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維基
-> -> 香艷叢書

《香艷叢書》[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歷史]

1 罅昝恚傘e艸茫酃俁級劫菔隆�
2 杜康妃者,穆宗生母也,大興人,父林,封慶都伯。嘉靖九年,妃應選入掖庭。明年,封康嬪,十五年進封康妃。十六年正月皇子生,是為穆宗。三十三年,妃薨。是時穆宗以裕王居邸,上下禮部議喪禮。尚書歐陽德等言:「累朝皇妃,或未生皇子,或子非居長。而受封國,或子立為東宮,而先薨,俱與今不同。惟成化中,淑妃紀氏薨,所生皇子倫序居長,與妃事相類。但彼時孝宗尚幼也。今裕王既已成婚,禮宜持服主喪送葬。」乃議上輟朝五日,裕王主喪。遵《孝慈錄》,斬衰三年。其儀仗人數,皆視舊有加,上不許。於是輔臣引洪武七年,太祖命周王橚服貴妃孫氏故事以對。曰:「彼慈母猶爾,況生母耶?」上命考賢妃鄭氏例以聞。於是德等複上儀注,制可。敕謚為「榮淑康妃」,葬金山。及穆宗入嗣,以隆慶元年正月乙未,諭禮部曰:「朕仰荷天眷,嗣守丕基。溯惟慶源所自,我生母榮淑康妃,恩實大焉。朕曩居外邸,奉養之禮,既闕生前。光揚之典,未從身後。追思罔極,痛切於衷。夫孝在篤於所生,愛必由於親始。今朕方以孝治天下,而母恩未報,大禮未舉,其何以表因親之誼,立成教之本哉。昔孝宗皇帝上生母淑妃尊謚,祔葬茂陵,建奉慈殿大內。歲時享祀,萬世稱孝焉。茲當如故事,仰稽懿德,恭薦鴻稱,舉遷祔之上儀,營祀享之專宇。爾禮部其議詳以聞。」丙寅,上尊謚曰「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聖皇太后」。遷祔永陵,祀主神霄殿。
3 李嬪,延津人。嘉靖十四年十月,夏言請慎選賢淑,補嬪御,以廣儲嗣。上命夫人、女官出諸王館選擇。妃父李拱臣自詣通政司上白:「有女端麗,堪充下陳。」因轉送禮部以請,上曰:「此非大臣獻諛也。既系親陳,當從所願。」遂令拱臣送至京。既至,適上行郊祀,夏言請淑女赴諸王館擇日選視。上曰:「淑女至京,適逢郊享,此高禖之兆也。」原評曰:動必引古,然不可已。敕勿赴館選,徑進大內。既進,冊寧嬪,無子薨。
4 穆宗朝 隆慶
5 穆宗皇后,姓李氏,昌平人。封德平伯李銘女。穆宗為裕王,冊為妃,生憲懷太子。嘉靖三十七年歿皇邸。穆宗即位,謚曰「孝懿皇后」。六年秋,神宗即位,加上尊謚曰「孝懿尊惠順哲恭仁儷天襄聖莊皇后」,合葬昭陵,主祔廟。
6 繼後姓陳氏,通州人一作大名。父景行,封固安伯。嘉靖中,孝懿李皇后為太子妃,早薨,冊後繼之。隆慶元年,進為後。已而後無子,出居別宮。越一年,後疾,左右無侍者,外廷憂之。既疾甚,試御史詹仰庇上疏曰:「皇后者,本先帝所賜以配陛下。陛下宜遵先帝命,篤宮闈之好。上承宗廟,下以立四方家人之則。舊聞皇后舉止端肅,久拂聖意。而去歲車駕謁陵園,皇后隨輦,朝野皆慶。以為相傳或失實,群疑總釋。頃又聞皇後離坤寧,置之別宮,左右失起居,以致抑鬱成疾。陛下又略無眷顧之意,中外憂懸。萬一不起,如聖德何?亦何以承先帝命?」上曰:「後無子多病,近移居別宮,冀稍安適,或可從此卻病耳。爾不曉內廷事,乃妄言。」神宗即位,上徽稱曰「仁聖皇太后」。六年,進「懿安」。十年,進「康靜」。二十四年七月崩,謚曰「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太后」,祀奉先殿別室,與孝烈皇后同。先是,神宗在東宮時,後病居別宮,而神宗生母李太后者,斯時尚為貴妃也。神宗每辰謁奉先殿朝帝,及貴妃畢,即往候後曰:「娘娘寂寞,禮不可曠。」後聞履聲即喜,疆起取經書指而問之,神宗應聲答。後且感且喜,貴妃聞後喜,亦喜。原評曰:貴妃和厚,神宗睿孝,兩皆可感。神宗既嗣,後稱「仁聖」,貴妃稱「慈聖」,兩宮既同尊。而後與慈聖皆賢,素無猜嫌,至是,益親謐。神宗又孝事兩宮,一無所間。由是後無疾,優游慈宮者二十五年。神宗嘗設四齋,近侍二百餘人,陳百戲為兩宮歡。每遇令節,先於乾清宮大設兩宮座,使貴嬪請導,上預俟雲台門下拱而立。北向久之,仁聖輿至景運門,慈聖輿至隆宗門,上居中北向跪,少頃兩輿齊來前,已複齊至乾清門。上起,於是宮中王皇后扶仁聖輿,皇貴妃鄭氏扶慈聖輿,導而入。少憩,請升座,自捧觴安幾,以及獻饌。更衣,必膝行稽首,屏顧攝息,原評曰:一段只摹敘迎宴一節,如許詳盡委皙,豈非司馬寫生之筆。皆從來儀注所未有者。於是始陳戲劇飲乃罷,凡大饗多此類。
7 卷六
8 光宗朝 泰昌
9 光宗後郭氏,順天人。萬歷二十九年,冊為皇太子妃,生皇一女。四十一年十一月丁未薨,謚「恭靖」。四十八年九月,進謚「恭靖端懿溫惠元妃」。熹宗即位,上尊謚曰「孝元昭懿哲惠莊仁合天弼聖貞皇后」,遷葬慶陵,主祔廟。後父初封博平伯,進侯,既死,子振明襲。
10 王皇后者,熹宗生母也,順天人。初入東宮為選侍,萬歷三十四年十一月,生熹宗,進才人。四十七年三月丁未薨,謚「昭蕭恭和章懿皇貴妃」。熹宗即位,十一月,上謚曰「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后」,遷葬慶陵,祀奉先殿。封后父王升為新城伯,升卒,子國興襲,崇禎末,殉難。
11 孝純皇太后,姓劉氏,海州人。後居河間,父應元,一作應槐,誤,應元號思槐。母徐媼。初入太子宮,為淑女。萬歷三十八年十二月,生莊烈愍皇帝,旋以細故失光宗意,被譴,薨。既而光宗悔,恐神廟知之,戒掖庭勿複言,葬於西山。愍皇帝封信王,進賢妃。天啟中,信王未之邸,嘗居勖勤宮,問近侍曰:「西山有田懿王墳乎?」曰:「有。」「其傍有劉娘娘墳乎?」曰:「有。」每密封金錢往祭焉。及即位,上尊謚曰「孝純恭懿淑穆莊靜毗天毓聖皇太后」,遷葬慶陵。而封后父瀛國公,母瀛國太夫人,稱太異數也。弟效祖和陽衛正千戶,封新樂伯,繼祖錦衣衛都指揮同知。侄文炳、文耀錦衣衛指揮同知,後皆加保傅,進都督。上五歲失太后,問左右以遺像,莫能得。
12 傅懿妃者,亦東宮淑女也,生皇六女、皇七女,進封懿妃。嘗與太后比宮居,自言宮人有相類者。雜指其眉睫及頰輔間,召太后母瀛國太夫人認之。時武英殿中書梁祝善形摩,瀛國太夫人同懿妃出宮人指示,揣以意,令仿佛為圖。圖成,敕具法駕鹵簿,由正陽門警而入,上親跪午門迎之。既入,懸像乾清宮,呼老宮婢及素侍太后者來前,使瞻視。或曰是,或曰否,上為之雨泣,兩宮皆泣。原評曰:聖主痛心事偏摩寫瑣屑乃爾,猶記瀛國太夫人謝表有云:「聖孝難窮,慈容不閟。」上揮涕慰勞,即以所圖四軸賜其一,令供於家。及國破,文炳率家人環哭於孝純像前,閉門自焚,凡死者四十二人。乃加傳懿妃封號,賞賚太后家,及承奉王裕民、中書梁祝,各有差。上既追念太后,且自以薄祜當憂勞,於加上太后尊號時,群臣奉冊寶以進,上以手拭淚,欷歔不能已。故事:生母忌日,不得設祭服青。十五年六月,上以太后故,欲追宣宗以來生繼七後,同建一廟,而祀太后於其末。乃御德政殿,召輔臣及禮部尚書林欲楫、侍郎蔣德璟等議。上曰:「太廟制有九,皆一帝一後,祧廟亦然。今祧廟自德、懿、熙、仁四祖外,加以仁、宣、英、憲、孝五帝,凡九廟。而其廟已滿,且其制一帝一後,其繼後及生後七位仍不得入。即宮中奉先殿,亦一帝一後,雖嘉靖後,有以繼後及生後入者,而前此七位尚無祭也。」上意在太后,而特未顯言,德璟曰:「奉先之後有奉慈殿,亦祀繼後及生後者。今雖廢,盍舉行焉。」上曰:「孝宗皇帝建奉慈而世廟廢之。然尚有弘孝、神霄、本恩諸殿,不止一奉慈也。」德璟曰:「內廷規制,臣未之悉。但既有諸殿,則似隨在可奉祀者。」上曰:「太廟之禮,一帝一後,朕豈敢輕易。惟是奉先地廣,可以恢拓。朕欲將祧廟之主,袷祀奉先,未審可否?」德璟曰:「大袷之禮,在歲暮已行於太廟。今複欲以祧廟之主,並入奉先,終恐狹耳。」上曰:「奉先殿中,已現有繼後及生後七位主矣。」德璟曰:「此萬歷初始增入,非舊制也。」上曰:「然,按故事,弘光初,別建奉慈以奉孝穆紀太后,而孝肅、孝惠亦並祀之。嘉靖中,遷三主祔陵廟,罷奉慈之祭。至隆慶初,奉安、孝烈於景雲殿,更其名曰『奉孝』,又奉孝恪於神霄殿。萬歷三年,即奉孝恪、孝烈於奉先,而弘孝、神霄之祭又罷,此奉先附祀所由來也。然以朕思之,奉先之祀,既有定禮,則諸殿沿革,歷世可驗。似不若別建一殿,以祀七後為較便。」德璟曰:「善。」於是闢殿祀太后,而七後共之。崇禎十七年,都城戒嚴,文炳、文耀入衛帝。時李邦華請太子南遷不得。及事急,上召文炳及駙馬都尉鞏永固使護行。文炳叩頭言:「外戚親臣不藏甲,臣等徒手安能護皇上搏賊?」皆相向哭。既而城陷,文炳、文耀闔門死。
