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604266"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梁書
條件: 提到「袁昂
Total 20

卷第二本紀第二 武帝中

24
六年春正月辛酉朔,詔曰:「徑寸之寶,或隱沙泥;以人廢言,君子斯戒。朕聽朝晏罷,思闡政術,雖百辟卿士,有懷必聞,而蓄響邊遐,未臻魏闕。或屈以貧陋,或間以山川,頓足延首,無因奏達。豈所以沉浮靡漏,遠邇兼得者乎?四方士民,若有欲陳言刑政,益國利民,淪礙幽遠,不能自通者,可各詮條布懷於刺史二千石。有可申採,大小以聞。」己卯,詔曰:「夫有天下者,義非為己。凶荒疾癆,兵革水火,有一於此,責歸元首。今祝史請禱,繼諸不善,以朕身當之。永使災害不及萬姓,俾茲下民稍蒙寧息。不得為朕祈福,以增其過。特班遠邇,咸令遵奉。」二月甲辰,老人星見。三月庚申朔,隕霜殺草。是月,有三象入京師。夏四月壬辰,置左右驍騎、左右游擊將軍官。癸巳曹景宗、韋睿等破魏軍於邵陽洲,斬獲萬計。癸卯,以右衛將軍曹景宗領軍將軍徐州刺史己酉,以江州刺史王茂尚書右僕射,中書令安成王平南將軍江州刺史。分湘廣二州置衡州。丁巳,以中軍將軍揚州刺史臨川王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撫軍將軍建安王揚州刺史右光祿大夫沈約為尚書左僕射尚書左僕射王瑩中軍將軍五月己未,以新除左驍騎將軍長沙王深業為中護軍癸亥,以侍中袁昂吏部尚書己巳,置中衛、中權將軍,改驍騎為雲騎,游擊為游騎。辛未右將軍揚州刺史建安王進號中權將軍六月庚戌,以車騎將軍湘州刺史夏侯詳右光祿大夫,新金紫光祿大夫柳惔安南將軍湘州刺史。新吳縣獲四目龜一。秋七月甲子,太白晝見。丙寅,分廣州置桂州。丁亥,以新除尚書右僕射王茂中衛將軍八月戊子,赦天下。戊戌,大風折木。京師大水,因濤入,加御道七尺。九月,嘉禾一莖九穗,生江陵縣。乙亥,改閱武堂為德陽堂,聽訟堂為儀賢堂。丙戌,以左衛將軍呂僧珍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豫章內史蕭昌廣州刺史冬十月壬寅,以五兵尚書徐勉為吏部尚書閏月乙丑,以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臨川王司徒、行太子太傅,尚書左僕射沈約為尚書令、行太子少傅,吏部尚書右僕射戊寅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始興王心詹進號安西將軍甲申,以右光祿大夫夏侯詳尚書左僕射十二月丙辰尚書左僕射夏侯詳卒。乙丑,魏淮陽鎮都軍主常邕和以城內屬。分豫州置霍州。
29
十一年春正月壬辰,詔曰:「夫刑法悼耄,罪不收孥,禮著明文,史彰前事,蓋所以申其哀矜,故罰有弗及。近代相因,厥網彌峻,髫年華髮,同坐入愆。雖懲惡勸善,宜窮其制,而老幼流離,良亦可愍。自今逋謫之家及罪應質作,若年有老小,可停將送。」加左光祿大夫、行太子少傅沈約特進,鎮南將軍江州刺史建安王儀同三司,司空揚州刺史臨川王進位為太尉驃騎將軍王茂司空尚書令、雲麾將軍王瑩進號安左將軍安北將軍、青冀二州刺史張稷進號鎮北將軍二月戊辰,新昌、濟陽二郡野蠶成繭。三月丁巳,曲赦揚、徐二州。築西靜壇於鐘山。庚申,高麗國遣使獻方物。四月戊子,詔曰:「去歲朐山大殲醜類,宜為京觀,用旌武功;但伐罪弔民,皇王盛軌,掩骼埋胔,仁者用心。其下青州悉使收藏。」百濟、扶南、林邑國並遣使獻方物。六月辛巳,以司空王茂中權將軍九月辛亥,宕昌國遣使獻方物。冬十一月乙未,以吳郡太守袁昂尚書右僕射己酉,降太尉、揚州刺史臨川王驃騎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癸丑,齊宣德太妃王氏薨。十二月己未,以安西將軍荊州刺史安成王中衛將軍護軍將軍鄱陽王恢為平西將軍荊州刺史
