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三十六至卷三十八

《卷三十六至卷三十八》[View] [Edit] [History]

Transcribed automatically with OCR. Please help correct any errors.
1
钦定四库全书禀冥筐酉城
2
检讨臣德生覆勤
3
猎叶台晏誉襄
4
嚣官中书臣土转
5
膳录进士臣土蠢栋
6
梯谅幡麟惭雏烂体雪刑热鼎辅畔麟测罴轴酬抚馔营播都县墨誉灶卯是爽刚酣卜轴游供绎润陌蚕属帖售慑帷燕讲闻洲惭腊鳞州门删轴无烂门辞噫季吉甫撰蚕一聋出川贼仁前憾烂嗣蒯惧观曲削融门碑丑华悬鬓熏巍买麟门惭权蒿为避溺一驱川羁妃隅打滞蝇黼肆刚渊开绳副颠黜卧引酬沸忤图邸七十幻门开吏阖恸熙悴慎储怯于删轴卿一十五删肺一怖陇烂聃惟慎比骊除轴憾理所烂体川梧州贤州指州栗州严州融州袭州富川门削烂体赫思嘉识唐虫四平七禹贡荆州之域汉元鼎六年置零陵郡今川即零陵郡之始安县也吴归命侠甘露元年于此置始安郡属荆州晋属广州梁天监六年立桂川于苍梧郁林之境因桂江以为名大同六年移于今理隋开皇十年置总管府火业二年罢州为始安郡武德四年复为桂川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始安郡至德元年改为建陵郡柔前各州不皆叙尺宝径之改及刑当如旧唐书有托元元年北既叙为桂川之丈或圉各州眦天宦改邹乾元复为川巳楼名吊首喜叙至德茂郡名之不同终觉未竟其委邑东西一百八十一里
7
妙蚁南北匡百一十画八玉北宅上都一千七百五里分刘东北至东都一干四百四十瓦寔东南至昭川一百一十五里
8
东南水路至梧川六百一十更衣北孽道州四百掌里
9
南至蒙州一百五十里西至柳川五百四十里
10
西南至众州五百四十旦西北至融川四百九十翼童戈开元买铜镜四十面
11
言蝇元和贡银百两案北桂川真后梧贺昭象柳严融袭富蒙诸州反恩唐州之赋据唐六典当是绮布而传写转碍管县十

临桂全义两理川拍阳朔水福建陵》

理定慕化水丰牡面浦》

1
临桂县工辩下
2
本汉始安县属零陵郡至德二年改为临桂案唐事地理志云贞观八年更
3
各舆此毕八
4
桂江引名离水经县东去县十步杨朴平南越出零陵下离水即谓此也
5
驳乐山名福禄山在县束北十五里全义县中下南至川百五十里本漠始安县之地武德四年分置临源县大靡一年改为全义县
6
越城峤在县北三里即五岭之最西岭也湘水出县东南八十里阳朔山下经零陵郡西十里场朔山即零陵山也系湮书地理忠容陵耶蹇陵县阳海山湘水所出后汉书郡国志零陵阳朔山湖水出阳海阳朔一志不同据水经湖水出零陵始安县阳海山注云即阳朔山也足信汉寺稍阳清昔以后称阳朔山山而先后珠名美此云阳朔山印零陵一山婚因甫人有湘出零陵山语然彼以郡县名疏称犹言零陵之山实泝名容陵到认合之山本赘其初则觞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出入具中
7
故越城在县西南五十里汉高后时遣周灶击南越赵佗踞险为城灶不能逾岭即此也灵川县中霍西南至州文十旦龙朔斗年分始安县置东临桂江冷山在县西南同百里出滑石阳朔县中下北至州已百四十旦本汉始安县地隋开皇十年分置阳朔县取阳朔山为名也皇朝因之
8
离水在县西引十里
9
永福县中下东北至州百里
10
武德四年析始安县之永福乡置因以为名白石水经县东去县七步
11
建陵县中下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汉万浦县地吴孙氏置建陵县梁武帝立为郡隋开皇十年废郡仍为建陵县后因之建水出县北建山南流经县东骆驰水在县西七里
12
里更累中上东北至州一百里连差善
13
隋仁翼籍分始安县置兴安县柔陌菁地蝉志大业初废典安县入始安具何时复置比诀载至德白年改为理定县慕化脉中下东北至州一百十里了一
14
武德四年析始安县置
15
常安水东去县七步
16
永丰县中下北至州一百十里吴甘露元年析汉万浦县之永丰乡置隋开皇十年省入阳朔县武穗四年复置
17
万捕县中下此至州百四十七里本汉旧县因万水为名属苍梧郡县南有万平关今废吴属始妄郡隋改属桂州武德四年于此置万州贞观十判年州废县复属桂州
18
万江水在县南门里
19
吾汁茶梧下
20
羊少
21
闹元户千荀九乡丸元和户千八百七十乡丸古越地也秦南取百越以为桂株二奏末赵佗目立为南越王其地复属焉汉元鼎人年平吕嘉又以其地为苍梧郡之广信县领县十目汉至陈为郡不改隋刑皇十年罢郡为苍梧繇属静州火业二年罢静州复为苍梧郡武德五年于郡置悟洲
22
汁竟东西二百十里
23
士士江南北一百入十里八遭酉比至上都取桂川路四千百一十五里父至北至东都四千百五里东南浩沈至封州五十里正南微西至义州一百翼西南沿流至滕州百监
24
西北至桂州六百十里商北沂流至富州百十里
25
贡赋开元秉白石英一十两
26
管县三

苍梧戎城盂陵》

1
苍梧县下郭上
2
本汉苍梧郡广信县地也自汉迥陈不改隋开皇十年罢郡于此立苍梧县皇朝因之通星山在县北八十二里汉刘曜为太守尝登此山仰观星尘因号通星山
3
郁水南去县八里
4
戎城县轩东北至州十鬯
5
本漠广信县地梁于此置遂城隋闹皇十年虞庆则南征屯兵于此改为戎城驻案据城戎城之城隋书地理志泣作戌皇朝因之县北临西江水
6
孟陵县下南至川水路九十里本汉旧县也属苍梧郡案勇陵前后汉书趾作猛陵隋省武德四年重置属藤州贞观八年改属梧州量甘临贺下
7
旧判

