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三十六宋 章定。 撰
3
六百三十七
4
姓纂,姜姓,炎帝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为楚所灭,子孙分散,以国为氏。晋有许偃,楚有许伯,郑有许瑕。
5
后汉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与兄靖俱有髙名,好核论人物,毎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 兄䖍,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
6
循吏许荆,字少张,为桂阳太守,为设丧祭婚姻制度,使知礼禁。在事十二年,父老称歌。及卒,人为立庙树碑。许慎叔重,博学经籍,时人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方术许杨伟君」。少好术数,后汝南太守邓晨署为都水掾,起塘四百馀里,百姓得其便,累嵗大稔。 后起庙圗形像,百姓思其功,皆祭祀之。
7
方术许曼善卜占之术,多有显验。《魏志》:许褚仲康,容貌雄毅,勇力絶人,一手逆曵牛,尾行百馀步。淮、汝、陈、梁间闻之,皆畏惮。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迁武卫将军。
8
《蜀志》:许靖文休,少知名,有人伦臧否之称。 英才伟士,智畧足以计事。 倜傥瑰伟,有当世之具。
9
许慈,字仁笃。为博士,博涉多闻,信一时之学士《晋书》许迈,字叔●,句容人。恬静不慕仕进,放絶世务,以寻仙馆。
10
孝义许孜,字季义。亲没,负土建墓,号其居为「孝顺里,旌表门闾。
11
《南史》许懋,字昭哲,为国子博士,号为经史笥。 子亨,字亨道,真正有古人风。卒卫尉卿。
12
孝义许昭先父母老病,竭力致养,甘㫖必从,宗党嘉其孝行。
13
北史》:许谦,字元逊。少有文才,善天文圗䜟学。道武以为右司马,㕘赞初基。 子洛阳,为雁门太守。
14
许彦字道谟,少受易,太武徴令卜筮频验,遂在左右,参与谋议,质厚慎宻,与人言不及内事,赐爵武昌公。许敦,字秀良,清识敏速,逹于政事,位司徒主簿,以明断见知,时人号为「入铁主簿」。迁阳平太守,勲贵属请,朝夕徴求,敦御之以道,咸以无怨政为天下第一,特加赏异,图形于阙,诏颁天下,迁殿中尚书,敦美须下垂至●省中,号长鬛公。
15
许善心,字务本,多闻黙识,为当时所称谓,为神童。仕隋,除秘书丞。 尝制《神雀颂》,文不加●,笔不停毫。
16
艺术许遵《易》善筮兼暁天文、风角。
17
许绍,字嗣宗,安州人,与髙祖同学。大业末,任夷陵通守。盗起,州境独完,流人自占数十万,开仓赈给。 萧铣遣兵围陜州,绍击走之。
18
许圉师有器干,研涉艺文,擢进士第。 后迁相州,专以寛治,州人刻石颂美,部有受赇者不忍按,但赐《清白箴,其人自愧。
19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人。擢进士异等,举明经,累迁给事中。自袁、髙争卢●后,凡十八年,门下无议可否者。至孟容数论驳,四方知天子开纳多士,浩然想见其风。元和初,迁京兆尹。神策军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不肯还,孟容遣吏捕使偿,曰:「不如期,且死」。一军皆惊,诉于朝,奏曰:「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豪右大震。盗杀武元衡,孟容白宰相曰:「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狂贼敢尔,愿起裴中丞」。后数日,果相度。 孟容方劲有礼学,每所折衷,咸得其正。好提掖士,天下清议归之。
20
许逺寛厚长者,明吏治。
21
许伯㑹,越州人。举孝亷。
22
许法慎,沧州人。三嵗时,母病,不饮乳,惨惨有忧色。 后亲丧,常庐于茔,有甘露、嘉禾之祥,天寳中,表异其闾。许叔牙,字延基,句容人,献诗纂义》十篇,大字写付司经。子儒,字文举,髙宗时为博士。
