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六 木部

《卷六 木部》[View] [Edit] [History]

1
响豆
2
池北偶谭乐安有孙公者,年九十,强健如四五十岁人。自言生平惟服响豆,每岁槐子将熟时,辄令人守之,不令鸟雀啄落,既成,即收,作二枕,夜听其有声者,即响豆也。因弃其馀,如是数月,而得响豆所在。每树不过一枚,每岁不过服一粒,如是者数十年,无他术也。
3
颜氏家训:庾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馀,目看细字,须发犹黑。抱朴子云:槐子服之令人补脑,发不白而长生,殆即此欤。
4
明目,悦颜色,开心志,强筋骨,补血髓。
5
纪晓岚先生姑妄听之云:响豆者,槐实之夜中爆响者也,一树祗一颗,不可识别。其法,槐始花时,即以丝网 树上,防鸟鹊啄食,结子熟后,多缝布囊贮之,夜以为枕,听无声者即弃去,如是递枕,必有一囊作爆声者,取此一囊,又多分小囊贮之,枕听如初,得一响者,则又分二枕,如是渐分至仅存二颗再分枕之,则响豆得矣。
6
木蛇
7
百草镜云:木蛇似蛇,有鳞甲,内纹黄色,如菊花瓣,亦奇物也。
8
治狗咬。
9
通香木
10
边志:木长数尺,出塞外以沸汤沃之,取其汁洗衣服,及灌一切花卉,洒屋宇壁,经年香气不灭。烧之能降天神,香气达数百里,契丹珍之。
11
治奇疾,人不知名者,服之即愈。焚之,辟瘟疫、秽气、邪祟。
12
闰月棕皮
13
徽州者,色紫为上。救生苦海:棕榈皮每岁只生十二瓣,逢闰月多生一瓣,惟此瓣中间有界纹为异。
14
按:詹氏小辨云:棕每月生一片,岁生必十二片,唯当闰月之年,值所闰之月,则此一片仅有其大半,亦不成片,家有棕园,每岁腊尽剥之历验,此无中气之徵也。据此,则闰月棕皮,无全瓣者。石室奇方:棕榈遇闰年则生半片,岁长十二节,闰月增半节。
15
治血症:郭大林云: 存性研,陈年者尤佳,服二、三钱,试过效验。王巽初云:用一瓣烧存性,作二服亦可。
16
南天竹
17
即杨桐,令人多植庭除,云可辟火灾。纲目木部南烛条,载其枝叶功用云:苦平无毒,止泄除睡,强筋益气,久服长生不饥,变白却老。并引上元宝经言,服草木之王,气与神通,食青烛之精,命不复殒,皆谓指此。而于其寻常日用功用,概不著录。至其所引附方,亦仅取圣惠方中之治风疾及误吞铜钱而已。馀亦未之及焉,故悉补之。 王圣俞云:乌饭草乃南烛,今山人寒食挑入市,卖与人家染乌饭者是也。南天竹乃杨桐,今人植之庭除,冬结红子,以为玩者,非南烛也。古方用乌饭草,与天烛,乃山中另有一种,不可以南天竹牵混,此说理确可从之。明目乌须、解肌热、清肝火、活散滞。食物宜忌云:南烛叶味苦性平。从新云:苦酸涩平。
18
子,名红杷子。治八角虱,同水银捣烂擦之即除。亦可浸酒去风痹。从新云:南烛子酸甘平,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子白色者,名玉珊瑚。
19
小儿天哮三奇方:用经霜天烛子、腊梅花各三钱,水蜒蝣一条,俱予收,临用,水煎服,一下疳久而溃烂,名腊烛疳。不药良方:红杷子烧灰存性一钱,梅花冰片五厘,麻油调搽即愈阴茎泄慈航活人书:红杷子烧灰存性一钱,加冰片五厘,麻油调搽。
20
三阴疟文堂集验:南天竹隔年陈子,取来蒸熟,每岁一粒,每早晨白汤下。
21
解砒毒刘霞裳云:凡人食砒垂死者,用南天竹子四两,擂水服之立活。此方,刘在松江府署亲试验者。如无鲜者,即用干子一、二两煎汤服,亦可。
22
叶洗眼,去风火热肿、眵泪赤痛,及小儿疳病,取其叶煎汤代茶服。 却疫仙方行箧检秘:凡人稍觉头疼、身体酸困,便即感冒寒邪,急宜服此药发散,毋使传经,变成时疫。此方经验多人,神效异常。用乌梅、红枣各三枚,灯心三十根,南天竹叶三十片,芫荽梗三段,无芫荽,以葱白三节代之,亦可甘草、麦冬各三钱,小柴胡二钱,水二钟,煎一钟,不拘时温服,微汗即愈。
23
瘰 初起:百草镜南竹叶、威灵仙、夏枯草、金银花各四两,陈酒四壶,隔水煮透,一日三服,半月除根,每服药酒,须吞丸药。 丸药方:僵蚕一斤,炒研,砂糖和丸,桐子大,每次吞一钱。
24
今人画眉笼中置之,可去鸟风。 作箸,可治膈食、膈气。
25
查克木
26
宦游笔记:塞外有查克木,丛生,树高五尺许,无皮,枝乾清翠可爱,叶似三春之柳,然质甚坚,并无柔条垂丝,颇耐霜雪。若伐以为薪,箸火即燃,形似炭,有红焰而无烟,置径寸于炉中,历一、二日乃烬。惟生于瀚海沙碛之地,遇大风根株即拔,因入土未深,是以夭扎,无经久者。 西北域记:查克木产推河,似丝柳而不垂,无皮,耐霜雪,色青时,入炉即燃,数日乃烬,然大者拱,高者寻,风斯拔之,何者?地沙且咸,根难据而易朽也。
27
治产难,临蓐之时,握其木易产。心痛,烧灰服之。
28
绿益子
29
边志:出辽东,树高丈馀,其叶两两相对,开花如盏大,黄色,花谢结实,亦两两相对,大如木瓜,绿色,春生夏熟,人不可食,误食之,入口即齿落如屑,舌黑如漆,满口裂碎,血出如水,终日不能食,经旬方止。又能碎骨如泥,彼处橐驼初生,取以润其蹄,则千里可行,否则不能行。其性刚利如锥,举而刺之,利如刀锯,凡作角器,必用此。
30
性烈有大毒,能腐骨碎齿,入外科方术家用。
31
丁香油
32
百草镜:丁香油出南番,乃用母丁香榨取其油,色紫,芳香辛烈。番人贮以琉璃器,盖偶不密,即香达于外。粤澳门多有之。 药性考:丁香油出西番。 气味甘辛,性大热,透关窍驱寒,力更速于丁香,治胃寒痛,或滴少许入煎药;或以油涂脐上痛处。 暖丹田,除水泻,涂暖脐膏贴。解蟹毒,以一滴同姜汤服。揩牙,治口臭。 药性考云:壮阳暖肾,疝痛阴寒。 按齐民要术:鸡舌香即母丁香,时珍所谓雄为丁香,雌为鸡舌香也。丁香中雌者独大,而可取油;雄者细小,不中榨取。予内兄朱放鹇曾宦于粤,据云丁香油亦近时始有,其性热而淫,凡衣饰器物经染其气,数日不灭,近日豪贵家多珍之,为房帷用。以色紫同玫瑰,滴水中搅之散而复聚者为真。伪者曰樟木油,色稍淡,紫中带黄黑色,气辛烈,触鼻作樟脑气,滴沐器洗衣,或入香佩,可以辟汗,不入药用。纲目于丁香下附丁皮及根枝,不及油,或其时尚未有,即有亦未行入中土也。
33
涂脐,散臌痞。受寒胃痛,好酒和服。
34
金御乘云:胃寒呃逆呕吐甚者,用丁香油擦透中脘。痛痹擦痛处,皆立效,试过极验。
35
祝穆试效方:治瘰 ,化核膏用之,取其香烈直透经络,辛以散结滞耳。
36
檀香油
37
药性考:出粤中舶上带来。
38
味苦,除恶、开胃、止吐逆。
39
肉桂油
40
百草镜:粤澳洋舶带来,色紫香烈,如肉桂气。或云,肉桂脂也。或云,桂子所榨,未知孰性热气猛,入心脾,功同肉桂。
41
传信方:治各种疟,用灯草一茎,约长三、四寸,以水稍润,再以肉桂油涂之,贴背脊风府穴下,至肺俞止,外以绵纸条封之,须临发前一、二时为之,或先一日更妙,贴后次日,发疟更重,嗣后渐减,盖风寒暑湿,尽为提挈而然也。
42
水安息
43
出广中,洋舶带来,波斯交趾皆有之。形如荔枝而大,外有壳包裹,皮色亦如鲜荔枝,开之中有香,如胶漆,黄褐色,气甚馥郁。此物如开用不尽者,须连外壳置碗中,方不走溢,否则遇五月黄梅时,其汁自满,溢出壳外,虽壳内所存不过少许,也会溢出,亦一异也。纲目安息香本条所言皆乾者,云是树脂。集解下引叶廷 香录云:有如饧者,谓之安息油,即是此种。濒湖又未详其功用。今时颇行,故采补以备用。其壳有丝毫裂缝,油即走溢,须以沥青熬化滴之。百草镜云:安息香有水、旱二种,水安息难得,焚其香,旁置水盂试之,其香烟投水中,还结为香,惟分两稍减耳。五杂俎云:安息香能聚鼠,其烟白色如缕,直上不散。
44
辛平无毒,通心神,除邪魅,辟蛊毒,止心痛,下鬼胎,入心经,通肾气,尤益房箔,故龟灵剂用之以兴阳,反魂丹用之以救急,然大耗真气,凡气虚挟火者不可服。忌见火。药性考:水安息香辛苦性温,除风寒霍乱,暖肾兴阳,治心腹蛊气,血淋遗精,鬼交鬼孕,熏劳瘵。
45
辟瘟丹:陈杰回生集用红枣二斤,茵陈切碎八两,大黄切片八两,水安息五钱,合为锭,每晨焚之。
46
种子二方:周氏家宝潮脑飞升白霜一两,麝香二钱,枯矾三钱,龙骨三钱,良姜三钱,五倍子二钱,明雄二钱,水安息、母丁香,酥合油各五钱,官桂三钱,轻粉二钱,紫梢花二钱,大山茨菰三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腊丸封固。月信后纳一丸,次日再纳一丸,种子如神。并治血淋、白带、阴疮、阴蚀、杨梅疮毒等症。
47
