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二十一

《卷二十一》[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畿辅通志卷二十一
3
4
顺天府:
5
玉河 在正阳门内,源出宛平县玉泉山,滙为西湖,分流而入德胜门,西水关过。
6
皇城五龙亭前为北海子,入大内,从金水桥流经玉河桥,出正阳门东水关,东迤少北,至东便门,东水闗出注通惠河。
7
玉河,即西苑所受玉泉,注入西湖,逶迤从御沟而东,以注于大通河。堤在东长安门、翰林院东有坊二,署曰玉河、东、西堤《燕都逰览志》
8
䕶城河。 即玉泉之分流也,自德胜门外至大通桥,环绕都城,注于通恵河。
9
通惠河 亦名大通河,源出昌平州白浮村神山泉,西南㑹一畆、马眼诸泉,又经宛平县玉泉山,东绕瓮山,滙为七里泺,东入都城西水门,贯积水潭,又东从月桥入大内,南出玉河桥水门,合南北城河,经大通桥,至通州分流。一自旧城西水门流入城内,至东水门出,一自新城西门外绕新旧城南,折而东北,乃合流至张家湾城东门外,入潞河通惠河。其源出于白浮、瓮山诸泉水。世祖至元二十八年,都水监郭守敬建言䟽凿,上自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过双塔、榆河、一畆、玉泉诸水,至西门入都城南滙,为积水潭,东南出文明门,东至通州髙丽庄入白河。总长一百六十四里,一百四步。首事于至元二十九年之春,告成于三十年之秋,赐名曰通惠元史河渠志》
10
嘉靖六年十月,廵仓御史吴仲言:「通州运河,元郭守敬创建,已有明效。今通流等八闸遗迹尚存,原设官夫具在,因而成之,为力甚易。请以臣言下户部定议」。上命戸部侍郎王軏、工部侍郎何诏及仲董其事。軏等言:「通流闸经二水门,南浦、上桥、广利三闸皆衢市闤闠不便,转运从温泥河濵,旧小河废堰,西不一里,至堰水小坝,令通普济闸,则径易可省四闸两闗转搬之难」。上命即以来春兴工。七年十二月,通恵河成,粮运既至者一百九十万三千八百有竒。明世宗实録。
11
泡子河。 在崇文门内。
12
泡子河在崇文门内,前有长溪,后有广淀,两岸多髙槐垂栁,水色澄鲜,林木明秀。燕山㳺覧志。
13
三里河 在大兴县东南。
14
城南三里河至张家湾运河口,袤延六十馀里,旧无河源,明正统间,因修城壕作坝畜水,虑雨多水溢,故于正阳桥东南低漥处开通壕口,以泄其水,始有三里河名,自壕口三里至八里庄,始接浑河,旧有渠,又迤南入张家湾口白河,其水深处二三尺,浅处尺馀,濶处仅丈馀,窄处未及一尺。明宪宗实録:正阳门外东偏有古三里河,一道,东有南泉寺,西有玉泉菴,至今基下俱有泉脉,由三里河绕出慈源寺八里庄。五箕花园一帯,直抵张家湾烟墩港,地势洼下,故道具存,冬夏水脉不竭,见今天坛北芦草园草塲九条巷,其地下者俱河身也。桂蕚奏议。
15
阜通河 在大兴县东,一名坝河。
16
坝河亦名阜通七坝《元史河渠志》
17
罗璧除都水监,浚阜通河而广之,嵗増漕六十馀万石。《元史罗璧传》
18
清泉河 在大兴县东南,亦曰浑河。旧渠自宛平县东流入境,又东入张家湾,入白河。
19
蓟城南七里有清泉河,上承桑乾河,东流与潞河合魏氏《土地记》
20
桑乾水出马陉山,谓之清泉河,亦曰干泉《隋圗经》。按:清泉河,古浑河正流也。元时浑河至东麻谷,分为二支,故其流渐弱。至明时,益断续不常。正统中,甞浚三里河以入之。
21
高梁河 在宛平县西,源出昌平州沙涧,东南流,经髙梁店,又东南流入都城积水潭。
22
蓟东一十里有髙梁之水魏氏《土地记》
23
髙梁水出蓟城北平地,东注,迳燕王陵北,又东迳蓟城北,又东南流入湿水。俗谚云「髙梁无上源」,言其微涓浅薄,裁足通津也。《水经注》。
24
金水河 在宛平县西。
25
金水河源出宛平县玉泉山,流至义和门南水门,入京城,故得金水之名《元史河渠志》
26
按金水河即玉河上流也,以大内故曰金水,其出御沟则曰玉河。
27
金口河 在宛平县西卢沟河东岸。
28
金时,自燕京之西麻谷村分引卢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出,是为金口。其水自金口以东、燕京以北,溉田若干顷《元名臣事畧》
29
至元三年,凿金口,导卢沟水以运西山木石《元史世祖本纪》
30
清河 在宛平县西北。
31
土城闗北十二里为清河,其水出玉泉山,分流而北,迳此,又㑹于沙河,入于白河《山水记》
32
凉水河 在宛平县,由水头庄泉发源,东南流入海子,内经马驹桥,又东至张家湾曰南新河,又东南入白河。
33
永定河 在宛平县西三十里,即桑乾河,古湿水也,俗曰浑河,亦曰卢沟河。康熈三十七年。
34
赐名永定。
35
湿水出雁门阴舘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又东过涿鹿县北,又东南出山,过广阳蓟县北。水经卢沟河,其源出于代地,名曰小黄河,以流浊故也。自奉圣州界流入宛平县境,至都城西四十里东麻谷,分为二派《元史河渠志》
36
桑乾河源出山西马邑县,入保安州界,经州西南,出西山,至顺天府西南曰卢沟河,亦谓之浑河,出卢沟下,东南流为看丹口,分二派:一东流通州南髙丽庄,合白河,一南流,经永清县及东安县,南至武清县入小直沽《方舆纪要》
37
桑乾河经沿河口流至宛平县卢沟桥逹固安县境,分一支入新城县东,转流入霸州,一支顺流,又分岔复合,流入霸州,逹城东南,名通济河,流入玉帯河。陆陇其畿辅地图记。
38
浑河水势汹涌,迁徙不常。明正德初,在州南门外。嘉靖中,迁州城北,后徙固安北十里铺。其支流则自半壁店、李家口绕州东北境,由采木营达信安以入海。
39
本朝顺治中,每决于固安之罗垈,由州治西城北,东入清河,后更决于新城之九花台,南至诸口,而州城之西南竟成巨河矣。康熈戊辰,仍徙従采木营入。
40
玉帯河俗谓之霸浑河《霸州志》
41
浑河旧属益津出口头等处,入㑹同河,直射邑之大堤所,从前鹿疃药王庙连年决口三十七年。
42
皇上轸念民生,周览河道,自涿州之老君堂起,另开河道,迁流于东,由固安、永清引流,直出栁岔口属霸州,去口头约七十里。入淀,达沽归海,筑以巍堤。
43
赐名永定文安县志
44
按:桑乾河发源马邑,东下抵宣化、保安、云中、雁门之水胥㑹,穿西山而达宛平,其在西山以上,岗峦夹束,势不得肆,宛平而下,地平土䟽,冲激震荡,迁徙弗常,而固安、霸州之间,或合流,或分岔,溃溢尤甚自我。
45
圣祖仁皇帝肇锡佳名,大修堤堰我。
46
皇上修举水利,疏浚兼施,由是水庆安澜,民安作乂显谟。
47
承烈万世攸頼矣!