23
许景先,常州人。举手笔俊拔、茂才异等连中,授侍御史,抨按不避近强。 知制诰以雅厚称,张说曰:「许舍人之文,虽乏峻峯激流,然词㫖丰美,得中和之气」。 帝自择刺史景先由吏部侍郎为刺史,治虢州,诏诸臣以上祖道洛濵,赐诗遣之。
24
许允宗,善医。
25
宋朝许元,字子春,泰州海陵人也。少以䕃为太庙斋郎,稍迁太子中舍,知如臯县。元为吏,其术长于治财,自元昊叛,西兵出乆无功,而天下劳●,三司言元有才以主●货,元言先时贾人入粟塞下,京师钱不足以偿,故钱偿愈不足,则粟入愈少而价愈髙,是谓内外俱困,请髙塞粟之价,下南盐以偿之,使东南去积滞,而西北之粟盈,此轻重之术也」。行之果便,于是范仲淹荐其能,擢江淮荆浙制置发运判官,既又为使,元曰:「以六路七十二州之粟不能足京师者,吾不信也」。至此治千艘,浮江而上,所过州县,留三月食,其馀悉发,而州县之廪逺近,以次相补,由是不数月,京师足食,既而叹曰:「此可为于乏时!然嵗漕不给者,有司之职废也!」乃考故事,明约信,令发敛转徙,至于风波逺近,迟速赏罚皆有法,凡江湖数千里外谈笑,治之不扰,不劳而用以足。先是,江淮嵗漕京师者常六百万石,其后十馀嵗,嵗益不充,至元为之,嵗必六百万,而常馀百万,以备非常,仁宗尝谓执政曰:「发运使总六路之广,财货调用、币帛谷粟嵗千百万,宜得其人,而乆任之」。擢元天章阁待制,在职十三年,卒。
26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也。举进士第一,绍圣元年,召为吏部尚书,迁左丞。时章敦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臣僚,敦、卞乞发司马光墓,将独无言,哲宗问曰:「卿不言,何也?」将曰:「发人之墓,非盛徳事」。哲宗曰:「朕意与卿同」。乃不从。尝议正夏人罪,以泾原近㓂,而地广谋帅尤难,乞用章楶,楶果有功。徽宗即位,为门下侍郎。 楶抚定鄯、廓州,欲举师过河,朝议难之,将独以蕃夷不可爽信,而兵机有不可失,既已戒期,愿遂从之。未几,捷书至,卒,諡文定。
27
六百三
28
《姓纂》,炎帝姜姓之后,虞、夏之际,封吕今南阳宛县西亭是也。至周失国,子孙氏焉。
29
史记:吕尚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有功封于吕尚,其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号曰太公,望多兵权,与竒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隂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六韬》曰:「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非龙非彲,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兆致是乎?」文王乃斋三日,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乃载与俱归,立为师。诗曰:「维师尚父,时维鹰●。
30
吕不韦,阳翟大贾人也。庄襄王以为丞相,封文信侯。《魏志》:吕布奉先
31
吕䖍,字子恪,领泰山太守。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在郡十数年,甚有威惠。
32
《蜀志》:吕乂季阳,入为尚书令。衆事无留,门无停賔,歴职内外,为政简而不烦,号为清能。
33
吕凯,字季平,为永昌郡功曹,威恩内著,为郡中所信。《吴志》:吕●字子明,孙权谓●宜学问以自开益。后鲁肃过●言议,拊●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畧耳!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果敢有胆筹畧。竒至,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袭闗侯,最其妙者」。
