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之四

《卷之四》[View] [Edit] [History]

养蚕》

养蚕·论蚕性》

1
《齐民要术》:《春秋考异邮》曰:「蚕,阳物,大恶水,故蚕食而不饮。」
2
《士农必用》:蚕之性,子在连则宜极寒,成蚁则宜极暖,停眠起宜温,大眠后宜凉,临老宜渐暖,入簇则宜极暖。

养蚕·收种》

1
《齐民要术》:收取茧种,必取居簇中者。近上则丝薄,近地则子不生也。
2
《务本新书》:养蚕之法,茧种为先。今时摘茧,一概并堆箔上,或因缲丝不及,有蛾出者,便就出种:罨压、熏蒸,因热而生,决无完好;其母病则子病,诚由此也。今后茧种,开簇时须择近上向阳,或在苫草上者,此乃强良好茧,《农桑要旨》云:茧必雌雄相半,簇中在上者多雄,下者多雌。○陈志弘云:雄茧尖细紧小,雌者圆慢厚大。另摘出,于通风凉房内浄箔上,一一单排;日数既足,其蛾自生,免熏罨钻延之苦,此诚胎教之最先。若有拳翅、秃眉、焦脚、焦尾、熏黄、赤肚、无毛、黑纹、黑身、黑头、先出、末后生者,拣出不用,止留完全肥好者,匀稀布于连上;择高明凉处,置箔,铺连。箔下地须洒扫洁浄。蚕连,厚纸为上,薄纸不禁浸浴。○「野语」云:连用小灰纸更妙。
3
候蛾生足,移蛾下连,屋内一角空处竪立柴草,散蛾于上。至十八日后,西南浄地,掘坑贮蛾,上用柴草搭合,以土封之,庶免禽虫伤食。盖有功于人,理当如此。○《农桑要旨》云:将蛾作三坑埋种田地内,能使地中数年不生刺芥。
4
《士农必用》:蚕事之本,惟在谨于谋始,使不为后日之患也。眠起不齐,由于变生之不一;变生不一,由于收种之不得其法,故曰:惟在谨于谋始。
5
○择茧:出种者。取簇中腰东南、明浄厚实茧。
6
蛾:第一日出者,名「苗蛾」,不可用。屋中置柴草,上放不用蛾。次日以后出者可用。每一日所出为一等辈。各于连上写记,后来下蛾时,各为一等辈;二日相次为一辈犹可;次三日者则不可,为将来成蚕,眠起不能齐,极为患害。另作一辈养则可。末后出者,名「末蛾」,亦不可用。
7
铺连于槌箔上,雄雌相配。当日可提掇连三五次,去其尿也。未时后,款摘去雄蛾,放在苗蛾一处。将母蛾于连上匀布。稀稠得所。所生子如环成堆者,其蛾与子皆不用;其馀者生子数足,更当就连上,令覆养三五日。不覆养则气不足。然后将母蛾亦置在雄蛾、苗蛾、末蛾处,十八日后埋之。

养蚕·浴连收贮蚕连附

1
《岁时广记》:《集正历》:凡浴蚕种了,小绳子搭挂。上元日浴毕,挂一七日,却收于清凉处,著一瓮盛,贵得清凉,令生迟也。又:腊日取蚕种,笼挂桑中,任霜露雨雪飘冻,至立春收,谓之「天浴」。盖蚕蛾生子,有实有妄者,经寒冻后,不复狂生,唯实者生,蚕则强健有成也。
2
《务本新书》:农家,自蚁在连,直至腊月内三八日,浴连三次,比及此时,蛾溺毒气,先熏污八九月,甚违胎养之方。
3
今后,自蚁在连,卽于无烟通风凉房、内桑皮索上单挂,不得见日。若遇天气炎热,于午未间将连铺在凉房浄地上,申时却挂起。至十八日后,遇天色晴明,日未出时汲深井甜水浴连,约一顿饭间,浸去便溺毒气,依上单挂。孕妇并未满月产妇,不得浴连,勿用厚衣绵絮包裹。勿近铜、铁、盐、灰。不得用麻绳系挂,如或不忌,后多乾死不生。《本草》陈藏器云:「苎麻近蚕种,则蚕不生。」当远之。三伏内,再浴。至秋高时,两连用线长缀,通作一连,索上搭挂,庶免秋风磨擦。七、八月,不宜收起,早收蚕子不旺。至十月,天晴收卷,桑皮索系,悬之。
4
冬至日、腊八日,依前浴挂。长流水为上,井花水次之。比及月望,数连一卷,桑皮索系定,庭前立竿高挂,以受腊天寒气,又采辰精月华。至岁除夜,用「五方草」同桃符木柤,以水同煎,放冷。元日五更,浴连,辟诸恶,解厌魅宜蚕。「五方草」者,马齿苋是也。五月五日,于墙头并屋上,或人迹少到处采者,佳。若春早迟生,至天社日、重九日采,亦同。
5
立春后,无烟屋内置浄瓮一只,细切乾茅草衬底,另贮黑豆一二斗,上立一丝籰,慢卷蚕连三纸,桑皮系之,绕籰竪立,以纱盖瓮。每十数日,将连取出,略见风日。又:蛾连大忌烟熏。农家少有避烟房舍,日值烟气熏蒸,胎先蕴热,乘春必变为见桑叶未生,多以土、豆埋压,蚁遭困苦,后必消耗。审此病源,决合多方救护,谓如一村十数家蚕连,各自封记,社长敛集于无烟处寄放,庶免熏、埋之苦。
6
《士农必用》:浴毕挂时,须蚕子向外,恐有风相磨损其子。冬节日及腊八日浴时,无令水极冻,浸二日,取出。水极冻则不能出连。年节后,瓮内竪连,须使玲珑。每十数日,须日高时一出。每阴雨后,卽便晒曝。恐伤湿润。然见风亦不可多时。

