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七十

《卷七十》[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御定渊鉴●函卷七十
3
设官部十増经筵总载侍读 侍讲
4
经筵总载一。
5
増潜确《𩔖书》曰:经筵厯代无专官,汉宣帝诏诸儒讲五经》于石渠阁,光武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肃宗㑹诸儒于白虎观,讲《五经》同异,唐太宗命孔頴达讲《五经正义》,元宗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院,选耆儒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置集贤侍读学士、侍讲直学士禇无量、马怀素为侍讲,每入阙门,则令乗肩舆以进,亲自迎送,以申师资之礼。宋太祖召赵孚后殿讲《周易》,又诏王昭素便殿讲《易》乾卦》,太宗幸国子监,孙奭讲《尚书》,真宗召崔顺正讲《尚书》于景福殿,又于苑中说大禹谟。仁宗御崇政殿,召翰林侍讲孙奭、冯元讲《论语》。景佑元年,以贾昌朝、赵希言、王宗道、杨安国并为崇政殿说书,日以二人入侍讲。英宗时御迩英阁,召讲经史。神宗时,司马光进讲《资治通鉴》。旧讲读官每见,先赐坐,暂起讲复坐。仁宗富于春秋,令儒臣立就御案,遂为故事。 《续文献通考》曰:马祖常云:「夫经筵之设,将以讲明正学,培养君德。所谓经筵侍讲,与今翰林、侍讲、侍读名同而实异。自汉、唐以来,人君听讲经史者多矣。至唐穆宗始召韦处厚、路随为侍读,命讲书至宋司马光、程颐常充是选。此即经筵侍讲、崇政殿说书也。 《纪闻》曰:元制,宣文阁于大明殿之西北,万几之暇,御阁閲经史,以左右儒臣为经筵官,日侍讲读。 《琐缀録》云:明天顺八年,始开经筵,嵗以二八月中旬始,四十月下旬止。
6
经筵总载二
7
増《前汉纪》曰:「宣帝甘露三年,诏诸儒讲《五经》同异,萧望之等平奏其议,帝亲称制临决。 《汉桓荣传》曰:「荣、光武拜为博士,车驾幸太学,㑹博士论难于前,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愈见敬厚,常令止宿。积五年,荣荐门下生胡宪,侍讲,乃听。晩出旦入,荣尝病,朝夕遣问。后病愈,复入侍讲。 《𩔖要》曰:肃宗诏丁鸿与广平王及诸儒论定《五经》同异于北宫白虎观,帝亲称制临决,鸿以才髙,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帝数叹美,时人叹曰:「天下无双丁孝公!」 《晋书》曰:「庾亮大兴初,侍讲东宫,与温峤俱为太子布衣之好。时元帝方任刑法,以韩子赐太子,亮谏以申、韩刻薄伤化,不足留心,太子甚纳焉」。《东斋纪事》曰:「宋崇政殿西有延义阁南向,迎阳门之北有延英阁,东向皆讲读之所。仁宗初御延义,每令讲论,或讲读。终篇,则宣二府大臣同听赐飞白书,或赐宴。其后专御迩英也。 《吕申公家传》曰:申公侍讲筵时,仁宗春秋髙,公于经传同异,训诂得失,皆陈其略,至于治乱安危之要,闻之足以戒者,乃为上反覆开陈之。 《职官分纪》曰:仁宗尝命侍臣讲《毛诗》,谏官余靖疏曰:「天子之学,与臣下不同,惟当撮全经之枢要,复先王之轨范,简而不烦,为得其术」。 