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171 集部·别集类二十四

《卷171 集部·别集类二十四》[View] [Edit] [History]

1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一

集部二十四》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一峰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罗伦撰。彝正,别号一峰,江西永丰人。成化丙戌进士第一,授修撰
2
释褐甫三月,以疏劾大学士李贤,谪泉州市舶副提举。明年诏还,复原官,改南京供职。寻以疾辞归,退居金牛山,授徒讲学以终。事迹具《明史》本传。伦与陈献章称石交,然献章以超悟为宗,而伦笃守宋儒之途辙,所学则殊。《明儒学案》云:「伦刚介绝俗,生平不作合同之语,不为软巽之行。冻馁几于死亡,而无足以动其中,庶可谓之无欲。」今览其文,刚毅之气,形于楮墨。诗亦磊砢不凡,虽执义过坚,时或失于迂阔。又喜排叠先儒传注成语,少淘汰之功,或失于繁冗。然亦多心得之言,非外强中乾者比也。后载《梦稿》二卷,记梦之词至三百馀首,隐约幻渺,几莫测其用意所在,亦文集中罕见之体。以其人足重,故得附本集以传,今亦姑仍旧本录之焉。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篁墩集》九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程敏政撰。敏政有《宋遗民录》,已著录。是集为敏政所自订。据《千顷堂书目》,尚有《外集》十二卷、《别集》二卷、《行素稿》一卷、《拾遗》一卷、《杂著》一卷。今皆不在此编中,疑其本别行也。敏政学问淹通,著作具有根柢,非游谈无根者比。特以生于朱子之乡,又自称为程子之裔,故于汉儒、宋儒判如冰炭,于蜀党、洛党亦争若寇仇。门户之见既深,徇其私心,遂往往伤于偏驳。如《奏考正祀典》,欲黜郑康成祀于其乡;作《苏氏梼杌》,以锻炼苏轼,复伊川九世之雠,至今为通人所诟厉。其文格亦颇颓唐,不出当时风气;诗歌多至数千篇,尤多率易,求其警策者殊稀。然明之中叶,士大夫侈谈性命,其病日流于空疏,敏政独以雄才博学,挺出一时。集中徵引故实,恃其淹博,不加详检,舛误者固多,其考证精当者亦时有可取。要为一时之硕学,未可尽以芜杂废也。
2
其集名曰「篁墩」者,考新安有黄墩,为晋新安太守黄积所居。子孙世宅于此,故以「黄」为名。自罗愿新安志》、朱子《文集》所载皆同。敏政乃称「黄」本「篁」字,因黄巢而改,遂称曰「篁墩」,为之作记,且以自号。其说杜撰无稽,然名从主人,实为古义,今亦仍其旧称焉。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枫山集》四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章懋撰。有《枫山语录》,已著录。懋初在词垣,以直谏著名。今集中第一篇即其原疏。考元夕张灯,未为失德,词臣赓韵,亦有前规。而反覆力争,近乎伊川之谏折柳,未免矫激太过。然其意要不失于持正,故君子犹有取焉。至其平生清节,矫矫过人,可谓耿介拔俗之操。其讲学恪守前贤,弗逾尺寸,不屑为浮夸表暴之谈。在明代诸儒,尤为淳实。《明史》本传称,或讽之为文章,则对曰:「此小技耳,予弗暇。」有劝以著述者,曰:「先儒之言至矣,芟其繁可也。」盖其旨惟在身体力行,而于语言文字之间非所留意。故生平所作,止于如此。然所存皆辞意醇正,有和平温厚之风。盖道德之腴,发为词章,固非蜡貌栀言者所可比尔。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庄定山集》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1
庄㫤撰。孔旸,江浦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事迹具《明史》本传。官检讨时,以不奉诏作《鳌山诗》,与章懋、黄仲昭同谪。沦落者垂三十年,世颇推其气节。惟癖于讲学,故其文多阐《太极图》之义,其诗亦全作《击壤集》之体,又颇为世所嗤点。然如《病眼诗》「残书楚汉灯前垒,草阁江山雾里诗」句,杨慎亦尝称之。其他如「山随病起青逾峻,菊到秋深瘦亦香」,「土屋背墙烘野日,午溪随步领和风」,「碧树可惊游子梦,黄花偏爱老人头」,「酒盏漫倾刚月上,钓丝才扬恰风和」诸句,亦未尝不语含兴象。盖其学以主静为宗,故息虑澄观,天机偶到,往往妙合自然,不可以文章格律论,要亦文章之一种。譬诸钓叟田翁,不可绳以礼貌,而野逸之态,乃有时可入画图。
2
录之以备别格,亦论唐诗者存《寒山子集》之意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未轩文集》十二卷、《补遗》二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黄仲昭撰。仲昭有《八闽通志》,已著录。是集为其门人刘节所编。凡文六卷、诗五卷、词一卷,而以碑文、墓志铭附之。仲昭官编修时,与章懋、庄㫤并以疏争元宵烟火事廷杖谪官,当时有「翰林三君子」之目。后懋与㫤并以聚徒讲学为事,而仲昭独刻意纪述。《八闽通志》、《延平府志》、《邵武府志》、《南平县志》、《兴化府志》皆所编录。故枫山、定山之名满于天下,仲昭几为所掩。然三人气节相同,居官清介相同,文章质实亦略相同。未可以仲昭笃志励行,不作语录,遂分优劣于其间也。林瀚作《仲昭墓志》,称其作为文章,浑厚典重,无艰深聱硗之语。郑岳《莆阳文献传》亦称其有《未轩集》若干卷,文词典雅。今观其集,虽尚沿当日平实之格,而人品既高,自无鄙语。颉颃于作者之间,正不以坦易为嫌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医闾集》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贺钦撰。克恭,其先浙之定海人,以戍籍隶辽东义州卫。登成化丙戌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谢病归。弘治初,起陕西参议,檄未至而母殁,乃上疏恳辞。服阕,遂不复出。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此编乃其子士谘蒐辑遗稿并生平言行都为一集。前三卷为《言行录》。四卷至七卷为《存稿》,皆杂文。第八卷为《奏稿》。第九卷为《诗稿》。以钦常读书医无闾山,自号医闾山人,因以名集。钦之学出于陈献章。然献章之学主静悟,钦之学则期于返身实践,能补苴其师之所偏。尝言「为学不在求之高远,在主静以收放心而已」。故集中所录言行,皆平易真朴,非高谈性命者可比。而所上诸奏疏,亦无不通达治理,确然可见诸施行。