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三百七十三

《卷三百七十三》[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御定渊鉴类函卷三百七十三服饰部四巾服帽衣 纶巾巾一
3
原《释名》曰:「巾,谨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当自谨修四教也」。 増诗曰:「缟衣綦巾,聊乐我貟」。 晋束晢《近游赋》曰:「老公带合欢之帽,少年著丛角之巾」。 《六朝诗》曰:「惆怅惜荷巾。 又曰:晨起,整巾带。 《后周书》曰:「宣政元年,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 《文献通考》曰:隋文帝听朝之服,有折上巾,与贵臣同服。 又曰:隋制,文臣有平头小样巾。 《金史舆服志》曰:「巾之制,以皂罗若纱为之,上结方顶,折垂于后。顶之下际,两角各缀方罗,径二寸许,方罗之下各附带,长六七寸,当横额之上,或为一缩□积,贵显者于方顶,循十字,缝饰以珠,其中必贯以大者谓之顶珠。带旁各络珠结绶,长半带垂之,海陵赐大兴国者是也」。 《元史舆服志》曰:「祭宣圣庙执事儒服,有软角、唐巾」。
4
巾:二
5
増《后汉书》曰:「光武徵鲍永,永疑不至,既知更始亡,乃封上将军、列侯印绶,悉罢兵,但幅巾与诸将诣河内,幅巾,谓不著冠,但幅巾束首也。 又曰:「钜鹿张角,自称天师,弟子数十万人始起兵,皆著黄巾以相识别,故世谓「黄巾贼」。 原郭林宗别传》曰:「林宗常行陈、梁之间,遇雨,故其巾一角,沾而折。二国名士著巾,莫不折其角,云作林宗巾」。其见仪则如此。 《傅子》曰:「汉末,王公多委王服,以幅巾为雅。袁绍、崔钧之徒,虽为将军,皆著缣巾。太祖以天下未定,拟古皮弁,裁缣帛以为之,]合简易随时之义,以色别贵贱,可谓军容,非国容也」。 语林曰: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衣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舆,葛巾毛扇,指挥三军,各随其进止。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増魏志》曰:「诸葛亮出斜谷,司马宣王拒之,坚壁不与战。亮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 原又曰:华歆为豫章太守,孙策畧地江东,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迎策。 《博物志》曰:魏文帝弹棊,用手巾,角有一书生,又能低头以所冠葛巾角撇棊。 晋羊祜与从弟䕶书曰:「年已朽老,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还归乡里」。 増益州䕶军范通谓王浚曰:「卿旋斾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吴之事,王浑能无愧乎!」 邓粲《晋书》曰:「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大刀巾」。 又曰:「谢万万石」。简文辟为从事中郎,著白纶巾鹤氅裘版而前,帝与谈移日。 《晋山简本传》曰:山简镇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毎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輙醉,名之曰髙阳池」。时有儿童歌曰:「山公出何许?徃至髙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䍦,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儿,强家在并州,简爱将也。 陆翽《邺中记》曰:「石虎,皇后出女骑一千为卤簿,冬月皆著紫衣巾,熟锦袴褶。原沈约《宋书》曰:「陶潜在家,郡将候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还复著之。 増《梁书》曰:武帝赐陶𢎞景以鹿皮巾,后屡加礼聘,并不出。 原又曰:武帝与何㸃有旧,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皮巾等,召之,㸃以巾褐,引入华林园。 増又曰:贺德基少游学都门,积年不归,衣资罄乏,又耻服故弊,盛冬只衣夹襦袴,尝于白马寺前逢一妇人,容服甚盛,呼德基入寺门,脱白纶巾以赠之,仍谓曰:君方为重器,不乆贫寒,故以此相遗耳。问姓名,不荅而去。 刘凭《事始》曰:「隋大业十年,左丞相牛𢎞下议,请著桐巾子,以桐木为之,内皆漆」。诏从之。 《唐书》曰:赐供奉官及诸司长官,则有罗巾、圆顶巾子,后遂不改。裴冕自制巾子工甚,人争效之,号仆射巾」。 又曰:「张易之兄同休尝请王公大臣宴于司礼寺,因谓御史大夫杨再思曰:公面似髙丽,请作髙丽舞」。再思欣然剪纸自帖其巾,反紫袍,遂作之。 又曰:「周武后擅政,多赐羣臣巾子绣袍,勒以回文之铭,皆无法度,不足纪。至中宗,又赐百官英王踣样巾,帝在藩时冠也。 孔帖曰:武攸暨安乐公主出降,遣通事舍人李邈以玺书邀之,诏见曰:「山帔葛巾,不名不拜」。 又曰:「唐文宗性俭素,不喜华侈,驸马韦处仁戴夹罗巾,帝谓之曰:「慕卿门第。清素以之选尚如此巾服,从他戚为之,惟卿非所宜也」。 又曰:「李愿节度凤翔,用㛰家窦绥典帐中,兵骄鳌怠沓,衙将李臣则等因衆怨忿,夜斩绥首。愿闻变不及巾,与左右数人缒而逸。 秦再思纪异曰:「昭宗播迁于凤翔,朱梁率诸道甲马奉迎车驾,时侯王将帅在岐下者,皆以珠一颗盘幞头脚贯,以银线而簪之,又军人咸以珠饰巾,竞相夸尚,洎朱梁簒立,乃知珠已居人上者乆矣。 酉阳器竒曰:「皇甫元眞于新罗得一辟尘巾,持与髙瑀,乞田知性命,翌日试于郭外,时乆旱尘埃,且甚髙顾,视马尾鬛及左右驺从,并无纎尘执之体,觉虚凉」。
6
巾:三
7
原承露。 遇雨《方言》曰:「两复结,谓之帻巾,或谓之承露巾,或谓之覆发巾 ,下详巾二,穿顶。 折角束晢《近游赋》曰:「带穿顶之踈巾,折下详巾二 」。又张文潜诗曰:「尽戴林宗 角巾」。増乌角。 白㲲杜诗曰:「锦里先生乌角巾」。又苏轼诗曰:「二老白接䍦,两郎乌角巾。 」,髙昌国有草名白氎缬,其花可以为布为巾。杜甫诗曰:「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氎巾」。 戴方 裹尖季白诗曰:「首戴方头巾,如五代」。蜀王衍好裹尖巾,其状 锥。 鹿胎 白鹭唐《上官昭容诗》曰:「横披豹皮褥,倒戴鹿胎巾巾」。黄庭坚诗曰:「烂醉从欹白鹭」。。 莲花 仙桃李白诗曰:「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士程伊川所戴,纱巾,背后望之如钟形。其制乃似今道 ,谓之仙桃巾者。又明道伊川衫则大袖巾则濶幅,元佑间,人皆效之。
8
巾:四
9
原绛巾,《东观汉记》曰:耿纯,字伯山,率宗族賔客二千馀人,皆衣缣襜褕,绛衣绛巾,奉迎世祖,拜纯为前将军,封耿乡侯。 白巾《汉书》曰:「朱博迁琅琊太守,齐部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椽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出教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 増緑巾又曰:「巾卑,贱者所服,故曰庖人緑巾。至士人戴巾,乃起于汉末」。 青巾。邵氏闻见録》曰:宋太祖㣲时过泾州长武鎭,寺僧守严者异其骨,相宻使画工图于寺壁,青巾褐抱,及贵,遂易以冠服。 《渔巾》髙九万诗》曰:「丘园有渔巾」。 纶巾详巾二,又苏轼诗曰:「一簪华髪岸纶巾」。又词曰:「羽扇纶巾谈笑间」。。 《醉巾苏轼诗曰:「风回落醉巾」。又宋吴文英词》曰:「待明朝醉巾重岸」。 岸巾曽巩诗曰:「隤然岸,巾帻」。。 滥巾北山移文曰「滥巾北岳」。、葛巾《文献通考》《传授经》曰:「老子去周,左慈在魏,并葛巾单裠,不著褐 」。又杜甫诗曰:「呼儿正葛巾」,珠巾《道考》曰:「宋严鼓服饰茶,酒班十人,内红拂扇二人,御龙直,执从物八十三人,皆珠巾」。。 幞巾。《南唐书》曰:萧俨归葬庐陵,㡤巾素裠,诣郡厅设拜,敬守桑梓。 鞨巾《列子》曰:北国之人鞨巾而裘。 燕巾《辍耕録》曰:「按《仪礼》,士冠庶人巾。则古者士以上有冠,无巾帻,惟庶人戴之。秦谓民为黔首,汉谓仆𨽻为苍头,《汉书》谓卑贱者所服,此其证也。后世通谓之燕巾。 皂巾《尚书大传》曰:「虞舜象刑,犯墨者皂巾」。。 冒絮《汉书》曰: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注云:巴蜀异志,谓头上巾为冒絮。 华阳《竹楼记》曰:「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 乌巾杜甫诗曰:「头戴小乌巾」。 金巾《黄庭经》曰:中有眞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 《鼠》耳刘言史诗曰:「鹿袖青藜鼠耳巾」。。 