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四十一

《卷四十一》[View] [Edit] [History]

1
钦定四库全书
2
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一
3
翰林院侍读学士何焯撰元丰类稿
4
唐论 峻洁 此寺议论自曽王以前无人道来成康没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 起句中即伏后意有天下之志者文帝而已然而天下之材不足 文帝有一贾生而不能用然则所患者非材之不足而帝之志诚卑也文帝所长者能休养天下之民而已
5
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 而字衍
6
可谓有治天下之效 效作効后仿此又有治天下之効 又字上有而字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六句 其不得与先王并者非为制之犹有不备而徳之不能建其有极也
7
由唐虞之治五百馀年 追遡成康以前而未遇极治之时也 时作世
8
为人后议 此等文后惟子朱子能之 文鉴録温公之议而不载此文者失之
9
为之后者为所后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 汪云将言为人后者不絶其父母之名故先言礼之所以降其父母之服与后世崇本亲以位号之非礼以见礼之于为人后者至恩大义已极其至而不可以更有加也以诸人之所知者近 诸作谓
10
则尤恐未足以所眀后者之重也 尤作犹所眀作眀
11
礼为人后者 以下言考于礼而父母之名不可易为所后者之祖父母父母 父母下増妻字 妻字从近刻増祖父母三字成文父母二字不可少也 宋本同亦少一妻字
12
此其服为所后者而非其为已也 下其字衍服则为已名为所后者 名字下増则字若当从所后者为属亲非变则名固不得而易矣此一段最眀辨若但据为其父母报句则未有以解刘子翊其者因彼之辞之说而赵瞻所谓辞穷直书之论为是固当从所后者为属矣
13
岂有制服之重如此 制作制且支子所以后大宗者而先王敎天下之意哉 至论
14
夫人道之于大宗未有可废其一者 收得精神或以谓欲絶其名者盖恶其为二 以下言易父母之名而从所后之属为非
15
知不以恶其为二而强使之为一 不字下増可字使为人后者于其所后而为人后之道尽矣 昌黎庐陵亦必不能发挥至此
16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 服一作报汉祭义以谓宣帝亲 祭作蔡故非汉宣加悼考以皇考 下考字作号字而革变其父母之名 革变作变革
17
不从经文于前世数千载之议论 于作与懐二于所后 二作贰
18
然则加考以皇号与礼及士之称皇考者有异乎 士作世
19
礼曰考庙 作礼曰曰考庙然则以为父没之通称者 此句中疑尚有脱误 以为父没之通称当作以为事考之尊称
20
若汉哀帝之亲四句 此仍是加皇号以为事考之尊称者
21
岂独失为人后奉祀正统 祀作承然施于礼者有朝廷典册之文顾言之不可不顺而已一段 反不分眀似乎可已盖此但问其于礼之可与否而不在施于事与否也
22
公族议 此为荆公裁减宗室恩例而作其推言亲爱之心可谓至矣然公族之人要当敎之有法使其材皆可用而后与之禄传曰武王之母弟八人五叔无官岂可使之坐困天下之民而漫无功徳以报之如眀之宗室乎 五叔无官但不任以尊位非无禄也其自袒免而下则宜裁之以义矣记曰亲亲之杀以服属为等差固先王之道也
23
昔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四国 四作一夫岂以服为断乎 不以服为断者必以徳为贤也是岂可拘于常见 可字下増以字
24
其在异代尚特显之 在异代特显者以德以功也实国家庆 家下増之字
25
而姬姓独居者五十三人 人下増也字 务立异论而不顾其可言而不可行此宋人之病也