34
吕范,字子衡,有容观姿貌。邑人刘氏家富女美,范求之女,母嫌欲勿与。刘氏曰:「观吕子衡寜,当乆贫者也」。遂与之婚。忠笃亮直,以忧公为先。累迁至前将军、假节,拜扬州牧。子据,字世议。
35
吕岱,字定公,体素精勤,躬亲王事,上马辄自超乗,不由跨蹑国家,永无南顾之虞。
36
《南史》:吕安国在宋以将领见任,穏重有干局,累迁光禄大夫。
37
吕僧珍,字元瑜。仕梁迁散骑常侍,入直秘书省,昼直中省,夜还秘书。 武帝欲荣以本州拜兖州刺史。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38
《北史》:吕洛㧞,代人,以壮勇知名吕罗。汉祖显,字子明,归魏,拜钜鹿太守。百姓颂之曰:「时惟府君,克清克明,缉我荒土,人胥乐生。愿夀无疆,以享长龄」。 父温,有文武才畧,位上党太守,有能名。罗汉弱冠以武干知名。
39
吕思礼性温润,不杂交逰,长于论难诸生语曰:「讲书论《易》,锋难敌」,举秀才对策髙第。
40
唐吕才,博州人。太宗诏举善音者温彦博,魏徴盛称之,即召㕘论乐事。 帝病隂阳家,所传书多谬伪,浅恶才,删落烦讹,掇可用者为五十三篇,合旧书四十七,凡百篇,诏颁天下。才之言不甚文,要欲救俗失,切时事,俾易暁也,故剟其三篇,大畧云:「卜筮者髙谈禄命,以悦人心,矫言祸福,以规人财。长平坑降卒,岂俱犯三刑?南阳多近亲,非俱当六合」。擢太常丞,卒。
41
吕諲,河中人。少力于学,志行整饬。第进士,趋灵武,肃宗才之,拜御史中丞。 乾元初,九节度兵败,帝忧之,擢諲同平章事、知门下省。 始建请荆州置南都,号江陵府,以諲为尹,为治不急细务,决大事,刚果不挠,威恵两行,为荆州号令,明赋敛,均其治,尚威信,故军士効命,合境无盗贼,民歌咏之,自至徳以来,处方靣者数十人,諲最有名。
42
吕渭,字君载,河中人。第进士,迁礼部侍郎。吕温,字和叔,渭之子。从陆贽治《春秋》。梁肃为文章,擢进士第。藻翰清富,一时流辈推尚。
43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人,姿仪瓌秀有器识,游京师,谒故相齐映,映叹曰:「吾不及识娄、郝,殆斯人类乎!」策贤良髙第,徳宗时为蕲州刺史,尝録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嵗旦不得省,为恨」。因泣。元膺恻然释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违?」如期而至,羣盗感愧,自是悉避去。元和中,擢给事中,为同州刺史,帝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李藩等谢,因言:「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进御史中丞,拜岳鄂观察使,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监军及中人徃来者,无不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居官始终无訾缺。吕向字子回,工草●,能一笔环冩百字,若萦髪然,世号「连锦书」。强志于学,通古今。开元十年,召入翰林院,时帝嵗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因奏《美人赋》以讽,帝善之,擢左拾遗。从帝东巡,帝引蕃夷酋长入仗内,赐弓矢射禽,向上言:「鸱枭不鸣,未为瑞鸟,豺虎虽伏,未为仁兽」。 尝以李善释《文选》为繁醲,与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更为诂觧,号五臣注。五代吕琦,字辉山,幽州安次人也。父兖,为守光所杀,并族其家。琦年十五,见执,兖故客赵玉绐其监者曰:「此吾弟也」。监者信之,纵琦去。玉与琦得俱走,琦足弱不能行,玉负之而行。逾数百里,变姓名,乞食于道以免。琦为人美丰仪,重节槩,少丧其家逰,学汾、晋之间。唐庄宗镇太原,以为代州军事推官。明宗时,为驾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长兴中,废帝罢居清化坊,与琦同巷,琦数徃过之。后废帝入立,待琦甚厚。事晋为兵部侍郎,卒。 子馀、庆、端。