在讲学诸人之中,独为笃实而纯正。文章虽多信笔挥洒,不甚修词,而仁义之言,蔼然可见,固不必以工拙论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翠渠摘稿》七卷、《补遗》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周瑛撰。有《书纂》,已著录。所著诗文集曰《翠渠类稿》。此本乃其门人林近龙所选录,故曰《摘稿》。郑岳撰《瑛传》,称其文章浑成雅健,诗格调高古。瑛亦尝作绝句云:「老去归平澹,时人或未知。」则其自命不在以繁音缛节务谐俗耳矣。朱彝尊明诗综》、王臣莆风清籁集》并载瑛《履霜操乐府》,其言怨而不怒,足正昌黎之失。此集中乃未收之,或近龙去取失当,误佚之欤。末附说三篇、序一篇、诗十八首,共为一卷,乃康熙戊子其七世孙维镳于家乘中钞出,以补《摘稿》所遗者。然冠以郑岳所撰《传》。其八世孙成又于雍正壬子求得瑛自撰志铭,补录于后,亦列于题跋之中。均乖编次之体。张诩作陈献章行状,称瑛为献章门人,而《成跋》力辨其非。以二人之集考之,盖始合而终睽者。诩与成之说皆各执其一偏。《明史儒林传》亦称瑛始与献章友,献章之学主于静,瑛不然之,谓学当以居敬为主云。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家藏集》七十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吴宽撰。原博,号匏庵,长洲人,成化壬辰进士第一,官至掌詹事府、礼部尚书,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集为宽所自订。李东阳、王鏊二《序》皆称诗三十卷、杂文四十卷,总为七十卷。今此本诗目相同,而文集实多七卷,又附以补遗文六篇。《后序》亦称宽子中书舍人奭蒐阅笥稿,得诗三十卷、文四十七卷,与《前序》颇不合,疑七十卷以上乃宽原编,而其后七卷则出奭等所附益也。宽学有根柢,为当时馆阁钜手。平生学宗苏氏,字法亦酷肖东坡,缣素流传,赏鉴家至今藏弆。诗文亦和平恬雅,有鸣鸾佩玉之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极称其《雪后入朝诗》,虽非高格。至谓其诗格尚浑厚,琢句沉著,用事典切,无漫然嘲风弄月之语,则颇为得实。以之羽翼茶陵,实如骖之有靳。至其作《史彬墓表》,称其以力田拓业,代为税长,而不载有从建文君出亡之事。后人因据以正《致身录》诸书之讹,是尤可以资考订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归田稿》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谢迁撰。于乔,馀姚人,成化乙未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谥文正,事迹具《明史》本传。迁之在内阁也,与刘健同心辅政。
2
史称其秉节直谅,见事明敏,天下称为贤相。其文集全稿,嘉靖中倭乱被毁。此集乃其致仕以后及再召时所作。自题曰《归田稿》,以授其子至者也。国朝康熙中,其七世孙大名府同知钟和复加厘辑,梓而传之。集中奏疏,类多晚年陈谢之作。凡在朝时嘉谟谠论,均已无存。即史所称《请罢选妃嫔》、《禁约内官》诸疏,亦不在其间,则其散失者当复不少。然迁当归里以后,正刘瑾、焦芳等挟怨修隙,日在危疑震撼之中。而所作诗文,大抵词旨和平,惟惓惓寄江湖魏阙之思。
3
老臣忧国,退不忘君,读此一编,已足以知其忠悃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震泽集》三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王鏊撰。有《史馀》,已著录。鏊以制义名一代。虽乡塾童稚,才能诵读八比,即无不知有王守溪者。然其古文亦湛深经术,典雅遒洁,有唐宋遗风。
2
盖有明盛时,虽为时文者亦必研索六籍,泛览百氏,以培其根柢,而穷其波澜。
3
鏊困顿名场,老乃得遇。其泽于古者已深,故时文工而古文亦工也。史称鏊上言欲仿前代制科,如博学鸿词之类,以收异才。六年一举。尤异者,授以清要之职。
4
有官者加秩。数年之后,士类濯磨,必以通经学古为高,脱去謏闻之陋。时不能用。又称鏊取士尚经术,险诡者一切屏去。弘、正间文体为一变,则鏊之所学可知矣。集中《尊号议》、《昭穆对》,大旨与张璁、桂萼相合。故霍韬为其集序,极为推挹,至比于孔门之游、夏,未免朋党之私。然其谓鏊早学于苏,晚学于韩,折衷于程朱,则固公论也。其《河源考》一篇,能不信笃什所言,似为有见。而杂引佛典、道书以驳昆仑之说,则考证殊为疏舛。此由明代幅员至嘉峪关而止,轺车不到之地,徒执故籍以推测之,其形响揣摩,固亦不足怪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郁洲遗稿》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梁储撰。叔厚,号厚斋,晚号郁洲,广东顺德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谥文康。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其子次挹所编。初名《郁洲集》,香山黄佐为之序。后其孙孜官中书舍人,从内阁录其奏疏,补入集中,厘为十卷,故名曰《郁洲遗稿》。即此本也。储历事三朝,当武宗末造,正杌陧不宁之时,乃能岳岳怀方,弥缝匡救。集中所载奏疏,如武宗自封镇国公,则上疏力阻。许给秦王关中闲田为牧地,则草敕时为危言以动听,事遂得寝。又力请回銮疏至八九上,无非惓惓忠爱之忱。虽辞乏华腴,而义存规谏,亦可云古之遗直矣。胡维霖《墨池浪语》乃引杨慎之言,谓「《明通纪》一书乃储弟梁亿所撰。
2
故以不草《威武大将军敕》归之于储,其实写《威武大将军敕》者储也。内阁有敕书稿簿,缀撰文者姓名,何可诬也」云云。其说独异,然稿簿果存,不应终明之世无一人见而言之,《明史》本传亦无明文,置之不论可也。至于集中诗文,寥寥无几,体格亦不甚高。《黄佐序》称其生平著作多不存稿,盖非其注意之所在云。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见素文集》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续集》十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林俊撰。待用,号见素,莆田人,成化戊戌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贞肃,事迹具《明史》本传。俊始以纠权璫远谪。及抚江右,则抗逆藩;抚西蜀,则平巨寇,为弘、正间名臣。晚年再起,齗齗持正。