48
盐沟河 在良乡县南,源出宛平县龙门口,东南经。
49
县东南合广阳河,即大福禄水也,旧亦曰阎沟。福禄出西山,东南流,迳广阳故城南,东入广阳水《水经注》
50
唐长兴二年,赵德钧镇卢龙城阎沟而戍之,因移良乡县治焉薛居正《五代史》
51
良乡亦称盐川,因境内有盐沟故也《长安客话》
52
广阳河 在良乡县东,源出房山县三十里之公村,南流至县城东,㑹盐沟,为牤牛河。又西南,由中亭河入,㑹同河。
53
广阳水出小广阳西山,东流迳广阳故城北,又东合福禄水,乱流东南至阳乡,右注圣水《水经注》
54
琉璃河。 在良乡县南四十里,源出房山县龙泉峪,流经县界,又东南至霸州入巨马河,即圣水也。圣水出上谷,东过良乡县南《水经注》
55
大房山下圣水泉,即圣水之上源,其委流为琉璃河,《金史谓之「刘李河。迳良乡县界,至霸州入巨马《方舆纪要》
56
良乡县迤西四十里,村名刘李。其地洼下,为积流所潴,有河一道。志称琉璃即古圣水,自房山、龙峪诸泉㑹合于此,经霸州东,注巨马河明雷礼琉璃河桥堤记》
57
巨马河。 即涞水源出,直𨽻广昌县,涞山流入紫荆闗,至房山、铁鏁崖,分为二支:一南由涞水入白沟,一东流涿州,迳固安县东南入浑河。
58
巨马河出代郡广昌县涞山《水经注》
59
巨马河即涞水,至房山县,分为二支:一南流涞水县入白沟,一东流涿州,经固安县东南入浑河陆陇其畿辅地图记
60
䕶淀河。 本名䕶淀水,在固安县南。
61
䕶淀水上承䕶陂于临乡县故城西,东南迳临乡南水经注
62
凤河 源出南苑,流经东安县东北,又东入武清县,南流入三角淀。河道久淤,雍正四年开浚。
63
鳯河在县东北四十里鳯窝村,其水自县西北草桥来,又南流过县东之漂流淀,又南入武清三角,其形如鳯,故名。东安县志
64
香河 在香河县东,俗名长沟水。有香气县,以此名双港河。 在香河县东二十里。上通萧后运粮河,下经黑圏庄、戴家阁、紫阳院,入寳坻界。
65
牛济河 在香河县东南七十里,上流由杜里庄通髙驼子河,下流入七里庄河。
66
髙驼子河 在香河县东南十五里。上通萧后运粮河及叶家屯、董家屯、両堤口,下经杜里庄,为牛济河。
67
刘宋河 在香河县东南三十里,上通头屯浦河,下经彭家务,入寳坻界。
68
叶清店河 在香河县西南十里,上通狼儿窝张家庄运粮河口,下通甄家店、叶家屯、董家屯三路堤口。开甄家店堤,则由赵家河入本县城内河开叶家,屯堤则由延寺庄、黄家院、井亭庄、顔家洼入髙家驼河,开董家屯堤,则由延寺庄十百戸龎家营、彭家务入髙驼子河。
69
苍头河 在香河县西北二十里,即萧后运粮河也。上通牛栏山水、窝头庄水,下通三路堤口,一由李家坑堤口入北吴邨,一由明星堂堤口入甘十八堤口。一由东凌庄尹家河、沙务庄、张家灰店、南吴邨、牛家屯入扳罾口运河。
70
蒲冶河 在香河县东北十五里,自渠口河南流,贯县城中,折而东,出东门,至县东十八里,名牛家港,经韦各庄套里庄三叉口,至县东三十里,滙为七里庄河,又东迳寳坻县界,入于海。
71
百家湾河 在香河县北五里。
72
百家湾,在香河县北,其水无源,四时不竭《名胜志》
73
骆驼港河 在香河县北八里。
74
骆驼港源自三河县之兔儿山,流经县界,入白河名胜志》
75
白河 古沽水也,亦曰潞河,源出宣化府赤城县,流经口外,入宻云县之石塘岭闗,过宻云县西,又南迳懐柔县东,又南迳顺义县东,又南迳通州北,又屈迳其东南,又迳香河县西南,折而东南,入武清县界。又东南逹天津府之三岔河,由直沽入海。渔阳、沽水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汉书地理志》
76
沽水出山迳渔阳县故城西而南,迳安乐县故城东,俗谓之西潞水也。西南流,迳狐奴山西,又南迳狐奴县故城西,又南,左㑹鲍邱水,世所谓东潞也。沽水又南迳潞县,为有潞名潞河也。又东南迳泉州县故城东,又东南合清河,清湛、漳、洹𣸦、易涞、濡宓池同归于海《水经注》
77
白河,在漷州东四里,北出通州潞县,南入于通州境,又东南至香河县界,又流入于武清县境,达于静海县界。《元史河渠志》。
78
白河源出宣府龙门所东滴水崖,东流入宻云县北之石塘岭,过县西,入通州界。其支流亦从石塘岭,过懐柔县西顺义县东,入通州东境合焉,东南迳漷县、武清东而入直沽,合卫河入海《方舆纪要》白河自宻云县与潮河合流,至通州入直沽,一名白遂河明一统志》
79
白河両岸皆白沙,不生青草,故名《通州志》
80
白河自石塘岭白马闗入,故曰白河赴通州北闗,湿馀河合,即运粮河,性悍多沙,迁徙无常,俗称为「自在河《顺义县志》
81
通州香河、武清三州县运河,其北自白河与富河在通州北石坝处,合流四十里许,至张家湾,而通惠、桑乾诸河入焉。南流至天津出海,所谓潞河也。亦称白河,自通石坝起至天津卫界止,计程三百四十二里。治河要覧。
82
富坨河 在通州东三十二里,周五里许,经年不竭,多鱼虾之利。
83
富河 在通州西北,即古湿馀水也,一名温馀河,亦曰榆河,源出昌平州,由顺义县界至通州北关外,与白河合。
84
湿馀水出上谷居庸关东,又东流过军都县南,又东流,过蓟县北,又北,屈东南至狐奴县,西入于直沽河《水经注》
85
湿馀河源出军都山,至旧县西而伏,又南复出,谓之榆河,其发䖏为月儿湾,或名温馀河。今上流已涸,下流为沙河,入顺义县境,至通州㑹白河《方舆纪要》
86
牛家务河 一名綘河,在通州东北,源出牛栏山,经西赵村,过綘桥,至王家渡,入潞河。
87
漷河 在通州南,自芦沟分流,至废漷县,西折为三,其一为漷河,东入白河。其一为新庄河,流武清县界。其一为黄滙河,流入飞放泊。
88
泃河 在三河县东北,源出口外,流入平谷县,又东北迳县界,折而东至寳坻县,㑹潮河入海,亦曰渠河。
89
泃水出右北平无终县西山白杨谷,西北流,迳平谷县,屈西南流,又东南迳平谷故城东,又南迳紻城东,又东迳临河城北,屈而㦄。其城东侧南出,入鲍邱水《水经注》
90
泃水一名广汉川,发源黄崖口,西南流,经盘山之隂,入平谷县为泃河,又南入三河县,又东南流入寳坻县界。《方舆纪要》
91
洳河 在三河县北五十里,源出宻云县,流迳平谷县,又西南流入县界,合泃河。
92
洳河水源出北山,东南流,迳平谷县故城西,而东南流,注于泃河《水经注》
93
洳河,源出宻云县石峩山,流迳平谷县东南,又西南流入三河,县东南入泃河《方舆纪要》
94
小河 在三河县北十五里,源出灵山,西流入泃河。王庆坨河。 在武清县南八十五里,即东安吕公河上,由霸州浑河经磨汊港,东流入淘河泊,又东入武清。县分为二,俱经王庆坨镇而入三角淀。
95
新引河 在武清县东北、河西务东,即白河支流也。康熈五十四年开浚。
96
潮河 在寳坻县东,其上流合泃河、沽河之水,而为白龙港,亦曰粮运河。又东南过寜河县,入于海。方舆纪要》:寳坻县潮河一名白龙港,其上源一自棃河,一自泃河至县界三叉口合流,亦曰粮运河,东南入于海。
97
又宻云县潮河源出古兴州,自古北口流迳县西,合于白河宻云县。志:潮河发,源自兴州界古北口流,迳县西南,与白河交㑹。按寳坻之潮河,即宻云之潮河,古鲍丘水也。水经注:鲍丘水出御彝北塞中,又南迳宻云戍西,御彝北塞,今废兴州地。宻云戍即古北口闗也。水经注又云:鲍邱水西南㦄狐奴县,又西南注于沽河。今顺义县,汉狐奴地也。方舆纪要:鲍丘河自宻云县流迳通州东境未荘村,又迳三河界至寳坻县合泃河,葢旧日潮河自宻云迳顺义县而合于白河,又分流由三河,迳寳坻而合于泃河,统而计之,总一鲍邱水也。自明景泰二年,由北塘河口开引新渠详下,由是天津粮艘由直沽迳寳坻之潮河而上,泝于蓟州,即今所云蓟运河也。至嘉靖三十四年,遏潮河,不使入顺义,竟由宻云合白河水部修考,自密云城西杨家荘筑塞新口,疏通旧道,令白河与潮河合流至牛栏山,水势甚大,故通州漕运得达宻云城下,是潮河之在宻云者,合白河而下,达于通州,即今所云北运河也。
98
新河 在寳坻县东南,自直沽河口起,至北塘河口止,径四十里,明天顺三年凿。
99