蚕事预备》

蚕事预备·收乾桑叶》

1
《务本新书》:秋深,桑叶未黄,多广收拾,曝乾,擣碎,于无烟火处收顿。春蚕大眠后用。
2
《士农必用》:桑欲落时,捋叶。未欲落捋,伤来年桑眼;已落者,短津味。泥封收囤。至腊月内,擣磨成麪。腊月内制者,能消蚕热病。瓮器内,可多收饲蚕。馀剩作牛料,牛甚美食。

蚕事预备·制豆粉、米粉》

1
《务本新书》:腊八日,新水浸菉豆,每箔约半升。薄摊,晒乾。
2
○又,浄淘白米,每箔约半升。控乾。
3
以上二物,背阴收顿。「野语」云:腊月造油,蚕房内点灯,诸虫不入。

蚕事预备·收牛粪》

1
《务本新书》:冬月,多收牛粪堆聚。春月旋拾,恐临时阙少。春暖,踏成墼子,晒乾,苫起。烧时香气宜蚕。
2
《士农必用》:腊月曝乾。至春,碾捶碎,一半收起,一半用水拌匀,杵筑为墼。

蚕事预备·收蓐草》

1
《务本新书》:腊月刈茅草作蚕蓐,则宜蚕。

蚕事预备·收蒿、梢》

1
《士农必用》:收黄蒿、豆稭、桑梢。其馀梢,乾劲不臭气者,亦可。

蚕事预备·修治苫荐》

1
《士农必用》:谷草、黄野草皆可。但必令紧密。一头截齐,一头留梢者为苫,两头齐截者为荐也。○「野语」云:苫用茅草,上簇轻快,又不蒸热。

蚕事预备·治蚕具蚕粮附

1
《齐民要术》:崔寔曰:三月,清明令蚕妾具槌、椽、箔、笼。
2
《士农必用》:蚕具及缲丝器皿,务要宽广。槌、箔、椽、切刀、镰、斧、軖、釜等。热丝则釜宜大;冷丝则釜宜小,盆欲大。其竈,临时治之。
3
舂磨米麪。蚕忙时不及也。

修治蚕室等法》

修治蚕室等法·蚕室》

1
《齐民要术》:修屋欲四面开窗,纸糊,厚为篱。崔寔曰:三月,清明治蚕室,涂隙穴。
2
《务本新书》:蚕屋:北屋为上,南屋、西屋次之,大忌东屋。为西照日色,又西风非长养之气。至谷雨日,先须泥补,熏乾,竪槌了毕,勿透风气。若逼蚕生旋泥者,墙壁湿润,多生白醭、贴沙之病。蚕屋正门,须重挂苇帘、草荐。檐外不必以箔拦夹,令时通风日故也。屋内东间,另用席箔擗夹一间,于内生蚁,留小门出入,上挂蒲帘,盖屋小则容易收火气。停眠前后拆去。蚁或于小屋内生之,熟火易为烘暖。停眠后,移入宽快屋内。蚕屋须要宽快、洁浄、通风气,映日阳。屋前不宜有大树密阴,南北屋相去宜远。宜安南北窗,大忌西窗。南北窗上,各糊卷窗。一眠之后,但遇白日晴明,若是南风,却卷北窗,若有北风,却卷南窗,盖倒溜风气宜蚕故也。假有一家,蚕屋三间,止养蚕十数箔,虽无北窗,亦不须创开,盖为蚕少屋宽,必无太热。若至二十箔以上,决当创开北窗,近下安置,但是窗上须挂苇帘、草荐。南檐外,先架立搭棚檩、柱,大眠时搭盖,以隔临檐熁热。西山墙外,另搭趄棚,今时多用薥黍稭壁。以避满墙西照。蚕屋西南角,从柱向南,高垒墙壁四五步,或夹厚篱障,以泥泥饰,防大眠之后,剪开窗纸,恐有西南风起,此风大伤蚕。陕西、河南尤甚,赵地以北颇缓。《要旨》云:蚕屋地基,须高一尺。择地不必以阴阳形势为法。○陈志弘云:屋基,新土填乾,于上用泥重覆。
3
【《士农必用》】:修屋宜高广,低则郁遏多热。勿接牵、厦。南牵隔阳气,北牵助阴气。蚕生前一月泥饰。厚则耐寒热。除正门外,每周围可徧安窗——无西窗不妨——宜高大。每间开壁更好。如壁内有「通山柱」者,一壁上分安两座;力不及者,匀立直柴枝亦可。檩㯠之间,每一间内,各开三照窗。长阔皆五六寸许。两山壁窗近上,亦各如㯠上开照窗。大窗先用故纸全糊,外各用草荐密封盖了。照窗亦糊。卷窗密封。窗台高不过二尺五寸。每一间,附地透开三风眼,如猫窦。却用砖坯盖塞了,泥封固密。

修治蚕室等法·火仓》

1
《齐民要术》:屋内四角著火。火若在一处,则冷热不均。
2
《务本新书》:生蚕,有小屋者,四壁挫垒空龛,或八或六。颇类参星样,一高一下,顿藏熟火,庶得火气匀停。如大屋内生蚕,一边难就壁龛,当于箔查外挫垒土台,或钉木橛,上安火盆盆,外另夹帷箔收拾火气。蚕小时,将牛粪墼子,烧令无烟,移入龛内顿放。如无壁龛等,止于槌箔四向,约量顿火。近两眠则止。若寒热不均,后必眠起不齐。
3
又,今时蚕屋内,素无御寒熟火,止是旋烧柴薪,烟气熏蒸太甚,蚕蕴热毒,多成黑蔫。
4
《士农必用》:治火仓:屋当中掘一坑,阔狭深浅,量屋大小。谓如一二间四椽屋,四方一面可阔四尺:随屋大小加减。坑周围,砖坯接垒高二尺,长粘泥泥了。通计深四尺细碎乾牛粪,坑底上铺摊一层,厚三四指;腊月所收捶碎者。带根节粗乾柴于粪上铺一层;五寸以上径者。凡桑、榆、槐等坚硬者,皆可。柴上又铺粪一层,于柴空隙处筑得极实;慎不可虚。虚则火焰起,伤屋,又熟火不能久。粪柴相间,桩坑满,上复用粪厚盖了。
5
约蚕生前七八日,粪上煨熟火黑黄烟五七日。于蚕蚁生前一日,少开门,出尽烟,卽闭了。恐暖气出。其柴粪陷下,已成熟火。蚕小喜暖怕烟,不可用生火。又生火或骤或歇,不能均匀。此火既熟,絶无烟气,一两月不灭。不动便如无火,用柴枝剔拨,便暖气熏腾也。上必垒高二尺者,欲使火气上腾至空中散布均匀,又防寅夜人行,悞陷入也。其屋乾透,其壁皆暖,「黑婆」等诸虫,尽熏了。牛粪熏屋,大宜蚕也。蚕喜牛粪,牛喜蚕沙。
6
糊窗:窗上故纸,却用浄白纸替换糊了。外莫卷草荐,旋扯故纸,糊新纸,不使热气出去了。每一窗,嵌四大卷窗。宜密。