《职略》曰:仁宗尝语近臣以方亲庶政听断之,暇欲召名儒讲习经典。宰臣冯拯等曰:今春降诏,每于双日讲读,以当奉行前诏故也」。 吕公著家传》曰:「英宗时,公著在经筵,多傅经义以进规,上知公意深切,每改容如在车之式。 《言行録》曰:程伊川在经筵当进讲,必宿斋豫戒,潜思存诚,以感动上心。又云:哲宗㓜冲正,叔以师道自居,每侍上讲,色甚庄,继以讽谏,上畏之,正叔曰:「吾以布衣为上师傅,其敢不自重?」一日,讲读罢,未退,上忽起凭槛戱折柳枝,伊川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文潞公与吕、范诸公入侍经筵,闻伊川讲说,相与叹曰:「真侍讲也!」 刘挚行实曰:「元佑初,挚上疏:「仁宗皇帝盛年嗣服,用李维、晏殊为侍读,孙奭为侍讲。陛下春秋鼎盛,愿选忠厚孝弟、纯茂老成之人,以充劝讲进读之任」。 谈训》曰:苏颂言:「吾在金华,每进读至弭兵息民,则必反覆使上不忘弭兵息民之意,以为人主之聪明不可有所向,有所向则偏偏,则为患大矣」。李廌师友谈记曰:范祖禹诘朝当侍讲,先一夕,正衣冠,俨然如在上前。及当讲时,开列古义,仍参之时事,及近代本朝典故,以为戒劝。 《系年録》曰:淳熙七年,讲筵读《三朝寳训终篇》,史浩奏曰:「陛下双日御前后殿,与宰执裁决」。又引臣寮班对日旰,方罢只日,又御讲筵,依故事读数百言,恐劳圣躬。上曰:「朕乐闻谟训,虽只日休暇,亦当特坐」。自是讲读,上必注目倾耳」。率漏下十刻方罢。《元史列传》曰:黄溍除翰林直学士兼经筵官,执经进讲者三十有二,帝嘉其忠,数出金织纹段赐之。 又曰:「额琳沁巴勒以御史大夫知经筵事,经筵进讲,必详必慎,故每读译文,必被嘉纳。 《通纪》曰:「明陈遇太祖拔金陵,侍御史秦元之荐,遇辅佐才,即日召见,与语,大悦,礼待极厚,称先生而不名,日侍讲幄,赞机务,三幸其第,命之官,辄辞。 《吾学编》曰:方孝孺,建文初,廷臣交荐,召为翰林博士,寻升侍讲学士。暨董伦侍经筵,备顾问:孝孺德望素隆,一时倚重,凡将相大政,议辄咨孝孺。帝好读书,每有疑义,即召使讲觧,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必命孝孺就扆前批答。 《陆釴传》曰:釴,天顺间,孝宗在东宫,侍讲读,进止闲雅,最为得体。及即位,进太常卿、翰林侍读,充经筵讲官。釴沈静好学,觧悟过人,而矜严自持,人少当其意者。 《通纪》曰:「张元祯,宏治中升翰林学士,侍日讲。孝宗知元祯名,听讲喜之。 又曰:程敏政,成化进士。𢎞治初,在经筵,孝宗赐织金绯衣、金带、纱㡌靴,顾曰:「先生辛苦」。敏政对曰:「此职分,当为顿首而退」。
8
经筵总载三
9
増讲经 论艺上详侍讲《二选史赞》曰:宣帝纂修洪业,讲论六艺,招 茂异,而萧望之、梁丘贺、夏侯胜等以儒术进。 守义 明经后汉张酺传》曰:「显宗永平四年,置五经师酺,以尚书教授数讲于御前。酺为人质,直守经义,毎侍讲间隙,数有匡正之辞。 下详,侍讲二」。。 师臣 经士唐职林》曰:马懐素,𤣥宗时,与禇无量同为侍读,更番入宫中,每宴见,帝自迎送,待以师臣礼。 《儒林传》云:𤣥宗诏羣臣及府郡举通经士,而禇无量、马懐素等劝讲禁中,天子尊礼之。 屡谏正。 