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第二十八

《卷第二十八》[View] [Edit] [History]

1 一切泄泻第一《养生必用》论下利,谓:古人凡奏圊圊,圈也泻者,皆谓之利。寻常水泻,谓之利。米谷不化,谓之米谷利,或言下利清谷清,冷也。痢,谓之滞下,言所下濡滞脓血点滴,坐圊迟久,岂不谓之滞下也。痢有四种:寒、热、疳、蛊是也。白多为寒;赤多为热,兼以后重;赤白相杂为疳,至蛊则纯下血。随证用药,不若今人之妄也。
2 茅先生论霍乱、吐泻、积泻、惊泻、疳泻、渴泻、伤泻、冷泻、热泻、诸般泻,形状各别,下药殊等。如调一泻患,见变眼微视,口内生疮,鼻口乾燥,泻久不止,并下黑血,囟门肿陷,不能进食,大渴不止,死候不治。兼看三关脉微,微青黑、肿起亦死。
3 钱乙论笃病诀安云:黄承务子二岁,病泻,众医止之十馀日,其证便青白,乳物不消,身凉加哽气,昏睡,医谓病困笃。钱氏先以益脾散三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补肺散三服方见喘咳上气门中,三日身温而不哽气,后以白饼子微微下之方见吐利门中,与益脾散二服,利止。何以然?利本脾虚伤食,初不与大下, 置十日,上实下虚,脾气弱,引肺亦虚,补脾肺,病退即身温,不哽气是也。有所伤食,仍下之也,何不先下后补?曰便青为下,脏冷先下,必大虚,先实脾肺,下之则不虚,而后更补之也。
4 钱乙附方:惊风或泄泻等诸病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宜煎钱氏白术散,使满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5 《婴童宝鉴》洞泄死候:大泻不止,体热多困,眼缓溏泄,囟陷不动。
6 《婴童宝鉴》:小儿交奶,为乳母有孕,气血不荣,其乳饮子,则其候发立,腹急时泻,胸背皆热,夜啼,肌瘦,一如积聚之疾也。
7 《婴童宝鉴》:小儿水痢癖者,因饮水时被惊,或啼未住而饮水也。
8 茅先生小儿诸泻死候歌:大泻应难止,浑身热困多,缓睛溏泄滑,囟陷见奔波。
9 《千金》治小儿下痢,腹大且坚方。
10 上以故衣带多垢者,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11 《千金》又方上腹上摩衣中白鱼。亦治阴肿。
12 《千金》治少小泄注四物粱米汤方粱米 稻米 黍米各三升如弹丸大上四味以水五升,东向灶煮粱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黍米三沸,去滓;以蜡纳汁中和之。蜡消取以饮之,数试有效。
13 《古今录验》治冷热不调,或下带水,或赤白青黄者方。
14 上用酸石榴子五枚,合壳舂绞取二升汁。每服五合至二升,尽即断。小儿以意服之二、三合。
15 太医局香连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方。
16 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 白石脂 白矾烧,令汁尽 乾姜炮。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一岁儿服十丸,米饮下,乳食前服。如烦渴,煎人参汤下,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日三、四服。《圣惠》龙骨丸方同,仍治洞泄。
17 《谭氏殊圣》治小儿泻痢方。
18 上用地榆,略炒为细末。每服一钱匕,陈米饮调下。
19 《养生必用》治大人、小儿、老人、虚人,不以冷热泄泻神方。
20 黄连去须,锉如豆,若是例大即以新布裹,石上盘之根须自别 白芍药锉如豆 吴茱萸各三两上三味,铛盆内慢火炒至赤色,取下放冷,杵罗为细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厘清汁,空腹食前温服,日三、四服。小儿量与。若是不喜药人,大 嫌苦,即以水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更丸一等如绿豆、黄米大。小儿并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若作散,只以沸汤或温米饮调下并可服。病泄痢之人,若不禁生冷、鱼肉、肥腻,与不服药同。
21 《养生必用》治老人及诸虚人下痢、滑泄,百方治之不效方。
22 赤石脂真者别研 乾姜末研匀。各一两上以面为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温米饮下。未知,加至三、五十丸。小儿小丸与服。赤石脂,河东陕西有真者,今齐州所出,乃桃花石,不入断下药。
23 茅先生小儿泻痢三圣丸方黄连 木香各细切 茱萸各一钱上用铜铫,先放黄连,炒令色变,便下茱萸同炒,烟起便放木香,三味同炒,一时间取出,放冷,入矾灰二钱,都为末,用醋、面糊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五丸,同葱饭饮吞下。
24 茅先生小儿泻痢香连丸方木香 黄连用茱萸半两,同于铫内炒令烟起,取出去茱萸 肉豆蔻 诃子炮,去核。各半两 阿胶面炒朱砂各一钱上件为末,饭饮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四丸,用饭饮吞下。儿小,碎之。
25 茅先生小儿一切泻痢乳香散方乳香二钱,用荷叶于炭火上炙令半熔,放地碗盖,别烂研 肉豆蔻 白姜 甘草 草果子以上各一分上四味细锉,用醋、面作包裹,于热灰内煨,令赤色取出为度,去面为末,入乳香末拌和。每服半钱、一钱,用陈米饭饮调下。
26 茅先生小儿一切泻痢香连散方木香湿纸裹,炮 甘草 橡斗子去粗皮 五味子去心内尘 莲房细丝 诃子炮,去核上六味各等分为末。每服一字、半钱,用陈米饭煎饮调下。
27 《婴孺》治小儿不调适水利枳壳汤方枳壳四分,炙 人参 黄芩各八分 榉皮 茯苓各十分上切,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岁儿为四服,以次量之。
28 《婴孺》治小儿及老人一切利及成疳者方。
29 白龙骨 白石脂各五分 鸡粪矾 黄连 胡粉 茯苓 阿胶炙。各四分上为末,蜜为丸,桐子大。米饮下十五丸,日进二服,加至二十丸,瘥。小儿以意加减。
30 《婴孺》治小儿注下三、四日,增减水药皇子汤方龙骨 牡蛎 赤。各一两 人参 乾姜 甘草 赤石脂各三分 细辛 附子炮。各二分 黄连五分上以水四升煮一升半,为三服,日进三服。儿小,量之。
31 《婴孺》治小儿泄痢黄连丸方黄连 茯苓 黄芩 赤石脂各四分 枳壳炒,一分 人参五分 甘草炙,二分上为末,蜜丸。一、二百日儿,麻子大五丸,沾乳上送。一、二岁儿,小豆大十丸,次量加之饮下。
32 张涣诃子汤方 治泄利。
33 诃黎勒皮 人参去芦头 木香 白茯苓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 甘草炙。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34 张涣治小儿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已渐伤损荣卫,致令肌体羸瘦,时时下利,面色青白。
35 丁香黄 散方绵黄 丁香 当归洗,焙乾 白术 鳖甲涂醋,炙黄,去裙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胡黄连甘草炙。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36 张涣遗方人参散 治小儿胃气虚弱,泄泻不止。
37 人参 白茯苓 甘草 枇杷叶各半两 丁香一分 肉豆蔻二个 藿香 浓朴姜汁制。各一两青皮 当归 乾姜炮。各一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半盏,生姜一片,煎至三分,温服。
38 《婴童宝鉴》治小儿泻日霞丹方白垩 砒霜 黄丹各末 麝香各一钱匕上件和匀,糯米饮为丸,如芥子大丸。第一丸时,取一口气于药上,向下不用,一岁一丸,米饮下。
39 《惠眼观证》斗门散 治泻方。
40 橡斗子 诃子用肉。各六个,并三生三炮 甘草六寸,半生半熟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陈米饮调下。
41 《惠眼观证》溪螺散 治泻方。
42 舡底下溪螺四十九个,先以水浸出泥 乾葛粉半两上将葛粉掺在螺上,盛在碗内,却盏子盖之一宿,来早取螺上粉晒乾。使每服一钱,以退猪汤调下。
43 《宝童方》治泻痢香姜散黄连去须 生姜各半两上细切,同黄连共炒为末。每服一钱,陈米饮下。
44 《张氏家传》调理小孩儿泻痢肉豆蔻散方肉豆蔻 大诃子肉 青皮 附子炮,去皮 浓朴姜制过,炒熟。各半两上件焙乾为末。每服大小加减,粥饮调下,空心服。
45 《张氏家传》:小儿冷热不调,作泄泻,腹痛作痢。
46 香连丸方木香 黄连去毛 诃子 阿胶炒焦上等分细末,饭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陈米饮吞下,空心服。忌生冷、油腻、面。
47 《张氏家传》橘皮膏 治小儿泻痢,和气方。
48 丁香一分 陈皮去白 枳壳麸炒,去瓤 甘草 诃子炮,去瓤。各半两上为细末,炼蜜为膏。每服一皂皂大,煎生姜汤化下。
49 《庄氏家传》治小儿风冷入肠胃,腹痛泄泻。
50 虚风胃风汤方人参去芦 官桂去皮 白术 川芎 天麻肥白者 大附子炮制,去脐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粟米煎七分,去滓温服。
51 《庄氏家传》治小儿泻方。
52 百草霜 屋梁尘各二钱半字上细研,用蜡为丸如绿豆大。温水吞下三丸。
53 《庄氏家传》治泻方。
54 儿乌头一个半两大,炮,去皮 黄丹二钱,火 ,取焦为度上件药为末,面糊丸如青豆大。每服小儿三丸,大人五丸,如泻,用井华水吞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乾姜汤下。神验。
55 《庄氏家传》乾泻散 治小儿脾癖方。
56 黑三棱去皮 神曲 鳖甲生用 蓬莪术 陈橘皮 蜗牛壳自干死者,于墙壁上寻上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热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57 《孔氏家传》治小儿久新泻利,不问冷热,分利水道。
58 茯苓丸方白茯苓五分 黄连一两 阿胶炒,三分上为末,以烧粟饭和丸如绿豆大。粟米饮下二十丸。
59 《孔氏家传》吴婆散 治小儿疳热冷泻,腹肚虚胀,皮肉消瘦,唯存骸骨,泻利不止方。
