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北齊書 |
條件: 提到「大都督」 |
Total 18 |
《卷二帝紀第二神武下》
15 ![]() | 三年正月甲子,神武帥厙狄乾等萬騎襲西魏夏州,身不火食,四日而至。縛槊為梯,夜入其城,禽其刺史費也頭斛拔俄彌突,因而用之。留都督張瓊以鎮守,遷其部落五千戶以歸。西魏靈州刺史曹泥與其婿涼州刺史劉豐遣使請內屬。周文圍泥,水灌其城,不沒者四尺。神武命阿至羅發騎三萬徑度靈州,繞出西軍後,獲馬五十匹,西師乃退。神武率騎迎泥、豐生,拔其遺戶五千以歸,復泥官爵。魏帝詔加神武九錫,固讓乃止。二月,神武令阿至羅逼西魏秦州刺史建忠王萬俟普撥,神武以眾應之。六月甲午,普撥與其子太宰受洛干、豳州刺史叱干寶樂、右衛將軍破六韓常及督將三百餘人擁部來降。八月丁亥,神武請均斗尺,班於天下。九月辛亥,汾州胡王迢觸、曹貳龍聚眾反,署立百官,年號平都。神武討平之。十二月丁丑,神武自晉陽西討,遣兼僕射行臺汝陽王暹、司徒高昂等趣上洛,大都督竇泰入自潼關。 |
《卷四帝紀第四文宣》
36 ![]() | 六年春正月壬寅,清河王岳以眾軍渡江,剋夏首。送梁郢州刺史陸法和。詔以梁散騎常侍、貞陽侯蕭明為梁主,遣尚書左僕射、上黨王渙率眾送之。二月甲子,以陸法和為使持節、都督荊雍江巴梁益湘萬交廣十州諸軍事、太尉公、大都督、西南道大行臺,梁鎮北將軍、侍中、荊州刺史宋蒨為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郢州刺史。 |
39 ![]() | 庚寅,帝至自晉陽。蕭明入于建鄴。丁未,茹茹遣使朝貢。六月壬子,詔曰:「梁國遘禍,主喪臣離,逷彼炎方,盡生荊棘。興亡繼絕,義在於我,納以長君,拯其危弊,比送梁主,已入金陵。藩禮既脩,分義方篤。越鳥之思,豈忘南枝,凡是梁民,宜聽反國,以禮發遣。」丁卯,帝如晉陽。壬申,親討茹茹。甲戌,諸軍大會於祁連池。乙亥,出塞,至厙狄谷,百餘里內無水泉,六軍渴乏,俄而大雨。戊寅,梁主蕭明遣其子章、兼侍中袁泌、兼散騎常侍楊裕奉表朝貢。秋七月己卯,帝頓白道,留輜重,親率輕騎五千追茹茹。壬午,及於懷朔鎮。帝躬當矢石,頻大破之,遂至沃野,獲其俟利藹焉力婁阿帝、吐頭發郁久閭狀延等,并口二萬餘,牛羊數十萬頭。茹茹俟利郁久閭李家提率部人數百降。壬辰,帝還晉陽。九月乙卯,帝至自晉陽。冬十月,梁將陳霸先襲王僧辯,殺之,廢蕭明,復立蕭方智為主。辛亥,帝如晉陽。十一月丙戌,高麗遣使朝貢。梁秦州刺史徐嗣輝、南豫州刺史任約等襲據石頭城,並以州內附。壬辰,大都督蕭軌率眾至江,遣都督柳達摩等渡江鎮石頭。 |
42 ![]() | 七年春正月甲辰,帝至自晉陽。於鄴城西馬射,大集眾庶而觀之。二月辛未,詔常山王演等於涼風堂讀尚書奏按,論定得失,帝親決之。三月丁酉,大都督蕭軌等率眾濟江。夏四月乙丑,儀同婁睿率眾討魯陽蠻,大破之。丁卯,詔造金華殿。 |
《卷十三列傳第五趙郡王琛 清河王岳》