开元户干五百十七郡十》

1
元和户四百四十九脚十汉苍梧郡地今州即苍梧郡之临贺县也吴黄武五年割苍梧置临贺郡贺水出州东比界西流又注临水郡对临贺一水故取名焉吴属别州晋属广州隋开皇元年以郡为贺州大业斗年废州以县属茶梧郡武德五年复置贺州
2
汁竟束顺一百七十里
3
升夕工田北四百丁里八日西北王上都一干入百五十里牙至北至东都一千五百九卞丑里东至连川百七十里南至封州百六十里西至昭州百星
4
西南至富州一百内十里西南至梧州四百十里量戌开元贡蕉市石斛竹布翊蛇赡量丽元和贡银一十而千金藤班多弹皇圃管县六
5
临贺封阳冯东桂岭映汤山尝田州临贺县下郭下
6
本汉旧县也自汉至陈木改隋大业二年省临贺县入富川县十门年重置属苍梧郡武德四年改属贺川县比四十里有大山山有东游龙中二冶百姓采沙烧锡以取利焉
7
临水东去县十步又有贺水合更名临贺爪封阳县下北至州已百四十五里木漠旧县属苍梧郡在封水之阳故名吴属临贺郡隋属桂州武德四年属贺川
8
长林山在县东五里
9
临贺水东去县百步
10
冯东县下东南至川三百八十里本汉旧脉属苍梧郡界内有冯溪因以为名吴肤临贺郡至隋不改大业三年改属零陵郡武德四年屠贺州萌渚峤在县比吾一十里即五岭之第四岭也按今县典道州江华县分界于此峤之上锡冶一
11
桂岭县下西南至少八十里
12
本溟临贺县之地吴分置建兴县属临贺郡晋改为兴安县隋开皇十八年改为桂岭县属连川因界内挂岭为名武德四年改属贺州
13
桂岭右县东十五里
14
程冈在县东南斗百判十里
15
朝冈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并有铁锄自隋至今采取荡山县下东至州百七十呈
16
萧梁于此立县隋大业一年省武德四年复置蚕唐书池埋志天宝后置
17
真此吴
18
荡山在县西七里
19
富县下东南至州百四十五里本汉旧县屠苍梧郡吴属临贺郡隋属桂州武德四年吹属贺羽
20
锺乳穴三
21
灵溪水今名富水去县西胡里召汁平乐下
22
月少
23
开元户七千一乡十

元和户千五百七十八乡七》

1
本汉苍梧郡之富川县地也具甘露元年分富川县置平乐县属始安郡至隋不改武德四年于县置乐州贞观八年改乐州为昭州取境内昭泽为名案昭阻旧唐书作昭冈潭汁觅东面百七十一旦少王口南比百十七里八昏西北至上都一干九百一十丘里刃至北至东都一千六百七十五里东至贺州百里
2
东南水路至富州一百六卜里东北逍岭至道刊四百里西北至桂川百呈水路一百星北逍岭至永州六百里
3
蠹式开元贡银一十两
4
画贝一兀和贡邑一十一呵管县三

平乐恭城永平》

1
平乐县下郭下
2
本漠富川县地臭于此置平乐县取平乐汉为名案唐书地理志武德血年析直
3
沙亭县贞观七年省
4
目岩山在县北二十八乂里岩有雨孔相对如人目睡子白黑分明因号为日岩
5
莹山在县南十里山有木客
6
县东三十州里有阳里穴那溪穴新穴皆出钟乳平乐溪在县南二里水之西岸有昭潭周回军具深不测
7
恭城县下西南至州九十里
8
武德四年析平乐县置
9
银殿山其下有锺乳穴十内所在县东二十八呈平乐水西去县引百步
10
永平县下西南至州丸十里
11
证圣元年割平乐县永平乡置因乡为名县南临永平水西流入平乐县界
12
东川象郡粹

开元尸干一百九十邪十》

1
元和户百一十宗乡数傅写故汉平南越置郁株郡今州即郁林郡中留潭中断县地乙案中冒后漠苦耶国志宋书州郡志虫作中溜惟前迢璞书作中留而颜师古注日苗音力救反水名别音义宝司隋开皇十一年废门县以潭中县为桂株县仍于柱林置东州大业轩年废东州霆林县属桂州武德四年平萧跣析桂林十武德县仍于县治重置象州取界内象山为名
2
汁荒案州境王
3
夕玉近贼传写缺
4
八日此玉上都四千百十五里尸至东北至东都一干九百六卞五里束至庾州陆路酉九十里东南至禅州二百十里西至柳州百六十里西南至严州一百八十里贡羲开元贡怀一十两
5
量屈
6
管县二

阳寄武仙武化》

1
堕奇县下郭下
2
本汉中留县之地也隋闲皇十辜废中留县入桂林县又析桂株置阳寿县属泉州东山在县西北二里
3
阳水南去县判十步
4
武仙县下西北至州百十里
5
武德四年祈桂州建陵县南置武化县下西南至惆六十五呈武德四年析桂州建陵县之南界置属晏州贞观十二年废晏州改属象川
6
邦汁龙城百
7
孝尹

阀元户于百七十四乡卜四》

元和户千百八十七乡九》

1
本漠郁林郡潭中县之地迄陈不改隋开皇十列年改潭中为桂林县仍析桂林为马平县属象州隋末陷贼式德四年平萧铢干此置昆州又改为南昆州贞观八孝年改为柳州因柳江为名
2
干邑案川境里
3
列圭数传写缺
4
八遭北至上都四干一百四十五里列至东北至东都四干百四十里