13 李妃者,光宗選侍也。時宮中有兩李選侍,無所別,因以所居東西宮別之。莊妃居東宮,稱東李。此居西宮稱西李,然西李最有寵。神宗初,以熹宗早失母,命西李母之,既而信王亦失母,仍以命西李。會西李生皇八女,遂改命東李母之。皇八女即後稱皇八妹者也。光宗即位,妃與鄭貴妃,同住乾清宮。時上諭封郭元妃為皇后,王才人為貴妃。又諭封李選侍為皇貴妃。及上不豫,召大臣入乾清宮,上御暖閣,憑幾諭曰:「李選侍夙保震器,撫育國本,宜速封。」如是者再,署禮部事侍郎孫如游對曰:「今孝端、孝靖兩太后及元妃、才人大典未竣,俟四大禮舉後,行未晚也。」既而上崩,選侍遂踞幹清宮。因挾制皇長子,邀封皇后。傳言欲垂簾聽政。於是大學士劉一燝、吏部尚書周嘉謨、都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鬥等,力請移宮,而選侍始踉蹌移仁壽殿去,於是移宮之案興焉。熹宗即位,下詔曰:「朕昔幼衝,皇考選侍李氏,恃寵,屢行氣毆聖母,以致崩逝,使朕抱終天之恨。朕雖幼,未嘗忘也。皇考病篤,大臣進內問安,選侍威挾朕躬,使朕傳封皇后。複用手推朕,向大臣靦顏口傳。至今念及,尚合羞赧。朕因避李氏暫居慈慶宮。又令李進忠、劉遜等傳言,每日章奏文書,先呈選侍,方付朕覽,仍欲垂簾聽政,且欲處分。御史所言,選侍他日必有武氏之禍者。朕思祖宗家法甚嚴,從來有此規制否?朕今奉養李氏於噦鸞宮,俱遵皇考遺愛,有此體恤。外廷誤聽李黨謠諑,實未識朕心之故也。其李進忠、田詔等,皆系盜庫首惡,自乾憲法。勿使渠魁賄囑當事,播弄脫罪。卿可傳示遵行,故諭。」十二月複下詔曰:「朕衝齡登極,仰庇祖宗眷佑,內外清平。以為大小臣工,開誠布公,定無異議。不意外廷近來乃妄生謗語,輕聽偽傳,誠有如科臣楊漣所奏者。朕不得不再伸諭避宮始末,以釋群疑。九月初一日,皇考賓天,閣臣文武大臣科道等,進宮哭臨畢,請朝見朕躬,李選侍阻朕於暖閣。當時司禮監等官,設法請朕出見群臣,選侍許而複悔。及朕出暖閣,又使李進忠等請回。如此者,至再至三。朕至乾清宮,丹陛大臣扈從前導,選侍又使李進忠等持朕衣不釋。若非司禮監奏請,朕前進不可,退又不能,此時顏面,存於何處。及至前宮門,選侍又差人數次著朕還宮,不令御文華殿。卿等親見當時景象,安乎?危乎?當避宮乎?不當避宮乎?諸宮欲行庇護之謀,先藉安選侍為題目,使是非溷淆,朝政不寧。輔臣義在體國,為朕分憂,何不代朕傳諭一言,屏息紛擾,君臣大義何在?如初一日,朕躬視皇考入殮,選侍又阻朕於閣中,不令出入。及翼日,恭送皇考梓宮於仁智殿,選侍必欲朕朝見彼後,方許回慈慶宮,明是威挾朕躬垂簾聽政之意。朕蒙皇考命選侍任照管,亦不住彼宮,其飲膳衣服,皆系皇祖皇考所賜。選侍侮慢凌虐,朕晝涕泣。皇考自知其誤,親來勸朕,此其親疏,自有分別。原評曰:西晉後多此等文字。諸所行事,朕曾閟諭閣臣,不令傳抄。若避宮不早,則爪牙成列,盈虛在手,朕亦不知何如矣。選侍因毆崩聖母,自知有罪,使宮眷王壽花等時來探視,不許朕與聖母下原任各宮娥說話,如有即捕去重處。朕之苦衷,外廷豈能盡知。今朕奉養選侍及皇八妹,俱從優厚,各官何以猜度過計,藉為口實。如異日選侍患病而逝,將用人以抵命乎?將歸咎於朕乎?豈不聞聖母之崩,由選侍之毆,可不問乎?邇來各官,不為聖母,只為選侍,失其輕重,理法何在?前日刑部執奏父母之恩如天地。履後土則思母德,戴皇天則思父仁。仁人孝子之用心,固宜如此。然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朕不加封選侍,以慰聖母在天之靈。奉養選侍,敬遵皇考之意。該部亦可仰體朕心矣。大小臣工,惟知私於李黨,責備朕躬,不顧大義,姑不深究。卿等可傳諭大小臣工,務令和衷,各供乃職。毋得植黨背公,自生枝節,以取罪愆。故諭。」天啟元年二月,上複諭曰:「賈繼春暗揭流毒,造言誣人,若黑夜行刺,使人莫防,朕本不深究。然自繼春出揭以來,引類彌天,爭端大起。大臣求去,小臣紛囂。威懼繼春,莫敢直言其非,朕皆隱忍。今繼春全不改省,乃昂然肆辨,目無君父。況選侍移宮以來,未嘗見繼春有疏,明其可否。卻借密揭為攖鱗逆耳之說,箝制朕躬,要名減罪。姑著照原揭回話。」閏二月又諭曰:「朕以衝年,皇考見背,仰體在天之靈,敬禮選侍。其移宮一事,大小臣工,連章奏請。始末情節,舉朝共知。獨賈繼春,首倡邪說,捏造李選侍雉經,皇八妹入井。播煽流言,誣詆朕躬。若不窮究分明,何以傳信天下後世?乃繼春奉旨回話,初則一揭朦朧,再則遮飾支吾。本欲逮訊,今自認風聞無影,顯自明肆誣捏,姑從輕削籍,永不敘用。」當是時,上方厭選侍,移宮一案,尚無畸見。獨賈繼春「有侍選自經,皇八妹投井」之說,以為當安選侍,故有是諭。而其既客、魏用事,而上意遂變。四年七月,詔封選妃為康妃。群小念移宮之名正,不足以殺諸賢。乃創為封疆一案,緹騎四出,大獄旁午。至五年九月,賈繼春召至,忠賢遂矯詔諭群臣曰:「先帝升遐,朕躬嗣服,父子承繼,正統相傳,臣子何得居功。至楊漣、左光鬥等,妄希定策,串通王安,倡為移宮之事,捏造垂簾等語。王安奸惡異常,乘機報怨。內外交結,黨眾力強。不許康妃從容奉旨,而逼令踉蹌出宮。先帝體尚未寒,言猶在耳。漣等即有權勢,固亦人臣。乃棄禮忘君,犯上不道,至於如此。使非賈繼春等明揭於前,天牖朕心,補封於後,將終始蒙蔽,恩禮有虧。即寸斬楊漣、左光鬥,何救於事。況與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深盟固結,招權納賄。黨護熊廷弼,伙壞封疆。鐵案既定,猶貪其重賂,力為出脫。托汪文言內探消息,暗弄機關。遍樹私人,布滿津要。壞法亂紀,欺蔽朝廷。及汪文言事發,奸謀畢露。自知理屈,乃巧借他題,以掩其罪。信口裝誣,毫無影響。肺肝如見,欲蓋彌彰。朕言念及此,深切痛恨。已將熊廷弼處決,傳首九邊。楊漣等,雖追贓身死,而顧大章系同惡之人,即送法司從重擬罪。爰書既成,將諸奸罪狀,及守正諸臣向來疏揭,並近日屢次明旨,俱著史臣編輯成書,頒行天下。垂示將來,以昭朕孝思。據事直書,毋得回護。使善惡邪正,炳如日星。而黨與不得借口文奸,飾非亂聽。違者治以妖言惑眾之罪,特諭。」由此當難大起,而國運隨之,要其禍自移宮始。先是,熹宗初立時,值九月早寒,霜甫下,而宮中李花齊開。咸以為選侍當封,相顧賀。而其後闖亦李姓,識者謂此草妖雲。