又方:真川附子一个重一两二三钱者,山茨菰四钱,此二味要童便浸透,焙乾研末;川乌八钱,五倍子三钱,此二味同研末;水安息五钱,生蟾酥八钱,此二味同研;不麻草乌五钱,明雄五钱,此二味同研末;官桂五钱,母丁香八钱,同研末;酥合油五钱,真鸦片三钱,同研末;紫梢花三钱,蛇床子一两,倭硫黄五钱,轻粉五钱,上药为末,同白芨五钱煎水,合前药打成锭。每行时用津磨少许搽茎首,能治精滑并久不生子,且能解毒,遇疮不染。若早、午、晚各搽一次,久不断,更有神效。与前方男妇同用更佳,或再加人参五钱尤妙。
48
穿腮起管,年久不愈。许氏方:用水安息搽之,管化毒愈。
49
夜兰
50
岭南杂记:产粤,道旁小树也,状如木兰,亦类紫薇,高一、二尺,叶大如指头,颇带蓝色,叶老则有白篆文如蜗涎,名鬼画符,叶下有小花如粟米,至晚香闻数十步,恍若芝兰。又名蚊惊树,暑月有蚊,折此树逐之即惊散。 粤语:夜兰木本,高尺许,叶如槐,花如粟米,至夜则芳香如兰,折之可以辟蚊,插门上,蚊不敢入,一名蚊惊树。有病,取其叶生啖或煎水,即吐痰数日而愈。叶上有篆文如符,又名神符树。 关涵岭南随笔:夜兰生罗浮幽谷中,有香无形,与肉芝同为神物,与此名同物异。 敏按:粤志步惊木,以嫩叶和米数粒微炒,煎汤饮之,可愈呕泻寒痰。花有幽香,步行遇之,往往惊为蕙兰,故亦曰步惊。永安人以嫩叶乾之,持入京师作人事,核其功用形状,或即夜兰欤。
51
治一切风寒诸病,取叶煎汤服,少顷大吐痰涎,或行路侵寒暑,吐泻危笃,采数叶嚼,或吐或不吐,病即愈。
52
黎椒
53
白胡椒 山胡椒 马思答
54
边州见闻录:川椒故有名,产自黎大所城隅者尤香冽,大小必双,肉理细密,罅裂而子不堕,俗呼抱娃子椒。 四川志:各洲县多出椒,惟茂州出者最佳,其壳一开一合者尤妙。
55
性同川椒,入药尤效。
56
按:黎椒近日亦罕有真者,外方所得,俱属彼土人以他产伪充,其功效亦仅与川椒相埒。
57
据刘少府挹清云:真者含一、二粒口中,可辟瘴毒,解鱼虾食毒,更可为导淫具,彼土中有一种生恶疮妓女,人不敢近,惟吞黎椒三粒与之接,则无害,次日便出椒,内尽包其毒,不入人脏腑也,故真者彼土亦珍贵之,罕有出售于外者。
58
白胡椒
59
通雅云:广舶胡椒,有一种玉椒,色白,味独辛于他椒,今宁波洋货店颇多,其色如雪,以内外通白者为上,皮白内黄者劣。解鱼虾毒,入房术用。 蓬莱李金什言:洋舶带来白胡椒,据彼中人云,即用胡椒之嫩者,生去其皮,晒乾即如白玉色,非别有他种。物理小识:胡椒出番国,亦是蔓生,有白色者,或曰即毕澄茄。
60
胃痛百草镜:用大红枣去核七个,每个内入白胡椒七粒,线扎好,饭锅上蒸七次,共捣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温滚水下,如壮实者,用十丸。服后痛止,而胃中作热作饥,以粥饭压之,即安,此寒食痰饮皆治。
61
治九种心疼叶天士方:丁香去顶盖、广木香、雄黄、巴豆去油净、白胡椒各三钱,枳壳、红花、五灵脂各一两,共为细末,好酒发为丸,如莱子大,候干收贮瓶内,每服八厘,唾津送下,忌生冷油腻,半月除根。
62
白痧药 种福堂方:白胡椒一两,牙皂一钱。火硝、檀香末、明矾、丁香、蟾酥各三钱,北细辛二钱,冰片、麝香各五分,金箔量加。
63
山胡椒
64
百草镜:云南木邦土司,出一种山胡椒,色黑颗大,主止痛破瘀。
65
马思答吉
66
五杂俎:出西域,似椒而香酷烈,彼土以当椒用,主开胃消食,破积除邪。
67
金刚纂
68
滇志:金刚纂花黄而细,土人植以为篱,又一种形类鸡冠。 涌幢短剧:金刚纂生天目,其树长不满三、四尺,多屈曲,虽春夏亦无叶,每触其枝,曳裾不前,夷缅国有是种,相传锉其末渍水,水必毒,饮者立死,曰人瘴,又能借之为诱淫之法。 张洪使缅录:缅地有木曰金刚纂,状如棕榈,枝干屈曲,无叶,锉以渍水,暴牛马令渴极而饮之,食其肉必死。 刘魁若程赋统会:云南大候州出金刚纂,青色如刺桐,最毒。 滇记云:金刚纂碧乾而芒,孔雀食之,其浆杀人,以为草者误,今曲江、建水、石屏处处有之。
69
性有大毒,入丹术家用。丹房本草:金刚纂纯阳草也,伏硫,与柳叶藤同用,其功最神。
70
锻树皮
71
本草补:泰西有锻树,吕宋亦有之,其色红,状如杜仲。初因人取树皮包切肉数脔,抵家合成一片,始知其皮能合肉接骨也,因名曰锻树。本草人参条下所载椴木音贾,而此锻音断,不同,或系二种,当与有识者辨之。敏按:椴叶与乌血 相似,而大如团扇,有巨齿,初生时可裹饼饵蒸食,霜后鲜赤若丹枫,照耀岩谷,其皮柔韧如麻皮,乌喇之人采以治绳,作鱼网,入水不濡,又可为鸟枪火绳,中国所无也。
72
治折伤胎疝,一切损伤,肉破骨断,取皮捣碎,煎酒服,又以渣敷患处,完好如初。幼儿患疝,由于胎中得者,此因皮开裂,肠入肾囊,疼痛难忍,亦能戕命,此叶久贴皮膜裂处,自然复合,永无患矣,但非幼童之年,则不可治。方用锻树皮,或捣烂,或削片,以油润湿粘布上,贴患处,外以布牢系腰间或半年三个月,方愈。
73
黄葛树
74
川槿皮
75
边州闻见录:蜀多黄葛,宜宾学宫前骑墙树而生,根未至地,已合抱。此树以某月种,每岁必某月始芽。入药用根皮,药肆中多取其皮以代川槿。 峨嵋山志:嘉树在罗目县东南三十里阳山江溉,两树对植,围各二、三尺,上引横枝,亘二丈,相援连理,阴庇百夫,其名曰黄葛,号嘉树。苏子由诗:「予生虽江阳未省到嘉树」,即此。 益部谈资:黄葛树叶似桂梢大,团栾荫数亩,冬春不凋,乾则拥肿,根皆蟠露土上,至于石崖之侧,则全欲不藉土生者,夔之梁方最多,惜无材用。 按:王阮亭居易录:云南多黄果,似海棠稍大者,香如佛手,甘脆如梨,多津液,蜀产者树而不结实,其皮类川槿,亦能愈癣,今曰黄葛,或音之讹耳。
76
治疥癣,取其根皮煎汤浴之。
77
川槿皮
78
生川中,色红皮浓,而气猛烈,产孟获城者,只一株,传为武侯遗植,杀虫如神,生剥其皮,置蚁其上即死,今亦罕有。他省产者名土槿皮,薄而气劣,不得混施。今川人多用黄葛皮代之,以售他处。 通雅:真川槿皮切断,中有丝,白茸如杜仲。 群芳谱:川槿色红,气浓力优。
79
癣疮 杨起简便方:癣疮不愈,以川槿皮煎汤,用肥皂去核及内膜,浸汤时时擦之;或以汁磨雄黄搽尤妙。又见不药良方。顽癣多年不愈 活人书:川槿皮二钱,轻粉五分,斑蝥七个,大枫子七粒,河、井水共一钟,煎半,露一夜,笔蘸涂之,又方:川槿皮四两,轻粉、雄黄各四钱,百药煎四饼,斑蝥一钱,巴霜钱半,大黄二两,海桐皮二两,研如粉,阴阳水和,抓损敷之,必待自落愈。
80
荷叶癣 活人书:川槿皮切片、海桐皮、槟榔各二钱,轻粉钱半,红娘子五分,阴阳水浸一、二日,用鹅翎扫上,如痒,以竹片刮破,搽此药,夜露三宿,更妙。
81
遍身顽癣 大枫子四十九枚,川槿皮二两,斑蝥去翅、足五个,川椒一钱,轻粉二钱,杏仁三钱,海桐皮二钱,共末,河、井水各一碗,浸一夜,鹅翎蘸汁搽之。
82
癣疮不愈不药良方:川槿皮煎汤,取肥皂去核及肉膜,浸汤内,时时搽之。
83
牛皮癣癞毛世洪经验集:川槿皮一斤,勿见火晒燥,磨末,以好烧酒十斤加榆面四两,浸七日为度,不时蘸酒搽擦,二三十年者,搽一年断根。如无川槿,土槿亦可代之。治顽癣:种福堂方:川槿皮、海桐皮、尖槟榔、樟冰、苦参、黄柏、白芨各二钱,雷丸一钱五分,大枫子、杏仁各二粒,木鳖四个,用火酒浸七日,将穿山甲刮癣,少碎,以酒搽之,即愈。 五仙散:经验广集治久年顽癣、牛皮癣,神效。红粉霜五分,明矾、川槿皮、杏仁各一钱,蜜陀僧三钱,为末,津调抹,一日三次,三日全愈。
84
粉刺孙台石方:川槿皮一两,硫黄二两,杏仁二两去皮尖,轻粉二钱,樟脑五钱,麝香少许,为末,鸡子清调,早洗晚搽。
85
秘传雄鼠骨散:治牙落,可以重生。用雄鼠骨一具,生打活雄鼠一个,剥去皮杂,用盐水浸一时,炭火上炙,肉自脱落,取骨炙燥,入众药内,同研为末。香附、白芷、川芎、桑叶晒乾、地骨皮、川椒、蒲公英、青盐、川槿皮、旱莲草共为末,擦牙,百日复出,固齿无不效。
86
土漆
87
玉环志:皮如桃树皮,粘著人手,即发肿,若刀疮见血,捣此皮敷之,即止。
88
止金疮出血。
89
水团花
90
李氏草秘:生溪涧近水处,叶如蜡梅树,皮似大叶杨,五六月开白花,园如杨梅,叶皮皆可用。
91
治金刃伤,年久烂脚疮,捣皮叶罨上一宿即痂草秘
92
麻枥果
93
治胎疝:毛世洪经验集:凡小儿初生发疝,只见啼哭,不见病形,延至一周两岁,始知是疝,诸医不效,用麻枥树上之鸳鸯果一对,其果连树枝取下,可辨真假,一对果可治三人,荔枝核七枚杵碎,平地木三钱,同煎饮即瘥,亦不复发。
94
千张纸
95
木蝴蝶
96
木实也,出云南广南府,形似扁豆,其中片片如蝉翼,焚灰用。
97
治心气痛。
98
按:千张纸滇志以为木实,据程豹文言,千张纸乃仙人掌草,晒乾,其中心层层作罗纹卷心,折之如通草状,故名。此物用七张烧灰酒服,可治胃脘痛。杨桐岗云:苏州有之,状如通草,约手掌大,曾用入丸中,可治浸淫恶疮,今并存其说,以俟考。本草纲目杂草内有宜南草,即此,形状亦同,云主邪,小儿女以绯绢袋盛佩臂上,辟恶止惊,而不知其可服食也。