《虎文》皮日休诗曰:「虎文巾在绛霄房」。 四带巾《金史舆服志》曰:金人常服有四带巾」。 十袭巾宋文同诗曰:「遂剪十袭巾,加以重箧盛」。 一《字巾》。《杂志》曰:一字巾,谓之岸帻。 五柳巾宋程俱诗曰:「漉酒空峩,五柳巾」。。 《向镜理》梁简文帝诗曰:「向镜理纨巾」。。 借样裁。陆龟䝉诗曰:「借様裁巾怕索将」。 语儿巾元禛诗曰:「俗重语儿巾」。。 蹋鸱巾范成大诗曰:「一生心愧蹋鸱巾」。竹皮巾王维诗曰:「俱篸竹皮巾」。。 紫领巾范成大诗曰:「田间紫领巾」。。 幅巾渡河。《三国志》曰:袁绍幅巾渡河。 角巾径还《晋书》曰:庾亮有东下意,王导曰:「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 原幅巾而居。《东观汉记》曰:昔更始以鲍永行大将军,更始没,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后归世祖。 饰巾待终,《后汉陈寔传》曰: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遣人敦、寔欲特表以不次之位,寔乃谢使者曰:「寔乆絶人事,饰巾待终而已」。 郑𤣥幅巾,郑𤣥《别传》曰:大将军何进,礼待甚优,𤣥不受朝服,惟服幅巾一宿而去。 孔融秃巾《后汉书》曰:曹操既嫌忌,孔融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云:「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㣲行,唐突宫掖」。 取巾漉酒详巾二増脱巾求粮,唐德宗贞元元年,关中仓廪竭,禁军或自脱巾呼于道曰:「拘吾于军而不给粮,吾罪人也!」上忧之甚,㑹韩滉运米三万斛至陜,上喜,谓太子曰:「米至,吾父子得生矣!」 岸巾出门,唐宋璟传》曰:「帝怒,岸巾出门侧。注云:著巾露额曰岸」。 脱巾挂壁,李白诗曰: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原蔡琰清辨曹操赐之。《后汉列女传》曰: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辨,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兴平中,为胡骑所获。曹操素与蔡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辨,㫖甚酸哀。操感其言,乃遣原祀罪。时旦,寒,赐以头巾、履袜。 徐广慷慨吕岱赐之。《吴志》曰:大司马吕岱,亲近吴郡,徐广慷慨有才志。岱知其可成,赐巾褠,与共言论。
10
巾:五
11
増诗宋苏轼《谢陈季常惠一揞巾》诗曰:「夫子胷中万斛寛,此巾何事小团团,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好带黄金双得胜可怜白苎一生酸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隂山取可汗。 又谢人惠云巾诗曰:「燕尾称呼理未便,剪裁云叶却天然无心只是青山物覆顶宜归紫府仙,转觉周家新様俗未容陶令旧名传鹿门佳士勤相赠,黒雾,𤣥霜合比肩」。 元陈栎再用《易巾韵》诗曰:「随处聊凭制漆纱,岂其官様必京华,竹皮最古今苴履,椰子称竒亦贮茶」,「秃发已知头似笔,笑顔底用面如靴,小冠子夏时方尚岌嶪青云难自夸」。 明于愼行上尚巾,礼成,羣臣称贺,赐白金文绮诗曰:「负扆年来海岳安,春朝绣帻始成冠,龙楼拂曙天顔近,玉座垂旒日角寛,九庙神灵应已慰,两阶环佩不胜欢,迩臣幸奉青蒲,对珍赐还看出上阑。
12
増啓:「周、庾信、谢滕王赉巾啓曰:奉教垂赐鹿子巾一枚:解角新胎,戴藤初朶,落星交映,连珠踈㸃,盘龙之刀,既剪长命之缕,仍缝翠羽,悬推芙蓉髙让游斯隐士,足笑鼓皮,入彼春林,方夸笋箨,某蓬鬓松䬃,衰容耆朽,三秋不沐,寔荷今恩,十年一冠,弥欣此赉。谨啓」。
13
帽一
14
増《释名》曰:帽,冒也,故加于衆体之上。 《寳録》曰:大帽,野老之服,至后魏朝臣皆戴之江左,时野人皆著帽,后乃髙其屋。 《晋书》曰:帽名犹冠也,义取于䝉覆其首,其本纚也。古者冠无帻,冠下有纚,以缯为之,后世施帻于冠,因或裁缨为帽,自乘舆宴居,下至庶人无爵者服之。程氏《演繁露》曰:《隋志》:宋、齐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髙帽。士庶以乌。太子在上省,则帽以乌纱,在永福省则白纱。《文献通考》曰:宋制:执仪仗者有锦帽。 《宋史制曰:「引夹旗及执柯舒镫,仗者服帖金帽」。 《辽史》制曰:「小祀,皇帝硬帽」。 《元史舆服志》曰:「学士帽,制如唐巾,两角如匙头下垂」。
15
帽二。
16
増《西京杂记》曰:东方生善啸,每曼声长啸,輙尘落帽。又曰:赵飞燕为皇后」,其弟在昭阳殿,遗飞《燕书曰:「令月嘉辰,贵姊懋膺大册」。上遗金花、紫纶帽,以陈踊跃。 原魏畧曰:夫馀国以金银饰帽。 増《魏志》曰:孟逹与诸葛亮书云:「贡白纶帽一顔,以示㣲意」。 《吴书》曰:「朱然破魏将李典等军,斩首五百级,得鼔车三乘,拜然左大司马,加赐御织成帽」。 《原晋书》曰:王蒙,字仲祖,美姿容。居贫,帽败,自入肆买之,妪恱其貌,争遗新帽,或云著破帽入市,市妪竞遗新帽。 晋孟嘉别传曰:「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温宴龙山,寮佐毕集,风吹嘉帽,落嘉不觉,温使左右勿言。嘉良乆如厠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之。 増陆翽《邺中记》曰:石季龙出猎,著金缕织成合欢帽。 原《宋书》曰:沈庆之随宗慤伐沔北诸山蛮,大破之。庆之患头风,好著狐皮帽,羣蛮恶之,号曰「苍头公」。 又曰:「何尚之在?」家常著鹿皮帽。及拜,开府,沈庆之于殿前戏之曰:「尚之何不著鹿皮帽!」 増齐书曰:「徐龙驹常住含章殿,著黄纶帽,被貂裘,南面向案代帝书敇」。 又曰:豫章王嶷妃庾氏常有病瘳,上幸嶷邸后堂设金石乐,宫人毕至,登桐台,使嶷著乌纱帽,因极宴尽欢。 原《梁书》曰:到漑尝梦武帝遍见诸子,至湘东而脱帽与之,于是宻敬事焉。 増又曰:「初,贺革之江陵也,意甚不恱过别,御史中丞江革以情告之,荅曰:吾尝梦主上遍见诸子,唯至湘东王手脱帽以与之,此人后必当璧,卿其行乎! 又曰:桓崇祖为豫州刺史,魏攻寿春,崇祖著白纱帽,肩舆上城,决水破之。 原《后魏书》曰:「髙昂转司徒,好著小帽,世因称司徒帽。 増又曰:辛绍先有至性,丁父忧,三年口不甘味,头不栉沐,发遂落尽,故常垂裠皂帽。 《原北齐书》曰:「齐制惟天子纱帽、臣下绒帽,特赐平秦王归彦纱帽以宠之」。 《后周书》曰:独孤信在泰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㣲侧,诘旦,吏人咸慕信而侧帽焉。 増《隋书》曰:后周之时,著突骑帽,凡小朝公宴,咸许戴之。《唐书》曰:张廵前驱将李滔救东平,佯叛入贼,或告廵,曰晨出战,以碧帽为识,视之如言,尽覆其衆,还曰:「我诱之也」。 又李晟本传曰:初,李晟收京师,每与朱泚战,必锦裘绣帽自表,李懐,光谏曰:「将务持重,岂宜自表襮为贼饵哉?」晟曰:「昔在泾原,士颇相畏,欲令见之,夺其心耳」。《唐书》曰:「代宗禁皂衫、压耳帽,以异官健」。 《五代史》曰:「唐明宗时,吐蕃披虎皮以拜,落其氊帽,乱髪如蓬。 又曰:「蜀王衍晩年,俗竞为小帽,仅覆其顶,俛首即堕,谓之「危脑帽」,衍以为不祥,禁之,而衍好带大帽。 《宋史》曰:王全斌伐蜀,京师大雪,太祖曰:「我被服如此,尚觉寒冷,况征蜀将士乎!」即解所服裘帽赐全斌,全斌受之感泣。 《语録》曰:宋仁宗时,方以漆纱为帽。 程伊川本传曰:伊川常服髙帽,檐劣半寸,置系绦,曰:「此野人之服也」。深衣绅带,青緑篆文」。
17
帽三。
18
増青螺。 金鵞,杜甫诗曰:「乌帽拂尘,青螺粟帽」之文也。 」。《宋史》曰:金吾押牙,服金鵞帽。乌纱揺。 苏幕遮,晋舆服志曰:成帝咸和中,制尚书八座、丞郎、门下三省侍郎乘车白幍,坻帏出入掖门,又二宫直官,著乌纱揺注帽也,当时士人徃徃皆著揺顶圆耳。 挥尘前録曰:髙昌国妇人戴油帽,谓之苏幕遮。 砑、硝、置槿。 砑,光簪花。唐汝阳王璡戴砑硝帽打曲,明皇自摘红槿置帽上,帽极滑乆,而方安唤曰「花奴」。素仇池笔记》曰:㓂元弼尝言徐州通判李珣有子七岁, 不善诗,忽《咏落花》云:「流水难穷目,斜阳,易断肠谁同砑光帽」。一曲舞花香,父惊问之,荅曰:「西王母宴羣仙」,有舞者戴砑光帽,帽上簪,花舞山香一曲。未终,花皆落去」。 凤凰度桥。 山鹊归林俱详帽二原王蒙入市。 孟嘉登山俱详帽二
19
帽,四
20
