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十五

《卷十五》[View] [Edit] [History]

集部一》

集部一·楚辞类》

集部一·楚辞类·楚辞章句》十七卷》

1
王逸撰。初,刘向辑屈原、宋玉、景差诸赋,附以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严忌、王褒诸作,及向自作《九叹》,为《楚辞》十六篇。逸又益以自作《九思》,及班固二叙,勒成十七卷。且为作注。其《九思》亦自注。为宋人辗转校刻,已多更其旧第。然其注则未有窜改也。

集部一·楚辞类·楚辞补注》十七卷》

1
洪兴祖注。原本有考异一卷,今本散入各句下。其书以苏轼校本为主,而参用洪炎以下十五家之本。其书前列王逸旧文,而一一疏通证明,拾其遗阙,皆以「补曰」二字别之,较原注为详密。朱子作《楚辞集注》,实多本是书。

集部一·楚辞类·楚辞集注》八卷,《辨证》二卷,《后语》六卷》

1
朱子撰。以屈原所作二十五篇为《离骚》,宋玉以下十六篇为《续离骚》。随文诠释,各注以比兴赋字,如毛亨《诗传》例。其纠驳旧注者,别为《辨证》。又刊定晁补之续楚辞》《变离骚》二书,录荀卿至吕大临所作五十二篇,为《后语》。

集部一·楚辞类·离骚草木疏》四卷》

1
吴仁杰撰。取《离骚》所用草木,一一诠释,谓原多本《山海经》,每引以为说,殊为胶滞,然徵引宏富,颇为博物之助。

集部一·楚辞类·钦定补绘离骚全图》二卷》

1
国朝萧云从原画并注。旧祇六十四图,馀多阙佚未备。乾隆四十七年,特命内廷诸臣考订补绘,自《离骚》篇至《香草》止,共增九十一图,通计一百五十五图。《楚辞》景物于是无不赅具矣。

集部一·楚辞类·山带阁注楚辞》六卷,《楚辞馀论》二卷,《楚辞说韵》一卷》

1
国朝蒋骥撰。冠以《屈原列传》,以考事迹之本末;次列地理图五,以考原之涉历,即据其年月道里:以定所作之时也。馀论二卷,辨证诸家注释。《说韵》一卷,多执二母攻驳顾炎武、毛奇龄之说。其书颇为冗杂,然明以来说《楚辞》者,大抵多臆说空言,此犹为徵实之学,故姑录以备一家焉。
2
右楚辞类。六部,六十五卷。

集部二》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扬子云集》六卷》

1
汉扬雄撰。《隋志》《唐志》皆载雄集六卷,其本久佚,宋谭愈始裒合残剩,厘为五卷。明万历中,郑璞又补辑为六卷,即此本也。所收诸箴,凡三十篇。然雄箴实止二十八篇,此杂以崔駰、崔瑗之作,殊失考订。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蔡中郎集》六卷》

1
汉蔡邕撰。邕集久佚,今因裒辑而成者,凡有二本:一为张溥《百三家集》本,一为陈留新刻本。此即陈留本也。凡诗文九十四首,与张本互有增损。张本《荐董卓表》一篇,此本删去。考刘克庄《后村诗话》,已论邕此表,则宋本已有之,此本盖为乡曲讳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孔北海集》一卷》

1
汉孔融撰。据《后汉书》融本传,魏文帝求其遗文,凡得二十五篇。张溥《百三家集》所载,凡四十二篇,此本又多《告高密令教》《告高密县僚属》二篇,凡四十五篇。其《圣人优劣论》,以一篇误断为二,实四十四篇。盖捃拾类书,仅存残缺,即苏轼所称《扬氏四公赞》,今已不存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曹子建集》十卷》

1
曹植撰。凡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三篇。目录后有「嘉定六年癸酉」字,盖即《文献通考》所载十卷本也。其中《善哉行》误收古词,《七哀诗》不收本词而收晋乐所奏,《玉台新咏》所载《弃妇篇》《艺文类聚》所载《回文镜铭》《坦斋通篇》所载王宋诗均未收入,亦不免有所舛漏。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嵇中散集》十卷》

1
嵇康撰。《晋书》为康立传,旧本因题曰晋者,缪也。其集散佚,至宋仅存十卷,此本为明黄省曾所编。虽卷数与宋本同,然王楙《野客丛书》称,康诗六十八首,此本仅诗四十二首,合杂文仅六十二首,则又多所散佚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陆士龙集》十卷》

1
晋陆云撰。原本散佚,宋徐民瞻所刻亦散佚,此本盖明人所重辑。编次颇为丛杂。《答兄平原》诗中,误收陆机一首。失题诸句载于《艺文类聚》「*芙蕖部」「啸部」者,直题曰「芙蕖」曰「啸」,尤为庸妄。以世无别本,姑以存云著作之概云尔。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陶渊明集》八卷》

1
陶潜撰。今所传六朝别集,惟此与谢朓集为原书。然亦北齐阳休之所编,增入《圣贤群辅录》《五孝传赞》二书,已非昭明太子八卷之旧。宋庠校正,又未能辨二书之依托。遂流传至今。今删除二书,仍存八卷。虽未必合昭明之原第,而黜伪存真,庶几犹为近古焉。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璇玑图诗读法》一卷》

1
《璇玑图诗》,秦苏蕙撰。其《读法》则明康万民作也。原图凡八百馀言,纵横往复,皆成章句。其字本织以五色,以别三、五、七言,后传本概以墨书,因迷其句读。唐申 尝作释文,今亦不传。宋元间,有僧起宗者,以意推求,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分为十图。万民增立一图,更得诗四千二百六首,与起宗图合为一编,以成此书。
2
谨案:古无以一图为一集者。然此图,经、史、子三部之中,皆无类可附,以究为韵语之类,且两家演至诗七千九百五十八首,是亦足以当一集矣,故附之别集类中。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鲍参军集》十卷》

1
鲍照撰。「照」或作「昭」,唐人避武后讳也。其集《隋志》作十卷,此本出自都穆家,与《隋志》卷数相合。然既以乐府为一卷,而《采桑》《梅花落》《行路难》,乃列入诗中,唐以前本,不应荒陋至此,断为明人所重编。又往往注曰「某字集作某」,是采自他书之明证。然文章皆有首尾,诗赋亦间有自序、自注,与抄撮类书者不同,其因旧本而妄为窜乱欤。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谢宣城集》五卷》

1
谢朓撰。原本十卷,宋楼照惟刻其诗五卷,前有照序,犹南宋佳本。观其附载王融和诗,知不由掇拾成也。朓诗为沈约所推赏,而钟嵘则抑扬参半,要皆爱憎之私。赵紫芝诗称:「辅嗣易行无汉学,玄晖诗变有唐风。」于文质升降之际,独得其平。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昭明太子集》六卷》

1
梁昭明太子撰。原本久佚,此本为明叶绍泰所刊,较张溥《百三家集》本,多《七召》等十三篇,而少《与明山宾命》等三篇。盖两本皆出掇拾,故互有出入。其诗亦误收简文帝作五首;当由不知《玉台新咏》所题「皇太子」乃简文,非昭明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江文通集》四卷》

1
江淹撰。旧有汪士贤、张溥两刊本。此乃乾隆戊寅梁宾,以汪本、张本,合以张斌家旧抄本,通为一编,较为赅备。于字句之讹异,亦多所校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何水部集》一卷》

1
何逊撰。其集自宋已残缺,故杜甫诗注所引,黄伯思皆以为未见。然宋本今亦不可得,此本乃明张弦所刻。凡诗九十五首,附同作二首,联句三首,又附以《七召》一篇。其中学《青青河畔草》一首,妄改原题,殊为庸陋。然考《永乐大典》所载,逊诗无出此本之外者,或亦因旧本点窜欤。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庾开府集笺注》十卷》

1
庾信撰,国朝吴兆宜笺注。考倪瓒集,有与齐学士借庾子山集书,则信集在元宋尚有传本,至明遂佚。此本盖从诸书抄撮,已非其旧。胡渭欲为作注而未竟,兆宜采其遗稿,与徐树谷等补缀成书。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庾子山集注》十六卷》

1
国朝倪璠撰。以吴兆宜所笺庾信集,出自众手,不免漏略,乃重为补葺。并作年谱,冠于前。虽稍伤冗漫,而于史事考证较详。其辨误收杨炯文二篇,亦颇为精审。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徐孝穆集笺注》六卷》

1
陈徐陵撰,国朝吴兆宜笺注。较庾信集笺注稍略,似乎未成之本,然亦有足备参考者。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东皋子集》三卷》

1
王绩撰。为王通之弟,而天性真率,不随通聚徒讲学、献策干进。诗文皆疏野有别致,其诗惟《野望》一篇最传。然如《石竹咏》《赠薛收》诗,皆风骨遒上;《古意》六首,亦陈、张《感遇》之先导。集为吕才所编。此本卷数与才序合,而才所称《龙门忆禹赋》,集乃不载,似未必旧本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寒山子诗集》一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

1
寒山子、丰干、拾得,皆贞观中台州僧,世颇传其异迹。是集乃台州刺史闾丘允令寺僧道翘所搜辑。寒山子诗最多,拾得次之,丰干存诗二首而已。其诗多类偈颂,而时有名理。邵子击壤集》一派,此其滥觞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王子安集》十六卷》

1
王勃撰。集久佚,《初唐十二家集》中,仅载其诗赋一卷。故皇甫汸作杨炯集序,称王诗赋之馀,未睹他制。此本乃明崇祯中张燮所编。皆从诸书采辑而成,较宋本仅少四卷。盖勃文章巨丽,为四杰之冠,诸家总集所录特多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盈川集》十卷,附录一卷》