26
讲官议 吕献可弹王介甫十事其三云人主延对经术之士讲解先王之道设侍讲侍读常员执经在前乃进读非传道也安石居是职遂请坐而讲说将屈万乗之重自取师氏之尊真不识上下之仪君臣之分况眀道徳以辅益聪眀者乎但要君取名而已此议似亦为介甫发 后汉书儒林传中侍讲与入授不同则讲官遽以师道自处者诚过但人君赐之坐以优之亦崇儒之盛事虽赐坐而坐仍其侍之次与诏于天子无北靣者区以别矣亦议礼所当详也 文甚𦂳洁
27
廼不自知其强聒而欲以师自任何其妄也 此职业然耳不可与强聒并抑扬太过
28
所以忘其势也 忘字上増自字故坐未甞以为尊师之礼也 坐虽未尝为尊师之礼然挟书而讲于禁中者顾独不得比于燕皆坐之礼乎未果有师道也 果有作有果 结处与发端不合如此则侍讲之职举当废矣
29
救灾议 有实用文字 合汉唐而一之劣者人日一升 劣作㓜
30
是直以饿殍之养养之而已二句 论事眀析如此乃非空言
31
则百姓何以赡其后 此句上増不久行三字虽有頽墙壊屋之尚可完者七句 遵岩云不但文字好于事情亦深切汉时之文亦不过如此
32
如是不可止 是字衍
33
失战鬭之民 此句上叠空近塞之地五字万一或出于无俚之计 俚作聊
34
今被灾之州为十万户 今作令平日未及有此者也 及有作有及与专意以待一升之廪于上 一作二足以振其艰乏 振作赈
35
脱于流亡转死之祸 流亡转死作流转死亡然后玉辂徐动 辂作路
36
就阳而逺郊 作就阳而郊古人有曰 作古人有言曰剪𤓰宜及肤 剪𤓰作翦爪今有司于籴粟常价 今作令以荼荈香药之类 荼作茶洪范传 曽氏生平得力于经在是其言平正通达有非汉以来俚儒之所及者故蔡氏所采亦多
37
原其说之所以如此者以非其耳目之所习见也 此欧阳子之说
38
五者行乎三材万物之间 间下増也字念用庶徵 徵作证下同
39
故又以考已之得失于民也 以下増此字其信不可杂 信作言
40
润下作醎 醎作咸
41
于是稼穑而不及其他者 是字旧刻皆作之下同此当从蔡传也 宋本之
42
潴之则聚 潴作潴
43
或从革之 从字衍
44
可以从革 从字衍有一从字文理不顺或言其用 四字衍
45
皆养人之所最大者 者字下増也字又増非养人之所最大者八字然后接则不言三字
46
自内言之 内字下増而字
47
盖思之人人也如此 人人作于人其至皆足以动容周旋中礼 其字上増及字亦未尝不思 思字下増也字
48
听作聪 作聼曰聪
49
故不能集蔽于大且逺也 集作无所以养其聪也 聪字下増眀字上恭天 恭作参
50
其惟不言言乃雍 礼檀弓作言乃欢喜说也书无逸作言乃雍和也
51
言之不可违如此 作言之不可以违如此也貌之不可慢如此也 可字下増以字
52
故尧之徳曰钦眀文思 钦作聪 钦字不知者妄改为王道始 王道下増之字
53
古之欲眀眀徳于天下者然后国家天下治 处处遗却格物
54
盖钦眀文思 钦作聪
55
尧之得于心者也 于字下増其字所谓效之也 效作効
56
不若我政人之有罪矣 若作于之字衍则有曰勿庸杀之 有作又
57
故先王之刑刑也 疑有讹字天下之人四罪而已 四罪者著舜摄位之始诛讨之大者也岂有百年之间断刑止于四㢤
58
伐不悛也 悛作憓
59
则六极之事也 极字下増弱字惟皇六极 六作之
60
则五福攸好徳之事 事字下増也字则是人斯其若辜矣 若字衍
61
无所背无所反也 下所字衍由无偏以至无侧 至字下増于字归者之所反 归作往
62
所操者弥约 所字上増而字然充人之材以至于其极者四语 乃曾子所读经而自得于心者也
63
曰王者尊之辞也 尊作往凡此者以治己与人也 以字上増所字曰贞曰晦 晦作悔
64
所谓五者也 五字上増卜字乃立是人使作筮之事 筮字上増卜字参谋鬼神也 谋作诸
65
则皆不可以有作也 也作者所谓各以其叙也 所字上増则字则至于庶草莫不蕃芜 芜作庑而知已之所以致之者也 上之字衍其道未尝不同者 此句上増其道未尝不同六字进太祖皇帝总序状将无以使列圣之伟迹 伟作韪此臣之所以惴惴也 以字衍
66
以觉悟万世 悟作寤
67
大惧智不足以窥测髙逺 窥作究太祖皇帝总序自天寳以后 以作已纪纲寝壊 寝作寖