60 宣连去须 白茯苓 真阿胶 人参 黄柏蜜炙令赤 丁香以上各一分 诃黎勒皮煨,去核,二枚 桃白皮三分 没石子一枚,紧实者上并为细散。每服一、二字,白米泔调下。不拘时候,与良方不同。
61 《王氏手集》妙应散 治肠虚受风,身体壮热,洞泄下痢,谷食不化,冷热相搏,腹痛,下利五色,脱肛后重,烦渴羸瘦,全不思食方。
62 黑附子 甘草烧黑 黄连各三分 白石脂 白术 陈皮 乾姜各半两 赤石脂 龙骨各一两木贼烧灰 刺芥烧灰。各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儿小一字、半钱,米饮调下。
63 《王氏手集》木香治中丸 匀冷热,止泄泻,利胸膈,消胀满,除腹痛,止呕逆,散痞气,进乳食方。
64 甘松 蓬莪术 甘草 青皮各一两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入檀香一两,名香橘丸。如绿豆大。每服随小大,五、七丸至十丸,食前温生姜汤下。
65 《王氏手集》白术散 和中益胃,散风湿,治肠鸣泄泻,米谷不化,利下青白,腹痛呕逆,胁肋胀满,气痞不散,体热多睡,全不思食方。
66 芍药 当归 官桂 人参 白术 茯苓各半两 粟米炒,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一大钱,水六分盏,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67 《王氏手集》温胃固肠丸方肉豆蔻 缩砂仁 丁香 龙骨 诃子皮 赤石脂上各等分,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饭饮下,量儿小大。
68 《王氏手集》治小儿脏冷,滑泄不止,肠鸣腹痛。
69 比圣丸方青州枣二十五个,去核,黄丹二钱,匀分在枣肉内烧,烟绝用 诃子皮 草豆蔻仁面裹,烧麦熟为度,去面。
70 各半两 肉豆蔻 木香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小黄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71 《王氏手集》豆蔻调中汤 治脏腑不调方。
72 白矾 缩砂仁 五倍子各一钱 黑附子半两,去皮脐上为细末,用墨水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儿小,五、七丸,食前米饮下。
73 《赵氏家传》治泻痢二色丸方黑丸子巴豆七粒,和皮 杏仁二七粒,和皮。二物烧存性,同研匀细,灯上溶蜡为膏
74 红丸子巴豆七粒,去心膜,研出油 朱砂一钱,研。二物同研匀,灯上溶蜡为膏上二色丸,各令蜡与药等分用,旋丸如绿豆大。每服红黑各一丸,泻新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乾姜汤;赤白痢,则各之。
75 《吉氏家传》治一切泻痢方。
76 浓朴用蜜炙 白芷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蜜汤下,酒亦得。更量大小。
77 《吉氏家传》补小儿虚泻调中散方人参一两 白术半两 犀角 桂 藿香 甘草炙。各一分上末。每服半钱,枣汤调下。
78 《吉氏家传》治秋泄泻玉柱丸方乌头一个 舶上茴香一两,微炒 肉豆蔻一个,炮上件为末,软饭丸如○此大。水泻,井水下;疳泻,米饮下;惊泻,木香汤下;大肠冷滑,乾姜汤下五丸,速要瘥,加二丸。
79 《吉氏家传》银白散 治小儿脾胃气弱泄泻,不思饮食方。
80 人参 茯苓 甘草 藿香叶 白扁豆炒,微生 白术面炒上等分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紫苏饭饮下。
81 《朱氏家传》治脾胃不和,泻痢。
82 木香散方木香 白术各一分 藿香 益智各半两 肉豆蔻三个,面裹煨熟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字,量儿大小,用木瓜紫苏汤下。
83 长沙医者相 传桑叶散 治小儿泄泻,虚滑频数不止方人参 白茯苓 藿香叶 乾葛以上各等分。焙上为末。每服半钱,浓煎,桑叶汤调下。若大人患泻,加至一大钱,亦用桑叶煎汤调下。至甚者不过三服。
84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姜黄散 治小儿泄泻可思食方。
85 陈皮一两 诃黎勒皮 甘草 青橘皮去白。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或煎亦得。
86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开胃丸 治小儿乳食不消,冷热不调,泄泻频并,进饮食,止吐逆方。
87 木香 白术 人参 当归各一分 白豆蔻一钱半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麝香、温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
88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大人、小儿久泻、赤白痢,及水泻、 泻人参散方人参 五花叶去毛,炙 白术 诃子 枳壳炒,去瓤 肉豆蔻 橡斗子烧存性。各等分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用清米饮冷调下。
89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泻桃红散方白矾一两,枯过 赤石脂二两 生硫黄一钱上件三味为末。每服,小儿五岁以下一钱,冷米饮汤调下;五岁以上一钱半;大人三钱。
90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泻回阳散方诃子 紫苏 青皮去白 肉桂不见火。各半两 神曲 麦檗各一分半 甘草 陈皮 丁香不见火。各一分 草豆蔻一个,生上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
91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脾胃虚弱,脏腑滑泄,健脾丸方乾姜 良姜 桂 附子各等分上件为末,面糊为丸黄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大人每服二十丸。
92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大人、小儿泻痢方。
93 黄柏一两 胆矾半两,为末 生姜一两,取汁上二味搽在黄柏上,火炙紫色,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煎艾醋汤,吞下五丸。小儿吐泻,米饮下五、七丸。
94 长沙医者郑愈传豆蔻散 止大人、小儿泻方。
95 上用肉豆蔻一个,去心,硫黄一块,入在肉豆蔻内去心处,却将豆蔻心末面上盖硫黄,再用面饼子裹上面,更用湿纸,慢火内烧熟为末。每服半钱,米饮汤调下,不计时候。
96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大人、小儿湿毒,冷热不调,泄泻,乳食不化,豆蔻散方肉豆蔻三个 草果子五个 艾叶五钱 藿香叶三钱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97 积泻第二夹实泻并积痢附茅先生小儿有积泻候:面带青黄,眼微黄,上渴,肚膨呕逆,遍身潮热,通下臭秽,此候多因食物过度,伤著脾胃。
98 所治者,先用青金丹与取下积,方见积聚门中。后用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醒脾散、另一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一方见慢脾风门中。香连丸方见一切泄泻门中。相夹调理即愈。
99 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冷泻有积歌:积伤冷泻有多般,方脉唯须仔细看,四体平和无有热,泻终不定为脾间,求医最好休言止,止住之时怕转难,取积为先方顺气,调和迤逦却求安。
100 此病冷食在脾,浑身温和无事。若只泻时,用皂角膏取调胃散补之二方并见积热门中。茅先生小儿痢积褊银丸方。
101 轻粉 粉霜 画粉 白丁香以上各二钱上件一时研,滴鸡子清为丸饼子○此大。一岁一饼,二岁一饼半,三岁二饼以上。随大小加用。仍先用灰火炮,令饼子黄赤色。饭饮灌下,半夜服之。
102 《婴孺》治小儿发热,腹内不调,时下利,不消化,颜色渐渐黄方。
103 浓朴 黄连各三分 人参 龙骨各四分上切,以水一升八合,煮一升二合。分温,渐渐至夜服尽。乳母忌油腻、果子、生冷。
104 《婴孺》治八岁以上热结痰实,不能食自下方。
105 大黄十三分 柴胡九分 升麻 黄芩各十分 枳实六分 竹叶切,一升半 芍药 栀子仁各八分 细辛二分 知母十二分 生姜三分上以水六升,煮一升八合,为四服。十岁儿为三服。十四、五加柴胡二分、枳实一分、黄芩一分、芍药二分、栀子仁二分,除细辛加杏仁八分,亦为三服,取二升。
106 《婴孺》治百日儿结实痰多,自下,大黄汤方大黄四分 升麻二分 芍药三分 竹叶切,五合 甘草一分 细辛半分 杏仁二十个,麸炒,去皮尖上切,以水二升,煮六合,为三服。如儿末百日,用药量多少。
107 《婴孺》治百馀日儿结实加壮热,挟实自下汤方。
108 枳壳 白藓皮各二分 大黄五分 知母 子芩各四分 甘草一分半 竹叶切,五合 栀子仁芍药 寒水石 升麻 柴胡各三分上以水二升七合,煮取六合半,为三服。
109 《婴孺》治四、五岁儿痰结实,自下,竹叶汤方竹叶切,一升 大黄十三分 柴胡 栀子仁 芍药各七分 升麻 黄芩 知母各八分 细辛一分半 枳壳五分 杏仁六分,去皮炒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四岁为四服;五、六岁为三服;八、九岁量加之。
110 《婴孺》治八、九岁至十岁儿痰热结实,不能食自下汤方。
111 大黄 柴胡各十二分 升麻 黄芩 细辛各十分 枳壳六分 竹叶切,一升 芍药 栀子仁 杏仁去皮尖。各八分 知母三分上水六升,煮一升八合,为四服。十岁为三服。
112 《婴孺》治小儿十二三、十四五结热痰多,壮热,食进少,结实者自下,大黄散方大黄十二分 柴胡 枳壳 升麻 芍药 栀子仁各十分 竹叶一升 生姜三分 知母 杏仁去皮尖。各八分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为四服。十四、五为三服,儿小量之。
113 《婴孺》治小儿结实,壮热头痛自下,大黄汤方大黄 柴胡 甘草 生姜各十二分 升麻 知母 黄芩各七分 大青五钱 石膏十分 芍药枳实炙。各六分上以水四升七合,煮取一升三合,为四服,量大小与之服。
