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檢索 "ctext:448753"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舊五代史
條件: 提到「右衛大將軍
Total 9

末帝紀中

14
六月甲辰,以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歙州刺史朱令德為忠武軍節度觀察留後。己酉,以權知感化軍兩使留後、特進檢校太保姚勍為感化軍節度觀察留後。庚戌,上以秘書少監王翹為將作監,以其父名秘故也。丙辰,以左監門衛將軍康贊美為商州刺史,以左衛上將軍張筠為權知永平軍節度觀察留後,兼判大安府事。戊午,以前景州刺史衛審符為右衛大將軍庚申,以河陽節度、充北面行營排陣、兩京馬軍都軍節度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太保謝彥章為匡國軍節度、陳許蔡等州觀察處置等使,以宣徽院副使韋堅權知河陽軍州事。

明宗紀八

5
五月戊午朔,帝御文明殿受朝。庚申,以三司使、行工部尚書張延朗兗州節度使辛酉,詔:「近聞百執事等,或親居內職,或貴列廷臣,或宣達君恩,或勾當公事,經由列鎮,干撓諸侯,指射職員,安排親暱,或潛示意旨,或顯發書題。自今後一切止絕,有所犯者,發薦人貶官,求薦人流配。如逐處長吏自徇人情,只仰被替人詣闕上訴,長吏罰兩月俸,發薦人更加一等,被替人卻令依舊。」甲子都官郎中知制誥崔棁上言,請搜訪宣宗已來野史,以備編修,從之。丁卯,詔:「諸州府城郭內依舊禁曲,其曲官中自造,減舊價之半貨賣。應田畝上所征曲錢並放,鄉村人戶一任私造。」時甚便之。戊辰,中書奏,應朝臣丁憂者,望加頒賚,從之。丁丑,以祕書監劉岳為太常卿己卯,以武德使孟漢瓊右衛大將軍、知內侍省,充宣徽北院使辛巳,以前相州刺史孟鵠為左驍衛大將軍,充三司使甲申,以權知朗州軍州事、守永州刺史馬希範為洪州節度使檢校太傅;以權知桂州軍府事、富州刺史馬希彞為鄂州節度使、檢校司徒乙酉,以左金吾大將軍薄文為晉州留後。鴻臚卿柳膺將齋郎文書賣與同姓人柳居則,伏罪,大理寺斷當大辟,緣經赦減死,追奪見任官,終身不齒。詔:「應見任前資守選官等,所有本朝及梁朝出身歷任告身,並仰送納,委所在磨勘,換給公憑,只以中興已來官告,及近受文書敘理。其諸色蔭補子孫,如非虛假,不計庶嫡,並宜敘錄;如實無子孫,別立人繼嗣,已補得身名者,只許敘蔭一人。其不合敘使文書,限百日內焚毀須絕。此後更敢將合焚文書參選求仕,其所犯之人並傳者,並當極法。應合得資蔭出身人,並須依格依令施行。」

