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U+7E0C

說文小篆

部首:+ 10筆 = 共16筆.
字典出處:宋本廣韻: 頁511第32 康熙字典: 頁933第17 辭海: 卷1頁0563第01 漢語大字典: 卷5頁3440第01
表面結構:左:,右:
國語發音: ㄋㄧˋ
說文解字:糸部》縌:綬維也。从糸逆聲。
宋本廣韻:廣韻·入聲··》縌:漢書古佩襚也。
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糸部·》縌:《廣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𠀤音逆。《說文》綬維也。《前漢·翟方進傳》赤韍縌。《註》服䖍曰:縌卽今之綬也。師古曰:縌者,系也,謂逆受之也。《後漢·輿服志》自靑綬以上,縌皆長三尺二寸。縌者,古珮璲也。佩綬相迎受,故曰縌。《集韻》亦作𥿬。
反切:冝戟 (《廣韻·入聲··》)

原典出處

漢書·翟方進傳》:遣使者持黃金印、赤韍、朱輪車,即軍中拜授。
後漢書·輿服下》:自青綬以上,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
說文解字·糸部》::綬維也。
急就篇》:綸組綬以高遷。
通典》:自青綬以上,音逆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
廣韻·》::漢書古佩襚也。
太平御覽·》:自青綬以上音逆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彩而首半之。
康熙字典·十二》:《後漢·輿服志》自靑綬以上,皆長三尺二寸,者,古佩璲也。
後漢書》:五霸迭興,戰兵不息,佩非戰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係璲,徐廣曰:「今名璲為。」
蘇氏演義·卷下》:自青綬以上,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
中華古今注·卷中》:、綬玉環玦等,已在天子乘輿綬門中,見上卷注中冪䍦冪䍦者,唐武德貞觀年中,宮人騎馬,多著冪䍦,而全身障蔽。
說文解字注》:古之所謂綬者璲也,秦漢之也。
御定子史精華》:印文六十六字見上乗輿黃赤綬後漢書輿服志:丨丨丨丨丨,四采,黄赤、紺縹,淳黄圭,長丈九尺九寸,五百首四采見上,施玉環鐍後漢書輿服志:紫綬㠯上綬之間,得丨丨丨丨云。
通志·卷四十七》:自青綬以上音逆,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
御定駢字類編》:環印《急就篇》綸,組綬,以髙遷。
中華古今注·卷中》:、綬玉環玦等,已在天子乘輿綬門中,見上卷注中冪䍦冪䍦者,唐武德貞觀年中,宮人騎馬,多著冪䍦,而全身障蔽。
通典·禮二十三》:自青綬以上,音逆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采而首半之。
急就篇》:綸組綬以高遷。
以上的例子來自維基區中的文獻,未必經過仔細校對。若發現錯字,請使用維基自行糾正

您可以參考該字詞在本站先秦兩漢漢代之後原典中之出處。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