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三十五

《卷三十五》[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御定渊鉴𩔖函卷三十五地部十三津洫渡附埭渠沟 堰 堤附津一渡附
3
原《说文》曰:「津,水渡也。濮,小津也」。 增《尔雅》曰:「析木谓之津」。杜预曰:「箕、斗之间有天、汉,故曰津」。
4
津二渡附
5
增《吕氏春秋》曰:「禹东至抟木之地,日出九津靑𦍑之野,鸟谷、靑丘之乡,南至沸水,漂漂九阳之山,西至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北至夏海之穷,衡山之上,积水、积石之山,不有懈堕。 《水经注》曰:「吕望老而无遇,行年五十,卖食棘津七十。则屠牛朝歌九十,身为帝师」。 原《续汉志》曰:河东大阳县有茅津,北屈县有采桑津。按茅津,秦穆公伐晋,常渡此。 《论语》曰:「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孔丘曰:「是知津矣」。 增孔子家语曰:楚昭王渡江,有物来触王舟,舟人取之以献于王,羣臣莫有识者。王使聘鲁,问孔子曰:萍,实也,剖而食之,可以霸。昭王复令使者问:何以知之?孔子曰:丘昔之郑过陈,闻童谣云: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是以知之。今名香水渡,在袁州府萍乡县。 《吴越春秋》曰:子胥至昭闗闗,吏欲执之,子胥诈曰:「上所以索我者,美珠也。今珠已亡矣,将往取之,闗吏不敢执追者在后。几」及至江岸,得渔父乘舟渡之,乃免。 《水经注》曰:「曹州离狐县有延津澹台子羽,投璧断蛟处」。 原《列女传》曰:「赵简子南击楚津,吏醉卧不能渡,简子召欲杀之,津吏女子持檝而前曰:妾父闻君东渡不测之,水恐风波之𧺫,故祷九江、三淮之神,不胜巫祝杯酌馀沥,醉至于此。妾愿以鄙躯易父之死。简子将渡,少一人,乃备员持檝,遂与渡中流发河激之歌。简子悦,以为夫人。 增《吴越春秋》曰:「勾践入吴,吴王赦之归国,范蠡执御至三津之上,仰天长叹,泪下沾襟曰:嗟乎!孤之屯厄,谁念复生,渡此津也!」 濳确《𩔖书》曰:罂浮渡,在邵阳黄河之侧,昔韩信设疑兵于此,诳魏王豹以木罂渡者。 《水经注》曰:「汉武微行柏谷,遇辱窦门,又感其妻,深识之。馈既返,玉阶厚赏赉焉。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者是也」。 又曰:云中、定、襄之间,有津曰君子津。汉桓帝十三年,西幸榆中,东行代地洛阳大贾赍金货随帝后行,夜迷失道,往投津长贾人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䘮,发塜举尸,资费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事闻于帝曰:「君子也」。即名其津为君子津。 又曰:白马县有白马津,因山上常有白马羣行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 濳确类书曰:危渡在眞定府深州,汉光武南奔至滹沱,冰合,军渡未毕,冰忽解,因名。 《郡国志》曰:陕州平陆县小平津张让刼献帝处。 《晋书》曰:「雷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返。 《潜确𩔖书》曰:五马渡在江寜县幕府山前,晋元帝与诸王渡江处,童謡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又曰:麾扇渡在江南江寜府治南,一名毛公渡,晋陈敏据建业军,临大航岸,顾荣以白羽扇麾之,其军遂溃,因名今为瓦屑坝。 又云:桃叶渡在上元县秦淮河口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酉阳杂爼》曰:晋太始中,刘伯玉妻段氏,性妬忌,伯玉尝诵洛神赋,语其妻曰:「娶妇得如此,吾无憾焉」。妻曰:「君何与水神善,而欲轻我?吾死何愁,不为水神!」其夜,乃自沈而死。死后七日,托梦语伯玉曰:「吾今得为神也」。伯玉遂终身不复渡水。有妇人渡此津者,皆坏衣枉妆,然后敢济。不尔,风波暴发,丑妇虽妆饰而渡其神,亦不妬也。故齐人语曰:「欲求好妇,立在津口。妇立水傍,好丑自彰」。 《十六国春秋》曰:慕容徳自邺率衆南徙滑䑓,既无舟楫,而流澌冰合于夜中,济讫旦而冰泮,燕民神之,因谓是处为天桥津。 《挥麈后录》曰:建炎初,六飞南渡,百僚窜身扬子江津,舟人乘时射利,是时叶宗谔逃难,至江浒,实不携一钱,忽覩妇人羙而艳语,叶云:「妾有金钗二只,可付以济,公幸负我以趋」。叶从之,甫扣船舷失手,妇人坠水而没,叶独得逃,生怅然叶,后以直龙圗阁帅建康,其家影堂中设位,云:「扬子江头妇人,岂鬼神托此以全其命乎?」
6
津三渡附
7
原因河。 渉川因河为津川,易利渉大乱流。 画水崔豹《古今注》:津吏霍里子髙见白首,征夫被髪提壶,乱流而渡,其妻止之不及,遂溺而死。妻乃援箜篌,作《公无渡河》之曲,歌终,亦投河而死。水吴猛羽扇,画 而渡。 木罂 羽扇韩信撃魏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虏魏王溃,晋顾荣以白羽扇麾陈敏军自 ,因名白羽渡。 必笑 善㳺。传曰:溺人必笑者。文子曰:善㳺 ,必溺。 负石 试船《韩诗》曰:「申屠狄,非其世,负石投河而沈死」。 魏杜敬伯为仆射,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漂没,帝为流涕。 川㳺 水禁:《周礼》:「禁川㳺者,备沈溺也。又《礼记》曰:「舟而不㳺水中害人之境,则禁之」。 「嫂溺。 女投孟子曰: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嫂溺不援,是豺狼也。不㑹稽録曰:曹娥父投江其尸不获,乃沿江号哭七日, 絶声,乃自投江,三日,抱父尸俱出,皆死。家人収𦵏之,为立孝女碑,即黄绢之碑也。 雷焕佩剑。 陈平刺船雷焕事见前脱。陈平渡河,舟人疑有金玉,乃 衣与刺船自免。 溺海衔石。 沈湘怀沙山海经:精卫,本赤帝之女,㳺于东海,溺而不返,化为寃禽,详海 屈原,既放临渊,有懐沙之志,遂投湘江,汨罗而死。 问诸水濵。 𦵏于鱼腹。齐桓责楚曰:「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屈完曰:「昭王不复君。其问诸水濵中」。楚辞屈原曰:「寜赴湘流,𦵏于鱼腹」。 忘子産之诫,既闻,狎而玩之。 弃仲尼之言,果见蹈而死者。子産曰:水懦弱,人狎而玩之者。孔子曰:水火,吾见蹈而死。 未见蹈仁而死也。