卒以不附合张璁、桂萼,致殁后削籍,葬以士礼,尤见后凋之节。所著诗文,《张诩序》谓俊致仕之时手编成集者五十馀卷。此本文二十八卷,《奏疏》七卷,《续集》诗文十二卷,兼及其起废以后所作,并附以遗疏四首,与《诩序》不符。盖已出后人裒辑,非俊自编之原本也。俊为文,体裁不一,大都奇崛博奥,不沿袭台阁之派。其诗多学山谷、后山两家,颇多隐涩之词,而气味颇能远俗。奏议分《两曹》、《外台》、《内台》、《西征》、《起辅》、《新政》、《秋台》六稿,无不委曲详尽,通达事机。平生经略,此足见其大凡矣。又案王凤灵《续集序》,称俊原有诗集十四卷,此本无之。别有《西征集》,凡诗歌二百二篇、跋二篇、赋一篇、书二十二篇、祭文二十四篇、序四篇、记五篇,亦不以诗为一集。观其孙及祖《跋》,称重梓是书而诗集尚阙。是当时本未同刊,故流传颇鲜。今仍其原第著录云,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古城集》六卷、《补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张吉撰。克修,号翼斋,又曰默庵,又曰怡窝,晚乃自称曰古城,馀干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贵州左布政使。是编第一卷为《三朝奏议》,第二卷为《陆学订疑》,第三卷为《贞观小断》,第四卷为《文略》,第五、第六卷为诗。末有《补遗》,皆杂文。明至正德初年,姚江之说兴,而学问一变;北地、信阳之说兴,而文章亦一变。吉当其时,犹兢兢守先民矩矱,高明不及王守仁,而笃实则胜之;才雄学富不及李梦阳何景明,而平正通达则胜之。且为工部主事时,则尽言直谏,忤武宗,谪官。为广西布政使时,又以不肯纳赂刘瑾贬秩。
2
而为肇庆府同知时,力持公议,掊击柳璟,愿与都御史秦紘同逮,卒白其冤,尤人情所难。以刚正之气,发为文章,固不与雕章绘句同日而论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虚斋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蔡清撰。有《易经蒙引》,已著录。《明史艺文志》载虚斋文集》五卷,与此本合。盖正德间葛志贞所辑,林俊为之序。其后梨枣漫漶,清族孙廷魁复为重刊,而益以《补遗》、《附录》,分为八卷。然所增不过手简墨迹,本无关轻重。而史乘传赞之作一概附入,尤多冗滥,固不若原本之持择有要矣。清学以穷理为主,笃守朱子之说。其《读蜀阜存稿私记》中,谓:「朱、陆俱祖孔、孟,而门户不同。然陆学未尽符于大中至正之矩,不免为偏安之业。」其宗旨所在,可以概见。然其《易经蒙引》,于朱子之解意有未安者,亦多所驳正,不为苟合。是其识解通达,与诸儒之党同伐异者有殊。故其文章亦淳厚朴直,言皆有物。虽不以藻采见长,而布帛菽粟之言,殊非雕文刻镂者所可几也。《明史》本传称:「清在吏部,因王恕访以时事,清上二札。一《请振纪纲》,一《荐刘大夏等三十馀人》,恕皆纳用。」今检其札,乃不见集中。即蔡廷魁增缉之本,亦复不载。盖清不欲居功,已讳而削其稿矣。其斯为醇儒之用心欤。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容春堂前集》二十卷、《后集》十四卷、《续集》十八卷、《别集》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邵宝撰。有《左觿》,已著录。宝举乡试,出李东阳之门,故其诗文矩度,皆宗法东阳。东阳于其诗文亦极推奖。当宝以侍郎予告归,东阳作《信难》一篇以赠,称其集「出入经史,蒐罗传记,该括情事,摹写景物,以极其所欲言。
2
而无冗字长语,辛苦不怡之色。若欲进于古之人」。且以欧阳修之知苏轼为比,其心之相契如此。然东阳所见只有《前集》。其《后集》、《续集》、《别集》则宝后所续编,东阳弗及睹也。今统观四集,其文边幅少狭,而高简有法,要无愧于醇正之目。《明史儒林传》称:「其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其文典重和雅,以李东阳为宗。而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殆非虚美。其诗清和淡泊,尤能抒写性灵。顾元庆夷白斋诗》极称其《乞归终养上疏不允》一篇,谓其感动激发,最为海内传诵,盖其真挚不可及云。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罗圭峰文集》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罗玘撰。景鸣,南城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肃,事迹具《明史文苑传》。玘以气节重一时。其《乞定宗社大计》二疏及《上李东阳书》,皆言人之所难言。其文规橅韩愈,戛戛独造,多抑掩其意,迂折其词,使人思之于言外。《陈洪谟序》称:「闻其为文,必呕心积虑,至扃户牖,或踞木石隐度逾旬日,或逾岁时,神生境具,而后命笔,稍涉于萎陋诎诞之微,虽数易稿不惮,盖与宋陈师道之吟诗不甚相远。其幽渺奥折也固宜,而磊落嵚崎,有意作态,不能如韩文之浑噩,亦缘于是。殆性耽孤僻,有所偏诣欤。」
2
然在明人之中,亦可谓为其难者矣。明制,以翰林教习宦官,谓之内馆。据玘所作《白江墓碑》,盖尝充是任者。故集中诸文,为宦官作者颇多。虽玘之风概,可以共谅于后世,然其为微瑕,不止陶集之闲情。顾一一录之,是所不可解也。
3
《因树屋书影》称玘集一刻于盱眙,再刻于南国子监,又有武进孙氏本,今皆未见。据此本所叙,则初刻于常州,再刻于荆州,版皆佚。嘉靖五年,陈洪谟得荆州本六卷,又得《续集》二卷、《奏议》一卷,汇而重刊。后其乡人黄端伯又于玘曾孙宽处求得逸稿,合原集编为三十卷。是其集辗转增入,已非其旧。兹数篇者,毋乃端伯所增入欤。此本为康熙庚午玘八世从孙美才所刊,编次颇无体例。
4
如文以寿文为冠,而以奏议列杂著后;诗亦以寿诗为冠,而名之曰「古乐府」。
5
又以词置赋之后、诗之前,皆为颠舛。其《凡例》第二条云:「集中详加评缀,凡有资举业者,联圈标出。」所见如是,则其失于刊削,以多为贵亦宜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吴文肃公摘稿》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吴俨撰。克温,宜兴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肃,事迹具《明史》本传。正德初,俨主顺天乡试,以《为臣不易》命题,为刘瑾所怒,以飞语罢去。瑾诛,乃复进用。其程文今在集中。史称刘瑾闻俨家多赀,遣人啖以美官。俨峻拒之,瑾怒。会大计群吏,中旨罢俨官。即其事也。其集初藏于家。至万历甲申,其孙士遇始刊版。同邑王升、武进庄煦及其仲孙达可为删而存之,故名曰《摘稿》。俨当何、李未出以前,犹守明初旧格,无钩棘涂饰之习。