常谦虚本传曰:肃宗尝言,张酺入侍讲幄,屡有諌正,誾誾恻恻,出于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矣。 又杨秉入侍讲边,韶议奏秉儒学侍讲常存谦虚。 劝讲禁中 侍经内殿。上详经士注 唐制词云:「路随祗亊,穆宗侍经内殿,敷尧、舜之大典,畅周、孔之遗风」。雅言玉音与义冰释」。 不杀羊羔,问避蝼蚁」。《言行録》曰:迩英读三朝寳训,至真宗祀汾隂,日见一羊自踯道左,怪问之,曰:「今日尚食杀其羔」。真宗不乐,自是不杀羊羔。资政殿学士韩维读毕,因奏言:「此特真宗小善耳,推其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因又曰:「程伊川颐尝闻上在宫中起行潄水,必避蝼蚁」。 请之曰:「有是乎?」上曰:「然,诚恐伤之耳」。颐曰:「愿陛下推此心以及四海,天下幸甚」。 言简理明。 色温气和,李廌师友谈记曰:苏轼尝谓庆曰:范淳夫讲说,为今经筵讲官第一言简而当无一冗字,无一长语,义理明白而成文,灿然乃得讲师三昧也。夫程氏遗书:颐曰:昨在经筵,曽说与温公云:更得范淳 。 在筵中尤好温公问何故?颐曰:自度少温润之气淳,夫色温而气和,尤可以开陈是非,导人主之意」。遂除侍讲。 分赐唐诗。 各进汉事。《山堂肆考》曰:「元佑元年,赐宰执、经筵官宴于东官,上亲书唐人诗,分赐之,以讲《论语》终篇也。下详侍讲》一。 三徳大本》 四字首要《司马康传》曰:哲宗初,康侍讲《洪范》,至「乂用三德」,上曰:「只此三德,更有德否?」康因上书曰:「陛下能审而问之,必能体而行之。三德者,人君之大本,推而广之,足以尽天下之要」。《日系年録》曰:王岩叟因侍讲筵,奏曰:「陛下退朝何以消 ?」应曰:「看文字」。对曰:「陛下以读书为乐,天下幸甚!大抵圣贤之学,湏在积累,积累之要,在「专与勤四字,愿留圣心」。 论经筵三事。著圣览十卷。言行録曰:伊川召对,上奏论经筵三事:一上富于春秋,辅养为急。二左右内侍宫人皆选用老成重厚,三请令讲官坐蓍事。略曰:丁度在经筵,仁宗呼为学士而不名,尝问以 龟占应事,对曰:不若以古之治乱者为蓍龟也。仁宗出欹器以示之曰:朕欲临天下以中正。对曰:臣亦愿以中正事陛下。著迩英圣览十卷、龟鉴精义十三卷,庆厯兵録五卷、编年总録八卷。 讲《大学衍义》 上《春秋直指》。《吾学编》曰:明宋濓洪武三年,太祖问帝王宜读何书,濓请读真德秀《大学衍义》。帝立取览悦之,令大书揭两庑壁。六年,帝坐西庑,赐大臣坐,命濓讲《大学衍义》。司马迁论黄老事,讲毕,复言曰:「汉武帝嗜神仙,好边功,几至大乱。人主能义理养性,则邪说不能侵。兴学教民,则祸乱不能作,刑罚非所先也」。 又曰:「金㓜孜靖难,后入内阁,升侍讲,时翰林、坊局、宫臣日讲经史,东宫凡经义,皆内阁閲正呈」。帝览已进讲。㓜孜,阅《春秋》,上太子《春秋直指》三卷。
10
经筵总载四。
11
増白虎观贾逵传曰:「逵与班固并校秘书,肃宗好古文尚书、左氏传》,入讲白虎观、南宫灵台。光华殿。《山堂肆考》曰:东汉刘寛,灵帝初拜大中大夫,侍讲光华殿,赐衣一袭。 帝备弟子仪。《翰苑新书》曰:后汉张酺,肃宗即位,为东郡太守。元和二年,东廵狩,幸东都,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吏,并㑹庭中。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赏赐殊厚,莫不沾洽。 