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七》[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御定渊鉴𩔖函卷一百六十七礼仪部十四方丘 社稷方丘一
3
原通典曰:王者父天母地,故庖牺氏俯而观法焉。颛顼乃命火正黎司地以属人火当为北北隂位。正,长也。司,主也。属,会也。所以会聚羣神,使各有序。夏以五月祭地祇,殷以六月祭。周制大司乐云:夏日至,礼地祇于泽中之方丘地祇,主昆仑也。必于泽中者,所谓因下以事地。其丘在国之北就隂位。礼神之玉以黄琮琮八方象地,牲用黄犊,币用黄缯。王及尸同服大裘祭地之服无文,崔灵恩、贾公彦、孔頴达皆云与祭天同。今按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是同器也。王制天地之牛角茧栗,是同牲也。又钩命决地,配以后稷,又配祭同也。此𩔖颇多,凡覆载功,齐煦妪徳,一尚质之义,安有二哉,配以后稷钩,命决释。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地,祭天南郊就阳位,祭地北郊就隂位,后稷为天地主,文王为五帝宗。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乐八变,则地祇皆出,可得而礼矣先奏乐以致其神,礼之以玉,乃后合乐而祭焉。凡祭天地宗庙之乐,无商者尚柔,商坚刚也。其神州地祇,谓王者所卜居吉土五千里之内地名也先儒引禹受地统书,昆仑东南地方五千里,名曰神州是也。按皇地祇,郑康成以为昆仑,即是土地髙著之称,既举最髙为称,是知四和之地皆及之,至于神州,但方五千里而已,故不云丘而言郊也。玉用两圭五寸有邸僢而同邸也,所谓祠北郊神州之神,牲用黝犊地官、牧人,隂祀用黝牲。注谓祭地北郊,币用黒缯币色无文。按昆仑牲币用黑色,则神不宜异也。其坛于北郊,筑土为坛,名曰太折祭法瘗埋于太折,祭地也。注折照,晰昭明之名,配以后稷,备五齐若神州则醴齐而下四齐。七献本拟大恰九献以外神无祼,故七献。王及尸服、斋戒、乘路酒尊荐葅醢之器,藉神席、稾秸、蒲越及鸡人呼晨,司乐宿悬掌次,设次,大宗伯摄亚献,并如圆丘。其日,王服大裘立于方丘东南,西面,乃奏函钟为宫以下之乐,以致其神,讫,王又亲牵牲取血并玉瘗之以求神,谓之二始天地之祭,唯圆丘、方丘备此二始,谓圆丘之先奏圜钟为宫之乐。次燎牲及玉币也。方丘则先奏函钟为宫之乐,次则燎埋血及玉币,二者在正祭之前,故云二始。尸前既置玉币等讫,次则王以匏片为爵,酌泛齐以献尸,谓之朝践。次大宗伯亦以匏爵酌醴齐,摄王后之献,凡二献也。次荐熟于神座前毕,王更酌盎齐以献尸,大宗伯以醍齐亚之,所谓馈食之献,凡四献也。尸食讫,王更酌朝践之泛齐以酳尸,所谓朝献,大宗伯酌馈食之醍齐以亚之,所谓再献,凡六献也。次,诸臣为賔酌沈齐以献尸,凡七也。王毎献酒,皆作乐一终。 汉髙定天下,后诏御史置祠祀官女巫,其梁巫主祠天地,武帝即位,曰:「朕亲郊而后土无配,则礼不荅也」。于是东幸汾隂汾隂男子、公孙滂洋等,见汾旁有光如绛,遂立后土祠于汾隂脽上泽中为五坛,坛一黄犊以髙帝配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者,衣尚黄,始用乐舞,帝亲望拜如上帝礼从寛舒等议至宣帝修武帝故事,间嵗正月一幸河东,祠后土,成帝建始初,徙河东后土于长安北郊时丞相匡衡奏言:祭地于北郊,即隂之象也,故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今祀后土,反东之少阳,宜徙之长安。元始五年,王莽奏复南北郊如故,莽又请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以髙帝、髙后配。日冬至,使有司奉祠南郊,髙帝配日夏至,使有司奉祭北郊,以髙后配。奏可。后汉光武中元二年,营北郊,祀地祇,在雒阳城北四里,迁吕太后于园上,薄太后尊号曰髙后,以配地祇。正月辛未,别祀地祇位,南面西上,髙皇后配,西面北上,皆在坛上,地理羣神从食皆在坛下。明帝永平二年正月上丁,祀南郊毕,次北郊。昭烈即位,营北郊于成都。 魏明帝景初元年,诏:「祀方丘所祭曰皇后,以舜妃伊耆氏配北郊所祭,以武宣皇后配。时髙堂隆上表,古来娥英、姜姒盛徳之妃,未有配食于郊者也。汉文初祭地祇于渭阳,以髙帝配,孝武立后土于汾隂,亦以髙帝配。王莽引《周礼》享先妣为配北郊,夏至以髙后配地,自此始也。臣谓宜依古典,以武皇配天地也。鱼豢议曰:「宜以宣后配地」。 晋武帝受禅后,泰始二年,定郊祀地郊先后配。是年,并圆方二丘于南北郊,更修坛兆,其二至之祀,合于二郊时从有司议,古者郊丘不异。十一月庚寅,帝亲祠于南郊。自后方泽不别立。东晋元帝太兴二年,北郊未立,地祇共在天郊。明帝太宁三年七月,始诏立北郊。成帝咸和八年,于覆舟山南立地郊,以宣穆张皇后配,五岳、四望、四海、四渎、五湖、诸山江等凡四十四神,及诸小山从祀此依魏氏故事,非晋旧也。康帝建元元年正月辛巳,祀北郊,帝皆亲奉牲,用元时将北郊,太常顾和表:后汉光武正月辛未,始建北郊。此则与南郊同月。于是从和议,郊庙牲币璧玉之色虽有成文,秦代多以駵驹,汉则但云犊,未辨其色。江左南北同用元牲。 宋武帝永初二年,亲南、北郊。孝武帝大明三年,移北郊于锺山北原道西,与南郊相对。后还旧处初,晋始置于覆舟山南,至此移之。废帝以旧地吉祥,复之。 齐髙帝受禅,建元二年正月次辛,祀北郊,牺牲之色,因旧不改从王俭议,而无配。武帝永明五年议,郊祀用正月次辛瘗后土车服之议,率遵汉制,出以法驾衮冕用次辛之义,详郊天。 梁武帝制:北郊为坛于国北,常与南郊间嵗。正月上辛,祀后土于坛上,以徳后配,礼以黄琮。五官、先农、五岳及国内山川皆从祀地攒,题曰「后地座」,用上和香以地于人亲,宜加杂馥。省除四望座博士明山賔议:北郊有岳镇、海、渎之座,而又有四望座,疑为重,遂省四望座也。松江、浙江、五湖、锺山、白石山并留之如故。帝行一献之礼。 陈武帝受禅,亦以间嵗正月上辛,用特牛一,祀于北郊,以皇妣昭后配。及文帝天嘉中,改以徳皇帝配,宣帝即位,以郊坛卑下,更増广之。 后魏道武即帝位,二年癸亥,瘗地于北郊,以神元窦皇后配。坛兆制同南郊。其后夏至祭地于方泽,用牲币之属,与二郊同。 北齐制:三年一祭,以夏日至禘昆仑、皇地祇于方泽,以武徳皇后配,为坛在国北郊。礼以黄琮、束帛、神州、社稷、天下山水并从祀,用牲十二,牺同圆丘。后周祭后土地祇于国北郊,六里为坛,以神农配牲以其方之色,神州坛在其右,以献侯莫那配焉。莫那则周文帝之逺祖,自隂山南徙,始居辽西。 