14 東李妃,亦光宗選侍也。以別西李妃故曰「東李」。性簡重,寡言笑。名位素居西李前,而寵不能及。嘗奉光宗旨撫視皇五子,皇五子成立,入繼大統,選侍功居多。天啟元年二月,冊封莊妃。客、魏用事,妃持正抵牾。凡宮中禮數,多被裁抑,妃不平。會忠賢同官徐應元為承奉正,當謁妃。傲慢不以禮,嘗在妃前笞宮使,鴟肆無忌。妃以負氣薨。原評曰:此時宮闈極饒氣節,如莊妃、裕妃、成妃輩比比皆是,豈亦東林過激耶。先是皇五子在宮,每日起,拜天畢,退而謁母,選侍亦愛之。嘗夢黑龍蟠殿柱,以告選侍,選侍私自喜,囑勿言。又所居東宮,後有井二,皇五子隨選侍過之,戲汲井,得金魚。汲次井,亦如之。至是泣曰:「吾不能奉侍王矣。」崇禎初,上念鞠育勞,加上妃封號。與其弟李成棟官,給四千頃。而應元以忠賢敗,發南京賜死。
15 選侍趙氏者,未有封號,與忠賢、客氏不合。熹宗即位後,矯旨賜死。選侍聞命,出光宗所賜物列案上。沐浴,西向禮佛畢,痛哭自縊。客氏複矯旨用宮人禮葬,而斥其答應王亮等,發鳳陽陵園。
16 熹宗朝 天啟
17 懿安皇后,祥符人,張姓,太康伯張國紀女。天啟元年四月,冊為皇后。後性嚴正,數於上前,以顛倒舊章為言,蓋指客、魏也。客氏橫肆宮闈,後召至,欲繩以法。客、魏大恨,遂於宮中播流言,謂:「後本孫二女,犯闢以女托之生員張國紀,張國紀女之,非己女也。罔上大不道。」上亦疑之,幸其說不根,無左驗,乃已。三年後有身,客、魏盡逐宮人之異己者,而以其私人承應。後脅痛,假按摩陰傷之,竟損元子焉。時有匿名帖榜於宮門,列忠賢逆狀,並及忠賢黨七十餘人。忠賢怒,疑出國紀並被逐諸人所為。而逆黨邵輔忠、孫傑等,欲因此興大獄,盡殺諸門戶。而借國紀以動搖中宮,事成則立魏良卿女為後。劉知選偵知之,首上疏參國紀,梁夢環繼之,禍且叵測,賴閣臣力救得免。熹宗大漸,後折逆奄謀,力與大臣傳遺命,定迎立事。愍帝立,上尊號曰「懿安」,居慈寧宮。時奄方叵測,左右窺伺者皆其黨。後豫戒信王勿食宮中食。及即位,猶從戚畹家取櫝食進。至是,上見後,感激盡臣子之敬,乃召還戚臣張國紀於河北,慰之。而論知選、夢環以謀危先帝中宮之罪。崇禎十四年,刑科給事中胡周鼒,請上後徽號。時國用日匱,上恐舉大典多費,嘆曰:「吾之不能盡孝事,貧也!」或言周鼒有所授,已下理而頓釋之,曰:「恐傷後心」後嘗語周後曰:「吾南中嘗有家可居。」又曰:「延儒誤皇叔。」因歷言延儒罔上事,周後間以聞。上怒詰周後所從來,周後以後對,遽已。十七年三月,都城陷。賊渠李岩者,中州人,知後賢,特覓後宮中護衛之,後自縊死。
18 裕妃張氏,有嚴性,不為客、魏用,客、魏惡之。會妃已有身,鋪宮膺冊妃禮畢,而遲久不乳。遂誣其有後言,矯旨閉禳道中。盡逐其內官及宮婢等,絕其飲食。經數日,天雨,妃力疾匍匐啖簷溜死。乃複矯旨革妃封,如宮人例,焚其尸。愍帝嗣,始複妃位號,改葬如禮。
19 李成妃,順天人。天啟四年二月,生皇二女,封成妃。是日,地大震,宮瓦皆墮。既而皇二女薨,妃失寵。會張皇后病,皇貴妃任氏以孕皇三子臨月,成妃仍當夕,上慰之。先是,範氏慧妃者,頗見幸,生悼懷太子,封皇貴妃,以忤客氏意被斥。妃與慧妃好,每見慧妃輒悵惋。至是侍上寢,從容為慧妃乞憐。原評曰:事甚可感,此一段亦殊勝褚先生文。客氏聞大怒,曰:「彼欲樹兵向我耶。」遂矯旨革封,幽妃別宮,而逐內庫管理李謙於海子殺之。幸妃故鑒裕妃事,預蓄乾食藏瓴甓間,半月得不死,後乃斥為宮人,而遷之乾西。崇禎元年,詔複妃封號,並膳禮,且請居慈慶後宮,置供奉焉。
20 熹宗六妃,惟王良妃,段純妃,居東西兩宮。任容妃即皇貴妃,生懷獻太子,不受璫禍。張裕妃以幽死。李成妃、範慧妃俱被斥。又有定嬪、襄嬪、恪嬪,皆禁居乾西。崇禎初,複加封,冊使宮中供養如法。他有馮貴人,惡忠賢擅,嘗勸上罷內操。忠賢怒,矯旨謂貴人誹謗,賜死。胡貴人,甫為上所幸,以非忠賢黨,恐見寵,乘上出郊日掩殺之。而報以貴人暴卒,上不問。
21 愍皇帝朝 崇禎
22 莊烈皇后,周姓。其先蘇州人,徙居大興。父奎,以醫名,娶繼妻丁氏,生後。家貧能操作,顧性貞靜,居平不見齒。天啟中,選信王邸妃,以後進。故事:宮中凡選婚,每選一,必以二副者陪,升即中選,皇太后幕以青紗帕,取金玉跳脫系其臂。不中,則以年月帖子納淑女袖,而侑以銀幣遣還。時神宗劉昭妃,攝太后寶。而中宮之政,悉稟成於熹宗懿安後。懿安後疑後弱小,將及其次,昭妃力贊之曰:「今雖弱小,他日不長大耶。」因冊為信王妃。上即位,立為皇后。以後父奎,為南城兵馬副指揮,進都督同知,既而封奎嘉定伯。後家本節嗇,而入典宮政,務減儉,裁宮中縻費,不為外家乞恩澤。即歲時大臣、命婦入朝賀,亦賞賚必以禮。時天下飢饉,府庫虛。上憂勞議節用,而後所行合上意,上甚敬之。初,神廟以孝養故,設兩宮百戲,自宮中舊戲,以及民間爨弄,無不備。至是悉裁革,而獨留舊戲承應。如所稱過錦戲者,仿佛古優伶供養,取時事諧謔,以備規諷。時旱蝗,中州賊大起,戲者作驅蝗及避賊狀。後見之,徐謂上曰:「有此耶。」因掩面泣,上亦泣,是日遂罷戲。原評曰:後語只三字,而仁心、靜質、減言、嗇事種種聖德無一不見。上薄於聲色,宮中不兼寵,惟田貴妃者頗愛之。妃見後稍倨,後每抑之以禮。會歲旦朝正,妃當詣坤寧宮朝,適天寒雨雪,翟車止門外不即入,又不令傳免。久之,袁淑妃車至,時淑妃亦進為貴妃,即傳入相見,且故為好語謝之去。於是始傳妃車入,坐朝之,朝已,遽下,無他言。妃大恨,面上泣訴。妃父教之上書,陽引愆而別為微詞挑之。上在交泰殿,與後語不合,上推後僕地。後憤不食,欲自戕。上尋悔,遣中使持貂裀賜后,且問後起居,後勉為一餐。上傳旨令貴妃省愆,退居啟祥宮,三月不召。既而後在永和門看花,請召妃,上不應。後遽令以車迎之,乃相見如初。後嚴正自處,而性最仁。母丁太夫人,入宮必先朝後,始行家人禮。後見母之朝己也而泣,欲太子為謝,左右力言不可,乃止。後聞寇漸棘,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蓋意在南遷也。上問:「何從知之」,後不語。後凡有所言,不欲盡,且不欲言,外多類此。
23 先是,宣懿康昭劉妃者,神宗妃也。萬歷六年立中宮時,隨冊為昭妃,於嬪嬙中最賢而有年。崇禎改元,上使之居慈寧宮,掌太后印,稱太妃。周後之選,昭妃贊成之,以是也。至是歲節,上必朝太妃,朝畢,坐而饗以茶。上甫就坐,忽欠申偃栲栳,鼾齁徐聞,太妃戒勿驚。命尚衣者覆以帔,左右皆植立,屏息以俟。有頃,上竟攝衣起,謝曰:「聖祖時,天下少事,宮中皆晏安,太妃所親見也。至兒子苦多著,北人呼多為多著實難枝梧。兩夜省文書,自謂年甫逾壯,尚可磨耗。不謂早困劣,在太妃前,昏然不自持一至此。」太妃泣,上歸,為後言,後亦泣。時上念寇祻,茹蔬斷庖割,後見上體瘁,具酒肴為上解菜。上接瀛國夫人奏。瀛國夫人者,孝純太后母也。瀛國夜夢孝純歸,語上瘁而哭,言動舉止如平時。又云:「翼日有為解菜者,上勿卻也。」上持奏入宮,見後解菜,驚詢曰:「汝何以為此,豈亦有所聞耶?」曰:「無有。」「外人有導之者耶?」曰:「無有。」因念先後慈,在冥冥尚保惜至此,後亦賢能感先後意,乃出奏示後,再拜,舉箸相向哭,淚溢盤槅。後生皇長子,及長平、昭仁二公主。皇長子已冊立,出閣讀書,昭仁主六歲未封,以居昭仁宮,故名。故事:太子既出閣,非上命不朝後。偶上坐便殿,皇長子以後故來請朝。時案有急奏,則寇破河南報也。上嘆曰:「兒見母有幾而關我耶?今後竟入朝,勿問也。」十七年三月十七日,都城陷,上至宮曰:「事急矣。」後即於上前,再拜,自經死。大兵定京師。
24 注:■⑴,火+熙。無讀音■⑵,月+累,léi,■⑵膗,形惡。
25 玉台書史 清 錢塘厲鶚太鴻 輯
26 ◎宮闈
27 ○漢
28 孝成許皇后
29 大司馬車騎將軍平恩侯嘉女也。後聰慧,善史書。《漢書?外戚傳》