増纱帽。杜甫诗曰:「管寜纱帽净笼」。又卢仝诗曰:「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 头。自煎吃。。 原练帽:《荆州记》曰:桓公游于灵溪,刘盛公练帽以杖,荷屐,与桓语,语毕,负荷以去。 増乌帽。杜甫诗曰:「为客裁乌帽」。 白帽,《癸辛杂识》曰:管宁白帽之说尚矣,虽杜诗亦云白帽应须似管宁然幼安本传止云常著皂帽,又云著絮帽布衣而已,初无白帽之事,独杜佑《通典》帽门载管,宁在家常著帛㡌,岂以帛为白乎?然宋、齐之间,天子燕私多著白髙帽,或以白纱,今所画梁武帝像亦然。盖当时国子生亦服白纱巾,晋人著白接䍦,谢万著白纶巾,南齐桓崇祖白纱帽,他如白帢白幍之类,通为庆吊之服。古乐府白紵歌云:「质如䡖云邑,如银制以为袍,馀作巾。杜诗:「光明白㲲巾,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白乐天诗云:青笻竹杖,白纱巾」。然则古之所以不忌白者,盖䘮服皆用麻重而斩齐,轻而功缌,皆麻也,惟以升数多寡精粗为异耳。自麻之外,缯缟固不待言苎葛,虽布属亦皆吉服,缟带紵衣,昔人犹以为赠,则亦何忌之有?汉髙帝为义帝,𤼵䘮兵皆缟素,行师权制,固不备礼。后世人多忌讳,䘮服徃徃求杀。今之薄俗,盖有以缟紵为缌功者矣,宜乎巾帽之不以白也。脱帽杜甫诗曰:「脱帽露顶王公前」。。 破帽又曰:「蹇驴破帽,随金鞍」。 榖帽。《唐寳録》曰:唐初以縠为帽以隔尘也。 绢帽:宋苏轼诗曰:「汝阳眞天人,绢帽著红槿」。 席帽韦帽炙《毂子》曰:「席㡌,本羌服,以羊毛为之,秦、汉鞔以故席,女人亦服之。四縁垂网子,饰以珠翠,谓之韦帽」。。原引四角束晢《近游赋》曰:「帽引四角之缝,裠有三条之杀」。。 脱翠帽,《吴志》曰:陆逊破曹休于石亭,还,上脱翠帽以赐逊。 戴翠帽。张衡《西京赋》曰:「天子乃驾雕轸,六骏驳,戴翠帽,倚金较,璇弁玉缨,遗光儵爚」。 増桐帽、棕鞵隐者所服。 黄帽,青鞵。唐诗曰:「黄帽青鞵,归去来」。故又邓通以濯船为黄头郎,土胜水 ,刺船郎著黄帽,濯同棹。
21
帽五。
22
原啓陈周𢎞正谢敕赉乌纱帽等,啓曰:「虽复魏宣二端,岂能比今?兹赐广㣲四缝,未足方其华饰,既受非望之恩,方贻匪服之诮。
23
纶巾
24
原白纶巾,《晋纪》曰:「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白纶巾与卓卓不取 。又《唐六典》曰:「襄州出白纶巾」。紫纶巾《邺中记》曰:「石虎,皇后出,以女骑一千为卤薄,冬日皆著紫纶巾 」。又《六典》曰:「常州出紫纶巾,苏州出红纶巾」。 纶巾乘车《汉书》曰:大将军梁髙归第,宴日,著纶巾,乘紫辎车。 纶巾系头,《述异志》曰:李通卒,有客徃吊之,李子方哭,便进上㕔事,忽见,通从阁中出,以纶巾系头,著袍,有怒色。増鹤氅、纶巾晋谢万著白纶巾,披鹤氅裘」。 金粟纶巾《酉阳杂爼》曰:「荆州有术士,合彩色于一器,中欱水,噀壁,上成维摩问,疾变相逮半日,馀色渐薄,唯金粟纶巾,鶖子衣上一花,经两日犹在」。
25
衣服一
26
原《释名》曰: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増《世本》曰:「胡曹」作「衣」黄,帝臣也。 《易》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诗》曰:「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原又曰:「子有衣裳、弗曵、弗娄」。 又曰:「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又曰:「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又曰: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増又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又曰:「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 原又曰:「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又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又曰:「薄汚我私,薄浣我衣」。 又曰:「心之忧兮,如匪浣衣」。 又曰:「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又曰:「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又曰:「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 増又曰:緑衣衣兮,緑衣黄裳。 原又曰:「衣锦尚褧」。 《礼记》曰:「昔者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又曰:「问人之寒则衣之」。又曰:「衣服不鬻于市」。 増又曰:「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原又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一。 又曰:「衣服有别」。又曰「衣服异宜」。 又曰:「燕衣不逾祭服」。 増又曰: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是故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 又《玉藻》曰:「衣正色」。 又《王制》曰:「有虞氏深衣而养老,夏后氏燕衣而养老,殷人缟衣而养老,周人𤣥衣而养老」。 又《月令》曰:「季夏之月,命妇官染采,以给郊庙祭祀之服」。 原又曰:「裼袭,礼之文也」。《注》:「衣服或裼,或袭之文以为礼也」。 《周礼》曰:「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六曰同衣服。谓人虽富,衣服不得独异。 増又曰: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 原《左传》曰:「衣身之章也」。 又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 《论语》曰:衣,前后襜如也。 又曰,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䙝服。 又曰:「春服既成」。 増《尔雅》曰:衣裗谓之䘽,黼领谓之襮,縁谓之纯袕谓之褮,衣眦谓之襟,衱谓之裾,衿谓之袸,佩衿谓之褑,执袵谓之袺,扱袵谓之襭,衣蔽前谓之襜。妇人之褘谓之缡。缡,绥也,裳削幅谓之纀。 《原墨子》曰:「古之人未知衣服之制,故圣人作之,冬则绢帛䡖且温夏则絺綌,清且凉,所以适身,体和肌肤也。 増屈原渔父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盐铁论》曰:「古者庶人老耋而后衣丝,其馀则麻枲而已。 《白虎通》曰:「衣者隐也。裳者鄣也,所以隐形自鄣蔽也」。 《文中子》曰:「衣裳所以防其躁也」。 又曰:「圣人衣足以盖形,以御风寒。古艳歌》曰:「㷀㷀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书》曰:「齐国有三服官:春献冠帻,纵为首服,纨素为冬服,䡖绡为夏服。 《拾遗记》曰:汉武帝天汉三年,渠搜国之西有析沦国,其俗淳和人寿三百岁,有大寿木之林,一树千寻,若经憩此,木皆不死不病。或有泛海绳山来㑹其国,缀毛草为绳,结网为衣,如今之罗纨也。至元狩六年,献网衣一袭,帝焚于九逹之道,恐后人徴求此物,故烧之烟,如金石之气。 又曰:貟峤山南有池,移国人长三尺,寿万岁,以茅为衣,衣服皆长裾大袖,因风以升烟,霞若鸟用羽毛也。 又曰:「《礼》敬国。其俗人年三百岁而织芳茅以为衣。 又曰:「晋太始初,频斯国人来朝,以五色玉为衣,如今之铠。 《文献通考》曰:旧衮服用织成,建武中,齐明帝以织太重,乃采画为之,如金饰银薄,时亦谓天衣。 又曰:「陈永定元年,武帝即位。徐陵曰:乘舆御服,皆采梁制」。帝曰:「今天下初定,务从节俭,应用绣织成者,并可彩画」。 又曰:「唐制,九品以上则绛褠衣,制如绛公服,而狭袖,形直如褠,不垂」。 又曰:唐敬宗寳歴二年,闽东国贡舞女二人,衣軿罗之,衣无缝而成,其文巧织,人未之识焉。 又曰:「宋太宗端拱二年,敕:非命妇不得服泥金、销金、眞珠、●缀衣服。 又曰:「宋朝皇后之服,常服龙凤、珠、翠霞破。 又曰:「宋大中祥符间,禁民间服皂班缬衣。 《宋史舆服志》曰:景德三年,诏内诸司使以下出入内庭,不得服皂衣。 又曰:仁宗皇佑七年初,皇亲与内臣所衣紫,皆再入为
ctextchar:3271
色,后士庶寖相效,言者以为竒衺之服,于是禁天下衣黒紫服者。 又《通考》曰:宋髙宗中兴以来,文武臣初除正谢进士唱名,赐袭衣、章服及百官赐时服,并遵用省记。崇宁看详祗候库格技术官之服有紫绯緑。 《辽史志》曰:「公服,谓之展裹著紫。 又曰:「臣僚便衣,谓之「盘裹」。 《金史舆服志》曰:「金人常服有盘领衣」。 又曰:金人之常服,其色多白,三品以皂窄袖,盘领缝腋,下为□,积而不缺袴,其胷臆肩袖,或饰以金绣。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鵷杂花卉之饰。其从秋山之服,则以熊鹿山林为文,其长中骭,取便于骑也。
27
衣服二
28
