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福建通志台湾府-清

《福建通志台湾府-清》[View] [Edit] [History]

1 交部严加议处。总督系特简大员,文武俱归统辖,若使孙尔准其身尚在,朕必加以惩处,不少宽贷,姑念该逆等尚未僭据地邑,滋蔓难图,一经马济胜带兵渡台,旋就扑灭,邵用之等亦无贪婪劣迹,总督程祖洛未经到任,巡抚兼署总督魏元烺为时未久,姑从宽概免置议,且系朕格外施恩。倘邵用之有贪黩实据,或张丙等燎原难扑,亦断不能曲加宽贷。嗣后督抚大吏,总须以察吏安民为当务之急,遇有不肖官吏,破除情面,立即参劾,勿稍瞻徇。若再因循疲玩,因细故而酿成大患,劳师动众,误国殃民,朕必将该督抚拿问,从重治罪,决不宽贷,毋谓训诫之不早也!将此通谕知之。钦此。
2 道光十三年七月上谕
3 瑚松额等驰奏台湾逆匪荡平一折:览奏欣慰之至。此案滋事台匪,始于十二年闰九月,当严冬寒烈之时,海上文报迟滞,或候风久泊,或遭风漂散,不能及时登岸。自瑚松额、程祖洛先后渡台,人心镇定。督同马济胜等搜捕馀匪,和衷共济,将帅用命。复出示晓谕,散其胁从党羽,又擒获大股首匪,并贼目多名,分别办理,全台安堵。于本年五月,全功告竣。各庄仍复旧业,官兵陆续凯撤归伍。迅速蒇功,实堪嘉尚!瑚松额著施恩赏加太子少保衔,程祖洛著施恩赏戴花翎,仍各交部从优议叙,以示奖励。钦此。
4 道光十三年九月上谕
5 伊古制治经邦,揆文必兼奋武。国家设兵卫民,水师与陆路并重,际此承平日久,尤宜整顿水务,实力讲求。上年广东省廉、琼二府所属外洋毗连越南处所,有内地游匪杨起富与越南奸民陈加海勾串劫掠。本年福建又有闽安水师营洋面屡经失事之案。可见水师将弁,甚难其人。
6 夫水师兵丁与陆路不同。陆路以打仗弓马为能,水师则以水战为事。全在能识风云,熟知沙线,娴习乎抢风折戗,神明乎破浪操舟,自然行阵整齐,戗驶便利。枪炮联络,施放喷筒火药,皆能有准,猝遇盗船,出奇制胜,惟所向之无不如志。即有盗匪穷蹙入海逃逸者,亦能追擒歼毙。庶几鲸鲵浪靖,海不扬波。近来水师废弛,徒有出洋之名,而无出洋之实。盗劫之案,层见送出,甚至夷船泊近内洋,毫无觉察。
7 朕思从前海洋,如朱濆、蔡牵,总由捕务废弛,酿成大患。似此因循疲玩,将来倘又有此等小丑跳梁不靖,尚复成何事体?将弁为兵丁领袖,总须练习有素,方可指挥士卒,操纵得宜。其考核兵丁,固须以技艺之优劣,为拔补之等差,尤当以捕务之勤能,分等第之高下。水师保送俸满千总,尤宜详慎,以为储才地步。水师提镇向归督抚考核,著通谕沿海督抚等,嗣后务当严饬水师提镇,实心训练,实力缉捕,无事则以训练之精,储缉捕之用,有事则以缉捕之效,验训练之精。遇有盗劫等案,破除情面,据实参奏,毋许徇隐。倘仍有游匪出劫及洋面失事等情,该督抚瞻徇不奏,经朕访闻,惟该督抚是问,决不宽贷,毋谓诰诫之不早也!钦此。
8 道光十三年十二月上谕
9 本日在见福建陆路提督马济胜,年届七旬,精神强固,朕心甚为喜悦!上年冬间,台湾逆匪张丙等率党滋事,分股扰掳,戕害官弁。惟时全台官兵一万四千馀名,不能得力,该镇等婴城固守,请调兵三万赴援。马济胜经魏元烺派往,独带兵二千渡台接仗,身先士卒,所向克捷,以少胜众,一战成功。各股贼匪纷纷溃散,逆匪陆续就擒,不烦内地兵力。当瑚松额等未经渡台以前,全局勘定,厥功甚伟。前经赏给御书「忠勇严明」四字匾额、二等男爵世职、双眼花翎,兹来京陛见,允宜优加懋赏,笃眷酬庸。马济胜著加恩晋二等子爵,在御前侍卫上行走,紫禁城内骑马,并赏御书「福」「寿」二字各一方、宝蓝缂丝蟒袍一件、缨纬两匣、大卷八丝缎二件、大卷江绸二件,颁给祗领,以奖忠勤。
10 再台湾一役,福建巡抚魏元烺于奏请调兵时,稔知台湾府为根本重地,一面奏闻,一面派马济胜带兵前往,迅速蒇功,办理甚合机宜。魏元烺著加恩赏戴花翎,仍交部从优议叙,以示朕论功行赏、权衡至当之意。钦此。
11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首之六。
12 星野
13 台海西界于漳,南邻于粤,而北则闽安对峙。漳分野视闽,而粤分野视漳。唐一行有云:『星纪当云汉下流,百川归焉;故其分野自南河下穷南纪之曲,东南负海为星纪』。则台郡宅东南,分野仍属牛女,与一行之说相符岛上附传
14 刘向曰:『吴越属斗牛女分』。晋、隋、元志:吴越,其辰在丑;伊古以来,未有非之者。而说者曰:『吕宋居巽已,入翼十度;日本在寅艮,入轸八度;台湾背接吕宋,右连日本,其值翼九度无疑矣』。夫台之去吕宋也,水道七十更有奇,其去日本也,水道亦七十更有奇;二岛不在九州岛之内,荒远难稽,星野实不足据。若由台开棹中流,至澎四更焉止矣,由澎至厦七更焉止矣。澎旧隶同安,星野其能别异乎?澎不能别异,而谓台星野其能别异乎?且自省会达鸡笼,水道亦祗七更,浮屿如关童、白畎以及旗乾石等处,似蛛丝马迹,脉络昭然可寻。倘谓凤山星野入翼九度,诸罗星野入翼八度,则同郡之地至差一度,而吕宋水道至台六、七千里而遥者,反谓其入翼十度;舍耳目之近而持渺茫无据之论,未敢以为信也。
15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一。
16 沿革
17 沿革表
18 国朝           元           明
19 台湾府 康熙二十三年始入版图,立府,领县四,厅三。  元东番地。  明天启间,为红毛荷兰夷人所踞,属于日本。郑成功逐荷兰夷,遂据其地,伪置东都,设二县。后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
20 台湾县 康熙二十三年置,为府治。  元东番地。  明红夷地。
21 凤山县 康熙二十三年置.  元东番地。  明红夷地.