30
十二年春正月辛卯,輿駕親祠南郊,赦大辟以下。二月辛酉,以兼尚書右僕射袁昂尚書右僕射丙寅,詔曰:「掩骼埋胔,義重周經,槥櫝有加,事美漢策。朕向隅載懷,每勤造次,收藏之命,亟下哀矜;而珝縣遐深,遵奉未洽,髐然路隅,往往而有,言愍沉枯,彌勞傷惻。可明下遠近,各巡境界,若委骸不葬,或蒢衣莫改,即就收斂,量給棺具。庶夜哭之魂斯慰,霑霜之骨有歸。」辛巳,新作太極殿,改為十三間。三月癸卯,以湘州刺史王珍國為護軍將軍閏月乙丑特進中軍將軍沈約卒。夏四月,京邑大水。六月癸巳,新作太廟,增基九尺。庚子,太極殿成。秋九月戊午,以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建安王撫軍將軍,儀同如故;驃騎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揚州刺史臨川王司空;領中權將軍王茂驃騎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江州刺史冬十月丁亥,詔曰:「明堂地勢卑濕,未稱乃心。外可量就埤起,以盡誠敬。」
33
十五年春正月己巳,詔曰:「觀時設教,王政所先,兼而利之,實惟務本,移風致治,咸由此作。頃因革之令,隨事必下,而張弛之要,未臻厥宜,民瘼猶繁,廉平尚寡,所以佇旒纊而載懷,朝玉帛而興歎。可申下四方,政有不便於民者,所在具條以聞。守宰若清潔可稱,或侵漁為蠹,分別奏上,將行黜陟。長吏勸課,躬履堤防,勿有不脩,致妨農事。關市之賦,或有未允,外時參量,優減舊格。」三月戊辰朔,日有蝕之。夏四月丁未,以安右將軍豫章王綜兼護軍。高麗國遣使獻方物。五月癸未,以司空揚州刺史臨川王中書監驃騎大將軍刺史如故。六月丙申,改作小廟畢。庚子,以尚書令王瑩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袁昂尚書左僕射吏部尚書王暕尚書右僕射秋八月,老人星見。芮芮、河南遣使獻方物。九月辛巳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王瑩薨。壬辰,赦天下。冬十月戊午,以丹陽尹長沙王深業為湘州刺史十一月丁卯,以兼護軍豫章王綜為安前將軍。交州刺史李畟斬交州反者阮宗孝,傳首京師。曲赦交州。壬午,以雍州刺史韋睿為護軍將軍
36
十八年春正月甲申,以領軍將軍鄱陽王恢為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荊州刺史始興王憺為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軍。以尚書左僕射袁昂尚書令尚書右僕射王暕尚書左僕射太子詹事徐勉尚書右僕射辛卯,輿駕親祠南郊,孝悌力田賜爵一級。二月戊午,老人星見。四月丁巳,大赦天下。秋七月甲申,老人星見。於闐、扶南國各遣使獻方物。

卷第三本紀第三 武帝下

3