20 ![]() | 及高祖崩,侯景叛,世宗征岳還並,共圖取景之計。而武帝乘間遣其貞陽侯明率眾於寒山,擁泗水灌彭城,與景為掎角聲援。岳總帥諸軍南討,與行臺慕容紹宗等擊明,大破之,臨陣擒明及其大將胡貴孫,自餘俘馘數萬。景乃擁眾於渦陽,與左衛將軍劉豐等相持。岳回軍追討,又破之,景單騎逃竄。六年,以功除侍中、太尉,餘如故,別封新昌縣子。又拜使持節、河南總管、大都督,統慕容紹宗、劉豐等討王思政於長社。思政嬰城自守,岳等引洧水灌城。紹宗、劉豐為思政所獲,關西出兵援思政,岳內外防禦,甚有謀算。城不沒者三板。會世宗親臨,數日城下,獲思政等。以功別封真定縣男,世宗以為己功,故賞典弗弘也。 |
《卷十七列傳第九斛律金(子光 羨)》
26 ![]() | 金兄平,便弓馬,有乾用。魏景明中,釋褐殿中將軍,遷襄威將軍。正光末,六鎮擾亂,隸大將軍尉賓北討。軍敗,為賊所虜。後走奔其弟金於雲州,進號龍驤將軍。與金擁眾南出,至黃瓜堆,為杜洛周所破,部落離散。及歸爾朱榮,待之甚厚,以平襲父爵第一領民酋長。高祖起義,以都督從。稍遷平北將軍、顯州刺史,加鎮南將軍,封固安縣伯。尋進為侯,行肆州刺史。周文帝遣其右將軍李小光據梁州,平以偏師討擒之。出為燕州刺史。入兼左衛將軍,領眾一萬討北徐賊,破之,除濟州刺史。侯景度江,詔平為大都督,率青州刺史敬顯俊、左衛將軍厙狄伏連等略定壽陽、宿預三十餘城。事罷還州,加開府,進位驃騎大將軍,進爵為公。顯祖受禪,別封羨陽侯。行兗州刺史,以黷貨除名。後除開府儀同三司。廢帝即位,拜特進,食滄州樂陵郡幹。皇建初,封定陽郡公,拜護軍。後為青州刺史,卒。贈太尉。 |
《卷十九列傳第十一》
10 ![]() | 天平中,為都督,隨領軍婁昭攻樊子鵠於兗州,又與行臺元子思討元慶和,俱平之。侯深反,復以俊為大都督,率眾討之,深敗走。又轉揚州刺史。天平三年秋,卒於州,時年四十二。贈持節、侍中、都督、冀州刺史、尚書令、司空公,謚曰威武。齊受禪,詔祭告其墓。皇建初,配享高祖廟庭。 |
18 ![]() | 韓樓反於幽州,懷知其無成,陰結所親,以中興初叛樓歸魏,拜征虜將軍、第一領民酋長、武周縣侯。高祖東出,懷率其部人三千餘家,隨高祖於冀州。義旗建,高祖以為大都督,從討爾朱兆於廣阿,破之,除安北將軍、蔚州刺史。又隨高祖攻鄴,克之,從破四胡於韓陵,進爵為侯。仍從入洛,拜車騎將軍,改封盧鄉縣侯。天平中,除使持節、廣州軍事。梁遣將湛僧珍、楊暕來寇,懷與行臺元晏擊項城,拔之,擒暕。又從高祖襲克西夏州。還,為大都督,鎮下館,除儀同三司。元象初,為大都督,與諸將西討,遇疾卒於建州。贈定幽恒肆四州諸軍事、刺史、司徒公、尚書僕射。懷以武藝勳誠為高祖所知,志力未申,論者惜其不遂。皇建初,配饗高祖廟庭。 |
32 ![]() | 薛孤延,代人也。少驍果,有武力。韓樓之反,延隨眾屬焉。後與王懷等密計討樓,為樓尉帥乙弗醜所覺,力戰破醜,遂相率歸。行臺劉貴表為都督,加征虜將軍,賜爵永固縣侯。後隸高祖為都督,仍從起義。破爾朱兆於廣阿,因從平鄴,以功進爵為公,轉大都督。從破四胡於韓陵,加金紫光祿大夫。從追爾朱兆於赤谼嶺,除第一領民酋長。孝靜立,拜顯州刺史,累加車騎將軍。天平四年,從高祖西伐。 |