99
木蝴蝶
100
出广中,乃树实也,片片轻如芦中衣膜,色白似蝴蝶形,故名四边薄而明,中心微浓,不甚明透,似有子壁钱白膜状
101
治肝气痛:用二、三十张。铜铫上焙燥研细,好酒调服。 贴痈疽:项秋子云:木蝴蝶出广治下部湿热。
102
风叶
103
稗史:郴之桂阳县产风叶,充茗饮,能愈头风,故名。亦可浸酒,性微热,前人志记不载。
104
性微热,追风活血,可浸酒服。
105
拔尔撒摩
106
坤与图说:木名,出白露国,此树生脂膏极香烈,可入药。
107
敷金刃伤,一昼夜肌肉复合如故,涂痘不瘢,涂尸千年不腐。
108
枫果
109
即路路通
110
即枫实。一名 子,乃枫树所结子也。外有刺球如栗壳,内有核多孔穴,俗名路路通。
111
以金箔贴之,村妪簪于发,云可明目、宜老。出浙临安县署后安乐山者,名钱坟枫果,最佳。焚之香郁,可熏衣辟瘴疫。纲目枫脂香载:其木皮不及其实之用,今补之。宜于焚烧,未有入汤液之用。其果冬月即孕枫蚕子于中,交春内生蚕,每果中有一个,立夏后乃化蛾飞去,入药取无虫、陈久者用。 槐西杂志:枫香果出云南者,焚之杀鬼去邪,辟瘴湿。
112
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经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熏衣被敏按:枫果去外刺,皮肉园如蜂窠,即路路通。其性大能通十二经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113
治癣德胜堂传方:枫木上球十个烧灰存性,白砒五厘,共末,香油搽上即愈。
114
脏毒古今良方:路路通一个, 存性,研末酒煎服。
115
咬人狗
116
刺晕
117
台湾府志:咬人狗其木甚松,手掐之便长条迸起,可为火具,木高丈馀,叶长大似烟叶,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痒,搔之发红痛,一昼夜乃止。
118
治瘰 台海使搓录
119
附:刺晕 李氏草秘:其树形似乌柿,有刺,刺人即晕,故名。
120
治痈肿定痛:取树脑叶入酱板盐花,罨发背痈疽肿毒,痛甚者罨上即止痛,不问已未溃,罨至愈。
121
桂子
122
桂丁 桂耳 桂根
123
学圃馀蔬:有一种四季开花而结实者,此真桂也,闽中最多,常以春中盛开。凡桂四季者有子,此真桂也。江南桂八、九月盛开,无子,此木樨也。 临海志:唐垂拱四年三月,月桂子降临海,芳香有桂气味,食之和畅。宋绍定间,舒某于天台山得月桂子二升,大如樟子,无皮,色似白玉,纹如雀卵,中有仁,嚼之作芝麻气,以之杂菊入囊为枕,有散佚石缝中者,旬日辄出树,叶柔长,经冬犹在,种入盆中,久之亦失所在。
124
性温、味辛、平肝暖胃,胃脘寒痛甚宜。 药性考:甘辛温中,暖胃平肝益肾,散寒止哕。
125
桂丁
126
百草镜云:形如吴茱萸,出广西交趾,乃肉桂子也。
127
治心痛,辟寒邪胃痛。百草镜:桂丁研细,酒下三钱。
128
桂耳
129
出开化山中,乃多年老树蒸出蕈也,面红色,土人采得,以治血疾。
130
治一切血症及吐血。
131
按:纲目分桂为五种:曰桂,即今所谓交桂;曰牡桂,今广桂;曰 桂,俗呼木犀;曰天竺桂,浙中山桂也,有子如莲;曰月桂,四季有花者,此桂子乃天竺桂子也。纲目失载主治,若月桂则固载其子矣。曰桂丁,乃广桂子,纲目亦不言其主治。至于桂耳,则各桂皆有之,性亦略同,纲目皆不载,悉为补之。 和霁园夜谈随录:吕司马季弟琪,从司马官岭南署中,有小院颇幽静,旧有古井在轩右,井畔有二老桂,大合抱,值夏夜月光甚皎,琪纳凉轩下,闻井中有声不绝,凭栏窥之,见井水白如银,中有红丸,大如弹子,约数十百点,光明如火,向上竞相跳跃,渐跃渐高,去栏仅尺馀,琪惊白司马。次日,命夫缒下,探之无他异,得桂子数十粒,鲜赤如新,琪即戏以井水服之,日七枚,七日而尽,盖适取得四十九枚也,后琪寿至九十九岁,无疾而逝,平原董太史曲江与琪善,亲见而志之。 敏按:今月桂子如莲,鲜者色青,乾之淡黑色。吕琪所见,大如弹丸,鲜赤如新,当别是一种。考天地运度经云:太山北有桂树七十株,天神青要玉女三千守之,其实赤如桔,人食之一年可以上升,或者此种,惜琪公所服只四十九枚耳,故得寿。
132
桂根
133
陈年入土最深者,入药用。
134
贴牙痛可断根,即取桂树根上皮用。
135
学斋咕哔:花中惟岩桂四出,予谓土之生物,其数皆五,故草木花皆五,惟桂乃月中之木,居西方地,四乃西方金之成数,故花四出而金色,且开于秋云。
136
137
似桧,亦名水松。抱木生者性韧,皮同乘鲜,剥削造履。俗称抱香履,潮州颇多。
138
能治湿香港脚,辟邪风。
139
樟皮
140
樟梨
141
此香樟树皮也。纲目有樟材、樟脑、樟节、而皮与子皆不及焉。今山人率以皮子治病有效,因急补之。
142
树皮以年久老樟节为佳。治天行温疫,湿毒流注,浴疥癣,洗香港脚。
143
心疼玉局方:香樟树皮,取时去面上黑色者,用内第二层皮,捣碎煎汤服,即止,永不再发。
144
刑杖伤神锦方:樟树皮用老酒炖出味,调老公鸡冠血食,止痛散血立效。
145
霍乱上吐下泻传信方:樟树皮一把,水煎温服,立止。
146
脚上生疮家宝方:此疮个个如小笔管,大者用樟树叶牙咬熟,略掺拔毒丹,外贴樟树叶,连换即愈。
147
敏按:樟木纲目言辛温香窜,性能除湿,故山居人患病多宜之。象山县志:万历中邑大疫,有一道人,教人取千年老樟树皮煎饮可愈,并言树老久饮霜雪,其性转清凉,可消疫气,此即藏器所云:樟木能治恶气、中恶、鬼疰之意。
148
樟梨
149
即樟树子也。出处州府遂昌县福罗坞仙人坝周公园,大者为贵,小者次之。予友黄庆春与一遂昌人相善,其人馈以樟梨,云可治心胃脘疼,服之立效,即香樟子也,较他产者略大,盖千年樟树所结,故效如神。叶南郊自处州回,询以樟梨,据云,此非子,乃千年樟树所结于枝桠间者,如瘤然,土人以形似梨,故名之,然则此乃樟瘤也。然与予所见又不类,姑并存其说,以俟再考焉。
150
磨涂肿毒,治中酒心胃疼,皆效。
151
榕须
152
药性考:榕叶似大麻,子如冬青,枝干拳曲,木本棱凹,不成材器,而结奇香,其脂与漆相似,可以贴金,胶物胜于楮脂。 岭南杂记:榕树闽广最多,他省则无,故红梅驿以北无榕。大者荫十馀亩,离奇古怪,备木之异,然体曲不中梁柱,理斜不中材用,质虚不中薪爨,庄子所谓以不材而寿者也。漳浦黄石斋先生有榕颂,其木年久者常结伽南香,焚之致鹤,植于水际,其子可以肥鱼,细枝曝乾,束为炬,风雨不灭,其脂乳可以贴金接物,与漆同,其须可入药用。 说文以 为古松字,六书故以古松字为 ,而 为南方之榕。通雅云,榕当别出,状木始于稽含,分字始于戴侗。柳宗元诗:「榕叶满庭莺乱啼」,后山丛谈言:蔡州壶公观有大木,四垂傍出,人莫能识,张 闲人尝至蔡为馀言,乃榕木,此木无用,惟枝上垂根,曝之可作火绳以发炮,又可染黑。赞宁志所云:倒生木不死树,横枝生根,下地如柱,即榕无疑。粤志:榕之怪在根,自上生下,语曰:榕木倒生根。 粤志:榕叶甚茂盛,柯条节节如藤垂,其干及三人围抱,则枝上生根,连绵拂地,得土石之力,根又生枝,如此数四,枝干互相连属,无上下皆成连理。其树可以倒插,以枝为根,复以根为枝,故一名倒生树。乾多中空不坚,无所用。离之木也,其象如离之大腹,其中空处常产香木,炎精所结,往往有伽南焉,粤人以其香可来鹤。子可肥鱼,多植于水际。其树脂可以贴金接物,与漆相似。性畏寒,逾梅岭则不生,故红梅岭有数榕,为炎塞之界。有红、白、大叶、小叶数种。
153
按泉州府志:榕有二种,一种矮而盘桓,其须著地,复生为树;一种名赤榕,上耸广大,二种荫最宽广,入药用有须者。
154
固齿羲复方,止牙痛取榕根须摘断,入竹管内,将监塞满,以泥封固,火 存性为末,擦牙
155
七树
156
治腹中蛔痛:救生苦海用 七树柴内,取之烧灰,研细酒下,或滚水下三钱,且能除根。
157
破伤风百草镜: 七树刮去外面粗皮,取内白皮,捣烂酒煎服,渣和白面,捣敷患处自愈。
158
柏瘿
159
百草镜:老树生此,其状如瘤,柏性西指,乃禀西方兑金之气,故能平胃土而治胃痛,亦取其气相摄服耳。
160
治胃痛。
161
柏子壳
162
纲目有柏实无子壳,近时奇功散用之。
163
解砒霜如神集验良方奇功散:用柏子壳三钱,炒红土三钱,同研为末,用鸡子清调服,服后过两服。
164
松球
165
松皮膏
166
此即山松所结卵球,初青,久则裂作鳞甲形,片片四开而坠,儿童拾之,盈筐携入市,货与茶炉代炭,能益茶味,入药取青嫩者。纲目松下列松实,云见果部,不知果部乃海松子,出关东,与山松异,山松球内,老亦有子,细如粟米,不中食品。
167