修治蚕室等法·安槌》

1
《齐民要术》:比至再眠,常须三箔:中箔上安蚕,上下空置。下箔障土气,上箔防尘埃。
2
《士农必用》:上下二箔上,皆铺切碎秆草。中一箔用切碎擣软秆草为蓐,铺案平匀,仍须四边留箔楂五七寸;揉浄纸,粘成一段,可所铺蓐大,铺于中箔蓐上。揉纸极软如棉。○《要旨》云:底箔须铺二领:蚕蚁生后,每日日高卷出一领,晒至日斜,复布于生蚕箔底;明日又将底箔撤出,晒曝如前:翻覆衬藉,使受自然阳和之气。停眠起食,然后撤去。

变色、生蚁、下蚁等法》

变色、生蚁、下蚁等法·变色》

1
《务本新书》:清明,将瓮中所顿蚕连,迁于避风温室酌中处悬挂。太高伤风,太下伤土。谷雨日,将连取出,通见风日,那表为里:左卷者却右卷,右卷者却左卷,每日交换卷那。卷罢依前收顿。比及蚕生,均得温和风日,生发匀齐。《要旨》云:清明后,种初变红和肥满;再变尖圆微低,如春柳色;再变蛾周盘其中,如远山色:此必收之种也。若顶平、焦乾,及苍黄、赤色,便不可养,此不收之种也。
2
《士农必用》:蚕子变色,惟在迟速由己,不致损伤自变。视桑叶之生,以定变子之日。须治之三日,以色齐为准。农语云:「蚕欲三齐。」子齐、蛾齐、蚕齐是也。其法:桑叶已生,自辰、巳间,于风日中将瓮中连取出舒、卷、提掇。舒时连背向日晒至温,不可热。凡一舒一卷时,将元卷向外者,却卷向里;元向里者,却卷向外;横者竪卷;竪者横卷;以至两头卷来,中间相合。卷无度数,但要第一日:十分中变灰色者,变至三分,收了;次二日:变至七分,收了,此二日收了后,必须用纸密糊封了,如法还瓮内收藏;至第三日:于午时后,出连舒卷提掇,展连,手提之;凡半日,十数徧。须要变十分。第三次必须至午时后出连者,恐第一次先变者,先生蛾也。蛾生在巳、午时之前,过午时便不生。
3
《桑蚕直说》欲疾生者,频舒卷,卷之须虚慢;欲迟生者,少舒卷,卷之须紧实。

变色、生蚁、下蚁等法·生蚁》

1
《士农必用》:生蚁惟在凉暖知时,开、掯得法,使之莫有先后也。生蚁不齐,则其蚕眠、起至老,俱不能齐也。其法:变灰色已全,以两连相合,铺于一浄箔上,紧卷了两头,绳束,卓立于无烟浄凉房内。第三日晚,取出展箔,蚁不出为上;若有先出者,鸡翎扫去不用。名「行马蚁」,留则蚕不齐。每三连虚卷为一卷,放在新暖蚕房内。槌匝下隔箔上。候东方白,将连于院内一箔上单铺,如有露,于凉房中,或棚下。待半顿饭时,移连入蚕房就地一箔上单铺。少间,黑蚁齐生。并无一先一后者。和蚁秤连,记写分两。

变色、生蚁、下蚁等法·下蚁》

1
《齐民要术》:蚕初生,用荻扫则伤蚕。
2
《博闻録》:用地桑叶,细切如丝发,掺浄纸上,却以蚕种覆于上,其子闻香自下,切不可以鹅翎扫拨。
3
《务本新书》:农家下蚁,多用桃杖翻连敲打,蚁下之后,却扫聚以纸包裹,秤见分两,布在箔上。已后节节病生,多因此弊。今后,比及蚁生,当匀铺蓐草,蓐宜擣软。煻火内烧枣一二枚,先将蚕连秤见分两,次将细叶掺在蓐上,续将蚕连翻搭叶上;蚁要匀稀,连必频移。生尽之后,再秤空连,便知蚕蛾分两。依此生蚕,百无一损。
4
今时如下蚁三两,往往止布一席,重叠密压,不无损伤。今后下蚁三两,决合匀布一箔。若分两多少,验此差分。又慎莫贪多,谓如己力止合放蚁三两,因为贪多,便放四两,以致桑叶、房屋、椽箔、人力、柴薪,俱各不给,因而两失。
5
《士农必用》:下蛾惟在详款稀匀,使不致惊伤而稠叠。是时蚕母,沐浴浄衣入蚕屋。蚕屋内焚香。又将院内鸡犬孳畜,逐向远处,恐惊新蚁也。蛾生既齐,取新叶用快利刀切极细,须下蚁时旋切,则叶查上有津;若钝刀预切下,则查乾无津。用筛子筛于中箔蓐纸上,务要匀薄,须用筛子,乃能匀;不匀则食偏。筛用竹编,苇子亦可,秫、黍稭亦可,如小椀大,筛底方眼,可穿过一小指也。将连合于叶上,蚁自缘叶上。或多时不下连,及缘上连背,翻过,又不下者,并连弃了,此残病蚁也。一箔蓐上,下蚁三两,蚕至老,可分三十箔,每蚁一钱,可老蚕一箔也——系长一丈阔七尺之箔。如箔小,可减蚁;下蚁多则蚕稠为后患也。养蚕过三十箔者,可更加下蚁箔。养蚕少者,用筐可也,蓐如前法。

