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 -> -> -> -> 右第一章

《右第一章》

Library Resources
1 右第一章:
「聖人設卦觀象」至「生變化」三句,是題目,下面是解說這箇。吉凶悔吝,自大說去小處;變化剛柔,自小說去大處。吉凶悔吝說人事變化,剛柔說卦畫。從剛柔而為變化,又自變化而為剛柔。所以下箇「變化之極」者,未到極處時,未成這箇物事。變似那一物變時,從萌芽變來,成枝成葉。化時,是那消化了底意思。

2 右第一章:
「剛柔相推」,是說陰陽二氣相推;「八卦相盪」,是說奇耦雜而為八卦。在天則「剛柔相推」,在易則「八卦相盪」。然皆自易言。一說則「剛柔相推」而成八卦,「八卦相盪」而成六十四卦。

3 右第一章:
「吉凶者,失得之象;悔吝者,憂虞之象;變化者,進退之象;剛柔者,晝夜之象。」四句皆互換往來,乍讀似不貫穿。細看來,不勝其密。吉凶與悔吝相貫,悔自凶而趨吉,吝自吉而趨凶;進退與晝夜相貫,進自柔而趨乎剛,退自剛而趨乎柔。

4 右第一章:
繫辭一字不胡亂下,只人不子細看。如「吉凶者失得之象」四句,中間兩句,悔是自凶而向乎吉,吝是自吉而趨乎凶;進是自柔而向乎剛,退是自剛而趨乎柔。又如「乾知險,坤知阻」,何故乾言險?坤言阻?舊因登山,曉得自上而下來方見險處,故以乾言;自下而上去,方見阻處,故以坤言。

5 右第一章:
吉凶悔吝四者,正如剛柔變化相似。四者循環,周而復始,悔了便吉,吉了便吝,吝了便凶,凶了便悔。正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相似。蓋憂苦患難中必悔,悔便是吉之漸;及至吉了,少間便安意肆志,必至做出不好、可羞吝底事出來,吝便是凶之漸矣;及至凶矣,又卻悔;只管循環不已。正如剛柔變化,剛了化,化了柔,柔了變,變便是剛,亦循環不已。吉似夏,吝似秋,凶似冬,悔似春。

6 右第一章:
問:「本義說『悔吝者憂虞之象』,以為『悔自凶而趨吉,吝自吉而向凶』。竊意人心本善,物各有理。若心之所發鄙吝而不知悔,這便是自吉而向凶。」曰:「不然。吉凶悔吝,正是對那剛柔變化說。剛極便柔,柔極便剛。這四箇循環,如春夏秋冬相似,凶便是冬,悔便是春,吉便是夏,吝便是秋。秋又是冬去。」又問:「此以配陰陽,則其屬當如此。於人事上說,則如何?」曰:「天下事未嘗不『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若這吉處不知戒懼,自是生出吝來,雖未至於凶,畢竟是向那凶路上去。」又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自古極亂未嘗不生於極治。」學蒙

7 右第一章:
吉凶悔吝之象,吉凶是兩頭,悔吝在中間。悔自凶而趨吉,吝自吉而趨凶。夔孫

8 右第一章:
「悔吝」,悔是做得過,便有悔;吝是做得這事軟了,下梢無收殺,不及,故有吝。端蒙

9 右第一章:
悔者將自惡而入善,吝者將自善而入惡。

10 右第一章:
剛過當為悔,柔過當為吝。

11 右第一章:
過便悔,不及便吝。

12 右第一章:
「『變化者,進退之象』,是剛柔之未定者;『剛柔者,晝夜之象』,是剛柔之已成者。蓋『柔變而趨於剛,是退極而進;剛化而趨於柔,是進極而退。既變而剛,則晝而陽;既化而柔,則夜而陰』。猶言子午卯酉,卯酉是陰陽之未定,子午是陰陽之已定。又如四象之有老少。故此兩句惟以子午卯酉言之,則明矣。然陽化為柔,只恁地消縮去,無痕跡,故曰化;陰變為剛,是其勢浸長,有頭面,故曰變。此亦見陰半陽全,陽先陰後,陽之輕清無形,而陰之重濁有跡也。」銖曰:「陰陽以氣言,剛柔以質言。既有卦爻可見,則當以質言,而不得以陰陽言矣。故彖辭多言剛柔,不言陰陽,不知是否?」曰:「是。」

13 右第一章:
問「『變化者進退之象』,與『化而裁之存乎變』」。曰:「這『變化』字又相對說。那『化而裁之存乎變』底『變』字,又說得來重。如云『幽則有鬼神』,鬼神本皆屬幽;然以『鬼神』二字相對說,則鬼又屬幽,神又自屬明。『變化』相對說,則變是長,化是消。」問:「消長皆是化否?」曰:「然。也都是變。更問:「此兩句疑以統體言,則皆是化;到換頭處,便是變。若相對言,則變屬長,化屬消。」化則漸漸化盡,以至於無;變則驟然而長。變是自無而有,化是自有而無。」問:「頃見先生說:『變是自陰而陽,化是自陽而陰。』亦此意否?」曰:「然。只觀出入息,便見。」又問:「氣之發散者為陽,收斂者為陰否?」曰:「也是如此。如鼻氣之出入,出者為陽,收回者為陰。入息,如螺螄出殼了縮入相似,是收入那出不盡底。若只管出去不收,便死矣。」問:「出入息,畢竟出去時漸漸消,到得出盡時便死否?」曰:「固是如此,然那氣又只管生。」

14 右第一章:
或問「變化」二字。曰:「變是自陰之陽,忽然而變,故謂之變;化是自陽之陰,漸漸消磨將去,故謂之化。自陰而陽,自是長得猛,故謂之變。自陽而之陰,是漸漸消磨將去。」

15 右第一章:
問:「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如昨日是夏,今日是秋,為變到那全然天涼,沒一些熱時,是化否?」曰:「然。」又問:「這箇『變化』字,卻與『變化者進退之象』不同,如何?」曰:「這又別有些意思,是言剛化為柔,柔變為剛。蓋變是自無而有,化是自有而無也。」

16 右第一章:
問:「本義解『吉凶者失得之象也』一段,下云:『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變化之極復為剛柔,流行乎一卦六爻之中,而占者得因其所值以為吉凶之決。』竊意在天地之中,陰陽變化無窮,而萬物得因之以生生;在卦爻之中,九六變化無窮,而人始得因其變以占吉凶。」曰:「易自是占其變。若都變了,只一爻不變,則反以不變者為主。或都全不變,則不變者又反是變也。」學蒙

17 右第一章:
「繫辭中如『吉凶者失得之象』一段,解得自有功,恐聖人本意未必不如此。」問:「『聖人以此洗心』一段,亦恐非先儒所及。」曰:「也且得如此說,不知畢竟是如何。」

18 右第一章:
問:「『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與『居則觀其象』之『居』不同。上『居』字是總就身之所處而言,下『居』字是靜對動而言。」曰:「然。」學履

19 右第一章:
問「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曰:「序是次序,謂卦及爻之初終,如『潛、見、飛、躍』,循其序則安。」又問「所樂而玩者,爻之辭」。曰:「橫渠謂:『每讀每有益,所以可樂。』蓋有契於心,則自然樂。」

20 右第一章:
「『居則觀其象,玩其辭;動則觀其變,玩其占』,如何?」曰:「若是理會不得,卻如何占得?必是閒常理會得此道理,到用時便占。」

URN: ctp:n59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