2
其才其学,虽皆不及李东阳之宏富,而文章局度舂容,诗格亦复娴雅。往往因题寓意,不似当时台阁流派,沿为肤廓。虽名不甚著,要与东阳肩随,亦足相羽翼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立斋遗文》五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邹智撰。汝愚,合州人。成化丙午乡试第一人。时万安方倚内官怙权。
2
智上公车时,道过王恕,即立志欲发其奸。丁未成进士,改庶吉士。会星变,遂上疏击安及刘吉、尹直三大学士,兼劾中官。虽留中不报,而奸党衔之次骨,乃借他事罗织下诏狱,将拟死刑。彭韶力持之,得谪广东石城千户所吏目。卒于官,年仅二十六。事迹具《明史》本传。金祺作《智墓志》,称所著有《立斋集》藏于家。考集中《初到石城诗》第二首后有其友人顺德知县吴廷举附注,记智自改定中四句事。末有附载《寄吴献臣》一书,失其姓名,论刻集及作序事。则集为廷举所编次刊刻。此本前有什邡县训导《李廷梁序》称旧版佚阙,案台李公芳麓重梓。盖天启乙丑所刊也。凡奏疏一卷、杂文三卷、诗一卷、附录一卷。智疏劾权奸,直声动天下。然于君国之间,缠绵笃挚,至死不忘,无一毫怨尤之意。
3
其《在狱诗》有云:「梦中不识身犹系,又逐东风入紫宸。」其《辞朝诗》有云:「云韶声静拜彤墀,转觉婵媛不自持。罪大故应诛两观,网疏犹得窜三危。尽披肝胆知何日,望见衣裳只此时。但愿太平无一事,孤臣万死竟何悲。」与明季台谏务以矫激沽名者,相去万万。故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假修饰之功,虽间伤朴遬,而真气流溢,其感人者固在文字外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熊峰集》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1
石珤撰。邦彦,槁城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隐,改谥文介,事迹具《明史》本传。珤出李东阳之门,东阳每称后进可托以柄斯文者,惟珤一人。皇甫汸尝删定其集为四卷,岁久版佚。国朝康熙丁未,馀姚孙光(昜火)为藁城知县,得《别集》遗稿于其家,为合而重刊之。嗣闻真定梁清标家有其全集,乃购得续刊,共为十卷,即此本也。自一卷至四卷为诗,五卷、六卷为文,七卷至九卷又为诗,十卷又为文。盖刊版已定,不能依类续入,故其体例丛脞如是也。珤诗文皆平正通达,具有茶陵之体,故东阳特许之。当北地、信阳駸駸代兴之日,而珤独坚守师说。屡典文衡,皆力斥浮夸,使粹然一出于正。虽才学皆逊东阳,而湜湜持正,不趋时好,亦可谓坚立之士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西村集》八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史鉴撰。案宪宗孝宗时有两史鉴。其一长洲人,弘治己未进士,见《太学题名碑》。其一吴江人,字明古,号西村,隐居不仕,即撰此集者也。鉴留心经世之务,三原王恕巡抚江南时,闻其名,延见之,访以时政。鉴指陈利病。恕深服其才,以为可以当一面。所著诗四卷、文四卷,嘉靖间其孙周裒而刊之,以墓表及诸人哀挽之诗附于后。周用、卢襄各为之序。其文究悉物情,练达时势,多关于国计民生,而于吴中水利言之尤详。第五卷皆明初诸人《列传》,叙次简明,疑其欲为野史而未就也。其诗亦落落无俗韵,惟古诗不知古音,所注叶韵多谬误。文中《祭徐有贞文》及文后《跋》一篇,以私恩之故,为力辨夺门一事,未免曲笔耳。案王士祯香祖笔记》曰:「吴江门人徐翰林电发案电发乃检讨徐釚之字,寄《西村集》二十八卷,其乡前辈史鉴明古著也。集中有曾祖文质府君行状案文质乃史彬之字,只言洪武中缚贪吏诣阙事,无一语及靖难。
2
集是陈继儒仲醇选」云云。是鉴集本二十八卷。此本八卷,尚非完帙。然今未见继儒所选本,故仍以此本著录,而附载其卷帙之异同,备考证焉。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胡文敬公集》三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1
胡居仁撰。居仁有《易像抄》,已著录。居仁本从吴与弼游,而醇正笃实,乃过其师远甚。其学以治心养性为本,以经世宰物为用,以主忠信为先,以求放心为要。史称薛瑄之后,惟居仁一人而已。居仁病学者撰述繁芜,尝谓朱子注《参同契》、《阴符经》皆可不作。故《易传》、《春秋传》外,于经书皆不轻为之注。讲授之语,亦惟《居业录》一编。诗文尤罕。是集乃其门人馀佑网罗散失而成。虽中多少作,然近里著己皆粹然儒者之言,不似吴与弼书动称梦见孔子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方简肃文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方良永撰。良永寿卿莆田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告归再起,巡抚应天,中途疾作,乞致仕,旋除南京刑部尚书,良永已先卒。谥简肃。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为河南按察使郑茂所编,隆庆庚午其孙山东布政使攸续刊之。良永当正德时历仕岩疆,皆著丰采。乞休后廷推屡及,辄以养亲辞。今诸疏俱在集中,进退颇为不苟。其文信笔挥洒,虽不刻意求工,而和平坦易,不事钩棘。视后来摹拟涂饰之习,转为本色。其论劾朱宁一疏,慷慨壮烈,犹有牵裾折槛之风。又常豫决宁王宸濠反谋。濠败后,贻书王守仁,与论定乱大计,及其生平言学,则云:「近世学者,出天入神,超悟独到,专以心学为言,皆附于象山,其妄如此。即所为象山者似矣,而中实未然,毋亦优孟之为孙叔敖欤。」其语皆隐刺守仁,可谓卓然不阿其所好者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小鸣稿》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秦王朱诚泳撰。诚泳号宾竹道人,太祖五世孙也。弘治元年以镇安王袭封。
2
十一年薨,谥曰简。《明史诸王列传》称「诚泳性孝友恭谨,尝铭冠服以自警」。
3