东至桂制五百四卜里》

1
东王象州百六卜室北至融朔陆路阐司十一里水路一百八卜里贡赋闹元贡锵十两
2
管县五

马平龙城洛容洛封里》

1
马平县下郭下
2
隋开皇十判年析桂株县置属象州贞观属柳川浑水东去县门百步
3
柳江在县南一十步
4
龙城县下东南至州八十八里隋闲皇十年祈桂林县置筑隋书地理志云梁置与此吴潭水在县西十里
5
溪水经县南入潭水
6
洛由县下东南至州乞百十里永微中置属严州天授明年割属柳州洛封县下东南至州百七十里本鸟蛮所住村名乾封司年招慰蛮户因为县东县下酉南至州六十五里
7
陈于令县南四十五里置象郡隋开皇九董废郡为县案旧唐书云贝匡朔观中置与比异青三年为贼所亵乾封二年复置总章元年割属柳州
8
严州循德下

闹元户已干六百六十乡十四》

1
元和户千十六卿酉本汉郁林郡中留县之地乾封斗年于废昆州乐沙县置严州仍改柴沙县为怀义县州城南枕大江当桂州往苞州之路在严罔之上因为名门竟束西已干四百四十二里少宅南北一百八十里八日北至上都回干阻百五十里考至东北至东都固于违百十五里南至澄州百十六里
2
西南至宾州匡百九十里束北至柳州陆路百呈
3
贡赋开元贡银
4
管县门
5
循德戏小宾
6
循德县下郭下
7
武德四年析桂林立阳德县其年又改名循德县运旧书书云改归德为修枢典此阳德循德逸有异本属柳州水微初割入严州仍为于皇案永微在乾封前州为乾封一年置则县封翘之为州理游非永徽初此盎有讹脱字何古郎山在县西四十里
8
都泥江南去州内里
9
来宾县下东至州一百里
10
本栗沙县也乾封一年为怀义县天宝二年改曰来宾在都泥北来宾水东故以为名臾于融水下
11
高惆

闻元户千七百七乡七》

1
本漠郁林郡潭中县地也自汉迄宋不改萧齐于此置齐熙郡梁大同中又于郡置东宁州隋开皇十判年改为融州废齐熙郡为义熙县大业斗年州废试楼四年平萧姚于义熙县复置融州因州界内融山为名吁竟东西四百四十七里
2
沙勇耳明北四百九十七里八日北至上都四千百加十五里牙笔东北至东都一千九百一十五里东至桂州四百九十五里南至柳州水路一百八十皇陆路百一十里量茂开元贡黄滕防风童肆元和玉贝金两桂一十五斤管县内

融水武阳》

1
融水县下郭下
2
隋开皇十律坤改齐熙郡为义熙县屠融州武德六年改为融水
3
铜鼓山在县西南一十五里
4
融汉水在县北五十一里
5
武阳县下东北至州八十里
6
目口隋开皇十判年折义熙县置幅将县永征元年废入融水龙朔一年重置改为武阳柔唐书地猬志天宝初佛黄水临群一照更置奠此
7
武阳溪水在县东十里
8
万已
9
袭州固如可

开元户千四百一十聊卜五》

1
元和户一百七十人乡干五古越地也汉平南越酬苍梧郡今州即苍梧郡猛陵县之地晋分猛陵置永平郡又为永平郡之武株县地也贞观一年于此置莺州七年移莺州于今州东六十五皇于焉州旧理置袭州都督府因袭江以为名也吁竟宗州境里
2
少宅薮传写缺
3
咀西北至上都取梧桂路四干五甫七十五里父至北至东都四轩百十五里束至滕州百四十里巾至绣州百七十田里西南至传州沂流百一十里北理东州百已十里正北微东至蒙如百一十里
4
量武开元贡银十两
5
量月
6
管县五

平南武林昨悄建大同阳川》

1
平南县可享可
2
本汉猛陵县地贞观七年于此置平南县属袭州蒿石山在县东南十里
3
袭江名淳江亦名都泥江在县南五十步武林县下西北至州十五里
4
本漠猛陵县地宋元嘉一年置武林县属永平郡隋属藤州贞观七年割属袭州
5
海江东南去县十五里
6
隋建县下西至州八十里
7
隋开皇十九年分武林县置属藤州贞观七年割属袭汁
8
9
卢越水在县东南斗百州十步大同县下南至州七十五里
10
本漠郁林郡布山县之地也贞观七年于此置大同县属袭州
11
花怜水在县东北同十步
12
阳川县下东南至州团十三
13
本汉布山县地贞观七年于此置西平县属袭川天宝元年改为阳川
14
仙人山在县东北二十里
15
搏江南去县三十五里
16
言一开江下
17
言渊

开尤户千百十六乡四》

1
元和户百四卞乡四禹贡荆州之域汉平南越置苍梧郡今州即汉苍梧郡之临贺县地也梁武帝分临贺郡置南静郡隋开皇中废武德五年重置静州贞观八年改为富州因富川水为名止
2
汁范东西百七十六里
3
蔓华丘南北百八十里八目四北至上都四干几百五里列至北至东都一千八百十五里

东南沿凉至梧州百十里》

西霆蒙州几十里》

西比至胎川乙百六十逞》

1
贡贼开元贡班布五足钱
2
管县三

龙平开江思动》

1
龙平县下罚下
2
本汉临贺县地也梁于此立南静郡隋开皇十乙年废以龙平县属桂州贞观八年改置富州县割属焉雕水东去县门十山步
3
富川水经县南又东入离水
4
闹江县下北至州百里
5
本漠猛陵县地梁于比置开江郡隋开皇十年罢郡为县以属静州大业同年废武德五年复置属梧州神龙元年割属宫州
6
桂江在县西一里
7
思动县下南至州百四十里
8
圣虚元年小龙平县置案宝书地理志天置舆比具一年于县置式安州闹元一年废以县属富州富川水在县东五十步南流
9
印司山在县北四十五里
10
藿于蒙山下
11
寡对