増鲁语曰:「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晋语》曰: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衣之偏裻之衣,佩之金玦。仆人賛闻之曰:太子殆哉!君赐之。竒竒生怪,怪生无常,无常不立,使之出征,先以观之,且是衣也。狂夫阻之衣也狂夫,方相氏之士也。阻,古诅字,将服是衣必先诅之。 墨子》曰:「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䍧羊之裳,韦以为带。 尹文子曰:「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国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 《左传》曰:「卫文公大布之衣」。 又曰:「郑子産民歌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注,褚囊也」。 原《韩子》曰:「晏子相齐,妾不衣帛。 増又曰:「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缁衣,而反其狗吠之」。布怒,将击之,朱曰:使汝狗白而徃黒而来,能不怪哉!」 荘子曰:「荘子衣大布之衣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荘子曰:「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敝履穿而贫者非惫也」。 原《吕氏春秋》曰:「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与门弟子一人宿于郭,外寒逾急,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我与子衣子。活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也。不足爱子与我衣。弟子曰:夫不肖之人,安能与国士衣哉!戎夷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増春秋后语》曰:「田文谓其父靖郭君曰:君后宫蹈绮縠之衣,而士不得短褐」。 《琴操》曰:「思革子石、文子、叔、愆子三人为友,闻楚王贤而好士,俱徃见之。至于空柳之下,衣寒粮乏,自度不得俱活。二人俱以思革子为贤,并衣粮与之。二子遂冻饿而死。 《淮南子》曰:「林类荣。啓期衣,若悬蓑。 《说苑》曰:齐林既者衣苇朝景公,景公曰:何忽服小人衣邪?林既曰:衣狗裘者不必狗吠,服羊裘者不必羊鸣。今君衣狐裘者,能狐鸣乎?」《汉杂事》曰:髙祖时,大谒者臣章受诏长乐宫,令羣臣议天子所服以安天下。谒者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倪,汤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职一时。制曰:可举者,以各举一时之事白之五时衣始于此。 《汉书》曰:「叔孙通降,汉王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 《史记》曰:汉文帝衣弋绨,所幸愼夫人,衣不曵地。 《原汉书》曰:「邓通以棹船为黄头郎,施其黄髦于船头,因以其名名郎曰黄头文帝梦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推之,顾见其衣后穿觉,而以梦中隂自求推者,郎见邓通衣,其后穿是梦中所见,因而甚见幸,増又曰:「汉武帝末,郡国贼盗羣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捕之。 又曰:「隽不疑,佩环玦,褒衣博带服至门下谒,暴胜之。 《淮南汜论》曰: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 《后汉书》曰:「更始时授官,爵皆羣小。贾竪、膳夫、庖人多著绣,而衣锦袴襜褕,诸于骂詈。道中时,智者见之,以为服之不中,身之灾也诸于,大掖衣也。 又曰:「祭遵为人亷约,家无私财,常衣韦袴,寝布被夫人,裳不加縁。 又曰:祭彤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显宗美其清约,赐之衣被什物,无不悉备。 又曰:「耿恭自疏勒还,衣屦穿决,形容枯槁」。又曰:「东平宪王苍侍肃宗,飨衞士于南宫」。因从皇太后周行掖庭池,阅隂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乃衆留五时衣各一袭,及常所御衣合五十箧,馀悉分布。诸王及子孙在京师者各有差。时赐苍及琅琊王京书曰:「间飨卫士于南宫,因阅视旧时衣物,惟王孝友之德。今送光烈皇后假髻帛各一,及衣一箧,可时奉瞻,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又欲令后生子孙得见先后衣服之制。 谢承《后汉书》曰:「袁忠乘船戴笠诣王朗,见朗,左右僮从皆著青绛采衣,非其奢丽,即辞疾发而退」。 原《魏书》曰:「文帝诏与朝臣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难晓也。 又曰:「甄皇后生,每寝家中人仿髴见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 《魏志》曰:文帝欲徙冀州一十万户实河内,侍中辛毗谏,帝怒,起入内,毗随而引帝裾,帝奋衣不廻,良乆,帝乃出,曰:「怪卿持我何太急?」《吴书》曰:「顾悌毎得父书,洒扫正衣服,拜跪而读」。 王隐《晋书》曰:董威辇每得残碎缯,輙结以为衣,号曰「百结増」,又曰髙士郭文入山,恒著鹿裘、葛巾,馀杭令顾扬使致韦布衣,不纳。 又曰:江湛字徽深,为吏部尚书。家贫不营财利,饷馈盈门,一无所受,无兼衣馀食。 又曰:「谢超宗为义兴太守,升明二年公事免,诣东府门自通,其日风寒,髙帝谓四座曰:此客至,使人不衣自暖」。 《齐书》曰:髙帝即位,手诏赐张融衣曰:「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懐有本,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又曰:陶𢎞景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䘵,诏许之。 又曰:「王思逺立身简洁,诸客诣已者,觇知衣服垢秽,方便不前,仪形新楚,乃与促膝,及去后,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又曰:王琨性俭约,景和中讨义阳王㫤,六军戒严,应须紫服。左右欲营办,琨曰:元嘉初,征谢晦,有紫服在匣,不须更制,检取果得焉」。 《梁书》曰:「到溉性率俭,不好声色,庭室单牀,旁无姬侍。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补。 又曰:张嵊,稷之子。稷初为剡令,至嵊亭生之,因名嵊,字四山。少敦孝行,年三十馀,犹斑衣受稷杖,动至数百,收泪欢然。 又曰:「何敬容为吏部尚书、侍中,领太子中庶子」。敬容身长八尺,白晢美须眉,性矜荘,衣冠鲜丽。武帝虽俭,而左右衣必须洁。尝有侍臣衣带卷摺,帝怒曰:「卿衣带如绳,欲何所缚?」敬容希㫖,故益鲜明。常以胶清刷鬓,衣裳不整,伏牀熨之,或暑月背为之焦。 又曰:「任昉为义兴太守,友人彭城到溉弟洽从昉共为山泽游,及被代登舟,止有绢七疋、米五石,至都无衣,鎭军将军沈约遗裾衫迎之。 又曰:任昉有子,东里、西华、南容、北叟、西华,冬月著葛帔、练裠。 《后魏书》曰:乐浪王万寿孙忠,明帝时位太常少卿。孝武帝泛舟天泉池,命宗室诸王陪宴。忠愚而无智,性好衣服,著红罗襦,绣作领碧衲袴,锦为縁。帝谓曰:「朝廷衣冠,应有常式,何为著百戏衣?」忠曰:「臣少所爱,情存绮罗,歌衣舞服,是臣所愿」。上曰:「人之无良至此乎!」 《唐书》曰:「肃宗性节俭,尝出衣袖示近臣曰:此衣已三浣矣! 又曰:和政公主、代宗以主贫,诏诸节度饷亿主,一不取亲纫绽裳衣,诸子不敢服纨絺。 又曰:「卢懐愼服,无文绮之饰。 又曰:「陆贽,帝亲倚,至解衣衣之,同类莫敢望。 又曰:「宰相郑馀庆不事华洁,门下客多垢衣败服,独武儒衡上谒,未尝有所易」。 唐国史补》曰:「德宗幸金銮院,问学士郑馀庆曰:近日有衣作否?」馀庆对曰:「无之」。乃赐百缣,令作寒服。 又曰:「韦太尉皐在西川,凡事设教军士,将吏㛰嫁,则以熟彩衣给其夫,氏以银泥衣给其女氏。 《唐书》曰:「《萧复传》常衣垢敝」。又曰:「柳公权尝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此小节尔」。 又曰:「文宗朝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奏:比以妇人长裾大袖,朝廷制度尚未颁行,㣲臣之分,合副天心。比闻闾阎之间,袖阔四尺,今令阔一尺五寸,裾曳四尺,今曳五寸。初,延安公主以衣服逾制,驸马窦浣得罪,德裕因而奏之。 又曰:李德裕在先朝,尝献《大明赋》以讽。二曰《正服》,讽服御非法也。 又曰:汉阳公主文宗尤恶,世流侈,因主入,问曰:「姑所服,何年法也?今之弊,何代而然?」对曰:「妾自贞元时辞宫所服者,皆当时赐,未尝敢变。元和后,数用兵,悉出禁藏,纎丽赏战士,由是散于人间,内外矜似以成风。若陛下示所好于下,谁敢不变?」帝悦,诏宫人视主衣制广狭,徧谕诸主。 又曰:韦澳一日召入,屏左右问曰:朕于敕使何如?」澳陈帝威制,前世无比,帝揺首曰:「未也。