白点风 家宝方先以葱、花椒、甘草三味煎汤洗,再以青嫩松球,蘸鸡子白、硫黄同磨如粉
168
松皮膏
169
色如琥珀,出西域伊芳犁等处。西域闻见录:迪化乾隆四十年改为迪化州,其土人取松皮性温、治血、一切虚怯劳瘵,妇女血枯血闭诸症,服之有效。
170
陈海曙家有此膏,自西域带来,黑如漆,上盖松皮一块,云其松皮浓者二、三尺,即此皮所熬。曾以治劳嗽,十日病减,又十日而病痊,又十日而生肌,渐复如旧,每服三钱,空心白水调下,服一月,无不愈者。
171
槐西杂志:田耕野官凉州镇时,携回万年松一片,性温而活血,煎之色如琥珀,妇女血枯血闭诸症,服之多验,亲串家递相乞取,久而遂尽。后予至西域,乃见其树,直古松之皮,非别一种也。土人煮以代茶,亦微有香气。其最大者,根在千仞深涧底,枝干直出山脊,尚高二、三十丈,皮浓者二尺有馀,奴子吴玉保尝取其一片为床,意直盘古时物,万年之名,殆不虚矣。
172
罗汗松实
173
物理小识:罗汗松阔瓣浓叶,树老结实,长四五分,底平上锐,色紫黑,乾之可入药,本草纲目所未载也。
174
永宁僧云:罗汗松叶长者名长青,能结实,叶短者名短青,不结实,其结实俨如佛,大者如鸡子,小者如豆,味甘可食。
175
味甘补肾,其香益肺;治心胃痛,大补元气。
176
汪连仕采药书,罗汗松一名金钱松,又名径松,其皮治一切血,杀虫瘴癣,合芦荟、香油调
177
金松
178
物理小识:出台州,垂条结子如碧珠,三年子乃一熟,每岁生者相续,璀灿其间。
179
子治肠风。
180
山西地沥青
181
松油
182
其色黑若紫者,系此油脚也。其气若松香,竹箸挑之悬丝不断者真。
183
杀壁虱凡人家床、凡板壁患此者,以油滴缝内,其虱尽死。又搽秃疮。
184
治癣 集验良方:真地沥青四两,黄蜡一两,雄猪胆一个,斑蝥三钱,川椒去目并闭口者三钱。先将斑蝥、川椒二味研末听用;次将生地沥青入砂锅内熬极熟,似有生烟之状,然后将蜡入油内熔化;再将猪胆汁倾入,即离火,将斑蝥、川椒二味末子拌入,用竹节急急搅匀,将药放在滚水盆上,浸三日,去火毒,然后入瓷罐内,封固听用。 治诸般癣,多年近日痈毒。
185
生地沥青一瓶,涂患处,后用年老枯桑柴火熏烤,内有毒虫即死,待好即止,如一次尚不瘳,再熏即愈。 又癣方经验广集:真地沥青调轻粉涂上,起泡,泡消即愈。 治狗癣疹。同寿录用地沥青不拘多少,铁杓内熬,次下鹁鸽粪、鸡粪同和,加香油少许擦之。
186
治头面耳上黄水疮:活人书:真地沥青、真香油各二两,同熬成膏,搽上如神。
187
赤游丹 医林集秘:蜒蝣十条,土蛛窠五、六个、出草屋老壁内,地沥青,旧漆器上刮下漆少许,共捣,以地沥青调搽患处,立愈。
188
松油
189
其取油法:以有油老松柴截二、三寸长,劈如灯心粗,用麻线扎把,如茶杯口大,再用水盆一个,内盛水半盆,以碗一只坐于水盆内,用席一块盖于碗上,中挖一孔如钱大,再以扎好松把,直竖放于席孔中间,以火点著,少时,再以炉灰周遭上下盖紧,勿令走烟,如走烟,其油则无,候温养一、二时,其油尽滴碗内,去灰席,取出听用,一名沥油。
190
治疥疮久远不愈,百药不效,以此油新浴后擦之,或加白矾末少许和擦,更妙。
191
茶油
192
即 树子油 枯饼
193
乃 树子油也。豫省闽粤皆食茶油,而不知为 树子油,俗呼茶油,实非茶子之油也。
194
煎熬不熟,食之令人泻。
195
味甘性凉,气腥色绿,润肠清胃,杀虫解毒,不宜生食,燃灯益目,抹发解 。
196
枯饼
197
药性考云:饼能浣衣,除垢最洁,烧灰敷疮,亦可下积,洗风瘙痒,可用皮叶。
198
杉木油
199
经验广集,有取杉木油法:用纸糊碗面,以杉木屑堆碗上,取炭火放屑顶烧著,少时火将近纸,即用铁箸抹去,烧数次,开碗看,即有油汁在碗内。
200
治一切顽癣,先用穿山甲刮破,用羊毛软笔蘸油涂上,甚加疼痛,停半日再涂,癣自结痂而愈。如已破者,不必刮,癣药极多,都不及此真神方也。
201
清明插檐柳
202
清明日插在屋檐下枯柳枝朝南者,入药。 物类相感志:清明杨柳,能止酱醋之潮溢。
203
甜疮 济世良方以清明插过柳枝烧存性一钱,银朱七分,共研,再入飞矾一分,敷之。
204
小儿胎火不尿济急方:凡初生小儿小便不通,乃是胎中热毒未化,不可用寒凉金石之剂,只须取清明插檐柳枝朝南者一握,煎汤服之,即尿。大人小便闭,服之亦效。 治尿梗,周子象方:用清明插屋檐下枯柳一大把,折碎煎汤,倾坐桶内,被围住熏,片时即通,再内服。
205
白浊:卢复芷园臆草:清明所插柳条煎之,治白浊,盖势为肝苗,柳为卯木,同类也;混浊之色,清明之气,相待也,用药恰好有如此。
206
下痢后成腌鱼水,此险症也。慈惠小编:用清明人家插檐柳,取叶来煎汤,下如止可救。
207
起病不多日,下腌鱼水,年少者,方可治,老者难治。少者劳伤之症,肉而化成血水,平和调理,可以挽回十分之二三;老者血气久成衰弱,故成此症,神仙难治。
208
柳椹
209
柳屑 柳蕈
210
此乃柳花未放时,其枝垂下如椹形,所谓柳蕊也。淡黄色,若俟花出则无用矣。纲目有柳华明目驱风,壮筋骨,坚牙齿,岣嵝神书有柳椹牢牙法:以柳椹揩牙,去其宣露,诸风不生。
211
明目驻颜,黑发聪耳,壮筋力,益寿轻身。 急救方:柳椹阴乾为末,日用擦牙,去风明目,乌发固齿,久用不彻,可咀金石。
212
柳屑
213
即空心柳树中屑也。
214
治湿气腿肿:慈幼筏:淮阴卑湿,民多粗腿,偶得一法,治之甚效,用空心柳树中屑,取出筛细,入锅内炒热,以臭泔水洒湿,又炒,加面少许拌匀,趁热取起,敷腿上,候水出再炒,敷数次自愈。
215
柳蕈
216
陈氏笔记云,柳树上蕈也,煎服治心痛。
217
柽柳
218
俗名西河柳,性最透发。纲目柽柳下云,其枝叶消痞,解酒毒,利小便,不及治疹 之用。
219
宏治绍兴府志:柽俗呼西河柳,其叶甚细,似桐而香,天将雨水,则生花,试之多验。
220
本草汇:柽柳甘得土气,咸得水气,故能解血分之毒,消痞利便,是其本功。近世往往以治痧疹热毒不出,用为发散,不知本自何氏。 本草乘雅之柽柳,缪仲淳本草经疏广之以治痧疹,此不独取其能通,又取其象形。疹亦三显三隐,三而三之,合为九,烹以应九藏也。
221
芷园臆草,柽一岁三开花,一日三眠起,自成一家,不与四时之生长收藏相流行,超五行而纯二气,无杀机而唯生机者也,且雨以阴阳气和而作,先知之应,从可知矣,第气魄鲜小,未可以大道载,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之外,有阴阳五人,此当属阴阳和平之人,又当启阴阳自和之汗也。
222
逢原云,柽柳独入阳明,故其功吉发麻疹,兼解酒毒,去风,煎汤洗浴,风症身痒效。
223
性平疏散,驱风解表,治斑疹麻 不出,经验方:或因风而闭者,俱用西河柳叶,同樱桃核煎汤洗之,即透出。救生苦海:草痧药方用之,又肝天清莲散用之。 急救方:治小儿痧疹不出,喘嗽烦闷,躁乱,用西河柳叶风乾为末,水调四钱,顿服,立定。 疹后痢,从新用西河柳叶为末,砂糖调服; 疹发不透,喘嗽闷乱,西河柳煎汤去渣,半温,用芫荽蘸水擦之,但勿洗头面,并忌夜间洗之,盖痧疹昼发而夜敛也。
224
乳母及儿,仍以西河柳煎服。
225
酒积成病良方集要:西河柳晒乾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226
桑瘿
227
铁扇子 桑 桑叶滋 桑油
228
百草镜:桑老则树生瘿,其壮如瘤,用刀斫下,阴乾入药。
229
去风痹诸湿,浸酒用,治胃痛。百草镜
230
铁扇子
231
百草镜:桑叶采过二桑者勿用,只采过头叶,其二叶力全,至大雪后,犹青于枝上,或黄枯于枝上,皆可用。须经大雪压过,次日雪晴采下,线穿悬户阴乾,其色多青黑色,风吹作铁气声,故名铁扇子。冬至后采者良。
232
治肠风目疾,咳嗽盗汗。百草镜 洗一切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取铁扇子二张,用无油茶碗一只,要有盖者,置铁扇子于中,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味,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顿热,再洗,每日洗三、五次即愈。此水一盏可洗三、四十人。养素园验方中年眼目昏花眼科要览复明散:用经霜雪桑叶,叶须腊月在树不落者,同甘菊、侧柏叶、荆芥穗、桑白皮,如有眵泪加艾叶、苍术,发痒加赤芍、川椒、为粗末,等分和匀,煎汤熏洗,惟红肿者不可洗。
233
风眼下泪不药良方: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之,或加入芒硝少许。