赐章服。翰苑新书曰:庆厯七年,上御迩英阁讲孝经,赐曽公亮三品章服,曰:此赐异于他日」。 侍讲十年。《事略》:曽公亮,自集贤校理至翰林学士,侍讲十馀年。 在经筵二十七年《事略》:嘉佑间,杨安国在经筵二十七年,上称其仁义淳质,以比先朝崔遵度。又《事文𩔖聚》云:至和元年,赐安国钱五十万,仍听大寒暑毋入谒。时安国言衰败,不任侍经席,愿乞骸骨,故赐及之。 开延英之席。《丁未録》:治平四年,谕司马光曰:「今将开延英之席」。 朝班居下。宋㑹要曰:熙宁元年,龚鼎臣、苏颂、刘攽等议不当坐讲疏,朝廷班制,以侍讲在侍读下。 露门劝讲贾昌朝拜相制 当世之冠,《言行録》曰:吕公著于讲读尤精。衆,谓语约而义明,可以为当世之冠。 展迩英阁。伊川文集曰:哲宗时,程颐侍讲,奏迩英暑热,乞就崇政、延和殿或他寛凉处讲读,给事顾临以殿上讲读为不可,有㫖修展迩英阁。 直臣宜令生还」。言行録曰:枢宻直学士陈襄,在经筵日,尝论荐当世之士,自司马光而下三十三人,最后言郑侠小臣愚直敢言如此,是亦发于忠义,非陛下矜怜其志,使得生还,谁复为侠言者。出知蔡州。四朝国史云:钱象先资元,自讲筵出知蔡州。故事,讲读官分日迭进,象先已得蔡州,帝犹谕之曰:「大夫行有日矣,宜讲彻一篇」。于是同列罢进者浃日。 崇政殿说书纪纂渊海曰:宋景佑元年置,四年改为天章阁侍读,庆厯二年,复为崇政殿说书,盖秩卑资浅,则为说书,不兼侍读。元佑间,范纯仁、司马光皆以著佐兼侍讲,前此未有也。 燕秘书省系年録云:绍兴二十二年,燕于秘书省,以讲尚书彻章,自是以为例。 西清帷幄《东坡谢表》云:「望西清之帷幄久立旁徨,听长乐之鼓钟,恍如梦寐」。。 西学侍臣。东坡谢表云:西学上贤,玷侍臣之髙选。 小经筵,《琐缀録》云:明日,讲官凡四员,日轮二员进讲,讲毕,宴于文华门外西庑,禁中谓之小经筵,亦谓之小讲。笵金为鹤。费文宪摘稿云:明讲殿中,笵金为二鹤,立于左右,鹤头各插香二炷」。
12
经筵总载五。
13
増诗宋苏轼侍立迩英述怀诗曰:上尊初破,早朝寒茗椀,仍沾讲舌乾陛楯,诸公空雨立,故应慙悔不儒冠。又迩英讲《论语,谢赐书诗曰:「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日髙黄伞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 《黄庭坚和东坡入侍诗》曰:「隆儒殿阁对横经咫尺清。都雨露零。见《说文星环北极人间无路仰天庭。 吕希哲《大雪侍讲筵诗》曰:「水晶宫殿玉花零,㸃缀宫槐拂素屏,特敕下帘延墨客,不因风雪废谈经」。 明方孝孺书事诗曰:「斧扆临轩几砚间,春风和气满龙顔,细听天语挥毫久,携得香烟两袖还」。 又曰:「风软彤庭尚薄寒,御炉香绕玉䦨干」,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㸔书召讲官」。 陆深《经筵纪事》诗曰:经筵开自祖宗朝,按月逄旬第二朝,今上春秋偏好学,三千年后见神尧。 编排御览,効精诚白本髙头手写成句读,分明圈㸃罢隔宵豫进讲官名横经几子赭罗裠,小对团龙簇绣云擡向御前安稳,定黄金镇尺两边分。 两行冠佩列金绯,供奉诸臣尽绣衣。步入殿门同罄折,讲官端拱靠南扉。 金鹤飘香瑞霭浓,寳炉,笼火拥盘龙。未曽暂免经传㫖,不怕严寒报仲冬。 