30 章德竇皇后
31 扶風平陵人,大司馬融之曾孫也。年六歲能書,家人皆奇之。《後漢書?皇后紀》
32 和帝陰皇后
33 光烈皇后兄執金吾識之曾孫也。後少聰慧,善書藝。《後漢?書皇后紀》
34 和熹鄧皇后
35 后諱綏,太傳禹之孫也。父訓,護羌校尉,六歲能史書,十二通《詩》、《論語》。家人號曰「諸生」,是時,方國貢獻競求珍麗之物。自後即位,悉令禁絕,歲時但供紙墨而已。後漢書?皇后紀
36 順烈梁皇后
37 諱妠,大將軍商之女,恭懷皇后弟之孫也。少善女工,好史書,嘗以列女圖畫,置於左右以自監戒。《後漢書?皇后紀》
38 馮嫽
39 楚主侍者馮嫽。能史書,習事。嘗持漢節為公主使,行賞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漢書?西域傳》
40 王美人
41 趙國人也,祖父苞,五官中郎將。美人聰敏,有才,能書會計。《後漢書?皇后紀》
42 左姬,字小娥,安帝生母也。善史書,喜詞賦,和帝賜諸王宮人,因入清河第《清孝教王傳》
43 ○魏
44 文昭甄皇后
45 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後也。父逸,上蔡令。後年九歲,喜書,視字即識。數用諸史筆硯。史謂後言:「汝當習女工,用書為學,當作女博士耶?」後言:「聞古賢女,未有不覺前世成敗以為已誡者,不知書何由見之?」《魏志本傳》
46 ○吳
47 吳主趙夫人
48 丞相達之妹,善書畫,巧妙無雙。能於指間以彩絲織雲霞龍蛇之錦,大則盈尺,小則方寸,宮中謂之極絕。孫權常嘆魏、蜀未夷,軍旅之隙,思得善畫者,使圖山川地勢軍陣之像。達乃進其妹,權使寫九州島江湖方岳之勢,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滅,不可久寶。妾能刺綢作列國,方帛之上,寫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陣之形。」既成,乃進於吳主,時人謂之針絕。雖棘刺木猴雲梯飛鳶,無過此麗也。《拾遺記》
49 ○晉
50 武元楊皇后
51 諱艷,字瓊芝,宏農華陰人也。少聰慧,善書。《晉書本傳》
52 安僖王皇后
53 諱神愛,琅邪臨沂人也。父獻之,尚新安愍公主,無子,唯一女,後立為安僖皇后。後亦善書。張懷瑾《書斷》
54 ○齊
55 韓蘭英
56 韓蘭英,吳郡人,有文辭。宋孝武時獻中興賦,被賣入宮。宋明帝時,用以為宮中職僚。及武帝以為博士,教六宮書學。以其年老多識,呼為「韓公云」。《南史?齊武穆裴後傳》
57 ○梁
58 武德郗皇后
59 諱徽,高平金鄉人也。後幼明慧,善隸書,讀史傳。《南史?梁后妃傳》
60 ○陳
61 武宣章皇后
62 諱耍兒,吳興烏程人。本姓鈕,父景明為章氏所養,因改姓焉。後少聰慧,美容儀,善書計,能誦詩及楚詞。《南史?陳後妃傳》
63 後主沈皇后
64 諱婺華,吳興武康人也。後性端靜,聰明強記,涉獵經史,工書翰《南史?陳後妃傳》
65 沈氏後德
66 名標婺華,允光親署,獨美可嘉。如晚晴陳云,傍日殘霞,注云:「今見署啟一紙。」竇臮《述書賦》
67 後主皇後沈氏,吳興人。君理之女,善書。《書史會要》
68 ○北魏
69 文成文明皇后馮氏
70 長樂信都人也,父朗,秦雍二州刺史,坐事誅,後遂入宮。高宗踐極,立為皇后。後性聰達,學書記,作勸戒歌三百餘章,又作皇誥十八章。《魏書?后妃傳》
71 宣武靈皇後胡氏
72 安定臨涇人,司徒國珍女也。後姑為尼,世宗初,入講禁中,諷左右稱后姿行,世宗聞之,召入掖庭為承華,進為充華嬪。肅宗踐祚,尊為皇太后,臨朝聽政。性聰悟,多才藝,略得佛經大義,親覽萬幾,手筆決斷。《魏書?后妃傳》
73 ○唐
74 太穆寶皇后
75 京兆始平人。隋定州總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善書,學類高祖之書,人不能辨,工篇章而好存規誡。《舊唐書本傳》
76 則天皇后武氏
77 諱曌,並州文水人也。上元元年,高宗號「天皇」,皇后號「天后」。天下謂之「二聖」。宏道元年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天授元年,後自稱皇帝,改國號周。長安五年,上後號曰「則天大聖皇帝」。《唐書本紀》
78 唐則天順聖皇后武氏,凜凜英斷,脫去鉛華脂韋氣味,乘高宗溺愛,而窺覦竊起,遂能不出重闈深密之地,駕馭英雄,使人人各為其用。不旋踵,嘿移唐室,使之善自退托,有周南、卷耳之志,則其用心,豈減古賢后妃哉!惜乎不知出此,乃欲以牝雞司晨,宜乎不克令終,而張柬之等起而正子明闢也。新史貶而傳之,舊史以為窮妖白首,良以為訓。考其出新意,持臆說,增減前人筆畫,自我作古,為十九字:曰「■⑴、埊、■⑵、囝、○、■⑶、■⑷、■⑸、■⑹、曌、■⑺、■⑻、圀、■⑼、■⑽、■⑾、■⑿、■⒀、■⒁」。當時臣下章奏,與天下書契,咸用其字,然獨能行於一世而止。唐之石刻,載其事者,知其在則天時也。雖然,亦本於喜作字。初得晉王導十世孫方慶者,家藏其祖父二十八人書跡。摹榻把玩,自此筆力益進,其行書駸駸稍能有丈夫勝氣。今御府所藏行書一夜宴詩。《宣和書譜》
79 武後君臨,藻翰時飲,順天經而永保先業,從人欲而不顧兼金。注曰:「則天皇后,沛國武氏士獲女,臨朝稱尊,號曰『大周金輪皇帝』。時鳳閣侍郎石泉王公方慶,即晉朝丞相導十一世孫,有累代祖父書跡,保傳於家。凡二十八人,緝成一十一卷。後墨制問方慶,因而獻焉。後不欲奪志,遂盡模寫留內,其本加寶飾錦繢還王氏。人到於今稱之。右史崔融撰王氏寶章集序具紀其事。竇臮《述書賦》
80 薦福寺天後飛白題額,崇福寺武後題額,《歷代名畫記》
81 周升仙太子碑,聖歷二年武后撰,並行書。《金石錄》
82 延載初,周允初除鳳閣鸞台平章事,証聖元年卒。則天為七言詩傷之,又自繕寫,時以為榮。《舊唐書?周允元傳》
83 上官昭容
84 名婉兒,西台侍郎儀之孫。天性韶警,善文章,自通天以來,內掌詔命,掞麗可觀。帝即位,進拜昭容,景雲中謚惠文。《舊唐書本傳》
85 呂溫《上官昭容書樓歌序》云:「貞元十四年,友人崔仁亮於東都買得《研神記》一卷,有昭容列名書縫處。」《呂衡州集》
86 千福寺額,上官昭容書。《歷代名畫記》
87 臨川公主太宗女
88 韋貴妃所生,下嫁周道務,工籀隸,能屬文。高宗立,上孝德頌,帝上詔褒答。永徽初進長宮主,恩賞卓異。《唐書本傳》
89 晉陽公主太宗女
90 字明達,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主臨帝飛白書,下不能辨。《唐書本傳》
91 貴妃楊氏
92 宋張端義云:「貞定大歷寺有藏殿,其殿藏經,皆唐宮人所書。經尾題名,皆極可觀,有塗金匣藏心鏡一卷,字體尤婉麗,其後題云:『善女人楊氏為大唐皇帝李三郎書』。」《貴耳集》
93 ○後唐
94 魏國夫人陳氏
95 襄陽人也,善書。《唐書?沙陀傳》
96 ○南唐
97 先主後種氏
98 江西良家女,性警悟,通書計。馬令《南唐書》
99 後主昭惠後周氏
100 小字娥皇,大司徒宗女,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賞其藝,取所御琵琶時謂之燒槽者賜焉。後病亟,以元宗所賜琵琶及常臂玉環親遣後主,又自為書請薄葬。馬令《南唐書》
101 保儀黃氏