114 《婴孺》治小儿实不尽下,或黄或青方。
115 大黄三分 细辛二分半 甘草一分 黄芩一分半上以水二升,煮七合半,为二服。
116 《吉氏家传》治积痢当归散方当归 龙骨 甘草 石榴皮 黄柏皮各一钱 诃子二个,炮,去核上为细末。每服半钱,陈米饮下。
117 《吉氏家传》治积痢芍药散方芍药 枳壳去白,炒 甘草 地榆洗。各一钱 黄柏半两,去粗皮 川乌头一个,炮上焙乾为末。每服半钱,用白梅汤下。
118 《吉氏家传》治风积、伤积,累用药取不下者,腹胀泻痢频并,及诸积,乳香丸方乳香 没药 砂各一块,如皂皂子大 芥菜子四十九粒 巴豆一粒,生上用大枣一枚,湿纸裹重封,灰火煨熟取出,去纸,与枣子支乳钵内,研为膏。若不通丸,入少许飞罗面,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周岁三丸,三岁以上五丸,五更淡姜汤下,取下元物。
119 惊泻第三茅先生小儿有中惊泻候:面青色,眼微青,身微热,下泻青红水,或如草汁。此候本因先有惊,积在后,吃冷物冲发致此。所治者,先用活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镇心丸方见一切惊门 夹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匀气散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与调理即愈。
120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惊泻候歌:泻出还如蓝靛青,目光紧急黑添睛,只看眼凸胞青脉《凤髓经》此一句云:只看眉中青色生,便是惊伤冷泻因。
121 先因冷伤脏腑,次又被惊,致使目睛青色,光转甚,眼白亦青色,目睛与白睛高甚,唇口亦青,精神不足,勿怕,当先温脾气,次去其惊,亦分水谷。
122 《凤髓经》此候歌括一同,仍注云:宜与四色丸方见本门,《吉氏家传》方同。《谭氏殊圣方》:小儿疳痢有多般,青色相和脓血斑,昼夜频频饶搐搦,朝朝虚汗不曾干。诃黎龙骨乌黑骨,定粉黄丹烧作丹,等分细罗都杵末,饮中调下便身安。
123 铅黄散定粉 黄丹同研,以火三斤烧过赤,冷取白,别细研 诃子用肉 龙骨烧赤 乌贼鱼骨等分上五味为末,再研令细。每服半钱,米饮调下,若或三岁以上加半钱。忌五辛毒、鱼肉等物。此药善治小儿诸般泻痢,下部脱肛,不吃乳食,甚宜服之。
124 《三十六种》治惊泻大饼子方大附子破作两片,熟炮,去皮尖 韶粉一块,附子大 藿香五钱 丁香五十粒上件为末,滴水为饼子如棋子大。每服一饼,饭饮化下。
125 《吉氏家传》四色丸 治小儿惊泻青粪方。
126 硫黄 赤石脂 板青各一钱上研匀,水煮面糊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陈米饮下。
127 伤泻第四茅先生小儿有中伤泻候:肚膨胀硬,身微热,微微地呕。此候本因父母爱惜儿子,将粘滑物与吃,见食得美后,一向过剩将与儿子吃,奈儿子痴食,噎著五脏,停在胸膈不消化,蓦然间泻下。所治者,先用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匀气散与调二日方见胃气不和门中,见泻渐疏,便下青金丹与通下。
128 元食所伤方见积聚门中,后再下匀气散、建脾散与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即愈。
129 葛氏《肘后》小儿病食不消,腹满下痢鸡子汤方上用乱发如鸡子一枚,梳去垢, 咀之。鸡子七枚,去白,以黄并发内鸡子汁,热数按之,令汁出,取服,大小无毒。
130 《千金》治少小下痢,若热不食,伤饱不乳,大黄汤方大黄 甘草 麦门冬各一两上三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三岁儿分三、四服。
131 《千金》生金牛黄汤 主小儿积下不止,而发痫方。
132 生金三铢。一方用六铢。无生金,用熟金亦得,法应作屑。亦用成器者 牛黄三铢 细辛半分 麻黄二分,去根节 乾姜 人参 黄连 甘草炙。各一分上八味 咀,以水一升六合,煮取八合,去滓,临卧研牛黄以煮汤中。儿有热者,用生姜以代乾姜。今世乏生金,但用成器金亦善,二、三两皆得用也。
133 太医局开胃丸 治小儿腑脏怯弱,内受风冷,腹胁胀满,肠鸣泄利,或青或白,乳食不化。又治脏冷夜啼,胎寒腹痛方。
134 木香 蓬莪术 白术 人参去芦头 当归锉,炒。以上各半两 麝香细研 白芍药各一分上件捣罗为末,都研令匀:汤浸炊饼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温米饮下。新生儿腹痛夜啼,可服五丸,并乳食前服。
135 冷泻第五茅先生小儿有中冷泻候:腹中虚鸣,身微冷,腹肚胀满,此候因冷食所伤至此。所治者,先用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调中饮与吃即愈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136 《婴童宝鉴》小儿冷泻,为脾胃虚冷,不消五谷,粪不结实,腹胀而泻,泻而气酸,乃有积也。
137 《颅囟经》治孩子水泻痢并脾冷,食乳不消,吃奶频吐。
138 温脾散方附子 乾姜 甘草各半两。炮 白术一两上为末,空心米饮调半钱。忌鲜鱼毒物。
139 《千金》治少小泄清痢藜芦丸方藜芦二分 黄连三分 附子一分,炮裂,去皮脐上三味末之,蜜丸如麻子大。以粥饮服二丸,立验。
140 《千金》泽漆茱萸汤 治小儿夏月暴寒,寒入胃则暴下如水,四肢被寒所折则壮热,经日热不除,经月许日变通身虚满腹痛,其脉微细。服此汤一剂后,得渐安神方。
141 泽漆 海藻 青木香各二分 吴茱萸 茯苓 白术 桔梗 芍药 当归各三分 大黄一分上十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二百日至一岁儿,一服二合半:一岁以上至二岁一服四合。
142 《千金》温中汤 治小儿夏月积冷,洗浴过度,及乳母亦冷洗浴,以冷乳饮儿;壮热,忽值豪雨凉加之。儿下如水,胃虚弱,则面青肉冷,眼陷乾呕者,宜先与此调其胃气,下即止方。
143 乾姜 浓朴姜制。各一分 甘草 当归 桂心各三分 茯苓 人参 白术 桔梗各二分上九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六十日至百日儿服二合半,馀皆随儿大小。
144 《子母秘录》治小儿水泻,形羸不胜,大汤药方。
145 上用白石脂半两研如粉,和白粥,空肚与食。
146 谭氏治小儿水泻椒红丸及人年五十以上患泻者方上用椒二两,醋二升,煮醋尽,慢火焙乾,为末,瓷器贮之。每服二钱匕,酒或米饮下之。
147 《婴孺》治小儿冷下大良方。自五岁至百日以上一、二岁儿以意增减水药。
148 人参 甘草 乾姜 浓朴 半夏 赤石脂各四两 黄连 龙骨各六分十五个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为五服,一日尽。
149 钱乙温中丸 治小儿胃寒,泻白,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食,及霍乱吐泻方。
150 人参切,去须,焙 甘草锉,炒 白术各为末。一两上姜汁面糊丸绿豆大。米饮下一、二十丸,无时。
151 张涣川椒丹方 小儿夏伤湿冷,入于肠胃,泄泻不止方。
152 川椒一两,去闭目双者并黑子,拣净,慢火炒香熟为度 肉豆蔻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粳米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153 张涣助胃丹方 治泄注不止,手足逆冷。
154 附子一枚,重半两,炮制,去皮脐 舶上硫黄 乾姜 肉豆蔻 肉桂 白术炮。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煮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食前。
155 张涣粟煎汤方 治肠胃受风冷,泄注不止,身体壮热。
156 白术 当归洗,焙乾 川芎 人参去芦头 肉桂 芍药各一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粟米一匙头许,煎至五分,粟米熟,去滓,放温服。
157 张涣诃黎豆蔻丹方 治泄利不止。
158 诃黎勒皮 草豆蔻仁各一两 白术 乾姜各炮 川黄连 当归洗,焙乾。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粟米饭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159 《婴童宝鉴》治小儿冷泻补脾丸方龙骨烧末 乳香 芜荑各末 麝香各一钱匕 肉豆蔻一个,炮末上件和匀,研饭为丸如萝卜子大。一岁三丸,饭饮下。
160 《张氏家传》治小儿伤冷,水泻白色,或脏滑不止者,诃子散方诃子炮过,去核 龙骨好者 丁香略焙。各一分 甘草半分,炮,切上件同捣罗为细末。每服三岁以上半钱,三岁以下一字,用陈米饮调下。
161 《孔氏家传》治小儿脏寒,大便痛,奶瓣不消方。
162 没石子一个 乳香皂皂大上研匀,用枣肉为丸如粟米大。乳汁下二丸,无时服。
163 《孔氏家传》又方上用肉豆蔻一枚,用面裹,慢火炮,候面熟取出,研极细,面糊丸如粟米大。乳汁下一、二丸,无时。
164 《孔氏家传》治小儿脏腑不调,大便青色方。
165 白术 人参 茯苓各一钱 甘草炙,半钱上末一钱,水一小盏,煎七分,温服。
166 《王氏手集》肉豆蔻丸 治饮冷过多,脾胃受湿,泄泻频并,时发腹痛,减食困倦,肌瘦腹大方。
167 肉豆蔻一两 黑附子半两,炮裂上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十五丸,乳食前,煎萝卜橘皮汤下。
168 《吉氏家传》治久患冷泻,大肠虚滑,万安散方白术姜浸,煮三、五沸 甘草炮赤。各一钱 乌头半两,火炮裂 乾姜一分 草果子一个,面裹煨,同面用上末,用生姜煎一钱。如泻,便用紫苏木瓜汤调异攻散三服。异攻散方在胃气不和门中。《吉氏家传》治久泻虚冷醒脾散方天南星 冬瓜子去壳 雄黄各一钱上末。每服一字,冬瓜肉煎汤下,一日三服,仍一面服异攻散方见同前
169 《吉氏家传》治水泻方。
170 上用川乌头大者,生,去皮尖,为细末,以滴井水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丸,小儿细丸,加减与服,并用井花水下。
