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孝經注疏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杜" 符合次數:6.
共5段落。第1頁,共1頁。

孝經注疏

[北宋 (960年 - 1127年)] 電子圖書館

御製序并注

電子圖書館
29 御製序并... :
劉炫明安國之本,陸澄譏康成之注。
【疏】正義曰:《隋書》云:「劉炫字光伯,河間景城人。炫左畫方,右畫圓,口誦目數,耳聽五事,並舉無所遺失。仕後周,直門下省,竟不得官。縣司責其賦役,炫自陳於內史,乞送吏部。吏部尚書韋世康問其所能,炫自為狀曰:『《周禮》、《禮記》、《毛詩》、《尚書》、《公羊》、《左傳》、《孝經》、《論語》,孔、鄭、王、何、服、等注,凡三十家,雖義有精麤,並堪講授。《周易》、《儀禮》、《穀梁》,用功頗少;子史文集,嘉言美事,咸誦於心;天文律歷,窮覈微妙;公私文翰,未嘗舉手。』吏部竟不詳試,除殿內將軍。仕隋,歷太學博士,罷歸河間,賊中餓死,謚宣德先生。初,炫既得王邵所送古文孔安國注本,遂著《古文稽疑》以明之。」蕭子顯《齊書》曰:「陸澄字彥淵,吳郡吳人也。少學博覽,無不知。起家仕宋,至齊,歷國子祭酒、光祿大夫。初,澄以晉荀昶所學為非鄭玄所注,請文藏秘書。王儉違其議。」

開宗明義章

電子圖書館
1 開宗明義... :
仲尼居,仲尼,孔子字。居,謂閒居。曾子侍,曾子,孔子弟子。侍,謂侍坐。
【疏】仲尼居,曾子侍。正義曰:夫子以六經設教,隨事表名。雖道由孝生,而孝綱未舉,將欲開明其道,垂之來裔。以曾參之孝,先有重名,乃假因閒居,為之陳說。自摽已字,稱「仲尼居」;呼參為子,稱「曾子侍」。建此兩句,以起師資問荅之體,似若別有承受而記錄之。○注仲尼至閒居。○正義曰:云「仲尼,孔子字」者,案《家語》云:「孔子父叔梁紇,娶顏氏之女徵在。徵在既往廟見,以夫年長,懼不時有男,而私禱尼丘山以祈焉。孔子故名丘,字仲尼。夫伯仲者,長幼之次也。仲尼有兄字伯,故曰仲。」其名則案桓六年《左傳》:「申繻曰:名有五,其三曰以類命為象。」注云:「若孔子首象尼丘,葢以孔子生而汙頂,象尼邱山,故名丘,字仲尼。」而劉瓛述張禹之義,以為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殷仲文又云:「失子深敬孝道,故稱表德之字。」及梁武帝又以丘為娶,以尼為和。今並不取。仲尼之先,殷之後也。案《史記·殷本紀》曰:「帝嚳之子契為堯司徒,有功,堯封之於商,賜姓子氏。契後世孫湯滅夏而為天子,至湯裔孫有位無道。周武王殺之,封其庶兄微子啟於宋。」案《家語》又《孔子世家》皆云:「孔子其先宋人也。宋閔公有子弗父何,長而當立,讓其弟厲公。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勝,勝生正考父,正考父受命為宋卿,生孔父嘉。嘉別為公族,故其後以孔為氏。」或以為用乙配子,或以滴溜穿石,其言不經,今不取也。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皐夷父,皐夷父生防叔,避華氏之禍而奔魯。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生孔子也。云「居,謂閒居」者,《古文孝經》云「仲尼閒居」,蓋為乘閒居而坐,與《論語》云「居!吾語汝」義同,而與下章「居則致其敬」不同。○注曾子至侍坐。○正義曰:云「曾子,孔子弟子」者,案《史記·仲尼弟子傳》稱:「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孔子以為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死於魯。」故知是仲尼弟子也。云「侍,謂侍坐」者,言侍孔子而坐也。案古文云「曾子侍坐」,故知侍謂侍坐也。卑者在尊側曰侍,故經謂之侍。凡侍有坐有立,此曾子侍即侍坐也。《曲禮》有侍坐於先生,侍坐於所尊,侍坐於君子。據此而言,明侍坐於夫子也。