1
杨炯撰。亦明万历中,龙游童佩所辑录也。凡赋八首、诗三十四首、杂文三十九首,而以赠答评论之作,别为附录。其《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伯母李氏墓志》,误编庾信集中,此本收尔朱氏一篇,而李氏一篇仍失载,则搜采尚有所遗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卢升之集》七卷》

1
卢照邻撰。原本十卷,此本仅存七卷。其《穷鱼赋》序称,常思报德,故冠之篇首。今此赋不在篇首,知亦出重编,非其旧第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骆丞集》四卷》

1
骆宾王撰,明颜文选注。宾王讨武后败死,颇为唐人所怜,故造有灵隐寺伪僧之说,即中宗亦不甚以为非,故诏求其文,使郗云卿编次。然云卿所编百馀篇,今已久佚,此本盖后人所重辑。颜文选注,颇为弇陋,以原刻所有,而姑存之。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陈拾遗集》十卷》

1
陈子昂撰。子昂始变文格,其诗为唐初之冠,其文自骈偶诸篇外,散体皆疏朴近古,故韩愈、柳宗元皆称之。其人则献媚武后,殊不足道。所作《大周受命颂》,及《进表》《请追上太原王帝号表》《大崇福观记》诸篇,并载集中,至今为儒者诟厉。特以词章之美,流传不废云尔。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张燕公集》二十五卷》

1
张说撰。其集《唐志》作三十卷,宋以来诸家著录,则皆二十五卷,与今本同。考《文苑英华》及《唐文粹》所载诗文,此集未收者,尚六十一篇。盖撰录二书之时,其五卷尚未佚也。今并依类补入,使成完本,而二十五卷之数,则仍其旧焉。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曲江集》二十卷》

1
张九龄撰。其书首尾完具,犹唐以来之旧本。盖文渊阁所藏宋椠,丘浚录传于外也。九龄以忠亮负重望,而文章高雅,亦不减燕、许。《唐书·文艺传》载徐坚之言,谓其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殆局于风气,以富艳求之欤。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李北海集》六卷,附录一卷》

1
李邕撰。凡赋五篇,诗四篇,杂文三十二篇。盖后人裒辑之本,视原集七十卷已十不存一。卷末附录新、旧《唐书》本传,及赠答诗,而别载贺赦表六篇,题曰「纠谬」,盖皆李吉甫作《文苑英华》,误题邕名,彭叔夏文苑英华辨证》,尝厘正之,故不以入集云。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李太白集》三十卷》

1
李白撰。初李阳冰编白所作,为《草堂集》十卷;宋乐史续增,为二十卷;而白又别有杂著十卷,今皆不传。此集乃宋敏求以王溥及唐魏颢本,又搜罗逸作,合为一编。近缪曰芑得宋椠,为翻刻以行。其编次以诸家序文为第一卷,自第二卷至二十四卷为诗,二十五卷至三十卷为杂著。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三十卷》

1
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贇删补。前二十五卷为古赋、乐府、歌、诗,后五卷为杂著。且分类编次,与旧本迥异,未审为齐贤所改,士贇所改。其注则以「齐贤曰」「士贇曰」别之。注白集者,由宋及元,传世者惟此一本。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李太白诗集注》三十六卷》

1
国朝王琦撰。注李白集者,杨、萧二家之外,有明林兆珂、胡震亨二家。琦皆病其漏略,乃参合众说,定为此编。诗凡三十卷,后六卷则附录诸家之文为白而作者也。其注欲补四家之阙,故采摭繁富,颇伤芜杂,而亦多可以备考。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九家集注杜诗》三十六卷》

1
唐杜甫撰,宋郭知达集注。九家者,王洙、宋祁、王安石、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彦材也。所采颇为简要,其削去伪苏轼注,亦具有别裁。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黄氏补注杜诗》三十六卷》

1
宋黄希原本,其子鹤成之,以补千家注本之所阙,故以「补注」为名。用黄伯思之例,不分体而编年。故冠以年谱、辨疑为纲领,而诗题下各注其岁月。未免多所穿凿。然钩稽辨证,具有苦心,亦非全无一当。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集千家注杜诗》二十卷》

1
元高楚芳编。《集千家注杜诗》,本南宋书肆所刊,楚芳略为刊削,而以刘辰翁评语散附句下,已非其旧,仍题曰「集千家注杜诗」,从初名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杜诗攟》四卷》

1
唐元竑撰。乃其读杜诗时所札记,故不载原诗,但逐条发议。以所阅乃元人重刊《千家注》,中附刘辰翁评,故多驳正辰翁之语。所论虽未能尽合,而刊除附会,洗涤穿凿,较他家所得为多。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杜诗详注》二十五卷,附编二卷》

1
国朝仇兆鳌撰。凡诗注二十三卷,杂文注二卷,后以逸杜、咏杜、补注、论杜为附编二卷。其分段诠释,颇不脱坊刻窠臼;而所徵引,较诸本为博,「详注」之名殆亦不忝。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王右丞集注》二十八卷,附录二卷》

1
王维撰,国朝赵殿成笺注。殿成以顾起经《类笺王右丞集》,支离破碎,又注诗而不注文,乃详为考订,以成此注。凡诗十四卷,皆以刘辰翁评本为定,刘本不载者,别为外编一卷。杂文则厘为十三卷,而以进表、批答、本传、世系、遗事、倡和、题咏为一卷弁首;以诗评、画录、年谱为一卷缀于末。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高常侍集》十卷》

1
高适撰。其本从宋刻影钞,凡诗八卷、文二卷,与《唐志》十卷之数合。而《文献通考》所谓集外诗一卷、文一卷者,则已佚之。明人所刻适集,以《太平广记》所载高锴墓中狐诗,亦讹为适作,殆足咍噱。此本不载,知其精善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孟浩然集》四卷》

1
孟浩然撰。其集本天宝四年宜城王士源所编。士源称凡二百一十八首,此本乃有二百六十三首,洪迈容斋随笔》尝疑其是孟郊诗。时代远不相及。今考《长安早春》一首,本张子容作;《蓟门看灯》一首,亦非其游迹之所至。盖其窜入者,多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常建诗》三卷》

1
常建撰。名位不昌,沈沦一尉,而遗诗五十七首,往往与王、孟抗行。所唱和交游,非惟无一显官,即知名之士,亦仅王昌龄一人。盖恬淡寡营,泊然声利之外者,宜所造独深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储光羲诗》五卷》

1
储光羲撰。光羲失节从贼,终以贬死,其人殊不足道。其诗则源出陶潜,质而不俚,在开元、天宝间,能卓然自成一家。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次山集》十二卷》

1
唐元结撰。结所著《元子》十卷、《文编》十卷、《琦玕子》一卷,今皆不传。此本盖后人所掇拾也。结踪迹类古狂者,然制行高洁,而深抱闵时忧国之心。其诗文皆寄托遥深,戛然自造。韩愈以前,力变排偶浓丽之习者,实自结始。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颜鲁公集》十五卷,补遗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

1
颜真卿撰。原本久佚,此本乃宋敏求掇拾重编,得十五卷。至南宋又佚其三卷,留元刚为搜辑补完,并订正年谱,附于末。然真卿诗文,见于石刻者,尚有《尉迟迥庙碑》等八篇;见于说部者,尚有《政和公主碑》等三篇。则亦未为赅备。今并续采补入,俾无更散遗焉。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宗元集》三卷,附录《元网论》一卷,《内丹九章经》一卷》

1
吴筠撰。宗元者,其私谥也。权德舆序称凡四百五十篇,此本仅一百十九篇,则亦非完书矣。其《元网论》三篇,见于新、旧《唐书》,当为筠作。至筠没于大历十三年,其《内丹九章经》前有筠序,乃题元和戊戌,又称避吴元济之乱于东岳,遇李白所授,尤为荒诞。姑以旧本所有,存之耳。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杼山集》十卷》

1
唐释皎然撰。贞元中,尝诏取其集,藏集贤御书院。于 为序。此本卷数与《唐志》合。顺序亦存。盖犹旧本。其诗在唐僧之中,弱于齐己,而雅于贯休。末附杂文数篇,则备数而已,非所长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刘随州集》十一卷》

1
刘长卿撰。凡诗十卷、文一卷。旧有外集一卷,核检其诗,皆与正集复出,今删之不录。长卿号「五言长城」,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病其十首以后,语意略同,实为确论。王士祯独深非之,盖士祯亦有此病中所忌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韦苏州集》十卷》

1
韦应物撰。其集为宋嘉佑中,王钦臣所校定。此本从宋椠翻雕,盖犹旧帙。惟原序称分十五类,而此本凡赋一篇、诗五百七十首,仅十四类,岂尚有所佚欤。其诗近体不如古体,七言不如五言。大抵源出于陶,而融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秀而不媚,但以为追步柴桑,尚未究其实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毗陵集》二十卷》

1
唐独孤及撰,其门人梁肃编。凡诗三卷、文十七卷。然其中《马退山茅亭记》,实柳宗元作,不应误入及集,岂后人又有窜乱欤。唐之古文,得元结与及,始湔除繁滥。故《唐实录》有韩愈学及之说,特变格之初,明而未融耳。王士祯颇相诋諆,殆非笃论。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萧茂挺文集》一卷》