171 长沙医者易忠信传治小儿脏寒滑泄,下痢不禁,牡蛎丸方牡蛎一两,别研 硫黄半两,别研上件药用砂锅子一个,先入牡蛎,中留一窍,安硫黄在中心,以瓦子盖口,用赤石脂固缝,盐泥固济,白炭火三斤, 令火尽为度,取出,糯米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二十粒,米饮吞下。
172 热泻第六茅先生小儿有中热泻候:浑身微热,上渴,蓦地泻下如水。此候本因儿子当风日,或日下夹去被,日晒得五脏受虚毒热,忽然引水吃过多,致不消化如此。所治用乳香散夹三圣丸、二方并见一切泄泻门中。龙涎膏与服方见热渴门中即愈。
173 《婴童宝鉴》小儿热泻,为脾胃受热,故五谷不能实也。
174 《婴孺》治三岁儿,热实不胀满,下不止方。
175 麦门冬一两,去心 大黄五分 甘草三分,炙 当归 柴胡 人参 黄芩各四分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为三服,大利便止。
176 张涣清胃散 治挟热泄利方。
177 川楝子 黄柏微焙,炙 当归洗,焙乾 地榆 黄连去须,炒。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四分,去滓温服,乳食前。
178 《婴童宝鉴》治小儿热泻如水三霜丸方砒霜一钱匕 百草霜 巴豆霜各二钱匕上件研匀,溶蜡搜、旋丸,独帚汤下一丸。
179 《刘氏家传》小儿热泻不止方。
180 木香 黄连上等分末之,陈米饮和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陈米饮下。
181 《孔氏家传》治小儿脾热,泻如黄涎,又似枣花,凉脾方香白芷 甘草各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一小钱,水五分,煎至三分,温服,日二服。
182 洞泄第七《巢氏病源》小儿洞泄下利候:春伤于风,夏为洞泄。小儿有春时解脱衣服,为风冷所伤,藏在肌肉,至夏因饮食居处不调,又被风冷,入于肠胃,先后重沓,为风邪所乘,则下利也。其冷气盛,利为洞泄,洞泄不止为注下也。凡注下不止者,多变惊痫,所以然者,本挟风邪,因利脏虚,风邪乘之故也。亦变眼痛生障,下焦癖冷,热结上焦,热熏于肝故也。
183 《五关贯真珠囊》小儿洞泄候:洞泄者,凡风冷入肠,则下利洞泄,肛门脱,小儿则肿也。
184 《千金》治少小洞注下痢方。
185 上用蒺藜子二升,捣汁,温服,以瘥为度。
186 《千金》又方上用木瓜取汁,饮之。
187 《千金》又方上炒仓米末,饮服之。
188 《千金》又方上用酸石榴,烧灰末,服半钱匕,日三服。
189 《千金》又方上用狗头骨灰,水和服之。
190 《千金》又方羊骨灰 鹿骨灰上二味,并水和服之,随得一事,即用之。
191 《千金》又方上炒豉令焦,水淋汁服之,神验。冷则酒淋服。
192 《千金》又方上用五月五日百草末,吹下部。
193 《外台》刘氏疗小儿洞泄,水利不止方。
194 浓朴 黄连各一两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煎取六合,分服。杂痢,此方并治之。
195 《子母秘录》治小儿洞下利方。
196 上用羊角中骨烧末,饮服方寸匕。
197 《子母秘录》又方上烧虾蟆末,饮调方寸匕,服之。
198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不和,洞泄,下利不止,羸瘦,食少,浓朴散方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参去芦头 诃黎勒煨,用皮 白术 黄连去须,微炒 地榆微炙,锉。各一分 甘草炙微赤 乾姜炮裂,锉。各半分 肉豆蔻一枚,去壳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199 《圣惠》治小儿洞泄,下利不止,渐至羸困,密陀僧散方密陀僧 黄丹 定粉 白矾各一两上件药以新瓷瓶盛,用纸筋泥固济,以文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入龙骨末一两,同研令细。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00 《圣惠》治小儿洞泄下利,羸困,三圣散方地榆半两,微炙,锉 浓朴三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诃黎勒煨,用皮,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201 《圣惠》又方没石子微煨 诃黎勒煨,用皮。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202 《圣惠》治小儿洞泄,下痢不瘥,乳食全少,宜服如圣散方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鹿茸去毛,涂酥,炙微黄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03 《圣惠》又方楮叶半两 诃黎勒煨,用皮,一分 橡实七枚,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04 《圣惠》治小儿洞泄,下利不止,黄连丸方黄连一两,去须,锉,微炒 女萎半两,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热水化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05 《圣惠》又方上用牛角 烧灰,细研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06 《婴孺》治小儿注利,肠 下重,附子丸方附子 乾姜各炮 前胡炒。各四分上为末,蜜丸大豆大。两丸,饮下,日三夜一。大人亦可服。
207 《婴孺》治小儿洞利,昼夜不止方。
208 黄芩 乾姜 人参各三分上为末,蜜丸如大豆大。每服三丸,饮下,日进三服。
209 张涣浓朴散 治洞泄注下方。
210 浓朴 生姜汁 诃黎勒炮,取皮 肉豆蔻各一两 白术 乾姜各半两。炮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粟米各少许,煎五分,去滓温服。
211 《万全方》治小儿冷热不调,时有洞泄,下利不止,龙骨丸龙骨 黄连 白石脂 白矾烧令汁尽 乾姜 木香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12 《刘氏家传》小儿水泻注下方。
213 黄连 石莲等分,炒黄色上末之,每半钱。水泻,新汲水调下;白泻,粟米饮下。
214 水谷泻第八《圣惠》:夫小儿水谷利者,由寒温失宜,乳哺不节,或当风解脱,血气俱虚,为风冷所伤,留连在于肌肉,因其脾胃不和,大肠虚弱,风邪入于肠胃,肠胃既虚,不能制于水谷,故变为下利也。
215 《千金》温中大黄汤 治小儿暴冷,水谷下,或乳冷下,青结不消,或冷实吐下,乾呕烦闷,及冷滞赤白下者良。若已服诸利汤去实,胃中虚冷,下如水,乾呕,眼陷,烦扰,不宜利者,可除大黄。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气未消,饮儿为霍乱者,但用大黄也。小儿诸霍乱宜利者,便用大黄;不消利宜温和者,则除之方。
216 大黄六分 乾姜 桂心 浓朴姜制 甘草炙。各一分 当归 人参 茯苓 白术炮。各二分桔梗三分上十味 咀,以水二升半煮取八合。凡儿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一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以来,服三合。
217 《千金》治卒大下利热,唇乾口燥,呕逆引饮,泻心汤方人参 甘草 黄芩 橘皮 栝蒌根各一两 黄连二两 半夏三两,洗去滑 乾姜炮,一两半上八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胡治云:治老小利,水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满,乾呕不安,无橘皮、栝萎;若寒,加附子一枚;渴,加栝萎一两;呕,加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仲景用大枣十二枚。《圣惠》治小儿水谷利,羸瘦面黄,不欲饮食。
218 浓朴散方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各半两 丁香 当归锉,微炒 木香 白术肉豆蔻各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19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不止,羸瘦腹胀,不欲饮食,调中散方木香半两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黄连去须,微炒。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220 《圣惠》又方当归锉,微炒 诃黎勒煨,用皮。各一两 白术三分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七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21 《圣惠》又方白矾一两,烧令汁尽 诃黎勒煨,用皮,半两 醋石榴皮三分,锉,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五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22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日夜不止,地榆散方地榆微炙,锉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火炙令香熟。各三分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色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23 《圣惠》又方乾枣十颗,去核 胡粉一两上件药相和,捣为一饼子,急火中烧令赤,取出,置地上,以碗合之,勿令透气,待冷,细研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24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腹痛,神效木香散方木香半两 诃梨勒煨,用皮,三分 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 当归锉,微炒 赤芍药微炒。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225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不止龙骨散方白龙骨 白石脂 黄连去须,微炒 胡粉炒令黄。各三分 乾姜半两,炮裂,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26 《圣惠》又方赤石脂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 乾姜炮裂,锉 橡实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27 《圣惠》治小儿水谷利,日夜略不暂止。
