人,未詳孰是也。前有自序,稱撰成五十篇。此本惟四十九篇,蓋佚其一。其書皆考究典故,引舊制以正唐末之失,又引古制以糾唐制之誤,多可以訂正禮文。下卷間及雜事,如論僅、甥、旁、繆、廄、薦六字之訛,辨陸法言《切韻》之誤,解《論語》不問馬之不非否音,校《左傳》繕完葺牆之完為宇字,以及駁李商隱孔子師老聃,老聃師竺乾之妄,正賈耽《七曜歷》之繆,亦頗資博識。唐末文人,日趨佻巧,而涪獨考証舊文,亦可謂學有根柢者矣。

卷137 子部·類書類存目一

1
永樂元年七月奉敕撰。二年十一月奏進,賜名《文獻大成》。總其事者為翰林院學士右春坊大學士解縉,與其事者凡一百四十七人。既而以所纂尚多未備,復命太子少保姚廣孝刑部侍郎劉季篪與縉同監修,而以翰林學士王景、侍讀學士王達、國子祭酒胡儼、司經局洗馬楊博、儒士陳濟為總裁,以翰林侍讀鄒輯、修撰王褒、梁潛、吳溥、李貫、楊覯、曾棨、編修朱紘、檢討王洪、蔣驥、潘畿、王偁、蘇伯厚、張伯潁、典籍梁用行、庶吉士楊相、左春坊左中允尹昌隆、宗人府經歷高得暘、吏部郎中葉砥、山東按察使僉事晏璧為副總裁,與其事者凡二千一百六十九人。於永樂五年十一月奏進,改賜名曰《永樂大典》。案:以上俱見《明實錄》。並命復寫一部,鋟諸梓,以永樂七年十月訖工案:事見明趙友同《存軒集送禮部員外郎》劉公複命序。,後以工費浩繁而罷。案:事見《舊京詞林志》。定都北京以後,移貯文樓。案:文樓即今之弘義閣。嘉靖四十一年,選禮部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人重錄正副二本,命高拱、張居正校理。

卷159 集部·別集類十二

1
林光朝撰。光朝謙之莆田人。登隆興元年進士。歴官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除中書舍人,兼侍講。以集英殿修撰知婺州卒。事跡具《宋史儒林傳》。光朝為鄭俠之婿,又從陸子正游。學問氣節,俱有自來。長朱子十六歲,朱子兄事之。其為舍人日,繳還謝廓然詞頭一事,尤為當世所稱。平生不喜著書。

卷169 集部·別集類二十二

1
宋訥撰。仲敏,滑縣人。元至正中舉進士。官鹽山知縣。洪武十三年徵為國子助教,升翰林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遷國子祭酒卒。正德中追謚文恪。
1
龔斅撰。,鉛山人。《明史》無傳。惟《太祖本紀》載:「洪武十三年九月丙午,置四輔官,以儒士王本、杜佑、龔斅、趙民望、吳源為春夏官。」又《宋訥傳》稱:「訥為祭酒,與訥定學規者,司業王嘉會、龔斅。三人年俱高,須發皓白,終日危坐,堂上肅然。」而亦不詳其本末。考《鉛山縣志》,稱:「斅先以明經分教廣信,輯朱子之說,補六經圖。御史葉孟芳薦其學行,徵入為四輔官,以老乞歸。又召為國子祭酒,卒於官。著有《經野類抄》二十八卷。」

卷186 集部·總集類一

1
唐西江褚藏言所輯竇常竇牟竇群竇庠竇鞏兄弟五人之詩,人為一卷,每卷各有《小序》,詳其始末。常字中行,官國子祭酒;牟字貽周,官國子司業;群字丹列,官容管經略;庠字胄卿,官婺州刺史;鞏字友封,官秘書少監。皆拾遺叔向之子,群、庠以薦闢,餘皆進士科。叔向有集一卷,常有集十八卷,見《唐書藝文志》,今並不傳,此集五卷,《唐志》亦著錄,而宋時傳本頗稀,故劉克莊後村詩話》稱,惜未見聯珠集,此本為毛晉汲古閣所刊,末有張昭《跋》,署戊戌歲,晉高祖天福三年也。又有和峴《跋》,及和山皋題字,署甲子歲,為宋太祖乾德二年。峴凝之子。山皋,峴之弟,峴《跋》稱,借抄於致政大夫,即張昭也。又有淳熙戊戌王崧《跋》,亦稱世少其本,今刊諸公府。蓋抄寫流傳,至南宋始有蘄州雕版耳。最後為毛晉《跋》,引洪邁容齋隨筆》及計有功唐詩紀事》,附載叔向詩九篇,又補鞏詩六篇,不載於此集者。褚藏言《序》,稱牟、群、庠、鞏之集,並未遑編錄,蓋遺篇散見者也。又稱:手錄《唐書列傳》於後,而此本無之,殆偶佚耶。集中附載楊憑、韓愈、韋執中、李益、武元衡、韋貫之、劉伯翁、韋渠牟、元稹、白居易、裴度、令狐楚諸詩,蓋謝朓集中附載王融之例。庠詩一首,常詩一首,亦附載牟集之中,不入本集。蓋古人倡和,意皆相答,不似後來之泛應,必聚而觀之,乃互見作者之意,是亦編次之不苟耳。

卷191 集部·總集類存目一

1
永樂十二年左春坊、左中允、吉水、鄒緝等倡和之作也。燕山八景,始見於金《明昌遺事》。《永樂大典》載《洪武北平圖經》,亦具列其目。然如「瓊島春雲」作「瓊島春陰」、「太液晴波」作「太液秋風」、「薊門煙樹」作「薊門飛雨」、「金台夕照」作「道陵西照」,皆與此編所載名目不符。元陳孚《剛中稿》有《神京八景詩》,所列八題惟「金台夕照」與此編同,餘並與《北平圖經》相合,疑圖經所載,本元時舊名,而此編則明初諸人所改,至今沿之。其道陵二字,近畿無此地名,或《永樂大典》繕錄之誤也。此本凡詩百二十首,皆緝首倡,而翰林學士胡廣國子祭酒胡儼,右庶子楊榮,右諭德金幼孜,侍講曾棨、林環,修撰梁潛、王洪、王英、王直,中書舍人王紱、許翰等十二人和之,廣獨再和焉。前有廣序,後有楊榮跋,稱寫八景圖,並集諸作置各圖之後,裱為一卷,藏之篋笥。則此集乃後人從圖卷中錄出者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