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 罗氏门人

《罗氏门人》

Library Resources

李愿中

Library Resources
1 李愿中:
李先生终日危坐,而神彩精明,略无隤堕之气。升卿

2 李愿中:
延平先生气象好。

3 李愿中:
问延平先生言行。曰:“他却不曾著书,充养得极好。凡为学,也不过是恁地涵养将去,初无异义。只是先生睟面盎背,自然不可及。”

4 李愿中:
李延平初间也是豪迈底人,到后来也是磨琢之功。在乡,若不异于常人,乡曲以上底人只道他是个善人。他也略不与人说。待问了,方与说。贺孙

5 李愿中:
李先生少年豪勇夜醉,驰马数里而归。后来养成徐缓,虽行二三里路,常委蛇缓步,如从容室中也。问:“先生如何养?”曰:“先生只是潜养思索。”

6 李愿中:
“人性褊急,发不中节者,当于平日言语动作间以缓持之。持之久,则心中所发,自有条理。”因说:“李先生行郊外,缓步委蛇,如在室中,不计其远。尝随至人家,才相见,便都看了壁上碑文。先生俟茶罢,即起向壁立看,看了一厅碑,又移步向次壁看,看毕就坐。其所持专一详缓如此。初性甚急,后来养成至于是也。”

7 李愿中:
行夫问:“李先生谓:‘常存此心,勿为事物所胜。’”先生答之云云。顷之,复曰:“李先生涵养得自是别,真所谓不为事物所胜者。古人云,终日无疾言遽色,他真个是如此。如寻常人去近处,必徐行;出远处,行必稍急。先生出近处也如此,出远处亦只如此。寻常人湙一人,湙之一二声不至,则声必厉;先生湙之不至,声不加于前也。又如坐处壁间有字,某每常亦须起头一看。若先生则不然。方其坐时,固不看也。若是欲看,则必起就壁下视之。其不为事物所胜,大率若此。常闻先生后生时,极豪迈,一饮必数十杯。醉则好驰马,一骤三二十里不回。后来却收拾得恁地纯粹,所以难及。”道夫

8 李愿中:
李先生居处有常,不作费力事。所居狭隘,屋宇卑小。及子弟渐长,逐间接起,又接起厅屋。亦有小书室,然甚齐整潇洒,安物皆有常处。其制行不异于人。亦常为任希纯教授延入学作职事,居常无甚异同,颓如也。真得龟山法门。亦尝议龟山之失。

9 李愿中:
李延平不著书,不作文,颓然若一田夫野老,然又太和顺了。罗仲素衣服之类亦日有定程,如黄昏如何服,睡复易。然太执。

10 李愿中:
李先生好看论语,自明而已。谓孟子早是说得好了,使人爱看了也。其居在山间,亦殊无文字看读辨正,更爱看春秋左氏。初学于仲素,只看经。后侯师圣来沙县,罗邀之至,问:“伊川如何看?”云:“亦看左氏。要见曲折,故始看左氏。”

11 李愿中:
或问:“近见廖子晦言,今年见先生,问延平先生‘静坐’之说,先生颇不以为然,不知如何?”曰:“这事难说。静坐理会道理,自不妨。只是讨要静坐,则不可。理会得道理明透,自然是静。今人都是讨静坐以省事,则不可。尝见李先生说:‘旧见罗先生说春秋,颇觉不甚好。不知到罗浮静极后,又理会得如何。’是时罗已死。某心常疑之。以今观之,是如此。盖心下热闹,如何看得道理出!须是静,方看得出。所谓静坐,只是打叠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道理既出,则心下愈明静矣。”

12 李愿中:
旧见李先生云:“初问罗先生学春秋,觉说得自好。后看胡文定春秋,方知其说有未安处。”又云:“不知后来到罗浮山中静极后,见得又如何?”某颇疑此说,以为春秋与“静”字不相干,何故须是静处方得工夫长进?后来方觉得这话好。盖义理自有著力看不出处。然此亦是后面事,初间亦须用力去理会,始得。若只靠著静后听他自长进,便却不得。然为学自有许多阶级,不可不知也。如某许多文字,便觉得有个吃力处,尚有这些病在。若还更得数年,不知又如何。

13 李愿中:
李先生云:“看圣贤言语,但一踔看过,便见道理者,却是真意思。才著心去看,便蹉过了多。”升卿

14 李愿中:
正蒙知言之类,学者更须被他汩没。李先生极不要人传写文字及看此等。旧尝看正蒙,李甚不许。然李终是短于辨论邪正,盖皆不可无也。无之,即是少博学详说工夫也。

15 李愿中:
李先生云:“横渠说,不须看。非是不是,只是恐先入了费力。”

16 李愿中:
李问陈几叟借得文定传本,用薄纸真谨写一部。易传亦然。

17 李愿中:
李先生云:“书不要点,看得更好。”

18 李愿中:
李先生说一步是一步。如说“仁者其言也訒”,某当时为之语云,“圣人如天覆万物”云云。李曰:“不要如是广说。须穷‘其言也訒’前头如何,要得一进步处。”

19 李愿中:
李先生不要人强行,须有见得处方行,所谓洒然处。然犹有偏在。洒落而行,固好。未到洒落处,不成不行!亦须按本行之,待其著察。

20 李愿中:
李先生当时说学,已有许多意思。只为说“敬”字不分明,所以许多时无捉摸处。

21 李愿中:
李先生说:“人心中大段恶念却易制伏。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虑,相续不断,难为驱除。”今看得来,是如此。广

22 李愿中:
李先生尝云:“人之念虑,若是于显然过恶萌动,此却易见易除。却怕于相似闲底事爆起来,缠绕思念将去,不能除,此尤害事。”某向来亦是如此。贺孙

23 李愿中:
“‘必有事焉。’由此可至‘君子三变’。‘改过迁善’,由此可至‘所过者化’。”李先生说。

24 李愿中:
李先生言:“事虽纷纷,须还我处置。”

25 李愿中:
李先生有为,只用蛊卦,但有决裂处。

26 李愿中:
李先生云:“天下事,道理多,如子瞻才智高,亦或窥得,然其得处便有病也。”

27 李愿中:
问:“先生所作李先生行状云‘终日危坐,以验夫喜怒哀乐之前气象为如何,而求所谓中者’,与伊川之说若不相似?”曰:“这处是旧日下得语太重。今以伊川之语格之。则其下工夫处,亦是有些子偏。只是被李先生静得极了,便自见得是有个觉处,不似别人。今终日危坐,只是且收敛在此,胜如奔驰。若一向如此,又似坐禅入定。”贺孙

28 李愿中:
或问:“延平先生何故验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而求所谓中?”曰:“只是要见气象。”陈后之曰:“持守良久,亦可见未发气象。”曰:“延平即是此意。若一向这里,又差从释氏去。”

29 李愿中:
问:“延平欲于未发之前观其气象,此与杨氏体验于未发之前者,异同如何?”曰:“这个亦有些病。那‘体验’字是有个思量了,便是已发。若观时恁著意看,便也是已发。”问:“此体验是著意观?只恁平常否?”曰:“此亦是以不观观之。”

30 李愿中:
再论李先生之学常在目前。先生曰:“只是‘君子戒慎所不睹,恐惧所不闻’,便自然常存。颜子非礼勿视听言动,正是如此。”德明

URN: ctp:zhuzi-yulei/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