所著有《经进小鸣集》。案朱彝尊《诗话》称:「王年十龄,嫡母陈妃以唐诗教之,日记一首。嗣位后日赋一篇,三十年靡闲。」案诚泳袭爵仅十一年,此云三十年当并其初封镇安王时言之也。既薨,纪善强晟校刻其诗。嘉靖初,王孙定王维焯表上之,诏送史馆。史称「经进」,盖由于此。此本不题「经进」字,盖刻在前而进在后也。自卷一至卷八皆诗;卷九为杂文;卷十为《恩赐胜览录》,乃弘治,诚泳请朝命养疾于凤泉温泉汤泉时所作。其诗古体清浅而质朴,近体谐婉可诵,七绝尤为擅场。如《秋夜诗》云「霁月满窗明似昼,梧桐如雨下空庭」,又云「空庭久坐不成寐,明月满阶砧杵声」,又《山行诗》云「啼鸟无声僧入定,半岩风落紫藤花」,皆风骨戍削,往往有晚唐格意。尔时馆阁之中,转无此清音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怀星堂集》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祝允明撰。允明有《苏材小纂》,已著录。《明史艺文志》载《祝氏集略》三十卷、《怀星堂集》三十卷、《小集》七卷。本传称其《诗文集》六十卷。
2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载《祝氏集略》外,又有《金缕》、《醉红》、《窥帘》、《畅哉》、《掷果》、《拂弦》、《玉期》等集。今行于世者惟《祝氏集略》及此集,凡诗八卷、杂文二十二卷。允明与同郡唐寅并以任诞为世指目。寅以画名,允明以书名,文章均其馀事。寅诗颓唐浅率,老益潦倒。袁袠所辑《六如居士集》,王世贞艺苑卮言》以「乞儿唱莲花落」诋之。顾璘国宝新编》称:「允明学务师古,吐词命意,迥绝俗界。效齐、梁月露之体,高者凌徐、庾,下亦不失皮、陆。」其推挹诚为过当。然允明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其文亦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虽无江山万里之钜观,而一邱一壑,时复有致。才人之作,亦不妨存备一格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整庵存稿》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罗钦顺撰。钦顺之学以穷理格物为宗,力攻王守仁良知之说。其大旨具见所作《困知记》中,已别著录。至词章之事,非其所好,谈艺家亦罕论及之。其弟钦蔼,作《仪训录》,尝称「钦顺于应酬文字辞谢居多,下笔稿成,未尝自是。
2
旧稿盈笥,晚年手自芟存,馀悉焚去。谓二子曰:『此等文字世间不少,慎勿出以示人,姑留自观可也』」云云。其志趣可以想见。然集中所作,虽意境稍涉平衍,而典雅醇正,犹未失成化以来旧格。诗虽近击壤派,尚不至为有韵之语录。
3
以抗行作者则不能,在讲学诸家亦可云质有其文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东江家藏集》四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顾清撰。有《松江府志》,已著录。是编凡《山中稿》四卷为初集,乃未仕时作。《北游稿》二十九卷为中集,乃既仕后作。《归来稿》九卷为后集,乃致仕后作。皆清晚年所自编,故体例颇为精审。又有《留都稿》四卷、《存稿》十卷,为其子孙所续辑,今已不传矣。清学端行谨,砥砺名节。当正德时,谏疏凡十数上。嘉靖初,力请停遣旗校,于时政皆有所献替。其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文章简炼醇雅,自娴法律。当时何、李崛兴,文体将变,清独力守先民之矩矱。虽波澜气焰未能极俶奇伟丽之观,要不谓之正声不可也。在茶陵一派之中,亦挺然翘楚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空同集》六十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1
李梦阳撰。梦阳有《空同子》,已著录。梦阳户部郎中时,疏劾刘瑾,遘祸几危,气节本震动一世。又倡言复古,使天下毋读唐以后书,持论甚高,足以竦当代之耳目。故学者翕然从之,文体一变。厥后摹拟剽贼,日就窠臼。论者追原本始,归狱梦阳,其受诟厉亦最深。考明自洪武以来,运当开国,多昌明博大之音。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多台阁雍容之作。愈久愈弊,陈陈相因,遂至嘽缓冗沓,千篇一律。梦阳振起痿痹,使天下复知有古书,不可谓之无功,而盛气矜心,矫枉过直。《因树屋书影》载其《黄河水绕汉宫墙》一诗,以落句有「郭汾阳」字,涉用唐事,恐贻口实,遂删除其稿不入集中。其坚立门户,至于如此。同时若何景明、薛蕙皆梦阳倡和之人,景明论诗诸书,既齗齗往复;蕙亦有「俊逸终怜何大复,粗豪不解李空同」句,则气类之中已有异议,不待后来之排击矣。平心而论,其诗才力富健,实足以笼罩一时。而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句拟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所谓武库之兵,利钝杂陈者也。其文则故作聱牙,以艰深文其浅易。明人与其诗并重,未免怵于盛名。今并录而存之,俾瑕瑜不掩。且以著风会转变之由,与门户纷竞之始焉。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山斋集》二十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郑岳撰。有《莆阳文献》,已著录。其所著诗文有《蒙难录》、《西行纪》、《南还录》、《山斋吟稿》、《漫稿》、《净稿》、《续稿》、《奏议》。
2
因雕本燹毁,所存不过数种。是集乃万历中其曾孙炫蒐辑重锓,凡诗七卷、文十七卷。《炫跋》谓较视旧集十未能存二三,盖亦幸而不佚也。柯维骐《续莆阳志》称其所作诗文,俱畅达蕴藉。朱彝尊明诗综》引谢山子之言,亦称其诗深于讽谕之体。考《明史》岳本传,称其屡拒中官崔文之干请,争宁王宸濠之侵占。又以争兴献王祔庙,忤旨夺俸。其居官颇著风节。而为江西按察使时,与李梦阳互讦。为兵部侍郎时,又为聂豹劾罢。所与龃龉者,乃皆正人。盖其天性孤介,非惟与小人相忤,即君子亦不苟合也。其文章落落远俗,固亦有由焉。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浮湘集》四卷、《山中集》四卷、《凭几集》五卷、《续集》二卷、《息园存稿诗》十四卷、《》九卷、《缓恸集》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1
顾璘撰。有《国宝新编》,已著录。是编乃其诗文全集。《浮湘集》由开封府知府谪全州知州时作,蔡羽序之。《山中集》移病家居时作,陈束序之。
2
凭几集》、《凭几续集》皆起官湖广巡抚时作,皇甫汸序之,璘亦有《自序》。
3