明初,海运一十三衞,管驾遮洋船,由直沽海口开洋运至蓟州,歳有疎虞。天顺二年,以大河卫百戸闵恭言,命都督佥事宗胜、御史李敏、工部主事李尚发军夫万馀开河,自新开沽起至蓟州,长四十里,舟行无虞,定例三年,疏浚一次《漕河圗志》
100
嘉靖元年正月命工部主事江珊督理新河工程。先是,漕舟从天津出海,复折入梁河而达蓟州。议者谓直沽东北岸有二道:一曰新开,一曰水套,北接梁河,径四十里,可以疏浚成河行之,谓之「新河。歳久湮塞,乃复命珊督疏。明《世宗实録》。
101
新河在县东南一百四十里,自直沽河口起,至北塘河口北,相距约四十里,亦名漕渠。旧志
102
栁沽河 在寳坻县东北,源自永平府玉田县流经县界入潮河。
103
栁沽河在寳坻县东北三十里玉田县之水滙,流入县境,曰栁沽河,下流注于白龙港。方舆纪要。
104
八城门河 在寳坻县东南七十里,潮水逆注,受其灌溉者有七十二沽,居民利之。
105
沙河 在昌平州。
106
沙河店南有水,出昌平州西南五十里龙泉寺,合西山诸泉,东流为南沙河店。北有水出昌平州西南四家庄,迳双塔村,东流为北沙河。二水至店东南窦家庄而合,又东南至通州界入白河《昌平山水记》
107
两水河 在昌平州西南,亦曰莲塘。
108
州治西南三里八蜡庙,前东西二水相环,名为两水河,亦曰莲塘河,旁植榆栁,地多秔稻,若水乡焉《昌平山水记》
109
汤峪河 在昌平州西,亦名汤峪川,源出石缝山下,东南流入双塔河。
110
双塔河 在昌平州西南三十里。
111
双塔河,源出昌平县孟村一畆泉,经双塔店而东,至丰善村入榆河。《元史河渠志》
112
水峪河 在昌平州东北百里。
113
水峪河距州三十五里,入怀柔县界,一名黄花镇。川河州志
114
黄花镇川河源出塞外,自二道闗流入黄花镇口,经州东北《方舆纪要》
115
大水峪河 在顺义县北二十五里,自怀柔县流入,东南流,至牛栏山东麓入白河。
116
黄门子河 在宻云县东九十里,源出黄花闗口泉,西流入潮河。
117
冯家渡河 在宻云县北九十里,源出口外,自冯家峪口流入白河。
118
白马闗河 在宻云县北一百里,源出口外,自白马闗口东流入县界,南折入白河。
119
汤河 在宻云县东北七十里,源出司马台闗口泉,南流,西折,贯古北营城中,西出,又南入潮河。
120
乾搭河。 在宻云县东北百四十里,源出口外,自黑峪闗流入,西流经古北城内,㑹清水河,又西南入潮河。
121
七渡河 在怀柔县南。
122
七渡河出北山,黄颁谷亦谓之黄颁水,东南流注沽河《水经注》
123
七渡河在县南二里,即昌平州之珍珠泉也,南流入县界,至城东南入大水。峪河县《志》
124
雁溪河 在怀柔县东八里,源出塞外,自开连口入界,南流,经大水峪河入白河。
125
小泉河 在懐柔县东三里,源出虹山,由采家里入白河。
126
胡良河 亦名湖梁河,在涿州北十里,源出房山县大安山,流入州北,又东南入于琉璃河。
127
湖梁在郡北十里,垂杨树堤,蒲苇夹岸,晓月升时渔郎欵,乃樵夫牧子,逍遥于廻塘、曲渚之间,不少佳致。《涿鹿记》。
128
挟河 亦曰挟活河,在涿州北二十里,自房山县流入,又东入良乡境,合琉璃河。
129
挟河水出良乡县西甘泉原东谷,东经西乡县故城北,又东经良乡城南,又东北注圣水,世谓之挟活河《水经注》
130
挟河出房山县东南,中浣谷,流入涿州界,与胡良河合,入琉璃河《方舆纪要》
131
乐水河 在房山县南三里,即古乐水也。
132
乐水出县西北大防山南,东南流,注圣水《水经注》
133
十度河 在房山县西南,曲折旋绕,由十度村至石𡹬店,厯经十度,故名。
134
龙泉河 源出房山县北大安山,下流迳良乡县西南,与琉璃河合。河濵有金时𥂐寜宫故址《方舆纪要》
135
㑹同河。 在霸州南,其上流纳保定府雄县茅儿湾诸水,入保定县北为玉帯河,又东由十王堂入州界,为㑹同河,又东北为善来营,又东为苑家口,又东为苏家桥,自此而下,滙为淀泊,水发则漫无涯涘,水退则芦苇盈望,而其流大槩分为三道,一东北流入信安镇,为信安河,一东南行通盐运河,流浅易涸,一东行为正流,不及三十里为王家庄,在河南岸,又东北可十二里,与信安镇之支流㑹,又东可十馀里,得新开河口,即子牙分派也。又东可二十馀里为褚河港,又分二支:一东流为长子河,一东北曲折可八里为东河港,又东可十馀里,为王庆坨,与长子河合,而子牙河之自王家口分派者,亦来㑹焉。自王庆坨又东迤南行二十里,为三角淀。
136
玉帯河其源有二:一西北自新城来,有卢沟、拒马挟河、琉璃胡良桑、乾乌流、白涧、白沟,曰北九河。一西南自任邱县来,有黒洋一亩方顺唐河、沙河滋河,曰南六河,俱滙于雄县之茅儿湾,流入县界,为玉帯河旧志
137
㑹同河上,接玉帯,下至苏桥,衆流至此,合而为一,所谓苑口秋涛也。霸州志。
138
霸当京邑之阳,川原漫衍,羣水赴焉,口外诸山之水,自京西芦沟桥而下,经固安、永清,滙于三角淀,此霸州以北之水也。宣府、紫荆、白沟诸水,自新城而下,㑹于茅儿湾,经保定玉帯河,达于苑家口,至于信安,直沽入于海,易安苑、肃、唐蠡九河之水,自雄县而南下,东过茅儿湾,入于苑家口山西五台之水,自河间而下,经任邱滙于五官淀,亦入苑家口,此霸州以南之水也。南北二川,水至则弥漫浩淼,文安大城,积为巨浸,治之之法,不以壅而以导,不先于决口而始于下流,观直沽之上有大淀、有小淀,有三角淀,广延六七十里,深止四五尺,若因而増益之,又为之堤,以停蓄衆水,而委输于海水,固有所受也,然后浚治旧川为长堤以束之,髙广倍于前,使水有所行,又多开支河,聫络相属,使水有所分,见田洼淀不下数十䖏,又各深而堤之,使水有所积,则虽淫潦可无患矣。明霸州道,王鳯《灵治北河议》
139
中亭河 在霸州东南,旧自雄县之吴家台,流迳保定县北,入玉帯河,水发则通舟,水退则涸。雍正四年,疏浚深广,自保定县北引流至州东台山村而入㑹同河,复开支河,以广灌溉。
140
通济河 在霸州东,由苑家口逆流达栲栳圏,经关玉堂山川坛,转折而北,入䕶城河,每秋霖河泛舟楫,直抵城下,民以为便。
141
子牙河。 在大城县东,滹沱、漳、滏诸流之委也。滹沱源出山西,至冀州合漳详正定府。滏阳源出磁州,至寜晋县入漳。漳有二源:曰清漳,曰浊漳详广平府,自河南彰德府合流而下,至广平县分而为二:一东一,东北东流之支于山东舘陶入卫。东北之支至山东邱县,分为二:一北一,东北。其北者厯寜晋而合滏阳,至冀州而合滹沱,抵献县,又分为二,一西南行至青县,合山东邱县东北,分流之支同,归于衞。一西北行,由河间县之龙华桥入大城县界为沿河。又东北流,至县东南二十五里,四呈口,合黒龙港河,亦名交河,从而北折,迳子牙村,故名子牙河。又北二十里,迳王家口,又分为二,一西北流,八十里出新挑河,一北流迤东六十里,出庆坨二流,总滙于三角淀。自王家口而上,西自大城东接静海両岸,俱有大堤,康熙三十九年。
142
圣祖亲閲河工,发帑命官修筑。
143
子牙之源,来自西南,条派未易数悉,大要惟滹沱与滏为衆,流最而逺且险者,莫过漳河。按清、漳发源,乐平之少山、浊漳,发源长子之鸠山,分流至彰德之林县而始合,迹其入直𨽻也。成安、曲周、肥乡、广平诸县首受之。南或冲衞,北夺诸河,比年以来,分为四支:一经魏县元城,至山东舘陶,归卫入运,一经广平至山东邱县,又分为二,一折而东,经威。
144
县南宫枣强、武邑故城,景州、阜城、交河至青县杜林村,与献县完固口之支流合,一折而西,经广宗、平乡、钜鹿,以抵寜晋,与滏河㑹。夫滏水虽清,性湍而热,南自磁州经直𨽻之广平郡,渐达宁、晋,辅漳而流至冀州,又合滹沱,考滹沱剽悍,亦称浑水,西由繁峙入直𨽻之平山,达于正定,奔腾涌伏,渐抵冀州,偕漳、滏诸流,共由衡水㦄武邑、武强入献县完固口,复为両支,一由西南入单家桥,合杜林村之流,至鲍家嘴归运,一由西北入臧家桥,经河间大城为子牙河,出王家口归淀,统而遡之归运者三,归淀者一,条分脉散,厥势渐平,议者欲合四支为一,遏其入淀,悉㑹注漕,创凿新道,以归于海。
145
皇上洞烛其弊,谓水势合则猛,分则弱。今诸河分流,若并归运,则漕道有妨,并归子牙,则屯田受害」。于是悉屏羣议。