凉暖、饲养、分擡等法》

凉暖、饲养、分擡等法·凉暖总论》

1
《齐民要术》:调火令冷热得所。热则焦燥,冷则长迟。
2
《务本新书》:春蚕时分,一昼夜之间,比类言之,大概亦分四时:朝暮天气,颇类春秋,正昼如夏,深夜如冬。既是寒暄不一,虽有熟火,各合斟量多寡,不宜一体。自蚁初生,相次两眠,蚕屋内正要温暖,蚕母须著单衣,以身体较:若自身觉寒,其蚕必寒,便添熟火;若自身觉热,其蚕亦热,约量去火。一眠之后,但天气晴明,巳、午、未之间,时暂卷起门上荐帘,以通风日,免致大眠起后,饲罢三顿投食,剪开窗纸时,陡见风日——乍则必惊,后多生病。古人云:「贫家悟得养子法。」盖是多在露地惯见风日之故。蚕亦如此。
3
至大眠后,蚕长十分,叶增十倍,蓐广沙多,自然发热,加之天气炎热,蚕屋内全要风凉。三顿投食罢,宜卷起帘荐,剪开窗纸;门口置瓮,旋添新水,以生凉气。倘遇猛风暴雨,或夜气太凉,却将帘荐时暂放下。
4
《士农必用》:加减凉暖:蚕成蚁时,宜极暖,是时天气尚寒;大眠后宜凉,是时天气已暄。又风雨阴晴之不测,朝暮昼夜之不同,一或失应,蚕病卽生。惟蚕屋得法,则可以应之。屋之制,周置卷窗,中伏熟火。谓如蚕欲暖而天气寒,闭苫窗,拨火,则外寒不入,和气内生;若遇大寒屡拨熟火,不能胜其寒,则外烧粪墼絶烟,置屋中四隅,和气自然熏蒸;寒退则去馀火。蚕欲凉而天气暄,闭火而卷苫窗,则火气内息,而凉气外入;若遇大热,尽卷苫窗,不能解其热,则去其窗纸,上卷照窗,下开风眼,窗外、槌下,洒泼新水,凉气自然透达;热退则糊补其窗,闭塞风眼。使其蚕自初及终,不知有寒热之苦,病少茧成,一室之功也。然寒不可骤加暖热,当渐渐益火;寒而骤热,则黄软多疾。热不可骤加风凉,当渐渐开窗;热而骤风凉则变僵。此又不可不知也。又正热猛著寒,便禁口不食,卽用𨫼子盛无烟熟牛粪火。用杈托火𨫼,于槌箔下往来,辟去寒气,蚕自食叶也。

凉暖、饲养、分擡等法·饲养总论》

1
《务本新书》:蚕必昼夜饲,若顿数多者,蚕必疾老,少者迟老。二十五日老,一箔可得丝二十五两,二十八日老,得丝二十两;若月馀或四十日老,一箔止得丝十馀两。
2
饲蚕者,慎勿贪眠,以懒为累。每饲蚕后,再宜绕箔巡觑,若有薄处,必再掺令匀。若值阴雨天寒,比及饲蚕,先用去叶秆草一把,点火绕箔四向照过,逼去寒湿之气,然后饲蚕,蚕不生病。
3
一眠,候十分眠,才可住食;至十分起,方可投食。若八九分起便投食,直到蚕老,决都不齐,又多损失。
4
停眠至大眠:蚕欲向眠,若见黄光,便合擡解、住食。直候起时,慢饲,叶宜轻掺。若蚕白光多,是困饿,宜细细饲之,猛则多伤。若蚕青光,正是蚕得食力,勿令少叶,急须勤饲。今时农家,停眠至大眠,眠蚕太半,蚕母犹自掺叶,直候都眠,或有起者,才方住食。不知先眠之蚕,被叶罨盖多时,以渐不能退皮;至大眠起后,多是往来游走,直到入簇,决都不齐。
5
叶忌湿、忌热:蚕食湿叶,多生泻病;食热叶则腹结、头大、尾尖。当盖小屋或趄棚,顿放雨露湿叶,控去湿润,然后饲蚕。
6
《士农必用》:饲养之节,惟在随蚕所变之色,而为之加减厚薄,后《擘黑》及《三眠》条内随色加减食法,具此条注内。使无过不及也。蛾生,色黑;三日后渐变白,则向食,少加厚;变青则正食,宜益加厚,虽饱亦不伤;复变白则慢食,宜少减;变黄则短食,谓之「向眠」,宜愈减;纯黄则住食,谓之「正眠」。眠起自黄而白,自白而青,自青复白,自白而黄,又一眠也:凡眠起变色,例如此。时当减食,饲之过则伤,伤则禁口不食,生病而眠迟;时当正食,饲之不及则馁,馁则气弱而生病,亦眠迟而又茧薄也。
7
用叶:蚕不可食之叶有三:一、承带雨露,既湿又寒,食则变褐色,生水泻;临老则浸破丝囊,不可抽缲。制之之法,芟叶实积,苫席覆之,少时内发蒸热,审其得所,啓苫覆而摊之,湿随气化,叶亦不寒,卽可饲之也。二、为风日所蔫乾者,生腹结。三、浥臭者,卽生诸疾。斯二者,无可制之法,弃之可也。
8
《韩氏直说》:抽饲断眠法:蚕向眠时,量黄白分数,抽减所饲之叶,渐次细切、薄掺、频饲。如十分中有三分黄光者,卽十分中减叶三分,比寻常稍宜细切薄掺,顿数亦宜稍频;如十分中有五分黄光,卽减五分,比先次又细切薄掺,其顿数更宜加频;如十分中有八分黄光,卽减去八分,比先次切令极细,掺令极薄,其顿亦令极频。候十分黄光,不问阴晴早夜,急须擡过。预备箔、蓐,可无失误。擡过时住食,起齐时投食。此为「抽饲断眠」之法,谓抽减眠蚕之叶,不致覆压,专饲未眠之蚕,使之速眠。不惟眠起得齐,且无叶罨燠热之病。前人谓「学取抽饲断眠法,年年岁计得丝蚕」,不可不知也。