1
萧颖士撰。颖士文章,与李华齐名。然华污伪命;而颖士劝源洧拒安禄山,致书崔圆策刘展必叛,其气节识略,皆非华所及。惟著作散落,《唐志》所载《游梁新集》十卷、《文集》十卷者,俱不可见。此本仅存赋九篇、表五篇、牒一篇、序五篇、书五篇耳。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李遐叔文集》四卷》

1
李华撰。之文章,根柢不及萧颖士,而词采焕发则过之。晁、陈二家书目,皆不录其集,盖至宋已佚。此本乃从《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采辑而成,故李翱所作卢坦、杨烈妇两传,亦误收焉。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钱仲文集》十卷》

1
钱起撰。大历以还,诗格顿变,十子实为之职志,起其首也。其集晁公武《读书志》作二卷,此本十卷,盖后人所分集。末《江行》绝句一百首,皆钱珝之诗;然孙附祖集,亦无不可,故今仍并录之。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华阳集》三卷,附顾非熊诗一卷》

1
顾况撰。集本三十卷,南宋末仅存五卷,后亦佚。此本乃其裔孙名端,搜合成帙,而以其子非熊诗附之。然《文苑英华》《唐文粹》所载,尚未全收也。皇甫湜称自为况作集序,未尝许人;则况在中唐名甚重。非熊诗所存无几,其御沟红叶诗,殆好事者为之,存以为谈资尔。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翰苑集》二十二卷》

1
陆贽撰。或题「陆宣公奏议」,沿《读书志》之误也。贽文多用骈句,盖当日之体裁。然真意笃挚,反复曲畅,不复见排偶定迹。《新唐书》不收四六,独录贽文十馀篇。司马光资治通鉴》录其疏至三十九篇,上下千年,所取无多于是者,经世之文,斯之谓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权文公集》十卷》

1
权德舆撰。德舆制集、文集各五十卷。据王士祯《居易录》,其所藏尚五十卷,然未见其本。世所传者,皆杨慎所收诗赋十卷,即此本也。其诗精炼不足,而有雍容之气象。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韩集举正》十卷,外集、叙录一卷》

1
方崧卿撰。本与文集、外集、附录并刻,今惟存此。纸墨精好,犹淳熙中所印。朱子《韩文考异》,即用此为蓝本。其笃信阁本,颇为朱子所诋。然所采碑刻十有七,所据诸家之本凡十。其搜辑之功,亦乌能尽掩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原本韩文考异》十卷》

1
朱熹撰。因方崧卿韩集举正》,重为校定。方书用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例,不载全文,但大书所正之字,而以辨证注于下,此亦仍之。后张洽校刊,又附以补注数条。此本为李光地所重刻,以有散附句下之别本,故今题曰「原本」,以相别。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别本韩文考异》四十卷,《外集》十卷,遗文一卷,补遗一卷》

1
宋朱熹原本,王伯大重编。以朱子《韩文考异》,散入句下,而别采诸家音释,附篇末。后书肆重刊,又散音释入句下,至今仍之。虽不免有所舛漏,而便于循览,故读韩文者,多从此本焉。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

1
魏仲举编。于诸儒之论韩文者,采摭颇博。然据其所列,实止三百六十八家,不足五百之数。且引用词组,即列一家,亦非皆音注。然韩文撰有考证音训者,洪兴祖以下,凡三十一家。原本十佚其九,颇赖此书以存。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东雅堂韩昌黎集注》四十卷,《外集》十卷》

1
宋廖莹中撰。即所谓世彩堂本也。明万历中,长洲徐时泰重刊,恶莹中为贾似道之党,削去其名,并削去世彩堂名,而改题东雅堂。刊字相沿,称徐氏东雅堂本,盖以此云。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韩集点勘》四卷》

1
国朝陈景云撰。盖因点勘东雅堂韩文集注,纠其舛迕,辑为一编,于考据史传,订正训诂,颇为精密。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诂训柳先生文集》四十三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

1
唐柳宗元撰,宋韩醇音释。初,刘禹锡编宗元诗文,为三十二卷。宋穆修所刊,云即禹锡所编,然已分为四十三卷。沈晦以穆本参校诸本,凡穆本所不载者,厘为外集。醇因沈本作音注,又别辑逸文一卷,目曰「新编外集」,与张敦颐《韩柳音辨》同时并出,而较张书为差详。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增广注释音辨柳集》四十三卷》

1
不著编辑者名氏。以童宗说《柳文注释》、张敦颐《柳文音辨》、潘纬《柳文音义》,合为一书。以「童里云」「张云」「潘云」别之。其序但称「柳文音义」,盖以潘书为主,而童、张两书,散附其中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二十一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附录》八卷》

1
魏仲举编。所引训释柳文诸家,以书称者有:集注、补注、音释、解义;以人称者有:孙氏、童氏、张氏、韩氏而外,片言数字,所引寥寥。盖论韩文者本多,论柳文者本少;其虚题五百家者,姑以配韩文云尔。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刘宾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

1
刘禹钖撰。原集四十卷,至宋佚其十卷。宋敏求搜得逸诗四百七首、遗文二十二首,编为《外集》十卷。其古文纵横博辨,于韩、柳之外,自为轨辙;其诗含蓄不足,而精锐有馀,大抵皆与杜牧相伯仲。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吕衡州集》十卷》

1
吕温撰。其集本刘禹锡所编,久已残缺,此本乃常熟冯舒重编也。温人品不醇,而学《春秋》于陆淳,学文章于梁肃,授受颇有渊源,持论乃多能中理。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张司业集》八卷》

1
张籍撰。其集初编于张洎,再编于汤中,今皆未见。此本八卷,乃明张尚儒所编。凡诗四百四十九首、书二首,其卷数与汤本同,篇数与张本亦略同,似三本不甚相远也。籍乐府与王建齐名,而格在其上。文仅传此二首,其笔力亦不在皇甫湜下,故韩愈以籍、湜并称焉。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皇甫持正集》六卷》

1
唐皇甫湜撰。其文与李翱同出韩愈,愈文谨严而奇崛,翱得其谨严,湜得其奇崛,故名亚于愈。元郑玉顾极诋之,玉在讲学之家,尚为纯正,至于文章,未必能见韩门弟子涯涘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李文公集》十八卷》

1
李翱撰。才与学皆逊韩愈,不能熔铸百氏,悉如己出,而能得愈所传,故持论率有根柢,其文安雅而不迫,苏颂称其词不逮韩,而理过于柳,可谓笃论。郑獬称其尚质少工,是以雕镂字句论文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欧阳行周集》十卷》

1
欧阳詹撰。李贻孙作是集序,以詹与李观、韩愈并称,盖三人同年登第,同以文名,其时尚未论定,故贻孙云然。詹文实有古格,故愈作哀词亦推之甚至。至于自诚明谕之类,驳杂太甚,则早卒而学未深造耳。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李元宾文编》三卷,《外编》二卷》

1
李观撰。《文编》,陆希声所辑。《外编》,赵昂所辑。希声序称:「其文不古不今,自作一体。」又称:「观尚于词,故词胜其理;愈尚于质,故理胜其词。使愈穷老不休,终不能为观之词;使观后愈死,亦不及愈之质。」其持论皆确。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孟东野集》十卷》

1
孟郊撰,宋宋敏求编。其诗托兴深微,而结体古奥,韩愈以下皆推之。苏轼始有「空螯小鱼」之诮,元好问遂目以「诗囚」。盖苏尚豪肆,元尚高华,门径不同故,是丹非素,未可据为定论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长江集》十卷》

1
贾岛撰。诗幽僻,遂为四灵先导。然四灵自分派于姚合,其于岛仿其近体,不能仿其古体,仿其近体之偶句,不能仿其近体之全篇也。《读书志》载其诗三百七十九首,此本仅佚其一,如并《送无可上人》诗中所注一绝句计之,则数仍恰合,殆犹旧本。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昌谷集》四卷,《外集》一卷》

1
李贺撰。《幽闲鼓吹》谓贺诗为其表兄投溷中,故流传者少。此自指李藩所收而言,若贺所自编,杜牧所序,则至今犹在也。贺于诗家为别派,牧序谓其少加以理,可奴仆命骚,不知贺诗别趣在于不可解以理,使必出于理,则不能措词。吞刀吐火之幻人,使操作常业,何所施其技哉。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笺注李长吉歌诗》四卷,《外集》一卷》

1
宋吴正子笺注,刘辰翁评点。李贺诗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诠,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不加推详,深得以不解解之之道。辰翁评王维、杜甫诗,多舍夷涂而穿旁窦,惟评贺诗,乃蹊径正同,往往有所独契。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绛守居园池记注》一卷》

1
樊宗师撰,元赵仁举、吴师道、许谦注。宗师此记,诘屈殆难句读,故好奇者递为笺注,然得其本意与否,则终未可知。以相传已久,譬如古器铭识,虽鸟迹蝌文,不可辨识,而不能不谓之旧物,赏鉴家亦存而不弃耳。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王司马集》八卷》

1
唐王建撰。元、白、张、王并以乐府擅长,而元稹、白居易多作长调,以曲折尽情;张籍及建多作短章,以抑扬含意。同工异曲,各擅所长。至《宫词》百首,以诗纪事,其格亦自建开之。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沈下贤集》十二卷》

1
沈亚之撰。凡诗赋一卷、杂文十一卷。杜牧、李商隐集,皆有拟沈下贤体,则亚之诗在当日自为一格。然今所存仅十八首。观其答学文僧诗、请益书,其于文章盖戛然自异。惟《秦梦录》《异梦录》《湘中怨解》三篇,为刘克庄《诗话》所讥。考《太平广记》载此三篇,皆题出《异闻集》,不云出亚之本集,或亚之戏为小说,重编者摭以入集,非其旧本欤。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追昔游集》三卷》