开元尹干六百一卞七乡七》

1
元和户百七十乡七本汉苍梧郡地今州即汉苍梧郡之万浦县也隋开皇十年分置隋化县属桂川武德五年于此置南恭州贞观入年改为蒙州因蒙水以为名日丑案川境里
2
丑宅数博写缺
3
日北至工都四千五十里父圣东北至东都一干七百九十里东至富州九十里
4
南至袭州一百五十里西南王众州一百五十里酉北至万浦县八十呈北王桂州百四十七里贡赋闲元贡魏金
5
管县二
6
立山正义东区

隅》

1
立山县亨享可
2
本开皇十年分万浦置隋化县属桂川武德五年置立山县属万州改属蒙州
3
蒙水旧名泾水在县北二里
4
正义县下东南至州百里
5
6
武德五年分万浦幕置属荔州改属蒙州蒙水在县南四里
7
匕定工
8
署夕
9
东区羔下西比繁州八十里
10
武德五年介荔滴县置
11
泾水西北去县一十五里
12
葛莪镇在县城内
13
思唐州武郎下
14
元和户六十乡一

案闲元户卿教传寓缺》

1
永崇一年案水崇即永险唐嵩宗年号后田避明亶韩改降为崇前桂州司马夏侯处廉奏割袭棠东一州置开元引十四年奏为掘康
2
则建巾元年升为正州额
3
判境案州境里暇傅写鞭八咀北准上都四干一百里父至束北至东都一干九荀五十里束至富州一百五十玉南至翼州凶百四十里四至东制百八十里北至蒙州百六于里
4
贡赋问元贡银十而
5
管县一
6
武郎平原
7
武郎县百郭一
8
与州司时置前临驰礼江
9
唐岭在县西南四十里与平原分界平原县下东北至州八十里
10
与川同时置前临恩洪江
11
12
元和郡县志卷一十六
13
钦定四库全书
14
元和郡县志春二十七
15
唐季言甫撰
16
岭南道一
17
苞汁朗宁下都督府
18
单步
19
闲几户干六百一十四乡十
20
党元和户乡敬传写践
21
今为苞管经略使理所管苞川贵州宾州灯川横州钦州游川蛮州管县一卞
22
案都实户数传写缺
23
古越地也秦并南越为桂株县地在汉为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也晋于此置晋兴郡隋开皇十四年废晋兴郡为晋兴县属简州大业一年州废以县属郁林郡武德四年于此置南晋川贞观入年改为苞州因州西南苞汉水为名乾封引年置都督府后为夷僚所陷移府于贵州景云白年州界平定复于苞州置都督府于邑案川境里
24
判圭散博写皎
25
咀红至上都墨泉州路四干七百七十五里取藤州一列至路五干四十五里北至束都四午五百八十五宅东至致州一百一十里东北至澄州一百四十里西南呈议咽百八十里西南至安南山干里宣弋案唐丈典筐州贡银
26
量距赋辔布此址故载管县七
27
宣化武绿晋兴朗宁息笼料让口口
28
女矛
29
宣化县下郭下
30
本漠领方县地隋开皇十四年于此置晋兴县十八年改为宣化县属郁林郡武德层南晋州贞观改苞州郁江水经县南去县刑十步
31
左汉右溪在县东西流至县东南同注郁江武缘县中西至州百旦
32
本漠领方县地隋闹皇十辉一于此置武绿县属缘州大业一年废武德五年又置态武绿昔典贤困南昔川后改皇州比川践叙郁江水经县南去县二十步
33
都援镇在县西水路百里
34
晋兴县中下南至州百里
35
本漠硕方县地晋于此置晋兴县隋开皇十四年省案前笼利及宣化县叙谓隋废晋兴郡为县又谓隋置昔典躁而此云晋置隋省者效求书州郡志晋元帝太典元年兮郁林立晋典太守所领有晋兴县蒸至隋而广己郡及县别置晋兴县于百里南后改宣化参合刀明读德五年又置
36
朗宁县中下南襄州百八十里本汉增飡县地武德五年分置胡宁县属南音州改属色汁襄唐书地理志武缘昔兴朗宁鳞武德喜丑五年以宣化县祈置此不备叙盎省文思宠县中下束至州一百里
37
封陵县中下西南至州百里
38
右胡县并景云后置嵩惠画地理忘息笼封陵川乾元后开山咽丑舆此具匡团亮中下东北王州丸十里女赤贾称
39
本汉合浦县之地武德五年析致州南宾安京二县地置如和县因县西南四十里如和山为名屠钦州景云询年割属筐州

襄革户》

1
贵州十记

开元户干六百十九乡十九》

梨元和户脚教传写杀》

1
本西欧骖越之地秦井天下置桂林郡尉佗王越改桂沐为郁州后又为桂林元鼎六年平南夷改桂林为郁林郡梁时于郡置南定州隋闻皇十年罢郁沐等郡改为南尹州大业内年改尹州为郁州一年罢州为郁株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平萧光台于郡置南尹州并置总管府八年改南户州为贵川
2
汁竟东西匡百十七里
3
少宅南北百三十七里八迥北至上都取梧桂州路四千八荀七十五里取众政至州路四千五百八里哀北至东都四千大百十五里取襄川路四千百十五里
4
东北沿流王淳川百十五里陆路百四十里
5
东至绣川百里
6
南至郁沐判百四卜里西谨宾州一百十五星西南沿流至备川工百七十里北至象川一百己十里
7
忌八开元贡绅市
8
贡财某此贵川与复宾澄横致诸州之贼虽传写炭管县四