隋因周制,夏日至祭皇地祇于宫城北郊十四里为方坛,以太祖武元配。神州、迎州、冀州、戎州、拾州、柱州、营州、咸州、扬州,其九州山川、林泽、丘、陵、坟、衍、原、隰皆从祀地祇及配帝在坛上,神州、九州神座于坛第二等。八陛之间,神州东南方,迎州南方,冀州、戎州西南方,拾州西方,柱州西北方,营州北方,咸州东北方,扬州东方。九州山海以下,各依方面。八陛之间,惟冀州山林、川泽、丘陵坟衍于坛之南少西。孟冬祭神州于北郊,亦以太祖武元配。炀帝大业元年孟冬祀神州,改以髙祖文帝配。唐制:夏日至祭皇地祇于宫城之北郊十四里,为方丘坛。因隋制,以景帝配。神州、五方、岳镇、海渎、山川、林泽、丘陵、坟衍、原隰皆从祀。孟冬祭神州于北郊,景帝配。贞观中,奉髙祖配地郊,永徽中,废神州之祀。乾封初,又诏依旧祀神州皇地祇坛依旧于渭水北置。二年,诏以髙祖太武皇帝崇配方丘等祀。太极元年正月,初将有事于南郊,有司议惟祭昊天上帝,续议请设皇地祇位。开元二十一年夏日至,祀皇地祇于方丘,以髙祖配,立冬祭神州于北郊,以太宗配,其议备开元礼。 増唐书曰:武徳中,冬至及孟夏,祭皇地祇于方丘。 《玉海》曰:唐髙宗已封禅,复诏以正月祭北郊,博士萧子儒等共白北郊,月不经见。汉光武五月建北郊,咸和中,议北郊以正月,武徳以来用十月,请循武徳诏书,明年,诏方丘、神州宜奉髙祖、太宗配。 《文献通考》曰:开元十二年,祠后土于汾隂脽上山堂。《肆考》曰:唐永泰二年,杜鸿渐奏夏至祀皇地祇,请以太祖景皇帝配享」。 《通考》曰:「宋初,因唐制,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孟冬祭神州于北郊,天子亲祭天于南郊,则并设皇地祇位,以四祖迭配。 真宗景徳四年正月,遣工部尚书王化基诣汾隂后土祠致祭,用太祖礼。大中祥符三年九月,经度制置使诣脽上筑坛,如方丘之制。 四年正月丁酉,备銮驾出京师。二月丙辰,至奉祇宫。戊午,致斋,召近臣登延庆亭,南望仙掌,北瞰龙门,自宫至脽丘,列植嘉𣗳,六师环宿行阙,旌旗㡩幕,照耀郊次,眺览乆之,己未,遣入内都知邓永迁诣祠上衣服、供具。庚申,羣臣宿祠所,辛酉,具法驾诣脽坛,夹路设燎火,其光如昼,盘道纡屈,周以黄麾仗至坛次,服衮冕登坛,祀后土地祇,备三献,奉天书于神座之左,以太祖、太宗并配,悉如封禅之礼。 神宗元丰元年,枢宻院直学士陈襄上言:「合祀天地于圜丘为非礼,请依古礼祭地于方泽」。诏礼院集议。至六年,尚书礼部言:「太常寺修定郊祀之嵗夏至,皇帝亲祭皇地祇于北郊方丘及上公摄事仪」。诏:「亲祀北郊,尽如南郊仪。其上公摄事,惟改乐舞,不及备官,其俎豆、乐架、圭币之数,史官奉祝册,并如亲祀。陈荐言:「议者谓方丘之祀,盛夏不躬行,宜𨕖冢宰摄事,亦恐未必合古」。遂诏亲祀北郊,并依南郊仪,如不亲祀,上公摄事。 哲宗元佑五年,诏儒臣明正祀典,中书舍人孔武仲请以孟冬纯隂之月,诣北郊亲祠,如神州地祇之祭。杜纯议请南郊之嵗,设望祠位于苑中,置权火,夏至,命上公摄事,毎献举权火。 七年,帝初郊,合祭地祇于圜丘。 元符二年,礼部员外郎陈旸奏:「神宗皇帝尝诏礼官讨论北郊祀典,位昆仑于方丘第一成之西北,位神州于第一成之东南,而其上设地祇位焉。昆仑、神州之说虽出不经,然古人有其举之,莫敢废也,特降于从享之列耳。欲望明推神考诏㫖,列昆仑、神州于从享之位」。 徽宗政和三年,诏:「自今毎遇冬大礼后一嵗夏至,祭地于方泽,其仪物、仪卫、应奉行事,悉从简省」。 四年夏至日,帝始亲祭地于方泽,以太祖皇帝配。礼成,帝亲制二表,遣观文殿学士邓洵武告于永泰陵,诏以其日为景贶节。 髙宗绍兴元年,礼部太常寺讨论:夏至日,致祭皇地祇,以太祖皇帝配。立冬祭神州地祇,以太宗皇帝配,于天庆观望祭。 二年,礼官言:「国朝祀皇地祇,设位于坛之北方南向。政和四年,礼局议设于南方北向,令北面望祭,北向为难。且于经无据,请仍南向」。从之。 《续文献通考》曰:元世祖时,每嵗遣使代祀后土。至元五年,尝建后土于太宁宫。十二年,又立后土祠于平阳之监汤。 文宗至顺二年,遣秘书少监王圭代祀后土。 明太祖建方丘于锺山之隂,分祀后土。二年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十年,上以分祀天地,有所未安,遂定议合祀,即圜丘之旧址为坛,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十一年,大祀殿成。十二年正月,合祀天地于大祀殿。 世宗嘉靖初年,定祀方泽仪注》:九年,从夏言,䟽兆方丘于北郊以祀地,祭用夏至,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陵寝诸山从祀,奉太祖配」。 嘉靖九年,建方泽于安定门外,毎至夏至祀地《张居正集》
4
方丘,二
5
原《尔雅》「祭地曰「瘗埋」。 广雅方泽大圻祭地 《大宗伯》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大司乐》乃奏太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于北郊。《典瑞》: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郑注「两圭者,以象地数二也」。 増《周官》大司乐:灵鼓、灵鼗、孤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 《礼记外传》曰:夏日至,祀皇地祇于方泽,配以后土地祇,方丘也,谓祭昆仑山之神也。地之正祭,嵗有二,此一祭也。立冬之日,祭神州地祇于北郊,配以后稷此周制也。 原《汉书》曰:「武帝元封四年,帝幸河东,春三月,祠后土,诏曰: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于灵坛,一夜三烛师古曰:「烛谓照也」。。又云:元封六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朕礼首山昆,田出珍物,化为黄金,祭后土神光三烛。其赦汾隂殊。死以下,赐天下贫民。布人一匹」。 《汉旧仪曰:汉法:三嵗一祭,地于河东汾隂后土宫,以夏至日祭地地神出。又曰:祭地、河东、汾隂、后土宫、宫曲入河,古之祭地泽中方丘也。礼仪如祭天。 増汉郊祀志曰:瘗地于北郊,即隂之象也」。 后汉祭祀志曰:「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元㝠车旗,服餙皆黒。注:北郊去邑六里,因水数也。《文献通考曰:祭地于北郊,而泽之方丘者,北郊之丘也。