1
李绅撰。是集述其早年阅历,凡一百一首。《新唐书》本传颇采用之。其诗皆音节嘽缓,不能与同时诸人角胜。然舂容恬雅,其格究在晚唐上。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会昌一品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

1
李德裕撰。《会昌一品集》者,皆武宗时制诰;《别集》皆赋诗杂文;《外集》皆迁谪以后,闲居论史之文,即穷愁志也。德裕别有《卫公备全集》五十卷,《年谱》一卷,《姑臧集》五卷,《献替记》《辨谤略》诸书共十一卷,并见陈氏《书录解题》,今则已佚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补遗六卷》

1
元稹撰。白居易作稹墓志,称著文一百卷,题曰《元氏长庆集》。至宋已残缺,此本乃宣和中建安刘麟所刊,明马元调据以翻雕。凡诗二十六卷,赋一卷,杂文三十三卷。较原本已佚十之四,而门目亦与稹自述不同,不知何人所重编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1
白居易撰。居易诗格与元稹同,而深厚则过之。故张为《主客图》,以居易为「广大教化主」,稹不与焉。其集自宋迄今,惟此一本,但或题「长庆集」,或题「白氏文集」,其标目行款,有所改削耳。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白香山诗集》四十卷,附录年谱二卷》

1
国朝汪立名编。立名据宋祁之言,谓白居易文不如诗,因别刊其诗为此本,其说良是。至谓宝历以后,不宜概名「长庆集」,因改题曰「香山诗集」,则未详考居易《圣善寺文集记》矣。然其考证编排,颇为精密,其所笺释,亦颇典核,在白诗中究为善本。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鲍溶诗》六卷,《外集》一卷》

1
鲍溶撰。即《主客图》所谓「博解宏拔主」也。其集旧讹为鲍防,曾巩始考正之。巩所编本,凡二百首,而益以《外集》三十三首。此本外集之数,与巩本同;正集比巩本多一卷,而诗止一百四十五首。盖残缺之馀,重为编次,已非巩本之旧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樊川文集》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

1
杜牧撰。其《文集》二十卷与《唐志》合,《外集》一卷与《读书志》合,惟《后村诗话》称《续别集》三卷,此仅别集一卷,而无续集,盖佚之矣。牧作李戡墓志,述其诋元、白之言甚悉。案:《云溪友议》误以戡语为牧语,今考正 。刘克庄独不谓然。今考牧语冶荡,诚不减元、白,然其风骨则迥胜杂文,排奡纵横,亦非元、白所及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姚少监诗集》十卷》

1
姚合撰。早以《武功县》诗三十首得名,后官至秘书少监,诗家终谓之姚武功,其诗亦即称「武功体」。大抵刻意于五言,五言尤刻意于中二联。其冥搜物象,多人意想所不至;而琐屑纤巧,亦由于此。永嘉四灵,皆沿其末派者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李义山诗集》三卷》

1
李商隐撰。商隐诗缛丽之中,多所寄托。宋人过相菲薄,以韩偓「香奁集」例观,固视之太浅;近代人过于穿凿,一字一句,无不关合时事,又求之太深。惟王安石谓:能学老杜,而得其藩篱,为不易之论。其集唐宋以来,只有此本。近刻或分体,或编年,皆非其旧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李义山诗注》三卷,《补注》一卷》

1
国朝朱鹤龄撰。李商隐诗旧有刘克庄、张文亮二注,久已散佚。明末释道源始为作注,而冗杂特甚。鹤龄是编,盖因其旧本,重为补正,然所采不及十之一。虽徵引故实,援据史传,不及程梦星、冯浩诸本之备;而不以其诗为艳词,亦不字字句句附会时事,则较诸家为善焉。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李义山文集笺注》十卷》

1
国朝徐树谷笺,徐炯注。李商隐骈偶之文,婉约雅饬,于唐人为别格。所自编《樊南甲乙集》,久已散佚,朱鹤龄始搜辑残剩,编为五卷,而阙其状之一体。炯又为补辑,定为此本,并为之注。树谷又考证史籍,各笺其本事于题下,多所辨订。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温飞卿集笺注》九卷》

1
唐温庭筠撰,明曾益注,国朝顾予咸补,其子嗣立又重订之。凡益之原注,不署名。予咸注,署「补」字。嗣立所加者,则自题名。庭筠诗亚于李商隐,而隶事博奥,则相近。三人踵成此注,亦十得六七。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丁卯集》二卷,《续集》二卷,《续补》一卷,《集外遗诗》一卷》

1
许浑撰。其曰「丁卯」者,浑别业在润州丁卯桥也。诗凡五百篇,与晁公武《读书志》所载合,而卷数倍之,疑后人所分析。毛晋汲古阁刊本,仅三百馀首,不及此本之备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文泉子集》一卷》

1
刘蜕撰。自序谓,覃以九流之旨曰文,配以不竭之源曰泉,故命曰文泉。原本十卷,今已散佚。此本乃崇祯庚辰,韩锡所编。其文多摹仿扬雄,而大旨与元结相出入。欲挽末俗反之古。然所谓古者,乃黄、老之清净,是则唐人之见耳。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

1
李频撰。为姚合婿,而其诗乃不效合。本名《建州刺史集》,以庙祀梨山,建州尊称曰梨岳,遂并改其集名。附录一卷,则梨山庙敕书碑记类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李群玉集》三卷,《后集》五卷》

1
李群玉撰。群玉大中八年,诣阙进诗表,自称四通三百首。此本合前后集共八卷,而诗止二百八十首,又有授官以后作,盖又后来所编,非奏进之原本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孙可之集》十卷》

1
孙樵撰。凡文三十五篇,汪师韩作《孙文记》,疑其中二十五篇出伪托,无显证也。其文格受之来无择,无择受之皇甫湜,湜受之韩愈,故具有典型。然愈熔铸群言,自然高古,湜有意为奇,樵则刻意求奇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曹祠部集》二卷,附曹唐诗一卷》

1
曹邺撰。其集《唐志》作三卷,此本为明蒋冕所刻,仅有二卷。曹唐诗亦冕所附刻,以二人均粤西产也。其诗皆不出晚唐之格,以流传旧本,存之耳。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麟角集》一卷》

1
王棨撰。皆其场屋程试之文。原本凡赋四十二篇,其八代孙苹,又补采省题诗二十一篇附于后。其曰「麟角」者,取《颜氏家训》「学如牛毛,成如麟角」之语,以登科比登仙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皮子文薮》十卷》

1
皮日休撰。乃其咸通丙戌下第后所自编。自序谓发箧丛萃,繁如薮泽,因名「文薮」,凡二百八篇。其书序论辨证,原本经术。其请以孟子立学科表章,亦在宋以前。惟诗仅一卷,盖已入《松陵集》者,不载耳。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笠泽丛书》四卷,补遗一卷》

1
陆龟蒙撰。即所自编,以丛脞细碎,故名「丛书」。其多载杂文,而不及《松陵集》中诗,亦与《皮子文薮》同。二人倡和之诗,未易分甲、乙;杂文则日休多伟论,龟蒙多小品,然闲情别致,亦自为一家。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甫里集》十九卷,附录一卷》

1
陆龟蒙撰,宋叶茵编。龟蒙诗文繁富,其成编者仅《笠泽丛书》《松陵集》,颇多散佚。宝佑中,茵采得逸诗一百七十一首,合二书所载共四百八十一首,编为十九卷,而以碑传之类,别为一卷附焉。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咏史诗》二卷》

1
胡曾撰。杂咏史事,各以地名为题。自共工氏不周山,至隋汴水,凡七言绝句一百五十首。每首下各有注,不著姓名。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云台编》三卷》

1
郑谷撰。诗家所谓「郑都官」也。其集以乾宁初,扈从登华山,于云台观编次,即以为名。谷《鹧鸪》诗最得名,而非高;《唱雪》诗至传为画图,格调亦卑。然其他一花一草,亦时有姿致。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司空表圣文集》十卷》

1
唐司空图撰。即《唐志》所载《一鸣集》也。图大节炳然,其文章亦尚存唐代旧格,不涉五代之猥琐。陈继儒太平清话》载其墨竹、笔铭手迹,此集不载。其序称梁庚寅岁,图年八十二,伪妄审矣。继儒不能辨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韩内翰别集》一卷》

1
韩偓撰。孤忠劲节,为唐末完人。刘克庄《诗话》乃诋其国蹙主辱,绝无感时伤事之作,似克庄所见仅《香奁》一集耳。此集忠愤之气,溢于句外,激昂慷慨,有变风变雅之遗。何可执其游戏之笔,遽概生平乎。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唐英歌诗》三卷》

1
吴融撰。与韩偓同年,又同为翰林院学士,多相倡和。偓蹈危报主,抗节完名,万万非融所敢望。以文章而论,则融诗音节谐雅,有中唐遗风,与偓正复劲敌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玄英集》八卷》

1
唐方干撰。其诗气格清迥,在晚唐纤靡俚俗之中,颇能自拔。其七言近体,较逊五言。自《郝氏林亭》一首外,佳处不数数见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唐风集》三卷》

1
杜荀鹤撰。荀鹤党附朱温,人不足道,其诗亦惟《春宫怨》一首压卷,馀多俗格。然唐人旧集,传本日稀,如汉印、宋研,虽复制作不佳,亦以旧物存之耳。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徐正字诗赋》二卷》