凉暖、饲养、分擡等法·分擡总论》

1
《务本新书》:擡蚕须要衆手疾擡;若箕内堆聚多时,蚕身有汗,后必病损,渐渐随擡减耗;纵有老者,簇内多作薄皮。蚕沙宜顿除,不除则久而发热,热气熏蒸,后多白僵。每擡之后,箔上蚕宜稀布,稠则强者得食,弱者不得食,必绕箔游走。又风气不通,忽遇仓卒开门,暗值贼风,后多红僵。布蚕须要手轻,不得从高掺下,如或高掺,其蚕身递相击撞,因而蚕多不旺——已后簇内「懒老翁」、「赤𧍛」是也。《要旨》云:蚕有白僵,是小时阴气蒸损。天晴急用簸箕三四具,转蚕中庭,使日气煦照,擡一箔则复布一箔,得日气则尽解矣。○「野语」云:蚕燠乾松者,其蚕无病。蚕燠成片、湿润、白积者,蚕为有病,速宜擡解。如正可擡,却遇阴雨风冷,则不敢擡,用茅草细切如豆,每一箔可用一斗或二斗,匀撒蚕上,上再掺叶,移时蚕因食叶沿上,其茅草能隔燠热,天晴再擡。如无茅草,秆草次之。
2
《士农必用》:分擡之便,惟在频、款、稀、匀,使不致蒸湿、损伤也。蚕滋多,必须分之;沙燠厚,必须擡之。失分则不胜稠叠,失擡则不胜蒸湿,故宜频。蚕者,柔软之物,不禁触弄。小而分之,犹能爱护;大而擡之,莫能顾惜也,未免久堆乱积,远掷高抛,生病损伤,实由于此。故宜安款而稀匀。
3
或有不齐,频饲以督其后者,使之相及,而各取其齐也。蚕眠不齐,病原于初,今既然矣,当从此治之。如于纯黄之中,杂见其退白而向黄者,是与纯黄不相悬远,频饲以督之,则犹得相及,饲频则可速其眠故尔。如已见纯黄,又多青、白,此与纯黄既远,虽饲之之频,则亦莫及。盖蚕之变色,为变之小;其眠则絶食退肤,为变之大也;为蛹为蛾,则变之尤大而至于化也。凡至纯黄,则结觜不食而眠——如人之大病;周身之气血,一为变换——一昼夜静安不扰,则眠为得所。今以青、白者尚多,饲而乱之,动而蹂之,则眠者失其所矣。比其青、白者变黄而向眠,则此巳过眠而动起;动起之初,欲得少食,亦如人之病起,欲得少食,以接气血也。以后者方眠,勒其食而不投,以困以饿;又必待后者动起而饲之,多病少丝,端为可惜。故《蚕经》云:「眠起不齐丝减半。」良谓此也。

凉暖、饲养、分擡等法·初饲蚁》

1
《务本新书》:初饲蚁法:宜旋切细叶,微筛,切刀宜快,快则麁细匀停不住频饲。一时辰,约饲四顿,一昼夜,通饲四十九顿,或三十六顿。懒者颇疑烦宂。予曰:「新蚁止食桑叶脂脉,若顿数不多,譬如婴儿,小时失乳,后必羸弱病生。」蚁初生,须隔夜采东南枝肥叶,瓮中另顿,旋取细切。
2
《士农必用》:饲蚁之法:当宿浇其桑,旋摘其叶。宿浇则多液,旋摘则不乾。利刃以细切之,疎筛以薄布之。非利刃则无液,非细切则盖蚁;非筛则不匀,非匀则偏食。然叶楂之微液,不能久存,少顷之间,卽成枯乾,做须旋切而频筛也。第一日饲,一复时可至四十九顿;第二日饲,至三十顿;叶微加厚。第三日饲,至二十馀顿。又稍加厚。宜极暖,宜暗。大凡初蛾宜暗,眠宜暗,将眠及眠起宜微明,向食宜明。后皆仿此。

凉暖、饲养、分擡等法·擘黑》

1
《士农必用》:擘黑法:第三日巳、午时间,于别槌上安三箔。如前初安槌法。微带燠,薄揭蚁,款手擘如棊子大,布于中箔,可盈满。不留楂也。可渐渐加叶饲。早晴可卷东窗苫,蚕喜东照。及当日背风窗。自此后,常日宜如此,天阴早暮且不宜,至夜则闭。凡迎风窗苫及西照窗户,不可开,蚕畏风也。后皆仿此。虽大眠后喜凉,亦可以避其猛风也。渐渐变色,随色加减食。至纯黄则不饲,是谓头眠,不以早晚擡过。

凉暖、饲养、分擡等法·头眠擡饲》

1
《士农必用》:擡头眠:蚕眠结觜不食,皮肤退换,蚕之一大变也。别槌上铺四箔。上下隔尘、润,中二箔安蚕。用蓐如前。薄带沙燠揭蚕,分如大棊子大,布满中二箔。沙燠厚则蒸蚕生病。一复时,可六顿。次日,可渐渐加叶,可开卷窗一半。
2
初向黄时宜极暖,眠定宜暖,起齐宜微暖。
3
○擡头眠饱食:正食时擡,名擡饱食。分如小钱大,布满三箔。辨色加减食。

凉暖、饲养、分擡等法·停眠擡饲》

1
《士农必用》:擡停眠:分如小钱微大,布满六箔。起齐,头食宜薄。一复时,可四顿。次日可渐加叶。辨色加减。或全开卷窗。惟避当风窗。
2
初向黄时宜暖,眠定宜微暖,起齐宜温。
3
○擡停眠饱食:如前法蚕可拨、可掺,不须分揭。可布满十二箔。然不可高抛远掷,恐损蚕身。辨色加减食。