102 江夏人,後主選為保儀,書學技能,多出於天性。後主屬意,會小周專房,品秩不加,第以掌墨寶而已。初,元宗後主,皆妙於筆札,博收古書,有獻者,厚賞之。宮中圖籍萬卷,尤多鐘王墨跡,皆系保儀所掌。馬令《南唐書》
103 耿先生
104 軍大校耿廉女,好書善畫。往往有佳句,雅通黃白之術,能拘制鬼魅奇怪恍惚,莫知其所由來,為女道士,自稱「天自在山人」。保大中,因宋齊邱以入宮,元宗處之別院,號曰「先生」。常被碧霞帔,手如鳥爪,題詩牆壁,自稱「比大先生」。鄭文寶《耿先生傳》
105 宮人喬氏
106 李後主手書金字心經一卷,賜其宮人喬氏。喬氏後入太宗禁中,聞國主薨,自內庭出其經舍在相國寺西塔院資薦。且自書於後,曰「故李氏,國主宮人喬氏,伏遇國主百日,謹舍昔時賜妾所書般若心經一卷在相國寺西塔院,伏願彌勒尊前持一花而見佛」云云。其後江南僧持歸故國,置之天禧寺塔相輪中。寺後失火,相輪自火中墮落而經不損,為金陵守王君玉所得。君玉卒,子孫不能保之,以歸寧鳳子儀家。喬氏所書在經後,字極整潔,而詞甚淒惋,所記止此。徐鍇集南唐制誥,有宮人喬氏出家誥,豈斯人也耶。王銍《默記》
107 ○宋
108 曹皇后
109 仁宗曹皇后,真定人。樞密使惠武王彬之孫也。性慈儉,重稼穡,嘗於禁苑種穀,親蠶,善飛帛書。《宋史本傳》
110 慈聖曹皇后,工飛白,蓋習觀昭陵落筆也。先人舊藏一美字,徑二尺許,筆勢飛動,用慈壽宮寶。《老學庵筆記》
111 向皇后
112 神宗向皇后,河內人,宰相敏中曾孫。哲宗立,尊為皇太后。《宋史本傳》
113 向皇后工行草。《書史會要》
114 安妃劉氏
115 安妃本酒保家女,初事崇恩宮。宮罷,出居宦者何訂家。內侍楊戩譽其美,複召入。明達貴妃以同姓養為女,遂有寵。為才人,進涉妃。政和四年,加貴妃,朝夕侍上,擅愛專席,林靈素以技進,目為九華安妃。肖像於神霄帝君之左。宣和三年薨,謚明節和文,冊贈為皇后。《宋史本傳》
116 明節劉後,一時遭遇,寵傾六宮,忽苦瘵疾,臨終戒左右曰:「我有遣囑在領巾上,候我氣絕,奏官家親自來解,」語畢而終,左右馳奏,上至哀慟,悲不自勝,領巾上蠅頭細字。其辭云:「妾出身微賤,而無寸長,一旦遭遇聖恩,得與嬪御之列。命分寒薄,至此夭折,雖埋骨於九原,魂魄不離左右,切望陛下以宗廟社稷之重,天下生靈之眾,大王帝姬之多,不可以賤妾一人,過有思念,深動聖懷。況後宮千計,勝如妾者不少,妾深欲忍死,面與君父廖別,謫限已盡,不得少留,冤痛之情,言不能盡。」自後左右每欲寬解,必提領巾,上愈傷感,聞者謂李夫人不足道也。林靈素謂後是九華安妃,臨終聞本殿異香音樂,次年有青城道士,見後於巫山,徬佛金釵鈿合雲。《錢氏私志》
117 憲聖吳皇后
118 高宗憲聖慈烈吳皇后,開封人。父近,以後貴,進封吳王。年十四,高宗為康王,被選入宮。王即位,封和義郡夫人。後博習書史,又善翰墨,由是寵遇日至,尋進貴妃。紹興十三年,詔立為皇后,高宗內禪,稱太上皇后。名所御殿曰「慈福」。《宋史本傳》
119 德壽慈福兩宮,御書觀音經共八段,初在碑石庫。嘉定三年,置架設於群玉堂東偏。《中興館閣錄》
120 《群玉堂法貼》十卷,第一卷有憲聖慈烈皇后御書千文《歸田賦》。《中興館閣錄》
121 慈福皇太后,喜親翰墨,尤愛蘭亭,嘗作小楷一本,全是王體,流傳內外,故陸升之代劉珙造春貼子有云:「內仗朝初退,朝曦滿翠屏,硯池深不凍,端為寫蘭亭。」《蘭亭博議》
122 憲聖慈烈皇后吳氏,開封人,吳宣靖王近之女。高宗後,博習書史,妙於翰墨。帝嘗書六經賜國子監刊石,稍倦,即命後續書,人莫能辨。《書史會要》
123 宋憲聖皇后,書養蠶圖。自浴種至翦帛,凡二十四事,使閱者宛然置身田舍,見婦子劼勮不遑之景也。每段下題小字,極其工致。至元中,鄭足老題云:「為顯仁皇后字,後習高皇字,高皇手書九經。每倦則後書續之,人未易辨。」金華宋景濂云:「圖出於潛令樓璹,璹猶召見,以圖上進。上攜至宮,憲聖慈烈皇後逐段題之。皇后姓吳,配高宗,其書絕相類,謂非顯仁韋後書,余考之顯仁韋後,乃高宗母也。從徽宗北轅,老年始歸。憲聖慈烈吳後,乃高宗繼後,史稱其善翰墨,則為吳後書無疑。」金華之言為確矣。《庚子銷夏記》
124 劉貴妃
125 臨安人,紹興十八年,入宮,專掌御前文字,工書畫。陳善《杭州府志》
126 劉夫人字希,號夫人,建炎間掌內翰文字及寫宸翰字,高宗甚眷之。亦善畫,上用奉華堂印。《書史會要》
127 三子慶於毗陵得《李伯時畫草堂十志》,前有奉華大小印。向曾收入劉娘子位者,後有「閉關頌酒之裔」一印,此雖用劉伯倫事,然於婦人恐不類耳。
128 楊皇后
129 寧宗恭聖仁烈楊皇后,少以姿容選入宮。慶元三年四月,進封婕妤,五年進婉儀,六年進貴妃。恭涉皇后崩,中宮未有所屬,貴妃與曹美人俱有寵。韓侂胄見妃任權術,而曹美人性柔順,勸帝立曹。而貴妃頗涉書史,知古今,性複機警,帝竟立之。皇子昀即位,加尊號「壽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宋史本傳》
130 恭聖仁烈皇后楊氏,寧宗後,忘其里氏,或云會稽人。楊次山者,亦會稽人,後自謂其兄也。少以姿容選入宮。頗涉書史,知古今,書法類寧宗。《書史會要》
131 太清宮,寧宗時建,楊皇后書道德經石幢。《武林舊事》
132 楊妹子
133 馬河中遠進御及賜貴戚畫,寧宗每命楊妹子題署。有楊娃印章,楊娃者,寧宗恭聖皇后妹也。書法類寧宗,以藝文供奉內庭,其跡惟遠畫見之。《清賞錄》
134 楊妹子乃宋寧宗恭聖皇后妹,其書類寧宗。凡御府馬遠畫,多命題詠,余曾見馬遠《松院鳴琴》小幅。楊娃題其左方云:
135 閒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淡然無味,不比鄭聲淫。  松院靜,竹樓深,夜沉沉,清風拂軫。明月當軒,誰會幽心。
136 調寄《訴衷情》,波撇秀穎妍媚之態,映帶縹緗。《韻石齊筆談》
137 寧宗皇后妹,時稱楊妹子。書法類寧宗,馬遠畫多其所題。《書史會要》
138 楊妹子題馬遠《紅梅》,遠在畫院中最知名。餘有紅梅一枝,菁艷如生,楊妹子題詩於上,字亦工。按楊妹子者,寧宗恭聖皇后之妹。書法類寧宗。凡御府馬遠畫,多令之題。此幀李梅公見而愛之,攜去竟毀於火。餘又有《女誡》一卷,為馬麟畫。相傳為寧宗書,實楊妹子書,用御書之印耳。此卷今在畿南士夫家。《庚子銷夏記》
139 六月二十四日,赴鑒叔招,出馬遠單條四幅,俱楊妹子題。其一《白玉蝶梅》:
140 重重疊疊染湘黃,此際春光已半芳。
141 開處不禁風日暖,亂飛晴雪點衣裳。
142 再題「晴雪烘香」四字。其一著《雪紅梅》:
143 銖衣翠蓋映朱顏,未委何年入帝關。
144 默被畫工傳寫得,至今猶似在衡山。
145 再題「朱顏傅粉」四字。其一《煙鎖紅梅》:
146 夭桃艷杏豈相同,紅潤姿容冷淡中。
147 披拂輕煙何所似,動人春色碧紗籠。
148 再題「霞鋪煙表」四字。其一《綠彎玉蝶》:
149 渾如冷蝶宿花房,擁抱檀心憶舊香。
150 開到寒梢猶可愛,此般必是漢宮妝。
151 再題「層疊水綃」四字。後各有楊娃之章一小方印。與餘家所藏妹子題《馬遠楊葉竹枝》二冊,字畫差大,然筆腕瘦嫩,略相似。二冊《楊葉》題:「線捻依依綠,金垂裊裊黃。」《竹枝》題:「雨洗娟娟淨,風吹細細香。」《項鼎鉉呼桓日記》
152 嘗觀馬和之四小景,有楊妹子各題一絕云:
153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嘗意如何?