1
徐寅撰。其集《唐志》不著录,此本盖其后人搜辑而成。其赋刻意锻炼,时有秀句,诗则不出五代之格。五言如「白发随梳少,青山入梦多」「岁计悬僧债,科名负国恩」,七言如「 声中双阙雨,牡丹花畔六街麈」「月明南浦梦初断,花落洞庭人未归」,即集中佳句矣。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黄御史集》十卷,附录一卷》

1
黄滔撰。原集久佚,此本乃宋淳熙中,其后人所重编。文颇赡蔚,诗亦有贞元、长庆之风。虽不及韩偓、罗隐、司空图,究远胜徐寅、杜荀鹤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罗昭谏集》八卷》

1
罗隐撰。原本散佚,仅存《甲乙集》四卷。此本乃康熙中,张瓒所辑。以其诗文杂著,合为一编。盖掇拾而成也。《文苑英华》尚有隐《秋云似罗赋》一篇,此本不载,则所收尚未备矣。其诗讽刺鑱刻,时或不留馀地。而大旨不乖于忠孝。杂文亦无五代龌龊之态。
2
谨案:罗隐终于钱鏐节度判官,今系之唐人者,隐未食唐禄,而义不忘唐,从其志也。杜荀鹤、徐寅、黄滔皆系之唐者,荀鹤死时朱温尚未篡,寅子朱温又不合而窜归,后与黄滔依王审知以终,均未入梁,故不能不谓之唐人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白莲集》十卷》

1
后唐释齐己撰。旧本题梁人,误也。其诗五言近体居十之六,虽沿武功之派,当其合作,风力特遒。其惓惓不忘唐,亦非他释子所及。宜其与司空图相契也。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禅月集》二十五卷,补遗一卷》

1
蜀释贯休撰。旧本亦题梁人,考其生平,实未尝一至梁也。集为其门人昙域所编。原本三十卷,今佚其文集五卷,惟诗集存。明毛晋又摭拾为《补遗》一卷。其诗颇失之粗豪,而落落有气。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浣花集》十卷,补遗一卷》

1
韦庄撰。其弟霭编。原本五卷,后人析而为十。《补遗》一卷,则毛晋所增也。庄在蜀得杜甫浣花溪草堂,因以名集。其诗音节颇高亮,在五代为铁中铮铮。

集部二·别集类一汉至五代·广成集》十二卷》

1
杜光庭撰。原本一百卷,今所存者惟表及斋醮文,仅十之一矣。其文多异教之词,本不足录,而所言多足与正史相参考,故过而存之。
2
右别集类汉至五代。一百十一部,一千五百十八卷。

集部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骑省集》三十卷》

1
徐铉撰。其婿吴淑编。前二十卷仕南唐时所作,后十卷入宋后作也。铉才思敏捷,下笔即成。故其诗流易有馀,深警不足。其文亦沿溯燕、许,不能嗣韩、柳之音。然在五季之中则迥然孤秀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河东集》十五卷,附录一卷》

1
柳开撰。其门人张景编。附录一卷,为景所撰。开行状其文,力涤排偶,转成艰涩。然有宋一代,矫五季之弊,而振兴古体者,开实为之先导。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咸平集》三十卷》

1
田锡撰。原本奏议二卷,文集五十卷。此本并奏议入文集中,仅三十卷,盖残缺之后,又重编也。其奏议为当代所重,诗文皆馀事,然亦光明磊落,无淟涊之态。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逍遥集》一卷》

1
潘阆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阆去五代未远,犹乱世游士之馀习,故行事不甚拘绳墨,诗亦落落有奇致,皆才气纵横故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寇忠愍诗集》三卷》

1
寇准撰。风节动一世,而诗情清婉,如宋广平之赋梅花。是集为范雍所编,去取颇不苟。如小说和蒨桃诗之类,皆不收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乖崖集》十二卷,附录一卷》

1
张咏撰。其集宋代有二本,此本即郭森卿所刻,但佚其年谱一卷耳。咏以不合时宜,故自号「乖崖」。其文乃疏通平易,不为崭绝之语;其诗亦列名《西昆集》中。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小畜集》三十卷,《外集》七卷》

1
王禹偁撰。禹偁尝以《易》自筮,得《乾》之「小畜」,故以名集。明以来,但有写本,近乃有平阳赵氏刻本。《外集》为其曾孙汾所编,久佚不传,此本为河间纪氏阅微草堂所藏,仅存第七卷至十三卷。其诗文始全变五季雕绘之习,然亦不为柳开之奇僻。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南阳集》六卷》

1
赵湘撰。其孙拚编。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方回作《罗寿可诗序》,称宋刬五代旧习,有白体、昆体、晚唐体,列湘于晚唐体中,与寇准、林逋、魏野、潘阆并称。今观其诗,虽源出姚合,而无雕镂琐屑之失;其文亦扫除排偶,近皇甫湜、孙樵。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武夷新集》二十卷》

1
杨亿撰。亿集本一百九十四卷,至南宋惟存此集及别集。今别集又佚,惟此集存。凡诗五卷,文十五卷。大致宗法李商隐,而精警不及。要其舂容典雅,不失为治世之音。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和靖诗集》四卷》

1
林逋撰。名列《宋史·稳逸传》,虽声华太著,未能鸿冥物外、脱屣世情,然视种放、常秩,终为有别。故其诗修词雅秀,颇有意于求工,而意境尚为澄淡。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穆参军集》三卷,附录《遗事》一卷》

1
穆修撰。终于颖、蔡二州文学掾,然宋人皆谓之穆参军;犹姚合终秘书少监,唐人皆称姚武功也。宋自柳开初变文体,而其力不足转移风气,自修表章韩、柳,一传为尹洙,再传为欧阳修,而炳然复古,其功实不可没。至其尊崇曹操之类,识有所暗,亦无庸为之讳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晏元献遗文》一卷》

1
晏殊撰。文集本二百四十卷,后自删为《临川集》三十卷,《二府集》二十五卷,今皆不传。此本为康熙中胡亦堂所辑,虽篇帙寥寥,然尚存鼎之一脔。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文庄集》三十六卷》

1
夏竦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竦虽奸党,然学问则殊赅博。其文章词藻赡逸,尚有燕、许遗轨。集中所载多庙堂典册之文,盖所长在是体也。录唐诗者,不废沈佺期、宋之问,则竦是集亦不妨就文论文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春卿遗稿》一卷》

1
蒋堂撰。《宋史》本传,称其有集二十卷,世无传本,此本为其裔孙 所辑,仅赋一篇、诗三十一篇。胡宿作堂神道碑,称其善作尺牍,思致简诣,时人得之,藏为名笔,今无一篇存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东观集》十卷》

1
魏野撰。号隐士,而此集题曰「东观」者,野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其子以志荣宠也。野在日,名重于林逋;身后装点湖山,供人题咏,则不及逋。其诗沿五代旧格,亦不逮逋之工,而别致逸情,时逢佳处。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宋元宪集》四十卷》

1
宋庠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庠兄弟以落花诗得名,然其诗乃晚唐纤体。集中名章隽句,实不止于斯。其文多馆阁之作,沈博绝丽,与尹洙、欧阳修分道扬镳;譬枚、马、贾、董,体制各殊,而均为一代之作者。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宋景文集》六十二卷,补遗二卷,附录一卷》

1
宋祁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集原非一种,诸书所载,或有《永乐大典》所未收。今编为补遗二卷,轶事余闻又别为一卷附焉。祁撰《唐书》,务为艰涩,又删除骈体,一字不登。其诗文乃博丽典雅,追唐人之格律,无所谓奇险难句者。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文恭集》五十卷,补遗一卷》

1
胡宿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于时文格未变,其骈体典重高华,方轨燕、许。元好问选《唐诗鼓吹》,误收宿诗二十馀首。好问精娴声律,非不能鉴别体裁者,知宿诗杂置唐人中,不可辨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武溪集》二十卷》

1
宋馀靖撰。靖不以词章名,诗文亦斐然可观。集为其子仲荀所编。久无传本,明成化中丘浚始自文渊阁录出。卷目与欧阳修所撰神道碑铭合,盖犹旧本。其奏议别为一编,不在集内,今则不可见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安阳集》五十卷》

1
韩琦撰。当宋文极盛之时,欧、曾、苏、梅,各辟门径,而于诸人格律之外,直抒胸臆,自成其为琦之文。尝自谓:琦在政府,欧阳永叔在翰林,天下文章莫大乎是。是真能见文章之本矣。故是集所载,词华不在诸人上,而足以笼罩诸人。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范文正集》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

1
范仲淹撰。本名《丹阳集》,即苏轼所序。《别集》为綦焕所辑,《补编》则其裔孙能浚所辑。仲淹之文,较琦加意于修词,亦较有儒者气象。盖仲淹之志,在行求无愧于心,事求有济于世,古之儒者不过如斯。不必图太极、衍先天,而后为能闻圣道;亦不必讲封建、议井田,而后为不愧王佐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河南集》二十七卷》

1
尹洙撰。邵伯温《闻见录》,谓欧阳修早工俪偶之文,及于河南见洙,乃出韩退之之文学之。然则修以古文倡导一代,其法得之洙也。洙文简严,与修之曲折抑扬,结体迥异,则各有其性之所近耳。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孙明复小集》一卷》

1
孙复撰。本名《睢阳子集》。凡十卷,岁久散佚。此本出自泰安赵国麟家,凡文十九篇、诗三首,附以欧阳修所撰墓志;盖抄录而成,非其旧也。其文不及欧、苏、曾、王之变化,而谨严峭洁,原本经术,亦不失为儒者之言。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徂徕集》二十卷》