凉暖、饲养、分擡等法·大眠擡饲》

1
《务本新书》:大眠起,燠宜频除,蚕宜频饲。或西南风起,将门窗帘荐放下,此际不宜擡解。箔上布蚕,须相去一指布蚕一个。取腊月所藏菉豆,水浸微生芽,晒乾,磨作细麪。腊月所藏白米,蒸熟作粉亦可。第四顿投食,拌叶匀饲,解蚕热毒,丝多易缲,坚韧有色。如叶少,去秋所收桑叶,再擣为末,水洒新叶微湿,掺末拌匀,接阙饲蚕,比食豆、麪,系本食之物。又莴苣,亦可接阙。
2
蚕屋南檐外,先所架立搭棚檩、柱,此时搭盖。
3
《士农必用》:擡大眠:分如折二钱大,布满二十五箔。起齐投食,一复时可三顿:第一顿宜薄,但可覆白。第二顿比前又薄,不覆白。第三顿如第一顿。覆白。此三顿食如不短,则其蚕至老食慢。次日,可渐加叶。辨色加减顿数。可全开卷窗、照窗。过热则更劙开窗纸。但不至热,则不拘此例。
4
初向黄时宜微,暖眠定宜温,起齐宜凉。
5
○落蓐:大眠起投食后第六七顿,可落蓐——全去沙燠、蓐草也,卽是擡饱食。可分至三十箔。辨色加减食。正食时,每饲后可挟叶筐绕槌巡之,但见箔上有斑黎处,卽掺叶补合。蚕至大眠后正食时,阙一分叶,卽减一分丝也。但见有斑黎处,是蚕先食透叶也,卽当补合。不如此,则后来多有薄茧也。
6
○拌米粉:腊月内成造者。至第七八顿食后,于巳、午时间,将切下叶摊在叶上,新水洒拌极匀,待少时,细罗白粉子,拌令极匀。每叶一筐,用新水一升,粉子四两。如无,止用新水。一筐可饲一箔。所有之蚕,皆可饲一顿。
7
○拌叶麪:令蚕体充实,为茧坚厚,为丝坚韧也。切叶,洒拌新水极匀,罗桑麪拌匀,于大眠后,间饲三五顿。假令每顿饲叶二筐,今止用一筐减叶一半。如蚕盛叶阙,大眠后间饲之,五顿亦无妨。蚕食不阙,不可用。
8
○擡沙:于大眠后,饲食第十一二顿间,可擡。擡如前法,全去沙燠。不如此,则不禁蒸郁,临老生病,难以抽缲。
9
蚕欲老,饲之宜细薄,宜频。养老如养小,亦如人老,顿食则伤。若不如此,则食叶不浄,其叶蒸湿,带叶入簇,所结茧亦湿润,如经盐水,此名「簇汗茧」,难抽缲。宜微暖。如人老不禁寒凉。然亦可相度当如天气凉暖,消息斟酌,大意比大眠后未老时,宜微暖也。依按其法,蚕自蛾至老,不过二十四、五日;过此,日数愈多,桑愈费,而丝愈少也。
10
《韩氏直说》:蚕自大眠后,十五六顿卽老,得丝多少,全在此数日。叶足则丝多,不足则丝少。见有老者,依「抽丝断眠法」饲之。候十蚕九老,方可就箔上拨蚕入簇,如是则无簇汗蒸热之患,茧必早作,硬而多丝。养蚕无巧,食到便老。

凉暖、饲养、分擡等法·养四眠蚕》

1
《蚕桑直说》:此蚕别是一种,与养春蚕同。但第三眠止擡开十五箔,擡饱食二十箔,大眠擡三十箔。

蚕事杂録》

蚕事杂録·稙蚕之利》

1
《韩氏直说》:稙蚕,疾老少病,省叶多丝,不惟收却今年蚕,又成就来年桑。稙蚕生于谷雨,不过二十三、四日老。方是时,桑叶发生,津液上行;其桑斫去,比及夏至,夏至后一阴生,津液不上行。可长月馀,其条叶长盛,过于往岁。至来年春,其叶生又早矣。积年既久,其叶愈盛,蚕自早生。

蚕事杂録·晚蚕之害》

1
《韩氏直说》:晚蚕,迟老多病,费叶少丝,不惟晚却今年蚕,又损却来年桑。世人惟知婪多为利,不知趋早之为大利。压覆蚕连,以待桑叶之盛,其蚕既晚,明年之桑,其生也尤晚矣。

蚕事杂録·十体》

1
《务本新书》:寒、热、饥、饱、稀、密、眠、起、紧、慢。谓饲时紧慢也。

蚕事杂録·三光》

1
《蚕经》:白光向食,青光厚饲,皮皱为饥,黄光以渐住食。

蚕事杂録·八宜》

1
《韩氏直说》:方眠时,宜暗;眠起以后,宜明;蚕小并向眠,宜暖、宜暗;蚕大并起时,宜明、宜凉。向食,宜有风,避迎风窗,开下风窗。宜加叶紧饲,新起时,怕风,宜薄叶慢饲。蚕之所宜,不可不知;反此者,为其大逆,必不成矣。

蚕事杂録·三稀》

1
《蚕经》:下蚁,上箔,入簇。

蚕事杂録·五广》

1
《蚕经》:一人,二桑,三屋,四箔,五簇。谓苫席、蒿梢等。

蚕事杂録·杂忌》

1
《务本新书》:忌食湿叶。
2
○忌食热叶。
3
○蚕初生时,忌屋内扫尘。
4
○忌煎煿鱼肉。
5
○不得将烟火、纸捻于蚕屋内吹灭。
6
○忌侧近舂擣。
7
○忌敲击门窗、槌箔及有声之物。
8
○忌蚕屋内哭泣叫唤。
9
○忌秽语淫辞。
10
○夜间无令灯火光忽射蚕屋窗孔。
11
○未满月产妇,不宜作蚕母。
12
○蚕母不得频换颜色衣服,洗手长要洁浄。
13
○忌带酒人切桑饲蚕,及擡解布蚕。
14
○蚕生至老,大忌烟熏。
15
○不得放刀于竈上箔上。
16
○竈前忌热汤泼灰。
17
○忌产妇孝子入家。
18
○忌烧皮毛、乱发。
19
○忌酒、醋、五辛、膻腥、麝香等物。
20
《士农必用》:忌当日迎风窗。
21
○忌西照日。
22
○忌正热著猛风骤寒。
23
○忌正寒陡令过热。
24
○忌不浄洁人入蚕室。
25
○蚕屋忌近臭秽。