68
以生民为任 起数语中尚宜眀㸃生民之困一语则以生民为任句承得有根而结处户口之多少一段亦愈有力矣
69
忧吏民之不良也 民字衍其羣臣有恩旧 其字下増于字常振助之 振作赈
70
盖太祖笃于孝友 荆川云又细叙一遍以奢侈为戒 侈字衍
71
粤蜀吴越欧闽之君 欧作瓯传子及孙 及作若
72
啚衆以智二句 啚作图
73
世以谓太祖不世出之主 以下尤可已太祖征伐必克四段 皆强为附益开寳之初南海先下一段 是不量时势之语 此一段尤为儿戏如此则其言反不足徵信矣
74
太祖不用兵 兵字下増革字
75
三代盛矣以下 又推一层文武之后三世传 作文武之后世三四传 总评此本纪赞也其烦如此则本纪又当何如南丰非昧于史法者直过欲称诵功徳耳昌黎避而不为盖虑及此矣此文不古不今大失体要宜乎神宗縁此罢其史职也
76
新序目録序 可与王子直文集序参观所守者一道所传者一说而已 此论正与苏氏讥王氏好使人同己之说相反盖当辨是非不可分异同也扬雄氏或可耳 或可作而止
77
汉文士岂无眀先王之道以一之者㢤 文作之岂字下増特字
78
亦足以知臣之攻其失 失字下増者字梁书目録序 王云序梁书以佛法立论可见其用意而在梁尤甚因梁之事二句乃斡入题目之法 按此篇立论原本中庸皆有次序条理可观下语时或未莹则不能如周程之浃洽故也
79
故不可绌 绌宋本作诎
80
书曰思曰睿与天地参矣 不知夫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贯内外而一之者则其言岂足以折夫佛氏之徒㢤此欧曽之徒虽好辨而终不能见道之大原也书曰思曰睿 即从内说起
81
未有不能眀之者也 眀善对佛之眀心故加之诚心以好之 此强为之说故加之至意以乐之 眀诚之外又増加至意一层恐无所本 即至诚之至语未莹耳
82
安能累我耶 耶作哉
83
能尽其性则诚矣 诚身对佛之见性既诚矣必充之使可大焉 形著眀既大矣必推之使可化焉 至诚能化能化矣则含智之民肖翘之物 上句尽人性下句尽物性
84
而吾之用与天地参矣 参赞徳如此其至也 此句是一段中枢纽徳如此其至也四句 由穷理而尽性而至命 亦是由其德以及其道
85
莫不一出乎人情 内外合与之所处者 所字衍
86
既圣矣则无思也 应思曰睿无为也其动者应物而已 应应乎外可不谓神矣乎 至诚如神
87
神也者至妙而不息者也 无息 李云神即是圣之至妙不息者
88
故其所以为失也 故作固夫得于内者未有不可行于外也 合外内之道 以下始说得分眀 眀道云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合外内之道也释氏内外之道不备者也南丰己见及此及佛之所以失以传之者 传作傅
89
庶不以此而易彼也 庶作知列女传目録序 三代以后少此议论 词醇气洁无一冗长之字此宋文之不愧匡刘者也
90
离其七篇为十四与颂义凡十五篇 颂义自为一篇犹汉书有叙传耳扬子法言总以十三篇之叙列于卷末至宋咸析而升之章首古书次序为庸人汨乱多矣而隋书以颂义为刘歆作 考隋书列女传颂一卷刘歆撰与曹植颂一卷缪袭赞一卷録于向书十五卷之后或歆亦自有颂至宋亡之未可知也 刘歆不闲词赋颂义非其所作决也
91
而成帝后宫赵卫之属尤自放 班偼伃侍者李平大幸赐姓卫谓之卫偼伃赵卫即赵李也
92
向以谓王政必自内始 先就列传所载眀其为书之本趣
93
其言太任之娠文王也 独提出一事发端皆大人之事 皆作此
94
然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也 又从刘书欲以戒天子而未言者推其本言之
95
二南之业本于文王 子朱子云说二南处好而不知所以然者 知字下増其字
96
故内则后妃有关雎之行故家国天下治者也 大畅王政必自内始之说
97
外则羣臣有二南之美二句 自家而国其推而及逺五句 自国而天下
98
故国家天下治者也 国家作家国后世自学问之士 学问作问学其家室既不见可法 家室作室家士之茍于自恕三句 反覆精尽往往以家自累故也 又绾入家况于南乡天下之主㢤 打转盖不可考 西京诗师齐鲁韩若毛传固未行也以曽氏之精核何亦有不可考之疑耶