38 ![]() | 魏出帝不協於高祖,令儀同賈顯智率豫州刺史斛斯壽東趣濟州。高祖遣大都督竇泰濟自滑臺拒顯智,保洛隸泰前驅。事定,轉都督。從高祖襲夏州,剋之。萬俟受洛干之降也,高祖遣保洛與諸將於路接援。元象初,除西夏州刺史、當州大都督,又以前後功,封安武縣伯,邑四百戶。轉行蔚州刺史。從高祖攻周文帝於邙山,圍玉壁,攻龍門。還,留鎮晉州。 |
《卷二十列傳第十二》
42 ![]() | 循義少而姦俠,輕財重氣,招召膏猾,時有急難相奔投者,多能容匿之。魏咸陽王為司州牧,用為法曹從事。魏北海王顥鎮徐州,引為墨曹參軍。正光末,天下兵起,顥為征西將軍,都督華、豳、東秦諸軍事,兼左僕射、西道行臺,以循義為統軍。時有詔,能募得三千人別將。於是循義還河東,仍歷平陽、弘農諸郡,合得七千餘人,即假安北將軍、西道別將。俄而東西二夏、南北兩華及豳州等反叛,顥進討之。循義率所部,頗有功。絳蜀賊陳雙熾等聚汾曲,詔循義為大都督,與行臺長孫稚共討之。循義以雙熾是其鄉人,遂輕詣壘下,曉以利害,熾等遂降。拜循義龍門鎮將。 |
《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 高乾弟慎弟昂弟季式封隆之子子繪從子孝琬孝琰》
12 ![]() | 建義初,兄弟共舉兵,既而奉旨散眾,仍除通直散騎侍郎,封武城縣伯,邑五百戶。乾解官歸,與昂俱在鄉里,陰養壯士。爾朱榮聞而惡之,密令刺史元仲宗誘執昂,送於晉陽。永安末,榮入洛,以昂自隨,禁於駝牛署。既而榮死,魏莊帝既引見勞勉之。時爾朱既隆還逼宮闕,帝親臨大夏門指麾處分。昂既免縲紲,被甲橫戈,志凌勁敵。乃與其從子長命等推鋒徑進,所向披靡。帝及觀者莫不壯之。既除直閣將軍,賜帛千匹。昂以寇難尚繁,非一夫所濟,乃請還本鄉,招集部曲。仍除通直常侍,加平北將軍。所在義勇,競來投赴。尋值京師不守,遂與父兄據信都起義。殷州刺史爾朱羽生潛軍來襲,奄至城下,昂不暇擐甲,將十餘騎馳之,羽生退走,人情遂定。後廢帝立,除使持節、冀州刺史以終其身。仍為大都督,率眾從高祖破爾朱兆於廣阿。及平鄴,別率所部領黎陽。又隨高祖討爾朱兆於韓陵,昂自領鄉人部曲王桃湯、東方老、呼延族等三千人。高祖曰:「高都督純將漢兒,恐不濟事,今當割鮮卑兵千餘人共相參雜,於意如何?」昂對曰:「敖曹所將部曲練習已久,前後戰鬥,不減鮮卑,今若雜之,情不相合,勝則爭功,退則推罪,願自領漢軍,不煩更配。」高祖然之。及戰,高祖不利,軍小卻,兆等方乘之。高嶽、韓匈奴等以五百騎衝其前,斛律敦收散卒躡其後,昂與蔡俊以千騎自栗園出,橫擊兆軍。 |
50 ![]() | 三年,父喪去職。四年,高祖西討,起為大都督,領冀州兵赴鄴,從高祖自滏口西趣晉州,會大軍於玉壁。復以子繪為大行臺吏部郎中。及高祖病篤,師還晉陽,引入內室,面受密旨,銜命山東,安撫州郡。高祖崩,祕未發喪,世宗以子繪為渤海太守,令馳驛赴任。世宗親執其手曰:「誠知此郡未允勳望,但時事未安,須卿鎮撫。且衣錦晝遊,古人所貴,善加經略,綏靜海隅,不勞學習常太守向州參也。」 |