隔宿薰衣问夜阑,斋心转觉副心难。不知言语功多少,到得君身保治安。 杨慎《经筵纪事》诗曰:经帷当日表,讲殿直天中。鵷鹭随多士,貂蝉列上公。墀声分哕哕,棂影辨曈曈,湛露晞兰省,卿云烂桂宫。蚁浮仙酒緑,鹤翥锡袍红。晋昼延三接,尧旻达四聪。衣香纷玉藻,履迹印璇穹。观《易》三阳泰,陈诗万国同宠髙梁授简恩,迈汉临雍奎聚占。乾象研书识,帝鸿,羽陵无蚀蠧。元阁谢雕虫,莹德同金砺。温规借玉攻,扆瞻休气近。钟叩德音隆,卷帙叨从事。簪裾俨在躬,涓涘何补助?海岳自恩崇,敢诧桓荣力,还歌吉甫风。
14
増奏状:「宋朱晦庵初辞免侍讲奏状曰:国家设官分职,以熙庶事,其迁进之序,选用之方,虽甚微细,莫不有法,而况次对之官,班通禁近,其自内而除者,犹有嵗月之限,在外而擢者,必以劳效而升,从昔以来,未尝轻授。至于经幄,则又仰关帝学,在今初政尤所当先,必得醇儒使任其职,然后有以发挥道,要感格君心,大明谨始之规,以为出治之本,尤不可以不遴其选也。 再辞免奏状》曰:「臣猥以凡品,遭直昌辰,龙德天飞,万物咸覩,况使执经入侍帷幄,得以所学论说人主之前,臣虽至愚,亦岂不冀幸少有万一,可以仰裨圣聪,特以次对异恩,无故超受,在臣私分,实难自安,是以旁徨未敢拜受。増赋《元汪克寛宣文阁赋》曰:于是圣皇,驾玉辂,张龙旗,展乎国容,挥乎皇仪,望舒陪夫,左驭屏翳,道夫前驰,鸣和鸾之铿锵,服衮龙之陆离,御斯阁以问道,阐经幄之𢎞规,帝幕髙悬,天顔孔怡,列儒绅而进读,对黼衮之严威,舒缃帙之蟫蠧,扩六籍之精微,咏仁咀义,聆天语于羲昊,言温气和,陈古道于臯䕫,殚词臣之忠荩,恢圣学之缉熙内府,颁竒珍于翠釡,上方㵼甘醴于玉巵,和气春融,起天庭之黄色,文星环拱,映帝座之清辉。
15
侍读一
16
《増唐书》曰:开元中,王志愔表荐白履中「隐居读书,贞守苦操,有古人之风,堪代褚无量、马懐素入阁侍读。履中博涉文史,尝隐居于古大梁城,时人号为梁邱子」。 又曰:徐岱字处仁,少好学,多所探究,侍读两宫,谨守过人。《天中记》曰:「顺宗为太子,归崇敬,与登父子侍读。及即位,复为皇太子、诸王侍读,献《龙楼箴》以讽。 《旧唐书》曰:丁公著充皇太子诸王侍读,因著《太子及诸王公十训。穆宗立,迁工部侍郎,宠青宫之旧也。 王起传曰:「起累迁中书舍人,俄加侍读」。文宗尚文,好古学。是时郑覃以经术进起,以敦博显,帝数访逮时政。 孔帖曰:髙元裕自侍读为中丞,文宗难其代,元裕表言兄少逸才可任,因以命之,世荣其选。 《宋编年备要》曰:太宗用著作佐郎吕文仲为侍读,常出经史,命读之。文仲与侍书王著更宿,而书学葛端亦直禁中。每暇日,多召问之。文仲以经书,著以笔法,端以字学。 《实録》曰:吕溱以侍读学士知徐州,仁宗特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㑹特为卿设,可尽醉也」。仍诏自今由经筵出者为例。 《国史》曰:仁宗诏侍读学士张锡讲书禁中,敷畅经㫖,议论该洽,上见其鬓发皓然,上曰:「卿老矣!记问不衰」。乃以飞白书博学字赐之,因访以治道,锡曰:「节欲者,治身之本也。谨刑赏者,治国之本也」。上改容曰:「卿言甚嘉,朕恨用卿晩矣」。《言行録》曰:司马光迁侍读学士,进读《通鉴》,至苏秦,约六国从事,光曰:「秦仪为从衡之术,多华少实,无益于治,此谓利口之覆邦家者也」。 《天中记》曰:夏竦之子安期,除侍读学士,经术不深而登进,经筵日夕旋閲经史,以备顾问。 