99
礼阁新仪目録序 韦书所记者变礼故序发眀制礼者当随时变易以宜民不容泥古而反致不可行但求可以养人之性而使视聼言动之一于礼而已古今之变不同数句乃一篇大㫖 去其十之四则健而厚矣子固之文多冗由道不足而强欲张之也 厚斋谓此文指新法非是盖徒见有拂天下之势骇天下之情二语故耳
100
则法制度数 度数作数度乃为设其器 为作谓
101
或不宜于人不合于用 此即子政敢于杀人而不敢于养人之意
102
以为人之所既病者 为作谓以谓人情之所好 好下増者字能为之节而不能变也 下字细宻何必一二以追先王之迹㢤 一二作一一未尝异也 未字上増亦字
103
民未尝得接于耳目 于字下増其字故为之定著 故作因 荆川云此文一意翻作两层
104
战国䇿目録序二子乃独眀先王 先王下増之道二字
105
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不可为㢤 不字上増所字 此与荆公上仁宗书中立说同
106
二帝三王之治六句 此处文气稍嫌其碎而俗犹莫之寤也 打着惑于流俗
107
则此书之不泯 作不泯泯
108
二百四十五年之间 作二百四五十年之间今存者十篇 十篇下有云字 髙诱注存者十篇陈书目録序 诸序中独此篇廻顾起处复作波澜察因以所论载 载字疑有讹
109
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秦求其书 秦作察髙帝以自魏至宋 至宋作以来
110
遂诏论撰于秘书内省 内字衍与宋魏梁等书 魏字下増齐字亦罕得而详之也 之字衍其书亦以罕传 其字上増而字其疑者亦不敢稍损益 稍字衍争夺诈伪 争字上増自字若此人乎 一作若此人者文鉴同今改正战国策如是人者鬻王以为资者也句法本此
111
若此人者其可废乎 此数句似有风神却稍嫌不健
112
盖此书成之既难二句 括前岂非遭遇固自有时也哉 下云臣恂臣穆臣藻臣觉臣彦若臣洙臣巩谨叙目録昧死上
113
南齐书目録序 以经正史之失独举史迁言之斥子显处只数句此春秋治桓文之法
114
故虽殊功韪徳非常之迹 虽字下有有字古之所谓良者 良字下有史字
115
其眀必足以周万事之理四句 对上四句何以知其然也 也作耶
116
知之者不能名 知字上増能字而为至典者 至作二
117
所记者岂独其迹也 也作耶小大精粗二句 眀理
118
本末先后二句 适用
119
使诵其说者二句 通意
120
求其指者二句 发情
121
文不足以通难显之情者乎 通作发然顾以谓明不足以周万事之理何㢤 此处亦稍嫌不甚俊健
122
迁固不能纯达其情而见之于后者矣 矣作以连下读
123
至于宋齐梁陈后魏后周之书二句 诸史中后周尤拙
124
而其文事迹暧昧 而其文下増益下夫岂材固不可以强而有耶数世之史既然故其廿一字
125
悖礼反义之人 礼作理
126
岂非所托不得其人故也 也作耶 结处増臣恂等同前此乃进书之体当存之
127
唐令目録序 千钧笔 该贯无遗使能推其类尽其道 令之所载者皆道也若曰使能立其本善其推则太宗之所未至者可见矣
128
而惜不复行也 惜字下増其字
129
徐干中论目録序 李善文选注引文章志云太祖召干以为军谋祭酒转太子文学以道徳见称则与文帝箕山之云不合当以先贤行状为正
130
见文帝称干著中论一十馀篇 一当作二 语见文帝与吴质书
131
魏太祖时旌命之 时作特而不牵于俗 俗字下増儒之说三字文能信而充之 文作又
132
盖迹其行之所至而以世俗好恶观之三句 收得有力 行字上増言字 好字上増之字
133
说苑目録序 中间𦂳要处说来不透刘向所著说苑二十篇 著作序然其所取往往有不当于理 有字衍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此句上増自得之三字鲍溶诗集目録序又防之杂感诗最显而此集无之鲍防杂感今所存一篇而已
134