154 華陽洞裏秋壇上,今夜清光此處多。
155 石楠葉落小池清,獨下平橋弄扇行。
156 倚日綠陰無覓處?不如歸去兩三聲。
157 清獻先生無一錢,故應琴鶴是家傳。
158 誰知默鼓無弦曲,時向珠宮舞幻仙。
159 雨洗束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160 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沈津吏隱錄》
161 度宗昭儀王氏
162 會寧郡夫人昭儀王秋兒,東宮直書閣,能屬文,鶴骨臒貌。度皇自即位後,萬幾之暇,批答書閣式克欽承,皆出其手。《隨隱漫錄》
163 荊國大長公主
164 太宗女,幼不好弄。真宗即位,封萬壽長公主。下嫁駙馬都尉李遵勖。主善筆札,喜圖史,能為歌詩,尤善女工之事。《宋史本傳》
165 魏國大長公主
166 英宗第二女。神宗時,封屬國公主。下嫁左衛將軍王詵,好讀古文章,善書札。《宋史本傳》
167 越國夫人王氏
168 端獻王頵之妻,作篆隸有古法。《書史會要》
169 華國夫人韋氏
170 魏惠獻王愷妻,特封韓魏兩國夫人。《魏王愷傳》
171 謝翱《翠鏁亭避雨》詩云:
172 仰面無所睹,梁間有題字。
173 問此何人書?婉娩有弱氣。
174 云昔魏王妃。學書似李衛。
175 乘雲到此山,灑墨在空翠。
176 自注云:「亭有魏王妃所題字尚新,王嘗以成德軍節度鎮明,故妃至其處。」《晞發集》
177 ○金
178 元妃李氏
179 章宗元妃李氏師兒,大定末以監戶女子入宮,是時,宮教張建教宮中,師兒與諸宮女皆從之學。章宗問建:「宮教中女子誰可教者」,建曰:「就中音聲清亮者,最可教。」章宗以建言求得之。章宗好文辭,妃性慧黠,能作字,知文義,遂大愛幸。明昌四年,封為昭容,明年進封元妃。《金史本傳》
180 ○明
181 慈聖李太后
182 神宗生母也,東安人。神宗在位,上尊號「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嘗書「廉謹持家」四字,以貽其父李公。《名山藏坤則記》
183 慈壽寺,神宗為慈聖皇太后建也,寶藏閣系聖母御筆題。《燕都游覽志》
184 文華殿後殿所懸扁,凡十二字,每行二字,共分六行。其文曰:「學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經大法。」乃慈聖御筆。臣下但見龍翔鳳翥結構波磔之妙,以為御書,而實非也。《萬歷野獲篇》
185 神宗貴妃鄭氏
186 大興人,父憲成。妃狡媚多智,生皇三子,封皇貴妃,帝寵之顓房。崇禎三年七月薨,謚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葬銀泉山。《明史槁》
187 鄭貴妃泥金書《觀世音燕薩普門品經》一卷,在瓷青紙上梵本刻絲錦裝卷首題云:「大明萬歷甲辰年十二月吉日,皇貴妃鄭謹發。誠心沐手,親書金字《觀世音燕薩普門品經》一卷。恭祝今上聖主,祈願,萬壽洪福,永亨康泰,安裕吉祥。」楷法秀整,前繪佛像甚精細。今藏吾杭趙穀林齋中。餘題絕句四首云:
188 梵夾瓷青出漢京,翼坤鄭貴妃宮名題處最分明。
189 依稀買得硯神記,紙上香多蠹不成。
190 巧笑由來雨露偏,佛恩遣在聖人前。
191 開函稽首無他願,一筆泥金壽一年。
192 柘館餘間罷女紅,祝厘不與眾嬪同。
193 也勝密誓含元殿,小字親封玉合中。
194 城南詩老觀空久,丁君敬身同賦特賦新詞繼夢華。
195 他日秋山黃葉下,與君禮足九蓮花。
196 武宗王妃
197 燕京人。以才色得幸於武宗。侍幸薊州溫泉,題詩自書刻石,今石刻尚存。《列朝詩集》
198 陳司彩
199 洪武二十年,詔選民間涉女入宮,分司六尚。陳二妹,字瑞貞,仲裕女也。貌端莊與焉,善六書,曉大義,精女工,嬪嬙皆師事之,人稱為「女中君子」。二十四年,命為司彩,賜歸省。《棗林雜俎》
200 婁妃
201 婁妃書仿詹孟舉,楷書千文極佳。江省永和門並龍興普賢寺額,其筆也。後人以其賢,不忍更之。《書史會要》
202 楊妃
203 楊妃書法趙文敏,頗得筆意,但偏鋒耳。《書史會要》
204 安福郡主
205 寧靖王奠培之長女,工草書,能詩。《列朝詩集》
206 ◎女仙
207 ○晉
208 南嶽魏夫人
209 諱華存,字賢安,位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真靈位業圖》
210 魏夫人,左僕射舒之女,太保公椽南陽劉幼彥之室,光祿勛璞之母。天才卓異,少讀莊老及春秋二傳五經百子。後修真得道,夫人善書。《書史會要》
211 豫章女巫
212 豫章女巫,太元中,有神降之,能空中與人言,且善書。《書史會要》
213 ○唐
214 吳彩鸞
215 女仙鸞自言西山吳真君之女。太和中,進士文蕭客寓鍾陵。南方風俗,中秋月夜,婦人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最為盛集。蕭往觀焉,而彩鸞在歌場中作調弄語以戲蕭。蕭心悅之,伺歌罷,躡蹤其後。至西山中,忽有青衣燃松明以燭路者。彩鸞見蕭,遂偕往,複歷山椒,有宅在焉。至其處,坐席未暖,而彩鸞據案如府司治事,所問皆江湖溺死人數。蕭他日詢之,彩鸞初不答。問至再四,乃語之:「我仙子也,所領水府事。」言未既,忽震雷迅發,雲物晦冥,彩鸞執手版伏地作聽罪狀。如聞謫詞云:「以汝洩機密事,罰為民妻一紀。」彩鸞泣謝,諭蕭曰:「與汝自有冥契,今當往人世矣。」蕭拙於為生,彩鸞以小楷書《唐韻》一部,市五千錢,為糊口計。然不出一日間,能了數十萬字,非人力可為也。錢囊羞澀,複一日書之,且所市不過前日之數。由是彩鸞《唐韻》,世多得之。歷十年,蕭與彩鸞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韻》字畫雖小,而寬綽有餘,全不類世人筆,當於仙品中別有一種風氣。今御府所藏正書一十有三:唐韻平聲上,唐韻平聲下,唐韻上聲,唐韻去聲,唐韻入聲,唐韻上下二,唐韻六。《宣和書譜》
216 鍾陵西山有游帷觀,每至中秋,車馬喧闐十里若闤闠。豪傑多召名姝善謳者,夜與丈夫間立,把臂連踏而唱,惟對答每捷者勝。太和末,有書生文蕭往觀,睹一姝甚妙,其詞曰:
217 若能相伴陟仙壇,應得文蕭駕彩鸞。
218 自有繡襦並甲帳,瓊台不怕雪霜寒。
219 生意其神仙,植足不去,姝亦相盻盼。歌罷,獨秉燭穿大松徑,將盡,陟山扣石,冒險而升,生躡其蹤。姝曰:「莫是文蕭耶?」相引至絕頂坦然之地,後忽風雨裂帷覆機,俄有仙童持天判曰:「吳彩鸞以私欲洩天機,機謫為民妻一紀。」姝乃與生下山,歸鍾陵為夫婦。《誠齊雜記》
220 仙人吳彩鸞書孫愐《唐韻》,凡三十七葉,此唐人所謂葉子者也。按彩鸞隱居在鍾陵西山下,所書《唐韻》,民間多有,餘所見共六本。此一本二十九葉,彩鸞書,其八葉,後人所補,氣韻肥濁,不相入也。《黃山谷集》
221 裴鉶《傳奇》載成都古仙人吳彩鸞。善書小字,嘗書《唐韻》鬻之。今蜀中導江迎祥院經藏中佛本行經六十卷,乃彩鸞所書,亦異物也。張邦基《墨莊漫錄》
222 洪龜父朋《寫韻亭》詩云:
223 紫極宮下春江橫,紫極宮中百尺亭。
224 水入方洲界玉局,雲映遠山羅翠屏。
225 小楷四聲餘翰墨,主人一粒盡仙靈。
226 文蕭彩鸞不複返,至今神界花冥冥。呂本中《紫薇詩話》
227 樓鑰《跋宇文廷臣所藏玉篇鈔》云:「始予讀文蕭傳,言吳彩鸞書〈唐韻〉字,疑其不然。後於汪季路尚書家見之,雖不敢必其一日可辦,然亦奇矣!為之賦詩,且辨其為陸法言切韻。茲見樞密宇文公所藏玉篇鈔。則又過之,是尤可寶也。既謂之鈔,竊以為如《北堂書鈔》之類,蓋節文耳。以今《玉篇》驗之,果然。不知舊有此鈔而書之耶!抑彩鸞以意去取之耶?有可用之字略之,有非日用之字而反取之。部居如今本,皆以朱氏別之,而三字五字,止以墨字書之,次序皆不與今合,不可致詰。輒書前歲所與汪氏詩跋於左,庶來者得以覽觀。」《攻愧集》
228 宇文廷臣文孫家,有吳彩鸞《玉篇韻》,今世所見者《唐韻》耳。其書一先為廿三先,廿四仙不可曉。又導江迎祥寺有彩鸞書佛本行經六十卷,或者以為唐經生書。《硯北雜志》
229 鮮於伯機有吳彩鸞書《切韻》一本,其書一先為廿三先,廿四仙不可曉,字畫尤古。《志雅雜鈔》
230 龍興紫極宮寫韻軒,世傳吳彩鸞寫韻於此軒,以之得名。予昔在圖書之府,及好事之家,有其所寫《唐韻》,皆硬黃書之,紙素芳潔,界畫精整,結字遒麗,皆人間之奇玩也。《道園學古錄》
231 虞集《題吳彩鸞唐韻真跡後》:
232 豫章城頭寫韻軒,繡簾窣地月娟娟。
233 尋常鶴唳霜如月,書到人間第幾篇。《道園學古錄》
234 元詹玉《題寫韻軒調桂枝香》:
235 紫薇花露。瀟灑作涼雲,點商勾羽。字字飛仙下筆,一簾風雨。江亭月觀今如許,歡飄零墨香千古。夕陽芳草,落花流水,依然南浦。  甚兩兩凌風駕虎,恁天孫標致,月娥眉嫵。一笑生春,那學世間兒女。筆床硯滴曾窺處,有西山青眼如故。素箋寄與玉簫,聲徹鳳鳴鸞舞。《鳳林書院草堂詩餘》
236 彩鸞與文蕭遇,在文宗太和末,而〈法苑珠林〉,則寫於天寶年間。豈神仙隱顯,原非時代之可限歟。陳宏緒《寒夜錄》