策安出?」澳仓卒荅曰:「若谋之外廷,则太和事可用追鉴,不若就择可任者与计事」。帝曰:「朕固行之矣。自黄至緑自緑至绯,犹可衣紫,即合为一矣」。 又曰:夏侯端,寿春人,王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书少吏部印绶,召端,解衣服以赠端曰:「我天子使宁汚贼官邪?非持首去,不可见。即焚书及衣。 又曰:「张仲武,范阳人,子直,方时郑畋辅政,颇言仲武㑹昌中功第一,今直方百口不自存,毎内宴,以衣敝恶辞不赴,陛下録功念旧,宜少优假。 又曰:「周智光先是淮西李忠臣入朝,次潼关,闻智光反,率兵讨之,㑹败忠臣,因入华大掠,自赤水至潼关,畜産财物皆尽,官吏至有衣纸自蔽,累日不食者」。又曰:开成初,李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于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又曰:「卢均玩服,不为鲜明」。 又曰:「李贞素衣服甚鲜明」。 又曰:「来子珣迁游击将军,常衣锦半臂自异」。 又曰:唐咸通末,淮南李公游江舟子刺船,误为竹篙所溅水,湿近侍衣,李公为之变色。裴馀庆时佐幕适在坐,遽献诗云:「半额鹅黄金缕衣,翠翘浮动玉钗垂,从教水溅罗襦湿」。疑是巫山行雨归」。 又《刘允章本传》曰:咸通中,允章为礼部侍郎,试诸生及进士第,并谓先师衣青衿、介帻,以还古制。 《五代史》曰:前蜀王衍尝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宫人衣服皆画云霞,飘然望之若仙。 又曰:杨行宻尝过楚州,台蒙盛供帐之,行宻一夕去遗衣卧内,皆经补浣,蒙还之,行宻曰:「吾兴细微,不敢忘本,君笑我邪!」蒙大慙。 说寳曰:「宋宰相范质举进士,主文和」。凝爱其文,以第十三登第,谓质曰:「君之文,宜冠多士。屈第十三者,欲君传老夫衣鉢耳」。盖和凝五代时举进士,名居十三故也。后质歴官皆与凝同作诗云:「从此庙堂添,故事登庸衣鉢」亦相传。 《朱子语録》曰:陈无已、赵挺之、邢和叔,皆郭大夫婿。陈在馆职当司,侍祠郊丘,非重裘不能御,寒气无已,止有其一,其内子为于挺之家,假以衣之。无已,诘所从来,内以实告无已,曰:「汝岂不知我不著渠家衣邪?」却之,既而遂冻病而死。 《闻见録》曰:邵康节先生嘉佑中,朝廷以遗逸命官辞之,不从,河南尹遣官就第送告,敕朝,章康节服以谢,即褐衣如初。至熈宁初,再遣官再辞朝章,且谢曰:「吾不复仕矣!」始为隐者之服,乌帽绦褐,见卿相不易也。司马温公依礼记,作深衣,间幅巾缙带,毎出朝服,乘马,用皮匣贮深衣,随其后入,独乐园则衣之,尝谓康节曰:「先生亦可衣此乎?」康节曰:「某为今人,当服今时之衣」。温公叹其言,合理。
29
衣服三
30
原卒岁 《御寒》《诗》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郑《笺》曰:「八月则当绩也」。 」。《楚辞》曰:「无衣裘以御寒」。。 龙文 虎头《汉书》曰:「王莽地皇三年正月,九庙盖构成纳神主莽,谒者大驾,乘六马,以五彩毛为龙文衣,喜《东观」。汉记》曰:「明帝至长安,有三老上章曰:见陛下甚 」。帝令上殿欲观上衣,因举虎头衣,以畏三老。 疑衆: 逺子:礼记》曰:作异服竒器以疑衆,杀无赦不以听。注云:为其害大辞,不可明其晋。太子申生,率师公衣之。偏衣狐突,曰衣之厖服逺 ,躬也。罕夷曰:厖竒无常,君有心矣。《先丹木曰:是服也,狂夫阻之。阻,疑怪也。 増四时 千里,《拾遗记》曰:宋景公悬四时之衣,春夏以珠玉为饰,秋、冬以翡翠为饰。又《月令》:春,天子衣青衣,夏衣朱衣,秋衣白衣,冬衣𤣥衣 。又五时衣详《上千诗》,曰:求缝 ,里之征衣。 原悬鹑 増盘龙孙卿子曰:子夏,家贫,衣若悬鹑 ,宋太祖委董遵诲以方面守通逺军。十四年,上解所御眞珠盘龙衣赐之。 外府: 半涂,说苑》曰: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使不徃来。舍人赵仓,唐奉使文侯,问「子之:「君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衣,则能胜之」。文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令仓、唐鸡鸣时至,太子迎拜,赐𤼵箧,衣尽颠倒。太子趣具驾,曰:「赐之衣,非以为寒也,欲召击也」。无谁与谋!」故遗子以诗曰:「东方未明,顚倒裳衣。顚之倒之,自公召之。 隋时内官多服半涂,即今长袖也。 五铢 三褚《博异记》曰:「岑文本家有扣门云,上清童子冠,青圆角冠,衣青衣,语汉、晋间事,问其服,曰:此上清五铢,服出门墙下不见,掘之墓中得一古钱,乃汉所铸也」。 ,汉文帝赐南粤王佗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注:以绵装衣曰褚」。。 原衣文绣。 服纎罗。《墨子》曰: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不足观也,衣必文绣。又孟子曰:不愿人之文绣也。 阮籍《咏懐诗》曰: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月光,被服纎罗衣,左右佩双璜。 著鹿皮。 绩兽毛,《列仙传》曰:鹿皮公者,淄川人也,少为府小吏,木工举手能成器械。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至。小吏白府君请木工作转轮悬阁上,其巅作祠舍,留止其旁,食芝草,饮神泉,著鹿皮衣上阁。后百馀年,下卖药于市。 王隐《晋书》曰:老莱子为楚王所聘妻,投其畚而去。老莱子亦随其妻,至于江南,曰鸟兽,解毛可绩而为衣,其遗粒足食也」。 彰五采,施五法《虞书》曰:「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绳礼」。深衣曰:「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 ,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 衣青布。 持黄罗。《三辅决録》曰:王邑为从弟竒求蒋翊女,盛服送之,女辞不取,但衣青布,曰:「受父命,不敢违」。邑乃叹曰:「所以与贤者,㛰欲为此也」。 《列仙传》曰:道士徐延年,平阳人也,见人持新黄罗衣,云延年五月五日三更之时,月明若昼,从五亿万人登仙。 取象乾坤。 制应规矩《易系辞》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下详上」。衣服四。
31
原甚伟。《汉书》曰:四皓随太子入朝,衣冠甚伟。 甚鲜《汉杂事》曰:张仓,髙祖时有罪当斩,身体长大,肥白如玉,帝一见而美之,与衣服甚鲜,遂赦。 玉衣《列子》曰:「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穆王敬之,为筑中天之台,日日献玉衣,旦旦荐玉食异,又上赐霍光玉衣。耿秉死,上亦赐玉衣。贵人死者,珍 之服也」。。珠服左思《吴都赋》曰:「矜其宴居,则珠服玉馔」。。 紵衣,左思《吴都赋》曰:士女伫眙,工贾骈坒,紵衣絺服,杂沓漎萃。 绮衣《汉书》曰:「文帝时,单于遣使遗绣袷绮衣」。 文衣《尉缭子》曰:「天子文衣文縁」。 《采衣》《楚辞》曰:「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制形》《文子》曰:「古之为道者,量腹而食,制形而衣」。。 称德柳公绰《大医箴》曰:「衣服称德,侈则生慢」。。 翠衣《说苑》曰:「㐮成君始封之日,翠衣玉带,劔履缟舄」。 緑衣扬雄《反骚》曰:矜,芰茄之緑衣。 《藏文》《吕氏春秋》曰:「被褐而出,衣锦而入,藏文于内,固不可也」。。 昭俭昭其俭也。《注》:「俭而有度」。 旌礼《传》曰:「服以旌礼」。,明度昭其度也,昭其明也。 列采《礼记》曰:「非列采不入公门,列采正服之色」。 均式周礼》曰:「太宰以九式均节财用。四曰羞。服之式。式,用财之节,度羞饮食也」。。 问《儒》哀公问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曰:「丘少居,鲁衣缝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讥异《礼记》曰:关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 去地朱博子元,为琅琊太守,敕官属多作褒衣」,大袑不中节度」。自今掾、吏衣皆令去地三寸。袑,袴也。 回肘:礼记曰:深衣袂,可以回肘。言寛也。 袗衣 卑服文王 《禹恶》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晏浣《礼记》曰:晏平仲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 丝衣《诗》曰:「丝衣其紑」。 鞠衣《礼记》曰:「季春,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 在笥《书》曰:「惟衣裳在笥」。 在躬《礼记》曰:衣服在躬而不得其名,为㒺注㒺然无知之貌。 请浣又曰:「子事父母,衣裳垢,和灰请浣」。。 