8
津四渡附 溺附
9
原飞吴主曰:北来诸军乃飞渡也。 鬻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列子》 褰裳渉溱,脱挽济《洧》子产。 渐裳濡轨。 深厉浅掲。 杨栁津 白马津 孟津书惟十有三年,戊午,师渡孟津 不吊礼死而不吊者三,畏压溺溺凭河也,无悔暴虎冯河,死而无悔」。 偾车《左传》:「郑伯之车偾于济,遇大风,飘之入济也」。 覆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浮尸 沈骸,辨命论》曰:伍貟浮尸于江流,三闾,沈骸于湘渚。延夀恶梦。王延夀文考曾有恶梦恶之,乃作《叙梦赋》以自励,后溺水而死。 士龙顾影陆士龙尝著縗绖上船,于水中顾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免溺。 増竞渡,杜亚拜淮南节度使。方春,南民为竞渡戏,亚欲轻驶,乃髹船底,使篙人衣油彩衣,没水不濡。 夜济合流王沛兼御史中丞,李光顔讨吴元济,奇沛风,槩署行营兵马使。时诏书趣战,诸将观望沛,引兵五千夜济合流,扼贼冲蒲津。李固言:领河中节度使,蒲津嵗河水壊梁,吏撤笮用舟,邀丐行人,固言至,悉除之。 津筏开张箧中寳自可得津筏韩愈诗 通津浮㳺、靡定处偶往即通津。同上 潋緑,古津逺》杜牧诗 舟航所聚崔融税闗市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𢎞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憧憧永日。 大津无梁,皆给船人量其大小难易,以定其差。《唐六典》:水部。 渡水并须近江白丁便水者充。分为五畨别一替。唐六典同上。
10
津五渡附
11
原诗魏文帝在孟津诗》曰:「良辰啓初节,髙会构欢娱。清歌发妙曲,乐正奏笙竽。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翼日浮黄河,长驱旋邺都」。 《增唐卢照隣九龙津集诗》曰:落落树阴紫澄,澄水华碧复有翻,飞禽徘徊疑曵舄。 杜审言《春日江津逰望》诗曰:「旅客摇边思,春江,弄晚晴,烟销垂栁弱,雾卷落花轻,飞棹乘空下,囘流向日平,鸟啼移几处,蝶舞乱相迎,忽叹人皆浊,堤防水至清。谷王常不让,深可戒中盈。 《骆賔王晚泊蒲𩔖津》诗曰: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竈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㑹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孟浩然与黄侍御泛北津诗曰:「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本欲避骢马,何知同鷁舟,岂依今日幸,会是昔年逰,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堤縁九里郭,山面百城楼,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杜甫《过津口》诗曰:「南岳自兹近,湘流东逝深,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回道过津口,而多枫树林。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物微限通塞,恻隠,仁者心。瓮馀不尽酒,膝有无弦琴。圣贤两寂寞,𦕈𦕈独开襟。 宋之问入崖口五渡寄李适徐彦伯诗》曰:抱琴登絶壑,伐木泝清川路,极意谓尽,势廻趣转绵,人逺草木秀,山深云影鲜,余负海峤情,自昔㣲尚然,弥旷十馀载,今来宛仍前,未窥仙源极,独进野人船,时攀乳窦憩,屡薄天窓眠夜弦响,松月,朝楫弄苔泉,因㝠象外理,永谢区中缘,碧潭可遗老,丹砂堪学仙,莫使驰光暮,空令归鹤怜」。 李白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诗曰: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嶢岩汪公栅,突兀陈焦墓,岭峭纷上千,川眀屡廻顾。因思万夫子,解渇同琼树,何日覩清光,相欢咏佳句」。 杜甫《白沙渡》诗曰:「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絶岸,差池上舟楫,窈窕入云汉。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猨饮相唤。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逈然洗,愁辛,多病一踈散。髙壁抵嵚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囘首,揽辔复三叹。 又《水㑹渡》诗曰:「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寛!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廻眺积水外,始知衆星乾,逺逰令人痩,衰疾惭加飡」。 王昌龄《沙苑南渡头》诗曰:「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津人空守。缆邨馆,复临川蓬,隔苍茫雨波通演漾。田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宋杨万里《杨家渡诗》曰:「春迹无㾗可得寻,不将诗眼看春心,莺边杨栁溪边草,一日青来一日深」。 眞山民泊白沙渡》诗曰:「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懐,正无奈,况复听啼䳌」。 《眀吴浩泊𤓰洲渡》诗曰:淮烟漠漠夕阳收,楚𣗳昏昏翳客舟,风度钟声来北固,帆将灯影过扬州,云消碧海天无际,波撼金山地欲浮,独恨壮逰非昔日,满江风露夜如秋,周翼中秋泛舟鵞」,津诗曰:八月十五夜,何其鵞湖漾,舟人未归水生金,浪兼天涌云渡靑,𠖇傍月飞鸿雁沙,寒微有影,芰荷秋冷不成衣,故人一去渺何许?黄鹤旧矶今是非」。 王恭舟次镡津》诗曰:「木落川气凉,鸿飞水容夕,微灯射逺沙,夜榜隣幽石,月色栖处寒,霜花坐来白,遥见九华峰,苍苍但萝薜」。 史谨《桃叶渡》诗曰:「重经古渡立斜曛,愁见桃花两岸春。欲向东风唱桃叶,江边怕有别离人」。 沈贞《桃花渡》诗曰:「渡头浑似曲江濵,谁种桃花隔世尘,红雨绿波三月暮,暖风黄鸟数声春。舟横落日非无主,树隔层霞不见人。几欲前源访仙迹,迷茫何䖏问通津」。 程敏政《古箭渡诗》曰:古箭渡头春水急,古箭舗下春泥湿,风吹一道雨微収,黒压四山云未入邮亭飰,罢闻竹鸡肩,舆扶过苍崖,西行人道侧,乱相指,雨阵,复来云脚齐」。 李言恭晓渡诗》曰:「烟𣗳晓栖鸦,长汀带白沙,中流聊撃节,新水快浮槎,云与人争渡,春随客到家,遥知飞彩日,开满石城花」。 释梵琦西津诗曰:「月满潮来盛天空,野望低𣗳侵吴甸,北帆入楚江西俊鹘秋方下慈乌晓,更啼即看霜露及风景色凄凄」。原铭后汉李尤孟津铭》曰:「洋洋河水赴宗于海,经自中州龙圗所在,黄函白神,赤符以信,昔有周武,集㑹孟津,鱼入王舟,乃往克殷。
