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晉書 |
條件: 提到「征東大將軍」 |
Total 10 |
《帝紀第三 世祖武帝》
48 ![]() | 二月,以雍州隴右五郡及涼州之金城、梁州之陰平置秦州。辛巳,白龍二見於趙國。青、徐、兗三州水,遣使振恤之。壬寅,以尚書左僕射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征東大將軍衛瓘都督青州諸軍事,東莞王伷為鎮東大將軍、都督徐州諸軍事。丁亥,詔曰:「古者歲書群吏之能否,三年而誅賞之。諸令史前後,但簡遣疏劣,而無有勸進,非黜陟之謂也。其條勤能有稱尤異者,歲以為常。吾將議其功勞。」己未,詔蜀相諸葛亮孫京隨才署吏。 |
73 ![]() | 八月丙戌,以征東大將軍衛瓘為征北大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丙申,城陽王憲薨。分益州之南中四郡置寧州,曲赦四郡殊死已下。 |
《帝紀第六 中宗元帝 肅宗明帝》
4 ![]() | 太寧元年春正月癸巳,黃霧四塞,京師火。李雄使其將李驤、任回寇臺登,將軍司馬玖死之。越巂太守李釗、漢嘉太守王載以郡叛,降于驤。二月,葬元帝於建平陵,帝徒跣至于陵所。以特進華恒為驃騎將軍、都督石頭水陸軍事。乙丑,黃霧四塞。丙寅,隕霜。壬申,又隕霜,殺穀。三月戊寅朔,改元,臨軒,停饗宴之禮,懸而不樂。丙戌,隕霜,殺草。饒安、東光、安陵三縣災,燒七千餘家,死者萬五千人。石勒攻陷下邳,徐州刺史卞敦退保盱眙。王敦獻皇帝信璽一紐。敦將謀篡逆,諷朝廷徵己,帝乃手詔徵之。夏四月,敦下屯于湖,轉司空王導為司徒,自領揚州牧。巴東監軍柳純為敦所害。以尚書陳眕為都督幽平二州諸軍事、幽州刺史。五月,京師大水。李驤等寇寧州,刺史王遜遣將姚岳距戰於堂狼,大破之。梁碩攻陷交州,刺史王諒死之。六月壬子,立皇后庾氏。平南將軍陶侃遣參軍高寶攻梁碩,斬之,傳首京師。進侃位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秋七月丙子朔,震太極殿柱。是月,劉曜攻陳安於隴城,滅之。八月,以安北將軍郗鑒為尚書令。石勒將石季龍攻陷青州,刺史曹嶷遇害。冬十一月,王敦以其兄征南大將軍含為征東大將軍、都督揚州江西諸軍事。以軍事饑乏,調刺史以下米各有差。 |
《列傳第十二 王渾子濟 王濬 唐彬》
4 ![]() | 孫皓司徒何植、建威將軍孫晏送印節詣渾降。既而王濬破石頭,降孫皓,威名益振。明日,渾始濟江,登建鄴宮,釃酒高會。自以先據江上,破皓中軍,案甲不進,致在王濬之後。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頻奏濬罪狀,時人譏之。帝下詔曰:「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安東將軍、京陵侯王渾,督率所統,遂逼秣陵,令賊孫皓救死自衛,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軍之功,又摧大敵,獲張悌,使皓途窮勢盡,面縛乞降。遂平定秣陵,功勛茂著。其增封八千戶,進爵為公,封子澄為亭侯、弟湛為關內侯,賜絹八千匹。」轉征東大將軍,復鎮壽陽。渾不尚刑名,處斷明允。時吳人新附,頗懷畏懼。渾撫循羈旅,虛懷綏納,座無空席,門不停賓。於是江東之士莫不悅附。 |
《載記第三 劉曜》
8 ![]() | 晉將李矩襲金墉,剋之。曜左中郎將宋始、振威宋恕降於石勒。署其大將軍、廣平王岳為征東大將軍,鎮洛陽。會三軍疫甚,岳遂屯澠池。石勒遣石生馳應宋始等,軍勢甚盛。曜將尹安、趙慎等以洛陽降生,岳乃班師,鎮于陜城。 |