22 嘉义县 康熙二十三年置诸罗县,乾隆五十二年改曰嘉义。  元东番地。  明红夷地。
23 彰化县 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地置。  元东番地。  明红夷地。
24 淡水厅 雍正元年置。  元东番地。  明红夷地。
25 澎湖厅 雍正五年置。  元置巡司。  明嘉靖间设巡检。天启间为红夷所据。伪郑设安抚司。
26 噶玛兰厅 嘉庆十六年入籍置。  元东番荒地。  明红夷荒地。
27 沿革
28 大清一统志:台湾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明莆田周婴著远游编载东番记,称台湾为台员,盖南音也。或以为古探国,疑非是。昔人所谓乾坤东港、华严婆娑洋世界。名为鸡笼,考其原则琉球之馀种,自哈喇分支,近通日本,远接吕宋,控南澳,阻铜山,以澎湖为外援。海寇颜思齐踞有其地,始称台湾。明天启中为红毛荷兰夷人所据,属于日本。本朝顺治六年,郑成功逐荷兰据之。康熙二十二年,讨平郑氏,改置台湾府,属福建布政使司,领县三。
29 台湾府志:雍正元年,增设县一,曰彰化,并增淡水厅。五年,增设澎湖厅。嘉庆十六年,增设噶玛兰厅。今领四县、三厅。
30 台湾府志:台湾古未隶版图。明宣德间,太监王三保通志作郑和舟下西洋,因风泊此。嘉靖四十二年,林道干寇边海,都督俞大猷逐入台,留偏师驻澎湖,时哨鹿耳门外。道乾从安平镇二鲲身遁去占城属广南,台之偏师亦罢,因设巡检守之,寻裁。天启元年,汉人颜思齐为东洋国甲螺东洋,今日本;甲螺,头目之类,引倭屯于台,郑芝龙附之台湾有中国民,自思齐始,寻弃去。久之,荷兰红毛舟遭飓风飘此,借居于土番。绐之曰:『得一牛皮地足矣』。土番许之。红毛翦牛皮如缕,周围圈匝,已数十丈,因筑台湾城居之今安平城,复筑赤嵌楼与相望。设市于城外,而漳泉之商贾集焉。国朝顺治七年庚寅,甲螺郭怀一谋逐红毛,事觉被戮。辛丑十八年,郑芝龙子成功自江南败归,孤军厦门;适甲螺何斌诱成功取台地,舟至鹿耳门,乘大雾骈进。荷兰归一王以死拒战。成功告之曰:『此地先人故物,今珍宝听而载归,地仍还我』。荷兰知不敌,遁去。成功遂入据之。改台湾为安平镇,赤嵌为承天府,总名东都;设县二:曰天兴,曰万年。成功死,子经改东都为东宁,二县为二州;设安抚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康熙二十一年,福建总督姚启圣用间谍谋阴散其党,约伪宾客司傅为霖为内应,垂成事泄,为霖遇害按泉州府志,郑氏杀其眷属,独为霖与父逃免。二十二年,水师提督施琅统舟师进徵。六月,由铜山直抵澎湖八罩澳,取虎井、桶盘屿,戒军士毋得妄杀。军士苦水咸,岛岸突涌甘泉,遂无渴患。一战而澎湖平。克塽经子震慑,遂籍府库纳地归诚。
31 台湾县;大清一统志:台湾县,附郭,本东番地;郑氏伪置天兴、万年二州,属承天府。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废二州,改置台湾县,为府治。
32 凤山县:大清一统志:凤山县在府治南八十里,本东番地;郑氏属万年州。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分置凤山县。
33 嘉义县:大清一统志:嘉义县在府治北一百十七里,本东番地;郑氏属天兴州。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分置诸罗县,乾隆五十二年改曰嘉义县。
34 彰化县:大清一统志:彰化县在府治北三百九十七里,本东番地;郑氏属天兴州。国朝康熙二十三年属诸罗县,雍正元年分诸罗县北半线地置彰化县诸罗县北二百八十里地名半线
35 淡水厅:淡水者,台湾西北隅尽处也。高山嵯峨,俯瞰大海,与福州府之闽安镇东西相望,隔海遥峙。山下临江埤堄为淡水城,亦前红毛为守港口设者。郑氏时以淡水近内地,设重兵戍守。国朝雍正元年,既分诸罗县地增设彰化县,并于诸罗极北置淡水厅,驻竹堑参裨海纪游、台湾府志
36 澎湖厅:隋开皇中,尝遣虎贲陈棱略澎湖地。元末置巡司。明洪武间,尽徙屿民而墟其地。嘉靖间,仍设巡检。寻裁。万历间,增设游兵,又设冲锋游兵以备倭。天启二年,红毛据之。四年,巡抚南居益遣总兵俞咨皋擒其渠帅献于朝。郑氏时伪置安抚司。国朝雍正五年增设澎湖厅参海防考、赤嵌笔谈、漳州府志、台湾府志
37 文献通考:琉球国在泉州东,有岛曰澎湖,旁有毗舍耶国耶一作那,语言不通,袒裸睢盱,殆非人类;喜铁器,临敌用镖,镖以绳十馀丈为操纵。按澎湖东南即今台湾,其情状相似,殆即毗舍耶国也台海使槎录
38 噶玛兰厅:噶玛兰旧称蛤仔难,在淡水东北三貂、鸡笼大山后社番地。国朝嘉庆十二年十二月,少詹事福州人梁上国上言:蛤仔难田土平旷丰饶,每为海盗窥伺,若收入版图,不特绝窥伺之端,且可获海疆之利。上命总督阿林保、巡抚张师诚议之。十五年,总督方维甸巡台。至艋舺,有蛤仔难番土目及民人潜入垦田者呈送户口清册,请照则升科,设官弹压。维甸乃覆奏:淡水玉山之后,地名噶玛兰,系番语,闽音不正,讹为蛤仔难;并条奏其地势情形甚悉。十六年,总督汪志伊、巡抚张师诚酌定条例以闻,置噶玛兰厅节东槎纪略
39 附载总督觉罗满保题报生番归化疏
40 台湾远属海外,民番杂处,习俗异宜。自入版图以来,所有凤山县之熟悉力力等十社、诸罗县之熟番萧垄等三十四社,数十馀年,仰邀圣泽,俱各民安物阜,俗易风移。其馀南北二路生番,自古僻处山榖,声教未通。近见内附熟番,赋薄徭轻,饱食暖衣,优游圣世,耕凿自安,莫不欢欣鼓舞,愿附编氓。今据台湾镇道详报,南路生番山猪毛等十武土番匝目等共四百四十六户、男妇老幼计共一千三百八十五名口,北路生番岸里等五社土番阿穆等共四百二十二户、男妇老幼计共三千三百六十八名口,俱各倾心向化,愿同熟番一体内附等由,册报前来,臣批行镇道确勘议详,复行福建布按二司详悉酌议去后。兹据布政使沙木哈会同按察使董永芠详报称,南北二路生番向与凤诸二邑熟番接界,各有土官统摄,醇朴驯良,应循习俗,令其照旧居处,仍用本社土官管束,无庸另设滋扰。其汛守防范,原有凤属南路一营之淡水汛、诸属北路营之半线汛,相去匪遥,饬令照旧防范,用资强压,并令文员加意抚恤。除熟番听其照常贸易外,内地兵民毋许擅入番界生事,及藉巡查扰累。所报丁口附入版图,勿事编查。顺其不识不知之性,使之共乐尧天。其南北二路每年各愿纳鹿皮五十张,各折银一十二两代输贡赋,听其按年输纳,载入额编,就台充饷。臣会同抚臣陈璸捐备花红、银牌、袍帽、猪酒,饬令该地方官将土官从优给赏外,所当恭疏报闻,请旨纂入舆图,昭垂典册,以志无疆之盛业。
41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三。
42 疆域
43 台湾府在东南大海中,距省一千二百里水行自鹿耳门至澎湖水程四更,自澎湖至厦门水程七更。旧志以六十里为一更,计六百六十里。自泉州同安县至省城,五百四十里。上达京师七千三百三十二里。东至大山番界五十里乾隆通志:抵咬狗溪大脚山五十里。府志:抵罗汉门庄内门六十五里,是曰中路,西至澎湖岛五十里府志:抵澎湖三百二十里,水程四更计二百四十里,澎湖纵横皆八十里,南至沙马矶头海五百三十里府志:四百六十里,是曰南路,北至鸡笼城海二千三百十五里府志:抵鸡笼六百三十四里,是曰北路。东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广一百里,南北距二千八百四十五里府志:广三百八十五里,袤一千九十四里
