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檢索內容: |
---|
檢索範圍: 清史稿 |
條件: 提到「左庶子」 |
Total 8 |
《本紀二十三 德宗本紀一》
139 | 三月丁亥,岑毓英請免節制楚、粵諸軍,不許。以太原陷,提督黃桂蘭、道員趙沃並褫職逮問。戊子,懿旨以因循貽誤罷軍機大臣恭親王奕訢家居養疾,大學士寶鋆原品休致,協辦大學士李鴻藻、景廉俱降二級,工部尚書翁同龢褫職仍留任。命禮親王世鐸,戶部尚書額勒和布、閻敬銘,刑部尚書張之萬並為軍機大臣。工部侍郎孫毓汶在軍機學習。己丑,懿旨軍機處遇重要事,會同醇親王商榷行之。壬辰,授潘鼎新廣西巡撫,張凱嵩雲南巡撫。總兵陳得貴失守砲臺,副將黨敏宣臨陣退縮,詔並斬於軍前。以怡親王載敦為閱兵大臣。命貝勒奕劻管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事,內閣學士周德潤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癸巳,左庶子盛昱、右庶子錫鈞、御史趙爾巽各疏陳醇親王不宜與聞機務,不報。命刑部侍郎許庚身在軍機學習。甲午,詔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荃、岑毓英舉部將中沈毅勇敢有謀略者。己亥,閻敬銘、許庚身並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命潘鼎新赴鎮南關接統徐延旭軍。庚子,法人進據興化。 |
《列傳二十五》
23 | 傅以漸,字於磐,山東聊城人。順治三年一甲一名進士,授弘文院修撰。八年,遷國史院侍講。九年,遷左庶子。十年,歷秘書院侍講學士、少詹事,擢國史院學士。十一年,授秘書院大學士。十二年,詔陳時務,條上安民三事。加太子太保,改國史院文學士。先後充明史、太宗實錄纂修,太祖、太宗聖訓並通鑑總裁。又命作資政要覽後序,撰內則衍義,覆核賦役全書。十四年,命以漸及庶子曹本榮修易經通注。十五年,偕學士李霨主會試。考官入闈,例得攜書籍,言官請申禁,以漸請仍如舊例,許之。入闈病咯血,請另簡,命力疾料理。尋加少保,改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旋乞假還里,累疏乞休。十八年,解任。康熙四年,卒。 |
《列傳五十二》
5 | 斌念父老,以病乞休,丁父憂。服闋,聞容城孫奇逢講學夏峰,負笈往從。康熙十七年,詔舉博學鴻儒,尚書魏象樞、副都御史金鋐以斌薦,試一等,授翰林院侍講,與修明史。二十年,充日講起居注官、浙江鄉試正考官,轉侍讀。二十一年,命為明史總裁官,遷左庶子。二十三年,擢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缺,方廷推,上曰:「今以道學名者,言行或相悖。朕聞湯斌從孫奇逢學,有操守,可補江寧巡撫。」瀕行,諭曰:「居官以正風俗為先。江蘇習尚華侈,其加意化導,非旦夕事,必從容漸摩,使之改心易慮。」賜鞍馬一、表裏十、銀五百。復賜御書三軸,曰:「今當遠離,展此如對朕也!」十月,上南巡,至蘇州,諭斌曰:「向聞吳閶繁盛,今觀其風土,尚虛華,安佚樂,逐末者多,力田者寡。爾當使之去奢返樸,事事務本,庶幾可挽頹風。」上還蹕,斌從至江寧,命還蘇州,賜御書及狐腋蟒服。 |
《列傳五十三》
3 | 葉方藹,字子吉,江南昆山人。順治十六年一甲三名進士,授編修。江南奏銷案起,坐奪官。尋授上林苑蕃育署丞。事白,還故官。康熙十二年,充日講起居注官。十四年,遷國子監司業,再遷侍講。宴瀛臺,群臣皆進詩賦,方藹制八箴以獻,上甚悅,命撰太極圖論以進,賜貂裘、文綺。十五年,遷左庶子,再遷侍講學士。十六年,命充孝經衍義總裁,進講通鑑。上問:「諸葛亮何如伊尹?」方藹對曰:「伊尹聖人,可比孔子;諸葛亮大賢,可比顏淵。」上首肯。講中庸,上問:「知行孰重?」對曰:「宋臣朱熹之說,以次序言,則知先行後;以功夫言,則知輕行重。」上曰:「畢竟行重,若不能行,知亦虛知耳。」轉侍讀學士。十七年,充鑒古輯覽、皇輿表總裁,經筵講官,直南書房。上勤於典學,故事,以大臣二人日直,上特以屬方藹,兼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 |