丘方而下,所以象地,此所谓为下必因川泽也」。 陈襄南、北郊议,以函钟为宫,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八变以祭地祇。 八编𩔖纂曰:配地之神,周礼无文。郑元以孝经纬云:「后稷为天地主,则后稷配天南郊,亦当配地北郊矣。其说无据。至汉平帝用王莽之说,以吕太后配,光武时,改薄太后为髙皇后以配,后魏道武以神元窦后配,则愈不经矣。隋始改用太祖武元皇帝配。唐髙祖时,以景皇帝配。贞观中,以髙祖配。宋初以四祖迭配皇地祇。太宗时,以宣祖、太祖更配,其后惟以太祖配。明洪武三年五月,亲祀北郊,奉仁祖淳皇帝配。 三代祭地之礼,见于经传者,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人以夏至日礼之于泽中,方丘曰地祇,曰后,土曰社,皆祭地也。自郑康成惑于纬书,而谓夏至于方丘之上祭昆仑之祇,十月于泰折之坛,祭神州之祇,拆一事为二事,后世宗之。自汉武用祠官宽舒议,立后土祠于汾隂脽上,礼如祀天,而后世又宗之于北郊之外,仍祠后土。元始间,王莽奏罢甘泉泰畤,复长安南北郊,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而后世又因之,皆非礼经之正义。由汉歴唐,亲祀北郊者,惟魏文帝之太和,周武帝之建徳、隋髙祖之开皇、唐元宗之开元四祭而已。宋元丰中,议専祀北郊,故政和中,専祭者凡四,南渡以后,则惟行摄祀而已。元皇庆间,议夏至専祭地,未及施行,明以夏至日亲祀皇地祇于方丘。
6
方:丘三。
7
増赋唐张馀庆祠后土赋》曰:致䖍诚,拣吉日,甸师清野,宗伯奉秩,端旒垂綖,左辅右弼,修五礼之大道,酌千灵之故实,彩币藻耀,层坛崷崪,黄琮展前以备陈,白茅有藉而间出,𤣥酒式降以尚本,瑞圭不琢而贵质,繁缨藻带灿烂于祭容,孤竹云和,铿锵于声律。郁人献爵,司干授器,据青野之雕阜,肃黄祇之神位。鼎气歊云,神光烛地,薫风偃草以浃洽,迟景暄空而明媚。
8
原诗《梁傅昭恭职北郊》诗曰:「皇猷属穹昊,至徳通深渊,禋望㳂礼举,咸秩资化宣端职恭瘗祀,饬躬奉严蠲淑气符首节,光风临上年」。 周王褒从驾北郊诗》曰:「惟皇敬明祀,望拜出河东。地灵开复道,营星发紫宫。衡街响清跸,侦候起相风。森沈羽林骑,肃穆虎贲弓。
9
原歌晋傅休奕飨神歌曰:「结方丘,祇国琛尊,既享俎既歆,敛检玉具鏖金懋,百福底自古锡万夀迄在今。 周庾信方泽降神歌》曰:「报功隂泽,展礼𤣥郊,平琮镇瑞,方鼎升庖,调歌孙竹,缩酒江茅,声扬钟鼓,器用陶匏,列耀秀华,凝芳都荔,川泽茂祉,丘陵容裔,云餙山罍,兰浮沈齐,日至之礼,歆兹大祭」。 増隋牛𢎞方丘歌曰:道惟生育,器乃包藏。报功称范,殷荐有常。六瑚已馈,五齐流香。贵诚尚质,敬洽义章。 奠既彻,献已周。竦灵驾,逝逺游。洞四极,匝九县。庆方流,祉恒遍。埋玉气,掩牲芬。晰神理,显国文。 唐贞观方丘乐章曰:「柔而能方,直而能敬,厚载以徳,大亨以正。有涤斯牲,有馨斯盛。介兹景福,祚我休庆」。 睿宗祭方丘乐章曰:坤元至徳,品物资生。神凝博厚,道协髙明。列镇五岳,环流四瀛。于何不载,万宝斯成。 乐偹金石,礼光尊俎。大享爰终,洪休是举。雨零感节,云飞应序。缨绂载辞,皇灵具举。 明皇禅社首山祭地祇,乐章曰:肃我成命,于昭黄祇。裘冕而祀,陟降在斯。五声克备,八音聿施。缉熙肆靖,厥心匪离。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大裘如濡,执珽有顒。乐以平志,礼以和容。上帝临我,云胡肃邕。 宋建隆祀皇地祇,乐章曰:「于昭祀典,致享坤仪。备物咸秩,柔祇格思。功宣敏𣗳,日益鸿禧。持载品彚,率土攸宜。 金祀方丘,乐章曰:荡荡坤徳,物无不载。柔顺利贞,含𢎞光大。笾豆既陈,金石斯在。四海永宁,福禄攸介。 卓彼嘉坛,奠玉方泽。百辟祇肃,八音纯绎。祀事孔明,柔祇感格。 明太祖祭方丘,乐章曰:「地有四维:大宗以方土有正色,制帛以黄,敬存于中,是荐是将」。 奉时纯牲,牲用童犊。烹饪既严,俎豆惟束。升坛昭荐,神光下烛。
10
増制唐祠后土制曰:「朕以𦕈身,恭荷丕构,幸乾坤交泰,宗社降灵,气无疵疠之灾,物遂生成之性,呼韩慕化,侍子趋庭,月支请职,名王入贡,大荒同轨,瀛海无波,故以嵗首,肃事禋宗,爰撰令辰,亲祀方泽,采黄图之旧制,定累朝之前基,神地取则于礼经,宥宻同规于诗颂,三祖登配,羣望毕从,《咸池》之舞在列,合钟之管斯陈,祥风入候,当乎八变之殷,瑞日扬晖,属乎三献之始,臣工助而胥恱,兆庶观而相趋,精诚克申,感庆交集。顷縁郊籍,已肆𤯝灾,但精享云阙,既旷代而方修,福厘所被,思寰宇之同休,宜因大典,式畅洪恩」。
11
増文唐祠后土脽上文曰:「恭惟坤元道昭,品物广大,茂育畅于生成,庶洪休和惠及黎献博厚之位,粤在太隂,肃恭时廵,用昭旧典,谨以琮币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展诚懿」。
12
社稷一
13
原通典曰:颛顼祀共工氏子,勾龙为社,烈山氏、子柱为稷。髙辛氏,唐、虞、夏皆因之。殷汤为旱,迁柱,而以周弃代之。周制:天子立三社。祭法云:王为羣姓立社曰太社羣,衆也。为百官及兆人所置立于库门内之西立之库门内,雉门外也。王自为立社曰王社,于藉田立之按诗周颂:春藉田而祈社稷,既因藉田,遂以祈社,则是藉田中立之。王亲藉田,所以供粢盛,故因立社以祈之。亡国之社曰亳社,庙门之外立之春秋哀公四年,亳社灾。榖梁传为庙屏灭。诸侯立三社。祭法云: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亦为百官万人所置,于臯门之西立之按诸侯三门外曰臯,次曰应,内曰路。自为立社曰侯社,亦于藉田中立之祭义,诸侯国亦有藉田故也、亳社亳社立处,盖与天子同。按春秋亳社灾注云:亳社殷社,诸侯有之,所以戒亡国。。大夫以下立一社。祭法云: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大夫不得特立社,与人族合居百家以上则共立一社,今时里社是也。但立名虽异,其神则同,皆以勾龙配之。社者五土之神五土,谓若地官。司徒职云: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各有所育,羣生頼之,故于土生物处别立其名,为社援神。契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榖。稷者,于五土之中,特指原隰之祇以五土虽各有所生,而山林、川泽、丘陵、坟衍,此四者杂出材用等物,于五榖之功则少。且生人所急者食,故于五土之中别旌异原隰之祇以报之。