237 吳彩鸞龍鱗楷韻,後柳誠懸題云:「吳彩鸞,世傳謫仙也,一夕書唐韻一部,即鬻於市,人不測其意。稔聞此說,罕見其書,數載勤求,方獲此本。觀其神全氣古,筆力遒勁,出於自然,非古今學人所及也。時惟太和九年九月十五日題,其制共五十四葉,鱗次相接,皆留紙縫,天寶八年制。」《庚子銷夏記》
238 項氏寶藏吳彩鸞正書《唐韻》全部,原系鮮於伯機故物,後為陸太宰全卿所購,名跡也。雖字細僅若蠅頭,而位置寬綽有餘,全不類世人行筆,當於仙品中求之乃得。《清河書畫舫》
239 謝自然
240 華陽貞女也,幼而入道,善筆札,能屬文。《續仙傳》
241 盧眉娘
242 永貞元年,南海貢奇女盧眉娘,年十四,幼而慧悟,工巧無比。能於一尺絹上,繡法華經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點畫分明,細於毛發。其品題章句,無有遣闕。至元和中,憲宗以金鳳環束其腕,眉娘不願住禁中,遂度以黃冠,放歸黃海,賜號曰「逍遙」。後神遷,香氣滿室,弟子將葬,舉棺覺輕,即撤其蓋,惟有藕屨而已。後人往往見乘紫雲,游於海上。《杜陽雜編》
243 嵩山女子
244 嵩山女子,佚其名。任生者,隱居嵩山讀書,常夜聞異香,忽一女子開簾而入,年可二十餘,凝態艷質,世莫之見。有雙環青衣左右翼侍,顧謂侍者曰:「郎君書籍中取一幅紙兼筆硯來」,乃作贈詩一首,筆札秀麗。後三日來,又贈二篇,良久出門,閃閃上空中,去地百餘丈,猶隱隱見於雲間。生以三篇示於人,皆知其神仙矣。《神仙感遇傳》
245 曹文姬
246 文姬本長安倡女也。生四五歲,好文字戲。及笄,姿艷絕倫,尤工翰墨。自箋素外,至於羅綺窗戶可書之處,必書之。日數千字,人號為「書仙」。筆力為關中第一,後歸任生,三月晦日,偕生乘雲仙去。劉斧《青瑣高議》
247 曹文姬,本長安倡,姿艷絕倫,尤工翰墨。欲偶者請先投詩,岷山任生詩曰:
248 一點塵心謫九天,玉皇殿上掌書仙。
249 莫怪濃香熏骨膩,霞衣曾帶禦爐煙。
250 女曰:「真吾夫也。不然,何以知吾事耶!」遂事之。五年,忽對任曰:「吾本天上司書仙女,以情愛謫人寰,二紀將歸,子可偕行。」騰雲而去。後以所居為書仙里。《書史會要》
251 ◎附:尼
252 ○元
253 妙湛
254 比邱尼妙湛,管夫人為寫長明庵圖,妙湛小行書題其上。《珊瑚綱》
255 ◎名媛
256 ○周
257 魯秋胡妻
258 雕蟲篆,魯秋胡妻所作。秋胡隨牒遠仕,荏苒三年。桑時間玩,集為此書,亦云「戰筆書」。其體遵律垂畫,織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僧夢英《十八體書》
259 二十二蟲書,魯秋胡婦浣蠶所作,亦曰「雕蟲篆」。韋續纂《五十六種書》
260 ○漢
261 扶風馬夫人
262 安定皇甫規妻,不知何氏女也。規,初喪室家,後更娶之。妻善屬文,能草書,時為規答書記,眾人怪其工。《後漢書?列女傳》
263 扶風馬夫人,大司農皇甫規之妻也。有才學,工隸書,夫人寡,董卓聘之,夫人不屈,卓殺之。《書斷》
264 後漢皇甫規妻馬夫人行隸,中中品。韋續《九品書人論》
265 蔡文姬
266 蔡邕女也,博學有才辨,又妙於音律。興平中亂,沒於南匈奴,曹操贖之。操問曰:「聞夫人家多墳籍,猶能記憶之否?」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曰:「男女之別,禮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惟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遣誤。《後漢書?列女傳》
267 蔡邕得筆法於神人,傳女文姬,文姬傳之鍾繇。《古今傳授筆法人名》
268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蔡炎書。《淳化閣貼》
269 蔡炎《胡笳引》:「自書十八章,極可觀,不謂流傳,僅餘兩句,亦似斯人身世耶。」《山谷題跋》
270 ○晉
271 衛夫人
272 晉中書院李充母衛夫人。善鍾法,王逸少之師。《羊欣撰錄》
273 衛夫人名鑠,字茂漪,廷尉展之女弟,恆之從女,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也。隸書尤善規矩,鍾公云:「碎玉壺之冰,爛瑤台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右軍少嘗師之,永和五年卒,年七十八,子充為中書郎,亦工書。《書斷》
274 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傳授筆法人名》
275 庾肩吾《書品》列中之上。
276 李嗣真書列上下品,云衛夫人正體尤絕。
277 韋續《九品書人論》上中品有李矩妻衛夫人,正行。
278 唐人書評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書苑菁華》
279 晉衛夫人筆陣圖
280 夫三端之妙,莫先於用筆;六藝之奧,莫重於銀鉤。昔秦丞相李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嘆,患其無骨。蔡尚書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於其源者少,暗於其理者多。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也。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並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之君子,時複覽焉。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山之松煙,代郡之鹿膠,十年已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淨者。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若初學者先大書,不得先從小。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281 一 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 陸斷犀象。
282 ⼂ 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乚 百鈞弩發。
283 | 萬歲柘藤。 乀 崩浪雷奔。 ■⒂  勁弩筋節。
284 右七條筆陣出入斬斫圖。執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筆緩者;有心緩而執筆急者;若執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後筆前者敗;若執筆遠而急,意前筆後者勝。又有六種用筆:結構圓備如篆法,飄揚灑落如章草,凶險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飛白,耿介特立如鶴頭,鬱拔縱橫如古隸。然心存委曲,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永和四年上虞制記。
285 晉衛夫人與師貼:
286 衛稽首:和南近奉敕寫急就章,遂不得與師書耳。但衛隨世所學,規摹鍾繇,遂歷多載。年廿,著詩論草隸通解不敢上呈。衛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學術真書咄咄逼人,筆勢洞精,字體遒媚,可詣晉尚書館書耳。仰求至鑒,大不可言。弟子李氏衛和南。《淳化閣貼》
287 黃長睿云:衛夫人貼,蓋唐初李懷琳作,事見竇臮《述書賦》。《東觀餘論》
288 黃山谷題絳本法貼云:王會稽初學書於衛夫人,中年遂妙絕古今。今人見衛夫人遣墨,疑右軍不當北面。蓋不知九萬里,則風斯在下耳。《黃山谷集》
289 郗夫人
290 王羲之之妻也,甚工書。孔元舒《在窮記》
291 謝夫人
292 字道韞,王凝之妻,安西將軍奕之女也。《晉書?列女傳》
293 道韞有才華,亦善書,為舅氏所重。《王羲之外傳》
294 李嗣真書後品云:「謝道韞是王凝之妻。雍容和雅,芬馥可玩,列中下品。」
295 韋續《九品書人論下》:「上品有王凝之妻謝道韞行草。」
296 傅夫人
297 郗愔之妻也,善書。《書斷》
298 韋續《九品書人論下》:「上品有傅夫人正隸。」
299 荀夫人
300 王洽之妻也,亦善書。《書斷》
301 汪夫人宣和書譜作江
302 王氏之妻也,善書。同上
303 荀夫人
304 庾亮之妻也,韋續《九品書人論上》:「下品有庾亮荀夫人正行隸篆。」
305 蔡夫人
306 羊衡母。韋續《九品書人論上》:「中品。」
307 桓夫人
308 唐人書評云:桓夫人書,如快馬入陣,屈伸隨人。《書苑精華》
309 李意如
310 琅邪王獻之保母也。姓李名意如,廣漢人也。在母家有志行,歸王氏。柔慎勤恭,善屬文,能草書,解釋老旨趣。《雲麓漫鈔》
311 ○宋