息园存稿》并刻于嘉靖戊戌,《诗稿》陈大壮序之,《文稿》邓继中序之。附录曰《缓恸集》,官工部侍郎时哭其亡女之作,璘自序之。朱彝尊明诗综》称其尚有《归田集》,今未见传本,不知佚否也。《明史文苑传》称璘初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杰」,后宝应朱应登继起,号「四大家」。然璘、应登羽翼李梦阳,而韦、沂则颇持异论。又称璘诗矩矱唐人,以风调胜。今观其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固不失为第二流之首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华泉集》十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1
边贡撰贡字庭实。华泉其号也。历城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凡诗八卷、文六卷。鲁中立《海岳灵秀集》曰:「华泉之作虽不逮何、李,然平淡和粹,孝庙以前,海岱之才无其伦比。」
2
胡应麟诗薮》曰:「世人独推李、何为当代第一。馀以为空同关中人,气稍过劲,未免失之怒。张大复之亮节俊语出于天性,亦自难到,但工于文句而乏意外之趣。独边华泉兴象飘逸,而语尤清圆,故当共推此人。」陈子龙明诗选》则曰:「尚书才情甚富,能于沉稳处见其流丽。声价在昌谷之下、君采之上。今考其诗,才力雄健,不及李梦阳何景明善于用长;意境清远,不及徐祯卿、薛蕙善于用短。而夷犹于诸人之间,以不战为胜。无凭陵一世之名,而时过事移,日久论定,亦不甚受后人之排击。」三人所论,当以子龙为持平矣。昔薛蕙于严嵩为同年,颇相唱和。及嵩柄国,蕙即谢绝往还,并削去旧作,不留一字,至今为论者所称。是集乃以送嵩之作列为压卷,不免见疑于清议。然诗集为贡没之后其里人刘天民所编。时当嘉靖戊戌,正嵩权炽盛之日,或天民无识,趋附时局以为荣,非贡本志欤。其文集亦大名魏允孚所续刊,自明以来,谈艺家置而不论。今核其品格,实远逊有韵之词。盖才有偏长,物不两大。附诗以行,视为琬琰之藉可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刘清惠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刘麟撰。元瑞,一字子振,江西安仁人。后流寓长兴,子孙遂隶籍焉。
2
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本传。初,麟观政工部时,即与同年陆昆抗疏争谏官下狱事。及为绍兴府知府,又以忤刘瑾褫职。后官尚书,卒以争苏松织造为宦官所挤而罢。盖始终介介自立者。其自绍兴归也,依其姻家吴珫于长兴。与孙一元、文徵明等往来倡和。世传徵明《神楼图》,即为麟作也。
3
是集凡诗二卷,奏疏、杂文九卷,《附录》一卷,麟曾孙(钦心)陛所编。万历丙午湖州知府无锡陈幼学刊之长兴。朱凤翔为序,称「其文出入秦汉,诗则駸駸韦、杜」,固未免太过。至称「其标格高入云霄,胸中无一毫芥蒂,故所发皆盎然天趣,读之足消鄙吝」,则得其实矣。是亦文章关乎人品之验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沙溪集》二十三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1
孙绪撰。诚甫,沙溪其自号也,故城人。弘治己未进士。官至太仆寺卿。是集文八卷、赋一卷、杂著一卷、《无用闲谈》六卷、诗七卷。其文沉著有健气。其《无用闲谈》有曰:「文章与时高下,人之才力亦各不同。今人不能为秦、汉、战国,犹秦、汉、战国不能为六经也。世之文士,尺寸步骤,影响摹拟,晦涩险深,破碎难读」云云。其意盖为李梦阳发,可以见其趋向矣。至于《古今仕学辨》之类,参以排偶,不古不今,则编次者失于删汰,转为作者累耳。其《无用闲谈》多深切著明之语。《论文》、《论诗》,亦各有确见。王士祯池北偶谈》尝摘其误以五代王祚事为彭时事,其说良是。他如论扬雄事亦失当,然要不害其大旨。诗格颇近李东阳,而深以何孟春等注《东阳乐府》称其过于李、杜为非。盖讥誉者之溢量,非排击东阳也。此集旧与马中锡《东田集》合刊,然学问笔力皆胜中锡,故今摘录《绪集》,而《中锡集》则存其目焉。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王文成全书》三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王守仁撰。守仁有《阳明乡约法》,已著录。是书首编《语录》三卷为《传习录》,附以朱子晚年定论。乃守仁在时,其门人徐爱所辑,而钱德洪删订之者。次《文录》五卷,皆杂文。《别录》十卷,为奏疏、公移之类。《外集》七卷,为诗及杂文。《续编》六卷,则《文录》所遗,搜辑续刊者。皆守仁殁后,德洪所编次。后附以《年谱》五卷、《世德记》二卷,亦德洪与王畿等所纂集也。
2
其初本各自为书。隆庆壬申,御史新建谢廷杰巡按浙江,始合梓以传,仿《朱子全书》之例以名之。盖当时以学术宗守仁,故其推尊之如此。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此书明末版佚,多有选辑别本以行者,然皆阙略,不及是编之详备焉。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双溪集》八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1
杭淮撰。东卿,宜兴人。弘治乙未进士。官至南京总督粮储右副都御史。与兄济并负诗名。与李梦阳、徐祯卿、王守仁、陆深诸人递相唱和。其诗格清体健,在弘治、正德之际不高谈古调,亦不沿袭陈言,颇谐中道。此本乃其弟洵所编,为朱彝尊曝书亭旧藏。卷末有彝尊手题两行,称「康熙辛巳九月十九日,竹垞老人读一过,选入《诗综》一十四首」。各诗内亦多圈点甲乙之处,盖其辑《明诗综》时所评骘。今《诗综》本内所录淮诗篇数,并与自记相同。中如《打牛坪诗》第三联,原本作「碧障自云生」,而彝尊改作「蔓草自春生」;《王思槐过访诗》第三联,原本作「野竹过墙初挺秀」,而彝尊改作「挺拔」,亦间有所点定,皆较原本为善。且称「其诗遒炼如茧丝,抽自梭肠,似涩而有条理。五言尤擅场」,持论亦属允惬云。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对山集》十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1
康海撰。有《武功县志》,已著录。其诗文集自明以来凡四刻。一为张太微所选,一为王世懋所选,互有去取。国朝康熙中,其里人马氏始裒其全集刻之江宁。此本乃乾隆辛巳其里人编修孙景烈以所藏张太微本又加刊削而刻之。海以救李梦阳故,失身刘瑾。瑾败,坐废。遂放浪自恣,徵歌选妓,于文章不复精思,诗尤颓纵。《王世懋序》称其五七言古律多率意之作,又慕少陵直摅胸臆,或同时人名号爵里,韵至便押,不丽于雅。《朱孟震序》述李维桢之言,亦称张太微本珷玞燕石,间列错陈。故马氏所增刊,颇伤芜杂。景烈此本虽晚出,而去取谨严,于诗汰之尤力,较诸本特为完善,已足尽海所长矣。明人论海集者是非不一,要以俞汝成「文过于诗」语为不易之评。其《拟廷臣论宁夏事状》及《铸钱论》诸篇,尤颇切时弊。崔铣、吕楠皆以司马迁比之,诚为太过。然其逸气往来,翛然自异,固在李梦阳等割剥秦汉者上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柏斋集》十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1