146
特授方畧。
147
命大小臣遵行相度,凡三支之归运者,先于上游,除广平诸邑之赋,乗时捍御,随于下流,或浚或疏,顺其性以达之,使不为转输碍,而一支之归淀者,臧桥以下,地狭而逼,势直而迅,向使堤防无术,春涨秋霪,非溢则溃,沿河八州县,其不被昏垫者㡬何,爰设河员,不惜金钱数十万,于献县河间东西两岸,髙筑长堤,西接大城,东接青县静海双堤,屹然各二百馀里,又于东堤、广福楼开新河以分其势,而子牙一帯惊涛骇浪,东行于両堤内者,直至王家口,安流无恙,乃以三分原阙㵼支河,逶迤趋淀,以七分両出文安原阙。  保定、河间三郡各堤岸所滙之水。原阙。   注于文安者,合子牙之东流同趋原阙   归海由是而四支恬然各由其道,南不至合卫河以妨运北,不至挟滏水、滹沱以侵田。
148
圣虑渊深,诚非百执事所能窥万一者矣」。许汝霖《北河圣功颂序。黄汊河。 在大城县东北八十里。
149
黄汊河上源即易水也,自安次县分流入县境,又东北入武清三角淀《方舆纪要》
150
龙池河 在蓟州南半里,一名渔水源,出州北之鵞台,下潴为鵞湖,南流经州城西,又东南入沽河。
151
沽河 在蓟州南五里遵化州,即淋河之下流也,西南流与泃河合,而为白龙港。
152
蓟州沽河,自阳河以西、泃河以东诸水皆㑹焉。《志》云:沽河,在通州者为西潞水,在蓟州者为东潞水。《方舆纪要》
153
沽河东接遵化,玊田交界,䖏至州南纪家窝,而南行至下仓店,转而西南行,至嘴头庄,与泃河合流,转而东南行,由白龙港至曹家口头庄《蓟州志》
154
阳河 亦名五里河,在蓟州西五里,源出州北芦儿岭口,南入沽水。水性暖,遇寒不氷,故名。
155
砂河 在蓟州西二十五里,源出盘山,经沙岭之麓,东南入五里河。
156
马庄河 在平谷县东三里,源出县东北海子庄,南流入县之泃河。
157
独乐河 在平谷县东北二十里,或伏或见断续不常,西流入泃河。
158
周村河 在平谷县西十里,源出口外,南流入泃河,逆流河。 在平谷县南八里,源出泉水山,西流,九十九曲入泃河,一名小碾河。
159
滦河 在遵化州东七十里,自口外流入,又东入迁安县界详永平府
160
淋河 卽棃河源出遵化州北山谷中,与诸水合,名合河,又名张子河,入蓟州界为沽河。
161
淋河源出遵化州合汤河、清水河,流至淋河庄入境,东南流至夏官屯合沽河。此河本名棃河,因「淋」、「棃」二字音相似,今遂误为淋河《蓟州志》
162
棃河经州西南,与诸水合,名合河,一名张子河,入蓟州界为沽河《遵化州志》
163
十河 在遵化州东北十里,源出口外,合衆流而南,经州东,又西南入棃河。
164
清水河 在遵化州西六里,源出导沟峪,经州西南,入水门口,又西入张子河。
165
水门口河 在遵化州西南二十里两山之门,九河之滙,悬崖而下。又冷嘴头河,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入张子河。
166
魏家河 在遵化州西北五十里,源出鮎鱼关,流入汤河。
167
兴龙口河 在遵化州西北六十三里,天台水所滙流也,南流亦入张子河。
168
鹿角河 在遵化州西南七十里,其地洼下,向苦水患,明县令辛志登开渠泄之,遂成膏膄。
169
车箱渠。 在宛平县西北。魏嘉平二年,刘靖开见《水经注》。
170
寳帯渠。 在怀柔县城外,县人锺其濚凿引白河水绕城如帯故名。
171
西湖 在宛平县西玉泉山下。
172
西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葢燕之旧池也《水经注》。西湖去玉泉山,仅里许,即玉泉龙泉所潴,俗名大泊。湖沙禽水鸟出没于天光云影中,可称絶胜《长安客话》
173
太湖 在宛平县西。
174
太湖在府治西四十里,南流入洗马沟《名胜志》
175
裂帛湖 在宛平县西玉泉山,望湖亭之下裂帛泉,从石根溢为湖,方广数丈,泉涌湖底,状如裂帛,其水澄鲜,𣻌沙金色。
176
涌泉湖 在遵化州南,湖不甚广,而泉水澄渟,不竭楼子湖。 在遵化州南十三里,纵广七里,産莲芡、丹棱沜水。 在宛平县西。
177
圣祖御制文集
178
畅春苑之万泉庄,平地,涌泉滙于丹棱沜,循沜而西,至西勾注为小溪。又南为陂者五六,至东雉村今名慈家务,水入地中,伏行至六里河,重源浚,发合圣水、龙泉,东注巨马。
179
清淀水 在固安县东南,发源西淀东流,注圣水,曰刘公口。
180
易水 在文安县西。
181
易水在文安县西,自保定县流入《方舆纪要》
182
芹城水 在昌平州东北四十里。
183
芹城水出北山,经芹城东,又南注湿馀水《水经注》
184
幢幢水 在昌平州西北虎峪山下,飞瀑如布流,二三里至鹁鸽岩,隠流不见。或云旧治西北城下虎眼泉,是其复出,䖏流入榆河。
185
𣵠水。 在涿州西。
186
涿水,源从大同得胜堡,入至老班沟,一之涞水,一之涿州《名胜志》
187
范水 在涿州西南,自涞水县流入,合于巨马河、桃水。 在涿州西北。
188
桃水受涞水,于徐城自逎县东,迳涿县故城下,与涿水合《水经注》
189
甘泉水 在房山县西北。
190
甘泉水出县西山,东南流,迳西乡城西而南,注鸣泽《水经注》
191
按《县志》,大房山南孤山口东八里,有东西南北四甘池,村西村之水从石璧出,凡七窦罗注为池,池中生鱼止一目,而味美疑即古甘泉水也。
192
防水 在房山县东南,源出大防山流,迳羊头阜,俗谓之羊头溪。
193
霸水 在霸州南三里,上流,自白沟河分流,迳州界,合拒马河,今淤。
194
滱水 在文安县北,旧自雄县流入。
195
灵邱滱水东至文安入大河《汉书地理志》
196
清池水 在蓟州东十五里,周一顷馀,四山围绕水色,㶑灔可爱。
197
白涧水 在蓟州西四十里,发源盘山、西峪,流入沙流河。
198
瀑水 在蓟州西二十五里,源出石山之麓,有泉自石罅喷出流,经墖山之阴极清冷。初夏或有氷浮出。
199
灅水 在遵化州西北。
200
灅水出俊靡县,世谓之车畚水,又东南流,与温泉水合《水经注》
201
夏泽 在三河县西。
202
鲍邱水又东南入夏泽《水经注》
203
今三河县西有夏店,疑因古夏泽为名《日知録》
204
鸣泽 在涿州西。
205
鸣泽在范阳县西十五里《括地志》
206
黑城川 在宻云县北四十里平顶山,后流入潮河。三藏川。 一名三城水,在宻云县东北,其水三川派合,曰西藏川、东藏川中藏川,其合䖏曰三藏口,下流亦入于潮河。
207
麒麟洼 在保定县北。
208
保定县北有麒麟洼,昔甞産麟于此,又县西有孝顺洼,相传唐太宗征辽万马所饮而成《方舆纪要》
209
琅川淀 在东安县南七十里,白沟诸水下流也,东入磨乂港。
210
金盏儿淀 在通州北二十五里,广袤三顷,水上有花如金盏,因名。
211
不老淀 在三河县西四里。
212
三角淀 在武清县南八十里,卽古雍奴水也。西至泉州雍奴东,极于海,谓之雍奴薮。《水经注:县南有三角淀,周围二百馀里,即雍奴水也。自范瓮口、王庆坨河及刘道口、鱼儿里诸水㑹于大沽港,入于海。名胜志。
213
东西五六里,南北十馀里。又东为四汊港,四汊可四五里。又东为西沽三十里,合运河达天津,亦名苇甸县《志》
214
东游香淀。 在寳坻县南八十里,又县南二百五十里有草头沽淀及神堂儿淀,又东南四十里有寻思淀,三十里有小淀,九十里有月河淀,一百三十里有塌河淀,又县东五里有破淀,东北五里有赵淀,东北二里有地扒拉淀,又县西十五里有𥣻淀,十八里有苏子淀,三十里有商王淀。
215
水纹淀 在霸州东。
216
沿邉塘泺,东起信安军永济渠,西至霸州莫金口,合水纹淀、得胜淀、下光淀、小兰淀、李子淀、大兰淀为一水,衡广七十里,縦十五里皆巨泊也。宋史河渠志。
217
髙桥淀 在霸州东南七十四里,一名大浪淀,周围百里,其西为栲栳圏,衆流所聚也,东南流为栁汊河,入文尔淀。文尔淀在州东七十三里,旧名堂二淀,东分二流,形如八字,亦名八字河,下流俱入吕公河。又州东有廻淀,东西二十七里,南北八里。
218