《列傳五十四》
4 | 玉書,順治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左庶子,充日講起居注官。康熙十九年,以進講稱旨,加詹事銜。二十年,擢內閣學士,充經筵講官。尋遷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三藩平,有請行封禪者,玉書建議駁之,事遂寢。二十三年,丁父憂,上遣內閣學士王鴻緒至邸賜奠。服闋,即家起刑部尚書,調兵部。 |
《列傳九十五》
6 | 楊超曾,字孟班,湖南武陵人。康熙五十四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雍正四年,直南書房。時湖南北甫分闈,命充湖北鄉試考官。旋督陜西學政。再遷左庶子。六年,疏陳:「鎮安、山陽、商南、平利、紫陽、石泉、白河諸縣士風衰落,西安、漢中各屬冒考,號為寄籍,諸弊叢生。請就本籍量取,寧缺無濫。並改寄籍者歸本籍,廩增俱作附生。」議行。調順天學政。遷侍讀學士。九年,擢奉天府尹。疏言:「奉天各屬科派多於正供,造冊有費,考試有費,修廨宇、治保甲有費。長官取之州縣,州縣取之民間,衙蠹里胥,指一派十,嬰害尤劇。已嚴檄所屬檄鑱石禁。」上韙之,下其奏永為例。十年,疏言:「秋收稍歉,明春米穀勢必騰貴,請停商運。」下部議行。十一年,疏言:「州縣所收加一耗羨,自錦州、寧遠外,俱留充州縣養廉。府尹以下養廉,以中江等稅羨支給。」部議即以是年始,著為令。內務府準御史八十條奏,增錦州莊頭百戶撥民種退圈地畝。超曾奏:「地給民種,立業已久。今增莊頭百戶,戶給六百五十晌,晌六畝,都計三十九萬畝。民間萬戶,無地可耕,一時斷難安輯。且正值春耕,清丈動需時日,舊戶新莊俱不能播種,本年賦必兩懸。請緩俟秋收查丈。」事遂寢。遷倉場侍郎。十二年,擢刑部額外侍郎,仍督倉場如故。旋授刑部侍郎。 |
《列傳一百七》
24 | 紀昀,字曉嵐,直隸獻縣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再遷左春坊左庶子。京察,授貴州都勻府知府。高宗以昀學問優,加四品銜,留庶子。尋擢翰林院侍讀學士。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得罪,昀為姻家,漏言奪職,戍烏魯木齊。釋還,上幸熱河,迎鑾密雲。試詩,以土爾扈特全部歸順為題,稱旨,復授編修。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大學士劉統勛舉昀及郎中陸錫熊為總纂。從永樂大典中搜輯散逸,盡讀諸行省所進書,論次為提要上之,擢侍讀。上復命輯簡明書目。坐子汝傳積逋被訟,下吏議,上寬之。旋遷翰林院侍讀學士。建文淵閣藏書,命充直閣事。累遷兵部侍郎。四庫全書成,表上。上曰:「表必出昀手!」命加賚。遷左都御史。再遷禮部尚書。復為左都御史。畿輔災,饑民多就食京師。故事,五城設飯廠,自十月至三月。昀疏請自六月中旬始,廠日煮米三石,十月加煮米二石,仍以三月止,從之。復遷禮部尚書,仍署左都御史。疏請鄉會試春秋罷胡安國傳,以左傳本事為文,參用公、穀,從之。嘉慶元年,移兵部尚書。復移左都御史。二年,復遷禮部尚書。疏請婦女遇強暴,雖受污,仍量予旌表。十年,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卒,賜白金五百治喪,謚文達。 |
《列傳二百七十一》
58 | 吳偉業,字駿公,太倉人。明崇禎四年進士,授編修。充東宮講讀官,再遷左庶子。弘光時,授少詹事,乞假歸。順治九年,用兩江總督馬國柱薦,詔至京。侍郎孫承澤、大學士馮銓相繼論薦,授秘書院侍講,充修太祖、太宗聖訓纂修官。十三年,遷祭酒。丁母憂歸。康熙十年,卒。 |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 | 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