312 謝夫人
313 孔琳之妻謝氏,亦善書。《書斷》
314 ○北魏
315 李夫人
316 高慎妻李氏,趙郡李徽伯女,艷且慧,兼善書記,工騎乘。《北史?高幹傳》
317 李彪女
318 幼而聰令,彪教之書學,讀誦經傳。後宣武聞其名,召為婕妤,在宮常教帝妹書誦授經史,後宮咸師事之。《北史?李彪傳》
319 ○北齊
320 魏夫人
321 韋續九品書人,韋續《九品書人論下》:「下品有北齊魏夫人正行。」
322 ○唐
323 劉秦妹
324 馬家劉氏,臨效逼斥,安西蘭亭,貌奪真跡。如宓妃遣形於巧素,再見如在之古昔。注云:「翰林書人劉秦妹歸馬氏。」竇臮《述書賦》
325 劉秦妹善臨蘭亭,及西安貼奪真,亦唐翰林書人。《法書苑》
326 房璘妻高氏
327 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寺鐵彌勒像頌安公美政碑,俱參軍房璘妻高氏書,石壁寺碑,乃行書。《學林新編》
328 房璘妻高氏,嘗書石刻,字畫潔媚。《墨池編續書斷》
329 太谷縣令安庭堅美政頌碑跋:
330 開元二十九年安公美政頌,房璘妻高氏書。安公者,名庭堅,其事跡非奇,而文辭亦匪佳作,惟其筆畫遒麗,不類婦人所書。餘所集錄,固已博矣,而婦人之筆,著於金石者,高氏一人而已。然余嘗與蔡君謨論書,以為書之盛莫盛於唐,書之廢莫甚於今。餘之所錄如于頔高駢。下至陳游瓖等書皆有。蓋唐之武夫悍將,暨楷書手輩,字皆可愛。今文儒之盛,其書屈指可數者,無三四人。非皆不能,蓋忽不為爾。唐人書見於今,而名不知於當時者,如張師、邱繆、師愈之類,蓋又可不勝數也!非余錄之,則將遂泯然於斯世矣。餘於集古,不為無益也夫。《集古錄》
331 撰人姓名殘缺,房璘妻高氏書。開元廿九年三月。《金石錄》
332 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寺鐵彌勒像頌碑跋:
333 太原府交城縣石壁寺鐵彌勒像頌者,林諤撰,參軍房璘妻高氏書。餘所集錄古文自周秦而下,旋於顯德。凡為千卷,唐居其十七八。其名臣顯達,下至山林幽隱之士,所書莫不皆有,而婦人之書,惟此高氏一人耳。然其所書刻石存於今者,惟此頌與安公美政頌耳。二碑筆畫字體,遠不相類,殆非一人之書,疑模刻不同,亦不宜相遠如此,又疑好事者寓名以為奇也。識者當為辨之。《集古錄》
334 林鶚撰,房璘妻高氏行書,開元二十九年六月。《金石錄》
335 柳夫人
336 崔簡妻,宗無伯姊,善隸書,為雅琴以自娛。《柳河東集》
337 崔瑗
338 永州刺史博陵崔簡女,嫁為朗州員外司戶河東薛巽妻,善筆札,讀書通古今。《柳河東集》
339 楊夫人
340 柳柳州宗元室,善翰墨。《書史會要》
341 金鑾
342 白氏金鑾,居易女,十歲忽書《北山移文》示家人,居易以終南紫石刊之。《書史會要》
343 陳燕子丁德宗時人
344 獨庵比邱道衍《法華經跋》云:唐僧義道與女人陳燕子丁,共以小楷細書是經,為薦人母解脫清升。點畫波撆,若出一手。《金華府志》
345 廉女貞
346 善隸書,常為內中學士。《李遠集》
347 鄧敞妻李氏
348 鄧敞,封敖門生,婚李氏。其父嘗為福建從事,官至評事。有女二人皆善書,敞之所行卷,多二人筆跡,敞官至秘書少監。《玉泉子》
349 關氏
350 南楚人,圖之妹,甚聰慧,文學書札,圖嘗動人,圖嘗語同僚曰:「某家有一進士,但不櫛耳。」後圖以妹妻常修。關氏與修讀書二十餘,年才學優博,越絕流輩,咸通六年登科。《南楚新聞》
351 薛媛
352 薛暖,濠梁人,南楚材妻。楚材旅游陳潁,受潁牧之眷,無返舊意。媛寫真寄之曰:
353 欲下丹青筆,先牛寶鏡端。
354 已驚顏索莫,漸覺鬢凋殘。
355 淚眼描將易,愁腸寫出難。
356 恐君渾忘卻,時展畫圖看。
357 夫妻遂偕老焉。時人嘲之曰:
358 當時婦棄夫,今日夫棄婦。
359 若不逞丹青,空房應獨守。《全唐詩話》
360 媛善書畫,妙屬文。《雲溪友議》
361 封絢
362 殷保晦妻,封敖孫也。名絢,字景文,能文章草隸。保晦歷校書郎。黃巢入長安,共匿蘭陵里。賊悅封色,欲取之。封罵曰:「我公卿子,守正而死,猶生也。終不辱逆賊手!遂遇害。」《唐書本傳》
363 ○後唐
364 李夫人
365 西蜀名家,後唐郭崇韜伐蜀得之。夫人以崇韜武弁,嘗抑鬱不樂。善屬文,尤工書畫。《書史會要》
366 ○五代蜀
367 黃崇嘏
368 臨邛人,周癢知邛州,崇嘏上詩稱鄉貢進士。年三十許,祗對詳敏,複獻長歌。癢益奇之,召與諸生侄同游,善琴奕,妙書畫。翼日薦攝府司戶參軍,胥吏畏服,案牘一清。癢美其風採,欲以女妻之。崇嘏袖封狀謝,仍貢詩曰:「幕府若容為坦腹,願天速變作男兒。」癢覽詩驚駭,召見詰問,故黃使君女也。乞罷,歸臨邛,不知所終。《玉溪編事》
369 ○宋
370 朱嚴妻
371 王禹偁贈朱嚴詩云:「妻裝秋卷停燈坐」,自注云:「嚴妻能詩。」《小畜集》
372 安國夫人崔氏
373 琦韓妻,善書札,體法甚老,殊無婦人氣。《安陽集》
374 楊夫人
375 夏竦妻楊氏,工筆札。《宋史?夏竦傳》
376 權太君
377 天水郡太君權氏,善草隸書,誦數經,能略通其說。《臨川集》
378 武昌縣君郭氏
379 郭氏曾祖恕,祖遵式,父昭晦。聰明孝謹,能讀書史,善書畫。選歸於皇從孫右監門衛將軍世單,封武昌縣君。《歐陽文忠公集》
380 和國夫人
381 和國夫人王氏,宗室趙仲輗室。能詩章,善字畫。《書史會要》
382 章煎
383 章煎,友直女。工篆書,傳其家學。友直執筆,自高壁直落至地,如引繩,而煎亦能如其父。《書史會要》
384 唐氏
385 唐氏能書,梅堯臣《泗州觀唐氏書》詩云:
386 唐氏能書十載聞,誰教精絕到紅裙。
387 百金買盡蒲葵扇,不必更求王右軍。《宛陵集》
388 史炎
389 史炎,字炎玉,州刺史張訚聘為塚子祺之配。祺亦有才,倡和成集,名曰《和鳴》。作字用禿筆,體法古勁。黃山谷與祺父有內親,而祺弟祉亦以進士為青神尉,山谷親來訪之。炎玉致書,嘗緘綠菜以贈,山谷為之贊曰:「蔡蒙之下,彼江一曲。有茹生之,可以為蓛。蛙蠙之衣,採採盈掬。芼以辛鹽,宜酒宜餗。在吳則紫,在蜀則綠。頒我旨蓄,史君炎玉。」曹學佺《蜀中詩話》
390 徐宏中跋山谷《綠茹贊》云:「按此贊末句言史君炎玉,蓋指眉陽望族史氏女,名炎,字炎玉。髫丱資穎嗜學,蘋蘩線纊,一不介意。善屬文,雅安張訚少卿出守眉陽,聞其才賢,納為家嗣子履之婦。炎玉日游心於編簡翰墨,平生游覽之勝,燕笑之適,與子履詩酒酬唱,格調閒雅。久而盈筐,手自敘次,目曰《和鳴集》。而少卿之室,於山谷老人為姑輩,子履實其親表也。因寓書致綠菜為信,山谷珍其品,以贊謝之,褒其為古女校書云。紹興甲戊秋徐宏中跋。」《式古堂書畫匯考》
391 慶國夫人邢氏
392 餘與天台謝傑景英為忘年交,謝趙出也,為餘言外氏丞相家法甚悉。今見邢氏趙夫人手書戒婦子一紙,往往與景英言合。邢尚書、趙丞相事具國史,至其故家典型,要自令人起敬。陳傅良《止齋集》
393 謝夫人
394 謝夫人,譚文初妻,潁川汝陰人。居家,雞晨以興,家之事無不遍視。舍此則讀書觀古人書畫,二事皆精。鄭俠《西塘集》
395 李清照
396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禮部員外郎格非女,知湖州趙明誠室。
397 易安居士能書能畫,而又能詞,尤長於文藻。迄今學士,每讀《金石錄序》,頓令心神開爽,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大奇!《才婦錄》
398 李易安《一剪梅》詞貼:
399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間愁。此情無處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400 右調《一剪梅》。
401 跋李易安書《一剪梅》詞云:「易安詞槁一紙,乃清閟閣故物也。筆勢清真可愛,此詞《漱玉集》中亦載,所謂離別曲者邪?卷後無題識,僅有『點定』兩字耳。」《書畫舫》
402 秦國潘夫人
403 周必大題秦國潘夫人書云:「右靖國元年辛己祖妣秦國潘夫人從祖父,初任忻州司法時與鄭州叔祖母姚氏書。夫人富文忠公彌孫,其云奉文,乃運使金紫及奉使太師小字後,批三管散一行金紫年十四代寫。常記祖母張秦國道祖父之言,舊小吏事上官極恭,太守禮上法曹與他掾窄褒捧案。此書亦云:起五更,每日兩衙,極邊小壘。事體尚爾,況藩府乎?今儀門外雖有『州縣官於此下馬』牌,然皆肩輿直造客位。初到,略展衙禮,遠不過三日,近則是日亟免。並記此以示後人,嘉泰三年十月旦立石。」《平園集》
404 徐夫人
405 徐氏諱蘊行,自號「悟空道人」,臨川蔡教授詵之母,學虞書得楷法。
URN: ctp:ws915724

喜歡我們的網站請支持我們的發展網站的設計與内容(c)版權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網站上的内容,請同時加上至本站的鏈接:https://ctext.org/zh。請注意:嚴禁使用自動下載軟体下載本網站的大量網頁,違者自動封鎖,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