聖治章

電子圖書館
1 聖治章:
曾子曰:「敢問聖人之德,無以加於孝乎?」參問明王孝理以致和平,又問聖人德教更有大於孝不?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貴其異於萬物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者,德之本也。孝莫大於嚴父,萬物資始於乾,人倫資父為天。故孝行之大,莫過尊嚴其父也。嚴父莫大於配天,則周公其人也。謂父為天,雖無貴賤,然以父配天之禮始自周公,故曰其人也。
【疏】曾子至其人也。○正義曰:夫子前說孝治天下,能致灾害不生,禍亂不作,是言德行之大也。將言聖德之廣,不過於孝,無以發端,故又假曾子之問曰:聖人之德,更有加於孝乎?乎猶否也。夫子承問而釋之曰:天地之性人為貴。性,生也。言天地之所生,唯人最貴也。人之所行者,莫有大於孝行也。孝行之大者,莫有大於尊嚴其父也。嚴父之大者,莫有大於以父配天而祭也。言以父配天而祭之者,則文王之子、成王叔父周公是其人也。○注貴其至物也。○正義曰:此依鄭注也。夫稱貴者,是殊異可重之名。案《禮運》曰:「人者五行之秀氣也。」《尚書》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是異於萬物也。○注萬物至父也。正義曰:云「萬物資始於乾」者,《》云「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是也。云「人倫資父為天」者,《曲禮》曰:「父之讎,弗與共戴天。」鄭玄曰:「父者子之天也,殺已之天,與共戴天,非孝子也。」預《左氏傳》曰:「婦人在室則天父,出則天夫。」是人倫資父為天也。云「故孝行之大莫過尊嚴其父也」者,尊,謂崇也;嚴,敬也。父既同天,故須尊嚴其父,是孝行之大也。○注謂父至人也。○正義曰:云「謂父為天,雖無貴賤」者,此將釋配天之禮,始自周公,故先張此文,言人無限貴賤,皆得謂父為天也。云「然以父配天之禮,始自周公,故曰其人也」者,但以父配天,徧檢羣經,更無殊說。案《禮記》有虞氏尚德,不郊其祖,夏殷始尊祖於郊,無父配天之禮也,周公大聖而首行之。禮無二尊,既以后稷配郊天,不可又以文王配之。五帝,天之別名也。因享明堂,而以文王配之,是周公嚴父配天之義也,亦所以申文王有尊祖之禮也。經稱「周公其人」,注順經旨,故曰始自周公也。

紀孝行章

電子圖書館
2 紀孝行章:
事親者居上不驕,當莊敬以臨下也,為下不亂,當恭謹以奉上也。在醜不爭。醜,眾也。爭,競也。當和順以從眾也。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謂以兵刃相加。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三牲,太牢也,孝以不毀為先。言上三事皆可亡身,而不除之,雖日致太牢之養,固非孝也。
【疏】事親至孝也。○正義曰:此言居上位者不可為驕溢之事,為臣下者不可為撓亂之事,在醜輩之中不可為忿爭之事。是以居上須去驕,不去則危亡也;為下須去亂,不去則致刑辟;在醜輩須去爭,不去則兵刀或加於身。若三者不除,雖復日日能用三牲之養,終貽父母之憂,猶為不孝之子也。○注醜,眾也。爭,競也。○正義曰:此依魏注也。「醜,眾」,《釋詁》文。《左傳》曰:「師競已甚。預云:「競猶爭也。」故注以競釋爭也。○注謂以兵刃相加。○正義曰:此依常義。案《左傳》云:「晉范鞅用劍以帥卒。」預曰:「用短兵接敵。」此則刃劍之屬謂之兵也。必有刃,堪害於人,則《左傳》齊莊公請自刃於廟是也。言處儕眾之中而每事好爭競,或有以刃相讎害也。○注三牲至非孝也。○正義曰:云「三牲,太牢也」者,三牲,牛、羊、豕、也。案《尚書·召誥》稱「越翼日戊午,乃社於新邑,牛一、羊一、豕一」。孔云:「用太牢也。」是謂三牲為太牢也。云「孝以不毀為先」者,則首章「不敢毀傷」也。云「言上三事皆可亡身」者,謂上居上而驕,為下而亂,在醜而爭之三事,皆可喪亡其身命也。云「而不除之,雖日致太牢之養,固非孝也」者,言奉養雖優,不除驕,亂及爭競之事,使親常憂,故非孝也。