以其能生五榖,名其神,但五榖不可遍,言以稷为五榖之长,春生秋成,最得中和之气,故取以名其神,表言其处能生稷也,非谓止祭其榖粒,故援神契云,社者土地之主,稷者,原隰之中,能生五榖之祇是也社坛在东,稷坛在西,俱北面。坛筑墙,开四面门社稷隂神皆以北面为尊,地道尚右,故稷在西也。北面有墙荅隂之义天子之社,则以五色土各依方色为坛,广五丈。诸侯则但用当方之色为坛,皆立𣗳以表其处,又别为主以象其神礼记大传:牧野之事,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又尚书甘誓不用命戮于社,则天子、诸侯军行,皆载社主也。其主郑注云,用石为之,以石为土𩔖故也。。大夫以下,但各以地所宜之木而立之司徒职,设其社稷之壝而𣗳之田主,各以其野所宜之木,遂以名其社礼神之玉,盖用两圭有邸典瑞:两圭有邸以祀四望。崔灵恩云:社稷同四望,其玉盖同也,以圭锐首,象土生物。。其牲,王制云:天子祭社稷皆太牢。诸侯祭社稷皆少牢,黝色地官:牧人,隂祀用黝牲。郑注:隂祀,谓祭地北郊及社稷也。但社稷各牢不同牲也,故云皆也,用黒币按牲币同色,日用甲郊特牲,日用甲日之始也。周初未制礼之时,日犹用戊,故召诰云:「戊午乃社于新邑」。祭日之晨,王及尸皆服絺冕司服祭社稷、五祀则絺冕,知有尸者鳬鷖,诗所谓公尸。乐则大司乐云:奏大簇,歌应锺,舞咸池,以祭地祇大簇,阳声。第二者,应锺为之合。地祇,谓神州社稷也,用三献礼器三献文,郑注谓祭社稷五祀也。其礼取血,先瘗于所祭之处,以为祭始。次则礼神以玉时尸前荐爓肉及脯、醢、笾豆郊特牲,三献爓。王则酌大罍中酒以献尸大罍,瓦罍,所谓朝践之献,是为一献也。至荐熟时,宗伯亦摄,后酌以亚献,所谓再献献酒,奏太簇等乐一终。尸食讫,宾长酌酳尸,谓之三献。天子太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亳社、北牖,使隂明也絶其阳,通其隂而已。亳殷之社,殷都亳也。春秋公羊传》:「亡国之社,掩其上,柴其下」。。亳社有所祈求,祷祠则祭之,以刑官为之尸丧,祝掌其礼秋官,士师职:若祭胜国之社,则为之尸」。郑注:「刑官为尸略之也」。春官》:丧祝职掌胜国邑之社稷、祝号以祭,祝祷祠焉」。。 汉髙帝初起,祷丰枌榆社枌白榆社,在丰东北十五里。或曰枌榆乡名,髙帝里社。二年,东击项籍,还入关,因命县为公社。后四年,天下定,诏御史令丰谨理枌榆社。其后又令县常以春三月及腊祠后稷,以羊彘人里各自裁以祠随丰,俭也。平帝时,王莽奏帝王建立社稷,百王不易汉兴,礼仪稍定,已有官社,遂于官社,后立官稷,以后稷配食官稷髙帝除秦社稷立汉社稷,《礼》所谓大社也。时又立官社,配以夏禹,而未立官稷,至此始立之。稷种榖𣗳楮,𣗳也,其子𩔖榖,徐州牧嵗贡五色土一㪷。 后汉光武建武二年,立太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周礼》:「社稷在右,宗庙在左」。郑注:「周代文尚尊尊,故在右也」。《公羊》:「鲁桓公三年,取郜大鼎,纳于太庙」。何休《注》:「质家右,宗庙,尚亲亲文家,右社稷,尚尊尊」。。皆方坛无屋,有墙门而已必受霜露、风雨。二月、八月及腊,一嵗三祠,皆太牢具,使有司祠《汉仪》:使者监祠,南面立,不拜。郡县皆置太守、令、长侍祠,牲用羊、豕。惟州所理有社无稷,以其使官也。 魏自汉后,但太社有稷,官社无稷,故常二社一稷也。至明帝景初中,立帝社,明帝祭社但称皇帝王肃议:太尉等祭祀,但称名不称臣,每有事湏告,皆遣祝史。 晋武帝太康九年,诏曰:「社实一神,其并社之祀」。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又依洛京立二社、一稷。 宋仍晋旧,无所改作。 齐武帝永明十一年,何佟之议,其神一位,北向。稷东向,斋宫、社坛东北,南向立,以西为上。诸执事西向立,以南为上,稷名太稷」。 梁社稷在太庙西。天监四年,以太常省牲,太常丞牵牲,太祝令赞牲。至大同初,又加官稷,并前为五坛,陈依梁,而帝社以三牲首,馀以骨体。荐粢盛为六饭,稷以敦音对,稻以牟,黄粱以簠,白粱以簋,黍以瑚,粢以琏其仪本之齐制。 后魏天兴二年,置太社、太稷、帝社于宗庙之右,为方坛四陛。以二月、八月,日用戊,皆太牢。勾龙配社,周弃配稷,皆有司侍祠。 北齐立太社、帝社、太稷三坛于国右,毎仲春、仲秋元辰及腊,各以一太牢祭焉。皇帝亲祭,则司农卿省牲进熟,司空亚献,司农终献。 后周立社稷于左帝,亲祠则冢宰亚献,宗伯终献。 隋文帝开皇初,建社稷,并列于含光门之右。仲春、仲秋吉戊,各以一太牢祭,牲色用黒。孟冬下亥,又腊祭之。郡县二:仲月,并以少牢祭,百姓亦各为社。 増《隋书》曰:「大业七年,征辽东,炀帝遣诸将于蓟城南桑乾河上筑社稷二坛,设方壝,行宜社礼,帝斋于临朔宫、懐荒殿,预告官及侍从各斋于其所。 原唐社稷亦于含光门内之右。仲春、仲秋二时戊日,祭太社、太稷,社以勾龙配,稷以后稷配。增《唐六典》曰:仲春上戊,祭太社,以后土配。祭太稷,以后稷配。仲秋之月及腊日,亦如之。 《通考》曰:「睿宗神龙元年,改先农坛为帝社坛,于大坛西立帝稷坛,礼同太社、太稷,其坛不备方色,异于太社。 《宋史》曰:「京师春秋二仲月及腊日祭太社、太稷,州县则春秋二祭,刺史、县令初献,上佐、县丞亚献,州博士、县簿尉终献。有故,以次官摄。若长吏官职或少,即许通摄,或别差官代之。牲用少牢,致斋三日。社以石为主,形如锺,长尺,方二尺。 《文献通考》曰:真宗景徳四年,太常礼院言:「天下祭社稷、释奠,长吏多不亲行事,及阙三献之礼,甚非为民祈福、尊师设教之意。望令礼官申明旧典」。诏付有司。 髙宗绍兴元年,礼官请嵗,以春秋二仲及腊前祭太社太稷,设位于天庆观。明年,望祭于临安天宁观。 八年,改祀于惠照斋宫,如祀天地之仪。 十四年,诏筑坛壝于观桥之东。坛成,立石主,置太社令一员。 孝宗淳熙四年,命临安守臣更立望祭殿及庖室、斋庐,其仪皆如祭神州。唯设太社、太稷位于坛之南方,北向。后土勾芒氏、后稷氏位于其西,东向。 《金史》曰:贞元元年闰十二月,有司奏建社稷坛于上京,大定七年七月,又奏建坛于中都。《元史》曰:至元七年,有诏嵗祀太社、太稷,三十年正月,始用御史中丞崔彧言,于和义门内为二坛,社东稷西,相去约五丈,社坛土用青赤白黒四方,依方位筑之,中间实以常土,上以黄土覆之。 《八编𩔖纂》曰:明初,太社、太稷建于宫城之右,异坛同壝。洪武三年,坛北建祭殿、拜殿,以备风雨。十年,改建阙,右同坛同壝。先是社主用石半埋,土中稷不用主。至是埋石主于坛之正中,并稷更设神牌而丹漆之。永乐中,京师坛成,制如之。嵗仲春、秋上戊,祭太社稷于社稷坛东,太社,西太稷,皆北向。配北后土。勾龙氏西向。后稷氏东向。凡国有大事则祭告。洪武元年,以礼官张筹议,罢勾龙后稷配配,以仁祖西向一坛合祀,后撤仁祖配。太祖永乐中,京师坛成,位设如故,仁宗又以成祖配。嘉靖九年,世宗谕礼官奉太祖、成祖配位藏太寝,仍以勾龙后稷配。嘉靖十年,建帝社、帝稷坛于豳风亭西以祀焉。