何瑭撰。有《医学管见》,已著录。瑭笃行励志,其论学一以格致为宗。
2
集中《送湛若水序》,谓「甘泉以存心为主,予以格物致知为先。非存心固无以为格致之本。物格知至,则心之体用益备」。其生平得力在此。故当时东南学者多宗王守仁良知之说,而瑭独以躬行为本,不以讲学自名。然论其笃实,乃在讲学诸家上。至如《均徭》、《均粮》、《论兵》诸篇,究心世务,皆能深中时弊,尤非空谈三代,迂疏无用者比。虽其文体朴质,不斤斤于格律法度之间,而有体有用,不支不蔓,与雕章绘句之学固又当别论矣。集凡文十卷、诗一卷,为嘉靖己酉郑王所刻。郑世子载堉,即瑭之甥。其律数之学,皆受之于瑭者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竹涧集》八卷、《竹涧奏议》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潘希曾撰。希曾仲鲁,金华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是集为嘉靖末长洲黄省曾所校。首载诗四卷,次杂文四卷,次奏议四卷,而以墓志、小传之类附录于末。核其卷数,与《千顷堂书目》所载相符,盖犹旧本也。希曾兵科给事中时,奏夺太监汪直义男官爵。复因灾异陈八事,皆直指近幸,无所避忌。及奉使湖广、贵州,计处边储,又以不赂刘瑾,矫旨下狱,拷讯除名。
2
瑾诛,起官,复抗疏争太素殿、天鹅房诸役,俱著直声。今观集中章奏,语皆剀切真挚,不为粉饰而深中事理,不愧其名。其平时虽不以文章著,而直抒胸臆,沛然有馀,亦其刚正之气有不可掩遏者欤。又希曾治河,绩最著。《小传》称其别有《治河录》,今已不传。然集中条议修筑诸疏,措置规模,犹见一二。是尤切于实用之文,足以资后来考证者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大复集》三十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何景明撰。景明有《雍大记》,已著录。是集凡赋三卷、诗二十六卷、文九卷,传志、行状之属附录于末。王廷相、康海、唐龙、王世贞各为之序。正、嘉之间,景明与李梦阳俱倡为复古之学,天下翕然从之,文体一变。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径稍异。故集中与梦阳论诗诸书,反覆诘难,齗齗然两不相下。平心而论,摹拟蹊径,二人之所短略同。至梦阳雄迈之气与景明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
2
正不妨离之双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景明于七言古体深崇四杰转韵之格,见所作《明月篇序》中。王士祯《论诗》绝句有曰:「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从天。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后贤」,乃颇不以景明为然。其实七言肇自汉氏,率乏长篇。魏文帝《燕歌行》以后,始自为音节。鲍照《行路难》始别成变调。继而作者实不多逢。至永明以还,蝉联换韵,宛转抑扬,规模始就。故初唐以至长庆,多从其格。即杜甫诸歌行,鱼龙百变,不可端倪,而《洗兵马》、《高都护》、《骢马行》等篇,亦不废此一体。士祯所论,以防浮艳涂饰之弊则可,必以景明之论足误后人,则不免于惩羹而吹齑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洹词》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1
崔铣撰。有《读易馀言》,已著录。是集题曰《洹词》,以铣家安阳,境有洹水故也。一卷、二卷曰《馆集》,三卷曰《退集》,四卷曰《雍集》,五卷至十卷曰《休集》,十一卷、十二卷曰《三仕集》。皆编年排次,不分体裁,杂著笔记亦参错于其间。铣力排王守仁之学,谓其不当舍良能而谈良知。故持论行己,一归笃实。其争大礼,劾张璁、桂萼,风节表表,亦不愧其言。所作《政议》十篇,准今酌古,无儒生迂阔之习。他若《漫记》十条,可以补《宋史》之未备。《讹传》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而《岳飞论》一篇,称飞之急宜奉诏班师,尤识大体。盖不以文章著,而文章自可传也。第十一卷中有《严嵩钤山堂集序》,似涉南园作记之疑。然嵩集载此序,题嘉靖己亥。据《明史嵩传》,是时方为礼部尚书,未操国柄,尚无由预识其奸。是犹司马光之于王安石,非陆游之于韩侂胄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庄渠遗书》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1
魏校撰。有《周礼沿革传》,已著录。校欲行周礼于后世,其说颇为迂阔。所著《六书精蕴》,欲以古篆改小篆。而所列古篆,又多杜撰,尤为纰缪。
2
然校见闻较博,学术亦醇。故是集文律谨严,不失雅正。考据亦具有根柢,无忝于儒者之言。其御札《问经义》诸条,亦多精确。惟《郊祀论》一篇,谓见于经者独有南郊无北郊,而以社当地祇之祭。不知大司乐方丘之文与圜丘相对,圜丘为郊天,方丘为祭地可知。未闻祭社于泽中之方丘,且于夏日之至也。又《祭法》瘗埋于泰折,祭地也,与燔柴于泰坛祭天之文相对,皆北郊祭地之显证。校乃引《周礼》阴祀用黝牲,驳《祭法》祭地用騂犊为附会。不知《周礼》、《礼记》不能强合,先儒辨之甚明,无庸横相牵合,自生纠结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俨山集》一百卷、《续集》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1
陆深撰。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是集有费寀、徐阶二《序》,文徵明《后序》。《续集》前有《唐锦序》,后有《陆师道跋》。皆其子楫所编。
2