簇蚕、缲丝等法》

簇蚕、缲丝等法·簇蚕》

1
《齐民要术》:蚕老时值雨者,则坏茧,宜于屋内簇之:薄布薪于箔上,散蚕讫,又薄以薪覆之。一槌得安十箔。
2
《务本新书》:簇蚕:地宜高平,内宜通风,匀布柴草;布蚕宜稀,密则热,热则茧难成,丝亦难缲。东北位,并养六畜处、树下、坑上、粪恶、流水之地,不得簇。「野语」:如天气暄热,不宜日午簇蚕,蚕老不禁日气晒暴故也。
3
《士农必用》:治簇之方,惟在乾暖,使内无寒湿。簇中茧病有六:一、簇汗;二、落簇;三、游走;四、变赤蛹;五、变僵;六、黑色。簇汗之病,蚕老食叶不浄,其叶蒸湿,带叶入簇,故茧亦湿润,此为簇汗。其馀五病,皆地湿天寒所致。蚕欲老,可簇地盘,烧令极乾,除扫灰浄,于上置簇。
4
《韩氏直说》:安圆簇:于阜高处打成簇脚,一簇可六箔蚕。十分中有九分老者,宜少掺叶,名「上马桑」。就箔上用簸箕般去,宜款手掺于簇上,自东南起头。不令落地。务令稀匀。上复覆蒿、梢,或豆䕸。复掺蚕如前,至三箔。覆梢倒根在上,如此则簇圆又稳。自后蚕可近上掺,至六箔。覆蒿令簇圆,上用箔围、苫缴,簇顶如亭子样。防雨。至晚,又用苫将簇从下缴至上苫相接;日出高时,卷去。至晚,复缴。三日外,茧成不用。马头簇,亦依上苫缴。柴薪要广。簇又玲珑:中间宜架杆。蚕多宜马头簇。簇脚宜南北。
5
○晒簇:上蚕后第三日辰、巳时间,开苫箔日晒,至未时,复苫盖如前。如当日过热,上榰单箔遮日色。
6
○翻簇:上蚕时被雨沾湿,雨才止才晴,卽选一簇地盘,如雨湿了,则取乾墙土厚覆。治簇之法如前。不以成茧不成茧,翻誊迁移别簇,封苫如前。小雨则不须,但可晒曝。又有一法:临簇有雨,只于蚕屋中本槌下地面上安簇,开了门窗,使透风气;早夜或阴雨变寒,则闭门窗,添牛粪火:比翻簇之法,又为妙也。又一法:槌箔上虚撒蒿,槌周围,簇梢与蒿,箔苫围之,蚕自作茧,犹胜于雨中簇也。○榰音支。

簇蚕、缲丝等法·择茧》

1
《务本新书》:茧宜并手忙择,凉处薄摊,蛾自迟出,免使抽缲相逼。

簇蚕、缲丝等法·缲丝》

1
《士农必用》:缲丝之诀,惟在细圆匀紧,使无褊慢节核,接头为节,疙疸为核。粗恶不匀也。生茧缲为上;如人手不及,杀过茧慢慢缲。杀茧法有三:一日晒,二盐浥,三蒸。蒸最好,人多不会;日晒损茧;盐浥者稳。
2
○热釜:可缲麁丝单缴者。双缴亦可,但不如冷盆所缲者洁浄光莹也。釜要大,置于竈上。如蒸竈法。釜上大盆甑接口,添水至甑中八分满;甑中用一板拦断,可容二人对缲也。茧少者,止可用一小甑。水须热,宜旋旋下茧。多下则缲不及,煮损。
3
○冷盆:可缲全缴细丝;中等茧可缲双缴:比热釜者有精神而又坚韧。虽曰冷盆,亦是大温也。盆要大,必须先泥其外。口径二尺五寸之上者,预先翻过用长粘泥泥底,并四围至唇,厚四指,将至唇渐薄。日晒乾。名为串盆。用时添水八九分满。水宜温暖常匀,无令乍寒乍热。釜要小。口径一尺以下者。小则下茧少。茧欲频下,多下则煮过,又不匀也。
4
○突竈:半破塼坯,圆垒一遭,中空。直桶子样。其高比缲丝人身一半,其圆径相盆之大小。当中垒一小台,径比盆底小。坐串盆于小台上,其盆要比圆垒高一唇。靠元垒安打丝头小釜竈,比圆垒低一半,揜火透圆垒。竈子后火烟过处,名揜火。与揜火相对圆垒匝近上,开烟突口。做一卧突,长七八尺已上,先于安突一面垒一台,比突口微低;又相去七八尺外,安一台,高五尺。或就用墙,或用木为架子。用长一丈椽二条,斜磴在二台上,二椽相去阔一塼坯许,用塼坯泥成一卧突。二椽上平铺塼坯一层,两边侧立,上复平盖,泥了,便成一卧突也。须与竈口相背,谓如竈口向南,突口向北是也。缲盆居中,火冲盆底与盆下台,烟焰绕盆过,烟出卧突中,故得盆水常温又匀也。又得烟火与缲盆相远,其缲丝人不为烟火所逼,故得安详也。
5
軖车:床高与盆齐。轴长二尺,中径四寸,两头三寸,用榆、槐木。四角或六角;臂,通长一尺五寸。六角不如四角,軖角少则丝易解。臂者,辐条也,或双辐,或单辐;双辐者稳。须脚踏。又缲车竹筒子宜细,细似织绢穗筒子。铁条子串筒,两桩子亦须铁也。两竪桩子上,横串铁条,铁条穿筒子,既轻又利也。不如此,则不能成絶妙好丝。古人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馀如常法。
6
○打丝头:用一人。小釜内添水九分满,竈下燃粗乾柴。柴细旋添,火不匀停。候水大热,下茧于热水内,下茧宜少不宜多,多则煮过,缲丝少。用筯轻剔拨,令茧滚转荡匀,挑惹起囊头,麁丝头,名囊头。手捻住,于水面上轻提掇数度,复提起,其囊头下卽是清丝,摘去囊头。如重手搅拨囊头,又于手拐子缠数遭,可长五七尺,将茧上好丝,十分中去了二三分,实为可惜;如轻手剔拨起囊头,长不过一尺也。一手撮捻清丝,一手用漏杓窈茧,款送入温水盆内;杓底上多镂眼子,为「漏杓」。漏瓢更好。将清丝挂在盆外边「丝老翁」上。盆边钉插一橛子,名「丝老翁」。
7
○缲丝:用一人。将「丝老翁」上清丝约十五丝之上,黄丝麁,减茧数。总为一处,穿过钱眼,钱下茧攒聚,名丝窝,又名絮盘。缴过䈏头,蛾眉杖子上两缴,杖子下两缴,挂于王上;又取丝老翁上清丝,如前挂于軖上。两个丝窝,其头齐行。右脚踏王右转,长切照觑、拨掠两丝窝。于内有茧丝先尽,蛹子沈了者;茧丝断了,茧浮出丝窝者:其丝窝减小,卽取清丝,约量添加,务要两丝窝大小长均。眼专觑,手频拨频添。添不过三四丝,失添则细了,多添则麁了。如或手添不迭,脚慢踏王,其丝较争麁;如或手添得多了,脚紧踏王,其丝较争细:手脚相应,亦可取匀也。添丝搭在丝窝上,便有接头;将清丝用指面喂在丝窝内,自然带上去,便无接头也。此名全缴丝,圆紧无疙疸,上等也,中作纱罗上等疋段。如蛾眉杖上只两缴,名双缴丝,不甚圆紧,有小疙疸,中等也,不中纱罗,中中等段疋。如蛾眉杖上只一缴,名单缴丝,又名歇口丝,褊慢有大疙疸,不中疋段,只中绢帛,亦不坚壮。此单缴歇口丝,多只是热釜中缲也。