12
渠一堤附
13
增《说文》曰:「渠,水所居也」。一曰:渠,勤也。又深广,貌渠。二堤附
14
增《西征记》曰:「洛阳城外四面有阳渠水,周公所制也。原《史记》曰: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音疲之,无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抵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渭三百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卒使就渠。渠就而用注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锺,于是闗中为沃野。秦以富强,因名曰郑国渠。 《汉书》曰:「张掖郡有千金渠」。 地理书曰:「荥阳有浪荡渠。 增《舆地广记》曰:「秦时,李冰作石犀五以厌水精,穿石犀渠于南江,命曰犀牛里唐置犀浦县,属益州,取此为名。 《水经注》曰:「汉中安阳县水北有七女池,池东有眀月池,状如偃月,皆相通注,谓之张良渠,葢良所开也。 《沟洫志》曰:「宣帝地节中,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北,曲三所,水流之势皆邪直,贝丘县恐水盛,堤防不能禁,廼各更穿渠,直东经东郡界中,不令北曲渠通利,百姓安之。成帝初,淸河都尉冯逡言地节时,郭昌穿直渠,后三嵗,河水更从,故第二曲间可六里复南合,今其水势复邪,直贝丘,宜复穿渠东行。 又曰:「待诏贾让言,若多穿漕渠于冀州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恐议者疑河大川难禁制,荥阳漕渠足以下之,其水门但用木与土耳」。 《王嘉传》曰:「哀帝为董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注苏林曰:「王渠,官渠也,犹今御沟」。 《沟洫志》曰:自郑国渠𧺫始皇元年乙夘,至元鼎六年庚午百三十六嵗,而儿寛为左内史,奏请穿凿六辅渠,以益溉郑国傍髙卭之田。 《汉书》曰:召信臣迁南阳太守,好为民兴利,躬劝耕农,出入阡陌,令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䖏,以广漑灌,嵗嵗增加,多至三万,顷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 《后汉书》曰:樊重所起庐舎,皆有深堂髙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 又曰:「汉司空王梁之为河南也,将引榖水以漑京都,渠成而水不流,坐免。后张纯堰洛,通漕洛中,公私怀赡。是渠今引榖水,盖纯之创也,亦谓之九曲渎。 《何敞传》曰:「和帝时为汝南太守,修鮦阳旧渠百姓,頼其利垦田增三万馀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徳」。 安帝纪》曰:「元初三年,修理太原旧沟渠,灌漑官私田」。注郦元《水经注》曰:「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分为二派。北渎即智氏故渠也。其渎乘髙东北注入晋阳城以灌漑,东南出城,注于汾水」。今所修沟渠即谓此」。 《洛阳记》曰:千金堨旧堰榖水,魏时更修此堰,积石为堨,而开沟渠五所,谓之五龙渠」。 《晋纪》曰:「魏眀帝靑龙元年,司马懿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漑田数千顷,国以充实焉」。 《邓艾传》曰:时欲广田蓄榖使艾行,陈颖以东至夀春,艾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积军粮,又通军运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水经注》曰:《刘靖碑云:「刘靖登梁山以观源流,相●以度形势,嘉武安之,通渠羡秦氏之殷富,乃使帐下督丁鸿军士千人,以嘉平二年立堨于水道髙梁河,造戾陵堨,开车箱渠。 《刘云传》曰:隋宇文恺于河阴巩洛梁公堰厮河为通济渠。 《裴延儁传》曰:「儁迁幽州刺史,范阳郡有旧督亢渠,径五十里。渔阳、燕郡有故戾陵诸堨,广袤三十里,表求修复营造,溉田百万馀亩,为利十倍,百姓頼之。 《卢贲传》曰:「贲为怀州刺史,开皇中决沁水东注,名曰利人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漑舄卤」。 㑹要曰:开元九年,李元紘擢京兆少尹,诏令疏决三辅渠。时王公权要之家,治渠立磑以治水田,元紘一切隳之,百姓大获其利。 薛大鼎传曰:「髙宗时为沧州刺史,无棣渠久廞塞,大鼎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里民歌曰:新沟道,舟檝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徳滂被!」又疏长芦、漳、衡三渠,泄污潦水,不为害。 温造传以𧺫居舎人,出为朗州刺史,开后乡渠百里,漑田二千顷,民获其利,号曰「右史渠」。 《玉海》曰:至道元年,上问侍臣汴水疏凿之由,张洎讲求其事,奏曰: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派引脉分,会于天邑,舳舻相接,赡足京师,以无匮乏。