228 橡子散方橡实二两,微炒 干柏叶半两,微炙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水煮乌梅汁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29 《圣惠》又方上以诃梨勒煨,用皮二两,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温水研化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230 太医局胃风汤 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满,肠鸣 痛,及肠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方。
231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去皮 芎 桂皮去粗皮 当归去苗 白芍药 白术以上等分上为粗散。每服二钱,以水一大盏,入粟米百馀粒,同煎七分,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小儿量力减之。
232 《婴孺》治小儿水谷痢,及无问老小、日夜百馀行方。
233 橡斗子一升,炒 干楮叶二两,炙上为末,以水煮乌梅汁,下方寸匕,日再服。仍取少许精羊肉裹药,内下部中,痢出更纳之。
234 张涣肉豆蔻丹 治泄泻,水谷不消方。
235 肉豆蔻 木香各一两 青橘皮半两,炒黄 黑牵牛一分,微炒上件捣罗为末,滴水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生姜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236 《刘氏家传》治小儿冷滑泻痢,水食全出,没石子丸方没石子两枚,炮 诃梨勒炮,用皮 乾姜 乌梅肉 枯矾以上各等分上为末,面糊为丸如小绿豆大。温饭饮送下。
237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降仙丹 治小儿水谷不分,泄泻,及赤白脓血痢,腹痛不可忍方硫黄 焰硝各研二味,以黑瓷瓦盏,慢火煞成汁,便取出,研匀细 五灵脂水洗去砂石,澄,焙乾,取末白矾 。各二钱半上四味研匀,软饭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二十粒,粟米饮吞下,大小加减。赤白痢,罂粟壳煎汤下。水泻,冷水下。下脓血痢,甘草乌梅汤下。忌生毒物等。
238 暴泻第九亦名卒利,亦名暴利《巢氏病源》小儿卒利候:小儿卒利者,由肠胃虚,暴为冷热之气所伤,而为卒利。热则色黄赤,冷则色青白,若冷热相交,则变为赤白滞利也。
239 《千金》治小儿暴利方。
240 上用小鲫鱼一头,烧末,服之。亦治大人。
241 《千金》又方上烧鲤鱼骨末,饮服之。一方作龙骨。《圣惠》烧鲤鱼尾。
242 《千金》又方上用赤小豆末,酒和涂足下,日三。油和亦得。
243 《圣惠》治小儿冷热气不和,忽暴下利,腹内疼痛,胡黄连散方胡黄连 母丁香 桂心 木香 肉豆蔻去壳 当归锉,微炒 麝香细研。各一分 犀角屑,半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44 《圣惠》治小儿暴利,腹痛不食,乾姜散方乾姜炮裂,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人参去芦头,三分 诃梨勒煨,用皮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薤白一茎,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245 《圣惠》治小儿暴利黄连散方黄连去须,微炒 胡粉炒令微黄 黄柏微炙,锉。各三分 桃白皮微炙,锉 丁香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46 《圣惠》治小儿暴利龙骨散方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各一两 当归锉,微炒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247 张涣阿胶丹方 治泄利身热,及暴泻注下。
248 真阿胶炙熟 乾姜各一两 芍药 当归洗,焙乾 川黄连 肉豆蔻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249 《张氏家传》神仙玉粉丹 补一切虚,不热,男子、妇人、小儿皆可服。冷积暴泻,见功尤速方。
250 精明舶上硫黄一斤,去砂石尽,打碎上用 猪肚七个,旋采桑根白皮三斤,寸锉。将猪肚一个净洗,只以硫黄实之,用麻线缝合,水二斗,先将桑根白皮一斤同煮一伏时,其馀猪肚亦用慢火养之,不得令冷。候煮满一伏时,别以猪肚换之,又用白皮内一斤同煮再一伏时,又换猪肚并桑白皮。过三伏时,不换白皮,只换猪肚,共煮七伏时。水耗以热汤添,不得用冷水。候满七伏时取出,用温水淘净,研至细,候烈日日中晒极热再研,煮糯米粉为糊丸如梧桐子大。
251 每服空心米饮下十粒至十五粒,大率驱除宿冷,其功效无比,老人经久可服。
252 曩泻第十亦名曩痢《圣惠》:夫小儿曩痢者,由秋夏晨朝,多中暴冷之气。冷气折其四肢,则热不得泄,热气入腹则变为痢,或作赤白。小腹胀痛,肌体壮热,其脉洪大急数,皆由冷热气相并,连滞不瘥,故为曩痢也。
253 《外台》:刘氏疗小儿曩痢方。
254 甘草 茯苓各六分 人参 黄连各四分 浓朴 生姜各二分 龙骨八分上七味切,以水一升,煎取三合。欲卧先取盐面、麝香为小丸,内下部中,然服此饮,分服甚妙。忌如常法此方疑药多、水少,恐古今之异,宜少增水数《圣惠》治小儿曩痢不止,腹痛,肉豆蔻散方肉豆蔻去壳 乾姜炮裂,锉 朱砂细研龙骨 诃梨勒煨,用皮 茅香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温浆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55 《圣惠》治小儿曩病,两胁虚胀腹痛,不欲饮食,浓朴散方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诃梨勒煨,用皮 当归锉,微炒 赤芍药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一分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米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56 《吉氏家传》治曩疳泻,至一、二年泻白痢,羸瘦方。
257 肉豆蔻 草豆蔻仁各二个 缩砂仁四十个上同为末,用面糊丸。如弹子大,爆乾,依旧为细末。每服一钱,煎诃子汤下。
258 利久不止第十一泻痢同《巢氏病源》小儿久利候:春伤于风,至夏为洞泄。小儿春时解脱,为风所伤,藏在肌肉,至夏因为水谷利,久经连滞不瘥也。凡水谷利久,肠胃虚,易为冷热。得冷则变白脓,得热则变赤血,若冷热相加,则赤白相杂。利久则变肿满,亦变病蜃,亦令呕哕,皆由利久脾胃虚所为也。
259 《圣惠》:夫小儿久赤白痢者,由冷热不调,热乘于血,血渗肠间,与冷气、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久不瘥也。
260 《凤髓经》滑肠泻歌:宜与香连丸、紫霜丸二方,并与《吉氏家传》方同,香连丸方见冷热痢门,紫霜丸方见腹痛下痢门。脾中有积热迟留,至使终年泻不休,项软见人多哽气,更兼清水鼻中流,少闻有似黄金色,若有垂肠更不收,形证又看胸膈上,胸前深赤汗如油,眼上脉红难疗理,唇赤生疮命亦休,大抵调脾方定泻,古人用药有纵由。
261 《千金》治痢下久不瘥神验七味散方黄连八分 龙骨 赤石脂 浓朴 乌梅肉各二分 甘草炙,一分 阿胶三分,炙上治下筛,浆水服二方寸匕,日二。小儿一钱匕。
262 《千金》治少小久痢淋沥,水谷不调,形羸不堪大药汤者,宜此枳实散方上用枳实二两,炙,治下筛。三岁以上饮服方寸匕。若儿小以意服,日三。
263 《外台》:文仲、华佗治老小下痢,柴立,不能食,食不化,入口即出,命在旦夕,久痢神验方。
264 黄连 乱发灰 醇苦酒 蜜各半鸡子壳许 白蜡方寸匕 鸡子黄一枚上六味于铜器中炭火上,先纳苦酒、蜜、蜡、鸡子黄搅调,乃纳黄连末、发灰,又搅煎,视可取出为丸。
265 久困者,一日一夜尽之。可者,二日尽之。《肘后》同。
266 《外台》:《千金》云:吾患痢三十馀年,诸疗无效,唯服此方得愈也。
267 安石榴汤疗大注痢,及白滞困笃欲死,肠已滑,医所不能疗方。
268 乾姜生姜倍之 阿胶各二两。别以水渍之 黄柏一两,细切 石榴一枚,小者二枚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纳胶令烊,顿服。不瘥,复作。疗老人、小儿亦良。人羸者,稍稍服之,不必顿尽,须臾复服。石榴,须预取之。《肘后》同。一方无黄柏,用黄连。
269 《外台》:刘氏疗小儿脓痢,直从春至秋冬以来不瘥者方。
270 薤白切,一合 生姜 芜荑各一分 子芩 黄柏 阿胶 芍药 浓朴 人参各二分 地榆 当归各三分 香豉一合,绵裹上十二味切,以煮银水重滤者一升半,煮取九合,分服,以瘥为度。秋末、冬末加赤石脂半两、乾姜一分、白术二分,大小量之。忌如常法。
271 《外台》:《必效》疗小儿久痢,无问冷热,疳痢悉主之方。
272 一枚去核,勿令皮破。纳胡粉,令满上二味于炭火中烧令如炭,于瓷器中研之,以米饮和分服。一岁以下分服之,不过三颗瘥。王郎中处得之此方,传用甚效。
273 《宫气方》治小儿久痢不较。
274 上用没石子二个切,熬令黄色,研作末,馄饨内食之。
275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渐至羸弱,胃气全虚,不欲饮食。