44 台湾县附郭:东至大山番界四十五里府志:至罗汉门庄内门六十五里,西至鹿耳门海五里府志:三里,南至凤山县界十里府志:至二赞行溪凤山县界二十里。原至依仁里交界仅十里,雍正十二年改,北至诸罗县乾隆间改嘉义四十里府志:至新港溪嘉义县界二十里。溪以南有新港社新化里,原属诸罗,雍正十二年改溪南属台湾,溪北属诸罗。东西距除澎湖及水程四更外广五十里,南北距五十里府志:广六十八里,袤四十里。海防志:处大海之中,坐东南,面西北,为江、浙、闽、粤四省之外界,诸岛往来之要会。蓉洲文稿:缘高邱之阻以作屏,临广洋之险以面势。凤山县志:澎湖为门户,鹿耳为咽喉。客问:七鲲身毗连环护,三茅港汇聚澄泓。平台异志:诚天设之险,为海疆最要
45 凤山县在府治南八十里。东至大山番界二十五里府志:至港西旗尾溪五十五里,西至海三十里府志:至打鼓港十里,南至沙马矶头二百三十里府志:三百七十里,北至台湾县界四十五里府志:至二赞行溪台湾县界五十里。东西距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五里台湾志略:矶耸沙马,林险阿猴。旧志:傀儡高峰,近接天际,琉球孤屿,远映海中
46 嘉义县原诸罗县在府北一百十七里。东至大山番界二十一里府志:至大武峦山二十一里,西至海三十里,南至台湾县界七十七里府志:新港溪为界,北至彰化县界一百二十八里府志:虎尾溪为界。东西距五十一里,南北距二百零五里宋永清论:全台锁钥,径道蜿蜓。台湾志略:白玉山插翠青霄,大武陇深入沓海
47 彰化县在府北三百九十七里。东至大山番界二十里府志:至南北投二十里,西至鹿仔港海二十里,南至嘉义县治二百八十里府志:至虎尾溪嘉义县界五十里,北至鸡笼城海六百零八里府志:至大甲溪四十里。东西距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八十八里台湾志略:山有火焰、姑婆之奇,溪有虎尾、大甲之险。旧志:近防三林、鹿子,远控淡水、鸡笼
48 淡水厅在府北四百里府志:距府三百五十九里。府志:东至南山十里,西至大海七里,南至大甲溪一百一十九里,北至大鸡笼城二百七十五里。东西距十七里,南北距三百九十四里。
49 澎湖厅距府二百四十里。府志:东至东吉屿八十里,西至草屿八十里,南至南屿一百里,北至目屿八十里皆系水程,不计广袤
50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四。
51 山川
52 台湾县
53 大乌山在县东北百馀里,郡之祖山也按旧志以木冈山为主山。西南行十馀里,有分水仑,南北二峰,苍翠秀削。缘仑皆细石青草,磈礧蒙茸。仑之西下,前起巨阜,则草山也;是为郡山之少祖。又西为内乌山此郡城第三重后屏。西南孤峰突起,曰一峰尖。峰右石壁高数丈,下有石井。又西为三凸仑,西行平列为蚝镜八峰八峰自南而北,亘二十馀里,形势如开楼窗而展镜屏。每天清气霁,倚窗窥屏,远见红毛楼焉。八峰曰天马、曰蚝镜窗、曰飞鸢巢、曰猴晒日、曰接云、曰山猪路、曰獐子壁、曰尾峰。蚝镜窗为第二峰,最高,为郡城第二重后屏。由蚝镜窗分支西下二十馀里为老鹞岭,又二十馀里为马鞍山。西行为香洋山距治东南四十馀里。香洋西面二十馀里,平畴旷衍,沟塍绣错。由是而西,绵亘迢递二十馀里,横列郡城之背,为嵌顶山此郡城第一重后屏,在城东七里
54 魁斗山在城南,脉从东南来,至正南陡起三峰,状若三台,为学宫拱案。又蟠屈蜿蜓,以至西南,势皆内抱,形家所谓下砂者止此。
55 雁门关在城东五十里,高峻可眺郡治。距关里许,有深堑数十丈。缘崖路狭,人皆重足而过。雁门之西为土楼山,亦曰险山,门径甚险,惟容一人、一骑。其下有大坪社,故亦名大坪山。西南为茅草埔山。又西北为户凳岭,为湾崎山。东距城三十五里曰虎头山。东南距城三十五里曰猴洞山。
56 罗汉内门在城东六十五里。其地四壁皆山,上接大湖。山后有大山,为目眉徽山即俗所称木栅后大山,郡志作目猫徽山。其南高峰峭出,曰苏远埔岭。逾岭而南,有内、外二湖。湖西曰烧灰山,东为石门山,下有石门坑。石门之南为赤竹岭。岭东为三峰仑,南为小东方木山,又南为大东方木山,此内门之正东山也。其东重冈复岭,高入云际,北接嘉义,南抵凤山,亘数十里,为郡治后屏者,南马仙山,距城东七十里一作南仔仙山。南为大叶林山,为龙潭山山以潭得名,为大崎越岭,又南为鼓山。出罗汉外门以上为内门东壁,山皆南行,折而西行,曰将军山,曰银锭山,为内门正南山。又西至打鹿埔溪口止焉此为内门南壁,山皆西行。银锭之南,自东徂西,延亘为南壁外屏者曰外乌山。其南则獐仔壁山、大杰颠山。外乌之东,高耸可数者曰南麻蓼山、尖山、大冈山、小冈山,界于凤山此为南壁外屏。内门之北,全倚分水仑西行,至内乌山而尽此为内门北壁。由分水仑以南,分支落脉,皆东趋内门,南逾虾蟆林山,至溪口止焉此为内门西壁
57 卓猴山距城东北三十里,在木冈山之西。其下有溪。逾溪西南为猪母耳山,山低而小。又有遥接于南者曰湖仔内山,山势与猪母耳山若远若近,若合若离。卓猴之南为柳仔林山,列阜如屏,延亘数里。自木冈西递,众山重迭,不可胜纪。山尽处为马鞍山。
58 木冈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巍峨特耸。其顶常戴云雾,天气清明,始见山形,远望其峰,上与天齐。山北至茑松溪为嘉义界按旧志云:台湾之山,此最高大,为郡山之祖,亦邑治之主山也。郡志又云:为邑之少祖山。嘉庆县志辩之曰:郡邑之成也,必山与水分脉聚气,以回环萦绕之。观大乌落脉而为分水,是山无名,当其初即以分水名之。分水者,山南之水皆南流,山北之水皆北流也。而山之气脉行乎其中,盖昭然矣。今自郡邑东溯至马鞍,从马鞍东溯至分水,迢迢远来,未尝或断。及今知邑之祖山果在大乌也。盖木拔道通,百年于兹矣。左镇溪发源内山,即分水北流之溪也。本藩溪亦发源内山。二溪皆自东徂西,所谓两山之间,必有川焉。而木冈山越在二溪以北,与邑治断潢绝港,远不相属,断非邑之祖山。案当时内山未辟,人迹稀少,不能细详其山脉之来去断续,故误以木冈为邑山之祖。而凡内山之莫得而指名者,亦总以木冈呼之。今依县志,编正于此
59 番仔湖大山距城东北八十里,拔地而起,高入云霄。其西有大尖、小尖二山。
60 角带围山在治东南二十六里,其下溪流逶迤,山水幽胜。南为冈山,接凤山界。
61 鹿耳门距城西北三十里大海中,沙屿横亘,形如鹿耳。尾迤南为四草屿,首枕北为鹿耳门。鹿耳门之北有北线尾在城西十二里,与鹿耳门接壤,其南即安平镇,亦沙屿横亘,与鹿耳门南北遥接,中隔大港,即隙仔港也。港有石礁。北线尾既称北汕,鹿耳门亦称南汕。隙子港之石礁,所以暗接南北二汕也。北线尾之北有沙汕曰加老湾汕。又其北曰海翁汕自北路而来,于海洋中浮长沙线一条,名海翁线。自南港口起,至淡水海外,不知其几千里也。线南之港,过洋之船多泊以候潮避风焉
62 七鲲身屿在县西南海中,距城十里。脉自东南而来,由凤邑之打鼓山穿田过港,逶迤六十馀里,西转下海,汪洋万顷之际,结为七屿,如鲲鱼之鼓浪。屿各相距里许,接续不断,自南以北,而终于安平镇。外为大海,内为大港,与南北汕参差斜对,为郡治关锁。地皆沙土,风涛鼓荡,不亏不蚀。多产菻茶桄榔,望之郁然,苍翠中有流泉,甘美胜于他处。一鲲身之地最广,即安平镇也红毛旧城在焉。今水师营驻于此,有居民坊市。二鲲身至七鲲身,居者多业渔。每斜阳晒网,答箵家家,烟月苍茫,渔灯明灭,佳景如披图画按七鲲身之屿,旧志入于凤山,而郡志、县志并属台湾县。今考七鲲身介于台湾、凤山二邑之间,自台邑言之为西南之关键,自凤邑言之为西北之屏辅,皆所以拱卫全台也