44
宋朝吕馀庆,开寳六年,除尚书左丞,卒。吕端,字易直,淳化四年,拜㕘知政事、同平章事,端持重识大体,同列奏对,或多异议,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经吕端裁决,乃得闻奏」。 太宗崩,真宗立,垂帘引见羣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羣臣拜呼万嵗。 以疾求罢,除太子太保。卒,諡正惠。 孙诲,字献可,尝为中丞,谏䟽见事畧吕●正字圣功,河南人也。祖梦竒,户部侍郎。父●圗,起居郎。●正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初,●圗黜其妻刘氏,并弃●正刘氏,誓不改适。及●正莅官,迎二亲,同堂异室,奉养并至,时称其孝●圗」。卒,有诏起复。未几,迁翰林院学士,拜左谏议大夫,㕘知政事。●正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㕘政耶?」●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不平,令诘其姓名,●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堪,悔不穷问,●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勿知也」。时皆服其量。为平章事。赵普开国元老,●正晩出歴,官一纪,与普同在相位,普甚推许之。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及是,●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秩,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能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谴责,乞以臣释褐时所授官补之」。自是止授九品京秩,因以为定制。有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正之弟来献以求知。其弟因间从容言之,●正笑曰:「吾之面不过尺许,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敢复言,闻者叹服。 国朝以来,三居相位,唯赵普与●正拜司空、兼门下侍郎。咸平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莱国公,改封徐,又封许洛,中有园亭,时㑹亲友,环侍皆子孙,间举夀觞,释然自得。 真宗谒陵寝,祠后土,过洛,两幸其第,当世荣之。真宗问●正曰:「卿诸子孰可用?」●正对曰:「诸子皆不足用,有侄夷简,宰相才也」。●正客富言」。一日,白●正曰:「言有子甚幼」,欲令入书院就读。●正许之。●正见其子,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勲业逺过。吾言之子,即弼也。●正知人如此。卒,諡文穆。 ●圗弟●祥,●祥子●亨,●亨子,即夷简也。●正子居简,当庆厯中为提㸃、京东刑狱,时夏竦有憾于石介,介已死,竦言于仁宗曰:「介不死,且北走矣!」乃遣中使发介棺以验,居简谓中使曰:「万一介果死,则朝廷为无故发人之墓」。中使曰:「于君何如?」居简曰:「介之死,当时必有内外亲族及门生㑹塟,令檄问之可也」。中使从其言,令结状保证,中使入奏,仁宗察其诬,乃得不发,时人以居简为长者,居简官至龙圗阁直学士。
45