请缀又曰:「衣裳绽裂,纫针,请补缀」。 掌缝《周礼》曰:「缝人掌王宫缝浣之事,掌内外之缝事」。 袨服,赋曰:袨服缛川,美人华丽之衣也。曰又诗曰:新妆袨服照江东者,又邹阳上吴王书, 武力鼎士袨服丛台之下。 ,一旦成市。 击衣,赵襄子既灭,智伯、智伯之臣豫譲变姓名入宫,涂厠以刺㐮,子不中,后伏于桥下,㐮子至桥,马惊,遂得譲。让曰:「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㐮子义之,付之衣。让拔劔三跃,呼而击之,曰:「吾可以报智伯矣!」遂伏劔死,赵国皆流涕。 易衣《礼记》曰:「儒有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朝服晋《舆服志》曰:「汉制,一岁五郊天子与执事者,所服各如方色。百官服常服绛衣以从。魏以来名为五时朝服,今止给四服,阙秋服,三年一易乡」。《论语》曰:「吉月必朝服而朝 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庙服又云:「公、特进、列侯、卿、大夫、世妇、中二千石夫人,绀缯帼,簪珥入庙。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月衣为庙服」。 命出《礼记》赐服也 游服游嬉之服 卉服《禹贡》曰:「岛夷卉服」。 美恶终叔孙通曰:「服美不称,必以恶终」。 素化缁素衣化为缁风尘也 増题衣《拾遗録》曰:任昉年十四时,学无常师,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恱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时人谓任氏为「经苑」。 《振衣》不能寐,振衣而起也。《诗》曰:「振衣独长想 」。韩愈诗曰:「振衣游云阙 。 」古诗曰:「振衣千仭冈」。 元服。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冠也。 初服,楚辞》曰:退将复修吾初服,初始也。谓未仕时清洁之服也。 盛服:《左传》曰:晋赵宣子盛服将朝。 竒服》屈原渉江》曰:「余幼好此竒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微服尧微服游于康衢,孔子微服而过宋 䙝衣《礼记》曰:「季康子之母死,陈䙝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賔来䙝衣,何为陈于斯?遂彻之」。 槖衣汉王吉字子阳,好车马衣服,自奉养极为鲜明,而迁徙所载,不过槖衣,天下服其亷而怪其奢,世传「阳能作「黄金」,一作「囊衣」。 缀衣《书》曰:「虎贲缀衣衣」。又狄设黼扆缀 轻衣:黄庭坚诗曰:「已剪轻衣换袍袴」。更衣,容斋随笔曰:雅志堂后小室,名之曰更衣,为姻賔,憩息地稚子,数请所出,因録班史语示之,灌夫传坐乃起,更衣顔注,更改也。凡乆,坐者起更衣,以其寒暖或变也。田延年起,至更衣顔注:古者延賔有更衣处。《卫皇后传: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 嘉服《左传》曰:「以嘉服见,则䘮礼未毕」。。 端服谓整服也袪服: 姣服。皆好衣也 牛衣汉王章学长安,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对泣。后为京兆上封事,妻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邪?」果下廷尉死。牛衣编乱麻为之,今呼为龙具。 鹑服《诗》曰:「鹑服长悲碎」。贫者之服也 三衣,圆觉经》曰:一曰僧伽梨,即大衣也。二曰郁多罗僧,即七条也。三曰安陀㑹,即五条也。此是三衣,若呼七条,褊衫裙为三衣,误也。 兼衣谢惠《连雪赋》曰:「御狐貉之兼衣」。,雪衣苏轼诗曰:「记得金笼,放雪衣鹦鹉也」。。 金衣。《西京杂记》:始元元年,黄鹄下太液池,上为歌曰:「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唐明皇谓莺为「金衣公子」。 乌衣》燕子国《口唐诗》曰:「乌衣巷, 夕阳斜」。 𤣥衣龟曰𤣥衣,督邮。云衣天上浮云如白衣。 垣衣》《广雅》,苔在垣曰垣衣 袷衣御袷衣,无絮之夹衣也,冶服诗冶服,看疑画美女之冶服也 《荷衣》《离骚》曰:「制芰荷以为衣兮」。 艾衣《燕史杂记》曰:五月五日午时,采艾摘叶,与绵相和,絮衣七事,辽主著之,畨汉臣僚各赐艾衣三事。 素衣陆机诗曰:「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衣」。谢𤣥晖诗曰:「谁能乆京洛,缁尘染素」。 素服《左传》曰:「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羽衣》《赤壁赋》曰:「羽衣褊●衣,《长恨歌曰惊破霓裳羽 曲」 萝衣女萝,即薜荔衣也。唐孟浩然诗曰:「山风拂萝衣」。。 山服》居士,野人之服 象服。《诗》曰:「象服是宜,法度之服也」。 传衣传灯録》曰:释迦佛生四十九年,将金缕僧伽黎衣传与一祖摩诃迦叶传至三十二祖𢎞忍缉。按传,衣乃西域屈㫬布 木绵花心织成。 寳衣。陆倕《石阙铭》曰:弃彼寳衣。 原儒衣郦食其踵军门上谒,衣儒衣冠,沛公使人谢曰:「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食其按劔,叱使者曰:吾髙阳酒徒,非儒者也」。沛公遽延入。 麻衣深,衣也,明又麻衣道者, 《易》 操制 潄,浣并见《礼记》。 《増华章》《刘禹锡集》曰:「顾逢掖之腐儒,被华章之贵服」。 璀璨赋曰:「披罗衣之璀璨美女衣,明净貌」。 《桂徽》杨错杂之。桂徽,美女服也 綝纚佩綝纚,以辉煌,衣盛饰貌。纎柔。《谢春衣表》曰:「执领襘而拚舞失次,被纎柔而顾盻増辉」。 褕●美女,衣长大貌 《鹤文》谢冬衣表》:「鹤文是赐,逺慙晋代之贤,鹈翼不濡,实惧曹风之刺。 龙绡《杜阳编》曰:唐元载,宠姬薛瑶英衣龙绡衣一袭,无一两抟之不盈一握。 质孙。元史舆服志》曰: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则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无定制,凡勲戚、大臣近侍赐则服之,下至于乐工、卫士,皆有其服。精粗之制,上下之别虽不同,总谓之质孙云。 绻领淮南子》曰:古者有鍪而绻,领以王天下者矣,其德生而不辱,予而不夺,天下不非其服,同懐其德。当此之时,隂阳和平,风雨时节,万物蕃息,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岂必褒衣博带,句襟委章甫哉! 执袪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王,执化人之袪。腾而上者,中天而止。绛褠衣详衣服一。 莲叶衣《诗》曰:「香飘莲叶衣」,隐士所服也」。 藕苖衣唐方干诗曰:「竹湾松树藕苖衣」。 《丹霞衣》《诗》曰:「披我丹霞,衣袭我素」。霓裳皆仙服也 金缕衣,襄阳耆旧传》曰:「王昌公伯,为东平相、散骑常侍,早卒,妇是任城王曹子大女昌弟式,字公仪,为渡辽将军长史。妇是尚书令桓阶女,昌母聪明有典教,二妇入门,皆令变服下车,不得逾侈后阶,子嘉尚。魏主欲金缕衣见王式妇,桓嘉止之曰:其妪严固,不听善尔,不须持徃犯人家法。 苏轼诗曰:「把酒一听金缕衣」。 隐居服卢鸿还山,赐隐居服服。孟光曰:「妾自有隐居之」。 古人服上谓毛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 道家衣》宋王禹偁诗曰:「渔家船,舫道家衣」。 《越罗衣》《诗》曰:「美人犹舞越罗衣」。 衷衵服《左传》曰: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注衵服近身衣也」。 离尘服袈裟,名无垢衣,又名消痩衣离尘服,忍辱铠 冷装绵杜甫诗曰:「衣冷欲装绵」。。 《炎流汗》又曰炎赫衣流汗 原不待暖《汉书》:「寒之于衣,不待䡖暖」,常苦寒古诗曰:「衣葛常苦寒」。。 赋无衣《左传》曰:申包胥如秦乞师。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献紵衣季札与子産缟带子産,献紵衣焉 増缇衣、韎韐皆武人勇士所服者 便姗弊屑。美女,衣服,婆娑貌。 衯衯裶裶衣整,齐貌,披披晏晏灵衣兮,披披衣长貌。又曰:「被荷裯之晏晏。荷裯,荷衣也。晏,晏衣盛貌。 绡紫蘸碧《凤池编》曰:「李绅为相时,俗尚䡖,绡紫蘸碧,为妇人衣绅,自为小君裁剪」。 金花紫罗。《西京杂记》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在昭阳殿,遗飞燕金花紫罗面衣。 如不胜衣,《礼记》曰:赵文子退然如不胜衣。 遗天下衣,齐桓公出游,见老人,命之食,曰:「请遗天下食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公曰:「吾府库有限」。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 送酒,白衣》陶渊明九日无酒,须臾,见白衣人送酒,乃王𢎞也。 㸃头,朱衣。