郁林怀泽义山潮水》

1
郁林县上郭下
2
本汉广郁县也吴改为阴平晋改为郁平隋开皇十年于此置营林县属郁林郡武德属贵州显朝冈在县北一十里陆绩为大守每登此同制浑天司
3
郁江爪南去县十五步
4
石井亦名司命井在县北胡里竭则人戾疫岁不登寝翠三下北至洲百翼
5
交吾
6
本汉广郁败地武德四年置
7
义山县下东北至川八十里
8
本漠广郁县地隋开皇十年置焉度县因县南一十里马度山为名武德四年改为马岭天窦元年改为义山案唐书地理志云贞观从省天宝徒更置日义山与此略异
9
湖水县下东至州五十里
10
本漠广郁县地武德四年分置潮水县淳溪水在县南十一步
11
宥州岭方下

开元户己干八百丸十五乡十》

毒元和户乡数傅写缺》

1
古越地也今州即汉营林郡之领方县也至隋不改隋乱陷贼贞观五年析澄州二县于此置宾汁川冕东西百一十里
2
少尧南北六十一里八性北王上都闰干五百九十五里刃至吏比至东都四干一百一十五里东王贵州一百一卞五里
3
东北至严川乙百九十里西南至丽州一百四十五里
4
西北至澄州八十八里
5
贡赋开元贡银笥布蕉布
6
管县工
7
山领方狼琊保城
8
岭方县下郭下
9
本汉信县也吴改为临浦辄隋复为顾方属郁林郡武德四年属南方州贞观五年改属宾州都晏水去县一十工里
10
琅琊县下西北至川卜五里
11
武德四年析领方县置属南方川贞观五年割属宾川良虿琊水在县西词里保城县下西至州五十里
12
本汉广郁驻地属郁沐郡梁置安成郡隋改县属郁林口君贞观割入宾州至德二年改名保城可零水出县西平地北流
13
澄州贺水下

开元户一干乞百六十五乡》

案元和户卿数传写缺》

1
古越地也今州即汉郁林郡之领方县地也汉领方县今宝州岭方县也案汉晋东隋思皆作领方至杜佑连具新旧唐书乃作岭方当是贝亲御改书自汉迄隋其地不改隋乱陷贼武德四年平萧钝于此置南方州贞观八年改为澄州川竟东西一百五十一里
2
升诧南北一宣一里八咀北至上都四千六百一十五里父至束北至东都田干一百七十五里东至贵州一百四十里
3
南至宾州八十八里西至造川百一十九里北至严州一百一十里
4
贡赋开元贡银
5
管县四
6
上林无虞止戈贺爪
7
上株县下郭下
8
本汉领方县地武德四年分置上林县在上林洞口因以为名
9
都遭水在县北判百步
10
无虞县下西南至州一十六里武德四年析领方县置属南方州后改属澄州罗富山在县西北五里
11
都礼水在县北内里
12
止戈县下东至州八十里
13
武德四年析领方县置属南方州改属澄州贺江水判名都泥江在县北内百九十里贺水县中西南至州百肉卞里武德四年祈柳州马平县置属南方州改属澄州都沉江在县北斗百四十里
14
最日宁浦下
15
半少
16
开元户干一旨七寸八乡十七

案元和户卿数傅富荧》

1
古越地赵佗王越地亦属之汉平南越置合浦郡今州即漠合浦郡之高凉县地也在今高州界晋于合浦北部置宁浦郡隋开皇十年废为县以属简州十八年改简州为缘州大业二年废州入郁林郡隋末陷贼武德四年卒萧锥重置南简州贞观八年改为横州至德移于旧州东七里郁江北岸
2
日竟东西乙百十呈
3
丑宅南北百十山里八吁北至上都取贵象州路四千七百五十五里东藤牙至州水路四千己百七十五里

东北至东都四干一百丸十五里》

1
东北至贵州水路工百七十五里

西南至钦州水陆相羔一百已十里》

1
量戌开元贡银
2
量黜
3
管县四

宁浦惭啸山山碑风山领山》

1
宁浦县下郭下
2
本汉高凉县地占唐书云汉广县地典此异吴分为宁浦县隋开皇峙属郁株郡贞观属横州
3
郁江爪俗名蛮江北去县十步乐山县下西至州水路百一十里本汉郁林郡雍难县地陈于此置乐阳郡隋开皇十年废郡改为乐山县属练州大业初改属郁株郡贞观八年改属横州
4
蛮江南去县七步
5
淳风县下四南至州九十翼
6
武德四年析宁捕县之比界置鲜江水经县西去县百步
7
岭山县下东至州百里
8
本漠高凉县之地梁于此置岭山郡隋开皇十年废郡为县属郁林郡武德四年改属横州蛮江北去县五步
9
农吁宁越下
10
屋少

关元户千一百八十卿十》

案元和户乡数传写缺》

1
古越地非丸州之城尉佗王越亦屠焉汉卒南越置合浦郡今州即合浦郡之合浦县地也按合浦在禅州界宋分合浦置宋寿郡梁武帝于今钦江县南二里置陟州隋开皇十八只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也大业二年改为宁越郡武德四年平萧挠改为州仍为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复为州汁荒东西六百七十一里
2
步柔南北四百四十四旦八日北至上都五干五十五里父至东北至东都四千八百五旦东至靡州一百一里东北至横州一百十里西南至陆州七百四十里贡赋间元贡银全
3
管县五

钦江安京遵化内亭而理川》

1
钦江县下罚下
2
本漠合浦县之地宋于此置宋寿郡隋开皇十九年罢郡为敛江县州皇朝因之
3
丰子岭在县北列百斗十里
4
钦江在县东一百步
5
西零戍在县南一里
6
妄京县下西北至州七十里
7
梁武帝分宋寿郡于北置安京郡隋开皇十年废郡为县属钦州皇朝因之
8
罗淳山在县北十里俗传似循州罗淳山困名之运化县下西南至川百八十旦隋开皇二十年置本合浦县地也钦江水源出县东北开博山
9
勺事渠下东南至州乙百里
10
可工甘
11
本漠合浦县地隋开皇十七年置名新化县十八只年改名内亭属钦州皇朝因之因内亭水为名案唐书地理志武德五年以内亭莲化一县且南亭州贞观午州废仍眉致州
12
灵川县下南至甘九十六里水路百一十里隋开皇十八考年干州北四十八考里置南宾县贞观十年移于峰子续南天宝元年改为灵川县今南四十里谓之水步即是钦州北来人沂流拾舟登陆处乖汁尊江下
13
该了