吕夷简,字坦夫,河南人。祖●,祥尝知夀州,遂以家焉,擢进士,又举制科,尝通判通、濠二州,徃河北按行水灾,还奏曰:「今田器有算,非以重本也,请除之」。真宗纳其言,自是天下农器皆免算。时王曾为知制诰,一日至中书,见宰相王旦,旦谓曾曰:「君识吕夷简否?」曾曰:「不识也」。他日,复问曾曰:「尝访之」。士大夫人多称其才者,旦曰:「此人器识逺大,君其善交之?异日当与君对秉钧轴」。曾曰:「公何以知之?」旦曰:「吾不识夷简,但以其奏请得之」。曾曰:「奏请何事?」旦曰:「如不税农器是已」。 仁宗尝问辅臣:「四方奏狱来,上不知所以裁之,如之何则可?」夷简曰:「凡奏狱必出于疑疑,则从轻可也」。仁宗深以为然。终仁宗之世,疑狱一从于轻。 章懿皇后上仙,夷简因奏事,帘前曰:「闻夜中有宫嫔亡者,章献即起,挽仁宗入内,有顷独坐,谓夷简曰:「一宫人死,相公何与?」夷简曰:「臣待罪宰相,内外事无不当与。章献。怒曰:「相公欲离间吾子母耶?」夷简曰:「太后他日不欲保全刘氏乎?太后不以刘氏为念,则臣不敢言。若尚念刘氏也,丧礼宜从厚」。章献悟,始从其言。 自西鄙用兵,刘平死于阵,黄徳和诬平降贼,诏腰斩,徳和议者以朝廷使宦者监兵,主帅节制不得专,故平失利,乞罢监兵。仁宗以问夷简,夷简曰:「不必罢,但择谨厚者为之」。仁宗委夷,简择其人,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不与中官私交,无由知其贤否,愿诏押班保举,有不职与同罪」。仁宗许之。翌日,都知、押班叩首乞罢监兵,于是士大夫嘉夷简之有谋,以疾谢位,拜司空、平章军国重事。仁宗忧之,乃剪髭赐之以疗疾,薨,諡文靖,子公绰、公弼、公著公。孺公绰除翰林院侍读学士。公弼,神宗即位,迁刑部侍郎、枢宻使,卒,諡恵穆。公孺,元佑初为戸部尚书。
46
吕公著,字晦叔,宰相夷简子也。识虑深,逺有度量,夷简尝曰:「此子公辅器也」。仕为奉礼郎,举进士。 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读,顷之,兼寳文阁学士、知通进银台司,时御史中丞司马光以言张方平不可为㕘政,罢为学士,公著《封还制书》,言:「光以言举职而赐罢,则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矣,陛下虽有欲治之心,而安危利害何从而知?于是内出光诰付阁门,又言诰不由封驳而出,则是职因臣而废,乞正臣之罪,以正纪纲。神宗手批其奏,俟迩英当喻朕意。后数日,讲退独留之语,曰:朕欲光劝讲左右,非为其言事也。公著请不已,听觧封驳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秉政,始置三司条例,行青苗敛散法,公著极论其不可,曰:昔者有为之君,未有失人心而能圗治者,亦未有胁之以威胜之,以辨而得人心者。今在位之贤者,率以此举为非,而主议者一切以流俗浮论诋黜之,岂有昔者贤而今皆不肖乎?㑹韩琦论青苗之害,神宗语执政,公著尝面奏,若韩琦因人心不忍,如赵鞅举晋阳之甲,除君侧之恶,陛下何以待之?安石用此为公著罪,罢为翰林侍读学士、知颍州。宋敏求草公著制云:敷陈失实,援据非宜,安石不快,欲明著其语,陈升之以为不可,安石乃自易之曰:「突诬藩镇,兴除恶之名,深骇听闻,乖事理之实。公著素谨宻,实无此言,盖孙觉尝为神宗言:今藩镇大臣如此论列而遭折挫,若当唐末、五代之际,必有兴晋阳之甲,以除君侧之恶者矣。神宗因误以为公著也。 元丰二年,官制行,改正议大夫、枢宻副使,复同知枢宻院事,神宗赐手札曰:「顾在廷之人,可托中外腹心之寄,均皇家休戚之重,无逾卿者,可亟起视事」。 哲宗即位,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司马光薨,公著独总揆,务除吏,皆一时之选。自宋兴,大臣以三公平章军国者四人,而二人则公著父子也。薨,諡正献。子希哲、希绩、希纯。
47
吕希哲,字原明,少好学,王安石谓之曰:「士未官而专科举者,为贫也,有官矣,而复事科举,是侥幸富贵利逹而已,学者不由也」。希哲遂弃科举,一意古学父公著与安石,以国事不合乆在外,希哲前后为管库者几十年。元佑初,公著登庸,广収天下之士,而希哲以公故不得用,及公著薨,既免丧,除兵部员外郎、崇政殿说书,希哲每劝导人主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正心诚意为主心正意,诚天下自化,若身不能修,虽左右之人且不能谕,况天下乎?希哲为人靖重,有至行晩,年名益髙。 子好问。