火烧淀 在文安县东二十五里,广四十馀亩。县东北有石沟河、栁河、急河,三水聚流于此,东入衞河,达于直沽。又东北四十八里有石城淀,又东北有慈老淀、黑母淀、落坡淀、四角淀、狐狸淀。
219
三家淀 在大城县东北五十里,为文安、静海三县之交,文大之水由此北下。明万厯中,静海民筑堤障水,文、大两县俱被水害,县令梁纲请于抚按开之。又县北十里有李字淀,四十里有麻洼淀。
220
荷花淀 在保定县西北,中多种莲,夏月盛,开香闻十里。又粮料淀亦在县西北。
221
枣林淀 在蓟州西。
222
百泉溪 在府西南十里丽泽闗,平地有泉十馀穴,滙而成溪,东南流为栁林河,下流注于卢沟河。
223
道人溪。 在宻云县东北石盘谷,发源龙门,流注县西,入潮河。
224
积水潭。 即西海子也,在都城西北隅。
225
积水潭在都城西北隅,东西亘二里馀,南北半之,西山诸泉从髙梁桥流入北水闗滙,此或因内多植莲,名莲花池,或因水阳有净业寺,名净业湖,从德胜桥东下,稍折而南,直环北安门、宫墙,左右流入禁城,为太液池,俗呼海子套。《燕都逰览志》。
226
黑龙潭。 有三:一在南城黑窰厰,一在府西畵眉山,一在房山县西北,皆祷雨之地也。
227
龙潭 在宛平县西卢师山,广仅丈馀,有巨石覆之,祷雨辄应。
228
玉渊潭。 在宛平县西十里,元人丁氏故池堤,栁环抱沙,禽水鸟多,翔集其间,为逰赏佳丽之所。
229
七里龙潭。 在通州东二十里,广袤一顷,旱祷多应、玉斗浑。 在昌平州百望山。
230
玉斗潭距百望山十二里,茂草罨之深不可测蓟邱集》
231
洗马潭。 在涿州西五里,俗传张桓侯洗马䖏青龙潭」。 在房山县西南二十五里。
232
文安潭。 在文安县北十五里。
233
渤海。 在寳坻县东南二百里,西南接天津,东接丰润界。
234
七里海。 在寳坻县东南详河渠
235
海子 在遵化州西南四十里,纵深十数里,为汤、棃二河下流。
236
飞放泊。 即南海子,在都城南二十里。
237
南海子在京城南二十里,旧为下马飞放泊明一统志》,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辟四门,缭以崇垣,设海戸,千人守视,永乐以来,嵗时蒐猎于此《大政记》
238
七里泊。 在宛平县西北三十五里。
239
七里泊在碾庄,自昌平州流经此,合髙梁河《方舆胜览》
240
燕家泊。 亦曰丁家潭,在宛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广袤五十馀亩,东南流入玉渊潭。
241
桃河泊 在东安县南五十里,浑河水所滙也,流入三角淀。
242
莲花泊 在东安县南三十里,流经葛渔城,入武清县界。
243
南新庄泊。 在通州旧漷县南二十五里。又县西南二十五里有栲栳垈飞放泊。北八里有马家庄、飞放泊。
244
督亢陂。 在涿州东南,陂地广衍,跨连新城、固安二境。
245
鱼藻池 在大兴县东南,俗呼金鱼池。
246
鱼藻池居人界池为塘,植栁覆之,嵗种金鱼为业,每端午日,走马于此帝京景物畧》
247
九龙池 在昌平州西北。
248
九龙池在红门西翠屏山下,泉出九穴穴,凿石为龙吻,潴水为池燕都逰览
249
仙人池。 在昌平州西,驻跸山。又莲池在州东。南:龙泉山、甘露亭。鱼池在龙泉山观音洞。
250
月池 在涿州西十五里,盈三百亩,泓渟湛澈,其形如月。又紫池在州西南十五里。
251
乾池 在𣵠州西十五里,其地洼下,为衆流所归。然未甞盈满为患,一名百尺乾。
252
洗马沟 在宛平县西南四十五里。
253
太湖南流入洗马沟,相传光武北廵洗马于此故《名胜志》
254
红涧沟 在昌平州龙虎台西十二里。
255
白祀沟 在永清县西北,又县西有枯沟水,自东安县流入。
256
八文沟。 在东安县东北,源出县东平地泉,南入拒马河。
257
北涉沟 在涿州西北,又南渉沟,亦在州西北。又西南三十里有岐沟。
258
北渉沟,自涞水县流入,即洹水也。南渉沟,即督亢水《方舆纪要》
259
北渉沟、南渉沟,俱自良乡县流至涿州入桃水。《名胜志》
260
涨水沟 在蓟州北,唐神龙中,姜师度开。
261
青沟 在蓟州盘山中。
262
青沟居盘之中,羣峯围绕,水滙于一,逆流而西,自天城寺水口出山《四正山居志》
263
龙湾 在香河县。有二:大龙湾,在县南四十里。又南为小龙湾,夏秋时合,流入寳坻。县七里海。
264
月儿湾。 在昌平州西南四十里。又鹿角湾在州西。玉井湾在七空桥东南崖。
265
珠浦港 在通州东北二十五里,中産莲藕、苹茭,大为民利。
266
清沽港 在武清县南八十里,西接安沽港,东合丁字沽,由直沽入于海。
267
董公菴泉 在府西南五十里,泉水涌出,入良乡县界。
268
龙泉 在良乡县西北十八里,味甘美,东流合盐沟河。
269
南务里河 在涿州南,下流为栁河。
270
白浮泉 在昌平州东南,又抱榆泉在州东四十里。德胜泉在镇邉城,永清泉在闗东南隅,饮马泉在银山南,蕙泉在渤海所。
271
龙王泉。 在昌平州五里龙泉山、龙王祠下,自东麓滴出石窦潆洄,清冽可爱,下流入温馀河。又州东北二十里有珍珠泉,七十里有䝉泉,又州北五十里有团泉,西北三十八里有广涧泉,西北二里有濯缨泉。又州西南七十里有安泉。又永液泉在州西北翠屏山下。
272
新汤泉。 在昌平州东南三十二里有海子,水燠如沸。康熙五年,凿大池二砌,以雕栏复疏细渠,旁流四注,皆甃以白石,莹洁如玉。又州界有二:温泉一,在州东南汤山下。一,在州西南三十二里汤峪山下。又州西有暖泉,流出成河,有灌溉之利。
273
百泉 在昌平州西南四里许,平地涌出,不可胜数。大者有三:一曰原泉清深彻底,一曰黄泉流沙浑漫,一曰响泉,其声如闸然,寛广亦不过丈许。
274
一亩泉。 在昌平州西十五里,约迳一亩,故名。又虎眼泉,在州西八里旧城下,又马眼泉,在州西南二十里。又冷水泉亦在州西南。
275
曲水泉 在顺义县东北二十五里,泉水涌出,南流入白河。
276
渤海泉。 在宻云县东三十里,泉涌如珠。
277
白玉石塘泉 在房山县西南五十里塘下,突起一泉,清洁如玉,有灌溉之利。
278
一斗泉。 在房山县上方山东北山㘭间,相传华严。祖师开山时,有龙占此师叱之避,尽挈其山泉以去。师飞锡击其尾,留泉斗馀,故名。
279
杖引泉。 在房山县西南。
280
杖引泉在县西南六十里,泉水涌出,滙而成溪,流经𣵠州,入胡良河。《方舆纪要》
281
白马泉。 在蓟州西北三里。又黑马泉,在州东北三里。
282
凉泉 在蓟州西。
283
去阳河一里许,有泉出地中,方广丈馀,盛暑弥凉,名凉泉。《方舆纪要》
284
涌珠泉。 在遵化州东南铁厰,北二里,一名圣水泉,平麓积石泉自石罅中出,涌流如珠,可引以灌田,为居民利。
285
剑泉 一名茂公泉,在遵化州西北十八里。
286
汤泉 在遵化州西化四十里福泉寺,山下寛平约半亩泉,水沸出,温可浴,旁引为浴池。
287
本朝康熈年间。
288
圣祖每临幸焉。
289
满井 在安定门东五里。
290
满井径五尺馀,清泉突出,冬夏不竭。好事者凿石栏以束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井旁苍藤丰草,掩映小亭,都人诧为竒胜《长安客话》
291
义井 在宛平县西十里,或曰蜜井。
292
三潮井。 在通州旧漷县北门外,朝清午緑晚红,故曰三潮」。
293
潄,玉井。 在昌平州西北。
294
龙泉井。 在平谷县东十里。明成祖驻跸时,凿圣井。 在顺义县
295
顺义县有井,一日三溢,海潮则大溢,相传源与海通,民疏其水为渠,灌田百馀亩,号曰「圣井」《燕山丛録》
296
永平府:
297
滦河 源出宣化府炭山,东北流,迳古北口邉外,又东南流,至顺天府遵化州,由团亭塞入迁安县境。
298
又东南迳卢龙县南,又东南迳滦州东,又南迳乐亭县西,又南入于海,即古濡水也。
299
渔阳郡白檀濡水出北辽西郡肥如、濡水,南入海阳《汉书地理志》
300