三年春正月庚子,以尚書令袁昂中書監,吳郡太守王暕尚書左僕射尚書左僕射王份右光祿大夫庚戌,京師地震。己未,以宣毅將軍廬陵王續雍州刺史三月乙卯巴陵王蕭屏薨。夏四月丁卯,汝陰王劉端薨。五月壬辰朔,日有蝕之,既。癸巳,赦天下。并班下四方,民所疾苦,咸即以聞,公卿百僚各上封事,連率郡國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秋八月辛酉,作二郊及籍田並畢,班賜工匠各有差。甲子,老人星見。婆利、白題國各遣使獻方物。冬十月丙子,加中書監袁昂中衛將軍。十一月甲午撫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軍將軍始興王憺薨。辛丑,以太子詹事蕭淵藻為領軍將軍。
4
四年春正月辛卯,輿駕親祠南郊,大赦天下。應諸窮疾,咸加賑恤,并班下四方,時理獄訟。丙午,輿駕親祠明堂。二月庚午,老人星見。乙亥,躬耕籍田。詔曰:「夫耕籍之義大矣哉!粢盛由之而興,禮節因之以著,古者哲王咸用此作。眷言八政,致茲千畝,公卿百辟,恪恭其儀,九推畢禮,馨香靡替。兼以風雲葉律,氣象光華,屬覽休辰,思加獎勸。可班下遠近,廣闢良疇,公私畎畝,務盡地利。若欲附農,而糧種有乏,亦加貸恤,每使優遍。孝悌力田賜爵一級。預耕之司,剋日勞酒。」三月壬寅,以鎮右將軍豫章王綜為平北將軍、南兗州刺史六月乙丑,分益州置信州,分交州置愛州,分廣州置成州、南定州、合州、建州,分霍州置義州。秋八月丁卯,老人星見。冬十月庚午,以中書監、中衛將軍袁昂尚書令,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己卯,護軍將軍昌義之卒。十一月癸未朔,日有蝕之。太白晝見。甲辰尚書左僕射王暕卒。十二月戊午,始鑄鐵錢。狼牙脩國遣使獻方物。
9
夏五月丙寅,成景雋剋魏臨潼竹邑。秋八月壬辰,老人星見。冬十月庚戌,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以渦陽內屬。甲寅,曲赦東豫州。十一月丁卯,以中護軍蕭淵藻為北討都督、征北大將軍,鎮渦陽。戊辰,加尚書令、中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袁昂中書監。以渦陽置西徐州。高麗國遣使獻方物。
10
二年春正月庚申,司空元法僧以本官領中軍將軍。中書監、尚書令、中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袁昂進號中撫大將軍。衛尉卿蕭昂中領軍乙酉,芮芮國遣使獻方物。二月甲午,老人星見。是月,築寒山堰。三月壬戌,以江州刺史南康王績為安右將軍夏四月辛丑,魏郢州刺史元願達以義陽內附,置北司州。時魏大亂,其北海王元顥、臨淮王元彧、汝南王元悅並來奔;其北青州刺史元世雋、南荊州刺史李志亦以地降。六月丁亥,魏臨淮王元彧求還本國,許之。冬十月丁亥,以魏北海王元顥為魏主,遣東宮直閣將軍陳慶之衛送還北。魏豫州刺史鄧獻以地內屬。
11
中大通元年正月辛酉,輿駕親祠南郊,大赦天下,孝悌力田賜爵一級。甲子,魏汝南王元悅求還本國,許之。辛巳,輿駕親祠明堂。二月甲申,以丹陽尹武陵王紀為江州刺史辛丑,芮芮國遣使獻方物。三月丙辰,以河南王阿羅真為寧西將軍、西秦、河沙三州刺史。庚辰,以中護軍蕭淵藻為中權將軍。夏四月癸未,以安右將軍南康王績為護軍將軍。癸巳,陳慶之攻魏梁城,拔之,進屠考城,擒魏濟陰王元暉業五月戊辰,剋大梁。癸酉,剋虎牢城。魏主元子攸棄洛陽,走河北。乙亥,元顥入洛陽。六月壬午,大赦天下。辛亥,魏淮陰太守晉鴻以湖陽城內屬。閏月己未安右將軍、護軍南康王績薨。己卯,魏爾朱榮攻殺元顥,復據洛陽。秋九月辛巳,朱雀航華表災。以安北將軍羊侃為青、冀二州刺史。癸巳,輿駕幸同泰寺,設四部無遮大會,因捨身,公卿以下,以錢一億萬奉贖。