63 海在郡西四邑皆同,故凡水皆东,惟台郡水独西流,以海在郡西也,溪流渐于海,潮汐应焉,谓之港。海𣿭随潮而潴,就所到为远近,不必纳溪流,亦谓之港。郡海之七鲲身、鹿耳门,皆其内门户也。其外可通大舟者,有南路之打鼓港、东港,北路之淡水港,凡三处。而惟淡水可容多船,且港门为正。又可通小舟者,有南路之蛲港,北路之咸水港及八掌港、笨港、海丰港、鹿子港、大甲西、二林、三林、中港、竹堑、蓬山,凡十二处。而笨港并有小港可通鹿耳门内,即马沙沟也。其海中之险,有红水、黑水二沟,而黑水为甚按台海相传有万水朝东处,续文献通考等书皆云在澎湖南,因云澎湖渐低,黑水沟自北流南,以为万水朝东,无生还理。考台海潮流止分南北,潮时北流较缓,汐时南流较驶。澎岛在厦门之东南,乃渡台标准。过沟时,针路指定东南,船稍近北,虽不见澎湖,犹可见台北诸山;苟为南流所牵,则径出南路沙马矶头之下,岛屿可望,不知台湾在何方矣。故黑水沟中值风静,潮涨可随流,潮退必悬椗,惧其南流之驶,非畏万水朝东也。又凡海艘渡台,不但宜知潮候,更须熟谙风信。清明以后,南风为常;霜降以后,北风为常。若反其常,台飓将作。又天边或有断虹如舤者曰破舤,如鲎鱼尾者曰屈鲎,皆飓将至之候。海水骤变为腥臊秽气,或浮沫若米糠,及水蛇鳞介之属浮游水面,乃地气发而海沸也,台风应之。五、六、七月间,风挟雨至,随至随息。视天边有黑子如簸箕大者,舟人即收帆严柁以待,迟即不及。大抵过洋以四月、七月、十月为候,最忌六月、九月;以六月多飓,九月北风初动,恐连旬不息也。其水口,北自鸡笼城沿海而西至淡水,有水口五;又西南经南嵌、竹堑、中港、后垄、吞霄五社,有水口十四;又南经猫盂、房社、大甲等社至嘉义,有水口十六;又南经府治西,有水口八;自府治而南稍东,经凤山西,有水口二;又东南经凤山下淡水社,有水口五;南至于沙马矶,出台湾境。
64 台江在治西门外,汇南北之水,为郡巨流;外迎海潮,由鹿耳门入,南至七鲲身,北至萧垄、茅港尾,皆江海吞吐地也。南北之水,其源自东北八十里之分水仑分流,左水南趋罗汉门,右水北入大目降。而北流之新港溪与嘉义界,南流之冈山溪与凤山界,众流由之入江,是又江源经脉也。故以二溪总南北二派。
65 新港溪在治北四十里,发源木冈山,流于洲仔尾连嘉义界,汇为新港。新港之北流入嘉义湾港,其南汇府治众水入台江,盖台、嘉交界溪也。东流入洋仔港海𣿭也,又南流,茑松溪合鲫鱼潭、大目降溪入焉茑松溪在治北,受洋仔港、卓猴溪、会文溪诸水。鲫鱼潭在治东北十里,一名东湖,长二十馀里,受许宽溪、大丘田山水及菅林潭、鉴里溪、旧社溪、咬狗溪诸水。大目降溪在治东北三十里,源出木冈山,分为南溪、中溪,合流来注,又受本藩溪、左镇溪、新圜溪诸水。下流为紫头港即新港溪下流,大桥港复合小桥港、石头沟入焉大桥港在治北五里,小桥港在治北十里,石头沟在治东北三里。遂入台江,与冈山溪合。
66 冈山溪在县东南三十里,发源凤山县之大冈山山在凤山县北三十里,与台湾县南境接界,分水溪源出分水仑之南,即分水南流溪也,经水蛙潭西出内门,过咬狗圈山合石门坑水、东方木山水、石车山水、仑茄山水、苳仑山水诸水各发源本山,俱在罗汉内门及湾崎溪入焉源出大乌山西南之三凸仑。又西流,经角带围山为角带围溪即本溪,随地异名,有打鹿洲溪源出马鞍山合深沟水入焉在治东四十里,俗名深坑子,源出角带围山。又西流为二赞行溪在治南二十里,即本溪下流,北属台湾,南属凤山,有红毛寮溪入焉在治东三十里,源出深沟。又西为喜树港在治西南十里,即二赞行溪下流,入于台江,与新港溪会入于海。
67 城内水曰德庆溪俗呼坑仔底,源出小东门外,入郡城东安坊,合旧县署后府署东二泉,西流至水仔尾,北出西门,与福安坑合。福安坑源出小南门,经宁南坊府学前西流至涂墼埕,出西门会德庆溪,直达台江,入于海。
68 鹿耳门港一名隙子港,在治西北,水程三十五里,介南北二汕间。水底皆沙,舟不可犯,必插竹标以识,南白北黑,名曰荡缨,初设五杆,后增十三杆。由北汕入者为旧港,由南汕入者为新港。其外为大洋。
69 加老湾港在治西北十五里,鹿耳门之北沙线湾,舟不可泊,其西南为大洋。
70 海翁汕港在治西北十二里,有大澳甚深,名海翁窟一名月眉湾,洋舶于此候潮
71 安平镇港在赤嵌城之西,距治西十五里,潮汐与鹿耳门、七鲲身相连。北至洲仔尾接新港溪,南至濑口接冈山溪红毛时巨舟悉从此入泊台江,港内宽衍,可容千艘,今淤浅矣。其外为大海,横渡有澎湖,则台湾之外门户也。
72 甘棠潭在保大东里,地多甘棠。莲花潭在交贤里,其源甚深,多产红白芙蕖。
73 大井在西定坊。来台之人在此登岸,名大井头。相传红毛筑赤嵌城,凿此井以制火患。乌鬼井在镇北坊,亦红毛所凿,南北商船悉于此取水。灵济井在小东门外。康熙六十年,南澳镇总兵蓝廷珍克复台湾驻于此,泉大涌出,军无渴患,作歌勒石以纪之,因名灵济。福井在小西门外,凡二十馀口,盖台湾建置时土人凿以济海船之取水者。南坛井在旧南坛侧,泉甘。
74 凤山县
75 半屏山在县北七里。自冈山迤逶而南,近附邑治,如列嶂画屏。莲花潭之流径其下。其近接半屏者曰龟山,在县治左。
76 小冈山在治北三十里,顶有巨石,圆秀如冠,名纱帽石。距北五里为大冈山,上有湖,有铁猫儿碇、龙耳瓮。其阴有石洞,莫测所底,相传下通于海。内地来台者,舟过澎湖东吉澳,即见此山。与台湾猴洞诸山相为接界。
77 兰坡岭在县北三十里。
78 凤山在县南三十里,上多巨石,嵚崎玲珑。其旁左右二峰,展翅而立,如飞凤之奋翼。东北数小峰,位置错落,名凤弹山,学宫之案山也。西南有小仑曰凤鼻山,邑治之案山也。其联于东北与凤弹相属者曰赤山。
79 琅峤山距城南二百四十里。山高而险,下有生番。又南距城二百七十里为朝华离山,又十里为网翠山,对崎者为老佛山。又南直抵波涛中者,为沙马矶头山,凡距城三百七十里一名仙人山,吕宋商船以此山为指南。其顶常带云雾,非天朗气清,不能见也。迤东为大乌万山、大柴高山、霄马千山,皆背立傀儡山之后,俯临海中。
80 赤山与东北赤山同名异地在县东十里,其顶时裂,涌泥如火焰,置薪其上,则烟起焉。由此而南,悉属番社。又五里曰观音山,起伏盘曲,中有一峰屹立,众小峰拱峙于侧。迤北十馀里为七星山,七峰上皆戴石,圆密如星。
81 傀儡山在县东六十里,耸出重霄,常带云雾,内地舟至澎湖,即见此山;重冈复岫,皆人迹所不到野番居之。其南为蜈蚣岭。又东距城七十里曰弥浓山,八十里曰北叶山,皆傀儡之支。
82 哑猴林山一作阿猴林在县东,林木茂密,渐入番界。
83 尖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孤峰秀削,势若玉笋瑶篸。
84 漯底山在县西北十五里,平原旷野,中浮一邱,顶宽平,有一小窍出水,其深无底。
85 小滚水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北联大滚水山,相距十馀里,上有浊泥水涌出旧志云:有汤泉,泉源沸突,潴为潭,周数十里,中起三洲,居民决水灌田数千顷。去城七十里为大龟文山,旁为卑南觅山,为芋匏山,与嘉义之内优山连界。
86 毗南谧山在县东南二百二十里,北接崇爻山,有咸水泉,煎之成盐,界于彰化。
87 南谧东屿在县东南海中,距南谧三里许,为一方之蔽。
88 打鼓山一统志作虎子山,俗呼打狗山在县西南七里,特峙海滨,其下为打鼓港旧有番人居之,其遗种尚有存者,今水师营垒在焉。由此蜿蜓而行、势若长蛇者,为长蛇山。其隔海参差、远近浮沈而列于左右者,西有石佛屿,石佛屿之北有石塔屿,南有凉伞礁,皆屹立于海中。
89 旗后山在县西南十二里。
90 小琉球山在西南大海中,突起一峰,盘郁苍翠,周三十馀里,无人居,多产椰子竹木,下多巉岩巨石,大舟湾泊甚难,为水口关锁。
91 红头屿在南路山后,孤立海中。山内四围平旷,傍岸皆礁,大船不能进泊,每用小艇以渡。山无草木。番民以石为室,卑隘不堪起立番俗六考云:山多产金,番无铁,以金为镖镞枪舌。昔年台人利其金,私与贸易,因言语不谙,台人杀番夺金。后复邀琅峤番同往,红头屿番尽杀之。今则无人敢至其地者
92 火烧屿在傀儡山后东北采访稿云:嘉庆初,有冬港贩户曾开盛及小琉球渔人至其地盖寮以居,有番童来,探询之,云系红头屿人因杀酋长惧罪载其妇子漂海至此,遂居焉。盛于次年复载谷种诸畜,挈眷其地,开垦耕作,往返贸易。今人数已倍于前矣
93 琅峤南屿在县南,自沙马矶头一潮水可到,远瞰微茫,舟人罕至,土番所居