234
235
乃多年老桑,数被剪伐嫩条,其枝头长成如拳者是也。
236
治膈症 梁侯瀛集验方:用老桑 烧红存性,为末,好酒送下即愈。
237
桑叶滋
238
桑叶摘开,其叶筋有白汁,名桑叶滋,又名桑脂。纲目桑叶载其用最广,独未及此。
239
性微寒,味苦,有天丝入眼,以此点之。
240
山海草函:桑叶滋点眼,治蜈蚣咬。
241
治乳痈 集听:用桑叶不拘头、二叶,摘取半段,取后半段脂三分,黄柏八钱,水煎乾,只用三分,饭锅蒸一次,夜露一宿,涂患处,虽烂见骨者,亦能收口平复。
242
小石疖,今人呼为扎马疔。钱峻经验单方云:小石疖采二蚕桑叶,滴下滋,水点上,愈。
243
消瘿瘤:秋泉秘方用蝌蚪一钱,蛇蜕泥球包 为末三分,鬼馒头滋乾一钱,桑滋乾一钱,乳香、没药各三分,麝香一分,共为细末,饭和捣为锭。临用时,再取鬼馒头滋化开,以鸡翎搽患处,过宿即消。
244
桑油
245
万氏家抄,有取桑油法:鲜桑木捶碎,装入瓶内,用一瓶盖口倒埋土中,糠火煨之,油自滴下,贮罐听用。
246
治小儿身面烂疮:轻粉、雄黄各五钱,猪胆一个,滑石一两,硫黄五钱,穿山甲十五片,炙
247
伽㑲香
248
今俗作奇楠乘雅作奇南栈、香栈、木速香名,而广人亦呼奇南为栈,名同而香异也。粤海香语,伽㑲杂出海上诸山,凡香木之枝柯窍露者,木立死而本存者,气性皆温,故为大蚁所穴,大蚁所食石蜜遗渍其中,岁久渐浸,木受石蜜气多,凝而坚润,则成伽㑲。其香木未死,蜜气未老者,谓之生结,上也;木死本存,蜜气膏于枯根,润若饧片者,谓之糖结,次也;岁月既浅,木蜜之气未融,木性多而香味少,谓之虎斑金丝结,又次也;其色如鸭头绿者,名绿结,掐之痕生,释之痕合,按之可圆,放之仍方,锯则细屑成团,又名油结,上之上也。伽㑲本与沉香同类,而分阴阳:或谓沉牝也,味苦而性利,其香含藏,烧乃芳烈,阴体阳用也;伽㑲牡也,味辛而气甜,其香勃发,而性能闭二便,阳体阴用也。然以洋伽㑲为上,产占城者,剖之香甚轻微,然久而不减;产琼者名土伽㑲,状如油速,剖之香特酷烈,然手汗沾濡,数月即减,必须濯以清泉,膏以苏合油,或以甘蔗心藏之,以白萼叶苴之,瘗土数月,日中稍曝之,而后香魂乃复也。占城者静而常存,琼者动而易散,静者香以神行,动者香以气使也。藏者以锡为匣,中为一槅而多窍,蜜其下,伽㑲其上,使熏炙以为滋润,又以伽㑲末养之,他香末则不香,以其本香返其魂,虽微尘许,而其元可复,其精多而气浓故也。寻常时勿使见水,勿使见燥,风霉湿土则藏之,否则香气耗散。〇本草乘雅云:奇南与沉同类,因树分牝牡,则阴阳形质臭味情性各各差别,其成沉之本为牝为阴,故味苦浓,性通利,臭含藏,燃之臭转胜,阴体而阳用,藏精而起亟也;成南之本为牡为阳,故味辛辣,臭显发,性禁止,能闭二便,阳体而阴用,卫外而为固也,至若等分黄栈品成四结状肖四十有二则一矣沉香有四十二品第牝多而牡少,独奇南世称至贵,即黄栈二等,亦得因之以论高下,沉本黄熟,固坎端棕透,浅而材白,臭亦易散,奇本黄熟,不唯棕透,而黄质邃理,犹加熟色,远胜生香,爇炙经旬,尚袭袭难过也。栈即奇南,渡重者曰金丝,其熟结、生结、虫漏、脱落四品,虽统称奇南结,而四品之中,又有分别,油结、糖结、蜜结、绿结、金丝结,为生为熟,为漏为落,井然成秩耳。大都沉香所重在质,故通体作香,入水便沉。奇南虽结同四品,不唯味极辛辣,著舌便木,顾四结之中,每必抱木,曰油曰糖曰蜜曰绿曰金丝,色相生成,迹迥别也。
249
奇南一品,本草失载,后人仅施房术,及佩围系握之,供取气臭,尚尔希奇,用其形味,想更特异。沉以力行行止为用,奇以力行止行为体,体中设用,用中具体,牝牡阴阳互呈,先后可默会矣。〇宦游笔记:伽㑲一作琪南,出粤东海上诸山,即沉香木之佳者。黄蜡沉也,香木枝柯窍露,大蚁穴其窍,蚁食石蜜,归而遗香其中,岁久渐渍,木受蜜气,结而坚润,则香成矣。香成则木渐坏,其旁草树咸枯,有生结者,红而坚;糖结者,黑而软;琼草亦有土伽㑲。白质黑点。今南海人取沉速伽㑲于深山中,见有蚁封高二三尺,随挖之,则其下必有异香。南中香品不下数百种,然诸香赋性多燥烈,熏烧日久,能令人发白血枯,唯伽㑲香气温细,性甚益人,而范石湖桂海香志独不载及讵不使宝鸭金猊之间,少一韵事乎!但佳者近亦难得。〇陈让海外逸说:伽㑲与沉香并生,沉香质坚,雕剔之如刀刮竹;伽㑲质软,指刻之如锥画沙,味辣有脂,嚼之粘牙,其气上升,故老人佩之,少便溺焉。上者曰莺歌绿,色如莺毛,最为难得;次曰兰花结,色微绿而黑;又次曰金丝结,色微黄;再次曰糖结,黄色者是也;下日铁结,色黑而微坚,皆各有膏腻,匠人以鸡刺木、鸡骨香及速香,云头香之类,泽以伽㑲之液,屑伪充之。〇物理小识云:奇南与沉同类,自分阴阳:沉牝也,味苦性利,其香含藏,烧更芳烈,阴体阳用也;奇南牡也,味辣沾舌麻木,其香忽发,而性能闭二便,阳体阴用也。其品有绿结、油糖、蜜结、金丝虎斑等,锯之其屑成团,舶来者佳。〇东西洋考:交趾产奇南,以手爪刺之能入爪,既出,香痕复合。又有奇楠香油,真者难得。今人以奇楠香碎片渍油中,蜡熬之而成,微有香气,此伪品也。
250
黎愧曾仁恕堂笔记:柬埔寨,日本支国也。夜中不睹奎宿,国人多骑象,产奇楠,其取奇楠之法:国人先期割牲,密祷卜有无,走密林中,听树头有如小儿语者,便急数斧而返,迟则有鬼搏人。隔年始一往取,先上王及三㒟读如马彼国专政之将军也重加洗剔,视上者留之,厚酬其值。次者下者,乃听别售也。〇查浦辑闻榕树千年者其上产伽㑲香。金立夫言:盛侯为粤海监督时,须上号伽㑲入贡,命十三洋行于外洋各处购求,岁馀竟无佳者。据云,惟旧器物中,还有所谓油结,色绿,掐之痕生,释之渐合者。今海外诸山,皆难得矣。即占城所产,香气轻微,久而不减,冬寒香藏,春暖香发,静而常存者,是蜜结。嗅之香甜,其味辛辣,入手柔嫩而体轻,为上上品,今时亦罕有。其熟结、生结、虫漏、脱落四结之中,每必抱木,曰油、曰糖、曰蜜、曰绿,曰金丝,其生结者,红而坚,糖结者黑而软,或黄或黑,或黄黑相兼,或黑质白点,花色相生,成迹迥别也。现下粤中所产者,与东莞县产之女儿香相似。色淡黄,木嫩而无滋腻,质粗松者,气味薄,久藏不香,非香液屑养不可,不足宝贵,其入药功力亦薄,识者辨之。味辛性敛,佩之缩二便,固脾保肾。入汤剂能闭精固气故房术多用之。不知气脱必陷之症,可以留魂驻魄也。濒湖纲目。香木类三十五种,质汗返魂,尚搜奇必备,而独遣此何欤?〇药性考:伽㑲味辛下气,辟恶、风痰闭塞、精鬼蛊著,通窍醒神,邪风追却,十香返魂丹中,配药以香中带辛辣,红坚者佳。其次黑软,至虎斑金丝,皆杂木性下品也。
251
藏奇南香以锡匣贮蜜苏合凿窍为隔,则润。若枯者用白萼叶苴之,瘗土数月即复,日中少暴尤香。忍溺法○物理小识:伽㑲糖结,末作膏,贴会阴穴,则溺不出。
252
特迦香
253
五杂俎出弱水。西形如雀卵,色颇淡白,焚之辟邪去秽,鬼魅避之。情物志载汉武帝焚西使香,宫中病者尽起。徐审得鹰嘴香,焚之,一家独不疫疾,即此类欤。
254
辟邪去疫,安魂魄,定惊悸。
255
气结
256
出交趾、真腊、占城、琼海等处。单斗南云:此乃伽㑲香树中空,腹内所结。借伽㑲芬烈之气,得日月雨露之精,凝结而成,故名气结。形亦同香块,而酥润松腻不甚坚。大约伽㑲得其质,此得其魂,亦如天生黄出汤泉,为硫气熏结而成者。然颇难得,世不多见。
257
治噎隔用一、二厘,酒磨服下,咽即开。
258
飞沉香
259
查浦辑闻:海南人采香,夜宿香林下,望某树有光,即以斧斫之,记其处,晓乃伐取,必得美香。又见光从某树飞交某树,乃雌雄相感,亦斧痕记取之,得飞沉香,功用更大。
260
此香能和阴阳二气,可升可降。外达皮毛,内入骨髓,益血明目,活络舒筋。
261
方舆志:生黎居五指山,山在琼州山中,所产有沉香,青桂香、鸡骨香、马蹄栈香,同是一本,其本颇类椿及榉柳,叶似桔,花白,子若槟榔,大如桑椹,交州人谓之蜜香。欲取者先断其积年老根,经岁皮乾朽烂,而木心与枝节不坏者,即香也。坚黑沉水者为沉香,细枝坚实不烂者为青桂,半沉半浮者为鸡骨,形如马蹄者为马蹄,粗者为栈香。
262
地蜡香
263
黄梦珠轮绝句云:石火平分地蜡香。注云:地蜡香出哈密,可辟蚤虱。
264
辟蚤虱。
265
金鸡勒
266
查慎行人海记:西洋有一种树皮,名金鸡勒,以治疟,一服即愈。嘉庆五年,予宗人晋斋自粤东归,带得此物,出以相示,细枝中空,俨如去骨远志,味微辛,云能走达营卫,大约性热,专捷行气血也。
267
治疟:澳番相传,不论何疟,用金鸡勒一钱,肉桂五分,同煎服,壮实人金鸡勒可用二钱,一服即愈。
268
解酒煎汤下咽即醒,亦澳番传。
269
臭梧桐
270
臭牡丹
271
