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荀子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神" 符合次數:39.
共32段落。第1頁,共4頁。 跳至頁1 2 3 4

荀子

[戰國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提到《荀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勸學

提到《勸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3 勸學:
》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之聽之,介爾景福。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9 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脩身

提到《脩身》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4 脩身:
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知慮漸深,則一之以易良;勇膽猛戾,則輔之以道順;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溼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怠慢僄棄,則炤之以禍災;愚款端愨,則合之以禮樂,通之以思索。凡治氣養心之術,莫徑由禮,莫要得師,莫一好。夫是之謂治氣養心之術也。

不苟

提到《不苟》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9 不苟: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誠心守仁則形,形則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變化代興,謂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誠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親,不怒而威:夫此順命,以慎其獨者也。善之為道者,不誠則不獨,不獨則不形,不形則雖作於心,見於色,出於言,民猶若未從也;雖從必疑。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類至。操之則得之,舍之則失之。操而得之則輕,輕則獨行,獨行而不舍,則濟矣。濟而材盡,長遷而不反其初,則化矣。

12 不苟:
公生明,偏生闇,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夸誕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非相

提到《非相》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0 非相:
談說之術:矜莊以蒞之,端誠以處之,堅彊以持之,分別以喻之,譬稱以明之,欣驩芬薌以送之,寶之,珍之,貴之,之。如是則說常無不受。雖不說人,人莫不貴。夫是之謂為能貴其所貴。傳曰:「唯君子為能貴其所貴。」此之謂也。

非十二子

提到《非十二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0 非十二子:
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貴賢、仁也,賤不肖、亦仁也。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故知默猶知言也。故多言而類,聖人也;少言而法,君子也;多少無法,而流湎然,雖辯,小人也。故勞力而不當民務,謂之姦事,勞知而不律先王,謂之姦心;辯說譬諭,齊給便利,而不順禮義,謂之姦說。此三姦者,聖王之所禁也。知而險,賊而,為詐而巧,言無用而辯,辯不惠而察,治之大殃也。行辟而堅,飾非而好,玩姦而澤,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知而無法,勇而無憚,察辯而操僻,淫大而用之,好姦而與眾,利足而迷,負石而墜,是天下之所棄也。

儒效

提到《儒效》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5 儒效:
井井兮其有理也,嚴嚴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終始也,猒猒兮其能長久也,樂樂兮其執道不殆也,炤炤兮其用知之明也,脩脩兮其用統類之行也,綏綏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樂人之臧也,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如是,則可謂聖人矣。此其道出乎一。曷謂一?曰:執而固。曷謂?曰:盡善挾治之謂,萬物莫足以傾之之謂固。固之謂聖人。

24 儒效:
故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云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辯則必為誕;人有師有法,而知則速通,勇則速畏,云能則速成,察則速盡,辯則速論。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人無師法,則隆性矣;有師法,則隆積矣。而師法者,所得乎積1,非所受乎性。性不足以獨立而治。性也者,吾所不能為也,然而可化也。積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為也。注錯習俗,所以化性也;並一而不二,所以成積也。習俗移志,安久移質。並一而不二,則通於明,參於天地矣。

1. 積 : 原作「情」。據《群書治要》本補,說見王念孫《讀書雜志》、王先謙《荀子集解》。

王制

提到《王制》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17 王制:
北海則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南海則有羽翮、齒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國得而財之。東海則有紫紶、魚鹽焉,然而中國得而衣食之。西海則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國得而用之。故澤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魚,農夫不斲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賈不耕田而足菽粟。故虎豹為猛矣,然君子剝而用之。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盡其美,致其用,上以飾賢良,下以養百姓而安樂之。夫是之謂大。《》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謂也。

共32段落。第1頁,共4頁。 跳至頁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