94 海在县西南。
95 淡水溪在县东南三十里,源出东北大山,南流径大泽机社治东北五十里、阿猴社治东北四十里,纳阿猴溪源出本社、巴六溪水治东南五十里,源出山猪毛社后山,属归化生番。而阿猴溪所受之大泽机西溪、北溪,亦合流同汇西溪源出大泽机西南山,北溪源出大泽机内山,至塔楼社合流,至淡水社县南四十里西出为下湛溪亦名西溪,分流溉田,又西流入海。又南流,合冷水沟水治东南四十五里,又受力力溪县西六十里,源出东南大山,汇为东港县东南三十里入于海。
96 放䌇溪在县东七十里,源出东南大山。有二源:北曰尖溪,南曰毕乡溪;合西南流、经䌇放社,会关帝港县东五十里、茄藤港县东北五十里,另分一支入弥陀港,又西南至鳖与港治东六十里入于海。
97 竹仔港在县北,西流入于海。
98 弥陀港在县西北二十里,纳茄藤港西流之水入于海茄藤港西流,自乾隆十三年始中间禁塞,二十四年知府觉罗四明檄台、凤二县疏浚,定令岁修一次
99 蛲港在县西北十五里,源出小冈山,西流会观音山水,经治西维新里入于海。
100 万丹港在县西十里,西入于海。
101 打鼓港在县西南七里。港口有巨石劈分水门成南北二支。南入为前镇港,又入为凤山港,至凤山庄入于海;北入为硫磺港,至兴隆庄汇为城内河,其委入于海。
102 中港在县东南五十里,潮过赤山治东十里转而东,过淡水港,南受下淡水杂流,西入于海。
103 草潭在县东北观音山庄。又县境有风柜、金荆、三镇、龙须等潭。莲花潭在县学宫前,长堤修垣,水木湛然;其中遍植荷花,露净香清,为泮宫佳境。
104 汤泉一在下淡水社,源出赤山,无定处;一在大滚水山,山不甚高,其上瀵涌出泉,相去十馀里。
105 嘉义县
106 大武峦山在县东北,邑主山也。由大遯山南驰七百馀里,山脉停驻,挺特圆秀。其北为玉山,奇幼莹彻,高出万山,无远不见,终岁雪封,惟晴明偶见,有顷则烟雾复合,见之非风即雨,辄有奇验,是为邑治之后障,接彰化界。由大武峦迤𨓦而西,距城十里,横冈如带,近贴邑治之背者,为牛朝山。自右旋左,蛇伏于草地尾,复有小山,逆于水口,为邑治关锁。
107 国朝程梦林记略:玉山之名,莫知于何始。不接人境,远障诸罗邑治,去治莫知几何里。或曰山之麓有温泉,或曰山北与水沙连内山错,山南之水达于八掌溪。然自诸罗以来,未闻有蹑屐登之者。山之见恒于冬日,数刻而止。予自秋七月至邑,越半岁矣,问玉山,辄指大武峦山后烟云以对。且曰:是不可以有意遇之。腊月既望,馆人奔告,玉山见矣。时旁午风静无尘,四宇清彻,日与山射,晶莹耀目,如雪如冰,如飞瀑,如铺练,如截肪,庄严瑰伟,三峰并列;中峰尤耸,旁二峰若翼乎其左右,二峰之凹,彻间以青。注目瞪视,依然纯白,俄而片云飞坠中峰之顶,下垂及腰,横斜入右,于是峰之三顿失其二,游丝徐引,自下而上,直与天接。云薄于纸,隐隐如纱笼香篆中。微风忽起,影散云流,荡归乌有。皎洁光鲜,轩豁呈露。盖瞬息间而变幻不一,开阖者再焉。过午则尽封不见。以予所见闻天下名山多矣。嵩少、衡华、天台、雁荡、武彝之胜,征奇涉怪,极巍峨,穷幽渺,然人迹可到;泰山触石,匡庐山带,皆缘雨生云;黎母五峰,昼见暮隐,不过迭翠排空,幻形朝暮;岂若兹山之醇精凝结,磨涅不加,江上之青无能方其色相,西山之白莫敢比其坚贞,大贤君子欲从之而末由,羽客缁流徒企瞻而生羡,类有道知几之士,超异乎等伦,不予人以易窥,可望而不可即也。
108 大福与山在县东北十里,即大目根山也。与覆鼎金山同为邑治右肩。又东五里曰枋仔岸山,三十里曰尖山。又东距城六十里曰鹿楮山、打利山,又五里曰鹿仔埔山,为邑右之外护。
109 叶仔林山在县东北七十里,与大武峦遥接。自东而旋于北,居邑右臂六十里曰鼎盖梁山。平顶隆脊,状如釜盖,与鼎盖梁并崎者曰梅坑山,凡距城三十里。其北曰奇冷山即奇岭社之山,山高百丈。台地最暖,惟此山积雪至春杪不化。山之北与彰化接界。
110 阿里山在县东南十里,地极辽阔,内有八社。又东南三十里为大龟佛山,同为邑治左肩。又东而肚武膋山一名大武膋山、畲米基山,并距城一百二十里,外辅乎邑治之左。
111 马稠山在县东南二十里。自半月岭而南,又西转为关子岭山,径逼仄如重关天险。又十里曰粪箕湖山。其西南十里为小龟佛山。其东南有赤山。台地土多黑淤,惟此山尽赤,为得正色。折而南曰玉案山旧名玉枕,缭曲北向,居邑左臂,为学宫之案。其麓曰小山,曰火山,水石相错,石罅泉涌,火出水中,有焰无烟,高三、四尺,亦名火泉。随风断续,雨至愈发。或以茅引之烹茶炊黍,顷刻而成。又有小罅如线条,窥之红若丹炉。上有大树垂盖,枝叶与火焰萦拂,长青不陨。火之所出,泉流如沸,而掬之仅微温耳。时有鱼蟹出入其中。真台地之一奇也!柏近有大小石门二山。又十里为嵌头山,巉岩陡绝,上有嗦罗婆山,与大龟佛山遥接。又东南为大武垄山,距城六十里,绕于玉案之后,与学宫遥对焉。
112 翁仔上天山距城东南八十里,山极险峻,其形如老翁扶笻扬步天际。相近有五步练山,险削不可容足,与消离山并峙。又十里为笔架山,为虎头山,并以形似名。又十里为鹿驭山,为琅包山,下有旷埔,居人多耕种。其中又有内加拔山、东西烟山,并距城东南百里。其外鸟山,又其外皂罗袍山,去城百八十里,人迹罕至,东南之极境也。
113 荷包屿在县西三十里。
114 北门屿在县西南五十里沙马沟之右。
115 南北鲲身在县西南七十五里,皆沙阜堆聚,与七鲲身同。
116 青鲲身与青峰阙俱在县西南八十五里,皆面临大海。
117 海在县西。
118 虎尾溪在县北六十五里,界彰化彰化南五十馀里,水浊而迅,泥沙滚滚,人马牛车渡水疾行,稍缓则有没腹埋轮之患。夏秋水涨,有竟月不能渡者。源出彰化水沙连内山,过水沙连社合猫丹、峦蛮二社浊流,西过牛相触山彰化东南五十六里,由水沙连分支,北入东螺彰化川,南合阿拔泉溪源出县东十里阿里山之西,过黄地仑渡县北十里、布屿禀渡县北今属彰化,出白沙墩之北,至台子挖港入于海。
119 笨港在县西三十里,源出阿里山之南曰三迭溪县北二十里,为笨港上流,至双溪口县北二十馀里打猫仑仔庄,石龟溪、尖山水来会石龟溪在县北二十五里,源出东北奇冷山;尖山水源出本山,西过白沙墩之南为笨港,出土狮子庄至于楫子寮入于海。
120 蚊港在县西南六十里,从青鲲身历南、北鲲身,东旋青峰阙,纳八掌溪南流八掌溪在县南二十里,源出玉山,西出为冬港,南出青峰阙来注,有嘓溪合哆罗嘓社北水、九重溪水分北支入焉嘓溪在县南三十里,源出东南大武垄山十八重溪之北;哆罗嘓社北水在县南三十里,源出本社;九重溪水在县西南五十里,牛朝溪水亦入焉在县西五里,源出大武垄山,历大福与山为龟仔港,又西为猴树港,南至青峰阙来注,至头港仔会冬港县西三十五里,纳八掌溪西流来会,又南过威里东别为咸水港县西南四十里,为蚊港下流,支分于北为井水港县西南四十里,其正流入于海。
121 内连珩溪在县西南四十里威里南,受上下急水溪县南四十里,源出东南关子岭内山,在上为上急水,出小龙船窝为下急水,嘓溪之西流亦同汇焉北流入蚊港见上。又南为倒风港县西南六十里,即本溪下流,复分三支,北为铁线桥港县南五十里,南为茅港尾港县南六十里,西南为麻豆港县西南六十里,其正流入于海。
122 湾里溪在县南七十里,源出噍吧哖社内山县东南七十里,过五步练、大武垄二山,合卓猴山水于石仔濑,西流为加拔溪即本溪下流,合乌山头水,过赤山有渡名拔子林渡至湾里县南有渡,往郡孔道,过苏厝甲、檨子林、萧垄西出为欧汪溪,入于海。
123 新港溪在县南八十里,南流为台湾县溪见上,北流为嘉义县。溪东出为湾港县西南木栅保海𣿭,距县七十里,有渡二:一名湾口渡,一名小横渡,为竿寮港、直加弄港、西港、仔港、含西港,又有支港曰卓加港并县西南安定里海𣿭,距城八十五里,俱有渡。港口有鱼盐,西出为大海。
124 白水溪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源出玉枕山,西入大排竹、臭佑、下加冬诸庄。