冬十月己酉,輿駕還宮,大赦,改元。十一月丙戌,加中撫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袁昂中書監。加鎮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平王偉太子少傅。加金紫光祿大夫蕭琛、陸杲特進司空、中軍將軍元法僧進號車騎將軍。中權將軍蕭淵藻為中護軍將軍。中領軍蕭昂為領軍將軍。戊子,魏巴州刺史嚴始欣以城降。十二月丁巳,盤盤國遣使獻方物。
14
四年春正月丙寅朔,以鎮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平王偉進位大司馬,司空元法僧進太尉,尚書令、中權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袁昂進位司空。立臨川靖惠王宏子正德為臨賀郡王。戊辰,以丹陽尹邵陵王綸為揚州刺史。太子右衛率薛法護為平北將軍、司州牧,衛送元悅入洛。庚午,立嫡皇孫大器為宣城郡王。癸未,魏南兗州刺史劉世明以城降,改魏南兗州為譙州,以世明為刺史。二月壬寅,老人星見。新除太尉元法僧還北,為東魏主。以安右將軍元景隆征北將軍徐州刺史,雲麾將軍羊侃安北將軍兗州刺史,散騎常侍元樹為鎮北將軍庚戌,新除揚州刺史邵陵王綸有罪,免為庶人。壬子,以江州刺史武陵王紀為揚州刺史,領軍將軍蕭昂江州刺史丙辰,邵陵縣獲白鹿一。三月庚午侍中、領國子博士蕭子顯上表置制旨《孝經》助教一人,生十人,專通高祖所釋《孝經義》。夏四月壬申,盤盤國遣使獻方物。秋七月甲辰,星隕如雨。八月丙子特進陸杲卒。九月乙巳,以太子詹事南平王世子恪為領軍將軍,平北將軍、雍州刺史廬陵王續安北將軍,西中郎將、荊州刺史湘東王繹為平西將軍,司空袁昂尚書令十一月己酉,高麗國遣使獻方物。十二月庚辰,以太尉元法僧驃騎大將軍、開府同三司之儀、郢州刺史
15
五年春正月辛卯,輿駕親祠南郊,大赦天下,孝悌力田賜爵一級。先是一日丙夜,南郊令解滌之等到郊所履行,忽聞空中有異香三隨風至,及將行事,奏樂迎神畢,有神光滿壇上,朱紫黃白雜色,食頃方滅。兼太宰武陵王紀等以聞。戊申,京師地震。己酉。長星見。辛亥,輿駕親祠明堂。癸丑,以宣城王大器為中軍將軍。河南國遣使獻方物。二月癸未,行幸同泰寺,設四部大會,高祖升法座,發《金字摩訶波若經》題,訖于己丑。老人星見。三月丙辰,大司馬南平王偉薨。夏四月癸酉,以御史中丞臧盾兼領軍。五月戊子,京邑大水,御道通船。六月己卯,魏建義城主蘭寶殺魏東徐州刺史,以下邳城降。秋七月辛卯,改下邳為武州。八月庚申,以前徐州刺史元景隆安右將軍。老人星見。甲子,波斯國遣使獻方物。甲申中護軍蕭淵猷卒。九月己亥,以輕車將軍臨賀王正德護軍甲寅,以尚書令、司空袁昂特進左光祿大夫,司空如故。盤盤國遣使獻方物。冬十月庚申,以尚書右僕射何敬容尚書左僕射吏部尚書謝舉尚書右僕射侍中國子祭酒蕭子顯吏部尚書
22
六年春正月庚戌朔,曲赦司、豫、徐、兗四州。二月己亥,輿駕親耕籍田。丙午,以江州刺史邵陵王綸為平西將軍郢州刺史,雲麾將軍豫章王懽為江州刺史。秦郡獻白鹿一。夏四月癸未,詔曰:「命世興王,嗣賢傳業,聲稱不朽,人代徂遷,二賓以位,三恪義在,時事浸遠,宿草榛蕪,望古興懷,言念愴然。晉、宋、齊三代諸陵,有職司者勤加守護,勿令細民妄相侵毀。作兵有少,補使充足。前無守視,並可量給。」五月戊寅,以前青、冀二州刺史元羅右光祿大夫己卯,河南王遣使獻馬及方物。六月丁未,平陽縣獻白鹿一。秋七月丁亥,魏遣使來聘。八月戊午,赦天下。