杼情思而已 杼作抒然古人多用杼字盖取杼轴予懐之意
135
李白诗集后序 文甚严洁 为考白诗之先后而次第之故于白始终所更渉特详而并辨新旧二书之误或以为变调者谬也
136
旧七百若干篇 若干作七十六今九百若干篇者 作今千有一篇杂著六十篇者居徂徕山竹溪 徕作来
137
西抵岐邠 抵作渉
138
上秋浦浔阳 浔作寻下同皆不合白之自叙 合字下増于字然其词闳肆隽伟 隽作儁
139
志气宏逺 逺作放
140
先大夫集后序 遵岩云先生之文如此篇之委曲感慨而气不廹晦者亦不多有
141
故治久未治 下治字作洽而公常激方切论大臣 激作日 此句必有讹今本直去日方二字恐未妥
142
当时皆不恱故不果用 屡不合而出五日又为扬州 日作月
143
而公于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 所言益切公之尽忠何其盛也 荆川云言先大夫之忠谠而归之天子此所以为儒者老成之论也非浅学所及其于名实之论可核矣 名一作虚
144
王深父文集序深父于是奋然独起 是字下増时字然观其所考者 所字下増可字
145
岂非孟子所谓名世者欤 名世本汉书董仲舒传賛天子尝以某军节度推官 某一作忠武
146
王子直文集序至秦鲁之际 谓鲁颂秦誓也少已著文数万言 少字上増自字
147
其不当于理亦少矣 理字下増者字而又未知孰先孰后也 知字下増其字王容季文集序 前半议论可为读书法测日星 星作晷
148
至舜又察之玑衡 之字下増以字曰宅者 宅作七
149
无不任焉 任作在
150
深父尤深 父字下増为字 此篇收处似少关键范贯之奏议集序 子朱子谓此文气脉浑厚说得仁宗好 不溢美文之谨严亦金玉其相矣 遵岩云沉着顿挫光采自露且序人奏议发眀其切直而能形容圣朝之气象真大家数如苏公序田钖奏议亦有此意然其文词过于俊爽而气轻味促按范之言得行故归美于主虽立言得体然必实録也若作尊尧集序亦岂可以此为大家数乎凡论古文不当徒求之貌眀人不知也
151
盖自至和以后 此段伏下时字或矫拂情欲 情作嗜
152
卒从听用 从作皆
153
仁宗在位嵗久 仁宗初年母后临朝其继有废郭后逐言者之失及西北事起召用贤俊而亦为羣小沮败不能有为惟晚年定继嗣托付韩琦使四十馀年太平克有其终斯优于汉唐享国久长之主耳
154
方以仁厚清静 伏下盛徳
155
不曲从茍止 伏下见其志而朝政无大阙失 斟酌
156
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 自用则小惟天为大二语正是反对
157
后世得公之遗文而论其世 世作本世字虽出孟子与下其时难得相应然不若本字直贯先帝之盛徳句更为有力故从文鉴
158
公为人温良慈恕一段 又因奏议而略及平生见贯之之言真出于忠爱非劘上以邀名惜其早卒见仁宗之诚于聼用非隂弃其身也数语亦皆文章用意处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 照应与公同时之士
159
王平甫文集序 深婉可以为法
160
古诗尤多也 古作故
161
平甫居家孝友一段 平甫之诗文不得荐郊庙施朝廷者介甫有责焉此著其孝友与待人之直而和为天下所同惜而奈何不容于家乎欲千载而下读者自得之言外也
162
强㡬圣文集序其子浚眀 浚作浚材拔出辈类 辈字上増其字通四方之好 通字上増以字则简古典则 典宋本作而其所长兼人如此 如作以在魏公幕府者最为多 最为作为最故序亦反复见之 亦字下増特字思轩诗序 将石本校
163
益疏其寝北之地 地作池后池之北涯 后作厚
164
而谓君之世 世作势
165
不遗于理 遗作违
166
九月日序 作九月十五日序序越州鉴湖图曰藁口斗门 藁作蒿而奸民浸起 浸作寖
167
自樵风泾至于桐坞 坞作隖桥水深四尺有五寸 桥字衍又以谓宜益理堤防斗门 斗门二字一作计字而溢堤使髙一丈 溢作益
168
其竹木费 作之费
169