惟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赋,由此而进。大禹疏凿,炀帝䦕甽,终为国家用,岂天意乎?」 又曰:至和二年,襄州宜城令孙永治长渠,熈寜六年,守臣曾巩著令上司农为记曰:「秦白𧺫攻楚,去𨻳百里立堨,壅水为渠以灌𨻳,今长渠是也。郦道元谓漑田三千馀顷。盖水出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也。 《梦溪笔谈》曰:「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渉久,欲作长堤,但无䖏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蘧蒢刍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蘧蒢中,候乾则以水车畎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又曰:熙寜中,濉阳界中发汴堤淤田,汴水暴至,堤防颇坏䧟,将毁人力不可制。都水丞侯叔献时莅其役,相视其上数十里有一古城,急发汴堤,注水入古城中,下流遂涸,急使人治堤䧟,次日,古城中水盈,汴流复行而堤䧟已完矣,徐塞古城所决内外之水,平而不流,瞬息可塞,衆皆伏其机敏。 《闻见前录》曰:元丰七年,洛中大雨,伊、洛涨坏天津桥,波浪,与上阳宫齐伊洛南北合而为一,深丈馀,第宅庐舎皆壊,唯伊水东渠有积薪塞水口故水不入府第,韩康公乃筑水南新城新堤,眀年夏,洛水复涨,至新城堤下不能入,洛人徳之。 《梦溪笔谈》曰:钱塘江钱氏时为石堤堤外,又植大木十馀行,谓之滉柱。寳元、康定间,人有献议取滉柱,可得良材数十万,既而旧木出水,皆朽败,不可用,而滉柱一空石堤,为洪涛所激,嵗嵗摧决。 又曰:杜伟长为转运使,人有献说,自浙江税塲以东,移退数里为月堤以避怒水衆,水工皆以为便,独一老水工以为不然,密谕其党曰:「移堤则嵗无水患,若曹何所衣食!」衆人乃从而和之。伟长不悟,费以钜万,然犹不若滉柱之利也。
15
渠三堤附
16
原大防。 小决:大为之防如子産曰:防人犹川,不 小决使导。 引河 通运,《史记》:西门豹为邺令,凿十二渠引河水灌田,当时人苦役。豹曰:「百嵗后,父老子孙思我,至今得水利,民富足」。汉长吏以十二渠桥絶驰道相近,欲合二渠为一桥,父老不肯,曰:「贤君之法,式不可改也」。 魏贾逵,字梁道,为豫州通运渠二百里。所谓贾侯渠。 为井 广田。严熊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馀顷,故恶地,于是穿渠洛水,至商顔下岸善崩,往往为井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首骨,故名龙首渠。 倪寛奏开六辅之渠水以广溉灌田也。 股引 派连股支,别引水也 夏禹浚 马援穿。禹曰:予修浚、畎浍距川。浚,深也。距,至也,深之以通至于川也。 汉马援所过郡县为穿渠,灌漑以利民。 㵼巩川。 引泾水后汉王梁君严,为河南尹,穿伊榖水,注洛阳城下,东㵼巩川。及渠成,开决而水不流,有司劾之,详《汉书》赵中大夫白公引泾水为渠 泾。 非窃壤可堙,岂积灰能止。 涨桃花之水 决瓠子之河。三月,桃花水至,将汉武决瓠子河,发卒数万塞之。自临河令 军以下皆负薪,上悼功不成,作《瓠子歌》。 茍月令不行,阙修利之备。 则时雨将降,致昏垫之忧。
17
渠四堤附
18
原止《水》《礼》曰:「夫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所自来也。故以旧防为无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 防水善防水者,使水淫之注。滛,读为廞。谓水淤泥土留著助为之厚也置使《晋书》:「都水使者,汉之水衡之职。东都省都水,置河堤使者。。 障泽台骀宣汾、洮障大泽羡溢,《汉书》:河决平原,将塞之。议者曰:「水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若堤不及冬,成春来桃花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也」。 修利》季春,天子命有司曰:「时雨将降,修利堤防」。 成河堤使者王延世以竹落长四丈九尺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也。 坏《汉书》:河决酸枣,坏金堤。增卑培薄。《沟洫志》曰:缮完故堤,增卑培薄。 大防外杀。谓下厚上薄也。 增凿渠决河。隋炀帝恃四海之富,凿渠决河,自伊、洛属之扬州,疲生人之力,泄天地之藏,中国之难,𧺫故宗庙为墟,逆元气之理也。陈子昂上言。 西苑龙鳞隋炀帝筑西苑,其内为海十里,海北有龙鳞渠执畚无忤张志和县令,使浚渠。执畚无忤色。 捍钱塘江。六帖:白居易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江,锺泄其水,溉田千顷。 私钱募治,五代史》:安彦威徙鎭归徳,是时河决
ctextchar:8781
州,命彦威塞之,彦威出私钱募民治堤。
 百种香色。金銮密记》:翰林有龙口渠,通内苑,大雨之后,必飘诸花蘂,径由渠而出,有百种香色,名不可尽,春月尤妙。 宰相沙堤。唐制,宰相礼絶班行拜相日,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东街,名曰沙堤杂记。 彻壅通堙杜亚拜淮南节度使,至则治漕渠,引湖陂,筑防庸,入之渠中,以通大舟,夹堤髙卬,田因得漑灌,疏起,道衢彻壅通堙,人皆恱頼。广漑道。髙士亷进益州长史。秦时,李氷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冐,士亷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 兴成李石奏:「咸阳令韩辽治兴成,当咸阳右十八里,左直永丰仓,秦、汉故漕渠城,𧺫咸阳抵潼闗,三百里无车挽,劳则辕下,牛尽可耕,永利秦中矣。 凿赣石梗险以通舟道。路应为䖍州刺史,凿赣石梗险以通舟道。 时其锺泄,髙瑀领忠武节度使,州北水旱无年,瑀相地宜筑堤庸百八十里,时其锺泄,民頼不饥。 倡优水戏黎干迁京兆尹,京师苦樵薪乏干,度开漕渠,兴南山谷口,尾入于苑,以便运载。帝为御安福门观之,干密具●船,作倡优水戏,冀以媚帝。久之,渠不就。 巨渠决太古衆水为长蛇。杜甫《柴门诗》。 增石为防栁宗元兴州江运记》增「石」为「防膏我稻粱」 清渠一邑。传杜甫秦州 十石垆渠唐地理志:河中府龙门东南二十三里有十石垆渠,二十三年,县令长孙恕凿,溉田良沃亩収十石渠五堤附