欧阳修知贡举,每考巻坐,后觉有一朱衣人㸃头,然后其文入彀。 淡妆素服,《龙城録》曰: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松林酒肆,旁见一美妇人淡妆,素服出迎与语,芳香袭人,因与扣酒家共饮。师雄醉,寝起,视在大梅花林下,翠羽啁嘈,月落参横,惆怅而已。被文服纎,文谓绮绣,纎谓罗縠,此美人之服也。 流霞羽服古赋曰:「佩流霞之羽服」。 纳衣垂翠纳衣承佩,缓垂翠,逐铛舒,皆美人衣饰也 象弭鱼服出《采薇》诗,「象弭以象骨,饰弓鱼服,取鱼兽之皮为弩,矢菔。 檿弧箕服周宣《王时謡》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卖檿弧箕服之人,得褒女后,以献幽王赎罪,是为褒姒。。 原垂衣而治详衣服三 为衣象天《帝王世纪》曰:「黄帝始去皮服为上衣以象天」。 夏葛,冬裘《韩子》曰:「尧之有天下也,冬日鹿裘,夏日葛裘」。。 朝新暮敝」。桓谭《新论》曰:「楚之卾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敝」。 布衣、韦带,《说苑》曰:秦王以五百地易鄢陵,鄢陵辞而不受,使唐侯谢,秦王怒曰:「公亦尝见天子之怒乎?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侯曰:「大王亦尝见布衣韦带之士怒乎!」伏尸二人,流血五歩」。 荷衣蕙带。《楚辞》曰:荷衣兮蕙带,鯈而来兮忽而逝。 鳞衣霓裳又曰:「鱼鳞衣而白霓裳。注:鱼鳞衣,杂五采为衣,如鳞文也,白霓裳素练也」。 云衣虹绅曹植与陈琳书曰:「被翠云以为衣,戴北斗以为裳带,蜿虹以为绅」。。 唐尊小褏,《汉书》曰:王莽以唐尊为太傅,尊以国歉民贫,乃著短衣小褏。按褏,古袖字。 寛饶短衣,盖寛饶字,次公,左迁卫司马,出殿门,断其单衣,令短离地冠、大冠,带长劔,即日按行卫士。 曽子不制,荘子曰:曽子在卫十年,不制衣服。娄敬不易。《汉书》曰: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髙帝在焉。敬脱挽辂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宜」。虞将军欲与鲜衣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不敢易服」。 衣无文绣《晋中兴书》曰:「中宗尝幸郑夫人衣无文绣。 孟子曰:「不愿人之文绣」。。 择不取费阖闾衣服,择不取费俭也。 不过囊衣详衣服二。 不著新衣。《世说》曰:桓车骑不好著新衣,浴后妇故送新衣,车骑大怒,催使持去,妇更持还。传语云:「衣不经,新何由!」而故桓大笑著之。 布衣、饭牛。荘子曰:鲁君闻顔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顔,阖守陋闾,粗布之衣而自饭牛。 乌衣率士《魏志》曰:「泰始三年,议郎叚灼上疏理」。邓艾曰:「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耕,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 汉王解衣,《汉书》曰:韩信既平齐,项羽使武渉说信背汉归,楚信谢曰:「汉王授我上将军印,数万之衆,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背之不祥,幸为信谢项王」。 世祖解衣,《东观汉记》曰:来歙与刘嘉俱诣洛阳,世祖见歙与之大欢,即解衣以衣之。 诏赐御衣。《续汉书》曰:杨赐以病罢,居无何,拜为太常,诏赐御府衣一袭。 特赐御衣,《魏志》曰:华歆为司徒,歆素清贫,禄赐以赈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帝诏特赐御衣,及为其妻子、男女皆作衣服。 奉羮汚衣后汉刘寛夫人欲试,寛令恚,伺当朝㑹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羮,翻汚朝衣,竟不怒,徐言曰:「羮烂汝手邪!」 对竈炙衣《东观汉记》曰:「上闻王郎军至,复惊去,至南宫,天大雨,上引车入道旁,空舍竈中,有火,冯异抱薪,邓禹吹火上,对竈炙衣也」。。 使作徒衣《后汉书》曰:「锺离意诏部送徒,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𢎞农意,輙移属县使作徒衣」。 佣作贼衣,又曰:虞诩为朝歌长,朝歌,贼寗季,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诩乃潜遣贫民能缝者佣作贼衣,以彩线缝其裾为识,有出市里者,吏輙擒之,贼由是骇服,咸称神。 逼,下偞卑偞,廹也。堕叶反。《礼》云:为已偞卑」。 黜华尚素 士不衣织,织,染丝,音志。贾无衣锦。髙帝诏:贾人无得衣锦绣、绮、縠、絺綌。紵罽,操兵乘车马。 寳玉之衣诗:火入荒陵化寳衣。 襏襫之衣草衣以御雨,即管子曰「身衣襏襫」,一云 ,薜荔衣也 増负筐衲衣,《南唐近事》曰:韩熈载放旷不羁,著衲衣负筐,令门生舒雅执手板于诸姬院乞食,以为笑乐。帘为妓衣。夏侯亶妓妾,无衣,毎隔帘奏乐,时谓帘为夏侯妓衣。 原既非常服,难逭明刑。 桓公好紫衣《尹文子》曰:「齐桓公好紫服,齐国尽服之」。。 景公衣黼黻。《晏子》曰:「景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采具焉」。。 孝已视厚薄,《尸子》曰:孝已一夕三起,视衣之厚薄,枕之髙卑,爱其亲也。 老莱服斑斓。孝子传曰:老莱子年七十,父母犹在莱子,常服斑衣为婴儿戏。 诏卓茂一袭。《东观汉记》:光武下诏曰:「前宻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赐安车一乘、衣一袭」。 赐周瑜百领。《吴书》曰:孙权毎赐周瑜衣,寒暑皆百领,诸将莫有及者。 犯劓者赭衣。 大辟者布衣《尚书大传》曰:「唐虞象刑」云云」。 既同聚鹬之尤。 宜及维、鹈之刺,布衣之俭,见彼汲黯。 韦袴之敝,闻之祭遵。 俭不曳娄,虽闻讽于《蟋蟀》。 奢而好洁,亦见刺于蜉蝣。 狐裘之陋,虽致诮于齐相。 麻衣之侈,亦见刺于曹人衣服五。
32
原诗魏曹毗夜听擣衣》诗曰:寒兴御纨素,佳人治衣襟,冬夜清且永,皓月照堂隂。纎手叠䡖素,朗杵叩鸣砧,清风流繁节,廻飇洒微吟,嗟此嘉运速,悼彼幽滞心。二物感余懐,岂但声与音」。 宋谢惠连捣衣诗》曰:「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肃肃莎鸡羽,烈烈寒螀啼。夕隂结空幕,宵月皓空闺。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簪玉出北房,鸣金步南阶。檐髙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𤼵两袖,䡖汗染双题。 《増梁武帝捣衣诗》曰:「驾言易水北送别河之阳沈思惨,行镳结梦在空牀,既寤丹緑谬,始知纨素伤,中州木叶下,边城应早霜,隂虫日惨烈,庭草复芸黄,金风徂清夜,明月悬洞房,袅袅同宫女,助我理衣裳,参差夕杵引哀怨秋砧扬䡖罗飞玉腕,弱袖低红●朱顔,日已兴盼睇色増,光捣以一匪,石文成双鸳鸯制握断金刀薫用如兰芳佳。期乆不归,持此寄寒乡。妾身谁与容,思君苦入肠」。 原王僧孺咏捣衣诗曰:「足伤金管遽,多怆,缇光促露圑。池上紫风飘,庭里緑散度。广陵音掺写,渔阳曲别鹄。悲不已,离鸾断还续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柳恽捣衣诗》曰:「孤衾引思绪,独枕怅忧端,深庭秋草緑,髙门白露寒。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皐木叶下,陇首秋云飞。鹤鸣劳永叹,采緑伤迟暮。念君方逺游,贱妾理纨素,秋风吹緑潭,明月悬髙树。轩髙夕杵散,气爽夜砧鸣。瑶华随步响,幽兰逐袂生」。 刘孝威赋《得香出衣诗》曰:「香出衣步近气逾飞,博山登髙用邺锦,含情动靥比洛妃,香缨麝带逢金缕,琼花玉胜缀珠徽,苏合故年微恨歇,都梁路逺恐非新,犹贤汉君方千里,尚笑荀令止三旬」。 费昶华光省中,夜听城外《捣衣诗》曰:「阊阖下重关,丹墀吐明月秋气城中冷秋砧城外发浮声。绕雀台,飘响度龙阙,宛转何藏摧。当从上路来藏摧,方未已。定自乘轩里乘轩尽,世家佳丽似朝霞。圆璫耳上照方绣。领间斜衣熏百和,屑鬓插九枝花,昨暮庭槐落,今朝罗绮薄,拂席卷鸳鸯。开缦舒龟鹤,金波正容与玉步。依砧杵,红袖徃还萦素腕。参差举徒闻不得见,独夜空愁伫。 《増魏温子升捣衣诗》曰:「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香杵纹砧知近逺,传声递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蠮螉塞边,絶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 原周庾信《夜听捣衣诗》曰:「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今夜长门月,应如昼日明。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石燥砧逾响,桐虚杵絶鸣。