按:白檀之濡即肥如之。濡顔师古《汉书注》「以肥如」之「濡」音乃官反,白檀之「濡」音呼鵙反」,世遂疑其为二。及考《水经濡水篇》,郦注引白檀之濡甚明,非有二也。
301
濡水二源,双引夹山,西北流出山,合成一川,东南入安州界,迳渔阳白檀县故城,又东南迳卢龙塞,又东南迳卢龙故城东,又东南流,迳令支故城,东自孤竹城东南,迳主乡北,又迳牧城南,分二水,北水枝出,世谓之小濡水,东迳乐安亭北,东南入海。濡水东南流,迳乐安亭南,东与新河故渎合,又东南至絫县碣石山南入海《水经注》
302
滦河,源出金莲川中,由松亭闗北迳迁安东平州西,濒滦州入海也。《元史河渠志》。
303
滦河,源出宣府西百二十里之炭山,东北流,迳云州堡北六十里马营堡南二十馀里,又北流,经故桓州南,入旧开平衞境,东南流,古北口邉外小兴州东。又东南与九流河及诸小水合,势始大。由遵化东北团亭塞入内地,经永平府迁安县,至府西。又经滦州,东至乐亭县南,入于海。自源徂流,横亘于北境,葢千有馀里《方舆纪要》
304
按滦河导源宣化,下逹乐亭,千里而遥,羣川胥㑹,明李实《北使録:滦水濶不盈丈而中甚深,其色青緑,土人呼曰「商都。宋琬《永平府志》:滦水于开平界东流七百里,为九流河,此其西北道也。逶迤而东,有栁河自西来入之。栁河即辽史所云,自松亭趋栁河者,在遵化州北口外滦河,又东寛河自都山以西来入之寛河水,产金沙,一名豹河,流百里入滦都山,在迁安县北百里,元史亦谓之乌都山也。滦河又东南过潘家口,铁门闗水注之铁门闗水源出口外,自铁门闗入口,又西出喜峯口而入于滦,滦河又东入团亭寨口内地矣,又东南迳桃源庄,与潵河合潵河详后滦河又东至中峯山,与恒河合恒河详后。滦河又东过唐山,与长河合长河详后。滦河又东至官寨,与清河合清河详后。滦河,又东过黄台山之箕石,去迁安县三里,纳要孤水水,源出迁安北小寨,南迳要孤山麓,南至卢沟堡注,滦俗亦谓之三里河。滦河至此其势愈大。每夏秋水盛,波涛淜湃,渺若江湖,又南入卢龙县界,又南出其县,西过清节庙,祀伯夷叔齐者也。又南至虎头口,与漆河合,俗传为汉李广射虎䖏,又南至偏凉,汀入滦州界,与横河合横河、漆河俱详后偏凉、汀南,去州五里。其地山环,水绕林木,森爽无风,自凉故名滦河,又南迳岩山石桥,与别故河合别故河详后。滦河又南五十里至岳婆沙港,入乐亭县界。东岐为二,左曰胡卢河,由县东界南流入海,今淤。右曰定流河,由县西北至刘家墩入海。海水青黒,而滦河清碧入海五十里不溷,是为緑洋沟,土人亦名强河。宋琬云:乐亭地势原衍,二河夹送,俯临绿洋,平畴沃野,隣邑称羡焉。
305
漆河 在卢龙县西门外,源出口外,土人亦呼为乌填河,入桃林闗,鹿尾山诸水㑹之,又南经燕河营,合青龙河,又南经县西,又南至虎头石,与滦河合。漆水源从境外十八盘,北旱落兀素百五十里阿老各泉,至蔡家谷,合下二百三十里,为三岔口,又二十里土人呼乌填河,入桃林闗鹿尾山诸流㑹之,南行至峯山西,至于燕河《永平府志》
306
青龙河入卢沟境,与漆河合,下虎头、㑹滦。迁安县志。按漆河即古元水也。水经注:元水出肥如东北元溪,西南流,右合卢水,肥如故城,在卢龙北,地界桃林闗。元溪即府志所云鹿尾山诸水也。卢水即青龙、白洋二河,桑钦所云卢水二渠大沮小沮,合而入元者也。汉书地理志:肥如卢水,南入元水,元水东入濡。今青龙、白洋入漆、漆,又入滦,则漆之为元无疑。
307
温河 在卢龙县北十二里,源出部落岭,西南流入漆,即古温水也,俗曰肥如水。
308
温水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元《水经注》
309
城北十二里温泉曰肥如水,初由上水闗入城中,行绕出下,水闗注漆,数经水患,乃塞上闗堤水,由城外西行,南流入漆《永平府志》
310
白沟河 在卢龙县东南十五里,源出阳山,绕城东北,西流入青龙河,即古阳乐水也。
311
阳乐水出东北阳乐县,西南,入于沮水,谓之阳口。《水经注》
312
古阳乐县东北阳山出泉,曰白沟,过大石如槽,俗谓之驴槽。其西南为阳口《永平府志》
313
淘金河 在卢龙县西南,源出笔架山东北诸山谷中,西流入滦河。其水产金地,名沙金厰。
314
青龙河 亦曰:凉河,在迁安县东北七十里,源出都山东,由冷口闗流入,迳建昌营南,与白洋河㑹,又南迳卢龙西南,入于漆,即古卢水之小沮也。小沮水发冷溪,世谓之冷地,又南得温泉水口注之,又南流,与大沮水合,而为卢水也。《水经注》。
315
谓凉河」者,乃青龙源,从都山东南龙王庙豹崖之三岔,又二十里合寺儿崖、三温泉,十里入冷口闗,冬暖夏凉,谓之冷池,至建昌营南六里为峯山,青龙过而下,至孤竹故城之阴,中流有石为砥柱焉《永平府志》
316
白洋河 在迁安县东北四十里,即大沮水也。源自白羊口流,迳石门堡,至建昌营,南合青龙河、卢水,出肥如县东北沮溪,谓之大沮。又西南,小沮水注之,合为卢水,入于元《水经注》
317
白洋河从境外入闗下,泉涌不竭,南绕石门、白道诸流,至建昌营南而通青龙《永平府志》
318
按青龙入口而为冷池,正郦道元所云「小沮水发冷溪」者也。白洋入口而绕石门、白道诸流,即郦道元所云「水出沮溪,谓之大沮者也。青龙以出冷池,故兼凉河之称漆水以合青龙,故又兼摄青龙之号。近志竟以青龙为漆水,而以白洋」为小沮,于是求所谓大沮而不得,遂以卢龙「东南之白沟当之,误甚。
319
潵河 在迁安县西北一百六十里,源出口外,由龙井闗流入,至县西汉儿庄南,东注滦河。
320
潵河之源,正一旁二:一曰黒水,自龙井闗口外七十里乔家岭,河多石,溢涸有常,发于半岭,由三台闗南入,一曰横木,南自洪山,旧闗岭,西从三道岭,雨溢则深二丈,广倍之,晴则广不过丈,深尺合闗,北出口外孤石,西入潵,其正源自黄崖阴过大安山,后黄门子二百馀里,㑹横水而入龙井闗,合黑水,过汉儿庄,绕钓台,北至桃源庄入滦《永平府志》
321
恒河 亦曰横河,在迁安县西北一百里,源出景山之北,经三屯城北而东,合山谷诸水,过中峯山而西入滦。
322
恒河源出三屯城西景山王四家峪,流达城北而东三里,㑹山麓诸流,广二丈,深数尺,至迁安中峯,西与滦合《永平府志》
323
长河 在迁安县西北九十里,源出口外,流入董家口闗,东迳青山营,又迳太平寨西,过稔子口,合于滦。
324
滦过唐山,合长河河,自口外聂门、龙须、三岔入董家口而东下及青山闗营,合驻操营南太平寨西二十里而下稔子口永平府志
325
清河 在迁安县西北七十里,有二源,一出大岭寨西二里之温泉,一出口外之水湖洞,至城子岭合流而入口,迳太平寨,合蛤螺河、蛤螺河,即口外之乾河川,亦由城子岭而东,与清河合流,过长峰岭,至官寨下入滦。
326
三里河 在迁安县东三里,即要孤水也详滦河暖泉河。 在迁安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刘家口,西有泉,三涌出如瀑布,并流为河,至徐流南入青龙河,为水田,即古温泉水也。
327
温泉水出东北温溪自溪西南流入小沮水《水经注刘家闗,西之暖河,过徐流营北,温泉长流可稻《永平府志》
328
按:此温泉在迁安之北,非卢龙县北之温水也。近志多混而为一,讹甚。
329
沙河 在迁安县西北四十里,源出县西北横山之赤崖,东流至松各庄合石河,又东南经沙河驿,过滦州西,又东迳豊润县界,又东南入于海。
330
横山在迁安县西北五十里,其下寺曰赤崕泉,突出而南,为沙河,经好树村,东流至松各庄,合石河,过七家岭至院头,与王家河合,至新庄束草子屯下,合衆流,经沙河驿至滦州西四十里海子崖庄长湾入之大小水泊,经孙沟、永登屯入之,经栁林庄,自宜安社迤逦而南,至北栁河社,经丰润、越支社界,转东南,达于海《永平府志》
331
石河 有二:一在迁安县西三十里,源出县西北横山之血石岭,东流入沙河。
332
横山前为血石岭,石色如之,有泉,清冽可掬。冬草、青花白,虽严栗不稿,为石河之源,河多石,故名《永平府志》
333
石河自血石岭发源,至刘全庄,与沙河合,迁安县志一在抚寜县东,源出口外,流迳石门寨东,又南至山海闗,合南北二闗河,至南海口入海。