生人家墙砌下,甚多,一名芙蓉根,叶深绿色,大暑后开花,红而淡,似芙蓉,外苞内蕊,花白五出,瓣尖蒂红,霜降后苞红,中有实,作紫翠色。 百草镜云:一名臭芙蓉,其叶圆尖不甚大,搓之气臭,叶上有红筋,夏开花,外有红苞成簇,色白五瓣,结实青圆如豆,十一月熟,蓝色,花、叶、皮俱入药。 周廷园云:臭梧桐一年三月、十月两次作花,若叶无红筋,搓之不臭者,非。 学圃馀疏:臭梧桐者,吴地野产,花色淡,无植之者,淮扬间成大树,花微红者,缙神家植之中庭,或云,后庭花也。独闽中此花鲜红异常,能开百日,名百日红,花作长须,亦与吴地不同,园林中植之,灼灼出矮墙上,至生深涧中,与清泉白石相映,永嘉人谓之丁香花。
272
汪连仕采药书:秋叶俗呼八角梧桐,味臭,又名臭梧桐。取根皮捣汁如胶,为土阿魏,能宽筋活血,化痞消症。
273
群芳谱:臭梧桐生南海及雷州,近海州郡亦有之,叶大如手,作三花尖,长青不凋,皮若梓,白而坚韧,可作绳,入水不烂,花细白,如丁香而臭,味不甚美,远观可也,人家园内多植之,皮堪入药,采取无时。
274
敏按:臭桐与梧桐有家、野之别:家生者成树而高硕,野生者本小不成树,不过三、四尺,花色粉红,亦无大红纯白者,二种俱可入药,功用亦相近。
275
治独脚杨梅疮,洗鹅掌风,一切疮疥,煎汤洗汗斑,湿火腿肿,久不愈者,同 子浸酒服。并能治一切风湿,止痔肿,煎酒服。贴 疮,捣烂作饼,加桐油贴,神效。
276
半支风百草镜取叶连根挂于风头廊下,吹干,将叶烧灰入瓶内,每早服三钱,酒吞。 又邢虎臣验方:用臭梧桐叶并梗,晒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为丸,早滚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钱,验过神效。
277
治半边头痛用川椒五钱,臭梧桐叶二两,先将桐叶炒黄,次入椒再炒,以火酒洒在锅内,拌和取起,卷在绸内,扎在痛处,吃热酒一碗,取被盖颈而睡,出汗即愈。
278
一切内外痔:急救方用臭梧桐叶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钱,煎汤熏洗,神效。
279
花 治风气头风集听:凡头风,用臭梧桐花阴乾,烧灰存性为末,每服二钱,临卧酒下,三止痢 必效方用隔年臭梧桐花煎汤服,即愈。
280
叶 消臌胀疝救生苦海:臭梧桐叶一百片,煎汤服三、四次。
281
拄心疝华玉先试效之方:臭梧桐叶,每岁用一片,共岁若干,叶若干,清水洗叶,用无灰白外痔 黄氏医抄用臭梧桐叶煎汤洗,数次愈。
282
梧桐 酒 经验广集:治内外一切乳毒,用臭梧桐,春夏取头三个,秋冬取根捣烂,绞汁,对陈酒热服取汗为度,神效。
283
桐丸 济世养生集:此丸治男妇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内湿外邪,传于四肢,脉络壅塞不舒,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凡辛劳之人,常患此症,状似风瘫,服此丸立能全愈。
284
用地梧桐,俗谓臭梧桐,不论花、叶、梗、子,晒乾切碎为末一斤, 草炒磨末八两,二味和匀,蜜丸如梧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四钱,忌食猪肝、羊血、番茄等物。或单用臭梧桐二两,煎汤饮,以酒送之,连服十剂,其痛即瘥。或煎汤洗手足亦可。
285
茎中虫 治风毒流注。
286
臭牡丹
287
叶形与臭梧桐相同,但薄而糙,气亦臭,五月开花成朵,一蒂百花,色粉红。
288
洗痔疮治疔 赤水元珠:苍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捣烂,新汲水调服,泻下黑水即愈。
289
一切痈疽淳安陈老医云:用臭牡丹枝叶捣烂,罨之立消。
290
脱肛 秘方集验:先将臭梧桐叶煎汤洗,后将浮萍草末掺上,不脱矣。应昌按:梧桐二字疑牡丹之讹,否则此方宜列入臭梧桐诸方之内,惜不得原书正之。
291
木八角
292
草八角
293
木高二、三尺,叶如木芙蓉,八角有芒,其叶近蒂处有红色者佳,秋开白花细簇,取近根皮用。 唐王周金盘草诗注:金盘草生甯江、巫山、南陵林木中,其根一年生一节,人采而服,可解毒也。其诗云:今春从南陵,得草名金盘,金盘有仁性。生在林木端,根节岁一节,食之甘而酸,风俗竞采掇,俾人防急难,巴中蛇虺毒,解之如走丸,巨叶展六出,软干分长竿,摇摇绿玉活, 香荷寒,世云酷暑月,郁有神物看;天之产于此,意欲生民安,云云。味诗意,则似今之草八角,其性又能解蛇毒也。
294
苦辛温、有毒,治麻痹风毒,打扑瘀血停积,其气猛悍,能开通壅塞,痛麻立止,虚人慎用。
295
草八角
296
药鉴:出于潜昌化深山中,叶角仰上,色黄,独茎一叶,五六月开花,双朵成对,粉红色,下垂,根圆而不长,俗名孩儿撑伞。 百草镜云:草八角高尺许,根生疙瘩,独茎一叶,入秋开花,只有两朵相对,粉红色,又名红孩儿。结子红色成对,如孩儿也。其根可以消毒,入药,得草本者良。根治痈毒,馀功同木八角。 葛祖方:性温,治骨内之风。
297
按:八角金盘有草木二种,木本者,其叶尖,角仰起如盘之状,叶背色黄,故曰金盘;草本者,叶尖角不仰,叶背不黄,微有分别。此药性热力猛,有毒,咀之味麻,虽壮实人亦宜少用。服药后忌鱼腥猪羊牛马等肉,犯之令人癫狂,惟白菜菔应昌按:菜字疑莱字之讹,否则菜字下当补一莱字可解。入药用近根皮,酒煎服取汗即愈。力弱者发战作吐,病亦愈。
298
戚孔昭云,木八角之须,乃麻黄,未知确否。
299
鸟不宿
300
俗名老虎草,又名昏树晚娘棒,梗赤、长三、四尺,本有刺,开黄花成穗。其根下虫,治风毒流注神效。 纲目有 木,名鹊不踏,与此别。
301
性热追风定痛,有透骨之妙。治风毒流注风痹,跌打劳怯,合保生丸,治虚劳如神,下胎催生。
302
汪连仕采药书:鸟不宿又名鸟不踏,又名刺根,白皮,性温,行血追风;治紫云风大麻风,筋骨疼痛。
303
济世良方:妇人将产时,以鸟不宿茎叶锉碎一大把,加甘草一钱,酒、水各半煎一大钟服之,易产,且产后无病。其叶如杏叶,而枝梗有刺,鸟不可宿,故名,又名石米刺。
304
跌蹼百草镜:鸟不宿根皮鲜者一钱,乾者七分,加入药中,煎服取汗,极妙。
305
难产家宝方:鸟不宿叶一两,甘草五钱,好酒二碗,煎一碗,或一次、二次服,即产。
306
敏按:救生苦海云,茨梧桐,又名晚娘棒,多生山坞,最高者四尺许。皮色如桑,细者大如大指,老者大如甘蔗,若根曲而皮色紫者,非也,取根去泥,剥其白皮,捣汁,用二钟,加米醋一钟,清水半钟,和匀,口中噙咽,可治双单蛾。若喉闭,用鹅毛搅之即开,噙咽如前,吐出痰涎三四碗。即能饮食如常,此乃以色紫者为非晚娘棒,或同名而物异耶,存以备考。
307
破布叶
308
广东通志:从肇庆新桥而上,人烟寥落,山路多歧,乃三县交界之区。舟人及此险地,即燃梦香,客皆醋卧昏迷,遂被启 ,易资财以砾块,封识宛然,若枕间置水一盂,则迷药皆涣散矣,又有药名破布叶,可解。行者歌曰:身无破布叶,莫上梦香船。按广志注:梦香船中,以胡蔓草合香焚之,人即迷闷。
309
解梦香毒能醒迷。
310
肇庆志:破布叶出阳江阳春恩平,状如掌而绿,岭南舟人多用香烟及毒水迷闷过客,以此草
311
天成沙
312
生苏木中,劈破取之,但难得,须嘱染坊陆续收存,不拘多少入药用。
313
治卒心痛。救生苦海以天成沙温酒和服,治心痛,神效。
314
淡竹壳
315
此乃淡竹嫩时所苞箨解下者是。纲目竹条,止载慈竹箨,而淡竹略焉,不知其性能去目翳,功同熊胆,故为补之。
316
此君丹治翳。一草亭眼科方:用淡竹壳不拘多寡,以布拭去毛,烧灰存性,每药一钱,加麝香三、五厘,同擂细末,点在翳上,最妙。
317
桃丝竹二黄
318
李氏草秘:诸痈疮痘疔烂久不愈,用桃丝竹刮取二黄为末,敷之。 降痰火,煎服,功胜淡竹茹。
319
治蛇咬天蛇毒。
320
王安采药方:治发背不长肉,取桃竹茹作饼贴之。 血崩,取竹青炒末,水调服。
321
桃竹笋治六畜疮痈内蛆,煎汤洗之即绝。草秘 白浊,煎服即愈草秘
322
桃竹笋壳 治杨梅疮, 灰,酒调服王安
323
竹衣
324
此乃金竹内衣膜,劈竹取鲜者入药。
325
治喉哑劳嗽:张景岳古方因阵:治一切劳瘵痰嗽,声哑不出,难治者,服之神效。用鲜竹衣一钱,竹茹弹子大一丸,即金竹青皮也,刮取之,竹沥即取金竹烧取,麦冬二钱,甘草、橘红各五分,白茯苓、桔梗各一钱,杏仁七粒去皮尖研,水一钟半,加竹叶十四片,煎七分,入竹沥一杯,和匀服。
326
枸橘
327
今之臭橘,山野甚多,实小壳薄,枝多刺而实臭,人多弃之。纲目枸橘条下,叶、刺、核、树皮俱收,而其实独略。叶天士家抄本草有主治,特录出补之,入药陈者佳。 橘录:枸橘色青气烈,小者似枳实;大者似枳壳。近时难得枳实,人多植枸橘于篱落间,收其实,剖乾之以和药,味与商州之枳,几逼真矣。