125 土地公港在县西北三十五里,由猴树港之南入于荷包屿潭。
126 马沙沟在县西南八十五里,北接台湾县之安平镇,西通海。
127 白须公潭在八掌溪之北。牛拇芝潭近海,广可一、二里,多产鱼。荷包屿大潭,周二十里。
128 红毛井在县署之左,凿自荷兰,因名。方广六尺,深二丈许,泉甘冽于他井。相传居民汲饮是井,则不犯疫疠。今更名为兰井。
129 温泉在玉山下,凡数处。
130 彰化县
131 大乌山在猫雾捒、上保、东势角内极东之境,距县百有馀里,据万山之颠,是为邑之祖山。迤而西行,距县城东十里曰红涂崎山,左分支为燕雾山,右分支为快官山。中峰迭翠,层峦耸拔,是为八卦山,距县东三里,顶平而方,高出众峰之上,旧名望寮山按一统志及郡志并作寮望山,惟新县志作望寮山,一名镇山,一名定军山,邑主山也旧建镇番亭,后改曰镇亭,嘉庆十六年邑治建城后,又于山上建一砖寨名曰镇寨。绕县而北曰大肚山,距城十里,与八卦山对峙。其后为猫雾捒社。又十里曰龙目井山,其下有井,所谓龙目甘泉是也。又十里曰鳌头山俗呼牛骂头,又五里曰沙辘山,又北距城四十里曰红圳头山,其上平坦,居民数庄。
132 观音山距城南四里,尖峰秀拔,邑朝山也。前二里曰白沙坑山,峰峦奇耸,遥拱邑治邑之书院命名白沙,盖取诸此,内有龟山、虎山、岩山,有埤仔后山,峭拔秀丽,为诸山冠。又三里曰内庄山,其旁有圆仔山、水坑山,皆相属。
133 黄竹坑山在县东三十里,其山数十仑皆竹,望之蔚然。相近有北投山。东为筊䇭山,平地突起,高峰耸拔。方言:筊䇭,竹器也;其山圆顶,象形以名。东十里为内木栅山,地颇平旷,中垦田园,居民凡十馀庄。迤南为南投山下有县丞署
134 火焰山距城东五十里,猫罗山、猫雾捒山为之左右郡志云:猫罗山在县东二十五里,与嘉义之玉枕山南北斜照;猫雾捒山在东北三十里,数峰皆秀削插云,状若火焰。曙色初开,霞光烂然,为邑佳景。其下为乌溪之流所经。山半有蝙蝠洞,上有池,周数丈,虽旱不涸。旁为万丹山草莱新辟,其内有八杞仙、龙眼林、番仔吧等庄。又东二十里为竹脚寮山,其内有林■〈王冀〉埔居人耕种其中。又东,九十九峰玉笋瑶篸,排空无际,其下为大吼山。
135 华盖山距城东百里而遥。台郡诸山,自淡水以下皆南向,惟此山西向,邑治第一山也。挺秀超拔,乌溪之源出焉。其南为埔里社,北为眉宗社。
136 阿里史山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其顶落脉斜飞,至大里杙止。旁有岸里山。又五里曰朴仔篱山,山南与玉山接,大不可极。又东北去城六十里曰东势角山其地有屯田、隘田五百馀甲,南有水底寮山配屯番口粮园四百馀甲,又五里曰大茅埔山中垦良田数百甲,又五里曰大榖埔山新志有大姑婆山,疑方言之讹,又五里曰罩兰山山麓屯田三百馀甲
137 大武郡山在县东南四十里,由牛相触山分支右出,横亘二十馀里旧通志云:去大鸡笼七百馀里,在虎尾溪之北。西南有大武郡社,相近有施厝平顶山山势平坦,地多产樜。又十里曰虎仔坑山,左连八娘坑山、外触口山,去城六十馀里。又东南曰牛相触山,由水沙连分支,南北两峰,势若相角,中隔一溪,南为嘉义斗六门界,北为大武郡界。
138 江西林山距县五十馀里,平地突起,傅察福公剿林逆时曾驻营于此。
139 阿拔泉山在县东南六十五里。山麓之水,发源于阿里山,西北经竹脚寮山,西转为嘉义之阿拔泉溪焉。
140 内触口山在县东南六十五里。清水、浊水二溪径此合而西流,北连集集山、八仙山、风炉山,南连清水沟山、牛稳格山、猪母朥山。
141 大半天山在水沙连内浊水溪南畔,距城东南七十五里,危险绝伦,与小半天相连,旁有大平顶山、溪洲仔山。
142 水沙连山在县东南百里,内有大湖,四面皆山,中有二十四番社,皆负山隔湖而居,路极险。其内南港有吷山、木扣山、卓咯山、丹山、头围山、二围山、木武郡山,北港有猫袖眉山、致雾山、福骨山,人迹罕到,莫能详考。惟南北两涧沿岸堪往来,外通斗六门、竹脚寮,为各社总路隘口。
143 集集山在沙连保,高峰耸拔,峻秀无双。颠有两池,分居左右,周五丈馀,大旱不涸,名荫龙池。
144 雪山在水沙连内,经年积雪,莹彻光明,晴霁遥望,辉如白玉,又名玉山,与嘉义接界互见嘉义山
145 水沙浮屿在水沙连之中。水沙连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络,自山口入为潭,广可七、八里,屈曲如环,长二十馀里。中突出一屿,番多绕屿以居,仅空其顶,云顶为屋则社有火灾。岸草蔓延绕岸。编架竹木以浮水上,藉草承土而种稻,谓之浮田。其屿圆净开爽,青嶂白波,云水飞动,海外别一洞天也。
146 直加连屿在县东南九十里。
147 海在县西。
148 大甲溪在县北四十里,与淡水接界。发源岸里内山,过朴子篱山,经岸里社,至红圳头南,分为牛骂溪县北四十五里,以经牛骂头山得名,汇于牛骂社入海。又北流分为蛤满溪县北四十五里,历铁砧山,至大甲山南二山俱县南百里入于海。
149 奔山港分大甲溪西北过奔山治东北,与牛骂头山、沙辘山、大肚山连接,又西为港,入于海。
150 草港在县北四十里,发源南投山,过北投为大肚溪治北十里,经猫罗社治东三十里,猫罗溪合万斗六溪入焉万斗六溪,县东北二十里,源出火焰山后。万斗六溪复合万丹溪同汇万丹溪,县东五十里,源出岸里内山。至紫坑仔社县北五里合水沙连九十九峰水,出阿东社县北四十里,合猫雾捒溪县东二十里,源出岸里社,又北为草港,入于海。
151 涂墼窟港在县北,受大肚溪支流为港入海。
152 鹿仔港在县西十五里,发源大武郡山曰大武垄溪县东二十里,西出马芝遴社县东二十里,又西为鹿仔港入于海。
153 海丰港在县西南六十里,道源嘉义县虎尾溪,北流曰东螺溪详嘉义川,折而西过马辰有打马辰渡、树子脚有渡、猫儿乾有渡汇为海丰港,入于海。
154 三林港在县西南四十里,直海丰港北,受东螺溪支流入于海。
155 台子挖港在县南五十里,受嘉义虎尾溪南流,汇为港入于海有浮屿可泊舟
156 五条港与嘉义接界,发源水沙连牛相触山下,径福骨山、木扣山俱水沙连内,距县九十里曰浊水溪,南流出外触口,清水溪入焉清水溪,治东南六十里,源出水沙连内触口之杉木岭,潴为大湖治东南九十里,西流至嵌头,合西螺溪治南五十里,导源浊水溪,还注本溪、三条圳溪治南四十里,介东、西螺之间,汇为五条港,入于海。
157 水里港在县北二十里,海𣿭所入。
158 五𣿭港在县北三十五里沙辘山北,有南汕海𣿭入焉。
159 王宫港,海𣿭所入港口宽,可泊巨舰数十
160 日月潭在水沙连内,两边水色不同,中突一屿曰珠山。大窟潭在北投火焰山半壁,水止微出,大旱不涸。水涟潭在半线山内,方广二丈馀,形如井,崇山环列,天将风雨则水涨,发声如潮,番民以占阴晴。鬼面潭在牛线山内,水泉停潴,夏秋溢,春冬涸。月眉潭在和美线边,形如月眉。
161 古月井在东门外,距城三百步,前系李家园内八卦山麓,泉忽涌出,甚甘。红毛井在东门外半里许,泉有数穴,味亦清甘。龙目井在治北十七里,其泉喷涌数尺,山下田数十甲皆资灌溉,旁有两石,状似龙目,故名。国姓井在治东北六、七里柴坑仔庄,视之尺许,白沙明净,以绳坠石则不知所底,绳尽少刻,石自跃出。
162 淡水厅
163 大鸡笼山在厅治北二百五十里,一望巍然,临于海上;诸山之起脉,全台之结脑也洋船以为指南。稍东为三貂大坪山诸罗志作山朝山,山极高大,北分小支由远望岭至卯里鼻入海台郡皆山在东、海在西,噶玛兰则海在东、山在西,至卯鼻而东西各异矣。绕而东为噶玛兰界。由三貂西分支为蜂子崎山,山下曰水返脚潮涨至此,故名。复西为搭搭优内湖山,曲而转者为剑潭山。复西南为芝兰山、奇里岸山、北投山,复曲而转为关渡门山一名乾豆门。去治北百六十里为沪尾山山有炮台,俯瞰沧溟,日西下则金光闪烁,气象万千,旧志所云戍台夕阳者此也。由三貂之西南,分支为锡口山、六张犁山,稍西为拳山。由三貂南分一支为猴山尖由猴山尖内过三重大山即噶玛兰,但多生番,人不敢行,东南分一支为小熬洒桶山一名蛇舌仔山,又分一支西折为咬狗寮尖,其南为横溪,北为暗坑仔暗坑仔内过一重大山即噶玛兰。复西为冷水坑尖。自咬狗寮尖内山东行,直趋大姑嵌,至三坑子与铜锣圈毗连,复折西向北为尖山。尖山之南为桃子圈、大湖山。又西北为观音山,内为狮头岩山,与关渡门山相对。关渡山形如象鼻,形家谓之狮象捍门。