14
社稷二
15
原孝经纬》曰: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阔,不可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稷,五榖之长也,榖衆不可徧祭,故立稷神以祭之。 《礼记》曰: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榖。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社祭土而主隂气也。君南向于北墉,下荅隂之义也。墙谓之墉。北墉,社内地也。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増礼记外传》曰:「天子亲征则载社主,行有罪者诛之于车前」。 原尚书》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贡惟土五色传,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焘以黄土,苴以白茅,茅取其洁黄,取王者覆四方也」。 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传汤承尭舜禅之后,顺天应人,逆取顺守而有慙徳,故革命创制,改正易服,变置社稷,以后代无及勾龙者,故不可而止,作《夏社篇》。 《召诰》曰:「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注:告社稷用太牢也」。 《尚书亡篇》云:太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檀,西社惟栗,北社惟槐。 《周书》曰:诸侯受命于周,乃建立大社于国中,其壝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焘以黄土,将建诸侯,凿取方一面之土,苴以白茅,以土封之,故曰「列土于周」也。 《毛诗》乃立冢土,《传》曰:冢土,大社也。 以御田祖,以祈甘雨。田祖,稷神也。 《周官》曰:「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 封人设王之社壝为畿封而𣗳之注壝,谓坛及堳埒。 増周礼》曰:「《冬官》:匠人营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州长若以嵗时祭祀州社,则属其民而读法。 《尔雅》曰:「起大事,动大衆,必先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宜社」。 《家语》:孔子曰:「古之平水土及播植百榖者衆矣,惟勾龙兼食于社而弃为稷,易代奉之,无敢益者,明不可与等也。 原《左传》:魏献子问于蔡墨曰:「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也?」对曰:「少。皥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勾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元㝠。此其三祀也。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勾龙,为后土。此其二祀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 《公羊传》曰:「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求乎隂之道也」。以朱丝营社,或曰为暗,恐人犯之故萦也」。 《论语》曰: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増五经通义曰:王社稷,藉田中为千畆,报功也。文家,右社稷,左宗庙,何文家握地而王,地道长右,得事宗庙,以有社稷,故右之也。质家左社稷,右宗庙,社皆有坛者,餙也,有木者土也,土生万物,莫善于木原。白虎通曰:「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也?社稷所以有𣗳,何尊而识之,使人望见师敬之所以表功也。 王者诸侯必有柴社者何?示有存亡也。明为善者得之,恶者失之。 《淮南子》:「禹劳天下,故死而为社。周弃作稼穑,死而为稷。 《汉书》曰:「社者,土也。宗庙,王者所居。稷者,百榖之主,所以奉宗庙,共粢盛,人所食以生活也。王者莫不尊重亲祭,自为之主」。 栾布以功封俞侯。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 周之正月,受社牲之首以出,种于帝藉。蚕人受社雍祭以沐蚕种。上辛乃射里。社于帝郊,以祈来年之丰。 《荆州图记》曰:郑县东百步有县故城,县南里名伍百村,有白榆连理,𣗳异根合,条髙四丈馀,土民奉为社。 増汉旧仪曰:官大社及大稷,一嵗各再祀,太祝令常以二月、八月以一太牢,使者监祠,南向立,不拜。 宋书礼志曰:晋元帝立二社一稷,其太社之祝曰:「地徳普施,惠存无疆,乃建太社,保佑万邦,悠悠四海,咸頼嘉祥」。其帝社之祝曰:「坤徳厚载,王畿是保,乃建帝社,以神地道,明祀惟神,景福来造礼,左宗庙,右社稷,歴代遵之,故洛京社稷在庙之右,而江左又然也。 《唐书》曰:「天宝中,升社稷五星为大祀。诏曰:祭之为典,以陈至敬,名或不正,自相夺伦。况社稷孚佑,百代蒙其福,日月照临,五星吐其纪。兆庶乆殖,下土式瞻。既超言象之外,湏极尊严之体,列为中礼,颇紊大猷。自今以后,社稷及日月五星并升为大祀,仍以四时致祭」。唐礼志》曰:「神龙元年,礼官韦叔夏等奏言:经无先农坛。《礼记》曰:王自为立社曰王社。先儒以为在藉田也。永徽中,犹曰藉田,垂拱后乃为先农。然则先农与社惟一神,今先农坛请改曰帝社坛,以合古王社之义。又立帝稷坛于西,如太社、太稷,而坛不设方色,以异于太社也。《文献通考》曰:社祭土稷,祭榖郊丘,祭天地,天子之礼也。土榖之祭,达乎上下,故方丘与社皆地祭也。