276 丁香散方丁香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黄连去须,锉,微炒 当归锉,微炒 诃梨勒 ,用皮白术锉,微炒 伏龙肝各半两 木香一分 赤石脂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77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肌体羸瘦,四肢烦热。
278 朱砂丸方朱砂半两 巴豆七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麝香一钱 雄黄 硫黄各一分上件药都研为末,汤浸蒸饼和丸黍粒大。每服以新汲水下二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79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累医不瘥。
280 黄丹丸方黄丹 密陀僧 定粉各半两以上三味同细研,用醋拌于生铁铫子内,烧如茶褐色。
281 砒霜一分 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诃梨勒半两,煨,用皮,捣为末 麝香一钱上件药同研为末,用生姜自然汁浓研,香墨浸蒸饼和丸如黍粒大。每服以冷甘豆汤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82 《圣惠》治小儿曩痢,经久不断,增减有时。
283 黄连丸方黄连去须,微炒 人参去芦头 赤石脂 龙骨 甘草炙微赤,锉 黄芩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茯苓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各半两 乌梅肉一分,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284 《圣惠》治小儿曩痢久不瘥,腹多鼓胀,痢如枣花,宜服通玄丹方巴豆一两一升 麝香一钱,细研上件药,先将油于铛内,以急火煎巴豆,看爆出者收之,去皮心,纸裹压去油,入麝香研,以粟米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冷水下二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285 《博济方》治小儿社后泻痢,久患不瘥,大肠滑泄,乌龙散龙骨 黄丹 定粉 猪指甲子各等分上件四味,同入一瓷罐子内,安药,以物塞口,用火 令通赤,放冷取出,研为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286 《谭氏殊圣方》:小儿泻痢甚青黄,久患时多转滑肠,下部脱肛频努咽,朝朝焦瘦渐羸 。
287 斗门散诃子 枳壳 地榆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一岁以下半钱。
288 《婴孺》治小儿下利不住龙骨汤方龙骨 甘草 黄连各四分 当归 乾姜各一分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未食,温分三服。
289 《婴孺》治小儿利,已服汤,利去实,实去后而不住,龙骨汤方龙骨五分 甘草 乾姜 当归 黄连 赤石脂 附子炮裂,去皮脐 前胡各三分上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为五服,旦服至午,令尽。
290 《婴孺》治小儿冷热痢,经时不止,体羸不堪,余治瘥而又发。
291 黄连煎方上用黄连好者二两,水七升,蜜八合,煎取一升三合,绞去滓。百日儿半合,二百日、一岁一合。
292 《婴孺》治小儿下痢,经时不断,羸瘦,脾胃冷弱,食不消化。
293 鸡骨丸方鸡骨一具,宿雌鸡胸前及肋骨,全用一具 黄连六分 浓朴三分 甘草 白术各四分 麦檗炒黄 乌梅肉各二分 人参 赤石脂 黄芩 白龙骨各五分 桔梗二分上为末,蜜丸小豆大。白饮下二十五丸,日二服。量儿大小与之。
294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久泻脾虚,不进饮食,食讫仍前泻下,米谷不化。
295 温白丸方白术一分,用米泔浸少时,切炒 丁香半钱,炒 半夏一钱半,汤泡洗七遍上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此○大。每服半岁三丸,三五岁五七丸,淡生姜汤吞下,早晚各进一服。
296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久泻,脾困不思乳食,恐作脾风。
297 惺惺散方天麻 全蝎炒,各半钱 木香 糯米 人参 茯苓各微炒 白扁豆 山药 甘草炙。
298 各一钱上为末,每服婴孩一字,二三岁半钱。用水一药注或半银盏,枣子半斤,煎十数沸服。
299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久泻,久患脾虚,发搐变作慢惊风,或作慢脾风等。
300 竹沥膏方白术一分,蜜炒 大附子去皮脐,炮了秤一钱 全蝎七个,每个用七叶薄荷裹,汤泡麻黄,令软缠定,慢火炙黄色 犀角镑末,秤一钱 浓朴用甘草水煮,焙乾,一分上为末,竹沥为膏,旋丸。婴孩每服一黑豆大,二三岁一皂子大,四五岁龙眼核大。以意加减,薄荷汤化下。
301 张涣香矾丹方 治泄泻久不瘥。
302 木香 白矾慢火枯成粉。各一两 诃黎勒皮微炮 酸石榴皮炒黑。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303 张涣定利丹方 治痢久不瘥。
304 密陀僧 白矾 定粉 黄丹各一两以上四味,以新瓦器盛,纸筋和泥固济,文武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又入:龙骨 黄连各一两。为细末上件同研匀,粟米饭捣成膏如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血痢,黄连汤下;白痢,用阿胶汤下;相杂,米饮下。量大小加减。
305 张涣红脂丹方 治赤白痢久不瘥。
306 赤石脂 乾姜 肉豆蔻各一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食前。
307 张涣妙应膏方 治久痢赤白,诸药末效。
308 密陀僧取末 黄丹 定粉研。各半两以上同研细,用醋拌于生铁铫子内,烧如茶褐色,再入:诃黎勒 木香各一两。别捣,罗为细末 真砒霜 麝香各一钱 巴豆十粒,去皮心膜,出油上件都研匀细,用黄蜡四两,慢火熔,同诸药熬成膏。每服黍米大,未周 小儿一粒,二、三岁二粒,四、五岁三粒,六、七岁五粒,十岁以上七粒。若血多,甘草汤放冷下;脓多,艾叶汤温下。临眠睡服。
309 《婴童宝鉴》治小儿久泻不瘥饼子方腻粉一钱 定粉五钱匕 白面十钱匕上件和匀,用鸡清搜作饼子十个,炮热,用米饮磨下一饼,小者半饼。
310 《婴童宝鉴》治小儿秋后痢不瘥者,饼子方北矾烧末 定粉 白面各半两 腻粉少许上件和匀,水搜作饼子,如小钱大,饭饮磨下一饼。
311 《九 卫生》铅金丹 疗小儿久痢脓血方。
312 朱砂 砒霜 黄丹 粉霜 草乌头各一钱 巴豆霜一分,研去油上件同研匀,熔黄蜡一分,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温浆水下。取积,用乳香汤下。
313 《刘氏家传》治小儿脏腑久泄泻不止方。
314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藿香 丁香 木香 肉豆蔻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以藿香合糯米煮粥饮调下。或只入姜钱,水煎亦可。
315 《张氏家传》治赤白痢,并久泻不止,通神丸方没药 乳香 五灵脂三味研为末。每味以一大钱匕 巴豆七个,薄纸裹,压出油上件滚拌,研令细,滴水为丸。大人,绿豆大;小儿,粟米大。浓研,木瓜水下一丸。
316 《张氏家传》治小儿诸般泻痢久不止,经验木香丸方肉豆蔻面裹,煨熟 木香 诃子煨,取皮秤用。各等分上件捣,罗为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米汤下。小儿泻止后又肚胀,一日两服或三服。
317 《庄氏家传》治小儿急惊积,及壮热、面黄、久泻,青黛丸方青黛二钱 朱砂 粉霜 腻粉各研 乳香同粉霜研 水银砂子各一钱一钱半,白汤泡瓷器内,煎乾秤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膜,细研,压出油,只用霜上件八味为末,枣肉为剂,施丸之。小可患及常服绿豆大。取惊积,每服豌豆大或皂皂大,并用煨皂儿去皮心,只用白仁煎汤,使温调破与服。
318 《王氏手集》治痢久不止方。
319 上取鸡子一枚,和蜡作煎饼与食。
320 《王氏手集》神圣乌金散 治小儿肠胃虚弱,久利脓血,腹痛后重,减食羸瘦,及疳痢肿满方。
321 皂角针灰 破故纸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平钱,食前麝香米饮调下。忌生冷油腻,量小大加减。
322 《吉氏家传》治气痛久泻,利不止。
323 木香散方陈皮 青皮各半两 肉豆蔻二个 丁香一钱上为末。每服一字,陈米饮下。
324 《吉氏家传》治久泻不止,不思饮食。
325 丁香散方丁香 肉豆蔻 陈紫苏 陈皮 盐木瓜各等分上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
326 《吉氏家传》治疳痢久不瘥救急方鸡屎矾一两,炙 黄柏二两,炙 母丁香十个 麝香二钱上细末。每日平旦取一钱匕,以米饮调服。次煮罂粟粥热服。
327 《吉氏家传》治久泻不止方。
328 浓朴姜炙 桔梗 芍药 诃子 当归各等分上末。每服一钱,饭饮下,止有神效。
329 《吉氏家传》治久痢不止,变水泻方。
330 楚梅 ,存性 白矾 。等分上末,水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米饮下,紫苏汤亦得。
331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泻痢,久不住方。
332 上取橡斗子,每一枚用胆矾填,合定一枚,用细泥裹 ,煨火泥干橡斗子,烟退取出,去泥细研,滴井华水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甘草白姜汤下。
333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冷热作泻,热药不止,宜服此药方槐花 石榴皮 地榆 黄连 诃子各等分上为末,冷水调下半钱。