19
増诗宋梅尧臣汴渠》诗曰:「我实山野人,不识经济宜闻歌汴渠劳,谩缀汴渠诗,汴水源本清,随分黄河枝。浊流方已盛,淸派不可推。天王居大梁,龙举云必随。设无通舟航,百货当陆驰。人肩牛骡驴,定应无完皮。茍欲东南苏,要省聚敛为,兵卫讵能削,乃须雄京师。今来虽太平,尽罢未是时,愿循祖宗䂓,勿益羣息之譬竭,两川赋岂由此水施纵有三峡下,率皆麄冗资,慎莫尤,汴渠非渠取膏脂。 石介《汴渠诗》曰:「隋帝荒宴逰,厚地刳为沟。万舸东南行,四海困横流。义旗举晋阳,锦帆入扬州。扬州竟不返,京邑为墟丘。吁哉!汴渠水,至今病不瘳」。 《孔武仲堤下诗》曰:「堤下人家喧笑语,髙掲靑帘椎瓦鼓,黄流滚滚经檐甍,一任征夫作船苦,绿榆覆水平如杯,前湾旋放水头来,深如怒虎著船底,玉石磊砢相喧豗,黄河虽断隋渠急,舟楫舒迟行旋涩,独上平堤望逺天,衣裘已畏西风入。 孔平仲《汴堤行》诗曰:「长堤杳杳如丝直,隐以金椎密无迹。当年何人种,绿榆,千里分」。阴送行客,波间交语船上下,马头一别人南北,日轮西入鸟不飞,从古舟车无断时。 晁补之五丈渠诗》曰:「五丈渠河水,啮堤三里馀。悬流下喷水,渤潏讹言相惊有怪物,泺东渔子浮。两舠清晨径,流䨇鬛摇惊人跳𧺫横触岛大鲟十尺。长夭矫杀之,信宿不敢言。并邨稍稍闻者喧伐鳞,刲肉担揭去两日一邨猫犬,饫夜来水。泛州西原青青百顷,白波翻里,巫推变,咎渔子豫。且贼神实为此,此邦一年不榖食,卖鱼取钱当常职,闻道相家口,津人无敢慿,大鱼死小鱼灵。
20
原颂》后汉蔡邕《京兆樊惠渠颂》曰:「《洪范》八政,一曰食。《周礼》十职:一曰农生。民之本于是乎出,丰植财用,于是乎在阳陵县东,厥地污泥,嘉榖不殖。光和五年,京兆尹樊君勤恤民隐,乃命立新渠。曩之毒田,化为甘壤,相与讴谈,斐然成章,谓之《樊惠渠》。其歌曰:「我有长流,莫或阏之。我有沟浍,莫有达之。田畴斥卤,莫修莫治。饥馑困瘁,莫恤莫思」。
21
增铭李翺江州南湖堤铭:长庆二年十二月,江州刺史李君浚之截南陂筑堤三千五百尺,以通四隣之路,畜水为湖,人得其赢,李翺铭以纪之,辞曰:天地作物,功或不周,贤人相之,智与神侔。漭漭南陂,冬乾夏滮,九江暴涨,潮潜逆流,东南百民,城市所繇,水积既深,大波其彪,亦有舟航覆溺之忧。担壅疉路,车轫其輈,童婴涕堕,老妇号愁,厯古迨兹,孰为氓筹?浚之之来,养民如身,乃筑长堤,拒江之濒,厚其钱佣,以饱饥人。南北东西,百里鬭臻,莫不用力,金槌响振,虓欢相厉,不督而勤,堤既成止,冈联突𧺫,坚若石城,障为潴水,蒲莞菱芡,鸿鶬鳝鲤,唯其所取,或食或祀,长堤坦坦,植之杨槐,架豁飞圯,以便去来。除险作利,非贤不能,歌示江人,式恱汝懐。
22
增判唐南华修河堤不溉田,判曰:「长河千里,圣主一清,汉帝宣防,犹负薪于瓠子。王尊东郡,尚坚立以安人。所以河公不仁,时闻泛滥,主司有事,每见堤防,盖却略于石门,亦摧杀其水怒。傅以客土,将全其邑居,聚之淇竹,实拯以昏垫,常流不弛于正道,泗野寜浮于啮桑,谅廵植之为功,奚褰帷而始诘?必人同郑白,食我京师,或且溉而有馀,何屯膏而不作均夫!邺令招不智于漳、河,异彼武安,顿遗利于鄃邑,良能沃野,义在随时。请据河渠之书,无违沟洫之志。
23
增记唐栁宗元石渠记》曰:自渇西南行,不能百歩,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歩,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靑鲜环周,又折西行,旁䧟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渇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顚,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聴始逺,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䟽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24
沟洫一
25
增《释名》曰:「田间之水曰沟。沟者,构也,从横相交构也」。《尔雅》曰:「溪注谷曰沟」。 《周礼》曰:「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 《尔雅》曰:「沟注浍曰渎」。 益稷谟曰:「决九川距
26
四海浚、畎、浍距川」。注:「九州名川,通之至海」。《正义》以小注大,故从畎遂沟洫,乃以入浍。浍入于川,川入于海,是畎内之水亦入海也。 《周礼》曰:「地官遂人,掌邦之野野谓甸稍、县都。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一酇之田,千夫二鄙之田,万夫四县之田,遂沟、洫、浍二寻,深二仞,径畛涂道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万夫者,方三十三里少半里,九而方一同以南畮圗之,则遂从沟横,洫从浍横,九浍而川,周其外焉。 又曰:「稻人掌稼下地以水泽之地种榖,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舎水非一道以去水也,以浍冩水,以渉扬其芟作田」。注:「偃猪者,蓄流水之陂也。防猪,旁堤也。遂田首受水小沟也。列田之畦㽟也。浍田尾去水大沟。 又曰:「《冬官》,匠人为浍洫主通利田间之水道,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甽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夫间,小沟。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此畿内采地之制,采地制井田,専达于川,各载其名识水所从。凡天下之地,埶两山之间必有川焉,大川之上必有涂焉。凡沟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善沟者,水潄之善防者,水滛之凡沟防必一日先深之以为式程,人功也。里为式,然后可以傅衆力。疏六乡六,遂与公邑皆为沟洫,法三等,采地乃为井田。按遂人则百里之内八十一浍,此井田则一同惟一浍,彼遂在夫间,故以南亩遂则纵矣。此井田云田首倍之为遂,以南亩图之,遂即横也遂人沟浍之制与匠人异。于《遂人》言五沟之制而始于遂。《匠人》言五沟之制而始 甽,地形有逆顺,水埶有迟速,故遂人之沟浍,䟽匠人之沟浍,密至于下地,又有稻人之法,遂人成周之制,匠人兼异代之制。 又曰:「《夏官》司险,设国之五沟。注:遂沟、洫,浍川也」。 又曰:「掌固修沟池渠之固。 晏子曰:「寻常之沟洫,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鰌为之制」。 孟子曰:「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若已推而内之沟中」。 《水经注》曰:「酒泉延夀县南有山石,水出䖏莒地为沟」。 又曰:髙唐县有甘枣沟,水侧多枣,故俗取名沟焉。 崔豹《古今注》曰:「羊沟者,言羊喜抵触垣墙,故为沟以隔之」。 一曰植髙杨于其上,故谓之杨沟。