明宗紀九

2
二月乙卯,制晉國夫人夏氏追冊為皇后丙辰,幸龍門。詔故皇城使李從璨可贈太保。詔出選門官,罷任後周年方許擬議,自于所司投狀磨勘送中書。又詔罷城南稻田務,以其所費多而所收少,欲復其水利,資于民間碾磑故也。秦州奏:「州界三縣之外,別有一十一鎮人戶,係鎮將徵科,欲隨其便,宜復置隴城、天水二縣以隸之。」詔從之。甲子,幸至德宮。以右衛大將軍高居貞為右監門衛上將軍。庚午,以前華州節度使李從昶為左驍衛大將軍,以前夔州節度使安崇阮為右驍衛大將軍,以前新州節度使翟璋為右領軍上將軍,以右領軍上將軍羅周敬為右威衛上將軍辛未,中書奏:「請依石經文字刻《九經》印板。」從之。《五代會要》:長興三年二月,中書門下奏:「請依石經文字刻《九經》印板,敕令國子監集博士儒徒,將西京石經本,各以所業本經,廣為抄寫,仔細看讀,然後雇召能雕字匠人,各部隨帙刻印板,廣頒天下。如諸色人要寫經書,並請依所印刻本,不得更使雜本交錯。」《愛日齋叢鈔》云:《通鑑》載:「後唐長興三年二月辛未,初令國子監校定《九經》,雕印賣之。」又曰:「自唐末以來,所在學校廢絕,蜀毋昭裔出私財百萬營學館,且請板刻《九經》,蜀主從之。由是蜀中文學復盛。」又曰:「唐明宗之世,宰相馮道、李愚請令判國子監田敏校定《九經》,刻板印賣,從之。後周廣順三年六月丁巳,板成,獻之。由是雖亂世,《九經》傳布甚廣。王仲言《揮塵錄》云:毋昭裔貧賤時,嘗借《文選》于交遊間,其人有難色,發憤,異日若貴,當板以鏤之遺學者。後仕王蜀為宰相,遂踐其言,刊之,印行書籍,創見于此。事載陶岳《五代史補》。後唐平蜀,明宗命太學博士李鍔書《五經》,仿其制作,刊板于國子監,為監中刻書之始。《猗覺寮雜記》云:雕印文字,唐以前無之,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後唐方鏤《九經》,悉收人間所有經史,以鏤板為正。見《兩朝國史》。此則印書已始自唐末矣。案《柳氏家訓》序:中和三年癸卯夏,鑾輿在蜀之三年也,餘為中書舍人,旬休,閱書于重城之東南,其書多陰陽雜記、占夢相宅、九宮五緯之流。又有字書小學,率雕板,印紙浸染,不可盡曉。葉氏《燕語》正以此證刻書不始於馮道,而沈存中又謂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行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自後典籍皆為板本。大概唐末漸有印書,特未盛行,後人遂以為始于蜀也。當五季亂離之際,經籍方有託而流布於四方,天之不絕斯文,信矣。甲戌,靈武奏,都指揮使許審環等謀亂伏誅。藥彥稠奏,誅黨項阿埋等十族,與康福入白魚谷追襲叛黨,獲大首領六人、諸羌二千餘人、孳畜數千,及先劫掠到回鶻物貨。詔彥稠軍士,所獲並令自收,勿得箕斂。己卯,以前河中節度使索自通為鄜州節度使。懷化軍節度使李贊華進契丹地圖。詔司天臺,除密奏留中外,應奏歷象、雲物、水旱,及十曜細行、諸州災祥,一一並報史館,以備編修。壬午,藥彥稠進回鶻可汗先送秦王金裝胡䩮,為黨項所掠,至是得之以獻。帝曰:「先詔所獲令軍士自收,今何進也?」令彥稠卻與獲者。

列傳三 宗室

13
從璨,明宗諸子。性剛直,好客疏財,意豁如也。天成中,為右衛大將軍,時安重誨方秉事權,從璨亦不之屈,重誨嘗以此忌之。明宗幸汴,留從璨為大內皇城使。一日,召賓友于會節園,酒酣之後,戲登于御榻。安重誨奏請誅之。詔曰:「皇城使從璨,朕巡幸汴州,使警大內。乃全乖委任,但恣遨遊,于予行從之園,頻恣歌歡之會,仍施峻法,顯辱平人,致彼喧嘩,達于聞聽。方當立法,固不黨親,宜貶授房州司戶參軍,仍令盡命。」長興中,重誨之得罪也。命復舊官,仍贈太保。

列傳三 景延廣 李彥韜 張希崇子仁謙 王庭胤子昭敏 史匡翰子彥容 梁漢颙 楊思權 尹暉子勛 李從璋子重俊 李從溫 張萬進

16
尹暉,魏州人也。少以勇健事魏帥楊師厚為軍士,唐莊宗入魏,擢為小校,從征河上,每於馬前步鬥有功。莊宗即位,連改諸軍指揮使。天成、長興中,領數郡刺史,累遷嚴衛都指揮使。唐應順中,王師討末帝於岐下,暉與楊思權首歸,末帝約以鄴都授之。末帝即位,高祖入洛,嘗遇暉於通衢,暉馬上橫鞭以揖高祖。高祖忿之,後因謁謂末帝曰:「尹暉常才,以歸命稱先,陛下欲令出鎮名藩,外論皆云不當。」末帝乃授暉應州節度使。高祖即位,改右衛大將軍。時範延光據鄴謀叛,以暉失意,密使人賫蠟彈,以榮利啖之。暉得延光文字,懼而思竄,欲沿汴水奔於淮南。高祖聞之,尋降詔招喚,未出王畿,為人所殺。