334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筱帚丸 治小儿久痢方。
335 黄连二钱,末 大蒜半个,炮熟上入黄连末,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七丸,煎净,筱帚汤下。
336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久痢不瘥,宜服砒霜丸方砒霜 雄黄 干蟾灰各一分 麝香一钱上件为末,汤浸蒸饼和丸如粟米大,米饮下一丸。
337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又方芜荑半两 羊子肝一枚上件药以肝切作片子,以芜荑末掺在肝内,线子缠,以米泔煮令熟,捣烂,糯米饮和丸如麻子。每服五丸,用米饮下,早晚各一服。
338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脾胃不和,脏腑滑泄,久痢不止方浓朴 肉豆蔻面裹煨 陈皮 丁香 木香 藿香 甘草 人参 茯苓 白术以上各等分上件为细末,用炼蜜和为剂。每服皂皂大,米饮化下。
339 《庄氏集》俞穴:秋深冷利不止,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三壮。
340 利渴不止第十二泻痢同《巢氏病源》小儿利兼渴候:此是水谷利,津液枯竭,脏腑虚燥则引饮。若小便快者利断,渴则止;若小便涩,水不行于小肠,渗入肠胃,渴亦不止,利亦不断。凡如此者,皆身体浮肿,脾气弱不能克水故也,亦必眼痛生障。小儿上焦本热,今又利,下焦虚,上焦热气转盛,热气熏肝故也。
341 茅先生小儿有中渴泻候:上大渴,饶睡,肚膨,睡中或惊,便下白汁。此候先因硬物食无所度而伤损脾胃,至有此患。所治者,先用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见胃气不和门,一方见慢脾风门中、匀气散调一日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后下调中饮方见胃气不和门中夹乳香散方见一切泄泻门中、龙涎膏调理即愈方见热渴门中
342 《婴童宝鉴》:小儿渴泻,为脾胃虚,上焦热,故下泻而渴。
343 《千金》治小儿渴痢方。
344 上单捣冬瓜汁饮之。
345 《千金》治少小壮热,渴引饮,下痢。
346 龙骨汤方龙骨 甘草 大黄 赤石脂 石膏 桂心 寒水石 栝萎根各二两上八味治下筛,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儿大小服之。
347 《外台》:《短剧》又疗少小夏月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唯可饮麦门冬汤方。
348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四分 枳实 黄芩 人参各三分 龙骨六分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温服。
349 《外台》:《古今录验》疗小儿渴痢,榉皮饮子方梁州榉皮十二分 栝萎 茯苓各八分 人参六分 粟米二合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服,量大小与服之。
350 《外台》:刘氏疗小儿痢渴不彻,肚胀不能食方。
351 诃黎勒皮六分 桑皮十分,炙,末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分服之,亦治大人。
352 《子母秘录》:小儿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呕逆方。
353 上炙楮叶令香黄,以饮浆半升浸楮叶,使水绿色,然后去叶。以木瓜一个,切,纳叶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细细服,渴停。
354 《圣惠》治小儿痢渴,心胸烦闷,不欲饮食,宜服黄 散方黄 麦门冬去心,焙 黄芩各三分 乌梅肉三枚,微炒 龙骨一两 白术 黄连微炒,去须。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355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黄芩散方黄芩 诃黎勒煨,用皮 樗树皮各半两 栝蒌根 黄连去须 当归锉,微炒。各三分 乌梅肉一分,微炒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盏煎至五分,去滓,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356 《圣惠》治小儿痢渴,腹内疼痛不止。
357 当归散方当归锉,微炒 黄连微炒,去须锉。各三分 乾姜炮裂,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358 《圣惠》治小儿痢渴,体热烦闷。
359 龙骨散方白龙骨一两 胡黄连半两 茯神 人参去芦头 茅根 麦门冬去心,焙。各三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360 《圣惠》治小儿痢渴,烦热不止。
361 蓝叶散方蓝叶二分 赤茯苓一分 赤石脂一两 黄连炒,去须 木瓜仁 醋石榴皮锉,碎,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茶匙,更煎三两沸,不计时候。量大小分减服之。
362 《圣惠》治小儿痢渴,烦热不止。
363 地龙粪散方地龙粪 人参 乌梅肉炒。各半两 龙骨 蜗牛壳炒。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364 《圣惠》治小儿痢渴,或下五色恶物,心神烦热不止,宜服地榆散方地榆 白茯苓 黄柏微炙,锉。各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365 《圣惠》治小儿痢渴,烦热,吃水不知足。
366 黄连散方黄连去须,微炒 牡蛎烧,为粉。各半两 乌梅肉微炒 甘草炙微赤,锉 诃黎勒煨,用皮。
367 各一分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368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榉皮散方榉树皮一两 栝蒌根 白茯苓各三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粟米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369 《圣惠》又方蜗牛壳微炒 龙骨各一两 夜明砂微炒 黄连去须,微炒。各三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粳米粥饮,研化七丸服之,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370 《圣惠》又方夜明砂微炒 朱砂细研。各一分 乾虾蟆涂酥炙,令黄焦 龙骨各半两 蜗牛三七枚,炒令微黄 麝香一钱,细研上以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371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宜服此方。
372 上用定粉半两,细研,鸡子清和为饼子,以慢火炙令黄焦,碾为细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
373 量儿大小加减。
374 《圣惠》治小儿痢渴,小便涩,羸瘦,宜服此方。
375 上用榆树根白皮一两,炙微黄,锉、捣,罗为末,以粳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
376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或时呕逆,不下食,宜服楮叶汤方楮株叶二十斤,微炙 木瓜半两,切 人参一分,去芦头上件药以浆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细细温服。
377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方。
378 上取酸石榴一枚,和皮捣,用浆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蜜半合,放温。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379 《圣惠》治小儿痢渴不止羸瘦方。
380 上用椿树根皮乾者,捣、罗为末,以好粟米淘去泔,研,取米浓煮作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381 太医局人参散 调中和气,止呕逆,除烦渴,治昏困多睡,乳食减少,及伤寒时气,胃气不顺,吐利止后,躁渴不解方。
382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去皮。各一两 木香 甘草炙,锉 藿香叶各一分 乾葛锉,二两上件为末。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七分,去滓,放温服,不计时候。
383 《婴孺》治小儿大热痢,兼得渴,增寒。
384 子芩汤方子芩 枳壳 黄柏各四分 石膏十二分 竹叶切,一升 榉皮十分 人参七分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六合。七岁儿为三服,四、五岁儿为四服,以次量与之服。
385 《婴孺》治小儿有热不调,渴痢。
386 栝蒌汤方栝蒌 知母 茯苓各八分 甘草 黄柏各四分 人参六分 黄芩 榉皮各十分上以水五升煮一升半,五六岁儿为三服。
387 《婴孺》治小儿渴不止,痢不住。
388 冬瓜汤方冬瓜切,十合 栝蒌十二分 茯苓 知母各八分 麦门冬五分,去心 粟米二合半上水五升煮一升四合,新布绞去滓,量儿与之。
389 张涣建胃散方 治泄泻,身热烦渴。
390 浓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炙香熟 川黄连 肉豆蔻各一两 缩砂仁 乾姜 白术 木香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粟米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391 张涣碧香丹方 治小儿吐利后,大渴不止,不得眠睡,甚则成疳。