27
沟洫二
28
增濳确𩔖书曰:狼乳沟在陜西西安府邠州,即后稷弃而狼乳处。 《博物志》曰:「徐偃王治其国,仁义著闻,欲周行上国,乃通沟、陈、蔡之间,得朱弓、朱矢。 《传》曰:「郑子驷为田洫,正封疆而侵四族,田子産作封洫」。 传曰:梁伯好土功,乃沟公宫。 又曰:「鲁将与齐战,师不逾沟」。樊迟曰:「请三刻而逾之」。衆从之。 又哀元年,「吴城䢴沟通江淮」。杜预曰:于䢴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涡口入淮,通粮道也。今广陵䢴江是。 《国语》曰:「吴王夫差旣杀申胥,不稔于嵗。乃起师北征,开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㑹晋定公于黄池。 《潜确𩔖书》曰:斩虵沟在江南徐州丰县,即汉髙帝,斩白虵䖏,又曰楚迷沟在滁州全椒县西,羽战北迷路,田父绐之曰:「左左乃大泽,即此沟,距隂陵五里」。 《史记》曰:汉王四年,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嵗。《汉旧仪》曰:祭四沟用牲。 《阮胜之记曰:「吴王濞开茱茰沟,通运至海陵仓,北有茱茰邨,以邨立名」。 《扬子圗经》曰:六合县东三十里,从岱石湖,入四里至沟中,心与陵分界。案:《后汉书》张纲为广陵太守,济惠于百姓,勤课农桑,于东陵邨东开北沟,引湖水灌田,以此号为张纲沟。殷氏世传》曰:殷衮为荥阳令,先多淫雨,百姓饥馑,君乃穿渠入河四十馀里,䟽𨗳原隰,用致丰年,民頼其利,号曰殷沟」而颂之。 伏滔《北征记》曰:姑熟西北有甘寜墓,孙皓时占者云:「墓有王气,皓凿其后十许里,曰直渎,沟洫三」。
29
增禹尽。 《樊逾》《论语》禹尽力乎沟洫逾。《左传》鲁与齐战,樊迟请三刻而 沟详见前。 荡水 达川》《周礼》以沟荡水,载又曰:遂沟、洫、浍专达于川,各 。其名详见前 修利 开通《月令》:季春之月,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 甘枣。 髙杨髙唐县有甘枣沟,俱杨沟,植髙杨于上也。详 见前。 茱茰琵琶茱茰沟在扬州府江都县东北,东过茱茰埭,入海陵县。 琵琶沟在河南䦕封府城南,隋炀帝欲幸江都,始凿此沟,即莨荡渠也。《旧圗经云:「形似琵琶」,故名」 洗马 显钟洗马沟在北,直顺天府西南,相传光武北廵洗马于此流。显钟沟在兴安州紫阳县。昔沟中流水涌,出二钟一 入均州,一流入兴安州,今天圣寺钟是也。 鸿沟 《涤渠》《战国策》,苏秦说魏襄王曰:「大王之地,南有鸿沟,今在祥符县,即楚、汉分界。䖏东翟沟,一名涤渠,在封丘县南,西接黄河。支流引渎 入,环带萦纡,澄澈如鉴尧开。 周赐尧沟,在兖州府曹州,昔帝尧所开沟也。无《左传》周武王赐太公履,北至无埭。今有埭沟,在山东济南府海丰县西北,沟东与鬲津河合。 郦亭 杜家《潜确𩔖书》云:郦亭沟在保定府清苑县,即拒马水也,即杜家沟在四川成都府资县池水,一泓清泠澄澈,下 龙泉祠,天将雨则云生窍穴,雾弥空谷。 斗、酒别 一、叶题古诗曰:「今日斗酒别,眀日,沟水头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絶,《唐诗纪事顾况逰,御沟上拾一叶有题诗,因亦题一 置上流,眀日再逰,又拾一叶,有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唱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30
沟洫四
31
原尽力》禹尽力乎沟洫。《注》:沟洫亦渠也」。 掌禁: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几害于国稼者,春令为阱擭沟渎之利于民者,秋令塞阱。杜擭注:「害于国稼者,谓水涝禽兽也。、地阞《考工记》曰:凡沟洫逆地阞,谓之不行」。注阞,犹脉理也。不行,谓决溢也。 湍啮稍沟,三十里而广倍。注谓不垦地之沟也。郑司农云:「稍读为桑螵蛸之蛸,谓水湍啮沟也,故三十里而广倍。稍音消」。 水庸《礼》曰:「祭防以水庸事也」。注云:「水庸,沟也」。。 大封。《周礼》:大封之礼,令衆也。《注》:谓正封疆沟涂也。 𨗳达《月令》:三月中气,后五日,天子命有司𨗳逹沟洫。 增勿与战。武经:深沟髙垒,勿与为战。 钱埒金沟王武子买地作埒,编钱布地,当时号金沟 愚沟栁文,合流屈曲而为愚沟 一心穿地。旧唐书:姜师度有巧思,颇知沟洫之利,所在必发衆穿凿,虽时有不利,而成功亦多。先是,太史令傅孝忠善占星纬,时人语曰:「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 《红叶》题诗》于佑得红叶》题诗之句于御沟《通舟楫薛大鼎民歌曰:「新沟通,舟楫利」。。 月眀沟水晓》韩愈诗 沟浊萍,靑靑题《张十八居诗》:「君居泥沟上,沟浊萍靑靑」。 木刀沟唐《地理志》:定州新乐县有木刀沟,有民木刀居沟旁,因名之」。
32
沟洫五
33
增诗宋晁补之《鱼沟懐家诗》曰:生涯身事任东西,药笥书囊偶自賫,柳嫩桑柔鸦欲乳,雪消冰动麦初齐,沙头晚日樯竿直,淮上春风雁鹜低,归去未应芳物老,桃花如锦遍松溪。 刘克荘《豫章沟》诗曰:「沟水泠泠草树香,独穿支径入垂杨。荠花满地无人见,唯有山蜂度短墙」。又诗曰:「野店萧萧掩竹门,岸沙犹记履綦㾗。东风枉是催花急,绿尽平芜却断魂」。 《眀张羽䢴沟》诗曰:「衰杨夹髙防北风,暮飕飀,道逢长老问,答言是䢴沟,相传开凿初,民劳天为愁,至今浊河底,时见白髑髅,陆通梁宋郊,水漕荆吴舟渠成万世利,虑始难为谋,至今南北交此土为名州,飞阁跨通波,张幄如云浮,忆昨少年日,寳马珊瑚鈎,经过剧辛軰,结托金张俦,醉月琼花观,徴歌眀月楼,罗绮朝还暮,笙竽春复秋,繁华逐逝水,一往不可留,向来歌舞地,茫然狐兎丘,家老无儿孙,杖棰驱羊牛,少小心尚尔,不知今白头,欲从乱离诉,恐予増离忧,长揖分袂去,零泪如丝流」。 程敏政《夹沟道中》诗曰:「猎猎风帆水满塘,眀眀春岸栁成行。连邨犬不惊薪,女傍渚鸥全识棹郎。官牐聚舟多漕运,野田空屋半逃亡,推篷不见靑,山色,始觉风光是异乡」。 韩上桂《御沟水》诗曰:沟道波浮映逺杨,繁丝乱絮结中肠,潆洄不比东归水,哽咽难沾五夜觞,觞中酒满,泪亦满,枝上丝扬,情复扬,薜萝紫结徒悬月,菡蓞朱华祗怯霜,沈思此事怜孤寝,沟水沟声常入枕,黄姑几度惜填河,织女七襄害成锦。波去波回亦有时,千金赋尽无还期。但看古来沟水地,谁不吞声恨落丝。