开元户三干出百十六乡五》

案元和户乡数传写践》

1
本汉合浦郡地贞观七年分置淳州取北淳江为名十胡年废入袭州长寿元年乂割袭州桂平皇化大宾二县重置淳州
2
什觅襄州境正
3
夕羡鞅檀蒿呵缺
4
日北至工都四千六百九十五旦牙至东北至东却四千百七十五里东北浩流至袭刊百十里
5
南至绣州八十里
6
西南沂流襄贵洲百里陆行百里西北至众州陆路百工十旦青戌案杜佑逼典弊州贡银
7
量助十两此与赋趾缺我管县二

桂平皇化大宾》

1
桂平孙可享了
2
本梁于此置桂平郡隋开皇十年罢郡为县属郁林郡贞观七年于县置犀州十一年废以县隶袭州后复置县又属焉
3
皇化县下西至川一十里
4
隋阀皇十一午置因县东军皇化水为名大业矧年废贞观七年复立
5
大宾县尸西至川四十里
6
隋开皇十五年分桂平县置以县西北宝水为名武德七年曾于县置淳州后移于桂平县替于永定下
7
违判囊明元元和户乡敏轼传写淡本汉领方县地贞观木水微初置后以蛮疗背叛废于具城置驿闹元十五年李商隐重奏置隐唐革地理志武德四年置淳州天宝元年改为永定郡乾元元年复为淳州永贞元甲改为蛮州与此详略互异毋窦汇川境坐
8
对项叹傅寓缺
9
吁北至上都取横众川路四千八百五十反呈父盖求北鼋东都四干六百一十五里四沂流至苞洲百五十里
10
东活流至横州百一十里北至灯州抵大山无路重蔑案唐书地理志蛮川贡
11
昼难金银此与赋川峻载管县三
12
永定式罗灵竹
13
永定县下郭下
14
武罗县下北至州九十里
15
灵竹县西至州九十呈
16
右工县鼓典州同置
17
18
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七
19
钦定四库全书
20
元和郡县志春二十八
21
唐李吉甫扑
22
岭南遗四藤案居书地理志扇南道七十一川四有川即感义郡具县日弹津戚义义昌宁飕有岩川即常粟郡具县日常乐恩封高城石农有宜汁郎龙水郡其县日龙水崖山东玺天河有渠川即临潭郡其县日装江液零鹄山弘迷有笼州即伏南郡集拟日武勤武礼罗宠拔南龙顾武亲或江有田州印横山那具县日都救惠佳武龙楼山如司有壤引即整平部某县日正平福零龙源饶勉思思武石歌良邸蒙有书洲即乐兴郡具县日乐山占书乐兴育容川即普宁郡其县日普孽北洗陵城滑龙欣道陆川有牢川即定君具县日南流定刊岩川有白州即南昌郡其繇日博自建宁周罗南昌有顺制即顺义那其县日龙化温水南河龙豪有绣州即常依那具殿日常秫阿休罗绣有郁株州即郁株邵其县日郁平兴业兴德潭栗有党州即宁仁郡真县日抚文善劳甚丈宁仁容山怀羲福阳古符育窦少即怀德都具县曰信义怀德潭义特亮有禹州即温水郡其县日几石配辩投莱岩昌有廉川即合浦郡其县日合浦封山蔡龙大虚有义州印连城郡冀照日岑溪永业连城有场州印汤泉郡其县日旸泉深水罗韶有芝州即忻城邪莫县日忻城富列平西粟光乐盘多云息龙有武义川即武要郡其显曰武几如马武义武夷武绿武劳梁山此卜一州分须百有一县旧唐书或隶南海节度健或列桂管址或列苞管或列容管或列安南都实府后新唐书一{则皆隶之岭南采访便在元和时未尝有所并省今志文竝缺佚交州交趾上都护府
23
开元户二万五千六百九十四乡五十五元和户二万七千一百三十五卿五十六今为安南都护府理所管交州、爱州、驩州、峰州、陆州、演州、长州、郡州、谅州、武安州、唐林州、武定州、贡州。演州以上朝贡,长州以下附贡。管县三十九羁縻州三十二案都管户数传写缺。
24
古越地也。秦始皇平百越,以为桂林、象郡。今州即秦象郡地也。赵佗王南越地,又属焉。元鼎六年平吕嘉,边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元封五年,置刺史,以部之名。曰交趾者,交以南诸夷,其足大趾广,两足并立则交焉。汉本定为交趾刺史,不称州以别于十二州。建安八年,张津为刺史、士变为太守,共表请立为州。自此始称交川焉。吴黄武五年分交趾、日南、九真、合浦四郡为交州,南海、郁林、苍梧三郡为广州。寻省广州还并交州。以番禹为交州理所,后又徙于交趾。晋太康中,徙理龙编。隋开皇十年,罢交趾郡为玉州。仁寿四年,置总管府。大业三年,罢州复为交趾郡。武德四年,又改为交州总管府。永微二年,改为安南都护府,兼置节度。至德二年,改为镇南都护府。大历三年,罢节度,置经略使,仍改镇南为安南都护府。贞元六年,又加招讨处置使。
25
府境东西五百一十六里,南北七百九十一里。
26
八到北至上都六千四十五里水路六千六百四十里。北至东都五千七百八十五里水路六千三百八十里。东至大海,水路约四百里。东北至陆州,水路百馀里。西南至爱州五百里,水路七百里。西北至奉州一百三十里。西北至姚州,水陆相兼,未有里数。
27
贡赋开元贡:孔雀、鹦鹉、犀角、蕉布、槟榔、蚺蛇胆、龙花蘂、鲛鱼皮、白露藓。元和贡:翠毛、翡毛、豆蔻。{{案:交州及爱、驩、峰、陆、演诸州之赋,据《唐六典》亦是。紵布而是书惟载爱州赋绵馀皆传写缺之。}
28
管县八:宋平、武平、平道、太平、南定、朱鸢、交趾、龙编。
29
宋平县上郭下:本汉日南郡西卷县地。宋分立宋平县,属九德郡。后改为宋平郡。隋开皇十年改属交州。武德四年于此置宋州。贞观元年废宋州,改属交州。◎慈广水经县南二里。◎苏晋江南去县二百步。◎安阳王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一里。盖昔交州之地。◎羸𨻻音莲㜢故城在县西七十五里。本汉县属交州郡,有𨻻官,后汉交趾刺史理于此,后徙龙编。
30
武平县中下西南至府九十里:本扶严夷城地也。吴归命侯建衡三年破扶严夷,置武平郡。隋开皇十年废郡,立崇平县属交州。武德四年改名武平。
31
平道县中下西北至府五十里:本扶严夷地。吴时开为武平郡,立平道县属之。隋开皇十年废县,属交川。
32
仙山县:东北十三里,隐嶙数百里则龙编之西门也。
33
太平县中下西南至府六十里:本扶严夷地。隋开皇十年,分武平,置隆平县。开元元年改名太平。
34
南定县中下东北至府六十里:本汉羸𨻻县地。贞元七年于此置南定县。其旧南定县在今。县东南二百馀里。羁縻长州侧近。开元十年后废。
35
朱鸢县上东南至府五里本汉旧县也,属交趾郡。至隋不改。武德四年于此置鸢州。贞观九年废县,属交州。朱鸢江北去县一里。后汉马援南征,铸铜船于此。扬排燃火,炙船头令赤,以焦涌浪,及杀巨鳞,横海之类。
36
交趾县中下东南至府十五里:本汉龙编县地。隋开皇十年分置交趾县。武德四年于此置慈州。贞观元年州废,县属交州。泊江水西北自崇平县界流入至此,故名。慈廉水北去县四十步。
37
龙编县中下西北至府四十五里:本汉县也,属交趾郡。立县之始,蛟龙盘编于江津之间,因以为瑞而名县也。武德四年于此置龙川。贞观元年州废县属交州。朱鸢江在县北,即楪榆水之一源也。案《水经》叶榆水过交趾麊泠县,北分为五水,络交跳郡,中至南界,复合为三水,东入海。此所云楪榆,当即是叶榆。卢循之寇交州也。刺史杜慧度率军水步晨出南津,以火箭攻之,烧其船舰,一时溃散。循亦中矢,赴水而死。
38
交州故城在县东十四里。吴时刺史陶横所筑。石九子母祠,在县东十四里。
39
爱州九真下开元户一万四千五十六,乡二十九元和户五千三百七十九,乡八。秦象郡地也。汉元鼎六年,平南越,置九真郡,领胥浦、居风、都庞音龙、馀发、咸驩、无切、无编七县,属交趾刺史。案无切后《汉书》作无功。据《汉书地理志》及《水经注》竝作无切。与此同。梁武帝于郡理置爱州。隋大业一年改爱为九真郡咸德五年丘和归国罢郡复衷立
40
忧汁
41
吁灶东西百八十里
42
少宅南北四百十里八咀北至工都八千四百七十五里笑至北至束都六千百工十五里东至淡州百四十里东北至交州五百里南至演州百五十里东北至长川水行四百五十呈荀至小掩界水行畔司九十里西北至操相一百里西北至安南都护府五百里水路七百里童武阅元贡孔雀毛
43
童贝赋繇