而宗伯序祭,有社无示,举社则其礼达乎上下,举示则天子独用之。《鼓人职》曰: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不曰示祭,而曰社祭,亦见其礼之达乎上下也。《大司乐》,雷鼓雷鼗以祀天神灵鼓灵鼗以祭地示。是则示祭社祭,其用同矣。非天子不祭天,而天子与庶人皆得祭社,尊父亲母之义也。 胡寅曰:古者祭地于社,犹祀天于郊也,故秦誓曰郊社不修,而周公祀于新邑,亦先用二牛于郊,后用太牢于社也。记曰:天子将出,𩔖于上帝,宜于社。又曰: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神地道。周礼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血祭祭社稷而别无地示之位,四圭有邸,舞云门以祀天神,两圭有邸,舞咸池以祀地,而别无祭社之说,则以郊对社可知矣。后世既立社,又立北郊,失之矣。杨复曰:礼经,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祭莫重于天地,而社稷其次也。胡氏乃合祭地、祭社,二者而一之,何也?曰:社者,五土之神,是亦祭地也,而有广狭之不同。曰里社,则所祭者一里之地而已。曰州社,则所祭者一州之地而已。诸侯有一国,其社曰侯社,则所祭者一国之地,一国之外不及也。天子有天下,其社曰王社,则所祭者天下之地,极其地之所至,无界限也。故以祭社为祭地,惟天子可以言之。凡胡氏所引,皆天子社也,但云后世既立社,又立北郊,失之矣。此则未然。有正祭,有告祭,冬至祭天于南郊,顺阳时,因阳位,夏至祭地于北郊顺隂时,因隂位以𩔖求𩔖,故求诸天而天神降,求诸地而地示出,所谓正祭也。匠人营国,左祖右社,以社与祖对,尊而亲之,若因事而告地,则社稷亦可矣。记曰:天子将出,𩔖于上帝,宜乎社之𩔖是也。说者曰:𩔖者,依郊祀正礼而为之也。宜者,有事乎社,求福佑也,此所谓告祭也。知祭各有义,不可以一说拘,则知圣人制礼精微之意矣。 朱子州县社稷坛说,或说稷是丘陵原隰之神。或云榖神榖神,较是社是土神」。又问曰:「社如何有神?」曰:「能生物,便是神也」。
16
社稷三
17
原示本 表功《礼记》:「社,所以神道之道也,教民美报焉。家祭中溜,而国主社稷示本也 。下详前。 封𣗳 列土 南社 右稷并详前 探金。 取劒。録异传:㑹稽贺瑀曾得疾死三日,苏云:「吏将上天,见官府使人将瑀入曲房,中有层架其上,有印,其中有劒,使瑀唯意取之,瑀短不及,上层取劒以出门下,问何得,云得劒?吏曰:「得印可以驱禁百神,今得劒,使君疾愈,唯使社公耳!」后疾愈,果有鬼来称社公云。 禹社 弃稷并详社二 殷柏 汉汾上。详社二,下详社一 春祈。 秋报《毛诗序》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良耜》,秋报社稷也」。,封土。 蓺𣗳上详「社二凶湛,方生盟文,广厦云构,非一人之功吉, 大事,岂一家所济,仰惟先王建社之制,俯从诗人匍伏之义,遂蓺𣗳立坛,结誓神明,梁下之期,犹或亡身,况乃啓告灵祇,相盟以道徳者,庶能助周孔之一教,申情礼于人神。 搏乌 食特《博物志》:子路与子贡过社社,𣗳有乌子路,博鸟社神,牵率、子路,子贡说之,乃止脯。太公金匮,植槐于王路之右,起两社,筑垣坛,祭以酒 ,食以牺特,尊之曰社」。。 帗舞 血祭《周礼》:「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帗舞,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羽舞,帅而舞四方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 下详社二」。。 报功 《助时》天子有事于社,报地功也。发土发而社助时也。《注》土 , 春分。 周立。 鲁观《汉书》,周兴而郡邑立稷祠,至今常血食于天下,于是髙祖令天下立灵星祠以牛也。 《左传》:「公如齐观社,非礼也。 卜稼祈榖《周礼》肆师之职,社之日,涖卜来嵗之稼」。郑《注》:「社祭土,为取财 」。《晋礼志》:太康中,傅咸奏曰:「《祭法》,王社、太社各有其义,天子躬耕,以重孝享,故自为立社,为藉田而报也。国以人为本,人以谷为本,又为百姓立社而祈报焉。事异报殊,所以有二也」。。 献功 受脤献功于社脤。《左传》:出师者受 于社 事地 荅隂因地事也。之《郊特牲》荅隂 义。 増四门 一壝朱子州、县、社稷坛说州、县、社、稷坛四门同一壝。 石主 神𣗳《文献通考》:今山阳裕祠有石主社、 详后社正下斋㕔。 祀塲。《文献通考》:神宗元丰七年,诏诸州社稷于坛侧建斋㕔三楹,以备望祭。 孔帖、张文琮出为建州刺史。州尚滛祠,不立社稷,文琮始建祀塲,民恱从之。 社糕 稷饭《东京梦华録》:秋社以社糕、社酒馈遗城,《月令》广义山东,毎嵗清明、仲冬,各乡賫稷饭一器诣 坛,祭社稷,祭毕,尽施养济院,名曰设谷,盖祝社之遗意。 香萁 《糍酒上详陈叔达《西园祀社诗》, 月令广义社饮糍酒,非为止聋,其致酒灌勾龙乎? 香火 鸡豚。彚《苑详注》:白乐天致仕居香山,石楼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 韩愈诗:「愿为同社人,鸡豚宴春秋」。 祈年 献禽上详陈叔达《西园祀社诗》,以月令广义振旅毕,大币献禽 祭社」 佐享 结宗。韩愈云:社祭土,稷祭谷。勾龙与弃乃其佐享。社彚苑。详《注》:社、日四邻并结宗会。 造茶 烧钱《月令》广义茶之佳者,造在社前,似范成大诗「社下烧钱鼓 雷」。 原通天地。 受风雨上详社二社。下详 一 冒黄土。 苴白茅《白虎通》:「天子社广五丈,诸侯半之,上冒以黄土 ,下详社二」 殖百榖 平九土并详社二 陈俎豆 施金石礼记曽子问:「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陈庙,乐记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 ,社稷」。。 别地、利𣗳、田主先王祀社于国,所以别地利也,故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 ,设社稷之壝而𣗳之田主。注:「田神也」。。 増望祀堂。 省馔殿《元史》:祭社稷外壝,内北垣下屋七间,南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馔。又祭社稷有省 殿。 