1
石介撰。之学,出于孙复,而更加以迂僻。其作《怪说》以诋杨亿;而作《过魏东郊》诗,深称柳开之功。其文章宗旨,可以想见。大抵倔强劲直,一扫雕绘绮靡之态,是其所长客气太深,名心太急,亦是其所短。其《庆历圣德诗》,启宋一代钩党之祸,尤不可训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蔡忠惠集》三十六卷》

1
蔡襄撰。其集屡经校刊,多非旧第。此本与王十朋所编卷数虽合,然亦非原本也。襄本直臣以书法掩其风节,并掩其文章。今观所作,虽未能排突欧、梅,驰骤坡、谷,在北宋诸作者间,亦不失为第二流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祠部集》三十六卷》

1
强至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奏牍曲折疏畅,切中事机,故韩琦章疏多使之属稿。其诗沈郁顿挫,气体颇高。虽当宋文极盛之时,粤鎛燕函,不能表异;要非南渡以后,冗长纤琐者所及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镡津集》二十二卷》

1
释契嵩撰。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多秀句,其文则好与辟佛者辨,晓晓然动至数十篇,姑无论其援儒入墨,即以彼法论之,亦嗔痴之念太重,非能解脱缠缚,空种种人我相者。然其于文,则健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祖英集》二卷》

1
释重显撰。其诗多涉禅宗,与道潜、惠洪等专事吟咏者,蹊径少别。然胸怀脱洒,韵度自高,随意所如,天然拔俗。五言体尤往往有九僧遗响。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苏学士集》十六卷》

1
苏舜钦撰。其歌行多雄放,如其为人。近体乃敛为妥贴。欧阳修作是集序,亦极推其古文。盖舜钦虽一蹶不复,抑郁没世,不能与当代作者争雄长,而当代作者,固以为屹然劲敌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苏魏公集》七十二卷》

1
苏颂撰。其集与《宋志》卷目相合,盖犹旧本。惟外集一卷,今佚。颂学问淹通,故发为文章,亦清丽博赡,自成一家。其生在宋代文格将变之时,故其体裁亦介于两派之间。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

1
王圭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附录轶事杂说十卷,则今所续加也。圭不出国门,坐致卿相,无壮游胜览拓其心胸,亦无羁恨哀吟形于笔墨,故其文多台阁之体,其诗善言富贵,当时谓之「至宝丹」。然论其词华,则固二宋之亚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古灵集》二十五卷》

1
陈襄撰。其子绍夫编。以所居在侯官古灵村,因以名集。李纲为作集序,称其诗如韦应物,其文如韩愈,论事如陆贽,虽推挹少过,然亦各具其一体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伐檀集》二卷》

1
黄庶撰。黄庭坚之父也。集凡诗一卷、文一卷。诗近体不甚工,古体则力拟昌黎,戛戛独造,实开江西宗派之先。文格亦殊峻洁。旧附载山谷集末,于义未安,今析之别著录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传家集》八十卷》

1
司马光撰。光大儒名臣,不于文章论工拙。然即以文章而论,其气象亦包括诸家,凌跨一代。盖学问、德行、经济,皆文章之根柢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清献集》十卷》

1
宋赵拚撰。凡诗五卷、文五卷。其奏议多有关时政,侃侃不挠,诗则谐婉多姿。盖争天下之大计,自为一事;抒一时之兴会,又自为一事。固不必即景咏怀,皆作理语,而后谓之君子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盱江集》三十七卷,年谱一卷,外集三卷》

1
李觏撰。朱子论观文,实有得于经。其不喜《孟子》,犹欧阳修不信《系辞》,意见偶偏,儒者之所恒有。明左赞重刻此书,乃删其疑孟之词,并点窜其文,使改而尊孟,殊为庸妄。然今不得其原本,姑仍赞本录之,而附订其谬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金氏文集》二卷》

1
金君卿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君卿行事,无所考。观集中所与倡和者,如韩琦、范仲淹、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皆一时胜流,则亦非孤陋寡闻者。故诗文醇雅,皆有古风。其陈灾事、贡举诸疏,尤为剀切。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公是集》五十四卷》

1
刘敞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敞谈经好与先儒异,然淹通古义,具有心得,故其文根柢训典,具有本原。朱子称其作文多法古,绝相似;又称其文自经书中来,比之苏公,有高古之趣云。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彭城集》四十卷》

1
刘攽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攽与兄敞齐名,敞性醇静,攽则才锋敏捷,词辨隽利,著作亦各肖其为人。然沉酣典籍,文章尔雅,则一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邕州小集》一卷》

1
陶弼撰。集本十八卷,此其一种。以皆知邕州时所作,故以为名。黄庭坚集有弼墓志,称平生不治细故,独以文章自喜,尤号为能诗。此集不尽所长,略见一斑而已。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都官集》十四卷》

1
陈舜俞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凡文十一卷、诗三卷。舜俞少师胡瑗,长师欧阳修,而友司马光、苏轼,学问具有本原。以不奉行青苗法,一斥不起,气节亦不愧儒者。其文多论时政,其诗多作于谪官后,并自抒胸臆,无依违淟涊之态。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年谱一卷,附录二卷》

1
文同撰,其曾孙鳌编。拾遗、年谱、附录,皆庆元中家诫之编。同以画竹著名,文章遂为画所掩。核其全集,驰驱于黄、秦、晁、张之间,如骏之靳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西溪集》十卷》

1
沈遘撰。敏于吏事,而文章亦擅胜场。其制诰温厚典重,得王言之体;诗亦清新。《宋史》本传,称其尝进《本治论》十篇,为仁宗嘉赏,今不见集中,疑尚非完本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郧溪集》三十卷》

1
郑獬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宋史》獬本传,称其文章,豪伟峭整,议论剀切,精练民事。又刘敞称其文比皇甫湜。今观集中与敞书,其古文之法,盖自韩愈来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钱塘集》十四卷》

1
韦骧撰。原本十六卷,今佚前二卷。其诗不规模唐调,而颇近自然。杂文雅饬有法度,表启气机流利,已开南宋之先。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净德集》三十八卷》

1
吕陶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陶排击奸邪似刘安世,其深防绍述之祸似范祖禹,以不入洛、蜀之党,故两党皆罕称述之。遗集遂几于泯灭。然越数百年,终能于蠹蚀之馀,自发其光,岂非严气正性,足以不朽,故若有呵护者欤。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冯安岳集》十二卷》

1
冯山撰。原本三十卷,与其子懈集合刻。今懈集全佚,山集亦佚其文十八卷,惟诗仅存。山当嘉佑之初,已尽变西昆旧调,故其诗平易条畅,纯为元佑之体。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元丰类稿》五十卷》

1
曾巩撰。世所称唐、宋八家,惟巩集最为残缺,亦最为舛谬。续稿、外集,自南宋已佚。正集一为明成化中杨参所刻,讹漏不可胜乙,又佚其年谱;一为康熙中顾崧龄所刻,稍稍补正,然核以何焯义门读书记》,其未及校改者犹多。今姑以崧龄本著录,而以何焯所点勘者,厘订其脱误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龙学文集》十六卷》

1
祖无择撰,其曾孙行编。一名《焕斗集》,凡十卷,附《名臣贤士诗文》二卷,《家集》四卷。「家集」者,无择叔祖岊、叔士衡、弟无颇之传记、诰敕,及其侄德恭诗也。无择受经于孙复,学文于穆修,所作皆峭厉劲折,与二人相近。诗题下多有附注,核其文义,皆行所加。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宛陵集》六十卷,附录一卷》

1
梅尧臣撰。原本尚有外集十卷,今已散佚,而别增附录一卷。欧阳修始变诗文之格,佐修变文格者,尹洙、苏舜钦;佐修变诗格者,尧臣也。其诗外槁而内腴,不善学之则枯淡而无味,故苏、黄崛起之后,传其派者差稀。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忠肃集》二十卷》

1
刘挚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挚为朔党之魁,然端劲自持,不预洛、蜀交讧之事,特以不附二党,故当时别目为一党耳。其平生秉正嫉邪,与刘安世相近,故安世为序其集。集中奏议,于是非邪正,辨别至严。杂文亦曲折明畅,不屑为依违掩抑之词。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无为集》十五卷》

1
杨杰撰,赵士 编。凡赋二卷、诗五卷、文八卷。其诗率易者近白居易,奇崛者或偶似卢仝;然习与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游,大致不出元佑之体。其文边幅少狭,然亦习与胡瑗游,故持论颇有根柢。其诗文为二氏作者,不入此集,疑亦瑗之教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王魏公集》八卷》

1
王安礼撰。其称魏公,盖郊恩所赐勋封也。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文较其兄王安石规模少隘,而亦具有典则。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范太史集》五十五卷》

1
范祖禹撰。世有二本:一本十八卷,为明程敏政摘抄;此本乃原帙也。祖禹平生谕奏,不下数十万言。《宋史》谓其「开陈治道,区别邪正,平易明白,洞见底蕴」。采入本传者十五六篇。然集中所载,大抵湛深经术,练达时务,不但本传所采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文潞公集》四十卷》

1
宋文彦博撰。凡赋颂二卷、诗五卷、文五卷、奏议札子二十七卷。与《书录解题》卷目合。惟补遗一卷,今佚耳。彦博不以诗名,而其诗词意婉丽,多近晚唐,王士祯居易录》称之。亦不以文名,而其文质实明畅,惟意所如,叶梦得作序尤推之。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击壤集》二十卷》

1
邵雍撰。其诗源出寒山、拾得,然寒山拾得之派,不行于唐,而此集之派,蔓延于南宋。至明代陈献章、庄昶等,以讲学自名者,大抵宗之。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鄱阳集》十二卷》