48
吕希绩纪常,元佑为兵部员外郎,除淮南转运。吕希纯子进方父公著为相,未尝进用。公著既薨,朝廷以希纯为太常丞。绍圣初,以寳文阁待制知亳州。已而谏官张商英言希纯附㑹吕大防、苏辙,而中书舍人林希亦言希纯变礼举祀礼文,荐牙盘事,坐落职,而牙盘复罢,如元丰故事。始,公著在相位时,商英为开封府推官,欲居言路,尝云老僧欲住乌寺,呵佛骂祖,希纯以商英语白公著,不悦,出商英为河东提㸃,刑狱憾之,至是攻希纯兄弟为甚力。
49
吕溱,字济叔,扬州人。 吕夏卿,字缙叔,泉州人。并见《事略》。吕璹,字季玉,温陵人也。第进士,官终光禄卿。子惠卿、升卿,俱第进士。惠卿官至㕘知政事。升卿,终知江寜府,歴帅广西,知扬州。璹子女二十有九人,见清源志。
50
吕大忠,字进伯,大防兄也。举进士。 哲宗即位,为陜西转运副使,移知陜州,除直龙圗阁、知秦州,迁寳文阁待制。夏人自麟府、环庆路犯边之后,遂絶嵗赐,复欲遣使谢罪,将许之,大忠言:「夏人性桀黠,强则纵困则服,连年入㓂,边民皆谓必有以制之,今无名遣使,阳为恭顺,实惧讨伐,若许之,恐为夷狄所窥也。大忠尝献言,夏人兵不过三十万,戍守外战士不过十万,三路之衆足以当之,屡犯王畧,而朝廷一不与较,臣窃羞之。迁寳文阁直学士、知渭州。
51
吕大防,字㣲仲,京兆蓝田人也,举进士,元佑初,授尚书右丞,俄拜中书侍郎。三年,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哲宗朝,因推广祖宗家法以进曰:「祖宗家法甚多,自三代以后,惟本朝百二十年中外无事,盖由祖宗所立家法最善,臣请举其略古人主事,母后朝见有时,如汉武帝五日一朝长乐宫,祖宗以来,事母后皆朝夕见,此事亲之法也。前代大长公主用臣妾之礼,本朝必先致恭,仁宗以侄事姑之礼见献穆大长公主,此事长之法也。前代宫闱多不肃,宫人或与廷臣相见,唐入阁圗,有昭容位,本朝宫禁严宻,内外整肃,此治内之法也,前代外戚多与政事,常致败乱,本朝母后之族皆不与,此待外戚之法也。前代宫室多尚华侈,本朝宫殿止用赤白,此尚俭之法也,前代人君虽在宫禁,出舆入辇,祖宗皆步自内庭,出御后殿,岂乏人之力哉?亦欲涉歴广廷,稍冒寒暑耳,此勤身之法也。前代人主在禁中冠服茍简,祖宗以来,燕居必以礼,窃闻陛下昨郊礼毕,具礼服谢太皇太后,此尚礼之法也,前代多深于用刑,大者诛戮,小者逺窜,惟本朝用法最轻,臣下有罪,止于罢黜,此寛仁之法也。至于虚已纳谏,不好畋猎,不尚玩好,不用玉器,不贵异味,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陛下不须逺法前代,皆尽行家法,足以为天下」。哲宗甚然之。卒,諡正愍。兄大忠,弟大临。 大临字与叔通。《六经》尤深于礼。富弼致政于家,为佛氏之学,大临奏记于弼曰:「今大道未明,人趋异学,不入于庄,则入于释疑,圣人为未尽轻,礼义为不足学,人伦不明,万物憔悴,此老成大人恻隠存心之时,以道自任,振起壊俗,在公之力,宜无难矣。若夫移精变气,务求长年,此山谷避世之士独善其身者之所好,岂世之所以望于公者哉?」弼谢之。元佑中,为秘书省正字。
52
吕陶,字元钧,眉州人见《事略》。吕本中,字居仁,申公之曽孙,舜徙右丞之子。少学山谷,为诗自成一家。靖康初,擢尚书郎。绍兴初,赐进士第,除右史,擢中书舍人,落职奉祠。平生因诗以穷耽禅而病清,癯如不胜衣,有孟浩然跨驴之相,一室萧然,凝尘满席,裕如也。每以前路资粮为念,尝有诗云:「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绍兴丙寅夏六月,跏坐而逝。 申公之孙好问生弸中,本中本,中生大猷,大同大同生祖平,今为桂阳太守,大猷生祖仁,祖泰,弸中生大器,大器生祖谦、祖俭。
53
吕行儒之下居婺州,江西东莱吕行规之,下居泉州,吕林、吕行立之下居建阳、邵武,祉安老侍郎乃行立之后也。
54
六百三十九
55