五戊日 《八变乐》《月令广义》: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立秋后五戊日为秋社,依《开元礼》太社、太稷乐用三变。社稷之祀,于礼为尊,合 地祇,用函钟之均、八变之乐。 系葱蒜 停针线,嵗时记,社日小儿以葱系竹竿于窓外揭之曰:「开聪明」,或又加蒜,欲其能计算也。今墨荘録》:唐、宋社日妇人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张籍诗。 朝社日停针线,共向朱楼𣗳下行。首八政。 秩四时《开元礼》祭太稷,祝文「惟神播生,百谷首兹,八政 」。下详陈叔达《祀社诗》 懐嵗功 祝神厘宋朱子诗:「田畆懐嵗功,壶浆祝神厘 原天子五土。 诸侯三社,蔡邕独㫁天子太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太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方之色归国以立社,故谓之受茅土。汉兴,以皇子封为王者得茅土,其他功臣及乡亭他姓公侯各以其户数祖入为限,不受茅土,亦不立社也。 《周礼》小司徒职,凡建邦国,立其社稷。贾䟽,诸侯亦有三社、三稷,谓国社、侯社、胜国之社,皆有稷配之。 邴原行廉 汤蕤祛疟,邴原别传,辽东多虎原之邑,独无虎患,原尝行而得遗钱,拾以系𣗳枝,此钱既不见取,而系钱者愈多,问其故,荅者谓之神𣗳。原恶其由己以成滛祀,乃辨之。于是里中遂敛其钱以为社供,里中为之语曰:「邴君行仁,邑路无虎。邴君行廉,路𣗳成社」。 《列异传》:「大司马河内汤𬎼,字圣卿,少时病疟,过社中有人持书一卷呼𬎼曰:「取此书去,得素书一卷,遣祛百鬼,无不灵效」。 鸣有圣人祀配孝子《春秋潜潭巴》云:「里社鸣百里,有圣人,其鸣呴,百姓归之」。宋均注:「鸣则敷令呴,则鸣之怒也。恨甄子:「然孝行早卒,北海相孔融 不及见之,令配食县社。 为石相立。 以勾龙配。石庆为齐相,举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大治,为立石相社。 下详社一。 増汉髙令祀 龚遂立配。蔡邕独㫁汉髙令州县以春二月及臈祀社稷,以羊彘 山堂。肆考,汉龚遂立官社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 祀徧天下 敬逾齐国。韩愈云:自天子至庶人,通得祀而徧天下者,惟社稷与孔子焉。 栁宗,元诗:「敬逾齐国社」。
18
社稷四
19
原制币《礼记》制币、牺、齐、粢盛、庶品注:并祭社之物」。 配食。陆云为浚仪令,去官,百姓追思之,配食县社。又宋登叔阳,为汝隂令,号神父,配食于社。 吉戊吉日,惟戊注戊日,社也 用甲《郊特牲》 増市社《文献通考》:「市中之社,先后所立社也」。 书社《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贡曰:「昔晋人伐卫,齐为卫,故伐晋,冠氏因与卫地。自济以西,禚媚杏以南,书社五百」。。 拥社襄公二十五年,郑子産伐陈,入之。陈侯免,拥社以待于朝。 祓社定公四年,㑹于召陵,卫子行,敬子言于灵公,使祝佗从。子鱼辞曰:「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 松社《文献通考》:以松为社者,则为松社之野,以别方面」。楳社《文献通考》宋有楳社」 千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齐侯曰:「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以待君命」。。 两社闵公三年,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间于两社,为公室辅」。 筑社《记》纂渊海,魏大武谓古弼曰:「吾闻筑社之役,蹇蹷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 罢社。合璧事𩔖:魏王修毋以社日亡,邻里为之罢社。 祭社韩愈送杨少尹序》古之所谓「乡先生没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 奉社。彚苑详注:晋嵇含云:自天子至于庶人,莫不用社。汉卜日丙午,魏用丁未晋社,则孟月祭以酉日,各因其行运不同,虽共奉社,而莫识所由兴。 社虎刘横《京口记》,虎社中村故老相传云有虎于社中,産因为名。 《社狐》元稹诗,古社基址在人,散社不神,惟有空心𣗳妖狐藏魅人 社正 社人《开元礼》:诸里祭社稷前一日,社正及诸社人各清斋一日于家,治馔于神𣗳之下,又为瘗塪于神𣗳之北,设社正位于稷座西北十步,东西诸社人位于其后」。社宫陈氏《礼书》:「后魏太平中,大社石主迁于社宫」。。 社圃左传:「隠十一年,公祭锺巫斋于社圃」、社羮《月令》:「广义呉,越俗祀社必以羮」。 社饭又曰:「春社,以猪肉杂调和铺饭上馈送名社饭」鸟社又曰:「禹塟㑹稽,有羣鸟于春耕,则衔去草根,啄除芜秽,故为鸟社」。。 蒲社详《公羊传》原实隂祇《左传》杜预《注》:「社实隂祇,稷惟谷元,帅敬万𩔖,协讃乾坤」。 非地祇《五经异义》:今民谓社神为公社,位上公,非地祇也。。 皆太牢《礼王制》:详社一」。 以三牲《孝经援神契》,仲春获禾报社,祭稷以三牲,何重功故也。 本五祀《传》曰:「社稷,五祀之本。。 实一神社实一神。详社稷一 《作夏社》亡书篇名,言夏之社不可迁也 设军社奉以行増社翁雨《月令》:广义。社翁社,母不食宿水,故当社时必有雨 社日鼓唐诗》,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新丰社《西京杂记》:太上皇居深宫,凄惨不乐,髙祖问知其意,乃令匠人胡宽营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乃恱。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 徳星社孔帖、崔郾民,即其里为徳星社 清丘社《左传》盟于清丘之社 白莲社彚苑详注:晋逺法师结白莲社,以书召陶潜,潜曰:「弟子性嗜酒,法师若许饮,即徃矣」。逺因许之,遂造焉,因勉入社。 鼓于社《左传》:昭十七年,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 「战于稷《左传》:昭十年五月庚辰,战于稷。栾、髙,败社,注「稷,祀后稷之处」。。 《宜春酒》《月令》,广义闾里酿以祭勾芒 治聋酒》,《云笈七籖》:饮社酒治聋。 