334
石河源出口外龙潭、城子谷,过大小毛山及栁河诸堡而西,为石门下山南闗下,由八里而西入闗城右三里许红花店,自南闗入者㑹之,其石丛积,褰裳可渉,秋潦涨急,险不可厉《永平府志》
335
渝河 在抚宁县东二十里,源出口外,迳县东北偏顶山之平台,又南迳桃儿峪,又东迳连峰山,西合驸马寨前水,亦曰狮子河,又曰蒲泥河,又南入于海。
336
临渝有渝水首受白狼,东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 白狼水北迳黄龙城东,又东北出,东流为二水,右水疑即是渝水。渝水南流,东屈与一水㑹,世名之曰㯼伦水,疑即地理志所云侯水,又东南迳女罗城东,又南迳营邱城,又东南入海《水经注》:渝河,源出塞外古瑞州境,东南流至连峰山西,一名狮子河,出菱芡、蒲鱼为民利,亦名泥蒲河,又入于海《方舆纪要》
337
阳河 亦名洋河,在迁安县西里。许源出界岭口外裂坨山,流迳县东南紫荆山下,入于海。后西徙二里。
338
本朝康熈七年,复归故道,所徙之道遂湮。
339
汤河 在抚寜县东北六十里,源出汤泉寺山,经海阳店,南流迳秦皇岛入海。又张果老河亦在县东,阳泉寺之别派也,下流合阳河入海。
340
松流河 在抚寜县西北十二里,源出奴望东山,中流迳背阴铺,至石河庄,东入洋河。
341
潮河 在昌黎县南二十五里县境,羣川之下流也。滙上源诸水以达于七里海,亦名马家河。《汉书》,辽西郡絫下官水南入海。又有揭石水、賔水皆南入官官水,疑即潮河。揭石疑即急流,賔水疑即饮马也。
342
饮马河 在昌黎县南五里,源出卢龙县界溪谷中,流经县西安山下,又东流为沙河,至县西十八里合深红河。又东南流,至县南八里,有红桥跨其上,金人所置也。又南合潮河。
343
深红河 在昌黎县西十八里,源出净影池、长峪石诸川,南流合饮马河。
344
两河 在昌黎县西南八里,各川至此,合而为二,因名。其在西者曰泉河,源出青沟营而至兴寜屯,亦曰土桥河。其在南者曰绕湾河,源出茶芽山而绕安山之东麓,亦曰安山河。又梭头河在县西北三十里,源出道者凤皇诸川以上三河,皆合深红,而达于饮马。
345
急流河 在昌黎县西门外,源出龙潭水,岩至县西南里,合饮马河入海。
346
套里河 在昌黎县西南五十里,源出龙山,过静安堡,入乐亭。
347
青河 一在滦州南二十里,源出州西五子山,东五里有大泉腾沸,流迳州南八里,曰八里河。又经料马台、邱官营,伏入地中,俗名地桥。又东南二里,经阎家庄,复现为龙溪乱泉突涌,分为二派:一出南闸头,东南行一百三十里,经乐亭西南马头营,达绿洋沟入海,是为西清河。一经龙堂寺,其水清可,鉴亦名清水河。又西南经破桥,又西合泝河,折而西南至沙沟,又六里至泽头,合古懂河,又西南经髙家庄,合大田泊,又南至公安桥,又西南四十五里,至蚕河口入海。水经注:「清水出海阳县,东南流,迳海阳城东,又南十里许,西入九过注海」。葢即今龙堂南出之派也。秦汉以来,此为漕运故道,闸迹尚存。龙溪南北,原隰平衍,泉温而土肥。今冉各庄诸䖏,营田千亩,緑畴黄茂,称沃壤矣。
348
泝河 在滦州西,即古素水也。
349
素水出令支县之蓝山,南合新河,又东南入海《水经注》
350
大泝河,在州西十八里,源发卢龙县马家庄,经栗园,折而南,经三岔院,折而西,转佛住山,南经杨家院,合董家湾,又东南经芹菜山、波落桥,又南合蓬台港,又东南经于家泊,入青河。又有小泝河,在州西十二里,发源烽火山,东流,经拐头,过双山,入大泝滦州《志》
351
古懂河 在滦州南四十里,源出倴城,南流经石桥入青河。
352
䧟河。 在滦州南五十里,源出州西南五十里于家泊㑹破风港于倴城西。其北十里为龙堂河,源自李家庄流为七里港。又北十里为吴家河,源自青河,又有䋲家河,源自榆子、林社、游观庄,羣流胥㑹倴城,而与䧟河合。经曲王店、孙家坨至王塜港,弥漫于白沙坨南。又经胡家庄至印步甸,别为周家河,又西经梁鱼沟,南经天井,达蚕丛口而入海。
353
靳家河 在滦州西八十里,一名小青龙,源自游观庄南流,迳司一、司二社,又南二十里合黄坨河,其黄坨河亦自游观,南流至此而合。又经柏家庄、寛头河,散流于潮河。○潮河即黑洋海口,东派也,海水荡潏,流延百馀里。
354
陡河 在滦州西,其上源曰舘水,源出迁安县舘山,南径罗家岭、小龙、皂角二湾,又经梯子岭,至偏山临水院,又合黄花港入牤牛桥,为牤牛河。又西南至榛子镇东,南㑹龙湾河,又西㑹唐家河,而至州西八十五里之双桥㑹。板桥水,即丰润之泉水河也。又南经石城西为石溜河,又南经唐山桥名大河,又南与帅家河合,为官渠河。自石城以南,滦州与丰润分界。
355
滦州陡河,在州西百二十里,其上源曰馆河,自迁安县流入,界经偏山南流合衆水,又西入丰润界《方舆纪要》
356
陡河在县南三十五里,发源于迁安县,舘山由牤牛桥而来。丰润县志
357
龙湾河 在滦州西北九十里,发源罗家岭南三里,南迳皂角湾、梯子岭,亦名黄崖河,至榛子镇东五里桥,合暖泉,入牤牛桥河。其暖泉,在州西九十里,东南入龙湾河。
358
唐家河 在滦州榛子镇西,源出狼窝铺崖下,东流迳冷家湾,南入牤牛桥河。
359
官渠河。 在滦州西南。陡河,帅家河下流也陡河见前。帅家河源出州西六十里白云山南之水峪,西南经孩儿屯、官套,至石城东,又西南为小河,又西南与陡河合,而为官渠河,又南由丰润县又南入州境,达于海。
360
按汉书地理志》,海阳有龙鲜水,东入封大水,封大水,南入海」。《水经注》:「封大水出新平县西南,龙鲜水出县西北马头山,二源俱导,南合一川,东流注大水」。新平故城在今州西,即汉之新安平也。龙鲜出其西北,疑即今之舘水矣。封大经其西南,或即是陡河之下流,所谓官渠者也。
361
王家河 在滦州西一百二十里,源出曹家口社,南经郑家庄,至丰润胥家庄,漫入白塲,达于海。
362
横河 在滦州北七里,源出卢龙县独子山,南迳横山营,又东至泡皮淀,经榆山,后偏凉汀合滦,即古瓠沟水也。
363
瓠沟水出孤竹城东南,东注濡水《水经注》
364
滦州横河自卢龙界流入,绕横山之麓故名《方舆纪要》
365
别故河 在滦州西南,其源有四:一出县西北二里庙儿山,东迳柏树庄髙家坎至演武亭,此正流也。一自演武亭东北迳莲花池,是为金鱼泉。一自菉豆湾过岩山而下,是为玉帯河。一自刘官营而东,是为五里河,四流胥㑹于演武亭西堰而为别故河,经岩山石桥下,合于滦,河流日久,故道渐堙,雍正四年复旧,疏通播流灌溉,水利滋广。
366
中淀河 在乐亭县东十五里。又有贾家河、董家河、杜家河、宋家河、戴家河,俱滦之支流也。
367
介马河。 在乐亭县十五里,又有狼河、新寨河,皆西清之支流也。
368
采亭桥河 在玉田县西二十里,源出县东北三乐台山,西南流,㑹螺山、寺泉,又南流至寳坻县之潮河,其水清冽,而泥蓝如靛,即古蓝水也,亦名蓝泉。蓝水出北山,东屈而南流,迳无终故城东《水经注》。玉田县西北有水,其色蔚蓝可爱,曰蓝水。其土如靛,蓄靛者恒取土和靛卖之《燕山丛录》
369
蓝泉出三乐台,下流入蓟、运,夹河潴水为湖《玉田县志》
370
小泉河 在玉田县东北,源出小泉山,经城东孟家泉达城南,光沙泉而南滙,为一河,入寳坻。县白龙港。
371
小泉山在玉泉县东二十五里,上有泉,出石罅,西南流入白龙江《名胜志》
372
双城河 在玉田县东二十五里,源出常山,旁无堤堰,每泛滥为害。明万厯中,县令叶重第甞浚渠引入还乡河。
373
泉水河 源出丰润县东北水头山,有泉二泓,喷出如珠,南流迳王官营,达于板桥,有滦州之围山。瀑布水自松梁社来滙,为板桥河,又南迳峰山入陡河。
374
韩城镇河 在丰润县南五十里韩城镇,源出车轴山,流经镇北,又西流,㑹还乡河。
375
沙流河 在丰润县西四十里,源出县北五十里之党峪山,下流迳両山口,又西南至姑嫂桥,合还乡河。
376
北闗河 在山海闗北二里,源出闗外,由北水闗穿长城流入,经西闗南流入石河,又南闗河在闗南二里,亦入石河。
377