簇蚕、缲丝等法·蒸馏茧法》

1
《韩氏直说》如蚕成茧硬、纹理粗者,必缲快;此等茧可以蒸馏,缲冷盆丝。其茧薄纹理细者必缲不快,不宜蒸馏,此止宜缲热盆丝。其蒸馏之法:用笼三扇,用软草扎一圈,加于釜口,以笼两扇坐于上。其笼不以大小。笼内匀铺茧厚三四指许。频于茧上以手背试之,如手不禁热,可取去底扇,却续添一扇在上。亦不要蒸得过了,过了则软了丝头;亦不要蒸得不及,不及则蛾必钻了。如手背不禁热,恰得合宜。于蚕房槌箔上,从头合笼内茧在上,用手微拨动。如箔上茧满,打起更摊一箔。候冷,定上用细柳梢微覆了。其茧只于当日都要蒸尽;如蒸不尽,来日必定蛾出。如此,缲丝一月,一般缲快。釜汤内,用盐一两,油半两,所蒸茧不致乾了丝头。如馏茧多,油盐旋旋入。

夏秋蚕法》

1
《齐民要术》:《淮南子》曰:原蚕,一岁再登,非不利也。然王者法禁之,为其残桑也。
2
《务本新书》:凡养夏蚕,止须些小,以度秋种——虑恐损坏萌条,有悞明年春蚕桑叶。
3
今时养热蚕,以纸糊窗——因避飞蝇——遮尽往来风气,天晴罨热病生,阴则湿生白醭:阴晴俱不便。当以纱糊窗,陈秆草作蓐;纸条先贴纱边,馀纸就糊窗上,中间以线系纱在窗棂上,蚕罢,以水润纸,揭下,明年再用。或用荻帘,麁麻线系织。当窗系定,不嵓泥之,遮蔽飞蝇,透脱风气。另擗一房,不令杂人出入。决安南北窗。以剪剪叶,旦暮擡分,兼夜频饲。
4
○秋蚕:初生时,去三伏犹近,暑气仍存,蚕屋多生湿润,正要四通八达,风气往来,盖初生却要凉快。以陈秆草作蓐,勿用麦稭。一日一擡,失擡多生白醭。一眠宜温,再眠如春,门窗俱挂荐帘,屋内须用无烟熟火。大眠全要暄暖,大忌北风寒气。勿饲雨露冷叶。春秋蚕法,首尾颠倒,深宜体测。
5
○簇蚕时,相次秋高,恐值夜寒风冷,不能作茧,可于簇西北埋柱,系椽箔,遮御北风寒气。三两夜之间,便可作茧。
6
《士农必用》:夏蚕:此别是一等,俗谓三生蚕,春养出夏种,夏养出秋种,秋养出来春种。不可间阙,阙则絶其种。自蚁至老,俱宜凉。忌蝇虫。先于蚕生前,用麦糠拥于蚕房壁脚,烧之。去湿气及诸虫子。擘黑后,须一日早晨一擡。其馀并与养春蚕同。此蚕不可多养,止欲收秋蚕种,多则损叶——然只可科采桑中宂条取叶也。
7
○秋蚕:一名原蚕。捋叶不无伤桑。春蚕不幸遇天灾,不得已养之,以补岁计。然不宜稙,宜穉也。初宜凉,渐渐宜暖,与养春蚕正相反。其间体候,须欲得所。初可摘叶,蚕大则捋叶。初用纱糊窗,渐渐天寒。上复用纸糊,留卷窗。簇与缲丝法如前。《要旨》:热蚕:槌底亦宜川麦糠、麦䕸烧之。又大路上踏践起乾尘土,收三四石,生蚕日于槌底摊平,可辟暑湿,簇秋蚕,多于簇心用熟火,或致焚烧。不若止于映北风处为簇,簇底用麦䕸均铺,簇则用乾桑柴为梢,新乾黍䕸为草,得自然温暖之气,不须用火矣。经雨则倒簇。
8
农桑辑要卷第四
URN: ctp:ws5917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