辛未,詔曰:「經國有體,必詢諸朝,所以尚書置令、僕、丞、郎,旦旦上朝,以議時事,前共籌懷,然後奏聞。頃者不爾,每有疑事,倚立求決。古人有云,主非堯舜,何得發言便是。是故放勛之聖,猶咨四岳,重華之睿,亦待多士。豈朕寡德,所能獨斷。自今尚書中有疑事,前於朝堂參議,然後啟聞,不得習常。其軍機要切,前須諮審,自依舊典。」盤盤國遣使獻方物。九月,移安州置定遠郡,受北徐州都督,定遠郡改屬安州。始平太守崔碩表獻嘉禾一莖十二穗。戊戌特進左光祿大夫、司空袁昂薨。冬十一月己卯,曲赦京邑。十二月壬子江州刺史豫章王懽薨。以護軍將軍湘東王繹為鎮南將軍、江州刺史。置桂州於湘州始安郡,受湘州督;省南桂林等二十四郡,悉改屬桂州。

卷第十八列傳第十二 張惠紹 馮道根 康絢 昌義之

17
時魏降人王足陳計,求堰淮水以灌壽陽。足引北方童謠曰:「荊山為上格,浮山為下格,潼沱為激溝,併灌鉅野澤。」高祖以為然,使水工陳承伯、材官將軍祖芃視地形,咸謂淮內沙土漂輕,不堅實,其功不可就。高祖弗納,發徐、揚人,率二十戶取五丁以築之。假絢節、都督淮上諸軍事,並護堰作,役人及戰士,有眾二十萬。於鐘離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築土,合脊於中流。十四年,堰將合,淮水漂疾,輒復決潰,眾患之。或謂江、淮多有蛟,能乘風雨決壞崖岸,其性惡鐵,因是引東西二冶鐵器,大則釜鬵,小則鋘鋤,數千萬斤,沉于堰所。猶不能合,乃伐樹為井幹,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緣淮百里內,岡陵木石,無巨細必盡,負擔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蠅蟲晝夜聲相合。高祖愍役人淹久,遣尚書右僕射袁昂、侍中謝舉假節慰勞之,并加蠲復。是冬又寒甚,淮、泗盡凍,士卒死者十七八,高祖復遣賜以衣褲。十一月,魏遣將楊大眼揚聲決堰,絢命諸軍撤營露次以待之。遣其子悅挑戰,斬魏咸陽王府司馬徐方興,魏軍小卻。十二月,魏遣其尚書僕射李曇定督眾軍來戰,絢與徐州刺史劉思祖等距之。高祖又遣右衛將軍昌義之、太僕卿魚弘文、直閣曹世宗、徐元和相次距守。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其長九里,下闊一百四十丈,上廣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夾之以堤,并樹杞柳,軍人安堵,列居其上。其水清潔,俯視居人墳墓,了然皆在其下。或人謂絢曰:「四瀆,天所以節宣其氣,不可久塞。若鑿湫東注,則游波寬緩,堰得不壞。」絢然之,開湫東注。又縱反間於魏曰:「梁人所懼開湫,不畏野戰。」魏人信之,果鑿山深五丈,開湫北注,水日夜分流,湫猶不減。其月,魏軍竟潰而歸。水之所及,夾淮方數百里地。魏壽陽城戍稍徙頓於八公山,此南居人散就岡壟。

卷第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五 袁昂子君正

1
袁昂,字千里,陳郡陽夏人。祖詢,宋征虜將軍、吳郡太守,父抃,冠軍將軍、雍州刺史,泰始初,舉兵奉晉安王子勛,事敗誅死。昂時年五歲,乳媼攜抱匿於廬山,會赦得出,猶徙晉安。至元徽中聽還,時年十五。初,抃敗,傳首京師,藏於武庫,至是始還之。昂號慟嘔血,絕而復蘇,從兄彖嘗撫視抑譬,昂更制服,廬于墓次。後與彖同見從叔司徒粲,粲謂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