164 小凤山在厅治北十里,为治右臂。北距四十五里为岸里山,路皆险峻。又北去治百里为南嵌山,百四十里为太平山,百六十五里为大遯山;其山自小鸡笼山蜿蜓而来,矗起屹立于淡水港东北,亦曰奇独龟仑山。百八十里为八里坌山。自关渡门穿港而西,雄伟杰出于淡水港之东南,是为东南之镇山;山凡八面,故名为八里坌焉。二百一十里为小鸡笼鼻头山,峻峙海滨,有石空中,名曰石门。二百二十五里为金包里山,五百三十五里为山朝山;山南为蛤仔难即噶玛兰,三十六社生番所居,人迹罕到
165 香山距厅治南十里,环拱厅治。又南十五里老衢山,四十五里为后垄山,六十里为嘉志阁山,百里为大甲山。
166 天马峰在厅治南,高耸挺拔。折而西北曰五指山,距厅三十里,为厅治祖山。其北曰金山,为少祖山。又北曰南河山,西为九芎林山、犁头尖山,北为盐菜瓮山,东北为铜锣圈山。西下复起为八张犁山,南折为三合水山。又西南为新埔山,西为枋寮山。又西为凤山、崎员山子,稍西南为凤鼻尾,皆治右拱。八张犁西南为大湖口山,正西为杨梅坜山,为长冈岭。稍北为头重溪山、中坜山,皆治右沙之外护。
167 大崎山在厅治南,西行为石碎仑山,茄苳湖山,北为隙子山,南为南隘山。由大崎山南行为宝斗仁山、对换坪山,逾溪为三湾山,西为鹿厨坑山、南港仔山、马龙潭山,皆治左拱。南港山之南为内西潭山山下为海丰庄,又南为桶盘山,为樟树林,为芎蕉湾皆蛤仔市山。北折为龟头山,西行为弸崁山,为雷公嵌,迤南社为乌眉崎。由芎蕉湾复绕西南为铜锣湾山,折而北为打那叭崎山、白沙墩山,南为吞霄内湖山,为火炎山,西下为金面山,为治左沙之外护。由火炎山过角口溪为石壁山,西为银锭山旧名铁砧,去城东南九十馀里,作东南之镇,逾溪为彰化界。
168 南山距厅治东十里,在竹堑社南,与眩眩山形势相属。八十里为三台山生番居之。又东去治百八十里曰磺山,峙于大遯山之东,形如鼎之覆而三足出其上,童无草木,其土可煮为磺,故名。其东为鸡柔山。
169 椰里历山距厅治东北三十五里。又十五里为查内山生番居之。又东北去治百里为小龟仑山、佑武乃山,百五十五里为海山旧为人所不到,后内地之人耕作其中,而内港之路通矣,百八十里为蓬崎山,二百三十五里为峰紫峙岭。滨海有大山如狮,小山如球,曰狮球屿又名半月沈江
170 鸡笼屿在厅东北二百五十里,端员尖秀,屹立海中,与大鸡笼山隔水不远,城与社皆在屿之西面又有福州街旧址,上建石城。台地无霜雪,独此地极北,寒甚,冬有积雪。今设汛防其地。以在大海中,凡欲至者必先举烽火,社番驶艋舺以渡。其西南有桶盘屿,相距水程八里,为鸡笼港关锁。又有烛台屿、旗杆石,各相峙立焉。其东北有鸡心屿、香炉屿、鸟屿海鸟多卵育于此。又有罗汉石,或立或敧,其形奇古。其外有抬轿屿,两头横长,中微高,波涛汨没,隐隐欲动。又有石曰鸡笼尖俗名鸡笼杙,曰跳石,迭迭水面,自八里坌至大鸡笼城跳石而行,长四十有五里,惟土番能之,盖发龙之所,岛屿亦迭见错出,争为奇观。
171 礁荖叭山距厅治东南五十五里,亦名打那拔山,小峰错落,近海而峙。六十里为猫里山、合欢山。七十里为交眉山生番居之。八十五里为宛里山。九十里曰猫盂山,距四里为南日山;曰蓬山,去治百里。虎头山一名倒旗山,距厅治西南七十里。
172 海在厅治西淡水川多经入海,今依南北次第之:始南境之大安港,终北境之鸡笼港
173 大安港在厅治南九十五里,接彰化北境。其发源于水沙连内山北过源出南河山,西行受九芎林水源出九芎林山、八张犁水源出八张犁山,转而南,至斗仑,会三重埔水源出三重埔山、员山子水源出员山子山、柴梳山水在金山西北,经厅治而北,历湳子庄治北三里、金门厝治北七里,溪名以此,由造船港治西北十五里,亦名槺榔船头入于海以上皆厅治南川
174 竹堑溪在厅北十五里,源出眩眩内山,曰眩眩溪治西五里,东行受查内山水,又受邻子吧荖山水未详,为竹堑溪。西行为竹堑港,入于海竹堑港南北二线,可泊小舟,候潮出入,惟溪流冲压,港路无定,昼则循标而行,夜则篝灯为号
175 凤山溪在厅治东北十里,源出铜锣山,过三合水山名,在八张犁山南会犁头山北水源出犁头山,绕枋寮山前为鱼寮港,西入于海。
176 南嵌港在厅治北七十五里,源出大姑嵌,合霄里溪源出查内山
177 支吧里溪源出合欢大山、田厝溪与支吧里溪同源异流、加冬溪亦同源异流过桃子圈山会龟仑岭南水,西入于海。
178 淡水港即沪尾港,在厅治北二百里海口,水程十里至关渡门,诸溪聚焉。长豆溪由八里坌南入长豆溪源出八里坌山之南,磺溪由北投庄入磺溪源出磺山,大隆同溪由番子渡入大隆同溪源出暖暖三瓜子,摆接溪由二甲九入摆接溪源出三坑子山,合横溪水、南龟仑山水、海山水,艋舺溪所汇众流,北有小北势溪、大北势溪、蛇舌山前后水及拳山水、猴山尖水、狮头山水、大坪林水,南有咬狗寮尖水、暗坑子水、新庄溪源出本庄由艋舺街入焉。其内有大澳,分为二支:东北由麻丁翁未详、搭搭优山名,在水返脚西凡四、五曲至峰紫峙在治东北二百馀里,西南由武湾社治北百五十里、摆接社治北百四十里各数十里至沪尾港入于海沪尾,正口也,商船皆泊此;其南为八里坌港,口淤浅,仅泊小舟
179 上淡水溪在淡水港东北二十里,源出东北大山中,深十馀寻,缘岸皆古梅,舟行数日不穷中产红心鱼。其水西流北折,合巴浪泵水未详。岸里、南日二山,支分于南日社之后者曰房里溪,支分于银锭山之北者曰猫盂溪,合汇于双寮社海口治南九十里为大安港,西入于海。
180 宛里溪在厅治东南八十五里,源出于火炎山,绕蓬嵌山一名蓬山,在火炎山西,经宛里山下折而北,西入于海。
181 吞霄溪在厅治西南七十里,源出南日山,西北径倒旗山西入于海。
182 礁荖叭溪在厅治南五十五里,源出佑武乃山,径南日、礁荖叭二山之南汇为港,西入于海。
183 后垄溪在厅治南四十五里,源出内潭,径猫里山会猫里社水、嘉志阁山水,经弸嵌山下至街子尾,分而为二:一为蚝壳港厅南二十里,一为正流,由溪洲前会后垄庄水至泊子寮合蚝壳港,经乌眉崎尾山名,纳新港埔妈宫后溪源出新港社,为后垄港,西入于海。
184 中港在厅治南三十里,源出东南合欢山,历五指山,自六大埔南流至三湾山,折而西,经对换坪山,受土牛上坪水未详,至鳗鱼窟头折而南,受南港子山水源出南港山,迤而西,受马龙潭山水,而庄山寮水未详、中港社水自北来汇,西入于海。
185 盐水港在厅治南二十五里,源出宝斗仁山,内经内隘,外受八股山水未详、乌子林水未详、茄苳湖水源出茄苳湖山,西入于海。
186 隙子溪在厅治南十里,源出金山,合大崎山水、葫芦堵山水,经双溪受枫子林未详、尾子水未详,绕青草湖在金山西,有草结子似粟,亦名出粟湖,折而北,至隙子庄治南十馀里,复回而西,经南埶治南七里受牛埔水、香山坑水入于海。
187 金门溪在厅治北,源出治南五指山,会象齿林水源出象齿林山、南河水北入于海。
188 鸡笼港在厅治北二百五十里,为台郡最北之港。四围山环,暴风不害,可以泊舟。其西有港曰八尺门,又转而北为深澳两处皆可泊舟。西北为大海以上皆厅治北川
189 磺山潭在磺山顶,潭深且广,水涌如沸羹。
190 龙目井在大鸡笼山之麓,下临大海,四周斥卤,泉涌如珠,濆地而起,甘冽冠于全台。
191 澎湖厅案胡建伟澎湖纪略云:郡志所载澎湖岛屿方隅、形势、里数各异者,悉为更正。今所载多据焉
192 澎湖在台湾县西大海中,与泉州、金门所相望。岛屿错出,泛若水中之凫。其最大而宅中者曰大山屿,厅署、协营在焉。中分五澳,幅员百里。