事君章

電子圖書館
1 事君章: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上,謂君也。進思盡忠,進見於君,則思盡忠節。退思補過,君有過失,則思補益。將順其美,將,行也。君有美善,則順而行之。匡救其惡,匡,正也。救,止也。君有過惡,則正而止之。故上下能相親也。下以忠事上,上以義接下。君臣同德,故能相親。
【疏】子曰至親也。○正義曰:此明賢人君子之事君也。言入朝進見,與謀慮國事,則思盡其忠節。若退朝而歸,常念己之職事,則思補君之過失。其於政化,則當順行君之美道,止正君之過惡。如此則能君臣上下情志通協,能相親也。經稱「君子」有七焉:一曰「君子不貴」,二曰「君子則不然」,三曰「淑人君子」,四曰「君子之教以孝」,五曰「愷悌君子」。已上皆斷章指於聖人君子,謂居君位而子下人也。六曰「君子之事親孝」,故此章「君子之事上」,則皆指於賢人君子也。○注上,謂君也。○正義曰:此對《論語》云:「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彼「上」謂凡在己上者,此「上」惟指君,故云「上,謂君也」。○注進見至忠節。○正義曰:此依韋注也。《說文》云:「忠,敬也。」盡心曰忠。《字詁》曰:「忠,直也。」《論語》曰:「臣事君以忠。」則忠者善事君之名也。節,操也。言事君者敬其職事,直其操行,盡其忠誠也。言臣常思盡其節操,能致身授命也。○注君有至補益。○正義曰:案舊注韋昭云「退歸私室,則思補其身過」,以《禮記·少儀》曰:「朝廷曰退,燕遊曰歸。《左傳》引《》曰:「退食自公。預注:「臣自公門而退入私門,無不順禮。」室猶家也。謂退朝理公事畢,而還家之時。則當思慮以補身之過。故《國語》曰:「士朝而受業,晝而講貫,夕而習復,夜而計過,無憾而後即安。」言若有憾則不能安,是思自補也。案《左傳》:「晉荀林父為楚所敗,歸,請死於晉侯。晉侯許之,士渥濁諫曰:『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晉侯赦之,使復其位。」是其義也。文意正與此同,故注依此傳文而釋之。今云君有過則思補益,出《制旨》也,義取《·大雅·烝民》云:「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毛傳云:「有袞冕者,君之上服也。仲山甫補之,善補過也。」鄭箋云:「袞職者,不敢斥王言也。王之職有缺,輙能補之者,仲山甫也。」此理為勝,故易舊也。○注將行至行之。○正義曰:此依王注也。案孔注《尚書·太誓》云:「肅將天威,為敬行天罰。」是「將」訓為「行」也。言君施政教有美,則當順而行之。○注匡,正也。救,止也。○正義曰:此依王注也。「匡,正」,《釋詁》文也。馬融注《論語》云:「救猶止也。」云「君有過惡,則正而止之」者,《尚書》云「予違汝弼,汝無面從」是也。○注下以至相親。○正義曰:此依魏注也。《》曰:「居上克明,為下克忠。」是其義也。《左傳》曰:「君義臣行,如此則能相親也。」

共5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