《載記第十二 苻洪 苻健 苻生 苻雄 王墮》
5 ![]() | 杜洪屯宜秋,為其將張琚所殺,琚自立為秦王,置百官。健率步騎二萬攻琚,斬其首。健至自宜秋,遣雄、菁率眾掠關東,并援石季龍豫州刺史張遇於許昌,與晉鎮西將軍謝尚戰于潁水之上,王師敗績。雄乘勝逐北,至于壘門,殺傷太半,遂虜遇及其眾歸于長安,拜遇司空、豫州刺史,鎮許昌。雄攻王擢於隴上,擢奔涼州,雄屯隴東。張重華拜擢征東大將軍,使與其將張弘、宋修連兵伐雄。雄與菁率眾擊敗之,獲弘、修送長安。 |
2 ![]() | 萇既死,健以讖言三羊五眼應符,故立為太子。健卒,僭即皇帝位,大赦境內,改年壽光,時永和十二年也。尊其母強氏為皇太后,立妻梁氏為皇后。以呂婆樓為侍中、左大將軍,苻安領太尉,苻柳為征東大將軍、并州牧,鎮蒲阪,苻謏為鎮東大將軍、豫州牧,鎮陜城,自餘封授有差。 |
5 ![]() | 生聞張祚見殺,玄靚幼沖,命其征東苻柳參軍閻負、梁殊使涼州,以書喻之。負、殊至姑臧,玄靚年幼,不見殊等。其涼州牧張瓘謂負、殊曰:「孤之本朝,世執忠節,遠宗大晉,臣無境外之交,君等何為而至?」負、殊曰:「晉王以鄰籓義好,有自來矣。雖擁阻山河,然風通道會,不欲使羊、陸二公獨美於前。主上以欽明紹統,八表宅心,光被四海,格於天地。晉王思與張王齊曜大明,交玉帛之好,兼與君公同金蘭之契,是以不遠而來,有何怪乎!」瓘曰:「羊、陸一時之事,亦非純臣之義也。本朝六世重光,固忠不貳,若與苻征東交玉帛之好者,便是上違先公純誠雅志,下乘河右遵奉之情。」負、殊曰:「昔微去殷,項伯歸漢,雖背君違親,前史美其先覺。亡晉之餘,遠逃江會,天命去之,子故尊先王翻然改圖,北面二趙,蓋神算無方,鑒機而作。君公若欲稱制河西,眾旅非秦之敵,如欲宗歸遺晉,深乖先君雅旨,孰若遠蹤竇融附漢之規,近述先王歸趙之事,垂祚無窮,永享遐祉乎?」瓘曰:「中州無信,好食誓言。往與石氏通好,旋見寇襲。中國之風,誡在昔日,不足復論通和之事也。」負、殊曰:「三王異政,五帝殊風,趙多姦詐,秦以義信,豈可同年而語哉!張先、楊初皆擅兵一方,不供王貢,先帝命將擒之,宥其難恕之罪,加以爵封之榮。今上道合二儀,慈弘山海,信符陰陽,御物無際,不可以二趙相況也。」瓘曰:「秦若兵彊化盛,自可先取江南,天下自然盡為秦有,何辱征東之命!」負、殊曰:「先帝以大聖神武,開構鴻基,彊燕納款,八州順軌。主上欽明,道必隆世,慨徽號擁於河西,正朔未加吳會,以吳必須兵,涼可以義,故遣行人先申大好。如君公不能蹈機而發者,正可緩江南數年之命,迴師西旆,恐涼州弗可保也。」瓘曰:「我跨據三州,帶甲十萬,西包崑域,東阻大河,伐人有餘,而況自固!秦何能為患!」負、殊曰:「貴州險塞,孰若崤、函?五郡之眾,何如秦、雍?張琚、杜洪因趙之成資,據天阻之固,策三秦之銳,藉陸海之饒,勁士風集,驍騎如雲,自謂天下可平,關中可固,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人詠來蘇,不覺易主。燕雖武視關東,猶以地勢之義,逆順之理,北面稱籓,貢不踰月。致肅慎楛矢,通九夷之珍;單于屈膝,名王內附。控弦之士百有餘萬,鼓行而濟西河者,君公何以抗之?盍追遵先王臣趙故事,世享大美,為秦之西籓。」瓘曰:「然秦之德義加於天下,江南何以不賓?」負、殊曰:「文身之俗,負阻江山,道洿先叛,化盛後賓,自古而然,豈但今也!故《詩》曰:『蠢爾蠻荊,大邦為仇。』言其不可以德義懷也。」瓘曰:「秦據漢舊都,地兼將相,文武輔臣,領袖一時者誰也?」