九门水。 在抚寜县东北一片石闗,东有水,分九道而下,故名。
378
圣水 在抚寜县东北,茶芽山,水不盈勺,饮之不竭,名曰圣水。
379
箭杆水。 在抚寜县东北,自口外花果山水帘洞入箭岭闗,西夹山四里,下入洋河。又中桑水,自马司岭西入口,下流亦入洋河。
380
浭水 在丰润县北,俗名还乡河,源出迁安县西北七十里蚕庄,自吊水院崖儿口流,经县城北松林庄,又西流,由玉田、鸦鸿桥达寳坻、潮河入于海,即古唐水也,亦名庾水,又曰云浭水。
381
右北平郡无终浭水,西入海,过郡二,行六百里《汉书地理志》
382
玉田县庾水即丰润之浭水,或又谓之云浭水《方舆纪要》
383
浭水,源自崖儿口,经丰润、玉田,由运河入海。凡水皆自西而东,此水独西,故名还乡河《燕山丛录》
384
明初,用遮洋船从直沽入海,转饷蓟州。天顺二年,开直沽河,嵗乆复湮。嘉靖四十五年,诏浚丰润还乡河转运太平等寨军饷,于北齐庄、张官屯鸦鸿桥,特设三闸以潴水焉《水部偹考》
385
按浭水,京东之巨浸也,玉田、丰润,両邑,资其灌溉。向来河狭堤卑,每虞泛溢。今刘钦荘、王木匠庄俱开直河一道,旧流得以両䖏,分㵼堤堰拓广,更加培厚,沿河一帯数十里,亦皆建闸,开渠洪涛,胥为膏泽矣。
386
黄洛水 水经注:「黄雒水北出卢龙山,南流入于漆」。《明一统志云「即铁门闗河」。《永平府志》又云即长河。未详孰是。
387
缓灵水。 《汉书地理志》,海阳有缓灵水,南入海」,或云即滦州沙河。
388
巨梁水 水经注:「巨梁水出土垠县陈宫山,西南流,经观鷄山,亦谓之观鷄水」。按土垠,今丰润县也。县志,「县东北三十里有观鷄山,有寺在水东」,盖即观鷄水也。
389
海 在府南一百六十里。东际辽海,西抵直沽,南达登、莱,浩瀚千有馀里。
390
七里海。 在昌黎县东三十里。
391
七里海,延袤三十馀里,中有菱芡、鱼蠏之利,居民頼焉,亦名七里滩明一统志》
392
海至昌黎县,北出七里而羸,曰漠海,亦曰七里滩《永平府志》
393
黑洋河海口: 在抚寕县南。
394
海自直沽、新桥、赤洋而东,势渐趋北,昔时运道从黑洋河一帯抵昌黎,登岸,达山海闗《方舆纪要》
395
戴家河海口 在抚寜县东南四十里,明时由海运馈山海闗,此为积储之地。
396
交流河海口。 在滦州南。
397
东距蚕丛口二十里,名林里河,亦名交流河,乃滦溢入,青青溢入䧟䧟,溢入潮而为泛、为坨为荥为盓矣《永平府志》
398
长春淀。 在滦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长春社。
399
石城有长春淀,旧名大定淀,大定二十年更《金史地理志》
400
蒲泊 在昌黎县东南二十五里。
401
源出海眼、夹莲峰、樵夫诸川,而下惠民塲,东南入海《永平府志》
402
大田泊。 在滦州南之独莫城南,虽旱不竭,流合青河。
403
大水泊。 在滦州西南七十里,源出土山任郎庄,流经赤堠社,曰汉王渠,南播为小水泊,又迳孙家沟、永登屯,合沙河。
404
新河故道: 在滦州乐亭县界。
405
新河故凟,自雍奴县承鲍邱水东出,谓之盐闗口,魏太祖与泃口俱导也,世谓新河矣。新河又东北出,迳右北平,絶泃渠之水,又东北迳昌城县故城北,新河又东为二水、枝凟,东南入海。新河自枝渠东出,合封大水,谓之交流合水。新河又东出海阳县,与缓灵水㑹。新河又东与素河㑹,谓之白水口。新河又东至九过口枝分,南注海新河,又东迳海阳故城南,新河又东与清水㑹。新河东絶清水,又东,木䆒水入焉。新河又东,左迤为孔阳孤淀。新河又东㑹于濡。水经注。
406
新河套在县西二十五里,夹于清、滦之间,即古新河也《乐亭县志》
407
按《水经注》:新河自雍奴而达于海阳,海阳㑹滦州,雍奴即武清鲍邱水即潞河也。葢新河横亘于南北,而滦、潞得以交通,故馈运相接。自此渠发而东,饷遂由海道风帆浪舶,时日靡定矣。
408
莲池 在滦州西三里金鱼泉亭下,广三亩,引金鱼泉注之,下入于别,故河有断碑存焉。
409
净影池。 在昌黎县孤山顶,昔有异人幻影于此,下流入深红河。
410
卑耳溪 在卢龙县
411
《管子》:「齐桓公二十年,征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里,塌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谓左右曰:「见前乎?」左右对曰:「不见」。公曰:「寡人见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袪衣走马前,岂有人若此乎?」管仲对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走马前走导也。《袪衣示》前有水右袪衣,示从右方渉也,至卑耳之溪,有赞水者从左方渉其深至,冠右方渉,其深至膝,己渉大济。桓公拜曰:仲父之圣至此《水经注》」。
412
今自孤竹南出,则大海矣,而沧海之中,山望多矣。然卑耳之川,若赞溪者,亦不知所在也。昔在汉世,海水波襄,吞食地广,当同碣石沦洪波也。
413
按《府志》距卢龙县西十五里为孤竹山,有水滙于滦,疑即古卑耳溪也。其俞儿山疑即以神而名,郦道元说似不足尽信。
414
龙潭 在府城东北燕河营城北八里有石门,両山如壁,中为龙潭。
415
龟龙津 在迁安县东北,罗家屯南八里。滦河自西绕东,両阜雄峙,参差怪石,夹为深潭,水中石上有龟龙影,谓之龟龙津。
416
绿湾 在抚寜县西北五里滑子山,下松流河,逆而环之,其曹西庄入洋湾,中有蛙不鸣。
417
海子长湾。 在滦州西四十里,产菱芡、鱼虾,下流入沙河。
418
子湾。 在滦州西七十里。渟洄,靓碧,东流为石溜河。
419
龙堂湾。 在丰润县南丰润负山带海,涌地成泉,城南一带,平畴万顷,土膏滋润。有龙堂湾、王家河、泥河汊河,皆混混源泉,冬夏不涸。旧时王家河汊河流入大泊、龙堂湾泥河,西入蓟、运,播溉未广。今于四河之间,多开沟洫,复引陡河为大渠,交相贯注,原隰匀匀,水泉疏衍,利滋溥矣。
420
唐王港。 在滦州西南百里,所产雈蒲、鳬鸭、菱藕之属,鳞介不计也。又齐家港于家港,在州西北,咸资蓄牧。
421
莲塘 在玉田县北里许讲武䑓后。
422
温泉 一在抚寜县东北三十里孤石谷,可愈疾,一在昌黎县西一里,平地突出,冬夏不变,府境温泉不一,唯此二䖏及徐流营北者为最著。徐流营详暖泉河。
423
洗心泉。 在昌黎县西北黑莺峪,飞流千尺,横空如练,下注为龙潭,深三丈许,四时出云旱,祷辄应。
424
扶苏泉。 在滦州西北十五里,俗曰甘泉。
425
滦州有扶苏泉,甚甘美。秦太子扶苏北筑长城,甞驻此。《辽史地理志》
426
孟家泉。 在玉田县东五里,自小泉至孟家泉,仅数里,凡一百二十馀折,而达鸦洪桥。
427
光沙泉。 在玉田县南三里,泉涌沙,出净细。光明,土人取以攻玉。冬月,水中暖气如雾,亦名暖泉。光沙泉在玉田县南,攻玉所用《寰宇通志》
428
螺山寺泉 在玉田县西四十里,流入采亭桥河,醴泉。 在丰润县,其水甘冽。
429
五泉 在山海衞西北、五泉山流,分五道,注为鸭子河,入石河。
430
鱼井 在卢龙县刘家营北一里,满而不溢,鱼常出没。
431
满井 在抚寜县牛头崖,营西北百馀家共之,随汲而满,大旱亦然。
432
灵泉井 在丰润县东北。
433
灵泉水出,腰带山南百馀歩,上有石崖窦,深尺许,泉注其中,西为大岭山,行旅所经也。《名胜志》
434
龙泉井。 在丰润县陈宫山南一石凿成,泉水涌出,每六月后即溢,至冬乃止,故又曰溢泉井。
435
神惠井。 在丰润县南韩城镇一里许,居民耕田,得古砖井,汲其水。有药气,病者祷饮之,辄愈。土人因建药王庙于其地。
436
双文井。 在山海卫学前西偏西,卫城七十馀里。井皆咸,惟二井甘美。
437
畿辅通志巻二十一
URN: ctp:ws13177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