328
疗子痈及疝气,俱取整个枸橘, 存性,研末,陈酒送服。
329
解酒毒。逢原胃脘结痛 取枸橘实 存性,酒服方寸匕。内伤诸痛,以实醋浸熬膏贴,须久贴方不复发,以其力能破气散热也。
330
叶底红
331
乃小木也。生山土,长不过一、二尺,叶如石楠,四月生蕊,五、六朵成簇,垂如脂麻铃样,花作青白色。六、七月结小子如天竺子,霜后色红,俨如天竺子而大,俗呼矮脚樟,以其似樟叶而本短也。山人每掘之入市,售作盆玩,又名叶下红。 李氏草秘:叶下红一名平地木,长五、六寸,茎圆,叶下生红子,生山隰等处。
332
治吐血杨春涯经验方:叶底红即矮脚樟,用二两洗净,木槌捣烂,猪肺一个洗血净,将叶入肺管内,河、井水各三碗煮烂,至五更去叶,连汤食之。一、二次愈,多食绝后患。
333
陶殿元语予云,某抚军得宫传秘方,治吐血劳伤,怯症垂危,久嗽成劳,无不立愈,曾经试验多人,用平地木叶干者三钱,猪肺连心一具,水洗净血,用白汤焯过,以瓦片挑开肺管,将叶包裹,麻线缚好,再入水煮熟,先吃肺汤,然后去药食肺,若嫌味淡,以清酱蘸食,食一肺后,病势自减,食三肺,无不愈者。但所用乃平地木,与叶下红有别,或一类相同,其性本通耶。
334
治偏坠疝气 李氏草秘:捣汁冲酒服半碗,屡效。
335
树根
336
烂茶叶 经霜老茶叶
337
纲目茶子、茶油俱载,惟茶根及烂叶经霜老茶叶未收,故补之。
338
口烂 救生苦海:茶树根煎汤代茶,不时饮,味最苦,食之立效。
339
烂茶叶
340
此乃泡过残茶,积存瓷罐内,如若干燥,以残茶汁添入,愈久愈妙。
341
治无名肿毒、犬咬及火烧成疮,俱效如神。捣烂似泥敷之,乾则以茶汁润湿,抹去再换,敷五、六次全愈。救生苦海痘毒家宝方:用泡过茶叶晒乾为末,五倍子各等分,鸡子清调敷。
342
诸毒努肉不退。保和堂秘方:硫黄研细末敷上即退。再用后收口药,烂茶叶五钱,乌梅三个,烧灰,共为末,敷上即收。
343
经霜老茶叶
344
治羊癫疯家宝方:用一两为末,同生明矾五钱为细末,水法丸,朱砂作衣,每服三钱,白滚汤送下,三服痊愈。
345
好吃茶叶家宝方:即以茶叶入肉汁汤内,饭锅上蒸,吃二三次,即不喜吃。
346
雨前茶
347
产杭之龙井者佳,莲心第一,旗枪次之,土人于谷雨前采撮成茗,故名。三年外陈者入药,清咽喉,明目,补元气,益心神,通七窍,性寒而不烈,以其味甘益土,消而不峻,以其得先春之气,消宿食,下气去噫气,清六经火。
348
下疳 外科全书:雨前茶、麻黄各一钱五分,用连四纸方七寸许,用铅粉钱半擦纸上,铺前二药,卷成筒子,火灼存性,研细,加冰片各一分,研匀用之。
349
偏正头风 医方集听:升麻六钱,生地五钱,雨前茶四钱,黄芩一钱,黄连一钱,水煎服。
350
又治头风,百发百中,赤、白首乌各一两,真川芎一两, 本二钱,细辛一钱,苏叶一钱,此散邪方也。风寒甚者,可加川羌活,川乌服,以此散邪;不愈,便进后方,真雨前茶四钱,赤、白首乌各二钱,北细辛四分,米仁一钱五分,炒牛膝八分,大川芎一钱五分,甘草五分,煎药时令病者以鼻引药气,服后宜密室避风,至重者四帖全愈,加金银花二钱更效。
351
若生过杨梅疮者,加土茯苓四两,煎汤煎药。
352
肚胀 集听:凡人肚胀不思饮食,用五虎汤治之,核桃、川芎、紫苏、雨前茶,以上药先煎糖在汤内,即服。
353
三阴疟 集听:真雨前茶三钱,胡桃肉五钱,敲碎,川芎五分,寒多加胡椒三分,未发前入茶壶内,以滚水冲泡,乘热频频服之,吃到临发时,不可住。
354
不论新久诸疟 慈航活人书:白芥子一两,炒为末,雨前茶和服一撮,疟久者不过二次即愈。
355
远年痢 凤联堂验方:臭椿皮一两五钱,雨前茶钱半,扁柏叶二钱五分,乌梅、枣头各二枚,酒、水各一碗煎好,缓缓服,恐泛。
356
五色痢 慈惠编:陈年年糕、陈雨前茶、冰糖、茉莉花,共煎汤一盏,服之立愈。
357
消痰止嗽膏 米白糖一斤,猪板油四两,雨前茶二两,水四碗。先将茶叶煎至二碗半,再将治痞 蜈蚣一条,用顶好细茶叶煎服,以身痒为医学指南又家宝方治痞:陈年雨前茶一两,枳壳三钱,水煎,渣再煎,次日服。
358
伤寒无汗 汇集:用白糖、雨前茶、入水熬数沸、服下汗出即愈。加生姜,又治红白痢疾。
359
疗猪癫羊儿疯 陈氏笔记:用晋矾一斤,雨前茶一斤,为末,茶汁米饮为丸,每服四十九丸下。
360
风痰痫病 生白矾一两,细茶五钱,为末,蜜丸桐子大,一岁十丸,茶汤下。大人五十丸,风眼烂皮 眼科要览:甘石童便淬七次,黄连汁淬七次,雨前茶淬七次,出火气,入冰、麝头风满头作痛 家宝方:川芎七钱,明天麻三钱,雨前茶一钱,酒一碗,煎六分,渣再用酒杨梅疮雄黄四两,雨前茶四两,生芝麻四两,共为细末,黄米磨细,粉糊为丸,桐子大,每上清丸:苏薄荷二两,雨前茶、白硼砂各七钱,乌梅肉、贝母、诃子各三钱,冰片三分,炼风寒无汗发热头痛者,用核桃肉,葱白、雨前茶、生姜等分,水一钟,煎七分,热服,覆衣取汗。
361
气虚头痛 不药良方:用上春茶末调成膏,置瓦盏内覆转,以巴豆四十粒,作二次烧烟熏之,晒乾擂细,每服一字、别入好茶末,食后绞白汤服之,立愈。
362
肩背筋骨痛 医学指南:槐子、核桃肉、细茶叶、脂麻各五钱,入瓷罐内,二碗熬一半,热五虎汤:治外邪在表无汗而喘者,麻黄三钱,杏仁去皮尖三钱,石膏五钱,甘草一钱,细茶千杯不醉:乾葛、橄榄、细茶等分,为末,逢半酣时,以茶服下。
363
普洱茶
364
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 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南诏备考: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专、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专者味较胜。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
365
按: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土人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清香独绝也。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物理小识:普雨茶蒸之成团,狗西番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按:普雨即普洱也
366
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皮血者,研敷立愈。
367
闷 百草镜云:此症有三,一风闭、二食闭、三火闭,惟风闭最险,凡不拘何闭,用茄梗伏月采,风乾,房中焚之,内用普洱茶二钱煎服,少顷尽出,费容斋子患此,已黑黯不治,得此方试效。
368
研茶
369
粤志:东莞人以脂麻薯油,杂茶叶煮煎而成。
370
去风湿,解除食积,疗饥。
371
龙脊茶
372
出广西,亦造成砖。
373
除瘴解毒,治赤白痢。
374
安化茶
375
出湖南,粗梗大叶,须以水煎,或滚汤冲入壶内,再以火温之,始出味,其色浓黑,味苦中带甘,食之清神和胃。
376
性湿,味苦微甘,下膈气、消滞,去寒 。
377
湘潭县志:茶谱有潭州铁色茶,即安化县茶也,今京师皆称湘潭茶。
378
雪茶
379
出滇南,色白,久则色微黄,以盏烹瀹,清香迥胜,形似莲心,但作玉芽色耳。 平来仲云雪地所产,色白味甘,性大温,怯寒疾如神。
380
甘苦性温,治胃气积痛,疗痢如神。
381
敏按:雪茶出云南永善县,其地山高积雪,入夏不消,雪中生此,本非茶类,乃天生一种草芽,土人采得炒焙,以其似茶,故名。其色白,故曰雪茶。己亥腊过馀杭,往访刘挹清少府,啜雪茶,云带自云南,茶片皆作筒子,如蜜筒菊蕊瓣样,询所主治,因言此茶大能暖胃,凡严寒冰冻时,啜一盏,满腹如火,若患痨损及失血过多之人,腹胃必寒,最忌食茶,惟此茶不忌,乃相与烹瀹食之,果入腹温暖,味亦苦咧香美,较他茶更浓。
382
大观茶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 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 东溪试茶录: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焙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