鸣石出华隂,虚桐采凤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并结连支缕,双穿长命针。倡楼惊别怨,征客动愁心。 又曰:「捣衣明月下静夜,秋风飘锦石平,砧面莲房接杵腰,急节迎秋韵新声入手调寒衣须,及早将寄霍嫖、姚。 増唐杜甫端午日赐衣诗》曰:「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䡖。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裴说《寄边衣》曰:「深闺乍冷开香箧,玉筯微微湿红颊,一阵霜风杀桞条,浓烟半夜成黄叶,重重白练明如雪,独下闲阶转凄切,祗知抱杵捣秋砧,不觉髙楼已无月」,「时闻寒雁声相唤,纱窓只有灯相伴,几展齐纨又懒裁,离肠恐逐金刀断,细想仪形执牙尺,回刀剪破澄江色,愁捻银针信手缝,惆怅无人试寛窄,时时举手匀红泪,红笺谩有千行字,书中不尽心中事,一片殷勤寄边使」。 于鹄秋衣诗》曰:「箧中有秋帛,裁作逺客衣缝制虽女工,尺度手自持,容貌常目中,长短不复疑,针缝宻且坚。游客多尘缁,意欲都无言,浣濯耐岁时,殷勤托行人,传语愼勿遗,别来已年老,亦闻鬓成丝,纵然更相逢,握手唯是悲,所寄莫复弃,愿见长相思」。 宋杨万里《晒衣诗》曰:「亭午晒衣晡褶衣,柳箱布幞自携归,妻孥相笑还相问,赤脚苍头更阿谁」。 元曹伯《啓浣衣图诗》曰:「静女思归宁,浣衣拜髙堂,隐士履贞固,濯缨视沧浪,茍有涓洁心憔悴,犹姬姜常懐济时䇿,进退皆康荘。 熊鉌《捣衣曲》曰:「北望悠悠音信少,空房念逺心常早流萤煜煜夜稍清,塞雁嗈嗈寒已到。细丝清水练方新,在□半湿日中明。隔篱翁媪寐不熟,月落尚闻砧杵声。将军锦帐环歌舞,百战尚迟归寸土。老农肩米肉成疮,思妇裁衣泪如雨,李俊民捣衣诗曰:一夕秋风雁过声,铁衣辛苦向边城。将军不用和戎计,双杵休辞月下鸣。 赵孟俯《闻捣衣诗》曰:「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苜蓿总肥宛腰褭,琵琶曽泣汉婵娟。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待他年始惘然」。 陈基《裁衣曲》曰:「殷勤织纨绮,寸寸成文理,裁作逺人衣,缝缝不敢迟,裁衣不怕剪刀寒寄逺,唯忧行路难,临裁更忆身长短,只恐边城衣带缓,银灯照壁忽垂花,万一衣成人到家」。 郑允端《拟寄衣曲》曰:「男儿逺向交河道,铁马金戈事征讨,边头八月霜风寒,欲寄戎衣须趂早,急杵清砧捣夜深,玉纎铜斗熨帖平,裁缝制就衣袄裙,千针万线始得成,封裹重重寄边使。为语夫君奋忠义,好将功业,立边陲,要使声名垂史记。 张端《捣衣诗》曰:「为捣清砧素,令人念藁砧。近寒将雁至,入夜见蛩吟。霜月三更杵,关山万里心。金风何太弱,不与送馀音」。 《宋无寄衣曲》曰:「征衣须早寄,遥忆藁砧寒,莫讶啼㾗少,相思泪已乾」。 倪瓉素衣诗》曰:「素衣湼衣,在彼公庭。载伤迨隘,中心怔营。彼苛者虎,胡恤尔氓。视民如豵,宁辟尤诟。礼以自持,省焉内疚。虽曰先业,念毋荡失。守而不迁,致此幽郁。身辱亲殆,孝违义屈。蔚蔚荒涂,行迈靡通。雝雝鸣凤,世莫之逢。夕风凄薄,曷其有旦。吁嗟民生,实罹百患。先师遗训,岂或敢忘。箪瓢称贤,乐道无殃。予独何为,凄其悲伤。空谷有芝,窈窕且廓。爰宅希静,菽水和乐。载弋载钓,我心不怍。安以致养,寤寐忘忧。修我初服,息焉优游。増赋唐李程,衣锦褧衣,赋曰:君子制服兮,损益以时,秉衣锦之特丽,必尚褧以相资,欲曵娄以成饰,故威仪而可持。异彼佩环,有以文为贵者,同夫絺綌,必特表而出之。察其所以,亦将有㫖,愿无伐善,俾其藴美。卫诗既作,且赋于硕人之篇,匪服是加,则嗤乎彼其之子。异狐裘而羔袖,比緑衣而黄里,䝉纎缟而不隔,笼渥彩之可拟,彷佛兮若豹姿之藏,雾隐映兮,似珠光之透水,徒有美于烂然,孰可详其蔚矣!故服之无斁,终然允臧,当斐然而入用,惧学制以见伤,知我者谓我隐蔽文章不知我者,谓我顚倒衣裳。曽不念顺之则理,的然而亡,自类韬光,不耀孰云?欲盖而彰,比乎绘事后素勿矜为寳,不有外者何以混其色?不有内者何以蓄其藻?雅符含章之德,不愆尽饰之道。服既美矣,人亦宜然。等诚明之道合同,出处之义全,亦犹洁矩之士,穷而不滥,藴贞明体恬淡,昔有喻于谗口,何以自明?今不衣而夜行,宁惟逮暗,是知大象既分,先质后文,德为道用,静为躁君,不衒昭质,退藏于宻,匪同庞服之竒,自契黄中之吉,彼无褐空念于卒岁,此成章不俟兮终日,未若赋衣锦之褧衣,为终身之自律。 李子卿《府试授衣赋》曰:「九月肃霜,山静风落,天髙气凉,蟋蟀入兮堂户近,鸿雁飞兮天路长,欲备岁之无衣,无褐始御冬而载𤣥。载黄命妇女事,为公子裳。若乃田畯入室,居人在巷,警杀气之秋,陨切严霜,其夜降物藏于时,人感于是虽懐有稔而及节,亦念无衣而在此,绩我丝麻,具尔纨绮,将备服之纁素,岂徒事夫红紫,则知王者之德,圣人之思,礼法在矣,古今以之,事陈王业,功当天时,泽及周王之道,歌得豳人》之诗,既而涤塲穹,窒熏鼠,乘其农间,以入室处,爰邀载绩之功,始命缝裳之女,掺掺柔脆,札札鸣杼,天寒夜静,既阅西邻之光,月明更深,齐度南轩之杵。夫如是事合其制,礼亦有序,物向政方人,知义所将,前规不昧,故斯事必举,资尔绩而卒,岁是裳授,余衣而穷,冬可御。方今四隩既宅,九州攸同,人恱物茂,时和年丰,男勤耕于稼穑,女务绩于蚕工,虽恱当今之化,亦由行古之方,于是彼其之子,各称其服,此生之物,咸得其羣,念彼及此,务穑劝分,虽非后作,抑有前云,岂上帝之思我,实下人之戴君。客有闻而歌曰:天之髙兮无不覆,君之大兮无不佑,生人殖物,既庶且富,尔在于时,尔茅于昼,霜始降兮。女工就岁时,穷兮寒衣授。 张何授衣赋》曰:惟改岁之𢎞典,爰授衣于肃霜。稽月令之前制,得《豳诗》之首章。夫其损益,从时取其观古人象,𤣥黄既绩,可以为公子裳。促机上之寒杼,发桑间之懿筐,零露既漙,肃霜夕降,聚于燎火,无资于借,人劝其功,佣俾率于同巷。尔其敦质素,黜华靡,诩葛屦之俭啬,笑麻衣之浮,侈裂素之洁,既无取于流黄,我朱孔阳,复何为乎恶紫?茍狸制之可识,谅羔羊之在此。且德惟称服,道在随时,惜光隂之暮矣,恐絺綌之凄其,㑹斯蚕绩,取彼狐狸,既申之以杂佩,又组之以素丝,信物之美者,惟君子宜之。借如䡖裘被服之客,纎手缝裳之女,昼剪绮纨,夜调砧杵,微芳发素,袖举丝兮衣兮,爰笑爰语,莫不遵向晦以宴息,乐盛隂之室处。于戏!圣实作则,皇惟降衷,礼章度数,服制卑崇,鉴羔袖之非类,愼鹬冠之不中,岂可袖然充耳?不念女工,俾僭乱以陵上,兴怨言于大东而已。是以带裳表俭,黻冕昭文,袭缁衣之改造,追补衮之清芬,故能宜象服集𤣥,纁将菲薄以为寳,岂浮奢之足云有,守道固穷,至图未就,卒岁无褐,忧心如疚,四时迭运,窃独悲此凛秋,万物有托,子何为乎?岩岫空负悲哉之感,徒为哿矣之富,傥有弹冠之期,不忘绨袍之旧。 周存赋曰:「二仪斡化兮,四运环周,大火中而退暑,白露泫而成秋。𤣥鸟去巢,望云海以幽蛰。旅雁违漠,指烟江而遨游。农事云就,妇功聿修,感虫鸣之促织,念客恨之衣裘,虑之云谁,彼姝者子。弄机杼以成绩,秉刀尺以循理。揣其修短,运纎手以俱营。善乃规模,敏惠心而独揆。尔其上下有序,度量有常,咸循故以取制,岂崇异而违方,随贵贱以合则,处𤣥素而有章,伊四人之所授,必九月之降霜。彼美衣工,献华服之楚楚,彼都人士,被狐裘之黄黄,清霜既降,商飇亦厉,衰草萎庭,坠叶流砌,气萧瑟以増冷,天泬寥而澄霁,虽人将入室,知所以戒寒,而时或无衣,则何以卒岁?是乃背豳风者无备,遵月令者有继也。若乃白日向昬,愁云四展,归鸟时聚,断蓬孤转,风生虚室之寒,服念䡖裘之善,则晏平仲悔累年之未易,桓将军授新衣而不遣也,爰有别江山之墨客,游他乡而未归,惊岁序之云暮,恨筹谋之尚违,矧夫揺落秋声,凄切霜气,廵阶除而不乐,抚心曲而谁谓?且士有知已而我独无人,皆授衣而我独,未因感时而増叹,聊作歌以自慰,歌曰:「愁霜落兮岁已终,秋雁吟兮悲逺空,短褐不完兮忧思充,庭萧萧兮冷暮风」。
33
原铭,晋傅𤣥衣铭曰:「衣服从其仪,君子德也。衣以饰外,德以备内内。修外饰,礼有制也」。
34
《原箴》:汉《蔡邕衣箴》曰:「今人务在奢丽,志好美,饰帛必薄细,衣必䡖暖,或一朝之宴,再三易衣,私居移坐,不因故服」。
35
原啓梁庾肩,吾谢东宫,赉内人春衣。啓曰:阶边细草,犹推綟叶之光。戸前桃树,反讶蓝花之色。遂得裾飞合,燕领鬭分。鸾试顾采薪,皆成留客。
36
増表宋宋祁谢衣袄表曰:「冬龠乘辰,裘官著令,疾驰使驿,临抚塞屯,并颂齐笥之良,均挟吴绵之暖,被躬且吉,束带有华。伏惟皇帝陛下,至德诞敷,深仁普爱,念官师所以卒岁,恐天下有受其寒,居泰轸穷,当舒虑惨况,凄其戒序,必恻然动心,特以濵寒冱严,持兵皲露,句传温诏,缄褚纹袍,烂然昼鲜,煦若春至。矧部校什长,赐各有差,僻垒穷鄣,恱而忘苦,振裾交拚,聮襼相趋,和气畅肢,顾折胶而何畏,大恩压已忧,称服以为难,有可仰酬,不知䡖殒。 鼂补之《谢赐春衣表》曰:「勾萌毕发,庆赐可行,土牛久饰于送寒,豳龠未歌于迎暑,乃眷造庭之愿,爰开在笥之良,肆有等差,均于覆被。恭惟皇帝陛下,宜人布政,育物为功,卉皮自适于隂阳,氄毨同和于天地,既陶无外之化,亦沾咸若之恩,织篚乱流,岂惟加五百里之逺,女工同燎,故复半三十日之收,矧是具僚,与之同体,适及风雩之后,大颁帑帛之珍,君赐足荣,不叹无衣之七,王章有分,庶逃终褫之三,誓各糜捐,以图报称」。
37
御定渊鉴类函卷三百七十三
URN: ctp:ws54195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