又以谓宜修吴奎之议 修作从著之于法 著字上増而字刑有杖百 作刑有自杖百而钱鏐之法最详 作遗法在位者重举事而乐因循 激昻痛快今谓湖不必复者以下 似韩子禘祫议而衆人之所未睹者 者作也
170
然后问图于两县 结出图字收束上意亦毫髪不漏故为论次 作为之
171
类要序 此公通俗酬应之作尤长于诗 但许其诗
172
为学者宗 四字未当
173
而不知公之得于内者深也 深作何 此不可谓之得于内求深而腐启南宋濶逺之习
174
而于三材万物 材作才
175
相国寺维摩院聼琴序习其干戈于乐 戈疑戚而非其故 其作有下同
176
若夫三才万物之理夫岂非难㢤 不知圣人之学本末一贯洒扫应对即是精义入神处故此处将内外说作二事于文章前后关键亦不致宻
177
斋戒以守之 斋字上増而字
178
以持其心养其性者 心作身孔子曰兴于诗以下 专就乐上转到聼琴又能其意者也 能字下有通字
179
故道予之所慕古人者 作故道予之所慕于古者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而欲其久于外 久字上増无字
180
齐州杂诗序或长轩绕榭 绕作嶢从舟上下 从作纵
181
顺济王勅书祝文刻石序 谨严 简而能赡盖龙之为祥 祥字下増异字
182
叙盗令图之所见者 令作今其名氏税等械器 税等二字疑讹又别之以待 待作朱
183
日暮持钱 暮作昃
184
况于蹑所素困之人乎 所作短以自托于壤堤毁垾之上 壤作壊士有饥饿之廹 士字衍
185
亦情状之可哀者也 可字上増有字康诰曰而未有知其所始者也 顶可嫉皆百王之所同 皆作此
186
然而孔子曰以下 顶可哀有待敎而诛 诛字下増者字赠黎安二生序 地歩髙然不曽道着实地处故不精彩 荆川云议论谨宻 欲为古之文者当志乎古之道道不至则文盖未也曽公本欲规而进之正言若反使自求诸言外 此文最善学韩结处暗用范滂语翻案文势抑扬反覆可谓圆健
187
送周屯田序士大夫登朝廷 夫字下増仕字安居几杖 居作车
188
不于庠序于朝廷 序字下増则字为无为而尊荣也 而作以
189
送江任序 注选不当出五百里外此文能言其情如此能专虑致职事 作如此能专虑致劳营职事又有聪眀敏急之材 急作给
190
送李材叔知柳州 州下有序字忧且勤之心 忧字上増无字其习俗从古而尔不然 俗作殆然作者意亦其民之不幸也已 意作噫
191
彼不知繇京师而之越 顶不欲久居古之人为一乡一县 顶小其官为越人涤其陋俗而驱其治 其作于材叔久与其兄公翊 久作又
192
送赵宏序 峻洁论亦当
193
致平者在太守身耳眀也 耳作也下也字作矣为前之守者不能此也 此作故
194
往时潭吏与旁近郡靳力 靳作蕲暴骸者 者字讹疑作骨
195
愚言尚可以平 平作乎言尚可用也然大中咸通之间三句 谓因安南而致黄巢之乱送王希序 碎
196
沙之涯为漳水 漳作章
197
独其情旦而作 作作游
198
王无咎字序 用孟子之㫖趣而变其音节 补之妹壻故其词直
199
不若于名字乎勿求胜焉四句 文气颇澁古礼之不行甚矣 行字下増也字
200
送蔡元振序 此文反近李习之 淡古不惟其同守之同 上同字宋本无汀诚为州治也 也作邪
201
诚未治也 也作邪
202
惟其义而已矣 义作谊
203
送丁琰序过此数人 人下有者字择廷臣使各举所知 择字疑讹不偕循嵗月而授 偕作皆今也庠序师父赏罚之法非古也 李云合于周子所谓师道立则善人多
204
丁君之佐我 我下有也字
205
而予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 一句括前文
206
谢司理字序君子之于德泽谊行 谊行当作行谊
207
泊然莫能显其所以发而至者 显作质
208
易曰知㣲知彰六句 此所谓道不足而强有言者
209
而字曰通㣲 字下増之字
210
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一
URN: ctp:ws50217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