姓纂,子姓殷,后宋共公子右为褚师,因氏焉。汉梁相褚大元成间有禇先生少孙,并以儒学称焉。
56
晋褚陶,字季雅,钱塘人。以坟典自娱,尝曰:「圣贤备在黄卷,舍此何求?」年十三,作《鸥鸟》、《水磑》二赋,见者竒之,补尚书郎。
57
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桓彛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谢安恒云:裒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矣。
58
褚翼,字谋逺,以才艺桢干称。禇爽,字●茂,恭思皇后。父少有令,称为义兴太守。《南史褚裕之,字叔度,裒之曽孙,后为右卫将军,武帝以为名家,而能竭尽心力,甚嘉之。 兄秀之字长倩,仕晋迁侍中。 弟淡之,字仲原,宋时为侍中。
59
褚球,字仲寳,裕之●孙。笃志好学,有才思。仕齐为溧阳令,在县清白,资公奉而已。
60
褚湛之,字休●,秀之子谨,实有意干,后拜尚书左仆射。子彦回㓜有清誉,父卒,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宋明帝时,迁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宻袖中将一饼金出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収金而去,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㑹百寮逺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明帝尝叹曰:「褚彦回能迟行缓步,便得宰相矣!」子贲,字蔚先,位侍中。 贲弟蓁,字茂绪,位义兴太守。子向,字景政,淹雅有器量,位侍中,风仪端丽,眉目如画,毎公庭就列,为衆所瞻望。 向子翔,字世举,为义兴太守,省繁苛,去游费郡西亭有枯树,忽更生枝叶,以为善政所感。
61
褚澄,字彦道,彦回之弟,后迁侍中,以勤勤见知。褚照彦宣,彦回从父弟。少有髙节,王俭尝称才堪。保傅为成安郡,召为国子博士,不拜。 弟●,字彦绪,前后三为侍中,仕齐为吏部尚书。居身清正,非吊问,不杂交游。及在选部,门庭萧索,賔客罕至。 子澐,字士洋,仕梁为曲阿令,清慎可纪。 子●,位太子舍人。●子玠,字温理,早有令誉,先逹多以才器许之。除山隂令,在任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留县境种蔬以自给。或以玠非百里才,玠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逹从政,吾未服也」。累迁御史中丞。褚氏自至江左,人文不坠玠,公平谅直,文武兼资,可谓世业无陨者矣。
62
孝义褚修,钱塘人,性至孝,父中都,善《周易》,为当时之冠。隐逸褚伯玉,字元璩,钱塘人,少有隠操,徃剡居瀑布山三十馀年,隔絶人物,㓕景云栖,抗髙木食。
63
《北史》:儒林褚晖,字髙明,以《三礼》学称于江南。褚亮,字希明,杭州人。少警敏,博见圗史一经目,辄志于心。 秦王授王府文学。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袐谋,有裨补之,益预十八学士之选,帝使为之賛。褚遂良,字登善,亮子,贞观中起居郎,博涉文史,工●楷,太宗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徴白见遂良,帝令侍书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人,君得观之否?」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帝尝怪:「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谏者十馀不止,小物何必尔耶?」遂良曰:「漆不止,必金为之,金不止,必玉为之,谏者救其源」,帝咨美之。