元和贡孔雀尾十具讲尾百枚》

1
檀乡五百韵犀角了口尸尸管县五

几真安顺山宗平日南军宁》

1
九真县罚下
2
本漠若风县地也吴改居风为移风隋开皇十七年分移风置县属爱州后汉任延为九真太守旧俗以猎射为业不知牛耕人常告耀支趾每至因乏延乃令作田器教之璧辟百姓充络
3
居风山在县西四里上有风穴长风自是出焉其山出金
4
畛山在县西三里
5
安镇山在攘南二十州里出石磬滕于湘州零陵者安顺默下四北至判九里
6
本汉居风县地吴收为移风又分置常乐县属九真郡隋开皇十年改属爱州十六年改为安顺县皇朝因之淳岳山在县西五里
7
崇平县下北至十十里
8
本漠若风县地晋于此立为高安县属九真郡隋开亶十年改广爱州十八年改高安为隆安开元元年改为崇安至德州年又改为崇平
9
日荀隧下北至川士里

斗》

1
本漠若风县地晋分置津梧县隋开皇十年析置日南县属爱州皇朝因之
2
凿山在县北百一十里昔马援征林邑阻风波乃凿此山蛮为通道目以为名
3
海在县东七里
4
军宁县下东南至川一卞里
5
本漠都庞县也晋分立军安县属九真郡隋开皇十年改属爱州至德一年改名军宁筐汁日南下府
6
善少

开元户六千人百四十九乡十四》

1
元和户一千八百四十乡六古越地丸夷之国越裳氏重九译者也在春为东郡汉平南越又置九真吴归命侯天纪因年分丸州之成骊县置九德县属交州梁武蒂于此置德州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骥川取咸骊县为名也大业一年改为日南郡武德五年改为南德州仍置总管府贞观元年改为骊州兼管羁庆州六
2
青邑案州境里
3
步鬓数传写缺
4
咀北至止都六千八百七十五里不至东此至东都六千士百十五王东至海百里
5
南至抹己国界乙百九十里北至演州谨百五十里童武閈元贡象牙沈香翠毛屯犀角金薄量且昔熏膺管县同
6
丸德昨趣裳
7
丸德县下西至州五里
8
本具所立属九穗郡后改属驩州越裳县下西至州七十里
9
本吴所置因越裳国以为名也属丸德郡武德初属智川后属驩川
10
匡琴匕枉
11
率川乏才
12
闹元户一干五百六十乡十五元和户干四百八卞乡八古夜郎国之地按今新昌县界有夜郎溪奏象郡之地汉平南越置交趾郡之丽泠县地也藿音弥亦作尧吴归命侯建衡二年分交趾立新昌郡陈于此置兴川隋开皇十八年改为岑州大业二年州废以县眉交州武德四年又置拳州兼管羁庙州淅十八青邑东西扎十七里洲谬南北六十里
13
咀北至上都六干百五里父至北至东都五千八百四十五里东南至安南都护府荀一翼
14
南至漏口江百里
15
北至羁庸平南州界一百里
16
贡武开元贡八蚕丝苴昨寇拥御翊蛇胆量贝元和贡苴冠一千一百精翠毛百合床角四十斤
17
管县内