《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
20 ![]() | 元忠族叔景遺,少雄武有膽力,好結聚亡命,共為劫盜,鄉里每患之。永安末,其兄南巨鹿太守無為以贓罪為御史糾劾,禁於州獄。景遺率左右十餘騎,詐稱臺使,徑入州城,劫無為而出之。州軍追討,竟不能制。由是以俠聞。及高祖舉義於信都,景遺赴於軍門。高祖素聞其名,接之甚厚。命與元忠舉兵於西山,仍與大軍俱會,擒刺史爾朱羽生。以功除龍驤將軍,昌平縣公,邑八百戶。爾朱兆來伐,又力戰有功,除使持節、大都督、左將軍。太昌初,進爵昌平郡公,增邑三百戶,加車騎將軍。天平初,出為潁州刺史。未幾,為前潁川太守元洪威所襲殺。贈侍中、殷滄二州軍事、大將軍、開府、殷州刺史。子伽林襲。 |
《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七》
12 ![]() | 張耀,字靈光,上谷昌平人也。父鳳,晉州長史。耀少而貞謹,頗曉史職。解褐給事中,轉司徒水曹行參軍。義旗建,高祖擢為中軍大都督韓軌府長史。及軌除瀛、冀二州刺史,又以耀為軌諮議參軍。後為御史所劾,州府僚佐及軌左右以贓罪掛網者百有餘人,唯耀清白獨免。徵為丞相府倉曹。 |
《卷四五 文苑》
46 ![]() | 賊棄甲而來復,肆觜距之雕鳶。積假履而弒帝,憑衣霧以上天。用速災於四月,奚聞道之十年。臺城陷後,梁武曾獨坐嘆曰:「侯景於文為小人百日天子。」及景以大寶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僭位,至明年三月十九日棄城逃竄,是一百二十日,掞天道紀大數,故文為百日。」言與公孫述俱稟十二,而旬歲不同。就狄俘於舊壤,陷戎俗於來旋。慨黍離於清廟,愴麥秀於空廛。鼗鼓臥而不考,景鐘毀而莫懸。野蕭條以橫骨,邑闃寂而無煙。疇百家之或在,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覆五宗而翦焉。獨昭君之哀奏,唯翁主之悲弦。公主子女見辱見讎。經長干以掩抑,長干舊顏家巷。展白下以流連。靖侯以下七世墳塋皆在白下。深燕雀之餘思,感桑梓之遺虔。得此心於尼甫,信茲言乎仲宣。逷西土之有衆,資方叔以薄伐。永寧公以司徒為大都督。撫鳴劍而雷咤,振雄旗而雲窣。千里追其飛走,三載窮於巢窟。屠蚩尤於東郡,掛郅支於北闕。旣斬侯景,烹尸於建業市,百姓食之,至於肉盡齕骨,傳首荊州,懸於都街。弔幽魂之冤枉,掃園陵之蕪沒。殷道是以再興,夏祀於焉不忽。但遺恨於炎崑,火延宮而累月。{{侯景旣走,義師採櫓失火,燒宮殿蕩盡也。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3。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