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維基 -> 近思錄
《近思錄》[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 該資料已通過字符識別與對應底本相連結。請參考字符識別相關使用說明,以了解如何糾正該資料中的錯字。
作者 | 朱熹 |
---|---|
成書年代 | 宋 |
版本 | ![]() ![]() 《欽定四庫全書》本 |
數據項目 | ctext:427166 |
檢索: |

淳熙二年(1175年),呂祖謙從浙江到福建與朱熹會晤,兩人在寒泉精舍相與讀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著作,感其「廣大閎博,若無津涯」,初學者不易把握其要義。《近思錄》為朱熹與呂祖謙合輯,採取北宋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子之語,共622條,分14卷,以《論語》「切問而近思」為題。「近思」二字取自《論語》:「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朱熹云:「四子(四書)《六經》之階梯,《近思錄》四子之階梯」。以正「厭卑近而騖高遠」之失。
1.卷一·道體
2.卷二·為學
3.卷三·致知
4.卷四·存養
5.卷五·克己
6.卷六·家道
7.卷七·出處
8.卷八·治體
9.卷九·制度
10.卷十·政事
11.卷十一·教學
12.卷十二·警戒
13.卷十三·異端
14.卷十四·聖賢
15.朱熹後序
16.呂祖謙後序
17.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三種
[顯示各種版本 (2)]2.卷二·為學
3.卷三·致知
4.卷四·存養
5.卷五·克己
6.卷六·家道
7.卷七·出處
8.卷八·治體
9.卷九·制度
10.卷十·政事
11.卷十一·教學
12.卷十二·警戒
13.卷十三·異端
14.卷十四·聖賢
15.朱熹後序
16.呂祖謙後序
17.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三種
URN: ctp:wb675972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