吕公著家传曰:公著为迩英侍读,讲《论语》毕,上奏曰:将来讲《论语》终帙,进讲《尚书》二书,皆圣人格言,人君为治之要。臣辄于二书及孝经中节其要语,共一百段进呈,以便圣览,亦日就月将之一助也」。 南丰拟制曰:「儒学之臣入阁侍读,所以考质疑义。其列于分职,始自开元,而朕尤尚之」。 《言行録》曰:苏颂兼侍读,奏言:「国朝典章,大抵沿袭唐旧,乞诏史馆学士采録《新唐书》中臣主所行,日进数事,以备圣览」。遂诏经筵官遇非讲读日进唐故事二条,颂每有所进,可为规戒、有补时事者,必述以己意,反覆言之。 《㑹要》曰:隆兴元年十一月,命侍读递宿学士院,朝夕宣召商确今古,问以经书。 《言行録》曰:史衞国公浩,字直翁,淳熙中兼侍读。尝读《正心篇》,论黄帝无为而天下治,上曰:「所谓无为者,岂燕安无所事事之谓乎?」 《东都事略》曰:郑丙少融。淳熙中兼侍读,取陆贽奏议切时者反覆开陈,进司马光五规、范祖禹帝学,以资乙览。 《诚齐集》曰:陈俊卿兼侍读,㑹钱端礼,起戚里,秉政駸駸入相,馆阁之士相与上疏斥之,皆为所逐,俊卿进读,寳训适及外戚氏,极言本朝家法,外戚不使预政,最有深意,上首肯久之,端礼卒不相侍读二。
17
増耆儒 端士上详总载一筵四期国史曰:赵彦若元佑初将啓讲, ,宣仁后谕执政云:「陆佃、蔡卞皆少年,宜用老成端士」。乃以彦若兼侍读。 缉经籍。 广规讽唐百官志曰:集贤殿书院侍读学士掌刋缉经籍,凡图籍遗逸、贤才隐滞,则承㫖以求之。 《唐书》曰:韦处厚、路随为侍读,穆宗召入太液亭,命分讲毛诗》、《关睢》、《尚书、洪范》等篇,访以理体处,厚演经义,以广规讽之道。 备顾问,裨聪明。《仁宗实録》曰:至和二年,诏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张升年髙免进读,止令侍经筵,以备顾问。言行録》曰:哲宗即位,以吕公著为黄门侍郎,始至,上言曰:「人君即位,当正始以治天下,修德以安百姓,修德之要,莫先于学学,有缉熙于光明。臣待罪讲读,谨条上十议,以裨聪明:曰畏天、爱民、修身、讲学、任贤、纳谏、薄敛、省刑、去奢、无逸」。 稡撷经史。 分讲《诗》、《书》,《唐书》曰:郑浣,文宗时为侍读学士。帝使稡撷经史为《要録》,爱其博,而精举诸条摘问之,随即酬析,无留 」。下详《广规讽注》。 郾谢无功,放辞不仕。《崔郾传》曰:「郾,敬宗即位,拜侍读学士。郾曰:陛下使侍讲歴年半嵗,不一问经义,臣无功,不足副厚恩」。帝慙曰:朕少间,当请益」。曰:「《天中记》,曰:薛放充皇太子侍读。及穆宗即位,常谓放 小子初承大寳,惧不克荷,先生宜为相,以匡不逮。放叩头曰:臣实庸浅,不足猥尘大位,辅弼之任,自有贤能」。帝嘉其诚,召对思政殿,赐以金紫之服。 反覆开导 委曲接引,墓志:苏轼为侍读学士,至治乱盛衰,邪正得失之际,未尝不反覆开导,上虽恭黙不言,然闻轼所论,辄首肯善之。 言行録》:史浩兼侍读,进读三朝寳训,及真宗正说事关治体,当法祖宗者,必委曲接引,开广上心,因引陈㐮故事,荐石斗文等五人,皆召赴阙,再兼侍读,又荐薛叔似等一十五人,叔似召用,馀皆以次收擢。
18
侍讲一
19