原元日之祀《月令》:「仲春择元日,命民社」。《注》:「为祀社稷也」。 土地之主礼,运命降于社之谓淆池。注云:谓教令由社下者也。社,土地之主也」。。 五榖之长见前,百榖之主《汉书郊祀志》。 配徳帝王见曹植社颂》 托尊田主见晋张华《朽社赋》 春求秋报:白虎通社稷者,得隂阳、中和之气而用尤多,故为长也。嵗再祭,何春求秋?报义也。 报本反始《郊特牲》:「惟为社事,单出里,惟为社田,国人毕作,惟社丘乗供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门内同先《白虎通》:社稷在中门外外门之内,何尊而亲之?与先祖同也。不置中门内,何敬之?示不䙝凟也。 亡国示贱又曰:「亡国之社稷,必以为宗庙之屏,示贱之也地祗飨徳。 社土贵成。 时殷仲春 礼展常秩。 増董龙祭社。《月令:广义董龙,盩厔人,家贫,与里人共祀社衆,买牲牢,龙撰文以祭。祭毕,分胙衆不平,逐出龙龙造泥饭以祭,毕于𣗳下。将焚,文有白䑕衔文入地穴掘之,获白金一斗。龙不自私,率衆首官县令贤之,奏闻,旌表其闾曰义夫里」。 阮修伐社又云:「阮修伐社𣗳,人或止之。修曰:「社而为𣗳,伐𣗳则社亡。𣗳而为社,伐𣗳则社移」。。 伏日祀社又云:「《秦纪》祀社于伏日」。。 上戊祭稷又云:上戊日,祭先农五谷。 全惠养之道 协灵祇之心。 戊日,为迎享之辰。 隂墉乃展币之地。 原鲁侯之视曹刿,谏其非礼。 宰我之对宣尼,非其失言」。
20
社稷五
21
原赋晋张华《朽社赋》曰:「髙柏桥南大道傍,有古槐𣗳盖数百年木也!余少居近之后,去行路遇之则已朽,意有缅然辄为之赋,因以言盛衰之理云尔。伊兹槐之挺植,于京路之东隅,得托尊于田主,据爽垲以髙居,垂重隂于道周,临大路之通衢,飨春秋之祈报,应丰胙于无射,歴汉京之康乐,逾丧乱之横逆,朱夏当阳,蓊蔼萧森,征夫云㑹,行旅归心,輶轩停盖,轻舆托隂,吉人向风而祛袂,王孙清啸而啓襟,晞甘棠之广覆,𥚹乔木之无隂,増诗明杨基祀社稷诗曰:祝史祝王册,儒臣奉誓词,衣冠陈盛典,秬鬯降洪厘,用报金穰瑞,仍祈雨露私,勾龙严配位,神弃祝明祠,币玉趋宗伯,笙镛奏瞽师,精灵潜格尔,肸蠁俨来思,赤壤新封国,元牲旧制仪,岂非宜百榖,还得奠邦畿师,出常依主,君行毎告期,礼终受多佑,民物正熙熙」。
22
《原歌》隋《牛𢎞春祈社歌》曰:「厚地开灵,方坛崇祀。达以风露,𣗳之松梓。句萌既申,芟柞伊始。恭祈粢盛,载膺休祉」。春祈稷歌曰:粒食兴教,播厥有先。尊神致洁,报本惟䖍。瞻榆秉耒,望杏开田。方凭戬榖,伫咏丰年。 増唐太宗祭大社乐章曰:「后土凝徳,神功协契,九域底平,两仪交际。戊期应序,隂墉展币。灵车少留,俯歆尊桂。 美报崇本,严恭展事,受露疏坛,承风啓地。洁粢登俎,醇牺入馈,介福逺流,羣生毕遂。 祭太社旧乐章曰:「烈山有子,后土有臣,播种百榖,济育兆人。春官缉礼,宗伯司禋。戊为吉日,迎享兹辰」。 吉祥式就,酧功载毕。亲地尊天,礼文经术。贶徴令序,福流初日。神驭爰归,祠官其出。 宋大观祀社稷乐章曰:惟土之尊,民食资焉。隂祀昭格,牲牢腥膻。有功于民,告其吉蠲。神之来享,云车翩翩。 惟榖之神,函育无穷。百嘉蕃植,民依厥功。严饬坛壝,威仪肃雍。神之来享,祈于登丰。 明洪武社稷乐章曰:「予今乐舞兮捧觞,愿神昭格兮军民康。思穆穆兮灵洋洋,感厚恩兮拜祥光。 干羽飞旋兮酒三行,香烟缭绕兮云旌幢。予今稽首兮忻且惶,神顔恱兮彩霞彰。 俎陈:微礼兮神喜将,琅然丝竹兮乐无扬。愿祥普降兮遐迩方,烝民率土尽安康。 氤氲氤氲兮祥光张,龙车鳯辇驾飞扬。遥瞻稽首兮何方,民福留兮时雨旸。
23
増表,晋傅咸驳改社表曰:「祭法二社各有其义。榖梁传曰:天子亲耕,以供粢盛。亲耕,谓自报自为立社者,为藉而报也。国以人为本,人以榖为命,故又为百姓立社而祈报焉。王景侯之论王社,亦谓春祈藉田,秋而报之也。其论太社,则曰王者布下圻内,为百姓立之,谓之太社,不自立之于京师也。《祭法》: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景侯解曰今之里社是也。而别论复以太社为人间之社,未晓此㫖也。周礼封人掌设社壝,无稷字。今帝社无稷,盖出于此。然国主社稷,故经传动称社稷。周礼》,王祭稷则絺冕,此王社有稷之文也。封人设壝之无稷字,说者以为略文,从可知也。谓宜仍旧立二社,而加立帝社之稷。 又重论立社表,大雅》云:「乃立冢土」。毛公解曰:「冢土,大社也」。景侯解诗,即用此说。《禹贡》惟土五色。景侯解曰:「王者取五色土为大社,封四方诸侯,各割其方色,王者覆四方也。如此,太社复为立京都也。不知此论从何而出?上违经记明文,下壊景侯之解。臣虽顽蔽少长学问不能黙已,谨复续上。
24
増文晋殷仲堪合社文》曰:「里社之由来尚矣」。今二三宗亲,思桑梓之遗风,遵先圣之明诰,洁齐牲牢,庶乎自祜以来一日之泽。然三人之行,必有其师,故复𨕖中正。立三老者,惟公理以御衆,稽旧章以作宪。
25
原颂《魏曹植社颂》曰:「于惟太社,官名后土。是曰勾龙,功著上古,徳配帝皇,实惟灵主。克明播植,农正日举。尊以作稷,丰年是与,义与社同,方神北宇,建国承家,莫不修叙」。 宋何承《天社颂》曰:「余以永初三年八月大社,聊为此文,实惟隂祇,稷为榖先,率育万𩔖,协灵昊乾,霸徳方将,世号共工,厥有才子,实曰勾龙,称物平赋,百姓熙雍,唐尭救灾,决河流江,弃亦播植,作乂万邦,克配二祀,以报勲庸,勲庸伊何,厚载生民,仓廪既实,礼节斯行,人亦有言,因物思人,矧乃大徳,功被陶钧,岂伊百世,万代不冺,蒸哉?帝王肇建皇极,体国经野,设官分职,峩峩二社,列干比殖,嵗云其秋,晷漏均程,牲牢既洁,嘉荐惟馨,乃家乃国,是奉是尊。 増晋王廙春社栎颂曰:吉辰兮上戊,明灵兮惟社。百室兮必集,祈祭兮𣗳下濯。卯兮𦵔韮啮菻兮檘柞。缥醪兮浮蚁,交觞兮并坐。气和兮休适心怡兮志可。
26
原讃晋徐《邈社讃》曰:「勾龙平序九壤,而托灵后土,敷殖百榖,而协飨嘉稷,配天地以作范,并造化以垂制宇宙,頼其𢎞赞之勲,有生资其日用之惠。 増卞敬宗《栎社讃》曰:余门前有一社𣗳,盘根疏柯,似非近世所植,抗秀路左,流䕃庭宇,荘周喻道于商丘之木,匠石辨才于曲辕之栎,由斯而观,固可以悟微矣。
27
原碑后汉蔡邕《陈留东昏库上里社碑》曰:惟斯库上里曰东昏。县者,卫地,古阳武之戸牗乡也。秦时有池子华为丞相,汉兴陈平由此为社下宰,随相髙祖,尅定天下,为右丞相。孝平之世,虞延为太尉,延熹中,平曽孙放为尚书令,宰相继踵,咸出斯里,延虽有积徳修身之政,亦斯社所相,乃𣗳碑作颂云。
28
御定渊鉴𩔖函卷一百六十七
URN: ctp:ws24986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