高祖紀上

9
夏四月己未,以北京馬軍都指揮使、集州刺史劉信為滑州節度使,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傅;以北京隨使、右都押衙楊邠為權樞密使、檢校太保;以北京武節都指揮使、雷州刺史宏肇為許州節度使,充待衛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傅;以北京牢城都指揮使、壁州刺史常思為鄧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兼權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三城巡檢使;以河東行軍司馬張彥威為同州節度使、檢校太保;以蕃漢兵馬都孔目官郭威為權樞密使、檢校司徒;以河東左都押衙扈彥珂為宣徽南院使、檢校司徒;以右都押衙王浩為宣徽北院使、檢校司徒;以兩使都孔目官王章為權三司使、檢校太保。是日,契丹主取相州,殺留後梁暉。《宋史·李穀傳》:潛遣河朔酋豪暉入據安陽,契丹主患之,即謀北旋,會有告契丹以城中虛弱者,契丹還攻安陽,陷其城。暉,磁州滏陽人,少為盜,會契丹汴,暉收集徒黨,先入磁州,無所侵犯,遣使送款於帝。暉偵知相州頗積兵仗,且無守備,遂以三月二十一日夜與其徒逾垣而入,殺契丹數十人,奪器甲數萬計,遂據其城。契丹主先遣偽命相州節度使高唐英率兵討之。未幾,契丹主至城下,是月四日攻拔之,遂屠其城。翌日,契丹主北去,命高唐英鎮之,唐英閱城中遺民,得男女七百人而已。乾祐中,王繼宏鎮相州,奏於城中得髑髏十餘萬,殺人之數,從可知也。庚申,以石州刺史易全章為洺州團練使,以前遼州刺史安真為宿州團練使,以嵐州刺史孟行超為潁州團練使,以汾州刺史武彥宏為曹州防禦使,以前憲州刺史慕容信為齊州防禦使,以遼州刺史薛瓊為亳州防禦使,以沁州刺史李漢韜為汝州防禦使。癸亥,冊魏國夫人李氏為皇后。甲子,以皇長子承訓為左衛上將軍,第二子承祐為左衛大將軍,第三子承勛為右衛大將軍,皇女彭城郡君宋氏封永寧公主,皇侄承赟為右衛上將軍。以河東節度判官蘇逢吉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以河東觀察判官蘇禹珪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升府州為節鎮,加永安軍額。以振武節度使、府州團練使折從阮永安軍節度使,行府州刺史、檢校太尉;以北京隨使、左都押衙劉銖為河陽節度使;以河東支使韓祚為左諫議大夫,充樞密直學士。乙丑,遣史宏肇率兵一萬人趨潞州。丙寅,以權知潞州軍州事、左驍衛大將軍王守恩潞州節度使檢校太保;以權點檢延州軍州事高允權為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以岢嵐軍使鄭謙為忻州刺史,遙領應州節度使,充忻、代二州義軍都部署。丁卯,以河東都巡館驛、沿河巡檢使閻萬進為嵐州刺史,領朔州節度使,充嵐、憲二州義軍都制置。戊辰,權河陽留後武行德以城來歸。初,契丹主將發東京,船載武庫兵仗,自汴浮河,欲置之於北地,遣奉國都虞候武行德部送,與軍士千餘人並家屬俱行。至河陰,軍亂,奪兵仗,殺契丹監吏,眾推行德為帥,與河陰屯駐軍士合,乃自汜水抵河陽。河陽偽命節度使崔廷勛率兵拒之,兵敗,行德等追躡之,廷勛棄城而遁,行德因據其城。《東都事略武行德傳》:行德陷於契丹,偽請自效,因遣送將校數十人護所取尚方鎧甲還北方。至河陰,行德謂眾曰:「我與若等能為邊地鬼耶?」眾素伏其威名,皆曰:「惟命。」遂攻孟州,走其節度使崔廷勛,悉以府庫分諸校,而權領州事。遣其弟行友詣太原勸進。偽命西京留守劉晞棄洛城,南走許州,遂奔東京,洛京巡檢使方太自署知留守事。未幾,太為武行德所害。是日,蕃將耿崇美屯澤州,史宏肇遣先鋒將馬誨率兵擊之,崇美退保懷州。崔廷勛以契丹眾攻武行德於河陽,行德出戰,為廷勛所敗。汴州蕭翰遣蕃將高牟翰將兵援送劉晞復歸於洛。牟翰至,殺前澶州節度使潘環於洛陽。辛未,以河陽都部署武行德河陽節度使檢校太尉,充一行馬步軍都部署。甲戌,潞州節度使王守恩檢校太尉,以前棣州刺史慕容彥超為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丙子,契丹主耶律德光卒於鎮之欒城。趙延壽於鎮州自稱權知國事。辛巳,陜州節度使趙暉加檢校太尉華州節度使兼陜州馬步軍都指揮使侯章加檢校太傅,以陜府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兼絳州防禦使王晏晉州節度使檢校太傅,以丹州都指揮使、權知軍州事高彥珣為丹州刺史