392 天竺黄 龙骨 不灰木烧赤,放冷 赤石脂以上各一两,为末,次用:铁粉 定粉 白霜 细蛤粉各一两。并细研上件通拌匀,入麝香半两,同研匀,滴水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用 螺儿两个,研细,沸汤浸水,沉极冷化下,大渴即与服,神验。
393 《婴童宝鉴》治小儿渴泻竹茹丸方黄连一两,好者,锉作块子,一一相似,茱萸一两,二味相和,滴蜜炒,令黄赤色,去了茱萸上件为末,薄糊为丸如萝卜子大。每服十丸,竹茹煎,饭饮吞下。
394 《惠眼观证》调中散 治渴,止泻方。
395 肉桂去皮,不得见火 人参 陈皮 甘草炙。各半两 白术 香附子炮,去毛,炒。各一钱 零陵香三钱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半盏,姜一片、枣半个,煎至三分服。
396 《惠眼观证》香连丸 治渴泻方。
397 硫黄细研 牡蛎火 。各一分 木香一钱上三味为末,以烂饭为丸,或糊如此○大。每服十五丸,以井华水下。
398 《刘氏家传》小儿热渴,泻渴不止方。
399 川乌大者一个 龙骨重与川乌等 定粉半两 黄丹桃二钱,刀上烧上末之,水浸,蒸饼心,和作饼子此○大。陈米饮化下。
400 《王氏手集》人参白扁豆散方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吐泻,渴水,及小儿虚热烦躁,悉皆治疗。
401 人参 白扁豆去皮,炒熟 白术 茯苓各一两 罂粟子 甘草 山药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用水一中盏入生姜二片、枣半个同煎至七分,通口服。如腹疼痛,加紫苏煎;小儿虚热,加薄荷同煎。
402 《吉氏家传》治五痢,吃汤不彻,肚胀不食方。
403 诃子皮 桑白皮各六钱上以水二升煎至三合,服之立瘥。
404 《吉氏家传》治疳泻,渴饮无度。
405 六神丸方木香 丁香 豆蔻以面裹此三味,入慢火煨,候面熟为度 使君子去壳,秤 诃子去核。各半两 芦荟一两上件为末,枣肉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米饮吞下。
406 《胡氏家传》治小儿冷热不调,作泻疳热发渴不定,不思饮食。
407 白术散方白术 人参 藿香叶 甘草 青橘皮去瓤。各一两 肉豆蔻一个,面裹煨熟,去面不用 丁香二十一粒上为末。每服半钱,粥饮调下,一日二服,不拘时。
408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小儿痢渴不止,壮热腹痛,黄芩丸方黄芩 栝搂根 黄连去毛 当归 诃子 臭樗树皮各半两 乌梅肉五个上件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七丸。
409 下利腹痛第十三泻痢同《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不止,腹痛,羸弱不欲饮食。
410 黄连散方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乾姜炮裂,锉 木香 艾叶微炒 龙骨各半两 当归锉,微炒 黄牛角 烧灰。各三分 乌梅肉一分,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411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腹胀 痛。
412 黄柏丸方黄柏微炙,锉 当归锉,微炒。各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煨大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413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腹胁疼痛。
414 木香散方木香 诃黎勒煨,用皮 臭樗树皮微炙 木贼 黄连去须,微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415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腹内 痛,全不思食,渐至困羸。
416 肉豆蔻散方肉豆蔻三分,去壳 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黄牛角 炙令微焦 当归 地榆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黄连去须,微炒。各半两 乾姜一分,炮裂,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417 《圣惠》治小儿久赤白痢不止,腹痛。
418 龙骨丸方白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微炙,锉 木香 诃黎勒煨,用皮。各一分 胡粉三钱,炒微黄白矾烧令汁尽 乾姜炮裂,锉 当归锉,微炒。各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419 《圣惠》又方赤石脂半两 鹿角 芜荑仁微炒 附子炮裂,去皮、脐 黄连去须,微炒 地榆各一分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临时加减。
420 《婴孺》治小儿寒痢泄,腹痛,呕逆。
421 附子丸方附子炮裂,去皮脐 乾姜各二分 黄连 龙骨 海蛤 云实炒。各一分上为末,蜜丸。四、五十日儿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夜二服;一岁儿小豆大二丸,量之与服。
422 钱乙小香连丸 治冷热腹痛,水谷利,滑肠方。
423 木香 诃子肉各一分 黄连半两,炒上为细末,饭和丸绿豆大。米饮下十丸至三、五十丸,频服之,食前。
424 张涣顺胃丹方,治泄利,虫烦腹痛。
425 高良姜 乾漆 肉桂各一两 白术 肉豆蔻仁各半两上件捣,罗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粟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426 张涣建中丹方 治泄注不止,腹痛多啼。
427 胡椒 蓬莪术 肉豆蔻各半两 全蝎一分上件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
428 《九 卫生》固气丸 疗小儿脾胃虚怯,泄泻腹痛方。
429 上用绝大肉豆蔻一枚,劈破,填滴乳香一块,用酵面裹,慢火内煨,候面熟为度,去面不用。将肉豆蔻、乳香同为细末,曲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乳食前米饮下。
430 《张氏家传》治小儿久痢腹痛,脱肛下血。
431 圣饼子方神曲一两 腻粉一钱匕上件二味拌合令匀,后以鸡子清调拌上件药,稀稠得所,捏作饼子如钱大小,于火上炙令黄熟。每服一饼,于早晨空心同油饼吃之,后进饮少许。
432 《吉氏家传》紫霜丸 治小儿久积,胸高羸瘦,赤白痢疾,腹痛甚方。
433 丁头大赭石半两,令 五遍,醋淬五遍 杏仁二七粒,取霜 乳香 朱砂 木香各一钱 宣连一分,去头 轻粉半钱 麝香少许 肉豆蔻二个,面裹炮 巴豆十粒,取霜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紫苏、饭饮吞下。
434 下利羸瘦第十四泻痢同《巢氏病源》小儿利后虚羸候:肠胃虚弱,受风冷则下利,利断之后,脾胃尚虚,谷气犹少,不能荣血气,故虚羸也。
435 《圣惠》:夫小儿久痢羸瘦者,由因乳食不节,脏腑夙挟疳气,肠胃冷热不调,变而为下痢。经久不瘥,则脾胃虚弱,谷气减少,气血不荣,故令肌体羸瘦也。
436 《外台》刘氏疗小儿痢后虚,手足心热,痢纵未断,亦可服之方。
437 橘皮 生姜各三分上二味切,以牛乳半升,煎取四合,去滓,分温服之。
438 《圣惠》治小儿久痢不断,肌体羸瘦,食不消。
439 桔梗丸方桔梗去芦头 神曲微炒。各一两 麦 乌梅肉微炒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白术人参去芦头 赤石脂 黄芩 龙骨 桂心 甘草炙微赤。各半两 黄连一两半,去须,微炒 黄雌鸡骨一具,净洗,去肉,酒浸一宿,炙令黄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440 《圣惠》治小儿久痢不瘥。羸瘦壮热,毛发干焦,不能饮食。
441 雄黄散方雄黄 芦荟 青黛 朱砂 熊胆 麝香各细研 龙胆去芦头 黄连去须,微炒 黄柏微炙,锉 当归锉,微炒 白芷 细辛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蚱蝉七枚,去足 乾虾蟆一两,涂酥炙,令黄焦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研了药,更研令匀。每服以井华水调下半钱,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442 《圣惠》治小儿下痢不止,瘦弱。
443 鸡子粥方鸡子一枚 糯米一合上煮粥,临熟破鸡子相和搅匀,空腹,入少醋食之。
444 张涣龙骨汤方 治小儿痢久成疳,渐渐黄瘦。
445 龙骨 诃黎勒皮 赤石脂各半两 醋石榴皮炒黄 木香 使君子仁各一分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字至一钱,点麝香汤调下。
446 下利浮肿第十五泻痢同《惠济论》小儿痢瘥后遍身肿候歌宜与塌气散方在后:冷痢日久失医治,遍身浮肿却如吹,脉洪是气化为水,沉实还因积有之,顺气肿消为上法,气平两日定多尿,莫交食饱还忧滞,此候原因积损脾。
447 《惠济论》塌气散方茴香 白牵牛 甘草各炒 木香以上各一钱上为末。每服半钱,紫苏汤下。
448 《王氏手集》止渴圣效散 治小儿因吐利,气虚津液减耗生疳,烦渴饮水不休,面肿脚浮,腹大头细,小便利白,全不吃食方。
449 乾葛 白芷各二两。一两炒黄,一两生用 细墨二两,一两火 过,一两生用 黄丹二两,一两炒紫色,一两生用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倒流水调下。
450 卷第二十九滞痢赤白凡十二门
URN: ctp:ws50451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