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通典 |
條件: 提到「左庶子」 |
Total 1 |
《職官十二》
2 | 古者,天子有庶子之官,周官謂之諸子。職諸侯卿大夫之庶子,掌其戒令與其教理,有大事則帥國子而致於太子,唯所用之。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員。宋志云:「後漢置中庶子。」按:齊人鄒陽上疏云「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則庶子之為秦官明矣。漢因之,有庶子,員五人。史丹、王商、歐陽地餘並為中庶子。王莽改曰中尚翼子。後漢員五人,職如侍中,而庶子無員,職如三署中郎。凡庶子主宮中并諸吏之適子及支庶版籍。魏因之。在吳為親近之官。吳張溫言於孫權曰:「中庶子官最親密,切問近對,宜用雋選。」由是以顧譚為之。晉中庶子、庶子各四員,職比侍中、散騎常侍及中書監令,皆以俊茂者為之,或以郡守參選。山公啟事曰:「中庶子缺,宜得俊茂者。以濟陰太守劉儼、城陽太守石崇參選。」晉書曰:「鄭默為中庶子,朝廷以為太子官屬,宜稱陪臣。默上言皇太子體皇極之尊,無私於天下,宮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藩國。事遂施行。」又溫嶠為中庶子,獻侍臣箴,甚見補益。又王珣啟以桓謙為中庶子曰:「東宮之選中庶子,總管門下,尤不可不得其才。」若釋奠,中庶子扶左,庶子扶右。宋與晉同。武冠,平巾幘,絳朝服。元嘉初,詔二率、中庶子隨太子入直上宮。十四年,又詔還直東宮。至齊,其庶子用人卑雜。梁天監七年詔革選。其年,以太子中舍人、司徒從事中郎為之。凡中庶子四人,以功高者一人為祭酒,行則負璽,前後部護駕,與功高中舍人一人共掌其坊之禁令。庶子四人,掌侍從左右,獻納得失,功高者一人與功高舍人一人共掌其坊之禁令。冠服並同前代。陳因梁制。後魏亦有中庶子、庶子官。北齊門下坊,中庶子四人領之;典書坊,庶子四人領之。隋分為左右庶子各二人,分統門下、典書二坊事。劉行本為左庶子,卒後而太子勇廢。文帝曰:「若使劉行本在,勇當不及於此。」大唐亦各二人,分掌左右春坊事。龍朔二年,改左右庶子為左右中護。咸亨初復舊。左擬侍中而右擬中書令。貞觀中,詔曰:「太子與百官書疏,未有制式。近代以來,例皆名目,無以別貴賤。今凡處分論事之書,皇太子並宜稱令,右庶子以下署名,宣奉行書。其餘與諸親及師傅等書,不在此限。」于志寧為太子左庶子,撰諫苑二十卷,以進於太子。太子名承乾。中允、司議郎,司經、洗馬、文學、校書、正字,典膳、藥藏、內直、典設、宮門等局郎丞,崇文館,並屬左春坊。中舍人、舍人、通事舍人,並屬右春坊。其諭德、贊善亦左右分隸焉。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