34
增判唐郑昭稍沟判曰:「先王之制,庐井有伍,爰自浍畎,达以沟洫,拯下人之垫溺,变彼汾之沮洳,故河渠式修,焕马迁之典,衡漳既𨗳,美夏禹之绩。今甲之所施,用酌前训,不资穿凿,坐看通引,顾源流之所触,望平畴之有艺,况承兹水潄,㒺殚衆庸,同史起之利人,𩔖王尊之济物,遂使苞萧发咏,无浸彼之虞,汾浍兴言,多流恶之美,既称裨益,闻此损费,自可旌其殊効,劝彼异能,岂宜按以不申,加之底戾,但刑期不僭,令著眀文,役且不满千夫,法难从于五罪,既不合上请,即宜原宥」。 又汤履冰判曰:「甲义恤灾,畲志殷沟洫,惧襄陵之荐及,稍孽攸通,稽浚川之前闻,源流遂逺,当以崇朝其雨,髙岸为谷,无劳役之事,济稼穑之艰,里则斯遥,功则其倍,泾泥是沃,俄分数斗之謡,韩工已成,良开万代之利,嵗自便稔,邦由是臧,异东西之见分,寜嗟别思,殊刘项之有割,是恱昌期,潄而不淫,足以嘉尚,决而非役,奚用申为?粉署将绳,恐渉察泉之义,白圭思复,宜从因水之词。
35
堰埭一:
36
增韵曰壅水、曰堰
37
堰埭二。
38
增《理道要诀》曰:「秦以李冰为蜀郡太守,造百丈堰,灌田数千顷,蜀以富饶。 魏国圗经》曰:惬山,古堰也。今谓之惬山,即汉成帝时河决金堤,盖于此运土以塞河,颇惬当时人心,故谓之为惬山。今在魏西县。 《晋后略》曰:「张方围京邑,决千金堰,水沟渠枯涸,井多无泉。 《吴录》曰:句容县,大皇时使陈勲凿开水道,立十二埭,以通吴会诸郡。 《水经注》曰:「沙水东南流注于颍,谓之交口水。次有大堰,即古百尺堰也。《魏书》:司马宣王讨王凌大军至百尺堨,今俗呼为山阳堰」,非也。盖新水首受颍于百尺沟。 《陆抗传》曰: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敇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渐积平中,以絶冦叛,羊祜欲因所遏水为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歩军,抗闻使咸亟破之,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 《孔愉传》为㑹稽内史。句章县有汉时旧陂,毁废数百年。愉自循行,修复故堰,溉田二百馀顷,皆成良业。 《宋书》曰:刘秀之为襄阳令,襄阳有六门堰,良田数千顷,堰久决坏,世祖遣秀之修复雍部大丰。 《通鉴》曰:齐建元二年,魏刘昶冦夀阳,豫州刺史垣崇祖欲治外城,堰淝水以自固,皆曰:「自有淝水,未尝堰也,恐劳而无益」。崇祖曰:「守郭筑堰,是吾不战之策也」。乃于城西北堰淝水堰北筑小城,周为深堑,使数千人守之。魏人蚁附攻小城,崇祖决堰下水,魏攻城之衆漂坠堑中,魏师退走。 《唐书》曰:张守圭为都督,𤓰州地多沙碛,不宜稼穑,每年少雨,以冰雪漑田。至是渠堰尽为贼所毁,既地少林木,难为修葺,守圭设祭祈祷,经宿而山水暴至,大漂林木,塞涧而流,直至城下。守圭使取充堰,于是水道复旧。 《食货志》曰:太和初,嵗旱河涸,掊沙而进,米多耗,秦汉时故漕兴成堰,东达永丰仓,咸阳县令韩辽请疏之,自咸阳抵潼闗三百里,可以罢车挽之劳,宰相李固言以为非时,文宗曰:「茍利于人,隂阳拘忌,非所顾也」。议遂决,堰成,罢挽车之牛以供农耕,闗中頼其利。 㑹要曰:开元二年,河南尹李杰奏:汴州东有梁公堰,年久堰破,江淮漕梗,杰奏发汴、郑丁夫浚之,省功速就,公私利之,刻石水濵,纪其绩。地理志曰:海陵郡有古堰,亘百有五十里,久废不治,秋涛冐民田,监西溪盐税范仲淹言于发运副使张纶,请修复之,议者谓将有蓄潦之忧,纶曰:「涛之患嵗十,而九潦之灾,嵗十而一,护九而亡,一不亦可乎?」天圣四年,诏修捍海堰,起于天圣三载之秋,成于六载之春,复逋户二千六百,民为纶立祠,仲淹作颂。 齐东野语》曰:王邨苪祭酒,初任仁和尉,长河堰有龙王庙,每祭,则有小虵出往来者,谨事之,堰嵗数坏,人以为龙所为。苪疲于修筑,一日,焚香,设奠虵果出炉上,苪端笏数之曰:「有功于民者,乃得祀龙庙,食于此,而嵗数坏堰,劳民之力,为罪多矣,法当杀」。即举笏击之,应手碎。是夕,宿于近地,疾风甚雨,大木尽拔,土人大恐,而苪处之自若,后卒为名臣。 《茅亭客话》曰:开寳五年,成都大雨,岷江暴涨,永康军大堰将坏,水入府江,但见惊波怒涛,声如雷吼,髙十丈已来,中流有一巨材随骇浪而下,近而观之,乃一大虵耳,举头横身,截于堰上,至其夜,闻堰上呼噪之声,列炬纵横,虽大风暴雨,火影不灭,平旦,广济王、李公祠内旗帜皆濡湿,堰上唯见一面沙堤堰水入新津江口,时嘉、眉州漂溺至甚,而府江不溢。
39
堰埭三。
40
增三救 五门《述征记》,召伯埭到三救埭十五里堤。《百官志》:兴武五门、六门、龙首、泾堰、滋 ,凡六堰,皆有丞。贞观六年皆废。 五节 万金地理志:陇州汧源有五节堰,引陇州水通漕。又曰:赵州柏乡西有万金堰,开元中令王佐所筑,以䟽积潦。 髙梁 邸阁。地理志:晋州临汾东北十里有髙梁堰,武徳中,引髙梁水漑田八百溉。又曰:湖州安吉有邸阁,池北有石鼔堰,引天目山水田百顷。 富平 逺济:后周书曰:泾州刺史贺兰祥修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人获其利。分地理志:蜀州新津西南二里有逺济堰, 四筒穿渠,溉眉州通义、彭山之田。 云门 石鼓《地理志》:贞观元年,开龙安东南二十三里有云门堰,决茶山水,溉田石,鼔堰见前邸阁注。 升源成国唐会要:贞元十六年,以纳给使徐班兼白渠、漕渠及升源、成国等渠堰使。 常丰长乐李承传:承为淮南西道黜陟使,奏置常丰堰于楚州以御海潮,溉屯田瘠卤,收常十倍,他嵗 。地理志,鄂州永兴北有长乐堰,贞元中筑。 刘公 邵伯地理志》,寳厯元年,令刘仁师更古白渠水,道成,名曰刘公,渠堰曰彭城。 邵伯堰在扬州。 惬山运土。 御潮屯田。惬山,古堰也。汉时运土塞河,详见前常李承筑堰御海潮溉屯田,详见 丰注。 苪华击龙。 韩确梦脍上详见前求酉阳杂爼顾头堰,在山隂县,有卢冉嗜脍,凭利 鱼,其表兄韩确同居方寝,梦身为鱼就脍,楚痛,不可忍觉,述所梦呼吏访市鱼处,与梦不殊。
41
堰埭四。
42