193 大仓屿、凉伞礁屿并距厅治北水程十有八里,又二里曰中墩屿,又北距治三十里曰北山屿,并有民居,中分四澳。又五里曰金山屿,又五里曰险礁屿,曰土地屿。又距治六十里曰镇海屿明时设兵防海,八十里曰吉贝屿,内有民居,乃厅后极北之地。又二十里有石礁曰北礁,距治水程百里,沙线屈曲,半沈半浮,隐跃水面,最为险要。
194 虎井屿距厅治南水程二十五里。又南距治四十五里曰桶盘屿,六十五里曰马鞍屿,曰狗沙屿,屿多产狗沙鱼,因名。七十里曰布袋屿一名船路礁屿,舟行八罩者必由此进,水口仅容一舟,亦险道也;曰金鸡屿,曰味银屿;八十里曰八罩屿一名挽门屿,居民稠密;曰将军屿,与八罩东西平分,中隔一水,其后为船帆屿;九十里为镜仔屿一名碀子,为头巾屿;又五里为南铁砧屿,上有大石,可三、四丈,其形如砧。最南为南屿,距治水程百四十里,广袤三十里旧有民居,因被寇徙归于八罩,永为禁地焉
195 林投屿距厅治东水程十有九里。阳屿、阴屿并距厅治东水程三十里,二屿平分一水,其左为香炉屿一名鼎湾屿。又东距治三十五里曰鸡膳屿,四十里曰鼓架礁屿;又五里曰碇钩屿。
196 狮子礁屿即师公礁屿,距厅治西水程二十里。又六里曰牛心湾屿。又西距治三十里曰西屿,内有居民,分为十社,凡台、厦往来之船皆以此屿为标准。屿有内堑、外堑二处,遇北风可泊舟。其西北距治三十五里曰小门屿即郡志所载丁字门屿是也。又西距治八十里曰墨屿。
197 长岸礁屿距厅治东北水程十有九里。又东北曰湾贝屿、雁净屿,并距治二十里。又五里奎璧屿,十里篮笨屿即篮板盖、屈爪屿。又距治四十里曰鸟屿。又东北白沙屿,去治四十五里。
198 大烈屿、小烈屿并距厅治西北水程三十有五里。二屿斜对,中分一水,有沈水礁在其间,号为吼门,舟行尤为险隘。相近有空壳屿,屿内空虚,不生一物,故名。又五里为北铁砧屿,又十里姑婆屿,又十里月眉屿,去治凡六十里。
199 小门屿距厅治西北三十五里即郡志所载丁字门屿
200 东屿坪、西屿坪俱在厅治东南,二屿对峙以远故久禁放牧及搭寮采捕。又有东吉屿、西吉屿,亦东西平分,距治水程百二十里;内地航海者验此以定去向,是为入台之指南。其介在东、西吉之中者曰锄头屿。
201 四角屿距厅治西南水程十里,为大山屿水口;十五里为鸡笼屿;六十里曰花屿,七十里曰草屿,二屿青葱,为澎湖诸屿之最。又十里为大猫屿,五里为小猫屿,二屿对峙,多产异石,以形名之。
202 厅治之澳二:曰天后澳一名娘妈宫澳,在澎湖中、红毛城澳在厅治二里妈宫后,有城,明俞大猷建
203 厅北之澳十有三:曰西溪澳距厅十九里、红罗罩澳即红林罩,距厅二十里、沙港底澳、青螺澳距厅二十二里、白猿杭澳、后寮澳距厅二十五里、城前澳一名长岸仔,距厅四十里、瓦硐澳距厅五十二里、镇海澳距厅六十里,中有万丈潭可避飓风、港尾澳在镇海澳西、大赤嵌澳在镇海西三里、小赤嵌澳在大赤嵌西三里、吉贝澳距厅六十五里,为厅极北地
204 厅南之澳十有六:曰案山澳距厅七里、䗩子湾澳一名鸡母坞,距厅十六里,四面皆山,商船避风于此、猪母落水澳距厅十七里、时里澳距厅二十里、禅埯澳距厅二十二里,即井仔埯、风柜尾澳距厅二十五里,可容小艇、将军澳、八罩澳、西埯澳、大花宅澳俱在八罩南、㻊门澳即埯毛潭澳,在八罩东南、布袋澳在八罩北,内狭外广、水埯澳在八罩西,行舟于此取水、沙钩澳以上八澳俱距厅水程五十里,狭而浅,巨舰不得进、承质澳距厅水程百里、壶内澳在承质西
205 厅东之澳七:曰鼎圆子澳距厅五里、东卫澳距厅六里,可泊舟;西卫无澳,兼名为东西卫澳。案旧志:西卫澳去城西二里许。又云:东卫澳在娘妈宫里许。是以红毛澳为东卫澳也。今依府县志订、双头跨澳距厅十三里,可避北风、锁管港澳距厅十六里、林投澳、间子澳俱距厅十九里、文良港澳即龙门港,距厅二十五里,居民聚焉
206 厅西之澳十:曰新城澳即烟墩仔澳,距厅里许、缉马湾澳距厅水程十五里,北风可泊、大池角澳、后湾澳俱距厅水程十八里、牛心湾澳一名铁线澳,来台之船多由此、小菜叶澳小舟多泊此、内堑澳三澳俱距厅水程二十里、外堑澳距厅水程二十二里,二堑在西屿之背,悬耸天半,为渡海标准、竹篙湾澳距厅水程二十五里,介西屿之北,南风可泊舟,其西北有二门:曰南吼门,曰大吼门,洪涛汹涌,舟楫罕通、大菜叶澳距厅水程二十六里,有石伏水,舟不可犯
207 厅东北之澳六:曰文澳即暗澳,距厅四里、蚱脚屿澳距厅七里、尖山澳距厅二十二里、湖西澳、湖东澳、奎璧港澳俱距厅二十五里
208 厅西北之澳四:曰潭边屿一名后窟潭,距厅三里、横礁澳、小门澳俱距厅水程三十里、通梁港澳距厅五十里
209 厅东南之澳一,曰乌嵌澳在厅治东南十五里
210 师泉井在妈宫澳天后庙东。康熙间,将军施琅驻师于此,祷神得泉。
211 噶玛兰厅
212 噶玛兰在台郡东北,淡水之背也。番语作蛤仔难或作甲子兰、哈仔兰,皆假借为音。嘉庆十五年,总督方维甸入奏,始正为噶玛兰。其地逾鸡笼极北,越三貂大岭诸罗志作山朝山,折而南至苏澳为界,幅员二百馀里。其山自大鸡笼分支,东渡八尺门港,双峰陡起,高不可极者,为三貂山山界宽广,中多产藤,长数十丈,无业之民,以抽藤为生者数百人。三貂之支东入于海,如象之弯其鼻也。噶玛兰居三貂之南、弯环之内,三面据山,东临大海,平原宽广,形若半规。三貂全面掖其左,摆芝草岭扼其右,员山、玉山枕其后。三貂岭路初开,盘石悬磴,崎岖危险,下临深涧,喧流如雷。山广约数十里,登其颠俯瞰鸡笼,海波汹涌,观音、烛台诸屿、八尺门、清水澳、跌死猴坑、卵里鼻诸险,皆了然如掌。三貂之下有大溪,与淡水接界。逾溪迤北转东,为半岭,为草岭。自此以下,皆东面海,是兰之北境也。
213 海口北山东尽于乌石港,南山东尽于苏澳。其山巉岩险绝,乱石纵横,殆无蹊径,惟番民能攀跻而上。自乌石港至头围、二围,皆沿山西行头围之内,今设有县丞及守备汛,渐折而南,至于三围。头围居海口,北倚大山,南为乌石港,西度荒埔过金面山之南,则二围也。二围之北有山曰扩扩山,西南过白石园、汤围而为三围。其北有礁坑、旱坑。又西南逾溪,达于四围。又东南逾溪达于五围。五围去山稍远,地处适中,局势宏敞,兰城在焉五围内,今设通判及都司营
214 海中有山与三围相对者曰龟山。龟山之内,沙汕横亘,此兰之西势也。若其东势,则旷野荒埔,一望无际,惟罗东为在东势之西罗东设有巡检司,今移驻五围城内,颇近山,山内生番盘踞,远望则玉山在焉。玉山当东势之背,系彰化、嘉义所辖。
215 三貂之南有买猪未山,二山相距凡百馀里。其东南内山,从无名号,诸罗旧志以蛤仔难山概之。南有黑沙晃山,山极高大,亦台郡镇山也。自建城设官,而后沿山次第设隘,置壮丁守之,以防生番出没。北自大里简,南至施八坑,凡隘地二十所。其间有金面山、枕头山、弸山、员山诸隘。施八坑者,乃由东势山尾过山盘仑始至其处,南、北及西皆迭山茂林,西连叭哩沙喃,东出苏澳,距东势之马鞍山、草山约可十里,阻隔山仑,本为生番地界,今则山置隘田,防御益至,深林丛箐,渐次芟平,民无番害,始安堵矣。
216 海口自北而南:曰蛤仔难港、曰乌石港、曰苏澳港;三港之水,皆会于沙汕内。
217 蛤仔难港有三,合诸山滩流与海潮会,一曰浊水溪在五围之后,险界南北,居人称溪南为东势,溪北为西势,源出内山,会诸山之水东流,旧在噶里阿完社东旁入海,后因故道淤塞北徒,绕员山径五围之东,由乌石港入海,一曰北条溪源出内山,属西势,在浊水溪之北,一曰清水溪源出内山,属东势,在浊水溪之南,三溪并会于沙汕。
218 乌山港在西势海口,其水自叭哩沙喃出,由此入海,与龟屿相对。港口沙线如蛇俗以为天生元武之象,港门浅狭,仅容小舟,三、四月间最为畅流,秋后则沙流填塞,盖乘南北风为通塞也内地及鸡笼艋舺小舟,每乘南风运百货进港,设有炮台守港,以防海口
219 苏澳港在东势海口,港门宽广,可容大舟。旁为加礼远港。
220 温泉在三貂山内。
221 ——以上录自重纂福建通志卷十五。
222 城池
223 台湾县�
URN: ctp:ws47426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