増《旧唐书》曰:萧德言博涉经史,晩年尤笃志于学,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危坐对之妻子,候间请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光圣之言,岂惮如此!」时髙宗为晋王,诏德言受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讲。 王起本传曰:「起文宗时侍讲时,或僻字疑事,令中使口宣,即以榜子写对,故起著《口宣》十卷。 又曰:文宗召王起、许康佐为侍讲学士、柳公权为侍书学士,每有疑义,即入便殿顾问讨论,谓之三侍学士」。 孔帖曰:郑覃为侍讲,每以厚风俗、黜朋比,为天子言之。 《事文𩔖聚》曰:「李穉字表臣奏请置侍讲学士,敷陈经义。 《范祖禹家传》曰:「祖禹兼侍讲,讲《论语》毕,赐宴东宫,上遣赐御书唐人诗,公表谢,又赋诗以献。退而节略《尚书》、《论语》、《孝经》要切之语,训戒之言,得二百一十九事,名曰《三经要语》进之」。 《山堂肆考》曰:宋元佑间,苏颂为侍讲,请如庆厯故事,诏讲读官遇不讲日,各进汉故实二事,颂于逐事之后,略言得失,大㫖以寓规谏。
20
侍讲二。
21
増进陈法言。 讳言淫事。本传:韦处厚为侍讲学士,以穆宗冲怠不向学,即与路随合六经,掇其粹要,题为《六经法言》二十篇,冀助省览,帝称善。 《归田録》曰:仁宗退朝,命侍臣讲读子迩英阁,贾昌朝时为侍讲,讲《左氏春秋传》,每至诸侯淫乱事,则略而不说。上曰:「《六经》载此,以为后王监戒,何必讳耶?」反覆开陈。 周悉讲论。上详总载二之。仁宗实録,余靖上疏曰:「天子 学简而不烦」。上曰:「靖所言诚知治体」。命侍臣讲论有该教化者,周悉讲论」。 宜观《孟子》 专讲《春秋》。山堂肆考》曰:「司马康为讲官,言于哲宗曰:「孟子为书最醇正,言王道尤明白,所宜观览也」。 《行状》:胡安国绍兴初除兼侍讲,专讲《春秋》。时讲官四人,援例各专一经,上曰:「他人通经,岂胡某比?」不许。 师民上书纯仁陈说。言行録曰:赵元昊反,罢进讲,赵师民上书陈十五事,八曰延讲诵,因献劝讲箴,至是,复命讲读经史、长编又李文简焘乾道中兼侍讲,以经筵少开明録,赵师民劝讲箴以讽,并及仇士良,不欲人主读书近儒生之说。本又曰:范纯仁尧夫,元丰中除兼侍讲,语人曰:国之 ,在君君之本在心。人君之学,当正心诚意,以仁为体,使邪僻浮薄之说无自而入,岂务章通句觧以资口舌之辨哉!及在经筵进讲,必反覆开陈其说。 孙奭拱立。 安石请坐。山堂肆考曰:宋王曽以仁宗初即位,宜近师儒,乃请御崇政殿西阁,召侍讲直学士孙奭、冯元讲论语》。初,诏双日御经筵,自是虽只日亦召侍臣讲读。帝在经筵,或左右瞻瞩,及容体不正,奭即拱立不讲,帝为竦然改听。 。神宗朝,王安石侍讲,以为道之所在,礼亦加重,请复坐讲之仪,不行。 台丞特召。 宫观兼充《山堂肆考》曰:宋庆厯二年,召御史中丞贾昌朝侍讲迩英阁。故事,台丞无在经筵者,仁宗以昌朝善于讲说,特召之。绍兴中,万俟中丞,卨罗谏议,檝并兼侍讲,又董殿院,德元、王正言、珉并兼侍讲,非台丞见长而称侍讲又自此始。 《翰苑新书》曰:宋乾道七年,胡铨提举佑神观兼侍讲,是日,以宰执进呈,虞允文奏曰:「胡铨早嵗一节甚髙,谓当録其气节,不宜令遽去朝廷」。上曰:「铨固非他人比,且除在京宫观,留侍经筵」。故有是命。
22
御定渊鉴●函卷七十
URN: ctp:ws41198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