原税钱晋孔严、彭祖领尚书时,王奕求东海盐钱,塘以水牛牵埭税取钱直,帝从之,严谏乃止,利漕《晋中兴书》曰:「兖州既平,谢𤣥患水道险涩,运粮艰难,壅吕梁水,立七堰以利运漕」。。 千金堰晋李矩与汝南太守袁孚率衆修洛阳千金堰以利运漕。 九龙堰《语林》曰:陈协数日輙进阮歩兵酒一壶。后晋文王修九龙堰,阮荐协文,王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铜龙六枚,堰遂成也。 召伯埭谢安至新城筑埭,后人思之,名曰召伯埭 流菜堰,晋傅祗为荥阳守,造流菜堰,至今兖、豫无水患。增壅渭为堰。韦安为水陆运使。汉有运渠,起阙门,西抵长安,引山东租赋,讫隋常治之,安为使,乃占咸阳,壅渭为堰,絶㶚滻而东注永丰仓下,复与渭合。 筑堤阏以防不足,泄有馀。李吉甫为淮南节度使,奏漕渠庳下不能居水,乃筑堤阏以防不足,泄有馀,名曰平津堰。 修复王起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濵汉塘堰,聮属吏弗完治,起至部,先修复,与民约为水令,遂无凶年。 鲁阳五堰,杨行密、孙儒围行密宣州,凡五月不觧台。蒙作鲁阳五堰,拕轻舸馈粮,故行密兵不团。立堰,庸水不能暴。贾敦颐徙瀛州刺史,州濒滹沱、
ctextchar:7272
二水,嵗湓溢,坏室庐,寖洳数百里。敦颐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
 强弩射涛头,吴越偹史:吴越王筑捍海堰,江涛夜冲击,沙岸板筑不能就,因命强弩数百以射涛头,又亲祝胥山祠,仍为诗一章,亟沦置海门。既而涛头遂趋西陵,乃运巨石,盛以竹笼,植巨材捍之,城基始定,其重濠累堑通衢广陌,亦由是而成焉。 都水使者唐六典:凡京畿之内、渠堰陂池之坏,没则下之于所由而后修之
43
堰埭五。
44
增诗宋王安石复至曹娥堰寄剡县,丁元珍诗曰:「溪水浑浑来自北,千山抱水淸相射。山深水急无艇子,欲从故人安可得?故人昔日此水上,樽酒扁舟慰行役,津亭把手坐一笑,我喜满怀君动色,论新讲旧惜未足,落日低徊已催客,离心自醉不复饮,秋果寒花空满席,今年却坐相逢处。怊怅难求别时迹。可怜溪水自南流,安得溪船问消息」。 《杨万里《小泊梅堰登眀孝寺》诗曰:泊船梅堰日㣲升,一迳深深唤我登,随分垂杨兼老桧,备员野寺更残僧」。 又圩丁词十解诗曰:「圩田元是一平湖,凭仗儿郎筑作圩,万雉长城倩谁守?两堤杨栁当防夫,何代何人作此圩,石顽土腻铁难如年年二月,桃花水如律,流归石臼湖。 上通建徳下当涂千里,江湖缭一圩,本是阳侯水精国天公敕,赐上农夫。 南望䨇峰抹绿眀一峰𧺫立一峰横。不知圩里田多少,直到峰根不见塍。 两岸沿堤有水门,万波随吐复随吞,君看红蓼花邉脚,补去修来无水㾗。 年年圩长集,圩丁不要招,呼自要行,万杵一鸣千畚土,大呼髙唱总齐声。 儿郎辛苦莫呼天,一嵗修圩,一嵗眠,六七月,头无滴雨,试登髙处望圩田。 岸头石板紫,纵横不是修圩是筑城,传语赫连莫,蒸土霸圗未必赛春耕」。 河水还髙港,水低,千支万派曲穿畦斗,门一闭君休笑,要看水从人指挥。 圩上人牵水上航,从头㸃检万农桑,即非使者,秋行部乃是圩,翁晓按荘。 范成大《长安闸诗》曰:斗门贮净练,悬板淙惊雷,黄沙古岸转,白屋飞檐开。是间袤丈许,舳舻蔽川来,千车拥孤隧,万马盘一坏,篙尾乱若雨,樯竿束如堆,摧摧势排轧,汹汹声喧豗,逼仄复逼仄,谁肯少徘徊?传呼津吏至,弊葢凌髙埃,嗫嚅议讥征,叫怒不可裁,吾观舟中子,一一皆可哀,大为声利驱,小者饥寒催,古今共来往,所得随飞灰,我乃畸旅人,胡为乎来哉? 楼钥它山堰诗曰:「它山堰头足奇观,百方雷雷声不断,谁把并州快剪刀,平剪波澜成两段。四眀山深水源逺,衆壑㑹溪长汗漫,滔天狂潦不少留,㵼入长江势奔窜。贤哉唐家王长官,欲圗永利输长算,想得惨澹经营时,下上山川应饱看,西偏千岭相属聨,惟有兹山拥东岸,遂于此地筑横埭,截取衆流心自断,斟酌利害不全取,髙下参差仅强半,水大十分七入江,徐挹三分供溉灌,支流弥弥穿郡城,脉络贯通平且缓,旱时反此水亦足,坐使千年忘旱暵,无穷,庙祀报元,功像设森严人敢玩,梅梁夭矫有𠖇助大患于今尚能捍,前軰所作多神灵,日月眞成赤心贯,后人小智或更易,费尽工夫随破散,河堙葢因谋不集,堤断河倾流甚悍,富民束手人受殃,仰望古人重兴叹,老木号风波湛碧,画屏俯仰丹书焕,更须积雨看惊湍,濡足褰裳何足惮,去家不逺时一逰,短艇垂纶流可乱,八月倘有仙槎来,更欲乘之泝天汉。
45
増判元承先无夫修堤堰,判曰:「备豫不虞,古来善策,随事兴理,今亦宜然。于廓长河邈界,中国来万里之外,歴数州之间,荣光载浮竹箭,长下千里,作曲呈瑞马以出圗,三日成霖,或迷牛而为害,永言诸郡夹河之壖,尧水屡逢,娲灰未正,俾太守沈马,空竭精诚,将军负薪,犹劳太息,则必土功展事,金堤爰起,匪用齐人之力,孰免为鱼之叹?恭闻汉事,以蠲六月之徭。大哉圣朝实平百姓之价,公家之事,知无不为,茍利于人,胡为不可?省司所见,未窒盈庭之辞,州诉宜从,可塞如川之口。 又郭尚温判曰:「使人以时,不夺农务,前王令典,歴代通规。顷属月离毕宿,天作霖雨,缘河诸郡,水害方殷。王尊之祭,徒诚阳侯之怒无息,是隳堤堰,乃请修营,动衆兴功。虽不违于九月,免徭酬直,或大扰于百姓,握兰则两停俱废,恐未得于随时剖竹,则二事兼全,亦颇同于太过。况频遭垫溺,人实阻饥,若不冬成,必贻春虑,理须折衷,事遣合宜,则丞相无坏陂之尤,将军免负薪之苦。 又刘闰判曰:邦寜本固书称经理之方,虑始乐成,《易》著变通之义。且河分南北境,控靑徐壤,杂下田土,为上赋荐。逢尧水乍阙,殷储感发于中,思索其极,顺时令,庀工徒,版筑爰兴,堤防互设,崛然特起,同断岸之孤标。的尔殊形状,屯田之错峙,期于永逸,汔用有成,望免外徭,式酬平价。州将当抚循之寄,顾瞻黔黎,省司应出纳之权,爱存府库,俱为奉国,咸是循公探源,若混其淄渑,究理颇别于泾、渭。何则?虽言营造,本资其井田,徒谓缮修未起于桑梓。力常有限,徭或可蠲,役靡逾时,价无宜给。是则上省劳费,人防阻饥,无阙于农,不愆于素。纵使堤疎瓠子,不复兴歌,浪起桃花,谁能为害? 又孟楚琼判曰:五材并用,水徳灵长,八卦裁成,坎宫流润,银河有飘查之浪,金堤苦悬米之忧,《汉书》以沟洫兴謡,《史记》乃河渠发咏,疏𨗳得理,编氓以寜,眷彼诸州,是称修葺堤堰,纵横瓠子,须切黎人阻饥,匏𤓰莫食,逺由兰署,庶救梅林,何髙见之不同,而平价之无给?夫则非人,莫可,人则非食㒺存,数日暂劳,犹宜不许,累旬重役焉可阙?如官供尚,且云无私备,奚能取济?况国家无事,王是唐尧,河内有仓,吏非汲黯,但使准格兴役,何必申省拘文公课,自有常程令式,寜无旧例?免徭请价,义窃惑焉。
46
御定渊鉴𩔖函卷三十五
URN: ctp:ws51722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