383
武彝茶
384
出福建崇安,其茶色黑而味酸,最消食下气,醒脾解酒。 单杜可云:诸茶皆性寒,胃弱者性温,不伤胃,凡茶 停饮者宜之。
385
治休息痢 救生苦海:乌梅肉、武彝茶、乾姜,为丸服。
386
松萝茶
387
产徽州。本经逢原云:徽州松萝,专于化食。 秋灯丛话:北贾某,贸易江南,善食猪首,兼数人之量,有精于岐黄者见之,问其仆曰:每餐如是,已十有馀年矣,医者曰:病将作,凡药不能治也。俟其归,尾之北上,将以为奇货,久之无恙。复细询前仆,曰:主人食后,必满饮松萝数瓯。医爽然曰:此毒惟松萝可解。怅然而返。
388
姚希周经验方云:凡患眼服羊肝者,忌服松萝茶,以沙苑蒺藜煎汤代茶。
389
消积滞油腻,消火下气除痰。
390
病后大便不通:吴兴钱守和慈惠小编:用松萝茶叶三钱,米白糖半钟,先煎滚,入水碗半,治顽疮不收口,或触秽不收口 梁氏集验:上好松萝茶一撮,先水漱口,将茶叶嚼烂,敷疮羊儿疯 集效方:好松萝茶末八两,生矾末四两,米粥捣为丸,临发日清晨及常日,各服三水臌气臌 汇集:服此药不忌盐酱,一服立消,活鱼一尾,重七八两,去鳞甲,将肚剖开,萝茶三钱,男子用蒜八片,女七片,共入鱼腹内,放在瓷器中,蒸熟,令病患吃鱼,连茶蒜皆食更妙。从鱼头吃起,就从头上消起;如从鱼尾吃起,即从脚上消起,立效。
391
绣球风 活人书:五倍子炒,松萝茶各五钱,研末,茶和敷。
392
黄病 刘羽仪验方:生脂麻八合,好松萝五合,砂仁二合,以上三味,先将脂麻研细,再另将茶叶烘脆研,再将砂仁研,各为细末和匀,每日常服。如年久病深者,服到黄退乃止。如因好食茶叶者成黄,此方不可用。
393
一切头风兼热者 王站柱不药良方:荜茇为细末,用猪胆汁拌过, 鼻中,作嚏立愈。
394
如兼湿者,以瓜蒂、松萝茶为末, 鼻中出黄水,立愈。
395
治五瘿 医学指南:破结散:用海蛤、通草、昆布、海藻、洗胆草、枯矾、松萝茶各三分,半夏、贝母各二分,麦面四分,为末,酒调服,日三次,忌鲫鱼猪肉。
396
治痢疾神方 核桃五个,带壳敲碎,松萝茶、生姜、糖各三钱,用水三盏煎,如红痢用红糖五臌验方:松萝茶研末、鸡毛管炒研各等分,每服二钱,白汤下,二十服痊愈,忌盐百日。
397
半身不遂:秘方集验:白糖、槐豆子、化皮红谷子、松萝茶各五钱,水三钟,煎一钟服,出汗即愈。十日后,方可出门。
398
小儿牙疳 同寿录:松萝茶、花椒去目、乌龙尾、食盐各一钱,童便一钟,水一钟,煎汤漱白浊 古今良方:车前草五六棵,陈松萝茶一、二钱,灯心一、二十根,三味煎服,止后,宜服水陆二仙丸以固之。
399
除瘟救苦丹:专治一切瘟疫时症,伤寒感冒,不论已传未传,百发百中。有力者宜修合以济人,阴德最大。李炳文经验广集:天麻、麻黄、松萝茶、绿豆粉各一两二钱,雄黄、朱砂、甘草各八钱、生大黄二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弹子大,收瓷器内,勿令泄气。遇症,大人每服一丸,小儿半丸,凉水调服,出汗即愈。重者连进二服,未汗之时,切不可饮热汤食热物,汗出之后不忌。
400
治烂眼皮方 种福堂方:用挂金灯净壳,每壳一个,掺入研细透明绿胆矾二厘,或用壳十个,或二十个,装套好,外用净黄泥包裹好,勿泄气,炭火 至中间,壳将成黑灰,存性,放地上,用碗盖熄火,将中间灰研细包好,放土地上,一夜出火毒。每用灰少许,放在茶杯内,以冷松萝茶浸之,用薄棉纸盖在茶面上,俟茶渗出纸面上,将此水洗眼皮,每日五、六次,二、三日即愈。
401
乌须方 吉云旅抄,王守副家传乌须药甚验,用五倍子二钱,皂矾四分八厘,青盐六分,紫
402
六安茶
403
张处士逢原云:此茶能清骨髓中浮热,陈久者良。 年希尧经验方:有异传终身不出天花法,用金银花拣净七两,六安茶真正多年陈者三两,共为粗末,冲汤代茶,每日饮数次,终身不出天花,虽出亦稀,极验。 千金不易方稀痘丹:用新抛羊屎一粒,六安茶一钱,甘草节二分,灯心二十七寸。赤、黑、绿豆各二十一粒,珍珠一分,银簪一枝,洗净油气,水二碗,煎八分,温服。
404
太上五神茶 经验广集: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伤食吐泻,陈细六安茶一斤,山楂蒸熟,麦芽、紫苏、陈皮、浓朴、乾姜俱炒各四两,磨末,瓷器收贮高燥处,大人每服三钱,小儿一钱,感冒风寒葱姜汤下;内伤,姜汤下;水泻痢疾,加姜水煎,露一宿,次早空心温服。
405
消疽膏 广集:治一切疽仙方,松香、官粉、细六安茶各三钱,蓖麻仁去皮四十九粒,为末,先将蓖麻捣烂,然后入药末捣成膏,如乾,少加麻油捣匀,摊青布上,贴患处,再以棉纸大些盖好扎住,七日全愈。
406
普陀茶
407
定海县志:定海之茶多山谷野产,又不善制,故香味不及园茶之美。五月时重抽者,曰二乌者,入药,不可多得。
408
治血痢肺痈。
409
江西片
410
411
宦游笔记:出赣州府宁都县,制法与江南之 片异。茶疏: 茶不炒,甑蒸熟,然后烘焙,此指江南者言耳。出江西者,大叶多梗,但生晒不经火气,枪叶舒畅,生鲜可爱,其性最消导,贮饭一瓯,以茶泡之。经半日,饭不加涨,而消少许,故饱食者宜饮此茶。别有一种极细炒 ,乃采之他山,炒焙以欺好奇者,反非其真,然则茶亦不可以貌取也。 花镜: 片产吴兴,似茶而实非茶种。
412
味苦,性刻利,消宿食,降火利痰。虚人禁用,以其能峻伐生气。
413
414
疏:长兴罗 疑即古人顾渚紫笋也,介于山中谓之 ,罗氏隐焉,故名罗。西吴枝乘:湖人于茗不数顾渚,而数罗 ,顾渚之佳者,其风味已逊龙井, 梢清隽,然叶粗而作草气。
415
嘉靖长兴志:罗 在互通山西土地庙后,产茶最佳,吴人珍重之。凡茶以初生雨前者佳,惟罗立夏开园,梗粗叶浓,微有肖箬之气,还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最不易得。然庙后山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独受阳气,专称仙品,只数十亩而已。凡茶产平地,多受土气,故其质浊。罗茗产高山岩石,纯是风露清虚之气,故可尚。 长物志云:浙之长兴者佳,价亦甚高,今所最重,荆溪稍下。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惟成带叶绿色而团浓者为上,不宜日晒,炭火焙过,扇冷,以箬叶衬罂贮高处,盖茶最喜温燥,而忌冷湿也。
416
味甘,气香,性平,涤痰清肺,除烦消臌胀。
417
治咳嗽秘方 医学指南:用川贝母、茶叶各一钱,米糖三钱,共为末,滚汤下。
418
水沙连茶
419
产台湾,在深山中,众木蔽亏,雾露 密,晨曦晚照,总不能及,色绿如松萝,每年通事于性极寒,疗热症最效,能发痘。
420
红毛茶
421
台湾志:草属也,黄花五瓣,叶如瓜子,亦五瓣,根如藤,刨取晒。或遇时气不快,熬茶饮治时气腹胀,或闷郁不舒。
422
角刺茶
423
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和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不孕,为断产第一妙药也,每斤银八钱。
424
味甘苦极香,兼能逐风活血。绝孕如神。
425
栾茶
426
范石湖集:修江出栾茶,盖石楠树叶也。毛文锡茶谱云:湘人四月采杨洞汁作饭,则必采石治头风。
427
云芝茶
428
宦游笔记:山东蒙山在蒙阴县城南三十里,高二十里许,周遭约三百馀里,产茶曰云芝茶,土人售于市曰蒙山茶,然绝非茶类,乃山石中所生石衣,如苔藓之属,土人掬而沃之,冒登茗。 五杂俎:蒙山在蜀雅州,其中峰顶,尤极险秽,蛇虺虎野狼所居,得采其茶,可蠲百疾。今山东人以蒙阴山下石衣为茶当之,非矣。然蒙阴茶性冷,可治胃热之病,性寒,能消积滞。纲目有石蕊,云性温,不言消积滞。
429
红花茶
430
出粤西,似红花嫩苗为之,土人制以赠客。宋邹道乡有诗:消膈滞宿食,辟烟岚瘴气。
431
乌药茶
432
出东莞,以脂麻薯油杂茶为汁煎之。
433
去风湿,破食积,疗饥应昌按:乌药茶与前研茶制造主治皆同,未知是一是二
434
泸茶
435
四川通志:泸州出,通呼为泸茶。
436
味辛性热,饮之可以疗风。
437
瘟茶
438
闽志:出福宁府。
439
治瘟。
440
乐山茶
441
茶谱:鄂州乐山出茶,黑色如韭。 又云:出鄂州东山,名东山茶,色黑如韭,性与韭相反
URN: ctp:ws19400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