1
彭汝砺撰。原本四十卷,今已散佚,仅存此诗集十二卷。编次错乱,盖后人所重辑也。其诗颇谐婉可诵,其平生耽于禅悦,故与释子倡和者多。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曲阜集》四卷》

1
曾肇撰。原本散佚,此本乃其裔孙俨所搜辑。前三卷为诗文,末一卷为附录。肇与兄布、巩,俱有名。其立身贤于布,而文章稍不及巩。然耳擩目染,俱有渊源,于巩文亦为具体,惟逊其深厚耳。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周元公集》九卷》

1
周敦颐撰。周子本无文集,至南宋始有掇拾遗文数篇为一卷,缀以附录六卷,称「濂溪文集」者,《书录解题》亦载其名。此本编入《太极图说》《通书》,又大增其附录,遂成九卷。其中《爱莲说》一篇,江昱潇湘听雨录》,力攻其伪托,然去之则篇页更寡,故仍录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南阳集》三十卷,附录一卷》

1
韩维撰。尝封南阳郡公,故以名集。《书录解题》作二十卷,此本多十卷,盖陈氏误记。凡诗十四卷,内外制四卷,王邸记室二卷,奏议五卷,表章、杂文、碑志各一卷,手简、歌词共一卷。其中「王邸记室」一目,为他集所无,盖英宗开颖邸时,维掌笺奏所作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节孝集》三十卷,附录一卷》

1
徐积撰。其附录,则积事实也。积好为坚苦卓绝之行,不甚合中道,其文亦奇谲恣肆,不主故常。故苏轼称其诗文怪而放,如玉川子。然积诗文虽雅俗杂奏,有似卢仝,而立言多根据经训,不诡于正,则非仝所及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

1
欧阳修撰,周必大编。修之诗文,惟《居士集》五十卷为所自定,其馀《别集》《四六集》《奏议内外制集》《从谏集》之类,皆他人掇拾所编。而诸集又有衢州、韶州、浙西、庐陵、京师、绵州、吉州、苏州、闽中刻本,遂致去取不一,文句互异。必大参互考订,合为此集,较诸本特为精善。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欧阳文粹》二十卷》

1
陈亮编。凡一百三十篇。亮本工文,故所去取颇精审。其篇章字句,亦多与集本同异,可互资参考。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乐全集》四十卷,附录一卷》

1
张方平撰。方平天姿绝世,记诵淹博,又练习天下事势,故其文疏畅明快,虽苏氏父子亦为所慑。其终不得与苏氏父子并骛艺林者,即事立就,惟意所如,不以文章为专门也。《宋文鉴》所载方平诸制词,今皆不在集中,盖方平别有《玉堂集》二十卷,今已佚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范忠宣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卷,《遗文》一卷,附录一卷,补编一卷》

1
范纯仁撰。集凡诗五卷、文十二卷。其末三卷,为国史列传及行状奏议,所载始于治平元年为殿中侍御史,迄于元佑八年再入相,皆旧本也。《遗文》载其弟纯礼、纯粹之文二十八篇。《附录》为诸贤论颂。《补遗》载纯仁尺牍一首,附以制词题跋,皆其裔孙能浚所辑。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嘉佑集》十六卷,附录二卷》

1
苏洵撰。集在宋凡四本,曾巩作洵墓志称二十卷,晁氏、陈氏著录皆十五卷,徐氏传是楼绍兴十七年婺州椠本作十五卷附录二卷,又有邵仁泓翻雕宋本与徐本小有异同,亦十六卷。今所传者有两本:一为凌蒙初朱墨版本十三卷,又有蔡士英刻本十五卷。曾巩所志与晁、陈所录,今不可见。以所存四本相较,当以徐氏宋本为近古。今用以著录,而以邵氏宋本互核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临川集》一百卷》

1
王安石撰。安石集在宋无定本,故或称一百卷,或称一百三十卷,或又称后集八十卷。今所传者,惟此一百卷之本,亦不知何人所编。蔡绦《西清诗话》尝论其误收王禹偁、王圭、王安国诗,吴曾能改斋漫录》又摘其有所遗漏,然欲观安石之诗文,终不能不用此本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王荆公诗注》五十卷》

1
李壁撰。案:壁字从土,或从玉者,误 。所录王安石诗,较本集多七十二首,足证本集之遗漏。其注欲仿任渊之注陈师道、黄庭坚诗。惟渊去师道、庭坚近,又传其轶事者多,易于考明;壁去安石稍远,称述之者亦少,故勿能如其详悉。至于徵引故实,则不甚逊渊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广陵集》三十卷,拾遗一卷》

1
王令撰。其诗才气奔轶,大抵出入于韩愈、卢仝、李贺、孟郊之间。虽得年不永,未及熔炼归醇,而奥衍纵横,要亦异于龊龊。其文如「性说」诸篇,亦自成一家之言。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

1
苏轼撰。诗文衣被天下,刻本丛杂,较欧阳修集更夥,诸家所纪,不可殚数,今亦不能悉见。大抵以《东坡七集》为最古,以《大全集》分类排纂为易于检寻。此本即从《大全集》校刊,故用以著录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坡诗集注》三十二卷》

1
旧本题王十朋撰,盖依托也。其分类编次,颇多舛误,注亦不免漏略,颇为邵长蘅所诋。然长蘅补《施注苏诗》十二卷之阙,亦未尝不据此书为蓝本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四十二卷,《东坡年谱》一卷,《王注正讹》一卷,《苏诗续补》二卷》

1
施元之注。国朝邵长蘅、李必恒补,冯景续注。元之所注,在宋代即称善本,而所传不广。康熙己卯,宋荦得其残帙仅三十卷,属长蘅等补之。长蘅并以施本夹注句下者,移聚篇末,又作《王注正讹》,及订正王宗稷《东坡年谱》,冠于首。荦又辑得逸诗二卷,属景续注,共合为一集刊之。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补注东坡编年诗》五十卷》

1
国朝查慎行撰。以宋荦所刻《施注苏诗》旧本霉暗,邵长蘅等惮于校雠,多以臆改,或竟刊削以灭迹,其所补注、补遗,亦多潦草,乃重为考订,以成是编。虽不免尚有舛错,然较荦所刊,则精密多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栾城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

1
苏辙撰。《栾城集》为元佑以前之作,《后集》为元佑九年至崇宁四年之作,《三集》为崇宁五年至政和元年之作,《应诏集》则策论及应试之作。四集皆辙所手定,不似东坡集编自众手,故自宋至今,犹未改其原本。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内集》三十卷,《外集》十四卷,《别集》二十卷,词一卷,简尺二卷,年谱三卷》

1
黄庭坚撰。《内集》其甥洪炎编,《外集》李彤编,《别集》及年谱其孙 编,词及简尺不知谁编。《内集》与任氏所注本同,《外集》《别集》则与史氏所注本大异,而外集后四卷,凡诗四百馀篇皆史注所无。庭坚之诗得此乃全,故今与注本并列焉。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内集注》二十卷,《外集注》七卷,《别集注》二卷》

1
《山谷内集》注,宋任渊撰。《外集注》,宋史容撰。《别集注》,容之孙季温补撰。庭坚诗工于用事,翦裁熔铸,点化无痕,注未必尽得所出。至于考订行藏,证明时事,则所得者较多。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后山集》二十四卷》

1
陈师道撰。黄庭坚与师道同学杜甫,然庭坚学杜脱颖而出,师道学杜沈思而入。所谓宁拙毋巧,宁朴毋华,虽非中声,不能不谓之高格。其古文简严密栗,亦不在李翱、孙樵之下。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后山诗注》十二卷》

1
宋任渊撰。体例与所注黄庭坚诗同。而庭坚出处,多关时事,考核较易。师道声华阒寂,寒饿孤吟,渊一一具考其本事,为尤难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宛丘集》七十六卷》

1
张耒撰。据周紫芝《书谯郡先生文集后》,知耒集在南宋之初已有四本:一本十卷,一本三十卷,一本七十卷,一本一百卷。此本与所记四本皆不合,疑后人以残本重编。然较胡应麟所见十三卷之本,则赅备多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

1
秦观撰。敖陶孙《诗评》,谓观诗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吕本中童蒙训》,则谓其过岭以后,诗高古严重,自成一家。盖早标新颖,晚洗浮华,自古文人往往如是。其策论神锋俊利,亦少年作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济南集》八卷》

1
李廌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文才辨纵横,去苏轼最近,故轼亦最赏之。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参寥子集》十二卷》

1
释道潜撰。道潜性褊寡合,故其诗颇少含蓄。然落落不俗,亦因于此。其集世有二本,卷帙相同,而次序少异。一题三学法嗣广 订,一题法嗣法颖编。考集中有与法颖倡和诗,则法颖本当不失真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宝晋英光集》八卷》

1
米芾撰。山《林集》本一百卷,散佚之后,岳珂重为编缀,仅得十之一。《书录解题》所载《宝晋集》十四卷,疑即珂本。此本原跋称出吴宽家,已非岳本之旧,而中有从《戏鸿堂帖》增入者,则又非吴本之旧。其以芾宝晋斋、英光堂合为集名,亦嫌杜撰。然考芾诗文者,以此集为备,别有范明泰所刻本,殊漏略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

1
宋释惠洪撰。其论诗喜称黄庭坚,宋人多以为依托。然其才俊异,实亦一时之秀。此集释氏收入《大藏》中,以其天姿聪颖,偈颂诸作,于彼法亦多所悟入耳。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青山集》三十卷,《续集》七卷》