时雉数集宫中,帝问:「何祥也?」遂良曰:「秦文公时有此,陛下前本封秦,故并见以告明徳」。帝悦曰:「人不可以无学,遂良所谓多识君子哉!」 东坡先生曰:余以谓秦雉,陈寳也,岂常雉乎?今见雉即谓之寳,犹得白鱼,便自比武王,此謟佞之甚,愚瞽其君者,而太宗喜之,史不讥焉。野鸟无故数入宫,此正灾异,使魏徴在,必以髙宗鼎耳之祥谏也,遂良非不知此舍鼎耳而取陈寳,非忠臣也。 劝帝无讨辽东。 髙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帝将立武昭仪,遂良曰:「先帝疾执陛下手,语臣曰:我儿与妇付卿,且徳音在耳,何遽忘之!皇后无他过,不可废」。翌日复言帝羞,遂良,因致笏殿阶,叩头流血曰:「还陛下此笏!」丐归田里。
64
褚无量,字●度,杭州人。刻意坟典,擢明经。●宗为太子撰《翼善记》以进。母丧,庐墓,羣鹿犯所植松柏,无量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羣鹿驯服不复触。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无量上言所过名山川、古帝王贤臣在祀典者,并诏致祭。 内府旧书目,髙宗时藏宫中,甲乙丛脞,无量建请,以广袐籍。 七年,太子齿胄于学,诏无量升座讲劝。 诏无量就丽正殿纂续前功病困语人,以丽正书未毕为恨。殁后,有于书殿得讲《史记》、《至言》十二篇上之。帝叹息,以绢五百疋赐其家。
65
六百四十
66
《姓纂尚书》有汝鸠汝方,《左传》有晋大夫汝寛,汝济后汉汝郁,字叔异,性仁孝,为鲁相以徳教化,流人归者八九千户。
67
六百四十一
68
《北史》:吐万绪,字长绪,鲜卑人。少有武畧。 仕隋转青州总管,徙翔州,甚为北狄所惮。
69
六百四十二
70
姓纂,楚大夫伍恭生。举举生奢奢,生尚员员,字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适齐。
71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 昭十九年,楚子生太子建。及即位,使伍奢为之师。 定四年,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
72
《新序》:「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吴,阖庐用之而《伯。史记:伍子胥,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员。为人刚戾忍訽,能成大事。 鞭平王尸,以报父仇。 吴王赐以属,镂之剑,以鸱夷革盛尸,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江上,因命曰「胥山。 隠忍就功名,非烈大夫,孰能致此」。 伍尚奔死,免父孝也。
73
伍举,楚大夫邑于椒,故曰椒举。 灵王为章华台,与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民以为乐」。
74
前汉伍被,楚人,以材能称,为淮南中郎。 淮南王安招致英隽,以百数被为冠首。
75
晋隐逸伍,朝字世明。游心物外守静衡门楚六百四十三
76
《风俗通》:「芊姓鬻熊,封楚,以国为姓」。《左传》,鲁有楚尹、楚丘旅六百四十四
77
《风俗通》云:周大夫子旅之后。汉髙祖功臣、昌平侯、旅卿六百四十五
78
伯益之后封莒,后为楚所灭,以国为姓。汉缑氏令莒诵序六百四十六
79
礼有序㸃,侍孔子㸃●觯处六百四十七
80
《汉书艺文志》:赵有辨士处子,著《书》《风俗通》有处兴为北海太守。
81
六百四十八
82
汉有荆州刺史巨武。
83
六百四十九
84
《风俗通,宋大夫所华之后。汉武帝时谏议大夫所忠。
85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三十六
URN: ctp:ws58420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