嘉宁承化》

1
嘉宁县下荀下
2
本汉麓泠县地也具分其地立嘉宁县后因之承化县下东南至洲五里
3
本麓泠县地也天宝元年分置承化县汉交趾麓冷女子徵例及妹徵贰反称王伏液将军援讨平之此地也陆川王止

开元户一干九百一十四乡六》

1
本漠夫趾郡地梁大同元年于二分置黄州隋开皇十八年改为陆州以在海南有陆路通海北因以为名州在穷海不生杀果又无丝苏惟捕海物以易衣食茶乌夷卉服之类也
2
什灶束西七百十里
3
斐舜口南北五十闲引里八可西北至上都水陆相兼六千百十里不至北至东邸五于八百六卜丑东宅乘川芥一百里东北史钦川六百里

商南至安南都护府百馀里》

1
贡赋关元贡玳项灶皮甲香
2
管县三

宁海乌雷华清》

1
鼻海县下郭下
2
本粟妄海武德四年又置海平至德二年更今名罗佩山在县东九里其山在大海中也乌雷县下西北至州里
3
本在州东水路二百里总章元年置在海岛中因鸟雷用为名大虚二年与升同移于安海罢理狗理山在县东四里
4
华清县下西至州工里
5
本名玉山县天宝元年改名华清本在乌雷县北四十里大屋三年典州同移于安海县理南枕大海官井山在县东约五十里相传越王过海泊船于此为无淡水困凿石为井因号焉
6
寅什龙下
7
戈少

元和户干四百五十卿一》

柔开元户乡数传写缺》

1
古南越地汉几真那之成驩县地也目汉迄隋不改武德五年于此置驩州领安人扶演相景西源四县贞观元年以徒州改此为演州鉴前雕州叙云武德五年改日南那为南德州贞观元年改为雏川据此敛武德五年置驩州贞观元年改为演引是贞观徒之雏川即武德恃之南德州而贞观后之演州乃武德五年所直之骊州非以猎赤改也当如唐书地理志云贞观元年改名演渊为是因演水为名其州西控海当中国往林邑扶南之大路也青邑柔川境里
2
判璜叹传写缺
3
八咽北至上都六干七百一十五里牙翼北至阎爪鄙六干四百六十五里东至大海六里
4
南至骊州百五十里北至爱洲百五十里量式开元贡孔雀尾全簿黄屑量户且
5
管县二
6
忠义阵怀骊辅肥池
7
忠义县下郭一
8
本汉咸驩照地广德内年分置忠义县怀骊县下东至州一十四里
9
本漠咸驩县武樵五年分置安人县为演州理所案此与州武德置驱州贞观演川之文亦未协贞观一十四年废州改安人县为怀恩天宝同年又改为怀骊广德二年复置演州仍移理忠义显
10
龙池县百南至川一百十里
11
本汉无编县地也恭夷掩所附儿某摇役故以无编为名后汉省重拱四年于此置龙池县仍于县理立山川广德内年废山州以县屠演州大海在县东四里
12
更川文阳下
13
普少
14
户六百四十八
15
项北至府约一百里
16
附贡金
17
管县四
18
文阳铜蔡长山其常
19
案旧唐书云唐置长川失起置年月天宝元年改为丈阳郡乾元元午复为长州须县四皆与川同置此必有志丈
20
而传写壤之
21
日案是川旧唐书不载耕唐书列羁君少庆州具县有乐安舆此安乐异户一百十夏
22
西北至府约酉九十五里牙童白蜡一十斤孔崔尾一具门量聃蛇胆一枚
23
管县门
24
郡口安柴
25
袁于案楚惆旧唐书不载新唐书列羁麾州高判具县日武典吉都与此丈谅长土兴听户五百五十
26
西北至府约一百五十里
27
附贡向骊十斤
28
管县同

文谅长上》

1
乙一武曲
2
读安升

户四百五于八》

1
四至府约百八十里
2
润贡朝霞布
3
管县同

武安临江》

1
台未汁案旧唐书云龙朔一年智川刺臾谢法成招懋岸右少生掩昆明北楼等七千条落总章一年置福禄州以处之天宝元平改为福禄郡至徒年改为唐沐郡乾元元年复为福禄州新唐书云福禄州本福禄部总章一年以故唐林州置大足元年更名安武惆至德载更耶日唐株乾元元年复州故名据一书则元和时名福禄州此仍
2
作居林未详其改
3
百十七
4
北逞府约干里
5
付贡自烂十斤
6
管县同
7
8
唐材安速
9
乙壬于案是判旧唐书不裁耕唐割列耦廉洲其态损告则一福禄柔远冻株真此扶即潭沛一县异夫乙于百
10
东至府一百十里
11
附贡翠毛一百十合
12
管县内
13
14
扶即驴碑端
15
亡寸案是川新旧
16
量判唐书皆不载
17
户一百十入
18
晦南至府约一百五十里寸膏翠毛百合
19
斗量
20
管县内

武兴当都》

1
蓟畜且剂沮
2
匿责匪惮悴
3
临阙错割乳恻
4
了欢冀圉寤乙
5
门口乙兰荆工
6
旦更蜗陌刊乙
7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八只
URN: ctp:ws57983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