1
郭祥正撰。祥正附王安石,而反为所薄,人不足道。其诗则才气坌涌,在熙宁、元佑之间,能自成一家。王士祯《居易录》记其集写本,仅六卷。此本首尾完具,且别得《续集》,合为一编,亦罕观之秘笈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画墁集》八卷》

1
张舜民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舜民慷慨好议论,坐是沈滞,而文集则宋代绝重之。一行于政和,鬻者填巷,虽为蔡京所禁,南渡后仍雕版印行。其诗词每窜入东坡集中,殆由体格相近,致误收耳。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陶山集》十四卷》

1
陆佃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佃本王安石客,而论新法与安石左,故不与政事,惟委以典礼,今集中郊庙诸议是也。其黜郑尊王,虽不尽允,要为根柢于经术,故有驳论,无游词。其诗具有唐音,尤工七言近体。故方回瀛奎律髓》,称其格与胡宿同。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倚松老人集》二卷》

1
饶节撰。后为僧,名如璧。原集十四卷,今存者仅此。大半为僧以后所作。陆游老学庵笔记》称,北宋诗侩,以节为第一。今观是集,游殆不诬。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长兴集》十九卷》

1
沈括撰。以博物冠一时,不甚以文章著。然学有根柢,所作亦宏赡淹雅,具有典则。惟原本残缺,仅有文而无诗,又史称括在河北西路条上三十一事,集中不载,盖亦佚脱不完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西塘集》九卷,附录一卷》

1
郑侠撰。原本二十卷,明叶向高删为奏疏杂文八卷、诗一卷,又附以本传谥议之类为一卷,重为刊版,原本遂亡。王士祯《居易录》称:「其文似石介,而无怒张叫呶之习;古诗在白居易、孟郊间。」亦据此本言之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云巢编》十卷》

1
沈辽撰。原本二十卷,今存十卷,或高布刻三沈集时所并欤。辽文章豪放,无尘俗局促之状;诗尤生峭,与江西宗派为近。王安石、王雩赠辽诗,并以陶渊明为比,蹊径迥别,不知何以云然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景迂生集》二十卷》

1
晁说之撰。其孙子健编。别本或题曰《嵩山集》,实一书也。说之淹贯群书,著作繁富。此集盖掇拾于兵燹之馀,然据其所存,尚多博奥,不止以文艺为长。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鸡肋集》七十卷》

1
晁补之撰。其弟谦之编。古文波澜壮阔,与苏氏父子相驰骤。诸体诗皆风骨遒上,与张、秦并骛,亦未决后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乐圃馀稿》十卷,附录一卷》

1
朱长文撰。原集一百卷,南渡后毁于兵。其从孙思求得诗一百六十三首、文二十九首,编为此本,而以志传之类为附录一卷。长文与徐积齐名,积文怪伟,长文则明白坦易,不务为奇崛之言,盖各肖其为人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龙云集》三十二卷》

1
刘弇撰。其文不名一格,大都气体宏放,落落不凡,诗则才地稍弱,要亦拔俗。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云溪居士集》三十卷》

1
华镇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学以王安石为宗,且多与蔡京、章敦辈赠答,似非善类。然核诸史传,乃无显状。其文则才气丰蔚,词条畅达,大抵斐然可观。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演山集》六十卷》

1
黄裳撰。其子介编。裳归心道教,自号曰紫玄翁,往往喜作世外语。然其诗文皆骨力苍坚,大旨不诡于经训。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

1
李之仪撰。王明清《挥麈后录》称之。仪尺牍最工,然他作亦神锋俊逸,具苏轼之一体。轼尝题其诗后,有「每逢佳处辄参禅」句,注家谓讽其艰涩。今观其诗,实无郊、岛钩棘之态,知为附会其说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潏水集》十六卷》

1
李复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文醇正而通达,如论扬雄不知道,识在北宋诸儒上;论井田兵制不可复古,识尤在南宋诸儒上。其馀奏议,亦多指陈利弊,不失为有用之言。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学易集》八卷》

1
宋刘跋撰。学易,其堂名也。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文简劲有法度,其诗多作黄、陈体。而吕本中《江西宗派图》中,不列其名,殆以其父刘挚与蜀党门户不同欤。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道乡集》四十卷》

1
邹浩撰。其子柄、栩同编。原本三十卷,此多十卷,盖后人所分也。其古诗似白居易,律诗似刘梦得,惟学出伊洛而喜谈禅悦,又兼取王氏新说,持论不能尽醇。要其大节,不愧师门,不必争得失于语录中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游廌山集》四卷》

1
游酢撰。文仅七首,诗仅十三首,其馀则杂取其经解语录,裒合成编。盖后人掇拾而成,实非古本。姑以其宋儒绪论,录备一家尔。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西台集》二十卷》

1
毕仲游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苏轼集中有举仲游自代状,称其学贯经史,才通世务,文章精丽,议论有馀。今观是集,信非溢美。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乐静集》三十卷》

1
李昭玘撰。昭玘以党籍废弃,清净无营,其人品最高,其文皆光明洒落,无掩抑不吐之态,亦无愤郁不平之气,尤不可及。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北湖集》五卷》

1
吴则礼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其诗格力峭拔,务脱陈因,杂文亦谨严有法。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溪堂集》十卷》

1
谢逸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江西宗派图》二十五人,逸兄弟并与其数。吕本中称其才力富赡,刘克庄《诗话》则谓其轻快而欠工致,不以本中之言为然。今观其集,虽稍伤寒瘦,而时露清新。上方黄、陈则不足;下比江湖诗派,则渢渢雅音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竹友集》十卷》

1
谢薖撰。世所传本仅四卷,此本为明谢肇淛自文渊阁抄出,乃完帙也。凡诗七卷、文三卷,王士祯《居易录》称其诗「清逸可喜,然于涪翁沈雄豪健之气,去之尚远」。于所长所短,均为定评。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日涉园集》十卷》

1
李彭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刘克庄《诗话》称,彭博览强记,独惜其诗拘挛少变化,今观是集,克庄之论为允。然边幅虽狭,而颇有锻炼磨淬之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灌园集》二十卷》

1
吕南公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南公在熙宁中耻为新学,竟高蹈不出其论文宗旨具见与江秘校书中,自命未免太高。然观其所作,戛然自异,亦可谓不汩于流俗者矣。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庆湖遗老集》九卷》

1
贺铸撰。其子檩编。原本前集九卷,皆元佑己卯以前作;后集十一卷,皆己卯后作。今惟存其前集。铸以小词得名,陆游老学庵笔记》,则谓其诗文皆高,不独工长短句。今其文已不可考,其诗则工致修洁,时有逸气,不愧游之所称。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摛文堂集》十五卷,附录一卷》

1
慕容彦逢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绍圣初,始立词科,彦逢首中其选。官侍从十有五年,一时典册多出其手。乃丽词不乏,谠论殊稀;《宋文鉴》一字不登,殆非无意。然彦逢没于政和七年,未尝乱政;其文章温雅,亦尚有前辈典型。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襄陵集》十二卷》

1
许翰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翰虽与蔡绦游,而持论乃不附蔡京。南渡以后,又能排击黄潜善,尚不失为正人。亦颇究心经术,故文章颇有根柢。惟请以扬雄配享孔子一书,为大纰谬耳。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东堂集》十卷》

1
毛滂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滂反复于蔡卞、曾布之间,人殊诡薄。其诗文则才气俊迈,与李廌足以对垒。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浮沚集》八卷》

1
周行己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行己受业于程子,为永嘉学派之宗。其文章明白淳实,亦具有儒者气象。盖行己虽讲学之家,与曾巩、黄庭坚、晁说之、秦观、李之仪多相倡和,尤倾挹于苏轼,故能不以语录为文云。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刘给事集》五卷》

1
刘安上撰。其诗酝酿未深,而格意在中晚唐间,颇具风致。其文亦修洁自好,无粗犷之习。不但排击蔡京,以风节著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刘左史集》四卷》

1
刘安节撰。其文多明白质实。经义十七篇,皆当时程试之作,即八比之权舆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竹隐畸士集》二十卷》

1
赵鼎臣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鼎臣与王安石、苏轼相唱和,故诗文皆具有门径。其诗属对工巧,多若天成,记问赅博,驱遣如意之故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唐子西集》二十四卷》

1
唐庚撰。原本二十二卷,汪亮采重刊,以《三国杂事》二卷附入,故为二十四卷也。庚与苏轼同里,而颇不满于苏轼。然其诗文实毅然有以自立,其不肯步趋乡先辈,亦有所恃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洪龟父集》二卷》

1
洪朋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原集诗仅一百首,今乃得一百七十八首,疑所据非黄君著本也。朋为黄庭坚之甥,虽不幸早夭,而授受有源,实能酷似其舅。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跨鳌集》三十卷》

1
李新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新早从苏轼,晚颂蔡京,其反复更甚于毛滂。其杂文以俪体入散体,亦颇不入格。其诗多气宇开朗,无南渡后啁哳之音。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忠愍集》三卷》

1
李若水撰。原本久佚,今从《永乐大典》录出。诗文皆所造不深,然光明俊伟之气,自不可掩。忠臣孝子之文,固不与词人争字句之工也。

集部三·别集类二北宋建隆至靖康·忠肃集》三卷》

1
傅察撰。其孙伯寿编。察奉使不屈,舍生取义,为北宋完人。其诗学韩愈而未成,其文亦多应俗之作。盖兵燹后,掇拾残剩,皆不足传。以察之人,传其集耳。
2
右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一百二十二部,三千三百八十一卷。
URN: ctp:ws547262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