《锦序》及《师道跋》并称尚有《外集》四十卷,通此二集为一百五十卷。此本不载《外集》。盖《外集》皆其笔记、杂著,又自别行也。《明史文苑传》称「深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为文章。又善书,仿李邕、赵孟俯。赏鉴博雅,为词臣冠」。《阶序》称深以经济自许。在翰林,在国子,数上书言事。督学于晋,参藩于楚,旬宣于蜀,则皆有功德于其士民。而惜其独以文章见。《寀序》亦称其以剀切不谀忤宰臣,左迁以后,略无感时愤俗之意,而举其《发教岩诗》、《峡江道中诗》证其无所怨尤。今观其集,虽篇章繁富,而大抵根柢学问,切近事理,非徒斗靡夸多。当正、嘉之间,七子之派盛行。而独以和平典雅为宗,毅然不失其故步,抑亦可谓有守者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迪功集》六卷、附《谈艺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徐祯卿撰。祯卿有《翦胜野闻》,已著录。其平生论诗宗旨,见于《谈艺录》及《与李梦阳第一书》。如云「古诗三百,可以博其源。遗篇十九,可以约其趣。乐府雄高,可以励其气。《离骚》深永,可以裨其思。然后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辞。或未尽臻其奥,吾亦罕见其失也」。又云「绳汉之武,其流也犹至于魏;宗晋之体,其弊也不可以悉据」。其所谈仍北地摹古之门径。特梦阳才雄而气盛,故枵张其词。祯卿虑淡而思深,故密运以意。当时不能与梦阳争先,日久论定,亦不与梦阳俱废,盖以此也。王士祯居易录》称黄庭坚自定其诗为《精华录》,仅三百首。祯卿自定《迪功集》亦三百首。此本凡乐府四十四首、赠答诗十六首、游览诗二十五首、送别诗四十首、寄忆诗二十一首、咏怀诗十二首、题咏诗二十一首、哀挽诗三首,共一百八十二首,不足三百之数。而五卷以下则为杂文二十四篇,题正德庚辰刊。前有李梦阳、顾璘《序》,并称六卷,当是原本。不知何以与士祯所言不符,岂士祯所见别有一本欤。毛先舒诗辨坻》曰:「昌谷《迪功集》外,复有《徐迪功外集》,皇甫子安为序而刻之者。又有《徐氏别稿》五集,曰《鹦鹉编》、《焦桐集》、《花间集》、《野兴集》、《自惭集》。」又曰:「《迪功集》是所自选,风骨最高。《外集》殊复奕奕。
2
《焦桐》多近体,最疵。《鹦鹉》多学六朝,间杂晚唐,有《竹枝》、《杨柳》之韵。《花间》『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于诗为小乘,入词亦苦于不称。他如『花间打散双蝴蝶,飞过墙儿又作团』。《咏柳花诗》云『转眼东风有遗恨,井泥流水是前程』,便是词家情语之最」云云。今不尽可见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太白山人漫稿》八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孙一元撰。一元太初,自称秦人。或传为安化王孙。王世贞《题一元墓诗》曰:「死不必孙与子,生不必父与祖。突作凭陵千古人,依然寂寞一抔土。」
2
盖其踪迹诡异,当时即莫之详也。尝栖太白之巅,故称太白山人。又尝西入华,南入衡,东登岳,又南入吴,与刘麟、吴珫、陆昆、龙霓称「苕溪五隐」。晚而就婚施氏,遂卒于吴兴。麟为文以表其墓。事迹具《明史隐逸传》。一元才地超轶,其诗排奡凌厉,往往多悲壮激越之音。《静志居诗话》谓其瓣香在黄庭坚,体格固略相近。然庭坚之诗,沉思研练而入之,故蟠拏崛强之势多。一元之诗,轩豁披露而出之,故淋漓豪宕之气盛。其意境亦小殊也。《明史艺文志》载一元《太白山人稿》五卷。此本为崇祯中湖州周伯仁所刻,凡八卷。盖据吴兴张氏本及阳湖本而合辑之。目录于八卷之末尚标有补遗若千首,而卷内无之。岂当时有志搜访而未得欤。闵元衢欧馀漫录》载一元逸诗有《送许相卿诗》一首,见许氏谱;《题王伯雨园亭》二首,见《乌青镇志》;《和吴甘泉》四首,《重游》一首,《君马黄》一首,见真迹;《饮马长城窟》一首,见卢志菴所录。续于纪宣符家得十四首。又称鲍稚弢家有其诗,抄约千馀首。而梁清远《雕邱杂志》亦称所藏一元墨迹,有《送别李远菴北上诗》,风调极高,不知《漫稿》何以不载。则其散佚已多矣。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郑少谷集》二十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明郑善夫撰。善夫有《经世要录》,已著录。其诗规模杜甫,多忧时感事之作。林贞恒《福州志》病其时非天宝,地远拾遗,为无病而呻吟。然武宗时奄竖内讧,盗贼外作,诗人蒿目,未可谓之无因。王世懋艺圃撷馀》曰:「闽人家能占毕,而不甚工诗。国初林鸿、高廷礼、唐泰辈皆称能诗,号闽南十才子。
2
然出杨、徐下远甚,无论季迪。其后气骨崚崚,差堪旗鼓中原者,仅一郑善夫耳。
3
其诗虽多摹杜,犹是边、徐、薛、王之亚」云云。斯言持其平矣。善夫《论诗》五言云:「大哉杜少陵,苦心良在斯。末流但叫噪,古意漫莫知。凤鸟空中鸣,众禽反见嗤。」观其抒论,知其不谐于俗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苑洛集》二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1
韩邦奇撰。邦奇有《易学启蒙意见》,已著录。是集凡序二卷、记一卷、志铭三卷、表一卷、传一卷、策问一卷、诗二卷、词一卷、奏议五卷、《见闻考随录》五卷。乃嘉靖末所刊,汾阳孔天允为之序。当正、嘉之际,北地、信阳方用其学提唱海内。邦奇独不相附和,以著书馀事,发为文章。不必沾沾求合于古人,而记问淹通,凡天官、地理、律吕、数术、兵法之属无不博览精思,得其要领。故其徵引之富,议论之核,一一具有根柢,不同缀拾浮华。至《见闻考随录》所纪朝廷典故,颇为详备。其间如讥于不能匡正之失,及辨张采阿附刘瑾之事,虽不免小有偏驳,而叙次明晰,可资考据。其他辨论经义,阐发易数,更多精确可传。盖有本之学,虽琐闻杂记,亦与空谈者异也。

集部二十四·别集类二十四·东洲初稿》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夏良胜撰。良胜有《中庸衍义》,已著录。《明史》本传称良胜除名以后,辑其部中章奏,名曰《铨司存稿》,凡议礼诸疏俱在。今已不传。此其诗文集也。
2
前七卷为杂文,第八卷为诗,第九卷为《考定皇极指掌诸图》,第十卷为《天文便览》,自十一卷以下皆题曰《仕止随录》,十一、十二两卷杂录谏南巡下狱疏奏诗文及同时诸人投赠申救之作,十三、十四两卷杂录家居诗文。自十三卷以前皆题门人滇池罗江编,十四卷则题门人锺陵江治续编。《明史艺文志》载《东洲稿》十二卷,诗八卷,与此本卷帙互异。然此本题曰《初稿》,刻于正德十五年。其嘉靖以后诸作,咸未之及。史所载者,殆其全集之卷数欤。良胜两以直谏谪,风节凛然。其诗文无意求工,而皆岳岳有直气。虽不以词藻著名,要非雕章绘句之士所可同日语也。
URN: ctp:ws19579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