負、殊曰:「皇室懿籓,忠若公旦者,則大司馬、武都王安,征東大將軍、晉王柳;文武兼才,神器秀拔,入可允釐百工,出能折衝萬里者,衛大將軍、廣平王黃眉,後將軍、清河王法,龍驤將軍、東海王堅之兄弟;其耆年碩德,德侔尚父者,則太師、錄尚書事、廣寧公魚遵;其清素剛嚴,骨鯁貞亮,則左光祿大夫強平,金紫光祿程肱、牛夷;博聞強識,探賾索幽,則中書監胡文,中書令王魚,黃門侍郎李柔;雄毅厚重,權智無方,則左衛將軍李威,右衛將軍苻雅;才識明達,令行禁止,則特進、領御史中丞梁平老,特進、光祿大夫強汪,侍中、尚書呂婆樓;文史富贍,鬱為文宗,則尚書右僕射董榮,秘書監王颺,著作郎梁讜;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萬人之敵者,則前將軍、新興王飛,建節將軍鄧羌,立忠將軍彭越,安遠將軍范俱難,建武將軍徐盛;常伯納言,卿校牧守,則人皆文武,莫非才賢;其餘懷經世之才,蘊佐時之略,守南山之操,遂而不奪者,王猛、朱肜之倫,相望於巖谷。濟濟多士,焉可罄言!姚襄、張平一時之傑,各擁眾數萬,狼顧偏方,皆委忠獻款,請為臣妾。小不事大,《春秋》所誅,惟君公圖之。」瓘笑曰:「此事決之主上,非身所了。」負、殊曰:「涼王雖天縱英睿,然尚幼沖,君公居伊、霍之任,安危所繫,見機之義,實在君公。」瓘新輔政,河西所在兵起,懼秦師之至,乃言於玄靚,遣使稱籓,生因其所稱而授之。 |
《載記第十五 苻丕 苻登索泮 徐嵩》
4 ![]() | 於是王永宣檄州郡曰:「大行皇帝棄背萬國,四海無主。征東大將軍、長樂公,先帝元子,聖武自天,受命荊南,威振衡海,分陜東都,道被夷夏,仁澤光于宇宙,德聽侔于《下武》。永與司空蠔等謹順天人之望,以季秋吉辰奉公紹承大統,銜哀即事,栖谷總戎,枕戈待旦,志雪大恥。慕容垂為封豕于關東,泓、沖繼凶于京邑,致乘輿播越,宗社淪傾。羌賊姚萇,我之牧士,乘釁滔天,親行大逆,有生之巨賊也。永累葉受恩,世荷將相,不與驪山之戎、滎澤之狄共戴皇天,同履厚土。諸牧伯公侯或宛沛宗臣,或四七勛舊,豈忍舍破國之醜豎,縱殺君之逆賊乎!主上飛龍九五,實協天心,靈祥休瑞,史不輟書,投戈效義之士三十餘萬,少康、光武之功可旬朔而成。今以衛將軍俱石子為前軍師,司空張蠔為中軍都督。武將猛士,風烈雷震,志殄元兇,義無他顧。永謹奉乘輿,恭行天罰。君臣終始之義,在三忘軀之誠,戮力同之,以建晉、鄭之美。」 |
《載記第二十五 乞伏國仁 乞伏乾歸 乞伏熾磐 馮跋》
43 ![]() | 跋宴群僚,忽有血流其左臂,跋惡之。從事中郎王垂因說符命之應,跋戒其勿言。雲為其幸臣離班、桃仁所殺,跋升洪光門以觀變。帳下督張泰、李桑謂跋曰:「此豎勢何所至!請為公斬之。」於是奮劍而下,桑斬班于西門,泰殺仁于庭中。眾推跋為主,跋曰:「范陽公素弗才略不恒,志於靖亂,掃清凶桀,皆公勳也。」素弗辭曰:「臣聞父兄之有天下,傳之於子弟,未聞子弟籍父兄之業而先之。今鴻基未建,危甚綴旒,天工無曠,業繫大兄。願上順皇天之命,下副元元之心。」群臣固請,乃許之,於是以太元二十年乃僭稱天王于昌黎,而不徙舊號,即國曰燕,赦其境內,建元曰太平。分遣使者巡行郡國,觀察風俗。追尊祖和為元皇帝,父安為宣皇帝,尊母張氏為太后,立妻孫氏為王后,子永為太子。署弟素弗為侍中、車騎大將軍、錄尚書事,弘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尚書右僕射、汲郡公,從兄萬泥為驃騎大將軍、幽平二州牧,務銀提為上大將軍、遼東太守,孫護為侍中、尚書令、陽平公,張興為衛將軍、尚書左僕射、永寧公,郭生為鎮東大將軍、領右衛將軍、陳留公,從兄子乳陳為征西大將軍、並青二州牧、上谷公,姚昭為鎮南大將軍、司隸校尉、上黨公,馬弗勤為吏部尚書、廣宗公,王難為侍中、撫軍將軍、潁川公,自餘拜授,文武進位各有差。尋而萬泥抗表請代,跋曰:「猥以不德,謬為群賢所推,思與兄弟同茲休戚。今方難未寧,維城任重,非明德懿親,孰克居也!且折衝禦侮,為國籓屏,雖有他人,不如我弟兄,豈得如所陳也。」於是加開府儀同三司。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