列傳二 宗室

3
陳王承勛,高祖之幼子也。國初授右衛大將軍。隱帝嗣位,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遙領興元尹,俄代侯益開封尹,進位檢校太師、兼侍中。乾祐三年冬十一月,蕭墻之亂,隱帝崩,軍情欲立勛為嗣。時勛已病,大臣及諸將請候勛起居,太后令左右以臥榻舁之以見,諸將就視,知勛之不能興,故議立劉赟。周廣順元年春卒。周太祖下詔封陳王

列傳三 王周 劉審交 武漢球 張瓘 李殷 劉在明 馬萬 李彥從 郭謹 皇甫立 白再榮 張鵬

2
劉審交,字求益,幽州文安人也。祖海,父師遂。審交少讀書,尤精吏道,起家署北平主簿,轉興唐令,本府召補牙職。劉守光之僭號,偽署兵部尚書,燕亡,歸於太原。莊宗知之,用為諸府從事。同光初,趙德鈞鎮幽州,朝廷以內官馬紹宏為北面轉運使,辟審交為判官。王都據定州叛,朝廷命王晏球進討,以審交為轉運供軍使,王都平,以勞授遼州刺史。明年,復為北面供軍轉運使,改磁州刺史,以母年高,去官就養。及丁內艱,毀瘠過禮,服闋,不出累年。晉高祖踐阼,範延光以魏州叛,命楊光遠以總兵討之,復召審交為供饋使。鄴中平,命審交為三司使,授右衛大將軍。六年夏,出為陳州防禦使,歲餘,移襄州防禦使。審交治襄、漢,撫綏有術,民庶懷之。青州楊光遠平,降平盧軍為防禦州,復用審交為防禦使,累官至檢校太傅。時用軍之後,審交矜恤撫理,雕弊復蘇。契丹破晉,審交以代歸,蕭翰在都,復用為三司使。翰歸蕃,李從益在汴州,召高行周、武行德將委以軍事,皆不受命。尋聞高祖起義於太原,史宏肇在澤潞,都人大懼。時有燕軍千人守捉諸門,李從益母王淑妃詢於文武臣僚曰:「予子母在洛,孤危自處,一旦為蕭翰所逼,致令及此。但遣人迎請太原,勿以予子母為事。」或曰:「收拾諸處守營兵士與燕軍,足以把城,以俟河北救應可也。」妃曰:「非謀也,我子母亡國之餘,安敢與人爭天下!」眾議籍籍,猶以把城為詞。審交曰:「余燕人也,今城有燕軍,固合為燕謀,然事機有所不可。此城經敵軍破除之後,民力空匱,餘眾幸存,若更謀之不臧,閉門拒守,一月之內,無復遺類。諸君勿言,宜從太妃處分。」繇是從益遣使往太原貢奉。高祖至汴,罷使歸班。隱帝嗣位,用為汝州防禦使。汝為近輔,號為難治,審交盡去煩弊,無擾於民,百姓歌之。

列傳三 高行周子懷德 安審琦子守忠 安審暉子守鏻 安審信 李從敏 鄭仁誨子勛 張彥成 安叔千 宋彥筠

14
鄭仁誨,字日新,晉陽人。父霸,累贈太子太師。仁誨幼事唐驍將陳紹光,恃勇使酒,嘗乘醉抽佩劍,將事刂刃於仁誨,左右無不奔避,唯仁誨端立以俟,略無懼色。紹光因擲劍於地,謂仁誨曰:「汝有此器度,必當享人間富貴。」及紹光典郡,仁誨累為右職。後退歸鄉里,以色養為樂。漢高祖之鎮河東也,太祖累就其第,與之燕語,每有質問,無不以正理為答,太祖深器之。漢有天下,太祖初領樞務,即召為從職。及太祖西征,嘗密贊軍機,西師凱旋,累遷至檢校吏部尚書。太祖踐阼,旌佐命功,授檢校司空客省使兼大內都點檢、恩州團練使,尋為樞密副使。逾年轉宣徽北院使右衛大將軍,出鎮澶淵,轉檢校太保,入為樞密使,加同平章事。世宗之北征也,以仁誨為東京留守,調發軍須,供億無所闕,駕回,加兼侍中。尋丁內艱,未幾起復。顯德二年冬,疾亟,世宗幸其第,親加撫問,欷歔久之。及卒,世宗親臨其喪,哭逾數舉。是時,世宗將行,近臣奏云:「歲道非便,不宜臨喪。」弗聽,然而先之以桃茢之事,時以為得禮。仁誨為人端厚謙損,造次必由於禮。及居樞務,雖權位崇重,而能孜孜接物,無自矜之色,至終,故朝廷鹹惜之。詔贈中書令,追封韓國公,謚曰忠正。既葬,命翰林學士陶穀撰神道碑文,官為建立,表特恩也。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